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聚碳酸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聚碳酸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聚碳酸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Polycarbonate

摘要

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本文就聚碳酸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聚碳酸酯发展前景

Abstract

Polycarbonate (PC) is a molecular chain containing carbonate group-containing polymer, according to ester stru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aliphatic, aromatic, aliphatic aromatic types. As one of the aliphatic polycarbonat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is low which limits it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plastics. At present only the aromatic polycarbonate obtained the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Because polycarbonate structure property, has now become the five major engineering plastics in the fastest growing general engineering plastics. In this paper, we will do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polycarbonate..

Keywords: polycarbonate; development; prospect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1 引言 (1)

2 聚碳酸酯的主要特征 (1)

2.1聚碳酸酯的物理性质 (1)

2.2聚碳酸酯的化学性质 (2)

3生产技术概况 (2)

3.1溶液光气法 (2)

3.2界面缩聚光气法 (2)

3.2.1界面缩聚光气法存在的问题 (3)

3.3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3)

3.4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全非光法) (3)

4市场应用 (3)

4.1用于建筑行业 (4)

4.2用于汽车制造工业 (4)

4.3用于生产医疗器械 (4)

4.4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4)

4.5用于包装领域 (4)

4.6用于光学透镜领域 (4)

4.7用于光盘的基础材料域 (5)

5 聚碳酸酯的发展现状 (5)

6 我国聚碳酸酯的发展建议 (5)

7 结束语 (7)

8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聚碳酸酯加工特性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聚碳酸酯以其独特的高透光率、高折射率、高抗冲性、尺寸稳定性及易加工成型等特点,在该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采用光学级聚碳酸配制作的光学透镜不仅可用于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及光学测试仪器等,还可用于电影投影机透镜、复印机透镜、红外自动调焦投影仪透镜、激光束打印机透镜,以及各种棱镜、多面反射镜等诸多办公设备和家电领域,其应用市场极为广阔。聚碳酸酯在光学透镜方面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便是作为儿童眼镜、太阳镜和安全镜和成人眼镜的镜片材料。近年来,世界眼镜业聚碳酸酯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显示出极大的市场活力。

2 聚碳酸酯的主要特征

聚碳酸酯也叫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常用缩写PC 。是一种韧的热塑性树脂,通常是由双酚A和光气生产的,现在也开发了不使用光气的生产方法,并已在20世纪6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90年代末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现在产量仅次于聚酰胺的第二大工程塑料。其名称来源于其内部的CO3基团。 2011年3月双酚A在食用瓶中已被欧美国家禁用

化学名: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

CAS编号:25037-45-0

化学结构:

2.1聚碳酸酯的物理性质

传密度:1.20-1.22 g/cm^3,线膨胀率:3.8×10 cm/cm°C,热变形温度:135°C ,低温-45°C。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BI级,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性能接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不需要添加剂就具有UL94 V-0级阻燃性能。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对聚碳酸酯价格较低,并可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生产大型的器件。随着聚碳酸酯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聚碳酸酯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间的价格差异在日益缩小。不耐强酸,不耐强碱,改性可以耐酸耐碱。

聚碳酸酯的耐磨性差。一些用于易磨损用途的聚碳酸酯器件需要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

2.2聚碳酸酯的化学性质

数聚碳酸酯耐弱酸,耐弱碱,耐中性油。聚碳酸酯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

PC是一种线型碳酸聚酯,分子中碳酸基团与另一些基团交替排列,这些基团可以是芳香族,可以是脂肪族,也可两者皆有。双酚A型PC是最重要的工业产品。

PC是几乎无色的玻璃态的无定形聚合物,有很好的光学性。PC高分子量树脂有很高的韧性,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600~900J/m,未填充牌号的热变形温度大约为130°C ,玻璃纤维增强后可使这个数值增加10°C 。PC的弯曲模量可达2400MPa以上,树脂可加工制成大的刚性制品。低于100°C 时,在负载下的蠕变率很低。PC有较好的耐水解性,但不能用于重复经受高压蒸汽的制品。

PC主要性能缺陷是耐水解稳定性不够高,对缺口敏感,耐有机化学品性,耐刮痕性较差,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会发黄。和其他树脂一样,PC容易受某些有机溶剂的浸浊。

3生产技术概况

自1898年Einhorn通过二羟基苯在吡啶溶液中进行光气化反应,首次合成出PC之后,在PC合成工艺的发展历程中,出现过很多合成方法,如低温溶液缩聚法、高温溶液缩聚法、吡啶法、部分吡啶法、光气界面缩聚法、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固相缩聚法等等,但迄今为止,实现工业规模生产的只有光气界面缩聚法和熔融酯交换缩聚法两种工艺。目前,PC生产技术主要有溶液光气法、界面缩聚光气法、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和全非光气法,前两者统称为光气法。

3.1溶液光气法

网溶液光气法的工艺路线为:光气+双酚A(BPA)→PC。以光气和双酚A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溶剂中进行界面缩聚,得

到的PC胶液经洗涤、沉淀、干燥、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PC产品。此工艺经济性较差,且存在环保问题,缺乏竞争力。

3.2界面缩聚光气法

界面缩聚光气法是目前工业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工艺,其与溶液光气法的主要不同在于:双酚A首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双酚A钠盐,后加入二氯甲烷,通入光气,使物料在界面上聚合,生成低分子量PC,然后经缩聚分离得到高分子量PC产品。此工艺路线技术成熟,产品质量高,不用脱除溶剂,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和连续生产,而且产品纯净、易加工、分子量高,能满足各种用途性能要求,在PC生产工艺中占绝对优势,目前世界上约有90%的PC生产采用该工艺。

