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行业现状--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行业现状--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前言

在进入21世纪的前夜,美国的焊接同行们围绕着“美国焊接工业应对21世纪挑战”的主题展开了大规模的研讨。他们广泛、深入地探讨了焊接在未来20年可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以《焊接工业展望》为主框架的一系列分析报告。

我国焊接界的有识之士亦对我国焊接行业如何跨入21世纪予以了异常关注。以林尚扬、关桥两位院士为首的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工作组开展了《我国制造业焊接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在过去的三年里,项目工作组进行了艰难的调研,在掌握国内、外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和主要挑战,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对策,提出了内涵丰富、极具战略意义的研究报告。

这项工作得到了焊接行业的高度关注。2004年3月,中国焊接协会、中国焊接学会组织了由我国焊接行业权威专家参加的焊接行业发展

战略研讨会。与会专家对两位院士的报告予以了高度评价,同时对今后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极其宝贵的建议。

本文旨在根据研讨会专家们的建议,在两位院士报告的总体框架下,重点探讨行业层面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挑战和对策。

目录

一概述

二机遇及挑战

(一)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

(二)未来的市场需求

(三)主要挑战

1 焊接行业的“创新与学习”

2技术创新能力

3行业支撑体系

三对策分析及建议

(一)创新能力建设

(二)焊接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完善

(三)焊接标准体系的完善

(四)焊接认证与合格评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 焊接认证体系的完善

2 合格评定程序的建立

(五)焊接信息体系建立

四结语

一概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焊接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过程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但它确确实实地发生在过去的某个时段。我们今天面对着这样一个事实:焊接已经从一种传统的热加工技艺发展到了集材料、冶金、结构、力学、电子等多门类科学为一体的工程工艺学科。而且,随着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有新的知识融合在焊接之中。

剖析现代的焊接,我们不难发现其愈发显现出的几大特征:

——焊接已成为最流行的连接技术

在当今工业社会,没有哪一种连接技术象焊接那样被如此广泛、如此普遍地应用在各个领域。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

——焊接显现了极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在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焊接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今世界的许多最新科研成果、前沿技术和高新技术,诸如:计算机、微电子、数字控制、信息处理、工业机器人、激光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焊接领域,这使得焊接的技术含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并在制造过程中创造了极高的附加值。

——焊接已成为关键的制造技术

焊接作为组装工艺之一,通常被安排在制造流程的后期或最终阶段,因而对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正因为如此,在许多行业中,焊接被视为一种关键的制造技术。

——焊接已成为现代工业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在工业化最发达的美国,焊接被视为“美国制造业的命脉,而且是美国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主要根源就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工业产品的制造已经无法离开焊接技术的使用。

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篇章的三峡水利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以及“神舟”号载人飞船,哪个没有采用焊接结构?以西气东输工程项目为例,全长约4300公里的输气管道,焊接接头的数量竟达35万个以上,整个管道上焊缝的长度至少1万5千公里。离开焊接,简直无法想象如何完成这样的工程。

如果将焊接比喻为我们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难免会感到夸张,但勿容质疑的一点却是:焊接今天已经深深地溶入了现代工业经济中,并在其中显现了十分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机遇及挑战

(一) 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

焊接行业由焊接及相关技术的“使用者”、焊接器材(包括焊接材料、焊接设备、辅机具和切割器具)的“供应者”和提供相关支持服务的组织或机构(包括科研院所、学校、培训机构、检测机构、实验室、器材经销商等)组成。

焊接作为一种通用的共性技术,在制造业中被相当数量的企业用作关键的加工工艺,焊接直接决定着其产品质量的好坏。这些企业构成了焊接技术应用的主体。

根据我国产业类别的划分方法,这部分企业广泛分布在锅炉、压力容器、发电设备、核设施、石油化工、管道、冶金、矿山、铁路、汽车、造船、港口设施、航空航天、建筑、农业机械、水利设施、工程机械、机器制造、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和电子等行业中。这些企业在我国工业经济建设中影响深、涉及面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以焊接为主要加工技术(或焊接对其产品质量具有关键影响的)的企业数量达7000多家。

我国现有焊接器材的生产企业上千家。其中焊接设备的生产企业数量约为900家,焊接材料生产企业数量在500家以上。另外,我国还有上百家企业从事焊接辅机具、配套器具、切割机具和相关的安全防护用品的生产制造。这些企业构成了我国焊接器材供应业的主体。

我国焊接行业还包括为上述两类企业提供各方面相关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公共机构。这些机构虽然数量不多(仅仅数十家),但对行业的影响很大,主要从事焊接及材料连接方面的行业管理、研究开发、教育、培训、认证、标准化、信息咨询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公共机构包括科研院所、大学、职业技校、培训基地、行业管理和服务部门。

有关数据统计结果表明:2002年我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1.6亿,其中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达到8000多万。在美国,焊接就业人数在1996年就超过了200百万,占全美制造业总人数的10%以上。考虑到美国制造业工业产值为我国的4-5倍,人均劳动生产率为我国25倍的状况,以及中、美两国焊接生产力水平方面的因素,即使按照比较保守的方法估算:我国目前焊接行业的就业人数应有一千万人左右。

关于我国焊接行业的现状,从整体上做定量的评估或许有些困难,但从各国焊接材料的产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焊接行业的规模。2002年的焊接材料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焊接材料的总产量已经

攀升到了144.9万吨,与美、日、欧的总和相当。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焊接大国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未来的市场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03年钢产量为2.2亿吨,比上年增长21%。按照我国焊接用钢量为40%的比率计算,焊接结构的钢材量接近9000万吨。

而在工业发达国家,焊接用钢量基本达到其钢材总量的60%-70%。根据我国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及我国焊接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我国可能在今后5至10年时间内达到60%的水平。届时我国钢产量将介于2.5至3亿吨之间。这意味着焊接量将增加一倍,这就形成了对焊接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的可观需求。考虑到我国焊接生产效率增长的实际空间,生产率和劳动力之间的联动关系等方面因素,未来我国焊接劳动力的需求可能在百万数量级以上。因此,焊接行业将在今后5至10年继续保持增长的势态。

