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晶体常识学案

第一节 晶体常识学案
第一节 晶体常识学案

3、在碳单质的成员中还有一种混合型晶体——石

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其中有多少个原子?学有所得:

晶体的常识教学反思

《晶体的常识》教学反思 晶体的常识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章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晶体结构和性质,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晶体,它们都具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的内容作为第一节《晶体常识》。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由于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其间出现了诸多抽象名词,如:“自范性、各向异性、无隙并置、晶胞”,以及研究原子对晶胞的贡献等,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并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成为本节课的难点。作为执教者运用身边事物,直观录象、图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等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比较巧妙地使科学知识与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主观感悟使学生轻松地学习本节内容。 利用具体的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种固体,教师展示一些实验室常见的晶体实物:食盐、蓝矾、明矾、硝酸钾等和非晶体实物:玻璃、松香,一些塑料以及部分它们的图片,以物激趣,引出晶体的学习。然后提出疑问:如何对这些固体进行分类?提出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这样从学生身边的固体入手,直观、简洁地引入课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融入课堂。合理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化学视角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的规律和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展示玛瑙和水晶饰品学生描述外观,播放玛瑙和水晶形成过程的录像,提出问题:二者材质有何关系?水晶的天然规则几何外形是如何形成的?为何玛瑙不象水晶一样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通过视频材料,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知,紧扣视频设计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对晶体形成过程中的“自范性”和“自范性条件”这两个难以理解的概念轻松地了解。展示晶体二氧化硅和非晶体二氧化硅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为什么晶体呈现多面体外形?晶体有什么性质?怎样鉴别晶体与非晶体?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通过对晶体内部微观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务实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通过和学生一起回忆水晶、玛瑙的形成过程,学生分组进行碘升华的实验,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常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知道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可以是离子、原子或分子。又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 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投影]:1、蜡状白磷;2、黄色的硫磺;3、紫黑色的碘;4、高锰酸钾 [讲述]:像上面这一类固体,有着自己有序的排列,我们把它们称为晶体;而像玻璃这一类 固体,本身原子排列杂乱无章,称它为非晶体,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一起来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有关知识。[板书]:—、晶体与非晶体 [板书]: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异? [回答]:学生: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讲解]: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只是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 们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呢? [投影]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板书]: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解释]: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 [板书]:注意:自范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投影]:通过影片播放出,同样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的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过程。[设问]:那么得到晶体的途径,除了用上述的冷却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途径呢?你能列举 哪些? [板书]:2、晶体形成的一段途径: (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的自范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呈自范性的条件之_.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⑴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晶体的熔点较 ___________ ,而非晶体的熔点__________________ ,区分晶体与非晶体 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晶胞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晶胞。 [方法导引]

