自然辩证法部分核心概念与问题

自然辩证法部分核心概念与问题
自然辩证法部分核心概念与问题

自然辩证法部分核心概念和问题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2,研究对象:认识对象(自然界);认识成果:认识主题.3,学科内容: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自然界存在无限发展的辨证图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论: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自然规律越来越变成历史的规律,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对科研方法的哲学概括.自然辩证法具有哲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科研课题的选择和确定;2,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的设计与进行;3,理论思维方法对科学事实的整理和加工;4,科学假说的建立和验证;5,科学理论的确立和深化.

科学问题的概念与一般结构:科学问题是当时的科学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实践和认识过程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结构是由问题的指向,疑项和问题的解的应答域预设三要素构成的.问题的指向就是问题所指的研究对象;疑项是表明人们当前能力(当前状态)与求解理想(目标状态)的差距;应答域指得是问题的提法中

预先设置了该问题解的存在域限,并在主观上认定所提问题的解必定存在于这个领域中.这三个要素围绕着问题

的解发挥着各自的特殊功能,并有机的组成了科学问题的一般结构.

科学问题的基本类型:

1,基础研究课题:此类课题是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主要目的,从积累科学知识和认识自然的角度看,

它对科技发展有着普遍的深远的影响,其成果可对广泛的科学领域产生影响,并对远期生产力的提高具有指导作用.

2,应用研究课题:此类课题是把基础研究成果用于专业技术,或是总结专业技术的实践经验推动基础研究.此类课题在科学,技术,生产体系中居承上启下的地位.其成果是以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途径的有关知识,一部

分形成技术创新,并提出创新或改进的方法,路线,方案和说明,或在实验室范围内研制成功的原理性样品,流程或样机.应用研究课题有较强应用目的和综合性,计划管理较严密,方案途径一旦确定,一般不宜做大变动.

3,发展研究课题:此类课题是指具有明确,具体,实用目的的研究活动,运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直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科技问题的创造性活动,一般创造和研制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新装置等,或对现有的样品,样机进行本质上,原理上的改进.此类课题的研究目的不在于探索新知识,而在于如何应用已知的技术原理开发新技术,实现新产品的生产.发展研究课题针对性强,研究周期较短,易于出成果,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问题基本来源:1,产生于社会生产实践;2,产生于科学实践;3,产生于科学理论自身的内在矛盾;4,产生于社

会政治等其他方面.

选择科研课题的原则:科研选题是自然科学研究首先的阶段,科研选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科研课题的基本原则有:1,需要性原则;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科学实践发展的需要,选择对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有实际推动作用的课题.2,科学性原则;决定的课题必须有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为依据,课题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越丰富,课

题的科学性越强.3,创造性原则;决定的课题必须是有创造性,要是别人没提出,没解决或没完全解决的课题.它是科研价值的体现.4,可能性原则:必须根据现实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同时必须从实际出发,获取预期的科研成果.

上述多原则对科研选题从不同角度加以制约,同时又相互制约,从而为正确的选择课题提供指导.

科学观察的定义及基本原则:科学观察是指在自然发生条件下(即无人为干预,改变自然现象的本来面目),而是按照事物,现象的固有运动,变化状态有选择的感知客观现象,从而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的三要

素是观察者,观察对象,观察工具.科学观察的类型: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状态下的观察;定性结果的观察(观测)与定量结果的观察(测量);启发性观察,探索性观察与验证性观察.科学观察的作用是使我们获得科学事实,得出科学发现,验证科学假说.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1,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原则:在科研中,坚持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通过观察获得真实准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科学事实,保证科学结论的正确可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避免主观偏见,错误的联想和错觉的观察的影响,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反映事物,这是进行科学观察的必要前提.2,科学观察的全面性原则:科学观察要做到客观的进行观察,还要坚持

全面性原则.科学观察的全面性原则,就是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观察事物.在科研中,坚持全面性原则,对于认识具体事物来说,要尽可能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观察,把握客观对象的各种特征,从而为系统的,完整的从

本质上认识客观事物提供更多的观察事实.同时,在具体观察过程中,既要注意正常的意料之中的实践或现象,更

要注意异常的,意料之外的事件或现象,使我们不致放过任何值得追踪的线索,并及时捕捉到可能出现的机遇,作

出有意义的发现.3,科学观察的典型性原则:在科研中,科学观察的典型性原则,是指观察中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

观察对象,掌握良好的观察时机和便于观察的地点,其目的在于简化观察过程,保证检查结果具有典型意义.4,科

学观察的灵活性原则:灵活把握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观察中出现的新现象.总之,在科研中,只要遵循上述原则和要求,辨证得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在科学观察中获得丰富可靠的科学事实,为提出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

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学抽象及其深化环节:科学抽象是在科研中,运用思维能力,透过事务的各种现象,抽出其本质与规律的一种方法.科学抽象以观察和实验中获得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包含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得两个阶段:从"感性的具体"到"

抽象的规定";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科学抽象在科研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善于观察和实验,又要善于运用理论思维,进行正确的科学抽象,二者要结合起来.

