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专题复习纲要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

高三生物 专题复习纲要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
高三生物 专题复习纲要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纲要】专题11 生物与环境

一、主干核心知识精要点拨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分析

(1)温度——在不同海拔高度影响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

①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增加100m,温度下降0.5~1℃,所以高山植物的垂直分布特点:森林→灌木林→高山草甸→雪线。类似于从南到北不同纬度上的植被分布,如北方有苹果、桃、梨,而南方有柑桔等。

②水分充沛地区,如我国沿海岸线由南到北,植物群落的分布特点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2)水——在同一纬度上影响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

在亚洲大陆的中高纬度地区,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递减,所以在我国的北纬35°~45°之间的自然地带,从东到西的植物群落分布特点是:森林→草原→荒漠→沙漠。

(3)阳光——不同经度、不同纬度植物垂直分布的主导因素。

②光质(即光的波长)——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的垂直分布。

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可见光质是比较均匀的,对陆生植物的分布几乎无影响,但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就不同了,特别是海洋生态系统,藻类植物由上到下的分布为:绿藻→褐藻→红藻。这不仅与光强有关,更与不同波长的光在海水中的透射程度有关。

在不同光谱中的相对光(b)右图上部为红藻(a)和绿藻合作用率,下部为不同水深光能的变化。据右图分析可得:.红光波长较长,能量较低,在海水中的透射率较低,a 蓝紫光大部分被海水反射掉,所以海面看上去是蓝色的。 b.海水中透射率最高的是绿光。.表层海水中红光、蓝紫光较多,且绿藻此时的光合c ,则绿藻适于生长在上层。b主要吸收这些光)a作用率高(因叶绿素、.海水稍深处,红光和蓝紫光很少,已不适于绿藻生活,但却适于褐藻的生长。因褐藻d,在红光、蓝紫光区域的吸收峰比较宽,更重要的还具外还有叶绿素c细胞中除含有叶绿素a 有吸收绿光、青光的藻红素、藻蓝素等色素。,则红藻)(e.海水深处主要有绿光等,且红藻此时光合作用率高因红藻主要吸收这些光适于生长在深水层。.

长日照植物:需要长于某一临界日长的日照时间才能开花的植物??③光照时间日中性植物:植物的开花结果与日照时间的长短没有明显的关系???短日照植物:需要短于某一临界日长的日照才能开花的植物

a.春天开花的植物一般需长日照条件,秋天开花的则需短日照条件。

b.在低纬度地区只具备短日条件,如在南北回归线间,一般只分布有短日照植物。

c.在中纬度地区春天具备长日照条件,秋天具备短日照条件,所以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均有分布。

d.在高纬度地区长日照条件和短日照条件均具备,但在短日照条件下,温度极低不适于植物生长,所以无短日照植物分布。

另外,动物的分布往往因植物而定(因营养关系)。

2.种群密度的变化预测

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下图:

归纳如下:

(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

(2)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②相同的年龄组成情况下,如假设增长型的性别比例为

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口变化情况也基本如此。

3.食物链、食物网及注意点

(1)三种食物链

捕食链:生物之间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例如:草→鼠→蛇→猫头鹰。高中生物通常意义上的食物链就是捕食链。.

寄生链:生物间因寄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例如:鸟类→跳蚤→细菌→噬菌体。

腐生链:某些生物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例如:植物残枝败叶→真菌→氧化细菌。

(2)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如下):

特别注意:

①食物链(捕食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

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从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数起的,即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即植食性动物)开始的。

③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条数,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具有食物关系的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不能断开。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1)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理解:

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②所指的物质主要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而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具体形态的物质。

③所指的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流动。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①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以后开始的。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

②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变化情况是:太阳光能→生物体中的化学能→热能。因此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

③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全部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的总量。

④每个营养级的能量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上一个营养级,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在进行同化作用过程中所同化的物质中含有的能量总量;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⑤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路:一是通过细胞呼吸分解一部分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二是随尸体、排泄物等流入到分解者中;三是有一小部分有机物中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中(最后一个营养级除外),这是通过捕食关系进行的。

⑥能量流动之所以是单向的原因是:第一,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

然选择的结果;第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是趋向于细胞呼吸产生的热能而散失掉。.

