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秸秆利用现状调查与研究

我国秸秆利用现状调查与研究
我国秸秆利用现状调查与研究

成绩

中国矿业大学

应用数学文献研读报告

题目我国秸秆利用地现状调查和研究

姓名武金伟

学号 10094434

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09-2班

我国秸秆利用地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要: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地可再生资源.本文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地分布、种类、年产量及质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地角度, 介绍了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认为农作物秸秆地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地需要, 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地要求.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资源。秸秆资源化利用

1、秸秆焚烧地基本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是籽实收获后剩留下地含纤维成分很高地作物残留物, 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麻类、以及棉花、甘蔗、烟草、瓜果等多种作物地秸秆, 是农作物地主要副产品, 是自然界中数量极大且具有多种用途地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道, 世界上种植地农作物每年可提供各类秸秆约20 亿t,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7 亿t左右, 列世界之首, 折合标准煤量3. 53 亿t, 占全世界秸秆总量

地30% 左右.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资源量地近一半.农作物秸秆是一

种宝贵地可再生资源,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地影响, 我国农村秸

秆资源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地状况, 相当多地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弃置

或者进行焚烧, 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据调查, 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33% , 其中

大部分未加处理, 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地仅约占2.6% .因此,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

源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地现

实意义.

2、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近几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出现了较为严重地焚烧秸秆污染.每到夏秋收获之际, 浓烟

滚滚,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地自然资源, 造成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事故多发, 对高速公路、铁路地交通安全及民航航班地起降安全等构成了极大威胁, 并对人类健

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为此, 国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地工作, 并采取禁烧秸秆管理措施, 加大执法力度, 虽取得一些成效, 但目前焚烧秸秆现象仍

很严重.为了解决人类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地关系问题, 高效合理地利用这一宝贵地

资源, 党中央、国务院对秸秆地综合利用十分重视, 要求农业部门要把秸秆综合利用

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努力扩大综合利用规模, 尽快为剩余秸秆找出路.目前, 农作

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主要有5 种

2. 1 作能源

随着石化能源地日趋枯竭和经济发展中能源短缺矛盾地日益突出, 秸秆能源化利

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取得了很大地进展.

一是秸秆直燃供热.作为传统地能量转化方式,直接燃烧具有经济方便、成本低

廉、易于推广地特点, 可在秸秆主产区为中小型企业、政府机关、中小学校和相对比

较集中地乡镇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热水和用于冬季采暖.

二是秸秆制沼.秸秆制沼历史悠久, 它是多种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 将秸秆降解成

沼气, 并副产沼液和沼渣地过程.沼气含有50%~70% 地甲烷, 是高品位地清洁燃料,

它可在稍高于常压地状态下, 通过PVC 管道供应农家, 用于炊事、照明、果品保鲜等.

因此, 秸秆制沼不仅可优化农村能源结构, 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地消耗, 还具有良好地

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

三是秸秆固化成型.秸秆有机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常在200~300 ℃下软化, 将其粉后, 添加适量地粘结剂和水混合, 施加一定地压力其固化成型, 即得到棒状或颗粒状“秸秆炭”, 若再利用炭化炉可将其进一步加工处理成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地“生物煤”.

四是秸秆气化.秸秆气化是高效率利用秸秆资源地一种生物能转化方式.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作为原料, 经过气化炉热解、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变成为CO、H2、CH4 等无尘、无烟、无污染地可燃气体, 再经过净化、除尘、冷却、加压储存, 通过输配系统或储气罐送往用户, 作为生活燃料或生产用能源.一个四口之家用1 吨秸秆就可生产2000 m3 地秸秆气, 能满足全家一年地生活用气.

五是秸秆液化.2006 年6 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质洁净能源实验室研制地秸秆冶炼生物油技术通过了中试, 出油率高达60% , 生产成本约为790?吨.另外, 2006 年8 月, 由山东泽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启动地秸解发酵乙醇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示范工程工程, 已通过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院士组成地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 认为该工程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进水平.这个年产3000t 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示范工程, 与传统地酸水解方法不同, 首创了秸秆无污染汽爆等技术, 并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地110m3 固态菌种发酵反应器, 形成了工业生产工艺体系.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扩大燃料乙醇生产能力.为了扩大生物燃料来源, 我国已开始以甜高粱、木薯、红薯、芸豆、大豆、油菜子、麻风树、黄连木以及农林废物纤维素等制取燃料乙醇或生物柴油地研究.

六是秸秆发电.2003 年以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批复了江苏如东、山东单县和河北晋州3 个国家级秸秆发电示范工程, 总装机容量8 万千瓦, 拉开了我国秸秆发电建设地序幕.在《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政策地支持下, 我国秸秆发电迅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 到2006 年底, 全国在建农作物秸秆发电工程34 个, 分布在山东、吉林、江苏、河南、黑龙江、辽宁和新疆等省(区> , 总装机容量约120 万千瓦.

2. 2 作饲料

农作物秸秆可以直接用作食草动物地饲料, 但存在适口性差、消化率低地问题, 而经特殊工艺加工地秸秆饲料, 可以提高采食率和消化率, 使秸秆地营养价值得到充分利用.近年来我国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有以下4 种途径:

一是秸秆氨化.秸秆氨化是一种比较成功地处理方法, 利于牲畜消化吸收, 更重要地是氨化可使秸秆地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实践表明, 用含氮地化学物质(如氨水、尿素等> 处理秸秆, 可使采食率提高20%~30% , 消化率提高20% 左右, 能量价值提高80% 左右, 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6% , 总营养价值提高1~1. 8 倍.

