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 4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 4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 4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4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土壤的形成、分布与周围地理环境的关系,中国土壤资源的地理背景及土壤分布规律,我国各种主要土壤类型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

4.1土壤的形成和分布

4.1.1土壤圈(pedosphere)的概念与功能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土壤是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地球系统的一个圈层。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犹如地球的地膜,在一定程度上类似生物体的生物膜。土壤圈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处于地圈系统,即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的交接界面,它既是这些圈层的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土壤圈的功能如下(1)对生物圈(biosphere)。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但土壤圈的各种限制因素对生物也起不良影响。(2)对气圈(atmosphere)。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氧化亚氮等,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影响。(3)对水圈(hydrosphere)。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面地球化学行为、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4)对岩石圈(lithosphere)。作为地球的“皮肤”,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遭受各种外营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互为交换与地质循环。

4.1.2土壤的形成因素

土壤圈不仅对周围圈层发挥了巨大影响,而且也受到其它圈层的很大影响。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构成的巨大空间中,经过长时间的作用,土壤圈中逐步形成了各种类型的不同土壤。土壤圈中形形色色的土壤,正是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内,受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作用的产物。这些影响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的自然因素,称为成土因素,包括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等五个方面。

(1)气候对土壤形成来说,气候既是因素也是条件。大气降水和太阳辐射是土壤水分和热量的根本来源。影响成土过程的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量、降水分布、热辐射平衡、气温及其变幅、大气湿度、干燥度和风等。气候因素影响岩石的风化特点和风化过程的方向与进程。母质及土壤风化层的厚度,随土温和湿度的增高而加厚。土壤的水、热状况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植被类型的更替、有机质积累的类型和数量以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进而影响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合成、腐殖质的类型等。气候影响土壤中物质的淋溶与淀积,随着降水量的增加,一般土壤的氢离子浓度增加,钙积层深度增加,全氮量增加,胶粒量增加,阳离子代换量增加。在半湿润的温带,随着气温的增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量下降。

(2)母质母质是土壤赖以形成的初始物质。母质在矿物学和化学组成上的不同,直接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如酸性岩(花岗岩等)形成的母质其SiO2高达65%以上,相对地Fe、Al、Ca、Mg 等其他成分就少,而SiO2难以风化,故多形成砂性土。相反,如玄武岩等基性岩因SiO2少,而Fe、Al、Ca、Mg含量较多,常形成养分较高的盐基性土壤。其他沉积岩发育的土壤也继承了母岩的某些特性。母质的物理性质对土壤孔隙和团聚体的类型和分布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3)生物生物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学积累和循环在成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直接的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庞大的根系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从而改变了某些元素和化合物在地质循环中的迁移特点和顺序,使部分营养元素集中和积累起来。大量的微生物参加了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不仅给作物提供了大量的经矿质化而释放出来的营养物质,而且形成了腐殖质——标志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物质。此外,生物活动还改变了周围环境的湿度、温度和空气状况而间接影响土壤的性状。例如在针叶林植被下,形成强酸性的灰化土。

(4)地形地形对土壤形成所起的作用,表现在母质在地表的再分配,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水、气、热等能量的再分配。地形高低不同,坡向不同,地表的水热状况就不同。即便是在一个气候带内,因地形的变化,地面承受的降水和太阳辐射也发生相应的有规律的变化。如随海拔高度的加大,地面辐射的加强,气温随之有规律地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迎着潮湿气流的坡面,常形成地形雨,局部降雨增多。地面又因坡度陡缓和坡面长短的不同,接受的降水量和降水在地表的再分配也不同。此外,阳坡较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这种水热状况的差异直接反映到植物生长和有机质分解与合成的过程,从而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地形对母质的再分配表现在不同地形的土壤属性不同,陡坡土壤薄、质地粗,养分易流失;平原土层厚,质地均匀,养分不易流失。

(5)时间土壤发生和发育必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时间越长,土壤发生层的分化越明显,土壤个体发育显著,土壤相对年龄长。在土壤系统发育上,即土壤类型的转化或土壤发育阶段上,时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各个自然因素对土壤形成都起着不同的作用,但是它们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地、综合地影响着土壤的。各个成土因素是相互不能代替而又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形成过程。

4.1.3自然成土过程中的发生学层次和诊断层

土壤发生学层(soil genetic horizon)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母质中一些物质发生分解、迁移、化合、淀积等,也就是物质发生重新分配,使原来不分层的母质,逐渐在形态上分化为不同的层次,土壤这些层次就叫做土壤发生学层。这些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层可归纳如下:Aoo枯枝落叶层。在森林中最明显,由未腐烂的植物残体组成。

Ao 已经半腐解的枯枝落叶层。

A1腐殖质层(humus horizon)。一般颜色较暗。

A2灰化层(podzolized)。这是在针叶林植被下形成的土壤所特有的层次,呈现灰色,这是由于有机酸使矿物质蚀解,把部分有色物质淋溶到下层所致。

B淀积层(illurial horizon)。是由上层淋溶下来的物质如Fe、Mn、粘粒、有机质、碳酸钙等淀积而成,比较紧实。

C母质层(parent material)。

耕作土壤还有松软肥沃的耕作层A,紧实的犁底层A p,其中的水稻土还有布满灰色胶膜的渗育层W、有很多铁锰结核的淀积层Bg(又称潴育层)、灰兰色有异味的潜育层G、含SiO2多的粉砂质白土层(又称漂洗层)等。

我们在野外观察土壤时,要把土壤剖面中发生学层次的形态特征,如质地、颜色、结构、松紧度等记录下来,以找出各种土壤类型的特点。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土壤都具有这么多层次,一般土壤只有其中几个层次,另外,不要把冲积母质中的沉积层误认为土壤发生层。

诊断层(diagnostic horizon)和诊断特征(diagnostic character)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征为基础的。在土壤分类中用以鉴定土壤类别的,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层称为诊断层;而在土壤分类中用以鉴定土壤类别的,具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则称为诊断特征。

由于土层和土壤性质是不同成土过程的产物,故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本身体现了土壤形态、土壤特性和土壤发生三者的结合。根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来鉴别土壤,实际上就反映了土壤分类与土壤发生的相互联系;而且不把成土过程,甚至成土条件作为分类标准,而是以反映成土过程结果、有定量规定的土层或性质作为分类标准,保证了土壤分类的客观性。由此可见,土壤发生层与诊断层是有区别的,同时也是密切相关的。

土壤分类根据土壤层次的异同点可以把具有相同层次的土壤划为一类,这就叫土壤分类。以地理发生为基础、以成土条件为依据、根据发生层不同进行的分类称发生学分类,现行分类制为《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92)。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分类称《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1995)。其特点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充分注意我国土壤的特色。1999年龚子同等主编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一书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极其应用方法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将促进我国土壤信息系统(soil information system, SIS)的建立,促进土壤信息的网络化,引发土壤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革命。作为地球的一个重要圈层和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数字化土壤将成为数字化地球家族中的重要一员。

