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土壤肥力手册--第一章 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的概念

01土壤肥力手册--第一章 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的概念
01土壤肥力手册--第一章 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的概念

第一章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的概念

1. 引言

土壤是作物赖以生长并为全世界提供衣食的中介。了解土壤肥力就了解了作物生产的基本要求。

没有肥沃的土地,农民如何有效地和有竞争能力地生产作物?!

不懂得土壤的基本肥力知识,农业顾问如何帮助和支援农民?!

土壤肥力对丰产土壤是至关重要的。但肥沃的土壤不一定是丰产土壤。即使当土壤肥力充足时,排水不良、虫害、干旱和其它因素也可能限制作物生产。为了充分地认识土壤肥力,我们必须了解提高或限制生产力的其它因素。

为了解土壤生产力,我们必须认识客观存在的土壤-作物关系。一些控制植物生长的外部因素有:空气、热量(温度)、光、机械支撑、养分和水分。除光以外,植物依赖土壤(至少是部分地)获取所有这些因素。每个因素都直接影响植物生长。每个因素又与其它因素互有联系。因为水和空气共据土壤孔隙,故影响水分关系的因素必然影响土壤空气。湿度变化又进一步影响土壤温度。养分有效性则又受到土壤与水分平衡以及土壤温度的影响。根系生长也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空气的影响。

土壤肥力是现代农业动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养分总是以动植物产品的形式被“输出”。糟糕的是,另一部分养分由于淋洗和侵蚀而损失。还有一部分,如磷、钾等养分,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壤粘粒上。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不停地固定和释放养分。假如农业生产仅是封闭系统,养分平衡将会相当稳定。但它不是,这就是为什么要了解土壤肥力原理以从事有效的作物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章的以下各节介绍了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特性,也列出了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并进行了分组。

该手册的后面几章将介绍每一种植物养分的情况,包括作物高产量的养分移取量,养分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植物的缺素症状,养分与土壤的关系及其肥源。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已知有16种化学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它们被划分为非矿质和矿质两大类。

2.1 非矿质营养元素

非矿质营养元素,包括碳(C)、氢(H)和氧(O)。这些养分存在于大气和水中。它们被用于光合作用,如:

光合作用的产物在植物生长中占绝大多数。二氧化碳、水或光不足都会降低作物生长。但由于用于光合作用的水的数量很小,在水分低到足以影响光合速率之前,植物早就显示出缺水。

2.2 矿质营养元素

来自土壤的13种矿质营养元素,可划分成三类: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氮(N),磷(P),钾(K);

中量营养元素:钙(Ca),镁(Mg),硫(S);

微量营养元素:硼(B),氯(Cl),铜(Cu),铁(Fe),锰(Mn),钼(Mo),锌(Zn)。

由于作物利用较大量的大量营养元素,这些元素通常先在土壤中出现短缺。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的利用量小,不那么常表现缺乏。但对完整的土壤肥力来说,它们和大量营养元素一样重要。无论何时何地作物需要它们时,作物必须得到它们。

3 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质地是由砂粒、粉粒和粘粒在土壤中的数量决定的。土壤颗粒越小越接近粘粒,越大越接近砂粒。例如:

1) 砂粒含量高的土壤,按质地被分类为“砂土”。

2) 当土壤中存在少量的粉粒或粘粒时,该土壤不是“壤质砂土”就是“砂质壤土”。

3) 主要由粘粒组成的土壤为“粘土”。

4) 当砂粒、粉粒和粘粒在土壤中的比例相等时,该土壤称作“壤土”。

3.1. 土壤的12种质地类型

(图:图1-1 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构成的质地类型示意图)

土壤质地和结构影响生长中的植物能够获得的空气和水分的数量。土壤颗粒大小的重要性在于两方面:

1) 较小的土壤粘粒比大的砂粒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意味着供空气和水占据的孔隙较少。

2) 土壤小颗粒比大土壤颗粒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例如,最大的粘土颗粒的表面积是最小的砂粒表面积的25倍。随着土壤表面积的增加,其吸附或保持的水量增加。

于是,由于砂土孔隙空间较大,水分能够自由地从土壤中排出,故砂土保持的水很少,粘土吸附相对大量的水分,而且粘土的小孔隙能够克服重力而保持水分。虽然粘质土壤比砂质土壤的持水量大,但并不是所有的水分都对生长中的植物有效。粘土(和那些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比砂土保持的水分更紧固,这意味着其中的无效水分较多。所以,尽管粘质土比砂质土保持有更多的水分,但其中无效部分较多。

3.2. 田间持水量和永久凋萎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这一术语是指在重力水流停止后土壤中保持的水量。用重量百分比表示。作物永久萎蔫后土壤的含水量称作“永久凋萎含水量”。虽然这时仍然有水,但其被土壤紧紧吸持,植物无法利用。对生长中的植物来说,土壤有效水是指土壤在田间持水量与永久凋萎含水量之间所含的水量。下图3表明了土壤有效水随土壤质地的变化。

(图:图1-2 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效水的关系)

砂质土壤不能储存象粘质土壤那么多的水分,但其中有效水的百分比较高。因而如图所示,在土壤质地和有效水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关系。

细质地土壤(如粘土)易被压实。这便减少了土壤孔隙空间,限制了空气和水在土壤中的移动,这使大量降雨变为径流。即使在高降雨量的情况下,也将出现缺水问题。粘土湿时很粘,干时则形成硬块。因此,耕作时和施用液氨时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极为重要。

砂质土壤由于保持水少而天生易旱。砂土结构松散,不象粘土那样易压实,因此易于耕作。但是,含有大量极细砂粒的土壤也易于被压实。

粉粒含量高的土壤通常是土壤结构最差的土壤。粉粒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易被压实。

良好的管理能保持或改善良好的土壤结构。土壤团粒的大小和形状决定土壤结构的质量。最好的土壤结构是具有团聚颗粒的块状和粒状结构,这样空气和水分能够自由移动。

土壤结构强烈地影响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当土壤较紧实时,大孔隙比例下降,根系生长停顿,产量下降。

3.3. 作物生产的理想土壤

* 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适中,以使空气和水分的移动。

* 足够的粘粒以保存土壤水分。

* 土深且渗透性强,以及肥力充足。

* 一个适于根系深扎以吸收水分和养分的环境。

4 土壤胶体和离子

土壤随着风化过程形成,一些矿物和有机质被分解成极细小的颗粒。化学变化进一步使这些颗粒缩小后,肉眼便看不见。这些最细小的颗粒叫做“胶体”。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到,矿物粘土胶体为片状结构,其性质上为晶体。在多数土壤中,粘土胶体在数量上超过有机胶体。胶体在土壤的化学反应中起主要作用。土壤母质和风化程度决定土壤中粘粒的类型。既然土壤胶体是由这些粘粒衍生而来,其反应性也受到土壤母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

