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质、地貌、地震概况

甘肃地质、地貌、地震概况
甘肃地质、地貌、地震概况

甘肃省工程地质、地貌、地势等图

地层

本省地层发育齐全,除太古界地层外,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

元古界和古生界广布山区。主要为火山岩――类复理石建造,为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岩。中生界分布全省基岩区,以碎屑岩、含煤碎屑岩为主。第三系分布山间盆地和山麓地带,以碎屑岩、泥岩为主。第四系遍布全省,具有多种成因的松散堆积物。

全省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时代的构造岩浆区,祁连山为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区;北山为晚古生代构造岩浆区;西秦岭为中(新)生代构造岩浆区。

构造

省内地质构造复杂,形成很多不同类型的构造体系。现将厘定的构造体系简述如下:(一)巨型纬向构造体系:l?阴山――天山纬向构造体系,横贯于我省北山区。由山地与其相间的山前或山间盆地构成。贯穿北山地区所有新老地层;2?秦岭一昆仑纬向构造体系贯穿本省南部徽成盆地以西的西秦岭地区。具有悠久的生成发展历史和复杂的演变过程,并卷入新生的构造体系之中。

(二)经向构造体系:由南北向压性形迹组成,位于贺兰褶皱带南端。因被后期祁吕系构造迭加复合而成其为脊柱部分。

(三)河西构造体系: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东半部。由相间排列的隆起、拗陷和活动断裂构成,是地震活跃区。

(四)山字型构造体系:1?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展布省内的是祁吕系弧形褶皱带西翼、脊柱与马蹄形盾地的一部分;2.武都山字型构造体系,它的主体是在秦岭一昆仑纬向构造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挽近继续活动,地震活跃。

(五)陇西旋卷构造体系:展布于阿宁盾地中,是中生代后发展起来的,挽近活动较强,是重要控震构造之一。

岩土体类型的主要特征

(一)岩体类型

岩浆岩建造:主要分布在北山区,次为祁连山区和西秦岭区。侵入时代齐全。岩性复杂,以花岗岩类为主,次为闪长岩类及辉长岩类等。火山熔岩以流纹岩、安山岩为主。结构呈整体块状,新鲜岩石致密坚硬。

变质岩建造:分布广泛,’由元古界、下古生界组成。岩石多呈块状或中厚层状――薄层状结构,质地坚硬,力学强度较高,抗风化能力强。砂岩、板岩、灰岩、页岩,呈薄层状或页片状结构,力学性质复杂而多变。

碎屑岩建造:出露广泛,由上古生界和中新生界组成。砾岩、砂岩强度较高。泥岩类、页岩、煤层是软弱地层。

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分布于西秦岭南带。灰岩所夹泥岩、页岩是软弱层。

(二)土体类型

1.砾质土:广泛分布在祁连山与北山山前地带,是河西走廊第四纪主要沉积类型。由卵石、砾石和砂组成。

2.沙性土:断续分布于河西走廊西、北部。由风成沙组成。

3.粘性土:分布于河西走廊各绿洲平原和各地河谷平原上部。岩性有亚砂土、亚粘土和粘土等。本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是湿陷性黄土的主要分布区,易造成地基沉陷。

4.特殊土:特殊土中的淤泥质土、盐渍土和冻土分布偏辟而少,相当时期内不会开发利用。

(三)工程地质区主要特征

1.阿尼玛卿山~西秦岭工程地质区:位于本省南部。呈高原山地地貌,间有中新生代断裂

型盆地。挽近活动断裂发育。天水~武都地震带纵贯中东部。沿白龙江中游及武都以北地区泥石流、滑坡十分发育。

2.陇西、陇东黄土高原工程地质区:黄土广厚,水系发育,地表破碎,将黄土高原侵蚀成多种地貌类型,滑坡、泥石流发育,水土流失严重。陇西黄土高原构造复杂,挽近断裂仍有活动,地处天水一兰州地震带。陇东黄土高原表层构造不发育,是长期稳定地块。

3.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工程地质区:由一系列呈多字型排列的复式褶皱和压性、压扭性断裂带和间夹的中新生代槽地组成。区内西北向活动断裂是主要控震断裂。

4.河西走廊平原工程地质区:是燕山运动发育成熟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盆地。第四纪堆积物巨厚,表层断裂不发育。

5.走廊北山工程地质区:位于甘肃西北部的北山地区。基岩风化剥蚀强烈,地块相当稳定。

甘肃省地貌类型图

地貌是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由内外营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陆地表面的不同形态。以内营力为根据,甘肃省地貌可分为平原、高原与台地、丘陵和山地四种基本形态。而各种外营力因蚀积程度的不同,将各种较小的形态迭加于这四种基本形态之上,这就使地貌类型具有了多样性。

平原

主要分布在沿河谷地和河西的山前地带,有以下五种类型:

1.冲积平原:分布在外流河、内陆河流域各主支流的中下游谷地。黄河干流横贯本省中部,沿河峡谷与河谷盆地相间分布,以兰州、靖远盆地中平原面积最大,上游玛曲一带,也形成较大的冲积平原。黄河支流泾河、渭河、洮河、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等,沿河均有冲积平原发育。河西走廊南、北盆地受祁连山北麓三大内流水系的冲积,形成许多独立的冲积平原。主要有石羊河水系中下游的武威、民勤平原;黑河水系中下游的张掖、高台平原和鼎新平原;北大河水系中下游的酒泉、金塔平原;疏勒河中下游的玉门、安西平原;党河中游的敦煌平原。

