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下《神经调节》word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下《神经调节》word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下《神经调节》word公开课教案

初一年级生物公开课教案

执教:杨澄

时间:2010-6-8(星期二)上午第三节

地点:初一(2)班

授课内容:第12章*第二节神经调节(Ⅰ)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

3、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技能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感受人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反射)。

★情感目标

调查全班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认同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睡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神经元的观念和结构

2、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难点

1、神经元的结构

2、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

三、教学准备

1、人脑的模型、教学挂图。

2、视频:(略)

(1)大脑的立体结构;(2)大脑皮质;(3)大脑的主要功能区域;

(4)神经元及其功能;(5)人体的神经调节;(6)新生婴儿的本能。

四、教学过程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大脑

脑小脑(发布神经兴奋即命令)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

脊髓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传导神经兴奋)

脊神经

(二)神经系统的的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在内分泌系统的配合下调节、协调人体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并使其他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神经元的观念和结构

1、神经元的观念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就称作“神经元”。

细胞体

2、神经元的结构轴突(传出兴奋)

突起

树突(传入兴奋)

神经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兴奋。

3、神经纤维和神经

神经元结构中的轴突和树突统称神经纤维,神经纤维不断的分支,其细小的末端就称做神经末梢。许多条神经纤维汇聚成一束,外层被结缔组织的膜所包裹,就构成一条神经。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再通过神经末梢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

(四)脑和脊髓

1、灰质与白质

脑和脊髓都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组成,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颜色呈灰色,称灰质;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颜色呈灰色白色,称白质。

2、脑

人的脑分三部分:大脑、小脑和脑干(见模型)。成人的脑约重1200g--1800g,位于在人的颅骨腔(脑袋)内。

大脑呈球状,又分左半球和右半球。灰质位于大脑的表层,又叫大脑皮层,表面呈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不同的区域上有分布着语言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听觉中枢等,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最高级中枢。

小脑位于整个脑的后方,主要调节人肢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

脑干位于整个脑的中央,是人的生命活动中枢,调节着心跳、呼吸、血液循环等生命活动。

3、脊髓

脊髓在人的脊椎管内,上通于人脑,下与脊神经相连并通过神经末梢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由灰质和白质构成。控制着人的一些简单、低级生命活动,如排尿、排便、膝跳等。当然它也受脑的控制。

五、小结(略)

《二次根式》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8)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2.1 二次根式 初二 班 姓名 学号 1.了解并熟记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并能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2.理解公式(a )2=a (a ≥0), a a =2 ,并能利用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一、基本概念 1.定义: 一般地,式子_____(a ≥0)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___________。 2.要使a 有意义,那么a______0 ,a ______0. 3.当a ≥0时, ()2 a = 4. 2a =a = 二、探索实践 1.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吗? (1)32 (2)6 (3)12- (4))0(≤-m m (5) 3 5 (6)12+a (7)4 (8) x xy (、y 异号) 2.要使下列式子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1 (2 (3 (4 (5 ( 6 (7)33-+-x x (8 3.在实数范围内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

(1)2 5x - (2)3a 2 -4b 2 (3)131322 ++x x 4.解答题 (1()2 20y +=,求x+y 的值。 (2)若二次根式122+x 的值为3,求x 的值。 5.计算:(1)22)32()23)(1(+ (2)2 (0)a b +≥ )8(6416)3(2<+-m m m (4))x ≥0)x y ≤ 6.拓展延伸 (1)若x x -=-222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2) 当x 时,等式22 )12()21(-=-x x 成立. (3)已知,31≤≤x ,化简:()()2231x x -+-=____ ______ .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c a >,那么()2||b c a a c -+--= . (5)若化简1x -25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6)已知2a =- 化简求值: a a a a a a a a 1 12121222--+---+-