在进入21世纪的前夕,美国焊接学会(AWS)曾组织权威专家讨论、制定了美国今后20年焊接工业的发展战略。其分析报告对焊接未来做了如下预测:在2020年,焊接仍将是金属和其他工程材料连接的优选方法。美国工业界将依靠其在连接技术、产品设计、制造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方面的领先优势,成为这些性价比高、性能优越产品的世界主导。

由此不难看出:焊接在未来的工业经济中不仅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而且还将对产品质量、企业的制造能力及其竞争力产生更大的影响。在加入WTO后,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国家,我国焊接工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地把握机会,迎接挑战,保证今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焊接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三)主要挑战

1 焊接行业的“创新与学习”

我国在2001年加入了WTO,标志着我国经济开始正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我国2002年吸引国外直接投资500亿美元以上,居世界第一。事实上,从我国制造业全面进入全球产业链之日起,制造的理念就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的制造与传统的概念截然不同。在过去,制造被简单地定义为:“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而当代国际化的工业经济赋予制造的诠释则是:“制造商经营、管理自己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合格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因此,今天的工业竞争并不局限在企业之间,而是延伸至企业的外部空间(包括其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而且竞争的内涵也不限于企业的技术、管理、质量、价格、成本,而是包括其对环境、规则、文化、政策等在内的综合适应能力。

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变,贸易和投资的障碍日益减少,技术进步使得国际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新技术、企业创新和组织管理、国际规则构成了当今工业竞争环境的三方面主要特征。这一观点得到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强烈认同。在此基础上,技能、研究开发、国外直接投资、技术引进费用和现代基础设施被视为与国家工业发展直接相关的五大驱动力。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2年发布的《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在现代国际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以自然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静态条件获取临时优势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定义为“低级途径”。另一种“高级途径”则是通过建立和加强自主能力,获取长期竞争优势。在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当今国际竞争中,各国都高度重视后者,即通过提高自身适应能力,部署、逐渐提升新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并创造出更新的技术。这一整套活动和能力建立的过程被定义为“创新和学习”。

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的阶段,仅凭借基本技能、基础设施、有利的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就可能轻易地获得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往往是临时性的。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如果竞争的参与者不吸纳新的技术,开展创新活动,提高自身能力,这种优势就会逐渐消失。其后果不外乎就是在竞争环境中逐渐边缘化,最终被淘汰。

在工业化步入一定的成熟阶段,研究开发、外资投入和先进的技能将成为工业竞争力的主导。“学习和创新”这时对于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回顾我国焊接行业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从我国焊接行业现有的规模、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各方面综合评估,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焊接行业正在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发,我国焊接领域内的外资投入和技术引进均达到了相当规模,但我们在高端技术、前沿技术领域没有任何优势,这意味着我们虽然进入了全球的产业链,但仅仅居于价值链的低端。由此可见,我国焊接行业正面临着如何“从弱到强”的发展课题。而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无疑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关键。这恐怕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焊接行业“创新和学习”的主题。

根据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创新和学习”的内容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和阶段都将发生变化。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代价昂贵并且充满风险的过程,其艰难程度可能丝毫不亚于工业发达国家为保持前沿技术优势而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当然,我国焊接行业如果对此交出满意的答卷,无疑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这个回报就是强大的工业竞争力和整个行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技术创新能力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2年的报告,我国在工业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上的排名提升了25位(排名由1995年的第61位上升至1998年的第37位),是全球工业竞争力增幅最大的国家。这个成绩固然可喜,但如果对其做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我们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前所述,对工业竞争力有直接影响的五方面因素包括:技能、研究开发、国外直接投资、技术引进费用和现代基础设施。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报告中,这些因素被视为与国家工业发展直接相关的五大驱动力。

如果将一些工业竞争力绩效良好的国家做对比、分析,或许可以更好地折射出我们的问题所在。

在联合国工业组织的工业竞争力排行榜上,韩国和新加坡显示出了很好的绩效。韩国的排名从1995年的第22位上升至1998年的第18位。而新加坡则从1995年的第6位升至第1位。这两个国家的工业竞争力指数都比较高,显示出很强的竞争能力(见图1)。

图1 1998年工业竞争绩效、研究开发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聚类分析

事实上,这两个国家获得竞争力的方式截然不同。新加坡主要依靠国外投资和技术引进,其本土的研究开发虽然不强,但借助外部技术和投资成功地提高了自己的竞争能力。韩国则是完全不同的成功模式,

韩国非常注重本国的研究开发,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的能力来提高本国的竞争力。日本也是这种模式的典范,为了提高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它甚至不惜通过限制国外投资的方式来达到自主创新、强化竞争力的目的。

我国工业竞争力的提高主要来源于五大驱动力的后三项,即依靠改革开放以来显著增加的国外投资、技术引进,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五大驱动力的前两项,即技能和研究开发,我国明显落后。特别是代表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我国得到的评估结论是:非常薄弱。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采取什么方式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种成功模式都有借鉴价值。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吸引外资、引进国外技术等手段,成功地提升了我国的工业竞争力。而今后我国竞争力的增强恐怕在更大程度上要依赖我们的技术创新,换句话说,也就是先进的劳动力技能和科技技术将发挥主导作用。

反观我国的焊接行业,不难发现: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面临着几乎是完全相同的问题。

首先是技能问题,反映在焊接行业则是焊接专业人才的贫瘠。近年来,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日显突出。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高等院校从1998年开始取消焊接专业、实行通才教育。在我国职业培训体系尚不完备

的条件下,人才问题已经初露端倪。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今后几年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其次是焊接领域的研究开发。焊接研究开发的主要问题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投入严重不足;二是整体研究水平下降。在工业发达国家,研究开发资金一般占其GDP的3%-5%。而在我国,情况明显不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03年的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为1500亿元,仅为我国GDP的1.3%。而对100家焊接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则更令人沮丧,这些企业的平均研发经费仅为其生产总值的0.37%。此外,我国在科研院所转企改制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包括:研究院所的经营和研发的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中、长期的研究项目和公益性研究项目倍受冷落;有些研究院所由于人才流失、资金支持不力等原因,被迫放弃一些有市场需求的研究领域,造成研究领域逐步缩减。总之,就整体研究水平而言我们正呈下降趋势。