2.洪积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合黎山、龙首山以北,张掖、酒泉间和疏勒河下游一带。此外,在祁连山脉的山间谷地中也有分布。

3.洪积倾斜平原:分布在祁连山脉北麓和北山南麓的某些地段,与冲积平原相间分布,组成物质为晚更新世以来的砂砾石,由水流从山地

搬运、堆积而成。

4.干燥剥蚀平原:在干燥环境下,受各种外营力的剥蚀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表覆盖薄层碎石,植被稀少。多分布在弱水两岸和马鬃山南缘一带。

5.沙丘平原:干旱地区受风力的吹扬和堆积作用,由松散物质形成波状沙地和沙丘甚至沙山。腾格里沙漠,以格状沙丘和格状沙丘链为主,边缘为新月形沙丘。巴丹吉林沙漠,以低矮沙丘链为主,且不断东移。库穆塔格沙漠以羽毛状沙垄、格状沙丘为主,向东延伸到石质山地上,形成巨大沙山,如鸣沙山。

高原与台地

主要是黄土塬,它是厚层黄土覆盖在古地形上,并受流水切割形成的。目前本省残存面积较大的黄土塬,分布在六盘山与子午岭之间,有董志、早胜、草峰、灵台等26个大小不同独立的黄土塬,其中董志塬最大,面积达2309平方公里。六盘山以西的黄土塬仅出现在祖厉河下游,以会宁城北的白草塬较大,面积455平方公里。

丘陵

主要分布在陇中黄土地区、陇南的山间盆地和河西的马鬃山一带,可分下列三类:

1.流水侵蚀的黄土丘陵:分布在六盘山以东的庆阳地区北部以及定西、临夏地区的黄土分布区。境内黄土梁、峁发育,沟壑纵横,流水侵蚀强烈,地面支离破碎,海拔l】00―2500米,兰州附近黄土最厚可达400米左右。黄土丘陵上黄土喀斯特微地貌和滑坡、崩塌都较发育。

2.流水侵蚀的红岩丘陵:分布在徽成盆地、西礼盆地中部和北秦岭北麓。地面主要由第三纪红色岩层构成,上覆有薄层黄土,受流水侵蚀形成丘陵地形,相对高度200―500米。3.干燥剥蚀丘陵:分布在河西的马鬃山地和合黎山、龙首山部分地方。马鬃山丘陵是准平原化的古老山地,在干燥作用下,形成大片丘陵、孤山和山间盆地。丘陵一般海拔1500―2000米,而相对高度仅100―500米。地面岩石裸露,植被稀少,呈荒漠化丘陵景观。

山地

1.干燥剥蚀低山:海拔2000米以下,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为干燥剥蚀作用形成的低山,如鸣沙山、三危山、截山子、宽台山、黑山、合黎山等,皆呈荒漠山地景观。2.干燥剥蚀中山:海拔2000~3500米,主要分布在河西、定西地区北部,马鬃山地中山最高峰海拔2584米,龙首山西段最高峰东大山海拔3616米,榆木山以西沿祁连山北麓的照壁山、鹰咀山、大红山和乌鞘岭以东的寿鹿山、昌林山、哈思山等均属之。

3.流水侵蚀中山:海拔3000米左右,山地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分布在河西走廊和陇南地区。祁连山东段北部前山地带,土层深厚,草木繁茂,外营力以流水侵蚀为主,如榆木山、九条岭、大黄山、天梯山等。陇南地区的山地统称西秦岭山地,因新构造运动呈中度至强烈隆起,流水切割剧烈,多峭壁峡谷。南部石灰岩层地区,切割深度在1000米以上,山高谷深,岩溶地貌有良好发育。

4.流水侵蚀高山:海拔大于3500米,青藏高原东缘的山地,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临夏以西的达里加山,最高峰海拔4636米,悬崖峭壁,巍峨高耸,局部山峰有冰斗和u形谷等冰川地貌。积石山东段,最高峰海拔.4500米,山体由碎屑岩和岩浆岩构成,雪线在4200米上下,雪线以上山峰有小型冰川。迭山和岷山均属于南秦岭山地南部的高山,主峰海拔4920米,山脊呈锯齿形和折线形。

5.冰川冰缘作用高山:包括祁连山脉和阿尔金山主体部分。祁连山东段的冷龙岭、毛毛山一般海拔3500米,高峰4000―5000米,雪线一4200―4400米,少数高峰终年积雪,并有少量冰川发育。中段走廊南山,海拔4000米上下,祁连山主峰海拔55417米,雪线4500米,山脊高峻狭长,冰川发育较多。西段大雪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与疏勒河、党河的谷地相间排列,山脊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峰宰吾结勒海拔5808米,为本省最高峰,雪线以上终年积雪,现代冰川发育。

3

甘肃省地势图

甘肃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内陆河流域。构造上受鄂尔多斯地台、阿拉善一北山地台、祁连山褶皱和西秦岭褶皱的控制。全省地域狭长,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阿尔金山的全脉以近似东西向伸入本省西部;巍峨的祁连山以西北一东南向自河西南缘向陇中延伸,西秦岭山地以数条东西向的山脉,盘踞在陇南地区;六盘山纵贯本省东部,成为陇东、陇西的分界线。

本省除陇南部分谷地和疏勒河下游谷地地势较低外,大部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属山地型高原。根据地势高低及地形形态特征将全省分为六个区:

1)河西走廊平原区:位于本省西部祁连山地以北,北山山地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边界,是长约一千公里、宽几公里至百余公里的狭长地带。大部海拔在1000―1500米之

间,地势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由冲积、洪积平原组成。区内大黄山、黑山、宽台山把走廊分为三个主要区域,每一个区域对应一条较大的内陆河,即武威、永昌平原一石羊河流域;张掖、酒泉平原一黑河流域;玉门、敦煌平原一疏勒河流域。平坦的地域与三大内陆河结合,形成了成片的绿洲。

2)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位于本省中部和东部,陇南山地以北,东起甘陕边界,西至乌鞘岭,海拔1200―2200米,相对高程500―1000米。第四纪以来,堆积了深厚的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接近南北走向的六盘山把黄土高原分为陇东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陇东部分地势大致由东、北、西三面向东南部缓慢倾斜。由于流水的长期侵蚀、切割,黄土高原被分割为大小不等的塬、梁、峁、崾岘和纵横深切的沟壑等地形,著名的董志塬就分布在该区。陇西部分是我国黄土高原的最西部分.,祁连山的余脉,以其石质山岭,犹如突出于“黄土海”上的“岩石岛”,如老虎山、屈吴山、马唧山、华家岭等。区内地形起伏较大,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是我国黄土高原受流水纵横深切,沟壑遍布的典型地区。

3)北山中山区:位于河西走廊平原以北,包括北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等。系断续的中山,海拔1500―2500米,相对高程500―1000米,山势东西高,中间低。北山已准平原化,洪积与剥蚀平地所占面积超过了干燥剥蚀山地。由于气候干燥,风蚀严重,山地岩石与山麓砾石裸露,形成典型的戈壁景观。位于龙首山西北端的东大山,海拔3616米,是本区最高点;黑河谷地是本区的最低点。

4)陇南中低山区:位于渭河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地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本区海拔从东部的800米上升到西部3500米左右,相对高度500―1500米,地势东低西高,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强烈隆升和流水的急剧下切,形成山高谷深,峰锐坡陡,在峡谷峭壁中,瀑布与急流遗址多处可见。在地域上以徽成盆地为界,可将陇南山地分为南北两支。北支为北秦岭山地,山势较为低缓,相对高度一般在500―1000米,少数山峰海拔超过3500米,如露骨山(394l米)等。南支为南秦岭山地,山势比较高峻,相对高差较大,本省海拔最低点就分布于此(甘、川交界的白龙江谷地海拔仅550米左右),而介于洮河、白龙江之间的迭山,及甘川交界一带的岷山,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达4920米。徽成盆地是一个充填红色岩层的丘陵盆地,海拔1000―1500米。

5)甘南高原区:位于本省南部、陇南山地以西,属青藏高原的东缘部分。区内海拔高度3000―4000米,地势大致东低西高,但起伏不大,分布有许多大片的平坦滩地,如堪木日多滩、乔科滩、俄后滩、尕海滩、晒银滩、桑科滩、甘加滩等,都是水草丰茂的天然牧场,坡度小于3。位于本区西南部阿尼玛卿山(积石山)上的乔木格日,海拔4806米,是本区的最高峰。其它如达里加、粗龙查家等海拔均超过4000米,此外还分布有碌曲、夏河盆地等。

6)祁连高山区:位于本省西南部、甘青两省的交界处。山脉东起乌鞘岭,西止当金山口。全省的高山、极高山几乎全部集中于本区,区内山地高程多为3500―4500米。祁连山地由一系列平行山岭和山间盆地组成,大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如苏干湖盆地介于阿尔金山、党河南山与赛什腾山之间。区内主要山岭有:走廊南山、冷龙岭、陶赖山、野马山、大雪山、陶赖南山、疏勒南山、赛什腾山等;主要河流有黑河、陶赖河、疏勒河、党河、大哈勒腾河等。山地北坡高差在2000米左右,南坡高差大都不到1000米。位于甘、青两省界疏勒南山上的宰吾结勒(团结峰),海拔5808米,为本省最高点。海拔4000米以上的许多地区,终年积雪,发育着现代冰川。同时也是河西走廊农耕区的天然“高山水库”,也是内陆河的源泉。

甘肃省活动构造及强震震中分布图

本省位于青藏块体的东北缘,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和现代构造活动强烈。由于青藏块

体不断抬升和向北推挤的影响,垂直差异运动和水平走滑运动甚为明显,压性和压扭性断裂最为活动。在西部地区断裂多为北东东和北西西向,其运动方式以逆冲兼左旋走滑为主;陇东南一带断裂主要呈北西西和北东向,并有南北向者插入,它们的活动方式除左旋走滑外,还有倾滑型断裂;中部及走廊一带北北西向断裂,以右旋滑动为其特征。本省隶属于青藏北部地震区。西部有阿尔金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和走廊地震带;东部为著名的南北地震带的北段。历史上地震密集,其频率和强度为全国较高的省(区)之一。

活动构造

晚第三纪以来有过活动的构造,包括活动断裂、活动盆地、夷平面等。

(一)活断层,是与地震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断层。统计表明大多数地震与全新世活动断裂紧密相关,有些地震发生在第四纪活动的断层上。