科学实验:1,科学实验是指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主动的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从而在典型

或特定的条件下,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2,科学实验的要素包括:实验者,实验工具,实验对象.3,实验的

类型:探索性与验证性;定性与定量;析因性与对比性;保护性与扰动性.4,实验的作用:创造新条件,人为得促成某种选定的相互作用;简化自然过程,突出主要因素;纯化自然过程,接近纯净,理想状态;强化自然过程,创造极端环境条件;加速研究对象的运动变化过程;减速研究多项的运动变化过程;再现研究对象的运动变化过程;验证和发

展科学理论.

理想试验与科学实验的区别:1,科学实验是指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主动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从而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理想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运用理想模型,塑造理想过程,进行逻辑推

理的思维活动过程;2,理想实验与科学实验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思维活动,后者是一种实践活动;理想实验作

为科学实验的补充手段,可超越客观条件的范围,达到简化和理想化程度,它可以导致新的科学理论的建立,是提

出科学假设的重要途径.

科学抽象:科研中运用思维的能力,透过事物的各种现象,抽出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方法.科学抽象的形式;由理想化的方法到理想模型,再到理想试验,科学实验.

逻辑思维与判断;逻辑思维是反映同类客观对象一般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逻辑判断是对某种对象加以肯定或

否定的思维形式.逻辑推理是在判断的基础上,运用逻辑规律,使已知判断发展到未知的判断的思维过程.其目的

在于更好的把握概念和判断,揭示判断间的必然联系.

比较与分类:比较方法是确定客观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逻辑方法.根据比较对象具有同一性和差异性来分,分为同类比较法和异类比较法;根据比较对象的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比较法可分为异期纵向比较法和同期

横向比较法;根据比较对象的整体性与局部性,分为宏观比较法和微观比较法.分类方法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事物划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分类根据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可分为现象分类和本质分类.

归纳,演绎的概念及联系: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归纳法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前提是若干已知的个别事实;结论是从前提中通过推理而获得的一般原理.根据归纳前提是否完全,分为完

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结论可靠,不完全归纳法的实用性强.根据是否运用因果规律,分为简单枚

举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简单枚举归纳法由于归纳不全,难免"以偏概全",其结论由于具有某种程度的或然性而具有不确定性.归纳法的缺点是缺乏严格的逻辑性,优点是为所有知识奠定了基础.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推出个别新知识的推理方法.演绎推理结构是三段论式,即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个别事实与一般原理的关系),结论(用已知原理推断个别事实).演绎法是进行证明和反驳的一种有效的逻辑工具,是一般原理运用于具体

事实进行推论并作出科学预见,提出科学假说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演绎法的缺点是所得到的只能是在更

一般的原理,公理前提下的正确结论,优点是可以见微知著,由远知近.归纳与演绎是辩证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归纳是以演绎为先导,演绎以归纳为前提.因此必须防止把两者割裂开的形而上学观点.分析,综合的概念及其辩

证关系:分析法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综

合法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的特点,性质联系起来考察,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按其思维方向是相反的,但是而这又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就在于,分析是以整体为基础,分析不是目的,分析是为了综合.认识部分是为了认识整体,在分析

时要以整体作为指导思想.综合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只有对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各要素分析清楚,综合才有新内容.分析与综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转化,一是说认识事物总是从分析走上综合,又在综合基础上进行新

的分析,使认识不断深化.二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的分析可以看作为一条件下的综合,一定条件下的综合又可看作另一条件下的分析.

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过程;它不仅能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而且进一步提供具有新价值的思维成果.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结构要灵活多变,思路及时转换变通;思维过程的突发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4,创造性思维的形式:想象:想象是在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新的加工,排列和组合而创造新形象或引发新联想的思维活动.直觉: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

一种形式,它是对事物本质在长期思考的基础上的顿悟,表现为对事物底蕴的迅速揭开,对现象奥秘的迅速发现.

灵感:灵感是指在创造活动中,长期未解决的问题,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忽然大彻大悟,豁然开朗的飞跃性思维现象.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丰富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联想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摆脱习惯性思维程

序的束缚.

科学假说的定义及其重要作用:在科学研究中,人们以一定的事实资料为基础,以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为依据,通过理论思维的能动作用,对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所提出的猜测和推断,就称为科学假说.科学假说

具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和知识依据,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和或然性.另外它还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理论性.科学假说的重要作用:1,科学假说是科学发展的一般形式.可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事实资料的积累,不能自然而然的

导致科学理论的建立,只有通过科学假说这个中间环节,科学认识运动才能由事实资料的积累达到科学理论的创立.所以,科学假说是科学发展的一般形式和必经途径.2,科学假说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科学假说的提出进一

步确定了继续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内容,方法和方向,指引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某一学科领域提出的科学假说,对于该领域在观察和实验中所继续获得的事实资料的理解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科学假说对于其他领域的研究

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成为其他学科领域研究工作的一般方法或理论工具.3,重大科学假说引起自然

科学革命.在科学研究中,一些重大的科学假说的提出和建立,往往是突破了传统的理论观念的束缚和局限,突破

了原有的科学理论已经达到的水平和界限,预示着新的突破性的科学理论的创立,从而引起自然科学发展中的革

命性变革.4,著名科学假说对科学家的吸引和鼓励作用.5,错误假说的积极作用.在错误假说的指导下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实验,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事实资料,为以后提出新的假说和建立新的理论奠定了事实资料的基础.有些假说虽然是错误的,但只要我们对其加以改造,就可以使错误的假说变成科学的理论.有些错误假说运用错误的概念,却正确地表达了事物的真实内容,客观联系和规律性过程,建立了科学的定理和定律.对错误假说的研究提高了人们的研究水平.