4.1.4土壤的分布规律

由于地表所接受的热量是赤道到两极呈有规律性的渐减,从而由赤道向两极形成了自然气候的水平地带,或纬度带,如赤道——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在不同的气候带,相应出现不同的植物带和土壤带。土壤类型在地球表面自北而南呈现有规律地更替,这种土壤分布的规律性称为土壤的水平地带性或土壤的纬度地带性。但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分布和受山脉、地势的影响,造成温度和降水量在分布上的差异,导致在同一纬度带从东往西,从海洋往内陆发生水、热条件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植被和土壤类型也发生有规律地更替,这种规律性的变化称为土壤的经度地带性。

由于地形起伏,在同一纬度带中地表各部位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有很大的差别。海拔越高,其温度越低,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带也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类似于赤道向极地演变的自然生物气

候带,不过它是在垂直方向自下而上的更替,这就称之为垂直气候带。同一纬度的山区,土壤类型自下而上更替的带状分布,在土壤学中称为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土壤总称之为显域土或自成土,表示它们是受生物气候条件影响形成的土壤。

土壤在地表的分布,有时受到局部的地形、母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出现非地带性的现象,这些土壤称隐域土。例如草甸土、沼泽土、盐碱土。成土时间短的土壤称泛域土,例如风沙土、冲积土等。

4.2 我国的自然条件与土壤分布规律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海洋的交界处,北起黑龙江省(北纬53°左右),南到南沙群岛(北纬4°附近),东起东经135°,西达东径73°,面积为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北、西、南三面为大陆包围,西北深入大陆腹地,东南面临海洋,构成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地理条件。

4.2.1 气候条件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我国具有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大陆性冷气团,寒冷而干燥;夏季盛行东南和西南海洋性热气团,炎热而多雨。东南季风不但影响东南沿海,而且可深入内陆。西南季风受青藏高原的阻碍,对内陆的影响大减,但也可延伸到长江中下游一带。降水量的分布:南部沿海地带约1500~2000毫米,长江流域为1000毫米,淮河——秦岭一线大约在750毫米,黄河上游,陕甘南部、华北平原约为500~900毫米,西北内陆在250毫米以下。山地降水多于平原、迎风坡面多于背风坡面。

气象学根据全年积温情况,又将我国划分为许多热量带,如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等。又按其干燥度的差异分为区,如东南沿海湿润区;从伏牛山、太行山、燕山至大兴安岭一线两侧的半湿润区;青、甘、宁、内蒙一带的半干旱区;以及半干旱区西北部的干旱区。

4.2.2 植被类型(vagetation type)

我国陆地植被大体可分为森林、灌丛、草甸、沼泽、草原、荒漠等类型。

(1)森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湿润区、半湿润区的丘陵和山地。我国自北而南的森林类型为:寒温带为针叶林,温带为针阔混交林,暖温带为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为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和热带为季风雨林和雨林。

(2)草原草原植被广泛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和黄土高原北部以及青藏高原等处,是半干旱区占优势的植被,多为生长期短的草本植物。常使土壤形成深厚的有机质层,盐基饱和度高,自然肥力较高。

(3)荒漠植被大致分布于蒙、新、甘、宁、青、藏等处的干旱区,多为深根性、抗蒸腾的草本灌丛植被,覆盖度不到一半。

(4)草甸植被分布于东北平原、各大河谷平原及湿润区高原,即地形低平、低洼、土体常年湿润处的草本植物。草甸植被因不受水分短缺的限制,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大于分解,遂形成有机质含量高的草甸土。

4.2.3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就是岩石矿物经风化、搬运、堆积而成的地壳的疏松表层。母质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很大,土壤的很多组成物质和性状都来自成土母质。我国的成土母质有六种类型:

(1)碎屑型母质多见于青藏高原与高山地区。

(2)碳酸盐型母质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和碳酸盐基岩区。

(3)含盐型母质特征为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多出现于极干旱的内陆盆地中部或盐渍性基岩区以及滨海地区。

(4)硅铝型母质分布于温带的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铝硅酸盐类只有中等蚀变。

(5)富铝型母质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地区,母质中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作用。

(6)还原性母质主要分布于低洼地形,受渍水影响,母质中铁锰呈还原态,或受氧化还原交替的影响,母质呈现灰蓝色或锈斑。

4.2.4我国的土壤分布规律

由于生物气候条件的作用,热量带和植被带呈现有规律的更替,土壤类型也发生相应的更替,呈现有规律的分布。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我国东部大陆上,土壤水平带由北向南顺次排列着:漂灰土——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而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则由北向南依次排列着:灰土——雏形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我国大陆由东向西部大陆内部的大气湿度渐减,干燥度渐增,北部温带的水平土壤带由东向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漠境土壤。而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则由东向西依次排列着:淋溶土——均腐土——干旱土

4.3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概述

4.3.1 富铁土(ferrisols)与铁铝土(ferralisols)土纲

富铁土和铁铝土土纲分布在我国华南地区,是在南方湿热气候条件下,经脱硅富铝化过程形成的土壤。具有诊断层——低活性粘粒富铁层的土,称富铁土,相当于部分红壤、黄壤、燥红土。具有高度富铁铝化作用形成的诊断层——铁铝层的土,称铁铝土,相当于部分砖红壤、赤红壤。

(1)砖红壤(latosol)土类砖红壤分布于雷州半岛、海南岛、云南南部及台湾南部热带地区丘陵台地,大体在北纬18~22°之间。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林冠茂密。成土母质属花岗岩、玄武岩、古老冲积物的富铝风化壳。成土过程为富铝化过程,生物循环旺盛。

砖红壤土层深厚,一般都具有2~3米厚的红色风化层,土质粘重,剖面发育明显。表层灰棕或暗红棕色,B层暗红棕色,棱块状结构,有大量暗色胶膜和铁锰结核,有些土壤有铁盘层。硅铝率为1.5~1.9,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伴生三水铝石与赤铁矿。

砖红壤盐基高度不饱和,呈强酸性,pH4.3~5.5。

砖红壤是我国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为橡胶的主要产区,可种植香蕉、菠萝、咖啡、油棕、剑麻等热带经济作物。农作物可一年三熟。砖红壤在利用上最好实行多种经营,如在橡胶树下间种茶叶、金鸡钠、可可、三七、肉桂等,开发时必须注意培肥土壤和防止冲刷。

(2)赤红壤(latosolic red soil)土类赤红壤分布于南岭以南、雷州半岛以北的东西狭长地带,包括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南部及云南中南部的南亚热带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特点。自然植被为季风雨林与常绿阔叶林。生长龙眼、荔枝等。在酸性结晶岩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一般质地稍轻,而在低丘岗地红色粘土上发育的土壤,质地粘重。土壤呈暗红棕至棕红色,表层尚疏松,B层粘实紧密。土壤呈酸性反应,pH值5.0左右。硅铝率为1.7~2.0。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并有蛭石与赤铁矿。在侵蚀严重的玄武岩台地,常有铁盘或铁壳出露。

赤红壤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发展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与林木。广西龙州在橡胶林中采用树下加草覆盖保水,树行间种植绿肥,深翻压青等措施,五年中不仅橡胶树生长迅速,土壤肥力也不断提高。

(3)红壤(red soil)土类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在长江以南至赤红壤带以北地区广泛分布,大体在北纬25~31°间,其中包括江西、湖南、浙江三省的大部分,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的北部,以及贵州、四川、安徽、江苏等省的南部。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其中以壳斗科的拷属、石栎属和冈栎属占优势。

