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观念

品质观念
品质观念

品质观念

二、企业常见质量观念之盲点和问题:

1.产品质量不好是质量单位的责任

于中小企业常见产品质量不好,就责怪品保单位不力,质量不好无法出货就责怪品保抓得太严,品保单位真是里外不是人,真的有什么〝结果〞就有什么〝老板〞去造成那个文化而做不好事,产品质量是一种无形工作质量的结果,不是一个单位可以做好的,从老板开始就要有正确的质量观念,品保单位再藉力使力发扬光大,影响全体员工把自己工作做好,经营者要实事求是、踏实诚信、以身作则并要求各单位有问题追根究底、追求完美做好自已份内的工作,有了正确的工作态度,就不用担心产品质量会差到那里去!无论客户端产品质量有问题或出货前内部发现有质量问题,皆应〝对事〞不〝对人〞,应先要求分析真因,再找长/短期对策下药解决,若于此过程中有执行不力,不彻底时,那才是和责任者有关!不要事情一发生就怪别人做不好,这只是会增加工作阻力,对解决问题并没有帮助,智者〝找答案〞,愚者〝找借口〞,下者〝找人头〞!

2.品保单位的工作就是检验,有问题挡下来,拒收就是

许多企业经营者仍然有此似是而非的观念,假使长期如此并要求确实执行,则品保单位应改成〝品检单位〞,〝质量是靠检验出来的〞之缪论,虽然道理很简单但大都数企业(尤其传统产业)却一直在错误中循环而无法自拔!检验等同〝人的体检〞(心跳、血压、血液、排泄物….等),是侦测了解现状的手段不是目的,是改善和改变的基本工作事项,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后续如何处理〞,有没有建立机制和适当环境使问题自动发现,自然解决!从制度系统角度叫做〝建立机制和环境〞,从责任单位角度叫〝联络、沟通和整合〞,此两者相辅相成才是品保单位的工作核心。

3.不知不觉采用事倍而功半的〝质量下策〞

孙子兵法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用于质量事务的下策可解读为〝用艰辛的全体动员检验方式完成质量要求,乃为孙子兵法所言「攻城」之计不可多取〞,而上策可解读为〝用服务别人获得配合,加上事前防范减少损失,此乃为孙子兵法所言「伐谋」为上策〞;因此下策所显现的特质是:

?3.1 观念上:品保是关卡,把关,只要不良挡下来就可以

?3.2 做法上:是已成事实才去挑出不良品,为事后善后的方式

?3.3 费用上:高或说资源浪费,成本浪费

所以是事倍而功半,为不得已不可多取!若迫于现实,偶而为之乃为〝下策〞请谨记于心!

4.质量就是找问题,从他人开始做起

因品保单位几乎每天都在找问题,而造成问题的源头经常是制程、设计、零件等单一或综合性原因,制程就回馈到生产单位,设计就找研发,零件就和供应厂商有关,这些单位对质量单位言,都是〝别的单位〞,工作环境如此故易产生错觉,以为「质量就是找毛病,从别人开始做起」,果真如此则心态有了偏差开会讲话口中带刺或有情绪性反映,反而把事情弄糟了!因为把〝事〞的问题变成〝人〞的问题,产生人的无形阻力,事情自然推不动,产品质量成长自然受到限制!至于对外(供货商)或许需要更有弹性造成对方压力,但也要黑白脸交互运用;从另一个正面角度思维,质量是〝协助找出盲点并提醒和设法不二过〞,人的问题自然消失,执行者会更积极,责任者会更配合、主动,那不是很好吗!

5.品保体系认证(ISO/QS/TS/TL)通过,表示产品质量可以放心

品保体系是一种制度系统,在既定的市场、客户下,使营运有一定脉络和章法可循,除了管理上可预期外,对维持一定水平和持续改进亦有帮助,但它还是要人去建立、执行、遵守例如:申请体系认证只是为了1张证书的心态,做假数据以达目的,对产品质量是没有帮助的,又如建立的制度并不适于目前环境,以致绑脚,反受其害,又如有制度并未确实执行充满不确定性,又如未形成文化前的体系易受〝强人〞扭曲改变为人治,请不要相信获体系认证就表示产品质量无虑,获认证是给外行人看的,更何况系统制度不等于产品,产品会随着市场、客户、策略、经营者、执行团队和个人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异,其实事业的真正成败在〝客户是否支持和认同〞,其来自于我方整体的竞争力(产品力、营销力、成本力、整合力),能持续做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及质量,其体系才是有效的!因此要反向思维〝持续客户认同的产品质量,表示品保体系可以放心〞

6.统计技术可以解决质量问题

记得笔者在学生时代选修一个2学分的〝质量管理〞课,期中和期末考题皆为〝试证明××管制图的管制界限为三倍标准差〞,如果数学不好不知如何过,当时还真以为质量管理就是一些数学!到了社会服务又听一些SPC(统计制程管制)的课,甚至升级可以当讲师,以为这些〝统计技术〞真的可以解决问题,但和工程师们讨论问题时,才发现它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工具〞,尚需要制程技术、产品技术的理解和建立长治久安的管理制度来配合,才算是解决质量问题;最近十余年来分不同阶段推行的

〝6Sigma〞已逐渐被〝神化〞,几乎无所不能,甚至讲师级还闭着眼说〝 6 Sigma 比TQM好〞之缪论,每一种活动都有它的适用性和范围,只可作比较不可评好坏!为了商机讲一些违心论,就像股市有人炒作,就有人接手,傻瓜就被烫到;要知道有流行就会有退烧,要去找〝永恒〞的东西,就必须回归原点,平常心看6Sigma,它是一种如何减少变异进而控制制程及产品参数于最佳状态,最终必须能让客户肯定我们价值而获益,从统计出发,经由制程技术及产品技术的推论证明,将结论化为管理的行动,单独的统计是无法成事的,更何况它是一种〝工具〞(可经由软件完成),不是一种〝技术〞,以常心看待即可,请勿夸大〝神化〞!