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方法: 晶体结构类习题最常见的题型就是已知晶胞的结构而求晶体的化学式。解答这类习题首先要明确一个概 念: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不一定是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原子,而是表示每个晶胞中平均含有各类原子的个数,即各类原子的最简个数比。解答这类习题,通常采用分摊法。 在一个晶胞结构中出现的多个原子,这些原子并不是只为这个晶胞所独立占有,而是为多个晶胞所共有, 那么,在一个晶胞结构中出现的每个原子,这个晶体能分摊到多少比例呢。这就是分摊法。分摊法的根本目的就是算出一个晶胞单独占有的各类原子的个数。 分摊法的根本原则是:晶胞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是被x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晶胞对这个原子 分得的份额就是1/X。 下面对立体晶胞进行详细分析。在立体晶胞中,原子可以位于它的顶点,也可以位于它的棱上,还可以在 它的面上(不含棱),当然,它的体内也可以有原子; 每个顶点被8个晶胞共有,所以晶胞对自己顶点上的每个原子只占1/8份额; 每条棱被4个晶胞共有,所以晶胞对自己棱上的每个原子只占1/4份额; 每个面被2个晶胞共有,所以晶胞对自己面上(不含棱)的每个原子只占1/2份额; 晶胞体内的原子不与其他晶胞分享,完全属于该晶胞。 1.每个晶胞涉及同类A数目m个,每个A为n个晶胞共有,则每个晶胞占有A: mx 1/n。 2 ?计算方法 例1 .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态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获得晶体的几种途径 (2)理解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3)初步学会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生活素材,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晶体与非晶体进行分类 (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2、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四、教学用品 课前学生收集的各种固体物质、玛瑙耳坠和水晶项链、蜂巢、晶胞实物模型、乒乓球、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圆底烧瓶、碘、水、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上课前,我已经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身边的固体物质,大家都带来了吗?(学生:带来了)你们都带来了哪些固体呢?(学生七嘴八舌,并展示各自的固体)[教师]同学们带来的固体物质可真是琳琅满目啊!但是,我们每个人可能只带了几样,想知道别人收集了哪些固体物质吗?(学生:想)下面我们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互相交流一下收集的各种固体物质,并讨论如何将这些固体物质进行分类呢? [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各自所带的物品,并分类(教师进行巡视) [教师]:请这组同学将你们带来的固体和交流的结果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我们讨论后觉得将粗盐、明矾、樟脑丸分为一类;塑料、玻璃片、橡胶分为另一类。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分呢?生:根据这些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另一些没有。) [教师总结]这组同学收集的物品很丰富,并通过组内讨论确定了分类依据,然后进行了恰当的分类。其实,同学们也许没有留心观察,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美丽的固体,当然也有的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易接触到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固体。 [视频投影]雪花放大后的形状、烟水晶、石膏、毒砂、绿柱石、云母等晶体实物(并配以相应的解说,给学生了解到这些固态物质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教师讲述]我们就将这些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晶体,而另一些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非晶体。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设计意图:课前请同学收集身边的固态物质,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分组交流讨论,最后进行分类,并在课堂上汇报。这样从学生身边的固体入手,直观、简洁地引入课题,潜移默化

晶体的常识教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晶体的有关常识,知道什么是晶体,什么是晶胞。 2、从微观角度认识晶体的排列方式,会简单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3、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 [导课]走进化学实验室,你能见到许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n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0)、白色的碳酸钙等。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你一定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 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板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投影] [思考] [ [ 发生的过程。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水能白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块状物。 [板书]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投影]

[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i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剖开水晶球,常见它的外层是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内层才是呈现晶体外形的水晶。其实,玛瑙和水晶都是二氧化硅晶体,不同的是,玛瑙是熔融态Si02快速冷却形成的,而水晶则是热液缓慢冷却形成的。 [讨论]除以上水晶和玛瑙是熔融态冷却得到的,根据所学知识还有那些方法得到晶体? [汇报并板书] 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投影]硫晶体、碘晶体、硫酸铜晶体的获得 [分组实验1]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少量碘,用一个表面皿盖在小烧杯上,并在表面皿上加少量冷水。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分组实验2]用显微镜观察几种晶体结构:(K2Cr2O7、KNO3、萘) [板书]3、晶体的自范性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投影] [自学] [提问]什么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板书]4、晶体的特点①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②各向异性;③晶体的熔点较固定。 [讲述]各向异性:像人们在观察大幅图案画时的视觉感受,对不同的图案画的感受当然是不同的,而对于同一幅图案画来说,由不同的方向审视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同样反映了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有序性,而且通过这些性质可以了解晶体的内部排列与结构的一些信息。而非晶体则不具有物理性质各向异性的特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相关的科学视野。 [分组探讨]1、某同学在网站土找到一张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5所示,这张图说明