红壤分布于低山丘陵和岗地,母质类型多种多样,低丘陵与岗地的红壤多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红壤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铁铝化成土过程。

典型的红壤大多有一米以上的红色粘质土层,剖面发育良好,除表层稍灰暗外,B层以下均为棕红色粘实土层。B层多系棱块状结构,褐色胶膜淀积明显,底部常接黄、白、红诸色相间的网纹红土层。全剖面呈酸性反应,pH5.0~6.0。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并伴有三水铝石和水云母,硅铝率为2.0~2.5左右,铁的活化度大于10%。

不同利用条件下的红壤,其有机质含量有明显不同。林地红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0~60g/kg,草地红壤在10~20g/kg之间,侵蚀性红壤则不足10g/kg。在侵蚀强烈的地段,红壤的紧实B层(焦斑层)和网纹底土出露地表,土壤肥力急剧下降。

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暖湿,自然条件优越,是南方发展多种经营的重要土壤资源。在垦殖利用时,应注意农林牧结合,合理利用土壤,增施有机肥料与磷肥。

(4)黄壤(yellow soil)土类黄壤是我国南方山区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的山地上,以四川、贵州两省为主,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诸省区也有相当面积。黄壤的水平分布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但水湿条件较红壤高,而热量则略低,云雾多,日照少,相对湿度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不明显。黄壤的剖面中,黄色非常鲜明,这是由于氧化铁水化而造成的。黄壤质地较红壤轻,以粘壤土为主。盐基高度不饱和,呈酸性反应,pH4.5~5.5。

黄壤的富铝化作用比较弱,硅铝率为2.5左右。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

黄壤在发展林业和经济作物方面有重要意义。山脊、陡坡地段的黄壤应以护林为主,保持水土,涵蓄水源,林内可采集和培育药用植物,如当归、五加、天麻、

灵芝等。一般山地黄壤以发展林、茶为主,造林植物主要为杉木、毛竹等。低山丘陵坡缓土厚处,可开辟梯田梯地,栽种农作物。

4.3.2 淋溶土(luvisols)土纲

淋溶土土纲是在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诊断层为明显的粘化层或粘盘层,土壤结构面上覆有淀积粘粒的胶膜。淋溶土纲相当于部分黄棕壤、黄褐土、棕壤、褐土、暗棕壤、白浆土等土类。

(1)黄棕壤(yellow-brown soil) 黄棕壤是我国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包括陕西南部、河南西南部、江苏、安徽长江两侧及浙江北部的山地丘陵,江西、湖北海拔1100~1800米的中山上部,及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海拔1000~2700米的中山区。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丘陵多为次生草灌和人工松、杉林,部分开垦种植旱作物。母质主要为各种岩石风化物。黄棕壤既有粘化过程,又有弱富铝化过程。土壤剖面通常呈黄棕色,B层为棱柱状结构,结构面上有粘粒胶膜,有的还有铁锰结核。硅铝率2.4~3.0,土壤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pH5.0~6.5。

黄棕壤是我国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的重要基地,在湖北大神农架等山地还保存有原始森林。当前林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是荒山造林,积极发展茶、桑、果树以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黄褐土(yellow-cinnamon soil) 黄褐土主要分布于江苏和安徽两省中部,江西、浙江和湖北三省北部及河南南部的低丘岗地。母质主要为晚更新世黄土状沉积物,土层深厚,可达数米。

黄褐土表层呈灰棕、棕或黄棕色,B层多形成紧实的粘盘层,C层中有灰、白相间的树枝状网纹,有的含石灰结核。

黄褐土与黄棕壤相比,盐基饱和度较高而酸性较弱,pH5.5~7.5,硅铝率为2.6~3.3。

黄褐土质地偏粘,中下层具有粘盘,对土壤的通气排水与根系穿插,都有很大阻碍。雨季易形成上层滞水,导致旱作物烂根。保水能力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氮。

黄褐土在利用改良上可采取以下措施:发展灌溉,注意水土保持,逐年加深耕层,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掺砂或施细煤灰渣、砻糠酒糟等。

黄褐土可辟作农田,发展桑园、桃园、种植木本绿肥紫穗槐或造林。

(3)棕壤(brown soil) 棕壤主要分布于暖温带湿润的低山丘陵区,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河北东部较为集中。现大部分已垦殖农用或栽果木。

棕壤有明显的粘化层,全剖面没有石灰反应,pH5 .0~7.0,硅铝率为2.9~3.4。

棕壤多适宜发展林业,农田与果园土层多尚深厚,质地偏粘,土壤保持水、肥能力强,适宜种植多种旱作物和果树。在利用上应注意发展灌溉,保持水土,培养地力。

(4)褐土(cinnamon soil) 褐土主要分布于陕西关中、山西东南部、河北东北部、山东泰山、沂山西北部山前地区、河南西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自然植被为旱生森林,如榆树柏树等,母质多属各种含碳酸盐物质,有石灰反应。地形为低山丘陵。

褐土的剖面通常由腐殖质层、残积和淀积粘化层、钙积层和母质层组成,表层灰棕色,粘化层块状结构,质地较粘,有胶膜淀积,钙积层中有白色石灰斑、假菌丝体和石灰结核。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6.5~8.0。

褐土带以林业用地为主,农田比例小,在林业利用上应注意适地适树,防止水蚀和风蚀,耕地褐土含钾丰富,有机质含量低,有效磷易遭固定,速效氮磷比较缺乏,加上水土流失普遍,并常遭干旱威胁,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灌溉,增施有机肥料与氮、磷化肥。

4.3.3 雏形土土纲

雏形土(cambisols)的诊断层为雏形层,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物质淀积,没有明显的粘化层。土壤剖面分化不明显,仅在B层有土壤结构的发育。相当于部分潮土、砂姜黑土、水成土、灌淤土、紫色土等土类。

潮土(fluvo-aquic soil) 潮土大面积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也有分布。潮土是直接发育在河流冲积物上、受地下水影响、经耕种而成的旱耕地土壤。潮土的天然植被为草甸草本植物,但因频繁耕种,土壤有机质遭强烈分解,因此有机质积累不多,养分含量不高。

潮土在剖面中有明显的沉积母质的质地层次,棱块状结构,有锈纹斑,有的全剖面有石灰反应,土壤多呈中性至碱性反应,pH7.0~8.5。

潮土多为当地粮、棉、油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利用时要注意改善水利设施,增强抗洪抗涝与抗旱的能力,培肥土壤,防治盐渍化,对过砂或过粘的潮土,可采取放淤、深翻、客土或增施有机肥料等方法加以改良。

4.3.4 均腐土土纲

均腐土的诊断层为暗沃表层,诊断特征为均腐殖特征,盐基饱和度大于等于50%,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结构良好的暗色腐殖质表层。相当于部分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等。

(1)黑土(phaeozem,black soil) 黑土集中分布在东北黑龙江、吉林两省中部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属温带温凉湿润季风性气候,冬季冻层1.5~2米,在波状起伏的漫川漫岗上,生长着瑰丽的五花草甸,使黄土性母质积累了大量腐殖质,成为深厚肥沃的黑土。