初中生物《生物分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1、带7 年级上册课本, 2、调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活动。 教师:1、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准备实物展示:黑藻、铁线蕨、苔藓、瓜子、小麦、玉米、银杏、红叶石楠 3、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图片。动物图片 一、情景引入: 师:播放视频 师:建设美丽中国主要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保护生态系统,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师:播放PPT 展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怎样能够了解这些生物认识它们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这就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回答分的标准)。 师:很好,其实大家把这些书分开的过程就是“分类”,想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了分类? 生:(图书馆、超市、学校……) 提问:分类有什么好处? 生:使我们更容易找到想要的东西,很方便。 师:对,我们对于书籍的分类也恩那个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请大家按你们分好的类将书有序的放入书包,今天回家后把自己书包里所有的书都分类整理,以便以后迅速的找到。 提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分类呢? 生:品种繁多的时候需要分类。 师:(展示生物种类数量)我们看到目前已知的生物种类已经达到了210 多万,这样的一个类群分类的必要性是非常紧迫的。今天我们就来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板书: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二、对植物进行分类 1、了解植物特征 师:好,我们了解了生物分类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尝试着给植物分类,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所带的植物,说说它们的特征及所属类群。刚才我们知道了分类要根据生物的特征,所以我们分类的第一步就是先要了解这些植物的特征。 关于植物部分的内容我们是在七年级上册学习过得,有些同学对部分植物可能不太熟悉了,现在给大家3 分钟时间,可以翻阅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的生物教材,来找找这些植物的特征,没有带书的同学,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帮助大家复习,可以看投影。我们待会请同学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里的六种植物他们的特征。 学生查阅资料 请学生介绍六种植物的特征。 2、尝试分类 师: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分类了,如果你是分类学家,你会怎么给这六种植物分类? 生:说自己的分类标准。 师:大家说的都对,在分类学还没有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前,各国的植物学家也想大家一下按照自己的标准在进行分类,但是这样对于知识的交流和分享是有限制的,所以自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以后,人们就开始按照生物进化的角度进行分类。 师:我们来看书上给我们呈现的分类体系,大家现在尝试按照这样的体系,将这六种植物进行分类,最终看看这里的A---F 分别是以上那种植物。 学生开始分类 汇报结果 3、教师引导了解植物的分类体系(同时板书) 师:植物可以按照有无种子分为两类: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师:孢子植物可以根据根茎叶的有无分为三类藻类、苔藓、蕨类。(学生描述特征) 提问:种子植物又可以按照种子外有没有果皮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教师展示桃子和松的球果给学生说明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的情况。) 师:常见的裸子植物有哪些? 生:松、柏、杉、银杏、苏铁。

初中生物《鱼》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2、过程与方法:掌握鱼的主要特征及鱼是怎样进行呼吸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鱼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是怎样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别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掌握鱼的主要特征及鱼的呼吸。 难点:掌握鱼的主要特征及鱼的呼吸。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便于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2、观察法:通过视频资料的学习,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PPT 展示图片,问:你平常吃鱼的时候,吃完鱼剩下的是什么?中间那条长长的鱼骨叫做什么?脊柱是由什么组成的? 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回答。 3、创设意图:由学生自身生活经历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多种多样的鱼 1、教师活动:PPT 展示自主学习内容,列出问题串(提示注意“鳙”“鲢”的写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2、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思考并回答。 3、创设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鱼的分类,不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三、观察思考鱼的主要特征 1、教师活动:展示鲫鱼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鲫鱼有怎样的身体结构特点使它适于水中生存?”播放“鱼适于水中生存的特点”视频。出示问题串,如:“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用手摸

