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速铁路路基的基床分析

关于高速铁路路基的基床分析
关于高速铁路路基的基床分析

关于高速铁路路基的基床分析

邵胜德

武汉铁路局工务机械段

摘要:根据实测资料, 分析路基动荷载、动应力和动变形的特点。按照分担比, 将列车荷载分配到轨枕上, 再利用Boussinesq 弹性理论公式和Odemark 的模量与层厚当量假定进行设计计算。当计算选取的介质

模量值考虑应变水平影响时, 计算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从而建立一种路基基床的分析计算模式。

结合临界体积效应应变的概念, 以控制重复荷载作用下路基不发生累积变形和累积孔压等累积效应目的,

提出路基基床结构的应变控制设计方法。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设计结构

铁路路基,特别是高速铁路路基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路

堤本题和地基。由于基床表层是路基直接承受列车荷载的部分,又常被称为路基的承载层或持力层。实践说明基床表层的优劣对轨道的变形影响很大。因此。基床表层的设计是路基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基床表层既为轨道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又为土基提供保护。

各国的基床均采用层状结构。在确定基床表层厚度时, 从力学角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路基表面对变形模量E v2的要求(如德国) ; ②路基表面动变形的要求(如日本) ; ③下部填土强度(如美国) 。从路基面对E v2的要求确定基床表层厚度的方法来源于公路设计, 对于公路, E v2的试验荷载与使用荷载是极其相似的, 满足试验荷载要求时, 一般也满足使用荷载。但对于铁路, 由于E v2的试验荷载与使用荷载在作用范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于表面达到相同E v2的路基, 在使用时却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日本从路基表面沥青层的要求出发, 规定路基面的动变形应小于215 mm ,以此来设计基床表层的厚度[2 ,3 ] 。在我国的高速铁路研究中, 取315 mm 作为控制值[4 ] 。不管是215mm , 还是315 mm , 均不是轨道结构的使用要求。在国内外所作的大量测试中[3 ,5 ,6 ] , 包括普通土质基床表层在内, 路基面的动变形一般仅为1 mm 左右, 在采用级配碎石等强化基床表层时动变形更小, 如要求动变形小于215 mm , 实际是很容易满足的。用下部填土的强度进行垫层厚度设计的方法, 尽管已经从不排水强度设计方法发展到了考虑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但由于该方法以强度作为

控制指标, 主要用于重载铁路设计和既有线病害整治。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法, 路基工程难以实现真正义上的结构物设计。铁路绵延几百上千公里, 沿途地质条件多变, 许多地方合格填料缺乏, 如采用统一的基床结构, 在经济和技术上都不合理, 因此, 基床

结构的设计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参考了各家的实测数据的基础上, 分析路基的荷载条件、基床应力和变形特点, 结合临界应变(不发生累积体积效应时的应变) 的概念, 提出基床结构的应变控制设计方法,并对高速铁路路基基床的设计提出自己的一点拙见。

1 基床结构的应变控制设计方法

根据前面的分析, 对于基床动应力和动变形的计算已经有了比较可靠的方法。应用这些理论可以对路基的基床进行设计。基床表层的作用, 一是为轨道结构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是给土质路基提供保护。由于基床表层的填料和压实程度较好, 其自身在满足一定的物理力学条件下强度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在前面也指出基床的动变形实际很小, 因此保护下部

填土就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就力学而言, 应使基床底层的应力和应变工作在允许的条件下,

而应力和应变是相互联系的。Vucetic[8 ]认为, 当动应变小于临界体积效应

应变时, 土介质不会发生累积效应, 并根据大量的试验资料得出, 临界体积效应应变平均

约与剪切模量比( G sl/ G max) 0165 对应。由于路基基床中的应变是逐渐减小的, 而且路基基床允许工作在一定的强化状态, 对于良好路基, 平均而言, 基床底层的应变平均不应超

过模量比0165 对应的应变, 对于邻近基床表层应变较大的部分取图4 中临界应变对应模量比范围的下限, 即约0151 对应的应变进行控制。基床底层的计算模量可取最大模量的0165 , 计算后复核平均应变水平。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1.1确定动荷载

从初始动轮载考虑, 根据经验公式(3) , 考虑行车速度按照静轮重计算动轮重。考虑5 根轨枕承担轮载, 分担比例为011∶012∶014∶012∶011 , 并以轨枕的有效支承面积作为分布

面积(如图1) , 确定轨枕底部道床荷载的大小和分布, 从而计算路基的动荷载强度。

1.2确定基床底层的计算模量

根据填料和地基状况选定基床底层的设计K30值或波速值。如假设在受力过程中泊松比不变, 且路基变形最大的位置从上到下均处于一维变形状态, 则E/ E max~ε的关系同图4 。由式

(6) 确定K30试验时的变形模量值E 取应变水平0118 % ,并根据图4 计算介质初始变形模量

E max , 或由剪切波速按G max =ρv2s计算初始模量值, 取泊松比μ= 0121 由G~E 的关系计算E max 。取临界应变对应的模量为初始模量的0165 ,即 E = 0165 E max 。

1.3确定基床表层及道床的计算模量对于级配碎石基床表层可取180 MPa , 碎石道床可取300 MPa 。

1.4确定基床表层厚度

设定不同的基床表层厚度, 根据设定的厚度和道床的设计厚度按上面确定的模量作层厚的

等效处理, 用Boussinesq 公式计算基床中应力的分布, 并根据应力计算应变状况, 找出基床底层中平均应变不超过图4 中模量比0165 对应的应变和最大应变不超过图中临界模量比范围下限对应应变的基床表层厚度。

该方法主要是根据路基中下面一层土的力学特点来设计上一层的厚度。如为复合表层, 一般也综合为一层, 而不考虑其中较薄的防渗反滤层和模量相近层的差异。如确有必要, 可按三层及三层以上层状系统仿照上面的步骤进行。地基在基床范围时, 可参照进行验算,判断是否需要加固或调整表层厚度。当然, 实际设计时, 还应考虑防水和防冻等因素的要求。