⑦能量在流动中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第一,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第二,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的含义是指“在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的能量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这里“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应是指流入这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应是指下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别,又有必然的联系。

5.有关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

(1)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2)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

①水生生物富集作用:水生生物主要通过食物链富集污染物质。例如,有机氯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虽然很低,但是经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肉食性鱼”这样一条食物链,可以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

②陆生生物富集作用:陆生生物体内富集的有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和化学农药。陆生植物体内的重金属,主要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属进入动物体或人体后,除了随粪便排出一部分外,其余则在动物或人体内富集起来并逐渐造成危害。例如,日本的“镉米”事件。

(3)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植物大量繁殖,并引起水质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其危害原理如下:

6.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1)碳循环

(2)氮循环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七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七) 生物与环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下列有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 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 D.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保持零增长 解析:选C 有的种群没有雌雄性别之分,所以性别比例并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A错误;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决定,B错误;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C正确;年龄结构稳定并不等同于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所以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不一定保持零增长,D错误。 2.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结构得知该种群较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 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 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 解析:选A 根据题意“多年后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种群密度,得知该种群年龄结构较稳定”,说明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A正确;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取样方法,B错误;建立植物园属于对百山祖冷杉的易地保护,C错误;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分别在不同的生长区域,应是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D错误。 3.下列关于生态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B.夏季某月110只老鼠中有10只是新生的,这个月老鼠的出生率是10%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调节 D.近三年,我国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解析:选C 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样方法,A错误;夏季某月110只老鼠中有10只是新生的,这个月老鼠的出生率是10÷110≈9%,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调节,C正确;近三年,我国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D错误。 4.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

《生物与环境》填空题专题1(含答案)

《生物与环境》选择题专题3(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果农在荔枝的植株之间种植山绿豆。 下图是荔枝单一种植园和复合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百分比的柱形图。 (1)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2)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2.假如你在宁波的某个森林中迷了路,怎样借助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呢? (1)苔藓植物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 (2)大多数树干的哪些部位苔藓较多?_____(选填“背光面”或“向光面”); (3)树干上长苔藓较多的一面朝哪个方向?_____(选填“南”或“北”)。 3.位于我市中心城区北面的幸福湖城市绿肺区,占地面积8.4平方公里,定位为湿地 型休闲植物园,将作为一处大型城市生态生活休闲区,服务于广大市民生活。 (1)幸福湖湿地公园中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流经这个生态系 统的能量终终来源是_______。 (2)小鱼、白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3)湿地公园经过适度开发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4.地球上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1)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多汁的茎具有叶的功能,是对沙漠________环境的适应。(2)落叶阔叶树冬季落叶,是植物对冬季________的一种适应。 (3)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________,是对空中飞翔生活的适应。 (4)比目鱼、孔鳐的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的上方,是适应________环境表现。5.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一条含鼠的食物链内四种生物所占数量关 系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

2020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三生物与环境

专题复习(三) 生物与环境 专题思维导图 1.[2019·江西]影响沙漠绿洲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2016·江西]下列说法与环境保护理念不匹配的是( ) A.焚烧、深埋地沟油 B.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D.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治力度 3.[2018·江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低碳绿色出行 C.沿河排放污染物 D.禁燃烟花爆竹 4.[2014·江西]图ZT3-1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相互依存关系图,以下不合理的选项是( ) 图ZT3-1

A.甲是生产者 B.丙不是消费者 C.丁是分解者 D.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只有1条食物链 5.[2015·江西]以下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6.[2014·江西]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比草原的食物网复杂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引入外来物种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7.[2018·江西]下列关于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茎中的形成层和叶芽中的生长点均属于分生组织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 C.排汗、呼气、排尿是人体排泄的三条途径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在于它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8.[2017·江西]如图ZT3-2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ZT3-2 A.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 B.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D.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9.[2015·江西]某湖泊引进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湖泊中甲的数量逐年显著增加,而本地食草鱼类和水草的数量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湖泊中食草鱼类的主要食物是甲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一、填空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和()。 3.在对比实验中的两组材料,一组叫()组,另一组叫()组。 4.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7.生态瓶里放了小鱼、水、沙石、金鱼藻、小虾、泥土等,其中生物是:(),非生物是:()。 8.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9、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里,不同的动物对()有不同的需求。 10.老虎、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

