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量法讲稿1024

碘量法讲稿1024
碘量法讲稿1024

氧化还原滴定法-碘量法讲义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氧化还原滴定中的碘量法。大家都知道,每天吃的食盐中就加入了碘,叫做碘盐,是为了防治碘缺乏病,俗称大脖子病,另外我们去医院打针的时候,医生经常用碘酒消毒,今天呢,我们将学习碘的另一种用途:应用碘量法测定化学原料药及药用辅料的含量。那么,什么是碘量法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碘有哪些性质?碘单质可以升华,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碘单质具有氧化性,它是一种不太强的氧化剂,能与较强的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同时,I-还具有还原性,它又是一种不太弱的还原剂,能与许多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因此,碘量法就是利用碘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该方法既可测定还原剂,又可测定氧化剂。

这是碘的半电池反应,单质碘得到2个电子后被还原。它的电极电位为0.5345V,但是单质碘在水中的溶解性非常小,又易挥发,通常将I2溶解于KI溶液中,使I2以络离子I3-形式存在,从而增大溶解度。相应的半电池反应为:I3-络离子得到2个电子被还原为3个I-,电极电位为0.5355V,二者电极电位很接近,为了简单并突出化学计量关系,仍通常使用第一式。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碘量法的基本原理、重要的滴定反应、溶液的配置与标定及误差的产生来源及预防。现在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学习碘量法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学习直接碘量法,凡电位低于碘的标准电极电位的

还原性物质,可用I2直接滴定,这种滴定方法称为直接碘量法。例如硫化物、亚硫酸盐、安乃近、乙酰半胱氨酸、维生素C等都可通过直接碘量法测定。直接碘量法只能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如果溶液的pH﹥9,就会发生副反应。在强酸性介质中I-发生氧化导致终点拖后;同时淀粉可水解成糊精导致终点不敏锐;在强碱性介质中I2发生歧化反应

凡是电位高于碘的标准电极电位的氧化性物质,我们可以采用间接碘量法进行测定。间接碘量法又分为置换碘量法和剩余碘量法。

把过量KI加入待测液,I-被氧化成I2,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这种滴定方法称为置换碘量法。例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碘酸钾、双氧水、葡萄糖酸锑钠、漂白粉等均可通过置换碘量法进行测定。

加入定量过量的I2标准溶液,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I2,这种滴定方法称为剩余碘量法。例如甘汞、甲醛、焦亚硫酸钠、蛋氨酸等均可通过剩余碘量法进行测定。

间接碘量法化学反应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在碱性溶液中会有副反应发生。这是因为在碱性介质中,Na2S2O3被氧化成硫酸钠;在强酸性介质中,Na2S2O3被酸分解,生成单质硫的沉淀和SO2。

在用碘量法进行测定的过程中,由于碘易挥发、而I-则易被氧化,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如果不对测定过程进行控制,由此产生的误差将会影响实验结果。针对碘易挥发和I-易被氧化的特性,预防的方

法主要就是防止碘挥发和I-被氧化。防止碘挥发的方法主要有1)加入过量KI形成I3-络离子,既减少了I2的挥发,又增加了碘在水中的溶解度;2)应在室温下进行滴定,温度过高将加快碘的挥发;3)在碘量瓶中进行滴定,快滴慢摇,接近终点再减慢滴定速度。溶液酸度越高,或者有某些催化剂存在时,空气氧化I-的速度会急剧增加,直射阳光也可以加速I-的氧化。防止I-被氧化的方法主要有1)控制溶液酸度;2)除去C U2+、NO3-等对I-氧化有催化作用的催化剂;3)滴定前不可久置,应避光放置。

采用间接碘量法进行测定时,我们需要知道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那么,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是如何配制的呢?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只能用间接法配制。因为硫代硫酸钠溶液不稳定,水中的CO2可使硫代硫酸钠分解;生成的HSO3-虽然也有还原性,但它与I2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与S2O32-不同;水中的空气也可氧化硫代硫酸钠;水中存在的嗜硫细菌也可分解硫代硫酸钠。因此硫代硫酸钠的配制必须注意:1)用刚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以驱除水中残留的CO2和O2;2)加入少许Na2CO3使溶液呈弱碱性(pH=9~10),起到抑制细菌生长和防止Na2S2O3分解的作用;3)配好的溶液应储存于棕色瓶内,暗处放置至少一周,待其浓度稳定后再进行标定。若发现标准溶液变浑浊,应滤除S后再标定或重新配制。

溶液配制完成后,怎么对溶液进行标定呢?Na2S2O3溶液的标定可采用比较法,用已知浓度的I2标准溶液进行标定;也可用基准试剂(常用K2Cr2O7,KIO3,KBrO3,K3[Fe(CN)]6等),采用置换碘量法

进行标定。该方法以K2Cr2O7最常用,K2Cr2O7先将I-氧化成I2,然后生成的I2再与配制好的Na2S2O3溶液反应,根据消耗的Na2S2O3溶液的体积及K2Cr2O7的称样量计算配制好的Na2S2O3溶液的浓度。

采用直接碘量法进行测定时,我们需要知道碘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碘标准溶液如何配制和标定呢? I2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配制时应注意1)加入过量KI形成I3-络离子,既减少了I2的挥发,又增加了碘在水中的溶解度;2)加入少量盐酸,消除碘中微量碘酸盐等杂质的影响;3)过滤后再标定;4)配好的碘液应储存于棕色瓶中,密闭阴凉处存放。标定I2标准溶液可用As2O3基准物质标定法和NaS2O3标准溶液比较法。As2O3难溶于水,可先溶于NaOH溶液,生成亚砷酸钠,然后用酸中和过量的碱。通常利用加入NaHCO3使滴定溶液pH保持在8左右。

