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梭和梭心套的结构 构造 原理

旋梭和梭心套的结构 构造 原理
旋梭和梭心套的结构 构造 原理

旋梭和梭心套

一、旋梭的原理、结构和分类

在现代缝纫设备中,以锁式线迹缝合的缝纫机最为普遍。这些缝纫机大多数是采用旋梭,以其梭尖勾住线环,同时扩大线环,并引导线环环绕过梭心而构成锁式线迹的。

普通旋梭的工作原理是:在机针上升一定距离后,旋梭床的梭尖,开始勾进线环,梭尖勾住线环后继续转动,当线环被送到旋梭架导轨口时,线环被梭架分线钩勾住,这时机针应由下极限位置上升2 毫米左右。旋梭架.上的分线钩子应当在线环快要接近时,使线环端部留有时间移到导轨的后面去,分线钩子与机针运动轴线角为50°左右,由梭床梭尖外框凸面上边45°处勾住线环,继续转动,线环的端部勾在分线钩子上,为了使线环顺利地滑到梭架的表面上,导线板尾部的斜边把线环的线头~面向外拨开,而线环的后部,一边被梭架分线钩子勾着,向梭架底部滑下,在这瞬间,机针在旋梭机构中退出。由于梭架过线处非常光滑,使线环顺利地从梭架底部滑出,能使梭尖转过180°时,挑线杆上升,把挑线杆前所送下来的剩余部分线收上来,梭尖勾住线环继续旋转,线环前半部分在导线板下面,通过外框凸面45°斜面后,正在移动的导线板边缘,逐步高出梭架,把前半部线环向外拨开.后半部线环由梭架分线钩子勾住,而把线环前后分开,最后线环前后面套过梭架,把底线套在中间,经挑线杆拉紧线环,

形成线迹。旋梭机构的操作周期,203°~312°间是勾住线环及扩大线环的阶段,312°~320°间是针从梭心套缺日退出阶段0°~180°是空行程。上轴一转,旋梭二转.并在第二转时产生作用。

旋梭形成线迹的原理与摆梭基本相同,但它的形成线迹的过程和方法与摆梭又有不同:旋梭是作等角速度旋转运动,而摆梭是作不等速往复摆动运动;在机针作一次上下往复运动中(主轴旋转一周),旋梭等角速度旋转两周,而摆梭来回摆动一次;旋梭是旋梭架固定的,旋梭床是转动的,它是由梭床尖来勾住线环,由旋梭架钩子来进行分线,使其绕过梭心套与梭架底部、上边,从旋梭板头子处面脱线形成线环的.

随着现代缝纫工业的发展各类合成纤维织物和缝线的出现,对旋梭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使用中的缝纫设备、织物、缝线、服装、线缝和线迹形式种类越来越多,需要各种不同类型和尺寸的旋梭,以满足几乎是没有限止的缝纫情况组合。现在世界上的各种旋梭多达数百种,目前国内常用的旋梭大体上可分成三大类,即96型旋梭、107型旋梭、112型旋梭。

96型旋梭是各种型号直形线缝锁式线迹单针缝纫机所用旋梭,装配位置一般为横向卧式,旋梭的回转轴线平行于底板工作固并垂直于送料方向,见图6-23所示。这类旋梭根据工作速度又可分为中速旋梭(3000针/分以下)和高速旋梭(4500~5500针/分)。中速旋梭的孔径为φ7.24 毫米,适用于GC1一l、GC1一

2、GC1一

3、GC2一2、GC5一1等国内型号的中速工业平缝机。国内生产的96型中速旋梭,也能与国外美国胜家95一40、96一40;日本重机TR-7、TL-72、DDL;三菱DB32一10、DX370一10;德国杜可普206、207、270的各类型号的中速缝纫机配套使用.高速旋梭的孔径有φ7.94 毫米和φ8 毫米两种,适用于:GC6一1、GC6-l、GC8一l、GC8一2、GC10一l、GC10--2、GC15--1、GC28一1等国内型号的高速工业平缝机,并能与国外的美国胜家241、251、400W、600W;日本重机DDL一127、227,541等型号,日本兄弟DB2一B71

4、B755一3等型号;日本三菱DB126一10、130-10等型号的缝纫机配套使用。

图6-23横向卧式装配旋梭

96型(GC型)旋梭的结构及主要零件名称见图6-24所示。

旋梭床用螺钉紧固在下轴上,当机器以每分钟n转动时,梭床就以2n转的转速套着旋梭架环绕运转,利用梭床尖嘴,勾住线环,床内的沟槽与旋梭架上凸出的导轨相配合,因此,梭床的表面光洁度、硬度以及形状精度的要求都很高。旋梭架―装在梭床内,其环形凸缘导轨与梭床沟槽保持一定的配合间隙,既要转动灵活又不能十分松动,由旋梭定位钩固定着,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旋梭架芯轴固定梭心套,使其也固定在一定的位置,梭架分线钩子用来进行分线,配合梭床进行勾线环运动,梭架的表面的光洁度、硬度及形状精度的要求同梭床一样重要。

图6-2496型旋梭的结构及主要零件名称

1一旋梭床2一旋梭架3一旋梭板4一导线板

旋梭板:装在旋梭床上的一块半月形的导板,用来压住旋梭架环形凸缘,挡住其与梭床凹形沟槽的配合位置,弯形尖尾,是梭床勾住线环打套结的下半转,对线环在挑线杆轴线时起脱线导向作用。

导线板一是复盖在旋梭床梭尖部分上面,用来压住线环,限制线向外滑动,纳入梭床钩尖嘴的梭根部。其大弧形尾部是用来将梭心套上的底线抽紧,形成套结。

107型旋梭是各种型号曲折线缝、锁式线迹缝纫机所用的旋梭,装配位置一般为纵向卧式,旋梭的回转轴线平行于底板工作面并与送料方向一致,见图6-25所示。107型旋梭的结构及主要零件名称见图6-26所示。

图6-25纵向卧式装置旋梭

图6-26107型旋梭的结构及主要零件名称

1一旋梭床2一旋梭架3一旋梭板4一导线板5一凸轨

112型旋梭也叫朝天型旋梭,是各种型号直形线缝、锁式线迹双针机所用旋梭,装置位置一般为立式,旋梭的回转轴线垂直于底板工作面,见图6-27所示。112型旋梭的结构及主要零件名称见图6-28所示。

图6-27立式装配旋梭

图6-28112型旋梭的结构及主要零件名称

旋梭床2-旋梭架3-旋梭板4-导线板

上述三类旋梭虽然都是由旋梭床、旋梭架、旋梭板和导线板等零件组装后构成的,但同名零件形状互不相同。一般来讲这些同名零件是不能相互取代或互换的。另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旋梭的形状和构造,大致判定出旋梭的适用机型、工作转速和缝纫性能,其具体方法可从下述三个方面去鉴别:

(1)根据旋梭的外形和装配位置,鉴别其适用机型

96型旋梭的特征是从上向下看梭尖旋向为逆时针,梭架上无梭门闩,装配位置一般为横向卧式,用于单针直形线缝锁式线迹平缝机上。

107型旋梭的特征是从上向下看梭尖旋向为顺时针,梭架上无梭门闩,装配位置一般为纵向卧式,用于曲折线缝、锁式线迹的缝纫机上,如花针机、曲折缝缝纫机、平头锁眼机等。

112型旋梭的特征是从上向下看梭尖旋向为顺时针,梭架上有梭门闩,装配位置一般为立式,用于直形线缝、锁式线迹的双针缝纫机上.

(2)根据旋梭的润滑油路,鉴别其工作速度

由于锁式线迹的缝纫机的主轴转速与梭轴之比为1:2,所以旋梭的工作速度最高在7000转/分以下的为中速旋梭,能以7000转/分以上的转速工作的旋梭属于高速旋梭。在旋梭中凡有甩油槽、通油孔之类强化润滑构造都是高速旋梭,适用于有自动润滑

装置的高速缝纫机上。而无上述构造的旋梭则属干中速旋梭.只能用于依靠手工加油的中、低速缝纫机上。

(3)根据旋梭板(半月形圈)形状,鉴别其缝纫性能。

旋梭的梭板形状是根据缝纫性能要求而定的。缝薄料一般用的是细线,要求线环从梭架上迟些脱出。因为当针线形成的线环被梭尖钩扩绕过梭心,从梭架上脱出时,线越细越柔,线环就不稳定。如果脱出过早,很容易被本应空转一圈的梭尖再次钩住,无法继续缝纫。因此,缝薄料的旋梭板尾端都呈蛇尾状,并明显上翘(见图6-29中(2)所示),以便引导线环逐渐从梭架上脱出,并让开梭尖,避免被再次钩住,缝厚料一般用较粗、较硬挺的缝线,线环容易保持形状,早些从梭架上脱出有利于形成美观的线迹。若脱出较晚,反而容易收不紧缝线,缝料下表面浮浅。因此,缝厚料的旋梭板尾部短平、没有引导线环的翘起段(见图6-29中(l)所示)。缝中厚料的旋梭梭板尾部形状,则介于缝厚料和缝薄料的梭板形状之间。只要掌握上述要领之后,通过观察就不难鉴别旋梭的种类和用途了。