近年来对该工艺的主要改进体现在环状齐聚物的开环聚合和后处理工艺方面。美国GE公司推出了环状低聚物开环聚合新工艺,不仅改善了产品的加工性能,而且成本有所降低,其关键步骤是制备环状低聚物。双酚A与光气反应生成双酚A-双氯甲酸酯,经水解缩合生成环状低聚物,再进一步缩合即得产品PC。此工艺比熔融缩聚更为实用,且为活性聚合,在较短时间内可制得比传统产品分子量高10倍的PC产品。

后处理工艺的主要改进是开发出将蒸发与沉析相结合,并配之以排气式挤出机的工艺路线,即将溶有PC的二氯甲烷溶液与甲苯蒸气以逆流方式在汽提塔去

除沸点较低的二氯甲烷。由于PC只微溶于甲苯,二氯甲烷去除后,便得到PC与甲苯的浆料;经薄膜蒸发可得到PC含量大于80%的PC-甲苯混合物;然后直接送入排气式挤出机脱净残余甲苯,共挤出造粒,从而有效简化了后处理工艺。

3.2.1界面缩聚光气法存在的问题

(1)使用光气作为单体或反应界面。光气,学名碳酞氯或氯代甲酞氯。纯净的光气在常温下为无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剧毒。光气分子中具有两个酚氯基团,是一种极其活泼的化合物,遇水后发生强烈反应,极易水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溶于水,造成环境污染,扩散到河流中。光气是极毒的气态物质,主要损害人的呼吸道,导致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当光气泄漏,还会污染大气。

(2)反应过程中需使用大量的二氯甲烷作为聚合溶剂,而二氯甲烷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

3.3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的工艺路线分为两步:①光气+苯酚→DPC;②DPC+BPA→PC,简称酯交换法,又称本体聚合法,也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

苯酚经光气法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DPC),然后在高温、高真空和微量卤化锂或氢氧化锂等催化剂和添加剂存在下与双酚A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低聚物,再进一步缩聚制得PC产品。该工艺流程短,无溶剂,全封闭,无污染,生产成本略低于光气法,但产品光学性能较差,催化剂易污染,副产品难以去除,加工困难,应用范围有限,再加上搅拌、传热等问题的限制,难以实现大吨位工业化生产。

3.4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全非光法)[3]

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因工艺过程中彻底不使用光气,是在酯交换法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开发成功,属绿色环保工艺路线,又称全非光法。

其生产工艺也分为两步:①酯交换法合成DPC:苯酚+DMC→DPC;②DPC+BPA→PC。首先,以碳酸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生产碳酸二甲酯(DMC);

其次,苯酚和DMC反应首先生成甲基苯基碳酸酯(MPC),然后MPC和苯酚进一步反应生成DPC,同时MPC发生歧化反应也生成DPC。得到非光法DPC后,在熔融状态下与双酚A进行酯交换、缩聚制得PC产品。该法与光气法及酯交换法相比,有以下优点:①不使用剧毒的光气和溶剂二氯甲烷,无脱溶剂和水洗脱盐工序,流程简单,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②产品质量高,聚碳透明度可达98%,达到光学级聚碳酸酯性能指标,可用来制造光盘类光电子产品;③副产品甲醇和苯酚可循环使用,降低原料成本。

目前世界各大聚碳酸酯公司已先后建立起了非光气酯交换法的工业装置。根据生成碳酸二甲酯所采用的原料的不同,分别有GE 公司以甲醇、一氧化碳和氧气为原料,经氧化、梭基化等反应制成DMC;日本旭化成公司开发的非光气酯交换法有独特的创意,使用二氧化碳、环氧乙烷(EO)和双酚A(BPA)作为主要原料生产聚碳酸酯(PC),副产乙二醇(EG)。该工艺既不使用光气,也不使用二氯甲烷,产生很少的废物,是一项污染小的新工艺,该工艺已用于台湾旭化成奇美聚碳酸酯装置,生产能力已达到6.5万吨/年。

4市场应用[4-6]

聚碳酸酯的应用开发是向高复合、高功能、专用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目前已推

出了光盘、汽车、办公设备、箱体、包装、医药、照明、薄膜等多种产品各自专用的品级牌号。

4.1用于建筑行业

在聚碳酸酯板材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抗冲击性,耐紫外线辐射及其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和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使其比建筑业传统使用的无机玻璃具有明显的技术性能优势。目前,中国建有聚碳酸酯建材中空板生产线20余条,年需用聚碳酸酯7万t 左右,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14万t。

4.2用于汽车制造工业

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抗热畸变性能,而且耐候性好、硬度高,因此适用于生产轿车和轻型卡车的各种零部件,其主要集中在照明系统、仪表板、加热板、除霜器及聚碳酸酯合金制的保险杠等。根据发达国家数据,聚碳酸醋在电子电气、汽车制造业中使用比例在40%~50%,目前中国在该领域的使用比例只占10%左右,电子电气和汽车制造业是中国迅速发展的支柱产业,未来这些领域对聚碳酸醋的需求量将是巨大的。预计2005年中国汽车总量将达300多万辆,届时需求量也将达到3万t,因而聚碳酸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是极有拓展潜力的。

4.3用于生产医疗器械

由于聚碳酸酯制品可经受蒸汽、清洗剂、加热和大剂量辐射消毒,且不发生变黄和物理性能下降,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肾血液透析设备和其他需要在透明、直观条件下操作并需反复消毒的医疗设备中。如生产高压注射器、外科手术面罩、一次性牙科用具、血液分离器等。

