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与日本

东盟与日本
东盟与日本

东盟与日本的关系

发展脉络简述:

时间点,从东盟成立开始1967年至今

一、经济方面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时严重地干预了东南亚,战后曾有一时双方的经济关系处于近乎断绝的状态。其后,随着双方签订并实施了赔偿协定,不断加深了关系。首先签署的是1954年日本与缅甸之间的赔偿协定,最后是1957 年签订的与印尼之间的协定。日本的赔偿是在因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严重干预东南亚而给后者留下深刻影响的形态下进行的。不单是开发资金的提供,对个别项目也提供了资金和技术。这成为了后来的官方发展援助(ODA)的基础。在利用当时的赔偿进行建设的项目当中,例如缅甸的巴尔羌发电站等,现在仍继续进行合作的项目也很多。

两种形式,海外直接投资&贸易&官方发展援助

时间脉络

东盟成立—70年代日本与东盟经济的发展情况

东盟成立后,与日本之间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橡胶项目。作为天然橡胶产地的东南亚很担心日本的合成橡胶的生产增加和出口攻势。在 1973 年 4 月的第六届东盟外长会议上,成员国表示了深切关注,并要求日本改变随意增加合成橡胶产量、并加速其出口的政策”。根据这一情况,1973 年 11 月和 1974 年 3 月召开了“关于合成橡胶的日本东盟会议”。

其结果是,在 1974 年 5 月的第七届东盟外长会议上,“部长们对东盟与日本政府之间就日本的合成橡胶的随意生产及加速出口问题对日本的合成橡胶产业实行抑制

的结果表示满意,甚至评价其没有危及东盟各国的经济”。这一合成橡胶摩擦事件是日本和东盟之间的第一次摩擦。

发生摩擦的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前半期是东南亚各国的反日情绪高涨的时

期。反日运动尤为盛行的是被称为亲日的泰国。在泰国,成为反日运动据点的是泰国学生中心(NSCT)。泰国学生中心于 20 世纪 60 年代成立, 1972 年正式举行抵制日货运动。其反日的理由是保护泰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他们未必以日本为目标,只是日本产品充斥市场和来自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增加使学生们没有选择反美而选择了反日。这种情况在印尼也一样。1967 年,苏哈托就任总统,建立新体制成为了政治口号,但这是伴随印尼共产党的毁灭和军部的兴起而出现的。对政府的批评只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但由于经济停滞不前,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这一限制也取消了。到了 1973 年,便发生了反华侨、华人暴动,同年年底,发生了学生在日本大使馆前示威的事态。学生的抗议内容是日本经济的过度扩张。

在这种情况下,田中角荣首相开始遍访东盟各国。1974 年 1月7日抵达菲律宾, 9 日抵达曼谷,接着访问了新加坡、马来西亚,14日抵达雅加达,16日回国。曼谷和雅加达举行了大规模的反对日本首相访问运动,菲律宾处于戒严令下,新加坡、马来西亚没有举行大规模的运动。在曼谷,群众聚集在田中首相下榻的爱侣湾凯悦大酒店周围,

出现了混乱局面。雅加达的反对运动因军队的介入甚至出现了死者。在田中首相遍访时发生这些事态的背景显然也有内政问题。在泰国,他侬政权倒台,平民首相讪耶才刚刚上台,而在印尼,认为因苏哈托的对外开放政策而遭受损失的人们瞄准了这一提出异议的机会。但是,对日本来说,太平洋战争时的加害者意识和对反日运动的困惑交集在一起,促使人们回想起战后日本介入东南亚的情况。

1973年成立的东盟日本——橡胶论坛就是东盟国家联合起来与日本交涉的典型例子,体现了东盟国家的整体力量。福田主义发表后,东盟和日本建立了一系列的交流机制。如1977年3月成立的东盟——日本论坛,此后一年或两年举办一次,至1998年已成功举办了16 次,成为东盟——日本的重要交流渠道。主要议题是东盟和日本的合作领域和双方贸易上存在的问题。(无用)

福田主义的出台对日本与东盟关系的影响

在吉隆坡举行的第二届东盟首脑会议后,遍访东盟各国的福田首相于1977年8月18日在最后的访问地马尼拉进行了演讲。其要点被称为福田学说,可以归纳为如下3点:(1)日本要对东南亚的和平和繁荣做出贡献;(2)日本要与东南亚各国之间建立真正朋友般的心心相印的相互信赖关系;(3)日本站在“平等的合作者”的立场上,围绕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协力合作和加强团结的自主努力,与志同道合的其他区域外国家一起进行积极的协作,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和平和繁荣做出贡献。