目前我国进口缝纫机和旋梭还很多,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旋梭,现将最常见的日本佐文制作所生产的“KOBON"牌旋梭和广濑制作所生产的“HIROSE”牌旋梭的分类情况介绍如下。

1、根据名称分类

(1)DB型低中速旋板

这类旋梭转速低,不能自动供油润滑。故此类旋梭易磨损,使用

寿命较短。在“佐文”、“广獭”旋梭的特性代号中均由数字“1”代表此类(特征代号是由三至四位数组成,并由数目中的首位数分别表示各种名称大类)。如特性代号为102,则代号中第一位数“1”表示该旋梭为DB型低中速旋梭。佐文旋梭此类符号为“KR”。

(2)DB型ZZ旋板

这类旋梭的特点是可以缝制直线针迹和Z字形针迹。旋梭针孔的宽度最大可达16毫米。在特征代号首位数中以“2"来表示。佐文制作所品种记号也为“KR".如KR一12、13、14、15、23、24、25、26、238、KHS一20TZ等。

(3)DB型高速加油旋梭

这类旋梭转速高,具有自动供油功能,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旋梭。这类旋梭在特征代号首位数中以“3 ”来表示.佐文制作所品种记号为“KH",如KHS一11、12、14、20、26、27、29、46等。

(4)特殊旋梭

这是为各种特殊用途的缝纫机,如双针机、平头锁眼机、花针机、绣花机、厚料机、开袋扣、疏缝机等设计的。这种类型的旋梭除具有满足其特殊机种的功能外,其梭芯的卷线量比一般的旋梭大二倍。这类旋梭在特征代号首位数中以“4”表示。佐文制作所品种记号为“KRP、HRT",如KRP一21、41、271、457、750等.HRT-11、12、14、17、18、19、21、22、31、51、67、68、108、132、136

等。

根据用途不同,特殊旋梭具有多种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③用于厚料的缝纫(分水平轴、垂直轴、摆动型)

④用于鞋的缝纫

⑤特殊用途

(5)家用旋转式旋梭

这类旋梭主要供家用缝纫机使用.其转速较工业用旋梭低得多,因而没有自动润滑,使用寿命及缝纫效率也较低.

2.根据缝纫机的结构分类:

根据缝纫机的结构可分为:自动割线缝纫机用、针送布缝纫机用、粗针专用、细针专用和化纤料专用等。

例1BHS一12SPF=高速自动供油一般布料细针专用自动割线缝纫机用旋梭。

例2KHS一12RPD=高速自动供油厚料针送布自动割线缝纫机用旋梭。

3.根据布料情况分类

根据加工布料材质的厚、薄和其他情况可分为:标准型、薄料型、厚料型和特殊型。

关于旋梭的标准型、薄料型、厚料型和特殊型,就是旋梭架板爪(内梭头舌)的长度、形状不同,对于旋梭脱线的早晚和防止松线情况的区分,见图12一29所示。

图6-29中(l)为厚料型,“佐文”旋梭记号为R型,“广濑”旋

梭记号为A型。这种类型的旋梭可用于缝纫厚料及曲折缝。它的脱线与其他型相比最快。因为这种类型的脱线钩不像其它类型,它的脱线钩是短栓,而这种短栓不会持面线过长,过线方便,即使梭子的同步与机针错位〔运动时机较慢)时,也能顺利脱线。图6-29中(2)为薄料型,“佐文”旋梭记号为S型,"广濑”旋梭记号为B型。它的特点是脱线钩上有一个长的梭栓,即旋梭架板爪最长,缝线由梭头脱出时间保持较长,减少不必要的松线,能够防止毛巾状浮线。

图6-29中(3)为标准型,“佐文”旋梭记号为G型,“广濑”旋梭记号为C型。这种类型的旋梭用于中厚薄料。在脱线钩上有一个防轧线的凸出物,

图6-29旋梭架板爪〔内梭舌〕形状

可防止穿线时,缝线进入外梭沟与内梭轨道的间隙之中。这样的设计,可以自行控制缝线的松紧,不仅可以防止轧线,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持线,防止过多的松线。此外,由于这种设计,加长了外梭沟的全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增加耐用性,并减少噪音。图6-29中(4)为日本广濑制作所生产的D型。这种类型的设计适用于缝纫薄料,这种旋梭兼有广濑B型与广濑C型的优点。也就是说,脱线钩上具有与B型一样保持缝线多余量的梭栓(内梭舌),还有像C型那样防止咬线的突出部分。另一个特点是梭心套重量轻,又能减少惯性力及减少缝线穿过梭心套从旋梭定位钩脱线时的阻力。这样不论使用细弱缝线,还是难以缝制的合成纤

维线,都能确保缝纫的顺利进行。

图6-29中(5)为日本广濑制作所生产的BOH型,这种类型的旋梭适用于缝纫中厚料。这种梭栓(内梭固定压舌)比较短,能确保线的顺利通过,在使用纹合疏松的缝线时,也能脱线顺利。

图6-29中(6)为日本广濑制作所生产的F型,这种类型的设计用于成批生产成衣缝纫机用,特征是有弹性的构造。它以梭栓装在带有双头螺栓和弹簧圈的梭体上为特点,这种结构可使咬线(轧线)情况发生后,不必拆卸旋梭就能将缝线拉出.

二、旋梭、梭心套的材料和热处理

旋梭、旋心套所用的材料见表6-7。

关于旋梭、梭心套的热处理、硬化层和硬度,因品种和用途的不问,硬化层和硬度也不一样,见表6-8所示。旋梭、梭心套一般采用气体渗碳和液体渗碳两种方法,根据其机能、形状,考虑了磨损、易碎、折断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热处理。如旋梭需要坚硬的,并且要有较高的抗磨损的表面,也不会因为冲击力通过复杂的或薄的形状而断裂。因此旋梭的热处理就是为了表面硬化。

旋梭的疲劳强度和耐用性,在设计制作时已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材料的性质.在热处理方面采用了最新的化学方法和对高速旋梭、特殊旋梭进行了镀硬铬处理,所以,可避免发生过热,增加了耐磨性,降低了转矩。

表6-7旋梭、梭心套用材料

表6-8旋梭、梭心套的硬化层和硬度

三、旋梭的润滑系统及润滑

对于D、B型式的旋梭,有两种润滑系统。一种是半自动润滑系统,它有一种能吸收下轴t油的结构(如广獭产HSH一7.24中速旋梭,它能把下轴套加油的一部分油吸收到旋梭内部);而另一种是全自动润滑系统,这种设计是通过下轴的中心部的孔强制加油的自动润滑(如广獭产HSH一7.94高速旋梭)。至于全自动润滑系统则有密封型和开放型两种润滑途径。一种竖轴的旋梭(朝天型旋梭如HSH一12一15L),是通过轴将机内油盘内的油吸引上来的。旋梭的加油结构见图6-30所示。

图6-30旋梭的加油机构

关于旋梭的供油,总是希望适量,但是由于缝制物的不同和所需

适量差别,所以根据缝纫物设计的旋梭是持续的、恒定量供油的。要检查全自动润滑系统里旋梭的润滑状态,一般采用图6-31所示的方法,即先将缝纫机空转10秒钟后,再把试验纸放在旋梭上(拆除针板、牙齿),然后不用线再运转5~10秒.试验纸上有飞溅油迹如图6-32中三种情况之,为加油是适当的。

图6-31润滑状况试验

图6-32正常润滑的油迹

四、旋梭的调整

1.旋梭与挑线杆之间的关系

旋梭和挑线杆之间的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旋梭引进面线时,挑线杆必须相应地松线。同时,当缝线套过旋梭时,挑线杆必须挑起上面所松的线。

挑线杆松出的线量与梭钩引进的线量之差即是线的多余量,由于挑线簧作用减少了某些松垂状况,实际上多余的量就短些了。一般来说,松出的线量愈短愈好。

2.旋梭的同步位置

旋梭梭尖与机针的同步位置是保证缝制质量的最主要点,调整时如图6-33所示。首先将针杆移到最低点。如针杆上有定位标记,可以看一下两条刻线中上面的一条刻线是否与针杆衬套的下端一致。如果不是,调节针杆使其一致。如果没有定位标记,可调节针杆,使针眼上端位置低于梭尖的线道a(毫米),(a的数据因缝纫机的不同而不同,其标准可参见表6-9),然后,将针杆

固定。

旋梭的调整是将针杆从最低位置升起,使定位标记的下刻线与针杆下衬套的下端一致.然后,将梭尖对准机针的中心线并固定。如果没有定位标记,当针杆从最低位置升到b(毫米)位置(针由下死点上升1.8一2.4毫米)时,把梭尖与机针的中心对准并固定。b的数据因缝纫机的不同也不同,其标准可参考表6-9。机针与旋梭尖的间隙应在0.05一0.1毫米以内,这个间隙的调整,对于线的松紧程度、断线、跳线和毛巾状浮线等缝制机能的所有方面,有着很大影响。