生产者是()。 12.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13.()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4.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条件,其他条件都不改变。 15.在食物链“小麦→ 麻雀→老鹰”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二、判断题 1.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2.香蕉树、松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4.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5.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6.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7.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8.食物链通常是从植物开始的。() 9.仙人掌的叶变形为刺就是为了让吃它的动物无法下嘴。()10.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1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13.食物链中横向箭头代表“被…吃”,箭头指向的是捕食者。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检测 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2011·福建高考)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图表示的是( ) 2.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农业的决定》出台。该决定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将树木、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残余物和各类有机垃圾等生物质所蕴藏的能量,转化为常规可再生能源,如燃料乙醇、沼气、生物柴油等就是生物质能产品。下列关于生物质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展生物质能可降低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耗 B.发展生物质能成为开启新能源时代的一把“钥匙” C.发展生物质能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抢占“绿色经济”制高点的一件“利器”D.发展生物质能实际上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3.(2011·海南高考)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4.(2011·东城模拟)下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 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6.(2011·海南高考)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二、非选择题 7.(2011·广州一模)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4.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一项是() A.种子→鼠→蛇→鹰 B.种子→鼠→猫头鹰 C.草→马→马蛔虫 D.浮游植物→海螺→海豹 5.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6.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7.“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8.从老鹰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虫,昆虫吃植物,可以看出,老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 光 B. 植物 C. 蛇 D. 昆虫 9.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鲱鱼→人类”中,含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A、藻类 B、水蚤 C、鲱鱼 D、人类 10、通常肉类食物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A、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B、饲养动物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11.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2.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缓慢上升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13.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末复习抽测试卷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末复习抽测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绿豆发芽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生态系统动物才起作用,非生物不起作用。 ()4、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5、食物链往往是从植物开始的,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7、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的需求不同。()8、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9、大雁的迁徙是为了环境的变化。 ()10、小鸟→小草→蚜虫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②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③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2、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①高粱→青蛙→蝗虫→蛇②高粱→蝗虫→青蛙→蛇③蝗虫→高粱→青蛙→蛇 3、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①生态系统②生物群落③池塘群落 4、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体色往往是() ①黄色②灰色③红色④绿色 5、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①生物影响环境;②生物改变环境;③生物依赖环境。 6、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①微生物;②植物;③土壤。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①相互利用的关系;②吃与被吃的关系;③相互竞争的关系。 8、在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①消费者②生产者③都不是 9、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如果草大量的减少了,则()。 ①老鹰增加兔子减少②老鹰减少兔子减少③老鹰增加兔子增加 10、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种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①食物链②食物网③生态链 三、连线:(10分) 1、把植物与之相应的内容连起来。6分 香蕉针叶山地 仙人掌阔叶沙漠 松树叶刺雨林

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

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 A卷(基础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使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压力 B.温度 C.光质 D.无机盐 2.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与平原地区的人相比,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较多,与此有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3.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B.一个牧场里的家畜 C.一条河里的鱼 D.一个池塘中的生物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5.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描述的生物关系是

A.捕食 B.竞争 C.种内斗争 D.种间竞争 7.一个野兔种群在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该种群的年增长率以及第5年种群数量分别是 A.150%,675 B.150%,1013 C.50%,675 D.50%,1013 8.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 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 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 9.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海上捕捞,有利资源可持续利用。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10.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宜选用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 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消灭被保护动物的天敌 二、非选择题(20分) 11.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中考生物专题--生物与环境(附答案)

生物与环境 1.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C.蚯蚓改良土壤 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 2.“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 A.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 3.(2018?遵义)下列实例中,生物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是 A.竹节虫形似竹节 B.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C.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D.有些人初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4.(2018?通辽)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D.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 C.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D.该实验做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结论

6.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 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 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 7.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8.丁丁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山洞深处无光条件下的蚜虫,个体大多无翅膀;生活在山洞浅处明暗交替的条件下的蚜虫,个体 大多有翅。那么,影响蚜虫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岩石 9.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下列不能说明生物是适应环境的是 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植株矮小,根系发达 B.生活在寒冷雪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C.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够疏松土壤 D.竹节虫静止不动时非常像竹子 1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五年级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二课: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当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改变的条件 只有一个。 第三课: 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 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 光、空间、土壤提供的养料等。 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第四课: 1、蚯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对 环境有基本需要,如空气、水、空间、食物等。 3、动物在形态、结构、习性上都有它适应环境的本领。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第五课: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 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6、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7、食物链的举例:水田中的5条食物链。 老鹰狗尾草水稻小鸟老鼠蝗虫蛇 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②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

山东潍坊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生物与环境(带解析)