因此,有必要把活断层划分为全新世活断层、更新世活断层和晚第三纪活断层。

1.全新世活断层,是指切割了全新世地层,近一万二千年来有过活动的断层。断裂带上发生过强震,现代弱震也常沿断裂呈带状分布。全省境内大约有20多条:①阿尔金断裂;②党河南山断裂;⑧昌马断裂;④嘉峪关断裂;⑤祁连山北缘断裂;⑥高台断裂;⑦龙首山北缘断裂;@塔儿庄断裂;⑨冷龙岭北麓断裂;⑩黄羊川断裂;⑥老虎山――毛毛山断裂;⑥马厂山――芦阳断裂;⑩清水断裂;⑩西汉水断裂;@秦岭北缘断裂;⑩罗家堡断裂;⑩临潭――岷县断裂;⑩迭部――舟曲断裂;⑩花石峡一玛曲断裂;⑩梨坪――堡子坝断裂。

2.更新世活断层,是指切割了早更新世――晚更新世地层,一万二千年以前至二、三百万年之间活动过的断层。这类断层遍及全省,一些中小地震沿它分布,个别地段还有6.0级左右地震的记载。

3.晚第三纪活断层,是指切割了上新世及其以前地层,距今二、三百万年以前活动过的断层。地震很少发生在这类断层上。本省西部及陇东南地区有零星展布。

(二)活动盆地,是指晚第三纪以来有一定活动的盆地。表现在盆地的升降、地层褶皱、翘起及断裂活动等方面,它多受区域构造的控制。本省西部及走廊盆地的两侧受大型断裂控制,成长条状,称滨断裂型盆地;其中河西的一些小盆地,如民乐盆地等,四周均受断裂限制。弥复台型盆地;陇南的西(和)礼(县)、徽(县)成(县)等盆地,一侧受断裂制约,称拗折型盆地。一般来说,盆地边缘构造活动强烈,地震也多发生在这洋的地段。

(三)夷平面,是构造运动处于较稳定的条件下,高地被剥蚀而形成的似平坦地面。图中的唐县面相当于青藏高原北部的二级夷平面,是经晚第三纪的剥蚀和夷平作用,于上新世后期完成的。它受区域性构造控制.有的被后期断裂切割解体。高程在马鬃10为1500―1800米;岷山区为2500―3000米;祁连山区3500―3800米。

(四)形变量,是跨断层测量所得的断层两侧现今地壳相对位移的方向和平均速率;图上黑三角上方的数字,表示忻点蠢柘对三一‘或F驽的速率,单箭头表示所在盘相对水平运动的方向的速率(单位:毫米/年)。由于测量周期的原因,西部和东部的形变萎匆铡为{"1年一1979年和1979年――1983年的测量结果。

(五)古地震,是在研究活断层的基础上,通过槽探所发现的古地震遗迹,是泛指有文字记载以前发生的地震,也称史前地震。一t一举管发现的古地震遗迹就有6―7处,其时代最新的为一千多年,老的可达二、三万年。

(六)地震破裂带,是中强地震发生的瞬间造成的地表断层陡坎、裂缝、鼓包、山崩、滑坡、断塞塘等形变现象,其总体方勺与≈震阶≯一致。

本省发现的地震破裂带有7处,最长的是海原地震破裂带,延伸在本省境内达200公里;昌马地震破裂带.长坦0多公里;19扩每1月≤部

5.9级地震破裂带较小,只有几公里。一般来说,在震源深度和土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级越高,破裂带规模越大。

(七)现代区域应力场,是指大区域内现代地壳构造应力方向和特征。本省区域应力场以水平应力作用为主。主压应力轴;龟活寺藏块俗j州边呈放射状,在中部和西部为北东向,向东南逐渐偏转为北东东向。

地震活动

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周期性。按7级以上地震发生划分周期,公元前193年至1987年,省内地震经历了五个活动嗣朝,‘一?中●:雹1352年以前为三个活动周期。由于历史久远,地震记载缺失较多,显得每一个活动周期持续时间较长(大约600多年),这儿能作,_ .考j从公元1353年开始至今,可划分两个地震活动周期。其中1353年――17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历时366年,期间发生的最大地震是i 654斗的天水南8级地震。另一个活动周期从1719年至今,已历时269年。在这个活动周期的高潮期内,全省共发生过两次8级大地震。它们是1879年武都南地震和1927年古浪地震。此后又发生了1932年昌马7.6级地震和1954年山丹7÷级地震。从1955年至今30多年,全省再未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

全省中强震和强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东部地区主要集中在武都、天水、康乐一带;西部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南北两侧、肃北及昌马一带;这些地震具有沿活动构造呈带状展布的特点。另外

沈阳市自然地理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沈阳市区位于辽宁省辽河平原中部。在东经122度25分9秒至123度48分24秒,北纬41度11分51秒至43度2分13秒之间。东临抚顺市,南与本溪市和辽阳市相辖,西与台安、黑山两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相邻。全区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部。全市海拔最高点447.2m,位于法库县庙台山;海拔最低点 5.3m,位于辽中县于家房镇。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境内除有辽河、浑河、绕阳河、柳河等四条大型河流穿过外,还有四条中型河流和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18条小型河流流经本地区。 全市区辖新民市,辽中、康平、法库四个县(市),和平、沈河、皇姑、大东、铁西、五个城区及东陵、浑南、于洪、苏家屯、沈北五个郊区个区,总面积为12980km2,其中市区面积为303.6km2;总人口1002.6万,其中市区人口504.9万人. 1.1社会经济概况 沈阳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东北地区政治、文化、金融、交通、信息和旅游的中心,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招商引资和引进新技术的力度不断加大,使沈阳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现已建起了工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为沈阳地区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所辖的新民市、辽中、法库、康平县现有耕地面积748.68万亩,又是国家的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59.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0元,农民人均收入9129元,人均GDP约9300美元,已接近发达国家人均水平。 沈阳还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已建成了现代交通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通往全省各市和北京、天津、长春、哈尔滨等地都可“朝发夕至”。铁路有5条干线在此交汇并连接着8条支线,通向全国各地;同时也是国际联运通往朝鲜、俄罗斯的必经之路。沈阳的航空是东北第一大的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线连接着58个国内城市和韩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泰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东北地区对外交往的门户。