黑土有明显的淋溶过程和腐殖质积累过程。黑土层可达1.5米,呈粒状和团粒状结构,下部土层中偶见铁锰结核、二氧化硅粉末和锈纹斑,全剖面无石灰反应,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5.5~6.5,盐基饱和度高,质地粘重,养分储量丰富。

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利用时应注意:实行等高种植,营造农田防护林,防治水土流失和风蚀;增施有机肥料,实施合理轮作;注意抗春旱排秋涝。

(2)黑钙土黑钙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西部,并延伸到河北燕山北麓,在内蒙古阴山的垂直带上也有分布。属半湿润、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为杂草类草甸草原,以旱生的禾本科针茅属和菊科的免毛蒿等草原植物为主,黑钙土具有腐殖质积累过程和碳酸盐的淋溶聚积过程。土壤剖面上部形成了深厚的黑色土层,土壤养分丰富,盐基饱和度高,阳离子代换量高,保肥性能好。与黑土不同的是:黑钙土地区由于降水少,土体中的碳酸盐被淋溶到中下部,在心土层中形成了明显的钙积层,碳酸盐的新生体呈假菌丝状、眼状斑、石灰结核乃至层状,土壤有明显的石灰反应,土壤呈中性至碱性反应,pH6.5~8.5。黑钙土又称为钙层土。

黑钙土潜在肥力很高,适于农林牧全面发展。除少数低平地区黑钙土外,多易发生干旱、风蚀,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开垦为农田后有机质消减快,在利用上应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坡地实行等高种植,修筑梯田,实行深松耕改土,大力营造防护林,防止风蚀和水蚀,采用秸秆还田、绿肥改土、发展灌溉等措施,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

4.3.5 人为土土纲

人为土是在自然因素影响下、主要是在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人为土的诊断层为:在灌水种稻后产生的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在旱地耕作后产生的肥熟表层、磷质耕作淀积层、灌淤表层或堆垫表层。这类土壤相当于部分水稻土、肥熟土、土娄土、灌淤土、堆垫土等。

水稻土(paddy soil) 水稻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国,但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广大河湖平原、波状平原及山丘沟谷地区。

水稻土是人类长期淹水耕作的产物,它可起源于各种土壤。在长期水耕条件下,通过灌溉、排水、水旱轮作,氧化还原作用使剖面发生明显分异,土壤进行着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复盐基与盐基淋溶,以及粘粒聚积、淋淀或漂洗等作用,促进了土壤性状的改变,从而形成了水稻土特有的形态、理化性质。

水稻土的发生层有耕作层、犁底层、渗育层、潴育层、潜育层、漂洗层、脱潜层、母质层等。由于地形不同,地下水位不同,土壤中水分状况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发生层,从而形成淹育型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脱潜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等亚类。

4.3.6 盐成土土纲

盐成土(halosols)的诊断层是盐积层和碱积层。盐积层为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大于石膏的易溶性盐富集的土层,土层厚至少15cm,含盐量10~20g/kg。碱积层为一交换性钠饱和度(ESP)>30%的特殊淀积粘化层,其pH>9.0,表层土壤含盐量<5g/kg。

(1)盐土(solonchak)盐土零星分布于黄淮海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内蒙高原东部,以及沿海诸省的滨海地带。气候为半湿润半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大,植被覆盖度很小,仅能生长些盐生植物或耐盐性强的植物。盐土常与盐化、碱化草甸土或潮土以及碱土形成复区分布。

盐土根据其盐分的种类不同可划分为:以氯化物为主的结皮盐土,以硫酸钠(芒硝)为主的蓬松盐土,以氯化钙、氯化镁等吸湿性盐类为主的潮湿盐土,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主的苏打盐土等。

盐土存在的问题是易溶盐含量过高,需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开沟排水,修建台田条田,降低地下水位,发展井灌井排,引淡水灌溉,并配合农业技术措施,如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料、种植水稻等。

(2)碱土(solonetz) 碱土主要分布在东北松辽平原、内蒙古东部、甘肃、宁夏和新疆境内。地形特点与盐土相似。

碱土剖面均有脱盐的表土层,含盐量一般不超过5g/kg,心土层为高度碱化的碱化层,呈明显的圆柱状结构,物理性质不良,坚硬且通透性差,碱化层下为盐分聚积层。

碱土改良一般需采取专门的农业化学方法并结合引淡水冲洗,目前多选用石膏、硫酸亚铁或氯化钙,也可用白垩粉、尿素、甲醛树脂、腐殖酸类肥料、煤矸石以及电渗排水等方法,可结合本地区条件,因地制宜,试验采用。

思考题

1. 什么叫土壤圈?它有哪些功能?

2. 气候因素对土壤A、B、C层有哪些直接间接的影响?

3. 土壤发生层与诊断层有何异同点?发生学分类与土壤系统分类有何不同点?

4. 我国东北、华北、华南有哪些主要土壤类型?如何改良盐碱土?

参考文献

1. 龚子同主编.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 科学出版社, 1999

2. 熊毅、李庆逵主编. 中国土壤(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1987

3. 林成谷主编. 土壤学(北方本). 农业出版社, 1986

4. 中国土壤学会编. 迈向21世纪的土壤科学. 中国土壤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综合卷, 1999

土壤肥料学试题六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六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各2分,共12分)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并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的能力。 2.腐殖质: 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被转化成的结构更复杂、性质更稳定的高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 3.土壤容重: 单位体积原状烘干土壤的质量。 4.土壤呼吸: 土壤能够与大气之间进行换气且允许空气在土体内进行流通的性能。 5.同晶代换: 在层状铝硅酸盐形成过程中,在晶形不变的前提下,其晶格中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其它阳离子所代替的现象。 6.硝化作用: 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铵离子或氨分子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二、填空题(各0.5分,共12分) 1、土壤的固相组成有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我们通常把矿物质称之为土壤的骨架。 2、腐殖质的两种主要组分是胡敏酸和富里酸。 3、土壤水分按照其在土壤中的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和种类不同通常被划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其中毛管水按其是否与地下水相连被划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传统灌溉制度中确定灌水定额的上限为田间持水量。 4、土壤孔隙按其当量孔径不同划分为通气孔、毛管孔、非活性孔。 5.灌水或降水后的土面蒸发根据其蒸发速率的变化规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导水率控制阶段、扩散控制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蒸发率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中耕切断毛管和覆盖沙土等保墒措施。 6.氮肥按其氮素存在形态不同可划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长效氮肥四种,尿素属于酰胺态氮肥。 7.磷肥按其磷的有效性不同可划分为难溶性磷肥、弱酸溶磷肥、水溶性磷肥三种。 三、判断题。(各1分,共5分) 1、通气不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对】 2、对于粘质土而言,松散状态比分散状态好。【对】 3、下图代表含水量相同(假设均为10%)的A、B两块土壤,A代表沙土,B代表黏土,那么水分移动方向为从A到B。 】 4、.碱性土不一定是碱化土,而碱化土肯定是碱性土。【对】 5、在华北的褐土及栗钙土中2:1型胀缩性层状铝硅酸盐蒙脱石的含量较多。【对】 四、多项选择题(各2分,共12分) 1、下列几种矿物属于次生矿物的是【 A、C、D 】 A.蒙脱石 B.正长石 C.水云母 D.高岭石 E.白云母 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风化的是【 A、B、C、D】 A.溶解作用 B.水化作用 C.水解作用 D.氧化作用 E.差异性胀缩引起的破碎 3、关于土壤胶体的带电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A、所谓的胶体带电是指其构造中的内离子层所带电荷。 B.所谓的胶体带电是指其构造中的外离子层所带电荷。 C.土壤胶体可因同晶代换和晶格断键而带上永久负电荷。 D.土壤胶体带上可变电荷的原因与普通胶体类似。 E.胶体带电是其可呈现分散性的条件之一。 4、土壤的基本耕作项目有【 A、B、D 】 A.旋耕 B.深松 C.镇压 D.深翻耕 E.耙地 5、关于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土壤热容量是说明土壤温度稳定性的一个物理量。 B.土壤的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容积热容量(Cv)的大小排列顺序为Cv液>Cv固>Cv气。 C.土壤的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导热率(λ)的大小排列顺序为λ固 >λ液>λ气。 D.同一土壤含水量越高其温度越稳定。 E.同一土壤含水量不变的条件下,耕耙后其热容量不变。 6、关于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A.盐基饱和度能够说明土壤的交换性阳离子种类(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的相对多少。 B.盐基饱和度越大越好。 C.盐基饱和度与土壤的缓冲性有关。 D.盐基饱和度越大土壤的缓冲酸的能力越强。 E.盐基饱和度与土壤的酸碱性有关。 五、简答题(25分,每小题5分) 1.说明黏土的生产特性? 答:因黏土中砂粒含量少、黏粒含量多,因而呈现以下特性 (1)黏土的保蓄性好、通透性差。——1分 (2)黏土中施肥后肥效稳定,不易脱肥。——1分 土壤肥料学试卷第1页(共6页)土壤肥料学试卷第2页(共6页)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 1 绪 论