除上述两方面问题之外,焊接领域内的技术扩散、研究成果转化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焊接领域内,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焊接材料和焊接设备制造厂)属于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比较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力量。长期以来,我国焊接行业主要依靠这种以高等院校为上游,科研院所为中游,企业为下游(科技成果应用主体)的产学研合作链从事研究开发和研究成果的转

化。当合作创新链的源头和中、上游部分出现问题时,对下游的负面影响恐怕就勿需多言了,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技术进步的每个关键环节上几乎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不仅严重地妨碍着焊接领域的技术创新,而且引发出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水平低、工艺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焊接质量差、生产效率低、焊接材料和焊接设备品种少、档次低等等。因此,焊接行业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应当在“创新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这样才能带动我国焊接材料、焊接设备、辅机具、制造应用等行业的健康发展。韩国、日本为本国创新能力提高的成功经验或许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新能力不解决,我们就只能成为新技术宴会的旁观者,面临的结局将是边缘化乃至最终被淘汰。

3 行业支撑体系

企业在现代的工业竞争过程中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为了获得技术优势,需要进行创新活动;为了提高效率,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改革;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需要及时吸取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所有活动构成了企业“创新和学习”的内容。

事实上,企业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需要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有些问题企业可以自行解决,有些问题则是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因

此,企业在“创新和学习”的过程中,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什么样的支持,往往决定了其“创新和学习”的成败。换言之,企业所处的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环境”涉及到国家战略、产业政策、经济背景、总体框架条件、以及企业可以获取支持的其他外部资源(包括信息、知识、标准、认证、教育培训等)。显然,政府、社团和企业是构筑这个“环境”的主体。因此,支撑系统的构架要以服务于社会为目的。工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工业环境可以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支持,满足其信息、知识、技术等方面的需求。在焊接领域内,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行业支撑体系。这些体系涉及到标准、培训、认证、咨询服务等各个方面。

客观而言,支撑体系的建立与整个国家的工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密切相关。我国从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暴露出了愈来愈多的问题。我们一方面需要解决这些矛盾,另一方面又要兼顾今后的发展,特别是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因此,焊接行业支撑体系的建设要按照与国际接轨的原则,逐步淡化行政色彩,职能逐步向行业协会和社团转移。

根据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焊接行业的实际需求,我们应当尽快建立并完善四个方面的支撑体系:即教育与培训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焊接认证和合格评定体系以及焊接信息服务体系。

与国际上先进的支撑体系相比,我们现有的这些体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距。我们虽然初步建立了与国际相接轨的焊接人员培训、认证和标准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普及的广度和推进的深度方面,尚有一定差距;我们尚未建立一套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合格评定程序,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质量监督机制应当如何调整和转化,值得研究;我们的行业信息工作是一个空白,焊接行业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对于决策、预测、规划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地建立信息体系是应当考虑的一个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在行业层面上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形成发展障碍。整个焊接行业面临的这些挑战应当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

三对策分析及建议

(一)创新能力建设

如上所述,我国焊接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技术的创新。我们在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及其运行方式方面存在着诸多缺憾。这些缺憾在企业的“创新和学习”过程中可能引发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可能牵扯到有关各方,包括政府、行业的支持机构和企业。有些问题需要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市场监管和经济调节的范畴内解决;有些问题则需要在行业内部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加以解决;还有一些问题可能需要企业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解决。在这里,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是前两类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作为市场化运作最为成功的工业化国家,其政府在提高工业竞争力方面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美国商务部在2003年4月至9月之间,先后组织了23次圆桌会议,邀请制造业的各方面代表参与讨论“美国制造业应对未来竞争的对策”。参加圆桌会议的人员来自航空、汽车、生物工程、半导体、化学制药、塑料、工具和模具等行业,代表着大、中、小型企业、少数民族企业和妇女企业。

美国商务部在总结、归纳工业界意见的基础上,于2004年1月提出了题为《美国的制造业——美国制造企业应对挑战的整体战略》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根据圆桌会议上来自企业界的呼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6方面的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加强政府对制造业竞争的关注;创建经济增长和制造业投资的有利条件;降低美国制造业的成本;创新投入;加强教育、再培训;促进市场开放和有利的竞争环境。

为了保持美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该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其中与“创新投入”有关的措施包括:

——设置一名部长助理,专门分管制造业和服务业。在该部长助理的协调、组织下,美国商务部技术管理局将会同国家科技委员会下属的制造研发战略工作组一起,重新评估现有联邦政府研究开发项目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而且,这种重新评估的内容还包括考虑对关键研究开发项目追加投资的必要性。

——在国家科技委员会内部建立一个制造研究开发战略工作组,负责确定未来联邦政府资助先进制造技术的优选项目。该工作组将采用论坛的形式,讨论、解决与制造业研究开发政策、项目、预算指南和方向有关的事宜。

反思我国焊接行业的创新体制和机制,从创新链源头到上、中、下游的链接环节产生的这些问题可能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解决。

有些上、中、下游的链接问题或许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由企业和科研单位自行解决。但是,创新链源头部分的问题显然在行业和企业层面无法根本解决。因为这些问题涉及到国家教育和科研体制的改革。毫无疑问,这些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必然会在今后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中得到妥善解决。从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角度出发,政府有责任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协调,而且协调措施和解决方案应当以今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

事实上,我国焊接行业创新能力的建设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它既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又与国家中、长期的科技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不无关联。鉴于这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十分复杂和棘手的难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包括教育界和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在内的工作组开展必要的分析和调研工作,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可行的方案。

从提升整个行业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国家应当重点支持、扶植一些共性技术研究机构的建设;确定对行业有引导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建立若干由首席专家负责的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梯队并予以必要的支持。

(二)焊接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完善

人才是现代工业竞争的首要因素之一,最近几年人才问题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政府在制定其21世纪的竞争战略时,提出:“必须把教育、劳动力培训战略列入国家的优先列表中”。美国商务部的报告在描述保持美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对策时,特别将人才问题列为首选对象之一,认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是关键”。该报告甚至将中美两国人才队伍进行了如下分析、对比:

2002年中国工科毕业生人数为21.96万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39%;而美国的工科毕业生人数不到6万人,仅占毕业升总数的5%。这种状况引起了美国政府和工业界深深的担忧。

