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要点复习总结上课讲义

皮肤性病学要点复习总结上课讲义
皮肤性病学要点复习总结上课讲义

皮肤性病学要点复习

总结

1.表皮属于复层扁平上皮,由角质形成细胞,树突状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

斯细胞,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210~36个角质形

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

3.每天在约有10﹪的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分裂后角质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最上层约14天,从颗粒层再移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约14天,共

约28

4.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根据分化阶段和

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5. 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其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而与肤色、人

种、性别等无关。黑素能够遮挡和反射紫外线,借以保护真皮和深部组

织。

6. 皮肤附属器:毛发、甲、皮脂腺、汗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组成。

汗腺:小汗腺(交感支配)、顶泌汗腺(性激素)

甲:指甲1CM/3个月;趾甲1CM/9个月

7.郎格汉斯细胞:起源于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通过一定循环进入表皮中形成的

免疫活性细胞。

8.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和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9.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的16%

10.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是桥粒;

基底层细胞与下方基底膜之间的主要连接结构是半桥粒;

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皮肤附属器与真皮之间以及血管周围的结构是基底膜带。

11.真皮:乳头层、网状层(胶原、网状、弹力)纤维、基质、细胞

1)斑疹:皮肤黏膜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直径<1CM. 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

2)斑块:隆起性,浅表性皮损,直径>1CM

3)丘疹: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1CM

4)风团: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由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所致。5)水疱和大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1cm为水疱。>1cm为大疱。

6)脓疱:高出皮面,内含脓液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

7)结节: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触之有一定硬度。

8)囊肿:含有液体.半固体或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触之有囊性感。

损害。

1)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层缺损形成的湿润创面;

2)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

3)鳞屑:已经脱落或即将脱落的角质层细胞。

4)浸渍: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增多导致的表皮强度减弱。

5)裂隙: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

6)瘢痕: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皮肤光滑无弹性,无皮纹和毛发。

7)萎缩:表皮细胞数目减少,或真皮或皮的结缔组织减少形成。

8)痂:由渗液、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形成。

9)抓痕: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

10)苔藓样变:即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

13.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的触诊表现。阳性表

现:1)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

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3)稍用力在外

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4)牵扯已破损的

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

离。

14.玻片压诊:选择洁净,透明度好的玻片压迫皮损处至少15秒后,玻片上即

可观察皮损颜色变化情况。

15,鳞屑刮除法:可用以了解皮损的表面性质。

16.皮肤划痕实验:阳性表现在:1)划后3-15秒,划处出现红色线条2)15-45

秒后,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3)划后1-3分钟,出现隆

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

17.皮肤组织病理学取材方法:1)手术切取法:切口方向尽量与皮纹一致,足

够深,足够大,尽量夹持切下组织的两端。2)环钻法3)削切

18.表皮病变:p26-29

19,真菌的检查:采集标本:浅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乙醇处理,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

等,采集时注意无菌操作。P34

20.变应原检测:1)斑贴试验:p35

2)点刺试验:p35

21性病检查:p36

22.抗组胺药:药理作用:竞争性的抑制组胺受体。P41

第一代H1受体阻断剂常见副作用:易通过血脑屏障致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部分还有抗胆碱作用致粘膜干燥,瞳孔散大,排尿

困难等。

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抗胆碱能作用小H2受体阻断剂:头痛,眩晕,长期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阳痿及精子减少等

23.皮质类固醇药理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抗细胞毒作用,抗休克作

用,抗增生

24.糖皮质激素:

作用:免疫抑制、抗炎、抗细胞毒、抗休克、抗增生

不良反应:感染、消化道溃疡或穿孔、皮质功能亢进或减退、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或缺血性骨坏死、对神经精神的影响。

25.1)灰黄霉素(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头晕,光敏性药疹、

白细胞减少及干损害等。

2)唑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内用种类主要有酮康唑、伊曲康

唑,氟康唑。

3)丙烯胺类主要用于甲真菌病和角化过度型手癣,对念珠菌及酵母菌效果

差。

4)维A酸类药物的作用:溶解角质、减少皮脂分泌、抗细胞增生、抗肿瘤。

26.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1)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2)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

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其他略p41-47

VZV)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

临床表现:p63 1)典型表现

2)特殊表现: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受

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

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

综合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他

原则:带状疱疹治疗以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和保护局部为原则

HSV)引起的,临床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

临床表现:1)初发型:p61-62 2)复发型:p62

原则:缩短病程,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和全身播散,减少复发和传播机会。

神经。

传染方式: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文身等传播

分型:五级分类法:

1)结核样型麻风(TT):免疫力较强,麻风菌素试验强阳性,皮损局

限、数目少,周围神经粗大、致功能障碍2)瘤型麻风(LL):抵抗力很低,麻风菌素试验阴性,皮损数目多且对

称,分早、中、晚期

3)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 4)中间界线类麻风(BB)

5)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两分法:1)多菌型麻风(MB) 2)少菌型麻风(PB)

麻风反应:麻风患者病程中可突然出现原有皮损或神经炎加重,同时出现新皮损和神经损害,伴有全身症状。

麻风的诊断依据:

1.皮损伴有感觉障碍及闭汗,或有麻木区;

2.周围神经受累,表现为神经干粗大伴有相应功能障碍;

3.皮损组织切片或组织液涂片查到麻风杆菌;

4.病理可见特征性病变

符合上述4条中的2条或2条以上,或符合第3条者

1)黄癣:多发生于儿童期;有红斑,丘疹,小脓疱;干涸后形成特征性黄癣痂;形成永久性秃发

2)白癣:多发生于儿童;初为椭圆形白色鳞屑性斑;后为卫星状排列的小鳞屑斑;病发干燥易折断,残根3-5cm(高位断发);有菌鞘可长新

发;愈后不留瘢痕

3)黑点癣: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初起为散在的灰白色鳞屑斑;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低位断发);皮损稍痒;愈后留有秃发和点状萎缩性瘢