1 绪论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地和基本生产资料,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由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管理三个环节组成。植物生产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其产品可直接作为粮食或工业原料被人类直接利用,也可作为饲料、饵料等用于动物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动物性食品和其他产品。农业生产的废弃物,通过耕作归还土壤,继续进入土壤物质循环之中,更新土壤有机质,维持和提高土壤生产性能。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载体,因此还能给提供大部分生命必需元素。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主要是通过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就现阶段而言,无论是植物生产还是动物生产,都是离不开土壤这个基地的。 土壤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不可再生型资源,因为土壤的形成和更新速度非常缓慢,而土壤质量的破坏却可能是极为迅速的。因此,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壤资源是全人类的一项迫切而又长远的历史任务。 1.1土壤和肥料的概念 土壤(Soil)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陆地表面”说明土壤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则是土壤这一物质客体的基本必要组成分;“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说的是土壤的基本特性,即具有肥力;“未固结层”指其物理状态之疏松多孔,明显有别于坚硬固结的岩石等。 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后再经成土作用形成的阶段性产物,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变得疏松多孔,部分矿物彻底分解成为可溶性物质。生物的活动不仅加快了岩石风化进程,而且为土壤积累有机物质创造了条件,于是具有一定生物活性、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壤诞生了。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这一概念涉及到土壤学的各个分支。狭义的土壤肥力的概念是指土壤供给植物必需养分的能力。 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表明,土壤养分和水分对评价土壤肥力是重要的,但不能全面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肥力因素至少应包括养分、水分、空气和温度四个方面,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协调状态。 根据肥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将之分为自然肥力(natural fertility)和人为肥力(anthropogenic fertility)。自然肥力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土壤所具有的肥力。也就是土壤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纯粹的自然肥力只有在原始林地和未开垦的荒地上才能见到。由耕作、施肥、灌排、改土等人为因素作用形成的土壤肥力称为人为肥力。人为肥力是在自然土壤经过开垦耕种以后,在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创造出来的。 农业土壤(又称为耕作土壤、耕种土壤),既具有自然肥力,又具有人为肥力,就其发生而论可以区分,但极难分出各自的权重。在农业生产上,土壤肥力受到环境条件、土壤管理技术水平以及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特点等的限制并不能完全表现出来。我们把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映土壤生产能力

土壤肥料学试题十六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十六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各3分,共15分) 1、氮的利用率: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入土壤氮素的百分率。。 2.普钙中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3.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成无机矿质养分的过程 4.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5、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二、填空题(各0.5分,共12分) 1、土壤的基本组成物质有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绿肥除具有一般有机肥的作用外,还具有生物改土、生物固氮、生物覆盖等特殊作用。 3、土壤腐殖质由胡敏酸、胡敏素、和富里酸三部分组成 4、常见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北方土壤富含 钙 5、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包括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涨缩性和可塑性,影响着土壤的耕性 6、常用磷肥按其溶解度可分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难溶性磷肥?三种类型 7、作物缺钾的症状一般最先在_ 老叶上 _表现出症状,水稻缺钾的主要症状是下部叶片出现褐色斑点。 三、判断题。(各2分,共10分) 1、土壤矿物质是指土壤中所有无机物的总合。(√) 2、溶解作用属于物理风化的一种方式。(×) 3、当植物根系的吸水力小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力时,土壤水分就能被植物利用。(×) 4、碱性土不一定是碱化土,而碱化土肯定是碱性土(√) 5、烟草“花叶病”是由于缺少铁引起的。(×) 四、选择题(各2分,共20分) 1、属于原生矿物的有【 A 】 A 白云母 B 高岭石 C 伊利石 D 蒙脱石 2、石英属于【 B 】 A 砂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D 板岩 3、高岭石是【 A 】黏土矿物 A 1:1型 B 2:1型 C 1:2型 D 2:2型 4、黏土中砂粒含量占土壤颗粒重量组成的【 C 】 A 0%~30% B 0%~40% C 0%~55% D 10%~55%

土壤肥料学试卷(附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卷一及标准答案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土壤生产力 2、根外营养 3、土壤经度地带性 4、普钙中磷酸的退化作用 5、化学风化作用 6、腐质化系数 7、氮肥利用率 8、养分的主动吸收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6分) 1、肥料的混合原则是;; 。 2、土壤有机质转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和两个过程。 3、高温堆肥的堆制腐熟过程可分为、、 和四个阶段。 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 、、等。 5、植物缺氮时,植株而叶片、严重时叶片变成黄色。 6、微量营养元素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因此,在施用微肥时必须注意。 7、钾在作物体内的特点是; 和。 8、土壤胶体是指那些大小在毫微米的固体颗粒。自然界土壤通常带有正和负的电荷,除少数土壤,在强酸条件下可能带电荷外,一般土壤带电荷。 9、土水势由、、、四个分势组成,在非饱和土壤中分势为零。在饱和土壤中分势为零。 三、选出正确的答案(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一般微量元素的缺素症状首先表现于 a 老叶 b 幼叶 c 老叶和幼叶 d 根部。