我们姑且不论上述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如何,这种简单的数字对比实际上并不能客观地反映问题的本质。事实上,我们(至少在焊接领域)比美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专业人才危机。

在美、欧等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大学普遍实行通才教育,其焊接人才主要来源于职业培训。他们的焊接职业培训体系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比较完善。

单看美国的工科毕业生人数似乎问题很严重,但事实上,美国早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焊接职业培训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每年有大量的人员接受焊接职业培训后,获得美国焊接学会(AWS)的相应资质。而且,美国在获得国际焊接学会(IIW)的国家授权(ANB)之后,又开始在国内推广国际统一的焊接人员培训制度,并在AWS体制和IIW 体制之间建立了相应的链接。因此,美国只要解决“焊接在公众眼中那种在滑坡中挣扎的倒霉形象”问题,凭借其认证的权威性和一系列配套措施就足可以吸引更多富有天赋和才能的人进入焊接领域工作。

反观我国,情况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专业人才教育制度。曾经有4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焊接专业,提供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98年的通才教育制度实施。此后,人才的培养重任自然就落到了职业培训部分。而当时我国焊接职业培训体系尚不完善。为了解决我国焊接专业人才供需矛盾,中国焊接学会和中国焊接协会于1998年8月,联合成立了中国焊接培训和资格认证委员会(CANB),全面负责我国的焊接培训和认证工作。

我国的CANB在2000年1月获得IIW授权后,开始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国际统一的焊接培训体制。客观而言,CANB最近几年的工作卓有成效、成绩斐然。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我国共有上千人接受了各类焊接培训并获得相应的IIW资格证书。CANB推行的IIW焊接培训体系已成为我国影响最广、最为业内认可、与国际一致的体系。但是,从

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快递的定义快递Express,又名速递(Courier),兼有邮递功能的门对门物流活动,即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快递是以时间、递送质量区别于其它运输方式,它的高效运转是建立在 完善的网络基础之上的,且网络具有相当强的整合能力。从内容上主要可以分成文件和包裹。 快递的定义一、对收件的最大重量和最大体积的限制 1.每件包裹最大重量不得大于30KG。 2.每件包裹最大长度不得大于 1.2米。 3.计费重量以包裹实际重量(毛重)和体积重量相比,取二者较大者。当体积重量大于实际重量时包裹的运费标准按照其体积重量予以收取。体积重量是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 TA)的体积标准而确定的。⒋单件物品最大体积重量不 得大于70KG。具体计算公式为:长×宽×高÷6000体积重量快递的定义二、对交寄物品的 限制任何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所禁运的全部商品和材料,包括易燃、易爆、易腐、有压 缩气体、有毒等危险品或液态类易泄露物品;淫秽物品及盗版知识产权物品(仿冒名牌产品等)、古董、不明粉末状物品、化工产品、有价证券等中国海关明文规定禁止进出口的物品 及进口国海关禁止进口的物品均为“禁止物品”。快递的定义三、从服务层次来看,快递因设有专人负责,减少了内部交接环节,缩短了衔接时间,因而运送速度快于其它的运输方式。四、从服务质量来看,快件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都处于电脑的监控之下,其每一个动态(提 货、转运、报关)都有输入电脑,一旦查询,立刻就能得到准确的回复。快递发展时间事件1907年第一家快递公司UPS成立于美国西雅图,开始在国内进行货物运送.1971年联邦快递成立于美国小石头城,开创隔夜送递的历1980年史。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 快专递业务EMS1986年全球快递、物流业的领导者DHL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各注资50成立中外运敦豪1993年顺丰速运和申通快递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成立1994年宅急送在北京成立2005年中国按照WTO协议全面对外资开放物流及快递业。2009年《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新修改的《邮政法》同步实施2011年2011年,国家邮政局发布《促进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2012年《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201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快递发展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快递发展我国快递业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2010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快递企业达到5000余家,全行业从业人员24万人。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8.6亿件,同比增长22.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79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年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 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7.3、55.7和31.7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3.5、70.4和6.1。中国快递行业格局以联邦快递、UPS为首的外资阵外资阵营营,主要占据国际业务。运营规范但价格很高。中国邮政EMS主导的国企阵营,其三分天下国企阵营拥有法律政策优势,邮局网点无所不及,但价格很高。野蛮生长、价格灵活、竞争惨烈民企阵营的民营阵营。中国快递市场状况一览快递业务收入结构图快递业务量结构图国际及港澳台国际及港其他澳台同城异地异地同城国际及港澳台31.4其他7.0 国际及港澳台 5.6异地54.5 同城22.5同城7.1 异地 1.9一、外资阵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大快递公司均看好中国市场,纷纷进入。服务于中国对外经贸的国际快递业务进军外资快递业巨头纷纷进入,条件限制的放宽外资中小型快递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发展由沿海发达地区逐渐进入内地,业务范围不断的拓宽。主要的外资快递企业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有限公司联邦快递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TNT天地物流国外巨头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囤积力量,发展各自的分销和运输网络。DHL不仅稳拿中国国际快件市 场老大的头衔,而且挥师中国国内快件市场,增设服务网点,最先向中国EMS发起进攻;FedEX 及ups在《中美航空协定》签署后,立即增发航班抢滩中国航空;TNT另辟蹊径开展连锁经营,主力攻占汽车零部件快递市场。外资快递企业与EMS在国际市场上的角逐UPS 20TNT 20FedEx 20DHL 30 10EMS 0 10 20 30 40 外资快递企业的优势国际速递公司跻