专题练生物与环境 (2021·广东省调研)白马雪山地处我国横断山区肀段,该地区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形成河谷干热(海拔2300 m以下)和山地严寒的特点。该山山坡分布着疏林灌丛草坡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暗针叶林带等自然带。下图为白马雪山某山谷不同坡向年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分布图。据此完成1~2題。 1.推测疏林灌丛草坡出现坡向和海拔高度() A.东坡2300 m以下 B.东坡3000-3500 m处 C.西坡2300 m以下 D.西坡3500~4000 m处 2.植树种草可以改善干热河谷内的生态环境。白马雪山植树种草的最佳时间可能是()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 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 (2021·中原名校质量测评)下图是南岭沿南北方向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南岭很多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往往没有森林分布,原冈可能是 A.气候十热B.光照不足C.土壤过湿D.人类破坏 4.导致甲山自然带比乙山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B.坡较陡C.夏季风作用弱D.冬季风作用强 5.图中反映的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A.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海拔较高 B.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分布海拔较高 C.山麓基带的植被与地带性植被一致 D.相同海拔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越丰富 (2021·安徽省六校教育联合会素质测试)图3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

与海拔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6~8题。 6.秦岭地区森林植被 A.生长季山上比山麓长B.生长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 C.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D.生长季始期南坡比北坡迟 7.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 A.相互靠近B.上下远离C.同时下降D.同时上升 8.推测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海拔 A.500m以下B.1000~1500m C.2000~2500m D.3000~3500m (2020·德州二模)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各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临界日长。长日照植物是指每天日照时间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是指每天日照时间短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不开花的植物。近些年来,人们通过南引北移,不断扩大长日照和短日照植物的跨纬度引种。如图表示长、短日照植物在我国随纬度变化的始花期时间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 有关P、Q两类植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P属于长日照植物②Q属于长日照植物③P属于短日照植物④Q属于短日照植物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 复习目标: 1.复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类、能量流、物质流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复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3.掌握人、动物、细菌真菌对生物圈的影响。 复习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 复习过程: 【知识梳理,快速记忆】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二、生物圈 1.概念: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2.范围: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空气中由多种气体组成,该圈层生活着能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2)随全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以内的水层中。(3)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 、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合作关系。 5、生物适应环境: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 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适应既具有普遍 性,又具有相对性。 (1)骆驼、骆驼刺、旗形树…. (2)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复习提纲25页 (3)鸟类适应飞行的特点:复习提纲26页 (4)家兔适应草食的特点:它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 盲肠;家兔的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其中门齿适于 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5)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用鳍游泳来获取食物 和防御敌害②用鳃呼吸 (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 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6)昆虫适于陆地生活及运动的特点: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必考易错与加试特训(三)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温室效应对我国环境的影响的是() A.建筑物和历史古迹被腐蚀 B.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C.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 D.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发生变化 解析A选项是酸雨造成的影响。 答案 A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细胞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一些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C.每-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 D.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A 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益或害、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 B.第一次用大网眼渔网捕鱼并作标记,第二次用小网眼渔网重捕,估算结果与实际种群密度没有明显差异 C.年龄金字塔顶部代表最老的年龄组,宽度代表该年龄组的个体数 D.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 解析第一次用大网眼渔网捕鱼并作标记,第二次用小网眼渔网重捕,会使调查结果偏大。 答案 B