具体措施:福田首相在出席日本东盟首脑会议时提出对东盟工业项目(AIP)实施1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同时承诺扩大贸易、设立稳定初级产品出口收入制度(STABEX)、促进文化合作。日本自福田学说发表之后以各种形式介入了东盟。 1979年发表了在10 年内每年提供100万美元的东盟奖学金计划。1981年承诺向培养人才项目提供1亿美元。1983年中曾根首相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友情计划”,即在5年期间邀请3750名青年前往日本的计划。

实施情况:但是,上述这些承诺实行得并不充分。AIP是东盟经济合作计划的开端,结果可以说化为了泡影。关于贸易的扩大,1981年设立了东盟贸易、投资、旅游中心,现在仍在活动。关于STABEX,1978年9月日本和东盟双方举行了专家会议,但并未达成协议,其后再没有举行过会谈。关于文化合作,1978 年设置了东盟文化基金,日本当初出资50亿日元,现在仍在支援。福田首相还当上了1978年创设的财团法人亚洲留学生协会的名誉会长,试图在教育方面也做出贡献,但 2000年1月发生了文部省和外务省取消该财团法人设立许可的事态。

对福田主义的评价:

东盟成立后的十年间,日本并没有重视发展与这个地区组织的关系。1977年日本首相福田赳夫首次以官方身份公开提出要与东盟积极合作。这是日本重视与东盟组织发展关系的开始,标志着日本对东盟外交政策的正式形成。它是对此前日

本在东南亚各国推行经济外交政策的调整,即从过去单一的经济外交向今后的政治、经济并重的外交政策转变。福田主义的出台,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原因,其奠定了日本对东盟政策的基础,也是日本的东南亚外交的分水岭,在日本战后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福田主义”的意义在于,它是日本战后第一次公开表明对东盟的基本外交政策。“福田主义”三原则为:第一,日本坚持和平,决不做军事大国,以此为原则,为东南亚乃至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第二,日本与东南亚各国之间,不仅要在政治、经济方面,而且要在社会、文化等广泛领域,作为真正的朋友,建立心心相印、相互信赖的关系。第三,日本站在“平等合作者”的立场上,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一起,对东盟及其成员国强化团结合作的努力,予以积极合作。同时,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促进与印支国家的关系,为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福田主义的三根支柱是“不做军事大国”、“心心相印”与“对等的合作者” ,这也是当时日本对东盟外交政策的主要体现和基本着眼点。福田主义的出台,标志着日本与东盟国家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是对此前日本在东南亚各国推行经济外交政策的调整,即从过去单一的经济外交向今后的政治、经济并重的外交政策转变;其奠定了日本对东盟外交政策的基础,是日本东南亚外交的分水岭,在日本战后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至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前日本与东盟的经济关系

福田主义发表之后至整个80年代是日本——东盟关系飞速发展的时期。日本同东盟不论是经济关系还是政治关系,乃至文化关系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日本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自然而然形成的与东盟建立在商业利益上的经济关系,而更多的倾听东盟国家的声音,在经济上注重协调。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至中国兴起,在经济上日本是东盟最大的伙伴。就东盟各国的口对象国的构成来看,1978年相当于东盟进口总额362亿美元的21.0%(76 亿美元)是从日本的进口。这种高比率几乎一直保持下来,在东南亚经历了经济衰退的1985年也达到了19.9%,另一方面,就东盟5国在日本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看,日本从东盟各国的进口趋于增加,但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却趋于下降。东盟各国比重下降的部分似乎是由从中国及香港进口的增加而填补了。国内经济出现繁荣景象,进口就趋于增加。

从1986年至1996年,东盟各国的进口有了稳步增加。而日本的进口在20世纪80年代有了迅速增加。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在80年代后半期也有迅速的增加。这些现象的背景是,以广场协议为契机的日元升值使日本形成了泡沫经济,1990年前后泡沫经济崩溃;在东南亚因始于80年代中期的日本企业投资热潮及随之而来的出口增加,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进入90年代后,日本陷入了经济停滞。在1990年前后,日本和东南亚的关系出现了一个变化。亚太经合组织(APEC)于1989年设立,日本和当时的东盟 6 国均作为创

设国加入了该组织。为此日本和东盟的协议场所又增加了一个。1994年举行了东盟地区论坛(ARF)。这是东盟主导的有关安全保障的协议场所,区域外13个国家(包括欧盟)也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能够设立这一协议场所,也是因为东盟各国有了很好的经济前景。另外,没有好的前景,也未能着手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经济危机