广告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广告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调查分析报告2018-2018年 本广告市场调查报告,首先是广告行业现状分析,然后是广告市场调查,接着是广告行业主要区域市场分析,最后是广告行业发展前景、广告市场2018年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简介 广告行业的兴衰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明显风向标,而广告市场的活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经济市场的活跃程度成正比的,2009年的第一季度,我国GDP即增长了6.1%。广告市场总花费达到1870亿元,增长9.1%。中国广告增长率高过了GDP增长率,而第二季度广告市场花费同样保持了欣欣向荣的增长态势。截止到2009年年末,中国广告市场的信心才逐渐恢复。 近年来,中国广告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广告业关注的热点,就如同稳步快速提升的中国经济,为整体陷入低迷的世界广告市场注入活力。2008年中国广告市场受北京奥运会的良好预期拉动,呈现活跃态势,总投放同比增长15%,达到4413亿人民币。2008年我国广告经营额达到1899.5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11%;广告经营单位18.58万户,比上一年增长7.62%;广告从业人员126.64万人,比上一年增长13.83%。2009年,中国电视广告市场以15%的增幅高于整体市场的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整体规模为57.4亿元,比2008年下降12.1%。2009年,中国移动电视广告市场收入规模为19.0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上涨13%。商业楼宇电子屏广告市场方面,2009年的市场收入规模达16.86亿元人民币,中国航空电子屏广告市场在2009年的收入规模达5.28亿元,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先抑后扬,全年市场规模达207.3亿元,同比增长21.9%。预计201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加速增长,预计突破300亿元。 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61号令正式实施。这一管理办法的推出将改善电视的收视环境和广告的播出环境,提高广告的收视效率。同时极有可能加速电视广告甚至整个广告行业市场格局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预计,如果2018年世界金融危机不再进一步严重恶化,中国GDP增长率将稳步回升到9%左右。广告量一向与GDP有正相关,预估2018年也将呈现上涨格局。网络广告传播未来几年将获得更大范围采用。3G开通将促使移动广告飞速发展。植入广告也将成为未来几年广告业的新趋势。随着2018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2018年深圳大运会的举行,我国的广告业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本市场调查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告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广告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广告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情况、行业总体水平、各细分行业市场现状、对广告行业领先企业等进行了研究,并对未来广告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广告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

中国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09年12月08日来源:经济参考报字体:大中小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中国电梯业受到外资各种“蚕食”措施影响,原有的八大国企电梯品牌全军覆没,外资品牌垄断的市场份额曾经高达95%以上。近年来,一批民族电梯企业苦练内功,绝地反 击,出现四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电梯劲旅竞争的主战场,中国电梯业目前面临行 业的重新“洗牌”,民族自主品牌应利用国家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支持等多方面有利因素,逐鹿天下,加 快赢得更多市场。 外资品牌超强垄断自主品牌借力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鉴于当时我国资金和技术双重匮乏的情况,国家决定引进外资,电梯业成为我国最早引进外资的行业。自1980年起,天津电梯厂、上海电梯厂、沈阳电梯厂等国内较大的电梯企业,全部与 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日本三菱等外资品牌合资合作,外资或合资品牌由此全面进入我国市场。 外资品牌在初期进入的时候,确实有其自身的技术、品牌优势和在我国所享有的税收优惠等超国民待遇,迅速垄断了国内市场,在合资初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但外资品牌的进入对于 促进我国电梯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加速了民族品牌企业的发展。比如在整机生产企业 中,外资品牌的技术与管理理念让民族品牌提速发展;在电梯配套件企业中,从为外资品牌配套的过程 中,也提高了配套水平。由于整机和配套技术的全面发展,使得电梯自主品牌全面发展。 业内人士也认为,电梯行业的特性,也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整机制造商需要掌握的行业技术众多,对产品设计和制造、机电集成技术以及产品的售后安装维保的要求高。进入电梯行业特别是整机制造领 域,对产品开发、设计、管理和安装维保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都较高,需要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在很大 程度上形成了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同时,电梯作为终端消费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明显。品牌往往成为人们在选择电梯产品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电梯生产企业要想建立良好的品牌并获得市场的认可,也必须经过市场一定时间的不断 检验。 中国成为全球电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电梯市场 近年来,我国电梯的出口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35%以上,电梯行业也逐步成为国内比较重要的行业。 中国电梯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垂直电梯和扶梯市场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将分别占整个全球市场的 1/2和1/3,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年产值超千亿元,电梯市场可谓前 景广阔。 2008年,我国电梯产量超过21万台,年增幅超过20%,产量超过了全世界电梯年产量的50%。国务院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强制报废制度也为我国电梯改造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按 国外电梯使用寿命惯例,一般日本系列电梯设计寿命为15年,欧美电梯设计寿命为25年,中国电梯的保 有量已经超过100万台,专家预计今后每年大修改造以及已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市场容量将保持在12万台 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和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大型商场等城市建设投入的增加,电梯市场需求量因多方面需求得到迅速增长。目前市场份额中,外资品牌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中国快递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摘要 中国进入WTO以来,对于起步时间并不长的中国快递业,在获得自身利益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是将面对的国内外的行业竞争的压力。如何认清中国快递产业的基本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中国快递产业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继续发展的趋势已成为中国快递产业保持自身生存能力的重点问题。本论文重在研究中国快递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中国快递产业目前的经营现状资料为基础,从中找出对研究其发展趋势有用的市场因素和产业自身因素等问题,有助于对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尚且还未成熟的中国快递产业认清发展道路和目标,寻求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快递产业;现状;发展 1、前言 1.1选题依据与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末快递业以一项新兴产业的身份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其发展速度就不断飞速前进。20世纪80年代,快递产业进入中国,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但随着快递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产业也纷纷暴露出了很多自身的不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快快递产业的起源、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对比,总结中国快点产业的发展原动力及市场环境下的发展的必然原因,从而结合目前的发展动向预测和展望中国快递产业的发展新趋势。本论文重在从中国快递产业的产生到现在的初具规模中提炼其发展的方向及影响发展的原因,以从中得到相关帮助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 作为一个极具市场潜力的产业,快递业也在不断的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业内人士和学者也已对中国快递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 在陈晓云和孙俊的《浅谈中国本土快递产业的发展策略》一文中将SWOT分析法运用到了对快递产业的分析中,提出了中国本土快递产业应该放眼世界和加强合作的建议。周扬在《民

