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7年秋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张群芳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由全县统一命题,考查范围是《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上册期中的内容。考题从整体上来看难易度适中。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情况分析

应考人数313 实考人数304 及格人数:120 及格率:39.5%

优秀人数:16 优秀率5.3%

最高分:58分低分人数:0分

总分:9636 分人平得分:31.7分

三.答卷情况分析

1.答卷中失分率比较高的题目有:

1)第一大题选择题中的5、7、8、12、14、16题.

2)材料题中的18题(1)(2)小题,19题中的(1)(2)小题。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与教师们平时的知识落实有紧密联系.

2.答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选择题做得不够好,得34分的没有;32分的占8%;30分占25%;20—28分占52%;20分一下占15%。

材料题失分较多,如18题(1)(2)小题,19题中的(1)(2)小题,

3.失分原因大致如下:

1)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仍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对思品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2)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看书不够细致,没有深入理解,导致概念模糊,原理不清楚。

3)审题不清。正确解答试题的首要环节就是认真审题,可仍有许多学生因为不明题意而导致失分。

4)缺乏答题技巧,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对于纯粹的知识再现题,学生得分率较高,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用课本术语表达观点,由此可见学生的答题技巧不够高,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5)书写不够规范,字迹不够清晰.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课堂教学是提高思品教学效果的主阵地,因此,要把搞好课堂教学放在首要地位,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思品课理论性较强,许多学生对此不太感兴趣,因而如何激发学生对思品学科的兴趣,是我们思品教师面临的一个既传统而又现实的问题。我们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从基础知识抓起,并重视能力的培养。

基础知识是各种能力的载体,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教师在讲概念、观点时应采用深入分层剖析、对比异同、概述要点等方法,引导学生作深刻理解,切勿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我们要认真抓好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教学,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能力重在平时,功夫可主要下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训练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经常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小字材料”或报刊上的新材料,找出与学过知识的相关点,再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说明;第二,指导学生做答案,要从最基本的审题入手,教会学生读懂题目内容,弄清题目表达的本意,仔细斟酌试题行文中的每一个字句,认真把背景材料与有关学过的知识加以比较、对照、识别,这样才会增大答题的把握性,减少盲目性。第三,训练学生的综合表述能力,掌握答题的技巧。面对复杂的问题,教师千万不要急忙给出答案。要帮助学生分析,引导他们找出与课本上哪几个知识点有关,然后让学生自己加以综合,列出提纲,还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述或书面表述的机会。平时坚持训练,就能养成思路清晰、表述完整的好习惯。

3.利用好手头的教辅资料《课堂作业》,及时、科学地讲评。

部分学生不会审题、答题,答案该详不详,该简不简,答非所问,这与平时的练习不无关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利用好手头的资料,及时、科学的评讲,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目,应着重分析。

4、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平时可以多做一些知识拓展的题目,对于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要多找一些该科较为薄弱的同学进行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加强辅导,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我与社会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 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在社会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养成亲社会行为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 (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多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荐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二)合理利用网络 1.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3.传播网络正能量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可以想政府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力量。 (2)我们要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我们要学习和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1.社会需要秩序 (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政府、企业、社会公民要遵守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一、试卷的评价 此次考试试卷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3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总分39分,该题难度适中,主要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以及常识性内容的记忆和掌握。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总有三道大题,分值为61分,紧贴课文知识,并渗透主观能力的应变和灵活。 纵观全题,呈现以下特点: 1.难易适中。试题难易的程度设计比较合理,突出重点知识的考查,兼顾新编教材的新增知识。 2.基础性强。立足基础知识,突显重点、主干知识。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贴近中考。重在考查能力,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评价问题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等。 4.体现情感价值态度。 总之,本份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二、试卷成绩情况 1.从统计分析来看,85、86班的特优率比84、87班高;84班80分以上27人,85、86班80分以上各为23人,87班80分以上18人;从各个方面来看,87班都与其他3班差距较明显。 2.客观题答题概况:单项选择题得分较好,失分较多的题主要是