4)脓癣:多见于儿童;由白癣和黑点癣发展而来;皮损初起为成群的炎性毛囊丘疹,渐融合成隆起的炎性肿块;愈后常留有永久性秃发和瘢痕预防:做好早发现,早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患者给予隔离和治疗,对托儿所,学校,理发店等应加强卫生宣传和管理

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案,服药,搽药,洗头,剪发,消毒五措施联合

p81-82

和全身因素,其他因素。

1)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起病急,自觉皮肤瘙痒,并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持续

时间不超过24小时,重者可累及胃肠道黏膜,出现过敏性休克症

状。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感染引起

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2)慢性荨麻疹: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

3)特殊类型荨麻疹:a皮肤划痕征(人工荨麻疹)

b寒冷性荨麻疹分两种类型:家族性和获得性

c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主要由于运动、受热、

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

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

d日光性荨麻疹 e压力性荨麻疹

治疗原则:抗过敏和对症治疗,首先争取去除病因

1)个体因素2)药物因素: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镇静催眠

和抗癫痫类,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类,各种生物制剂。

临床表现:p 121-124

33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剥脱性皮炎性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治疗原则:原则为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1.

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2.防治继发感染;3.加强支持

疗法;4.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

临床特征:p123

34.各种药疹的特点:p121-124

诊断:药疹的诊断依据:1)用药史 2)有一定潜伏期 3)除固定性药疹外,

皮疹泛发,对称分布,颜色鲜红 4)瘙痒较剧烈

5)排除相似的其它皮肤病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诊断依据:1)药疹;2)血液学异常(嗜

酸性粒细胞≥1000/L或异形淋巴细胞阳性);3)系统受

累(淋巴结肿大,直径≥2cm,肝炎,间质性骨炎,间质

性肺炎,心肌炎)。同时符合以上三条诊断标准的病例

可确诊

预防:p125

治疗原则:首选是停用致敏药物;加速药物的排出;尽快消除药物反应,防止和及时治疗并发症。

临床分型:①寻常型银屑病②脓疱型银屑病③关节病型银屑病④

红皮病型银屑病

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平p144

治疗原则:慎用可导致严重毒副反应的药物

现象。

抓或涂性质剧烈药物,常可在受刺激部位引起新的皮损。

38.寻常性银屑病一般分三期:进行期,稳定期,退行期

寻常型银屑病的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为本病特征。

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初期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后形成红色斑快,上

覆厚层鳞屑,有蜡滴现象,薄膜现象,Auspitz征,

有不同程序的瘙痒。皮损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以

四肢伸侧多见。

治疗;外用角质促形成剂或剥脱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衍生物,维A酸类软膏。内服中药,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糖皮质激

素,抗生素,免疫调节剂。也可用物理疗法,如UVB光疗,光

化学疗法,浴疗。

39

⑴蝶形红斑⑵盘状红斑⑶光敏感⑷口腔溃疡⑸关节炎⑹浆膜炎⑺

肾病表现:尿蛋白〉0.5g每分升或有细胞管型⑻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状态(除外由药物、代谢病引起)⑼血液病变:溶血型贫血,白细胞<4000ul、淋巴细胞<1500/ul或血小板<100000/ul ⑽免疫学异常:抗dsDNA 抗体(+),或Sm抗体(+),或抗心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或狼疮抗凝物,或持续至少6个月的梅毒血清假阳性反应,三者中具备1

项)(11)ANA阳性:除外药物性狼疮所致,

11项中具备四项即可诊断

40红斑狼疮(LE)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盘状红斑狼疮。好发于头面

部皮肤和粘膜,基本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紫红色丘

疹或斑块,表面附有鳞屑,下方有角栓,中心有

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减退)亚急性皮肤型

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

药物性红斑狼疮

病因:遗传因素,性激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创伤。

-许紫癜,是一种超敏反应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炎,特征:非血小板减少的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和肾脏病变

临床类型:仅累及皮肤者称为单纯型。如并发关节疼痛,肿胀称为关节型,多为膝,踝关节受累,也可累及肘,腕,指关节。如并发消化

道症状称为腹型,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便血,甚至出现

肠穿孔,肠套叠。如并发肾脏损害称为肾型,主要表现为血

尿。

42.

疾病;不仅引起泌尿生殖器发生病变,还可以累积所属淋巴结,

甚至血行播散至全身各种要组织和器官。

43.性传播疾病包括: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生殖器疱

疹、软下疳、艾滋病等。

44. 梅毒螺旋体(TP)系厌氧微生物,离开人体不易生存,煮沸、干燥、日

光、肥皂水和普通消毒剂均可迅速将其杀灭,但其耐寒力强,4。C可

存活3天,-78。C保存数年仍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垂直传播、其他途径如血液、接吻、握手、

哺乳、接触污染衣物和用具。

根据病程的不同又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

晚期先天梅毒的标志性损害:哈钦森齿、桑椹齿、胸锁关节增厚、角膜基质

炎,神经性耳聋。

46.梅毒分期:(一)后天(获得性梅毒):

早期梅毒:病期在两年内,包括一期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

晚期梅毒:病期在两年以上,包括三期梅毒,三期皮肤、粘膜、骨梅毒;

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

㈡(胎传梅毒)

