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练习题

《幼儿园课程》练习题
《幼儿园课程》练习题

《幼儿园课程》课程练习题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2.融合课程3.广域课程4.活动课程5.核心课程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2.简述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3.简述以课程的功能为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三)论述题。阐述以课程组织形态为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答:将有关科目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合并后原来科目不再单独存在。如将植物学、动物学、解剖学等融合成为生物学,就是典型的融合课程。

3.答:指不同学科分支的统合。它比融合课程跨度更大。例如许多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出现的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再把文学、艺术、舞蹈、哲学等统合为人文学科。这三大类都是广域课程。

4.答: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5.答:核心课程是受杜威儿童中心主义影响而出现的一种经验课程。它的提出,是出于对活动课程仅以儿童兴趣和需要作为组织课程的依据,不足以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儿童对这类课程的确非常喜欢的事实。它主张:一是反对学科分立所造成的支离破碎学习的倾向,主张将学科内容统合起来,成为学习核心。二是强调学校教育的社会角色,学校教育必须协助学生澄清及维持共同社会价值观。核心课程是对活动课程的改造,它努力达到以社会功能和社会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内容的统合,属于社会本位的课程类型。

(二)简答题

1.答:幼儿园课程特点(在以下基础上做简要阐述);(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2.答: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提出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把课程分为五种类型。

(1)观念层次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开设的课程。

(2)社会层次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是列入课表、实际开设的课程

(3)学校层次的课程,即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

(4)教学层次的课程,即实际反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课程

(5)体验层次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3.答:美国斯坦福大学艾斯纳教授提出以课程的功能为分类标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显性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

(2)隐性课程,即学生在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3)悬缺课程,即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不可忽视的隐性课程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物质空间方面;二是组织制度方面;三是文化心理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大大超过学校、教师向学生开设的正规课程。

(三)论述题

答:课程组织是课程内容组织的简称,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把课程的各种要素组织成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下面从四个层面将课程的组织形态类型做一个区分。

(1)第一层面: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学科课程注重人类长期积累的系统知识,强调心智训练,能保证学习的系统性、逻辑性,比较符合认识与教学规律;但是它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能保证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经验课程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索的、实践的活动形式,其特征是打破学科界限,具有综合性,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学科课程无法比拟的长处。其不足之处在于,它受教师水平、设施设备及环境条件、学生人数等制约,当条件不具备时,容易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

(2)第二层面: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原始形态,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其弊端是分科科目过细,会导致学科过窄过难,既加重学生负担,又不便于联系社会实际,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学校也难以容纳日益增多的学科。综合课程根本目的就在于克服分科过细的缺点。它通过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以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这类综合课程包括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

(3)第三层面: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等。相关课程:让两个及以上的科目建立共同关系,但科目仍保持原来的独立状态。融合课程:将有关科目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合并后原来科目不再单独存在。如将植物学、动物学、解剖学等融合成为生物学,就是典型的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指不同学科分支的统合。它比融合课程跨度更大。例如许多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出现的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再把文学、艺术、舞蹈、哲学等统合为人文学科。这三大类都是广域课程。活动课程: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核心课程:这类课程因为出于对活动课程仅以儿童兴趣和需要作为组织课程的依据不足以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儿童对这类课程的确非常喜欢的事实,提出两主张:①反对学科分立所造成的支离破碎学习的倾向,主张将学科内容统合起来,成为学习核心。②、强调学校教育的社会角色,学校教育必须协助学生澄清及维持共同社会价值观。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

一、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泰勒原理2.课程设计学科中心取向

3.课程设计的学习者中心取向4.课程设计的问题中心取向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课程开发过程模式内容选择的12条标准。2.请对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进行简要评价。

(三)论述题。阐述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和评价

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1949年,拉尔夫·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提出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泰勒原理”,即课程开发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四个基本问题被后人称为“泰勒原理”。

2.答:课程设计的学科中心取向是最流行、使用最广泛的课程设计,强调以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最基本的形式包括:科目设计、学术性学科设计、广域设计。

3.答:学习者中心取向强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使课程适应学习者,进而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得到个体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主要包括:经验中心设计、人本主义设计、开放教室设计等。

4.答:问题中心设计的重点是关于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问题,从社会问题及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课程的组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的问题领域的性质,选择的内容必须和考虑的问题有关,课程的内

容经常是跨学科的,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以学生的需要、关注点及能力为基础。其类型主要包括生活情境设计与核心设计。

(二)简答题

1.答: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中,关于如何选择课程内容,斯坦豪斯引用了拉斯提出的用以“鉴别看来是含有内在价值的活动”的12条标准:(1)允许儿童选择并能做出反应;(2)允许学生充当主动地角色;(3)要求学生探究;(4)涉及实物教具;(5)能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成功完成;(6)要求学生在新的背景下审查;(7)要求学生审查人们一般不去审查的,被大家忽略的东西;(8)使儿童与教师一起参与,冒成败之险;(9)要求学生改写、重温及完善他们的尝试;(10)使学生应用与掌握有意义的规则、标准及准则;(11)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和他人分享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及活动结果的机会;(12)与学生所表达的目的密切相关。

2.答:虽然过程模式对教育实践影响不如目标模式那样广泛,但其倡导的一些理念不同程度契合了时代精神,因而对幼儿园的课程开发还是表现出了很强的影响力。在批判目标模式基础上提出的过程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目标模式某些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一些局限性。

(1)儿童观。在尊重与彰显儿童主体性,为儿童主体性的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对出于主体性发展阶段的儿童提出了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摆在正在或即将采用过程模式的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2)教师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素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挑战。但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幼儿师资水平与过程模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还有差距,限制了其应用。

(3)教育观。过程模式反对将教育作为工具,主张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活动,强调教育是一种开放的过程。但在充满无限可能的生命力的同时,由于儿童兴趣易变,过程模式的目标和内容既不必确定,也变得充满偶然性而难以把握。过于强调教育的本体价值,可能又会走向不同程度地忽视甚至否定教育工具价值的另一极端。

(4)知识观。过程模式反对工具性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用以进行思维的最大的内在价值,从而引发其工具价值不同程度的萎缩。

(5)实用性。过程模式在课程开发的程序设计方面没有提出一个更为明确的方案,而且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太高要求,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在实践中的运用。

(三)论述题

1.答:(1)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1949年,拉尔夫·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提出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泰勒原理”,即课程开发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四个基本问题被后人称为“泰勒原理”。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①确定教育目标。泰勒主张目标具有引导课程选择、组织与评价的主要功能,确定教育目标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他认为,确定目标需要有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和两道过滤网(哲学和心理学)。最后,陈述教育目标,每一个教育目标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这样可以明确教育的职责。

②选择学习经验。“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所从事的活动,而是指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泰勒提出了五条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a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也就是说,如果教育目标之一是要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那么除非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学生有充分的计划去解决问题,否则无法达到这个目标。b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的满足感;c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d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e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随后,泰勒列举了有助于达到各类目标的学习经验的特征,具体包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有助于获得信息、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③组织学习经验。三个准则是: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所谓连续性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整合性

是指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便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即横向组织和纵向组织。前者指不同领域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后者指不同阶段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

④评价教育计划。评价目的在于检查课程的实际效果和预期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评价至少进行两次,分别在课程方案实施前期和后期。任何方法,只要能够提供有关教育目标所期望的行为变化的有效证据,就是合适的评价方法。

(2)对目标模式的评价

自产生以来,经不断发展完善,渐成为现代课程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对包括学前教育课程领域在内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也存在难以克服的以下矛盾:

①确定对偶然。目标模式强调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些目标是往往是由课程编制者事先确定的,很难完全契合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心理发展特点,特别是很难完全照顾到每个具体幼儿的特点。此外,在学习中,还会发生许多偏离事先确定的教育目标的、预料之外的现象,二者在目标模式中往往不被重视,甚至是尽量避免的。这里,对确定性的强调与幼儿对偶然性的偏向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②分解对整合。目标模式强调层层分解,将课程目标分解成各个独立的部分,通过每一个细节的训练达成预期目标。与此相反,儿童强调的是整合。目标模式分解的倾向和幼儿整合的本性之间往往就会出现一条巨大的鸿沟。

③外显对内隐。目标模式的设计者强调开发能明确叙述的目标可提高教学效率,也便于评价预定目标实现的程度。这就导致课程强调那些可以用幼儿行为明确识别的方面,即外显的东西,不同程度忽视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即内隐的东西,而内隐的东西往往是更重要的。

瑞典学者胡森评价到:“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坚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他提出的4个基本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泰勒原理”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并不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只是提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所以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

一、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幼儿园课程目标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课程普遍性目标的特点、优点与局限性

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行为目标的特点、优点与局限性

3.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生成性目标的特点、优点与局限性

4.简述幼儿园课程的表现性目标的特点与运用

(三)论述题

1.请阐述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2.如何表述幼儿园课程目标,请简述。

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答:幼儿园课程目标,就是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幼儿园课程对幼儿在一定期限内身心发展效果的预期。

(二)简答题

1.答:幼儿园课程普遍性目标定义: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特点:与一般教育宗旨、原则等同,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优点:为教育工作者创造性地阐释教育目的提供广阔背景,以适应具体教育实践情境及特殊需要。

局限性:模糊、泛化,具有一定随意性。

2.答:行为目标定义: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实施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特点:具体、精确、可操作

优点:克服了普遍性目标模糊性的缺陷,对于儿童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对于保证一些相对简单的教育目标的达成有益,在课程领域的科学化中做出贡献。局限性:课程目标的过于细化、精确化,易导致教师只见目标不见儿童,成为“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展的敌人”。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难以外显行为具体化。