2、常见的土壤结构体中,对土壤肥力来说最理想的结构是。 a 块状结构; b 柱状结构; c 单粒结构; d 团粒结构 3、水旱轮作中,磷肥施用应: a 优先施于水稻 b优先施于旱作 c水旱等量施 d 重水轻旱 4、土壤中的CaHPO 4、 MgHPO 4 是()。 a水溶性磷; b弱酸溶性磷; c 难溶性磷 d热溶性磷5、适合作为种肥的肥料有()。 a普钙; b碳酸氢铵; c尿素; d氯化钾 6、容易挥发的化肥品种有。 a碳酸氢铵 b 硫酸铵 c 普钙 d 人粪尿 7、下列粘土矿物中,哪一种阳离子代换量最高?() a 高岭石 b 水云母 c 蛭石 d 蒙脱石 8、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差异很大,下面分解速率从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 a 单糖>粗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 b多糖>粗蛋白质>半纤维素>纤维素 c 半纤维素>简单蛋白质>脂肪 d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粗蛋白质 9、一肥料包装袋上印有12-12-12,表明该肥料含有: a 12%N,12%P 2O 5 ,12%K 2 O b 12%N,12%P,12%K c 12 N:12 P 2O 5 :12 K 2 O d 12%N 2 O,12% P 2 O 5 ,12% K 2 O 10、土壤的CEC、盐基饱和度、Eh分别反映了土壤的: a 供肥性、保肥性、耕作性 b 保肥性、供肥性、酸碱性 c保肥性、供肥性、氧化还原性 d 保水性、保肥性、氧化还原性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在施用微肥时,一般应把微肥溶液调节到碱性,提高其溶液浓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钙镁磷肥与有机肥料混合堆沤的好处在于利用机肥料混合堆沤产生的酸分解释放磷素养分。() 3、施用等量磷的情况下,如果其它条件相同,对一般作物而言,重过磷酸钙和过磷酸钙符合“等量等效”的原则,但对喜硫作物水稻、玉米来说,重过磷酸钙的效果优于过磷酸钙。() 4、土壤含水量相同时,砂质土壤的水吸力大于粘质土壤。在相同的条件下,粘土保持的水分虽多,但对作物的有效性最差。() 5、土壤能够生长绿色植物收获物,是土壤的本质,也是土壤的基本属性。() 6、CEC高的土壤比CEC低的土壤,能保持较多的养分、并具有较高的缓冲性能。() 7、国制的粉粒是指直径为0.05-0.002mm的土壤颗粒,胶粒是指直径为 10-7-10-9

南农土壤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土壤生产力 2、激发作用 3、浸水容重 4、气相率 5、斯托克斯定律 6、土壤水贮量 7、硅氧烷型表面8闭蓄态磷9.Soil order 10、土壤自净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根据历届国际土壤学会(或国际土壤联合会),土壤学较成熟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2.何为2:1型非膨胀性矿物?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3.简述气候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4.何为盐基饱和度?它与CEC有何关系? 5.土壤酸碱度对养分的有效性有何影响? 6.何为酸性沉降?酸性沉降对土壤的影响如何?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什么是粘土矿物?其基本结构单位有哪些?请叙述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2.何为土壤腐殖物质?土壤腐殖酸有哪些性质?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过程中有何作用? 3.土壤中存在哪些类型的水分运动?各自的推动力是什么?并请叙述土面蒸发的三个阶段。 4.土壤分类工作有哪些内容?请阐述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原则、命名方法及其特点。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单位晶片 2.矿质土壤 3.腐殖化系数 4.土水势 5.ESP 6.滞后现象 7.土壤呼吸 8.水合氧化物型表面9.黏着点10.土壤退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土壤学的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2.简述土壤生物多样性。 3.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有何意义? 4.何为土壤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5.说明下列函数式中各字母和符号的含义:S = f (cl,o,r,p,t……) 6.什么是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有何用途?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哪些重要作用?目前土壤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何为土壤质地?不同质地的土壤肥力有何特点?如何进行利用与改良? 3.土壤酸度有哪些指标?土壤酸碱性对土壤生态环境有何影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如何对土壤土壤酸碱性进行调节? 4.土壤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物营养和环境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在当前农村有机肥减少的情况下,您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土壤肥料学试题题库

2010年土壤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放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3、主动吸收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4、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指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5、有效钾是土壤中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植物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6、复合肥料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合复化肥。多种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7、同晶替代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8、旱作农业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不采用灌溉种植植物的农业,也称集水农业。 9、矿化度每升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克数。 10、硝化作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将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 11、微肥是指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锰、锌、铜、钼、铁等元素,作为肥料使用的微量物质。 12、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13、营养诊断是对土壤养分储量和供应能力,以及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的过程。包括: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 14、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15、土壤肥力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16、土壤团粒结构体直径在0.25~ 10mm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是良好的土壤结构。 17、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的萎蔫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 18、土壤母质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19、土壤侵蚀也称水土流失。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 2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收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 21、土壤容量----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重量。 22、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23、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24、缓效钾----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25、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质数量。 26、速效养分----指当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包括水溶态养分和吸附在土壤胶体颗粒上容易被交换下来的养分,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 27、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PH的变化而变化。 28、质流----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形成的水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29、目标产量----是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的,一般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30、叶面肥:喷施在叶子上的液体肥料。 二、填空 1.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0.01毫米。 2.土壤水分运动包括液态水的运动和气态水的运动两种。 3.按照生成方式,地壳的岩石一般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大类。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每空0.5分,共 12 分) 1、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的粒径范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mm。 2、土壤养分向植物根部迁移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肥的加工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土壤形成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______________形态存在,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氮主要以__ _________________态存在,土壤中的有效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6、根据土壤肥力产生的原因和生产上的有效性,可将土壤肥力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二、判断改错题(在正确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题后的括号内打×,并写出 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2:1型黏土矿物是由1个硅氧四面体片层和2个铝氧八面体片层组成的。 ( ) 2、施用硝态氮可抑制植物对Ca、Mg、K等阳离子的吸收。() 3、水旱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在水作上。() 4、我国北方土壤胶体在通常状态下带有负电荷。() 5、最小养分律中的最小养分是指土壤中养分含量的绝对数量最小的那种养分元素。 ( ) 6、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最适合与钙镁磷肥混合施用。( ) 7、重力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8、土壤盐基饱和度就是土壤溶液中盐基离子总量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酸性水稻土壤往往铁锰有效性较低。 ( )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