皮肤性病学总结

. -. 皮肤性病总结 1.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s):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病变。 ①斑疹(macule):局限新皮肤颜色改变,不高起或凹陷皮面 ②斑块(plaque):为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直径>1cm ③丘疹(papule):局限性实质性隆起,直径<1cm ④风团(wheal):暂时性、局限性皮肤水肿型隆起,持续时间<24h ⑤水疱(vedicle)/大疱(bulla):水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1cm;大疱>1cm ⑥脓疱(pustule):含有脓液的疱疹;血疱为含有血液的疱疹 ⑦结节(nodule):实质性隆起,侵犯深度与直径大于丘疹 ⑧囊肿(cyst):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 2.继发性皮损(secondary lesions):由原发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搔抓等引起。 ①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红色湿润创面,表皮的缺损,预后不留瘢痕 ②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粘膜上皮缺损达到真皮或真皮以下,通常预后留疤 ③鳞屑(scale):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④浸渍(maceration):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使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 ⑤裂隙(fissure):皲裂,线条状的皮肤裂隙,深达真皮 ⑥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瘢痕的表面光滑而无皮嵴、皮沟, 无毛发等附属器 ⑦萎缩(atrophy):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⑧痂(crust):创面上多种成分混合干燥物 ⑨抓痕(excoriation):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真皮浅层的缺损,呈线状或断续的线状 ⑩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硬如皮革, 边缘清楚 3.外用药治疗原则【简答】 ①正确选择药物:根据不同的病因、自觉症状、病理变化选择治疗药物 真菌性皮肤病抗真菌剂 化脓性皮肤病抗细菌药物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抗过敏药物及抗炎症药物 瘙痒性皮肤病止痒剂 角化不全角质促成剂 角化过度角质松解剂 渗出性皮肤病收敛剂 ②正确选择剂型:根据病期及皮损特点选择剂型 急性期 红斑、丘疹、散在小水疱洗剂、粉剂丘疹融合、浸润斑块油剂、乳剂水肿、密集水疱、大疱、糜烂溶液冷湿敷 亚急性 散在暗红丘疹洗剂、粉剂浸润斑块、少量渗出油剂、糊剂浸润斑块、干燥、脱屑乳剂大片厚结痂软膏(加冷湿敷) 慢性期肥厚皮革化、苔藓样变硬膏、乳剂、酊剂角化皲裂、浸润脱屑软膏、硬膏、乳剂溃疡疮面软膏或冷湿敷

皮肤性病学第七版部分重点

皮肤性病学第七版部分重点 分章节归纳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组成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表皮与真皮之间有基底膜带。 表皮: 角质形成细胞:深→浅为基底层(细胞长轴垂直真皮-表皮交界线)、棘层(内含桥粒)、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有含酪氨酸酶的黑素小体,用以遮挡反射紫外线)、朗格汉斯细胞(免疫细胞,皮肤内唯一能与CD1a单抗结核的细胞)、梅克尔细胞(有短指状突起,与神经细胞形成梅克尔细胞-轴突复合体,有触刺感觉) 真皮:浅→深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由纤维(胶原、网状、弹力)、基质、细胞组成。 注:表皮与真皮的连接依靠基底膜带。基底层与基底膜带之间连接靠半桥粒。角质形成细胞之间连接靠桥粒。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 皮肤的功能:屏障、感觉、吸收、分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 【吸收】:①角质层;②毛囊、皮脂腺;③汗管。其吸收功能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跖 【感觉】:分单一感觉(触、痛、压、冷、温)和复合感觉(湿、糙、硬、软、滑) 【排泄】:小汗腺(显性、不显性、精神性、味觉性出汗)、顶部汗腺、皮脂腺(B-顺维A 酸可以抑制皮脂腺分泌,治疗痤疮) 第四章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8个原发皮损、10个继发皮损 【自觉症状】:瘙痒、疼痛、麻木、灼热。 瘙痒:瘙痒症、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疱疹样皮炎、扁平苔藓、疥疮、糖尿病、尿毒症、白血病及淋巴瘤。 疼痛:带状疱疹、鸡眼、淋病、红斑性肢痛症、皮肌炎。 【原发皮损】:斑疹、丘疹、斑块、风团、水疱与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斑疹:局限性颜色改变,无隆起或凹陷,一般小于1cm,超过1cm者称斑片。(炎性见于接触性皮炎、麻疹、猩红热;非炎性者又有瘀点、瘀斑、紫癜) 丘疹:高起于皮面的局限性实质性损害,一般小于1cm。(又有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斑块: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的扁平隆起性损害,直径大于1cm。 风团: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隆起。发生突然伴有瘙痒,消退后不留痕迹。 水疱和大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以1cm为界。 结节:圆形或类圆形实质性损害,可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大于2cm的结节称肿块。 脓疱:含有脓液的疱,多为化脓细菌感染所致。 囊肿:含有液体或粘稠物质和细胞成分的囊样结构,一般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有上皮细胞

皮肤病医院工作总结

皮肤病医院工作总结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里,我院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院职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艰苦创业,迎难而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热爱本职工作、工作责任心强、职业道德好,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单位效益明显提高,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日益巨增。2013年度我院业务收入达1.1千万元,年诊疗人次达13.5万人,患者遍及周边县市。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道德思想建设,以团结为第一要素。首先是加强院班子成员政治思想的学习,通过学习、会议、交流等形式提高了班子成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职工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单位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我院通过各种形式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和创造性,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文明行医的道德风尚。我院根据单位实际制订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同时也成立了监督组织,如成立药事委员会,理财小组等进行监督管理。正因为,制度切实可行,监督管理有力。使单位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规化的轨道。 二、以专科为特色,以特色创效益。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院处于不败之地,创下了年接诊人数达 13.5万人,年收入达千万余元的佳绩,门诊量逐年增加。具体是: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一. 总论 1.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可产生角蛋白。胞内含有张力原纤维,有桥粒结构。角质形成细胞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2. 表皮基膜带:①基底细胞与真皮交界面呈波浪状,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角和向表皮突入的真皮乳头相互镶嵌而成②PAS染色呈紫红色染色带③可分为四层:胞膜层、透明层、基板层、网状层④功能:使表皮真皮紧密连接、渗透屏障、营养物质交换。 3. 黑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有合成黑素的功能。分散在基底层细胞间、毛发、真皮结缔组织中。硝酸银染色阳性。黑素细胞有细长树枝状突起。每个黑素细胞通过树状突起可与大约36个角质形成细胞接触,形成表皮黑素单位。无桥粒,含黑素颗粒。黑素颗粒以胞吐形式释放,再被临近细胞吞噬,吸收紫外线。 4. 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功能是摄取、处理和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及免疫监视。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真皮、口腔黏膜等。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细胞表面有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抗原。胞内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 5. 斑疹:局限性的颜色改变,不隆起也不凹陷,直径<1cm,包括红斑、瘀点、瘀斑及色素异常。斑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片。 6. 丘疹:高出皮面的实质性隆起,直径<1cm,形态可呈扁平、半球形、多角形。由皮肤炎症浸润、皮表增生、代谢产物沉积引起。丘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块。