科学假说形成的原则:

1,条件具备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假说形成的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与假说形成时机的适时把握.当条件相对成熟时,就应当不失时机的去提出和建立科学假说,否则,就会落后于他人,落后于科学的发展,如果条件不成熟,就应当积极主动的去创造条件,而不能消极等待.否则,条件不具备,难以形成正确的假说,甚至会导致毫无事实基础和科学依据的臆想.

2,超越事实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科学假说形成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去超越有限事实资料的局限的能动性原则.必须以有限的事实资料为基础,充分发挥理论思维的能动作用,善于超越有限事实资料的局限,才能

透过有限事实的表面现象而猜测出整个研究领域的普遍本质,才能透过有限事实的个别联系而判断出整个研究领域的一般规律.

3,简单性原则:这以原则是在表述科学假说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力求运用尽可能少的概念和公理

概括尽可能多的事实和现象,使科学假说的内容结构简单明确,逻辑结构严谨完美.

4,继承与突破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科学假说同原有科学理论和已知科学事实的关系.科学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时期创立的经过观察和实验检查的科学理论,既是相对真理,同时又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新提出的科

学假说不应与已经证实了的科学理论和已知的科学事实相矛盾,只能是限定原有科学理论的适用范围和成立条件.科学的发展又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每一时期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既包括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同时又具有相对性,还要继续丰富和发展.

5,可验证性原则:科学假说形成以后,应当具有原则上的可验证性,这是保证假说的科学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科学假说的间接验证.1,简介验证法是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直接的观测由科学假说所引起的推论,并以对科

学假说的逻辑推论的直接观测的结果去间接的检测和证明科学假说.2,一般的方法是:由科学假说推演它的逻辑

推论;根据现有技术手段与创造新技术手段的可能,设计和进行相应水平的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以直接的观察科学假说的逻辑推论;以科学假说逻辑推理的直接观测结果去间接检验和证明科学假说.其关键在于:引出的推论要合乎逻辑,科学假说与它的推论要有内在的联系;直接观测科学假说的逻辑推论的技术的可能性.3,由科学假说的逻辑推论的具体内容的不同,简介验证法的形式:从直接观测科学假说成立所必然的结果上去验证;从直接观测科学假说成立所必然的本质特征上去验证;从直接观测科学假说成立上去验证;从直接观测由假说所作的科学预言

去验证.4,简介验证法有两个特例:反证法;替代法.对于科学假说的验证,尤其是间接验证,往往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科学理论的基本结构

科学理论的深化途径:

1,本质属性的量化与精确: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的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并在思维过程中进行定量的分析和综合,可以揭示研究对象定量的属性和关系,使原有科学理论所定性的描述的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

和规律性的联系得到定量化和精确化的表述,从定性理论经定量的实验分析和思维抽象发展到定量理论.从而,使原有的定性的科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2,本质方面的补充与综合:原有科学理论可能只揭示了研究对象内在本质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因而具有一定

的片面性.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更全面的实验分析,积累了研究对象的新的事实资料,揭示出了研究对象的新的本质方面,并通过理论思维的能动作用进行更全面的抽象和辩证的综合,以补充原有科学理论所欠缺的研究对象内

在本质的有关方面,进而达到比较全面的认识,是片面性理论经全面分析和辩证综合发展到全面性的科学理论.或者是全面的分析原有的各种科学理论的片面性,从而更全面的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内在本质,是片面性的理论经过

全面分析和辨证综合而达到全面性的科学理论.

3,本质层面的突破与深入: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借助于更先进的物质技术手段,设计和进行更高水平的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对于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入的实验分析,突破原有科学理论对于研究对象已达到的观测层次和认识界限,深入到研究对象内部的更深层次并通过理论思维的能动作用进行更深刻的抽象,揭示研究对象内在本质的更深层次,建立更深刻的反映和揭示研究对象内在本质的科学理论.

4,本质范围的限定与扩展:随着科学研究领域的扩展,揭示了更广泛的研究领域的本质与规律,创立了更普遍的科学理论.

5,本质内容的修正与准确:通过对于研究对象进行更准确的实验分析和严密的思维抽象,不仅揭示了原有科学理

论的近似性或不准确性的原因和表现,而且更准确,严密的认识了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进一步的修正原有理论的近似性,使近似理论经准确的实验分析和严密的思维抽象发展到准确,严密的科学遛鸟.