4.4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飞机和航天器中各部件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PC在该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增加。据统计,仅一架波音型飞机上所用聚碳酸酯部件就达2500个,单机耗用聚碳酸酯约2吨。而在宇宙飞船上则采用了数百个不同构型并由玻璃纤维增强的聚碳酸酯部件及宇航员的防护用品等。

4.5用于包装领域

近年来,在包装领域出现的新增长点是可重复消毒和使用的各种型号的储水瓶。由于聚碳酸酯制品具有质量轻,抗冲击和透明性好,用热水和腐蚀性溶液洗涤处理时不变形且保持透明的优点,目前一些领域PC瓶已完全取代玻璃瓶。据预测,随着人们对饮用水质量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聚碳酸酯在这方面的用量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以上,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6万t。

4.6用于光学透镜领域

聚碳酸酯以其独特的高透光率、高折射率、高抗冲性、尺寸稳定性及易加工成型等特点,在该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采用光学级聚碳酸配制作的光学透镜不仅可用于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及光学测试仪器等,还可用于电影投影机透镜、复印机透镜、红外自动调焦投影仪透镜、激光束打印机透镜,以及各种棱镜、多面反射镜等诸多办公设备和家电领域,其应用市场极为广阔。聚碳酸酯在光学透镜方面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便是作为儿童眼镜、太阳镜和安全镜和成人眼镜的镜片材料。近年来,世

界眼镜业聚碳酸酯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显示出极大的市场活力。

4.7用于光盘的基础材料域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倔起,由光学级聚碳酸酯制成的光盘作为新一代音像信息存储介质,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迅猛发展。聚碳酸酯以其优良的性能特点因而成为世界光盘制造业的主要原料。目前世界光盘制造业所耗聚碳酸酯量已超过聚碳酸酯整体消费量的20%,其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我国光盘产量增长迅速,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字,2002年全国共有光盘生产线748条,年耗光学级聚碳酸酯约8万吨,且全部进口。因而聚碳酸酯在光盘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是极为广阔的。

5 聚碳酸酯的发展现状

全球聚碳酸酯业走入困境,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对聚碳酸酯市场需求增长所产生的严重影响正在显现。9月,在香港市场上的现货价格已经从一年前的最高峰的每吨3800美元降到2200美元,而在美国市场的平均价格今年也下降了6%-8%。加之全球生产能力到2002年底将增加18%计划的逐步实施,市场对聚碳酸酯的需求出现锐减。日前,一些国际权威机构将今年北美欧洲市场对聚碳酸酯的需求增长预测从8%调低到1%,亚太地区的需求也从12%调低至4%-6%但是,这个领域的一些生产者对长期的市场前景仍表乐观,他们正在按计划启动新的产能,这些产能主要出现在亚洲,这个地区的产能目前已占到全球的近一半。LG和道化学公司共同投资在韩国建设的聚碳酸酯项目已增加了6.5万吨的产能,中国台湾地区将于明年4月投产的年产5万吨的项目,投资者还计划在明年底将产能扩大一倍。而同期投产的还有中国台湾与日本合资的另一个年产5万吨、同样计划在2004年扩大产能一倍的项目。

拜耳在中国台湾的生产装置到今年底将新增产能7万吨,使其在这个地区的总产能达到13万吨。不过,拜耳已经修订了其在该地区的发展计划。新加坡帝人聚碳酸酯公司年产5万吨光学级聚碳酸酯的设备也即将投产,其另一个年产5万吨的生产装置也将在2002年底投产,到时该公司的产能将达到18万吨。日本三菱化成、三菱瓦斯化学及三菱工程塑料等在日本投资的年产7万吨的生产设备也将于明年4月建成。与此同时,这三家公司还将于2004年将他们在泰国的合资企业的产能扩大到8万吨。在欧美地区,聚碳酸酯的产能也将扩大,如到2002年,西班牙和阿尔巴尼亚的产能将要分别增加13万吨和7万吨。分析家认为,推迟启动这些生产能力可能使聚碳酸酯价格下滑之势得到缓解,而如果这些企业一意孤行把大量的产品推向市场的话将会给本来就不景气的市场带来沉重打击,投资并不会获得预期的收益。

中国是世界上聚碳酸酯的主要生产地之一,拜耳、道化学、帝人、三菱化学等都在中国建有生产装置。由于一年以前市场需求走旺,国内的生产企业也纷纷扩产,预计到2005年,中国聚碳酸酯的年生产能力可望超过10万吨,年需求量也将达到9万吨。

6 我国聚碳酸酯的发展建议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聚碳酸酯仍未形成自己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具有工业规模的生产装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内聚碳酸酯的消费量迅速增长,生产与市场形成了极不协调的供需矛盾。因此,大力发展我国聚碳酸酯工业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议通过各种途径引进成套国外先进技术。国内目前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如果完全靠国内自行开发技术,难度较大,可能会错过发展的有利时机,所以应进一步与国外公司接触,引进技术、人才、合资建厂,加快建设经济规模聚碳酸酯生产装置的步伐。

(2)加强基础建设及配套工程。在加快现有装置的改造的同时应加强配套原料双酚A装置建设,同时有关部门应给予聚碳酸酯装置建设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为聚碳酸酯工业在我国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加强聚碳酸酯的应用研究。聚碳酸酯的应用要向高功能化、专用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在塑料改性及塑料合金方面的技术成果,提高产品的档次及附加值,在产品的应用领域同国外的各种专用牌号聚碳酸酯竞争,力争占领国内市场。