2 路基动荷载和动应力

对于碎石道床轨道结构而言, 一般认为列车轮载由5~7 根轨枕承担, 并通过道床传递给路基。简化计算时一般假定由5 根轨枕承担, 分担比为011∶012∶014∶012∶011 。道床中应力的传递和路基面的动荷载有按扩散角计算的, 也有按半空间体的Boussinesq 公式计算的。路基中动应力的分布一般按半空间体的Boussinesq 公式计算。在德、法等国习惯从轨枕开始分析, 而在日本和我国的高速铁路研究中则根据路基面的荷载及分布从路基面向

下进行分析[2-4 ] 。从轨枕开始, 采用Boussinesq 公式计算时, 应以轨枕的有效支承面积进行计算(如图1所示) , 图中e′为轨枕的平均有效支承长度, b 为轨枕平均宽度, P d 为动轮重。根据圣文南原理, 荷载分形式的差异也只是对荷载附近的应力有较大的影响。例如, 木枕和混凝土枕刚度的差异造成枕底接触压力分布形式的不同, 导致在道床浅部应力有明

显差异, 但当距轨枕深度超过60 cm 时, 则基本一致。因此从轨枕底开始用Boussinesq 公式计算路基中的应力分布时, 不会因计算时轨枕有效支承面积和应力分布的误差造成显著

的差异, 同时也避免了从路基面开始[1 ] 向下计算分析时所必须的对路基面应力分布的任意假设。

图1 列车荷载分布

采用Boussinesq 公式的另一个问题是道床及路基层状结构模量差异造成的影响。可采用Odemark 的模量与厚度当量假定, 将不同模量道床及路基层的厚度h 折算成与底层同模量的等效层厚h e , 即

h E E h e 30

式中: E 为需要进行换算的道床及路基层的模量;

Eo 为底层的模量。

图2 路基面动荷载分布

取轨枕的平均有效支承长度e ′= 111 m , 轨枕长215 m , 轨枕平均宽度0128 m , 轮载分担比为011∶012∶014∶012∶011 , 道床厚0135 m , 且取道床模量是基床模量的2 倍进行计算, 图2 为计算所得路基面荷载分布图。这与实测结果极为相似。路基面上的最大动荷载强度为:

σ = 0151 P d (kPa ) (2)

P d = P s (1 +αv) (3)

式中: P d 为动轮载; P s 为静轮载; α为动力冲击系数或称速度影响系数(普通线路01005 ,

无缝线路取01004 , 高速铁路取01003) ; v 为行车速度。将式( 3) 代入式( 2) 并表示为轴重的形式[7 ] , 有

σ = 0126 P(1 +αv) (kPa ) (4)

式中: P 为静轴重, kN 。这与文献[3 , 4 ] 中用于计算路基动荷载的公式基本一致。 对于基床中动应力的衰减分布, 考虑到路基基床表层的填料性能和压实要求一般均高于底层, 计算了表层厚度为016 m 和表层底层模量比为2 的情况, 且与一些实测资料

[4 ,6 ,7 ]作了对比, 见图3 所示。为了对比和消除其他因素对测试绝对值的影响, 图中以路基面的动应力作了归一化处理, 表示为动应力衰减系数的形式。可见采用Boussinesq 公式对于路基中动应力的计算是有效的。

图3 实测与计算的基床动应力衰减系数

3 路基动变形

在路基的动应力和模量已知的情况下, 可以计算路基的动变形。下面讨论计算参数的选取。考虑地基基数K 30试验时的情况, 在压实良好时试验曲线基本上为直线, 即

K 30 = p/ s

式中: p 为承压板的分布压力; s 为刚性承压板沉降量。根据弹性假设有

()210.79s d p E

μ-=? 式中: d 为承压板直径; μ为泊松比。如取泊松比μ= 0121 , 则有

E = 0123 K 30 (6)

由于土的非线性性质, 其弹性模量与应变水平有关。Vucetic[8 ]总结大量的试验资料得到图4 所示的曲线。如果K 30试验时的变形为1125 mm 左右, 取2 倍K 30板直径范围为主要影响区域, 填料

的应变水平平均约为0118 %。秦沈线实测基床变形在015 mm 左右, 基

图4 应变与模量比的关系

床表层和底层均取各自1/ 3深度处的应变作为平均的应变水平, 分别约为0104 %和01016 %[6 ] 。如假设在路基变形最大的位置从上到下均处于一维变形状态且泊松比不变, 则E/ E max~ε的关系见4 。如基床表层按无粘性土考虑, 基床底层按塑性指数12 考虑, 根据图4 中模量与应变的关系, 路基基床表层和底层的工作模量约为K30试验模量的3 倍。

试验工点实测基床底层K30 约为160 MPa·m- 1 , 用式(6) 计算, 并取3 倍, 得模量约110MPa 。对于级配碎石, 公路部门和日本铁路计算时取180 MPa , 秦沈线路基试验工点测试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K30约220 MPa·m- 1 。测试时016 m厚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下面为模量较低的普通填料, 受其影响测试结果会偏低。根据对复合地基

K30试验的计算分析, 如果假设上下部均为级配碎石, 测试的K30值将比以上情况下的测试

值提高约20 %。因此取测试K30 值的112 倍, 再用式(6)计算级配碎石的模量并取3 倍, 仍然约为180MPa 。实测秦沈线基床表层和底层剪切波速度分别约为180 m·s - 1和300 m·s - 1 , 按公式G max = ρv2s( G max为最大剪切模量, ρ为介质密度, v s 为剪切波速) 和图4 也可以确定路基的工作模量, 其最终结果与前面的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如采用变形模量E v2为试验参数, 也可通过类似的变换得到计算参数。