7. 水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损害,若直径>0.5cm称为大疱,多为炎性反应所致,也可因棘细胞间粘合质溶解破坏或基底膜病变等引起。有表皮内和表皮下两类。愈后无瘢痕。 8. 脓疱:含脓液的疱,周围红晕,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位置深浅不一,愈后无瘢痕。 9. 风团:真皮浅层的急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性损害,淡红或苍白色伴周围红晕,边缘不规则,可呈伪足状。较快消退,不留痕迹,常伴剧痒。 10.结节:真皮或皮下组织局限性、实质性损害,大小不一、触之较硬,可由1皮下组织炎症、2血管性炎症、3代谢产物沉积、4寄生虫、5肿瘤等引起。 11.囊肿: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有一定囊壁结构的内含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状损害。可隆起或仅可触及,触诊有弹性感。 12.鳞屑:皮肤炎症或干燥异常时,表皮因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或水疱吸收干燥而发生角质层的脱落,肉眼可见,可大可小。 13.痂:皮肤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或血液与坏死脱落的组织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而结成的附着物,可有脓痂、浆液痂及血痂等。 14.浸渍:皮肤因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角层吸收较多水分使表皮松软变白、起皱,称为浸渍。易发于指趾缝等皱折部位,摩擦后可形成糜烂。 15.糜烂:水疱、丘疹、浸渍等因机械摩擦等因素而形成的表皮或粘膜浅表性缺损,露出大小形态不一的红色浸润面,愈合较快不留瘢痕。

皮肤性病学问答题(有答案)

4、试述皮肌炎的皮肤表现: (1)双上眼睑紫红色水肿性红斑(Heliotrope征):具有特征性,此外面部、头皮、前胸V 字区等曝光部位也可有红斑; (2)Gottron丘疹:即指指关节、掌指关节伸侧的扁平紫红色丘疹,表面附着糠状鳞屑,约见1/3患者; (3)皮肤异色症(poikeloderma):在同一部位同时存在色素沉着、点状色素脱失、点状角化、毛细血管扩张等,自觉瘙痒,多见于面、颈和躯干部; 其他表现还可有甲皱襞发红、毛细血管迂曲扩张、甲小皮角化、光敏感、血管炎性损害、脱发等。部分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可在皮肤、皮下组织、关节附近发生软组织钙化。 5、试述皮肤科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处方外用药后,应当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 6、以急性湿疹为例,如何选用外用药的剂型 答:应根据皮损特点选择外用药的剂型,(3分) 原则为: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2分) 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3分) 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2分) 7、试述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 答:(1)典型面部蝶形红斑:分布于面颊和鼻梁部的蝶形对称性水肿性红斑,光敏感,日晒后常加重。 (2)盘状红斑:见于5-15%SLE患者。 (3) 口腔、鼻粘膜溃疡。 (4)甲周红斑:(50-58%)指尖红斑或出血点。指尖点状萎缩。 (5)脱发:常为弥漫性休止期脱发;1/3-1/2前额发际毛发干燥参差不齐无光泽,细碎易 折断,形成毛刷样外观,称为狼疮发。 (6)皮肤血管炎:常表现为紫癜样皮损: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青斑;荨麻疹样血管炎; 血栓栓塞性静脉炎;大疱性皮损;雷诺现象;慢性溃疡等。 (7)其他尚可有皮下结节等非特异性损害。 8、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1)蝶形红斑 (2)盘状红斑 (3)光敏感 (4)口腔溃疡 (5)关节炎 (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病表现:尿蛋白>0.5g/d(或尿蛋白>+++)或有细胞管型 (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除外由药物、代谢病引起) (9)血液病变: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00/μl、淋巴细胞<1500/μl或血小板<100000/μl (1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或抗Sm抗体(+),或抗心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或持续至少6个月的梅毒血清假阳性反应,三者中具备1项) (11)ANA阳性:除外药物性狼疮所致。 (11项中具备四项即可以诊断SLE)。