[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晶胞)知识分享.docx

[ 教学设计 ] 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晶胞)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张霞 教学设想 从教材看,本章首先从人们熟悉的固体出发,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引出了晶体的特征和晶胞的概念。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最基本概念,教 科书利用图片、比喻等方式介绍了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并通过例子介绍了如何计算晶胞中所含的 原子数。 本教案选择《晶胞》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题,试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形象比喻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建构起晶胞的概念,通过动手制作晶胞模型并把自己制作的晶胞模型拼凑成晶体 模型,体会晶胞与晶体之间的关系;再以课本上的问题设置矛盾,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 师的适当点拨,总结归纳出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与晶胞的关系,体会由晶胞“无隙并置”构成晶体的过程。 2.通过自学讨论,掌握不同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构抽象的空间结构。 2.知道研究晶体结构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进一步形成求真务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若干晶体和晶胞,组织学生讨论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动手制作晶胞模型,引导学生建立以晶胞为基本结构研究晶体的思想,结合课本 图 3-7 铜晶胞,展示实物模型,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一个晶胞里只含 4 个铜原子?学生自学、 讨论并归纳出立方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然后设置问题:如果为三棱柱晶胞 或者六棱柱晶胞,又该如何计算?举一反三,巩固了学生对空间结构的理解和计算。最后利用课本学与问与课后习题3,进行训练反思。

第三章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晶体有自范性 B.晶体内部粒子的排列高度有序 C.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常会表现出各向异性 D.粉末状固体一定不是晶体 解析:晶体的特点有:内部粒子排列高度有序性、有自范性和各向异性。当晶体的晶粒较小时,即为粉末状,故D不正确。 答案:D 2.关于晶体的自范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破损的晶体能够在固态时自动变成规则的多面体 B.缺角的氯化钠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 C.圆形容器中结出的冰是圆形的,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D.由玻璃制成规则的玻璃球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解析:晶体的自范性指的是在适宜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的性质,这一适宜条件一般指的是自动结晶析出的条件,A选项所述过程不可能实现;C选项中的圆形并不是晶体冰本身自发形成的,而是受容器的限制形成的;D项中玻璃是非晶体。 答案:B 3.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如蓝晶石(Al2O3·SiO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在与层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电率是与层平行的方向上的导电率的1/104。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 ①硬度②导热性③导电性④光学性质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晶体的各向异性反映了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表现在硬度、导热性、导电性、光学性质等方面。 答案:D 4.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降温,析出的固体不是晶体 B.假宝石往往是玻璃仿造的,可以用划痕的方法鉴别宝石和玻璃制品 C.石蜡和玻璃都是非晶体,但它们都有固定的熔点 D.蓝宝石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一定相同

晶体的常识(晶胞)教学设计复习进程

晶体的常识(晶胞)教 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晶胞)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张霞 教学设想 从教材看,本章首先从人们熟悉的固体出发,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引出了晶体的特征和晶胞的概念。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最基本概念,教科书利用图片、比喻等方式介绍了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并通过例子介绍了如何计算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 本教案选择《晶胞》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题,试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形象比喻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建构起晶胞的概念,通过动手制作晶胞模型并把自己制作的晶胞模型拼凑成晶体模型,体会晶胞与晶体之间的关系;再以课本上的问题设置矛盾,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的适当点拨,总结归纳出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与晶胞的关系,体会由晶胞“无隙并置”构成晶体的过程。 2.通过自学讨论,掌握不同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构抽象的空间结构。 2.知道研究晶体结构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进一步形成求真务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若干晶体和晶胞,组织学生讨论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动手制作晶胞模型,引导学生建立以晶胞为基本结构研究晶体的思想,结合课本图3-7铜晶胞,展示实物模型,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一个晶胞里只含4个铜原子?学生自学、讨论并归纳出立方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然后设置问题:如果为三棱柱晶胞或者六棱柱晶胞,又该如何计算?举一反三,巩固了学生对空间结构的理解和计算。最后利用课本学与问与课后习题3,进行训练反思。 三、教学过程设计 [多媒体演示](1)不同类型的晶体图片:玛瑙、水晶、碘等; (2)同一晶体,不同大小的图片。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第三章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知道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可以是离子、原子或分子。又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投影]:1、蜡状白磷; 2、黄色的硫磺; 3、紫黑色的碘; 4、高锰酸钾 [讲述]:固体是大家司空见惯的物质状态,但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固体都是晶体,如上面展示的都是晶体,只要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那么晶体与非晶体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板书]: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回答]:学生: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讲解]: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只是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呢? [投影]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板书]: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解释]: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 [板书]:注意:自范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投影]:通过影片播放出,同样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的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的过程。 [设问]:那么得到晶体的途径,除了用上述的熔融态物质冷却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途径呢?你能列举哪些? [板书]:2、晶体形成的一般途径: (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晶体相关基础知识