3.答:生成性目标定义: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关注的是结果,那么生成性目标关注的是过程,反映的是教育过程中儿童经验生长的要求,反映的是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果。

特点:过程性、非预成性

优点:充分尊重儿童,使儿童有权利决定什么是最值得学习的,比较充分地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当儿童从事与自己的目标相关联的学习的时候,他们会越来越深入地探究既存的知识。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儿童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感和对结果的新的设计。这个过程是持续终身的,因而基于生成性目标的课程必然会促进终生学习。

缺陷: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不仅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技术与额外的努力,而且难以实施。

4.答:表现性目标定义: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同质性。

特点:与教学性目标在课程计划中预先规定好,对大部分儿童而言是共同的目标不同,它强调个性化,关注儿童的创造性培养。它不规定儿童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准备获得的行为,而是描述教育情境中儿童多样性、个体性的反应。在此过程中,儿童获得个人化的意义。

运用:教学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都需要,都存在于课程实践中。教学性目标适用于表述文化中已有的规范和技能,这样可使儿童的探究成为可能。表现性目标适于表述复杂的智力性活动,已有的技能和理解是这种活动得以进行的工具,从而导向创造性的活动,这样就使文化得以扩展和重构,从而保持勃勃生机。

艾斯纳之所以提出表现性目标,不在于替代教学性目标,而在于完善课程目标,从而使不同学科、不同学习活动有更为适合的目标,最终体现对儿童主体的尊重,表现出对“解放理性”的追求。

(三)论述题

1.答: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比较认同的有三个方面: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就幼儿园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看,主要有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1)对幼儿的研究。要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使课程目标有效发挥引导语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作用,课程编织者就必须:①关注幼儿的发展,尤其是关注儿童的发展需要与兴趣、认知发展、情感萌发、社会化过程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规律与特点。②认识到幼儿“理想发展”与“现实发展”的水平及其差距。前者可从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中获得,后者可通过实际观察幼儿的身体动作、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表现来分析得出。二者间的比较可明确幼儿的发展现状、潜力与发展前景,确立一定阶段幼儿可能达到的水平及个别差异,发现教育上的需要。由此,可对儿童建立期望,确立适宜目标,摒弃不适宜目标。

(2)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人是社会的人,幼儿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课程编织者就必须关注社会生活及其发展需求。所谓当代社会生活需求,一是空间维度上,幼儿生活于其中的社区、民族、国家及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时间维度上,既包括当前现实社会生活需要,又涉及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与未来需要。在将当代社会生活需要转化为幼儿课程目标时,要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社会生活需要,考虑遵循以下三原则:①民主性原则。课程目标要体现社会公平民主的思想。②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原则。既要照顾到本社区、国家、民族的需求,又要有国际视野,将之与整个人类的发展需要统一起来。③超越性原则。教育不能被动适应社会生活需求,而应一定程度上超越当前的社会。

(3)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传递社会文化,使幼儿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掌握一定知识经验的社会人。学科知识是文化的最重要支柱,因此学科知识也是确立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与来源。幼儿园课程的特殊对象——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具有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一般发展价值而非专门的学术特殊价值。因此,

幼儿园课程目标在考虑学科知识时,应多关注学科知识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科知识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例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目标并没有要求幼儿掌握系统、严密的科学知识。

2.答: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涉及两大方面的内容,即表述的角度和表述的性质。

(1)确定表述的角度。幼儿园课程目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述。目前常用的表述方式基本有两种:①从教师的角度表述。要求比较明确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与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这对于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角色与作用有很大帮助,比较常用“鼓励、引导、帮助、使”等字眼。不足之处在于使教师过多关注自己的教,而忽略幼儿的学。②从幼儿角度表述。这样能明确幼儿通过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发展程度。比较常用“感受”、“喜欢”、“理解”、“能”等。优点:促使教师更多关注幼儿学什么,怎么学,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促使教师更多地以学定教。

(2)确定表述的性质。在四种类型的课程目标中,普遍性目标表达普遍性的教育理想,不涉及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表述。其余三种目标分为行为目标和一般性目标。

①行为目标:通过具体观察或测量幼儿的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结果预期的目标;行为目标的任务简单、浅显,多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便于教师考察评估,适合近期目标。

②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属于一般性目标。它是比较宽泛、非特定的目标,描述的往往是幼儿通过学习后身心的一般变化,比较适合用于难以用具体行为表述的情感、态度目标,而且比较适合中远期目标。

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内容2.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划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类型的方法

3.简述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4.简述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2.答: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理想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答: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包括:(1)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2)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3)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

2.答:划分幼儿园课程内容类型的方法包括:(1)按学科结构分类。如: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2)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分类,如:健康、自然、社会、语言、艺术。(3)按幼儿直接经验领域分,如: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4)按学科逻辑与心理顺序相结合的方式划分,如: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根据幼儿心理的研究成果划分。凯米分为:数理逻辑经验、社会经验、物理经验;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内容则是沿着儿童敏感期的发展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分为: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教育。(6)根据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分,如: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作业教学、节日和娱乐。(7)按基本学习课题划分,如:语言、数学、科学和技术、个人和社会发展、艺术。(8)按主题划分。这类课程较多。以主题作为教育活动组合的载体,体现各学习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3.答:新《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第五条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①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②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③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由此,课程内容选择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①目的性原则,是指既要兼顾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内容,又要考虑每一方面在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和基本行为上的内容。此外,还要考虑那些儿童发展所需要的,现实又特别缺乏的品质作为优先重视的内容。

②适宜性原则,是指“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分析幼儿时,既要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一般特点,又要关注具体幼儿的差异,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内容的适宜性。

③生活化原则,是指尽可能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挖掘合目标的内容;

④兴趣性原则,是指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把握目标,观察和分析幼儿,再与目标巧联系;

⑤基础性原则。要求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要与儿童现在的生活、学习有直接关系,而且现在是学习的最佳时机;第二,是文化或人类知识中的基本成分;第三,是今后学习所必须的基础,具有最大的应用性和迁移性;除此以外,基础性还须使课程内容反映和传递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⑥逻辑性原则,是指把握各学科和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与内在规律。

4.答: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易出现以下问题:(1)课程目标缺失:德智体美诸方面偏重智育;偏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情感态度。(2)课程内容超载:内容难、深、偏、怪,大大超过幼儿的接受水平;另一种是易、浅,没有构成幼儿智力上的挑战,量大质不优。(3)课程内容脱离、远离幼儿的生活。(4)课程内容偏向本本。(5)课程内容缺乏提升。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实施

一、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课程实施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2.简述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3.简述古德莱德关于课程五个层次划分的理论

4.简述作为课程实施者的一线教师在哪些方面影响着课程的实施。

(三)论述题

阐述课程实施的三大取向,并对各取向做评价

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课程实施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简答题

1.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包括:

(1)生活活动:主要指进餐、睡眠、盥洗等。生活活动是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进行健康教育,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与习惯,进行集体生活教育,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进餐方面,幼儿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制度,进餐要定量,间隔3-4小时。在睡眠方面,一般要安排1.5-2.5小时的午睡。同时,教师在组织幼儿睡眠时,还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盥洗活动要让幼儿掌握盥洗的基本技能。

(2)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指充分满足幼儿玩的需要的一种活动。游戏外部条件要求:幼儿有自由选择权利与可能;活动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活动难度与幼儿能力匹配;教师不能用奖惩干预游戏。对幼儿园而言,为了保证真正的游戏活动的开展,一是需要保证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二是创设丰富多样且变化繁复的室内室外活动区域,真正赋予幼儿选择的权利。与此同时,还需认真加以组织,进行充分准备,游戏过程中认真观察,以为指导、促进并更好地参与幼儿游戏做准备。

(3)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容易出现的三方面偏差:全讲授;全集体教学;让幼儿长期静坐听讲。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或幼儿心理化应该具有的特征: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过程操作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2.答: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包括:(1)幼儿园课程与社会、文化的适切性;(2)教育行政部分的推动和支持;(3)幼儿园课程变革的需要;(4)幼儿园课程计划本身的状态;(5)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6)幼儿园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间的沟通;(7)幼儿园课程实施者本身的水平和能力

3.答:古德莱德关于课程五个层次划分的理论包括:

(1)观念层次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倡导的尚处于观念之中的课程。

(2)社会层次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是列入课表、实际开设的课程。

(3)学校层次的课程,即由学校有关人员根据学校实际和对社会层次课程进行选择和修改,限定于学年、学期、周、日确定时间的课程

(4)教学层次的课程,即教师规划并在课堂上实施的课程。

(5)体验层次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同一课堂上,不同学生会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

4.答:课程实施者,即一线教师有以下因素影响到课程的实施:(1)教师的能力与水平;(2)教师对成功实施课程变革计划的自信心和相应的态度;(3)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教师是否具有从事新的课程模式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三)论述题

答:课程实施的三大取向包括:忠实取向、课程创生取向、相互适应取向

(1)忠实取向。即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犹如建筑工人之于设计图纸。这一取向强化了课程政策制定者和专家的作用,抹杀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价值,使课程变革成为机械化、技术化的程序。

(2)课程创生取向。把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这一取向考虑到了专家开发课程和学校情境、课堂情境的因素,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对实践界的要求是很高的,推行范围有限。

(3)相互适应取向。指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于班组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这一取向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解放出来,在兼具另外两种有时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其局限性。

第六章幼儿园课程评价

一、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评价2.CIPP评价模式3.目标评价模式4.外观评价模式5.目的游离评价模式6.差距评价模式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2.简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特点。