7.内视型自我订定质量要求和标准

内视型即作业空间皆于公司内部,客户来访品保单位未能参与报告、讨论,客户提出问题,由业务出面再转知品保等单位,因产品原因有必要拜访客户,品保单位却未参与,所以内视型品保单位只是〝内部默默的做〞,没有外面客户的直接数据和感受,但却必须建立检验标准,这当然会出问题!我们称之为质量认知断差(Quality Gap),此存在于〝使用者/经销商〞、〝客户/品保〞、〝品保/研发〞、〝品保/供货商〞之间,断差(Gap)愈大无效资源消耗(称内耗)愈大,但通常内视型的企业都不会察觉此问题,其企业文化亦把品保位定为〝小媳妇〞,只管做事(检验)就对,甚至有的企业主还担心品保直接面对客户会有负面影响(如内部不好的事,会让客户知道太多),故意安排所有技术人员不能直接面对客户,真是小鼻子小眼睛,当然公司的产品也上不了国际台面,有这种文化的〝因〞,当然就会有低阶产品的〝果〞,因此要设法解决Quality Gap的最好方法是让品保单位了解〝产品如何被使用〞、〝客户对产品期望为何〞,就需要跑到最前面和客户、使用者共同认知,才能订定适当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减少内耗!

8.产品可靠度是利用数学,来计算故障机率或残存的机率

曾经有一名国立大学硕士主修可靠度,我曾好奇问其〝可靠度修了什么课,做了什么研究〞、〝如何协助企业提升产品可靠度〞,他居然告诉我〝主要是用数学来算可靠度机率〞,完全不了解如何和企业的产品可靠度联结!又有一位企业主曾听过学术界讲可靠度,于我初次拜访时,居然要整理他们产品可靠度和数学的关系,虽然于下次简报中我安排产品开发到生产可靠度该注意事项及和数学关系外,才悟出〝可靠度不要用数学也可以做好,获客户肯定〞!可靠度用数学机率(故障或残存)表达是第二境界的〝见山不是山〞,是深奥的学问,懂得人少,学的人也少,不能普及即〝不能入世〞当然就不能见其成效(对企业及产品的价值)!这是绝大部份学可靠度的人一般通病,也是误解可靠度是可以回归原点的第三境界〝见山还是山〞,有形化之于无形融入产品开发过程、制程设计、保证管理体系之中,甚至可以帮助减少市场退修成本,不增加成本比同业更经久耐用,对产品形象、营运成本皆有帮助等,任何学理、工程皆要能〝入世〞,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才有存在价值,产品可靠度也不例外!

三、质量源于正确观念,何为企业正确质量观念

1.质量推行的最高境界是服务概念

从质量观念发展史来看,从早期的质量管理以统计方法为基础,到全面品管制以产品质量(从设计到出货)为基础、全面质量管理(或经营)以大Q概念为基础等,有其当时环境背景的适用性,然各种改善方法、执行方式、架构理念等,不断开发更新,所需知识也呈倍数增加,员工水平不断成长,管理成熟度不断提升下,该做的也都做了,员工自主性更高不喜〝被管〞,因此质量推行理念要以更专业的服务概念出发,即开发过程的产品验证/设计审查要往前升级建立各种设计准则、制程的各种检查/测试要思考

其存在价值加以修正、市场退修要研究如何降低、下一代产品研拟正确的产品定位/策略、当全球化组织时考虑各地质量是否能始终如一、员工或组织上的弱点如何设法弥补等,若能以专业化分析及建议,使责任者(或单位)能采用执行,执行期间再加以协助,自然受到各责任单位的欢迎,质量单位(或质量中心)就有存在价值,这就是最高境界的服务概念!但事实上几乎都做不到,因有其适用背景前提(员工及管理成熟度高)及专业化的知识内涵,目前做不到并不代表未来做不到,它代表的是未来质量推行同仁应努力的方向!

2.质量最终结果是导引出正面的企业文化

质量推展可分为五个层次(1)检验导向,将不良挡下来(2)制造出来的,把东西做好(3)设计进去的,把产品做对(4)经营出来的,习惯和态度养成(5)自然而然的,正面企业文化,前三者指产品质量,通称小q范围,而后二者指经营质量,为大Q领域;欲理解此关系并不难,请试反向思考于下:客户认为好产品质量必然是→内部良率高的制程及好的设计质量,前提是→良好的工作态度并养成好的习惯(要持续),必然是→融入生活成为自然而然的文化,也就是说〝具正面企业文化,自然就可以做出好的产品〞,综观企业形象好、产品佳的公司,其企业文化一定离不开:实事求是、追跟究底、追求完美、主动积极、客户至上等正面企业特质,因此正面企业文化不是几年就可成形,而是至少十几年以上长期追求大Q的结果,才逐渐成形的!

3.正确的质量单位角色、定位及工作范围

因工作关系曾接洽许多大公司的质量单位,问他们都在忙什么,几乎都列出下列共同特质:处理及回复客户质量问题、内部质量问题争议和判定、参加各种不同型式会议、工作安排和指示、配合其它单位(如业务、采购)准备事项等,几乎每人皆从早忙到晚,未曾有人静下心,思考自己的单位角色、定位为何,目前工作范围(或说权责)是否适当,以致〝以前这样,目前也一样〞几年下来好像质量也没啥改变,这就是台商企业质量通病!欲突破现状,就需质疑基本组织机能问题,于此看法摘记于下:

?3.1 单位角色:联络、沟通和整合各单位,把产品质量做好

?3.2 单位定位:短期〝解决问题〞,加速/提高产出;长期〝创造价值〞,对开源/节流有所帮助

?3.3 工作范围:前段的设计质量(产品验证和设计审查),中段的制程/零件质量,后段的售服质量,加上全球化后,势必建立各种标准、执行稽核、执行和竞争力/体质提升相关的活动

4.〝人〞是所有质量推行成效的基本要素,没有〝人资素质〞就失去〝企业价值〞

企业是营利法人,需有人营运才会有生命(否则只有空壳),而赋予生命来源有三:上者经营团队,如同人脑组织,中者管控领导,如同各组织系统,下者执行员工,如同四肢感官,此三者要能协调合作,才能发挥极致,如高难度特技、手工艺制品等,三者

参差不齐,必以最劣者来表现,如上者不才,必犯策略性、方向性、文化性的问题,中者不才必犯内耗、效率、执行力的问题,下者不才目标必不能达,因此〝人资素质〞不能只重视某一层面,应有平衡和整体概念,那里不足那里加强,从人资角度应注意于下:

?4.1 识才选才:多谈多了解需第三者的参考信息,能识人、找对人才是第1步?4.2 适才适所:依性向、能力、背景等决定用人,把对的人放在对的地方是一种艺术

?4.3 人资发展:除重新定位用人外,应建立员工发展计划及安人配套措施

以大Q角度,已超出产品质量范围,其〝人资要素〞更为重要,因为经营质量是需要各层级员工全面发挥各自专长,且经无数个团队分工合作,所以〝人的素质〞才是最重要的!

