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研究国际形势的发展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论国际形势的发展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国际形势进行了分析 ,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 ,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文根据十六大报告的论述 ,就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国际形势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关键字:国际形势,外交政策,科技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时起就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并在六条方针的指导下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关系。1955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发展的里程碑。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发展和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并启动了加入现代世界体系的进程。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明确了外交工作的任务主要是配合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通过逐步的政策调整,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完整,一个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初步形成。

世纪之交,中国成功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高科技迅速发展带来的国际关系的种种变化,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格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这是中国面向世界所作的庄严承诺。

从当时中国对外关系的全局来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

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突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它不仅包含了处理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原则,同时也包含了处理经济关系的内容。从那时起,经过四十多年实践的检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发展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推动力,不仅来自改革开放进程的需要,也来自对以往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反思。尽管这次外交政策的调整没有戏剧性的场面,但其深刻程度绝不比70年代初的那一次逊色。中国外交指导思想的变化、中国对重大国际问题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认识表明,中国正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自觉地朝着全面加入现代国际社会的道路前进;同时,中国也领悟到,要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最后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搞好”(《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40页)。经过这个阶段的努力,中国对外关系开始向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一个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已经初步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