(4)合作开发非光气法。由于非光气生产工艺是一种符合环境要求的绿色工艺,也是今后聚碳酸酯工艺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并发挥国内聚碳酸酯技术潜力,与世界先进的大公司合作,开展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的生产和应用开发工作,为我国聚碳酸酯的生产水平早日赶超国外先进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7 结束语

聚碳酸酯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应用于我国的各个经济部门,成为了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塑料,在我国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尽管我国于1965年开始工业化生产聚碳酸酯树脂,是PC开发最早的国家之一,但由于生产工艺落后、生产原料双酚A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及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近年来国内聚碳酸酯业不仅没有发展,产量反而逐年萎缩,远远落后于国外。如何开发出稳定、高效、环保的聚碳酸酯合成方法是我国聚碳酸酯制造工艺部门的当务之急。

与国内聚碳酸酯生产能力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市场对聚碳酸酯树脂的需求量却在迅速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工程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国内产量仅占总消费的3%上下,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只得依靠进口。我国应根据全球PC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开发高性能PC树脂;同时,培育与发展相关产业。

8 参考文献

[1] 徐兆瑜.聚碳酸酯的开发前景广阔[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00,(4): 24~27.

[2] 曹文鑫.聚碳酸酯的生产与应用现状[J].塑料加工, 2001, 32(4): 12~15.

[3] 孙伯章.聚碳酸酯及其原料双酚A的供需和技术进展[J].化工科技市场, 2002,

(4): 17~20.

[4] 范存良.聚碳酸酯的生产与应用[J].化工技术经济, 2003,21(10): 11~14.

[5] 李复生, 殷金珠, 等.聚碳酸酯的应用与合成工艺进展[J].化工进展, 2002, 21(6): 395~398.

[6] 李瑶娥.聚碳酸酯塑料应用前景宽[N].中国化工报, 2002.10.22.

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用

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 用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表面材料改性》课程论文 题目: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用 姓名: 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班级: 学号: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2014年12月28日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聚碳酸酯的四个改性方向,分别把它作为光学材料、医疗器械材料、阻燃材料、合金材料及其在这四个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聚碳酸酯光学材料医疗器械材料阻燃材料合金材料

Abstract This essay mainly introduce PC four modified directions, include optical material、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 Flame-resistant material、alloy material and different use in life. Keyword:PC,optical material,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Flame-resistant material,alloy material

前言 聚碳酸酯(PC)是一种通用工程塑料,具有综合均衡的力学、电气及耐热性能,特别以优异的冲击强度和耐蠕变性着称,透光率高,力学性能好,特别是冲击韧性在工程塑料中最佳,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吸水率低,制品尺寸相当稳定,其体积电阻率和介电强度与聚酯薄膜相当,介电损耗角正切仅次于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在10~130e下几乎不变。由于PC的优良性能, 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其制品及其共混(或合金)材料在电子、电器、机械、汽车、纺织、轻工及建筑等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公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司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物业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经历了20多年,已逐步走入千家万户。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有开发商的附属单位到现在的自主营利、自负盈亏,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其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明显,这期间物业管理企业走过了一段相当艰难的路程。 1994年8月8日,宁波市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新街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并开始对新街小区实施了物业管理。15年后,物业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也在快速增加,根据有关部门相关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仅宁波市就有经营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225家,从业人员3.4万余人,管理物业项目(住宅小区、大楼、别墅区)1513个,管理面积9829万平方米,享受物业管理服务住户近60万户,中心城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8%。可以说,物业行业为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绿城物管公司为占领长三角地区市场空间,在05年组建并成立了宁波分公司,经过近四年的运作和发展,风雨之后终见彩虹,但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容乐观,我们只有在不断进步当中,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应运对策,公司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才能立于同行业不败之地。以下是我进入公司两年,通过在三个园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实践中,结合目前物管行业的发展现状, 对我们宁波公司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如下分析: 一、回顾公司的昨天: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宁波物管市场现有经营资质的物业公司225家中,我们绿城宁波分公司也属其中一家,公司成立于2005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当年第一个外接楼盘慈溪清水湾开始,07年又相继接管了新时代小区、聚金家园小区,08—09年外接楼盘紫郡花园、江南一品到内接楼盘桂花园、绿园、皇冠花园等,短短四年公司已经管理13个项目,面积达300万方(包括已签未交付),目前宁波分公司员工已有400多人,发展速度之快足以见证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之大。 二、俯视公司的现状: 宁波公司发展过快,人才出现紧缺;员工主动服务意识缺少、淡薄,员工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强;与同行相比培训力度尚有差距;其次,基层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显现出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过快、物业专业人才紧缺: 公司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向外拓展,不断拓展的同时,人才应该跟上公司的发展需求,然而宁波分公司过快的发展速度,出现物业管理人才的紧缺,熟、懂工程强、弱电,公司内部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硬件管理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更是稀少,如何提升内部优秀员工及引进同行业中的物业精英,成为了当前公司应该面对的重头问题。 (二)、服务意识淡薄,团队凝聚力尚佳,员工的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整体现状与高端物业相比仍有差距: 1、员工主动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园区除接管较早的新时代、聚金家园、慈溪清水湾和紫郡花