皮肤性病学总结

0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本节课重点: 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 02皮肤临床表现 本节课重点: 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病的皮损特点。 03病毒性皮肤病 本节重点: 1.带状疱疹的诊断和治疗。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群集性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见成人。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 具有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 诊断:依临床表现。 鉴别:发疹前痛或顿挫时,应与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急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鉴别。治疗: 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继发感染、缩短病程。 1抗病毒:阿昔洛韦、法昔洛韦、万乃洛韦。7-10天。 2糖皮质激素:水痘不用。带疱早期5-7日内应用:强的松。 3甲氰咪胍。 4 止痛药:去痛片、布洛芬、卡马西平、康司达、消炎痛。或营养神经。 5局部外用药: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 渗出:3%硼酸、0.5%新霉素液湿敷。 6理疗:UVB、氦氖激光、频谱仪。 2.单纯疱疹和疣的临床表现。 单纯疱疹临床表现: 1口唇疱疹:复发型 潜伏期:首次感染为2-12,平均6天。 好发部位:口周、鼻腔、外生殖器。 皮肤特点:局部先有灼热、瘙痒——潮红——红斑基础上群集性米粒大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清或浊,易破——结痂痊愈——无瘢痕。原发者全身症状较重。 2 口腔单纯疱疹(疱疹性口龈炎):1~5岁儿童、青少年多见。 口腔群集性小水疱——浅表溃疡,痛明显。可伴全身症状(发热、咽痛、ND肿大)。 3 生殖器疱疹: 多为HSV-II型感染,性传播。 疣 临床表现 好发人群:儿童、性活跃人群和免疫低下者。

皮肤性病学总结

皮肤性病总结 1.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s):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病变。 ①斑疹(macule):局限新皮肤颜色改变,不高起或凹陷皮面 ②斑块(plaque):为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直径>1cm ③丘疹(papule):局限性实质性隆起,直径<1cm ④风团(wheal):暂时性、局限性皮肤水肿型隆起,持续时间<24h ⑤水疱(vedicle)/大疱(bulla):水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1cm;大疱>1cm ⑥脓疱(pustule):含有脓液的疱疹;血疱为含有血液的疱疹 ⑦结节(nodule):实质性隆起,侵犯深度与直径大于丘疹 ⑧囊肿(cyst):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 2.继发性皮损(secondary lesions):由原发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搔抓等引起。 ①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红色湿润创面,表皮的缺损,预后不留瘢痕 ②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粘膜上皮缺损达到真皮或真皮以下,通常预后留疤 ③鳞屑(scale):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④浸渍(maceration):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使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 ⑤裂隙(fissure):皲裂,线条状的皮肤裂隙,深达真皮 ⑥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瘢痕的表面光滑而无皮嵴、皮沟,无毛发等附属器 ⑦萎缩(atrophy):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⑧痂(crust):创面上多种成分混合干燥物 ⑨抓痕(excoriation):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真皮浅层的缺损,呈线状或断续的线状 ⑩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硬如皮革,边缘清楚 3.外用药治疗原则【简答】 ①正确选择药物:根据不同的病因、自觉症状、病理变化选择治疗药物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皮肤性病学总论 皮肤的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 1、表皮在组织学上发球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黑素细胞(含 黑素,可遮挡和反射紫处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朗格汉斯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消化细胞外物质)和梅克尔细胞(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感觉作用)等构成。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分别为:基低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2、真皮: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由纤维(主)、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胶原纤维、 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和细胞。 3、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 4、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 5、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物质性损伤防护、化学刺激、微生物防防御、防止营养物质 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蛋白质代、脂类代、水和电角质代)、皮肤的免疫功能。 6、皮损:皮肤性病临床表现的体征称皮肤损害,分为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包 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和囊肿;继发性皮损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和苔藓样变。 7、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 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8、斑块(plaque):为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 凹陷。见于银屑病等。 9、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10、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11、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 受干扰所致。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花斑糠疹)、蛎壳状(银屑病)或大片状(剥脱性皮炎)。 12、浸渍(maceration):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 或出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 13、结节(nodule) 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位置可深达真皮或皮下,可由炎性浸润 (如结节性红斑)或代谢产物沉积(如结节性黄色瘤)所致。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结节可吸收消退,亦可破溃成溃疡,愈后形成瘢痕。 14、糜烂:表皮或粘膜的浅表性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糜烂的基底达表皮下层或真皮乳头层。 愈合快,愈后不留疤痕 15、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病变累及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愈合后有瘢痕 16、鳞屑表皮角质层脱落(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大小、厚薄不一:糠秕状、蛎壳状、油腻 性 17、浸渍角质层吸收水份过多、致松软变白,起皱,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好发 皮肤皱褶部位 18、裂隙皮肤线形裂口,可深达真皮面有瘙痒或出血;好发于掌跖、指趾及口角;原因:炎症、 角质层增厚或干燥 19、瘢痕真皮或深部组损伤或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分类:萎缩性瘢痕,增生 性瘢痕 20、萎缩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皮肤任何一个成分。表皮:皮肤变薄,似皱纹纸样外观; 真皮:皮肤凹陷,皮纹正常;皮下:皮肤显著凹陷 21、痂:皮疹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血液与坏死组织以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的附着物。组成差 别:(1)浆液痂(淡黄色) :带状疱疹(2)脓痂(深黄色) :脓疱疮(3)血痂(棕红色) :过敏性紫癜 22、抓痕:表皮剥脱,系搔抓引起的线条状损伤 23、皮肤划痕试验(dermatographictest) (三联反应) (triple responses)(1)红色线条(3〃~15〃) ;(2)红晕(15 〃~4 5 〃):麻风不出现(3)风团状线条(1~3 〃):荨麻疹 24、滤过紫外线检查 320-400nm长波紫外线特殊荧光(1)亮绿色--白癣(2)暗绿色 --黄癣(3)珊瑚红色--红癣 25、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是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 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26、血管性水肿好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舌、外生殖器、手足等)。皮损为 局限性肿胀,边界不清,呈肤色或淡红色,表面光亮,触之有弹性感,多为单发,偶见多发。痒感不明显,偶有轻度肿胀不适。一般持续1~3天可逐渐消退,但也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皮肤性病学各论 病毒性皮肤病: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粘膜病变 机制:一、直接侵犯皮肤、粘膜。二、免疫介导引起皮肤粘膜变态反应 病毒性皮肤病的分类 据临床表现分: 疱疹型: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