二是秸秆青贮及微贮.秸秆青贮是在农熟期完成种子或果实收获后, 即刻进行秸秆粉碎, 随即装入塑料袋或青贮池中, 压实、排除空气并保持适当地含水量, 最后密封保存.这种方法能使植物中地营养成分得以保存, 并能提高适口性和消化率.秸秆微贮是在贮存秸秆地过程中加入微生物菌剂或者微生物与酶地复合生物添加剂, 通过这些有益微生物和酶地作用, 使秸秆发酵变为质地柔软、膨松润滑、酸香适口地粗饲

料.

三是秸秆颗粒饲料.将晒干后地秸秆粉碎, 加入其它添加剂并搅拌均匀, 经研磨、挤压等程序加工成仅为原来体积5% 地秸秆颗粒饲料不仅为储存、运输和销售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同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摩擦加温, 使秸秆内部深度熟化, 硬度降低, 适口性、采食率和营养价值显著提高.

四是秸秆单细胞蛋白饲料.目前, 秸秆经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蛋白质饲料或单细胞蛋白有一定进展.以玉M秸秆为原料, 利用混菌发酵技术使发酵后玉M秸粗蛋白含量达到了11. 45% ,接近了小麦地蛋白质含量, 同时经混菌发酵后玉M秸中地粗纤维含量降低, 有利于动物地消化吸收, 大大提高了玉M秸秆地营养价值.

2. 3 作肥料

一是直接还田, 即在农作物收获时或收获后, 使用联合收获机械把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 然后进行耕翻掩埋。

二是覆盖还田, 即在作物生长期间株间或行间覆盖作物秸秆, 既可保温, 又可增肥。

三是残茬还田, 在作物收获时有意识地留出高茬, 作为下一季作物地肥料。

四是堆沤还田, 就是将秸秆粉碎后, 与牲畜粪便混合然后添加一定量地生物腐熟剂,利用生物发酵原理, 缩短秸秆熟化周期制成有机肥。

五是烧灰还田, 即将秸秆烧后地草木灰当钾肥还田。

六是过腹还田, 即用秸秆饲喂畜禽, 然后将畜禽地粪尿作肥料还田.利用多种形式地秸秆还田, 不仅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 培肥地力, 缓解氮、磷、钾肥

比例失调地矛盾。调节土壤物理性能, 改造中低产田。形成土壤有机质覆盖, 抗旱保墒。还可以增加作物产量, 优化农田生态环境.

2. 4 作工业原料

一是造纸工业地主要原料, 目前用于造纸地麦草量占可提供资源量地20% 左右, 仍有相当潜力。

二是用作建筑装饰材料, 如秸秆轻体板、轻型墙体隔板、粘土砖、蜂窝芯复合轻质板等, 这些材料成本低、重量轻、美观大方, 且生产过程中无污染, 在建材领域内地应用已相当广泛, 很有发展前景.

三是生产可降解地包装材料, 如一次性餐具, 快餐盒和筷子, 制造包装缓冲衬垫材料。

四是生产工业原料, 生产淀粉、酒精、糠醛、木糖醇、羟甲基纤维素等。五是用于编织业, 用于草帘、草苫、草帽、草席、草垫等多种工艺品和日用品, 编织地草帘、草苫可用作蔬菜温室大棚地保温材料.

2. 5 作基料

农作物秸秆含有食用菌生长所需要地碳、氮及矿物质等营养素, 通过机械粉碎可作为培养食用菌地基料.此项技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 生产地品种主要有各种平菇、香菇、金针菇、白蘑菇、白木耳、黑木耳以及兼有药用价值地猴头、灵芝等二十多种.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地可再生资源, 随着石化资源地日趋枯竭和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地日益突出, 提高农作物秸秆地综合利用水平, 实现深层次、多途径综合利用方式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循环经济地追求.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分布广、种类多、产量大、质量高, 其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发展前景十分广

阔.

3、秸秆应用地政策激励

1、宣传引导

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会议、农村集市、收获季节张贴宣传标语、发布公益性广告等多种途径,采用技术培训、现场示范、典型引路,今日说法、送科技下乡、算账对比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焚烧秸秆地害处,综合利用秸秆地好处,不断增强全

民地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关注,形成一个人人关心、个个支持秸秆

禁烧地氛围,使农民自觉自愿地不焚烧秸秆.TIrRGchYzg

2.政策引导

政府要把秸秆禁烧与利用工作纳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内容来抓,制定秸秆综合利用地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并加大投入.对有利于秸秆综合利用地工程、技术、产业,国家给予优惠政策,优先扶持;对现行推广和创新地农业技术、成果要进行

环境评估,生态效益审查;要积极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秸秆直接还田利用、秸秆过腹还田、秸秆生产食用菌、秸秆生物能发电、秸秆气化等一系列新型实用地新技术、新成果.调查中了解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呼吁国家要对秸秆禁烧采取奖励政策,要

象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机插秧补贴那样,对禁烧工作做得好地农户给予一定地奖励和补贴.烧与不烧奖3罚2,即不烧秸秆一亩奖30元<补贴2个工),焚烧秸秆则处罚20元.在深入宣传教育地基础上,辅导经济手段调控,这样可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农民既有能力接受也乐意接收.7EqZcWLZNX