每一胶体(粘粒和有机质)带净负电荷。电荷是在其成土过程中产生的。这就是说它能够吸引和保持带正电的颗粒,就象磁铁不同的两极相互吸引一样。胶体排斥其它带负电的颗粒,就象磁铁相同的两极相互排斥一样。

带电荷的元素叫作“离子”。钾、钠、氢、钙和镁都带正电荷。它们被称作“阳离子”,它们可以写成离子形式,如表1-1所示。注意一些阳离子带一个以上的正电荷。

(表:表1-1. 普通土壤阳离子及其化学符号和离子形式 )

带负电荷的离子为阴离子,如硝酸根、硫酸根离子等。表1-2为一些常见阴离子。

(表:表1-2. 普通土壤阴离子及其化学符号和离子形式 )

带负电荷的胶体吸引并保持阳离子,就象一块磁铁吸住金属小片一样。胶体的这种特性解释了硝态氮(NO3-)比铵态氮(NH4+)更易从土壤中淋失的原因。象土壤胶体一样,硝态氮带一个弱负电荷。所以,硝酸根不能被土壤保持,它作为自由离子保留在土壤水中,故在一些降雨条件下和某些土壤中,它通过土壤剖面被淋失。这个概念表示如图1-3:

(图:图1-3 阳离子吸附于土壤粘粒和有机质,阴离子受到排斥)

5. 阳离子交换量(CEC)

被土壤胶体保持的阳离子可被其它阳离子取代。这就是说他们是可交换性的。钙可被交换为氢或钾,反之亦然。土壤能够保持的可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土壤所带负电荷的总量)称作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的CEC越高,它能保持的阳离子越多。土壤保持可交换性K+和其它阳离子的能力各不相同。CEC取决于土壤中存在的粘土和有机质的类型和数量。例如,粘粒含量高的土壤比粘粒含量低的土壤能够保持更多的可交换性的阳离子。同样,CEC随土壤有机质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CEC可以每100克土壤中的毫克当量数表示,计作meq/100g。这样表示的唯一原因是表明粘粒和有机质的相对CEC。粘土矿物的CEC值通常在10至150meq/100g之间。有机质的CEC在200至400meq/100g之间。所以,粘土和有机质的类型及数量极大地影响土壤的CEC值。

在土壤高度风化、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区,CEC值较低。土壤风化程度低、有机质含量通常较高,CEC值可能很高。CEC 值高的粘质土壤能保持大量的阳离子,防止由于淋洗作用引起的潜在损失。CEC值低的砂质土壤只能保持少量的阳离子。正因如此,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在规划施肥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在秋季给极砂性的土壤施钾肥以供来春作物利用的做法可能不明智,特别是在秋雨和冬雨量高的地区。但是,在CEC高的土壤上,便可以在秋季一次安全地施用足够供后茬一、二季作物利用的钾肥。另外,分期施氮肥、使用氮肥抑制剂和在作物需氮高峰期施氮肥都很重要,可以降低氮从砂土乃至细质地土壤中淋溶的可能性。

5.1. 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管理和施肥的助手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养分离子和分子,如钙(Ca)、镁(Mg)、钾(K)、钠(Na)、氢(H)和铵(NH4)。

粘粒是土壤带负电荷的组份。这些带负电的颗粒(粘粒)吸引、保持并释放带正电的养分颗粒(阳离子)。有机质颗粒也带有负电荷,吸引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砂粒不起作用。

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保持和交换阳离子的能力。阳离子正电荷的强度各异,这就使得一个阳离子能取代带负电荷土壤颗粒上的另一阳离子。

(图:图1-4 阳离子交换示意图)

5.2. 不同阳离子交换量的土壤物理性质

(表:表不同阳离子交换量的土壤物理性质 )

5.3. 土壤粘粒和有机质颗粒含量

(表:表土壤粘粒和有机质颗粒含量 )

为了解土壤中养分的行为,我们必须了解粘粒和有机质颗粒的作用。所有农业土壤都含有一些粘粒和一些有机质。主要土壤类型的粘粒含量如下所示。

(图:图1-5 土壤离子之间作用示意图)

下面的图6说明:(1)铵离子(NH4)被粘土和有机质保持而防止淋失。(2)石灰中的钙固持在粘土和有机质上(通常置换氢),使得土壤碱性更强。(3)土壤的盐基交换量在粘土、有机质和土壤水分间往复交换碱基中起作用,为生长中的作物根系提供养分。

5.4. 盐基饱和度

盐基饱和度是指每一主要阳离子占总CEC的百分比,过去在制订施肥计划时常被使用。观念上认为,需要保持某些养分之间的比例,即“平衡”以保证作物最佳产量的适当吸收。但研究表明,对大多数农业土壤来说,阳离子饱和范围没有多大用处。在大田环境下,即使养分范围很宽也不会造成伤害,所以只要土壤中一种养分水平充足就可足以支持植物最佳生长。

6. 土壤阴离子的保持

土壤对阴离子的保持机制还不明确。例如,硝酸根是完全流动性的,能随土壤水自由移动。在降雨量高的情况下,硝酸根向下移动。在极干旱的气候下,其随土壤水向上移动,在土壤表面积累。

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土壤可疏松地保持硫酸根。低pH值时,在粘土(如高岭石)的断裂边缘可产生正电荷。在表层土或底土层含有水化铁铝氧化物的土壤可通过产生的正电荷吸附一些硫酸根。但是,在土壤pH超过6.0时,这种低保持作用很小。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通过石膏积累可保持相当数量的硫。

硫酸盐可被保持在土壤胶体的表面上,硫酸根离子也可被土壤吸附的其它络合物疏松地吸持,有机质有时会产生正电荷,此时,它们可吸附硫酸根。

7.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由不同腐解阶段的植物和动物的残留物组成。充足的有机质对土壤有多方面的益处:(1)改善土壤物理状况;(2)增加水分入渗;(3)改善土壤耕性;(4)减少土壤侵蚀损失;(5)向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大多数的益处来自于土壤有机质残留物分解时释放的产物。

有机质大约含5%的全氮量,因此它是备用氮库。但有机质中的氮为有机化合物形态,由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很慢,不能立即供植物生长利用。尽管土壤可能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但为保证非豆科作物有足够的速效氮源,氮肥仍是需要的,特别是对那些需氮量高的作物。土壤有机质也含有其它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植物和动物残留物含有数量不同的矿质营养,如磷、镁、钙、硫和微量元素,当有机质分解时,这些营养元素便对生长中的植物有效。

有机质分解有助于释放养分,但在分解过程中,氮和硫可能暂时被固定起来。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需要氮来合成其机体内的蛋白质。如果被分解有机质的碳/氮比(C/N)高,(即含氮量低),那么这些微生物将会利用土壤有效氮和肥料氮。