5.质量问题反映模式,正确概念

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其反映处理模式几乎已定性化,但尚有许多企业工作者不是很清楚,于此摘记(方块右上角打〝Q〞mark为品保单位责任)澄清:

6.〝三现〞的解决成本最低,才有经营能量

能量即质量×速度平方,速度为对市场、客户反映时效,如质量问题从发现到解决,所需时间愈短愈佳,当然解决成本也愈小!就如同凶案发现已成枯骨,才去分析找凶手,所需时间长/成本高,若于凶案中即予逮补现行犯,证据确凿,就不需分析、辩解即可结案,其时间短/成本低,从企业发现问题角度,若市场产品出问题且无法复制当时使用状况,其解决时间长成本也高,能于出货前甚至于制程中问题发生时就实时予以改善(如同抓到现行犯一样),则企业所花的解决成本自然最低,因此例行工作要保持高度警觉性和机动性才有经营能量,其基本要素为〝现场〞、〝现时〞、〝现物〞,

即可〝实时问题解决〞,因问题伤害不再扩大/时间最短/解决成本最低,故〝三现〞执行程度为企业经营能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7.质量标准建立,源于客户要求及使用环境

若产品为客户的委托设计和制造,则规格及检测标准皆源于客户要求,但也不要忘记买方客户所订的规格或测试条件、方法也有疏失之处,若发现和使用环境认知有误且客户未察觉时,应自行提出修改,例如电子产品列入〝低温启动〞特性规格及检测,于我方设计时即应考虑进去,并通知买方;又如直流偏压电子产品未列入〝低压启动〞特性及检测,我方设计应予考虑;又如使用室外电源的电机/电子设备产品,应设法了解当地供电系统的变化、天候状况等,才予订定输入电源的规格(如电压、噪声等),这是设计产品及订定标准的基本观念,于工作中常听到其产品符美军规范,却不卖给美国国防部,或其产品符JIS规格,却不卖到日本,那么依据的规格和设计又代表什么,真是本末倒置,思维错乱,更何况〝自我品牌〞的规格、标准建立,要以产品定义下的使用者习惯和环境为之!

8.资源有限,投入要有轻重缓急优先级之分

什么事都做(美其名〝全方位〞)等于什么都做不好(因〝No Focus〞),常看到企业主具旺盛企图心,却不管手上有多少资源,一直往前开路后面部队却跟不上来,新投资事业不但成功率低,连目前事业也停滞不前,这是不善利用资源所致!从广义角度〝经理人的工作就是分配公司的资源,将企业的工作重点,投入能够产生最大经济绩效的机会中〞(Peter Drucker),企业活动是非常态现象,20%的资源即可影响80%以上的效益,经理人应善于分辨和运用此重要的20%资源创造出公司最大的利益;从个别事务角度,有重要和不重要,有已完成和未完成(未做)之分,当然我们的资源必须用在既重要且未做的部份,不必在意于不重要的事务上,例如营销策略的改变投入资源少,但对业续效益却很大,又如新技术的开发投入资源多,但对市场营收却不能确定,又如为了〝安人〞大幅增加福利,但其效益是很难衡量的,倒不如用合约聘用员工较可看出效益,又如结盟/合并很快就可创造大量业续,任何事都自已做反而成长有限,又如订出企业目标、策略、方向而后展开到个人的责任,使资源可以有效整合,减少内耗等,只要多加思考便可找出最大效益的方法(投入少,产出大),因此资源使用要有轻重缓急,优先级之分。

9.品资、速度、成本三者先后的正确关系

当我们不了解某事物必放慢速度弄清楚,学会了或熟练后才加快速度,如学开汽车、学写毛笔字的道理,若事情搞不清楚情况下就往前冲(即加快速度),一定需要回来善后,其善后资源恒大于第1次做对所需资源,这就是内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同样情况开发新产品时,因新产品所以其特性/质量不清楚,所以一定要很仔细弄清楚,经掌握可控后,才能进入大量生产求速度,时下有太多中小企业不甚了解此道理,开发时以时程优先(先求速度),质量却配合性改善(质量为后),以致花更多资源去处理大

量生产或市场出的问题,资源两头烧当然产品寿命短,利润有限或亏损,这是基本观念不正确,导致走错误的路(撰择较耗用资源,利益少的路),应先搞清楚(质量先)再加强速度才对!于同业竞争中,虽先有质量再速度是正确的,但产品售价通常随时间而下降,所以若要持续生存就要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就要考虑成本如何下降(通称Cost Down),因此这三者的先后关系必须是:「先质量打底,继速度上来,后成本下降」,其关系必须用心去体会,因一念之差会影响整体公司的发展和命运,其实于许多起起落落企业个案已获证明,不可不慎!

四、结论和建议

本篇主题〝质量观念〞于许多不同场所、讲师均有相关讲解,但于企业职场中却经常看到类似此观念问题经执行(错误观念)负面影响逐级放大,小致内耗成长受限,大到公司亏损,恶运不断!若〝个人命运是由自己个性影响〞,那么公司的命运是由其文化所影响,文化的成形是经营团队长期互动的结果,而影响经营团队的是〝基本观念和价值观〞,本文所列正负面共17项质量观念,均为笔者亲身经历,综观许多成功、失败案例体会所得,这是目前我台商面临的问题,若能详予研读体会并付之执行和落实,成为文化的一部份,小则公司好运连连往正面发展,大则于全球竞争舞台会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海尔的质量理念

质量理念 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巴基斯坦海尔员工斯德瓦特·犹拉:一枚不合格螺丝钉让我领悟了海尔的理念。 在接受完系统的产品知识培训后,巴基斯坦海尔人开始走进洗衣机事业部生产车间实习。 刚刚走进生产现场的巴基斯坦海尔人斯德瓦特·犹拉对洗衣机组装工艺及操作非常感兴趣,而且学得非常认真、非常快。这不,在师傅的现场指导下,犹拉已经可以非常规范地用汽枪上螺丝钉,看着犹拉操作那么娴熟,指导师傅们都对他满意得点头。忽然,犹拉停下了操作,他把手中的一枚螺丝钉拿给师傅看:“这枚螺丝钉是不合格的,不能用!如果用上了,一定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犹拉非常认真地说。 原来,犹拉在刚来总部接受企业文化和产品质量培训中,对师傅讲的“任何有缺陷的产品都是废品,譬如一枚不合格的螺丝钉就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印象特别深。现在,在紧固螺钉工位实习的犹拉不仅操作到位,而且还认真地对手中的每一枚螺丝钉进行自检。 “经过这几天的现场实习,我发现这儿每个员工都在按最高的质量标准来工作,上道工序有问题决不放到下一道工序!通过这枚不合格螺丝钉,我也更深领悟了海尔的理念:精细化、零缺陷。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回巴基斯坦后,我们一定把海尔这么好的做法带回去,让每个人都这样来做,生产出和总部一样高质量的产品来,因为这就是标准!”手拿那枚不合格螺丝钉的犹拉深有感触地说。 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砸冰箱砸出质量意识 砸冰箱出名牌。1985年,76台“瑞雪”牌冰箱经检验不合格,张瑞敏命令责任者当众砸毁了这些不合格冰箱。这一锤,砸醒了职工的质量意识,更加坚定了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的发展道路,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质量都将是海尔生存之本。 海尔企业文化 海尔文化是海尔人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十八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基础、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使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海