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作为指示剂。淀粉溶液遇I2显深蓝色,反应可逆且非常灵敏。使用淀粉指示剂时应注意:1)应在室温下使用,高温会使淀粉指示剂的灵敏度降低;2)应使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只能较松动地吸附I2,形成红紫色产物,不能用作指示碘量法的终点;3)应在弱酸性溶液中使用,此时I2和淀粉的反应最灵敏;4)淀粉溶液容易腐败变质,应临用新配;5)直接碘量法,酸度不高时,应于滴定前加入,间接碘量法必须在临近终点前加入,因为当溶液中存在大量I2时,I2被淀粉表面牢固吸附,不易与Na2S2O3立即作用,导致终点迟钝。

下面我们以具体的实例来巩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的学习。

例如测维生素C的含量,由于维生素C分子中的稀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根据消耗的碘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因此可以采用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葡萄糖的醛基具有还原性,因此,在测定葡萄糖的含量时,可采用剩余碘量法。先将一定量的葡萄糖加入定量过量的碘标准溶液中,剩余未反应的碘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可同时做空白滴定,既减少误差,又可从空白滴定与回滴的差数求出葡萄糖的百分含量。

KIO3作为医药上防治地方甲状腺肿病的加碘剂或药剂,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可与KI反应定量生成单质碘,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置换碘量法来测定KIO3的含量,测定时把过量KI加到含KIO3的溶液中,待反应完全,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碘,便可测定KIO3的含量。

通过今天课程的学习,我们需要掌握1.碘量法的原理2.测定条件与误差来源3.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4.指示剂5.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为了巩固今天的学习成果,需要同学们课后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复习,作业为书上145页思考题5,146页习题6,7,8

葡萄糖含量测定——碘量法

实验十三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间接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方法原理,进一步掌握返滴定法技能。 2、 进一步熟悉酸滴定管的操作,掌握有色溶液滴定时体积的正确读法。 二、实验原理 I 2与NaOH 作用可生成次碘酸钠(NaIO),次碘酸钠可将葡萄糖(C 6H 12O 6)分子中的醛基定量地氧化为羧基。未与葡萄糖作用的次碘酸钠在碱性溶液中歧化生成NaI 和NaIO 3,当酸化时NaIO 3又恢复成I 2析出,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 2,从而可计算出葡萄糖的含量。涉及到的反应如下: 1、I 2与NaOH 作用: I 2+2NaOH=NaIO+NaI+H 2O 2、C 6H 12O 6和NaIO 定量作用: C 6H 12O 6+ NaIO=C 6H 12O 7+NaI 3、总反应式: I 2+C 6H 12O 6+2NaOH=C 6H 12O 7+2NaI+H 2O 4、C 6H 12O 6作用完后,过量的NaIO 发生歧化反应: 3NaIO=NaIO 3+2NaI 5、在酸性条件下NaIO 3和NaI 作用: NaIO 3+5NaI+6HCl=3I 2+6NaCl+3H 2O 6、析出过量的碘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 I 2+2Na 2S 2O 3=Na 2S 4O 6+2NaI 实验还涉及到Na 2S 2O 3和 I 2溶液的标定 1、Na 2S 2O 3的标定 Cr 2O 72-+6I -+14H +=2Cr 3++3I 2+7H 2O I 2+2S 2O 32-=S 4O 62-+2I - Cr 2O 72-~3I 2~6S 2O 32- 32232272232200.256)(6O S Na O S Na O Cr K O S Na V c V cV c ??=?= 2、碘的标定 I 2+2S 2O 32-=S 4O 62-+2I -

食物中葡萄糖的测定

食物中葡萄糖的测定 葡萄糖氧化酶法 1.原理 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使邻联甲苯胺生成蓝色物质,此有色物质在625nm 波长下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蓝色物质的吸光度可计算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谷类、乳类、饮料、酒类等食物样品和血液样品。检出量为0.02 mg。 3.仪器 722分光光度计。 4.试剂: 除特殊说明外,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1)乙醇。 (2) 40% 三氯乙酸:称取40g 三氯乙酸,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 2 mol/L NaOH 溶液:称取8g NaOH,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 1 % 邻联甲苯胺溶液:称取0.1 g 邻联甲苯胺溶解于10 ml无水乙醇中,倒入棕色瓶中,4 ℃冰箱保存。 (5)乙酸缓冲液(pH 5.0):称取14.28 g 乙酸钠(CH3COONa?3H2O)溶于水中,加入2.7 ml 冰乙酸,并调节pH 5.0,用水定容至1 L。 (6)葡萄糖氧化酶溶液:称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氧化酶(Sigma 公司)用水溶解,使酶含量为100 U/ml。4 ℃冰箱保存一周。 (7)过氧化物酶溶液: 0.010 g 辣根过氧化物酶溶于10 ml 水中,4 ℃冰箱保存一周。(8)酶溶液:取100 ml 乙酸缓冲液,分别加入邻联甲苯胺溶液、葡萄糖氧化酶溶液、过氧化物酶溶液各1 ml,混匀。4℃冰箱可保存七周。 (9)酶空白液:取100 ml 乙酸缓冲液,分别加入邻联甲苯胺溶液、过氧化物酶溶液各1 ml,混匀。4℃冰箱保存一周。(注意酶空白液中不含葡萄糖氧化酶) (10)葡萄糖标准液:将葡萄糖标准品(纯度大于99%)于80 ℃干燥至恒量。精确称取0.050 g,用水移入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线。相当于浓度为0.5 mg/ml。 5.操作步骤: 5.1样品处理: (1)固体样品:称取0.5~5g已粉碎的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水后沸水浴15min。冷