所以,当棉花残茬和玉米秸杆或燕麦和小麦篙杆掺入土中时,如果不久将播种作物,就应该增施氮肥,否则,作物可能会暂时缺氮。随着土壤生物的死亡和腐解,被固定在其体内的氮,最终将变成有效氮。采用保护性耕作,而且随着作物产量提高而残茬增多,需要格外加强氮管理,直到达到新的养分平衡。要警惕氮过少引起短缺。同时注意不要过量施氮,将硝酸盐淋溶控制在最低水平。请参阅第10章更详尽的氮管理叙述。

一些土壤含有机质很少。在湿润地区,由于气候温暖和雨量充沛有利于有机物的迅速分解,大多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历来不高。但是研究表明,只要管理适当,这种土壤有机质水平也能提高,取得高产并积累更多残茬。在冷凉的地区,有机质分解较慢,天然有机质含量可能相当高。在施肥充足和管理措施良好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更多的作物残茬。在高产玉米地上,籽粒收获后有高达1.3吨/亩的玉米残茬留下来。这些残茬有助于维持或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它们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质。应定期向土壤施用作物残茬,以维持作物生产水平。因此,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充足的残茬量进入土壤循环。

8 影响土壤生产力的其它因素

8.1土壤深度

土壤深度可定义为利于植物根系穿透的土壤层深度。具理想质地、结构深厚和排水良好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生产。植物需要足够的深度供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和水分。只要土壤条件允许,根系可伸展到0.9~1.8米甚至更深。紫花苜蓿根系可达到9米多深。生根深度受土壤物理和化学障碍层及高水位的限制。硬磐、页岩层、砾石层和土壤物质高达毒害浓度等情况是极难改变的。但高水位通常可以通过改善排水而改变。表1-3是通过土壤深度对一般土壤生产力的分级。

(表:表1-3. 土壤深度对相对生产力的影响 )

8.2. 地表坡度

地形对径流量和侵蚀量在很大程度上起决定作用。它同时决定灌溉方法、排水和其它为保持水土所需的最佳管理措施。土地的坡度越陡,越需要加强管理,因而增加了劳力和设备费用。在达到一定的坡度时,土壤便不宜于中耕作物的生产。表层土壤的易蚀性及土壤坡度是土壤潜在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表1-4是根据土壤坡度和易蚀性对土壤生产力的分级。

(表:表1-4. 土壤坡度对相对生产力的影响 )

注释:*少耕法有利于降低坡度的不利影响。

8.3. 土壤生物

有许多种类的生物生活在土壤中。它们的尺寸从显微级的细菌、线虫和真菌至肉眼易见的种类(蚯蚓和昆虫幼虫)。一些微生物能引起许多有益的土壤反应,如,植物和动物残留物的腐解。另一些反应是有害的,如那些导致植物和动物病害的生物的发育。大多数的土壤生物依靠土壤有机质供应食物和能量,因而常常存在于土壤表层30厘米范围内。影响土壤生物丰度的因素包括:水分、温度、通气状况、养分供应、土壤pH值以及种植的作物。良好的施肥管理连同其它最佳管理措施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维持在最理想的水平。第三章将讨论一些种类的土壤生物的活动。

9 养分平衡

养分平衡是土壤肥力和作物生产的一个关键概念。氮可能是非豆科植物的第一个限制性养分。但没有数量充足的其它养分,氮不能最好地发挥作用。当氮肥增产时,作物要求更多的其它养分(表1-5)。

(表:表1-5. 当饲料作物获得更多的氮时,它们也需要更多的钾 )

良好的作物生长需要适当的养分平衡。表1-6的玉米生产说明在美国伊利诺斯州低磷土壤上磷对高施氮量的重要性。

(表:表1-6. P对玉米产量、N利用绿P吸收量的影响 )

10. 小结

有许多因素控制土壤生产力。肥料使用仅是其中之一。如果不采用完善的作物生产措施,将会降低肥料的潜在效益并限制土壤生产力。掌握并运用控制土壤生产力的因素是这本培训手册的全部目的所在。该手册不能回答我们的全部问题,但它将帮助我们解决那些限制土壤生产能力的问题。

(参见正文)

北京地区耕地肥力评价标准

北京地区耕地肥力评价标准 在调查基础上,结合北京市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和北京市土壤肥力状况,研究制定了《北京市耕地肥力分等评价标准》。 在专家指导下,首先构建了北京市耕地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土壤有机质、全氮(N)或碱解氮(N)、有效磷(P)和速效钾(K)4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各指标的评分规则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市土壤肥料指标评分规则 注:各指标数值分级区间的分界点包含关系均为下(限)含上(限)不含,例如有机质“高”等级中,“25-20”表示“大于或等于20,且小于25的区间值”,其他类同。 根据北京市土壤各肥力指标特点和各指标在土壤肥力构成中的贡献水平,参考历史资料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确定北京市土壤肥力参评指标权重值(表2)。 表2 京市土壤养分指标权重 项目权重(W) 有机质0.30 全氮(N)或碱解氮(N)0.25 有效磷(P)0.25 速效钾(K)0.20 合计 1.00 计算每个评价地块的肥力综合指数,采用加法模型: I=∑F i×W i(i=1,2,3,……,n),式中:I代表地块肥力综合指数,F i=第i个指标评分值,W i=第i个指标的权重。

根据各指标的评分值和指标对应的权重值计算得到的肥力综合指数,依据北京市土壤养分等级划分规则(表3)将全市耕地土壤肥力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共5个等级。 表3 北京市土壤养分等级划分规则 等级综合指数(I) 极高100-95 高95-75 中75-50 低50-30 极低30-0 注:综合评分数值分级区间的分界点包含关系均为下(限)含上(限)不含,如“高”等级中,“95-75”表示“大于或等于75,且小于95 的区间值”,其他类同。

轮作倒茬的基本原理及其意义

轮作倒茬技术 近年来,向日葵、玉米种植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县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向日葵、玉米连年种植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土壤生态系统带来极大的破坏,不利于向日葵、玉米种植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年限的逐步增加,单一作物连作面积过大会给自然界带来许多危害,比如土壤养分的损耗,土壤有害物质的累积,病虫草害加剧等。从而使作物产量下降,产品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绝产。因此轮作倒茬显得愈来愈突出。 一、轮作、重茬的概念 轮作是指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不同类型的复种形式称为轮作。同一块地上长期连年种植一种作物或一种复种形式称为连作,又叫重茬,重茬的危害,经常胜过连作;两年连作称为迎茬。 二、轮作倒茬的好处 要实现农作物持续高产优质,必须实行轮作,这是因为: 1、轮作可均衡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 2、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 3、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的危害。利用

