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课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纺纱学》课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纺纱学》课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纺纱学》课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分类排队:棉纺配棉方法。分类就是根据原棉的性质和各种成纱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类纱的原棉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排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个队,把地区、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个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时,将同一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去。

2 给棉分梳工艺长度:指给棉罗拉与给棉板握持点到给棉罗拉(或给棉板)与刺辊最小隔距点间的距离。当分梳工艺长度约等于纤维的主体长度时,分梳效果好,纤维损伤不显著。

3 摩擦力界:在牵伸区中,纤维与纤维间、纤维与牵伸装置部件之间的摩擦力所作用的空间称为摩擦力界。

4 变速点:在牵伸区中,浮游纤维由慢速变为快速时头端所处的位置。牵伸过程中,纤维的变速点形成一定分布。

5 移距偏差:牵伸过程中,因纤维头端不在同一截面位置变速,牵伸后的纤维头端距离与正常移距(牵伸前头端距离的牵伸倍数倍)之间的偏差。变速点分布越离散,移距偏差越大,牵伸引起的附加不匀越大。

6 落棉隔距:在精梳机上,当钳板摆动到最前位置时,下钳板钳唇前缘与后分离罗拉表面间的距离称为落棉隔距。落棉隔距越大,精梳落棉率越高,其梳理效果也越好。落棉隔距通过调节落棉刻度盘进行调节。

7 梳理隔距:精梳锡林梳理纤维从时,上钳板钳唇下缘到锡林针尖之间的距离。梳理隔距在锡林梳理过程中是变化的,梳理隔距变化小,有利于提高梳理质量。

8 喂给系数:对于前进给棉而言,喂给系数是指顶梳插入须丛前的喂棉长度与总喂棉长度的比值,喂给系数越大,落棉率越低;对于后退给棉而言,喂给系数为钳板闭合前给棉罗拉的喂给长度与总给棉长度的比值,喂给系数越大,落棉率越高。

9 管导:粗纱机上,加捻卷绕时,筒管速度大于锭翼速度的称为管导。

10 D型牵伸:即四罗拉双短皮圈牵伸装置,是在三罗拉双皮圈牵伸形式的基础上,在前方加上了一对集束罗拉,与前罗拉一起构成了一个整理区,将主牵伸区的集合器移到整理区,使牵伸与集束分开,实行牵伸区不集束,集束区不牵伸。

11 气圈:在细纱机上,处在导纱钩与钢丝圈之间的纱线,在纱线张力(纱段顶部张力、底部张力)、高速转动的离心力及空气阻力、哥氏力和纱线重力等作用力的作用下,呈现出空间曲线形态,即为气圈。

12 自由区长度:在双皮圈牵伸装置中,皮圈钳口与前罗拉钳口之间的距离。自由区长度大,不利于牵伸过程中纤维运动的控制。

13 加捻三角形(区):在细纱机上,前罗拉输出的须条呈扁平的状态,纤维与纱轴平行排列。钢丝圈回转产生的捻回向前罗拉钳口传递,使钳口处的须条围绕轴线回转,须条宽度逐渐收缩,两侧也逐渐折叠而卷入纱条中心,形成加捻三角区。在加捻三角区中,须条的宽度和截面发生变化,从扁平状逐渐形成近似圆柱形的细纱。

14 INA牵伸:细纱牵伸装置的后罗拉中心抬高,后上皮辊沿后下罗拉表面后移,使后上皮辊和后下罗拉中心连线与水平线有一定的夹角,使喂入后牵伸区中的纱条在后罗拉表面形成一段包围弧。由于后罗拉抬高形成的曲线牵伸和适当的粗纱捻回配合,后罗拉附近形成较强的摩擦力界,使后牵伸区中的纱条获得较高的集合,纤维的变速点前移,牵伸纱条不会扩散,反而逐渐向中罗拉收缩集合,形成狭长V字形,以较高的纱条紧密度喂入前牵伸区,使总牵伸倍数得以增大。又称V形牵伸。

15 紧密纺:在原牵伸装置增加集聚区(牵伸区不集束,集束区不牵伸),利用气流或机械集束的方法,对牵伸后的纱条进行集合、集聚,收缩输出纱条的宽度,减小乃至消除加捻三角区,从而使细纱加捻由卷捻变为实捻,加捻时纤维内外转移程度大大减轻,成纱毛羽大大减少,特别是长毛羽。