石英晶体基本常识 一、基础概念 1、石英晶体谐振器:利用石英晶体的逆电压效应制造具有选择频率和稳定频率的无线电元件。 电介质由于外界的机械作用,(如压缩?伸拉)而在其內部产生变化,产生表面电荷的现象,叫压电效应,如果将具有压电效应的介质至于外电场中,由于电场的作用,会引起介质內部正负电荷中心位移,而这一位移产生效应为逆压电效应 2、晶片的主要成分SiO2(二氧化硅)密度:2.65g/cm3分子量:60.06 3、振动模式晶体分为以下两类: AT 基频:BT 在振动模式最低阶次的振动频率 CT DT 3次 泛音:5次晶体振动的机械谐波,泛音频率与基频频率之比, 7次接近整倍数,又不是整倍数。 9次 AT与BT如何区分 1)通过测量晶片厚度 AT厚度t=1670/F0 F0-晶体标称频率 BT厚度t=2560/F0 2)通过温选根据晶片的拟合曲线来确定 3)通过测量晶体的C0、C1、TS、L、T来确定 4、按规格分为:HC-49S,HC-49U,HC-49S/SMD,表晶(3*8、2*6),UM系列等 HC-49S HC-49U HC-49S/SMD 表晶 陶瓷SMD 钟振UM系列 5、标称频率:晶体技术条件中所给定的频率,如4.000MHz,12.000MHz,25.000MHz等 6、调整频差:在规定条件下,基准温度时,工作频率相对于标称频率所允许的偏离值(如: ±30ppm、±25ppm)

7、串联谐振频率(FR):晶体本身固有的频率 8、负载谐振频率(FL):在规定条件下,晶体与一负载电容相并联或相串联,其组合阻抗呈现 出来的谐振频率。 9、负载电容:在振荡电路中晶体两脚之间所有的等效电容量之和.在通常情况下IC厂家在规格书中都会给出推荐的晶体匹配电容. 说明:负载电容CL是组成振荡电路时的必备条件。在通常的振荡电路中,石英晶体谐振器作为感抗,而振荡电路作为一个容抗被使用。也就是说,当晶体两端均接入谐振回路中,振荡电路的负阻抗-R和电容CL即被测出,这时,这一电容称为负载电容。负载电容和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负载电容小时,频率偏差量大,当负载电容提高时,频率偏差量减小。当振荡电路中的负载电容减少时,谐振频率发生较大的偏差,甚至当电路中发生一个小变化时,频率的稳定性就受到巨大影响。负载电容可以是任意值,但10-30PF会更佳。 10、温度频差(F/T):在规定条件下,工作温度范围内,相对于基准温度时工作频率允许的偏离 值 11、基准温度:25±2℃,湿度:50%±10% 12、谐振电阻(RR):在规定条件下,晶振在谐振频率时的等效电阻 13石英晶体谐振器等效电路 石英晶体谐振器的振动实质上是一种机械振动。实际上,石英晶体谐振器可以被一个具有电子转换性能的两端网络测出。这个回路包括L1、C1,同时C0作为一个石英晶体的绝缘体的电容被并入回路,与弹性振动有关的阻抗R1是在谐振频率时石英晶体谐振器的谐振阻抗。(见图1)