前茬作物根系分泌的灭菌素,可以抑制后茬作物上病害的发生,如甜菜、胡萝卜、洋葱、大蒜等根系分泌物可抑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小麦根系的分泌物可以抑制茅草的生长。 4、合理轮作换茬,因食物条件恶化和寄主的减少而使那些寄生性强、寄主植物种类单一及迁移能力小的病虫大量死亡。腐生性不强的病原物如马铃薯晚疫病菌等由于没有寄主植物而不能继续繁殖。 5、轮作可以促进土壤中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抑制病原物的滋生。 三、轮作的基本原则 1、注意不同环境病虫害发生程度不同。同科农作物有同样的病虫害发生。不同科农作物轮作,可使病菌失去寄主或改变起生活环境,达到减轻或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如菌核病的寄主范围较广,且病菌存活年限较长,如向日葵和瓜类轮作,病害会越来越重。不同病菌存活时间不同,轮作的年限也不同。 2、每年选择不同科种植 如:农作物可分为禾本科、菊科、葫芦科和豆科。可按:小麦—葫芦—大豆;向日葵-玉米-葫芦;玉米-瓜类-大豆等。 3、注意不同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充分利用土壤养分。不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不同,如玉米类需要氮肥较多,瓜类需要磷肥较多,

土壤肥力等级区分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 狭义的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的能力,据全国第二 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准,将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分为以下级别(见下表)。 表1 土壤主要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主要养分分级标准主要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缓效钾(二者合称有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量不同。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对照或若参考这个标准,对要进行施肥的土地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状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索。包括碳(C)、氮(N)、氧(O、氢(H)、磷(P)、钾(K、钙(ca、镁(Mg、硫(3、铁(Fe)、锰(Mn、钼(M0、锌(Zn)、铜(Cu)、硼(B)、氯(Cl)等16种。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 O S及微量元索,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有机质的分级可

作为土壤养分分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主要养分分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有效态的钙(Ca)、镁(Mg、硫(S)为土壤中存在的,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而且能够被吸收利用的中量元素养分,其分级标准共有五级,且五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表2 土壤中量元素养分分级标准 项目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 级别含量mg/kg Mg/kg Mg/kg 一级>1000 >300 >30 二级700-1000 200-300 16-30 三级500-700 100-200 <16 四级300-500 50-100 五级<300 <50 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分级如下: 表3 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分级标准 项目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钼有效硼级别含量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1 >1.80 >3.00 >20 >30 >0.30 >2.00 2 1.01~1.80 1.01~3.00 10.1~20 15.1~30 0.21~0.30 1.01~2.00 3 0.21~1.00 0.51~1.00 4.6~10 5.1~15.0 0.16~0.20 0.51~1.00 4 0.11~1.20 0.31~0.50 2.6~4. 5 1.1~5.0 0.11~0.15 0.21~0.50 5 / 0.30 / / 0.10 0.20 广义的土壤肥力就是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同时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植 物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及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摘要保护性耕作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和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是改善土壤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肥力;土壤环境状况 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地表覆盖秸秆或留有残茬阻隔降水直接打击地面,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地表的粗糙度,阻挡雨水在地表的流动,增加雨水向土体的入渗量,相应减少了地表径流量。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比休闲期间的土壤蓄水量分别提 高8.79%~13.39%和7.72%~8.05%,降水贮蓄率提高 13.72%和11.28%,降水利 用效率提高25.55%和11.8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37%和10.62%。与翻耕相比,少耕可减少地表径流23%~72%、土壤流失6%~24%;免耕减少地表径流59%~100%、土壤流失71%~100%。另外,进行少免耕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是秸秆综合利用、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 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2.1 对土壤团聚体数量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常规耕作下,翻耕扰乱了土层结构,土壤团聚体被粉碎,耕层内有机质矿质化速度加快,有机-无机-微生物复合体含量下降,使土粒间黏合力下降、水稳性团聚体减少。与之相反,少免耕可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或增强团聚体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免耕直播田与翻耕田的机械组成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微团聚体的组成上出现较大的变化,尤其是0~7 cm 的表土层,其中0.01、0.05 、0.25 mm 颗粒直径的团聚体分别比翻耕增加 3.1%、 5.8%和12.3%。黄棕壤稻麦轮作田的定位试验表明,免耕条件下各级水 稳性团粒结构的含量均比翻耕的高,尤其以>5 mm的大团聚体增加较多,而>0.25 mm 的团聚体总量也增加了25%左右。土壤微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积蓄养分,改善结构,增强对环境水热变化的缓冲能力,为作物生长、微生物活动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2.2 对土壤容重和紧实度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调节了土壤容重和紧实度。传统耕作中由于农机具对土壤的压实,可使传统耕作中的表层土壤容重增加14%。免耕直播田0~5cm 土层的土壤 容重比翻耕田低7.66%,在5~7 cm的深度内,土壤容重减少了0.10 mg/cm 3。免耕田的土壤容重不仅小于翻耕,并且随免耕年限的增加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 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三、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评分规则 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评价选择土壤有机质、全氮(N)或碱解氮(N)、有效磷(P)和速效钾(K)共4个指标,各指标的评分规则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评分规则

注:各指标数值分级区间的分界点包含关系均为下(限)含上(限)不含,例如有机质“高”等级中,“25-20”表示“大于或等于20,且小于25的区间值”,其他类同。 2、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权重 根据北京市土壤养分特点和各养分指标在土壤肥力构成中的贡献,参考历史资 料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确定北京市土壤养分各参评指标权重值(表2)。 表2 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权重

3、土壤综合养分指数计算 计算每个评价地块的养分综合指数,采用加法模型: I=∑Fi×Wi (i=1,2,3,……,n),式中:I代表地块养分综合指数,Fi =第i个指标评分值,Wi=第i个指标的权重。 4、北京市土壤养分等级划分规则 根据各指标的评分值和指标对应的权重值计算得到的养分综合指数,依据北京市土壤养分等级划分规则(表3)将土壤养分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共5个等级。 表3 北京市土壤养分等级划分规则 注:综合评分数值分级区间的分界点包含关系均为下(限)含上(限)不含,如有“高”等级中,“95-75”表示“大于或等于75,且小于95 的区间值”,其他类同。

安徽农业大学土壤肥力

1、土壤肥力答:简单地说土壤肥力就是土壤供给养分的能力。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土壤能持续不断地、适量地提供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及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 5、土壤缓效钾答:指存在于土壤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和颗粒边缘,不能被中性盐在短时间内浸提出的钾。 硝化作用指土壤中大部分NH4+通过微生物作用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2、可持续农业答:可持续农业是一种经过长期之后能增进环境质量、提高农业所依赖的资源贮备、满足人类对基本食物和纤维的需求以及改善农民和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的一种农业制度。 3、最小养分定律答: 田间作物产量决定于土壤中最低的养分,只有补充了土壤中的最低养分才能发挥土壤中其他养分的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保护耕作答: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7、潜在饥饿答:指作物的某种元素不能满足需要而又不显出缺素症状时的状况。8、最大利润产量答:来自对最高产量研究数据的经济分析,它比最高产量稍低即投入的最后1个单位增量与收益相抵的那一点。9、养分平衡法答:是以作物与土壤之间养分供求平衡为目的,根据作物需肥量与土壤供肥之差,求得实现计划产量所需肥料量 10、灌溉施肥答:将肥料溶于灌溉水中,随着灌溉水将肥料施入土壤或生长介质。 2、为什么说土壤温度主要由含水量控制水分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导热率和蒸发潜热,土中水分含量又与土壤发射率有关,因此调节土壤水分含量又对土壤温度有较大影响a土色加深地面发射率降低b地表温度下降,地面长波辐射减少c今年地面水汽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因而,白天灌溉地面辐射有所增加,土壤导热率也增大,所以水运用的适宜有增温、降温、保温的作用。 1、为何磷肥的利用率较低?如何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答:(1)磷在土坡中只能移动l~3厘米距离,而且磷在移动过程中极易被土集所固定;(2)作物根部直接接触的土壤也很有限的;(3)作物中的富含磷部位为种子,其用量本来就不大;建议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这样可以节约用水和提高磷肥利用率:(1)根据轮作换茬制合理施用磷;(2)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用磷肥;(3):根据磷肥的特性合理施用磷肥;(4)氮、磷肥配合施用。