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

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适合于含量在10mg/L~ 250mg/L二氧化氯的测定, 高浓度消毒剂可稀释后测定。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mg/L。 1.2 原理 使用石英比色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 190nm~600nm 波长范围内扫描,观察二氧化氯水溶液特征吸收峰,二氧化氯的最大吸收峰在360nm 处,可作为定性依据。但氯气在此也有弱吸收,产生干扰。应采用二氧化氯水溶液在430nm 处的吸收,吸光度与二氧化氯含量成 正比,且氯气、CI02- CI03- Cl0在此无吸收,可作为定量依据。 1.3 试剂 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3.1 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 亚氯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氯。氯等杂质通过亚氯酸钠溶液除去。用恒定的空气流将所产生的二氧 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见图A1): 在A瓶(洗气瓶)中放入300mL水,A瓶封口上有二根玻璃管,一根玻璃管(L1)下端插至近瓶底,上端与空气压缩机相接,另一根玻璃管(L2)下端

口离开液面20 mm?30mm,其另一端插入B瓶底部。B瓶为高强度硼硅玻璃 瓶,滴液漏斗(E),下端伸至液面下,玻璃管(L3)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mm,另一端插入C瓶底部。溶解10g亚氯酸钠于750mL水内并倒入B 瓶中,在分液漏斗中装有20mL硫酸溶液(1+9, V/V)。C瓶结构同A瓶一样,瓶内装有亚氯酸钠饱和溶液。玻璃管(L4)插入D瓶底部,D瓶为2升硼硅玻璃收集瓶,瓶中装有1500mL水,用以吸收所发生的二氧化氯,余气由排气管排出。D瓶上的另一根玻璃管(L5)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mm,上端与环境空气相通而作为排气管,尾气由排气管排出。整套装置 启动空气压缩机,使适量空气均匀通过整个装置。每隔5min 由分液漏斗加入 5mL硫酸溶液,在全部加完硫酸溶液后,空气流要持续30min。将D瓶中所获得的黄绿色二氧化氯标准溶液放于棕色玻璃瓶中,密封避光冷藏保存。 二氧化氯含量按HG/T2777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 5.1 碘量法测定,其质量浓度为250mg/L?600mg/L。 1.3.2 二氧化氯标准溶液: 取一定量新标定的二氧化氯标准 贮备液,用二次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1.4 仪器 1.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4.2xx 比色皿(1cm)。 1.4.3 100mL 容量瓶。 1.5分析步骤 1.5.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

血清葡萄糖GLU测定

血清葡萄糖GLU测定 1 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 本试剂基于在精密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很高可靠性的Trinder’S方法,在防止已知化合物(如尿酸、谷胱甘肽和肌酐等)的干扰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GOD 葡萄糖+ H2O+ O2 H2O2+葡萄糖酸 POD H2O+AAP + HBA 醌亚胺(红色)H2O 式中:AAP 为4-氨基安替比林;HBA 为4-羟基苯甲酸上述反应中,红色醌亚胺色素的生成量与样本中葡萄糖的浓度成正比,通过在波长5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值,即可测得样本中葡萄糖的浓度。 3 标本:

3.1 病人准备:12小时禁食。 3.2 类型:血清,标本最好不要溶血。迅速分离血清或,减少红细胞糖酵解时葡萄糖的损失。随机收集尿样。 3.3 标本存放:血清应在血液采集1小时内,尽早分离。加入糖分解抑制剂(NaF,KF)后的稳定性:15~25℃保存可稳定1天,4~8℃保存可稳定7天。血清中的葡萄糖,无溶血,无细菌污染,没有添加的防腐剂,在25℃下可稳定8个小时,在4℃下可稳定72小时。尿样应保存在2~8℃下并尽快进行分析。脑脊髓液如果避免蒸发可在2~8℃下稳定至少5天,5天内不检验的标本应在收集后立即储存在-20℃的条件下。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3.5标本拒收标集:细菌污染、超时送检的的标本。 4 实验材料 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GLU试剂盒(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4.1.1 试剂组成

试剂1(R1):过氧化物酶 375U/L 4-羟基苯 甲酸 15mmol/L 4-氨基安替比林0.75mmo l/L 磷酸盐缓 冲液 110mmol/L 试剂2(R2):葡萄糖氧化 酶 6000U/L 磷酸盐缓 冲液 110mmol/L 4.1.2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在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 4.1.3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1.4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有防腐剂叠氮化钠,可能存在一定的刺激作用,请勿直接接触皮肤、眼睛。一旦接触,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请勿吞服。 4.2 校准品:使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GLU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

咨询回答:(一)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 目前国内外有关二氧化氯(以下均简称为“ClO 2”)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种类较多,如碘量法、电流滴定法、紫线一分光光度、色谱法……等,但国内应用较多的仍然以碘量法及改进碘量法为主,如美国《水及废水检验标准方法》,丙二酸碘量法,五步碘量法,三步碘量法等。 现将碘量法简介如下: 1、一般碘量法:是国际早期根据美国《水及废水检验标准方法》规定作为二氧化氯有效含量测定方法,其操作方法与有效氯测定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在是在计算时,将有效氯计算系数换成ClO 2系数而已,因此该法所测量的是Cl 2、ClO 2、ClO 2-、ClO 3-……等各种成分氧化能力的总和,不能证明其产品真正ClO 2含量。 2、丙二酸碘量法:是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1年版规定,目的是将ClO 2样品中的Cl 2用丙二酸掩蔽,消除Cl 2对ClO 2有效含量测定时的干扰,然后用碘量法进行测定,其结果ClO 2含量中仍为ClO 2、ClO 2-、ClO 3-三种成分的总和,也不能完 全证明ClO 2真正含量。 3、五步碘量法:是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修订版规定法,也是目前国际公认及通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根据ClO 2产出的ClO 2、 Cl 2、 ClO 2-、 ClO 3- 等成分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形成不同状态而设计的一种方法,例如字PH=7时,有1/5 ClO 2及ClO 2—存在,而在PH=2-3时,ClO 2及Cl 2则可完全转为C l -状态存在。ClO 2溶液中的ClO 2可用高纯氮气或空气可以完全吹脱等原理进行的,因此通过此法可将产品中的ClO 2、 Cl 2、ClO 2-、ClO 3-完全分开,所测结果才能真正反映ClO 2实际含量。(其操作方法请参考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但经近几年各地实际应用经验有以下几点操作注意事项: A .工业ClO 2产品的ClO 2溶液中,除ClO 2外,常伴有一定数量的Cl 2,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因活化时,多采用过量酸而引起的,否则不能迅速完全活化。 B .多数产品经酸活化后,ClO 2溶液的酸度很高(PH 值<3)。因此在操作A 、 C 值时,仅凭加入PH 值=7的磷酸缓冲液是不能把测定液调到中性的,(PH 多在5左右),因此在测试前必须用NaOH 溶液调节到中性后,再加入缓冲液以维持测定液稳定在中性条件下,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正确性。 C .采用高纯氮气或空气吹脱ClO 2时,当吹至黄绿色消失后,应再继续吹10min ,一般时间要求不得少于20min 。