表1 基床动变形的实测与计算

表1 为基床动变形实测及使用Boussinesq 公式的计算结果。计算中道床模量取300 MPa ; 基床表层模量取180 MPa , 底层110MPa 。为尽可能消除偶然误差的影响, 实测结果采用测试回归结果。由表1 可见, 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路基的变形同样可以用Boussinesq 进行计算, 但要注意计算模量的选取, 应考虑应变水平对模量大小的影响。模量选取不合适是造成一些资料包括日本规范中计算基床动变形比实测值偏大的主要原因。

4 设计示例

4.1荷载条件

轴重20 t , Ⅲ型枕, 枕长216 m , 轨枕平均支承宽度取013 m , 有效支承长度取111 m。

4.2基床底层参数基床底层分3 种土, 见表2 。

表2 基床底层填料

级配碎石基床表层模量取180 MPa , 碎石道床取300 MPa , 道床厚度0135 m。

图5 基床表层厚度计算图

4.4计算基床表层厚度与底层K30的关系

图5 为根据基床底层填料和K30计算的刚好满足要求的基床表层厚度。

根据图5 确定的几组不同基床表层厚度与基床底层的组合取整结果见表3 。在基床底层状况较好时可适当减薄表层, 可节约投资; 而在基床底层由于填料原因达不到标准要求或天然地基强度不足时

表3 基床表层厚度设计

可增加基床表层厚度以避免土壤改良和换填等处理措施的花费。设计时, 基床填料的K30

值可在击实试验时做超声波波速测试, 然后计算最大剪切模量。考虑应变水平, 在相应塑性指数的曲线上(图-4) 可以得到K30试验时的平均剪切模量, 取定泊松比可计算出相应的变形模量, 再根据圆形荷载板试验的弹性力学公式即可估算出K30

值。表3 中基床表层厚度为017 m 时, 底层的K30要求恰好与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相一致, 表3 还建议了另外几种基床表层厚度和底层K30的组合。

5 结论与建议

5.1路基基床结构的应变控制设计方法和计算参数的确定都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和试验基础之上, 可供基床结构的特殊设计作参考,设计结果可看作是与标准设计对应的应变相当的特殊设计。

5.2计算参数选取的重点是介质模量的选取,可通过K30 , E v2或声波波速等确定, 但一定要考虑应变水平的影响。

5.2对于无碴轨道, 应首先进行路基荷载的测试和无碴轨道结构荷载传递特点的分析, 然后采用类似的应变控制方法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 ] 王其昌.高速铁路土木工程.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1

[2 ] 周神根.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技术条件研究. 高速铁路线桥隧设计参数选择的研究报告之六[ R] . 北

京: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1995.

[3 ] 张千里, 韩自力, 吕宾林, 等. 不同基床表层结构及路基轨道动态试验研究[ R ] . 北京: 铁道科

学研究院,2003.

[4 ] 周神根等.广深准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参数测试报告.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1995

[5 ] 郝瀛.铁道工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试题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试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吉图珲客专X X X标 路基专业考试题 姓名:单位:职务:专业类别: 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40分) 1、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相关专业工序之间的交接检验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未经检查或经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路堤填筑材料基床底层填料的粒径应小于( 60)mm,基床底层以下路堤填料的粒径应小于( 75)mm,且应级配良好。 3、区间原地面处理、浆体喷射搅拌桩、CFG桩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200m)的单个工点为一个检验批;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200m)的单个工点为一个检验批; 4、路基相关工程包括(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础)、(防护栅栏)、(过轨管线、综合接地)等分项工程。 5、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一般宜在200m以上或以构筑物为界。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6、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压实系数(≥),砂类土及细砾土地基系数K30 (MPa/m) (≥ 110 ),碎石类及粗砾土K30 (MPa/m)(≥ 130 ),基床底层路堤压实标准:压实系数(≥),砂类土及细砾土地基系数K30 (MPa/m) (≥130 ),碎石类及粗砾土K30 (MPa/m)(≥ 150 ),动态变形模量Evd (MPa) (≥ 40 )。 7、路堤边坡宜采用加宽超填或专用边坡压实机械施工。当采用加宽超填方法时,

05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

05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xx 工作业指导书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4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要求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 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不应含有黏土及其他杂质。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 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 求。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粒径大于22.4mm 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小于30%。 粒径大于1.7mm 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 粒径大于1.7mm 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粒径小于0.5mm 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规定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 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保证其孔隙率、地基系数、变形模量及动态变形模量符合设计要求并确定填筑工艺参数,方可正式填筑。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5.1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碎石设备、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级配碎石拌和设备、级配碎石摊铺机 5.2 施工方法及工艺 5.2.1 施工方法 ⑴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备料工作,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砂砾等集料应分别

堆放。 ⑵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拌和设备应计量准确,混合料必须进行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正式拌合前,调试厂拌设备。 ⑶ 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⑷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混合料颗粒密度、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等工艺参数。 ⑸ 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区段的长度一般宜在 100m 以上。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⑹基床表层的填筑按试验段总结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同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路基压实质量。 5.2.2施工工艺 ⑴填筑前对所需的材料作全面的检查,并提前作好储料的一切准备工 作,并有足够的储料场和储料设备,保证基床表层的正常铺筑。 ⑵ 验收基床底层: 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⑶测量放样: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标 高;按10m 一桩,放中线和边线,设置钢丝绳基准线。 - 2 - ⑷ 拌和:级配碎石混合料用级配碎石拌和设备在拌和厂集中进行拌和,混合料需