土壤肥力鉴定指标

在农业生产中,通常用高产或低产来说明一块地的肥力,这是很不全面 的。必需有一些主要的鉴定指标。在土壤学中,常用的土壤肥力鉴定指标有以 下几项: 1、土壤酸碱度:用“p H”符号表示,适宜大多数作物的酸碱度(pH)值 为~。 2、土壤有机质:以百分数(%)表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供肥能力大。 大田:有机质含量高于5%的为高肥力,有机质含量为3%左右的为中上等肥 力,有机质含量低于1%的为低等肥力。 3、土壤全氮:代表土壤供氮能力,以百分数(%)表示。产量水平低的, 全氮量小于%;中等水平产量的,全氮量为~%;产量高水平的,含氮量一般 高于%。 4、土壤有效磷:代表土壤供磷能力,以mg/kg为单位来表示,土壤有效磷 含量低于5mg/kg的,为严重缺磷;土壤有效磷含量为5~15mg/kg的,属缺 磷,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5~30mg/kg的,属中等水平。 5、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是指土粒间的距离,表示土壤的渗水透气能力, 用土壤孔隙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表示。一般旱地和水田孔隙都能达到55%~ 60%。如果单指空气孔隙,一般通气好的水田,能达到12%~14%,通气好的 旱田为15%~22%。孔隙度过大过小,都会影响保水和通气性能,使根系生长 发不良。 6、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大小土粒的搭配情况,以一定体积的土壤 中,不同直径土壤颗粒的重量,所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表示。粘土的直径小于 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30%;壤土的直径为~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40%;砂土的 直径为~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50%。 土壤肥力指标体系 土壤营养(化学)指标土壤物理性状指标土壤生物学指标土壤环境指标 1.全氮 2.全磷 3.全钾 4.碱解氮 5.有效磷 6.有效钾 7.阳离子交换量 8.碳氮比1.质地 2.容重 3.水稳性团聚体 4.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 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 5.土壤耕层温度变幅 6.土层厚度 7.土壤含水量 8.粘粒含量 1.有机质 2.腐殖酸(富里酸、胡敏酸) 3.微生物态碳 4.微生物态氮 5.土壤酶活性(脲酶、蛋白酶、过 氧化氢酶、转化酶、磷酸酶等) 1.土壤pH 2.地下水深度 3.坡度 4.林网化水平 一、 棕壤 冬小麦、棉花、花生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精)

实训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了解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培肥、改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有机质测定原理,初步掌握测定有机质含量的方法既注意事项。能比较准确地测出土壤有机质含量。 二、方法原理 在加热条件下,用稍过量得标准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机碳,剩余的重铬酸钾用标准硫酸亚铁(或硫酸亚铁铵)滴定,由所消耗标准硫酸亚铁的量计算出有机碳量,从而推算出有机质的含量,其反应式如下:2K2Cr2O7+3C+8H2SO4→K2SO4+2Cr2(SO4)3+3CO2+8H2O K2Cr2O7+6FeSO4+7H2SO4→K2SO4+ Cr2(SO4)3+3Fe2(SO4)3+8H2O 用Fe2+滴定剩余的K2Cr2O72-时,以邻啡罗啉(C2H8N2)为氧化还原指示剂,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变色过程如下:开始时溶液以重铬酸钾的橙色为主,此时指示剂在氧化条件下,呈淡蓝色,被重铬酸钾的橙色掩盖,滴定时溶液逐渐呈绿色(Cr3+),至接近终点时变为灰绿色。当Fe2+溶液过量半滴时,溶液则变成棕红色,表示颜色已到终点。 三、仪器试剂 1. 仪器用具 硬质试管(18mm×180mm)、油浴锅、铁丝笼、电炉、温度计(0~200℃)、分析天平(感量0.0001g)、滴定管(25ml)、移液管(5ml)、漏斗(3~4cm),三角瓶(250ml)、量筒(10ml,100ml)、草纸或卫生纸。 2. 试剂配制 1.0.1333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称取经过130℃烘烧3~4h的分析纯重铬酸钾39.216g,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必要时可加热溶解,冷却后架蒸馏水定容到1000ml,摇匀备用。 2.0.2mol/L硫酸亚铁(FeSO4.7H2O)或硫酸亚铁铵溶液称取化学纯硫酸亚铁55.60g或硫酸亚铁铵78.43g,溶于蒸馏水中,加6mol/L H2SO41.5ml,再加蒸馏水定容到1000ml备用。 3.硫酸亚铁溶液的标定准确吸取3份0.1333mol/L K2Cr2O7标准溶液各5.0ml 于250ml三角瓶中,各加5ml6mol/L H2SO4和15ml蒸馏水,再加入邻啡罗啉指示剂3~5滴,摇匀,然后用0.2mol/LFeSO4溶液滴定至棕红色为止,其浓度计算为: c= V 0.5 1333 .0 6? ? 式中:c——表示硫酸亚铁溶液摩尔浓度(mol/L); V——滴定用去硫酸亚铁的体积(mol);

土壤有机质

从广义上讲,土壤有机物是指土壤中各种含碳有机物,包括各种动植物残留物,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从狭义上讲,土壤有机质(SOM)通常是指由有机残留物通过微生物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复杂和稳定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酸)。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和土壤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分解,并提高土壤肥力和缓冲作用。它与土壤的结构,通气,渗透性,吸附和缓冲密切相关。通常,当其他条件相同或相似时,有机物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土壤肥力成正相关。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自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残留,其中高等植物是主要来源。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原始土壤母体材料中的生物。随着生物的进化和土壤形成过程的发展,动植物残留物及其分泌物已成为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在天然土壤中,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地面植被残留物和根,例如树木,灌木,草及其残留物,它们每年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残留物。在农业土壤中,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广泛,主要包括作物残茬,秸秆还田和绿肥。人畜粪便,工农业副产品的废料(如酒糟,亚硫酸铵造纸废液等);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土壤微生物,动物(例如earth,昆虫等)的残留物和分泌物;人工施用各种有机肥料(肥料,腐殖酸,肥料,污泥,土壤和杂肥等)。其中,耕种土壤中的自然植被已不存在,主要是人们每年使用的作物根系分泌物,