第6、11题。 3.主观题答题概况:15题第三问、17题、19题的第一问失分较多。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针对学生们失分比较多的题,分析如下: 第11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生命健康权以及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的理解。题目中张女士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了侵犯,作为狗的主人,傅家应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损失。而许多学生却选择了傅家应承担刑事责任。说明他们没有理解只有犯罪行为才会承担刑事责任。 第15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平等待人的理解和怎样做到平等待人,有的学生没有能明白这道题的意思,有的没有记住课本上的知识,错误率还是比较大的。 第16题为辨析题,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产权和依法维护隐私权的理解,有些学生只能抓住其中的某1个要点,回答的不全面,因此失分。 第17题是普遍失分最严重的题目,表现在: 1.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对题干把握不准确,无法从“曾答应”联系要点“诚信做人”,从主人公“我也不想当他是朋友”的反应联系要点“宽容他人”。 2.考虑问题不全面,不能从多个方面发散思维,也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第19题第1问考察学生对生命健康权及国家对未成年给予特殊

《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初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执教班级:初一1至3班时间:2017年4月30日 一、总体情况 1.考试范围:《道德与法治》第一、二单元 2.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3.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1)选择题(8题单选+6题多选):8题*3分/题+6题*4分/题=48分 2)主观题:三大板块,分别为“请你谈谈认识”(15-16题,23分)、“请你 参与实践”(17题,15分)和“请你探究情境”(18题,14分)。 4.试卷质量分析: 表1 班级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初一(1)班84.76 72.22 100 0 97 66 初一(2)班87.17 86.79 100 0 97 74 初一(3)班74.34 36 86 0 95 39 综上分析,本次南昌市十校联考的考题较易,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主干知识和能力考查,试题灵活,开放性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同时这次学生的考试成绩较正常。 二、失分原因分析 (一)客观题分析 表2 题型单选(3分/题)多选(4分/题) 题号 2 6 9 10 12 13 做错人数20 12 18 33 56 36

(注:此表数据是根据初一1至3班实考162人答题情况得出的;做错人数大于等于10人入选表格) 选择题分为单选与多选,多选相比单选较难。其中第2、10、12、13题学生答错较多。从中反映出的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部分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考前没能做到有效识记。如第2题对 思维的批判性认识与第10题思维的独立性的认识,这两个题目都是很简单 的知识记忆性题目,这些做错学生没能有效识记它们或是考试时没有有效查 找课本或提纲。 2.部分学生对多选题题干或选项把握不准,易导致多选、少选与错选,从而失 分。如第12题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朦胧情愫,我们应该怎样时,学生对于B、 D选项理解不到位,导致错选或少选。 (二)主观题分析 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由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跟不上而导致失分。其中第17题第2问、第18题第3问失分较多。综上失分原因主要有: 1.部分学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如错别字、字迹模糊不清、语言表达不通顺等 现象依然存在。还有部分学生主观题不分点答题,或是简化答案,导致得分 低。 2.部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有的学生答非所问,文 字表达不切要点;有的学生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 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有的学生在做第17题第2问时没 有认真审材料,将自信的观点答成自强的观点,从而导致失分。 3.部分学生应试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也有部分学生不 会灵活结合材料答题。如有的学生在做第18题第3问时,只会照搬知识点, 不会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将知识点融入到材料之中。 三、改进对策 1.继续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2.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有效提取信息,提升其概括能力。此次考试告诉我 们要重视对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这是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可以通过走进农村,来到工厂,步入商场,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了解生活。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有不同的身份。 3 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①我们会与更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4 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5 社会关系主要有哪几种?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师生) 6 为什么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7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意义)★ ①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 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8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 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 急。 ③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9 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六上道德与法制试卷分析

金渠镇教委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质量调研分析分析人:衡小梅时间: 2020 年 1 月 8日 一、试题特点 1、调研范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内容。 2、难易构成: 试题形式多样,考查全面,难易适中。 3、目标达成: 达成 二、成绩分析 1.一分两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及成绩分段分布情况; 2.各题得分情况及主要失分点分析 第一题填空题,10小题,共28分。错误主要集中在2018年宪法日活动的主题,由于学生关注度不够,导致失分。贾玲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殴打她,他的爸爸触犯了什么法律,这一题大多学生与《未成年人保护法》混淆导致失分。 第二题选择题,11小题,共36分,错误主要集中在多项选择题中。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享有哪些权利,由于学生理解不够导致失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什么权利,由于记忆不清导致失分。 第三题分析判断,10小题,共10分。错误集中在法律既可以规范人的

