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中医药学、实验技术、预防医学本科)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中医药学、实验技术、预防医学本科)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中医药学、实验技术、预防医学本科)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A.鉴别细菌

B.初选抗菌药物

C.了解细菌致病性

D.了解细菌的染色性

E.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10.在自然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细菌:

A.细胞膜有半透性,允许水分及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

B.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代谢类型多样化

D.表面带有电荷,可以吸附营养物质,利于吸收

E.具有多种酶系统

11.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是选用细菌生长的: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

12.有关“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B.是细菌的内毒素成分

C.微量热原质注入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

D.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法(121℃,20min)破坏

E.注射药剂中不得含有热原质

13.检查细菌对糖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主要意义在于:

A.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

B.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强弱

C.帮助鉴别细菌的种类

D.确定细菌抵抗力的强弱

E.了解细菌对营养的需要

14.消毒是指:

A.杀死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不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C.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D.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E.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

15.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所需温度和需维持时间分别为:

A.100℃,15~20min

B.121.3℃,15~20 min

C.100℃,10 min

D.121.3℃,10 min

E.160℃,2h

16.紫外线常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其杀菌机制主要是:

A.破坏酶系统

B.损伤细胞膜

C.干扰DNA复制

D.干扰蛋白质合成

E.干扰肽聚糖合成

17.细菌毒力岛:

A.是一个分子量较小的染色体DNA片段

B.往往位于rRNA基因位点内或附近

C.是较稳定的DNA区域

D.毒力岛与该菌染色体DNA的密码使用有明显差异

E.毒力岛两侧均有同向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

18.细菌间的转导是:

A.通过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B.通过普通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C.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

D.以烈性噬菌体为媒介

E.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

19.白喉棒状杆菌由无毒株变成产毒株的原因是由于:

A.溶原性转换

B.接合

C.转导

D.转化

E.转座

20.细菌DNA的转化是否成功与哪一项无关:

A.受体菌是否处于感受态

B.转化的DNA片段的大小

C.供体菌DNA的浓度

D.体体菌DNA片段是否与受体菌基因组有同源性

E.进入受体菌的转化因子应是双链DNA

21.有关“接合”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F质粒

B.Hfr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

C.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染色体基因和F质粒

D.F’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失去F质粒

E.F+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F+菌不变为F-菌

22.有关“细菌毒力增强或减弱”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一般因光滑型菌落变成粗糙型菌落而增强

B.通过易感动物传代而减弱

C.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传代而减弱

D.失去形成菌毛的能力而增强

E.溶源性转换后,可能减弱

23.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耐药性:

A.由抗生素诱导产生

B.较易在细菌之间转移

C.多为对单一抗生素的耐药性

D.不稳定

E.发生耐药性变异的是群体中的全部细菌

24.有关“质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为闭合环状双链DNA

B.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C.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因载体

D.不能通过转导方式在细菌之间转移

E.可在不同种属的细菌间转移

25.较少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A族溶血性链球菌

26.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生化机制主要是:

A.产生灭活酶

B.靶位改变

C.减少药物吸收

D.增加药物排出

E.旁路代谢

27.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

A.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B.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

C.使用广谱抗生素

D.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E.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使用抗生素

28.导致菌群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正常菌群的定位转移

B.细菌从无(弱)毒株突变成为有(强)毒株

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D.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

E.微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

29.条件致病菌感染:

A.均为内源性感染

B.均为医院感染

C.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D.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

E.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30.有关“二重感染”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二种细菌同时感染

B.在用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的同时发生的一种新感染

C.是一种严重的菌群失调症

D.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

E.多由耐药菌引起

31.有关“医院感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人们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

B.感染对象主要是医务人员

C.主要由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引起

D.病原体来源广泛

E.病原菌常具有耐药性

32.有关“超抗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需经过抗原提呈细胞的处理,才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B.能直接激活T细胞增殖

C.仅需10-12mol就能诱发免疫应答

D.具有毒性作用

E.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33.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34.可侵入人体血液的细菌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破伤风梭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肉毒梭菌

E.霍乱弧菌

35.有关“抗感染免疫”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菌感染

B.抗毒素的中和作用主要针对外毒素感染

C.SIgA主要阻挡致病菌定植

D.抗体与细菌结合直接杀死胞外菌

E.血-脑脊液屏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36.有关“Toll样受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跨膜蛋白

B.表达在感染早期直接接触病原体的细胞

C.不能诱导凋亡信号

D.能调控天然免疫向获得性免疫的转变

E.能特异性识别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

37.目前可用类毒素进行预防的疾病是:

A.伤寒与白喉

B.破伤风与波状热

C.破伤风与结核病

D.白喉与破伤风

E.百日咳与白喉

38.注射或接种哪一项而获得免疫的方式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A.破伤风抗毒素(TAT)

B.卡介苗(BCG)

C.百日咳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E.白喉类毒素

39.有关“核酸疫苗”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免疫途径多种

B.由免疫原编码基因与载体(如质粒)组成

C.免疫维持时间短

D.可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E.安全性好

40.抗毒素: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用于人工主动免疫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D.可中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E.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防过敏反应

41.直接涂片镜检:

A.不能快速诊断细菌感染

B.适用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检查

C.只适用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

D.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

E.以上都不是

42~47.下篇短文中,每一段可能有1处或多处明显错误。每读完一段后,请选择可能存在的错误数(注意:整篇短文有13处明显错误)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下放大1000倍左右才能看到。粘肽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青霉素能干扰交联桥的形成,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在一般渗透压环境中,可导致细菌死亡。而人体细胞中含有青霉素酶能分解青霉素,故青霉素通常不会损

伤人体细胞。

42.A.1 B.2 C.3 D.4 E.5

多数细菌细胞壁受损后,在低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上仍能缓慢生长而成为细菌L型。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态性,大多为革兰染色阴性。L型的子代细菌仍保有亲代的遗传特性,去除抑制物后能返祖而恢复原有的形态。某些细菌L型仍有致病力,与许多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有关,并常在使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链霉素、青霉素等)治疗过程中发生。

43.A.1 B.2 C.3 D.4 E.5

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主要取决于细菌的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部位和机体的免疫力。侵袭力和毒素构成细菌毒力,其物质基础是细菌的菌体结构和代谢产物。粘附是细菌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与粘附有关的菌体表面结构主要有性菌毛和毛发样突出物,菌毛的粘附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例如:肺炎球菌常侵犯血管内皮或脑膜,而与其生物学性状相近的淋球菌常选择泌尿生殖道或眼结膜。有些细菌能产生侵袭性酶,能促进细菌的直接扩散,如A群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扩散因子、链激酶和链道酶等。许多细菌具有抗吞噬作用的菌体结构,如肺炎链球菌的荚膜、A群链球菌的M蛋白、破伤风梭菌的芽胞、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等。

44. A.1 B.2 C.3 D.4 E.5

细菌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均不耐热,在60~80℃下作用30分钟即可破坏,注入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外毒素的毒性远比内毒素强,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性毒性作用,引起特殊病变。各种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脂多糖,由类脂A、非特异性核心多糖和O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毒性作用由非特异性核心多糖决定,因此,由内毒素引起的毒性作用大致相似。内毒素只有当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它可经甲醛液脱毒形成类毒素。

45.A.1 B.2 C.3 D.4 E.5

总之,所有病原菌进攻人体不外乎利用侵袭力和毒素。多数病原菌同时具有侵袭力和毒素,如霍乱弧菌;有的病原菌以产生毒素为主,如破伤风梭菌侵袭力很弱,但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不需任何突破机体防线的侵袭力;有的以侵袭力为主,如肺炎链球菌不能产生毒素,但能凭借荚膜冲开吞噬细胞的防线,主要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由于细菌菌体结构、代谢产物、以及生长繁殖所需条件的不同,各种细菌的致病性有很大的差异。

46.A.0 B.1 C.2 D.3 E.4

47.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化脓性感染具有病灶局限化的特点,原因在于该菌能产生:

A.溶素

B.肠毒素

C.透明质酸酶

D.血浆凝固酶

E.链激酶

48.风湿热患者的心脏瓣膜损伤主要原因是:

A.抗链球菌溶素O循环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

B.链球菌溶素O介导的毒性作用

C.M蛋白的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

D.化脓性链球菌在受损心脏瓣膜上大量繁殖

E.M蛋白的毒性作用

49.细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粪肠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白假丝酵母菌

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E.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50.区分肠杆菌科中致病菌与非致病菌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动力试验

D.革兰染色法

E.血清学试验

51.未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过的伤员,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最好立即注射:

A.破伤风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白百破三联疫苗

D.抗生素

E.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52.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

53.下述哪一项检查不能协助临床诊断:

A.末梢血涂片,姬姆萨染色找到疏螺旋体

B.咽拭子涂片找到细胞内革兰阳性双球菌

C.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

D.脑脊液涂片找到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

E.假膜中找到具异染颗粒革兰阳性棒状杆菌

54.细菌与所致疾病正确组合的是:

A.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感染

B.布鲁菌━回归热

C.炭疽芽胞杆菌━气性坏疽

D.流感嗜血杆菌━流感

E.脑膜炎奈瑟菌━乙脑

55.在发病第一周常规血培养是阳性结果,该患者所患疾病很可能是:

A.痢疾志贺菌引起的菌痢

B.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C.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炎

D.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

E.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

56.能引起食物中毒,但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鼠伤寒沙门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肉毒梭菌

E.副溶血性弧菌

57.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微生物:

A.登革出血热

B.波浪热

C.回归热

D.沙眼

E.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58.具有特殊发育周期的病原体是:

A.肺炎支原体

B.肺炎衣原体

C.恙虫病立克次体

D.肺炎链球菌

E.SARS冠状病毒

59.病原性钩端螺旋体的培养特性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生长缓慢

B.常用Korthof培养基

C.培养基中需加血清

D.最适生长温度为37℃

E.最适pH7.2~7.6

60.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所产生的黄曲霉素损害人体的主要器官是:

A.肾脏

B.肝脏

C.造血器官

D.中枢神经系统

E.皮肤

61.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病毒:

A.可通过细菌滤器

B.寄生在易感的活细胞内

C.缺乏完整的酶系统

D.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对抗生素不敏感

62.病毒核衣壳的化学组成主要是:

A.核酸

B.蛋白质

C.核酸和蛋白质

D.脂蛋白和糖蛋白

E.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

63.逆转录病毒复制的方式是:

A.RNA→RNA∶DNA杂交体→ds DNA→整合于细胞DNA→转录mRNA

B.RNA→RNA∶DNA杂交体→ds DNA→转录mRNA

C.RNA→转录mRNA

D.RNA→RNA∶DNA杂交体→转录mRNA

E.RNA→RNA∶RNA→转录mRNA

64.有关“病毒的早期蛋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病毒的结构蛋白

B.在病毒子代核酸复制前合成

C.能抑制宿主细胞的代谢

D.为病毒转录所需的调控蛋白

E.为病毒核酸的复制提供酶

65.病毒衣壳的功能不包括:

A.保护内部核酸

B.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

C.具有特异抗原性

D.有辅助感染的作用

E.承受内部5~20个大气压的渗透压

66.有关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哪一项是正确的:

A.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B.有包膜病毒比无包膜病毒对热的耐受性强

C.紫外线不能灭活病毒

D.脂溶剂能破坏所有病毒

E.病毒对抗生素敏感

67.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是:

A.麻疹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

D.汉坦病毒

E.狂犬病病毒

68.不能引起垂直传播的病毒是:

A.乙型肝炎病毒

B.风疹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艾滋病毒

E.乙型脑炎病毒

69.慢发病毒感染与慢性感染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

A.潜伏期很长

B.必有原发感染

C.不断向体外排出病毒

D.不出现症状

E.多为进行性、亚急性,并往往造成死亡

70.不能用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

A.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

B.动物接种

C.细胞培养

D.鸡胚接种

E.器官培养

71.肿瘤病毒致肿瘤作用的关键是:

A.病毒基因与细胞基因整合

B.病毒长期潜伏在宿主细胞内

C.使正常细胞带上肿瘤抗原

D.病毒带有RNA和逆转录酶

E.改变细胞膜表面的正常抗原

72.有关“干扰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病毒基因编码

B.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C.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

D.能限制病毒在细胞间扩散

E.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73.清除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是:

A.干扰素

B.杀伤性T细胞

C.非中和抗体

D.中和抗体

E.补体

74.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

A.直接杀死病毒

B.阻止病毒的生物合成

C.阻止病毒吸附

D.通过调理作用增强机体的吞噬功能

E.阻止病毒脱壳

75.使用减毒活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时,哪一项不属于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A.回复为有毒力病毒

B.进入人体非寻常部位引起并发征

C.活化其它潜伏病毒

D.引起持续感染

E.对宿主免疫系统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麻痹

76.下列“抗病毒药物-疾病”组合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oseltamivir(达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B.无环鸟苷(ACV)-单纯疱疹

C.齐多夫定(ZDV或AZT)-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拉米夫定(3TC)-乙型肝炎

E.丙氧鸟苷(GCV)-巨细胞病毒感染

77.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来说,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主要是:

A.用干扰素

B.疫苗接种

C.用免疫血清

D.隔离治疗带毒者

E.使用核苷类药物

78.最易发生变异而造成疾病流行的病原体是:

A.脑膜炎球菌

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D.流行性感冒病毒

E.流感嗜血杆菌

79.有关“SARS病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双链DNA病毒

B.可用Vero E6细胞培养

C.病毒颗粒外形如冠状

D.可能通过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E.有家庭聚集和医院聚集传播的特点

80.在我国引起婴幼儿秋季流行性腹泻的病毒主要是:

A.杯状病毒

B.ECHO病毒

C.轮状病毒

D.柯萨基病毒

E.肠道腺病毒

81.患者神经兴奋性增高,吞咽、饮水,甚至闻水声等轻微刺激均可引发痉挛,该疾病是:

A.破伤风

B.鼠疫

C.狂犬病

D.肉毒中毒

E.流行性脑膜炎

82.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内的e抗原(HBeAg)的编码基因是:

A.C基因

B.PreC基因

C.C基因+PreC基因

D.S基因

E.S基因+PreS1基因+PreS2基因

83.丙型肝炎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

B.性接触

C.母婴传播

D.节肢动物叮咬

E.输血和共用注射器

84.除了HBV感染,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可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A.HAV

B.HCV

C.HDV

D.EBV

E.HHV-8

85.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特点不包括:

A.基因重叠

B.完全闭合的环状双链DNA

C.易发生基因突变

D.能与肝细胞DNA整合

E.能编码具有反式激活功能的蛋白

86.有关“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A.在易感细胞中培养时,能形成包涵体

B.主要引起人体腰部以上粘膜或皮肤的局部疱疹

C.与唇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D.复发病变往往发生于同一部位

E.潜伏期用常规方法能分离培养出病毒

87.某患者疑为HIV感染,ELISA法检测HIV抗体阳性,还需做哪一项试验方可确证:

A.1种Gap蛋白(如P16/17)抗体阳性

B.2种Gap蛋白(如P16/17和P24/25)抗体阳性

C.1种包膜蛋白(如gp120)抗体阳性

D.1种包膜蛋白(如gp41)抗体阳性和1种Pol蛋白(如P32)抗体阳性

E.2种Pol蛋白(如P32和P51)抗体阳性

88.有关“艾滋病病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有包膜病毒

B.含逆转录酶的DNA病毒

C.主要攻击CD4+T淋巴细胞

D.可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E.易发生变异

89.在我国,列入法定管理和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有8种,其病原体可能是下述哪一组:

A.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白假丝酵母菌

B.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杜克嗜血杆菌

C.梅毒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皮肤癣菌、人乳头瘤病毒

D.巨细胞病毒感染、皮肤癣菌、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

E.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

90.有关“朊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对蛋白酶有抵抗力

B.对核酸酶敏感

C.对干扰素不敏感

D.由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

E.病理改变部位多在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部分 B型选择题

91-93

A.蚊

B.蚤

C.蜱

D.虱

E.螨

91.登革出血热的传播媒介是:

9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媒介是:

93.鼠疫的传播媒介是:

94-96

A.间隙灭菌法

B.流通蒸气消毒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滤过除菌法

E.巴氏消毒法

94.常用于生理盐水和手术器械等耐热物品灭菌的方法是:

95.啤酒和牛奶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哪一项处理:

96.常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抗毒素、生物药品等的除菌方法是:

97-99

A.破坏细胞膜使细胞变性坏死

B.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AMP浓度升高,促进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

C.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麻痹

D.阻断上、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痉挛

E.抑制多种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97.白喉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98.霍乱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99.破伤风痉挛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100-102

A.钩端螺旋体

B.痢疾志贺菌

C.霍乱弧菌

D.伤寒沙门菌

E.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下述临床表现,最可能由上述哪种病原体引起:

100. 一印度工人,突发大量水样泻,由于每小时约0.5L液体的丢失,患者很快出现紫

绀及重度脱水症状,肠鸣音减弱,低血压,血容量减少,其排出物呈等渗,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逗点状微生物。

101. 一个4岁女孩在随母亲旅游中,吃小店出售的汉堡包,回家3d后,出现剧烈腹部痉挛疼痛和多次血便,伴发热、呕吐。入院后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常规粪便培养发现有革兰阴性杆菌,有动力。

102.一四川农民,因发烧、周身无力,鼻出血3d而入院。3d前开始周身无力,肌肉痛,特别是腓肠肌痛,?病情逐渐加重,卧床不起,近日流鼻血多次不止。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细链状微生物。

103-105

A.咽漱液

B.粪便

C.血液

D.脑组织

E.尿

103.分离狂犬病病毒最好采取:

104.分离SARS冠状病毒最好采取:

105.分离脊髓灰质炎病毒最好采取:

106-108

A.RNA多聚酶

B.RNA酶

C.DNA聚合酶

D.DNA酶

E.逆转录酶

106.HCV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主要原因是HCV的哪种酶缺乏5'→3'校正功能:

107.HBV突变率较一般DNA病毒高,主要是因为HBV哪种酶在DNA复制的逆转录过程中缺乏校正功能:

108.HIV具有十分高的变异率,比DNA病毒高100万倍,这是由哪种酶所引起的:

109-110

A.巨细胞病毒

B.EB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人乳头瘤病毒

E.人类嗜T细胞病毒

109.与鼻咽癌有关的病毒是:

110.与尖锐湿疣和宫颈癌有关的病毒是:

第三部分病例分析题

111~1113.

一名刚从海地移民到美国的5岁男童因发热、腹泻、腹部痉挛及压痛而就诊。大便检查为粘液血便,镜下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大便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不发酵乳糖,无鞭毛。111.最有可能的病原菌是:

A.空肠弯曲菌

B.伤寒沙门菌

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D.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痢疾志贺菌

112.病程第5日,婴儿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主要起因于:

A.志贺样毒素

B.耐热肠毒素

C.志贺毒素

D.不耐热肠毒素

E.内毒素

113.患儿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可因下列哪组病原菌感染所致:

A.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或痢疾志贺菌

B.痢疾志贺菌或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C.伤寒沙门菌或痢疾志贺菌

D.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或结肠弯曲菌

E.溶血性弧菌或痢疾志贺菌

114~118.

一个23岁男子因尿痛、尿频,尿道有黄绿色脓性排出物或分泌物而入院。脓性分泌物涂片镜检显示有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其内有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

114.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脑膜炎球菌

B.杜克嗜血杆菌

C.溶脲脲原体

D.淋病奈瑟菌

E.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

115.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该病原体时,应注意的事项中正确的是:

A.标本要保湿冷藏,立即送检

B.采用鸡胚培养法或组织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

C.最适宜培养基是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

D.应选用高渗、含10%~20%血清、低琼脂培养基

E.初次分离培养时不需供给5% CO2气体

116.治疗首选药物是:

A.青霉素

B.头孢曲松与强力霉素联用

C.强力霉素

D.磺胺药物

E.万古霉素

117.该病原体在缺乏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具有抗吞噬作用,这主要是由哪种抗原所致:

A.荚膜

B.菌毛

C.外膜蛋白

D.IgA蛋白酶

E.脂多糖

118.如果在患者脓性分泌物中查不到病原菌,你认为尿道炎最常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 A.溶脲脲原体 B.梅毒螺旋体

C.单纯疱疹病毒

D.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

E.沙眼衣原体血清型L1、L2或L3

119~122.

一个27岁妇女手臂上有一个浅蓝色溃疡,查体发现伤口周围有许多小水泡,感染部位的软组织出现脓肿、水肿,最后形成坏死、溃疡并形成特有的黑色焦痂,伴有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问及近期活动时,患者说刚从墨西哥和美国中部旅游回来,她买了许多纪念品,包括一些皮革制品和一件羊皮夹克衫。

119.患者最有可能感染了哪种病原体:

A.产气荚膜梭菌

B.布鲁菌

C.炭疽芽胞杆菌

D.鼠疫耶氏菌

E.单纯疱疹病毒

120.患者最有可能是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

A.接触动物皮毛

B.消化道

C.吸入含病菌的尘埃

D.与患者皮肤接触

E.鼠蚤叮咬

121.如何进一步确诊:

A.直接涂片镜检,查找革兰阳性大杆菌,是否伴有杂菌感染

B.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病原菌IgM抗体

C.直接涂片镜检,查找有荚膜呈竹节状排列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D.噬菌体裂解试验

E.用组织培养法分离培养病毒,并观察特征性细胞病变

122.该病原体能否用作生物武器:是否属于人兽共患的病原体:

A.能是

B.能不是

C.不能是

D.不能不是

123~134.

主诉:女性,30岁,恶心、呕吐三天。

病史:病人1周前发现其双手手指僵硬、肿胀、持续数天。4天前,开始感到不适、疲劳、厌食、次日出现恶心、呕吐,持续至今。无呕血,无腹泻。昨天开始上腹部疼痛。食物气味能引起恶心。今日发现尿的颜色比过去深。

该病人是一名侍者,每天抽2包烟,饮6罐啤酒。在过去的3个月中,她有过5位性伙伴。近期无旅游、输液或静脉吸毒史。她认识的人中没有类似症状者。

查体:T37℃,BP130/80mmHg,P80次/分,R12次/分。相关发现包括:皮肤:无黄疸、瘀斑或蜘蛛痣。眼睛:巩膜黄染。腹部:右上四分之一区用力按时有触痛,肋弓下4cm处可触及肝脏边缘,且有触痛,脾未触及。无包块。未见腹部膨胀。直肠:大便色浅,隐血试验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压积40%;WBC:8,200,分类:分叶核50%,淋巴细胞45%,单核细胞5%。尿:除胆红素试验阳性外无异常。生化试验:总胆红素4mg(直接胆红素3mg,间接胆红素1mg);丙氨酸转氨酶600mg%;碱性磷酸酶(ALP)100mg%;电解质在正常范围。

问题:

123.能够引起该患者疾病的病毒中不包括:

A.巨细胞病毒

B.黄病毒

C.肝炎病毒

D.EB病毒

E.轮状病毒

病程记录:血清学试验结果如下:抗-HAV IgM(-),HBsAg(+),抗-HBc IgM(+);抗-HBs(-)。

124.鉴于上述结果,患者所患疾病是:

A.急性乙型肝炎

B.急性甲型肝炎

C.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D.亚临床型乙型肝炎

E.原发性丙型肝炎

125.该病痊愈后,机体内针对HBV的保护性抗体可对下列哪种病毒产生免疫保护:

A.甲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丁型肝炎病毒

D.戊型肝炎病毒

E.庚型肝炎病毒

126.如果另一位黄疸患者的试验结果是:抗-HAVIgM(-);HBsAg(-);抗-HBcIgM(+);

抗-HBs(-),你如何解释这些结果:

A.急性乙型肝炎早期

B.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

C.急性乙型肝炎趋向恢复

D.丙型肝炎

E.慢性乙型肝炎

127.如果另一位黄疸患者的试验结果是:抗-HAVIgM(-);HBsAg(-);抗-HBcIgM(-);抗-HBs(+),你又如何解释:

A.慢性乙型肝炎

B.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

C.急性乙型肝炎趋向恢复

D.病毒携带者

E.非甲非乙型肝炎

128.对于病史开始描述的关节痛,你的解释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病毒直接损伤关节处组织

129.病例中患者很可能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患病的:

A.性接触

B.输血

C.共用注射器

D.消化道

E.昆虫叮咬

130.在我国,感染HBV的高危人群主要是:

A.输血中的受血者

B.传染病科医务人员

C.新生儿

D.静脉注射药物者

E.接受放射治疗者

131.目前常用于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的治疗,其作用机制是:

A.阻止病毒吸附

B.干扰前基因组的合成和DNA复制

C.阻止cccDNA的产生

D.阻止病毒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

E.干扰病毒装配与释放

132.该病人痊愈,血清检查结果为:HBsAg和抗-HBc阳性,抗-HBs阴性,极可能发展成:

A.非霍奇金淋巴瘤

B.肝硬化、肝细胞癌或两者兼有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肝脓肿

E.猪霍乱沙门菌二重感染而导致贫血

病程记录:病人的症状在随后的3天加剧,在后来的2周内逐渐恢复,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而病人的HBsAg在出院后的3、6、12月内仍呈阳性,未检测到抗-HBs。

问题:

133.对上述HBsAg结果,你如何解释:

A.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B.急性乙型肝炎转为慢性肝炎

C.病毒发生变异,导致抗体不能产生

D.肝硬化

E.肝癌

134.如果该患者已怀孕,为保护新生儿不受感染,应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新生儿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

B.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C.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

D.不要哺乳

135~141.