16 自调匀整:自调匀整:根据喂入或输出半制品定量的波动,自动调整喂入速度或输出速度,或改变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达到输出均匀的技术。

17 除杂效率:落棉中杂质的重量与喂入原料中杂质重量之比的百分率,反映单机或工序的除杂效果。

18 粗纱伸长率:单位时间内卷绕到粗纱管上的粗纱长度与前罗拉输出纱条长度之差对前罗拉输出纱条长度之比的百分率。一般情况下可以反映粗纱张力的大小。

19 假捻:纱条在两端握持,中间加捻的情况下,使纱条某纱段上获得的稳定捻回,称为假捻。加捻对纱条的最终捻度没有影响。

20 临界牵伸倍数:纱条中纤维处于即将产生相对滑移的临界状态时的牵伸倍数,此时纱条出于张力牵伸与位移牵伸之间的临界状态,牵伸力最大,在实际生产中应予以回避。

二、比较成对概念

1 自由打击开松与握持打击开松

纤维原料在自由状态(非握持)下受到打手的打击开松,称为自由打击开松。由于自由状态的纤维块在受到打击时有躲让的余地,作用相对柔和,纤维损伤小,且不容易造成杂质碎裂。

握持打击开松是指纤维层在给棉装置的握持下受到打手的打击、撕扯与分割,不能躲让,作用剧烈,开松效果好,但容易损伤纤维、打碎杂质。

自由打击开松和握持打击开松是纤维受到开松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都属于打击开松,区别仅在于纤维原料在受到打击作用时是否处于握持控制状态。

2 控制力与引导力

牵伸区中,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快速纤维作用在浮游纤维上的引导纤维由慢速变为快速的力,称为引导力;而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慢速纤维作用在浮游纤维上的阻止纤维由慢速变快速的力,称为控制力。引导力和控制力是一根浮游纤维周边快速纤维和慢速纤维分别作用在其上的摩擦力,当引导力大于控制力时,浮游纤维由慢速变快速,否则,维持慢速运动。

3 牵伸力与握持力

牵伸过程中,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快速纤维从周围的慢速纤维中抽出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的总和,称为牵伸力;握持力是指罗拉钳口对须条的摩擦力。在罗拉牵伸中,为了能使牵伸顺利进行,罗拉钳口对须条要有足够的握持力,以克服须条牵伸时的牵伸力。

4 控制纤维与浮游纤维

牵伸区中,头端被前钳口握持或尾端被后钳口握持的纤维,它们严格按照控制钳口的速度运动,处于受控状态,称为控制纤维。浮游纤维则指头端和尾端都不受罗拉钳口控制的纤维,其运动取决于周围纤维对它的摩擦作用力。处于牵伸区中的纤维,一般都会或长或短地有一段时期处于浮游状态,尾端受后钳口握持的控制纤维,一旦尾端脱离后钳口(头端为进入前钳口),即称为浮游纤维,浮游纤维的头端一旦进入前钳口,即成为控制纤维。

5 牵伸波与机械波

由于牵伸过程中纤维不在同一位置变速所造成的纱条不匀,在纱条不匀波长谱图上表现为块状隆起,称为牵伸波;由于机械状态不良(如罗拉偏心、牵伸齿轮磨灭等)造成的纱条周期性不匀,在纱条不匀波长谱图上表现为烟囱状凸起,称为机械波。

牵伸波和机械波是纱条不匀在波长谱图上的两种表现形式,同属纱条不匀,但造成原因不同。

6 重量不匀与条干不匀

重量不匀即长片段不匀,指一定长度纱条重量的不匀程度;条干不匀即段片段不匀,指纱条的粗细不匀程度。

重量不匀和条干不匀均属纱条不匀,区别在于不匀的片段长度不同。

7 张力牵伸与位移牵伸

纱条受到较小牵伸倍数的牵伸作用时,纱条因纤维的伸直和伸长而伸长,纤维之间的相对位置并未发生改变,牵伸外力去除,纱条会因弹性恢复到原来长度,这种牵伸称为张力牵伸;位移牵伸是指纱条在较大的牵伸倍数下,纱条中纤维间产生不可逆的相对位移,外力去除后,纱条不能恢复原状。张力牵伸和位移牵伸是纱条受到牵伸外力作用时的两种状态,