基本品质概念

基本品质概念 一﹑品质朮语 1﹑质量﹕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2﹑质量管理﹕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两者的总称﹐指为了确定和达到质量目标所需要的全部职能和活动。 3﹑质量控制﹕为满足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朮和活动﹐目的在于监视一个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各个阶段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提高经济效益。 4﹑质量保证﹕为使客户确信产品或服务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5﹑质量体系﹕为了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所有组织机构﹑责任﹑程序﹑过程和资源的总和。 6﹑质量环﹕又叫质量螺旋﹐指研究从识别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为止的各个阶段中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各个相互作用的活动的一种理论模式。 7﹑产品质量﹕产品的特征或特性满足客户规定要求的程度。 8﹑质量检验﹕指用一定的检验方法﹑手段对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质量特性进行测试并将测定的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过程﹐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9﹑不合格﹕指产品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或指产品的一种或多种质量特性偏离了规定的质量要求或没有这些特性﹐也可指质量体系中某些要素偏离了规定的要求或没有这些要素等。 10﹑合格品﹕指满足客户规定要求的产品。 11﹑不合格品﹕指不能满足客户规定要求的产品。 12﹑批﹕又称交检批﹐是指作为检验对象被汇集起来的一批产品。作为交检批的条件是﹕(1)制造条件基本相同(2)制造时间大致相同(3)产品规格和结构相同。 13﹑批量﹕交检批所包含的单位产品的数量。 14﹑抽查﹕从整批产品中按一定的标准(随机)抽取部分产品进行检查﹐通过该部分产品的检进结果来衡量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 15﹑批量抽查﹕指无论批量的大小都是根据规定的抽样计划抽取样品进行检查的活动。 16﹑随机抽查﹕是在进行批量抽查时采取的一种抽样方式﹐指不挑不拣的进行随意抽查﹐令每一个产品都有被抽到的机会。 17﹑允收﹕允收的产品并不一定代表该批产品中无次品﹐而是指次品的总数量仍在抽样标准的可接受范围内。 18﹑拒收﹕指批量抽查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数量超出抽样标准的可接受范围﹐该批产品不合格﹐需作退货处理。 二﹑产品各表面等级的划分 根据操作者和客户可以看到的程度﹐可将产品的各表面分为以下三种﹕ 1﹑A级面﹕指操作者和客户能直接看到的产品表面。如﹕产品的顶面和正面。 2﹑B级面﹕指操作者和客户能看到但不能直接看到的产品表面。如﹕产品的两侧面﹑后面﹑底部。 3﹑C级面﹕指零件组装后操作者和客户看不到的产品表面。如﹕产品的内部。 三﹑次品缺陷的分类 根据次品缺陷的严重程度﹐可将次品缺陷可分为三种﹕致命缺陷(CR)﹑严重缺陷(MAJ)和轻微缺陷(MIN)。 1﹑致命缺陷﹕是指对使用﹑维修或保养产品的人员有危险或不安全隐患﹐以及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的客户绝对不接受的缺陷。 2﹑严重缺陷﹕指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使用性能﹐但客户可作有条件接受的缺陷。 3﹑轻微缺陷﹕指需要采取对策进一步改善但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的较轻微的外观缺陷﹐。 四﹑塑料件常见的次品缺陷 1﹑缺胶﹕又叫走料不齐﹐指产品的一处或多处胶料填充不足。原因是在注塑过程中熔料温度太低或注塑压力过小从而导致熔料流动性差﹐不能走满整个模腔。 2﹑缩水﹕由于产品某处的胶位缩水率比其周围的胶位缩水率大而在产品表面形成的平滑凹痕。原因是产品各部分壁厚相差太远或产品在冷却时各部位冷却不均匀等。 3﹑混色﹕在产品某处出现的不规则的与原料颜色不同的另外一种色斑﹐它与周围的胶料颜色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原因是熔料温度过高﹐使靠近炉壁之胶料烧焦后混入熔料内或熔料中有其它杂物的熔化物等。 4﹑披峰﹕在产品上(模镶件的接口部位处)出现的较薄的非设计要求的毛边。原因是模具损伤或注射压力太大等。 5﹑爆裂﹕产品上出现的非设计要求的裂隙。原因是脱模困难或者产品冷却时各部位冷却不均匀等。 6﹑顶白﹕产品出模时﹐由于顶针运动过快或不畅顺导致反作用力超出胶体的承受力﹐从而在产品表面形成的一种欲裂的白色痕迹。 7﹑气纹﹕产品表面形成的部分有别于其周边表面色泽的花纹。原因是产品在注塑时排气不良导致气体残留于产品表面。

质量理念

质量理念 什么是质量理念 质量理念是企业通过控制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品牌知名度和客户满意度,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根本观念和执着追求。科学的质量理念是支撑企业在市场竞争制胜的基石。如海尔集团的质量理念:“不合格的产品就是废品”。 “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而按照ISO9000给出的定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固有特性”是指某事物本来就有的永久性的特性;“要求”既包括明示的需求或期望,也包括隐含的需求或期望。有的管理学著作将“质量”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概括为“满足甚至超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十大质量理念 一、质量是兴国之道 翻开历史的日记,我们清楚地看到:上世纪末,虽然我国很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列第一位,但高品质的产品却要依赖进口;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产品要向别人支付高额的专利费;由于质量不过硬,在对外贸易中,我们的产品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靠什么?质量!质量!还是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其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质量是兴国之道!”这一口号的喊响仿佛叫醒了沉睡中的“雄狮”,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质量被提到了决定国家兴旺发达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质量兴市”、“名牌战略”……一系列质量战略的实施显示了中国以质量振兴经济的决心。如果说2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初步完成了“数量”的积累,那么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正朝着“质量”的高度进发。 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品牌的基础 过去的10年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品牌的基础”无疑是企业文化理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句话。大浪淘沙,无数企业兴衰成败的案例正在不断验证着它的正确性。重质量者得市场,轻质量者遭淘汰。在谷歌上输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0.17秒就能搜索出640多万条信息,该理念流行和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充分说明了“质量”二字的深入人心。质量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兴国之道,更是企业的生命所系,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可以说,质量就是企业的全部。