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及维护

路基排水设备施工 地面排水设备的类型?分别适用于什么条件? 地面排水设备主要有:排水沟、测沟、天沟、截水沟、矩形沟槽、跌水沟和急流槽等。 排水沟是设置于路堤护道的外侧,用以排除路堤范围内的地面水和截排从田野方向流向路堤的地面水的地面排水设备。 测沟是位于路堑路肩边缘的外侧,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堑范围内的地面水。在线 路不填不挖的地段亦应设置测沟。 天沟位于堑顶边缘以外,可设一道或几道,用以截排堑顶上方流向路堑的地面水。截水沟设置于路堑边坡平台上及排水沟、测沟、天沟所在部位以外的其他地方,用以截排边坡平台以上的坡面水或所在地区的部分地面水。 矩形水槽,当水沟所在地段土质不良或地质不良,水沟易于变形,以及受地形、地物或建筑限界的限制,不能设置占地较宽的梯形水沟时,排水沟、测沟、天沟、截水沟均宜采用矩形水沟的形式。 跌水、缓流井和急流槽,在地形陡峻地段,水沟的沟底纵坡很大时,可修建跌水、急流槽和缓流井等排水设施,以减少沟内流速,降低动能。 地下排水设备的类型?分别适用什么条件? 地下排水设备的类型有:明沟与槽沟、边坡渗沟、支撑渗沟、截水渗沟与引水渗沟、渗水隧洞、水平钻孔、立式集水渗井与渗管 明沟与槽沟是敞开的地下排水设备,用于拦截、引排埋藏不深的地下水(一般为2m以内的潜水和上层滞水),并可兼排地表水。设置时,宜沿线路方向和顺沟谷走向布置,沟底应埋入不透水地层内,沟壁最下一排渗水孔的底部应高出沟底不小于0.2m。为避免开挖断面过大,明沟深度不宜超过1.2m,若再深可用槽沟;槽沟深度不宜超过2m,若再深宜改用渗沟。 边坡渗沟是为疏导潮湿边坡及引排边坡上层滞水和泉水而修建的排水设备,同时可起支撑边坡的作用。其适用于土质路堑边坡不陡于1:1 或路堤边坡因潮湿容易发生表土坍滑的部位。 支撑沟是用来支撑可能滑动的不稳定土体或山坡,并排除在滑动面附近的地下水和疏干潮湿土体的一种地下排水设备。 截水渗沟与引水渗沟,截水渗沟用于拦截地下水,使其不流入病害区;引水渗沟是用来引排山坡湿地、洼地或路基内的地下水,以便疏干附近土体和降低地下水位。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02年11月27日 高速铁路路基技术特点 ?路基按照结构物设计,填料和压实标准高; ?严格控制路基变形和工后沉降; ?路桥及横向构筑物间设置过渡段; ?路基动态设计; ?地基处理类型多。 路基填筑质量标准高 ?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强化结构,K30 、E v2、E vd、n 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基床底层采用A、B组或改良土填筑,K30、E v2、K 、n满足设计要求 ?基床以下路基采用A、B、C组或改良土填筑,K30、E v2、K 、n满足设计要求 严格控制路基变形和工后沉降 ?工后沉降是高速铁路路基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路基发生强度破坏之前,已经出现了不能容许的变形;

?我国对无砟轨道的路基工后沉降要求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可调高量15mm,路桥路隧差异沉降不超过5mm。路桥及横向构筑物间设置过渡段 ?路桥及横向构筑物间的过渡段,是以往设计及施工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既有线发生路基病害的重要部位。由于桥台与路堤的刚度相差显 著,高速列车通过时对轨道结构及列车自身会产生冲击,从而降低列 车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度,加快结构物和车辆的损坏。 ?为保证列车高速运行时的平稳舒适,对路桥过渡段采用了刚度过渡的设计方法。在桥台后一定范围内,采用刚度较大的级配碎石作为过渡 填筑段,与路堤相接处采用1:2的斜坡过渡。 路基动态设计 ?为了有效地控制工后沉降量及沉降速率,需要开展路基动态设计。 ?根据沉降观测资料及沉降发展趋势、工期要求等,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预压土高度,确定预压土卸荷时间,以及铺轨前对路基进行评 估及合理确定铺轨时间,以确保铺轨后路基工后沉降量与沉降速率控 制在允许范围内。路基动态设计的成果可以为后续的轨道工程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地基处理的种类多 ?对于浅层软弱地基采用了换填碾压处理、或换填砂垫层处理; ?对于深层软基的主要地段采用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的排水固结加预压的处理方 法; ?对于工后沉降要求高及路桥过渡段,根据地质条件和经济对比,采用了砂桩、碎 石桩、粉喷桩、搅拌桩、旋喷桩等地基处理方法; ?对于有地震液化的粉土或粉细砂层的地基段,采用了挤密砂桩的处理方法; ?新建的一些客运专线采用强夯、CFG桩、灰土挤密桩、桩网、桩板等地基处理方

高速铁路路基防护施工方案(路基边坡)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总体施工方案 (2) 四、进度安排 (3) 五、人员、材料、机具安排 (3) 六、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5) 七、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 (12) 八、质量保证措施 (13) 九、安全保证措施 (15) 十、文明施工措施 (16) 十一、应急预案 (16) 十二、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19)

路基边坡防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新建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路基通用结构详图(大西运西施路通01-40)。 2、DK663+209.37~DK665+839.75路基个别设计图。 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高速铁路与客运专线施工工艺手册》。 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它相关文件资料。 二、工程概况 1、本段路基起讫里程为:DK663+209.37~DK665+839.75,路基全长2630米。路堤高度大于3.0m,路堤边坡防护均采用C15混凝土现浇截水槽拱形骨架(净距3.0m*3.0m),骨架下部设置1.0m高脚墙,脚墙采用C15片石混凝土,脚墙上现浇C15混凝土护脚(如图所示),骨架内铺设正六边形混凝土空心砖,空心砖培土种草兼植灌木。沿线路方向每15.02m设伸缩缝,缝宽0.02m,缝内用沥青麻筋全断面填塞,每隔100m设置0.6m宽的踏步,踏步采用C15混凝土浇筑。 2、路基防护主要工程数量:C15砼17535m3,C15片石混凝土4451m3,C25混凝土预制块790m3,紫穗槐300000穴,种草21333 m2。 三、总体施工方案 1、路基边坡按设计边线进行刷坡,以机械刷坡为主,在机械刷坡时,预留20cm,采用人工进行刷坡。护坡基础、拱形骨架按照设计坡比放线、开挖,开挖时防止出现较大超欠挖,对超挖部分要夯填密实,欠挖部分清挖至设计