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说明

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地震动参数区划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o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映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超越概率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2.5抗震设防要求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resistance;requirement for 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 quake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3 技术要素 3.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比例尺为1:400万。 3.2《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 3.3《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场地条件为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场地。 3.4《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采用四类场地划分。 4 使用规定 4.1新建、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已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 4.2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的比例尺为1;400万,不应放大使用。 4.3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 a)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b)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 c)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 d)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见图Al)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见图Bl)

长春自然地理概况

长春市自然地理概况 7.,7王蔚 长春的气候 长春市的气侯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侯类型。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档,消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各季风的势力影响很大,故气侯部的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4.8℃,最高39.5℃,最低零下39.8℃夏季气候凉爽,绿树成荫,素有“塞北春城”之称。冬季白雪皑皑,玉树琼枝,一 派“北国风光”!!! 地理 长春市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的东部边缘,城区下部分布着深厚的白垩系泉头组,为一套红色较粗粒碎屑岩,均为不透水层或含水性极微层,地层深厚,岩层致密,倾角很小。此外,第四世纪沉积相当普遍,洪积层上部为黄土状物质,下部为红色粘土或砂粒层。新构造运动以来,地体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沟谷发育,形成微波状台地平原。二级阶地黄土状亚粘土厚15?5米,抗压强度20?5吨/平方米,是较佳的天然地基。一级阶地(二道区)亚粘土层地基抗压强度8?1吨/平方米,但地表下2?米深处有一淤泥夹层,不适于天然地基,下部是砂、沙砾层,抗压强度25?5吨/平方米,距地表6?1米以下是基岩,对大型、特大型建筑基础置于基岩上最为有利。 长春市的地貌特点是远依山,近傍水,以平坦的台地平原为主。主要地貌类型为:(1)低山丘陵;(2)台地平原;(3)冲积平原;(4)火山锥体!!! 长春各类资源 土地:长春市地域辽阔,土地资源较丰富,共有土地面积188.81万公顷,其中耕地110 .79 万公顷,占全部土地面积的58.7%;土地肥沃,一般黑土层厚达0.6~1.0米。 森林:长春市林业用地324102公顷,其中林地223999公顷,灌木林地

地震烈度表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年重新编订):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6级以上的地震 =============== 2010年04月21日:全国降半旗为玉树遇难同胞祈福,全国为玉树2064人遇难同胞默哀 2010年04月14日09时25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 发生6.3级地震。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2010年3月4日8时18分50秒:台湾高雄市甲先乡(东经:120.7度,北纬:22.98度)发生6.7级地震。

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高三一诊文综地理试卷(含答案)

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高三一诊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人口密度指生活在城市范围内的单位面积人口数。图1为某城市在四个不同阶段人口密度变化图。读图完成1-3题。 1. 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图中四个阶段的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一乙一丙一丁 B. 丁一甲一乙一丙 C. 丙一丁一甲一乙 D. 乙一丙一丁一甲 2. 甲阶段中距市中心10Km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 商业区 B. 行政区 C. 住宅区 D. 工业区 3. 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A. 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B. 商业活动的不断集聚 C. 工业企业的大量外迁 D. 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图2示意德国著名运动用品制造商近50年生产线转移路径。据此,完成4-5题。 4. 据图判断 A. 阶段I为追求先进生产技术 B. 阶段Ⅱ为树立品牌形象 C. 阶段Ⅲ为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D. 阶段Ⅳ为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5. 该企业生产线“回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扭转经营不善的局面 B. 将加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C. 为大幅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D. 将实现全球标准化生产 2016年5月加拿大艾伯塔省发生灾难性森林大火,造成约10万居民撤离。图3示意加拿大局部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 对森林火灾面积及变化范围的监测应采用 A. 大数据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RS技术 7. 对图中①②③三地气温年较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地气温年较差最小是由于沿岸寒流流经 B. ②地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是由于距海较近 C. ③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是由于受不同性质气流影响 D. ①地气温年较差小于②地是由于海拔较低 8. 此次森林火灾将导致灾区

全国地震烈度数值表及烈度图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第附录 A.0.1 条首都和直辖市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个市辖 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 沽、大港外的12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 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 个市辖区),南汇,奉贤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 崇明,金山,重庆(14 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 注: 1 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2 上标*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第附录 A.0.2 条河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廊坊( 2 个市辖区),唐山(5 个 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在南,丰润,怀来,涿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邯郸(4 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 第一组:石家庄(6个市辖区),保定(3个市辖区),张家口(4个市辖区),沧州(2个市辖区),衡水,邢台(2 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第二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陉,元氏,南皮,吴桥,景县,东光 第二组:承德(除鹰手营子外的2个市辖区),隆化,承德县,宽城,青龙,阜平,满城,顺平,唐县,望都,曲阳,定州,行唐,赞皇,黄骅,海兴,孟村,盐山,阜城,故城,青河,山海关,沽源,新乐,武邑,枣强,威县 第三组:丰宁,滦平,鹰手营子,平泉,临西,邱县 第附录 A.0.3 条山西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 第一组:太原(6 个市辖区),临汾,忻州,祁县,平遥,古县,代县,原平,定襄,阳曲,太谷,介