皮肤性病学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皮肤性病学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名词解释: 1、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2、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称为斑片。 3、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4、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损害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愈合较慢且愈合可留瘢痕。 1.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色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2.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有外胚层分化而来。 毛发的生长周期生长期3年,退行期约3周休止期约3月。生长速度0.27_0.4毫米 3.原发性皮损,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种类,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4.继发性皮损,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增生性瘢痕的特点成隆起的表面光滑的无毛发的索状或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略硬斑块。 5. *斑贴试验(patch test) 是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物作为试剂,以适当的方法将其贴于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机体是否对其产生超敏反应。目前临床用于检测V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方法 6.PHN,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愈合后均伴有N痛统称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 7.皮损消退后(通常4w)神经痛持续存在则为带状疱疹后遗N痛 8.同形反应(isomorphism)Kobner现象外观正常的皮肤在各种针刺、搔抓、手术、注射涂抹性质强烈的药物等刺激后,发生与原发皮损相同的皮损特征。要发生在真皮乳头层及其以下,表示为活动期9.体癣,除头皮、毛发、掌足石(两个合起来写zhi)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 10.股癣,腹股沟、会阴、肛周、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 11.手癣,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 12.足癣,累计足趾间、足(同上zhi)、足跟和足侧缘。 13.多价过敏:指个体处于高敏状态时,同时对多种结构无相似之处的药物发生过敏。 14.交叉过敏,机体被某种药物致敏后,若再用于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存在同化学集团的药物也可发生过敏反应15.红皮病性银屑病常有用药不当引起,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有沟纹。16.风团(wheal):

皮肤性病学考试重点

?皮肤的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表皮在组织学上发球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分别为:基低层、棘层、颗粒层、透 明层和角质层。★真皮: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由纤维(主)、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 质和细胞。★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 ?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物质性损伤防护、化学刺激、微生物防防御、防止营养物质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蛋白质代、脂类代、水和电角质代)、皮肤的免疫功能。 ?皮损:皮肤性病临床表现的体征称皮肤损害,分为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和囊肿;继发性皮损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和苔莓样变。 ▲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为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见于银屑病等。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鳞屑: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 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和匕状(花斑糠疹)、蛎壳状(银屑病)或大片状(剥脱性皮炎)。 ▲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出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 ▲糜烂:表皮或粘膜的浅表性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糜烂的基底达表皮下层或真皮乳头层。愈合快,愈后不留疤痕 ▲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病变累及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愈合后有瘢痕 ▲浸渍:角质层吸收水份过多、致松软变白,起皱,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好发皮肤皱褶部位 ▲裂隙:皮肤线形裂口,可深达真皮面有瘙痒或出血;好发于掌跖、指趾及口角;原因:炎症、角质层增厚或干燥 ▲瘢痕:真皮或深部组损伤或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 分类:萎缩性瘢痕,增生性瘢痕 ▲萎缩: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皮肤任何一个成分。表皮:皮肤变薄,似皱纹纸样外观;真皮:皮肤凹陷,皮纹正常;皮下:皮肤显著凹陷 ▲痂:皮疹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血液与坏死组织以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的附着物。组成差别:(1)浆液痂(淡黄色):带状疱疹(2)脓痂(深黄色):脓疱疮(3)血痂(棕红色):过敏性紫瘢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精心整理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一.总论 1.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可产生角蛋白。胞内含有张力原纤维,有桥粒结构。角质形成细胞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2.表皮基膜带:①基底细胞与真皮交界面呈波浪状,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角和向表皮突入的真皮乳头相互镶嵌而成②PAS染色呈紫红色染色带③可分为四层:胞膜层、透明层、基板层、网状层④功能:使表皮真皮紧密连接、渗透屏障、营养物质交换。 12.鳞屑:皮肤炎症或干燥异常时,表皮因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或水疱吸收干燥而发生角质层的脱落,肉眼可见,可大可小。 13.痂:皮肤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或血液与坏死脱落的组织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而结成的附着物,可有脓痂、浆液痂及血痂等。 14.浸渍:皮肤因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角层吸收较多水分使表皮松软变白、起皱,称为浸渍。易发于指趾缝等皱折部位,摩擦后可形成糜烂。 15.糜烂:水疱、丘疹、浸渍等因机械摩擦等因素而形成的表皮或粘膜浅表性缺损,露出大小形态不一的红色浸润面,愈合较快不留瘢痕。 16.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病变累及真皮或皮下组织,形状大小深浅不一,愈后留有瘢痕。

17.抓痕:常由于瘙痒而搔抓引起的线条状表皮损伤(仅伤及表皮),其上可有血痂,愈后不留瘢痕。 18.裂隙:线形裂口(与皮纹一致),常深达真皮,疼痛出血,多掌跖指关节处,多由于长期接触碱、脂溶性化学物质或手足湿疹等导致。 19.瘢痕:溃疡愈合后填补的新生结缔组织构成。表面平滑无皮纹、毛发等,无弹性,分增生性及 局限性皮肤增厚、粗糙。表面纹理加深加宽,将患处皮肤分成菱形或多角形的分格。主要由经常搔抓、不断摩擦使角质层、棘层增厚所致。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透皮肤比软膏弱,刺激性低。用于亚急性皮炎略有少量渗液。毛发不宜应用。 皮肤癣 10mm的 9.丹毒:①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俗称“流火”。②皮肤、皮下组织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急性炎症。③局部红肿热痛。有头痛、发热的全身症状。 10.Ramsey-Hunt综合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产生外耳道疱疹、耳痛、面瘫、眩晕等症状。 11.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引起的一组良性赘生物。常见的有4种类型:寻常疣(瘊子)、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可刮除、物理化学法破坏、中药治疗。 12.扁平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皮损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多发,可沿抓痕排列成条状,偶微痒。消退前有炎症反应,异常瘙痒。病程长,消退后可复发。 13.传染性软疣:一种由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丘疹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在皮肤上发生蜡样光泽的丘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考试必过版