区别在于纱条中纤维是否产生了相对位移。

8 倒牵伸与顺牵伸

倒牵伸和顺牵伸是并条工序头、二道并条机牵伸分配的两种工艺。倒牵伸是指头道牵伸倍数稍大于并和数,二道牵伸倍数稍小于或等于并和数,这种牵伸型式由于头道并条喂入的生条纤维紊乱,牵伸力较大,半熟条均匀度差,经过二道并条机配以较小的牵伸倍数,可以改善条干均匀度。但这种牵伸装置由于喂入头道并条机时前弯钩纤维居多,较大的牵伸倍数不利于前弯钩伸直。顺牵伸是指头道并条机牵伸倍数小于并和数,二道并条机牵伸倍数稍大于并和数,形成头道小,二道大的牵伸配置。这种配置有利于弯钩纤维的伸直,且牵伸力合理,熟条质量较好。

9 奇数原则与偶数原则

奇数原则:由于细纱机是伸直纤维的最后一道工序,且牵伸倍数最大,有利于消除后弯钩,因此为了使喂入细纱机的粗纱中后弯钩纤维为主,在普梳纺纱工艺中,梳棉与细纱之间的工艺道数应按奇数道配置,有利于弯钩伸直。

偶数原则:梳棉生条中,纤维以后弯钩状态居多,而精梳机对于伸直纤维前弯钩有利,为了提高纤维伸直效果,减少精梳时纤维的损失,梳棉与精梳之间准备工序按偶数配置,使喂入精梳机的多数纤维呈前弯钩状。

10 大圈条与小圈条

大圈条和小圈条是两种圈条工艺。大圈条是指圈条直径大于条筒半径,小圈条是指圈条直径小于条筒半径。一般条筒半径较大时采用小圈条,而条筒半径较小时采用大圈条。

11 前进给棉与后退给棉

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是精梳机的两种给棉工艺。前进给棉是指钳板前摆时给棉,后退给棉是指钳板在后摆时给棉。在其它工艺相同的情况下,前进给棉落棉率低,而后退给棉落棉率高。

12 阻捻和捻陷

在纱条加捻过程中,在须条的喂入点和加捻点之间有一摩擦件与纱条接触,由于摩擦件对纱条有摩擦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捻回自加捻点向喂入点的正常传递,结果使加捻点与喂入点之间纱段的捻度小于正常捻度,这种现象称为捻陷,摩擦件为捻陷点。

在纱条加捻过程中,在加捻区中间有摩擦机件,但摩擦件处于加捻点与输出点之间,摩擦件的摩擦阻力阻止捻度向输出端,结果使加捻点与摩擦件之间纱段的捻度比正常值高。这种现象称为阻捻。阻捻和捻陷均是摩擦件阻碍捻回传递的现象,影响加捻过程中各纱段的捻度分布,但对输出纱线的最终捻度均无影响。

13 自由端纺纱与非自由端纺纱

在纱条加捻过程中,喂入点和加捻点之间的须条是断开的,加捻点一侧的纱尾呈自由状态。当加捻器回转时,加捻器一侧呈自由状态的须条也随加捻器回转,没有加上捻回,只在加捻点至输出点段的纱条上产生捻回,并成为成纱的最终捻度。在这种方法中,只要保证加捻器一侧不断喂入呈自由状态的须条或纤维流,就能连续纺纱,属于连续式的自由端真捻成纱方法。

非自由端纺纱是指在纱条加捻过程中,在喂入点、加捻点和输出点间的各段纱条上没有自由短形成,真捻的获得需要将加捻点与输出点之间纱条的反方向加捻作用转化为卷绕,才能将喂入点与加捻点之间所加捻度保留,称为成纱的最终捻度。