我国广告公司的经营现状研究

我国广告公司的经营现状研究

我国广告公司的经营现状研究 广告公司是指专门经营广告业务活动的企业,是“广告代理商”的俗称,我国广告公司作为广告业的主体之一,在社会经济中起到重大作用和广告公司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国公司不断涌入,对于我国广告公司这个处于成长期的新兴行业,尤其是中小广告公司来说,影响深远。我国广告业的利润空间巨大,跨国广告公司与本土广告公司的竞争已经由以前的粗放型、简单角逐转为战略性、更加精细的竞争。在跨国公司的挤压下,中国本土的广告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高度分散、高度弱小的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经营额仅占我国广告公司营业额总数的0.4%,形势不容乐观。 本文就是在此基础智商对我国广告公司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我国广告公司的现状: 我国广告公司作为广告业的主体之一,在社会经济中起到重大作用和广告公司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经过十几年的广告实践,我国广告活动领域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现实特色的广告公司现状。 1)整体现状 1.广告公司数量迅速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广告业以近40%的平均年增长速度成长,中国成为全球广告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据2006版《中国广告年鉴》数据显示,中国广告业在世界的排名已进入第五位。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 2.广告公司从业人员数量迅猛增加。如果从专业广告公司从业人员的数量上来比较,近年来我国专业广告人员人数已经超过1992年美国国内专业广告人员人数(158900人);如果以各类广告从业人员数量相比较,我国各类广告从业人员在1993年底时,超过了1992年美国国内广告从业人员(231900人)。 3.广告经营额呈大幅度增长状态 : 在1989年底,我国广告经营额达到近20亿元。1993年底,中国广告经营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340087.6万元,截止1995年底,全国广告营业额达到2732690万元,为1990年的10倍多。2)我国中小广告公司的现状 我国的广告业虽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广告产业的整体集中度较低,缺乏大型的广告公司。中小型广告公司向创意产业方向发展,同时,广告公司进入门槛的逐步降低,市场持续放量,2007年中小广告公司的数量将会突破10万家,占我国广告企业的90%强。这就是说,在我国目前特殊的市场结构和商

中国电梯行业发展概况报告-产品介绍、行业基本情况

中国电梯行业发展概况报告-产品介绍、行业基本情况 中国电梯行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目前电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城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建筑设备之一。 1、产品介绍 电梯是垂直运行的电梯(通常简称电梯或直梯)、倾斜方向运行的自动扶梯、倾斜或水平方向运行的自动人行道的总称。 (1)直梯产品 ①直梯产品分类 ②直梯产品的组成 现代电梯中使用最普遍的就是曳引式电梯,其主要由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两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功能情况如下表:

(2)自动扶梯产品 自动扶梯主要用于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如城市商业综合体以及机场、车站、轨道交通等城市公共空间。 ①自动扶梯分类 ②自动扶梯的组成 当前自动扶梯市场上基本为曳引式自动扶梯,其同样具有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两部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2、电梯行业基本情况 (1)全球电梯行业概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作为高层建筑和公共场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筑设备,得到广泛的使用。全球电梯行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奥的斯、三菱、通力、迅达等品牌逐渐成为全球电梯的知名品牌,占据了全球较大市场份额。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全球电梯区域市场存在较大差异。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电梯行业起步较早,目前电梯保有量水平已达约每200 人拥有一台电梯,但由于近年来人口增长缓慢,其电梯保有量基本保持稳定,安装维保业务已成为电梯行业重要收入来源。中国、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因电梯行业起步较晚,人均电梯保有量水平较低,但近年来其经济增长迅速,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电梯需求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新梯消费市场。 (2)中国电梯行业发展概况 ①中国电梯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梯行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六十多年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I、改革开放前 1949 年至1980 年的三十余年间,中国的电梯生产企业主要由北京电梯厂等八大国家建设部定点的电梯生产企业构成。这个时期中国电梯行业的年产量只有数百台,整个大陆地区电梯安装总量也仅仅只有约1 万台左右,行业发展十分缓慢。 II、外资品牌逐渐进入中国电梯行业

中国水族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规模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水族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及市场规模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a216298334.html, 1

目录 中国水族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规模分析 (3) 第一节中国水族行业发展分析 (3) 一、2010-2014年中国水族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3) 二、2010-2014年中国水族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4) 三、2010-2014年中国水族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4) 第二节中国水族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 (5) 第三节水族行业特性分析 (6) 第四节2014年中国水族市场规模分析 (7) 第五节2014年中国水族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8) 一、2014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8) 二、2014年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9) 三、2014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10) 四、2014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10) 五、2014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11) 六、2014年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12) 第六节2015-2019年中国水族市场规模预测 (12) 2

中国水族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规模分析 第一节中国水族行业发展分析 一、2010-2014年中国水族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水族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但从根本上来说,其所提供的产品,不是诸如吃饭、穿衣等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需的物质类消费品,而属于精神消费品这一范畴,因而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以及住房条件的改善,家居装饰也提到一个新的层次,家庭内部环境的改善愈来愈受到家庭成员的重视。将观赏鱼引入家庭饲养,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一可美化居室环境。家庭饲养观赏鱼等水族宠物,在家中支上一个水族箱,栽上绿绿的水草,养上数条喜欢的色彩斑烂、形态各异的鱼儿,不仅可以给居室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也给家中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在人们工作节奏明显加快的今天,还可以给我们繁忙工作一天后疲劳的感官带来很多美的享受。二可扩大家庭生物圈成员,体验劳动乐趣。为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我国已实行了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的城市家庭尤其是大中城市家庭,基本是呈现“两大一小”的格局,父母忙于工作,独生子女从小缺少玩伴,多有孤单之感。将观赏鱼作为宠物引入家庭饲养,不仅可以扩大家庭生物圈成员,还可以培养家庭成员尤其是独身子女的责任观念和劳动观念,增加生物科学知识,进行劳动体验,享受成功乐趣,将人与动物的和谐构建于家庭这个社会最基础的“细胞”当中。三可改善居室空气状况。这一优点在北方家庭更为显现,北方尤其在秋冬季节,干旱少雨,气候干燥,加上居室取暖,空气湿度小,让人常有不爽之感。如果每个家庭都放上一个水族箱,无异于在家中安了一个加湿器,可以起到增加居室湿度、滋润空气的作用。 此外,比之饲养猫、狗等陆生宠物,家庭饲养水族还具有不吵闹、不扰民、不污染环境、不传染人畜共患疾病,安全性高等明显优点。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全球观赏鱼贸易也在大幅增长。据有关资料,目前世界观赏渔业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英国有14%的家庭、 3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论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以快递产业的起源、中国快递市场内各快递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在过去发展中及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中国各快递企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国快递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为中国各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中国快递产业概述 快递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快递业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1.1快递产业的起源 快递产业的前身包裹运送服务是由邮政送信业务发展而来,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 9年自此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小物件的运送在可*性和实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人满的需求。于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的递送货物的产业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1986年敦豪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为了中国市场内的第一家快递公司。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递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遍布地区不断延伸。在中国快递产业已走过的30年当中,市场模块以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随着近年我国快运快递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部分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快运速递圈正在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