晶体常识练习

晶体的常识 一、选择题(共48分) 1.下列物质都是固体,其中不是晶体的是( ) ①橡胶 ②石墨 ③冰 ④干冰 ⑤冰醋酸 ⑥石蜡 ⑦玻璃 A .①⑥⑦ B .①②⑦ C .②④⑤⑦ D .①③⑥⑦ 2.现有四种晶体,其构成粒子(均为单原子核粒子)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其化学式正确的是( ) 3.(双选题)下图中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的熔化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是晶体 B .b 是晶体 C .a 是非晶体 D .b 是非晶体 4. 2001年报道硼和镁形成的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超导的最高纪录。如右图所示的是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且棱柱的上下底面还各有一个镁原子;6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内。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MgB B .MgB 2 C .Mg 2B D .Mg 3B 2 5.已知CsCl 晶体的密度为ρ g/cm 3,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相邻两个Cs +的核间距为a cm ,如图所示,则CsCl 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A .N A ·a 3·ρ B.N A ·a 3·ρ6 C.N A ·a 3·ρ4 D.N A ·a 3·ρ8 6.不能够支持石墨是晶体这一事实的选项是( ) A .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素异形体 B .石墨中的碳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C .石墨的熔点为3 625 ℃ D .在石墨的X -射线衍射图谱上有明锐的谱线 7.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降温,析出的固体不是晶体

B.假宝石往往是玻璃仿造的,可以用划痕的方法鉴别宝石和玻璃制品 C.石蜡和玻璃都是非晶体,但它们都有固定的熔点 D.蓝宝石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一定相同 8.最近发现,只含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体竟然也具有超导性。鉴于这三种元素都是常见元素,从而引起广泛关注。该新型超导晶体的一个晶胞如图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CNi3 A.Mg B.MgC2Ni C.MgCNi2 D.MgCNi3 9.下列有关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均为晶体B.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 C.晶体研碎后即变为非晶体D.将玻璃加工成规则的固体即变成晶体 10.(双选题)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就是固体B.有些晶体是纯净物,有些晶体是混合物 C.晶体从外观上看是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D.不同的晶体可能有不同的几何形状 11.普通玻璃和水晶的根本区别在于() A.外形不一样 B.普通玻璃的基本构成微粒无规则排列,水晶的基本构成微粒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C.水晶有固定的熔点,普通玻璃无固定的熔点 D.水晶可用于能量转换,普通玻璃不能用于能量转换 12.有四种晶体,其粒子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是MN的是() 二、填空题(共52分) 13.(9分)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都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其中含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 数目的顶角,每个顶角各有一个硼原子,如图所示,请回答: (1)B—B键键角为________。 (2)晶体硼中硼的原子个数为________; B—B键有______条。 14.(12分)有一种蓝色的晶体,它的结构特征是Fe2+和Fe3+分别占据立方体互不相邻的顶点,立方体的每条棱上均有一个CN-。

晶体的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晶体的初步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2、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 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觉得物质性质”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的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 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板书] 第三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投影]常见的晶体(或展示实物): [思考]晶体规则的几何外型与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的存在什么关系? [投影]表3-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自范性微观结构 晶体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非晶体没有(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讲解] 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所谓自发过程,即自动发生的过程。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水能白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块状物。 [板书]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投影]图3-1天然水晶球里的玛瑙和水晶。 [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i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剖开水晶球,常见它的外层是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内层才是呈现晶体外形的水晶。其实,玛瑙和水晶都是二氧化硅晶体,不同的是,玛瑙是熔融态si02快速冷却形成的,而水晶则是热液缓慢冷却形成的。 [讨论]除以上水晶和玛瑙是熔融态冷却得到的,根据所学知识还有那些方法得到晶体? [汇报并板书] 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投影]硫晶体、碘晶体、硫酸铜晶体的获得 [分组实验1]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少量碘,用一个表面皿盖在小烧杯上,并在表面皿上加少量冷水。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3、晶体的自范性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投影]晶体二氧化硅与非晶体二氧化硅微粒排列情况: [自学]晶体特点自然段。 [提问]什么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板书]4、晶体的特点①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②各向异性;③晶体的熔点较固定。 [讲述]各向异性:像人们在观察大幅图案画时的视觉感受,对不同的图案画的感受当然是不同的,而对于同一幅图案画来说,由不同的方向审视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晶体