曲线地段路基基床表层施工

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1、使用范围 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南京枢纽NJ-3 标五工区路基工程基床表层曲线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段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 要。 3、技术要求 3.1、级配碎石的拌和生产全部在拌和厂集中厂拌。 3.2、施工前按设计要求配制2 种以上的试验性配合比,所配置的试验性配合比需进行室内试验,相关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3.3、在大面积填筑施工前,根据初选的摊铺、拌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级配碎石填料,在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 且包含了掺5%水泥、不掺水泥两种设计形式的段落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

位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四个区段: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T填筑试验段T确定工艺T验收基床底层T 测量放样T集中拌和T运输T分层填筑T摊铺、平整T碾压压实T压实度检测T养生 4.2 工艺流程 见下图1。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级配碎石的配比种类进行合适,填料的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的级配碎石在拌和生产时应对配合比进行抽样检查,并做好生产记录。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5.1.1 、基床表层填筑试验段基床表层填筑全面开工前,根据初选的摊铺、拌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级配碎石填料,在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 且包含了掺5% 水泥、不掺水泥两种设计形式的段落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选定与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级配碎石配合比等施工工艺参数,将以上试验资料整理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用以指导此项工程的路基施工。 图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工艺流程图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徐鹤寿 速度是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964年日本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效益高、全天候、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1.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1.1 国外高速铁路简介 目前,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韩国、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拥有不同长度、不同速度的高速铁路。世界各国由于国情和运输需求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其最高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日本是世界第一个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自1964年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后,陆续又修建了山阳、上越、东北、北陆、九州等5条新干线,全部是纯客运运输,新干线总长度已达2258km。同时,其最高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如东海道新干线从建成运营的210km/h,已提高到270km/h;山阳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已达300km/h。2011年3月采用最新型高速列车“隼”号,运行速度300km/h,2012年达到320km/h。 德国从1991年建成汉诺威~维尔茨堡高速铁路以来,陆续修建了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纽伦堡~英戈尔施塔特等高速铁路以及科隆~迪伦、拉斯塔特~奥芬堡、莱比锡/哈雷~格勒伯斯等高速段,运行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其总里程已达1057km。其中,2002年建成的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最高,为300km/h。德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货共线,如汉诺威~维尔茨堡,采用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分时段运行,最高运行速度为250km/h;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为纯客运。 法国第一条新建高速铁路为1983年通车的TGV巴黎东南线,初期运行速度为270km/h,1989年提高到300km/h。目前,已建成并开通运营8条高速铁路,总长度已达1884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 及以上,都是纯客运运输。目前,法国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都达到300km/h,其中TGV东部线的运行速度达320km/h,是国外高速铁路中运行速度最高的。 西班牙的既有铁路为轨距1668mm的宽轨铁路,新建高速铁路为与欧洲铁路网连接,均采用标准轨距。1992年建成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客货混运,运行速度为270km/h;2008年全线开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为纯客运,设计速度350km/h,最高运行速度300km/h。目前,已建成的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1902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为欧洲高速铁路长度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时速300公里速度等级的高速铁路技术已趋于成熟。因此,随后新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实现速度的技术跨越,将速度目标值确定为300km/h及以上,如法国2001年开通的TGV地中海线、2007年开通的TGV东部线(巴黎~斯特拉斯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考试题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考试题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考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1分) 1.高速铁路工程施工应严格按进行,全面贯彻,达到设计要求的使用功能,保障铁路安全。 2.高速铁路工程施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等建设各方应坚持“”的原则,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制定生产规章制度,落实生产责任制。 3.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明确了建设各方应建立健全保证体系,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控制。规定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应包括、、人员质量责任实行终身追究制度。 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应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合 选择,弃土不得堵塞沟槽、挤压河道、桥梁墩台及其它建筑物。 5.高速铁路工程应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手段,质量数据 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质量检测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资格。 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各类质量检测报告、检查验收记录和其它工程技术管理资料,必须按规定,而且严格履行责任人签字确认制度。

7.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及入员应经过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8.高速铁路路基的工后沉降达不到要求时,严禁进入轨道工程施工工序。 9.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采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施工单位和单位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应用于工程施工。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迸行控制,单位和单位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全面检查,并形成记录。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应满足的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相关专业工序之间的交接检验应经工程师检查认可,未经检查或经检查不合格的不应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设施。 11.原地面处理前,应对地基的地质资料进行核查,地基条件应符合文件。核查的条件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应及时反馈。 12.原地面坡度陡于1:5 时,应顺原地面挖,整平,沿线路挖台阶的、应符合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的宽度不应小于 m 。 13.采用机械挖除换填土时,应预留由人工清理,保护层的厚度宜为㎝。 14.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CFG 桩),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性出

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案

路基施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线**合同段项目部工程科 路基施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内容 本标段线路起止桩号为DK344+173.58-DK358+600,全长14.30 公里,改移道路4.8 公里,路基施工内容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及既有线路基加固防护施工。 路基土石方施工主要包括区间土石方、站场土石方、级配砂砾石土,本标段包含三个新建双绕分别为: K345+900 ~ K349+200 ,K354+900~K357+100,K357+400~K358+600。区间土石方40 万方,站场土石方45 万方,级配碎石土8 万方;路基加固防护主要包括排水系统、护坡等,排水系统0.6 万方,护坡1.5 万方。 二、水文气象 本标段所处地区属亚热带季风阔叶林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20℃,年最高温度39℃~42℃,年最低温度 -8℃~-11℃,最热月平均温度28℃~30℃,沿线气温、雨量是东部稍高于西部,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1800 毫米,沿线受季风影响。冬季气温低,冬季施工时必须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夏季多降雨, 施工时必须有效措施,保证施工进度。 三、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路基施工方案综述: 本标段施工方案按《新建时速200KM 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