自由端纺纱和非自由端纺纱是纱线加捻成纱的两种方式,均可赋予成纱稳定的真捻,区别在于在加捻过程中喂入点和加捻点之间是否形成自由端,以及是否需要卷绕配合加捻。

14 赛络菲尔纱与包芯纱

通过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加装一个长丝喂入装置,利用长丝与短纤维纱在细纱机上平行喂人,并使长丝与经正常牵伸的须条保持一定距离,在前罗拉钳口下汇合加捻成纱,可以得到长丝与短纤纱条交捻的复合纱,即为赛络菲尔纱。芯纱(丝)由张力辊摩擦退绕,经导丝轮引导,在牵伸装置的前罗拉钳口处与牵伸后的粗纱一起输出,芯纱处牵伸后粗纱的中心位置,由于粗纱的加捻被包卷在纱中成为纱芯,既可得到包芯纱。赛络菲尔纱与包芯纱

的区别在于,包芯纱的长丝包裹在短纤纱芯中,而赛络菲尔纱的长丝与短纤纱条是并捻在一起的。

15 牵伸效率与牵伸配合率

牵伸过程中有落棉产生,皮辊也有滑溜现象,前者使牵伸倍数增大,后者使牵伸倍数减小。不考虑落棉与皮辊滑溜的影响,用输出、喂入罗拉线速度求得的牵伸倍数,称为机械牵伸倍数或计算牵伸倍数;考虑了上述因素求得的牵伸倍数称为实际牵伸倍数,实际牵伸倍数可以用牵伸前后须条的线密度或定量之比求得。实际牵伸倍数与机械牵伸倍数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牵伸效率。在纺纱过程中,牵伸效率常小于1,为了补偿牵伸效率,生产上常使用的一个经验数值是牵伸配合率,它相当于牵伸倍数的倒数,在工艺设计中,预先考虑牵伸配合率,由实际牵伸与牵伸配合率算出机械牵伸,从而确定上机牵伸倍数,即能纺出符合规定的须条。

三、填空题

1 自动混棉机的混和原理是横铺直取,多层混和;多仓混棉机的混和原理是时差混和;其中FA022为代表的多仓混棉机是利用喂入的时差实现混和;FA025为代表的多仓混棉机是利用输出的时差实现混和。

2 牵伸区内,纤维由慢速变为快速时头端所处的位置称为变速点。对纤维变速点的要求是靠前、集中、稳定。

3 在牵伸过程中,弯钩伸直的条件包括作用力、速度差、延续时间。

4 并条机的主要牵伸型式为三上三下压力棒曲线牵伸;粗纱机的牵伸型式为三(四)罗拉双短皮圈牵伸;细纱机的牵伸型式为三罗拉长短皮圈牵伸。

5 目前,牵伸装置的加压机构类型主要有弹簧摇架加压、气动摇架加压等。

6 精梳前准备工艺流程有以下三种:预并条机→条卷机、条卷→并卷、预并条→条并联合机,其中,条卷→并卷工艺流程适于纺特细特纱。

7 精梳机上,影响梳理和分离接合质量的三个最重要,同时相互之间又必须相互协调的工

艺参数是钳板闭合定时、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弓形板定位(锡林定位),称为三大定时、定位。

8 竖锭粗纱机加捻的加捻点位于锭翼侧孔处;细纱机的加捻点位于钢丝圈处。

9 粗纱的卷绕形式为长动程平行螺旋线卷绕;细纱的卷绕形式为短动程交叉螺旋线卷绕。前者只能沿径向退绕,后者可沿轴向退绕。

10 粗纱机要将粗纱卷绕成既定的管纱形状,每绕完一层纱都要同时完成三个动作,即减速、换向、缩短动程。

11 细纱的卷绕成形是通过钢领板升降运动来完成的,一般钢领板做升降运动时,上升慢,下降快,钢领板上升时卷绕密度大,称为卷绕层,下降时卷绕密度小,称为束缚层。

12 电子清纱器的类型有光电式和电容式两种。

13 花式纱线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花式纱线,另一类为花色纱线。花式纱线一般采用空心锭花式捻线机加工。