聚碳酸酯的技术发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聚碳酸酯的技术发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摘要:介绍了聚碳酸酯(PC)技术进展现状,特别介绍了中国聚碳酸酯研发历程和研发现状,并对改性技术方向做了介绍。对世界聚碳酸酯市场进行了深度分析,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聚碳酸酯技术进展 聚碳酸酯(PC)是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抗热性、抗震及加工性能好、有极好的形状和颜色稳定性的透明树脂。它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掺混物和合金方式使用,在六大工程塑料中消费量仅次于聚酰胺(P A)。 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PC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近年来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提高,PC材料在性能完善和个性化设计方面取得了更快的进展,PC制品的应用已渗透到建筑、医学、服装、光盘片、汽车材料、建筑材料、包装材料、宽波透光的光学器械等行业之中,正在迅速改善和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于PC新用途的研究报告也不断问世,如,原美国GE全球研究公司推出了一种新的基片技术,可用于柔性有机光发射二极管(OLED);英国塑料电子产品开发商Plastic Logic公司开发了25.4cm的柔性有机基体显示器材;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光伏发电是聚碳酸酯又一个增长中的应用领域;随着首支耐高压的PC针剂管的问世,PC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了。PC可制成用于心脏搭桥手术的充氧器外壳,PC 还被用于做肾透析时的贮血池及过滤器外壳,其高透明度可以保证血液流通的快速检查,这使透析变得简单实用。 除此之外,游泳池底部的自照明系统、太阳能采集系统、高清晰大型电视屏幕、纺织品中可进行织物材料识别的芯片标记纤维等一些全新的领域都少不了PC材料的身影,PC制品正在为各行各业作出贡献,其应用潜力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1 技术进展 目前,国际上聚碳酸酯工业化生产技术主要有三种:光气化界面缩聚法(简称光气法)、酯交换熔融

蜂产品行业前景及公司现状

蜂产品行业前景及公司现状 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室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而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次,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尽管十年前规模很小,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壮大。虽然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动下,中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将会走上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养生文化,用于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药补不如食补”。作为一个亟须培育的行业,保健品市场的需求潜力之大实在诱人。2011年我国保健食品年销售额达到800亿元,权威部门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1500亿元。 蜂产业市场基础 蜂产品作为农副产品的同时,在保健食品行业产业中占据不可小视的位置,近年来,由于饮食过度和过量的脂肪摄入,肥胖症,非胰岛素

依赖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癌症等慢性病在我国逐年上升。有利于预防和改善这些疾病的功能型营养食品受到了中老年消费者的 欢迎。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尤为旺盛,购买力亦非常强。加上处于家庭、来, 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更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联合国工业规划署指出:“21世纪两大朝阳产业分别是以电子科技发展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和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健康产业。”而保健和医药正是生命科学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家庭收入的提高,对保健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近年来“亚健康”名词的出现让人们对于自身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追求无碳,安全,环保、健康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在此基础上,纯天然,纯生态,采与天然,来于自然的保健食品成为人们的追求和喜爱。蜂产品的原生态,安全环保,在保健食品行业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位置,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蜂产品与保健 蜂产品中不同的蜂蜜具有不同的功效;花蜜具有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压等作用,临睡前服用能起到催眠作用,常服本品能改善人的情绪,达到宁心安神的效果。枣花蜜性平偏温,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护脾养胃有助于人体系统功能改善,对脾胃虚弱有辅助疗效;有补血等作用。益母草蜜具有活血、祛痰、调经、消水、养肾、解毒、补气、养胃,是心血管及肠道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对症的滋补上品。枸杞蜜具有补气、滋肾、润肺、壮阳之功效。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

本文由lion089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10-01-31 23:34:06) 分类:股票财经 经过了2004 年、2005 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 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 2006 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 “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一、宏观环境分析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 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目前全球有117 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 共有 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 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 28%,北美占 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 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2、我国能源格局、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 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 至 20 年中仍没有大 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 年至 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 15 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3、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 美元会、从经济稳定性来看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 GDP 下降0.8 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 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 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4、环境污染、 2006 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 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 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 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 4 吨

中国蜂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蜂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蜂业生产现状 2005年,饲养的蜜蜂数量已达730万群,其中西方蜜蜂约占 2/3 ,东方蜜蜂约占 1/3。东方蜜蜂以生产蜂蜜为主,西方蜜蜂生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蜂蜜为主,另一类以生产蜂王浆为主。养蜂发达地区的蜂农以生产蜂王浆为主,如江浙一带。相对来说,中国西南部、东北部等地区以生产蜂蜜为主。 2005 年,中国蜂蜜产量为 29.3万t、蜂王浆产量为3000t、蜂花粉产量为 5 000t、蜂胶产量为 350t、蜂蜡产量为4000t。全国现有蜂农约30 万人,分为专业养蜂者和业余养蜂者。 中国由于疆域广阔,植被众多,一年四季均有蜜源植物开花泌蜜,很适合养蜂。据初步调查,现被蜜蜂采集利用的蜜粉源植物有14317种,分属于864 属,141科,分别占全国被子植物的 58.77%、29.32%和48.45%。其中主要辅助蜜源植物66种,主要粉源植物24 种。中国能够生产大宗商品蜜的全国性和区域性主要蜜源植物 50 多种。东北地区的主要大宗蜜源植物有椴树、油菜、胡枝子、向日葵,华北地区主要有荆条、枣树、刺槐,西北地区主要有枣树、刺槐、百里香、老瓜头、养麦,华中地区主要有油菜、紫云英、乌桕、黄荆、棉花、柃木,华南地区主要有荔枝、龙眼、山乌桕、蜡烛果、窿缘桉、鹅掌柴、米碎花,西南地区主要有油菜、白刺花、乌桕、黄荆、鹅掌柴、米碎花、野坝子、东紫苏。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砍伐现象,中国的蜜源情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二、中国蜂业销售现状 目前,中国蜂业企业的销售范围主要包括蜂产品、种王、蜂药、蜂机具等,其中大多数企业从事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蜂产品加工、出口贸易、经营企业现状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蜂产品加工企业约2000 家,遍及全国各