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浆)葡萄糖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操作规程 1实验原理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并成成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在色原性氧受体存在时将过氧化氢分解喂水和氧,并使色原性氧受体4-氨基安替比林(4-AAP)和酚去氢缩合为红色醌类化合物,即Trinder反应。在500nm处测得的吸光度与葡萄糖含量成正比。GOD 葡萄糖+O2→葡萄糖酸+H2O2 POD H2O2+4-AAP+酚→红色醌类化合物+H2O 2临床意义1.生理性高血糖可见于餐后或高糖饮食.情绪紧张肾上腺分泌增加等。 2.病理性高血糖(1)糖尿病患者。(2)内分泌腺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及髓质功能亢进等。升高血糖的激素增多引起的高血糖,现已归入特异性糖尿病中。(3)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刺激血糖中枢,如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4)脱水引起的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轻度增高。 3.生理性低血糖见于长期饥饿和剧烈运动后。 4.病理性低血糖(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最多见,依次是药源性.肝源性.胰岛素瘤等)。(1)胰岛β细胞增生或胰岛β细胞瘤等,使胰岛素分泌过多。(2)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而使相应的激素分泌减少。(3)严重肝病患者,由于肝脏存储糖原及糖异生等功能低下,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 3实用仪器蓝韵200(L Y-C200) 4储存条件及有效期试剂盒应避光密封储存在2--8℃环境中,有效期为12个月。开封后,上机在2--8℃避光保存其有效期为28天。

5操作步骤 5.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步骤:参数设置→试剂装载→校准→质控→样品加载→测定→结果审核→报告。 5.2、校准:采用纯化水或生理盐水和校准品两点校准。当试剂更换批号、出现质控漂移、仪器做完保养后及重要零件更换时,须重新校准。 5.3、结果计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会自动给出检测结果。 5.4、质控程序:建立质控体系,选用适当的质控品进行质量控制。测定结果在质控范围内,方可进行样本测定。 6参考范围 3.89—6.11 mmol∕L 7方法评价本法线性范围0.10 mmol∕L—25.00mmol∕L,精密度批内CV ≤3.00%,批间CV≤4.00%。准确度相对偏差在±10.0%。 8注意事项1.葡萄糖氧化酶对β-D葡萄糖高度特异,溶液中的葡萄糖约36%为α型,64%为β型。葡萄糖的完全氧化需要α型到β型的变旋反应。葡萄糖氧化酶法可直接测定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但不能直接测定尿液葡萄糖含量,这是因为尿液中尿酸等干扰物质浓度过高,可干扰过氧化物酶反应,造成结果假性偏低。 2.严重黄疸.溶血及乳糜烂血清应先制备无蛋白血滤液,然后再进行测定。

葡萄糖含量测定

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摘要 运用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设计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方案并具体实施。从而进一步掌握Na 2S 2O 3及I 2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巩固氧化还原滴定的操作技能。学会间接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方法和原理,进一步掌握返滴定法技能。其中,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IO -定量地氧化为羧基。故可将一定量过量的I 2在碱性条件下加入葡萄糖溶液中,使醛基完全转化为羧基。再将其酸化,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 2。所用指示剂为淀粉。根据所加I 2标准溶液的量及滴定所耗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量结合反应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计量关系,便可计算葡萄糖的含量。该方法简便易行且准确度高,基本符合实验要求。 关键词 葡萄糖注射液 间接碘量法 返滴定法 1引言 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目前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案一:旋光测定法 根据葡萄糖分子结构中的五个碳都是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性,可采用旋光法测定含量。取出旋光计的测定管,先用蒸馏水为空白对仪器进行校正。用供试液体(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数次,缓缓注入供试液体适量(注意勿使发生气泡)。置于旋光计内,读取旋光度,连续测定3次,取平均值。 方案二:间接碘量法。 碘与NaOH 作用能生成NaIO ,而C 6H 12O 6能定量地被NaIO 氧化。在酸性条件下,未与C 6H 12O 6作用的NaIO 可转变为I 2析出,只要用标准Na 2S 2O 3溶液滴定析出的I 2,便可计算C 6H 12O 6的含量。 本实验采用第二种方案进行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2实验原理 在碱性溶液中,碘与氢氧化钠作用可生成次碘酸钠(NaIO),葡萄糖能定量的被次碘酸钠氧化成葡萄糖酸(C 6H 12O 7)。过量的NaIO 可以转化为NaIO 3和NaI 。在酸性条件下,NaIO 3和NaI 作用析出I 2,然后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 2,便可计算出葡萄糖的含量。其反应如下: 1、I 2与NaOH 作用: I 2+2NaOH=NaIO+NaI+H 2O 2、C 6H 12O 6和NaIO 定量作用: C 6H 12O 6+ NaIO=C 6H 12O 7+NaI 3、总反应式: I 2+C 6H 12O 6+2NaOH=C 6H 12O 7+2NaI+H 2O