定》,参照**铁路局工程管理中心颁发《**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路基施工实施细则》进行编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填料:本标段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砂砾土,基床底层填料为C 类改 良土。基床以下路堤填料为C 类土(含细粒土、粉砂、软块石时需改良)。 试验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操作规程执行TBJ102-96《铁路 工程土工试验方法》,土样发生变化时须做击实试验,土样没有发生变化,填筑体积达到5000m3时另做击实试验。监理工程师在场监督击实试验的试验过程,击实曲线并报监理工程师确认,经签字同意后方可实施,如土质变化,最大干密度(γdmax)通过试验进行调整,通过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使用,经试验确定的γdmax 不得随意改变。压实与检测:路基全面开工前,选取K347+301~K347+580 作为实 验段先行施工,压实机械采用18 吨压路机,根据不同土的类别,以选定软土处理施工、改良土配合比及路拌施工、级配料配合比施工等与路基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用以指导路基填筑;施工中分层检测,压实度采用核子密度湿度仪和K30 承载板进行检测。过渡段施工:路堤与桥台、路堤与路堑、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的过 渡区域,采用级配碎石土进行填筑,用K30 承载板、核子密度湿度仪进行检测。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级配砂砾石,人工配合机械 现场进行摊铺,K30 承载板进行检测。 工后沉降目标:设计时速200KM/h 路段,一般地段路基填筑后沉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

3.7主要工程项目施工工艺 3.7.1路基工程 3.7.1.1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加水泥及混凝土、砂浆的拌和要求 路基基床表层、过渡段填筑的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加5%水泥以及改良土填料等混合料采用厂拌法施工;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砂浆采用机械拌和。分别设3座混合料拌合站统一进行厂拌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加5%水泥)的拌合生产供应,挡护工程混凝土就近与桥梁或隧道工程混凝土拌合站共用,级配碎石的生产实行严格的准入及准出制度,水泥、碎石及砂等材料的材质满足要求方能入厂,级配碎石等混合料的级配、含水量及水泥的灰剂量、含水量等满足要求方能出厂。 3.7.1.2填料及压实标准 路基填筑时,基床、过渡段及基床以下部分路堤的填料与压实标准以及地基条件等均要满足铺设相应轨道类型的要求;基床表层、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架、箱涵等)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采用的级配碎石的材质和级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3.7.1.2.1基床表层填料及压实标准 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基床表层的材料的规格及压实标准应符合下述技术要求: (1)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技术条件》(暂行)的规定。颗粒的粒径、级配应符合“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表”中规定,且0.5mm以下的细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6%。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表 表3.7.1.2-1 (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经认真考察当地有关碎石加工厂后确定符合设计及《暂规》要求的碎石材料。 (3)在粒径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少于30%。同时用于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性能需满足: 碎石材料性能需满足: ①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50%。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6 路基 6.1一般规定 6.1.1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和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和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 6.1.2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 年。 6.1.3基床表层的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的承载能力。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压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6.1.4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 6.1.5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 6.1.6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线路纵向的均匀变化。 6.1.7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6.1.8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的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 6.1.9路基排水工程应系统规划,满足防、排水要求,并及时实施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8