残茬,垃圾和有机肥料(绿肥,堆肥,堆肥和肥料等)。 尽管进入土壤的有机残留物来源不同,但从化学角度来看,它们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包括一些简单的糖和多糖,例如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木质素和其他物质。此外,还有一些脂溶性物质(例如树脂,蜡等)。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元素是C,O,h和N,其中C占52%-58%,O占34%-39%,H占3.3%-4.8%,N占3.7。%-4.1%。第二个是p和s,其次是K,CA,Mg,Si,Fe,Zn,Cu,B,Mo,Mn和其他灰分元素,C / N通常为10-12。这些有机成分在有机残留物中的含量随植物种类,器官和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土壤肥力学》试卷

2011级土壤学硕士研究生《土壤肥力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土壤肥力 答:简单地说土壤肥力就是土壤供给养分的能力。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土壤能持续不断地、适量地提供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及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 2、可持续农业 答:可持续农业是一种经过长期之后能增进环境质量、提高农业所依赖的资源贮备、满足人类对基本食物和纤维的需求以及改善农民和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的一种农业制度。 3、最小养分定律 答:田间作物产量决定于土壤中最低的养分,只有补充了土壤中的最低养分才能发挥土壤中其他养分的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保护耕作 答: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 5、土壤缓效钾 答:指存在于土壤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和颗粒边缘,不能被中性盐在短时间内浸提出的钾。 6、硝化作用 答:是指土壤中大部分NH4+通过微生物作用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7、潜在饥饿 答:指作物的某种元素不能满足需要而又不显出缺素症状时的状况。 8、最大利润产量 答:来自对最高产量研究数据的经济分析,它比最高产量稍低即投入的最后1个单位增量与收益相抵的那一点。

9、养分平衡法 答:是以作物与土壤之间养分供求平衡为目的,根据作物需肥量与土壤供肥之差,求得实现计划产量所需肥料量 10、灌溉施肥 答:将肥料溶于灌溉水中,随着灌溉水将肥料施入土壤或生长介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为何磷肥的利用率较低?如何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答:(1)磷在土坡中只能移动l~3厘米距离,而且磷在移动过程中极易被土集所固定; (2)作物根部直接接触的土壤也很有限的; (3)作物中的富含磷部位为种子,其用量本来就不大; 建议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这样可以节约用水和提高磷肥利用率: (1)根据轮作换茬制合理施用磷;(2)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用磷肥;(3):根据磷肥的特性合理施用磷肥;(4)氮、磷肥配合施用。 2、苹果“小叶病”、白菜“心腐病”、花椰菜“鞭尾病”、油菜“花而不实”、 水稻“胡麻叶斑病”分别是缺乏什么元素引起的? 答:苹果“小叶病”是缺乏锌元素引起的,白菜“心腐病”是缺乏钙元素引起的,花椰菜“鞭尾病”是缺乏钼元素引起的,油菜“花而不实”是缺硼引起的,水稻“胡麻叶斑病”是缺氮、钾及硅、镁、锰等到元素引起的。 3、为何硝态氮肥的施用可加重石灰性土壤上植物缺铁的程度? 答:凡是肥料中的氮素以硝酸根(NO3-)离子形态存在的叫硝态氮肥。 石灰性土壤中一般含有较高浓度的重碳酸盐,是碱性土壤,石灰性土壤中水溶性铁的浓度很低,如果再使用硝态氮肥,就会酸化根际土壤,增加铁的溶解度,而且质膜上的Fe 3+还原酶活性增加,将Fe3+还原成Fe2+,以利于根系吸收。但是石灰性土壤中的高浓度重碳酸盐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能将根系分泌的质子迅速中和,使质膜表面和根际微环境仍处于高pH值条件下。由于质膜上的三价铁还原酶活性受pH值影响很大,高pH值抑制质膜上还原酶的运转,造成植物根吸收铁量下降,而发生缺铁症。这个是在石灰性土壤中使用硝态氮肥导致植物缺铁的直接外界因素。

土壤养分分级

土壤养分分级 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其含量的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对北京市土壤进行了大规模的养分调查测定工作,获取了大量的农化分析结果,涉及的样品约有13000多个,对全市土壤养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但由于土壤速效养分具有易变的特性,其中氮素养分变化相对磷钾的变化要更大些,土壤氮素需要适时监控,进行养分的及时调控,磷钾养分一般采用衡量监控,指导养分管理,一般3-5年进行一次即可,因此土壤养分氮素状况的调查可更密集一些,磷钾的相对少些。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将土壤养分划分为六级: 表1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很高高中等低很低极低 >44-33-22-11-0.6<0.6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准,将养分含量分为以下级别(见下表)。 表2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项目有机质 %全氮 % 速效氮 PPM 速效磷 PPM(P2O5) 速效钾 K2O 级别含量 1>4>0.2>150>40>200 23~40.15~0.2120~15020~40150~200 32~30.1~0.1590~12010~20100~150 41~20.07~0.160~905~1050~100 50.6~10.05~.07530~603~530~50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12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 摘要 阐述了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土壤肥力评价影响因子,分析了土壤肥力评价的指标选取和方法选择,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综合性土壤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土壤肥力