6.本质含义的更正与重述: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进行和新的事实资料的不断积累,以及科研人员良好的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辨证的思维方法的充分发挥和运用,最后总会达到正确的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

正原有错误理论所表述的本质含义,并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重新进行表述,创立起科学的理论.

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基本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成的,具有确定的特性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1,系统的基本类型:根据各具体系统所属的领域不同,可相应的划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系统.根据各具

体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可相应的划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和相对独立

系统.根据人们对于各种具体系统的构成,状态,过程与规律等方面的认识程度的不同,可以相应的划分为黑色系统,白色系统和灰色系统.

2,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的可分性:任何系统都能够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不可分解为若干要素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可分性是系统的共同属性之一;系统的结构性:任何系统,不论是自然系统,还是社会系统与思维系统,其构成的若干要素之间都具有相应的联系方式,即都具有相应的内在结构;结构性是任何系统所共同具有的普遍的属性和特性;系统的整体性:系统虽然是由要素构成的,但它不是要素的杂乱堆积和简单拼凑,而是各要素的有机结合而形

成的统一整体;

4,系统的层极性:任何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结合,形成更大的系统,而系统自身就成为这个更大系统中的一个特定层次的子系统(或要素),系统又是由若干子系统所构成的,子系统又是由若干更低层次的子系统所构成的;

5,系统的相关性:系统作为若干要素以一定方式相互连接成的,并处在一定外部环境中的有机整体,具有突出而普遍的相关性.在要素,结构,系统整体,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了各种相关性的链条,即相关链;

6,系统的普遍性:系统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事物,现象及其联系和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具有普遍性.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2007年考题 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观察机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创造灵感从众性 二、回答问题 1、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2、毕达哥拉斯的自然观 3、实验类型和作用 4、谈谈芝诺追龟辩和飞矢辩的看法 5、头脑风暴的原则和进行方式 6、创造与智力的关系 7、二选一 1)具体说明找到技术创新目标的方法 2)试举出网上搜索的缺点和你遇到的困扰,至少5点 8、谈谈你对波普证伪主义的看法 一、 刘二中自然辩证法2005考题 名词解释:(20) 自然辩证法分析综合机遇创造新颖性(专利法中的)发明、实用新型等 问答:(60) 1、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及其产生背景; 2、柏拉图的老师是谁?他们各自的自然观; 3、用观察的易谬性解释“特异功能”; 4、亚里士多德的归纳和演绎法; 5、详述寻找技术创新目标的方法; 6、头脑风暴法的规则和进行方式; 刘二中自然辩证法2004考题 一、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新颖性创造机遇分析综合(专利法)发明(专利法)实用新型 二、简答 1.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产生的背景? 2.柏拉图的老师是谁?他们两人的自然观? 3.结合观察的易缪性解释“特异功能”的人为欺骗 4.“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和进行方式 5.亚里斯多德的归纳和演绎法 6.寻求创新目标的方法 三、论述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 2008年1月考题 一: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观察机遇灵感创造性,新颖新创新性实用性等共十个其他想不起来了! 二简答题 亚里斯多德辩证观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谈谈芝诺追龟辩和飞矢辩的看法 结合观察的易谬性解释“特异功能”的人为欺骗 波谱的证伪思想 创新的评判原则

自然辩证法礼堂刘二中课堂笔记 第一篇绪言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古代自然观: 1. 中国古代: 五行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就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构成世界万物,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了"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八卦说:取自然界的八种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这八种东西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说"较好地解释了世界的多样性。 元气说: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气"稀微无形, 人眼察觉不到,但又充满宇宙太空。元气还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它的聚集生成万物,而万物的离散又成为元气。由于元气的运动,由于元气中阴与阳两种属性的矛盾冲突,从而构成了宇宙万物及其运动的多样性。 2. 赫拉克利特 火为本源;罗各斯(规律);万物皆流(我们永远不可能同一次踏进同一条河);对立面的同一、转化和斗争。 3. 毕达哥拉斯学派 数即万物;无理有理数;一切物都可以公度。 4. 诡辩学派: 世界即存在,存在是唯一的,永恒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不生不灭的; 巴门尼德; 学生:芝诺:二分辨;追龟辨;飞矢辨 5. 苏格拉底 目的论(世界之所以如此是神有目的的安排,神的目的使社会发展)、研究事物的目的而不是原因 "辩论法":辩论双方; 一方提出观点,另一方进行辩论;使一方承认自己错误,同意自己的想法。 6. 柏拉图 理念观:理念是真实的世界; 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 理念世界是巨匠或造物主的杰作; 认知即回忆,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7. 德谟克里特 原子论:一切物质由原子和空虚组成 原子是运动的,原子的大小形状不变,从而构成缤纷世界 8. 亚里士多德(求学于柏拉图,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部分核心期刊名称及其投稿要求