4.甲和乙是两个种群的生物,它们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下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Ⅰ、Ⅱ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值(a>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 B.时期Ⅰ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 C.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 D.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 解析甲乙两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开始往往呈指数增长,自然增长率a大于1;时期Ⅰ,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此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一定等于乙;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率大于乙种群,但是甲乙种群的数量不一定相同,故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不一定大于乙种群;甲乙两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开始种群数量增长的快,随时间的延续,增长速率减慢,故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 答案 D 5.如图表示北极旅鼠在1928年到1943年间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北极旅鼠种群数量每3~4年达到峰值,呈周期波动 B.A点时,雌鼠生殖能力下降是内源性调节因素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试卷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知识展示台(15分,每空1分): 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等。 2.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这种关系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3.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间和等。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作,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如果其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5.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二、对错审判厅(20分,每题2分): ()1.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装入自然水域的水,然后把水草,浮萍、田螺、小鱼、小虾等放进去就行了。 ()2.只要有水,绿豆就会发芽。 ()3.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5.蒲公英的种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他们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会发芽。 ()6.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什么作用。 ()7.生态瓶中的植物放的越多越好,可以给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8.青蛙冬眠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9.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10.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三、谨慎选择区(30分,每题2分): 1.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2.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是对比实验 3.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4.苹果树不适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适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 空气 5.下列说法最科学的是()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 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6.蚯蚓适宜生活在()的环境。 A.阳光充足 B.温度高 C.阴暗潮湿 7.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生物()。 A.影响环境 B.改变环境 C.依赖环境 8.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 A.企鹅雪狼 B.青蛙蛇 C.燕子天鹅 9.下面不在食物链中的是()。 A.蔷薇 B.蚜虫 C.花坛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测试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测试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一、单选题 1.(2019·洛阳模拟)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 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C. 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维护活动,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2.(2019·临沂模拟)习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可行措施 B. 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 C.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循环 D. 雾霾天气影响物种生育的温度、光照、pH等环境条件,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3.(2020·浙江模拟)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⑤中 B. 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 C. ④为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用于植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D. ①⑤⑥⑦⑧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4.(2020·山东模拟)互花米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入侵滨海湿地后,低矮的本地草本植物逐渐被替代。同时,互花米草入侵也可以改变蟹类等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与低矮的本地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在光照、养分等方面占有竞争优势 B. 某些底栖动物能够摄食植物幼根,加速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 C. 采用样方法对蟹类进行调查,往往会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D. 引进外来物种时应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 5.(2019·钦州模拟)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搭载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罐子”中的的六种生物分属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罐子”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 C. “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 “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生物与环境专项测试题

生物与环境专项测试题 山东省张秀云 一、选择题(有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 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3.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DDT和aldrin是用于控制这些生物的杀虫剂,aldrin对甲和乙毒性相同,但DDT对乙的毒性比对甲更强,现用DDT和aldrin 单独处理田块,如图所示中的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DDT和aldrin单独作用时对害虫数量的影响() A.2和1 B.1和3 C.2和4 D.3和4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5.下列有关氮循环中进行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叙述正确的是() A.全是分解者 B.只有分解者和生产者 C.只有分解者和消费者 D.既有生产者,又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初中生物中考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 复习目标一: 1.会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理解生物圈的内涵。 3.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复习目标二: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2.理解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及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复习目标一: 【知识回顾】 一、生物圈的内涵 生物圈的范围: 岩石圈 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关系的生物。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连连看:非生物因素与生物的关系。 南橘北枳温度 仙人掌叶变成刺阳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水分 不同深度的青岛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 【练习】 1.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2. 生物圈的含义是() 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 地球上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 大气圈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 3. 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 阳光 B. 温度 C. 水 D. 土壤 4. 今年年初湖南省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说明()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C. 生物能影响环境 D.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复习目标二: 【知识回顾】 三、生态系统 ----------- 生物部分动物 --------- ----------- 分解者 1.生态系统的组成 -------- 阳光、空气、水等 2.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__与_________ 的关系, 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 ___和___ ____总是维持在_____ ______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 _______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的___________。 资料分析: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场,牧草却生长良好,请你写出其中的食物链并解释其中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 1. 下列食物链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阳光→草→鼠→鹰 B.草←野兔←狼 C.草→田鼠→狐 D.植物→蚜虫→瓢虫→细菌 2.从“狼吃羊,羊吃草”的食物链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阳光B.草 C.羊 D.狼 3.自然林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其主要原因是() 大气圈水圈

专题3 生物与环境

专题3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 2. 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B)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环境制约生物 3. “春有桃花迷人眼,夏有莲叶荷田田”,不同的花儿在不同季节绽放,主要是受了()的影响,所以在异地引进作物品种之前应充分考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C) A. 温度、水分 B. 水分、日照 C. 日照、温度 D. 温度、土壤 4. 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D) A. 草原中的全部植物 B. 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 C. 农田中的全部庄稼 D. 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5.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D) A. 阳光→草→牛→虎 B. 草→鼠→鹰 C. 鹰→蛇→青蛙→昆虫 D. 草→兔→鹰 6.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C) A. 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 B. 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 C. 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 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 7. 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鲫鱼适应水中生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A. 蚯蚓靠刚毛的收缩就能进行运动 B. 鲫鱼向前的动力来自尾鳍 C. 蚯蚓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D. 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 8.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影响这一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水分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C.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D.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动物界的最大类群——节肢动物 9.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B) A. 阳光→草→兔→狐 B. 草→兔→狐 C. 狐→兔→草→细菌 D. 狐→兔→草 10.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