表6-9各种缝纫机旋检勾线时的数据

图6-33旋梭的调整

3.关于旋梭架定位钩的位置

旋梭架定位钩,有圆孔和长孔两种。圆孔定位钩是不能调整的。长孔定位钩可进行微量调节,其标准是:针下降后,针中心线与旋梭架定位缺口中心距离为0.5毫米,见图6-34所示。

图6-34旋梭架定位钩的位置

4,特殊旋梭尖和护针器的关系

在调整针和旋梭尖时,它们之间的间隙为0.05~0.1毫米,是最好状态.针和护针器之间的间隙,对缝制质量的影响也很大。它们之间的间隙过大,是断针、旋梭尖磨损以及断线等缝制故障的孔要原因;针和护针器没有间隙,是跳线的主要原因.其标准间隙为0.05~0.1毫米,见图6-35所示。更换机针时(针的大小改变时)应重新调整间隙。

图6-35特殊旋梭尖和护针器的关系

五、旋梭的钩线时间与缝纫性能

旋梭的时间位置与缝纫性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里用单针锁

式线迹平缝机,来讨论在一般缝纫中的这种关系。

1.断线

如图6-36所示,当旋梭的钩线时间位置延迟并超过某个极限时,断线就增加。将棉线与合成纤维线相比较,图中很明显地表示棉线能够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使用而不断线.但当旋梭的钩线时间位置延迟过长时,棉线的断线率也要增加。旋梭合适的时间位置一般是在2.0~2.6毫米之间。

图6-36钩线时间位置与断线的关系

2.缝线的张紧

如图6-37所示,当旋梭钩线时间延迟时,缝线的张紧就逐渐变得松弛。与棉线相比较,合成纤维线张紧性能较好,因为它拉长后容易回原到正常情况。缝线的张紧就是面线被收紧,缝料的反面出现面线。

3.浮线环

当面线的张力较小时就会出现浮线环现象,即缝料背面出现象毛巾状样的针迹。同面线的收紧一样,棉线与合成纤维线相比更易产生浮线环。如图6-38所示,随着旋梭时间位置的延迟,浮线环现象将减少。

图6-37钩线时间与收线

图6-38钩线时间位置与浮线环关系

4.跳针

跳针与线环的形状和机针与梭尖的相互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线环的形状随缝线的性质、机针的形状及机针的提升量而变化。如图6-39所示,棉线和合成纤维线形成的线环是不同的。棉线形成的线环较为稳定;而合成纤维线形成的线环则很不规则,如线环向下塌拉长靠向机针,并向后鼓起,会产生线的扭曲与胖肚。图6-39线环形状

旋梭的钩线时间与跳针的相互关系如图6-40所示,而图6-41所示的是机针的位置与跳针次数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曲线是在跳针容易发生的情况下试验得出的。对于旋梭的时间位置来说,当它设置为2.5 毫米左右时很少出现跳针现象.对于机针位置来讲,当其位置调整到梭尖在针眼上端约 1 毫米处通过时最理想。特

别是在使用合成纤维线时,为防止跳针的发生,最好将机针调到梭尖贴近针眼的位置。

图6-40旋梭的钩线时间与跳针关系

图6-41机针位置与跳针的关系

六、旋梭在缝纫不同缝料时的注意事项

1、合成纤维的缝纫

合成纤维的特性不同于天然缝料,其受热时强度变弱,并像橡胶

一样有很大的弹性。用合成纤维线缝纫合成纤维料时,最严重的问题是机针发热。如果由于机针与缝料间的摩擦使得机针过热的话,缝料和面线上的微尘将会粘附在机针上,并塞满针眼,严重的还会把面线熔断。关于机针过热间题,前面已提到过。至于旋梭,最好选用B、C或D型旋梭。为了减少缝线通过梭架定位钩的阻力,现已制造出表层镀有聚回氟乙烯塑料的旋梭。这类旋梭主要用缝线很细和绣花的缝纫中。这种旋梭经特殊制造,使得旋梭体与梭架间滑动平稳,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线的拉紧和断线的发生。

由于合成纤维线较棉线易发生跳针,故装配旋梭时,应将钩线时间位置略为延迟一些,旋梭的时间位置最合适值是2.2~2.6 毫米,机针最合适的位置是梭尖须在针孔上端约l毫米处。为了防止缝料的起皱,须尽可能调低底、面线的张力。

2.厚料的缝纫

在缝纫厚料时,一般均使用粗针、粗线,旋梭同样也必须适合这些条件,如梭架做得比普通的稍高一些(约0.5~0.6 毫米),加大针槽,并将勾线提高一些。因此,在将旋梭装进缝纫机时,请按图6-42所示,把梭架定位钩稍加拗变并稍稍偏移一些安装。在缝制特厚材料(缝料)时,可选用下列几种特殊型旋梭:

图6-42用于厚料缝纫的梭架定位钩的安装

(1)HSH-53,HSH-11-5x5(立式旋梭)

这种旋梭用于一般厚料缝纫,其缝纫速度为3000针/分,轴径

为φ9.52毫米。这两种类型的旋梭除了护针板的区别外(HSH一11一55型的护线板比HSH一11一53厚,用粗针时,能充分发挥其性能),它们在缝纫中起的作用是一样的。这种旋梭在梭门上有一凸出物,轴上有一凸轮,以便于开启爪工作。对于机针送料的缝纫机,这种旋梭较为理想,因为这种旋梭的结构对机针的运动没有限制(假如是普通类型的旋梭,针槽就须制造得长些)。

(2)HSH-32(横向轴型)

这种旋梭用于缝纫像安全带之类的极厚料,其缝纫速度为1200针/分,轴径为φ10.3毫米。它是将大的摆动型变成旋转型。然而,这种机器的用途与设计来缝纫厚料的厚料机是一样的。因缝纫机大,旋梭相应也要大。更换旋梭时,须将梭床体全部取出。

(3)HSH-445(竖轴型)

这种旋梭用于缝纫像大帐篷之类的极厚料,其缝纫速度为1500针/分,轴径为φ9.53毫米。它是一种竖轴型的旋梭,可用于缝纫特殊的极厚料的双针或单针的缝纫机。由于该机是有开启爪,梭轴上有一凸轮用来驱动开启爪工作。

(4)DD1,HSH-l-1

这类梭适用于缝纫像粗帆布包之类的极厚料,其缝纫速度为650~900针/分。它们的摆梭可用于缝纫特厚料的大的缝纫机。因为DD1的梭心比HSH-l-l长,但梭心的外径是一样的。

至于一般厚料用DA1-AH,HSH-7.94BOH、DPZ、HSH-12-l5(H)、HSM-Al较为适用。

汽车蓄电池构造和原理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教案课题蓄电池的构造和原理 课型理论班级09春汽时 间 第一周星期三第二节 导学目标1、明确本门课的内容、任务、要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汽车电器及电控制系统的功能、组成、特点。 2、掌握铅蓄电池的结构、特点、型号,训练组合、分解能力等。 3、掌握铅蓄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想象能力。 重点学习方法、普通铅蓄电池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难点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授、自学、提问、讨论 导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一.本课程简介 1.要求2.内容3、学习方法。二.电源系的组成、功能及电路关系汽车电源系统主要包括:发电机、调节器(装在发电机内)、蓄电池、放电警告灯、点火开关等。 三、蓄电池的构造、特点 图1-1看完后分解 引导观察:各类铅蓄电池的构造有何共同点?(训练分解组合能力) 引导思考:蓄电池的各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训练分解组合能力) 单格之间的联接关系。(串) 1.极板组 引导观察:铅蓄电池的正负极桩、正负极板的特点。a作用b分类c组成 隔板一、听课、观察、思考 二、提问 三、讨论、解答下列问题: 1、明确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 学习方法。 2、自学、答问电源系统的组成、 功能及电路连接特点。 3、为什么铅蓄电池被称为起动 型蓄电池? 4、为什么蓄电池正负极板有如 图所示的结构特点? 5、袋式隔板的优点是什么? 30′ 10′ 20′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引导思考:袋式隔板与普通隔板相比 有何特点。(训练想象能力) a位置b特点c材料d袋式隔板3.壳体 a作用b材料c要求 4.电解液 引导思考:电解液过大对蓄电池性能有何影响?(训练组合思维能力) a成分b相对密度范围c配制d相对密度与容量。 5.联条 a材质b作用c型式 6.加液孔盖 a作用b结构 7.极桩a分类b结构 8、蓄电池的型号和规格 四、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引导思考:蓄电池为什么能存电放电?(训练组合思维能力) (一)概述:反应总方程式 (二)电势的建立 [2.0-(-0.1)=2.1V] (三)放电过程 在放电过程中,正极板上四价的铅离子与电子结合生成二价铅离子,进人电解液再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铅(附着在正极上);负极板上,二价铅离子也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铅(附着在负极板上)。 (四)充电过程 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6、什么是相对密度?配制顺 序? 相对密度是否越大越好? 7、自学蓄电池的型号和规 格,答问 8、铅蓄电池的电压建立过 程? 9、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电性能 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10、自学蓄电池充电过程。 30′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的结构特点是灵活,这种灵活性源于纯电动汽车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特点。首先,纯电动汽车的能量主要是通过柔性的电线而不是通过刚性联轴器和转动轴传递的,因此,纯电动汽车各部件的布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布置不同,如独立的四轮驱动系统和轮毂电动机驱动系统等,会使系统结构区别很大;采用不同类型的电动机,如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会影响到纯电动汽车的重量、尺寸和形状;不同类型的储能装置,如蓄电池,也会影响纯电动汽车的重量、尺寸及形状。另外,不同的能源补充装置具有不同的硬件和机构,例如,蓄电池可通过感应式和接触式的充电机充电,或者采用更换蓄电池的方式,将替换下来的蓄电池再进行集中充电。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主要由电力驱动控制系统、汽车底盘、车身以及各种辅助装置等部分组成。除了电力驱动控制系统,其他部分的功能及其结构组成基本与传统汽车相同,不过有些部件根据所选的驱动方式不同,已被简化或省去了。所以电力驱动控制系统既决定了整个纯电动汽车的结构组成及其性能特征,也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它相当于传统汽车中的发动机与其他功能以机电一体化方式相结合,这也是区别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 1、电力驱动控制系统 电力驱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如图5.1所示,按工作原理可划分为车载电源模块、电力驱动主模块和辅助模块三大部分。 1)车载电源模块 车载电源模块主要由蓄电池电源、能源管理系统和充电控制器三部分组成。