(三)论述题

1.试阐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2.请阐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

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宜性、效益作出判断的过程。

2.答:CIPP评价模式是美国评价学者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评价模式。CIPP四个字母分别是背景(circumstance)、输入(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uct)的英文首字母。该模式把评价看作一种决策过程。斯塔弗尔比姆主张这一决策过程应当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几个环节构成。

3.答:目标评价模式由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泰勒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经过不断完善,成为西方教育评价史上第一个比较成熟的评价模式。泰勒将教育评价理解为判断实际教育活动的效果达到预定教育目标的过程。预定的教育目标成为教育评价的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这一模式为了强调评价工具和手段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教育目标通常表述为一系列可测量的学生行为。该模式的局限,一是易使评价者过分关注结果,忽略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二是容易将创造性、自主性、好奇心等不易测量却

有价值的方面排斥在课程目标之外;三是忽视了对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非预期目标的评鉴。

4.答:外观评价模式由心理测量学家斯塔克于1967年提出,该模式主张评价应当同时具备描述和判断两种功能,既要搜集被评价对象的前提因素、过程因素和结果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详尽描述,又要做出适宜的判断,才能对课程做出全面的评价。外观评价模式可以较为完整系统地考察被评价对象的全景,运用范围较广。但是将观察基础上的描述资料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难以排除观察者主观因素的作用,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答: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斯克里文提出。该模式主要目的是克服目标评价模式通常只考虑预期效应而不考虑非预期效应的弊病,强调评价者应关注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应。要对课程做出准确的判断,评价者要详尽地收集有关课程计划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与目标评价模式各有其价值,不能互相替代,如能结合运用,将能更好地评价课程。

6.答:差距评价模式由普罗佛斯提出。该模式将评价的目的主要定位在为课程的改进或终止提供相关信息上,主要分为“界定课程标准——课程安置——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成本效益分析”五个阶段进行,受到课程实施者的欢迎。其实质是寻找每一个课程实施环节的差距,这特别有助于把握课程发展的方向,使评价工作真正为儿童的发展服务。但该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参与的人员较多,自由度大,周期长、成本较高。

(二)简答题

1.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目的是人们在开始评价之前设想或规定的课程评价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或结果。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通过对课程的诊断,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为修正、调整和完善课程乃至推广课程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课程系统运行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价目的。课程方案形成之前评价的目的:评估需求、比较与选择课程。课程方案实施阶段评价的目的:诊断与修订课程。课程方案实施结束后评价的目的: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判断课程成效。

2.答:(1)选择作用。课程评价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更好的课程。在对幼儿实施恰当的教育之前,都要通过课程评价手段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需要,确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找到课程实施的起点。除此,教师还需要对多种现成的课程方案价值进行评估和合理的选择。

(2)监控作用。通过对课程实施中各相关要素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随时发现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使课程实施过程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3)总结作用。在课程实施过程结束后,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所提供的信息来总结预定目标的达成情况及课程实施的效果,找出课程系统运作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提供借鉴。

(4)反馈作用。正是通过反馈,使课程评价可以作为新一轮课程运作的起点。课程评价的结果只有被教育者用于改进、完善原有课程时,反馈作用才得以发挥。课程评价如不发挥反馈作用,价值将大打折扣。

(5)导向作用。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是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基本精神,对幼儿园课程进修系统的鉴别、考察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课程评价评什么和怎么评,会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

3.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评价的功能和进行的时间上,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从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3)根据评价主体,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4)根据评价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整体评价、局部评价、单纯评价。

(5)根据课程评价与预定课程目标之间关系,分为目标本位评价、目标游离评价

4.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1)评价目的:发现问题,改进和完善课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2)评价内容:幼儿从身体到心理的全面发展水平。

(3)评价方式:提倡在真实的教育过程中进行评价。

(4)评价结果用途:教师审视教育过程、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

(三)论述题

1.答:幼儿园课程评价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从课程评价的目的看,一要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二要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时,①找出每个幼儿的优点与不足,以便为其提供适宜的教育方案;②对每个个体进行纵向比较,不宜用幼儿间横向比较的数据进行排名;③评价标准要兼顾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全面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

(2)评价主体看:以教师自评为主,重视家长参与,鼓励幼儿参与。

(3)评价过程与方法看,一方面评价过程要客观、真实、自然;另一方面定性与定量结合。

(4)评价的结果看,一是要正确看待评价结果;二是要切实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

2.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方案的制定阶段和实施阶段。

(1)评价方案制定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环节的工作:①确定目的及评价内容。②确定评价的程序、指标及标准。③选择评价方法。④确定评价人员的分工及合作。⑤撰写评价方案价。⑥对参与评价人员进行培训。

(2)评价方案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的工作:①搜集信息。②整理信息。③分析信息、得出结论。④撰写评价报告。

第七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一、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区域活动2.单元主题活动3.方案教学设计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学科活动的内涵2.简述幼儿园学科活动的设计步骤

3.简述对幼儿园学科活动的长处与局限的评价4.简述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步骤

5.试对单元主题活动的做简要评价

(三)论述题

1.试阐述进行方案教学设计的方法2.试阐述进行区域活动设计的方法

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的活动。

2.答:单元主题活动是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形式,指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提出的背景和出发点在于改变学科活动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割裂学科之间联系的弊端。其基本特点是围绕某一主题,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

3.答:方案教学是以美国著名学者杜威为代表发起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性包括:儿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主动探究的活动或过程;学习动机是一种内在动机;探究的主题须是儿童感兴趣的、熟悉和有意义的;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活动的组织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更为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儿童的个别差异得到尊重;多方面资源的优化组合与有效利用。它更强调偶然性、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教师在具体活动中因地制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简答题

1.答:幼儿园学科活动就是幼儿园以学科为单位组织的教育活动。相对于中小学学科活动,幼儿园学科活动具有以下独特之处:特点一:幼儿园学科活动中的“学科”是一种经验层次的“前学科”;特点二:强调和幼儿生活相联系:立足幼儿的生活,提升幼儿的生活;特点三:有一定程度的计划性;特点四:重视

为幼儿终身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强调“前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日益重视兴趣、习惯、情感、个性等的萌芽与培养。以“科学”领域为例,非常强调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答:幼儿园学科活动的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1)初步确定适宜的学科教育目标。通过学习有关著作、教材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了解某一学科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以及该学科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本班幼儿具体情况、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自身已有经验等,初步确定适合本班幼儿的学科教育目标。

(2)初步制定学期甚至学年活动计划。在制定适宜的学科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借鉴有关学科内容的阐述,参考幼儿园教材中提供的有关活动计划,综合考虑幼儿可能的需要与兴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自身情况,初步制定学期甚至学年活动计划,并保留一定弹性。

(3)选择与确定活动目标和内容。在对幼儿园总目标、所教学科总目标及阶段目标有较清晰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本班幼儿目标达成情况,选择与确定具体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并根据一些偶发事件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计划。

(4)设计活动过程。教师尽量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获得发展;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关注本学科或本领域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同时,注意挖掘其中蕴含的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有一定弹性,问题设计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3.答:学科活动虽然受到诸多指责与批评,但仍然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了解学科活动的长处与局限,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学科活动,创生出更好的课程。

(1)学科活动的长处。①操作性强。学科活动的计划性和控制性使得学科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尤其对于初涉幼儿教育工作的人,以及专业性还不够强的教师而言,开展教育工作较易上手。②有助于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科活动比较强调帮助幼儿学习掌握前学科知识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系统化的“前学科”知识体系。这就有助于幼儿较快地掌握比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2)学科活动的局限。①弹性不足。由于学科活动较强的计划性和控制性,也就导致活动计划缺乏足够的弹性,有时甚至导致活动变成了教师事先制定好的活动计划的展示过程,而无法很好适应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②学科之间联系不足。学科活动虽然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前学科”知识,但同时也使得学科活动主要局限于某一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甚至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而对学科活动的主体——幼儿而言,世界仅仅是初步分化。因此,学科活动中学科之间联系不足,导致不适合年幼儿童的特点。③对幼儿关注不够。学科活动的以上局限决定了其对幼儿当时的兴趣与需要关注不够,不能很好顾及不同幼儿在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已有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④根深蒂固。学科活动历史悠久,虽然在不断吸收新时代精神的营养,不断完善自身,但是从根本上很难克服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局限。而一旦克服这些局限,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自身原有的一些长处,发生质变,变成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

4.答: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步骤包括以下四步:

(1)选择与确定主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儿童的需要、兴趣、生活、已有经验等;主题自身蕴含的教育价值、可能涵盖的教育内容;教师的特长、能力、知识储备等;可以利用的一些教育资源;已经开展过的主题;学科知识。对于主题命名,要避免成人化倾向,用幼儿熟悉、喜欢、易记的,能引发幼儿探索与体验的名称。

(2)确定单元主题活动目标。需要综合考虑诸如幼儿园总目标、主题中蕴含的价值、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等多种因素。既要注意涵盖各种学习内容,又要注意把目标的着重点放在促进幼儿终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素质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分析主题的潜在价值,包括教育价值与发展价值;②以某一方面的价值为主,兼顾其他价值,思考主题的潜在的多种方案,以为进一步选择活动方案与目标做准备;③确定适宜的主题方案与目标。

(3)设计单元活动内容。初步确定每个活动的名称、目标,还可标明每个活动主要涉及的领域。

(4)设计具体活动方案。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至少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等部分。在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时,需要设计一些幼儿能够而且喜欢参与的、开放的、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5.答:总体来看,单元主题活动重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力求使不同学科知识围绕主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并希望用这种整体性知识影响儿童,使儿童最终建构起完整的内部知识结构。它偏重于考虑外部各学科知识之间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儿童内部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实践中的单元主题活动往往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知识中心。