中国自然地理状况要点归纳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 第二讲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 (一)地形概况: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 在500米以下 1.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 天山-阴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秦岭 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松嫩平原 东北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南北气温大约相差50℃ (二)气候概况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在秦 岭-淮河一线 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影响 七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降水特点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集中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2.降水和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P>800mm) 半湿润地区(P>400mm) 半干旱地区P<400mm 干旱地区P<200mm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3.气候特征暖热多雨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 (三)河流和湖泊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 淮河、长江、珠江 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1.河流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 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内流湖和外流湖 分类咸水湖和淡水湖 2.湖泊概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两大湖泊分布区鄱阳湖、洞庭湖、 东部平原湖区太湖、洪泽湖 巢湖 3.主要河流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 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 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占1/2 蕴藏巨大的水能 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见附图) 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黄金水道里程的2/3

甘肃地理常识

甘肃地理基础知识 1、甘肃地理概况: 甘肃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境内地形复杂。甘肃地形与地势特点,从西向东,全省大致可分为:河西山地、高原、走廊;陇东与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等四类地形区。 河西走廊一带地势坦荡,绿洲与沙漠、戈壁断续分布,西南部横亘着高大的祁连山系,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势高耸,气候寒冷,从山顶到山脚依次分布着现代冰川、多年积雪、森林、草原,为走廊与北部沙漠戈壁水资源形成区。北部地面起伏不大,气候干燥,风力剥蚀作用显著,戈壁广布,为内蒙高原的西端。除陇南部分谷地、疏勒河下游谷地较低外,大部海拔都在1000m以上。总观全貌,本省地形实为一个山地型的高原。 “甘肃”的名称取自古代的“甘州”(张掖)与“肃州”(酒泉)两地首字,因甘肃大部分地区分布在陇山(六盘山)以西,所以也把甘肃简称为“陇”,如陇原大地就就是指甘肃。 2、河西走廊: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古“丝绸之路”与“第二欧亚大陆桥”都从这里通过。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与阿尔金山)与北山(马鬃山、合黎山与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与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与嘉峪关。 3、酒泉行政区划分为七个县、市、区:包括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4、酒泉玉门市:就是通往中亚、欧洲的咽喉要地,还就是全国第一个石油基地。 5、张掖肃南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下,祁连山北麓,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6、甘南州玛曲县:这里居住的大多数就是藏族,大草原;黄河第一弯;海拔高。

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有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有关规定及工程建设对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需求制定的。 本标准吸收了我国近10年来新增加的、大量的地震区划基础资料及其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编图方法。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 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高孟潭、徐宗和、薄景山、张培震、陈国星、谢富仁、李大华、冯义钧、许晏萍。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2020年甘肃省兰州中考地理试卷

地理试卷 第1页(共6页) 地理试卷 第2页(共6页) 绝密★启用前 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 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小明喜欢研究地图,他找到甲、乙、丙三幅地图,比例尺分别为1:20000、1:25000、1:3000,在这三幅地图上各量取了3厘米的图上距离,来比较它们各自代表的实际距离大小。你认为他得出的正确结论应该是 (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丙>甲 D .乙>甲>丙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6月26日凌晨4时29分至9时30分,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35.73°N ,82.33°E )连续发生8次3级以上的地震。震级最高的一次达64级,震源深度10千米。结合下图回答2~3题。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于田县所处的板块是 ( ) A .亚欧板块 B .美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非洲板块 3.塔里木河是新疆境内的重要水源。以下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 A .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B .是一条季节性河流 C .从河流最终归属看属外流河 D .汛期出现在秋冬季节 4.请你根据右边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虚线①处为山谷 B .虚线②处有河流形成 C .理论上③处的气温比④处低 D .④处位于③处的东南方 5.兰州市7月3日天气状况是“阴有小雨,最低气温15℃,最高气温26℃”下列天气符号中与所预报天气现象一致的是 ( ) A B C D 6.下列诗句中,隐含地形地势对气候影响的是 ( )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 7.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 ( ) ①地表崎岖;②气候暖湿;③交通闭塞;④水源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8.新冠肺炎的持续传播对今年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这说明 ( ) A .各国生产相互依赖、相互协作 B .各国之间仍为相对封闭、各成体系 C .技术、人才、信息互不交流 D .各国之间没有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 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回答9~11小题。 9.我国南极四个科考站中,纬度最低、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秦山站 D .昆仑站 ------------- 在 --------------------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地震烈度定义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同。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1)地震等级;(2)震源深度;(3)震中距离;(4)土壤和地质条件;(5)建筑物的性能;(6)震源机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按人的感觉及地震破坏情况划分等级,依次排列成表,即为地震烈度表。目前世界上地震烈度表的种类很多,以12度表较普遍。此外还有7度表(日本)和10度表等。中国采用12度表。 资料: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震级和烈度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甘肃省2018年高三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有答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延缓老龄化进程,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从2013年11月的“单独二孩”到2016年1月的“全面二孩”的连续调整,对我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将产生影响。图1示意我国2010-2030年不同人口政策下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3题。 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段可能出现在 A.2016~2018年 B.2020~2022年 C.2024~2026年 D.2028~2030年 2.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许多家庭却不打算生育第二胎,最可能的原因是 ①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完善,无需依赖子女 ②子女抚养和教育的成本普遍较高 ③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生育观念改变 ④七零后妇女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胎健康风险较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 下列措施有利于“全面二孩”政策的生育潜力充分释放的是 A. 提高育龄妇女的文化水平 B. 强化二孩生育证发放管理 C. 增加公共资源降低育儿成本 D. 提倡晚婚晚育鼓励优生优育 几内亚岛是太平洋第一大岛,年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沿海平原年均温约26℃。西与马来群岛毗邻,南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相望。读图2,完成4-6题。