核心期刊名称及其投稿要求 一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投稿方式 本刊实行网络投稿,请作者登陆《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门户网 站(),进入“作者投稿系统”后按相应要求投稿。 2投稿要求 投稿之前,务请作者了解本刊的网站功能、栏目设置、投稿信息等,有关稿件的具体要求请详见“投稿须知”或“征稿启事”。 3稿件处理 本刊所有来稿在送审之前均需通过学术不端软件检测,并实行“三审”(初审、复审、终审)和“双向匿名”(审稿人及作者信息双方互不知晓)审稿制度本刊审稿周期一般为1 —3个月,作者可通过网站“论文检索”系统或“作者投稿系统”查询稿件情况,若需开具“用稿通知”者请与编辑人员联系。 4费用规定 本刊不收取任何审稿费。 凡属本刊约稿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并按学校规定要求支付稿酬,同时赠送两本样刊。 本刊只对特殊稿件按100元/排版页收取版面费,并开具正规报账发票,同时按学校规定要求支付稿酬和赠送两本样刊。 5注意事项 请作者注意,本刊从未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开展所谓的合作办刊、代理业务等活动,投稿之前务请认清本刊公布的投稿信息及联系方式,谨防上当受骗。 6联系方式 投稿过程中若有何疑问,请通过下列联系方式进行咨询:

二《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投稿须知 投稿一律采取网站审稿程序内作者中心”处投稿,其他投稿视为无效。 (1)论文版式,按本网站提供的论文模板”书写。严禁一稿多投。 (2)要求研究论文必须有创新性。论文字数不低于1万字,查重率10%以下。 (3)上传电子稿件应为WORD( *.doc),所投稿件必须含有高质量的照片和曲线图(建议用Origin制图,再拷贝到文档中)。 (4)稿件审稿可在系统内查询,个别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如果超过3个月后无查询结果,作者可另投。 (5)论文发表后,版权即属编辑部所有,其中包括电子版权。 2文献引证体例说明 (1)本着尊重作者长期形成的注释习惯和学科传统之精神,本刊在注释体例上采用页下注释”,特殊情况下,也允许使用文末参考文献”注释体例。 (2)引文注释的标示。引文分为直接引文和间接引文。无论是直接引文还是间 接引文,正文中的注释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前(对专门词语作注释时,注释号亦紧随其后,大段引文区别字体者,注释号置于标点符号之后),序号用①,②,③?…依次标注。所有注释”一律置于页下,以页为单位排列引证序号,每条注释另起一行,序号与正文中引文后的序号相对应。 (3)注释的标注。本刊采用的主要注释类别及要求简括如下: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 (2012 ----2013学年第1学期) 学院(中心、所):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论文题目: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授课教师(职称): 研究生姓名: 年级: 学号: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4年月日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自然辩证法已不再是单纯理论的研究,它对于自然科学研究者有着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两大内容,即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举例说明了这两大内容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二者与科学发展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自然观自然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

研究,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1、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 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古代中国有数不清的如四大发明这样为世界科技作出卓越贡献的成就。但是如果按学科来看,古代中国的主要科学成就都集中在应用领域,例如制造业、建筑业等;而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成就相对贫乏。一本介绍数学发展历史的书中说,对数学贡献最大的是欧洲人,同时,书中也介绍了巴比伦、埃及、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数学成就,却对中国的数学成就只字未提。想来也有一定道理,古代中国鲜有数学成就,能登大雅之堂的就更少了。还有一个例子,汉代刘徽在修订《九章算术》时,发现了其中的多处错误,如计算弓形面积的公式、计算球体体积的公式等。这些公式被用来计算建筑用料已有100多年了,期间应当有很多人发现过实际用料与预期不同,却从来没人想过这些公式是对是错。 中国人匮乏的数学天份正是受自然观影响的一个结果。由于中国人对现有的自然界颇为满足,也就失去了改造自然的兴趣和动力。这种思维方式蔓延开来,就造成了中国人普遍满足于问题在表面上得以解决,而对于隐藏于表象之下的事物内因缺乏兴趣,懒于对问题刨根追底。所以古代中国对于自然界的研究始终都只停留在肤浅的客观观察阶段,极少有人把观察结果抽象总结成理论,更不要提用理论来指导改造自然了。数学作为一个最基础,最抽象的学科,受害也最深。 2、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一般关系的学说 自然辩法诞生于l9世纪中叶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三个方面的重大变化和发展冲击着人们原有的自然图景和思维方式,为其创立提供了客观基础。表现如下:一是大机器生产带来的人类生产活动的高度社会化,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和交往,改变着人们旧有保守的、静止和孤立的思维习惯和方法;二是自然科学的一系列伟大发现展现了自辩法发展的本性和规律,冲击着人们业已形成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为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使自然观的革命有了理论指导。自然辩证法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和诸多因素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一场伟大的理论革命。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等,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思想观点等,诸多体现具有划时代的变革。 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