(三)论述题

1.答:方案教学是以美国著名学者杜威为代表发起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性包括:儿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主动探究的活动或过程;学习动机是一种内在动机;探究的主题须是儿童感兴趣的、熟悉和有意义的;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活动的组织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更为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儿童的个别差异得到尊重;多方面资源的优化组合与有效利用。它更强调偶然性、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教师在具体活动中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介绍的方便,将方案教学相对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展开和结束阶段。

(1)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两项内容:主题的产生和主题网络的初步编制。

①主题的产生。与单元主题活动相比,方案教学更强调幼儿的生活、需要和兴趣。它的主题的产生方式多种多样,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贴近儿童的生活,并能被儿童用于日常生活中;二是能引起儿童兴趣,并运用已学技能;三是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四是有益于幼儿园课程的平衡;五是能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

②主题网络的初步编制。主题网络是由许多与主题相关的下位概念或主题编制而成的。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主题网络,也可参考他人设计的主题网络进行再设计,还可直接采用他人编制的主题网络。编制时,教师可以采用个体的方式,与教师或/和幼儿合作的方式。为了更好地编制主题网络,可以使用头脑风暴、拉近技术和特殊化等策略。

(2)展开阶段。方案活动展开阶段的开始,可以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了解幼儿对主题哪些方面感兴趣,已经具有哪些相关经验,主要有哪些相关问题或疑问。在让幼儿逐渐明确要探究的问题以后,可以展开多种类型的活动进行探究,保证教师和幼儿之间处于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在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一要注意充分挖掘与有效利用社区、家庭等方面显性与隐性的教育资源;二要注意仔细观察、善于接住幼儿传来的“球”,更要善于将球再抛给幼儿,通过启发、引导,使幼儿的探究活动不断丰富与深化;三是要注意指导幼儿运用一些方法记录探究结果,如绘画、照相、录音、收集实物等形式。

(3)结束阶段。这一阶段很重要的任务是,以举办作品展等多种形式与他人分享成果和进行交流,帮助幼儿回顾在方案活动中运用过的技巧、策略以及探究过程。

2.答: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的活动。

相对而言,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直接参与的成分较少,主要采用提供材料、创设环境等间接方式对幼儿学习活动施加影响。区域活动设计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阶段。

(1)区域的创设。其根本目的是,便于和促进区域活动的开展,主要涉及空间设置、环境创设、规则制定等问题。区域的种类不是固定不变,需要随着活动内容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删减。区域空间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挖掘与有效利用幼儿园空间资源,构建既相独立又内在鼓励互动的区域布局,便于区域活动的开展、拆分、合并与互动,促进幼儿区域活动的不断丰富与深化。

设置区域空间时要注意:动静分开;封闭性与开放性结合;相关临近;灵活性;空间拓展;避免教师关注的“死角”。

区域环境的创设,最主要的就是投放适宜的材料。由此,需要考虑:材料的安全、丰富,能引发幼儿兴趣;材料投放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又要保持适度开放;材料功能多样;材料的可探索性;材料的层次

性与系统性,既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又要使同一区域、不同区域内的材料之间不同程度的联系;材料的相对稳定和变化;材料投放者要多元。

区域规则的制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与策略:一是影响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规则,教师在活动前明确规定;二是以解决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线索,师幼共同讨论制定规则;三是一些争执的“问题”规则,由幼儿自行商定、修正解决。

(2)区域活动的指导。需要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帮助幼儿熟悉区域;二是观察幼儿的区域活动;三是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指导幼儿制定活动计划,帮助幼儿执行、完成和不断丰富与深化计划,指导幼儿做好整理工作,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回顾与评价。

第八章经典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方案

一、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五指活动课程

(二)简答题

1.简述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观点。2.简述蒙台梭利课程的理论基础

3.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评价4.对海伊斯科普课程做简要评价

(三)论述题

1.请阐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2.请阐述陈鹤琴幼儿园五指活动课程方案的基本内容。

3.请阐述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方案的基本内容4.请阐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内容

5.请阐述海伊斯科普(High/Scope)课程方案的内容6.请阐述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课程的内容

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答:五指活动课程由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创立。他以鼓楼幼稚园的课程编制为实验,提出五指活动课程:课程内容由五个方面组成,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互相联系的。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制在儿童的生活上。

(二)简答题

1.答:幼稚园行为课程基本观点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1)什么是课程?张雪门认为课程“原是适应生长基本价值的选品,其目的和自然生长完全一致。”“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是给三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的预备”

(2)什么是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做事等材料,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行为课程以生活为基础,以实际行动为中心。因为“课程未经行为的活动,其所得到的经验,不过是表面的、机械的,绝不是有机的融化。”

2.答:蒙台梭利课程的理论基础植根于自己独特的儿童观与教育观。(1)儿童观。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包括以下四点。①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动力——吸收力的心智。蒙台梭利在其《童年的秘密》中指出:“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它给新生儿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使他能够生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完善”。一方面,蒙台梭利十分重视遗传和内在的生命力,正是这种内在的冲动力促使儿童不断发展。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发展所起到的作用。②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成长的过程是有既定的“自然程序表”的,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无法跳过任何一个阶段。各阶段之间有质的不同,因而要进行不同的教育。③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不同的敏感期,所以教育必须与敏感期相符合,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并避免由于延误时机而带来的儿童心理发展障碍。④儿童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发展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儿童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通过自己自发性的活动,即工作完成的。

(2)教育观点。①主张自由教育。蒙台梭利强调儿童应有权利选择自己要做什么和决定自己工作到什么程度。教育的任务就是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其在此环境中发展自身的自然能力。②提供有准

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是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也是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包括各种可供幼儿操作使用的材料或教具,以及有关的设备。

3.答: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是世界学前教育史上,至今仍影响较大的教育方案之一,其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魅力,主要因为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强调对儿童的尊重和信任,强调个别化的学习,倡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指导。同时,又有完整成套的焦距材料来具体实施,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然而她的方案毕竟是脱胎于智力残障儿童的训练方案,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孤立的感官训练;

②对创造力的忽视;③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④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立意于把儿童的自发、自动、自我教育的内在潜能发掘出来,但是在多年的实施中并未真正实现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关键问题在于:蒙台梭利主张儿童的自由教育和自由发展,反对成人的所谓干预,却又要求儿童按规则刻板地操作工具,给儿童创设格式化的环境,这二者间本身就是矛盾的。

4.答:海伊斯科普课程强调通过儿童的主动学习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与认识,与其他课程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1)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内容的选择立足于儿童认知发展所必需的“关键经验”,“关键经验”反映的是“人类基本的智力过程和内容”。(2)强调教师和儿童在确定学习经验方面都有重要作用。(3)课程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当然,海伊斯科普课程也有其局限性:(1)该课程目标重点指向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对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没有特别具体明确的目标。(2)该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比较高,使得该课程方案直接应用于幼儿教育领域受到限制。

5.答: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基本观点

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形成,除了受意大利自身幼儿教育的传统及二战后左派政治改革的影响外,也深受欧美主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及皮亚杰、维果斯基等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此外,布鲁纳的教学思想、布朗分布伦纳的教育生态学观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也都是瑞吉欧教育的“营养源”。可以说,其理论基础是广纳多重理论营养后的一种生动实践。在这一实践中,最为基本的是他们对儿童、对教育的看法,这些观点成为形成“瑞吉欧·艾米利亚教育取向”的基点。

(1)儿童观:①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的人;②儿童是主动学习者;③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④儿童天生都是艺术家

(2)教育观:①教育并不仅仅追求什么外在的目标,而是更多注重内在的品质;②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传统的单向灌输,认为教育就是要为儿童带来更多去创新和发现的可能性,教育在于给儿童创设学习的情境,帮助儿童在与情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③强调儿童与同伴的相互作用及其价值;④在“教”与“学”两者之间,更应尊重后者;⑤在儿童的探索活动中,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时机,找到正确的方法,适当地介入,协助儿童发型问题,帮助儿童提出问题,教师不能过多介入;⑥幼儿学校是社会生态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整合的生命有机体,是一个儿童与大人可以彼此分享的地方;

⑦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

(三)论述题

1.答: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方面,即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育的方法论。

(1)活教育的目的论。陈鹤琴先生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具体而言,应该有强健的身体;有建设的能力;有创造力;有合作的态度;要有服务精神。

(2)活教育的课程论。针对传统教育书本万能、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现象,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观点。他认为,活课程应该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主要的教材,以课本为参考资料,这是直接的活知识,是直接的经验;各科混合或互相关联;不受时间限制,没有分节的时间表,时间为功课所支配;内容丰富;生气勃勃;儿童自己做的;整个的,有目标的;有意义的,儿童了解的。

(3)活教育的方法论。陈先生主张,凡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陈先生把教学过程分为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四个步骤,同时提出了活

教育的17条教育原则。十七条教学原则是:①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②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③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④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⑤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⑥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⑦比较教学法;⑧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⑨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⑩替代教学法;○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游戏化;○14教学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精密观察。方法论和十七条教学原则,突出了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体现了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2.答:陈鹤琴幼儿园五指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课程目标。陈鹤琴先生认为,课程是达到目的的工具,而确定目的,首先要确立儿童是主体的思想。他在研究中国二三十年代学前教育课程实际的基础上,从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幼儿教育目标。①做人:要有合作精神、同情心、服务的精神;②身体: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习惯,具有相当的运动技能;③智力:要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和表意的技能;④情绪:能欣赏自然和艺术美,养成快乐精神,打消惧怕情绪。