主诉:男性,20岁,咳嗽数周。

病史:病人是新近来自东南亚的移民,大约在1个月前逐渐开始疲乏,食欲缺乏。过1周左右,他感觉发热并开始咳嗽,起初为干咳,但过去的1周,他每天咳几勺绿色带血丝的痰。在过去的1个月内,他体重减轻了10磅。患者不吸烟,没有接触过工业呼吸道污染物。

查体:T38℃,BP120/70mmHg,P80次/分,R16次/分。患者非急性病病容。右上肺叶可闻及啰音。叩诊无浊音。

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压积38%;WBC:11,000,分类:杆状核3%,分叶核63%,淋巴细胞30%,单核细胞4%。胸部X光:右上肺叶后段浸润提示空洞。

痰的革兰染色显示无优势细菌的混合菌群。抗酸染色有大量细长、粉红色杆菌。痰标本送去做培养。

问题:

135.鉴于上述结果,引起该疾病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肺炎支原体

B.流感嗜血杆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大肠埃希菌

E.嗜肺军团菌

136.有关该病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细胞壁

B.培养基中需加入血液或血清

C.感染机体后可激发细胞免疫和速发型超敏反应

D.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

E.生长缓慢

137.在实验室培养该菌所采用的培养基是:

A.巧克力培养基

B.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培养基

C.罗氏培养基

D.吕氏血清培养基

E.伊红美蓝培养基

138.可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

A.异烟肼

B.第三代头孢菌素

C.链霉素

D.利福平

E.乙胺丁醇

139.该病原菌对常用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主要是:

A.基因突变

B.R质粒接合转移

C.转座

D.转导

E.转化

140.目前常用的该菌快速诊断法是:

A.革兰染色法

B.血清学试验

C.结核菌素试验

D.PCR技术

E.分离培养法

141.目前预防该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A.接种灭活疫苗

B.接种类毒素

C.接种减毒活疫苗

D.接种亚单位疫苗

E.注射DNA疫苗

142~146.

病史:某医院收治了一名中年男性“肺炎”患者,经对症处理好转出院。一个月后,又因“感冒引起肺炎”而入院。

查体:体温38.2~39℃间,已持续一周,无明显诱因,乏力,伴有腹泻,后转入传染科治疗。转科不久,医生发现其全身淋巴结肿大,背部出现皮肤kaposi肉瘤,视力下降,后左眼失明,体重减轻。

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减少,CD4+/CD8+为0.5(正常范围为1.8~2.2)。

六个月后患者死亡。病史记载患者生前于5年前被派往非洲工作,有不良性行为史,无输血或静脉吸毒史。

问题:

142.患者死于何种疾病:

A.肺炎

B.白血病

C.艾滋病

D.肺结核

E.梅毒

143.目前确诊该疾病的常用方法是:

A.分离培养病原体

B.ELISA法

C.放射免疫法

D.PCR法

E.免疫印迹试验

144.患者是如何感染上该疾病的:

A.输血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性交

D.饮用消毒不彻底的水

E.皮肤接触感染

145.近年治疗患者所患疾病常用齐多夫定(ZDV)与indinavir联用,后者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病原体的蛋白水解酶

B.抑制病原体的逆转录酶

C.阻断DNA聚合酶的焦磷酸结合位点

D.作为离子通道阻断剂,阻止病原体侵入易感细胞

E.作为核苷类似物阻断病原体复制

146.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是间质性肺炎,其病原体主要是:

A.鼠弓形体

B.隐孢子菌

C.鸟-胞内结核分枝杆菌

D.卡氏肺孢菌

E.巨细胞病毒

147~150.

病史:患者,男性,21岁,因咳嗽、咳痰、发热而入院治疗,静脉滴注第三代头孢菌素,每天6g,连用4d无效。第4d换用林可霉素、病毒唑治疗,患者突然出现寒战、烦躁不安,继而出现意识障碍,开始出现腹痛,大量水样腹泻,逐渐频繁,并见大量白色膜状物。

查体:T40℃,P124次/min,R26次/min,BP9/6KkPa,谵妄,烦躁不安,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丘疹,右腋区散在出血点,巩膜无黄染,右上肺少许湿啰音,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粪便镜检:WBC++/HP,RBC0~2/HP,涂片染色见大量革兰阳性大杆菌。

问题:

147.患者最有可能患有什么疾病:

A.休克肺

B.食物中毒

C.假膜性肠炎

D.细菌性痢疾

E.霍乱

148.引起患者该疾病的病原体是:

A.痢疾志贺菌

B.霍乱弧菌

C.艰难梭菌

D.蜡样芽胞杆菌

E.大肠埃希菌O157∶H7

149.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中,不包括:

A.立即停用目前所用抗生素

B.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

C.滴注第四代头孢菌素

D.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可使用微生态制剂

150.治疗该疾病首选抗生素是:

A.甲硝唑或万古霉素

B.干扰素

C.第四代头孢菌素

D.四环素或强力霉素

E.氨基糖苷类

一、A型选择题

1、A

2、E

3、C

4、A

5、E

6、A

7、D

8、E

9、E 10.B

11、B 12、D 13、C 14、C 15、B 16、C 17、D 18、C 19、A 20、E

21、D 22、E 23、E 24、D 25、E 26、B 27、E 28、C 29、C 30、A

31、B 32、A 33、C 34、C 35、D 36、C 37、D 38、A 39、C 40、E

41、D 42、C 43、B 44、D 45、C 46、B 47、D 48、C 49、D 50、B

51、E 52、D 53、B 54、A 55、D 56、D 57、E 58、B 59、D 60、B

61、D 62、C 63、A 64、A 65、E 66、A 67、D 68、E 69、E 70、A

71、A 72、A 73、B 74、C 75、E 76、A 77、B 78、D 79、A 80、C

81、C 72、B 83、E 84、B 85、B 86、E 87、D 88、B 89、E 90、B

二、B型选择题

91、A 92、E 93、B 94、C 95、E 96、D 97、E 98、B 99、D 100、C

101.E 102、A 103、D 104、A 105、B 106、A 107、C 108、E 109、B 110、D

三、病例分析题

111、E 112、C 113、B 114、D 115、C 116、B 117、B 118、D 119、C 120、A 121、C 122、A 123、E 124、A 125、C 126、B 127、E 128、C 129、A 130、C

131、B 132、B 133、A 134、A 135、C 136、E 137、C 138、B 139、A 140、D 141、C 142、C 143、E 144、C 145、B 146、C 147、C 148、C 149、C 150、A

南方医科大学考博真题回忆

2013年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人体解剖学真题回忆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胃的动脉分布和静脉回流2、肝下面(脏面)的形态及毗邻3、踝关节易发生内翻扭伤的解剖学因素4、腕管的组成及其中走行的结构5、腹前外侧壁的层次(锁骨中线处)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桡神经易损伤的部位及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为什么2、膀胱的形态及毗邻3、椎体之间的连接及其功能2013年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泌尿外科学真题回忆第一部分外科学总论(共28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痈 2、SIRS 3、三期愈合 4、急性肾衰竭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无菌术是什么,有何内容,灭菌和消毒的区别2、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原则3、肠外营养的指征4、肿瘤共同的临床表现第二部分泌尿外科学(共72分)三、简答题(每题8分,5题任选4题,共32分)1、尿三杯试验的方法及其意义2、前尿道损伤的治疗原则,及其并发症的治疗3、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的常见原因4、膀胱肿瘤的TNM分期5、肾移植术前必须做哪些检查,意义如何四、问答题(每题20分,3题任选2题,共40分)1、肾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2、泌尿系梗阻的好发部位……(记不清了)3、如果让您自己设计博士课题,您的博士课题准备研究的内容,立题依据及技术路线2013年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专业基础题一. 简答 1 .女性乳房的特点,结合乳腺感染切口选择? 2. 鼻窦有几对?位置和开口?3 .颈、胸、腰椎的形态特点?4.下颌骨最薄弱的部位?5 .上颌窦的位置?与上颌牙齿的关系? 6 .房水的产生循环途径生理病理意义 7 .输尿管三个狭窄? 二 :问答 1. 手背静脉注射药物治疗面部感染途经的解剖学部位 2 .腓骨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骨盆骨折损伤的神经? 3 .门静脉属支?高压如何回流? 4 .下颌管收集的部位,范围? 5 .下颌神经分支?2013年301医院肝胆外科专业题(肝胆外科学)一、名词解释:8×5=40分 small-for-size syndrome ICG R15 Auxiliary partial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Hepatorenal syndrome Bismuth typing of traumatic biliary stiture Hemobilia Sphinctor of Oddi dysfunction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二、问答题:1、肝细胞肝癌milan标准、UCSF标准都包括哪些? 8分2、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时预防胆管损伤的要点? 10分3、先天性胆管扩张的临床分型? 8分4、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期非手术的措施是什么?若怀疑胰腺、胰周坏死组织感染应如何处理? 14分5、简述精准肝切除的概念和治疗策略? 15分三、病例题:15分患者男性,59岁,既往慢性乙肝病史30年,一般状况好。CT提示肝体积略缩小,外形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边缘钝,右肝前叶S5、S8交界4×4.8cm肝癌,部分侵及S6。肺CT、骨扫描未见转移。化验:ALB 38g/L,ALT 26.9U/L,TBIL 14.1umol/L,PT 12.6s,AFP 2.2ng/ml,HBsAg、HBeAb、HBcAb阳性。ICGR15 8.7%。CT计算肝标准体积1136ml,左半肝体积388ml,右半肝体积748ml。请分析可选的治疗方法及首选治疗方法?2013中山大学药学院药剂学+分析化学(B) 回忆版,匹配度90% -------------药剂学------------------------- 名词解释:自乳化释药系统,krafft点, 。。。共5个其他忘记了(5个名解全部是英文)论述题: 从热力学理论、动力学理论、DVOL理论阐述胶体溶液的稳定措施;基因传递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的优势与缺点试述流变学理论对药剂学的指导作用某药在水中不溶,pka中性。若制成注射剂,需做哪些处方前研究?若制成水针剂,可用哪些方式提升溶解度?你从哪些数据库中查阅外文文献?列举五种知名的外文药剂学期刊,并说明其影响因子、收录范围、投稿要求。乳剂具有肿瘤靶向效应,试述其靶向原理以及应用肿瘤靶向制剂的策略有哪些?设计一种药剂学领域实验方案,说明研究目的、立题依据、方案设计、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分析化学(B)---------- 名词解释:重金属凯氏定氮法 x射线衍射特殊杂质无水碱量法共5个简答题中国药典规定的检查项目的四个内容以及意义离子色谱法分析多肽样品的原理是什么?样品制备应符合哪些要求?复方制剂的分析特点分析血液内药品浓度时,为什么要去除蛋白处理?除蛋白和富集药物有哪些方法?计算题 1. 取1g某样品,若规定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十,则应取标准铅溶液多少毫升? 2. 某样品取样0.31g,溶解于冰醋酸。加入结晶紫指示剂。以0.1mol/L高氯酸标准液滴定,消耗7ml。空白对照消耗标准液0.02ml。标准高氯酸F值为0.98,对样品滴定度为45g/L 求样品的纯度。论述题浅析分析化学新技术如何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首都医科大学2013年考博试题人体解剖学(回忆)一、名词解释颈动脉窦齿状线第二肝门胆囊三角收肌管神经核白交通支膜迷路足弓肋膈隐窝二、选择题(略)三、简单题 1、何谓直肠横襞?直肠中横襞的位置及其

南方医科大学实验诊断学知识重点总结

简答题: 1、什么是管型、管型的形成条件 2、什么是核左移、核右移,有什么临床意义 3、渗出液、漏出液 4、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5、正常骨髓结构特点 6、骨髓细胞发育的特点 7、尿糖、尿蛋白什么情况下出现?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 8、肾小球肾炎尿液的特点,观察到那些管型 第一章 1、分析影响前的因素 2、诊断灵敏度,特异性(联合检测意义) 第二章 1、几个参考值的范围(血常规的基本参考范围如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血钾,血钠,GFR,血糖),以及临床意义 2、血沉加快和减慢影响因素 3、异常的红细胞形态有哪些 4、白细胞(考的多),各种情况下,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加和减少,贫血,辐射电离,伤寒副伤寒何种细胞增加或减少 5、网织红细胞的定义,增多减少;红细胞沉降速率实验, 6、溶血性贫血几个实验的意义,渗透脆性不需要记住参考值,高铁血红蛋白症(G6PD,蚕豆病),血红蛋白电泳临床意义,combs实验用途, 7、骨髓检查的步骤,内容,方法以及正常骨髓象的形态特点。 8、粒红比值 9、POX染色临床意义,SB染色临床意义,NAP染色临床意义,类白血病的概念,ACP.AS-D NCE,α-NAE,PAS,染色的临床意义 10、最易发生DIC——M3型 11、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次侧 12、溶血贫的特点1,2(尿胆原增加)

13、白血病的各个特点/几种类型/什么样的医学方法 14、MDS熟悉 第三章血栓和止血检测 1、临床上的四项检测指标 2、内源性:APTT,延长S异常 3、外源性:PT,延长S异常 4、单纯血友病哪一项指标异常 5、凝血试验一定要做对照 6、假如APTT、PT都延长说明什么 7、凝血酶时间 8、血小板活化会伸出伪足 9、原发性纤溶、继发性纤溶区分标志,异二聚体、3P实验 10、阳性排除、阴性排除 11、肌红蛋白:心梗 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1、怎样收集尿液,应注意什么 2、病理性尿液外观;如何区别血尿、血红蛋白尿 3、管型的定义,管型包括那些,透明管型在什么条件下出现 4、正常尿液中可以见到什么? 5、蜡样管型——慢性肾炎 6、最常见的寄生虫,如黏液遍:菌痢 7、潜血、隐血 8、三管化学检查 9、渗出液与漏出液 10、脑脊液蛋白升高最明显的是什么病理状况,糖保持正常是什么病理情况? 11、脑脊液中可见的蛋白质 12、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变化表明什么

南方医科大学传染病学重点

今天下午一临考完传染病,反响就是考的特别细,比较偏,成绩不是很高,所以大家要抓紧最后的时间再好好看教材啊!这里列出的是今天跟一临同学打听出来的一些信息,因为应该是和他们一起考AB卷所以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这是今天我整理的部分如果有差请大家体谅 重点看乙肝,伤寒,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钩体病,霍乱、恙虫、麻疹涉及的也很多,流腮没出题据说败血症考的不多 注意病原学、发病机制、潜伏期、病程传染源传播途径考的挺多的仔细看看基因型和表型吧 往年试题参考价值要比人卫和军医大,事实上据说军医里面一个都没有 A1A2型体比较多占大多数 以下是问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 强制管理的是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哪点有利于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以冰原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有 人工被动免疫:被接种者的免疫力:马上出现持续1~2个月 流感是RNA病毒流感的外周血象变化 麻疹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水痘的隔离:到结痂 颅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血压升高,无脉搏增快 艾滋病的窗口期 急性黄疸肝炎和非黄疸的基础病理的不同点在于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用乳果糖治疗的原因 急性重型肝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 甲肝的自然病程多久,什么时期排毒最厉害,病程 .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 甲肝潜伏后期及黄疸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 典型甲肝.其病程可分为三期,即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1.黄疸前期 从自觉症状开始到黄疸出现前的阶段为黄疸前期。此期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一般起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有恶寒发热.极少数患者见高热寒战。最常见的症状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胀,全身疲倦,肝区疼痛。有的有关节痛,有的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还有少数患者急剧腹痛.此后可见尿呈浓茶色,转氨酶升高和肝脾肿大。部分患昔有肝脏触痛及叩击痛。本期持续时间1—21天,平均…周左右。根据起病时突出症:次.分以下几型。(1)消化不良型: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上腹部 不适,肝区痛等. (2)流感型:以畏寒、发热、头痛、喷嚏、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消化道症状不突 出。 (3)胆道疾患型:上腹部剧痛,伴有高热、寒战、尿色加深,白细胞增多等,常被误诊为胆 囊炎或胆石症。 (4)少见类型:包括风湿型,败血症型,疟疾型及脑炎型等。风湿型有明显的肌肉关节疼痛