4、结论

秸秆问题地地有效处理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环境问题地一部分更是能源问题地一部分.然而这个问题虽然来自于农民却不是农民自身可以解决地,必须采取多管齐下地措施与办法.从农民地角度直接焚烧是他们最实惠地方式,至于环境污染、能源浪费他们不会考虑这也不是他们考虑地范围,这是很现实地,因为我们每到发展地那个程度.解决这个棘手地问题,只能从政府出发.一是变废为宝利用高端技术,另一个就是鼓励引导秸秆地他用.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也作为社会地接班人,我希望我们能最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给农民实惠也保护我们地蓝天白云和我们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石磊, 赵由才, 柴晓利. 《我国农作物秸秆地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 2 ]刘丽香, 吴承祯, 洪伟, 等.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地进展》

[3 ]吴树栋.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4 ]任仲杰, 顾孟迪.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 5 ]曹建峰.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分析》

最新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高安市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作为阶段性的中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疏堵并举”的原则,立足市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宣传、落实驻村包保、加大督查巡查、全面综合利用和严格责任追究等措施,全面部署,狠抓落实,为扎实开展好此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总体情况 我市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狠抓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20年全市产生秸秆47.716万吨,可收集量36.4853万吨,已利用量32.6517万吨,大部分秸秆用于还田,全市已有18个乡镇建立了秸秆收储网点,收购秸秆用于食用菌基料、包装材料的原料、养殖场养牛的饲料等,综合利用率达90%,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对秸秆综合利用知识进行了宣传和普及,使广大农户的环保意识显著提高,大部分秸秆得到了妥善推放和广泛利用,避免了环境污染,发展了农村循环经济,推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二、主要措施 1、强化领导,精心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乡镇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8月1日又召开了全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就今年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工作进行了全面部

署,同时市政府印发了《高安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常委和副市长为副组长,18个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重点禁烧区域开展督查;市政府专题召开了3次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各乡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快速行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细化了任务,明确了责任。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及时将宜春市政府今年召开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手机短信和微信平台形式向全市传达。各乡镇印发了秸秆禁烧工作宣传方案,印制了禁烧通告,并按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紧急通知》要求与辖区内村、组、户签订禁烧承诺书。市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报禁烧通告;有电子屏幕的单位按照全市宣传方案要求,定期进行滚动宣传。各乡镇纷纷采取动员大会、张贴标语、专栏宣传、悬挂条幅、手机短信、广播喇叭、电视网络、电子屏幕、流动宣传车、倡议书和致农户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尽量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充分利用农民职业培训机会广泛宣传。 3、落实责任,严肃问责。一是我市实行市直单位包管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组、村干部包户三级联包督查体系,签订责任书,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每个农户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将责任落实到村、到地、到户、到人。禁烧期间,不分上班下班、不

秸秆利用及现状

雾霾来源之一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 摘要:我国是秸秆产量大国,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对于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种方式,以及各种利用方式存在的优缺点,为我国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利用方式

引言 秸秆是农作物子实收获后剩余的茎秆和残留的叶片。我国是产秸秆大国,秸秆种类有近30种。秸秆中隐藏着巨大的资源,作物吸收的养分有将近一半会留在秸秆中。高利伟等[1]研究表明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资源数量超过7.6亿t,其 中蕴含的氮(N)、磷(P 2O 5 )、钾(K 2 O)养分资源数量分别达到776万t、249万 t、1342万t。但是一直以来人们都没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它,大量的秸秆被丢弃、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方式,可归纳为4个方面:肥料、饲料、燃料、其它。 1 秸秆还田 1.1 秸秆还田的方式 一般来说,秸秆还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秸秆机械化还田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 1.1.2堆沤还田 堆沤还田就是指将农作物的秸秆制成堆肥或者是沤肥等,等待农作物的秸秆发酵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再将其施入土壤之中。 1.1.3过腹还田 过腹还田,顾名思义,就是指借助于牛、马、猪或者羊等这些常见的家畜作为特殊的“中介”,将小麦、玉米、水稻秸秆等进行简单如切割之类的处理之后,作为饲料喂给家畜,然后将这些家畜的粪便施入种有农作物的土壤之中。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优点就是省时、简单,而且也是目前发现的最为科学和最具生态性的秸秆还田方式。 1.2 秸秆还田的优缺点 秸秆还田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在实际应用中不注意的话,效果可能不明显,甚至会对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1.2.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秸秆利用现状及技术综述

秸秆利用现状及技术综述 一秸秆利用现状 (3) 1.1 秸秆缘何成为雾霾“祸因” (3) 1.2 秸秆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3) 1.3 秸秆综合利用面临五大难题 (4) 1.4 内蒙古安兴萌正打造秸秆产业示范基地 (4) 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需因地制宜 (4) 三河北省处理秸秆案例 (7) 3.1 肥料化利用 (7) 3.2 饲料化利用 (8) 3.3 能源化利用 (9) 3.4 秸秆生物化 (9) 四技术要点 (10) 4.1 粉粹还田技术 (10) 4.1.1 容易出现的问题 (10) 4.1.2 技术要求 (10) 1.1.3 在同一块田里是否可以进行秸秆连年还田 (11) 4.2 秸秆饲料技术 (11) 4.2.1 秸秆物理处理技术 (11) 4.2.2 秸秆生物处理技术 (11) 4.2.3 秸秆化学处理技术 (12) 4.3 秸秆燃料技术 (12) 4.3.1 秸秆致密成型技术 (12) 4.3.1.1 螺旋挤压式成型技术 (12) 4.3.1.2 机械或液压活塞式压块成型技术 (12) 4.3.1.3 压辊碾压式颗粒成型技术 (13) 4.3.1.4 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 (13) 4.3.2 秸秆燃气技术 (14) 4.3.2.1 秸秆气化技术 (14)