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观察鱼的运动,鱼是只靠鱼鳍运动吗?”引导学生注意从视频资料中提 取重要信息。 2、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及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及总结。 3、创设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考察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直观的视频形式,学生更容易理解鱼适于水中生存的特点。 四、观察思考鱼的呼吸 1、教师活动:播放“鱼的呼吸”视频资料,提出问题:“鱼是如何进行呼吸的?”“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比较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观察鳃的形态、颜色?鳃丝多而细对于呼吸的意义?” 展示鱼鳃的图片。 2、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进行归纳总结;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回顾视频所讲述的内容进 行回答。 3、创设意图: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是学生更易理解鱼的呼吸;引导学生对于鱼鳃结 构有个初步认识;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思考、水到渠成的总结出鱼呼吸的特点。 五、情感启发,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鱼类与人类有哪些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产生保护鱼类的情感。 2、学生活动:思考并形成爱护鱼类的情感。 3、创设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保护鱼类的重要性。 六、总结回顾,共同提升 1、师生共同总结:鱼的主要特征为“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及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来游泳。” 提出问题“有些动物如“章鱼”“带鱼”“墨鱼”“鱿鱼”,名称里都有鱼,它们都是鱼吗?“鲸鱼”“娃 娃鱼”呢?”海马是什么动物? 2、创设意图:这不仅是对本节知识的回顾、总结和应用,这几个问题更培养了学生的总结能力,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016 优质课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桂集中学陈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几件大事:中美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新千年APEC 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内容等。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贯穿过去所学的有关中日、中美关系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将新旧中国的外交情况加以对比,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自强才能屹立于世界之上,获得尊重,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本课过程中,教师始终应把握住外交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条主线,让学生明白外交情况改变的原因就在于:自强;从而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另外,还可以将外交之自强升华为个人进步之自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的改变和APEC会议的内容,主题。 教学难点:中国外交新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建国初期的外交——初登国际舞台的50年代: 1、外交政策、原则和方针? 2.外交环境:新中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建国头一年与哪些国家建交?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如何? (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过渡:新中国在正确的外交政策的指引下,在合理原则的指导下,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的中国外交舞台上可谓好戏连台,究竟有哪些精彩剧目在那个时代上演,请大家阅读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 (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阅读课本第一段,结合前面所学,概括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状况?(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禁运、军事包围威胁,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阅读第三段,到了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 谁能总结一下? (1)1971年,基辛格访华; (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双方建交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生物的进化公开课教案

生物的进化公开课参赛教案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着重讲述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教材首先在初中生物课的基础上,以“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为主线介绍自然选择。 接着进一步阐述这个学说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并且指出近些年来,生物学家将遗传学、生态学等研究成果引入到进化论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关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教材着重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宏观与微观,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关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教材着重讲述了突变在种群中出现的数量,以及突变对生物体生存的影响等。 关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教材举例介绍了生物如何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关于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教材主要讲述了物种的概念、隔离和物种的形成这三方面的内容。首先,简要介绍物种的概念,然后讲述隔离的概念和类型,再后举例讲述了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的物种形成方式。 教材在最后进行了内容的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四个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了解。 本节中关于种群的内容,可为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中有关种群的内容打下基础;有关进化的原材料、物种的形成等知识需要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等内容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四、重点难点及分析 1、重点和难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 教师寄语: 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 教材分析: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二、合作探究 (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 提示: 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三、拓展创新 1、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初中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1. 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 关注身边的生物。 【学习重难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重点) 2、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难点) 【学习过程】 探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自主学习: 1.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爬虫、河里的游鱼、高大的树木、微小的细菌……大自然中的生命无处不在。 提出问题: 1、在我们的校园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根据你们刚才列举的生物,试着将它们分类。 二、合作探究 课本第三页图1.1-1 中的生物分别属于哪种类别? 三、随堂巩固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 B.细菌 C.植物 D.化石 探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自主学习】 (1)根据教师展示的玩具仿真动物,说出你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真假的呢? (2)根据课本第四页图片中的实例,看看生物能够表现出哪些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合作探究】 仔细阅读课本第5 页第一段,讨论分析下列实例,说明它们分别描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朵朵葵花向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母生九子,连母是个样小狗排尿 松鼠不断找寻食物 【知识总结】 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 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身边的生物 生物的简单分类:、、、、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作用(呼吸、排泄等) 生物体都有、、和生殖的现象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的生命现象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基本特征)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也能影响。 除病毒外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课堂检测】 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馒头上长出的白毛B.恐龙化石