(2)课程内容。陈鹤琴认为,课程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应促进学前儿童整体的有机发展。为此,陈鹤琴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他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②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③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④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⑤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关于如何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陈鹤琴提出了三条标准:①儿童能学但是不会妨碍他身心发育;②教材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③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

(3)课程组织。陈鹤琴反对分科教学,认为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教材也必定是整个的,互相连接,不能四分五裂。

自然和社会两种环境是儿童天天接触,应成为课程的中心,可从这两大类环境中选择儿童感兴趣而且又适合儿童的人、事、物作为中心,以单元主题来组织,各项活动都围绕单元进行,使各科间构成内在联系,形成整体。这就是陈鹤琴先生的“整个教学法”,即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后来改称“单元教学法”。

(4)课程的编制与实施。陈鹤琴提出了幼稚园课程编制的三种方法:圆周法、直进法、混合法。在课程实施方法上:①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②采用小团体教学方法;③通过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引起幼儿的学习动机。除此,陈鹤琴还提出了比较法、比赛法、替代法、观察法等,通过多样的方法,生动、形象、具体地向幼儿进行教育。

(5)课程的评价。陈鹤琴主持的鼓楼幼稚园最早在中国开创了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历史。1925年编制了《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包括卫生习惯、做人习惯、生活技能、游戏运动技能、表达思想的技能、日常常识等185项指标。每项都很具体、明确。

从以上可以看出,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五指活动课程的影响,但它又不拘泥于当时西方流行的设计教育法,而是结合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实际,做了“本土化”的探索,以“一切课程是儿童自己的”、“一切课程是当时当地儿童自发的活动”等观点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从而开创了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运动。

五指活动课程也有一些局限:理论层面努力避免课程的知识中心倾向,但在实践层面的贯彻上仍然不够,比较注重教材,对幼儿的重视不够;他强调的五指不是五个学科,应整合成一个整体,但仍被误解而分科进行。

3.答:幼稚园行为课程方案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行为课程的目标。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的目的,在于联络孩子们的旧观念,以引起其新观念,更谋其旧经验的打破,新经验的建设。”在课程目标中兼顾了社会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铲除

我民族的劣根性,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做奋斗之决心与实力。”

(2)行为课程的内容。张雪门对此阐述了三个问题:①作为教材经验的来源:一是本身个体发展而得;二是和自然环境相接触而得;三是从社会环境交际而得。②行为课程的内容就是儿童周围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能为儿童所接受并有助于其身心发展的各种经验。③选择教材的五条标准:应合于儿童的需要;应顾到社会生活的意义;应在儿童自己的环境里搜集材料;应顾到社会生活的重要;上面所述还没有道及的一切冲动习惯态度。

(3)行为课程的组织。张雪门先生认为,幼稚园课程组织特点与要求具体有三点:整体的;偏重于儿童个体的发育;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在后来,他进一步总结:课程须和儿童的生活联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事前应有准备,应估量环境,应有相当的组织,且须有远大的目标;各种动作和材料,全须合于儿童的经验能力和兴趣;动作中须使儿童有自由发展创作的机会;各种知识、技能、兴趣、习惯等全由儿童直接的经验中获得。

(4)行为课程的实施。张雪门先生认为,行为课程的要旨是以行为为中心,强调做即行动的价值,提倡“教学做”打成一片:“我们所提倡的幼稚园课程,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黍和各种小花,能够实在行动的,都应让他们实际去行动。”“事怎样做必怎样学,怎样学必怎样教,做学教打成一片,才能完成行为课程”。“行为”在课程中应用的两条原则:一是课程固由于自然的行为,却须经过人工的精选;二是课程固由于劳动行为,却需在劳动上劳心。

张雪门经多年研究改进,确立了运用设计教学法来拟定行为课程计划,并采用单元教学来进行,具体包括:动机的引发和环境的估量;目的;活动;活动过程;工具及材料。

(5)行为课程的评价。张雪门先生尽管没有提出详细的评价指标,但是粗略地谈及了课程实施后四个方面的评价内容:①“对幼童的行为应有检讨”;②对幼童行为应有继续的注意;③对幼童行为应有记录;

④对幼童行为经验应有估计。

4.答:蒙台梭利教育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教育目标。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均具备自我成长发展并形成健全人格的生命力,所以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协助儿童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帮助儿童发展出自发性的人格和养成一种独立、自信、自律、自足及自我管理的活动习惯,并为儿童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

(2)教育内容。蒙台梭利教育内容是以感官教育为核心,继而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的读、写、算、文化科学等教育内容,涵盖五个领域,即感官教育;日常生活练习;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科学教育。

①感官教育。感官活动是一切智能发展的基础,因而感官教育是她的教育内容中最重要,也最富有特色的部分。感官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使儿童感官敏锐,间接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观察、判断、区别、比较、归类等能力。这也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最佳准备。蒙台梭利为此精心设计出一套有16种系列的感官教具,其主要的目的是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②日常生活练习。通过日常生活练习,帮助儿童学会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发展大小肌肉动作和肢体的协调,学习自我控制,培养独立、自主、专心、合作的态度,最终形成儿童独立自立的能力与精神。其练习主要包括:儿童的自我服务;儿童初步的动作练习和管理家务的工作。③语言教育。蒙台梭利把语言机制看作高级心理活动的先决条件,认为语言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她认为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必须先训练其听觉,语言教育的发展要按“听——说——写——读”的顺序进行。④数学教育。她为儿童设计了计算方面的内容,包括:数数,数字练习,用书写符号表示数,从1到20的加减乘除法,10以上的算术运算等。蒙台梭利主张通过数学教具,帮助儿童学习数学。所以她还设计了一套数学教育的教具,以此增进儿童的逻辑思考、解决问题及推理等能力。⑤文化科学教育。她认为,透过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可以发展智慧,丰富精神和增长教养,应该充分利用3-6岁这个容易获取文化并自然成熟的时期,让儿童初步地掌握一些简单的文化科学知识。

(3)教育内容与过程的组织。蒙台梭利的课程是以儿童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要求必须仔细观察儿童并充分了解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的活动。其教育内容的组织是以教具为中心。教具依据儿童各敏感期设计,其顺序性很清楚,儿童只要照自己的进度去操作,不需他人指定。教育过程的组织则是以环境为基础。她

认为,任何教育计划的施行,首要的是提供儿童安全、真实且适合儿童的环境,以激发儿童发展他自己的进步,尤其是能帮助儿童引起自我知觉、自我支配的动机。适合儿童的“有准备的”环境应该是:①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②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③允许儿童独立地活动,自然地表现,使儿童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④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⑤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⑥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5.答:海伊斯科普(High/Scope)课程方案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为卡特创立的海伊斯科普教育研究机构在1961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目标。海伊斯科普课程在后期,强调以主动学习为中心,促进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关键经验是实现海伊斯科普课程目标的核心。在《幼儿的教育》中,关键经验由过去的五大类扩充为十大类:创造性表征、语言和文字、自主与社会关系、运动、音乐、分类、排列、数、空间、时间。

(2)课程内容。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内容不是明确规定的系统的学科知识,而是围绕关键经验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其具体内容反映在课室内外的环境设置中,往往以“活动区”为中介展开,如:积木区、娃娃家区、美工区、安静区、音乐区、木工区、玩沙玩水区、动植物区、户外活动区等

海伊斯科普课程特别注意儿童在各活动区的“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已成为课程实施的基础,其要素包括:①材料;②操作;③选择;④儿童的语言表达;⑤来自成人的支持。这五个要素是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为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提供了规定性。

(3)课程组织。课程组织具体落实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安排时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当时当地到较远的时间和场景的原则,让10类58条经验反复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活动中,以促进儿童能力的主动发展。具体类型包括:①兴趣区(自选)活动;②小组活动;③团体活动。

(4)课程的实施。海伊斯科普课程没有一个特殊的教学方法,课程实施通过每日例行活动来完成,主要由:计划——操作——回忆三个环节,和其他的一些活动组成。三环节包括:计划时间——操作活动时间——整理和打扫时间——回忆时间。这几个环节的先后顺序不能改变。其他活动:小组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团体活动时间。只要这几个环节都有,具体如何安排并不重要。

(5)教师的角色。在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作用非常重要,其角色随着课程不断深入研究而变化。在海伊斯科普前期课程中,教师是观察者、倾听者,要求教师听得多,说得少。在海伊斯科普后期课程中,更加重视教师与儿童之间的积极互动,以保证儿童对自己进行的活动能建构性地理解,反对教师把关键经验直接教给儿童。要求教师应在一个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一个儿童自由探索、心理宽松安全的环境。要求教师与儿童分析控制权,关注儿童的实力水平,与儿童建立真诚的伙伴关系,与儿童一起游戏并支持儿童的游戏活动。

(6)家长工作。这是海伊斯科普课程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使家长理解、接纳和支持课程,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家长工作以为家长提供四条关键经验为内容:①教养即教育——家庭访问。②对托幼机构的课程做出贡献。③计划和参加家长——教师会议。④学习和了解儿童的发展和托幼机构的课程。

6.答: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目标。目前,没有发现瑞吉欧对于自己课程目标的直接表述,但是,从其介绍自己幼儿学校的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其课程的目标与价值追求。

瑞吉欧幼儿教育并不追求什么外在的目标,而是更注重教育的内在品质,也即让学校中的儿童、教师,包括家长都能生活得幸福愉悦。用马拉古奇的话说,就是让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对象征语言更感兴趣,更能反省自己、更渴望友谊”。