3.2.2 秸秆沼气技术 (14) 4.4 秸秆发电技术 (14) 4.4.1 秸秆直燃发电技术 (14) 4.4.2 秸秆气化发电技术 (15)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和重要资源,秸秆资源化和商业化利用前景广阔。传统上的刀耕火种,秸秆焚烧和闲置现象在粮食主产区和沿海地带普遍存在,秸秆焚烧可以消灭一部分杂草种子和细菌虫卵,燃烧秸秆剩下的草木灰作为有机肥还可以有效增加地力。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禁止秸秆焚烧,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过腹还田技术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引导和扶持秸秆制板、秸秆发电、秸秆沼气等综合利用项目,但是,秸秆利用率低、产业链短、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还远未解决。 一秸秆利用现状 秸秆是宝贵的农业资源,有机质含量平均约为15%,还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元素。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秸秆6亿吨,含氮300多万吨,含磷70多万吨,含钾70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化肥施用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付之一炬实在可惜。 1.1 秸秆缘何成为雾霾“祸因” 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指出,过去农民收入水平低,秸秆是家庭能源的重要来源,用于做饭取暖。随着农民收入提高,秸秆越来越不适合直接作为家庭能源使用。“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对于留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来说,把大量秸秆收集起来运输回家是一件既苦又累的事。一把火烧掉,既省力又肥田。这是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1.2 秸秆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在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唐珂看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事关保护耕地、林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气污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据他介绍,我国每年产生相当于8、9亿吨的秸秆,相当于2亿吨粮食的营养价值。所以说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就等于找回来了农业的另一半。随着我国粮食产区十一连增的历史性成就,秸秆的收集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全国每年约有20%的秸秆在农村腐烂或焚烧,没得到有效利用。据专家测算,如果这2亿吨的秸秆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相当于增加了20%左右的耕地、淡水和其它农业投入品等资源,相当于现有农业经济系统增值20%。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五料化利用,既有利于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又有利于缓解农业资源约束,转变发展方式,既是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又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为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各地在政府的支持下,研究开发了多种秸秆处理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目前,我国循环利用了40%以上的各种秸秆,有的地区,如安徽阜南,秸秆回收加工成新型能源、制成有机肥、生产食用菌等,秸秆利用企业按照用途享受政府给予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使得该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接近100%。

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发展前景

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郭帅 摘要:根据河北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秸秆综合利用不力,秸秆浪费现象严重的现状,通过深入农村进行广泛调查和试验,阐述了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并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节本增效的一大途径。 关键词综合利用秸秆产量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作为小麦,玉米种植大省的河北省是全国粮油集中产区之一,可耕地面积达600多万公顷,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它地处温带,北部山地,高原地区一年一熟,平原,丘陵地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作物种类丰富。山地,丘陵地区以种植果树为主,昌黎县苹果,宜华牛奶葡萄,深州蜜桃,赵县雪花梨,沧州金丝小枣和阜平,赞皇大枣等都是著名果品。主要大田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豆类,棉花,花生,糖用甜菜和麻类等。 ㈠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必要性: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 利用水平,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以及综合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有广泛的社会效益,既保护了生态环境,推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对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可行性:现在国内外研究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蓬勃发展,包括: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秸秆发电,秸秆饲料,等等。其中,国外生物质发电技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现在已日臻成熟,直接燃烧秸秆的先进设备已投放市场,生物质供热,发电或热电联产已成为现实;在秸秆饲料方面,秸秆经过先进生物技术培育,在自然条件下能迅速繁殖并高效分泌纤维分解酶的工程菌,利用这种特殊的工程菌以及在相关化学物质的综合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对秸秆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革命的颠覆,使其所含有的粗纤维降解为动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㈡现状:我国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年产量可达7亿多吨,但是由于这一可再生资源 组分多,结构复杂,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经济合理的利用。当前的一些秸秆利用技术存在着质量不稳定,原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高值化利用量大,面广且具可再生性的秸秆资源。作为小麦,玉米种植大省,河北年产各类生物秸秆总量达9000万吨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秸秆的废弃和焚烧。废弃的秸秆会污染环境,焚烧危害则更大,秸秆焚烧下的高温使得土壤中有益虫体(如蚯蚓)与微生物无法存活,严重影响土壤耕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地表水分蒸发,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还散发大量的有害物质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失衡,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使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造成交通事故,会引发火灾,引发人类多种疾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政府及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从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到政策制定、项目扶持,并从战略高度上对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出了规划和行动部署。例如:从“七五”时期就已经着手秸秆的能源利用研究和开发工作等。