比较容易发表的几个核心期刊

医学类:《山东医药》、《时珍国医国药》、《护士进修》、《中国实验方 剂学杂志》 《体育文化导刊》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工作委员会主办(月刊)ISSN:1671-1572 CN:11-4612/G8邮发代号:82-465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体育学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主办(月刊)ISSN:1006-7116 CN:44-1404/G8 邮发代号:46-23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主办(月刊)ISSN:1007-3612 CN:11-3785/G8 邮发代号:80-32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 文数据库(CHSSCD—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主办(月刊)ISSN:1000-520X CN:42-1105/G8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人文社 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Caj-cd规范 获奖期刊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主办(月刊)ISSN:1006-2076 CN:37-1013/G8 邮发代号:44991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 期刊 《新闻爱好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半月刊)ISSN:1003-1286 CN:41-1025/G2 邮发代号:36-94中文核心期刊(2008)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主办(月刊)ISSN:1001-9154 CN:51-1097/G8 邮发代号:62-100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 文数据库(CHSSCD—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图书馆建设》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主办(月刊)ISSN:1004-325X CN:23-1331/G2 邮发代号:14-16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 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 《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月刊)ISSN:1000-677X CN:11-1295/G8 邮发代号:2-43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 奖期刊 《商业时代》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主办,被权威学术类机构认定为“全国社科类核心期刊”、“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105/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5863邮发代号:2-207 《教育与职业》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旬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 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1)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4-3985国内统一 刊号 CN:11-1004/G4 邮发代号:82-139 《中国商贸》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半月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统一刊 号ISSN:1005-5800国内统一刊号CN:11-3443/F 邮发代号: 2-254 《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主办(旬刊)国际统一刊号ISSN: 1001-7518国内统一刊号CN: 36-1078/G4邮发代号:44-77 《体育与科学》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双月)ISSN:1004-4590CN:

自然辩证法21个概念解释

一、解释概念 1.生态自然观: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 2.原子论:德莫里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认为构成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在虚空中运动,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构成各种各样的事物,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物质微粒,原子最根本的性质就是充实性,没有空隙,不可摧毁,原子在数目上是无限的,原子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只有形状、大小和排列次序及位置的不同,这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所在。运动是原子的固有属性,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原子在虚空中向各个方向作急剧而凌乱的直线运动,彼此碰撞形成涡旋,产生万物,原子的离散就是事物的消失。原子在虚空中永久地运动,是万物生灭变化的原因。 3.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为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系统,即由于自催化和正反馈,其结果不符合叠加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 4.理想实验法:理想实验法(又称想象创新法,思想实验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是科学家们为了解决科学理论中的某些难题,以原有的理论知识(如原理、定理、定律等)作为思想实验的“材料”,提出解决这些难题的设想作为理想实验的目标,并在想象中给出这些实验“材料”产生“相互作用”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按照严格的逻辑思维操作方法去“处理”这些思想实验的“材料”,从而得出一系列反映客观物质规律的新原理,新定律,使科学难题得到解决,推动科学的发展,又称推理法。 5.单相技术体系:也就是经验型技术结构,就是由经验知识、手工工具和手工性经验技能等技术要素形态组成的,而且以手工性经验技能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 6.工程设计:工程设计就是为工业生产或工程建设进行的设计。其任务是在产品投产或工程实施之前,提供关于这种产品或这项工程及其制造、施工过程的全部图纸和技术文件。它是技术创造活动的观念建构过程的最后一步,又是其物化过程的起点。所以说工程设计是现代社会工业文明的最重要的支柱,是工业创新的核心环节,也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龙头。工程设计的水平和能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7.对应规则:科学理论的结构在语言形式方面,可按从经验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实验数据,往往就是仪器指针的读数;第二个层次是科学事实,它往往以定量的形式表达;第三个层次是科学定律,反映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第四个层次是科学理论,它们把科学定律组成一个复杂的演绎系统。这些层次的语言中最基本的是术语,可以通过一定的操作,使它们之间相互对应起来,这种操作就是对应规则。 8.拉普拉斯决定论:以牛顿力学和机械论为背景,从简单性原则和时间的可逆性出发,严格决定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只要知道了它的初始状态,就可以根据动力学规律推算出它随着时间变化所经历的一系列状态。拉普拉斯曾把这种思想方法推广到整个宇宙,认为只要知道了构成宇宙的每个质点在某一瞬间的位置和速度,又知道动力学方程,我们就可以精确地知道宇宙过去和未来的一切情况。这就是被称为拉普拉斯决定论。 9.生态失衡: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其干预程度超过生态系统的阈值范围,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状态,而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一种生态现象。例如:乱砍滥伐森林或毁林开荒,采伐速度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则会使资源衰竭,生态失衡,后果是气候变劣,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的报复。 10.科学: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一词的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而科,单独有分类,条理,项目之意,学则为知识,学问,因此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时,在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创新 摘要: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技创新分不开的。马克思认为,科技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自然辩证法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指导性;科技创新精神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因此,自然辩证法对于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学科,一方面,创新精神是其题中之义,因为它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创新的结晶,而且正处在不断的创新之中;另一方面,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创新精神也是自然辩证法之显著特征和突出功能的充分显现。因此,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 对于加强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由恩格斯创立,被马克思称为是“关于自然哲学的著作”。[1] 从某种意义上说, 自然哲学可以看作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或科学技术哲学的本体论。实际上, 人们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范畴里, 已经进行了自然哲学的研究和论述。 20 世纪是人类历史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人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利用科学技术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 科学和技术自从17 世纪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 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充分显示造福功能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这也就是西方社会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产生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以及反科学思潮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科学技术一旦失控时我们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1939 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合成的DDT(化学名称为二氯二苯三氯乙烷),对生态的毁灭性影响;1978年被宣布处于紧急状态的建造在两万多吨化学有毒物质上的拉夫运河小区;1986年泄漏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5000多名救护人员死亡, 500万人因辐射而致病;1989年瓦尔迪兹号油轮上1100万加仑原油渗入水中, 造成20亿美元损失;2001年横扫英国的, 使畜牧业遭到毁灭性打击的口蹄疫, 损失高达300亿英镑;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等等一系列20世纪全球所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技术和工业灾难。[2]从某种意义上说, 自然哲学可以看作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或科学技术哲学的本体论。实际上, 人们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范畴里, 已经进行了自然哲学的研究和论述。 当今,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而新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核心又是创新。因此,新时期的科学发展特点要求科技人员既要具有精深的专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建筑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建筑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1 岩土工程学报 2 建筑结构学报 3 土木工程学报 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 6 工业建筑 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 中国给水排水 9 岩土力学 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 11 施工技术 12 建筑技术 13 世界建筑 14 建筑科学 15 世界地震工程 16 建筑学报 17 混凝土 18 工程勘察 19 城市规划 20 暖通空调 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 建筑机械 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 新型建筑材料 27 空间结构 28 城市规划汇刊 混凝土 ??????? Concrete 主办:??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3550 CN 21-1259/TU 邮发代号8-110 曾用刊名: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 创刊年:1979