第三章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微观角度理解晶体的结构特征,并能结合晶体的特点判断晶体与非晶体。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运用多种晶体模型来描述和解释有关晶体性质的现象,形成分析晶胞结构的思维模型(均摊法),能根据晶胞的结构确定微粒个数及化学式。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概念 (1) 晶体:内部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如金刚石、食盐、干冰等。 (2)非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物质。如橡胶、玻璃、松香等。 2.晶体特点 (1)晶体具有自范性。 ①自范性:是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②实质: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2)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 (3)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它是指在不同的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3.获取途径 (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1)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比较硬度() (2)凡有规则外形的物体就一定是晶体() (3)一种物质不是晶体就是非晶体() (4)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5)晶体一定是固体,固体不一定是晶体() (6)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一定得到晶体() (7)粉末状固体也可能是晶体() 答案(1)×(2)×(3)×(4)√(5)√(6)×(7)√ 1.①晶体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因此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热,温度不断地升高。③普通玻璃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性质相同。④晶体和非晶体之间不可以相互转化。上述关于晶体和非晶体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④ 解析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的物理性质不同,非晶体和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故①错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热,但需要破坏化学键,具有固定的熔点,故②错误;普通玻璃属于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性质相同,故③正确;理论和实验证明非晶体具有不稳定状态,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变成晶体,故④错误。 2.如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 由图可知____是晶体,________是非晶体。 答案a b 解析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不具有固定的熔点。由图像可知,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则b为非晶体;a曲线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晶体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则a为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非晶体 自范性(本质区别) 有无

晶体的常识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晶体的有关常识,知道什么是晶体,什么是晶胞。 2、从微观角度认识晶体的排列方式,会简单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3、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 [导课]走进化学实验室,你能见到许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n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0)、白色的碳酸钙等。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你一定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 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板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投影] [思考] [ 自范性微观结构 晶体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 性的有序排列 非晶体没有(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发生的过程。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水能白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块状物。 [板书]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投影] [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i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剖开水晶球,常见它的外层是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内层才是呈现晶体外形的水晶。其实,玛瑙和水晶都是二氧化硅晶体,不同的是,玛瑙是熔融态Si02快速冷却形成

2021人教版选修3第一节《晶体的常识》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选修3第一节《晶体的常识》word教案编号:205001 高二年级化学集体备课教案(选修) 第三章第一节晶体常识备课组长:陈学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明白得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学会分析、明白得、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有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关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能够是离子、原子或分子。又依照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要紧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看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投影]:1、蜡状白磷; 2、黄色的硫磺; 3、紫黑色的碘; 4、高锰酸钾 [讲述]:像上面这一类固体,有着自己有序的排列,我们把它们称为晶体;而像玻璃这一类固体,本身原子排列杂乱无章,称它为非晶体,今天我们的课题确实是一起来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板书]: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大伙儿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明白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异? [回答]:学生: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讲解]: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只是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呢? [投影]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板书]: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出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说明]: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那个地点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板书]:注意:自范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投影]:通过影片播放出,同样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的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人教版选修三)

第三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晶体的初步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2、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 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的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 [导入]走进化学实验室,你能见到许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n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0)、白色的碳酸钙等。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你一定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 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板书] 第三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投影]常见的晶体(或展示实物): [思考]晶体规则的几何外型与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的存在什么关系? [投影]表3-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自范性微观结构 晶体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非晶体没有(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讲解] 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所谓自发过程,即自动发生的过程。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水能白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块状物。[板书]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投影]图3-1天然水晶球里的玛瑙和水晶。 [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i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剖开水晶球,常