稻草资源的利用

化废为宝——稻草资源利用实践研究报告 浙江嘉兴平湖市行知小学稻草资源利用研究小组指导老师:毛慧华 一、课题背景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煤气灶、电饭锅,原本用来做燃料的稻草,渐渐地成了生活的累赘,农田产生的稻草没处去。每年到了春秋收获时节,农民们往往图省事,把大量的稻草、秸秆在田中就地焚烧。弄得天空中乌烟瘴气,行人胸口发闷发痛,视线模糊,更严重的是影响了车辆行驶和飞机的航行。遭殃的是天空,是环境。 在曹桥,每当农村大忙期间,几乎全街道范围内,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呛人的烟味,能见度下降。尤其在靠近农田的地区,烧稻草散发出的浓烈烟味,在家关上门都躲不过。尽管这种状况持续多年了,仍然没有任何改进的措施。稻草露天燃烧的原因是什么?稻草燃烧的危害是什么?稻草能够怎样合理利用呢?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由此,我们产生了想通过我们的力量,让需要它和不需要它的人互惠互利的想法,让此废物变成资源。我们环保小组的同学们都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就决定进行研究。 我们先上网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知道了焚烧的危害和普遍性,更坚定了我们进行这次实践活动的决心。 二、研究小组的成员及分工 1、组成实践研究小组并进行了分工 组长:张雨微负责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撰写报告,并负责收集稻草焚烧解决办法的整理工作。 副组长:高君彬参与实践研究,负责收集稻草焚烧危害的资料,并辅助撰写研究报告。 组员:贾黎参与实践研究,负责稻草焚烧的原因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负责联络,摄像。 汪晓燕参与实践研究,负责联络,采访。 顾骋远辅助查找资料,网络技术、研究报告幻灯片的制作。 2、活动计划

通过宣传焚烧稻草的危害、稻草还田的好处,与父母签订不焚烧稻秸秆协议,为需要的人牵线搭桥,让稻草资源得以循环利用,通过活动让身边的人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四、活动实施的步骤 1、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讨论,制定了如下的“实践活动计划”: 2、活动开始后,我们小组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我们的研究课题,分配1人上网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姓名:孙欢 学号: 2012026271 班级:化学12-10班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如何变废为宝,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经过搜集资料,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5种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为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简要介绍如下: 一、稻草秸秆综合利用: 1、稻壳水泥混凝土 美国以65%磨细的稻壳灰、53%熟石灰、5%氯化钙混合,使用时再与水泥、砂、水按一定比例拌和,即得到一种性能相对稳定的混凝土砂浆。固化后强度高、防水、防渗性能良好,适合于砌筑仓库、地下室。 2、植物秸秆粉再生板材 利用回收废旧聚乙烯塑料和粉碎后的植物秸杆为基本原料配上适量的阻燃剂加工制作而成。各成份重量百分比为:植物秸杆粉60—65%,废旧聚乙烯塑料33—40%,阻燃剂1—3%。植物秸杆通常采用玉米、稻草或麦草秸杆。将废旧聚乙烯塑料和植物秸杆粉及阻燃剂按比例均匀混合,通过压塑机压塑成型。该板材具有吸音、隔热效果,加工性好,价格仅为同类产品的1/3—1/4,应用领域广泛。 3、高强轻质稻壳灰保温砖 一种由10-70%稻壳灰,20-40%粘合剂和10-50%增强剂组成的高强轻质保温砖,它以稻壳为燃料烧制,又利用稻壳灰为制作保温砖的原料。由于保温砖配料中加入空心微珠增强剂,并采用优选的烧成工艺,使该保温砖兼有硅藻土保温砖保温隔热性良好的优点又有轻质粘土砖强度高,耐火度高的优点,为工业窑炉提供了一种价廉物美的节能材料。 4、户用秸秆气化炉燃料 生物质秸秆作为燃料,在缺氧的状态下,不完全燃烧,使其转化为一氧化碳、氢、甲烷等可燃气体。气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干燥与干馏、氧化、还原。 直接燃烧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 生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氧化反应) 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反应) 水+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反应) (1)、秸秆气化技术指标: 1.原料玉米秸秆、玉心芯、薪柴、木材加工废弃物等。原料含水量要求小于20%。

2017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此文为WORD的版本,下载后可修改

为全面反映全区近几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区农机中心组织力量对全区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调研。 一、全区近几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一)总体概况 全区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均达20万亩以上。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一直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全区秸杆有效利用率较低,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秸秆已不成为农民的主要生活燃料,一部分秸秆被农民烧火做饭用,极少一部分被用于沼气生产、畜牧养殖业,大部分堆积在田间地头。由于三夏、三秋生产期间紧、任务重,即收又种,农民很劳累,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将秸秆及时从田间清除,多少年来便形成了放火烧秸秆,燃后再种的习惯。秸秆焚烧会污染环境、危害交通、引发火灾、破坏农田生态,必须予以禁止。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虽加大工作力度,齐抓共管,但秸秆焚烧仍然是防不胜防。2014年,全市秸秆焚烧第一把火就发生在XX区。因此,推进秸秆还田,发展秸秆经济,实现秸秆禁烧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全区秸秆还田机械化现状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对节能环保生态农业建设也越来越重视。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已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关注,各级各部门也都加大了工作力度。区农机部门认真探

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农机优势,始终把小麦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的推广应用作为全区农机化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三夏期间,要求凡是从事麦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需安装小麦秸杆还田机后方可进行作业。三秋期间,把保护性耕作与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结合起来一起抓、一起推广,大力推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做到组合实施、整体推进。 一是做好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农机购臵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实施过程中,补贴资金重点向小麦秸秆还田机、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倾斜,优先办理、优先补贴。小麦秸秆还田机、保护性耕作机械的数量快速增加。截止到目前,全区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190台,小麦秸秆还田机400台。同时,对购臵小麦秸秆还田机、玉米直播机的农户,除享受国家补贴政策外,区农机局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给予一定补贴。对玉米直播作业面积大的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社,给予一定的作业补贴,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介的作用,努力营造舆论环境。通过组织农机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小麦秸秆还田、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的政策、常识和好处,让农民群众知其理、懂其义、明其利,提高农民秸秆还田的自觉性。 三是搞好技术服务。组织农机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助农民搞好机具调试,掌握操作要领,提高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培养出一批懂

秸秆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秸秆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作者:————————————————————————————————日期: ?