[高分子材料]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诚聘博士后

2018-05-20 一、学校及课题组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区。虽然是双非高校,其实比一般的211还是强不少的。我校在独立医科大学2017年国家基金立项排第3,在所有高校中立项数排第27位。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层次引进人才涂盈锋课题组主要从事自驱动纳米马达以及新型药物载体的研究,曾在Nat. Chem.(1篇)、Chem. Rev.(1篇)、Chem. Soc. Rev.(1篇)Adv. Mater. (2篇),Angew. Chem. Int. Ed. (2篇),ACS Nano(1篇)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累积影响因子超过200。2017年9月起受聘于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现课题组拟招聘博士后2-3名,感兴趣者请发送简历及代表性论文至tuyingfeng1@。欢迎您的加盟! 二、拟招聘的研究方向: 1. 自驱动纳米马达 2. 多功能药物递送系统 3. 高分子材料、功能纳米材料 三、应聘条件: 1. 具有材料、化学、药剂、化工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 具有一定的英文写作水平,发表过SCI论文优先。

3.熟悉化学、材料、药物递送领域的实验基本操作,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能立即开展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研究潜力。 4. 为人踏实、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勤奋刻苦,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 四、招聘待遇: 1. 符合学校骨干人才或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的应聘者可以不做博士后,直接走学校人才引进流程,给予事业编制,根据应聘者条件给予讲师或副教授(副教授有税前70万安家费和100万科研启动经费)职称。 2. A岗博后年薪24万(入站条件SCI二区一篇),B岗博后年薪20万。导师每个月再补贴3000元。博后入站后可以申请博士后公寓或享受住房补贴2000元/月(不超过2年)。综合起来,A岗博后可达30万年薪(超过博导的工资待遇)。 3. 表现优秀者可以派遣去荷兰等国家进行交流学习(时间一年左右) 4. 博后在站期间发表论文、申请基金专利,可以享受全额科研绩效(一区10分左右的文章可以拿到10万上下的绩效奖励,科研绩效上不封顶;此外,即使申请了基金没中,都有重在参与奖,十分人性化) 5. 可申请各种广东省的博后项目,优秀者可以申请到60万生活补贴。 6. 博后出站后,其学术水平达到学校骨干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均有不菲的安家费和启动经费)要求条件的,优先留校。 来源:0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综合真题-2015

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药学综合 第一部分:药理学 一、名词解释(任选3题) 1.表观分布容积 2.调节麻痹作用 3.允许作用 4.耐受性及耐药性 二、简答题(任选3题) 1.简述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特征 2.简述阿托品对心脏及血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相关不良反应 3.简述左旋多巴与苄丝肼合用抗帕金森氏病的原理 4.简述卡托普利治疗CHF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三、简答题(任选2题) 1.试述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作用特点和应用 2.试述各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机制,根据抗菌药物抗菌的强度和作用快慢分类,并阐明各类配伍注意 3.试述目前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新的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药物分析学 一、名词解释(任选3题) 1.Chp 2.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 3.International nonproorietary Names(INN) 4.标准品 二、简答题(任选3题) 1.在选择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适当方法时,分别考察那几个效能指标 2.请介绍中国药典(2010)重金属检查第二法 3.中国药典中的检查项目包括那四个方面,请依次简要介绍 4.中国药典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鉴别项目时,其基本原则有哪些 三、简答题(任选2题) 1.请比较原料药与制剂在药品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异同 2.请从药物分析角度,谈谈中药现代化。 第三部分:药剂学 一、名词解释(任选3题) 1.临界胶束浓度(CMC) 2.休止角 3.触变性 4.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二、简答题(任选3题)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 (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为建设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进一步加快基础医学改革发展步伐,根据《大连医科大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院现状 基础医学院的前身为基础部,始建于1952年,是全校设立院、系最早的二级学院之一,199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 2010年所属的预防医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计算机教研室从学院分离。 基础医学院目前是学校本部最大的二级学院,下设12个教研室,5个教学实验室和1个校院共管的中心实验室。现拥有辽宁省重点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个、二级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5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 截至2011年10月,在编教职工210人,其中教师147人(教授44人、副教授43人),实验技术人员51人(高级实验师20人,实验师27人),行政管理及其他人员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3人,博士在读者28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4人。现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0人。学院现有博士80人、硕士研究生195人,全日制本科生1641人。 目前基础医学院承担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各专业130余门课程,同时还承担博士、硕士研究生、留学生、高职、卫校等各层次的授课任务。 二、学院“十一五”发展回顾 1、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4个。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入选“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学科5个,其中“提升学科”1个、“特色学科”1个、培育学科3个。新增辽宁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 2、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出色完成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的相关工作。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新增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

我市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获得 国家认可委

2009年第1期总第10期 广州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管理处编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五日【编者按】 自2004年4月5日起,为加强司法鉴定工作信息沟通与交流,促进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我们共编发了9期《司法鉴定工作信息》。从本期起,《司法鉴定工作信息》更名为《广州司法鉴定工作信息》。我们将继续面向全市司法鉴定机构、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做好编发工作,并加强与外省市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流。 【工作动态】 我市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获得 国家认可委“双认可”证书 2009年2月5日,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通过严格的评审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国家认可委)颁发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双认可”证书,认可范围涵盖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物证和法医毒物共33个项目,这是继去年10月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通过国家认可委“双认可”后,我市第二家综合性司法鉴定机构获得“双认可”证书,连同设立单位实验室早前已经通过国家认可委认可的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司法鉴定所,我市已有3家司法鉴定机构通过国家认可委检测实验室或检查机构认可,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验交流】 我市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情况小结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司法鉴定管理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在加强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维持良好的行业秩序、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司法鉴定机构国家认可工作起步早、进展快、效果好,已处于国内领先行列,成为我市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新亮点。我局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及时确定了大力推进司法鉴定机构通过国家认可的工作思路。 司法鉴定质量是司法鉴定工作的生命线,鉴定意见是否科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案件事实的认定,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为进一步提高司法鉴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中央有关部门今年年初明确提出要遴选权威司法鉴定机构,以满足司法公正对鉴定服务的高层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按照新的要求迅速实现从工作思路到工作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各地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的新课题。为应对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市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成果,我局高度重视有关政策动向,加大调研力度,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开展专家咨询,研究和探索推动司法鉴定机构做大做强的可行途径。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认识到:司法鉴定活动专门性强、

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 第一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 (4) 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回忆版) (4) 第二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相关专业考研真题 (6) 1999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基础)考研真题 (6) 1999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7) 2000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基础)考研试题 (8) 2000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9)

第一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 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回忆版) 生物化学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 2.等电点 3.T m值 4.酶的活性中心 5.糖异生 6.脂肪动员 7.ORF 8.氧化磷酸化 9.信号肽 10.半不连续复制 二、简答题 1.DNA螺旋结构的要点。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3.参与DNA复制的酶和因子。 4.基因工程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5.遗传密码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三、问答 1.列表比较蛋白质、核酸定量方法和原理(3种以上)。 2.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 生理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2.血型

3.解剖无效腔 4.眼的汇聚反射 5.基础代谢 二、简答 1.兴奋性及其衡量指标。 2.胃运动的基本形式。 3.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 4.激素的传递方式。 三、问答 1.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及其机制。 2.突触传递的特点。 细胞生物学部分(50分) 一、简答 1.光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区别。 2.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3.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二、问答 细胞骨架的概念及其各成员的主要结构成分、特点、功能。

药学专业排名

药学类二级学科排名 : 药剂学( 40) 排等排等排 学校名称学校名称学校名称等级名级名级名 1沈阳药科大学A+4复旦大学A7北京大学A 2中国药科大学A+5浙江大学A8中山大学A 3四川大学A6上海交通大学A B+等 (12个):华中科技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贵阳医学院、广东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成 都中医药大学 B 等(12 个) :延边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河南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江苏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新疆医科大学 C等(8 个) :名单略 药物化学( 66) 等排等排 排名学校名称学校名称学校名称等级 级名级名 1中国药科大学A+6重庆大学A11复旦大学A 2北京大学A+7武汉大学A12广东药学院A 3沈阳药科大学A+8暨南大学A13浙江工业大学A 4中国海洋大学A9浙江大学A 5四川大学A10山东大学A

B+等 (20 个) :延边大学、郑州大学、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医 科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内蒙古医学院、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烟台大学、贵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B等 (19 个) :南京工业大学、昆明医学院、苏州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大理学院、河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安徽中医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 学院、佳木斯大学、沈阳化工学院、云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C等 (14 个) :名单略 药物分析学( 47) 等排等排 排名学校名称学校名称学校名称等级 级名级名 1中国药科大学A+4北京大学A7武汉大学A 2沈阳药科大学A+5复旦大学A8郑州大学A 3浙江大学A6四川大学A9中南大学A B+等 (14 个) :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福州大学、中山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北医 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 B 等 (14 个) :河北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河南大学、广西中医学院、青海民族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山西大学、江西中医学院、西南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C等 (10 个) :名单略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32) 等排等排 排名学校名称学校名称学校名称等级 级名级名