中印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中印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摘要:中国、印度世界上发展最有潜力和活力的国家,既想相互亲近,又心存 芥蒂。他们有放不下的过去,又有必须面对的现在,还有可以展望的美好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能很好地表达出中印之间的关系!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中,双方都有收获,并找到一种默契,为两个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家和人民继续前行!放下过去,做好现在,憧憬未来,一心一意为本国人民,为亚洲人民,为世界人民,不谋求霸权才是印度的首选,有中国这样的近邻是他的福气!印度真正的对手不是中国,而是自己,如果一味为了迎合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而围堵中国,印度必将自食其果! 关键词:边界问题;中美俄博弈;军事竞赛;政治交流;中印贸易。 正文: 中印关系大致经过这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低潮时期。 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升温时期。 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至现在,中印关系继续发展的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均为两位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80%以上。特别是最近两年来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额翻一番,突破了500亿美元,双向投资增长了10倍。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然而中印之间的特殊关系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总在一些问题上发生分歧,引起纠纷。 一、边界问题 历史上,中印边界原本没有什么争议,有喜马拉雅山作为天然屏障,中印历史上的习惯边界就是喜马拉雅山南麓。二十世纪以前,这一段边界从来没有明确划定过,也没有一块界碑,双方以模糊形态按照传统进行实际控制,甚至有双方都不管的地段。两国边界的长度也一直没有准确测量,大约有1700—2000公里。一直到英国占领印度,并不断实施侵占西藏的阴谋,才给日后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祸根。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2018-2020年中国聚碳酸酯(PC)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聚碳酸酯(PC)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内容目录 1. 聚碳酸酯(PC)材料价格持续攀升,景气度提高 (4) 1.1. PC是一种抗冲击、透明、耐热耐寒的工程塑料 (4) 1.2. PC价格持续上行,盈利大幅提升 (4) 2. 需求端:我国PC需求增速高于全球,电子电气与汽车领域的发展是动力 (5) 2.1. 全球PC行业处于成熟期,我国成为最大的PC消费市场 (5) 2.2. 电子电气、板材和汽车领域是未来PC主要的消费增长点 (6) 3. 供应端:产能高度集中在海外巨头企业,我国处于行业发展初期 (8) 3.1. 目前全球供应端呈现寡头格局,巨头扩产谨慎 (8) 3.2. 我国PC产能集中在外资企业,国内企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8) 4. 未来两年PC国产化企业有望享受高盈利时期 (10) 4.1. 目前我国PC需求量大自给率低,严重依赖进口 (10) 4.2. 全球PC供需紧平衡,产能增量开始向中国转移,短期利好具备技术的国产化企业 . 11 4.3. 废塑料禁止进口的禁令助推国内PC行业景气上行 (12) 4.4. 高端化、差异化和产业链一体化建设是我国PC产业的未来发展重点 (14) 5. PC产业附加值较高,国内企业正依靠自主创新加快布局 (15) 5.1. 光气法是目前PC生产路线的主流,非光气法因绿色环保成为发展趋势 (15) 5.2. 国内PC产能在两大工艺路线中齐头并进 (16) 5.3. PC产品毛利较高,光气法壁垒较低但投资与成本高于非光气法 (17) 6. 重点关注标的 (17) 6.1. 鲁西化工(000830.SZ) (17) 6.2. 江山化工(现更名为浙江交科,002061.SZ) (17) 6.3. 万华化学(600309.SH) (18) 7. 风险提示 (18) 图表目录 图1:聚碳酸酯颗粒 (4) 图2:双酚A型PC化学分子结构 (4) 图3:PC市场价(华东地区)与价差 (5) 图4:全球PC消费量及增速 (5) 图5:我国PC消费量及增速 (5) 图6:2010年全球聚碳酸酯消费结构组成 (6) 图7:2015年全球聚碳酸酯消费结构组成 (6) 图8:2007年国内聚碳酸酯消费结构组成 (6) 图9:2014年国内聚碳酸酯消费结构组成 (6) 图10:PC材料的iPhone 5C、魅族魅蓝Note的外壳 (7) 图11:中国最大公共交通车辆制造商中国南车采用PC板材 (7) 图12:奔驰迈巴赫汽车车窗使用PC涂膜以起到防弹保护作用 (7) 图13:消防头盔使用耐高温PC材料 (7) 图14:全球5大PC龙头份额高达80% (8) 图15:我国PC产能、产量(万吨)及增速 (9) 图16:我国主要PC生产企业分布示意图 (10) 图17:我国PC供需情况汇总 (11) 图18:2014-2016年废塑料进口数量(吨) (12)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塑胶原料介绍-聚碳酸酯PC

聚碳酸脂(PC - Polycarbonate) 聚碳酸酯(简称PC) 中文名称:聚碳酸酯(又作:聚碳酸脂) 英文名称:Polycarbonate 聚碳酸酯颗粒 比重:1.18-1.20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0.5-0.8% 成型温度:230-320℃ 干燥条件:110-120℃ 8小时 结构:-[-O-(C6H4)-C(CH3)2-(C6H4)-O-CO-]n- 聚碳酸酯结构图 缩写:PC 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聚碳酸酯也叫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常用缩写PC 是一种韧的热塑性树脂,通常是由双酚A和光气生产的,现在也开发了不使用光气的生产方法,并已在20世纪6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90年代末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现在产量仅次于聚酰胺的第二大工程塑料。其名称来源于其内部的CO3基团。 2011年3月双酚A在食用瓶中已被欧美国家禁用,2.5m宽聚碳酸酯(PC)板已由无锡正成企业安装成功!大大改善了采光和版面效果 化学名: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