14 花式纱线一般由三根纱线组成,即芯线、固线、饰线,其中芯线起骨架作用,主要提供纱线的强力。

15 在进行重量不匀率测试时,棉卷的片段长度为1m,条子的片段长度为5m,粗纱的片段长度为10m。

16 自调匀整装置按其控制原理可以分为开环式、闭环式和混合环式三种。

17 开清棉机械主机按其作用可分为抓棉机械、混棉机械、开棉机械和清棉成卷机械。

18 经过牵伸,纱条中纤维的平行度、伸直度、分离度和取向度均会得到改善。

19 全自动络筒机按其管纱储存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纱库式和托盘式两种。

20 双股线ZS加捻(单纱Z捻,合股加S捻)时,股线与单纱捻度比(捻比)为2时,股线获得最大强力;股线与单纱捻度比为2/2时,股线获得最佳光泽。

四、单项选择题

1 调节尘棒间距,一般是通过调节尘棒的( B )来实现的。

A 工作角

B 安装角

C 清除角

2 开清棉工序加工化纤时,对下列哪项作用要求最高?( C )

A 开松

B 除杂 C混和

3 梳棉机上,最主要的除杂区域是( A )。

A 后车肚落杂

B 盖板花除杂

C 锡林大漏底落杂

4 目前新型梳棉机采用的剥棉装置一般为( B )

A 斩刀剥棉

B 三罗拉剥棉

C 四罗拉剥棉

5 梳棉机上,为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A )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速比关系,并应根据所纺纤维长度不同而进行调整。

A 锡林~刺辊

B 锡林~道夫

C 锡林~道夫

6 控制成纱棉结杂质粒数的最重要工序是( B )

A 开清棉

B 梳棉

C 精梳

7 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大,对于同一牵伸装置而言,牵伸后纱条的附加不匀会( A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8 牵伸倍数大,有利于( A )的伸直。

A 前弯钩

B 后弯钩

C 对前后弯钩的伸直都有利

9 在锡林梳理阶段,钳板的运动状态是( C )。

A 前摆 B先前摆再后摆 C 先后摆再前摆

10 钳板是在( C )开始闭合的。

A 锡林梳理阶段

B 分离前准备阶段 C梳理前准备阶段

11 分离罗拉在( B )开始顺转。

A 锡林梳理阶段

B 分离前准备阶段

C 分离接合与顶梳梳理阶段

12 竖锭式粗纱机的锭翼顶孔,从加捻理论上说,属于( C )

A 捻陷点

B 假捻点

C 既是捻陷点又是假捻点

13 在细纱机上,一般通过改变( C )的速度来改变成纱的捻度。

A 锭速

B 钢丝圈速度

C 前罗拉输出速度

14 与纺中支纱相比,纺高支纱时钢丝圈的重量应( A )。

A 减轻

B 可不变

C 加重

15 关于细纱气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气圈形态变化反应细纱张力变化;B 气圈既反映张力变化又对纱线张力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C 气圈对张力有调节作用。

16 细纱断头主要发生在( A )

A 纺纱段

B 气圈段

C 卷绕段

17 两根纱线合股加捻,股线的强力( A )单纱强力的总和。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18 悬锭式粗纱机卷绕成形过程中,做升降运动的是( A )

A 上龙筋

B 下龙筋

C 锭翼

19 罗拉握持距应主要依据( C )来确定,并根据喂入纱条定量及结构综合考虑。

A 纤维平均长度

B 纤维短绒率 C纤维品质长度

20 在并条机上,通过检测喂入条子的粗细变化,相应调整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这属于( A )自调匀整。

A 开环式

B 闭环式

C 混合环式

21 精梳机输出棉网“鱼鳞斑”的形成原因是( B )。

A 钳板开口早

B 分离罗拉顺转迟

C 锡林梳理定时迟

22 下列新型纺纱线中,耐磨性最好的是( C )。

A 喷气纺纱线

B 摩擦纺纱线

C 转杯纺纱线

23 下列纺纱方法中,可加工纤维长度最短的是( B )。

A 环锭纺纱

B 转杯纺纱

C 喷气纺纱

24 在纺制竹节纱时,一般采用的技术是( A )。

A 前罗拉恒速,控制中、后罗拉超喂。

B 中、后罗拉恒速,前罗拉瞬时停转或减速。

C 前、中、后罗拉根据需要均可进行速度调整。

25 关于半精纺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适宜用较长的毛纤维原料纺制高支纱线

B 适宜用较短的毛纤维纺制粗支毛纱

C 适宜用较短的毛绒及其它各类纤维纺制中高支纱线

五、多项选择题

1 在原棉的诸多性能指标中,对成纱质量影响较大的两个性能指标是:( A、D )