南方医科大学机能实验-不同类型缺氧

成绩 阅卷 日期 级专业 姓名(学号) 同组人姓名(学号) 实验项目 不同类型缺氧 实验目的 1.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 征

材料与方法 材料: 1.成年小鼠,雌雄不拘 2.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 3.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吸管、注射器及针头、酒精灯等 方法: 1.观察指标: 动物一般状况、呼吸频率(次/10s)和深度、存活时间、皮肤黏膜颜色改变 2.乏氧性缺氧 1)取一只小鼠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密封广口瓶中,观察和记录动物的观察指标,随后塞 紧,记录时间。 2)以后每10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 3.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2)将一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3)用刻度吸管取甲酸3ml放于试管中,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 4)观察。 4.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 2)分别通过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 ml; 3)随后立即取其中1只动物腹腔内注入1%亚甲蓝溶液0.3 ml; 4)另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0.3 ml; 5)观察。比较2只小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实验结果 观察指标 一般状况呼吸频率呼吸幅度皮肤黏膜颜色存活时间 缺氧类型 乏氧性缺氧 正常正常204 正常淡红色 缺氧1 动作迟缓102 慢暗红色存活 缺氧2 时而抽搐126 慢暗红色12’50”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正常正常276 正常淡红色 缺氧剧烈抽搐138 快樱桃红色8’3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正常正常210 正常淡红色 亚甲蓝救治迟钝258 快青紫色10’50” 生理盐水对照迟钝210 快青紫色7’00”

南方医科大学高级病理生理学中期考核历年试题

1.试述内毒素休克过程中MAPK通路和NF-κB通路的激活在内毒素休克过程中的作用 (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MAPK通路):MAPKs是一个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蛋白激酶家族。该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以激活多种 转录因子,也可以在胞质内活化某些转录因子,进而调控TNF-α、IL-1β、IL-8、IL-10、IL-12、iNOS、MCP-1、ICAM-1等炎症介质的 表达。脂多糖(LPS)被先天性模式识别受体所识别,TLR4主要识别革兰阴性菌,TLR2主要识别革兰阳性菌,由此将LPS等信号从细胞膜 转导人细胞内,激活酪氨酸激酶(TK)、蛋白阳性酶C以及P42、P44、P38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进一步使核因子 (NF-KB)、NF—IL一6等转录因子激活和核易位,从而使效应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的炎症介质。 (2)核因子-kappaB信号通路(NF-κB通路):休克病因可以激活细胞内的抑制蛋白家族I-kB(inhibitor-kappaB)激酶,从而使I-kB 的丝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并从NF-kB的复合物中解离出来而被蛋白酶降解,而NF-kB迅速从胞质向胞核移位,结合至多种促炎细胞因子 基因启动子区的kappaB位点而激活这些基因的转录活性,导致炎症介质泛滥。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是急性炎症反应的中枢环节。 2.什么是蛋白质组学?举例说明蛋白组学对于认识疾病的研究有哪些帮助。 蛋白质组学是对蛋白质特别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大规模研究,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在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组成与调控的活动规律。 举例: (1)比较蛋白质组学揭示肿瘤发病机制、寻找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靶标:如对膀胱鳞状细胞癌和移行细胞癌的蛋白质组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膀胱癌病人的尿液中找到包含银屑素在内的四种与膀胱癌相关的蛋白质,其中银屑素只存在于膀胱鳞状细胞癌病人的组织及尿液中,在移行细胞癌中难以检测其表达,因而认为银屑素是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控的指标。 (2)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寻找肿瘤相关抗原:例如突变的抑瘤蛋白P53可在20%-40%的肿瘤患者诱发自身抗体,高表达的癌蛋白L-Myc,C-Myc亦可在某些肿瘤患者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 (3)肿瘤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可用于发现肿瘤药物作用的靶点,可用于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和新药刷选。 (4)揭示心衰的发生机制: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结果,应用蛋白质组学有助于了解心衰时心肌细胞功能障碍及代偿发生的分子机制。已知临床上治疗心衰的主要手段——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断剂能够降低胞内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因而,研究PKC在心衰中所起的作用将可能会揭示心衰的发生机制。最新有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心衰与未心衰细胞蛋白质的变化,利用该技术,首次明确了心肌细胞膜蛋白成分和心衰细胞膜蛋白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他们在疾病中的作用。 3.简述血管通透性变化对休克的影响及其机制 (1)血管通透性变化对休克的影响:微循环淤血加重,大量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升高,红细胞聚集,白细胞嵌塞,血小板粘附,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血流缓慢,甚至瘀滞,使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2)机制:休克所导致的组织缺氧、内毒素激活补体系统所形成的C3a和C5a以及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变应原等可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组胺使得微循环前阻力血管强烈舒张和毛细血管通透升高;细菌内毒素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的激肽释放酶等也具有扩张小血管和使血管通透升高的作用;缺氧组织内的代谢产物对微血管有扩张作用;缺氧时内啡肽可以使心肌收缩力下降,血管扩张。 感染性休克——LPS(脂多糖)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细胞信号机制:内毒素休克的发生过程中,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内毒素,或称脂多糖(LPS)作用于炎性细胞和内皮细胞,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包括出血、白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和血浆蛋白渗出、水肿等,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是最终引起中毒性休克,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损害的关键原因。 烧伤性休克与血管通透性的变化: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是引起烧伤病人体液外渗,血容量下降,导致烧伤性休克的主要因素。 过敏性休克:机体受到变应原致敏以后,产生抗体IgE,IgE与靶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血小板)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变应原再度进入机体后,与IgE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细胞的脱颗粒反应并释放补体、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类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使微血管广泛扩张,外周阻力下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容量增加,血压迅速而明显地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形成过敏性休克特殊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4.钙信号通过何种机制实现其对机体多种功能调节的? (1)Ca2+作为细胞信使的基础,是胞浆Ca2+与胞内钙库或胞外Ca2+之间存在浓度梯度。当某种刺激使胞内Ca2+浓度大幅度增加时,就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Ca2+本身的特性更有利于和靶蛋白结合,从而传递信息。 (2)Ca2+在细胞内外保持动态平衡,依赖四个主要系统维持:1、电压依赖性钙通道;2、受体或神经递质操控的钙通道;3、钙泵;4、细胞内第二信使(1、4、5三磷酸肌酸IP3)内在机制。细胞的许多功能都依赖于细胞内外极高的Ca2+浓度差存在。 (3)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信息传递和损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刺激使胞外的钙离子进入胞内或钙库释放稍增加时,可导致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大幅度增加,继而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如细胞结构损伤、凋亡、死亡和细胞的退行性变等作用,因此调节细胞内

南方医科大学-药理学精品课程习题

(一)名次解释 1. 药物(drug) 2.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3.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二)选择题 [A型题] 1. 药物 A. 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B. 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 C. 可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D. 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2. 药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因为它: A. 具有桥梁科学的性质 B. 阐明药物作用机理 C. 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 D.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E. 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论据 3. 药理学 A. 是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科学 B. 是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科学 C.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学科 D. 是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E. 是研究药物的学科 4.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 A. 药物的临床效果 B.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C.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D.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E. 药物的作用机理 5. 药动学研究的是: A.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B. 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C. 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 D. 药物作用强度随时间、剂量变化的消除规律 E. 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6. 新药临床评价的主要任务是: A. 实行双盲给药 B. 选择病人 C.进行Ⅰ~ Ⅱ期的临床试验 D.合理应用一个药物 E.计算有关试验数据 [B型题] A. 有效活性成分 B. 生药 C. 制剂 D. 药物植物 E. 人工合成同类药 7. 罂粟 8. 阿片 9. 阿片酊 10. 吗啡 11. 哌替啶 A.《神农本草经》 B.《神农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本草纲目拾遗》 E.《新修本草》 12. 我国第一部具有现代药典意义的药物学典籍是 13. 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是 14.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是[C型题] A.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原理 B. 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及其规律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5. 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 16.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 17. 药理学是研究: [X型题] 18.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 阐明药物作用及其作用机 B.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C. 研究开发新药 D. 合成新的化学药物 E. 创造适用于临床应用的药物剂型 19. 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必须提供: A. 系统药理研究数据 B. 慢性毒性实验结果 C. LD50 D. 临床前研究资料 E. 核算药物成本 20. 新药开发研究的重要性在于: A. 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药物? B. 发掘效果优于旧药的新药 C. 研究具有肯定药理效应的药物,不一定