CAS编号:25037-45-0 化学性质 聚碳酸酯耐弱酸,耐弱碱,耐中性油。 聚碳酸酯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 PC是一种线型碳酸聚酯,分子中碳酸基团与另一些基团交替排列,这些基团可以是芳香族,可以是脂肪族,也可两者皆有。双酚A型PC是最重要的工业产品。 PC是几乎无色的玻璃态的无定形聚合物,有很好的光学性。PC高分子量树脂有很高的韧性,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600~900J/m,未填充牌号的热变形温度大约为130°C ,玻璃纤维增强后可使这个数值增加10°C 。PC的弯曲模量可达2400MPa以上,树脂可加工制成大的刚性制品。低于100°C 时,在负载下的蠕变率很低。PC有较好的耐水解性,但不能用于重复经受高压蒸汽的制品。 PC主要性能缺陷是耐水解稳定性不够高,对缺口敏感,耐有机化学品性,耐刮痕性较差,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会发黄。和其他树脂一样,PC容易受某些有机溶剂的浸浊。 物理性质 密度:1.20-1.22 g/cm^3 线膨胀率:3.8×10 cm/cm°C 热变形温度:135°C 低温-45度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BI级,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性能接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不需要添加剂就具有UL94 V-0级阻燃性能。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对聚碳酸酯价格较低,并可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生产大型的器件。随着聚碳酸酯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聚碳酸酯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间的价格差异在日益缩小。 不耐强酸,不耐强碱,改性可以耐酸耐碱

河南省养蜂业概况及其发展前景

河南省养蜂业概况及其发展前景 ●河南蜂业概况 一、悠久的蜜蜂文化 中华蜜蜂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我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发现。贾湖遗址是距今9 000年前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坊。由中科大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04年12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贾湖遗址联合考古报告证明,贾湖先民已经开始酿酒,其成分主要是蜂蜜、稻米、山楂、葡萄等,古人已经掌握添加蜂蜜自然发酵酿酒的工艺,也开创了华夏文明的蜜酒文化之源。河南舞阳贾湖为代表的文化遗址和郑州、洛阳、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是伏羲、女娲以及皇帝族的文化遗存。华夏人类文明的源头就与华夏蜜蜂文化的源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女娲部落从事蜜蜂产品的采集,而伏羲部落从事蜜蜂产品的加工,9000年前就已经酿造出世界上最古老的蜜酒。 二、我省蜂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偏东地区,黄河中下游。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 6.7 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4%),2008年底总人口9918万人,居全国第一。我省平原广袤,大河纵横,气候温和,交通便利,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区分布集中,发展养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河南现已成为主要的蜜蜂产品商品基地,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发展养蜂业的自然条件

河南省蜜源植物种类多,面积大,分布广,花期长,是蜜源条件较好的省份之一。从早春3月的榆、柳花期到晚秋10月的野菊花,全省蜜源花期长达8个月。其中能提供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有刺槐、泡桐、枣树、芝麻等十几种。 全省现有成片分布的刺槐林23.3万公顷,平原种植刺槐 6.5亿株。刺槐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集巾成片的林带主要在豫西山区及黄河故道区。刺槐花期 7-10天,本地刺槐流蜜期从4月中旬至5月中旬将蜂群适时进行转地,在省内可连续采2-3个花期。丰年,群产蜜可达30-50kg。泡桐是本省特有的主要蜜源植物之一。它开花早,泌蜜多,分布集中。全省农田间种的成年林有 5 万多公顷,在四旁种植的有 4.1亿株,集中分布在商正、开封、郑州、许昌五地市,以农桐间作为丰要栽培方式。本省广为种植的泡桐品种较多,花期交错,从4月中旬始花到5月中旬结束。—般年景,每群蜂可产蜜15-20kg。 本省是全国最大的芝麻蜜源基地,播种面积19.8万公顷左右,7 月中旬开花,不同品种花期前后铅外,持续到8月下旬结束,历时40多天。一般年景,每群蜂可产蜜15kg左右,高者可达40kg。 丰富的蜜源为河南养蜂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短途转地一年可赶4-5个主要蜜源花期,使河南成为全国较理想的养蜂地区之一。本省各种主要蜜源植物总面积约200万公顷。据计算,贮蜜量约18万吨,每年可为社会提供商品蜜6万吨左右,相当于现在年产量的3-4倍。油菜、紫云英花期可载蜂80万群,产商品蜜1.4万吨;刺槐花期可载蜂70-120万群,商品蜜产量约在1.1万吨以上;枣树花期可载蜂40万群,产商品蜜8000吨以上,芝麻花期载蜂70万群,产商品蜜8000吨6荆条花期载蜂30万群;棉花花期载蜂100万群;泡桐花期载蜂20万群,其它主要蜜源花期载蜂180万群次,按每群蜂年利用4个主要蜜源花期计算,全省可饲养蜜蜂140万群。 我省养蜂业现状,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我国的蜂群数量已达820万群,成为世界第一大蜂群拥有国,蜂群数量占全世界的1/8。我省拥有丰富的蜜源,蜂蜜年总产量为2.53万吨,蜂蜜产品年出口1.6万吨,居全国第二,蜂蜡年产量3000吨,居全国第一。 蜂群的饲养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摘要:本文就中国能源建设面临着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结合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及相关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对国内外煤炭储量、产量及市场现状进行了较详尽的调研,对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我公司未来发展提前寻找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产品,指出了煤化工产业将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煤炭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将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必由之路,现代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1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数据统计,2006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9090.64亿吨,可采年限为147年。总体上看,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 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70%以上。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拥有煤炭资源的国家大约70个,其中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和南非地区,它们的储量总和占世界的88%。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根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二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三、四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和巴西占据第五到第十位。