皮炎、湿疹课后复习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 1.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包括哪项:( E ) A 接触史 B 接触部位发病 C 皮疹呈单一性 D 病程有自限性E以上都是 2.湿疹的诊断不包括那项:( E ) A 皮损呈多形性 B 皮损对称分布C易反复发作 D 剧烈瘙痒 E 斑贴试验阳性 3.接触性皮炎最好发于:( D ) A 遮盖部位 B 暴露部位 C 掌跖 D 接触部位 E 臀部 5. 钱币性湿疹好发部位:( C ) A 躯干 B 头面部 C 四肢 D 外生殖器 E 手掌 6. 接触性致敏反应的两个阶段为:( A ) A 诱导期与激发期 B 初期与终末期 C 急性期与慢性期 D 首发期与复发期 E 致敏期与变态反应期 6.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两大类物质:( B ) A 食物与衣物B原发性刺激与接触性致敏物C变态反应物与变质性物质 D 药物与化学物质 E 以上都不是 7.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最主要的是:( D )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E 非变态反应 8. 慢性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 D ) A 糜烂 B 水疱 C 渗液 D 苔藓样变 E 丘疱疹 二、填空题 1.接触性致敏反应的两个阶段为诱导期和激发期。 2.接触性皮炎为典型Ⅳ型的变态反应。 3.诊断接触性皮炎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是斑贴试验。 4.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为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 5.接触性皮炎是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某种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一种急性 或慢性炎症反应性皮肤病。 6. 局限性湿疹包括手部湿疹、乳房湿疹、外阴湿疹、肛门湿疹、钱币样湿疹。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考试重点 1,人体最大得器官:皮肤 2皮肤分三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3表皮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4 表皮细胞通过时间:由基底层到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到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由需14天,共28天。 表皮层分乳头层与网状层。 10-36个角质形成 7、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与甲 8、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与网状层,但两层之间并无界限。 9、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得致密结蒂组织,由纤维,基质与细胞成分组成,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 10、, 11 Pacinian 12 ,汗腺。 13、皮肤得功能: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皮肤得分泌与排泄功能,皮肤得体温调节功能,皮肤得代谢功能,皮肤得免疫功能 14 皮肤得吸收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①皮肤得结构与部位(皮肤得吸收与角质层得厚薄,完整性与通透性有关。吸收能力: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趾)②角质层得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得理化性质(吸收强弱: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 15、皮肤脂溶性得物质易吸收,脂溶性得维生素有VADEK 16、体表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对流、传导、汗液蒸发实现。 环境温度过高时主要得散热方式为:汗液蒸发 17、瘙痒就是皮肤最常见得症状,就是皮肤特有感觉。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麻 木感常见麻风患者。 18、皮损(皮肤损害):客观存在,可瞧到或触摸到得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得改变称为体征。 19、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得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得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 20、斑疹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不规则,斑疹直径<1cm; 斑片直径>1cm。出血斑直径小于2mm时称瘀点,大于2mm时称为瘀斑 21、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得表浅隆起性皮损。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得稍隆起得皮损称为斑丘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为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时称为丘脓疱疹。 22 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得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23、水疱为局限性得,隆起性,内含液体得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 1cm者称为大疱;内容物含血液者称为血疱。 24 、继发性皮损:就是由原发性皮损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25 裂隙:也称皲裂,为线状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总结

皮肤性病学名解整理 南方医13级张念泽整理,致洪畅泽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上移,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PSA染色显示为一条0.5~1.0μm的紫红色均质带,银浸染法可染成黑色。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继发性皮损: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 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直径达到或超过1㎝称为斑片。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型皮损。 抓痕: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 苔藓样变: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Ramsay—hunt综合征:耳带状疱疹中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和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SSSS(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凝固酶阳性噬箘体2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所致,多见于5岁以内婴幼儿。 荨麻疹: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皮肤划痕症(dermatographism):也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 银屑病三联征:银屑病红色斑块皮损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蜡滴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 同形反应(Kobner现象):正常皮肤在受到非特异性损伤(如创伤、抓伤、手术切口、日晒、接种或有些皮肤病等)后,可诱发与已存在的某一皮肤病相同的皮肤变化(皮损)。主要见于寻常型银屑病,在扁平苔藓,白癜风,扁平疣中也可见。其中,扁平疣中称为自体接种反

皮肤性病学 总结

——————总论——————【填名简】 1.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s):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病变。 ①斑疹(macule):局限新皮肤颜色改变,不高起或凹陷皮面 ②斑块(plaque):为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直径>1cm ③丘疹(papule):局限性实质性隆起,直径<1cm ④风团(wheal):暂时性、局限性皮肤水肿型隆起,持续时间<24h ⑤水疱(vedicle)/大疱(bulla):水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1cm;大疱>1cm ⑥脓疱(pustule):含有脓液的疱疹;血疱为含有血液的疱疹 ⑦结节(nodule):实质性隆起,侵犯深度与直径大于丘疹 ⑧囊肿(cyst):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 2.继发性皮损(secondary lesions):由原发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搔抓等引起。 ①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红色湿润创面,表皮的缺损,预后不留瘢痕 ②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粘膜上皮缺损达到真皮或真皮以下,通常预后留疤 ③鳞屑(scale):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④浸渍(maceration):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使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 ⑤裂隙(fissure):皲裂,线条状的皮肤裂隙,深达真皮 ⑥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瘢痕的表面光滑而无皮嵴、皮沟,无毛发等附属器 ⑦萎缩(atrophy):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⑧痂(crust):创面上多种成分混合干燥物 ⑨抓痕(excoriation):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真皮浅层的缺损,呈线状或断续的线状 ⑩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硬如皮革,边缘清楚 3.外用药治疗原则【简答】 ①正确选择药物:根据不同的病因、自觉症状、病理变化选择治疗药物 ②正确选择剂型:根据病期及皮损特点选择剂型 ③注意事项:a指导患者正确、按时用药b药的浓度要适当,低→高 c选择药物要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皮损部位的敏感性d注意用药后不良反应 4.皮肤的组成①表皮(epidermis)a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占表皮的80%

