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

(一)实验部分

一、常用的仪器

1、试管

2、烧杯

3、锥形瓶

4、集气瓶

5、漏斗

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液体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

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中称量。

9、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以下,形成“液封”,(防止)

10、分液漏斗:用来制取气体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1、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

③酒精灯的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或扑盖。

二、基本操作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固体只要。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

6、液体药品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在仪器的正上方,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2)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在桌上,向着手心(防止)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A、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保持水平。俯视读数,仰视读数。

6、物质的加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A:给液体加热主要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角,先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切不可

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防止产生的)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三、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四、仪器的连接

五、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溶液冲洗。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溶液冲洗。D: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七、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

“二纸”指①②;

“三靠”指①②③

八、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2、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小结: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和而吸入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3、分子运动P50

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

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

氨水。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A中的

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九、设计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沼气或天然气、纸张、酒精)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2、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

4、设计实验证明汽水(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中含二氧化碳?

4、设计实验证明鸡蛋壳(贝壳、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十、几种无色气体的鉴别方法:

CO2的鉴别:

1.鉴定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CO2的方法:将该气体通入中,观察现象。

2.检验某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可用内壁附有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检验某些液态或固态物质燃烧是否生成CO2的方法是:可向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观察现象。

CO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

焰上方没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

变,证明被检气体是CO。也可将其通入灼热的CuO:

H2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

变,证明被检气体是H2。

CH4的检验: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

变,证明被检气体是CH4。

O2的检验:

N2的检验:

(二)三大气体的性质、制取、收集和用途

(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碳

铁丝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反应的原理:

(1)高锰酸钾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3、实验装置

装置C

4、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氧气;因为可采用

收集氧气(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6、检验方法:,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

的氧气已满。(2)用排水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

(2)停止反应时,应先撤,后移(防止

(3)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

9、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变化)

10、氧气的用途:、

(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4)与灼热的碳反应:(C是还原剂)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原理:用和反应原理:

2) 装置的选择与设计:看书P111

设计依据:A、发生装置:根据、来选择

①固体+固体→气体(需要加热)

②固体+ 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

③固体+ 液体→气体(需要加热

B、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

排空气法:①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②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排水法(溶于水、水发生反应)

3)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固体+ 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

气体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二氧化碳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5)操作步骤:

①按实验要求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从

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并控制反应的速率⑤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⑥收集气体并验满。

6)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

②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③不能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而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并附着在碳酸钙表面,使得稀硫酸和碳酸钙不能充分反应。

4、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5、用途:1)灭火(因为灭火器原理:)2)干冰用于和3)作气体的

6、二氧化碳过多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导致。(氢气)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和原理:

2)制氢气的发生装置:固体+ 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

3)气体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氢气,因为

可采用收集氢气(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三)空气、水、碳及碳的化合物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

有,②同时,冷却后,水面上

升约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

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为78%、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属于。

3、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3、氧气的用途:供给和

4、氮气性质及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2)保护空气的措施:;;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②生活污水的,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1)电解水中正极产生,

负极产生,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

质量比为,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

(2)结论:①水是由、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泡沫较多的是C.硬水软化的方法:、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

6、其他

(1)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碳及碳的化合物)

一、碳的单质物理性质及用途:

1、(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等。

2、(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可用于制、干电池的、电车的滑块、做铅笔芯等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用途

C 60分子是一种:

以上物质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 不同,因此它们的 存在着差异。而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 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鉴别:H 2、CO 、CH 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2)还原性: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四)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组成)

1、混合物:由 混合而成的。如 、 、 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 2)和氧气(O 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 )和氢气(H 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6)生铁/钢:(Fe))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2、纯净物:由组成的。如、、等(有固定的组成及化学式)。

3、单质:由。如等。

4、化合物:由。如等。

5、氧化物:由。如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1、分子是。

1)分子的特性:、、

2、原子是。原子团

原子中:1)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氢无中子),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4)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6)化学变化的实质:

3、元素:1)定义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其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它们组成的化学式为

3)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B.表是例如:O的意

义:

4)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5)元素的分类

6)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的总称

4、离子:1)离子的形成:原子或原子团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2)核外电子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带电情况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电稳定

金属元素一般4个易电子带电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个易电子带电不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的。元素的种类是由决定的。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 n+或X n-

粒子种类原子

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

Na、Cl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

Na+、Mg2+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

Cl-、S2-

联系阳离子原子阴离子5.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6.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每—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

②每一横行(即:):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个周期。共有个横行,有个周期。

③每—纵行(即):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

(化学式)

1、化学式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CO2表示的意义

3)书写

2、化合价: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会计算化合物中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3、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4、根据化学式可计算出化合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原子个数、原子个数比、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五)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

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化合反应:。A+B ==AB

分解反应:。AB ===A +B

6、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

(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没有增减,

③原子的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2、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为基础,二是要遵,“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必须相等。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计算过程必须规范,步骤可概括为“一设、二写、三列、四解、五答”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部分)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或,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是吸热的反应)

1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二、分解反应:

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6、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17、加热高锰酸钾:

18、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9、加热氧化汞:

20、锻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21、碳酸不稳定而分解: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三、置换反应:

金属氧化物+木炭→金属+二氧化碳

22、焦炭还原氧化铁:现象:红色粉未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3、木炭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金属氧化物+一氧化碳→金属+二氧化碳

24、氢气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25、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现象:红色粉未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26、锌+稀硫酸:

27、铁和硫酸铜:

四、复分解反应:

28、碳酸钙+稀盐酸:

29、碳酸钠+稀盐酸:

30、氢氧化钠+硫酸铜:

五、其它反应:

28、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也可以用CO2检验石灰水)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现象:红色粉未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冶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33、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六)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2)3)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2)3)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5、缓慢氧化:

6、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共同点是:

7、易燃、易爆物质的存放、运输、使用都要注意安全。P129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引起酸雨)、(导致温室效应)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化学性质:可燃性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促进农业发展、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天然存在最软的物质是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二、应熟记的知识点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4.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5.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

CO。

16.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

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17.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

燃物的着火点。

18.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19.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

2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21.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22.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23.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

色。

24.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

25.所学物质中为黑色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26.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27.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28.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CaCO3。

29.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

30.假酒可导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31.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32.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3.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34.收集气体应用集气瓶;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量筒;溶解较多固体时应用烧

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镊子。加热时常用酒精灯。

35.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

排水法。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36.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原因是排净

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37.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3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 2、学习目标:通过参与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意识到物体有大有小,而且它们总可以分解成更小的部分,那么人们到底能够将物质粉碎到多小的程度呢?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勤于思考的人们。 [活动与探究——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 学生乙: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丙:原子像一个桃子。 [点拨转入]同学心中的原子,各式各样,各不相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9世纪初,科学家们终于通过实验验证了原子的存在。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科学原子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 成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具有怎样的结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将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努力探索,共同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活动与探究——体验科学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下科学史实,合作探究原子的结构。汤姆森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进行科学研究,才有这个伟大的发现的呢? 课件展示汤姆森的低压气体导电实验 实验探究一汤姆森低压气体导电实验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利用某种装置使得气体中所含的某种粒子射出。特别是他发现这些粒子在正负电极板的作用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偏转。示意图如下: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讨论分析: 1、射出的这些粒子是原子吗?为什么?你认为这种微粒的带电情况如何?为什么? 2、你觉得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中能不能只含有这种粒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剖析

初中化学教案(全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九年级 教师:陈利宏班级:九(1、2、3、4)