4. 据图文信息判断 A. 中部山脉呈东西走向 B. 河流水位年季变化小 C. 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 D. 高山山顶有积雪分布 5. 据图文信息推断 A. 夏半年北部降水少于南部 B. 冬半年南部降少于北部 C. 年内有短暂的无风天气 D. 冬半年容易受飓风侵袭 6. 该岛可能为 A. 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 B. 大河泥沙沉积的岛屿 C. 火山喷发由火山灰沉积而成的岛屿 D. 陆地下沉海面上升与大陆分离而成的岛屿 图3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7-9题。 7. 图中等高线多呈锯齿状,从地貌形成的角度看可能是因为该地区 ①断层发育升降运动强烈②地壳活动频繁,地质破碎 ③土质疏松④石灰岩地区溶蚀作用强烈 ⑤植被稀疏⑥年降水变率大 A. ③④⑥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①③⑤ 8. 图中的三道堤坝最终作用是 A. 梯级发电 B. 拦泥淤地 C. 改善航运 D. 灌溉农田 9. 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的树种有 A. 柑橘、桃 B. 芒果、菠萝 C. 苹果、枣树 D. 油橄榄、龙眼 2017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全国公祭日,图4是公祭日当天全球甲、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分

地震区划图简介

地震区划图简介 一、我国地震区划图的沿革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四次编制了全国性的地震区划图,分别为: 1、1957年地震区划图 2、1977年地震烈度区划图 3、1990年地震烈度区划图 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2000年8月1日,以国标形式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采用反应谱双参数标定形式给出了一般场地条件下(Ⅱ类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特征周期区划图及参数调整表,并对其适用范围作了严格界定。 新区划图强调了地震环境对反应谱形状的控制作用和场地条件对特征周期的调整,其结果更有表征性。已颁布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采用了新区划图的成果,按此进行抗震设计,提高了城市大量涌现的十几层至二十几层高层建筑的抗震水平。 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主要内容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家强制性标准形式颁布实施、并以首次地震动参数形式给出的区划图,所采用的抗震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重现周期为475年),是根据地震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及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等综合确定的,这是目前国际工程界通常采用的风险水准。新区划图图件比例尺为1:400万,基础图件比例尺1:25 0万—1:600万。主要内容有:

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新区划图为Ⅱ类场地对应50年超越概率10%的峰值加速度分区图,共分7个区:<0.05g、0.05g、0.1g、0.15g、0.20g、0.30g、≥0.40 g。《中国地震动烈度区划图(1990)》共分为5个区:<Ⅵ度、Ⅵ度、Ⅶ度、Ⅷ度、≥Ⅸ度。新区划图与《中国地震动烈度区划图(1990)》相比,相当于在Ⅶ-Ⅷ度、Ⅷ-Ⅸ度间进一步细分,增加Ⅶ度半、Ⅷ度半两档。 采用上述分区形式主要是考虑与烈度区划图的衔接,以及现行行业抗震设计规范的顺利过渡,能够满足面大量广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峰值加速度的分区原则见表1。 表1 加速度分区原则 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新区划图按Ⅱ类场地、阻尼比0.05考虑,将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Tg分为三个区: 1区:0.35sec;2区:0.40sec;3区:0.45sec。 Tg主要取决于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对50年10%地震动贡献最大的潜源的震级上限,震级上限越大,Tg越大。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相比,新区划图给出的Tg偏于保守。 从近年来获得的大量强震加速度记录分析来看,加速度反应谱的特征周期一般较长,与现行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差异较大。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例,修订后的GB50011-2001规范采用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给出的Tg值,Ⅰ类场地设计地震一组、二组、三组的Tg分别为0.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 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ha,核心次面积36400ha,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ha。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武夷山植被的概况如下: 一、植物概况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种,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 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种,有28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区内发育有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和杜英科(Elaeocarpaceae)树种。11月7、8日:黄岗山简易公路、桃源浴,沿途认识植物。其中,桃源浴18种植物的科名、属名: 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 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⑧、名称:黄瑞木,科属:山茶科,产地分布: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形态特征:落叶灌木,叶片绿色,株高3~4米。 二、武夷山群落类型:武夷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最高海拔2158 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6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主要有一个点:黄岗山山麓海拔1890米处的黄山松群落。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黄岗山,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 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2、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二)、阔叶林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

地震烈度表-GFZpublic

地震烈度表 欧洲地震烈度表(EMS)所用的等级划分 结构(建筑物)易损性等级分类(易损性分类表) 最可能的易损性等级; 可能范围; 可能性小的范围或异常情况。

破坏等级划分 注: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依赖于建筑物类型,作为一种概括性的分类方法,可以把砌体结构建筑物归为一组,将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归为一组。 砌体建筑破坏等级的划分 1级:基本完好至轻微破坏 (承重结构没有损坏, 非承重结构只遭受轻微损坏) 在个别墙上有细微裂缝。仅有小块抹灰掉 落。只有非常少的情况,才会出现松散石块从建筑物上部掉落的现象。 2级:中等破坏 (承重结构遭受轻微损坏,非承重结构遭受中等损坏)许多墙体出现裂缝。有相当大块的灰泥掉落。烟囱部分倒塌。 3级:显著破坏至严重破坏 (承重结构遭受中等损坏,非承重结构遭受严重损坏)宽大裂缝在墙上到处可见。屋顶流瓦及滑落。烟囱在根部断裂。个别非承重结构(隔墙、山墙)破坏。 4级:毁坏 (承重结构遭受严重破坏,非承重结构遭受毁破坏)墙体严重损坏。屋顶和楼板部分破坏。 5级:倒塌 (结构遭受毁破坏)全部或几乎全部倒塌。