1.明确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补充了本标准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验收要求。 2.优化调整了施工质量验收单元单元划分,补充了站场路基填筑、工程材料、路堑坡体排水、防风沙设施、防雪害设施的验收单元,取消了混凝土工程的模板验收单元,调整了地基处理验收单元分类及划分;并规定了施工前施工单位结合工程特点制定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方案,由监理单位审批,建设单位备案的要求。 3.规定了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要求以及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施工影像资料的留存要求。 4.为确保材料进场质量,保证材料进场进行专业化检验和验收,并减少材料进场重复验收和资料归集的工作量,新增了工程材料一章,统一规定了路基工程所用填料、混凝土、砂浆注(喷)浆材料、土工合成材料、钢筋(钢料)和拉锚材料、石料、预制构件、其他材料的原材料制品和检验要求。 5.补充了CFG桩、螺杆(纹)等素混凝土桩和托梁、承载板的验收要求;明确了施工前和施工期间地址核对工作相关要求,补充完善了成桩、垫层、预压、岩溶及采空区注浆等地基处理的验收要求。 6.补充了按过渡段设计的短路基、提堑连接处、半挖半填路基的检验规定;明确了过渡段及锥体采用同种材料、不同填料填筑时的填层检验要求;完善了化学改良土混合材料的块料粒径技术条件和掺水泥级配碎石的使用时限技术条件。 7.补充了槽型挡土墙的验收要求,完善了锚杆、锚索注浆检验规定,取消了短卸荷板式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沉井基础等高速铁路路基不使用支挡类型的验收要求。 8.补充了空心砖内客土植生防护、喷混植生、植生袋、生态袋、植被毯的质量验收内容,充分体现生态和环保理念;完善了一般地区、旱地地区、寒冷地区不同地区植被覆盖、成活的验收要求。 9.补充了孔窗式护墙(坡)、柔性防护网、拦石墙的验收要求;完善了边坡防护的防冻胀设施及措施的验收要求。 10.补充了纤维混凝土及混凝土防(隔)水层、轨道板与封闭层构造缝嵌缝等新型防(隔)水措施的验收要求;补充完善了吊沟消力池及挡水墙、盲(渗)沟、坡体仰斜孔及引水、排水管的验收要求,细化了地面排水工程系统化的一般规定。 11.补充了防风沙设施和防雪害设施的验收要求,取消了端刺基坑等验收要求;完善了电缆槽垫层和基底压实质量的验收规定;增加了接触网下锚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的验收内容;补充了补充了接地端子预埋检验、综合接地系统及其连接方式核查和选取试验段进行声屏障基础、锚杆试验性施工的要求。 12.细化、补充完善了沉降变形观测和冻胀变形监测的有关要求。 新增: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3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包括实体质量检查、观感质量检查、质量控制资料检查等内容。 2.涉及结构安全、环境保护或主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及材料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或见证检验。 3.隐蔽工程在覆盖前应经监理单位验收,并按附录A的要求留存影像资料。 4.单位工程以及涉及结构安全、环境保护或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在验收前应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3.1.4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应齐全、真实、系统、完整,并应包括下列主要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工艺试验实施方法(2005年第 四期) 发布日期:2005-5-16 浏览次数:2391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工艺试验实施方法(2005年第四期) Experimental (Graded Rocks)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ubgrade’s Surface Layer of High-speed Railway ■ 中铁十二局集团川渝指挥部梁晓军/LIANG Xiaojun 摘要:详细阐述了遂渝铁路基床表层工艺试验过程及结果 关键词: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工艺试验 (本文详表请见《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2005年第四期)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设计时速不断提高,这就对铁路路基设计、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路堤由基床与路基本体两部分组成。基床是列车动应力作用的有效部分,它又分为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两部分。基床表层是轨道的直接基础,是路基最重要的部分,受到列车动荷载的剧烈作用。所以基床表层施工的成败关系到铁路设计目标值是否实现的关键。 1工程概况 遂渝铁路是西南山区第一条时速200km的客货共线的新建电气化铁路。线路穿越在典型的丘陵地貌地区及川东台褶带范围。路基基床表层设计为0.6m厚级配碎石。基床表层压实指标为:K30值大于等于190MPa/m,孔隙率n小于18% 。 2试验段选定 (1)试验段选定于遂渝铁路合川车站内的在位于DK99+740~DK99+860段进行,试验段长120m,该段路基为非浸水路基。该试验段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和填土高度等均具有代表性,能满足试验段的要求。 (2)试验段填料选择盐井石灰岩片石作为试验用级配碎石生产的原材料。在碎石厂对片石进行破碎、筛选,生产出大碎石、小碎石和石屑三种不同规格的集料。 3 路基试验段的施工组织 3.1编制依据及工艺标准 (1)本段设计文件及业主、设计、监理单位下发的有关文件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6路基 6.1一般规定 6.1.1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和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和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 6.1.2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6.1.3基床表层的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的承载能力。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压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6.1.4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 6.1.5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 6.1.6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线路纵向的均匀变化。 6.1.7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铺轨前宜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6.1.8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的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

6.1.9路基排水工程应系统规划,满足防、排水要求,并及时实施。 6.1.10路基设计应重视防灾减灾,提高路基抵抗连续强降雨、洪水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6.1.11路基上的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和分布宽度应符合表6.1.11的规定。 表6.1.11轨道和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 6.1.12车站两端正线、利用既有铁路地段、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和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等路基设计标准按其设计最高速度确定,路基基床结构变化处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的渐变段。 6.1.13路基工程应加强接口设计,合理设置电缆槽、电缆过轨、接触网支柱基础、声屏障基础及综合接地等相关工程,避免因相关工程破坏路基排水系统、影响路基强度及稳定。 6.2路基面形状及宽度 6.2.1无砟轨道支承层(或底座)底部范围内路基面可水平设置,支承层(或底座)外侧路基面两侧设置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有砟轨道路基面形状应为三角形,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设置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应保持三角形。 6.2.2有砟轨道路基两侧的路肩宽度,双线不应小于1.4m,单线不应 小于1.5m。 6.2.3直线地段标准路基面宽度应按表6.2.3采用。

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况1 第三章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范围2 第四章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2 第五章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3 第六章填筑施工方法4 第七章试验成果6 第八章施工进度安排6 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6 第十章安全保证措施7 第十一章环保措施7 编制依据 1.1、铁道部颁布《新建时速200km 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1.2、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改建铁路浙赣线电气化工程提速部分路基设计对施工的技术要求》(初稿); 1.3、铁道部颁布《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 1.4、铁道部颁布《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 1.5、铁道部颁布《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96); 1.6、浙赣铁路改造提速工程施工图设计; 1.7、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 工程概况 2.1 概述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浙江段)第八合同段有关单位如下:建设单位:上海铁路局浙赣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监理单位:上海铁道学院建设监理科技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标段起迄里程K141+000~K174+000,全长33km,管段内现有4 个车站,改造后保留3 个车站,封闭1 个车站。本标段内共有15 个双线绕行路段,均为新建线路,改造后的路基标准高(开通时速达200km/h), 曲线半径大,符合线路提速要求。提速改造主要项目为:路基加宽、绕行地段新建路基、新建桥涵及改造、轨道新铺、换岔、线路拨移及部分站场房屋、信号、通信、电力等相关配套工程。在线路开通且路基稳定后,安排在本标段工程竣工前更换无缝线路。本标段路基土石方155 万m3,其中填方69 万m3,挖方96 万m3。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I 级 正线数目:双线 限制坡度:7.2‰ 最小曲线半径:新建地段3500m。困难地段2800m,个别地段2200m。 牵引种类:电力 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 2.2、试验段的设置 根据本标段目前施工图到位情况以及征地拆迁、取土场、现场交通、水电情况等综合分析比较,将试验段定在K163+230~K163+430,全长200m,该地段原地貌为葡萄园、草莓地等经济作物区,填筑范围内设计无涵渠、通道等构筑物,具有填筑施工时连续、完整的优势。地质情况:本标段基本位于金衢盆地,地质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种植土、淤泥质黏土,层厚0.1~0.5m; ②黏土,黄褐色夹灰色,硬塑,层厚1.2~3.0m