(1)蓄电池电源。蓄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唯一能源,它除了供给汽车驱动行驶所需的电能外,也是供应汽车上各种辅助装置的工作电源。蓄电池在车上安装前需要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合成所要求的电压一般为12V或24V的低压电源,而电动机驱动一般要求为高压电源,并且所采用的电动机类型不同,其要求的电压等级也不同。为满足该要求,可以用多个12V 或24V的蓄电池串联成96~384V高压直流电池组,再通过DC/DC转换器供给所需的不同电压。也可按所需要求的电压等级,直接由蓄电池组合成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池组,不过这样会给充电和能源管理带来相应的麻烦。另外,由于制造工艺等因素,即使同一批量的蓄电池其电解液浓度和性能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安装电池组之前,要求对各个蓄电池进行认真的检测并记录,尽可能把性能接近的蓄电池组合成同一组,这样有利于动力电池组性能的稳定和延长使用寿命。 (2)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汽车行驶中进行能源分配,协调各功能部分工作的能量管理,使有限的能量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能源管理系统与电力驱动主模块的中央控制单元配合在一起控制发电回馈,使在纯电动汽车降速制动和下坡滑行时进行能量回收,从而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程能力。能源管理系统还需与充电控制器一同控制充电。为提高蓄电池性能的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需要实时监控电源的使用情况,对蓄电池的温度、电解液浓度、蓄电池内阻、电池端电压、当前电池剩余电量、放电时间、放电电流或放电深度等蓄电池状态参数进行检测,并按蓄电池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进行调温控制,通过限流控制避免蓄电池过充、放电,对有关参数进行显示和报警,其信号流向辅助模块的驾驶室显示操纵台,以便驾驶员随时掌握并配合其操作,按需要及时对蓄电池充电并进行维护保养。 (3)充电控制器。充电控制器是把电网供电制式转换为对蓄电池充电要求的制式,即把交流电转换为相应电压的直流电,并按要求控制其充电电流。充电器开始时为恒流充电阶段。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铅酸蓄电池的结构 铅酸蓄电池主要由正极板组?负极板组?隔板?容器和电解液等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1.极板 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极板由纯铅制成,上面直接形成有效物质,有些极板用铅镍合金制成栅架,上面涂以有效物质?正极(阳极)的有效物质为褐色的二氧化铅,这层二氧化铅由结合氧化的铅细粒构成,在这些细粒之间能够自由地通过电解液,将正极材料磨成细粒的原因是可以增大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增加反应面积,从而减小蓄电池的内阻?负极(阴极)的有效物质为深灰色的海绵状铅?在同一个电池内,同极性的极板片数超过两片者,用金属条连接起来,称为极板组

或极板群?至于极板组内的极板数的多少,随其容量(蓄电能力)的大小而异?为了获得较大的蓄电池容量,常将多片正?负极板分别并联,组成正?负极板组,如下图所示: 安装时,将正?负极板组相互嵌合,中间插入隔板,就形成了单格电池?在每个单格电池中,负极板的片数总要比正极板的片数多一片,从而使每片正极板都处于两片负极板之间,使正极板两侧放电均匀,避免因放电不均匀造成极板拱曲? 2.隔板 在各种类型的铅酸蓄电池中,除少数特殊组合的极板间留有宽大的空隙外,在两极板间均需插入隔板,以防止正?负极板相互接触而发生短路?这种隔板上密布着细小的孔,既可以保证电解液的通过,又可

以阻隔正?负极板之间的接触,控制反应速度,保护电池?隔板有木质?橡胶?微孔橡胶?微孔塑料?玻璃等数种,可根据蓄电池的类型适当选定?吸附式密封蓄电池的隔板是由超细玻璃丝绵制作的,这种隔板可以把电解液吸附在隔板内,吸附式密封蓄电池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的? 3.容器 容器是用来盛装电解液和支撑极板的,通常有玻璃容器?衬铅木质容器?硬橡胶容器和塑料容器四种?容器用于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应该耐酸?耐热?耐震?容器多采用硬橡胶或聚丙烯塑料制成,为整体式结构,底部有凸起的肋条以搁置极板组?壳内由间壁分成3个或6个互不相通的单格,各单格之间用铅质联条串联起来?容器上部使用相同材料的电池盖密封,电池盖上设有对应于每个单格电池的加液孔,用于添加电解液和蒸馏水以及测量电解液密度?温度和液面高度? 4.电解液 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是用蒸馏水稀释高纯浓硫酸而成的?它的密度高低视铅蓄电池类型和所用极板而定,一般在15℃时为1.200~1.300g/cm3?蓄电池用的电解液(稀硫酸)必须保持纯净,不能含有危害铅酸蓄电池的任何杂质?电解液的作用是给正?负电极之间流动的离子创造一个液体环境,或者说充当离子流动的介质?电解液的相对密度对蓄电池的工作有重要影响,相对密度大,可减少结冰的危险并提

油泵工作原理的介绍

油泵工作原理的介绍 关于油泵工作原理的介绍: 川崎负流量系统对油泵排量的控制分液控和电控两种状态 电控状态:与排量变化相关的控制液压信号是前泵油流,后泵油流和先导油及负流量,其中前后泵的油流直接控制油泵,先导油经过电比例阀节流后控制油泵,我们可以称之为先导二次压力。下面我们以后泵的控制为例来分析排量的变化情况。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几个概念 1.排量控制的源信号是:前泵油流,后泵油流和先导二次油流和负流量,其中前泵油流控制一级活塞,后泵油流控制一级活塞和斜盘活塞(一端控制斜盘活塞的小端,处于常开状态,一端控制大端处于常闭状态,一端控制主压活塞),负流量控制一级活塞,先导二次油流控制二级活塞 2.控制元件是 ①滑阀:是一个三位三通阀,它由阀芯和滑套组成,两者之间能相对运动。阀芯的移动由阀芯右端的一级活塞和二级活塞与阀芯左端的弹簧构成平衡。滑套的移动由斜盘活塞控制,随着斜盘活塞的移动而移动,其移动距离和方向跟斜盘活塞一致。 ②二级活塞:在电控状态下,先导二次油流单独控制二级活塞,负流量不参与直接控制,而是由负压传感器采集其压力参数,提供给电脑,经电脑计算作为控制电比例阀电流的一个参数来控制先导二次油流;在液控状态下,先导二次油流被液改电控阀截断,不参与对二级活塞的控制,由负流量单独对二级活塞进行直接控制。二级活塞的工作方向为推动滑阀阀芯向左运动,由自带弹簧回位构成平衡。 ③一级活塞:由前泵油流,后泵油流及先导一次油流(仅在液控状态下)进行控制,其工作方向为推动滑阀阀芯向左运动,由自带弹簧回位,构成平衡。 3.执行元件是变量活塞: 变量活塞由固定的活塞套和一个两端截面积大小不一样的柱塞构成,柱塞与斜盘和滑阀套连接,当两个端面受压产生压差时,柱塞带动其他两个一起运动。 下面我们来分析液压系统中压力和流量控制在油泵中间的具体的变化关系。 指导思想:1.压力取决于负载.2..油泵输出的压力与流量成反比。

铅酸蓄电池结构详解

铅酸蓄电池结构详解 一、蓄电池的功用 蓄电池种类较多,根据电解液不同,有酸性和碱性之分。由于铅酸蓄电池阻小,电压稳定,在短时间能供给较大的起动电流,而且结构简单,价格较低,所以在汽车拖拉机上被广泛采用。 蓄电池为一可逆直流电源,在汽车拖拉机上与发电机并联,它的主要作用是:(1)发动机起动时,蓄电池向起动机和点火装置供电。起动发动机时,蓄电池必须在短时间(5~10s)给起动机提供强大的起动电流(汽油机为200~600A。柴油机有的高达1000A)。 (2)在发电机不发电或电压较低发动机处于低速时,蓄电池向点火系及其它用电设备供电,同时向交流发电机供给他激励磁电流。 (3)当用电设备同时接入较多,发电机超载时,蓄电池协助发电机共同向用电设备供电。 (4)当蓄电池存电不足,而发电机负载又较少时,可将发电机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即充电。 (5)蓄电池还有稳定电网电压的作用。当发动机运转时,交流发电机向整个系统提供电流。蓄电池起稳定电器系统电压的作用。蓄电池相当于一个较大的电容器,可吸收发电机的瞬时过电压,保护电子元件不被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蓄电池的构造 车用12V蓄电池均由6个单格电池串联而成,每个单格的标称电压为2V,串联成12V的电源,向汽车拖拉机用电设备供电。