钢筋混凝土建筑破坏等级的划分 1级:基本完好、轻微破坏 (承重结构没有破坏,非承重结构只有轻微破坏)底层墙体和框架构件的抹灰层有细微裂缝。隔墙或填充墙有细微裂缝。 2级:中等破坏 (承重结构轻微破坏,非承重结构中等破坏)。框架结构的柱和梁出现裂缝及承重墙墙体出现裂缝;隔墙和填充墙有裂缝;易碎的钢筋保护层和灰泥脱落;混凝土碎块从墙体的连接处脱落。 3级:显著至严重破坏 (中等结构损坏,严重的非结构损坏)在底层的钢筋混凝土柱及梁柱节点及联肢墙的连接处出现裂缝。混凝土覆盖层龟裂剥落,钢筋屈曲。隔墙和填充墙出现大裂缝,个别填充墙破坏。 4级:毁坏 (承重结构遭受严重破坏,非承重结构遭受非常严重破坏)伴随混凝土压碎和钢筋受压屈曲失稳,承重结构出现大裂缝,梁钢筋锚固粘接失效,柱子倾斜。少数柱子倒塌,个别上部楼层坍塌。 5级:倒塌 (非常严重的结构破坏)下部楼层坍塌或者建筑物部份(比如翼楼)坍塌。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o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映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超越概率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2.5抗震设防要求 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resistance;requirement for 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 quake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3 技术要素 3.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比例尺为1:400万。 3.2《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 3.3《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场地条件为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场地。 3.4《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采用四类场地划分。 4 使用规定 4.1新建、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已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 4.2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的比例尺为1;400万,不应放大使用。 4.3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 a)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b)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 c)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 d)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 17742-1999) 1、范围 本标准采用12等级的地震烈度划分。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烈度从Ⅰ度到Ⅻ度的在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评定指标和使用说明,适用于地震烈度评定。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2.2、房屋震害程度 damage degree of building 地震时房屋遭受破坏的轻重程度。 2.3、震害指数 damage index 将房屋震害程度用数字来表示,通常以“1.00”表示全部倒塌,以“0”表示完好无损,中间按需要划分若干震害等级,用0-1.00之间的适当的数字来表示。 2.4、平均震害指数 mean danmage index 一个建筑物群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所有建筑的震害指数的平均值,即受各级震害的建筑物所占的比率与其相应的震害指数的乘积之和。 3、中国地震烈度表 表1 中国地震烈度表

4、使用说明 4.1、用本标准评定烈度时,Ⅰ度-Ⅴ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及其他震害现象为主;Ⅵ度-Ⅹ度以房屋震害和其他震害现象综合考虑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Ⅺ度-Ⅻ度以地表震害现象为主。 4.2、在高楼上人的感觉要比地面上室内人的感觉明显,应适当降低评定值。 4.3、表中房屋为未经抗震设计或加固的单层或数层砖混和砖木房屋。相对建筑质量特别差或特别好以及地基特别差或特别好的房屋,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表中各烈度相应的震害程度和平均震害指数予以提高或降低。 4.4、平均震害指数可以在调查区域内用普查或随机抽查的方法确定。 4.5、在农村可按自然村为单位,在城镇可按街区进行烈度的评定,面积以1Km2左右为宜。 4.6、凡有地面强震记录资料的地方,表列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可作为综合评定烈度的依据。

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 甘肃省兰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 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兰州市白昼时间最长一天的节气是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端午节在每年阴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古老地传统节日之一。今年的端午节是阳历6月18日,这一天地球应处在公转示意图 中的 (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3.温泉浴是日本人重要的生活习俗,日本温泉众多,主要原因是 ( ) A.位于温带 B.位于板块交界处 C.山地众多 D.环境优美,注重保护 读冰岛简图,完成题。 4.冰岛的地势特征是 (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间高,四周低 在 此 卷 上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四周高,中间低 5.冰岛的城市和交通线主要分布于 ( ) A.沿海地区 B.内陆地区 C.分布均匀 D.河流沿岸 “金砖五国”包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五国,近年来,“金砖五国”经济发展迅速,合作交往日益密切。据此完成6,7题。 6.“金砖五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 A.印度 B.中国 C.巴西 D.俄罗斯 7.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地广人稀,荒无人烟,主要原因是 ( ) A.冬季气候过于寒冷 B.海拔高 C.河流众多 D.野生动物太多 读某宗教建筑景观图,完成8,9题。 8.该景观是下列哪一宗教的典型建筑 (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9.下列国家中,主要信仰该宗教的是( ) A.美国 B.以色列 C.巴基斯坦 D.韩国 10.根据经济水平高低的划分,下列国家中属发达国家的是 ( ) A.伊朗 B.越南 C.澳大利亚 D.索马里 读我国2007-2020年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含预测)统计图,完成11,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