品质观念与品质管理制度

品质观念与品质管理制度 一、品质的含义: 1、从客户的角度来讲品质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甚至超出其预先的期望,使客户满意。 2、从供应商的角来讲品质就是用最低的成本使客户满意。 如何把品质做到最好,也就是两者的结合(也是品质、成本、交期三要素的最佳结合)。当然,所谓的结合并不是对品质要求让步,面是在制程就做好!要真正了解品质的观念就必须了解品质管理的发展史。 二、品质管理的发展: 大致可区分成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控制方式:操作者控制 有18世纪以前,由于产品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手工作坊,产品从投入产出所有工序的制作都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的,因此产品质量的优劣也就由一个人负责控制。 第二阶段的控制方式:班组长控制 在19世纪,特别是工业化革命以后,生产方式逐渐变成由多数人集中在一起作业,以一个组或一个班为生产单位,主要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品质控制。 第三阶段的控制方式:检验员控制阶段 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工厂管理的日益复杂,班组长的精力基本放在了组织生产、提高效率上,已很难兼管品质,因此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来协助班组长工作,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 第四阶段的控制方式:统计控制阶段 用统计手段进行品质控制是美国管理学家在1924年提出的,通过统计资料绘制控制图来描述结果,并判定批量产品的质量状况。采用统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是品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品质控制的全新局面。 第五阶段的控制方式:全面品质管理制 全面品质管制同样源于美国,是由品质管制专家菲根堡姆创建的。它将工厂内部品质控制延伸到从产品构想、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制造一直到售后服务的全面过程的品质控制。 第五阶段的控制方式:全员品管 最先起源于日本,与全面品质管制相比,它要求公司所有部门的每一位员工,通力合作完成公司的经营目标,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及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品质控制,提倡全员品管、全员参与的企业质量文化。 品质管理发展简图: QI→ QC→ QA→ TQC→ TQA SQC→ SPC→6σ

质量管理的四个观念

质量管理的四个观念 不论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最根本的是“中国质量”。现在中国货在世界上的口啤,主要不是“无创新”,而是“质量差”。尽管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的产品质量在不断提升,但实物质量水平仍不如人意,且假冒伪劣品在市场上随处可见。质量强,国家才能强。对企业来讲,产品强、服务强(服务也是产品),企业才能强。 质量管理有技术、有工具,但更重要的是观念,我认为有四个观念非常重要。 1、质量定义:质量到底是什么?按照国家标准讲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所谓明确需要,是合格达标满足合同要求,这是底线。所谓隐含需要,就很复杂很个性很动态了。但正是在这一点上需要企业下更大的功夫,我管这个叫人文指标。产品和服务好不好,谁说了算,不是老板、总经理、质检人员说了算,而是客户、顾客说了算。北京稻香村的质量观是:顾客满意是质量的唯一标准。用这样的标准去追求质量,才能持续为顾客创造价值。 2、质量系统:质量管理一定要靠系统,从全面质量管理到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核心理念就是全员全过程,包括管理责任、资源支持、控制过程、检查评估这几个基本模块。但不管过程多长多复杂,一定要把管理重心前移,从源头抓起。质量必须首先设计,然后再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有许多产品的质量不是加工问题,而是从设计时就注定了它的低品质。我曾经说过,质量管理要向前、向前、再向前! 3、执行标准:产品和服务首先要有标准,同时要把标准执行到位。为什么我们的产品、服务质量不稳定,这一批和那一批不同,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不同,根子在标准和执行上的误差。为什么材料、工艺、设备、人员上的变化往往带来质量上的波动,主要是新变化没有受控于新的操作标准。我们永远不要让员工去做一件未经培训的事情。检验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检验是万万不能的。 4、评价准则:许多企业还在用合格率做唯一的质量评价,其实,更应该用不合要求所付出的全部代价来衡量。它不仅会使质量成本上升,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使你失去市场,失去客户,失去信用。三鹿的合格率可能很高,但还是死在了质量上。全国每年因质量信用造成的损失高达5800亿元。 二战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当时的产品质量很差,曾使“东洋货”在世界上成了“劣质品”的代名词。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制造业崛起,但粗制滥造,曾使“温州产”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只有当他们真正重视质量,实施质量战略时,才使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品质理念基本知识

品质理念基本知识 一品质定义: 1.什么是品质?品质quality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1)、产品品质,产品满足规定需要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和总和。(2)、服务品质,是指服务业各项活动或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活动,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3)、过程品质,过程满足规定需要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4)、工作品质,一般是指与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保证程序。工作质量涉及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决定着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然而,它又取决于人的素质,包括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心、业务水平。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1、品质管理的目的 1.1对消费者、顾客做保征,使能长期、安心、满足的使用产品或服务 1.2使质量、成本、交期达到最佳状态,尤其是品质成本的降低。 2、对品质管理的误解 2.1 品质管理=管理品质 2.2品质是靠检查出来的 2.3没有不良品就是品质 2.4品质管理是品质部门的事情 2.5品质只限于产品品质 3 .、品质失败的六大主因 A、没有正式的书面规定,甚多的口头命令与管理 B、即使有书面规定,甚多人未遵照规定执行或作业 C、无授权的私自变更作业程序或方法 D、失效的文件及规定未能立即销毁、废止 E、纠正措施没有彻底有效,亦无预防措施的心理准备 F、使用未经校正的设备、仪器、量具导致检测无效。