蓄电池主要由极板、电解液、格板、电极、壳体等部分组成。 1.极板 极板分为正极板和负极板两种。蓄电池的充电过程是依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和电解液中硫酸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深棕色的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海绵状、青灰色的纯铅(Pb)。 正、负极板的活性物质分别填充在铅锑合金铸成的栅架上,加入锑的目的是提高栅架的机械强度和浇铸性能。但锑有一定的副作用,锑易从正极板栅架中解析出来而引起蓄电池的自行放电和栅架的膨胀、溃烂,从而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负极板的厚度为1.8mm,正极板为2.2mm,为了提高蓄电池的容量,国外大多采用厚度为1.1~1.5mm的薄型极板。另外,为了提高蓄电池的容量,将多片正、负极板并联,组成正、负极板组。在每单格电池中,负极板的数量总比正极板多一片,正极板都处于负极板之间,使其两侧放电均匀,否则因正极板机械强度差,单面工作会使两侧活性物质体积变化不一致,造成极板弯曲。 2.隔板 为了减少蓄电池的阻和体积,正、负极板应尽量靠近但彼此又不能接触而短路,所以在相邻正负极板间加有绝缘隔板。隔板应具有多孔性,以便电解液渗透,而且应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抗碱性。 隔板材料有木质、微孔橡胶、微孔塑料以及浸树脂纸质等。近年来,还有将微孔塑料隔板做成袋状,紧包在正极板的外部,防止活性物质脱落。 3.壳体

解液晶电视的结构和原理

我将采用倒叙的方法给大家讲解液晶电视的结构和原理,先讲屏的结构时候我们知道屏里是 液晶分子,要扭动液晶分子出现图像必须要用TFT 薄膜晶体屏管,要驱动屏管,就要逻辑 板送来的行列信号,所以它类似于CRT 的视放板。分子扭曲成型后要发出图像就要用到高 压板。逻辑板需要的 LVDS 信号要来自于大板就是中放版,全部的能源我们当然知道要电源 板来提供。所以我这样讲述大家非常容易理解和容易接受,去繁留简,去的是繁琐的我们不 必要了解的,留下的是精华。好了请看; 第一讲液晶电视的概述 液晶最早由奥地利植物学家“赖尼茨尔”于 1888 年发现。液晶屏由两片偏光板、两片玻璃板中间加上液晶,另外再加上背光源组成,只要加电就可以让液晶改变光的方向。液晶显示器内包括一片制有很多薄膜晶体管(TFT )的玻璃,一片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彩 色滤色片及背光源利用背光源,也就是荧光管投射出光线,这些光线先经过一个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晶,这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将会改变穿透液晶的光线角度;接下来这些光线还必须经过前方的彩色滤色片与另一块偏光板。由上可知液晶屏的图像是扭曲液晶分子配合背 光而显示图像。 目前的背光源有四种: CCFL 冷阴极荧光灯,无需加热即可发射电子,需要 1500V将内部气体电离发光,正常工作只需500V电压。非真正白光,发光频率低,动态画面不理想。一致 性不好故而单灯单供电。 EEFL 两端以金属粉作为外电极,发光效率高,一致性好可并联驱动只要用于LG,AUDENG 屏。 LFD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在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后就被认定是荧光灯管、灯泡等照明设备的终结者。LED 灯又称发光二极管,比起其它光源,单个LED 灯的功耗是最小的。其次,在发光寿命方面,LED 背光技术则超越了 CCFL ,是技术的提升。LED 背光就成功实现了光源的平面化。平面化的光源不仅有优异的亮度均匀性,还不需要复杂的光路设计,这样一来LCD 的厚度就能做到更薄,同时还拥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还有一种最高档的LED 产品目前不多见,它类似于等离子的原理采用RGB_LED, 就是每个像素点由三个 LED 管组成,有的采用一个 R 一个 B 两个 G 组成,色彩对比度真实性最好超 越了等离子,但结构复杂,要有单独的调光电路。价格高昂并未普及。今天第一讲就到这里,因为我要工作,不忙就写第二集。(欢迎各位老师斧正) 第二逻辑板 逻辑板又称: " 控制板”在液晶电视里的作用和CRT 中的视放板相当,但有本质的区别,逻辑板不是一个纯粹的信号放大器,它输入是LVDS格式信号,而不是RGB 。 逻辑板也称 TCON 板作用是把数字板送来的LVDS 或 TTL 图像数据信号,时钟信号进行处 理移位寄存器存储将图像数据信号,时钟信号转换成屏能够识别的控制信号行列信号RSDS 控制屏内的 MOSFET 管工作而控制液晶分子的扭曲度。 逻辑板是一个具有软件和固有程序的组件,内置有移位寄存器(水平和垂直移位)的专用模块 FLASH 即使厂家也无法改变,。逻辑板的供电不是来自于开关电源直接提供,一般由信号处理板上稳压电路提供。 逻辑板的典型故障是:无图像,屏幕垂直方向有断续的彩色线条,也无字符(这一点很重要)。可以测试上屏电压, 5V 或 12V 看屏型号而定。再测试 LVDS 输出接口上的电压看静态和动

柱塞式喷油泵结构工作原理基础

柱塞式喷油泵结构工作原理基础 喷油泵是柴油供给系中最重要的另件,它的性能和质量对柴油机影响极大,被称为柴油机的"心脏"。 一.功用、要求、型式 功用:提高柴油压力,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负荷大小,定时定量地向喷油器输送高压柴油,且各缸供油压力均等。 要求: (1)泵油压力要保证喷射压力和雾化质量的要求。 (2)供油量应符合柴油机工作所需的精确数量。 (3)保证按柴油机的工作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供油。 (4)供油量和供油时间可调正,并保证各缸供油均匀。 (5)供油规律应保证柴油燃烧完全。 (6)供油开始和结束,动作敏捷,断油干脆,避免滴油。 类型:车用柴油机的喷油泵按其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柱塞式喷油泵、喷油泵- 喷油器和转子分配式喷油泵三类。 二.柱塞泵的泵油原理 柱塞泵的泵油机构包括两套精密偶件:

柱塞和柱塞套是一对精密偶件,经配对研磨后不能互换,要求有高的精度和光洁度和好的耐磨性,其径向间隙为0.002~0.003mm 柱塞头部圆柱面上切有斜槽,并通过径向孔、轴向孔与顶部相通,其目的是改变循环供油量;柱塞套上制有进、回油孔,均与泵上体内低压油腔相通,柱塞套装入泵上体后,应用定位螺钉定位。 柱塞头部斜槽的位置不同,改变供油量的方法也不同。出油阀和出油阀座也是一对精密偶件,配对研磨后不能互换,其配合间隙为0.01 。 出油阀是一个单向阀,在弹簧压力作用下,阀上部圆锥面与阀座严密配合,其作用是在停供时,将高压油管与柱塞上端空腔隔绝,防止高压油管内的油倒流入喷油泵内。 出油阀的下部呈十字断面,既能导向,又能通过柴油。出油阀的锥面下有一个小的圆柱面,称为减压环带,其作用是在供油终了时,使高压油管内的油压迅速下降,避免喷孔处产生滴油现象。当环带落入阀座内时则使上方容积很快增大,压力迅速减小,停喷迅速。 泵油原理 工作时,在喷油泵凸轮轴上的凸轮与柱塞弹簧的作用下,迫使柱塞作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完成泵油任务,泵油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屏的基本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屏的基本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本篇将会讲屏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屏基本分为LCD屏和OLED 屏,二者的发光原理不同,但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而在讲屏的结构前,首先要了解光。光是一种电磁波,在沿直线的传播方向上,光波垂直振动着,并在振动平面上以随机均匀分布的方向振动。 如果光波的振动方向固定,那么这样的光称为线偏振光,振动方向称为偏振方向,偏正方向与光波的传播方向形成偏正面。液晶显示器,是通过控制光通过液晶盒后的偏振状态,从而控制透过的光以及状态来达到显示效果的。 因此,通常LCD的构造,可以简单分为前后偏振片、前后玻璃片、液晶层、背光源系统等,如下图。前后偏振片用来选择出入的光波,前后玻璃片用来承载各式材料,液晶层则是用来调色的,由于液晶本身不能发光,因此需要背光源来照射,最后五彩缤纷的光就显示出来了。 OLED则不同,它具有自发光的特性,因此不需要背光源。构造为在TFT基板上蒸镀在通电下可以自发光的RGB三色有机膜层。通过TFT基板控制电流大小,即可控制RGB有机膜层的发光亮暗,从而混合出显示所需的颜色。 液晶面板 一块LCD屏的组成,可分为两部分:液晶面板和背光板。液晶面板(液晶盒)包括偏振片、玻璃基板、彩色滤色膜、电极、液晶及定向层。背光模组由冷阴极荧光灯(CCFL)、导光板(光波导)、扩散板和棱镜片组成,其作用是件光源均匀地传送到液晶面板。 偏光片的全称是偏振光片,液晶显示器的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所有的液晶都有前后两片偏振光片紧贴在液晶玻璃,组成总厚度1mm左右的液晶片。液晶屏中的偏光片分为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上下两偏光片相互垂直。其作用就像是栅栏一般,会阻隔掉与栅栏垂直的光波分量,只准许与栅栏平行的光波分量通过。 液晶玻璃基板是液晶平板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厚度主要为0.7 mm及0.5m m,且即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工作原理及其与变量泵性能对比 伺服油泵液压系统现用的开环变量泵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动力源不同。开环变量泵液压系统的动力源是注塑机专用三相电动机驱动开环变量泵,而伺服油泵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则是用伺服电机驱动油泵(齿轮泵或柱塞泵),液压系统的核心部分——动力源的改变,意味着液压系统的控制和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本文将详细叙述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并将其性能与变量泵性能做一对比。 伺服油泵是由伺服电机驱动的,即将试用的这颗伺服油泵是由交流伺服电机驱动的。伺服电机属于控制电机的范畴,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和转换信号,如伺服电机将电压信号转换为转矩和转速,等等。对控制电机的主要要求:动作灵敏准确、运行可靠、耗电少等,也适用于伺服电机。 在液压系统中,泵的输出功率为W=PXQ ,式中,P为泵输出压力,Q为泵输出流量,从该表达式中可以看出,改变泵的输出压力或输出流量,均可改变泵的输出功率。我们知道,注塑机各个动作所需的功率不一样,而且变化较大,若能使泵的输出功率与负载功率相匹配,则可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不难看出,在负载一定的情况下,在定量泵液压系统中,由于泵输出的流量是一定值,但负载有速度要求,所以一部分流量需从主溢流阀流回油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溢流损耗。另外,由于用比例节流阀做调速回路,所以又存在节流损耗。在开环变量泵液压系统中,由于有斜盘改变泵出口的大小,从而改变了泵输出流量的大小,所以没有溢流损耗,但是,开环变量泵在流量控制状态下也存在着节流损耗,所以,开环变量泵的调速回路是容积——节流调速回路。闭环变量泵由于其是用一比例减压阀或比例伺服阀控制斜盘活塞,使斜盘保持一定的开口,当泵输出压力达到预定压力(由压力传感器监测)时,泵切换至压力控制状态,所以,闭环变量泵既无溢流损失,也无节流损失。由于这类液压系统在国内都是用得比较多的,相信大家对这些系统的原理都已耳熟能详,这里不再赘述。

柴油机柱塞式喷油泵结构工作原理基础

柴油机柱塞式喷油泵结构工作原理基础 喷油泵是柴油供给系中最重要的零件,它的性能和质量对柴油机影响极大,被称为柴油机的"心脏"。 一.功用、要求、型式 功用:提高柴油压力,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负荷大小,定时定量地向喷油器输送高压柴油,且各缸供油压力均等。 要求: (1)泵油压力要保证喷射压力和雾化质量的要求。(2)供油量应符合柴油机工作所需的精确数量。(3)保证按柴油机的工作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供油。 (4)供油量和供油时间可调正,并保证各缸供油均匀。(5)供油规律应保证柴油燃烧完全。 (6)供油开始和结束,动作敏捷,断油干脆,避免滴油。 类型:车用柴油机的喷油泵按其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柱塞式喷油泵、喷油泵- 喷油器和转子分配式喷油泵三类。

二.柱塞泵的泵油原理 柱塞泵的泵油机构包括两套精密偶件: 柱塞和柱塞套是一对精密偶件,经配对研磨后不能互换,要求有高的精度和光洁度和好的耐磨性,其径向间隙为0.002~0.003mm 柱塞头部圆柱面上切有斜槽,并通过径向孔、轴向孔与顶部相通,其目的是改变循环供油量;柱塞套上制有进、回油孔,均与泵上体内低压油腔相通,柱塞套装入泵上体后,应用定位螺钉定位。 柱塞头部斜槽的位置不同,改变供油量的方法也不同。出油阀和出油阀座也是一对精密偶件,配对研磨后不能互换,其配合间隙为0.01 。 出油阀是一个单向阀,在弹簧压力作用下,阀上部圆锥面与阀座严密配合,其作用是在停供时,将高压油管与柱塞上端空腔隔绝,防止高压油管内的油倒流入喷油泵内。 出油阀的下部呈十字断面,既能导向,又能通过柴油。出油阀的锥面下有一个小的圆柱面,称为减压环带,其作用是在供油终了时,使高压油管内的油压迅速下降,避免喷孔处产生滴油现象。当环带落入阀座内时则使上方容积很快增大,压力迅速减小,停喷

#质谱基础理论和仪器结构介绍-Q-Exactive

理论 基础理论 第一章基础 基本名词 Q-Exactive质谱仪的结构及介绍 Q-Exactive质谱仪的扫描模式 基本名词 质荷比(m/z):以原子质量单位表示的离子质量与其电荷数的比值。 基峰(base peak):在质谱图中,指定质荷比范围内强度最大的离子峰称作基峰。 原子质量单位(u):用来衡量原子或分子质量的单位,它被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 同位素(Isotopes):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总离子流谱图(TIC,Total Ion Chromatogram):对一定质荷比范围内的离子流总和进行连续检测与记录的色谱图。 提取离子流谱图(EIC,Extracted Ion Chromatogram):对某一质荷比的离子流进行连续检测与记录的色谱图。 分辨率:质谱图上两个相邻离子峰分离的程度(如下图) Q-Exactive质谱仪的结构及介绍

基本结构 结构 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1) 离子源(Ion Source) (2) 离子透镜系统(Ion Optics):离子传输毛细管(Capillary),S-Lens,注入四极杆,弯曲四极杆,透镜(S-Lens出口透镜、Inter-flatapole透镜、TK透镜, Splite Lens,传输八极杆 (3) 质量分析器:四极杆(Quadrupole),Orbitrap(静电场轨道离子阱) (4) HCD碰撞池 (5) 检测器(Detector):Orbitrap 以下分别介绍各部分的作用及特点 离子源 作用:(1)将中性的待测物电离为带电荷的离子; (2)真空过渡; (3)去除多余的溶剂; (4)去除干扰。 与LC相连接的电离源主要为大气压电离源(API,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包括:电喷雾电离源、大气压化学电离源、大气压光学电离源 电喷雾电离源(ESI,Electrospray Ionization) 主要特点: 离子在液相状态形成 对热不稳定化合物首选

液晶显示器原理与构造

液晶显示器原理与构造概论 液晶显示器的构造 液晶显示器的构造,以TFT-LCD来讲,关键零组件包括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驱动IC、液晶材料、配向膜、背光模块、ITO导电薄膜,还有其它Cell制程要用到的材料及化学用品等。而在主要构造的用途方面,接下来以主动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器来说明,首先由背光源的光线照在偏光板上,光线在穿过偏光板后,会被偏极化(也就是偏极化后每一个光线的分子,在能量、相位、频率和方向上的特性都会相同。),偏极化的光线会穿过液晶,因为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被电极产生的电压影响,因此液晶可以改变偏极化光线的偏光角度,不同的偏光角度造成出来的光线强度会不同,不同强度的光线再经由彩色滤光片的红、蓝、绿三个画素,就会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亮度和不同颜色的画素,最后再经由各个画素就可以组成肉眼看得到的各种影像和图形。 主动矩阵型液晶显示器构造图

TN型LCD显示模式 液晶显示器的优点和缺点 和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在重量和体积方面,液晶显示器不管是在重量、体积和厚度上,都比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来得短小轻薄,因此在携带性和使用便利性上,液晶显示器都较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优良许多。接下来是在耗电方面,由于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是利用电子束打在涂满磷化物(phosphor) 的弧形玻璃上,后端使用阴极线圈放出负电压,驱动电子枪将电子放射在弧形玻璃上发出光亮形成影像,所以比较起来液晶显示器较为省电。 至于在屏幕本体的比较,液晶显示器和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的优劣参半,液晶显示器在屏幕弧度和屏幕闪烁度方面都比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来得好,但是在广视角技术和尺寸大小方面,反而是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比液晶显示器好,因为在制作液晶显示器时,超过30吋以上会因为玻璃基板材质的问题,造成玻璃重量使面板变形,因此目前无法做超过30吋以上的屏幕。除此之外,液晶显示器也有其它缺点,如价格比阴极射线管显示器高出许多,耐用度较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差,以及使用温度限于0至50度区间(超出此温度区间会使液晶结构受到破坏)等。

