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课感想

高尔夫课感想
高尔夫课感想

高尔夫课感想

在上高尔夫课前对高尔夫这一运动的了解甚少,只限于它贵族运动的这一标签。开始课程后,对高尔夫的仅有印象也被颠覆,热辣的太阳让我无心欣赏草坪的绿色,一次次繁琐重复的挥杆训练也让我感觉到这一运动的恼人乏味。但一节节课下来,我逐渐体会到高尔夫的精妙之处,发现运动背后带给我们更深层的东西,就如同理论课上视频中演讲者所说的“无用之用”——很多平时看似无趣无用的事物往往在无形中给我们品德的滋养、意志的磨炼。

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高尔夫,我想我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自律。自律,慎独,如同老师所说,是高尔夫球员必备的品质,其实做一个懂规矩的球员比做一个打球高手更重要。要想守法,必先懂法,要想打好球,必须懂规则。理论课中有一个视频片段,男主得到生意伙伴的信任不是因为他球技了得而仅仅因为他在高尔夫球场上恪守规则。的确,细节见人品,球场上的表现代表了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我们生活中对自己品质的坚守原则底线的把握也应有一套标准,约束自己。但要知道,规则不是用来处罚自己的,而是用来帮助自己的,社会法律也是如此。诚然,规则不能涵盖所有的事例,因为规则中规定“以公正的原则处理之”,正如法律之外还有道德。当然在高尔夫中,严以律己的同时还应该宽以待人,如果同伴打球不守规矩,不懂规则,坦诚地告诉他,不要自己破坏自己打球的节奏,更不要把对方的无知化做自己的愚蠢。打高尔夫实际上也是对内心深度的一种修养,对自己性格脾气的磨炼,我相信一个能在五六个小时中恪守规则静心打球的人一定温和而坚毅。

此外,学习理论知识后,我们发现在高尔夫比赛中,从来没有完全相同的球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球洞。这项运动的不可知性、灵活性恰好又再赋予了它一层神秘色彩,当然也使它的难度大大增加。为什么如此对场地要求高、难度大、耗时长的运动仍经久不衰、拥有众多追随者呢?我想未知的挑战也是一种魅力吧,它能督促我们不断进行技艺的训练,永远不会松懈,也能给我们永远的新鲜感,让我们期待下一次打高尔夫的不一样。打球如此,人生不也如此吗。生活中处处充满变数,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明天的事。我们能做的只有磨练我们自己提升自己去为下一个挑战做准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有对新的一切的热情,感受生命的奇妙。差异使球场充满变数,差异使人生五彩缤纷。挑战它,欣赏它,享受它,乐趣自然来。再者,练习高尔夫道阻且长,即使到能打比赛的水平一场高尔夫球赛也需整整一天,这一项运动的特殊性决定它的参与者必须有超人的耐心和毅力。当球被打入水里,气急败坏只能使事情更糟,退一招,可能柳暗花明。身陷困境中时,最好不要使自己越陷越深。因为一杆失误,一怒之下把球杆扔进水塘,所有的好心情全没有了。我们在生活中也一样,常常为无法掌握或无法挽救的事情,毁掉自己原本可以十分快乐的一天。毫无疑问,高尔夫球是一项修炼脾性的运动,当然这同时也伴随着智力的训练。在打球之前,要考虑距离、风向、下一杆落点处的状况等等,正确的分析才能产生正确的判断。精准的一杆需要细致入微的深虑,每一步都不容出错。但是深思并不等于优柔,一旦决定,就不要再考虑打左了有沙坑,打右了有水塘,打过头是长草,必须果断必须干脆利落。

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对自己负责也是高尔夫给我上的重要一课。因为场地、天气、环境等的多变性,我们往往易为自己的球技拙劣找借口。但事实上对自己,对球局,都要充满责任感,任何成功经验或失败都必须由我们自己承担。球打的再烂,也与其他任何人无关,因为球是我们打的。风吹歪我们的球,同样也会吹歪别人的球,沙坑放在那里是为所有的人准备的,别给自己的失误找借口。球打得不好不要怪球场。球已发出去了,不论球是在球道正中央还是在沙坑里,我们都必须接受。

理论课中有刘国强的采访片段,他提到之所以让女儿学打高尔夫球是为了以后能多些时间陪她,毕竟一场比赛下来时间很长。我们不难发现,打高尔夫是增进感情、结交朋友的很好机会,在球品中观人品,几个小时的相处就能对一个人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球场结识的朋友的可信度,远远超过在酒桌上认识的朋友。学会与陌生人一起打球,试着把球场当成自己的

大会客厅,相信我们会结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经过一学期的高尔夫课学习,在球技上我的提升甚浅,但我相信,这项运动带给我的远远不仅是打球上的知识积累,更多的是对心灵的磨炼和道德品行的滋养。

Walter Hagen曾经说过:“闻闻花香,看看周围的美景,是打高尔夫球的必要的享受。”眼睛不要光盯着自己的球,别忘了欣赏一下旁边的鲜花绿水,逸蝶游鱼。看一朵春花绽放,听一片秋叶飘零,也是高尔夫球能够带给你的一部分。

在乐观者眼中,沙坑、长草、水障碍区美不胜收;在悲观者眼里,沙坑、长草、水障碍区充满杀机,所谓境由心造。

有人说,人类发明的所有运动的目的都在于娱乐,唯独高尔夫球是例外,因为它使人苦恼。事实上,要哭,抑或要笑,还不是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