A、熟悉自己岗位的质量职责 B、清楚工作所依据的文件 C、做好工作所需要的记录 D、了解与本人有关工作接口 E、熟悉本部门的质量体系文件和自己工作相关的部分 F、 F 熟练掌握工作技能 5.品质工作的性质和技巧 预防错误发生; 持续改善,灵活运用各种品管手法;坚持原则,注意弹性,善于 交流、沟通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说话,不要“大概加可能” ; 凡事多问为什么?然后“ PDPC” 把握“三现、5M 5W2H事事寻找原因,寻求方法 1.观察能力:(1). 对任何有疑问的地方,都要去求证. (2)对以前一直这样做的(经验), 但双感觉不适当的要去求证去改善. 2.运用能力(1)多向思维(正向、逆向、发散、逻辑等思维)(2)多想、多说、多写、多做(实验): (3)构想计划实验、疑点记录 三.品质管理的常用工具& 方法 1。防呆设计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特点: 1.它具有全面性,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2.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是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4.是全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 意义: * 提高产品质量 * 改善产品设计 * 加速生产流程 *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 减少经营亏损 * 降低现场维修成本 * 减少责任事故 内涵: 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收益而使组织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1]范围: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 其主要活动范围可以使用如下示意图描述: TQM的基础: * 系统工程与管理(系统工程) * 完善的技术方法(控制工程) * 有效的人际关系(行为工程) TQM的演变: TQM的演变过程 TQM的工作内容: * 新设计的控制 * 进厂材料的控制 * 产品的控制 * 专题研究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概述: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及员工的品质意识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及员工的品质意识? 1 2 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3 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4 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5 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6 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7 内涵,一个做过大事或见过大事的人,想平庸都难。可想而知,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 8 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9 的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0 1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2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 3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4 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5 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6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7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8 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9 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1 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2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3 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使生4 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5 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发现6 弥补,这更要求企业员工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7 第四,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 8 品质管理是全过程、全公司的,而各个过程之间,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要9 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多,产品的质量也0 就无法保证。 1 2 第五,树立品质的责任意识。 3 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操4 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区分操作者可控缺陷也管理者可控缺陷的原则: 5 A.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6 B.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7 C.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规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8 D.操作者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 9 ●如果上述四点都已得到满足以及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均具备而故障依然发生,0 则认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 1 ●如果上述四点中有任何一点不能得到满足或者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不具备而产2 生故障,那就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只有了解品质问题的责任,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改善问题将品质提高。3

品质意识培训

品质意识培训资料 质量可以兴国,质量可以兴厂,质量可以兴家,质量可以兴人。质量管理,要以人为本,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不断提高人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这就是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方法。人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的质量,决定了自己的工作质量,也决定了产品质量。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品质是由人做出来的,取决于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如果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发生偏差,则品质体系再完善,品质控制方法再先进也没有。如果有正确的质量观念,则在工作中把质量放在首位,相反,就会反感,忽视质量工作,更谈不上把质量放在首位 1 何为品质意识? 首先要保证我们的产品是合格的,符合产品的规格要求,另外整个生产流程要严格遵照生产流程的管理规定。作为员工,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更要不断地提出改善意见,促进质量的提高。 品质意识是品质控制人员对品质的一种感知度。要做好质量: ※第一是对产品的熟悉程度; ※第二是对质量异常的敏感程度; ※第三是要善于总结。 它和制度的区别就在于: ※品质意识,使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犯错; ※规章制度,使想犯错的人不敢犯错。 品质意识就是对质量的态度,通俗来讲:品质意识就是你把事情做对,并对结果负责! 不好的品质理念: 1)品质是件奢侈的事情,一定要投入很多的钱(其实,真正费钱的正是不符合要求的事,而如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些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可以避免)。2)品质是检查出来的,不是设计出的,生产出来的,预防出来的。 3)品质是品质部的事与我们无关(品质改善人人有责)。 4)品质是由管理人员来控制的与我们一线作业员工无关。 5)99%意味着一个公司的质量水平已经很高了,100%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 6)品质不会增加产量。 7)产量第一,质量第二。 8)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很正常的。 9)差不多就行的……等等 以上说法无疑是对品质的误解,如果以此来对待品质,则品质怎能做好? ---要破除旧的观念!!! 2如何树立品质意识 质量是企业命脉意识全员认识到:产品的质量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利润来源,企业就会面临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人人本着“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的看法,把企业的产品做得最好,时时刻刻具备“居安思危”意识,把企业的产品质量做得更好!

品质意识-(2)

一、什么是品质? 1.问与答:A.我们进行消费(购物,医疗,旅游,教育等)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什么? 品质,成本,交期,服务,安全 B.谈谈选择产品或服务的标准有那些,既产品好坏的标准? 性能优越,美观,使用方便,服务周到,售后服务好,用起来放心…… 好产品的一般指标为:功能齐全、性能先进、可靠性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维修性、外观具有人见人爱的魅力质量,即美观、售后服务好、使用方便 当一位消费者在买一件产品的时候,他要对各方面权衡(货比三家): 【1】 产品的质量怎么样? 【2】它的价格是否公平? 【3】供货商的服务是否优良? 【4】这个产品使用起来是否安全? 【5】交期?看看那些厂家的产品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因此我们说每个顾客购买产品都是由一定的期望(要求,需求)所决定的:或是产品的功能,性能,或是产品的外观,或是公司的信誉,或是商品价格,或是他的牌子,或是他的服务. 如果商品在使用中达到了人们的这种期望,顾客就感到满意并认为这种商品的质量好(至少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如果商品在使用中没有达到这些期望,人们就会作出产品质量不好的判断。 因此,从消费者角度来考虑,我们可以将质量简单的定义为产品(服务)能够满足顾客期望的能力。所以那些真正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我们认为就是好的产品,好的质量!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认识、品性等的本质。 在市场竞争中,品质是质量、信誉、责任和文化的集合,品质是始终如一的一种追求,品质的外在表现是品牌。 品质不仅是产品,也是企业“人品”的一种外在表现。 ISO9000 标准对此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的内涵: 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因此我们说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和满意性。 (1).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 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

品质概念

二.品质的概念 1品质: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ISO9001:94) 2品质:一组固有特性(3.5.1)满足要求(3.1.2)的程度。(ISO9001:2000)3“固有的”(其相反是“外来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4品质=特性+交期+成本+服务 5质量特性:产品满足人们某种所具备的属性和特性。综合归纳为: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外观质量六大质量特性。 6质量特性分为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 真正质量特性:用户所要求的使用特性; 代用质量特性:真正质量特性在转化为在生产中衡量产品质量的标准或规格。 7性能:根本产品使用目的所提出的各项功能要求,包括正常性能、特性性能、效率等。8寿命:产品能够正常使用的期限,包括使用寿命和储存寿命两种。 使用寿命:在规定条件满足规定功能的工作总时间。 储存寿命:在规定条件、功能不失效的储存总时间。 9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时间、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0安全性: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11影响质量问题的制造和检测条件——6个因素:“5M1E” 人员(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 测试(Measurement)环境(Environment) 4M不同造成的品质异常,本可避免;未按作业标准操作;作业标准还完善而造成;量具不同而造成;可避免且必须除去 特点是:影响很大、时有时无、方向一定、可以控制。呈非典型分布,表现为分布中心和标准偏差的变化。 三.检验的基本概念 1定义: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所进行的活动。(GB8402) 2定义:通过观察或判断,适当地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GB19000:2000) 3说明:检验判定“合格”、“不合格”是符合性判定;而不合格处理是适用性判定,不是检验的职能。 4判定合格只是对品质标准而言,并不意味着质量水平的高低。 四.检验的过程 1图示 测量 检查合格 试验不合格 2根据图示可归纳为检验的三大要素: A.检验合格判定标准(品质标准)B.检验方法和规范C.检验记录 3.检验合格判定标准是单个产品之检验判定的依据,是产品质量内涵的体现,内容包括: 3.1检验的质量特性(项目)的描述。