1前言 土壤作为植物生产的基地,动物生产的基础,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人类耕作的劳动的对象,与社会经济紧密联系,其本质是肥力。土壤肥力也正是土壤各方面性质的综合反映,体现了其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物生长,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结构、布局和效益等方面。如何科学、合理、实用地评价土壤肥力,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显得尤为重要。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自然基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要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十分重视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以促进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为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对区域的土壤应做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规划,实施因土耕作和种植。合理施肥是因地制宜的一项措施,需要对肥力的种类、用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的选择,不仅要根据作物的要求和气候的变化,还要考虑土壤性质和肥力水平。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土壤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所需物质和能量来源的基地,其本质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也正是土壤各方面性质的综合反映,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结构、布局和效益等方面。不同地区和地形的土壤肥力差异很大,其肥力状况和演变规律与分布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关。 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是指一个质地视为均一的区域内,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田区因子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性。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的研究始于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20世纪70年代,地统计学方法被引入土壤科学研究领域,克服了应用经典的fisher统计理论在研究土壤性质空间变异性规律方面的不足。近年,随着GPS、GIS和地统计学等方法应用于土壤领域,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土壤肥力评价上。 研究土壤肥力,是进行精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各种基本性质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耕地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为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化肥使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现阶段有不少文献提出提高化肥质量、研制新型肥料、科学施肥(如测土施肥,养分循环与平衡施肥)等方法用于提高土壤养分肥力,增加粮食的产量,但无论哪种措施都必须因地制宜的进行,都需要对耕地土肥力水平准确的把握,因此,耕地土壤肥力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肥力是个综合广泛的概念,它是土壤各方面性质总的反映,受环境条件和土壤管理等技术的限制。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并能直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调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调节 一、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供作物需要的各种养分 土壤有机质不仅是一种稳定而长效的氮源物质,而且它几乎含有作物和微生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大量资料表明,我国主要土壤表土中大约80%以上的氮、20%~76%的磷以有机态存在,在大多数非石灰性土壤中,有机态硫占全硫的75%~95%。随着有机质的矿质化,这些养分都成为矿质盐类(如铵盐、硫酸盐、磷酸盐等),以一定的速率不断地释放出来,供作物和微生物利用。 ,另外,据估计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微生物和根系呼吸作用所产生的CO 2 每年可达1.35*1011t,大致相当于陆地植物的需要量,可见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分的重要来源,也是植物碳素营养的重要来源. 解是大气中CO 2 此外,土壤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还可产生多种有机酸(包括腐殖酸本身),这对土壤矿质部分的一定溶解能力,促进风化,有利于某些养分的有效化,还能络合一些多价金属离子,使之在土壤溶液中不致沉淀而增加了有效性。 (二)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 腐殖质疏松多孔,又是亲水胶体,能吸持大量水分,故能大大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此外腐殖质改善了土壤渗透性,可减少水分的蒸发等,为作物提供更多的有效水。 腐殖质因带有正负两种电荷,故可吸咐阴、阳离子;又因其所带电性以负电 +、Ca2+、荷为主,所以它具有较强的吸咐阳离子的能力,其中作为养料的K+、NH 4 Mg2+等阳离子一旦被吸咐后,就可避免随水流失,而且能随时被根系附近的其他阳离子交换出来,供作物吸收,仍不失其有效性。 腐殖质保存阳离子养分的能力,要比矿质胶体大许多倍至几十倍。一般腐殖质的吸收量为150~400cmol(+)/kg。因此,保肥力很弱的砂土中增施有机肥料后,不仅增加了土壤中养分分数,改良砂土的物理性质,还可提高其保肥能力。

第三章、土壤生物及土壤有机质

第三章、土壤生物及土壤有機質 第一節、土壤生物與土壤的關係 一、土壤生物的種類 1.大型生物 土壤中大型生物如:齧齒類及食蟲動物、昆蟲類、木蝨、蟎、蝸蝓、蝸牛、蜘蛛、百足蟲、蚯蚓、千足蟲等。土壤中大型生物的活動對土壤的影響包括: (1)齧齒類常搗碎土塊,變成團粒狀,且搬運土塊。進而使土壤中有機質團結,且促進空氣 流通及排水良好,但其害處在傷害農作物。 (2)昆蟲類能搬運或消化土壤,常把地面植物及動物遺體物質帶入土中,對土壤有機質的移 動與破壞有很大的影響,其作穴對土壤通氣亦有影響。此類動物繁殖力大,其遺體對土壤有機物生成頗有影響。 (3)蚯蚓及蝸牛為土壤中最重要的腹足動物,常以腐朽植物體為食物。蚯蚓常吃食土壤而再 排泄出來,據估計每年每英畝有15噸之乾土穿過蚯蚓之體。土壤之穿過其體不僅是可作其食物之有機質部份,且有礦物成分,均受其體內消化酵素之作用,又能弄碎土粒,使有機質、氮素、交換性鈣及鎂、有效磷、p H、鹽基飽和度及陽離子交換能量,均有顯著增加,故可增進土壤肥力。 土壤中的無機元素對動物的分布和數量亦有一定影響。由於石灰質土壤對蝸牛殼的形成很重要,所以在石灰質地區的蝸牛數量往往比其它地區多。 2.土壤微生物 (1)線蟲:分為雜食性、肉食性、寄生類等。 (2)原生動物:即單細胞動物,土壤中常見者有三種,變形蟲、纖毛蟲、鞭毛蟲等。原生動 物之主要食物為有機物,故對有機物的分解頗有影響。而有一部份原生動物以細菌為食物,對於限制細菌之繁殖頗有影響。 3.土壤植物 土壤植物可分為:土壤藻類、土壤蕈類、土壤放射菌類、土壤細菌等四類。 (1)土壤藻類可分為:綠藻、藍綠藻、黃綠藻、細藻等。藻類對土壤性質及植物生長可能的 影響如下: ?增加土壤有機質,因其能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質。 ?增進土壤通氣,因其行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氣。 ?已知有固氮能力之細菌和藻類(如藍綠藻)很多,稱為「固氮生物」,能吸收氮氣,進 行固碳作用(nitrogen fixation)。

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

农业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是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 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量不同。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参照这个标准进行测试分析,以 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情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包括碳(C)、氮(N)、氧(O)、 氢(H)、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铜(Cu)、锌 (Zn)、硼(B)、钼(Mo)、氯(Cl)等16种。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土壤养分主要 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破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 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叶的腐化变质及各 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 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 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表1 土壤pH值分级 注:按: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mg/kg)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mg/kg)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meq/100g土)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山西云大中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土壤肥力鉴定指标

精心整理 在农业生产中,通常用高产或低产来说明一块地的肥力,这是很不全面的。必需有一些主要的鉴定指标。在土壤学中,常用的土壤肥力鉴定指标有以下几项: 1、土壤酸碱度:用“p H”符号表示,适宜大多数作物的酸碱度(pH )值为6.5~7.5。 2、土壤有机质:以百分数(%)表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供肥能力大。大田:有机质含量高于5 3%; 4的,的,属 5 6、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大小土粒的搭配情况,以一定体积的土壤中,不同直径土壤颗粒的重量,所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表示。粘土的直径小于0.001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30%;壤土的直径为0.01~0.05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40%;砂土的直径为0.05~1.0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50%。 土壤肥力指标体系 土壤营养(化学)指标 土壤物理性状指标 土壤生物学指标 土壤环境指标 1.全氮 2.全磷 3.全钾 4.碱解氮 5.有效磷 6.有效钾 1.质地 2.容重 3.水稳性团聚体 4.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 5.土壤耕层温度变幅 1.有机质 2.腐殖酸(富里酸、胡敏酸) 3.微生物态碳 4.微生物态氮 5.土壤酶活性(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磷酸酶等) 1.土壤pH 2.地下水深度 3.坡度 4.林网化水平