高铁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高铁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011) 【标准概况】 适用范围:高铁路基施工适用速度范围:250-350km/h 编制意义:统一主要技术要求 2011年 1 总则 1.0.1为指导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统一主要技术要求,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时速250-350高速铁路路基工程 施工。时速250km以下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可参照执行。 1.0.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必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按照设计文件施工,满足工程结构安全、耐久性能及系统使用功能要求,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营。 1.0.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应从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四个方面加强标准化管理,采用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先进的施工管理手段,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建设目标。 1.0.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应重视地质核査,作好地基处理、填料生产供应及压实成型、过渡段处理、支挡结构、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变形观测评估、接口工程等关键环节的施工。

1.0.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应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施工工序,根据工艺流程合理划分施工段落,提髙文明施工水平。 1.0.7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应重视对地质灾害的识别、评估和预防工作,加强路基变形监控量测,保证排水系统畅通无阻,及时完成支护结构,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及其影响。 1.0.8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涉及文物古迹时,应立刻停止作业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严格按文物保护部门批准的保护措施进行施工。 1.0.9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应根据国家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等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环境,编制并实施工程施工节能减排技术方案。 1.0.10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应根据批准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 1.0.11 高速铁路软土、松软土路基工程应作为控制工程组织施工。 1.0.12 防排水工程是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及时做好防、排水工程。 1.0.13修筑于路基上的端刺、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础、声屏障基础、预埋管线等工程项目应与路基同步协调施工,不应损坏或危及路基的稳定和安全。 1.0.1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爆破器材的储存、保管、运输、使用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爆破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 1.0.1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应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和监控,高陡边坡、地质不良地段、临近营业线或营业线施工等危险性较大的路基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相关规定经审批后实施。 1.0.1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中,应重视对农田水利和环境的保护,节约用地,少占耕地,临时占用的土地应及时做好复垦工作。 1.0.17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的各类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1.0.18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应与工程进度同步,做到系统、完整、真实、准确,保正其具有有效的查考利用价值和完备的质量责任追溯功能,并应按相关规定做好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1.0.19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除应执行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6 路基 6、1 一般规定 6、1、1 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与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得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与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得基础上开展设计。 6、1、2 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6、1、3 基床表层得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得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得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得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得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得承载能力。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得强度及良好得水稳性与压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6、1、4 路基填料得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得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 6、1、5 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 6、1、6 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线路纵向得均匀变化。 6、1、7 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与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与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得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得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6、1、8 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得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

高速铁路路基防护栅栏技术交底

防护栅栏施工技术交底 一、适用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新建银西铁路(甘宁段)YXZQ-7标段三分部所有路基、桥梁矮墩防护栅栏施工。 二、设计要求 护栅栏结构示意图 2.1 根据要求我标段内所有路基防护栅栏均按照《铁路线路防护栅栏[通线(2012)8001]》在二分部统一预制。

2.2 防护栅栏应设置在用地界以内0.5m处,采用2.2m钢筋混凝土防护栅栏,上部设0.5m刺丝滚笼。其中0°<地面坡度<6°时,按3m一单元;6°<地面坡度<12°时,按1.59m一单元;12°<地面坡度<36°时,按1.15m一单元;36°<地面坡度时,采用金属网片防护栅栏或者砌砖墙。 三、路基防护栅栏 钢筋混凝土栅栏由立柱、上槛、下槛、栏片、柱帽构件组成,现场拼装。每单元(相邻两立柱中心距离)长度分3m、1.59m、1.15m 三种。 3.1 立柱:2.2m高防护栅栏立柱截面尺寸为18*18cm,立柱高2.975m,两侧设置10cm长牛腿支撑,以便搭接下槛。防护栅栏的起点、终点或与其他建筑物搭接时,单侧设牛腿支撑。 3.2 上槛及下槛:上槛高125mm宽180mm,分端部及中间两种形式,分别用于防护栅栏起终点位置及中间位置,其下部有向下开口的卡槽。下槛宽180mm,下槛高度175mm,下槛上部有向上的卡槽。栅栏下槛与地面空隙一律深挖10cm后用C25混凝土整体浇筑。 3.3 栏片:每单元含1~2片栏片,通过上、下槛的卡槽固定。2.2m 高防护栅栏栏片高1875mm,防护栅栏栏片肋柱下部1.0m间隙宽度为105mm,上部间隙宽度120mm,中部设置100mm渐变段。 3.4 柱帽:柱帽截面尺寸为180mm*180mm,高度150mm,中心预留螺栓孔。用于立柱顶部及台阶过渡处前后上槛见的连接,拼装后螺栓孔采用水泥砂浆封填。

05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

05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xx 工作业指导书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4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要求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不应含有黏土及其他杂质。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粒径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小于30%。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规定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 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保证其孔隙率、地基系数、变形模量及动态变形模量符合设计要求并确定填筑工艺参数,方可正式填筑。 5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5.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碎石设备、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级配碎石拌和设备、级配碎石摊铺机 5.2施工方法及工艺

5.2.1施工方法 ⑴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备料工作,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砂砾等集料应分别堆放。 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拌和设备应计量准确,混合料必须进行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正式拌合前,调试厂拌设备。 ⑶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⑷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混合料颗粒密度、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等工艺参数。 ⑸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区段的长度一般宜在100m以上。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⑹基床表层的填筑按试验段总结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同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路基压实质量。 5.2.2施工工艺 ⑴填筑前对所需的材料作全面的检查,并提前作好储料的一切准备工 作,并有足够的储料场和储料设备,保证基床表层的正常铺筑。 ⑵验收基床底层: 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