行为,同时也限制人的人身自由,这一题是错误的,好多同学由于对法律的理解有误,导致失分。我爷爷退休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了,由于学生对选举与被选举权知识理解不到位导致失分。 第四题实践与运用,4小题,共26分。本题得分率较高。错误集中在王小萌和妈妈在小区散步时被一条没拴狗链的狗咬伤,她们应该怎么办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法律的能力,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好多学生不能按照合法手段解决问题导致失分。 三、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1、新教材老师还不能够准确的抓住重难点,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拓展不够学生应该自主学习、讨论的环节大多数由教师包办,剥夺了学生部分权利,使一些学生失去兴趣。老师平时对各类题型训练不够,导致学生答题失分过多。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上课听讲不认真,作业完成不及时,导致成绩不理想。学生逻辑能力不强,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四、今后教与学的策略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仔细研读教材,精选教学内容,侧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训练。多设计不同层次教学问题,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调动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思考、有所领悟。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4、探究本学科记忆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牢记知识,同时,也积极探究提升能力的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5、改革课堂教学,深刻领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着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辨析题汇总

编号:795455385809833310022221525 学校:动主汛市服全腾镇里器小学* 教师:管大发* 班级:飞翔参班* 麻江县谷硐中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辨析题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作为社会成员,我们的身份是唯一的。 判断(×)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也不同。比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是老师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决定了我们的身份不同。 2.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既可以拥抱社会,也可以脱离社会。 判断(×)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它否认了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割裂开来。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亲社会行为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培养。 判断(×)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交往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一样,没有区别。 判断(×)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交往突破了现实交往中的角色限制,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2.网络信息非常丰富,我们都可以相信。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报告 一、整体情况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题型由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这两个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为50分。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考试内容都为课本上的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3、题目设计具有灵活性。此次命题类型比较多样,比如简答题部分有判断题、阅读漫画进行解答、还有连线题等,总体来说出题方式比较多元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新颖性。 二、考生答题情况 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

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首先,第一部分是客观题,共计73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7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其次,第二部分为简答题,共计27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和做笔记的能力。一般来说,简答题考的就是课本上的知识点,认真听讲和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则可以考出优异的分数,但好多学生由于对课本知识把握不是很好,所以简答题部分失分很严重,比如简答题第一小题,考察的是思维的独立性的含义,这是教材原原本本的知识点,但是好多同学却答不出来,失分很严重,这也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把握不牢。 三、存在的问题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 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我与社会 ①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②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 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等。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①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②感受到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③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④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等。 4、社会生活的分类:广义、狭义 广义指整个社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 狭义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方面。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因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6、社会关系的含义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7、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8、全面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①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首先,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其次,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 社会对个体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②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1、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什么是社会化?包括哪些途径? (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社会化包括两个途径: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 社会教化是从社会环境因素入手分析社会化; 个体内化则是从个体能动性着眼探讨社会化。 2、我们的成长与社会有什么联系?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如何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完整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共20小题,满分100分。本学科期中考试的题型由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这两大部分组成。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这张试卷主要考察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我的授课班级为八年级,从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平均分74.1,优秀率18%,及格率为86.8%,最高分98分,最低分16分。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计45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7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

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指导),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2、其次,第二部分为材料分析题,共两16-20题共计55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查找答案的能力等,每位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政治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政治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

2018-2019学年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期末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我与社会 1.感受社会生活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 (二)在社会中成长 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我们是怎样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 (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亲社会行为的作用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

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是怎样改变世界的?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2.网络怎样丰富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3.网络怎样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 (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4.网络中的陷阱(弊端)有哪些?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二)合理利用网络 1.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30分钟。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题型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简答题、分析题,这五个部分组成。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道德法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这张试卷主要考查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的内容。从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同学们表现还可以。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部分是判断题,共计10分,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教师的学习指导有关,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2、其次,第二部分为选择题,共计10分。本题对某个观点进行判断,相对来说得分较高。也有少数学生出错,这也说明学生在答题时没有