7.阳离子交换量 8.碳氮比6.土层厚度 7.土壤含水量 8.粘粒含量 一、华北平原 黄土地棕壤 冬小麦、棉花、花生 中、低产田,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 褐土 三、 北部 树种: 针叶林――红松、落叶松 落叶阔叶林――白桦、紫椴 四、四川盆地紫色土 丘陵地区 粮、棉、油菜、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是土壤中除土壤矿物质以外的物质,它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础,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说没有土壤有机质就没有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措施土壤有机质就是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养分的仓库。它是土壤养分中的大家族。另外,它还是判断土壤肥瘦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增加和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业作物产量,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 1、秸秆还田 秸杆还田指将农田收获的秸杆直接或利用秸秆腐熟剂分解腐化翻耕于土壤。作物秸杆对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和保存氮素以及促进土壤难溶性养分的释放比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效果更好。在进行秸杆还田时,要根据还田秸杆的碳氮比和田间肥力情况,适当添加速效性氮肥,加速秸杆分解,以避免秸杆在土壤中分解时引起微生物和作物对有效氮素的竞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2、增施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 有机肥料对土壤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扩大土壤养分库,尤其是土壤有效养分库,从而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和提高对植物所需养分的供给力。二是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状。常用的有机肥有:粪肥、堆肥、沤肥、厩肥和泥炭等。每年深施农家肥2000千克/亩,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两年内可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机质提高至10克/千克。 施用嘉美红利,红利是活化的有机营养,直接能转化为土壤有机质,

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剂,它既能熟化土壤,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又能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和缓冲能力,不断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3、轮作、间作,用地养地相结合 实行轮作、间作制度,调整种植结构,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还能改善农产品品质,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是一个用来培肥土壤的有效措施。绿肥分解快,形成腐殖质也较迅速。种植绿肥应依据“因地制宜、充分用地、积极养地、养用结合”的原则,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在翻压绿肥时,应注意翻压的深度、时间、灌水及播种等。每次施入的绿肥量不应该太少,要使增加的新腐殖质量超过原有腐殖质的消耗量,从而达到提高腐殖质含量的目的。也可用换肥的方法,即把一部分绿肥作饲料,用一部分厩肥代替绿肥使用。推广种植豆、豌豆、毛苕、油菜等绿肥,及时压青翻压,翻耕后灌水。每亩压青鲜草2000公斤左右,以促其茎叶腐烂。 5、合理施用含腐殖酸类肥料 腐殖酸类螯合套餐肥嘉美红利是氮肥的缓释剂和稳定剂,磷肥的增效剂,钾肥的保护剂,是中微量营养元素的调理剂、螯合剂,对肥料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把其施入土壤后能减少速效养分的固定和流失,增加利用率,是一种良好的土壤增效剂、缓释剂和改良剂。能很好的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为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养

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

土壤有机质如何分解和转化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即由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两部分有机物质组成。原始土壤中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动物、植物残体称为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自然土壤经人为影响后,还包括有机肥料、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废渣、微生物制品、有机农药等有机物质。 土壤有机质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三种。新鲜有机质和半分解有机质,约占有机质总量的10%~15%,易机械分开,是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养分来源,也是形成腐殖质的原料。腐殖质约占85%~90%,常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难以用机械方法分开,是改良土壤、供给养分的重要物质,也是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耕作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通常<5%,一般在1%~3%之间,一般把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0%——有机质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0%——矿质土壤。 一、土壤有机质组成 土壤有机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 1、元素组成 主要元素组成是c、h、o、n,分别占52%~58%、34%~39%、3.3%~4.8%和3.7%~4.1%,其次是p、s。 2、化合物组成

(1)糖、有机酸、醛、醇、酮类及其相近的化合物,可溶于水,完全分解产生co2和h2o,嫌气分解产生ch4等还原性气体。 (2)纤维、半纤维素,都可被微生物分解,半纤维素在稀酸碱作用下易水解,纤维素在较强酸碱作用下易水解。 (3)木质素,比较稳定,不易被细菌和化学物质分解,但可被真菌和放线菌分解。 (4)肪、蜡质、树脂和单宁等,不溶于水而溶于醇、醚及苯中,抵抗化学分解和细菌的分解能力较强,在土壤中除脂肪分解较快外,一般很难彻底分解。 (5)含氮化合物,易被微生物分解。 (6)灰分物质(植物残体燃烧后所留下的灰),占植物体重的5%。主要成分有ca、mg、k、na、si、p、s、fe、al、mn等。 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着复杂的转化过程,包括矿质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 (一)矿质化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释放co2和无机物的过程称矿化作用。这一过程也是有机质中养分的释放过程。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轮作的意义和作用

轮作的意义和功能 一、轮作、重茬的概念及病虫害防治原理 轮作是指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不同类型的复种形式称为轮作。同一块地上长期连年种植一种作物或一种复种形式称为连作,又叫重茬,重茬的危害,经常胜过连作;两年连作称为迎茬。 连作常引起减产,这是因为: 1、病原物积累 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同一种类作物,使与此类作物相适应的某些寄生并危害作物根、茎部分的病原菌种得以连年繁殖,并在土壤、种子上大量积累并传播,形成某种土传或种传病害,称为重茬病害。也就是说,每种作物都有一些专门危害的病虫杂草。连作可使这些病虫草周而复始地恶性循环式地感染危害:如茄科作物连作,黄萎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等发生严重;西瓜、甜瓜及黄瓜等葫芦科作物连作,枯萎病、蔓枯病、根腐病等发生严重;大姜连作,导致严重的姜瘟病;草莓连作两年以上则死苗30-50%等等。如黄瓜的霜霉病、根腐病、跗线螨;番茄病毒病、晚疫病;辣椒的青枯病、立枯病等。 2、土壤养分失衡 不同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各不相同,根系深浅与吸收水肥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长期种植一种作物,因其根系总是停留在同一水平上,该作物大量吸收某种特需营养元素后,就会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使土壤营养元素失去平衡。如禾谷类作物对氮、磷、硅吸收较多,对钙吸收较少,而豆科作物对钙、磷、氮吸收较多,对硅吸收较少,但由于根瘤的固氮作用及根、叶残留物较多,种豆科作物之后,土壤含氮

量较差,土壤较疏松;叶菜类、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其根系分泌有机酸,可使土壤中难溶性的磷得以溶解和吸收,具有富集土壤磷的功能,但多数作物对固定在土壤中的磷却难以吸收。 3、根系分泌物的拮抗作用 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机理主要是自毒作用、次生盐渍化和土壤病害作用的结果。科学研究表明,番茄、黄瓜和西瓜等蔬菜根系分泌物能引起自毒作用。不同作物根系的分泌物不同,有的分泌物有毒害作用,如大豆根系分泌氨基酸较多,使土壤噬菌体增多,它们分泌的噬菌素也随之增多,从而影响根瘤的形成和固氮能力,这也是大豆连作减产的重要原因。高粱除吸肥力强,需肥量大外,其多量的根系分泌物可抑制小麦等其他作物生长,所以对大多数作物来说,高粱前茬不好。 4、土壤生态恶化 连作由于耕作,施肥、灌溉、用药方式等方式固定不变,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及有益微生物数量严重下降,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板结,肥力降低,有毒物质积累,有机质分解缓慢,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作物的抗病力。 因此,要实现农作物持续高产优质,必须实行轮作,这是因为: 1)轮作可均衡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 2)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 3)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的危害。利用前茬作物根系分泌的灭菌素,可以抑制后茬作物上病害的发生,如甜菜、胡萝卜、洋葱、大蒜等根系分泌物可抑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小麦根系的分泌物可以抑制茅草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