五步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原理及步骤

五步碘量法原理及步骤 1.反应原理 该法是利用I—还原各种氯化物的程度随pH值的不同而变化,用硫代硫酸钠标准 溶液滴定游离I 2,以区分出ClO 2 、ClO 2 —、Cl 2 、ClO 3 —,反应条件及反应式如下[3]: pH≤7时,Cl 2+2I—=I 2 +2Cl—① pH=7时,2ClO 2+2I—=I 2 +2ClO 2 —② pH≤2时,2ClO 2+10I—+8H+=5I 2 +2Cl—+4H 2 O ③ pH≤2时,ClO 2—+4I—+4H+=2I 2 +Cl—+2H 2 O ④ pH≤0.1时,ClO 3—+6I—+6H+=3I 2 +Cl—+3H 2 O ⑤ ClO 2还原成Cl—需要转移五个电子,这一过程分两步完成。第一步ClO 2 转移1个 电子,生成ClO 2 —,如果反应条件控制在pH=7,则反应到此停止,如②所示。它 相当于1/5的ClO 2 被还原。如果将pH调至2,则反应继续进行,转移另外4个 电子,将ClO 2 —完全还原成Cl—,如④所示。 2.试剂和仪器 2.1 20%碘化钾溶液:称取50g碘化钾溶于450ml蒸馏水中,储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于冰箱中,若溶液变黄需重新配制。 2.2 0.5%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0.5g于小烧杯中,加少许蒸馏水成糊状,加入到100ml正在沸腾的蒸馏水中,煮沸几分钟,取下放冷。两周后重配。 2.3 浓盐酸 2.4 1+1盐酸 2.5 饱和磷酸氢二钠溶液

2.6 pH=7磷酸盐缓冲溶液:称取25.4g无水磷酸二氢钾和86.0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水稀释到1000ml。 2.6 10%溴化钾溶液:称取10g溴化钾于90ml蒸馏水中,储于棕色瓶中,每周重配一次。 2.7 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水稀释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2.8 纯氮气钢瓶 3.采样 3.1 应用清洁干燥的棕色广口瓶采集样品。采样时,将发生器采样口的管子直接插到瓶底,打开采样口阀门,直至样品溶液溢出达采样瓶体积的一倍时,关闭阀门,立即盖上瓶盖。 3.2 样品避光保存,2小时内使用,如超过2小时,应重新取样。 3.3 移取分析试样时,应将移液管插入样品瓶的底部取样,取样操作宜在通风橱内进行。 4.测定步骤: 4.1 在500ml碘量瓶中加100ml蒸馏水,加入10ml二氧化氯溶液,将溶液的pH 值调节至7(采用加入很少量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盐酸的方法调节反应液的pH值),再加入5ml磷酸盐缓冲溶液和5ml碘化钾溶液混匀。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入1ml的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记录读数为V1。 4.2 在上述滴定出A值的溶液中再加入1+1盐酸1ml,这时溶液的pH值应为2,于暗处放置5min后,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读数为V2。

DNS法测定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

DNS法测定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 一、实验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与DNS(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反应,葡萄糖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DNS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葡萄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相关,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查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求出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 二、材料与试剂 1.仪器:50ml容量瓶,1000ml容量瓶,500ml烧杯,小烧杯,试管(带刻度25ml更好)10根,棕色瓶 2.试剂: 1)葡萄糖 2)2mol/LNaOH溶液 3)酒石酸钾钠(C4H4O6KNa﹒4H2O,Mr=282.22) 4)结晶酚(C6H5OH,Mr=94.11) 5)无水亚硫酸钠(Na2SO4,Mr=126.04) 6)蒸馏水 7)DNS 8)DNS试剂配制:准确称取DNS 6.3g于5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加入2mol/LNaOH溶液262ml,再加到500ml含有酒石酸钾钠185g的热水溶液中,再加结晶酚5g和无水亚硫酸钠5g,搅拌溶解,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充分混匀。贮于棕色瓶中,室温放置一周后使用。 9)葡萄糖标准溶液配制:取适量葡萄糖装入称量瓶,再85°C烘箱烘至恒重,放入干燥器冷却。精确称取干燥后的葡萄糖0.5g加蒸馏水溶解,至50ml容量瓶定容,制成10g/L的葡萄糖溶液。分别取蒸馏水稀释成葡萄糖标准液,浓度为 0.2g/L,0.4g/L,0.6g/L,0.8g/L,1.0g/L,1.2g/L,1.4g/L,1.6g/L,1.8g/L,2.0g/L。 三、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制作 分别取标准液1.0ml于25ml刻度试管中,按下表加入试剂,沸水中显色5min。用 冷水冷却到室温后,加水至25ml,摇匀,再550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各溶 液的A550值。以葡萄糖浓度为纵坐标,A550值为横坐标,作出标准曲线并回归出标