始于 1997 年的东南亚的经济衰退改变了这种前景对于也称为经济危机的这种事态,日本在桥本首相领导下积极地向处于危机状态的亚洲各国进行了支援。首先,日本向泰国、印尼提供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额的支援。接着,1998 年秋发表了所谓的新宫泽设想,即以印尼、马来西亚、泰国、韩国这4个国家为对象的总额300亿美元的一揽子支援计划。其后,该设想的第二步在亚太经合组织财政部长会议上发表。并于同年8月派遣了“亚洲经济重建时节团”、即奥田时节团。该报告书于11月提交,其中有这样的内容:为了重建日本经济,日本有必要进行第二次门户开放。东盟未必一致对付经济衰退。由于区域内资金不足,难以相互通融。但是,东盟将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时间从2006年提早到2003年,排除保护主义,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关于日本和东盟的关系,东盟+3开始了活动,提出了新的框架。在东盟+3的框架下,举行了首脑会议和经济部长会议等几次会议。

东盟+3 的开端是1997年1月桥本首相对东盟各国的访问。当时,桥本提议定期举行日本和东盟的首脑会议,但东盟考虑并决定举行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在内的扩大会议。于是,1998年12月在河内召开的东盟首脑会议之后不久便举行了第一届东盟+3首脑会议。东盟+3与1990年马哈蒂尔首相提议成立的东亚经济会议(EAEC)的会员国虽然是一样的,但其意义却不同。如果对照日本和东盟的关系对东盟+3进行定位,也就是增加了一个接触的途径。这使人预测到两者的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但是,在东盟各国陷入经济衰退的1997年以后,日本和东盟的联系一时有所疏远。1997 年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急遽增加,但其后又迅速地减少了。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在总额上有很大的变化,但面向东盟各国的直接投资依然处于低迷状态。东盟各国的进口在经济衰退之后大为减少,从日本的进口比重比经济衰退前的水平还低。1998年日本从东盟各国的进口也有了减少。

21世纪

中国于2000 年 11月在东盟+3 首脑会议之际向东盟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东盟则提议应该建立包括日韩在内的东亚整体的自由贸易区。有了这一过程,日本与东盟之间于2002年11月签署了“关于日本东盟全面经济合作设想的首脑联合宣言”。该宣言预计,在这一全面经济合作(CEP)实现后,2020年东盟对日出口将会比1997年增加44.2%,日本对东盟的出口也将增加27.5%。此访东南亚时都分别做了展望未来的演说,但从福田学说后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后进行重新盘点这一意义上看,小泉演说具有深远的意义。该演说的第六项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合作这一课题,并详细提示了下列5个合作领域。

(1)教育、人才培养、 IT 技术等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2)将 2003 年作为“日本、东盟交流年”;

(3)“日本、东盟全面经济合作设想”提案;

(4)“东亚开发倡议”提案;

(5)加强包括恐怖活动等“跨越国境问题”在内的安全保障方面的合作。在这些领域中,(1)表示了继续以往的合作之意。关于(5),福田学说为了保证日本不成为军事大国,不用安全保障这一用语,提出了维持和平,而小泉的“安全保障”是进一步的表现。东盟各国在这四分之一世纪里取得了经济发展,实行了民主化,对日意识也有了变化,因此这种发言已经不成问题。

2003年12月11 ~12 日,日本和东盟特别首脑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 这是东盟十国首脑首次共同出席在区域外国家举行的会议。会议发表了旨在加强双方政治、经济和安全保障关系的《东京宣言》以及为落实该宣言而制订的《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日本与东盟的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会议的成果包括有:大力加强了双方的经济合作,日本承诺继续并优先考虑对东盟的经济援助;日本将对东盟进行大规模人才培训;双方确立了组建自由贸易区的远景目标,根据日本与东盟达成的意向,双方将从2005年起正式就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谈判,争取在2012年之前建成自由贸易区,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安全关系急剧升温,日本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该条约是一份规定和平解决纠纷及不干涉内政的基本文件,由东盟成员国于1976年签署;加强在反恐、打击海盗犯罪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领域的合作。在政治上倡导建立东亚共同体,日本和东盟是构想中的东亚共同体的核心。

五、日本与东盟关系展望

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新政策。最后一部分

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出现在最后一部分

中国对两者关系的影响10+3成员之一

促进因素

制约因素

日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使之有机会参与以发达国家成员为主的一些国际组织,但是由于经济区域化的迅猛发展和地缘上的原因,日本必须重视与东亚各国的合作。另外日本是世界上第一资源能源进口大国,其原材料和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4 %, 其中铝、镍、磷、铝矾土的对外依存度均为100 %,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也均超过90 %。而东盟和中国相对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使日本与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具有相当的潜力和前景。