绪言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 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 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 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 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 碳:C 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 铁:Fe 水:H 2 O 过氧化氢:H 2 O 2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⑤.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名师精品教案 2017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988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w w w.5 Y K https://www.360docs.net/doc/a213209093.html,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课题: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常见的金 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了解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 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和方法---1.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 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性质,物质性质体现其用途”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课型:新课 教法:练习;讲解;实验;归纳。 教具:电脑;铁、铝、铜片、保险丝、生铁、钢。 教学过程: [引入] 1.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 2.提问:你对金属的了解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 [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物理通性 (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2)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汞常温下呈液态) (3)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4)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5)大多数金属熔点较高。 [讲解] 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 影响等到多种因素。 [讨论](1)为什么镰刀、菜刀、锤子等到用铁制面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是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用来铸造金属硬币的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 [提问] 为什么目前金属只有90余种,由它们制得的合金却有几千种? [板书]二、合金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实验]实验8—1,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光泽、颜色、硬度,填写教材中的实验表格。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学 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 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第六单元第一节金刚石石墨 C60 一、课前预习题及指导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3. C 60 预习检测: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4.木炭、活性炭等物质为什么具有吸附作用?什么样的物质易被吸附?

5.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分子模型 [展示]金刚石,石墨、C 60 [介绍]金刚石、石墨、C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60 [教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引导]观察金刚石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 [展示]玻璃刀 [介绍]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 [设问]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金刚石很硬,所以可用来裁玻璃。 [板书]一、碳的单质 1.金属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介绍]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的价格比金刚石还高,现在带钻戒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引导]观察石墨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描述]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引导]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何感觉?

[学生]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 灯泡是否发亮。 [学生观察]灯泡发亮。 [设问]看到这个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展示]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教师]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很广。试总结石墨的重要性质。 [学生]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板书]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介绍]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都是由石墨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其中木炭、活性炭用途很广,你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性质吗? [活动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淡红色的水颜色褪去。 [教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另外活性炭的吸附性 更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合集

课题1 物质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 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根据对概念理解判 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神奇“化学” 【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酚 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 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 1上出现两个红色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内容:物质 变化和性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地 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从 化学角度看,物质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探究实验 实验及装 置 变化变化过程中发生现变化后物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前 物 质 象质 1水沸腾液 态 水液态沸腾 时生成水 蒸气,水 蒸气遇冷 玻璃片又 凝结为液 态水 液态 水 无 2胆矾研碎块 状 胆 矾 蓝色块状 固体被粉 碎成粉末 粉末 状胆 矾 无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 色 硫 酸 铜 溶 液 等 立即生成 蓝色沉 淀,溶液 颜色变 浅,最后 变为无色 蓝色 氢氧 化铜 沉淀 等 有

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 粒 状 石 灰 石 等 石灰石表 面有气泡 产生,且 石灰石逐 渐变小, 烧杯中澄 清石灰水 变浑浊 二氧 化碳 气体 等 有 课堂讨论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新物 质变化(如实 验1、2)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 变化前观 察 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 ①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②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①反应条件(如 加热、点燃等) ②反应现象(发 光、放热、变色、 生成气体或沉 淀等) ①有几种物质生成 ②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 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 【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内容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播放动画】向学生展示一段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实验动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动画中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没有发生改变。 【学生回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均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 【教师引导】出示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以及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化学反应式,请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教案苏教版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水平; 2.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 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 NH3H2O 易溶于水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 NH4HCO3 硝酸铵 NH4NO3 氯化铵 NH4Cl 硫酸铵 (NH4)2SO4 尿素 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动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动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下册全套

§5-1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 CO CO2H2CO3 CaCO3 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有碳,氢两种元素。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注意:碳和炭) 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 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而不能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 一、金刚石 1.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 2.用途 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探机的探头。 二、石墨 1.物理性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以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它具有滑腻的感觉。 2.用途 利用它具导电性能可作为电极,如电池中的石墨电极等,因为它具有滑腻的感觉所以它可用来作为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其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才会这么大的差异。 三、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中有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而木炭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一种,现在主要以木炭为代表研究一下木炭的物理性质及它的一些主要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