实验一葡萄糖含量测定

实验一、果蔬样品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一、目的要求 1、复习碘量法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3、学习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二、原理 果蔬中的葡萄糖可用水提取,除去干扰物质后,其中的葡萄糖可用碘量法测定。 碘与NaOH 作用能生成NaIO (次碘酸钠),而C 6H 12O 6(葡萄糖)能定量地被NaIO 氧化。在酸性条件下,未与C 6H 12O 6作用的NaIO 可转变成I 2析出,析出的I 2可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示意如下: 46应用2: 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 (返滴定法) 基本单元:1/2(葡萄糖) 三、试剂 I 2标准溶液(0.05 mol ·L -1) Na 2S 2O 3标准溶液(0.1 mol ·L -1) NaOH 溶液(2 mol ·L -1); HCl 溶液(6 mol ·L -1);淀粉指示剂(w 为0.01)。 四、实验步骤 1、样品准备 水果样品去皮、去核后搅碎、匀浆;称量适量的匀浆于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于40~50 ℃ 的水浴中提取30 min 后用干滤纸抽滤,弃去前面的少量滤液,保留后面的滤液。 2、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25 mL 滤液置于碘量瓶中,准确加入25 mL I 2 标准溶液。一边摇动,一边慢慢滴加2 mol /L NaOH 溶液,直至溶液呈淡黄色(加碱速度不能过快,否则过量NaIO 来不及氧化C 6H 12O 6而歧化为不与葡萄糖反应的NaIO 3和NaI ,使测定结果偏低)。将碘量瓶加塞于暗处放置10~15 min 后,加2 mL 6 mol ·L -1 HCl 溶液酸化,立即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 mL 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到蓝色消失。记录读数。再重复测定二次。计算样品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

二氧化氯含量检测方法样本

二氧化氯含量检测方法 文章一、 碘量法 珠化99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1999.11) 第三版 1. 配制 2mol/L 硫酸, 10% 碘化钾, 0.5% 淀粉溶液及 10% 丙二酸溶液( 10g 丙二酸加无离子水溶解成 100ml ) 。配制并标定 0.05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2. 取二氧化氯样液 1.0ml( 若预计其含量 >1.5% , 需经 50ml 容量瓶稀释后取样 ) 。置于含 100ml 无离子水的碘量瓶中, 加 10% 丙二酸溶液 2ml , 摇匀。静置反应 2min 后, 加 2mol/L 硫酸 10ml , 10% 碘化钾溶液 10ml 。盖上盖并振摇混匀后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 置暗处 5min 。打开盖, 让盖缘蒸馏水流入瓶内。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装入 25ml 滴定管中) 滴定游离碘, 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 0.5% 淀粉溶液 10 滴, 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记录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总量。重复测 3 次, 取 3 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 3. 由于 1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 1ml 相当于 13.49mg 二氧化氯, 故可按下式计算二氧化氯含量: 二氧化氯含量( mg/L ) =M × V × 13.49/W ×1000 [M 与 V 分别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溶液浓度( mol/L ) 与滴定中用去的毫升数; W 为碘量瓶中所含二氧化氯样液毫升数。]

广东番禺珠江化工研究所广州九九消毒剂有限公司 文章二、 二氧化氯 (ClO2) 含量的测定--五步碘量法 来源: 本站原创作者: 佚名发布时间: -08-13 查看次数: 638 第一法: 五步碘量法 (1) 制备无氯二次蒸馏水( 蒸馏水中加入亚硫酸钠, 将余氯还原为氯离子, 并以DPD检查不显色, 再进行蒸馏, 即得) 。配制并标定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见 2.2.1.3.1)。配制并标定0.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临用时现配) 。配制5g/L淀粉溶液, 2.5 mol/L盐酸溶液, 100g/L碘化钾溶液( 称取10g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 储于棕色瓶中, 避光保存于冰箱中, 若溶液变黄需重新配制) , 饱和磷酸氢二钠溶液, pH = 7磷酸盐缓冲溶液( 溶解25.4 g无水KH2PO4和86.0gNa2HPO4·12H2O于800ml蒸馏水中, 用水稀释成1000ml) , 50g/L溴化钾溶液( 溶解5g溴化钾于100ml水中, 储于棕色瓶中, 每周重配一次) 。 (2)在500ml的碘量瓶中加200ml蒸馏水、 1ml磷酸盐缓冲液, 吸取1.0ml~10. 0 ml二氧化氯溶液或稀释液于碘量瓶中, 再加入10ml碘化钾溶液, 混匀。用0. 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至淡黄色时, 加1ml淀粉溶液, 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 记录读数为A。 (3)在上述滴定出A值的溶液中再加入2.5 mol/L盐酸溶液2.5ml, 并放置暗处5min。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至蓝色消失, 记录读数为B。 (4)在500ml碘量瓶中加200ml蒸馏水、 1ml磷酸盐缓冲液, 吸取1.0ml~10.0

碘量法实验报告

碘量法测定溶解氧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溶解氧测定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溶解氧的采样技术。 (3)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操作技术。 (4)了解氧膜电极法测定溶解氧的方法原理。 二、实验原理 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水中溶解氧能迅速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沉淀。加浓硫酸溶解沉淀后,碘离子被氧化析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溶解氧的含量。反应如下: ()()6 42422422224222423 22O S Na KI I SO Mn OH MnO O OH Mn O S Na +???→?→→→+++-+三、实验仪器 1、250~300mL 溶解氧瓶; 2、250mL 碘量瓶或锥形瓶。 3、25mL 酸式滴定管 4、1mL 、2mL 定量吸管 5、100mL 移液管 四、实验试剂 (1)硫酸锰溶液:称取480g 四水合硫酸锰(MnSO 4·4H 2O )或364g (MnSO 4·H 2O )一水合硫酸锰溶于水中,用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在酸性时,加入碘化钾后,不得析出游离碘,即加至酸化过的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2)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500g 氢氧化钠溶于300~400mL 水中,另称取150g 碘化钾溶于200mL 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将两种溶液合并,混合,用水稀释至1000mL 。若有沉淀则放置过夜后倾出上清液,贮于塑料瓶中,避光保存。 (3)1+5硫酸溶液(标定硫代硫酸钠用) (4)0.5%淀粉溶液:称0.5g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水冲到100mL ,冷却后,加入0.1g 水杨酸或0.4g 氯化锌防腐。 (5)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6.2g 分析纯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5H 2O )溶于刚煮沸放冷的水中,加0.2g 碳酸钠,用水稀释至1000 mL ,或加入0.4g 氢氧化钠或数小粒碘化汞,贮于棕色瓶中。使用前用0.025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标定方法如下: 在250mL 的碘量瓶中加入100mL 水、1.0gKI 、5.00mL 0.0250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和5mL 3mol/L 硫酸,摇匀,加塞后置于暗处5min ,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浅黄色,然后加入1%淀粉溶液1.0mL ,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记录用量。平行做3份。 硫代硫酸钠的浓度计算: 1 2 21V V C C ?= c 2——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V 2——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5.00mL V 1——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