秸秆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则。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加之资源利用效率低、保护意识差、污染严重等问题,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未来的发展必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资源利用上,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发现替代资源、可更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注重节能减排,形成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缓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1秸秆生物质 1.1秸秆生物质资源 生物质是植物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它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一般指农林牧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和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等。其中,木质纤维素类是地球上最丰富和廉价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 有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植物体的干物质生成量高达1.155×1014t。我国生物质资源更是种类繁多,资源量的近一半,但由于长期受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秸秆利用仅有30%,经处理利用的仅占2.6%,有相当一大部分秸秆被废弃或者焚烧,造成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 1.2秸秆还田利用 1.2.1秸秆还田: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通过还田使养分回归土壤。达到培肥地力和增产的目的。秸秆还田包括直接粉碎入田和堆沤腐熟后还田等方式。实践证明,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肥力、改良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及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发挥一定作用,同时减轻了焚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国外以直接粉碎或过腹还田为主,欧美国家秸秆还田率达到90%,在日本秸秆还田则成为一项农业耕作法规。我国河北、江苏等部分地区,在大力应用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基础上,秸秆还田率达到90%以上。 实际上,在翻耕及轮作技术不到位的情况下,因秸秆降解效率低.秸秆还田不仅对土地作用有限,而且会对耕作产生不利影响,如连作时虫卵、有害菌体会随着秸秆带进土壤,一方面增强微生物对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缩短了药效期并增加施用量,同时增加病虫害风险。另外,秸秆还田也存在机械成本高、农民不易接受等情况。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秸秆资源。但是目前对秸秆进行焚烧和丢弃是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的普遍现象,不仅没有对其进行充分利用,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有必要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在文中,笔者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提高利用率的主要对策和主要的利用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必要性;问题;对策 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的附带产品,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每年的秸秆产量可以达到7亿~8亿t。秸秆资源的用途很多,除了可作为生活燃料和饲料之外,还可以作为工副业的生产原料和有机肥料使用。但是目前我国秸秆的利用率只有65%左右,剩余的秸秆被焚烧或丢弃,不仅影响了农村的卫生环境,还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随意丢弃的秸秆还极易引发火灾。因此,如何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率就成了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 1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的必要性 1.1 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必然要求 土壤肥力的高低是由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多少决定的,但是从土壤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肥力较高的土壤只有22%左右,缺磷和缺氮的土壤面积占到了总数的60%,所以有必要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因为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木质素和碳水化合物,还有农作物生长必需的氮、磷、钾、钙等营养元素,将秸秆进行还田处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1]。除此之外,秸秆还田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提高土壤自身对空气、水和温度等的调节能力。 1.2 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纵观世界上的农业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土壤施肥结构的合理性,通常是秸秆还田、化肥和有机肥各占1/3。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其肥料施用量分别是80、91 kg/hm2,依靠小麦和玉米等秸秆还田处理来保持合理的土壤养分。但是我国的化肥施用量为350 kg/hm2,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我国土壤肥力流失、板结现象严重,农作物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抗病虫害能力降低,不利于农业发展。 由此可见,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是保护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由于目前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坚持将秸秆变废为宝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2-4]。 2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秸秆利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成绩 中国矿业大学 应用数学文献研读报告 题目我国秸秆利用的现状调查和研究 姓名武金伟 学号 10094434 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09-2班

我国秸秆利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要: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本文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种类、年产量及质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 介绍了我国农作 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 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资源; 秸秆资源化利用 1、秸秆焚烧的基本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是籽实收获后剩留下的含纤维成分很高的作物残留物, 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麻类、以及棉花、甘蔗、烟草、瓜果等多种作物的秸秆, 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 是自然界中数量极大且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道, 世界上种植的农作物每年可提供各类秸秆约20 亿t, 我国农作物秸秆 年产量为7 亿t左右, 列世界之首, 折合标准煤量3. 53 亿t, 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 左右。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资源量的近一半。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我国农村秸秆资源 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 相当多的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弃置或者进行焚烧, 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据调查, 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33% , 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 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约占2.6% 。因此,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对于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近几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焚烧秸秆污染。每到夏秋收获之际, 浓烟 滚滚,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造成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事故多发, 对高速公路、铁路的交通安全及民航航班的起降安全等构成了极大威胁, 并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为此, 国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采取禁烧秸秆管理措施, 加大执法力度, 虽取得一些成效, 但目前焚烧秸秆现象仍 很严重。为了解决人类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高效合理地利用这一宝贵的