《混凝土》杂志创刊于1979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会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主办。 《混凝土》杂志内容包括政策信息、市场动态、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生产管理、工程实践、检测标准及性能测试、专利技术等各个方面。集指导性、信息性、技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在混凝土行业中起到了宣传政策、交流经验、传播知识、沟通信息、为行业科学发展服务的作用。 中国期刊论文网声明: 本站并非《混凝土》杂志社! 本站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1、速度更快 2、价格更低 3、通过率更高 4、选择余地更大,有数百家期刊可供选择投稿 价格(包含所有费用):省级期刊600元起;国家级期刊800元起;核心期刊4000元起! ??? 中国期刊论文网唯一联系方式: ??? 投稿邮箱:cnqk_ye @ 163 .com (来稿请注明所投刊物或者刊物级别要求)??? ??? 咨询Q Q:1 1 8 6 2 6 9 6 0 1

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 课程论文 题目: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系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2014年4月

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学习和领会自然辩证法,对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的启示作用。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要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将科学技术置于社会大系统中。科技工作者要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培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科学发展观 (一)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考察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中国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中国科学技术观,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其学科内容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国科学技术观、中国科学技术方法论三部份组成。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界和中国科学技术。内容:自然观,科技观和科技研究方法论。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为哲学提供理论根据,从具体科学当中汲取养料,丰富发展哲学,为哲学的具体运用,指导科学研究提供桥梁,充当中介对科技研究,将哲学的抽象理论具体化,为科技研究提供认识原则,启发人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可以使还不成熟学科继续前进,自然辩证法还充当着逻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题

一.名词解释: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1.科研中的机遇:科研中,特别是观察和实验中,由于某些意外和偶然发现,导致科学认识上重大突破的过程。 12.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认识的思维方法。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19.形象思维:具体反映事物形态形式的基础,通过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方法。可分为: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 20.形象联想:不改变头脑中已有形象,由已有形象推知研究对象的形象。 21.形象想像:对头脑中已有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形成新的形象。 22.直觉思维:不经过一定逻辑规定和思维程序,而直接把握事物本质。具有如下特征:a、认识产生突发性,无过多生理、心理准备。b、认识过程的突变性。C、认识成果的突破性。 23.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认识的思维方法。 24.创造性思维:思维对感性材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时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约束,而是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想像、猜想、联想、幻想、灵感等。 25.科学概念:表达同类事物共同属性的认识形式。 26.科学定律:反映研究对象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的认识形式。 27.科学假说:依据一定的科学事实与理论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作出推断性的认识。 28.科学理论:经实践验证的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48.科学:就是正确的反映自然对象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 49.技术: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历史劳动手段、工艺方法、技能体系的总称。 50.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所有的经济行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和知识的创新的新经济。 51.知识体系:完整反映人类科学认识的知识体系。 52.格式塔转化理论:同一事物形态的观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53.线性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简单,是一种单值单向对应性关系。 54.科学事实:就是人们通过观察、实验而获取的经验事实。