南方医科大学药理学考试卷含答案

药理学复习题 药理学, 复习题 药理学复习题 1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是 A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B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C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D 药物的作用机制 E 以上均不是 2 下列关于药效学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研究药物的量效关系 B 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过程 C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 D 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E研究药物的毒性 3 药物的作用方式是 A 局部作用 B 全身作用 C 直接作用 D 间接作用 E 以上全是 4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 A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B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C 药物的基本作用 D 药物的作用机制 E 药物作用的方式 5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过敏反应是与药理作用无关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B 注射青霉素前应进行过敏试验 C 注射青霉素前应备妥肾上腺素,供抢救用 D为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率,应适当减少青霉素剂量E 过敏反应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6 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 A用药剂量过大B药理效应选择性低C患者肝肾功能不良D血药浓度过高 E特异质反应 7 药物的最大效应称为 A 效价强度 B 极量 C 耐量 D 效能 E 治疗指数 8 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兴奋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A 药物的作用强度B药物的剂量大小C 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E 药物是否具有效应力(内在活性) 9 药物与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发剂量 11 图中所示甲乙丙三药,其效价强度比较为

A 甲>乙>丙乙 B 甲>丙>乙甲丙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E 丙>乙>甲 剂量 12 ED50是 A 引起50%动物有效的剂量 B 引起动物有效的药物剂量的50% C 引起50%动物中毒的药物剂量D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E以上均不是 13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 A 半数有效量 B 最小有效量 C 最大有效量 D 半数致死量 E 极量 14 关于治疗指数的计算式是 A LD50/ED50 B LD1/ED99 C ED50/LD50 D ED1/LD99 E ED1/LD50 15 下述哪些是不正确 A药物副作用是与治疗作用同时出现不可逆性的反应 B药物治疗指数愈大,表示药物愈安全 C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 D极量是指不会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大治疗量 E 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ED95~TD5之间的距离 16 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 A耐受性B耐药性C习惯性D脱敏E适应性 17 长期用药,需要增加剂量才能发挥疗效的现象,称之为 A耐药性B耐受性C成瘾性D快速耐受性E特异性 18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称 A体内过程B消除过程C作用过程D转运过程E扩散过程 19 大多数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主动转运B 简单扩散C 易化扩散D 滤过E 胞饮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日期:××× 实验项目名称不同类型缺氧成绩实验人员撰写报告人: ×××小组成员: ××× 专业年级信息×××年级×××专业第×××班第×实验室第×组

1.实验目的 (1)通过了解缺氧的分类; (2)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 (3)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 2.实验原理 (1)乏氧性缺氧 将小白鼠置于密闭的盛有钠石灰(NaOH·CaO)的容器中,容器中的O2而呼出的CO2则和水蒸气一起被钠石灰吸收。 因此,在缺氧瓶中的小鼠,瓶内氧气逐渐被小鼠所利用,而小鼠呼出来的二氧化碳被缺氧瓶中钠石灰所吸收,从而复制出乏氧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利用甲酸(HCOOH)在浓硫酸中加热可释放出CO的反应,将CO通入放置小白鼠的容器中,CO与Hb结合形成碳氧Hb,使Hb失去与O2的结合能力。 因为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氧气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为氧气的210倍,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复制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3)亚硝酸钠中毒性中毒 NaNO2为一强氧化剂,当注入小鼠腹腔后经吸收进入体内,可使Hb分子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Hb(MHb),从而失去携氧能力。 3.材料与方法 材料或/和动物

动物:成年小白鼠,雌雄不拘 材料: (1)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 (2)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酒精灯、注射器及针头、粗剪刀、组织镊等 方法(即实验步骤) (1)乏氧性缺氧 1)观察记录小白鼠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等指标; 2)将小白鼠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密封广口瓶中,塞紧瓶塞; 3)每3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2)将一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3)用量杯先取甲酸3ml放于试管中,再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瓶塞; 4)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各项指标的改变。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 2)分别通过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ml/只; 3)随后立即取其中1只小白鼠腹腔内注入1%亚甲蓝溶液ml; 4)另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ml; 5)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各项指标,比较2只小白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4.结果(文本,图,表等表示)与讨论(针对结果的分析) 实验结果 观察指标 一般状况呼吸频 率(次 /min) 呼吸 幅度 皮肤黏膜 颜色 存活时间 缺氧类型

南方医科大学药事管理学重点

药事管理: 狭义——又称药政管理或药品管理,指国家对药品及药事的监督管理,以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的疗效,保障人们用药安全,维护人们健康。 广义——泛指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及药事机构自身的经营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的管理。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传统药:传统医药是在维护健康以及预防、诊断、改善或治疗身心疾病方面使用的以不同文化固有的、可解释的或不可解释的理论、信仰和经验为基础的知识、技能和实践总和。 现代药: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制品等,一般是通过现代制药技术获得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例如人血清白蛋白、流感疫苗、阿莫西林等。 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s: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OTC drugs: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公布,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用的药品。 新药New drugs: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仿制药Generic drugs:仿制国家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品种。 医疗机构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药品管理的分类:处方药、非处方药、假药劣药、仿制药、新药、特殊管理药品。 1、药品的质量特性 ①安全性---是指按规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使用药品后,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的程度。几乎所有的药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②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条件下,能满足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要求。采用痊愈、显效和有效来区别。 ③稳定性---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保持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能力。 ④均一性---药物制剂的每一单位产品都符合产品的质量标准 2、药品的商品特性 ①生命相关性 ②质量严格性 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研究单位 GCP(药物临床研究质量规范)----研究单位、临床基地、CRO GMP(药品生产质量规范)-----生产单位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贸易单位(经销商) GUP(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医疗部门等 ③高度的专业性---准入门槛高,专业性强; ④公共福利性---社会责任,价格调节 ⑤品种多、产量有限 药品监督管理:国家授权的行政机关,依法对药品、药事组织、药事活动、药品信息进行管理和监督;另外,也包括司法、检查机关和药事法人和自然人对管理药品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性质:国家行政权、法律约束性、双重监督性.作用:保证药品质量;促进新药研究与开发;提高制药工业的竞争力;规范药品市场,保证药品供应;规范合理用药)药品标准(drug standard):是指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出的技术规定,是药品

南方医科大学生化习题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题 1.peptide unit 8.结构域 2.motif 9.蛋白质等电点 3.protein denature 10.辅基 4.glutathione 11.α—螺旋 5.β—pleated sheet 12.变构效应 6.chaperon 13.蛋白质三级结构 7.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 14.肽键 二、问答题 1.为何蛋白质的含氮量能表示蛋白质相对量?实验中又是如何依此原理计算蛋白质含量的?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特征是什么? 3.何为氨基酸的等电点?如何计算精氨酸的等电点?(精氨酸的α—羧基、α—氨基和胍基的pK值分别为2.17,9.04和12.48) 4.何谓肽键和肽链及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5.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结构特征? 6.举列说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7.已知核糖核酸酶分子中有4个二硫键,用尿素和β—巯基乙醇使该酶变性后,其4个二硫键全部断裂。在复性时,该酶4个二硫键由半胱氨酸随机配对产生,理论预期的正确配对率为1%,而实验结果观察到正确配对率为95%—100%,为什么? 8.什么是蛋白质变性?变性与沉淀的关系如何? 9.举列说明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构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10.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11.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有哪几种?各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12.测定蛋臼质空间构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题 1.核小体6.核酶 2.碱基互补7.核酸分子杂交 3.脱氧核苷酸8.增色效应 4.核糖体9.反密码环 5.Tm值10.Z-DNA 二、问答题 1.细胞内有哪几类主要的RNA?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2.用32P标记的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有标记的后代,而用35S标记的病毒感染细胞则不能产生有标记的后代,为什么? 3.一种DNA分子含40%的腺嘌呤核苷酸,另一种DNA分子含30%的胞嘧啶核苷酸,请问哪一种DNA 的Tm值高?为什么? 4.已知人类细胞基因组的大小约30亿bp,试计算一个二倍体细胞中DNA的总长度,这么长的DNA分子是如何装配到直径只有几微米的细胞核内的? 5.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及其与DNA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6.简述RNA与DNA的主要不同点。 7.用四种不同的表示方式写出一段长8bp,含四种碱基成分的DNA序列(任意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