word表格公开课教案

通过表格计算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表格中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帮助中学习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要应的相关术语和公式。 教学基础:学生已会制作表格,并且对单元格的概念清楚明了。 课前准备:相应的针对教学特点的练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说出并演示你知道的建立表格的方式。 2、如果选中表格中有文本部分的单元格,按键盘上的DEL键进行删除,删除的是 文字还是表格,或两者都删除? 二、导入新课: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表格的制作。通过学习我们知道WORD在图文混排、 表格编辑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说到这些方面,每个都觉得很好。但要提到WORD的计算能力,可能有很多人就摇头了。我曾经就看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人在WORD表格计算时,一方面在用 WORD进行表格制作,一面又调出计算器进行相关计算,那么是不是WORD的表格计算能力 如些糟糕呢?有一个你们年龄相仿的同学小明也遇到了这种问题。有一天,小明也是刚刚在学 校学习了表格的编辑。回家发现爸爸正坐在电脑前埋头苦算一堆的电子表格。小明就想能不能 直接用WORD进行啊,这样好麻烦啊。趁爸爸休息的时候小明坐到了电脑前。 你想知道小明在一没教师二没书的情况下是如何办的吗? 三、讲授新课:请看小明要进行计算的表格(演示) 1、遇到问题很多人想到的是同学求助,买本书找答案。但事实上WORD给我们准备 了一个很好的老师,你知道是什么吗? 对,就是帮助。 2、对于WORD的帮助功能,同学们已不陌生。我在前面的学习里演示过。那么让我 们和小明一起来试试吧!(打开帮助)。我们进入了帮助界面,我以前说过索引的关键字对你成功与否非常重要。那么请同学们研究一下给我一个关键字好不好。 学生列关键字如下:计算、表格计算、表格中加和等,(让学生自已试试找到的关键字是不是能解决问题)。通过试验得出:表格计算是最适合并且其中有行列计算的方法。 3、让我们看看具体内容吧: (1)单击要求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中的公式命令(如图1所示) (3)在表格中输入相应的公式(并且有例子显示如果一行右端用right,一行下面 用above) 对于选定的表格进行的正好是下面和右面单元格的计算。我们按帮助要求一步步的试验发现真的可以计算出结果(此处按帮助一步一步慢慢来)。

生物公开课教案

生物公开课教案 授课者:颜财滨 授课内容: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11章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 授课地点:松熹中学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2003年4月10日 一、教学目的: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与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形成有关的结构特点; 3、说明尿液形成与排出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四、教学用具: 课件、人体躯干与内脏模型、肾单位模型、新鲜猪肾、解剖盘、解剖器(7件装)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安排一个课时。 七、教学过程: 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这些都就是代谢废物。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与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问:排泄都有哪些途径呢? 答:1、皮肤(汗液的形式);2、呼吸系统(气体的形式);3、泌尿系统(尿的形式)。 备注

在这三个排泄途径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废物就是人体最主要的形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懂得尿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人体有八大系统,尿液就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因此,要了解尿的形成,就必须先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 (板书)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请瞧大屏幕(在屏幕演示、然后讲解)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一个器官能完成一定的功能,必然有它特有的结构相适应,否则,怎么不就是在心脏形成尿液呢?那么,肾脏就是具有哪些结构特点,使它能形成尿液呢? (板书)二、肾脏 1、位置(出示人体躯干与内脏模型) 2、功能(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形成尿液的场所) 3、结构(实物投影仪下解剖、观察新鲜的猪肾,大屏幕演示) 皮质(毛细血管丰富、颜色深) 髓质(颜色浅) 肾盂(漏斗状) 4、基本单位:肾单位(100多万个肾单位/肾)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单位肾小囊 肾小管 (边指示大屏幕上肾单位图,边讲解)肾小球就是一个由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由出球小动脉流出肾小球。肾小球外包围着肾小囊。肾小囊很薄,其内层紧贴肾小球,内外两层之间有一囊腔,称肾小囊腔。肾小球与肾小囊主要分布在肾脏的皮质部分。 备注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第8章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2、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教学难点: 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引入: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 二、、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来源,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三、学生活动: 1、观察图8—1和图8—2小组讨论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 4、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 5、阅读课文讨论:(1)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2)什么是受精作用(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 6、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常用节育方式提出心中的问题或疑惑 7、学生讨论:(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 (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 (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四、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六、练习:课本第6页:自我评价1、2、3、4 (请学生讲解) 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花的结构》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花的结构和类型 1、学会解剖和识别花的各个部分,认识完全花。 2、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 3、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 4、尝试解剖与探究,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严密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解剖和识别花的各个部分,认识完全花。 教学难点: 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 教学准备: 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 (1)体型较大的完全花、放大镜、镊子、解剖刀、白纸 (2)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 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欣赏花的视频后,展示一株结果的番茄植株。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1、番茄花开花落,开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花为什么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花的结构 1、引导探究 展示一朵完整花的结构示意图 教师活动: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我们可以知道,一朵完整的花一般都具有以下结构:展示一朵完整花的结构示意图,请学生填图 学生活动:学生个别回答填图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展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既让学生展示了自我,又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2、了解花的结构 师:现在大家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花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但你们能说出花的哪部分结构与果实有关呢?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展示(完整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观察花的结构 学生进行解剖一朵花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2、3 4.1.2人的生殖3、4 4.1.3青春期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6、7、8、9 4.2.2消化和吸收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1、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4、15、16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19、20、21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1、22、23 4.4.4输血与血型24、25、26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6、27、28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8、29、30 4.6.2神经系统的组成31、32、33、34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5、36、37 4.6.4激素调节38、39、40、41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42、43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4、45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45、46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 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 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 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 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 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 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 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 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 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 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 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 的补充。