(2)课程内容。瑞吉欧没有明确规定好的课程内容,更没有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马拉古奇说:“我们是真的没有计划或课程,但是我们并不依赖机会,因为我们深信我们也可以期待我们尚未了解的事物。我知道的是,与幼儿一起共事,是三分之一的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与新事物。”其内容来自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与问题,来自他们的经验及进行的活动。

(3)课程组织的组织与实施。瑞吉欧的课程与教学主要以“项目活动”或“项目工作”的方式展开,项目活动是瑞吉欧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特色。所谓项目活动是指一群儿童以小组形式,运用多种接近客观事物与

主观经验的方式方法,对于真实的生活事件和日常情景中的现象所进行的长期而深入的探索活动。其课程与教学的特点是:①弹性计划;②小组活动;③合作教学;④记录的支持。记录是指教师通过持续、细心的观察,运用照片、录音、幻灯、录像、文字说明及实物等形式,从不同角度对儿童在不同项目活动中的情况进行材料的收集、整理及记载。⑤视觉与图像的运用。

(4)瑞吉欧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在瑞吉欧幼儿教育系统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这里,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中的教师角色是多样化的:①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②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③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与向导;④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记录者与研究者;⑤教师是一个实践的反思者。

第九章园本课程

一、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园本课程2.园本课程开发

(二)简答题

1.简述园本课程的特点与功能2.简述园本课程开发的条件3.简述园本课程的开发流程

4.简述园本课程开发的误区5.简述当前园本课程开发的不足

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园本课程主要是幼儿园为达成教育目标,以幼儿园为主体,由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有关人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及幼儿等,为改善幼儿园的教育品质所开发的富于个性化的课程。

2.答:园本课程开发是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它是幼儿园发起的在课程专家指导下,园长、教师、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活动。园本课程开发不仅是一种课程开发的方式,更是一套价值观念和教育哲学。园本课程开发是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幼儿需要,提倡因材施教及个别化教学,强调儿童的多元化发展,重视儿童的积极主动参与、合作伙伴互动、集体民主决策、自主权和个人解放等。

(二)简答题

1.答:(1)园本课程的特点:①在课程特性上,具有本园特色;②在课程权力上,具有自主性;③在课程决策上,具有民主参与性和开放性;④在课程开发上,具有生成性。

(2)园本课程的功能:①园本课程是有效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保证;②园本课程建设是有效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③园本课程研究与开发是幼儿园课程理论的重要生长点;⑥园本课程是国家幼教政策、法规的要求。

2.答:园本课程开发不是线性的过程,而是多层面的、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基于这样的认识,园本课程开发须具有以下条件:①适应时代潮流和教育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②园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以相应条件、原有基础和存在背景为创建平台;③良好的发展机制;④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⑤有针对性的园本课程研究;⑥需要在分析幼儿园的情境要素的基础上确定园本课程的内容。

3.答:园本课程的开发流程包括:①建立园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②幼儿园现状分析;③拟定园本课程开发目标;④编制园本课程开发方案;⑤园本课程实施与评价。

4.答:①把园本课程开发等同于教材编写;②把园本课程开发等同于创建特色幼儿园;③把园本课程开发等同于自行其是。

5.答:当前园本课程开发的不足表现在:①幼儿教师的工作时间不足,理论、技术、智能准备不够,幼儿园在经济上难以承受;②一些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只为应付,不是系统研究开发理论,制定操作方案,而是交由个别教师独自开发,数量少,质量低;③课程开发不是从园本课程的宗旨出发,内容停留在介绍知识的层面,拼凑材料,把课程开发视为编书;④幼儿、家长、社区、课程专家方面因素制约着园本课程开发。

幼儿园课程期末考试题

幼儿园课程期末考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属于隐性课程() A、分科课程 B、广域课程 C、奖惩制度 D、各种实践活动 2、课程不是什么() A、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 B、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C、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D、课程是儿童的心理活动 3、《幼稚园课程标准》是谁拟定的?()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课程是儿童的心理活动 4、下列哪个不是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A、启蒙性 B、生活化 C、非义务性 D、游戏性 5、下列哪个是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 A、对儿童的研究 B、对生活的研究 C、对环境的研究 D、对人类的研究 6、下列哪个不属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A、年龄阶段目标 B、单元目标 C、集体活动 D、教育活动目标 7、下列哪个方面是建立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必须靠考虑的方面() A、认知领域 B、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 C、情感领域 D、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的内容 8、下列哪个不属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A、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 B、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 C、有助于生活环境方面的内容 D、适应社会需求 9、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下列哪个() A、幼儿园课程目标大 B、幼儿园课程内容范围广 C、课程内容超载问题 D、适应社会需求 10、下列不属于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A、集体活动 B、分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园外活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所谓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 2、与学科课程相比较,活动课程有注重学生知识和智力发展为主,注重知识获得等特点。 () 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4、幼儿园课程有适宜发展性的性质。() 5、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不以对人类知识的研究为依据。() 6、通俗的说,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幼教工作者希望幼儿学而且希望幼儿学的东西,包括基 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方式。() 7、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价值性原则。() 8、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有课程内容短缺的问题。() 9、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有论理组织法和心理组织法。() 10、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包括一日生活的安排。()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自考《幼儿园课程》章节考点汇总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第一节对课程的理解 一、名词解释 1、课程形态 2、悬缺课程 3、学问中心课程 4、经验中心课程 5、活动课程 6、隐性(潜在)课程 二、填空题 1、指的是课程的存在或表现形式。 2、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 3、以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性课程和。 4、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艾新纳提出了“”概念,是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 5、综合课程本质上属于课程。 6、是以识记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三、简答题与论述题 1.[识记]汉语和英语中,“课程”的最早含义是什么? 2.[识记]目前有案可稽的最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有哪些? 11.[识记]简述学问中心课程的优缺点? 12.[识记]简述经验中心课程优缺点? 13.[识记]活动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4.[识记]简述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征的比较? 15.[识记]隐性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6.[识记]简述隐性课程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课程 2、适宜发展性 二、填空题 1、我国学者一开始就把、、视为课程关注的中心的。 2、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园给予儿童的经验来源于、 。 3、用来定义幼儿园课程,突出了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 4、幼儿园课程基本以为主要形式,同时,课程的特点十分突出。 5、幼儿园课程的性,使幼儿园课程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6、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如课程的性等。 三、简答题与论述题 1、[识记]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分层含义(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2、识记]幼儿园课程具有的基本属性(性质)有哪些? 3、[识记]简述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1.[领会]课程编制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2.[领会]简述课程决策的层次? 3.[识记]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含义是什么? 4.[识记]理论决策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5.[领会]简述知识的形态和价值? 6.[领会]简述如何处理好课程决策中的各种问题?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含答案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一 一、填空题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_、课程即经验_、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_。 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教什么、如何教和为什么教的问题。 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教育理念。 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以及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二、选择题 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BC)。 A 学习者的经验 B 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 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D)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 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BCD)。 A 生活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 儿童中心课程 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 )。 A 蒙台梭利课程B瑞吉欧教育方案 C方案教学 D 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 B D) A 非真实性 B积极情绪C目的导向 D 自由选择 三、名词解释 1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四、简答题 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 (1)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2)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3)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3.简述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

幼儿园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4. C 6. C 7. A 9. A 11. A 13. B 14. C 16. B 17. A 18. C 19. C 21. B 22. D 23. A 2 4. C 2 7. D 28. A 31. B 33. C 36. B 38. A 39. C 二.多项选择题 85BCD 三、名词解释 141.课程——课程的本质就是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个人成长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学习或实现可期望的身心发展而计划、选择和组织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在各种教育机构中,课程是由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及评价构成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体系。 142.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教育工作者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计划的,

在幼儿园的教育情景中组织和实施的,以幼儿为主体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的总和。 143. 分科课程——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的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而形成的课程。 144.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有多种称谓,如“儿童中心课程”、“生活课程、”“经验课程”等等。它与分科课程相对,是打破学科之间的逻辑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145.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又称为“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和“合成课程”。它是指以特定的方式将若干门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融合、组织在一起进行教学的一种课程。 146.核心课程——是指一种独特的课程类型,即以儿童的某一重要的生活问题,或者是人类社会的某种基本活动为核心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课程。这种核心课程也被称作“问题中心课程”。 147.国家课程——国家课程也称为“国家统一课程”,是指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48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49.显性课程——显性课程又被称作“正规课程”,是指学校按计划开设的、由专门的教师负责组织实施课程。 150.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又称为“隐蔽课程”、“潜在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等。它是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课程,具体来说,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但却实实在在构成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内容和结果。 15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学生某种学习活动的具体的行为变化的表现和阶段性、特殊性的学习结果。 15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肯定是在学习者还没有掌握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人类的科学和文化之中的,能供儿童学习,而且对儿童的发展有意义、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素材,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153.课程实施——人们一般认为,课程实施就是将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即是将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 154.项目活动——项目活动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的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加以扩散,编制主题网络,将概念予以分化、放大,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

