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概论

绪论

1、识记:农业;农业生产。

2、领会: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3、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4、理解: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作用、生态环境作用以及社会文化作用。

1、农业: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3、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交织。

4、农业的基本特征: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5、农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须的原料。

6、系统论观点:农业大系统中各业、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密切联系。

第一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农业的起源:人类的祖先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刀耕火种、撂荒制、连作与轮休)。

2、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的作用

(1)农业与原始社会:食物增加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逐渐定居形成村落;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农业与前工业社会: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兴起、国家的兴起,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3)工业革命后的农业:农业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时期,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4)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另外还有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以及就业贡献等。

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

社会文化作用:农村社区文化;旅游、观光、休闲。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1、识记: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生态环境。

2、领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

3、掌握:中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4、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的相互影响关系。

1、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包括农业环境中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非生

物环境:光、温、水、气、土等。

2、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对

生物学来说,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对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3、生态因子: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4、生活因子: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养分和空气(五大因子)

5、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主导作用。

6、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土壤。

7、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8、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加上它们生存的环境。

9、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着该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农业自然环境:土壤、水体、大

气、能量、物质等)和社会条件(农业社会环境)的总和。

10、农业自然环境:指能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大气、能量和

物质等。

11、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11、自然环境与农业地域的分异规律

中国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是东西部的地域差异,全国分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为湿润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为干旱牧业区;青藏高原区, 国土面积25%,为高寒牧业区。

12、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匹配决定了农业区域的明显

差异。如我国农业的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次是南北之间的差异、最后是中、高山地区上下之间的垂直差异。形成差异的最突出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综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全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占国土面积45%;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为高寒牧业区。

13、气候变化使中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将出现变动;

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14、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增加、气温升高,由此带来海平面上升、干旱和洪涝发生频率增高和强度增

强、热带气旋风速增强、降水量增多等。

15、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

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作物产量;

气温升高可扩大作物种植范围、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极端温度频率增加(灾害)对作物生长起抑制作用;

降水量增加适当时对作物有利(多数地区缺水),过多对作物不利。

海平面上升使低洼耕地和沿海地区的土壤含盐量增加,耕地减少。

气候变化改变了生态环境,为保证种植业生产,必须加大投资:水利投资、化肥农药投资、土地生产力建设投资。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间接影响:对农业生产能源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对农产品市场平衡的影响、对人类消费结构的影响、对人类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6、气候变化使中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将出现变动;

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17、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增加大气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

18、环境:作用于人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和力量的总和。我国环保法规定: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地、

森林、草原、矿藏、野生动植物、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自然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19、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着该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农业自然环境:土壤、水体、

大气、能量、物质等)和社会条件(农业社会环境)的总和。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20、中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灾害增加;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水质、土壤)。

21、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

控制人口增加,提高全民族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

增加森林、草地、农田作物的绿色覆盖,减少土地裸露;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改革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