核心期刊是怎么样一个概念呢

核心期刊是怎么样一个概念呢? 核心期刊是代表了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于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高级职称、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申报科研项目等,都需要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好几篇论文。 1起源 1931年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相关书籍3.2%的期刊上;1971年,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等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从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 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如果科学期刊按其所刊载某一学科论文的数量多少,依递减顺序排列并划分出一个与该学科密切相关的期刊所形成的核心区期刊区以及另外几个区,使每个区中的期刊载文数量相当,则核心区期刊数量与相继区的期刊数量成1:n∧2:n∧3:n∧4……即刊登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论文较多的那些期刊。 2中文核心期刊 (1)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一共分为七编: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第二编经济,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第四编自然科学,第五编医药、卫生,第六编农业科学,第七编工业技术 (2)定义 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 (3)国际三大索引: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 (4)分类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摘要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生存环境、精神文明等多方面的变革,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但由于科学本身的两面性和人类的利用失当,科学技术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灾难性的负面影响。 本文结合部分科技领域的例证,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两方面展开讨论,并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科技进步道路上的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面促进作用,包括改变社会生产力要素,改变社会经济、阶级结构;还有提高人类认知能力,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接着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包括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对人类的思想、人格有一定的腐化作用。最后,本文指出,我们必须正视科技的两面性,正确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尽量减少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最终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保证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正面促进;负面阻碍;可持续发展 引言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起到了不可逆转的消极作用。 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自然辩证法把科学和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都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其还主张正确看待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仅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还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 因此,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正确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实现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

1、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2 答:A自然界;B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C科学和技术。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2-3 答A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B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C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3、自然辩证法创立(或研究)的意义?11 答:A提供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B提供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C提供思想武器,提高鉴别是非能力;D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4、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7 答: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然科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5、形而上学自然观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8 答:17乃至18世纪的自然科学,还处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造成了这一时期人类认识自然的局限性。近代自然科学为了把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对自然界的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它所采取的主要分析方法是分析、解剖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为科学认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材料,也是交代自然科学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做法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就使得近代自然科学观具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特征。 6、系统概念的四个要点?28-29 答:A系统是有若干个要素组成的;B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C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D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7、物质系统的类型?30-31 答:A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B从系统内发生的实际过程分析,自然界的系统分为:物理系统、化学系统、开放系统。C从人对自然界的参与程度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天冉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D从系统内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特点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E从人对自然界的认识程度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黑系统、白系统、灰系统。F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分析,系统分为:平衡态系统、近平衡态系统、远离平衡态的系统。 8、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经哪两种方式进行过渡?31 答:A加和性方式;B非加和性方式。 9、自然界层次结构之间的两个主要特点?37 答:A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物质系统间的纵向关系);B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具有相干性关系(横向关系)。 10、自然界层次结构之间的双向因果链的含义?40-41 答:低层系统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系统中引起一定结果,称为上向因果链;高层系统作为原因又会在低层系统中引起某些结果,称为下向因果链。 11、运动有哪几种基本形式?43-44 答:A微观物理运动;B宏观物理运动;C宇观物理运动;D化学运动;E生命运动;F社会运动;G技术运动。

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中的实践作用 哲学是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科技工作者学习、研究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对我们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自然辩证法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密切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对科学与社会关系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它以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来研究自然科学的认知过程、认知方法、认知发展的规律和自然科学在社会中的发展和作用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自然辩证法居于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在总体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起着桥梁作用。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作为“自然界辩证法”,其内容植根于自然科学,但形式上超越了自然科学。它通过吸取和概括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并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着。它准确地勾画了自然哲学的基本框架,从而使得以哲学面目出现的自然辩证法成为真正的科学哲学;它作为关于自然界一种科学哲学,不仅大量的促进了边缘学科与交叉科学的发展,而且推动着现代横断学科和统一科学的发展;它以建立在人类社会科学知识和科技进步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启迪着科技工作者们的智慧,加快了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二、科学技术的内涵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从起源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从骨针、石器到造纸、火药,从“奇技淫巧”到生产机器,从机械化大生产到飞行、航天等等,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大批体现生产力的具体技术,无不体现了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的巨大贡献。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实现对社会调节的手段,是人类战胜迷信、愚昧,提高对自然的认知能力,加快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动力。 现代科学技术由于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辩证发展而形成了一个门类繁多、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彼此贯通的网络结合。可大致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科学,为各种科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包括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认识论、数学哲学、系统论等;第二层次是相互并列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系统科学等基础科学;第三层次是各类应用基础理论把基础科学同工程技术联系起来的学科群,第四层次是工程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施的方法。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 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 (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 (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自然观 (二)科学技术观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编自然观 一、自然观的概念 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 古代素朴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当代系统自然观 第一讲古代自然观 一、古中国自然观 二、古希腊自然观 三、古印度自然观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一、古中国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五历记》 1.元气说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这种气就叫“元气”。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者,生之元也”—《淮南子·原道训》 “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白虎通义·天地》 2.阴阳学说 阴阳的区分: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 阴阳的关系: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转化,互根、互用。阴无阳不存,阳无阴不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在阴和阳的矛盾统一中产生、发展、变化。 3.五行学说 五行:木、火、土、金、水 四时: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气:风、暑、湿、燥、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