A 长度

B 短绒率

C 单纤维强力

D 线密度

E 成熟度

F 含杂率

2 配棉时选择若干队性质相近的原棉为主体成分,一般主体成分占70%。一般以( A、B、D )为主体。

A 产地

B 线密度

C 含杂

D 长度

E 短绒率

3 原棉中所含杂质的去除,由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合理分担,开清棉工序主要去除( C、D、

E )。

A 细小杂质

B 与纤维粘附性强的杂质

C 体积较大的杂质

D 金属等硬杂

E 容易碎裂的杂质

4 抓棉机抓棉小车的运转率会影响抓棉机的( A、C )。

A 开松效果

B 除杂效果

C 混和效果

5 生产实际中,调整盖板花量主要是通过调整( B、C )来实现的。

A 盖板速度

B 前上罩板上口与锡林针面间隔距

C 前上罩板的高低位置

6 经过牵伸,纱条中纤维的( A、B、C、D )都会有所增加。

A 伸直度

B 平行度

C 分离度

D 取向度

7 下列有关加捻的现象中,对纱线最终捻度没有影响的是( A、B、C )

A 假捻

B 捻陷

C 阻捻

8 下列关于粗纱捻系数描述正确的是( A、B、C )。

A 粗纱捻系数大有利于减少粗纱意外伸长

B 粗纱捻系数大可能总成细纱牵伸时牵伸力增大,牵伸不开

C 粗纱捻系数影响粗纱机产量

9 下列起附加摩擦力界作用的是( A、B、C )。

A 压力棒

B 皮圈

C 后罗拉包围弧

D 前罗拉包围弧

10 目前纱线染色一般采用( A、B )。

A 绞纱染色

B 筒子纱染色

C 管纱染色

D 经轴染色

11 下列情况中,可能会造成精梳锡林末排针抓走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纤维网的是(A、C)。

A 锡林梳理定时迟

B 钳板闭合定时早

C 分离罗拉顺转定时早

D 锡林梳理定时早

12 下列关于精梳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B)。

A 可有效排除纤维中的短绒

B 可有效排除纤维中的杂质

C 可有效排除纤维中的棉结

13 下列纤维原料中,目前适宜喷气纺纱加工的是(C、D)。

A 羊毛

B 纯棉

C 化纤与棉混纺

D 棉型化纤

14 下列纺纱方法中,只通过改变纱线结构而改变纱线性能(属于结构纺纱)的是(B、C)。

A 包芯纱

B 紧密纺

C 缆型纺(分束纺)

D 赛络纺

15 棉纺系统可加工的纤维原料包括( A、B、C、D )。

A 棉

B 棉型化纤

C 中长化纤

D 长度与棉接近的毛、麻、绢丝等纤维

六、问答与计算题

1写出精梳涤棉股线加工工艺流程,可选择成卷或不成卷工艺,要求:(1)写出各工序的名称,工序之间用→连接;(2)写出各工序所用设备名称

2 写出精梳纯棉股线加工工艺流程,可选择成卷和不成卷工艺,要求:

(1)写出各工序的名称,工序之间用→连接;

(2)写出各工序所用设备名称;

(3)写出各工序半制品的名称。

工序:原料选配→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并纱→捻线

设备名称:开清棉联合机→梳棉机→并条机→条卷机(或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或条卷机→并卷机)→精梳机→头道并条机→二道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络筒机→并纱机→捻线机→络筒机(或倍捻机)

半制品:棉包→棉卷→生条→精梳小卷→精梳条→半熟条→熟条→粗纱→细纱管纱→筒子→并纱筒子→管线→线筒

3 简述影响豪猪式开棉机开松、除杂效果的因素,并简要说明这些因素怎样影响开松和除杂的效果。

答案要点:

a给棉(喂棉)罗拉与打手之间的隔距:隔距越小,打击力大,作用越剧烈,有利于开松和除杂,但隔距太小,容易损伤纤维和打碎杂质。

b 打手的形式:刀片打手作用剧烈,有利于开松和除杂,但对纤维损伤较大,锯齿打手和梳针打手能够刺入须丛进行分梳,以梳代打,有利于开松,但由于打击力小,不利于杂质的去除。