中国广告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广告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宏观广告市场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从2000年经济回升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发展周期。到2008年,中国经济连续8年快速平稳运行。国民经济保持良好较快的发展态势,为广告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德国广告中央协会2008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广告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①2007年中国广告业全年营业额为1471亿元,占到GDP的0.706%。 ②广告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初具规模。作为一个经济依附性产业,中国广告业受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营业额保持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2000年—2007年平均年增幅为 13.75%,高于GDP9.24%的平均增长率。③2007年广告业全年总营业额增长率为10.68%。 ④考虑到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态势以及奥运经济的推动,预计2008年中国广告业的增长将比2007年更为乐观。受数字革命和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中国媒体广告市场经历了激烈的变局。传统媒体仍然是广告市场的主体,但增幅逐年放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广告份额不断攀升,已超过杂志和广播所占的份额。2007年全媒介广告市场,电视以74.1%的份额排在首位, 报纸和户外媒体分别以13.5%和3.7%的份额排在第二和第三位,互联网和商务楼宇LCD 分别以3.5%和2.3%的份额排在第四和第五位,超越了杂志和电台所占的份额。⑤总体来看,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恢复期和90年代的高速发展的成长期,2000年以来中国广告业进入了“高度成长”的新时期。⑥我国广告业的发展由低起点高速度向高起点低速度迈进,增长速度趋于平稳,行业的平均利润趋向稳定。然而,中国广告业存在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中国广告业的增长方式及产业结构不合理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中国广告业近几年的增长看,增长方式仍然是靠数量增长拉动的粗放型增长,没有质的飞跃。广告经营单位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广告营业额的增幅。以2007年为例,2007年中国广告经营单位增长率为20.6%,比总营业额10.68%的增长率高了近10个百分点。⑦从产业结构看,中国广告业集中度低,中小广告公司占总体的绝大多数,并呈高度分散、高度弱小的局面。2006年,排在中国广告经营单位100强以外的大量中小广告公司,在总营业额中仅占有23%的份额,与其数量占比严重不匹配。另外,广告市场主体即媒体、广告主、广告公司三者间的关系极不平衡,“强媒体、弱公司”的格局依旧没有改变。从2007年广告业统计数据看,四大传统媒体广告经营额占总经营额的49.1%,专业广告公司的广告经营额占39.55%。⑧中国广告产业的这种结构性失衡直接导致广告公司在市场主体三方的博弈中居于弱势地位。 二、微观广告市场呈现的新变化 1、媒介环境更加复杂,媒体竞争日趋激烈 新世纪以来,媒体的裂变与分化日趋严重,媒体环境更加复杂。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逐渐式微;媒介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以楼宇电视、卖场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为代表的分众媒体从2004年开始迅速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无线媒体2006年开始也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和挤压,传统媒体逐渐式微。电视、报纸、杂志、广播、户外等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增长放缓,广告主对传统广告媒体的投入逐年减少。在2007 年的广告市场,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和杂志广告营业额总计为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中国水族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规模分析(中元智盛)

北京中元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中国水族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及市场规模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a216298334.html, 1

目录 中国水族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规模分析 (3) 第一节中国水族行业发展分析 (3) 一、2010-2014年中国水族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3) 二、2010-2014年中国水族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4) 三、2010-2014年中国水族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4) 第二节中国水族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 (5) 第三节水族行业特性分析 (6) 第四节2014年中国水族市场规模分析 (7) 第五节2014年中国水族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8) 一、2014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8) 二、2014年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9) 三、2014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10) 四、2014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10) 五、2014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11) 六、2014年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12) 第六节2015-2019年中国水族市场规模预测 (12) 2

中国水族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规模分析 第一节中国水族行业发展分析 一、2010-2014年中国水族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水族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但从根本上来说,其所提供的产品,不是诸如吃饭、穿衣等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需的物质类消费品,而属于精神消费品这一范畴,因而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以及住房条件的改善,家居装饰也提到一个新的层次,家庭内部环境的改善愈来愈受到家庭成员的重视。将观赏鱼引入家庭饲养,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一可美化居室环境。家庭饲养观赏鱼等水族宠物,在家中支上一个水族箱,栽上绿绿的水草,养上数条喜欢的色彩斑烂、形态各异的鱼儿,不仅可以给居室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也给家中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在人们工作节奏明显加快的今天,还可以给我们繁忙工作一天后疲劳的感官带来很多美的享受。二可扩大家庭生物圈成员,体验劳动乐趣。为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我国已实行了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的城市家庭尤其是大中城市家庭,基本是呈现“两大一小”的格局,父母忙于工作,独生子女从小缺少玩伴,多有孤单之感。将观赏鱼作为宠物引入家庭饲养,不仅可以扩大家庭生物圈成员,还可以培养家庭成员尤其是独身子女的责任观念和劳动观念,增加生物科学知识,进行劳动体验,享受成功乐趣,将人与动物的和谐构建于家庭这个社会最基础的“细胞”当中。三可改善居室空气状况。这一优点在北方家庭更为显现,北方尤其在秋冬季节,干旱少雨,气候干燥,加上居室取暖,空气湿度小,让人常有不爽之感。如果每个家庭都放上一个水族箱,无异于在家中安了一个加湿器,可以起到增加居室湿度、滋润空气的作用。 此外,比之饲养猫、狗等陆生宠物,家庭饲养水族还具有不吵闹、不扰民、不污染环境、不传染人畜共患疾病,安全性高等明显优点。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全球观赏鱼贸易也在大幅增长。据有关资料,目前世界观赏渔业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英国有14%的家庭、 3