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 一、亲切地欢迎:大家好! 二、自我介绍:我是质保部部的,名字叫。我今天讲演的主题是《质量意识》,主要是对质量 意识方面跟大家进行一些交流。 公司产品质量重要性说明:客户投诉、退货索赔,影响公司形象。相信大家已经知道。 三、公司检验流程: ——出货 每工序后的抽检 四、对品质的一些认识: 品质是检验出来的 错!品质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一般是抽检,而抽检具一定的风险性;产品是由作业员一个一个的做出来的,他们对每一个产品不但进行生产,还要进行判定。 品质是很抽象的东西,需要很高深的知识才可以掌握 错!品质随时随地可见,如生活质量(吃、穿、住、用),工作质量(效果、速度、方法),产品质量(尺寸、性能、外观)等。它们可用(好、差;合格、不合格等)来形容。 就产品来说,对现场作业员,产品尺寸、性能可能不大好掌握和控制,需要专检采用一些检测手段进行管制。但外观这一品质特性,很直观,浅而易见,作业员应该是可以掌握和控制的。即使是新进员工,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了解,也就可以了。每一个产品都是作业员自己做出来的,可以这么说,在外观检测方面,作业员比检验员还有经验,还要懂得多。 品质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并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里面得到体现,在我们做的每一个产品里得到体现。 99%良品率意味着公司品质水平已经很高了 错!提高质量目标或者达到100%的质量目标就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任何一个公司追求的质量目标都应该是100%或者说是零缺陷。如果达不到,就是我们还做得不够,还做得不好。那就应该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努力的去提高,去完善。 通过所有人都做好每件事,做好每一个产品,100%和零缺陷的质量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要100%满意,你达不到100%,我就不放心,或者我就不要你的东西。 试想,如果我们去商场买东西,不管是电视机,还是微波炉,或是其它什么东西,如果卖东西的人给你说,我们的产品只有80%好,即使说有99%好,你想你会放心买吗?

十大质量理念

十大质量理念 十大质量理念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威廉戴明 产品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其次才是制造出来的,质量控制应该从制造阶段进一步提前到设计阶段。——田口玄一 对于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松下幸之助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约瑟夫朱兰 ------------------------------------------------------------------------------- 质量是兴国之道 【入选理由】 ?翻开历史的日记,我们清楚地看到:上世纪末,虽然我国很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列第一位,但高品质的产品却要依赖进口;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产品要向别人支付高额的专利费;由于质量不过硬,在对外贸易中,我们的产品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靠什么?质量!质量!还是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其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质量是兴国之道!”这一口号的喊响仿佛叫醒了沉睡中的“雄狮”,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质量被提到了决定国家兴旺发达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质量兴市”、“名牌战略”……一系列质量战略的实施显示了中国以质量振兴经济的决心。如果说2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初步完成了“数量”的积累,那么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正朝着“质量”的高度进发。 -------------------------------------------------------------------------------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品牌的基础 【入选理由】 ?过去的10年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品牌的基础”无疑是企业文化理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句话。大浪淘沙,无数企业兴衰成败的案例正在不断验证着它的正确性。重质量者得市场,轻质量者遭淘汰。在谷歌上输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0.17秒就能搜索出640多万条信息,该理念流行和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充分说明了“质量”二字的深入人心。质量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兴国之道,更是企业的生命所系,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可以说,质量

品质标语_品质口号

1. 细心、精心、用心,品质永保称心。 2. 上下沟通达共识,左右协调求进步。 3. 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率。 4. 同心协力创佳绩,敬业乐群齐参与。 5. 品质手法用得巧,解决问题没烦恼。 6. 突破是成功的前奏,方法是成功的利器。 7. 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率。 8. 内部稽核轮流做,系统维持不会错。 9. 强化5S的管理,提高品质与效率, 10. 作业标准能遵守,品质安全不用愁。 11. 检验测试彻底做,品质问题不放过。 12. 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求方法技术。 13. 品质保证要全面,全员参与靠观念。 14. 自主检查做得巧,产品品质能确保。 15. 环境整洁身心好,整理整顿效率高。 16. 正视危机,增强信心,艰苦奋斗,再创辉煌. 17. 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 18. 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19. 质量出效益,点滴成江河. 20. 建质量效益之路,创质量效益之业. 21. 不论生产多忙,安全不忘;不论产量多少,品质不忘. 22. 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未来迈进. 23. 增强品质意识,强化安全观念. 24. 产品质量连万家,利害关系你我他. 25. 制造须靠低成本,竞争依赖高品质. 26. 产品是躯壳,质量是灵魂. 27. 质量意识在心中,产品质量在手中. 28. 质量意识强,品质有保障. 29. 追求品质卓越,尽显企业精华.

30. 重视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管理. 31. 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32. 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33. 深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34. 加强质量意识,端正质量态度;规范质量行为,树立质量风气. 35. 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创效益,凭服务树立形象. 36. 效益靠质量,质量靠技术,技术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37. 全员培训,同步提高,创新进步. 38. 重视合同,规范运作,确保质量,信誉承诺. 39. 客户想到的我们要做到,客户没想到的我们也要做到. 40. 品质管制人人做,优良品质有把握. 41. 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减轻. 42. 检验记录要可靠,统计分析才有效. 43. 自主检验做得好,生产顺畅不得了. 44. 作业标准合理化,品质保证国际化. 45. 产品批次能鉴别,问题产生能解决. 46. 专心工作为首要,质量安全皆顾到. 47. 质量意识加强早,明天一定会更好. 48. 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49. 爱惜原料一点一滴,讲究质量一丝一缕. 50. 抓好产品质量,必须从我做起. 51. 进料检查照标准,产品品质必然稳. 52. 质量是永恒的生命,信誉是永恒的保证. 53. 品质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 54. 完善规章制度,遵守安全规程. 55. 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 56. 创优质品牌,树企业形象. 57. 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保护 58. 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人身安全