气动油泵的工作原理

GMCC PMA 班06-02主题 气动油泵的工作原理 如下图1-1所示, 一、气动泵的工作原理如下: 1、压缩空气通过过滤网14进入,推动选择阀2下降,然后气体通过通道b进入缸体 推动活塞7下降,与活塞7相连的柱塞17同时跟着活塞动作,柱塞把腔体的油通过单向阀R压向出油口。 2、当柱塞下降到下行程时,选择阀2关闭,并阻止压缩空气进入气缸体内,然后靠 气缸内的弹簧10克服气压压力并推动活塞上升,柱塞也跟着上升,这时候吸入单向阀24打开把油吸到腔体内,气体通过通道a和b从消声器12排放出去。 3、当柱塞上升到上行程时,选择阀再次打开,压缩空气推动柱塞进行排油过程。 4、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大约以每分钟2000次冲程次数的高速频率重复以上1到3 动作,直到气压和油压稳定为止。当两者的压力都达到恒定时,泵的循环动作会

自动停止。假如油压回路压力意外下降,只要压缩空气长期供应泵就会自动运作,直到油压重新达到恒定为止。 二、压力调整 1、通过调压阀设定压缩空气的压力2到3kgf/cm2运行气动泵。 2、打开出油口的排空气阀,这时候看到一股带有奶白色气泡的流体流出来,继续排 空直到气泡消失为止,然后关闭排空气阀并停止气动泵。假如没有排空气阀提供,也可以拧松出油口的管接头进行排空气。 3、进行完泵的排空气后,用相同的方式到油压回路的其它组成部分进行排空气。 4、油压回路上所有排空气步骤都完成后,把压缩空气的压力设定为额定工作压力(泵 型号:HPE6308的额定压力是4.8kgf/cm2)并启动气动泵。 5、如果在位置不好的地方进行排空气有困难时,可以进行多次关闭和打开压缩空气 源快速地完成排空气。

柱塞式喷油泵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讲解

柱塞式喷油泵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讲解 喷油泵是柴油供给系中最重要的另件,它的性能和质量对柴油机影响极大,被称为柴油机的"心脏"。它的主要功用:提高柴油压力,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负荷大小,定时定量地向喷油器输送高压柴油,且各缸供油压力均等。 要求 (1)泵油压力要保证喷射压力和雾化质量的要, (2)供油量应符合柴油机工作所需的精确数量, (3)保证按柴油机的工作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供油, (4)供油量和供油时间可调正,并保证各缸供油均匀, (5)供油规律应保证柴油燃烧完全, (6)供油开始和结束,动作敏捷,断油干脆,避免滴油。它的主要类型:车用柴油机的喷油泵按其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柱塞式喷油泵、喷油泵- 喷油器和转子分配式喷油泵三类。 柱塞泵的泵油机构 柱塞和柱塞套是一对精密偶件,经配对研磨后不能互换,要求有高的精度和光洁度和好的耐磨性,其径向间隙为0.002~0.003mm 。柱塞头部圆柱面上切有斜槽,并通过径向孔、轴向孔与顶部相通,其目的是改变循环供油量;柱塞套上制有进、回油孔,均与泵上体内低压油腔相通,柱塞套装入泵上体后,应用定位螺钉定位。柱塞头部斜槽的位置不同,改变供油量的方法也不同。出油阀和出油阀座也是一对精密偶件,配对研磨后不能互换,其配合间隙为0.01 。出油阀是一个单向阀,在弹簧压力作用下,阀上部圆锥面与阀座严密配合,其作用是在停供时,将高压油管与柱塞上端空腔隔绝,防止高压油管内的油倒流入喷油泵内。出油阀的下部呈十字断面,既能导向,又能通过柴油。出油阀的锥面下有一个小的圆柱面,称为减压环带,其作用是在供油终了时,使高压油管内的油压迅速下降,避免喷孔处产生滴油现象。当环带落入阀座内时则使上方容积很快增大,压力迅速减小,停喷迅速。

柱塞式喷油泵工作原理

柱塞式喷油泵工作原理 柱塞式喷油泵利用柱塞在柱塞套内的往复运动吸油和压油,每一副柱塞与柱塞套只向一个气缸供油。对于单缸柴油机,由一套柱塞偶件组成单体泵;对于多缸柴油机,则由多套泵油机构分别向各缸供油。中、小功率柴油机大多将各缸的泵油机构组装在同一壳体中,称为多缸泵,而其中每组泵油机构则称为分泵。 分泵的结构图,其关键一部分是泵油机构。泵油机构主要由柱塞偶件(柱塞和柱塞套)、出油阀偶件(出油阀和出油阀座)等组成。柱塞的下部固定有调节臂,可通过它调节和转动柱塞的位置。柱塞上部的出油

阀由出油阀弹簧压紧在油阀座上,柱塞下端与装在滚轮体中的垫块接触,柱塞弹簧通过弹簧座将柱塞推向下方,并使滚轮保持与凸轮轴上的凸轮相接触。 喷油泵凸轮轴由柴油机曲轴通过传动机构来驱动。对于四冲程柴油机曲轴转两圈,喷油泵凸轮轴转一圈。 柱塞式油泵的泵油原理。柱塞的圆柱表面上铣有直线型(或螺旋型)斜槽,斜槽内腔和柱塞上面的泵腔用孔道连通。柱塞套上有两个圆孔都与喷油泵体上的低压油腔相通。柱塞由凸轮驱动,在柱塞套内作往复直线运动,此外它还可以绕本身轴线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 (1)吸油过程当柱塞下移,燃油自低压油腔经进油孔被吸入并充满泵腔。 (2)压油过程在柱塞自下止点上移的过程中,起初有一部分燃油被从泵腔挤回低压油腔,直到柱塞上部的圆柱面将两个油孔完全封闭时为止。此后柱塞继续上升,柱塞上部的燃油压力迅速增高到足以克服出油阀弹簧的作用力,出油阀即开始上升。当出油阀的圆柱环形带离

开出油阀座时,高压燃油便自泵腔通过高压油管流向喷油器。当燃油压力高出喷油器的喷油压力时,喷油器则开始喷油。 (3)回油过程当柱塞继续上移到,斜槽与油孔开始接通,于是泵腔内油压迅速下降,出油阅在弹簧压力作用下立即回位,喷油泵停止供油。此后柱塞仍继续上行,直到凸轮达到最高升程为止,但不再泵油。 由上述泵油过程可知,由驱动凸轮轮廊曲线的最大矢径决定的柱塞行程h(即柱塞的上、下止点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但并非在整个柱塞上移行程hg内都供油,喷油泵只在柱塞完全封闭油孔之后到柱塞斜槽和油孔开始接通之前的这一部分柱塞行程hg内才泵泊。hg称为柱塞有效行程。显然,喷油泵每次泵出的油量取决于有效行程的长短,因此欲使喷油泵能随柴油机工况不同而改变供油量,只须改变有效行程。一般借改变柱塞斜槽与柱塞套油孔的相对位置来实现,将柱塞转向的方向,有效行程的供油量即增加;反之则减少。 (4)停止供油状态当柱塞转到柱塞根本不可能完全封闭油孔位置,因此有效行程为零,即喷油泵处于不泵油状态。

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

名词解释 1.纯电动汽车:指由蓄电池或其他储能装置作为电源的汽车。 2.再生制动:指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储能设备装置内的制动过程。 3.续驶里程:指电动汽车在动力蓄电池完全充电状态下,以一定的行驶工况,能连续行驶的最大距离。 4.逆变器:指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变换器。 5.整流器:指将交流电变化为直流电的变换器。 6.DC/DC变换器:指将直流电源电压转换成任意直流电压的变换器。 7.单体蓄电池:指构成蓄电池的最小单元,一般由正、负极及电解质组成。 8.蓄电池放电深度:指称为“DOD”,表示蓄电池的放电状态的参数,等于实际放电量与额定容量的百分比。 9.蓄电池容量:指完全充电的电池在规定条件下所释放的总的电量,用C表示。 10.荷电状态:称为“SOC”,指蓄电池放电后剩余容量与全荷电容量的百分比。 11.蓄电池完全充电:指蓄电池内所有的活性物质都转换成完全荷电的状态。 12.蓄电池的总能量:指蓄电池在其寿命周期内电能输出的总和。 13.蓄电池能量密度:指从蓄电池的单位质量或体积所获取的电能。 14.蓄电池功率密度:指从蓄电池的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获取的输出功率。 15.蓄电池充电终止电压:指蓄电池标定停止充电时的电压。 16.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指蓄电池标定停止放电时的电压。 17.蓄电池能量效率:指放电能量与充电能量之比值。 18.蓄电池自放电:指蓄电池内部自发的或者不期望的化学反应造成的电量自动减少的现象。 19.车载充电器:指固定安装在车上的充电器。 20.恒流充电:指以一个受控的恒定电流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 21.感应式充电:指利用电磁感应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 22.放电时率:电流放至规定终止电压所经历的时间。 23.连续放电时间:指蓄电池不间断放电至中止电压时,从开始放电到中止电压的时间。 24.记忆效应:指蓄电池经过长期充放电后显示出明显的容量损失和放电电压下降,经过数次完全充放电循环后可恢复的现象. 25.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在一定的充放电制度下,电池容量下降到某一规定值时,电池所能