幼儿园课程各章考试要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4.课程即教学计划。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 “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 “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价值的内容按其自身的逻辑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教给学生,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成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学。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情 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性轻个 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械 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最终使 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 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 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是学生的 发展,课程内容应随学生的变化 而有所改变,学生应积极参与课 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在参与 过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这 一理论的特点是以学生的兴趣 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课程内 容随学生变化而改变,让学生参 与课程的设计,在参与过程中主 动学习,全面发展。这类课程具 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养学 生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多方面潜 能。它的局限性在于忽视系统知 识的学习,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 展,同时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 变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他 们有效地学习。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 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 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 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 类型。活动课程本质上是属于经 验中心或学生中心的,它集中体 现着经验中心课程的思想和特 点。它以学生、问题和实践活动 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与个性发 展为教育过程的重心,注重养成 教育,注重教育过程,注重问题 解决,课程评价以主观综合评定 为主,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 验。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迁移。 (五)隐性课程是那些在学校政 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 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 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 育实践和结果。隐性课程有如下 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 道:(1)物质一空间。(2)组织一 制度。(3)文化一心理。 (六)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 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 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 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 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定义的涵义:1.幼儿 园课程是“活动”。 2.幼儿园课 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 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的活动。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 活动的总和”。 (七)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基本 属性:1.基础性。2.非义务性。 3.适宜发展性。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_课程即科目_、课程即经验、_课程即目标__、__课程即计划__。 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_____哲学__、心理学和___社会学_____,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__教什么_____________、如何教和__基本价值取向__的问题。 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__教育理念__________。 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__以及_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BC )。 A 学习者的经验 B 教学大纲 C 课程计划 D 教科书 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 D )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 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BCD )。 A 生活课程 B 经验课程 C 活动课程 D 儿童中心课程 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 )。 A 蒙台梭利课程 B 瑞吉欧教育方案 C 方案教学 D 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BD ) A 非真实性 B 积极情绪 C 目的导向 D 自由选择 1.活动课程 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 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多元文化课程 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 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 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和机能,隐性课程则主要是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在教育对象考虑方面,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和材料,更多的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的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3.简述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1)游戏能促进在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 (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 4.为什么心理学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基础? 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之一,心理学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以及儿童学习的动机和学习过程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幼儿园课程理论以及整个幼儿园课程的编制过程都与这些信息有关。但是心理学并不等于教育理论,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不仅理论上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难以行得通。因此,幼儿园课程在考虑心理基础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哲学和社会学这另外两个基础。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你是如何理解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答:(1)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 (1分) (2)日常生活话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目的一日活动。在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日常生活活动中和另外两类活动也是经常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的。 (3分) (3)游戏括动和教学活动的关系 ①游戏和教学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活动,两者不可相互替代。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表现”和儿童自主的活动,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它

幼儿园课程试卷试题及答案及评分参考

《幼儿园课程》 教学点( )学生学号 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 错选均无分。 1.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 ) A.知识体系 B.学习经验 C.行为习惯 D.道德品质 2.活动课程强调知识和智慧真正的源泉是( ) A.游戏 B.生活 C.实践 D.上课 3.活动课程是以( )为中心来组织学习内容的。 A.学科 B.问题 C.儿童 D.概念 4.间接教学经常借助的中介有( ) A.教具和学具 B.提问和启发 C.表情和动作 D.物质材料和人际环境 5.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是( ) A.项目活动 B.作业教学 C.关键经验 D.游戏活动 6. 瑞吉欧的课程与教学展开的主要方式是( ) A.项目活动 B.生活活动 C.区域活动 D.集体教学活动 7.教师指导幼儿区域活动时,属于自主阶段的指导方式是( ) A.先介绍,后开放 B.以小组活动方式进行 C.给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D.观察与评估 8.活动区的活动多为( )的活动。 A.幼儿自选 B. 教师指定 C.家长参与 D.师生商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是 。 2、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常受的影响。幼儿常有“破涕为笑”的表现。 3、完整的记忆包括识记、、和恢复三个环节。 4、课程评价要以_________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5、形象性和,是想象活动的两大基本特点。 6、皮亚杰的,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 7、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练习、_________、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 8、认为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可增长、分化为九种 基本情绪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9、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这说的是个性的。 10、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 三、是非判断题(判断下各题是否正确,在题后括号内 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8分) 1.幼儿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要形式。( ) 2. 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形式来看,我国多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是经常不假思索地采用集体活动组织形式。( ) 3.“专业化”的教师指的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教师。( ) 4. 课程评价过程是园领导和专家对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 )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参考答案2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参考答案2 (第2章) 提示:先复习,后做作业,学会归类总结,学会比较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理解自然加深。 一、填空题 1.杜威的实用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 2.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3.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4.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二、选择题 1.B 2.B 3.AD 4.C 5.C 三、名词解释 1.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2.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 3.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4.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四、简答题 1.(1)运用价值: 行为目标使目标的表述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提高了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行为目标的精确和具体还便于教育评价的进行。

(2)局限: 一些高级心理素质,如情感、态度等,很难用具体化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来反映; 具体、精细的行为目标对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利。 2.(1)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将课程内容看作是向儿童传递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必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 (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强调儿童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会充分顾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使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而被儿童同化。 3.(1)连续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如何直线式地陈述; (2)顺序性原则,是指课程的后继内容如何既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又为以后的内容打下基础; (3)整合性原则,是指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4.(1)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考察和评定幼儿园课程所持有的基本理念及课程要素与理念的相一致性。 (2)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和评定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动态因素。 (3)对课程效果的评价。课程效果,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是长效的,有的是短效的;有的是预期的,有的是非预期的。 五、论述题 1.答题要点: (1)特点(6分) 目标模式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学习过程; 目标模式以行为目标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

2011年7月自学考试幼儿园课程试题及答案

2011年7月自学考试幼儿园课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 分。 1.隐性课程的常规存在形式不包括() A.物质—空间 B.教学—制度 C.组织—制度 D.文化—心理 2.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课程类型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3.受教育者的年龄越小,教育的着眼点越应放在() A.促进幼儿身心的一般发展上 B.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上 C.促进幼儿的情感能力发展上 D.促进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上 4.课程设计目标模式存在的显著缺陷是“工具化”倾向和() A.目标性 B.抽象性 C.机械性 D.具体性 5.在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中,感官训练的重点是() A.视觉训练 B.听觉训练 C.触觉训练 D.嗅觉训练 6.五指活动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是() A.单元教学法 B.分科教学法 C.方案教学法 D.作业教学法

7.不是一种理论派别的附属物,而是开放的时代下广纳多种营养之后的一种创造的课程方案是() A.蒙台梭利教育方案 B.五指活动课程 C.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D.瑞吉欧教育体系 8.单元主题活动设计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A.按季节和节日两条线索选择主题 B.按幼儿兴趣和季节两条线索选择主题 C.按季节和幼儿需要两条线索选择主题 D.按幼儿兴趣和需要两条线索选择主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9.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课程形态可以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____________ 的课程。 10.要科学地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就必须研究____________、研究社会、研究人类知识,从三方面的研究信息中寻找 支持。 1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是顺序性、连续性和 ____________。 12.幼儿园课程实施本质上是一个课程的____________过程。 13.根据目标的性质,比较适合表述中远期目标和情感态度类目标的是____________目标。 14.学前儿童掌握的知识体系应该是以表象或初级概念为基础和核心组织起来的经验层次的____________体系。 15.HIGH/SCOPE学前教育方案对孩子发展水平的评估方式是全面的

7月全国自考幼儿园课程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幼儿园课程试题 课程代码:003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 ) A.各种活动的总和 B.各种游戏的总和 C.各种科目的总和 D.各种教学的总和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性质,幼儿园课程应注重知识的( ) A.学术发展价值 B.一般发展价值 C.社会价值 D.研究价值 3.不属于项目活动“要点”的是( ) A.团体讨论 B.实地考察 C.讲解 D.探究 4.单元活动设计的核心是( ) A.主题 B.活动 C.目标 D.过程 5.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安排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体现了课程内容组织的( ) A.连续性原则 B.整合性原 C.主体性原则 D.顺序性原则 6.在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中,感官训练的重点是( ) A.视觉训练 B.听觉训练 C.触觉训练 D.嗅觉训练 7.瑞吉欧在教学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 A.合作研究 B.档案支持 C.图像语言 D.集体工作 8.在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理论中,专门组织的集体教学形式被称为( ) A.上课 B.学习 C.作业 D.练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9.所谓的课程形态,指的是课程的存在或____________。 10.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幼儿园课程的对象是____________岁的幼儿。 11.教师在布置活动区时要注意的问题包括____________、自理问题、心理气氛问题和规则问题等。 12.课程评价的目的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完善原有课程或开发、发展新课程;二是____________。 13.幼儿园的课程目标从上到下一般可分为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以及 ____________目标四个层次。 14.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优点在于设计的____________和简易性。 15.陈鹤琴课程理论中的“整个教学法”,后来改称为“____________”。 16.在凯米—德芙里斯课程中,教学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独自操作物体的活动、____________、小组规则游戏和实 验。 17.在瑞吉欧的教育中,课程的内容来自周围的____________,来自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问题,来自他 们的各种活动。 18.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中,“有准备的环境”主要由物质环境和_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9.“课程即教材”的观点,其最大的不足是忽略了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和主体体验。( ) 20.在布置活动区时,小班活动区的封闭性要强些,而大班则要开放些。( ) 21.幼儿的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幼儿园课程整体结构中的重要形式。( ) 22.根据合目的性的原则,课程目标与内容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23.专业与非专业幼教人员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在最短时间里解决幼儿间的纠纷。( ) 24.分科目组织课程内容是典型的心理组织法。( ) 25.学科教学仍是我国幼儿园使用最普遍的课程形式。( ) 26.HIGH/SCOPE课程的关键经验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得以实现的。(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7.经验中心课程 28.幼儿园课程内容 29.弹性计划 30.区域活动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32.简要说明学问中心课程的优势和不足。 33.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