戴明的质量管理理念

.戴明的质量管理理念一共包括( )条要点。 错误 ? A .16 ? B .15 ? C .14 ? D .13 2.将戴明的管理理念应用得最成功的企业是: 正确 ? A .福特 ? B .本田 ? C .奔驰 ? D .丰田 3.戴明拒绝福特总裁助理的演讲邀请的真正原因是:正确 ? A .戴明自视清高,认为助理的身份不够高 ? B .戴明认为福特总裁不重视质量管理 ? C .戴明帮助过丰田,拒绝福特以免加剧行业竞争? D .戴明还没有返回美国发展的想法

4.“戴明式”管理认为造成大部分产品缺陷的原因是: 错误 ? A .制度 ? B .员工 ? C .技术 ? D .工艺流程 5.下列选项不是戴明主张废除的制度的是: 错误 ? A .以最低价竞标的制度 ? B .部门间的藩篱 ? C .人才自生机制 ? D .工作现场的工作量标准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对质量管理之父戴明有初步认识; ●了解戴明质量管理的十四个要点; ●了解“戴明式”公司与一般公司的差别。 戴明质量管理要点

学习任何知识都要追本溯源,只有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才能对知识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学会其中精髓,然后运用自如。学习质量管理一定要认识质量管理之父——戴明,戴明的质量管理理念可以归纳为十四个要点,这也是“戴明式”公司与一般公司的差别所在。 一、质量管理之父:戴明 戴明(Edwards Deming),美国统计学博士,他成就了日本,被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称为质量管理之父。当代企业学习的质量管理大多取材于戴明的理念。 1.戴明与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无条件投降,戴明被麦克·阿瑟将军以军事顾问的身份带到日本,与日本高官之间签订了一个承诺书。这段历史在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中留下了记录:“如果日本全国推行质量管理,我承诺日本不用五年超过美国。” 当时的日本民不聊生,别说五年,即使十年日本人也愿意,所以他们抓住了戴明这根救命稻草。结果也确实不负众望,日本人仅用短短四年的时间就超过美国,成就了质量管理的神话,也引起了当时美国总统卡特的高度关注。 【案例】 彩色的世界 戴明为日本带去的最成功改变就是丰田汽车。当年,美国福特一直以汽车行业的老 大自居,尽管生产的汽车都是黑色,依然畅销无阻。戴明看到其中的商机,将质量管理 理念导入丰田,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进行换位思考,满足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 生产。从“我有什么,你就买什么”到“你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这一理念不仅让 汽车告别了单一而沉闷的黑色时代,也成功地将汽车转型到个性化生产时代。 通过戴明质量管理理念这一桥梁,汽车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进入了个性化生 产时代,不仅成就了日本,也改变了人类世界。 日本企业学习了系统的质量管理之后,又增加了实战控制工具,从TQC(全面质量控制)改良为TQM(全面质量管理),完善了全面质量管理。 2.戴明与美国 面对福特亏损600多亿美元,通用亏损1000多亿美元的状况,美国人邀请戴明——一个帮助日本超过美国,缔造质量神话的美国人——回国进行了一场为期四天半的演讲。这场演讲的内容震惊了美国,更震惊了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戴明在去美国企业做演讲之前,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出承诺,否则拒绝演讲。当时福特的总裁比尔森派助理邀请戴明演讲,戴明拒绝了,不是因为他清高,而是

提升高质量意识,树立正确地品质理念

提升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品质理念! 遇到问题找方法的人,注定是成功者;遇到问题找借口的人,注定是失败者。一.品质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体现的是责任,反映的是认真;表现的是精神,要求的是意识. 产品不出问题只是质量的最低标准,满足客户需求,超越客户期望才是质量的最高标准。二、质量指什么?1.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2.产品质量,即各项指标符合客户要求的程度,这是产品本身的“质量”。 3.过程的质量:即各项行为符合规定的工作流程及要求的程度。 4.通常用“废品率”考核产品质量。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过程的质量,决定其合格与否的,都是人的行为。决定人的行为的是人的意识。具备质量意识的人,才能使自己行为的结果有质量保证。 5.广义质量:人的质量(人的素质,品德);生活质量(吃,穿,住,行);环境质量(空气,水,土的质量);服务的质量;工作的质量;产品的质量; 三、什么是质量意识1.质量意识就是在主观上追求服务质量更好或工作质量更好,时刻抱着对公司、对客户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知可以通过培训等外在手段来逐步提升。态度,就是你有没有“把事情做对,并对结果负责”的愿望,是内在因素决定的。具体体现在:是否有意识地按照既定的流程及各项管理规定去做,保证做出来的“产品”是合格的,符合

产品的标准要求。2.质量意识是品质控制人员对品质的一种感知度。要做好质量:第一是对产品的熟悉程度,第二是对质量异常的敏感程度,第三是要善于总结。它和制度的区别就在于:质量意识,使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犯错;制度,使想犯错的不敢犯错。质量意识的提升是教育问题、制度的问题。品管大师朱兰博士说过: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3.面对质量问题的态度:应具备四个“一切”1.一切为了客户,质量第一,客户至上;2.一切以预防为主,严格要求与积极预防相结合;3.一切以数据说话;数据是质量管理的根本; 4.一切按PDCA办事,管理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什么是产品?定义:产品是“过程的结果”。分类:服务(如运输、灭虫等);软件(如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等);硬件(如罐、盖、铁等);流程性材料(如油墨、密封胶等)……我们做出来的是产品,我们使用的也是产品。 五、哪些人该具备质量意识?在公司内,凡是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预期得到相应目标的人员,都应具备质量意识。人人都应树立对各自工作结果负责的态度。管理人员应对工作的顺利开展负责;设备维修人员应对机器正常运行负责;操作者应对制造合格产品负责;检验人员应对不良品筛选负责等等。每个人都应树立质量意识!质量是每个人的职责;我们的目标:人人都是质检员,人人都是问题解决者。谁对产品质量负责?答案是:ME/我!六、树立正确的品质理念

如何提高员工品质意识

如何提高员工品质意识 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一个做过大事或见过大事的人,想平庸都难。可想而知,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 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的职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发现弥补,这更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第四,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 品质管理是全过程、全公司的,而各个过程之间,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多,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第五,树立品质的责任意识。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认为,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 区分操作者可控缺陷也管理者可控缺陷的原则: A.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B.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C.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规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D.操作者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 ●如果上述四点都已得到满足以及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均具备而故障依然发生,则认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 ●如果上述四点中有任何一点不能得到满足或者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不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