c 打手的转速:打手转速快,作用剧烈,利于开松和杂质的去除;但速度过大,会增加纤维的损伤。

d 尘棒间距:大,有利于杂质的排除,但会增加可纺纤维的下落。(1分)

e 打手与尘棒间距:隔距小,打手与尘棒对纤维作用剧烈,有利于开松除杂,但会增加纤维损伤,甚至会打落尘棒。打手与尘棒间距从入口到出口应随着纤维的逐渐开松、体积增大而逐渐增大。

f 打手室气流分布:主要影响杂质的下落和纤维的回收,入口一段尘格气流应以向外流动为主,以加强杂质的排除,出口处尘格气流可以调节为向里流动,以回收部分可纺纤维。若原棉含杂高,也可调整为向外流动,加强杂质排除。打手室气流分布可通过前后进风门

的调节进行调整。

g 打手与剥棉刀之间的距离:为防止返花,此隔距在剥棉刀不碰打手的前提下尽可能偏小掌握。

4 下图为梳棉机结构简图,标出各主要机件名称、回转方向、针齿配置方向,写出各主要机件之间针齿配置作用类型。

各主要机件名称:

1给棉板 2 给棉罗拉 3 刺辊 4 锡林 5 盖板 6 道夫 7 剥棉罗拉 8、9 上下轧辊10 喇叭口 11 大压辊

各主要机件回转方向和针齿配置方向如下所示图。(2分)

各主要机件间针齿配置作用类型:

刺辊-锡林:剥取作用

锡林-盖板:分梳作用

锡林-道夫:分梳作用

5 简述梳棉机均匀混和作用实现的机理。

(1)锡林~刺辊:锡林剥取刺辊表面的纤维层,覆盖在锡林表面原有纤维层上,通过先后喂入纤维层的并合,实现混和和均匀作用;

(2)锡林~工作盖板:针面负荷不同,针面抓取纤维能力也不同,锡林与盖板针面之间因针面负荷不断变化,纤维层反复分梳和转移,抓取、释放纤维层,实现混和和均匀作用,并通过同时喂入的纤维走出工作区和转移给道夫的时差,实现先后喂入纤维的混和作用;锡林和盖板针面在针面负荷变化时“吸放”纤维,有很好的均匀混和作用。

(3)锡林~道夫:道夫“凝聚”锡林针面的纤维层,能实现先后喂入纤维的混和及并合作用,实现混和与均匀;(2分)

(4)棉网输出凝聚成条时,有并合和时差混和效果,实现混和和均匀。

6 精梳机一个工作循环(钳次)可以分为互相连续的哪四个阶段?在各运动阶段中,各主

要机件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答案要点:

精梳锡林梳理阶段:在本阶段中,上下钳板闭合钳持棉层,接受锡林梳针梳理,在梳理过程中,钳板先后摆再前摆。给棉罗拉静止不转,分离罗拉处于静止状态,顶梳不与须丛接触,不起梳理作用。

分离前准备阶段:在本阶段中,分离罗拉倒转开始前锡林梳理结束,钳板逐渐开启并继续向前摆动,逐渐接近分离罗拉。分离罗拉倒转将上一工作循环输出的棉网尾端倒入机内,准备与锡林梳理过的须丛前端接合。对于前进给棉的精梳机,此时给棉罗拉回转,给出一定长度的须丛。顶梳向前摆动,但未参与梳理。

分离接合与顶梳梳理阶段:在本阶段中,钳板前摆并闭合。分离罗拉正转,使倒入机内的棉网与新梳理的须丛前端相叠合而输出,完成分离接合,顶梳前摆并刺入须丛梳理。

梳理前准备阶段:在本阶段中,钳板后摆并逐渐闭合,分离罗拉由正转至停止。对于后退给棉的精梳机,此时给棉罗拉回转,在钳板闭合前给出一定长度的须丛。

7 下图为精梳机分离接合纤维丛形态示意,写出图中各段棉丛的名称,相互关系;说明什么情况下分离纤维丛接合质量和条干均匀度较好。

图中,L为分离纤维丛长度(mm);S为有效输出长度(mm),即每钳次分离罗拉输出的须丛长度;G为接合长度(mm)。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知:L=S+G或G=L-S。分离纤维丛长度L俞长,有效输出长度S愈小时,接合长度G愈长,纤维网的接合质量和条干均匀度愈好。

8 简述细纱断头的根本原因。细纱断头的规律是怎样的?