中国快递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快递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中国进入WTO以来,对于起步时间并不长的中国快递业,在获得自身利益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是将面对的国内外的行业竞争的压力。如何认清中国快递产业的基本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中国快递产业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继续发展的趋势已成为中国快递产业保持自身生存能力的重点问题。本论文重在研究中国快递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中国快递产业目前的经营现状资料为基础,从中找出对研究其发展趋势有用的市场因素和产业自身因素等问题,有助于对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尚且还未成熟的中国快递产业认清发展道路和目标,寻求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快递产业;现状;发展 China's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status quo and th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trend Abstract Since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 the express industry in China which is soon produced go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enefit and faced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s of the industry. How to recognize the quo and troubles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of keeping self-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China's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i s researched to prioritize and find out the points of the market and enterprises which can be used to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ll of them ar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It can help China's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recognize the d 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point the way of development for China’s express d elivery industry. Keyword: express delivery;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ing

中国广告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广告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的广告业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时期,无论是广告公司的数量,从业人数,还是广告营业额,都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在广告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看到,目前国内广告公司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直接影响到我国广告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广告市场犹如一块大蛋糕,众多广告公司前来分割而食,使广告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急速增加,人员良莠不齐,懂经营管理的少,小本经营的多。据有关统计资料表示,作为行业重要力量的专业广告公司,平均每家人数不足20人。广告公司的规模化经营已成为行业正常发展的“瓶颈”,已有的广告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广告公司发展的需要,而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制约了广告公司的发展前景,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广告行业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当前国内广告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对未来进行展望,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状分析 (一)入行门槛低 目前,我国广告业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行业结构,为数不多的有较强实力和较高素质的专业广告公司,同数量庞大的各种“夫妻店”、“磨坊式加工店”共存。由于广告行业比较其它行业来说,具有投入少,风险低,业务市场大的特点。因此,许多投资者纷纷跨入这个行业,以求分一杯羹。事实上,很多广告公司在创业初期阶段,只要有固定的客户,都能够维持公司的运作,也能够保持一定的利润。但是,光有固定的客户群体显然是不够的,而且还可能面临客户流失的问题。如何拓展公司业务,如何提高员工士气,如何培养留住人才,如何做大做强,赚取更大的利润,却成了很多广告公司自身无法突破的瓶颈。 (二)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 目前,国内的广告公司普遍以制作为主,只有少数以创意策划设计为主的广告公司,而4A 广告公司更是少之又少,以深圳为例,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有几万家,其中有3、4人组成的工作室,还有10人左右的小公司,也有50人左右的中型广告公司,而100人以上的广告公司更是少之又少。广告公司的经营范围大多很狭窄,同质化极为严重,有时候一条街上都是制作广告标识的公司,而以喷绘制作为主的公司更是多如牛毛。这样也导致了广告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打价格战,互相拆台,最后导致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无数的广告公司老板在微薄的利润中苦苦挣扎。而如何做大做强,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严峻的生存环境已经赤裸裸的摆在了广告公司老板们的面前,能否继续生存,或者改变经营思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生产工艺复杂 广告公司的生产工艺极为复杂,用湖北群艺李荣总经理的话说,“广告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比造一辆汽车还要复杂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制造汽车属于流水线作业,属于标准化工业生产。而作为广告行业来说,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广告公司都是针对不同的客户,要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假如有100个客户,那么就要有100种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也正是由于工艺复杂,导致广告公司容易出错,效率偏低。以设计名片为例,从设计LOGO到版面设计,起码要半小时的时间,其间客户还会要求反复修改,从定稿加上印制名片的时间,起码要1天的时间才能交货,制作一盒名片有的公司收费还不足10元,而制作过程却需要几个人完成,其工艺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四)广告公司利润低

中国电梯市场调查报告精讲

国内电梯市场调查报告 一、国内生产电梯的主要公司和品牌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电梯行业都只有一致认可的八大品牌: 奥的斯(OTIS)迅达(Schindler)通力(KONE)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三菱(MITSUBISHI)日立(HITACHI)东芝(TOSHIBA)富士达(FUJITAC)。国内生产的这八大品牌电梯,在国内属一线品牌,但与品牌原厂的产品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国际上只能算二 线品牌。 虽然我国电梯生产企业多达四百多家,但综合各方公布的数字 表明,八大国际品牌的独资及合资企业和五大本土龙头企业,是国 内电梯生产的主要公司,其电梯产量超过全国产量的90%。 国内的热销电梯品牌排行榜如下: 1、奥的斯OTIS电梯 (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世界最大的电梯企业之一,全球第一电梯品牌) 2、三菱电梯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电梯制造企业之一) 3、日立HITACHI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的电梯企业之 一) 4、通力KONE电梯 (1910年芬兰,通力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电梯企业之 一) 5、迅达电梯 (1874年瑞士,瑞士迅达集团,世界最大的电梯企业之一) 6、东芝Toshiba (东芝电梯集团,世界最大的电梯企业之一) 7、富士达电梯 (十大电梯品牌,华升富士达电梯有限公司)

8、蒂森电梯 (蒂森电梯有限公司,德国三大电梯制造商之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大量民营企业开始介入电梯制造工业,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地位,目前在本土民族品牌的企业中主要有:1、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2、沈阳博林特电梯股份有限公司;3、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4、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5、苏州市申龙电梯有限公司等五大龙头企业,各只占市场份额的1%~2%之间。 同时,电梯品牌的市场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开发商从成本、品牌熟悉度、服务及时性等方面考虑,往往会就近选择。三菱在华东区域、奥的斯在华北区域、日立在华南区域的市场份额远远要高于该品牌在其它城市的占有率。同样,众多中小型电梯公司也是依靠电梯市场的区域特性生存下来,且部分公司还有所发展壮大。虽然他们在品牌知名度和技术、质量方面处于弱势,但以低价和服务及时性的优势,在公司所在区域和一些特殊领域(使用特殊电梯)占有一定的市场。 二、各种电梯售后服务情况 从市场电梯售后服务调查来看,电梯公司把电梯的维修保养包给电梯销售公司或安装队,服务水平有好有差。有两个方面的数据可以参考:一是行业评选数据:综合服务合格率,奥的斯为100%;三菱为81%;迅达为77%;日立为71%;东芝为69%。二是网络评选结果:奥的斯为很好;蒂森为很好;东芝为很好。日立、通力、较好。迅达、富士达、三菱、西子奥的斯、富士为一般。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