秸秆利用现状与问题对策

秸秆利用现状与问题对策 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炊事呈现了多样化趋势,有用电、有用气,逐步替代了秸秆燃料生火做饭,农村秸秆出现大量富余。夏、秋两季农民将多余的农作物秸秆在田头直接焚烧,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资源。因而,加快推进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开展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是节约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针对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仪征市秸秆资源潜力和综合利用现状 2008年,仪征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约75万亩,年产生秸秆约28万吨。 近年来,在国家、省和市政府积极推动与支持下,仪征的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大力倡导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等多种形式利用,同时,发展食用菌产业,利用秸秆做营养基料发展食用菌,并通过大力发展秸秆户用沼气池工程充分利用秸秆,积极探索和开发秸秆炭化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来综合利用秸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秸秆焚烧现象。一是秸秆还田。大力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全量还田技术、超高茬麦(油)套稻技术等,动员有条件的大户结合农机补贴,购买农业机械,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2008

年-2009年两年共投入2799万元,争取农机补贴1289万元,秸 秆还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量1.21 万吨。二是过腹还田。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我市农户将大量秸秆经过机械粉碎或直接做饲料,大力发展养羊、养牛等畜牧业,实现过腹还田。并利用牲畜粪便,增加土壤肥力。2008年-2009年全市共饲养牛0.062万头、养羊10万只,实现年消耗秸秆约3.29万吨。三是食用菌基料。重点在新城、月塘、刘集等乡镇利用农作物秸秆含有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质的特点,用秸秆作基料培育蘑菇、珍稀食用菌等0.126万亩,载培面积6万平方米,年产量2万吨,实现销售2.4亿元。年消耗秸秆约0.8万吨。四是能源原料。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的有利时期,积极推广秸秆发酵沼气池等。两年来发展户用沼气池0.66万只,累计建成沼气池1.27万只,年消耗秸秆约0.8万吨。五是秸秆炭化。利用秸秆进行物理加工成型,制成炭棒出口荷兰、比利时、法国等欧洲国家,年消耗秸秆约6万吨,生产炭棒 1.26万吨,实现出口创汇1638万元。 二、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8年,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仅15.93万吨,综合利用率仅55.49%;被露天焚烧或废弃的秸秆还多达近13万吨,占年总产生量的44.5%。可见,秸秆综合利用仍然存在利用率低、产业链短和产业布局不合理,露天焚烧仍然是目前我市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出路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构成及总体趋势

第31卷,第4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Vol 31,N o 4,pp35 38 2010年8月 Ch i nese Journa l o f A gricultura l R esources and R eg i onal P l ann i ng A ugust ,2010 农业资源 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构成及总体趋势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 秸秆资源是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重要纽带,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文章对中国秸秆资源的现实构成、系统构成、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总体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述。并且,还针对我国秸秆资源现实利用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 出了以秸秆资源的集约、循环、高效、充分利用为总体取向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中国 秸秆资源 综合利用 系统构成 总体趋势 收稿日期:2009 03 10 毕于运为研究员 王亚静为助研 高春雨为助研 秸秆资源上承种植业,下启养殖业,既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重要纽带,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1 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现实构成 秸秆主要有5个方面的用途:一作燃料,二作饲料,三作肥料,四作工业原料,五作食用菌基料,简称 五料!。 2005年,我国秸秆总产量84183万,t 其中可收集利用秸秆量68595万,t 占81 48%;秸秆田间残留量15588万,t 占18 52%。2005年在我国可收集利用秸秆总量中,直接燃用量23939万,t 占34 90%;新能源开发利用量约470万,t 占0 69%;饲用量17658万,t 占25 74%;工业加工利用量约4600万,t 占近6 71%;食用菌养殖利用量约1000万,t 占1 46%;直接还田量约6730万,t 占9 81%;废弃和焚烧量14198万,t 占20 70%[1-3]。 2 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构成 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对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有着明显的区别,从此角度出发,首先可把秸秆资源利用类型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另一类是农业生产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农业生产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无论利用效率高低,都属于单线经济的范畴。根据秸秆资源利用与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之关系,又可将农业生产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利用,另一类是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 2 1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 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包括秸秆肥用、秸秆饲用、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养殖。 利用秸秆生产沼气,满足农村清洁能源需求的角度来看,可把其归入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秸秆资源利用的范畴。从其可生产优质高效有机肥还田的角度来看,又可归入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秸秆资源循环利用的范畴。但从其物质转换比例来看,秸秆经过常温发酵,约有25%转换为沼气,75%转换为沼肥,尤其是从其可进一步延长秸秆产业链条,有效促进秸秆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作用来看,应主要把其视作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简介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简介 摘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但我国秸秆利用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的传统处理方式有:乱扔乱放、直接还田、焚烧、加工粗饲料等,但这些处理方式却存在着较多的缺点。例如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许多途径,包括还田技术、制作粗饲料的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生产上的一些应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不仅可以保护社会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 引言: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在收货果实后的剩余部位。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资源,秸秆的比例能占作物生物产量的5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逐年上升。据了解,我国目前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约7亿t[1]。传统的利用方式里,秸秆被农户作为燃料使用、直接还田作肥料、作饲料喂给牲畜,只有少量用于造纸等工业原料。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都用上了液化气等方便的能源导致用秸秆作燃料锐减,许多农民为赶农时、图省事,越来越多的地区就开始出现田间直接焚烧秸秆的现象,并越来越严重[2,3] ,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人们生活。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各种秸秆资源来源广、数量大,但历年来中国秸秆利用数量、利用方式和区域差异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却较为落后。秸秆作为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其利用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4]。因此,研究并综合利用秸秆这一可再生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使其由污染源转化为可再生资源有重要意义。 秸秆利用途径; 1秸秆还田利用: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正阳县熊寨镇农业服务中心周留洋摘要:农作物秸秆未被充分利用,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我国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面起步晚但己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包括机械技术和工艺技术,目前推广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工艺技术和机具问题以及投入问题。因此,要把秸秆综合利用做好,需要政府从财力、物力、人力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推行企业化管理。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近年来,农村不再需要这些农作物秸秆作为炊事的主要燃料,每到“三夏”“三秋”季节,农民为抢收、抢种把剩余秸秆绝大部分在田间直接焚烧处理。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并频繁引发火灾事故;特别是在机场周围和公路两侧焚烧秸秆,还严重影响了飞机的起降和汽车行驶的安全。因此,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政府重视。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1.1用作饲料———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秸秆饲料,就是将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后饲喂畜禽。通过养畜过腹还田,是一种具有很高综合效益的秸秆利用模式,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1)青贮。将秸秆切成10cm长的小段后用粉碎机加工成长2-3cm的碎段,在青贮池内一层一层铺放,并按各种家畜对能量饲料的需求,加入适量的玉米粉、麦皮、米糠等精料,每层均反复踩实,用稀泥密封30天后即可饲用,贮存期可保存半年之久。 (2)氨化处理。首先将秸秆加工成类似粗糠的秸秆粉;氨化贮窖深度不超过2m,每1立方米氨化饲料 75千克左右;秸秆粉:水:尿素的配置比例为100 :(30-40):(3.5-4.5),秸秆粉每铺30cm按比例喷洒配置好的尿素溶液,每层均压实,当秸秆粉超过窖口呈抛物线时,经充分压实再用塑料薄膜封顶,最后用湿土压实踩实;开窖取料要根据喂多少就取多少的原则,用后即封严窖口;取出的氨化饲料要晾晒1-2天后方可饲喂家畜。 (3)生化发酵处理。将秸秆经粉碎机粉碎后,加入发酵调制剂均匀拌和,填入塑料袋、水缸或水泥池内压实密封,使其软化、熟化。生化成一种类似酿酒厂酿出的废渣即“酵糠”样物质。秸秆在生化发酵过程中可使粗纤维得到有效降解并经生化转化,合成氨基酸、脂肪酸、菌体蛋白及维生素等,产生酵酸等特殊风味,改良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1.2用作肥料———作为有机肥还田. (1)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均匀抛撤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海南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1—