初中生物《细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说出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③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学会科学探究。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②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③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细菌发现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探索精神,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日寇侵华时曾对中国平民百姓实施细菌战的历史事件,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细菌知识的兴趣。日本侵略华战争,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目标引领,学有方向 出示目标,学生朗读,做到目标引领,学有方向。 学习任务(一)细菌的发现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学生自行解决 1、2 两个小题,谁发现了细菌?怎样发现的?关于肉汤腐败变质,科学家有哪几种不同的观点?同时对细菌的由来产生好奇。接着观察 flash 动画比较自然法发生论和巴斯德关于细菌由来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变量,并让学生讨论巴斯德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既让学生明白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又让学生领悟了科学的发现技术进步密不可分;科学地发现离不开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以及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接着让学生说出巴斯德除了典型的鹅颈瓶实验,还有那些贡献,学生进

表里的生物公开课教案

表里的生物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介绍: 冯至( 1905一1993)原名冯承植,涿州人。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25年,他和几位朋友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等。 主要作品:《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我会写: 脆:清脆脆枣脆弱干脆又甜又脆 拦:拦挡拦截拦网拦堵拦路虎 怖:恐怖震怖怖畏怖惧阴森可怖

蟋:蟋蟀斗蟋蟀 蟀:蟋蟀蟋蟀草 形近字: 脆(脆弱) 拦(阻拦) 蟋(蟋蟀) 跪(下跪) 栏(栏目) 悉(熟悉) 蟀(蟋蟀) 布(布料) 玻(玻璃) 率(率领) 怖(恐怖) 波(波纹) 多音字: 好:hǎo好看hào爱好弹tán弹性dàn子弹答:dā答应dá答案更gèng更好gēng更改 近义词: 洪亮——嘹亮和谐——融洽 单调——单一请求——恳求 愉快——欢快猜测——猜想 反义词: 坚硬——柔软单调——丰富 美丽——丑陋保护——破坏 答应——拒绝丑恶——美好

理解词语: 【钟楼】旧时城市中设置大钟的楼,楼内按时敲钟报告时辰;安装时钟的较高的建筑物。 【洪亮】(声音)大;响亮。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坚硬】又结实又硬。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食物)脆而清香。 【柔和】①温和而不强烈。②柔软;软和。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呈现】显出;露出。 【唯恐】只怕。 【拒绝】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猜测】推测;凭想象估计。 句子解析: 1、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听到过机器的声音。听到的鸟叫、狗吠、蝉鸣、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教案

《人的生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⑴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⑵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技能目标:⑴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 ⑵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 情感目标: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难点:⑴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 ⑵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感情。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材料和相关用具 2、学生 课前预习:①请教家长:我是怎样来到世上的? ②请教母亲怀孕时间是多久?怀孕时有什么感觉? ③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谈谈酒精、烟草和某些药品为什么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有哪些表现。 教学过程: 引入:生殖系统 生殖过程:自然界生物生殖的图片,例如花、海马等 其实所有生物都有生殖现象,人类也同样有。生殖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现象。新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要正确的看待生殖。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呢?课前老师让大家问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哪一个答案比较准确呢?那么,我们怎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这恐怕有些父母说不清楚的。也有些父母认为生殖问题太敏感而回避回答,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人的生殖同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相类似,也是由雌雄生殖细胞相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通过这节课,你会知道人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回家后可以给父母讲讲,将来也可以给你的孩子讲讲。 大家互相观察,男女同学外观上有什么明显差别?