扬州大学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 一、填空题 1.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与,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 2.游戏和教学可以以、插入式和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 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更充分考虑,较多地采用的形式。 4.在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有和。 5.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 二、选择题 1.“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勃朗芬布伦纳德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 2.具有()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 A 真实性 B 源自内在动机 C 自由选择 D 过程导向 3.以皮亚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 A 光谱方案 B 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C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D海伊斯科普课程4.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 A纵向顺序B直线性顺序C逻辑顺序D心理顺序 5.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问题。 A为什么教B如何教C教什么D教得怎么样 6.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 )。 A.博比特 B.泰勒 C.惠勒 D.斯坦豪斯 7.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 )。 A.蒙台梭利课程 B.瑞吉欧教育方案C.方案教学 D.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8.“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这个课程目标是(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目标 9.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附着在( ) A.区内操作材料上 B.教师的指导上 C.师幼互动中 D.区域空间布置上 10.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 )。 A.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 B.能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C.能促进儿童系统地把握知识、技能 D.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 三.判断题 1.首先提出悬缺课程这一概念的是凯米。( ) 2.幼儿园教育的非义务性,使幼儿园课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 3.人类的知识不是幼儿园课程编制理论决策的依据。( ) 4.以综合形式组织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容易导致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不强。( ) 5.教育行政和管理人员评价课程主要是为了改进、完善、开发、发展课程。( ) 6.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是设计幼儿园课程的两种主要理论模式。( ) 7.瑞吉欧在教学方面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师生合作研究某一问题。( ) 8.按季节和节日两条线索选择主题是单元主题活动设计经常采用的方法。( ) 四、名词解释 1.五指活动课程 2.鹰架教学

10月自考《幼儿园课程》内部资料

2011年10月自考《幼儿园课程》内部资料白皮书题库 单项选择题 1.1.在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概念中,“理论上很吸引人,实践上却很难实行”的是哪一种(B) A.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B.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C.课程即教学计划D.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1.2.从某种意义来说,课程的“再设计”过程是指(D) 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与组织C.课程评价D.课程实施 1.3.在以下几种课程概念中,哪一种有利于课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A) A.目标说B.行动说C.教材说D.计划说 1.4.“经验”中心课程过于忽视(A) A.系统知识的学习B.生活中有价值的内容C.学生的兴趣和需要D.学生的主体性活动 1.5.幼儿园课程基本以(C)为主要形式。A.隐性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分科课程 1.6.幼儿园课程不具有哪种属性(C)A.基础性B.适宜发展性C.义务性D.非义务性 1.7.制约幼儿园课程任何一个结构要素的核心因素是(D) A.社会因素和人类知识B.儿童发展的社会方向性C.幼儿的自发活动和自由兴趣D.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8.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A)A.启蒙性B.游戏性C.潜在性D.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2.1.1.(D)是幼儿园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盘。A.课程设计B.课程组织方式C.课程评价D课程目标 2.1.2.对教育目标体系中三大来源的信息进行“价值性筛选”时的过滤网和调节器是(C)

A.教育哲学和知识论B.心理学和社会学C.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D.心理学和知识论2.1.3.确定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A) A.发掘课程内容本身价值并使之与上位目标保持一致B.使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各原则C.教育活动目标要尽量具体明确D.教育活动目标要切实可行 2.1.4.月计划是(B)A.年龄阶段目标B.单元目标C.教育活动目标D.邻域目标 2.2.1.(B)被比作课程的心脏,是课程生命活力的源泉。A.目标B.内容C.实施D.评价2.2.2.根据发展适宜性原则,课程内容的难度水平应处在幼儿的(B) A.现实发展水平上B.最近发展区C.自发经验上D.理想的发展区 2.2.3.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具体做法有(D) A.排除一切儿童不感兴趣的内容B.选择一切儿童感兴趣的内容 C.选择必要的课程内容D.将必要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 2.2.4.课程内容的均衡是指(A) A.构成课程内容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要适当B.构成课程内容的各个部分要平均分配C.课程内容中某些部分要突出D.幼儿现实缺乏但理想的发展又必需的品质要求先发展 2.3.1.(C)课程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的代表。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 2.3.2.(A)课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的代表。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核心课程D.广域课程 2.3.3.幼儿园教育途径不包括(D)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试题及答案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试题及答案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212294571.html, 作者:susan 发布时间:2010-11-6 11:14:00 浏览:[5840] 感谢susan上传 (第3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科领域课程)和(综合性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中两种常见的课程类型。 2、结构化程度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多地会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的行为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课程特征。 3、幼儿园综合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教育活动)、(教师与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教育活动) 4、将两种不同倾向的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其要点是处理好(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光谱方案”是根据( A )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课程方案。 A.多元智能 B.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 C.成熟理论 D.皮亚杰的建构理论 2.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 AB )。 A.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 B 能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C 、能促进儿童系统地把握知识、技能 D 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 3,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特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教师预定,选择和组织内容的主要依据是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它体现了( A )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4、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它体现了( B )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期末考试题

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属于隐性课程( ) A、分科课程 B、广域课程 C、奖惩制度 D、各种实践活动 2、课程不是什么( ) A、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 B、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C、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D、课程是儿童的心理活动 3、《幼稚园课程标准》是谁拟定的,(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课程是儿童的心理活动 4、下列哪个不是xx课程的特点( ) A、启蒙性 B、生活化 C、非义务性 D、游戏性 5、下列哪个是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 ) A、对儿童的研究 B、对生活的研究 C、对环境的研究 D、对人类的研究 6、下列哪个不属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 A、年龄阶段目标 B、单元目标 C、集体活动 D、教育活动目标 7、下列哪个方面是建立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必须靠考虑的方面( )A、认知领域B、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 C、情感领域 D、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的内容 8、下列哪个不属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 A、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 B、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 C、有助于生活环境方面的内容 D、适应社会需求 9、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下列哪个( )

A、幼儿园课程目标大 B、幼儿园课程内容范围广 C、课程内容超载问题 D、适应社会需求 10、下列不属于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 A、集体活动 B、分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园外活动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所谓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 ) 2、与学科课程相比较,活动课程有注重学生知识和智力发展为主,注重知识获得等特点。 ( ) 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 4、幼儿园课程有适宜发展性的性质。( ) 5、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不以对人类知识的研究为依据。( ) 6、通俗的说,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幼教工作者希望幼儿学而且希望幼儿学的东西,包括基 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方式。( ) 7、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价值性原则。( ) 8、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有课程内容短缺的问题。( ) 9、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有论理组织法和心理组织法。( ) 10、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包括一日生活的安排。( )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xx课程: xx课程内容: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图文稿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幼儿园课程各章考试要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4.课程即教学计划。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 “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 “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价值的内容按其自身的逻辑 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教给学 生,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成 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这 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 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 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 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 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 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 学。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 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 情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 性轻个 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 械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 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 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 是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应 随学生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的设 计、实施与评价,在参与过 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以学生的 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 程,课程内容随学生变化而 改变,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 计,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 习,全面发展。这类课程具 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现 多方面潜能。它的局限性在 于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必 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 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变 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 他们有效地学习。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 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 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 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 一种课程类型。活动课程本质 上是属于经验中心或学生中心 的,它集中体现着经验中心课

幼儿园课程试题答案

《幼儿园课程》试题答案 (A卷) 一、填空 1、学科课程综合课程 2、全面与和谐体系化 3、螺旋式单元式 4、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 结性评价5、课程统整性教材生活化教学活动化6、本体性游戏指导7、角落活动分组活动整合性活动8、直导型引申型梳理型9、感知讨论实践操作强化巩固10、涂鸦期图式期写实期 二、名词解释 1、幼儿园课程:狭义的幼儿园课程专指学科教学活动。广义的幼儿园课程指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活动的组织和教育,包括作业、游戏、日常生活、自由活动以及那些潜在教育内容上的整个生活环境。 2、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幼儿日常游戏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判断分析幼儿在自由游戏、集体游戏与日常生活之中所表现的行为、习惯经验情绪情感知识与能力的变化情况,评价幼儿发展的整体情况是教师在对孩子的观察和记录积累中看到幼儿发展的轨迹,从而调整教育计划、教育环境教育手段与方法,使幼儿始终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3、综合性主题教育:按照体智德美相互渗透,知情意行整体结合的要求,从幼儿实际出发,在一个阶段中围绕一个主题,在灵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下,让幼儿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的生动、有趣,从而获得最佳的整体性的教育效果。 4、非正式数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受环境的诱发,在一定的内在学习动机驱动下,有意向的选择教师提供的有关学习资料,积极主动地自我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5、生活教育活动模式:即根据幼儿生活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生活教育活动的结构、方法和手段等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而设计形成的、相对稳定而又概括的范型。 6、活动区教育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规律和活动区教育的目标设计而成的比较稳定的教育程序和教育方法的策略体系。 三、简答 1、非正式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原则 第一,序列性和层次性相结合。 第二,多样性和多功能性相结合 第三,滚动性和随机性相结合 2、教师在强化巩固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 第一,配合使用多种强化的方式手段如物质强化、社会强化、记号强化、活动强化。 第二,恰当选择强化的时间,如立即强化、间歇强化。 3、综合性主题教育活动的特色 第一,是由综合和主题两个侧面构成。 第二,在教师指导下的幼儿的主动活动。 第三,所选的内容着眼点是启蒙。 第四,变小课堂为大课堂。 第五,强调手脑并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幼儿艺术教育的作用 第一,艺术活动适合幼儿特点,为幼儿乐意接受。 第二,艺术教育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