皮肤性病学总论部分 课后作业(5)教学内容

皮肤性病学总论部分课后作业(5)

第一次作业:总论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占人体体重的:() A16% B 17% C 18% D 15% E 14% 2. 表皮通过时间为:() A 14天 B 18天 C 28天 D 30天 E 32天 3. 细胞核和细胞器在哪一层皮肤内消失:() A 基底层 B 棘层 C 透明层 D 颗粒层 E 角质层 4. 糜烂与溃疡的主要区别是:() A 形状不同 B 边缘不同 C 深度不同 D 愈后结果不同 E C+D 5. 急性皮炎糜烂,渗出较多,选用: A 软膏 B 硬膏 C 涂膜剂 D 气雾剂E溶液 6. 樟脑酊是一种:() A 保护剂 B 止痒剂 C 腐蚀剂 D 抗真菌剂 E 杀虫剂 7. 下列有关朗格汉斯细胞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有处理抗原能力 B 具有抗原呈递能力 C 是树枝状细胞 D 有Birberk颗粒 E 分布于基底层 8. 对顶泌汗腺分泌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 A 性激素 B 温度 C 交感神经 D 年龄 E 种族 9. 下列何处皮肤最厚:() A 眼睑 B 掌跖 C 面颊 D 手背 E 腹部 10. 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称为:()

A 瘢痕 B 结痂 C 苔藓样变 D 抓痕 E 斑块 11. 糊剂不用于:() A 面部 B 颈部 C 腹部D头皮 E胸部 12. 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多少平方米:() A 1.0 B 1.2 C 1.5 D 1.8 E 2.0 13. 鳞屑中的主要成分是:() A 角质层细胞 B 透明层细胞 C 基底层细胞 D 棘层细胞 E 颗粒层细胞 14. 真皮中何种物质含量最多:() A 细胞 B 基质 C 网状纤维 D 弹力纤维 E 胶原纤维 15. 有关风团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 B 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C 皮损可为红色或苍白色 D 大小较一致 E 形态不规则 16. 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 A 溶液 B 乳剂 C 粉剂 D 洗剂E粉剂或洗剂 17. 10%的硫磺软膏是一种:() A 保护剂 B 止痒剂 C 腐蚀剂 D 抗真菌剂E杀虫剂 18. 皮肤退行病变的是:() A 瘢痕 B 结节 C 囊肿 D 萎缩 E 结痂 19. 可形成水疱的原因有:() A 棘层细胞松解 B 病毒感染,细胞水肿 C 细胞间水肿 D 真皮高度水肿 E 以上均是 20. 红斑与瘀斑区别的要点是:() A 颜色不同 B 压之是否褪色 C 大小 D 形状 E 是否遗留痕迹

皮肤性病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相连接。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 m2,新生儿约为0.21 m2,不包括皮下组织,皮肤的厚度约为0.5—4 mm。 一、表皮( epidermis)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索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一)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及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结构如桥粒和半桥粒。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1.基底层位于表皮底层,由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构成,细胞长轴与真皮-表皮交界线垂直。基底层细胞底部借半桥粒与基底膜带相附着。 2.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8层多角形细胞构成,细胞轮廓渐趋扁平,细胞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相邻细胞的突起互相连接,形成桥粒。 3.颗粒层位于棘层上方,由多层梭形或扁平细胞构成,细胞长轴与皮面平行。细胞核和细胞器溶解,胞质中可见大量形态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 4.透明层位于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问,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由2—3层较扁平细胞构成。 5.角质层值于表皮最上层,细胞正常结构消失,胞质中充满由张力细丝与均质状物质结合而形成的角蛋白。角质层上部细胞间桥粒消失或形成残体,故易于脱落。 (二)黑索细胞位于基底层,一个黑索细胞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黑素能遮挡和反射紫外线,保护真皮和深部组织。 (三)朗格汉斯细胞多位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上皮中,有多种表面抗体。 (四)梅克尔细胞多分布于基底层细胞之间。 (五)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间的连接。 1.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电镜下桥粒呈盘状,主要由两类蛋白质构成:一类是跨膜蛋白。另一类为胞质内的桥粒斑。 2.半桥粒是基底层细胞与下方基地膜带之间的主要连接结构,系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 3.基底膜带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皮肤附属器与真皮之间及血管周围也存在基底膜带。电镜下基底膜带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基底膜带的四层结构通过各种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除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外,还具有渗透和屏障等作用。 二、真皮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但两层之间并无明确界限。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其中以纤维成分为主,纤维之问有少量基质和细胞成分。主要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噬色素细胞等,还有少量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其中成纤维细胞和肥大细胞是真皮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常驻细胞。 三、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小汗腺和顶泌汗腺等。 四、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 【皮肤的生理功能】 1.屏障功能:免受外界有害因素损伤;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丢失。 2.吸收功能:主要通过3种途径:角质层(主要途径)、毛囊皮脂腺、汗管。经皮吸收是皮肤局部药物治疗的理论 基础。 3.感觉功能:分为单一感觉和复合感觉。 4.分泌和排泄功能:通过汗腺和皮脂腺完成。 5.体温调节功能:既可感受外界环境变化;又可接受中枢信息对体温进行调节。 6.代谢功能:与其他器官相比,具有特殊性。 7.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和其他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皮肤微环境和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