看看这两幅相片,猜猜哪个是小男孩,哪个是小女孩(出示两张七八个月大的小孩相片)。小时候男孩、女孩外貌差别不大,人们主要靠什么确定其性别呢? 男女最本质的区别是生殖器官的不同。大人和小孩的也不同。这是人体男性的生殖器官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图片,请大家观察这两幅图片,然后分别完成课本图和课后,等一下同学们上来回答。老师这里有一些纸条,分别是一些器官的名字和功能,待会我请两个组的同学按照序号把相对应的答案贴到黑板上来。最后一道题就让一些同学把答案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请大家开始。我们待会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 在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 了解了生殖系统后,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生殖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接下来老师会播放一段关于生殖过程的录像,请大家观看录像后,完成课前老师发下去的纸条,看哪位同学完成的最快,现在请大家先看清楚纸条上要求回答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录像(生殖过程)把答案用投影展示出来,请大家根据生殖过程想想:人们常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种说法准确吗?你们问过妈妈后,结果是否符合呢? 完成第三题后提问: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为什么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对母亲来说,生育不容易;对父母来说,养育子女更辛苦。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生物公开课教案 课题:第2节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解剖并识别鸡翅中的主要组织,认识组织如何构成器官。 ⑵理解器官、系统的概念。 ⑶能够以人为例,分析说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即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细胞是如何 组成多细胞生物体的。 2、能力目标 ⑴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细胞是怎样组成多细胞生物体的,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 并培养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⑵通过解剖实验,初步学习生物解剖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⑶通过对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 法和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科学观点,并能够认识到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器官、系统两个重要概念。通过解剖、观察鸡翅,分析得出不同的组织如何构成器官,并由此得出器官的概念。目的让学生学习生物解剖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以人体为例,说明器官是如何进一步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系统,引出系统的概念。并由此认识人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 ⑴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⑵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解剖、观察实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胃的模型、新鲜鸡翅、解剖工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策略] 复习导入新课——实验解剖、观察——学生讨论与回答————归纳总结——以胃为例引入消化系统——讨论——归纳总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前面的内容,导入新课。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通过分裂来增加细胞的数量,通过分化来形成组织(展示课件)。那么,人和动物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后,形成了那几种组织呢?(学生回答完后,放映四种组织的图片) 那么,这些组织又是如何进一步构成人和动物体的呢?今天我们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这些有关的问题。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解剖、观察鸡翅。 2、解剖、观察鸡翅。(请学生阅读课本P62-63实验内容)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知识与技能: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难点: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们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课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

初中生物《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遗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课《生物的遗传》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专题的知识较为抽象,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将通过图片、微课、等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表象,降低学生复习难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推断分析,锻炼学生 逻辑思维。以典例和变式练习为依托,引导学生学习和总结科学的解题 思路 和步骤,提高复习效率。 【教材分析】 本专题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本专题知识是初高中相衔接的知识,也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是 相对性状的遗传更是重中之重。本节课在复习过程中将着重引导学生 总 结相对性状的遗传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做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本部分知识,但由于本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 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和“相对性状的 遗传”

这两个板块,学生复习起来有较大的困难,所以复习过程中将结合直观 图片和微课及相关的典例和变式练习突破难点,并教会学生如何学以致 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②能描述基因、染色体、DNA 和细胞核之间的关系,明确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③掌握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显隐性基因的关系,并能学以致用。 ④理解人的性别遗传。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学习和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③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群策群力,提高复习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克服懈怠情绪,端正态度,积极投身会考备战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实验启示 难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显隐性基因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要点提示法、分析比较法、典例练习法、多媒体 辅助教学等。 【学习方法】识图助记法、自主复习与合作复习相结合。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播放几幅温馨的亲子照,引出复习课题《生物的遗传》[意图:渲染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二、复习过程 (一)出示[课前小练]的答案,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批阅,粗略统计此 题的的分数。[意图: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知识漏洞,以便在接下来的复 习 中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二)明确本专题的四大复习板块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 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新教材编写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即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