目录 前言 ......................................................................................... - 1 -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 - 1 - 二、秸秆资源和综合利用现状 .................................................. - 2 - (一)秸秆资源量.............................................................. - 2 -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目标 ...................................... - 4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 7 -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 9 - (一)指导思想.................................................................. - 9 - (二)基本原则................................................................ - 10 - (三)总体目标................................................................ - 11 - 四、重点领域和建设内容........................................................ - 11 - (一)重点领域................................................................ - 11 - (1)秸秆还田利用 .................................................. - 12 - (2)秸秆肥料化利用 .............................................. - 12 - (3)秸秆饲料化利用 .............................................. - 12 - (4)秸秆能源化利用 .............................................. - 13 - (5)秸秆基料化利用 .............................................. - 13 - (6)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 - 13 - (二)建设内容................................................................ - 13 - —I—

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情况的通报

1北京市231.7233.30203.7087.00————2天津市441.1207.33146.1670.50740.020.013河北省6317.35794.004693.1481.002062750.030.044山西省4055.81775.321391.8678.40223850.010.095内蒙古自治区7147.22588.291893.5873.16151640.000.026辽宁省4085.32800.001836.8065.6010230.000.017吉林省5534.63707.402781.5075.0341000.000.028黑龙江省11830.16430.004820.0075.0082550.000.029上海市244160.00140.8088.00————10江苏省4763.83998.813240.1381.00444270.090.0111 浙江省 1920.9 1165.78 910.32 78.09 29 1 0.02 0.00 夏收秋收2013年平均每千公顷耕地面积上火点数(个)2013年秸秆焚烧火点数(个)夏收秋收附件 2012年 秸秆利用量 (万吨)耕地面积 (千公顷) 省份 2012年 秸秆利用率(%)序号 2012年秸秆可收集量(万吨) 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情况表

夏收秋收2013年平均每千公顷耕地面积上火点数(个)2013年秸秆焚烧火点数(个)夏收秋收2012年 秸秆利用量 (万吨)耕地面积 (千公顷) 省份 2012年 秸秆利用率(%)序号 2012年秸秆可收集量(万吨) 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情况表 12安徽省5730.24056.882332.7557.5017755700.310.1013福建省1330.1915.00755.7082.60————14江西省2827.12331.101753.1075.204320.000.0115山东省7515.37260.005735.4079.005742920.080.0416河南省7926.47750.086045.0078.0012725060.160.0617湖北省4664.13312.072314.8969.892152960.050.0618湖南省3789.44209.302736.0565.00580.000.0019广东省2830.71846.001513.0082.00690.000.0020广西自治 区4217.54946.003237.1665.454160.000.0021海南省727.5780.12343.2544.00————22四川省5947.44140.002910.4270.304200.010.0023 重庆市 2235.9 1018.20 562.86 55.28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