第 1 页 共 3 页 陇东学院200 —— 200 学年第 学期 专业 土壤肥料学 课程模拟试卷(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土壤肥力: 2、植物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 3、腐殖化过程: 4、限制因子律: 5、氮肥利用率: 6、土壤容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4分)。 1、土壤由 、 、 、 和 5种物质组成。 2、土壤养分根据对作物的有效性可分为 、 和 ;根据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可分为 、 、 和 。 3、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的方式有 、 和 3种途径。 4、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 和 两大类。 5、 、 和 三种元素被称为“肥料三要素”。 6、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 和 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 7、土壤的固磷机制主要有四种 、 、 、 。 8、磷肥按溶解性大小可分为 、 、 3类。 9、土壤中的胶结物质主要有 和 。 10、土壤水分类型有 、 、 和 。 11、速效性钾包括 和 两部分。 12、土壤胶体具有 、 、 等特性。 1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 和 两种。 14、施肥方式包括 、 和 这三个环节。 15、氮肥按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可分为 氮肥、 氮肥和 氮肥三类。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土壤中的氮素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 ( ) 2、不同有机质的腐殖质化系数都是相同的。 ( ) 3、硫酸铵为生理碱性肥料,硝酸钠为生理酸性肥料。 ( ) 4、土壤全磷量是指土壤中的所有形态磷的总量,土壤有效磷是指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素。 ( ) 5、作物只能够吸收利用表层土壤的水分。 ( ) 6、马铃薯、糖用甜菜与烟草等是喜钾作物,但不是忌氯作物,向其施用钾肥时可用氯化钾。 ( ) 7、施用少量石灰就可以大幅度地改变土壤的酸碱度。 ( ) 8、作物缺钾时,通常新叶叶尖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渐次枯萎。 ( ) 9、土壤有机质大部分不与矿质土壤颗粒结合,独立存在于土壤中。 ( ) 10、一般农业土壤表层含氮量为0.05%~0.3%, ( ) 11、有机胶体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比无机胶体要高。 ( ) 12、在酸性条件下,锌的有效性很高。 ( ) 四、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 。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C 、吸附能力没有变化 D 、不表现出任何吸附能力 ……… …………………………装…………………………………钉…………………………………线…………………………… 专 业 : 班 级 : 学 号 : 姓 名 : …………………………………密…………………………………封…………………………………线……………………………

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 南农大 909 土壤肥料学通论硕士招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a212328091.html, “土壤肥料学通论 ”课程参考书如下: 参考书目 《土壤肥料学通论》,主编:沈其荣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书号ISBN:9787040091946。 考试大纲 《土壤肥料学通论》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肥料与施肥技术以及农田土壤保护等多学科进行了有机整合。 主要了解土壤在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土壤与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土壤圈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方法。 了解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掌握土壤生物的种类与特性、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土壤水分的类型与性质、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土壤水分的能态以及土壤水分的状况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土壤空气的组成和土壤通气状况与作物生长的关系;重点了解土壤热量及土壤水、气、热调节等内容。了解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掌握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和土壤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性的关系。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的自然条件与土壤分布规律的关系。 了解土壤质量的概念和评价指标;掌握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土壤污染的来源与防治方法。 了解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掌握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及其分组、植物根系与根外器官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及影响植物吸收、分配养分的基因型差异和环境因素;了解合理施肥应遵循的基本原理,掌握确定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的技术。 了解土壤中氮的形态与含量,掌握土壤氮素的转化过程及其有效性;了解植物体内的氮素含量分布及缺氮引起的植物缺素症状,掌握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同化;掌握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施用方法与技术。了解土壤中磷钾的形态与含量,掌握磷钾在土壤中的转化;了解植物对磷钾的吸收及磷钾在植物生长中的生理功能及缺磷钾引起的植物缺素症状。掌握磷钾肥的性质、在土壤中的转化特征和合理使用技术。了解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及其转化特征、植物伸长发育过程中中、微量元素的功能及缺素症状,掌握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 了解复混肥料的概念及特点,重点了解其养分含量的表示方法、配方设计及生产流程。 了解有机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化肥和有机肥料的关系,重点了解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掌握有机肥料的腐熟原理与技术。

土壤肥料学试卷及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卷及答案 (土壤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土壤 2.最小养分 3.土壤孔隙性 4.土壤宜耕期 5.土壤地带性 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___ _____,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 土壤矿物质来自________,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 土粒根据其大小和性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级,其中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4. 土壤胶体是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 土壤热量主要来源是________,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温度差异较大除了与土壤热量平衡有关外,还与土壤________和________等热特性有关。 三、选择(5分,每题1分) 1. 土壤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是具有() A. 土壤矿物质 B. 土壤有机质 C. 土壤肥力 D. 土壤胶体 2. 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导热率与土壤容重的关系是()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无关 D. 不确定 3. 不同质地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不同,田间持水量最大的土壤是() A. 砂土 B. 壤土 C. 粘土 D. 不能确定 4. 土壤比重(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中的() A. 土壤质地 B. 土壤矿物组成 C. 土壤容重 D. 孔隙状况 5. 下列几种土壤中最不理想的一种是() A. 上为砂土(20cm),下为粘土(60cm) B. 粘质土壤(地下水位高) C. 粘质土壤(地下水位低) D. 壤土 四、问答题(25分) 1. 土壤水分含量有哪些表示方法?(5分) 2. 什么是土壤结构?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的管理?(5分) 3. 为什么南方的土壤常向酸性度方向发展?是否南方土壤均属于酸性?(5分) 4. 试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0分) (肥料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必需营养元素 2.生理碱性肥料 3.截获 4.营养失调 5.离子拮抗作用 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________种,按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________元素、________元素及________元素。通常把________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2. 所谓CN转折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在施用新鲜的作物秸杆时,因分解前的CN大于________,易发生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知识综合一大纲

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六门课程,每门课程50分,考生可以在以下六门课程中任选三门。 《植物学》考试大纲 无参考书 通过植物学学习: 1.掌握细胞的概念、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掌握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类型; 2.掌握及根尖的分区、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根尖的分区及结构,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根的初生结构、侧根的发生过程、根的变态; 3.掌握枝条的形态、茎和芽的类型和茎分枝方式,茎尖的分区、茎的初生结构、茎的变态类型以及年轮的概念,年轮的形成与环境关系; 4.掌握叶的外部形态、类型、功能、解剖结构以及叶的变态; 5.掌握花的概念、花的形态、花的类型、雌雄蕊的结构以及开花,传粉与受精; 6.掌握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最主要特征和代表植物; 7.掌握被子植物重要分科(木兰科、毛茛科、桑科、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 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大戟科、芸香科、伞形科、茄科、旋花科、唇形科、菊科、茜草科、泽泻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等)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 《农业生态学》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骆世明主编,农业生态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了解生态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等。 重点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结构组成与功能、稳定

机制、开放程度、生产力、能流特征、养分循环特点及系统服从规律、运行目标等方面的主要区别。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因子的作用与特征,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因子的生态作用与特征,环境因子与生物间的关系及遵循定律,生物生态适应性的表征。了解生态位理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能量传递途径与转化的实质,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基本定律,人工辅助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农业生态系统能量分析与调控途径。 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温室效应的利弊,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效率及其平衡途径,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平衡和物质循环中造成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 重点掌握生物种群的特征、增长类型及特点,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原因及调节方式,生物种群进化过程中的生态策略选择。掌握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生物群落结构理论及其农业应用,生态位理论与应用,群落演替与顶极群落理论的应用。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机制以及人工调控途径,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诊断方法的应用,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子,遵循原理及健康评估的方法。 了解农业资源的类型、特性与利用原则,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状况及其特点,中国的生态问题,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的防治。 了解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的兴起原因,中国生态农业与国外生态农业在原理与技术上的比较,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目标和关键技术。 《土壤学》考试大纲 (参考书:《土壤学》黄晶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土壤学作为农业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广泛服务于农业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建设、区域治理、资源利用与保持等。 主要了解“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认识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了解土壤科学的发展简史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重点掌握粘土矿物的类型的性质以及我国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了解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腐殖质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重点掌握土壤腐殖质的性质,土壤有机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有机残体的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和土壤有机质的管理措施等。 掌握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影响土壤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以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生和分