新形势下中印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新形势下中印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摘要]中印关系源远流长,二者在亚洲的地位举足轻重,两国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本文从中印关系现状入手,阐述两国关系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希望中印两国能在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以推动亚洲的腾飞。 [关键词]中印关系;问题;原因;前景 中印作为相邻的两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50年4月中印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印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如今中印关系已经走过了60年,在这60多年中,中印两国一路风雨走来,有过共同抵抗霸权主义的黄金时期,也有相互仇视甚至发生军事摩擦的紧张时期,从总体来看,中印关系一直处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之中,但是近来中印关系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1 当前中印关系面临的问题 2010年以来,我国和一些周边国家之间摩擦和矛盾上升,特别是2010年9月7日,日本在钓鱼岛附近撞击我国渔船并非法扣押我国渔民之后,两国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外交领域中都出现了一系列矛盾,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开始望风而动。而10月24日至27日,印度总理辛格对日本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积极与日本联合构筑反华阵线,此举得到一些印度媒体与官员的支持。10月25日印度的官方喉舌《印度时报》在报道中说道:“现在是印度将东京建成防止中国扩张堤防的最有利时机。”另外,印度前外交秘书希巴尔称,“印度应趁目前的‘最好时机’与日本共筑一道障壁,以制约中国的发展,把中国‘将死’”。印度在中日关系十分敏感的时候与日本共同联手遏制中国,严重地阻碍了中印关系的正常发展。 近年来,印度国内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美国等西方大国一直以来借以遏制中国发展的论调,它们便不厌其烦地大肆热炒,过分强调中国崛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印度则一直是“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近来印度的很多官方人员极力鼓吹中国要入侵印度。印度的前国防部长穆拉亚姆•辛格•亚达夫宣称确信中国很快进攻印度,并警告印度政府不要轻视中国的威胁。据2010年11月11日环球时报报道,在亚达夫等人的推动下11月9日召开的印度议会中“印度人民院同意就中国入侵话题展开讨论”。印度的议会作为印度的立法机构,做如此毫无根据的讨论是对中国赤裸裸的挑衅。 印度还以中国的威胁为借口加大军备投入,对中国的安全形成威胁。据2010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

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

聚碳酸酯的应用与前景

聚碳酸酯的应用与前景 许仕城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石油4 ) 摘要:介绍了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技术进展,综述了国内外聚碳酸酯的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聚碳酸酯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研究了国内市场供需平衡关系,预测聚碳酸酯在国内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聚碳酸酯;应用;市场 前言根据在网上查阅百度百科的相关信息,我们了解到,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而且,聚碳酸酯具有突出的抗冲击性、耐蠕变性能,较高的拉伸强度,较强的耐热性和耐寒性,介电性能优良,有极好的颜色和尺寸稳定性,透光性能好,可见光的透过率超过90%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1 PC的目前应用 1.1 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在光学领域,PC的应用主要有 CD,VCD,DVD,CD-ROM光盘等存储器,眼镜片,透镜散射器,舞台用灯和机场跑道标识等附加值较高的一类产品。用于光盘的材料主要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PC 等,前者主要用于视频光盘,后者主要用于音频光盘。 1.2 在板材领域的应用 在板材领域,PC 板材用于建筑及装饰领域里的窗、层压的墙壁、反向红外线的隔热板和天窗顶盖等,家居中用于桌面;在防风外门、室内溜冰场和太阳能收集器方面也有应用。目前常用于板材的材料主要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等,PC板材档次高。 1.3 在汽车零件领域 在汽车零件领域,PC可用于轿车和轻型卡车的各种零部件,计速器指针、挡风屏、仪表板、前灯罩和外壳、工具箱、保险杠等。常用的汽车用塑料还有

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 与发展方向

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养蜂业也在不断地壮大。针对我国养蜂业现状,就如何实现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做出了一定地思考 关键词:养蜂业;现状;问题;发展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它一直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事业。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完全可以说养蜂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行业。但现状是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还不稳固,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很低,一些蜂农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特别是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养蜂对农作物增产应有的功效远未发挥,与世界养蜂业发达国家尚有较大的差距。本文就养蜂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一、我国养蜂业的现状 (一)众多困难阻碍我国养蜂业的发展 1、近年来,假冒伪劣蜂产品对优质蜂产品的冲击很大。蜂蜜市场假劣泛滥,养蜂人的利益遭受严重侵害。 2、蜜蜂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专业性授粉蜂群数量较少,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 3、养蜂业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部分地方养蜂管理机构逐渐弱化,养蜂行业组织发展还比较滞后,技术推广、维权服务、产销衔接等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养蜂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4、蜂产品的价格太低,质量达不到标准,所以影响我国蜂产品出口数量。本来要进入国际市场的蜂产品,却大量涌入国内市场,造成外需小,内需压力过大,所以价格偏低。由于蜂产品的价格问题,蜂农为了降低成本不生产成熟封盖蜜,蜂产品质量降低。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