葡萄糖检测方法

葡萄检测方法汇总 与葡萄糖检测相关的国家地方标准汇总: GB/T 30390-2013 油料种籽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DB41/T 321-2003 食品添加剂.?葡萄糖含量测定方法 NY/T 2279-2012 食用菌中岩藻糖、阿糖醇、海藻糖、甘露醇、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核糖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GB/T 淀粉水解产品还原力和葡萄糖当量测定 GB/T 20379-2006 淀粉衍生物葡萄糖浆、果糖浆和氢化葡萄糖浆成分的测定 GB/T 16285-2008 食品中葡萄糖的测定酶-比色法和酶-电极法 CNS 2874-N5083 葡萄糖浆及干葡萄糖浆 GB/蜂蜜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 GB/T22221-2008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YC/T252-2008烟用料液?葡萄糖、果糖、蔗糖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国家地方标准检测方法汇总表

葡萄糖的应用范围 葡萄糖作为人体的基本元素和最基本的医药原料,其作用和用途十分广泛。尤其是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糖作为蔗糖的替代用糖应用于食品行业,为葡萄糖的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一)发酵工业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碳氮比,葡萄糖作为微生物的碳源,是发酵培养基的主料,如抗生素、味精、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等都需大量使用葡萄糖,同时也可用作微生物发酵多聚糖和有机溶剂的原料。 1.抗生素发酵 葡萄糖是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尤其是抗生素发酵必不可少的原料,抗生素中最主要的品种是青、链霉素,而这两种抗生素发酵都是以葡萄糖或者高DE值的淀粉水解液(即葡萄糖液)为碳底物。链霉素发酵以结晶葡萄糖为主,也可用高DE值的淀粉水解液(即葡萄糖液);其他如利福平也以葡萄糖或者高DE值的淀粉水解液(即葡萄糖液)为主要碳源;沽霉素、红霉索、麦迪霉

改进五步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含量的研究

毒剂均比较敏感〔3,4〕 。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生理盐水和血浆中淋球菌污染在纱布上,在22℃潮湿条件比干燥条件下存活时间长,存活率也高一些;在血浆中的细菌比在生理盐水中耐受力强,存活率较高。此主要是水分和有机物对淋球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另外,淋球菌在4℃低温条件下,存活力相对较强;但当环境温度增加到60℃时,该菌存活力锐降,此与一般细菌抵抗力规律一致。 普通家用洗衣粉对淋球菌具有较强抑杀作用,此主要是洗衣粉中含有表面活性剂、磷酸盐及其他去垢剂均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淋球菌对外环境抵抗力比较弱,在不加保护情况下,干燥、高温、化学物质对其均具有破坏作用,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其生存力,因此 杀灭和清除该菌的污染,切断传播途径并不困难。普通洗衣粉浸泡洗涤,太阳下晾晒,热水汤煮均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可以用这些方法预防淋球菌感染,切断间接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主编.现代性病学[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98~108. 〔2〕 姜素春,吕占秀主编.传染病基础与临床[M ].北京:军事医 学出版社, 1999:258~259.〔3〕 陈贵秋,梁进军,黄威,等.消毒剂对淋球菌杀灭效果检测方法 的研究[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3;20(1):14. 〔4〕 Wade JJ ,Graver MA.Survival of six auxotypes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 in transport media [J ].J Clin Microbiol ,2003;41(4):1720. (2004-04-13收稿) 文章编号:1001-7658(2005)04-0193-02 【研究报告】 改进五步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含量的研究 陈路瑶 林立旺 黄育红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 350001) 提要 在实验室用“五步碘量法”测定两种二氧化氯产品含量,以了解影响该方法测定准确性的因素并进行改进。结果,按规范所示方法(方法1)进行测定,消毒剂A 中二氧化氯含量为1939.34mg /L ,消毒剂B 中二氧化氯含量为1053.94mg /L 。对方法1的反应液的pH 值进行适当调节控制(方法2)后再测定,则消毒剂A 中二氧化氯含量为7042.90mg /L ,消毒剂B 中二氧化氯含量为2459.11mg /L 。显示方法1与方法2测定结果差异较大。说明五步法测定过程中根据不同产品pH 值作适当调节,使pH 值均能接近7,才能保持二氧化氯最佳反应状态,所测得的二氧化氯含量比较接近实际。 关键词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五步碘量法中图分类号:R187.2 文献标识码:B STUDY ON MEASUREMENT OF CHLORINE DIOXIDE CONTENT BY MODIFIED FIVE -STEP IODOMETRY CHEN Lu -yao ,LIN Li -wang ,HUANG Yu -hong (Fuji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uzhou 350001,China )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two chlorine dioxide products was measured with "five -step iodometry"in laboratory in order to know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by this method and to improve it.Results :Measurement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method 1)specified in the "Disinfection Technical Guidelines"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lorine dioxide content in disinfectant A was 1939.34mg /L and that in disinfectant B was 1053.94mg /L.Meas-urement was performed again after the pH value of the reaction solution in method 1was regulated appropriately (method 2),and found that the chlorine dioxide content in disinfectant A was 7042.90mg /L and that in disinfectant B was 2459.11mg /L.It was showed that 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 by method 1and method 2differed considerably ,indicating that the pH value in the course of measurement by five -step method should be regula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oducts to make the pH value approximate to 7,only at which the chlorine dioxide can be kept at optimal reactive state and the chlorine di- ? 391?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年第22卷第2期