土壤肥料学试题十七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十七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各3分,共15分) 1、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2.养分的主动吸收:消耗能量使养分有选择的透过质膜进入到细胞内部的 吸收。 3.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矿物在水、二氧化碳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4.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 5、氨化作用:指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形成氨(或铵离子)的过程。 二、填空题(各0.5分,共12分) 1、土壤水分的类型有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 、重力水 四种类型。 2、土壤有效水范围是从 凋萎系数 到 毛管持水量 之间的含水量。 3、土壤耕性的好坏一般用 耕作难易程度 、 耕作质量的优劣 和适耕期的长短 来衡量。 4、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质 、土壤胶 体类型 、土壤酸碱反应 5、 肥料的混合原则是 肥料混合后不能降低任何一种养分的肥效 、 不能 使物理性质变差 、 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工效。 6、 目前常用的化学氮肥有 碳酸氢铵 、 尿素 ;等;常用的化学钾肥 有 硫酸钾 ; 氯化钾 。 6、高温堆肥的堆制腐熟过程可分为 发热阶段 、 高温阶段 、 降温阶段 和 后熟保肥阶段 四个阶段。 三、判断题。(各2分,共10分) 1、 土壤中毛管孔隙能吸持水分,却不能通气透水。( × ) 2、 理想的土壤结构为核状结构。( × ) 3、常用的化学氮肥、磷肥都易溶于水,而常用的化学钾肥则不一定易溶于水。( × ) 4、植物缺乏氮磷钾时,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片上;植物缺乏微量营养元素时,一般症状首先表现在幼嫩叶片上。( √ ) 5、常用的化学氮肥、磷肥皆不能与石灰混存或混施;常用的化学磷肥与有机肥料混合堆沤或混施皆有好处。( √ ) 四、选择题(各2分,共10分) 1、下列元素中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是____。 【 C 】 A 、硼 B 、锌 C 、磷 D 、铁

土壤肥料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常见的施肥方法包括:撒施、条施、等;给果树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常用的方法有、放射沟施肥等。 2、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和。 3、不同矿质养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差异很大,导致其再利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钙是典型的元素(难移动或易移动),再利用程度较(高或低)。 4、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必要 性、、。 5、土壤中养分迁移的方式主要有截获、、。 6、土壤孔隙类型中,砂土中孔隙较多,粘土中孔隙较多。 7、土壤导热性最好的措施为调节土壤中的含量;在相同含水状态下,砂土与粘土相比其昼夜温差(大或小)。 8、农业土壤最理想土壤结构体为,中性土壤的pH值 为。 9、在我国北方地区,花岗岩母质形成的土壤酸碱度为,石灰岩母质形成的土壤酸碱度为。 10、土壤水分含量测定的经典标准方法是,土壤pH测定方法有 等。 11、根部对无机养分的吸收包括离子、两个过程。 12、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的方式有截获、和 3种途径。 13、有机物质的C/N值为小于等于时,比较容易被分解。 14 、土壤中钾的存在形态可分为、和速效性钾三种 15、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和。 16、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有两个过程: 和。 17、土壤孔隙据大小和水分的有效性,分为三级、 和无效空隙。

18、在土壤中存在三种类型的水分运动:、 水汽移动。 19、土面蒸发过程区分为三个阶 段:、、水汽扩散阶段。 20、与矛盾的统一是自然土壤形 成的基本规律。 二、选择题 1、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缺磷现象时,采用哪种方法解决较好() A. 增加磷肥用量 B. 施用生理碱性肥料 C. 施用中性肥料 D. 配合施用有机肥料 2、下列哪组肥料的混合是最不合理的()。 A. 硫铵—过磷酸钙 B. 硝酸铵—新鲜厩肥 C. 氯化钾—硝酸铵 D. 磷矿粉—硫酸钾 3、小麦后期追施氮肥往往可提高籽粒中粗蛋白质含量,籽粒品质() A. 却不一定提高 B. 却不受影响 C. 提高 D. 反而降低 4、作物生长停滞,老叶呈现紫红色,此时植物可能缺乏() A. 铁 B. 硼 C. 磷 D. 锌 5、作物苗期钾营养不足,主要是因为土壤中()含量少而引起的。 A. 矿物钾 B. 缓效钾 C. 速效钾 D. 有机质中钾 6、土壤有机残体的C/N比()时,往往会发生微生物与作物夺氮现象。 A. >25/1 B. <25/1 C. >15/1 D. <15/1 7、土壤中各级土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块、土团、土片等,把它们 称为()。 A. 土壤结构体 B. 土壤结构性

土壤肥料学试题题库

2010年土壤习题 、名词解释 1、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放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3、主动吸收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4、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指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5、有效钾是土壤中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植物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6、复合肥料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合复化肥。多种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7、同晶替代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8旱作农业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不采用灌溉种植植物的农业,也称集水农业。 9、矿化度每升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克数。 10、硝化作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将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 11、微肥是指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锰、锌、铜、钼、铁等元素,作为肥料使用的微量物质。 12、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13、营养诊断是对土壤养分储量和供应能力,以及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的过程。包括: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 14、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15、土壤肥力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16、土壤团粒结构体直径在0.25?10mm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是良好的土壤结构。 17、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的萎蔫现象不能消失, 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 18、土壤母质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19、土壤侵蚀也称水土流失。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 2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收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 21、土壤容量----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重量。 22、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23、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24、缓效钾----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25、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质数量。 26、速效养分----指当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包括水溶态养分和吸附在土壤胶体颗粒上容易被交换下来的养分,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 27、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 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PH的变化而变化。 28、质流----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形成的水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29、目标产量----是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的,一般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30、叶面肥:喷施在叶子上的液体肥料。 二、填空

土壤肥料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去年期末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5题10分)、填空(40空,20分)、单选(10题,10分)、多选(10题,15分)、判断改错题(10题,15分)、简答题(4题,24分)、计算题(6分) 期中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指在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 是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同时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及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水、肥、气、热则称为四大肥力要素。 3.肥料 凡是施入土壤或喷洒在作物体上,能直接或间接提供给作物养分、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或能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质,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不会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统称为肥料。 4、粘结性 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在外物表面的性能。由土粒- 水–外物间的分子引力引起。 5、土壤剖面 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次。 6、腐殖化过程 是指在生物因素作用下,在土体中,尤其是在土体表层所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7、水平地带性 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称为水平地带性。 8、风化作用 是指巨大坚硬的岩石,在外界条件作用下逐渐破碎变成大小不等的颗粒,同时改变了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成为土壤母质的过程。 9、土壤孔性 是土壤孔隙的数量、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以及孔隙在土层中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10、土壤容重 单位容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原状土)的质量(干重)g/cm3 。 11、粘着性 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在外物表面的性能。由土粒- 水–外物间的分子引力引起。 12、土壤分类 就是根据各种土壤之间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的差异和内在联系,通过科学的归纳和划分,把自然界的土壤进行系统排列,建立土壤分类系统,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利用、改良、保护现有的土壤资源。 15、潜育化过程 潴育化过程是指土体处于季节性积水条件下,在土体中交替发生的氧化还原过程。16、粘化过程 是指矿物颗粒由粗变细形成粘粒的过程,或粘粒在土体中淀积使粘粒含量增加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