认真审题。 3、第三部分连一连,共计9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等,认识道路标志,题目不难,丢分较少。 4、第四部分我会答,共计9分,此题考查学生知道的有关劳动的名言、爱护学习用品的方法、掌握的购物常识,后两题贴合学生实际,做的较好,第一题有关劳动的名言,学生有失分现象。一般来说,简答题考的就是课本上原原本本的知识点,认真听讲和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则容易拿满分。此题失分较多其主要表现在: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5、第五部分为我能行,共计9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数学生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也有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 2、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整体评价 此次期中试卷,含3个大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25题、问答题6题。试卷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试题难度适中,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二、成绩分析 此次测试,参考总人数176人七(1)班及格16人、七(2)班及格14人,七(3)班及格15人,七(4)班及格13人,共58及格人,及格率为33%,最高分92分,优秀人数为8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不会审题,问答题第26题中的交友原则是上学期的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多同学把交友原则和玩的原则混为一谈,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2、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这种现象在材料分析题30题中体现最为明显。 3.、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在31题在考查学生科教兴国的内容,我国的科技现状,国家应该怎么做,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如不仔细审题,就会很粗糙的作答或者答非所问,重复较多,很难答全面。 四、原因分析: 1、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不高。很多大题背诵起来难度较大,不愿意在此花费更大的精力,另外是觉得学好了也没用,家长也都强调语数英主科。兴趣不高直接导致学生的偏科严重,这在各个班中都非常突出。 2、基础性的知识背诵不扎实。平时应该教给学生一点背诵的技巧与方法,注意经常复习,加大检查立度,促使学生将基础知识记牢。 3、读题不认真,对题目的理解有一定偏差,导致做题出现失误。 5、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不高。是明明想到了,但却不能选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框架考点梳理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单元思维导图: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p4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②随着身体的变化、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社会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或: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 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4、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或者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可。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④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的?网络的积极作用是什么?)P10-12 A、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道德与法治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评价 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思想品德学科试卷由三大题构成,分别为单项选择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题。从总体上看,2019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试卷体现了新课改理念,紧扣新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要,背景材料丰富,贴近考生生活,立足国情,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往年的基础上更加凸显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试卷的题型、题量和分值的分布都与2018年相当,没有出现偏题、难题、怪题。题目的设置较为开放和灵活。 (一)试卷结构 本次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由传统的主、客观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客观题由25个小题构成,每题2分,共50分,占学科分值的50%;主观题由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组成,其中简答题由四个大题5个问题构成,共26分,占学科分值的26%;分析说明题由两个大题5个问题构成,共24分,占学科分值的24% (二)试题主要特点 1.突显社会热点,注重价值导向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方向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感受社会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本卷第5题以“公交车坠江”事件为背景,引导学生学会理性面对生活矛盾,合理控制情绪;第17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第19题以国家“扫黑除恶”专项斗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操;简答题第29题以“国歌”与“五四运动”100周年为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民族精神”的内涵和落实爱国行动;分析说明题第31题结合云南省情选择素材,“三大保卫战”“八个标志性战役”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为建设“美丽云南”建言献策。 2、聚焦核心素养,倾向能力提升 本卷命制的试题更加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整合、迁移等能力的考查,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摒弃单纯死记硬背,让知识活起来。如选择题第8题引导学生学会理性面对老师的批评,学会和老帅融治相处;第9题考查青春期学生处理“朦胧情感”的能力;第13题考查学生用法治意识和观念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第14题引导学生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学会正确行使权力;第16题考查学生利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受教育权的能力;简答题第28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分析说明题第30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剖析的能力。这些题目中所呈现的“公平正义、互相尊重、合作共赢、低碳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 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知识点集锦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哪些是我们可以参与的社会生活?)答: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福利院参加义工活动;到社区进行 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资料;到景区旅游等等。 2、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 答: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感受到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感受到 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 能力等等。 3、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答:①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②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4、为什么同一个人,身份却不同?(在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是一定的吗?)答:因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 的身份。 5、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答:①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成员) ②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 邻居、老乡等) ③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 同事等) 6、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答: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7、社会化的含义 答: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 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8、人是否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的成长与社会有什么联系?) 答:不能。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9、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答: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 10、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意义) 答: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

(完整)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40分钟。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题型看图回答问题、学习与实践、创新与分析,这三个部分组成。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道德法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这张试卷主要考察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的内容。从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年级平均分84.1%,优秀率61.9%,及格率为96.4%,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部分是看图回答问题,共计50分,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教师的教及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指导),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2、其次,第二部分学习与实践,共计30分。本题先对某个观点进行判断,其次再说明理由此题得分率为60%左右,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也说明学生在答题时没有认真审题。 3、第三部分创新与分析,共计2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查找答案的能力等,每位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政治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道法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我与社会 1.感受社会生活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 (二)在社会中成长 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我们是怎样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 (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亲社会行为的作用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是怎样改变世界的?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2.网络怎样丰富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3.网络怎样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4.网络中的陷阱(弊端)有哪些?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二)合理利用网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我与社会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媒介(电视、报纸)、书籍、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 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在社会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个人与社会有什么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3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4.亲社会行为的内容/表现是什么?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5.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必要性+意义)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4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怎样?/网络对我们生活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