在纺纱过程中,如果纱线某截面处强力小于作用在该处的张力时,就发生断头,因此断头的根本原因是强力与张力的矛盾。当某一瞬间,作用在纱线上某点张力大于该点的强力时,即发生断头。细纱断头可概括为成纱前断头和成纱后断头两类。成纱前断头是指纱条在输出前罗拉之前的断头,发生在喂入部分和牵伸部分。成纱后断头是指纱条从前罗拉输出后至筒管间这段纱条在加捻卷绕过程中发生的断头。在正常条件下成纱前的断头应该是较少

的,主要是成纱后断头。

成纱后断头的规律如下:一落纱中断头分布,一般是小纱断头最多,中纱最少,大纱断头多于中纱;成纱后断头部位较多发生在纺纱段(称为上部断头),在钢丝圈至筒管间断头(称为下部断头)出现较少,但当钢领与钢丝圈配合不当时,会引起钢丝圈的振动、楔住、磨损、烧毁、飞圈等,使下部断头有所增加。断头发生在气圈部分的机会是很少的;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绝大多数锭子在一落纱中没有断头,而在个别锭子上会出现重复断头;随着锭速增加,卷装增大,张力也随着增大,断头一般也随之增加。

9 新型纺纱方法的共同特点有哪些?列举目前应用成熟的三种新型纺纱方法,并说明它们分别属于自由端纺纱方法还是非自由端纺纱方法。

答案要点:

新型纺纱方法均革除了钢领、钢丝圈加捻卷绕机构,消除了气圈引起的张力问题,并将卷绕和加捻分开进行。

新型纺纱方法的共同特点:产量高、卷装大、工序短。

目前技术上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纺纱方法主要有:气流纺纱(转杯纺纱)、喷气纺纱和摩擦纺纱(摩擦纺纱)、包缠纺纱方法等。其中属于自由端纺纱方法的为转杯纺纱和无芯摩擦纺纱;属于非自由端纺纱的有喷气纺纱、包缠纺纱和摩擦纺纱(有芯)等。

10 在毛条制造时,采用66支国毛和3.33dtex×86mm的涤纶混合生产毛涤混梳条。已知羊毛制条的制成率为80%,涤纶制条的制成率为95% ;羊毛的公定回潮率为16%,涤纶的公定回潮率为0.4%。求配毛时,投料量各为多少才能达到成品毛条中羊毛占35%,涤纶占65%的比例。

解:

考虑制成率时,羊毛的干重百分比为

考虑公定回潮率时,羊毛的投料百分比为

11 翼锭粗纱机上,已知前罗拉输出纱条的线速度为L ,锭子(锭翼)的转速为s n ,粗纱卷绕直径用x D 表示,卷绕时粗纱间距用a 表示,粗纱卷绕采用管导方式,如不考虑加捻造成的捻缩,写出筒管转速b n 、龙筋升降速度v 和粗纱捻度T 的表达式。

解: 筒管转速x s b D L n n π+

= 龙筋升降方程a D L v x

?=

π 粗纱捻度L n T s = 12 环锭细纱机上,已知前罗拉输出纱条的线速度为V ,锭子的转速为s n ,粗纱卷绕直径用

x D 表示,如不考虑加捻造成的捻缩,写出钢丝圈转速t n 、卷绕到纱管上纱线的捻度T '和细纱的稳定捻度(轴向退绕后)T 的表达式。

解: 钢丝圈转速x

s t D V n n π-= 卷绕到纱管上纱线的捻度x

s D V n T π1-=' 细纱的稳定(轴向退绕后)捻度V

n T s = 13 已知欲加工棉纱的线密度为40S (英支),特数制捻系数为340,求其特数制捻度t T 。 解:

%

39%100956580358035%100=?+=?+=B B A A A

A A Z P Z P Z P F %43%100%)

4.01(%61%)161(%39%)161(%39=?+?++?+?=A G

纱线的特数为tex N t 6.14401.583== 特数制捻度为cm N T t t

t 10/1.896.14340捻===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