葡萄糖含量测定碘量法

葡萄糖含量测定碘量法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实验十三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间接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方法原理,进一步掌握返滴定法技能。 2、 进一步熟悉酸滴定管的操作,掌握有色溶液滴定时体积的正确读法。 二、 实验原理 I 2与NaOH 作用可生成次碘酸钠(NaIO),次碘酸钠可将葡萄糖(C 6H 12O 6)分子中的醛基定量地氧化为羧基。未与葡萄糖作用的次碘酸钠在碱性溶液中歧化生成NaI 和NaIO 3,当酸化时NaIO 3又恢复成I 2析出,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 2,从而可计算出葡萄糖的含量。涉及到的反应如下: 1、I 2与NaOH 作用: I 2+2NaOH=NaIO+NaI+H 2O 2、C 6H 12O 6和NaIO 定量作用: C 6H 12O 6+ NaIO=C 6H 12O 7+NaI 3、总反应式: I 2+C 6H 12O 6+2NaOH=C 6H 12O 7+2NaI+H 2O 4、C 6H 12O 6作用完后,过量的NaIO 发生歧化反应: 3NaIO=NaIO 3+2NaI 5、在酸性条件下NaIO 3和NaI 作用: NaIO 3+5NaI+6HCl=3I 2+6NaCl+3H 2O 6、析出过量的碘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 I 2+2Na 2S 2O 3=Na 2S 4O 6+2NaI 实验还涉及到Na 2S 2O 3和 I 2溶液的标定 1、Na 2S 2O 3的标定 Cr 2O 72-+6I -+14H +=2Cr 3++3I 2+7H 2O I 2+2S 2O 32-=S 4O 62-+2I - Cr 2O 72-~3I 2~6S 2O 3 2- 32232272232200.256)(6O S Na O S Na O Cr K O S Na V c V cV c ??=?= 2、碘的标定 I 2+2S 2O 32-=S 4O 62-+2I - V V c 322322O S Na O S Na c 2/1= 3、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计算式:%100506126?=L g O H C W 标示量葡萄糖含量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1、 仪器 称量瓶、电子台秤、分析天平、容量瓶(250ml )、移液管(25ml )、量筒(10ml )、锥形瓶(25ml ,3个)、酸式滴定管(50ml )、烧杯(50ml )、玻璃棒、碘量瓶 2、 药品 K 2Cr 2O 7(S )、盐酸(6mol/L )、KI 溶液(100g/L)、淀粉(5g/L)、Na 2S 2O 3溶液(L )、I 2溶液(L )、NaOH 溶液(1mol/L )、葡萄糖注射液(5%) 四、 实验步骤 ()()()()()) (100000.25100021101612632232222-??????????-?L g O H C M O S Na v O S Na c I v I c 葡萄糖含量=

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 1.掌握旋光法测定葡萄糖注射液含量的原理、方法及计算。 ? 2.学会使用自动旋光仪。 二、仪器与试剂 ? 仪器 自动旋光仪,旋光管,移液管(50ml ),容量瓶(100ml)。 ? 试剂 葡萄糖注射液(含量在16%以上), 氨试液(取浓氨溶液400ml ,加水使成1000ml )。 三、方法原理 ?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有多个不对称碳原子,具有旋光性,为右旋体。一定条件下的旋光度是旋光性物质的特性常数,测定葡萄糖的比旋度,可以鉴别药物,也可以反映药物的纯杂程度。 ? 旋光度(α)与溶液的浓度(c )和偏振光透过溶液的厚度(L )成正比。当偏振光通过厚1dm 且每1ml 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 的溶液,使用光线波长为钠光D 线(589.3nm ),测定温度为t ℃时,测得的旋光度称为该物质的比旋度,以[α]Dt=α/Lc 。 ? 2.0852的由来:+52.75为无水葡萄糖的比旋度,按下式计算无水葡萄糖的浓度: ? 无水葡萄糖浓度(c )=100 α /[α]D20l ? 如果换算成一水葡萄糖浓度(c ˊ)时,则应为: ? c ˊ = c × = α× × =α×2.0852 ? 所以,测定葡萄糖溶液的旋光度可以求得其含量。 四、旋光仪的工作原理 1.光源 2.小孔光栏 3.物镜 4.滤光片 5.偏振镜 6.磁旋线圈 7.样品室8.偏振镜9.光电倍增管10.前置放大器 11.自动高压12.选频放大器13.功率放大器 14.伺服电机15.蜗轮蜗杆16.计数器 ? 使用方法 (1)将仪器电源插头插入220V 交流电源,并将接地脚可靠接地。 (2)打开电源开关,这时钠光灯应启亮,需经5min 钠光灯预热,使之发光稳定。 (3)打开电源开关(若光源开关打开后,钠光灯熄灭,则再将光源开关上下重复打开1到2次,使钠光灯在直流下点亮,为正常)。 (4)打开测量开关,这时数码管应有数字显示。 (5)将装有蒸馏水或其他空白溶剂的试管放入样品室,盖上箱盖,待示数稳定后,按清零按钮。试管中若有气泡,应先让气泡浮在凸颈处。通光面两端的雾状水滴,应用软布揩干。试管螺帽不宜旋得过紧,以免产生应为,影响读数。试管安放时应注意标记的位置和方向。 (6)取出试管,将待测样品注入试管,按相同的位置和方向放入样品室内,盖好箱盖。仪器数显窗将显示出该样品的旋光度。 (7)逐次按下复测按钮,重复读几次数,取平均值作为样品的测定结果。 (8)如样品超过测量范围,仪器在±45 处来回振荡。此时,取出试管,打开箱盖按箱内回零按钮,仪器即自动)(16.180)(17.198无水葡萄糖的分子量一水葡萄糖的分子量175.52100 16.18017.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