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过关训练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3)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过关训练试题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同一物质有时可以是晶体,有时可以是非晶体 B.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确定有没有固定的熔点 C.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得到的晶体 D.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可以得到晶体 2.不能够支持石墨是晶体这一事实的选项是( A) A.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素异形体 B.石墨中的碳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C.石墨的熔点为3 625 ℃ D.在石墨的X-射线衍射图谱上有明锐的谱线 【解析】: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有序排列(B项)、有自范性、有固定的熔点(C项)、物理性质上体现各向异性、X-射线衍射图谱上有分明的斑点或明锐的谱线(D项)等特征,都是晶体在各个方面有别于非晶体的体现。而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与是否为晶体这两者之间并无联系,如无定形碳也是金刚石、石墨的同素异形体,却属于非晶体。 3.将一块缺角的胆矾晶体置于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浓度不变),发现缺角晶体变完整了。若溶剂不挥发,则这段时间内晶体和溶液的质量变化分别是( C) A.晶体的质量变小,溶液的质量变大 B.晶体的质量变大,溶液的质量变小 C.晶体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变 D.无法确定 【解析】:胆矾晶体具有自范性,有自发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的性质。由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因此胆矾晶体与饱和硫酸铜溶液间存在着溶解结晶平衡,整个过程中晶体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发生变化。 4.水的状态除了气态、液态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 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玻璃态水属于晶体 【解析】:由题给条件知,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态,不存在晶体结构,故D错误。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时密度不变,说明在此变化中体积不发生变化。 5.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 D) A.7∶8 B.13∶14 C.1∶1 D.26∶27 6.某晶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这种晶体中A、B、C三种粒子数之比是( B)

晶体的常识(全套教案)

晶体的常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掌握晶体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常识、情感经验从宏观特征逐步过渡到微观特征,认真把握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晶体内部微观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务实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教学难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晶体的物理性质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以前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学习,我们知道组成物质的质点可以是原子、分子或离子。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质点间作用力大小的不同和质点排列的有序或无序,物质主要可分为三种聚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物质又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无定形体)。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有关晶体的知识。 【板书】第三章晶体和结构与性质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晶体的有关常识 【板书】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一、晶体与非晶体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它们的定义。 【板书】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师】 如:NaCl、I2、金刚石等。 【板书】2、非晶体:不具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师】如:松香、蜡烛、玻璃等等。 【板书】3、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4、晶体具有自范性的条件 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师】熔融态物质凝固,但如果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规则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击块状物。如: 快速冷却 玛瑙 缓慢冷却 水晶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晶体的特点。 【板书】二、晶体的特点 1、晶体内部质点和外形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 【师】 晶体二氧化硅 非晶体二氧化硅 晶体的外形具有一定的、整齐的、规则的几何外形。如教材中所给出的几种晶体的外观。虽然由于生成晶体的条件不同,所得到的晶体在外形上可能有些外曲,但晶体表面的夹角(晶角)总是不变的。 【板书】2、有固定的熔点。 【师】加热晶体,温度达到晶体熔点时即开始熔化,在完全没有熔化之前,继续加热,温度不现升高。这时所供给的热都用来使晶体熔化,完全熔化后,温度才开始升高。 加热非晶体,温度升高到某一程度后开始软化,流动性增强,最后变为液体。从软化到完全熔化,中间经一定的较长的温度范围。也就是说,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板书】3、有各向异性。 【师】由于晶格各个方向上的排列的质点的距离不同,而导致晶体各个方向上的性质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如:云母的离解性(晶体容易沿着某一平面剥离的现象)就不同。如沿两层平面的平行方向剥离就容易,沿着垂直于平面的方向剥离就困难得多。 石墨在与层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电率为与层平行方向上导电率的1/10000。 这种各向异性还表现在晶体的光学性质、热学性质及其他电学性质上。 【板书】4、当单一波长的X —射线通过晶体时,会在记录仪上看到分立的斑点或谱线。 【师】这就是X -衍射。晶体能使X —射线产生衍射,而非晶体却X —射线只能使产生散射。 X —射线衍射法是用来研究晶体的主要方法。一般是从衍射方向和衍射强度两个方面去研究。前者主要研究点阵结构的周期性,后者主要研究点阵中原子分布的情况。两者结合就熔融态Si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