喷油泵速度特性

实验四喷油泵速度特性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喷油泵试验台的结构、原理及用途,并掌物其操作方法。 2、了解柴油机的供油系统和喷油泵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掌物喷油泵速度特性的试验方法,加深对喷油泵速度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条件 1、PSDW110-2C喷油泵试验台一台 2、四缸Ⅱ号高压油泵一台 三、实验原理 喷油泵速度特性:在喷油泵的油量控制调节机构(拉杆或齿条)位置不变时,每循环供油量随转速的变化特性。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按内容逐项写清楚) 1、调节喷油泵转速,一人;转速调整应均匀。 2、记录喷油泵的供油量,一人;实验数据记录应准确无误。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将喷油泵的拉杆固定在最大位置,并保持不变。 2、起动喷油泵试验台,设定喷油泵的低压供油压力(0.2MPa)和温度(25℃)。 3、起动主轴电机,选择手动方式调节喷油泵的调速旋钮改变喷油泵的转速(也可选择自动方式预先设定喷油泵的工作转速),测量在下列转速下喷油泵工作100次循环的供油量: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r/min,同一转速测量二次。 4、试验完毕后,做好保养清理工作,将实验数据记入柴油机喷油泵速度特性记录表(表五),经实验指导老师签字后即可离开实验室。 六、实验的重点或难点 1、实验数据的读取。 2、喷油泵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喷油泵禁止无油工作,其转速变化不能太快。 2、应尽量保证喷油泵喷出的燃油都要进入测试量筒内;读数时要保证燃油液面水平,等到量筒内的油沫消失之后再读数,避免测量误差。 八、思考题 1、做此实验时为什么要将喷油泵的油量控制机构(拉杆或齿条)的位置固 定不变?2、柴油机喷油泵的每循环供油量随转速的增加如何变化?为什么? 表五柴油机喷油泵速度特性实验记录表 签字年月日

STN液晶显示屏的结构与原理-中显液晶LCDLCM液晶

STN液晶显示屏的结构与原理 发布来源:发布时间:2010-3-13 9:23:14 STN液晶显示屏采用无源矩阵结构,在两块玻璃基板的内侧配置有行电极(扫描线)和列电极(数据线)两种电极,中间封入液晶,扫描线和数据线的交点就是STN液晶屏的像素点。图1所示是STN液晶显示屏的结构和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1 STN液晶显示屏的结构和等效电路示意图 STN液晶显示屏的工作原理与TN液晶显示屏相同,只是STN的扭转角为180°~270°,而不是90°。图1所示为TN和STN液晶分子扭转角度示意图。 图2 TN和STN液晶分子扭转角度示意图 正因为STN液晶显示屏中的液晶扭转角度不同,其特性也就不同,为便于说明问题,下面给出TN与STN液晶显示屏电压-穿透率曲线,如图3所示。

图3TN型与STN型液晶显示屏的电压-穿透率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当电压比较低时,光线的穿透率很高;电压很高时,光线的穿透率很低;而电压在中间位置时,TN液晶显示屏的变化曲线比较平缓,而STN液晶显示屏的变化曲线则较为陡峭。因此,在TN 液晶显示屏中,当穿透率由90%变化到10%时,相对应的电压差就比STN液晶显示屏大。前面曾提到,在液晶显示屏中,是利用电图3TN型与STN\I型液晶显压来控制灰阶的变化,而上述TN与STN液晶显示屏的不示屏的电压-穿透率曲线同特性,便造成TN比STN液晶显示屏的灰阶变化要多。所以,一般TN液晶显示屏多为6~8 bits的变化,也就是64~256个灰阶的变化,而STN液晶显示屏最多为4bits,也就只有16阶的灰阶变化。除此之外,STN与TN液晶显示屏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反应时间,一般STN 液晶显示屏多在100ms以上,而TN液晶显示屏多在50ms以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单纯的TN液晶显示屏本身只有明、暗两种情形(或称黑、白),无法做到色彩的变化。雨STN液晶显示屏由于液晶材料的不同,以及光线的干涉现象,显示的色调以淡绿色和橘色为主。如果在传统单色STN液晶显示屏加上彩色滤光片,并将单色显示矩阵的任一像素点分成三个像素单元(或称子像素),分别通过彩色滤光片显示红、绿、蓝三基色,再经由三基色的比例调和,也可以显示出全彩模式的色彩。另外,TN液晶显示屏做得越大,其对比度就会越差,雨STN型由于采用了改良技术,可以弥补对比度不足的情况。

柴油机喷油泵原理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 一、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柴油发动机是一种压燃式发动机,压燃式发动机吸入气缸的是纯净的空气,并被压缩到很高的温度,柴油经喷射装置以高压喷入气缸并与高温空气混合着火燃烧,对外作功,从而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柴油发动机的优点是:燃油消耗低,较低的有害废气排放。柴油发动机有四冲程也有二冲程的,汽车使用的柴油机多为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循环(四冲程)第一冲程活塞由上死点向下运动,将空气经打开的进气门吸入气缸,故而称之为进气冲程;第二冲程活塞由下死点向上运动,进、排气门关闭,气缸内的空气以14:1—24:1的压缩比被压缩,空气升温至800℃,在压缩行程结束时,喷油器以接近1500巴的压力将柴油喷入气缸。该冲程称之为压缩冲程。第三冲程在一定的发火延迟后,雾化的燃油与空气混合自行发火燃烧,气缸内空气压力迅速升高,推动活塞下行对外作功。该冲程称之为作功冲程。第四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排气门打开,燃烧的废气被子排出气缸。该冲程称之为排气冲程。 二、发动机的构造发动机由: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起动系组成。 三、燃油喷射系的工作过程 1、功用:按照柴油机的工作顺利及负荷的新变化,将清洁的柴油定时、定量、定压并以一定的空间状态雾化喷入燃烧室。 2、组成:由低压油路与高压油路两大部分组成。低压油路:由燃油箱、滤清器、输油泵、低压油管等组成;高压油路:由喷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等组成。 3、燃油供给路线:柴油从燃油箱内被吸出,经油管进入输油泵,输油泵以一定的压力将柴油压送到柴油滤清器,经滤清器过滤后的清洁柴油输入到喷油泵,再经喷油泵增压,由高油管送到喷油器,喷油器将柴油雾化后喷入燃烧室中。 四、喷油泵 1、油泵的功用:按照柴油机不同工况,定时、定量、定压、敏捷地将柴油雾化喷入气缸。 2、油泵的种类:柱塞式喷油泵、分配式喷油泵、泵-喷油器、PT泵、滑套计量。 3、柱塞式喷油泵的工作原理:柱塞式喷油泵是通过与发动机的凸轮轴的旋转推动柱塞向上运动,在柱塞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柱塞向下运动。柱塞在柱塞套内连续的往复运动实现了油泵的供油。柱塞在柱塞套内作往复直线运动的同时,还可作旋转运动,柱塞的旋转运动完成了油泵的油量调节。 五、喷油器 1、喷油器的功用:将高压油泵送来的高压油,按设定的压力,以最佳的雾化状况喷入燃烧室,与压缩空气充分的混合。 2、喷油的构造:由喷油器体、调压螺钉、调压弹簧、顶杆、针阀偶件等组成。 3、喷油的工作原理:当喷油泵工作时,高压柴油经高压油管,进入喷油器油道、针阀体环形油道、直油道、直达压力室。当压力室的油压力足以克服调压弹簧的预紧力和针阀偶件内的磨擦力时,针阀抬起,高压柴油就以高速以环形喷孔喷出。喷出的柴油又撞击在针阀的倒锥体上,形成均匀细碎的倒锥形喷雾。当喷油泵停止供油时,压力室内的油压骤降,针阀在调压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复位,密封锥体与锥座密封,喷油器停止喷油。 六、供油提前器 1、喷油提前角:柴油是在活塞到达上止点前的某个角度喷入燃烧室的,这个喷油时间为喷油正时,此时相应的曲轴转角为喷油提前角。 2、供油提前角:喷油泵开始供油到活塞到达压缩上止点这段时间的转角。 3、供油提前角对发动机的影响: 1)供油提前角过大:工作粗暴、敲缸、燃烧不完全、冒白烟、功率下降、油耗大、起动困难、怠速不稳; 2)供油提前角过小:功率下降、油耗大、水温高、难起动、冒黑烟。 4、喷油泵供油提前角的调整:1)改变喷油泵凸轮轴与曲轴的相对位置; 2)改变油泵与滚轮体的相对位置。 5、供油提前器的功用:使喷油泵的供油提前角随油泵转速的增加而自动增大,使柴油机在不同的转速条件下有最佳的供油正时与之相适应,从而获得较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七、调速器 1、调速器的功用:根据柴油机的速度特性,分别在起动、怠速、超速等不同的工作状况提供不同的喷油量,以保证柴油机正常平稳的工作,同时能灵敏地感觉到外界负荷变化所引起的柴油机转速的变化而自动调节控制齿杆的位置增减供油量,从而改变喷油泵的自然供油特性,改变柴油机的扭矩特性,以适应外界负荷的变化。 2、调速器的分类: 1)按调速作用范围可分为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