日本在“ 10 +3 ”机制中作用和地位突出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复苏和加快发展得益于美国的亚太地区政策和日本国内的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政策。主要体现:一是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基地的前哨,是美国用以抑制中国和苏联在亚太地区发挥作用的重要砝码,日本对美国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所以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正是美国希望的结果;二是在国际经济分工中,日本根据国情选择了出口导向型和战略性贸易政策,并将出口所获收益迅速用于制造业的设备和更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三是日本制造业向东盟国家的转移,大大降低了日本制造业的成本,提升了产品出口竞争力。但是同样的原

因也为日本经济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停滞不前埋下种子。因为第一,日本经济过分强大,特别是日本产品竞争力超过美国,对美国经济构成威胁,使美国感到不安,以80年代中期美国强迫日元升值,以减弱日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第二,日本企业的投资失去了美国的技术支持。战后日本企业主要依靠从美国购买产品后自己加以改造和应用,从而发展出适应的生产技术,随着日本企业生产技术接近和超过美国及美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日本企业投资的技术开发缺乏后盾,而美国具有强大的国防工业作为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基础。第三,日本在产业政策方面存在失误。在汽车业方面,由于受到美国“自动出口配额限制”贸易保护政策的约束,为了在出口量不变情况下,提高出口总价值,日本汽车出口以高档轿车为主,但美国的汽车市场需求结构使日本高档轿车在美国市场遭到失败。在信息电脑业方面,日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超级电脑的研究,长期在高科技领域和高附加值的IT产业上超过美国,而放弃了低价的家用电脑大众市场, 结果英特网的使用和普及使美国成为IT产业的霸主,而日本却失去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机遇。虽然日本经济进入90年代几乎停滞不前,但日本的经济规模和资本实力仍是巨大的,日本对东亚经济的作用是十分出的。特别是以日本为“雁首”的东盟国家, 其产业结构的塑成是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结果,东盟对日本的资本和技术依赖程度十分高,日本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交往在规模上大大超过中国。目前,中国与东盟10国的经济规模总和不及日本的一半,这决定了日本在“10 +3 ”机制中的作用是独树一帜的, 关键看日本能否正视与东亚各国的历史关系, 积极投身于东亚事务中去, 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福田主义时期政治关系上表现为东盟组织整体与日本的关系,尽管日本更希望面对的是东盟各国,但它不得不依据实际而作出调整。日本首相铃木幸善在1981 年一月访问泰国期间,在曼谷发表了一个主题演讲,主要包括:日本在国际共同体中将不扮演军事角色;日本发挥政治作用以维护世界和平,在各民族共同体中发挥与日本地位相称的作用;日本将着重制定在农村发展、能源资源、人力资源以及中小企业等领域的经济合作政策。铃木的思想在福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并且对日本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政治目标,与福田的心心相印比起来,铃木更强调日本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政治作用的发挥。东盟国家在这一时期与日本的关系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比如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1981年12月提出了“看东方”的政策,号召马来西亚人民学习日本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劳动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盟国家对日关系的提升。马哈蒂尔不仅提升了马来西亚同日本的关系,对整个东盟与日本关系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中曾根执政时期,日本进一深化了同东盟的经济关系,把对东盟工业产品特惠项目的份额的上限提高了50%;日本将帮助东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每年邀请150名东盟国家青年对日本进行友好访问。

1987年12月,竹下首相访问东盟各国,在马尼拉发表题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新型伙伴关系的演讲,提出新时期的日本对东南亚政策,即加强东盟的经济弹性;促进日本与东盟政治上的协调;促进文化交流。可以说,这是福田主义的一次大的飞跃,日本与东盟的经济上的协调加强了,日本与东盟由早前的援助与被援助关系发展为相互协调关系;建立心心相印的关系由笼统的概念转向具体化了,那就是促进东盟与日本政治上的协调。而文化交流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

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增进双方交流,比如培训东盟人才,开发东盟人力资源,邀请东盟国家青年访日等等。东盟青年以留学或调研的身份访日,增强了对日本的认同感。日本也派出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前往东盟,培训、讲学和开展服务工作,提高了东盟民众对日本的认识。

注意:突出大国平衡战略

这一阶段是指50年代后期日本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建交,经1967年东盟成立,到1977 年《马尼拉宣言》的发表。日本的战后赔偿是以劳务和产品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就为日本占领东南亚市场做了很好的铺垫,日本以赔偿带动日资在东南亚的经济活动,日本对贸易、政府开发援助与政府对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了金融支持。称之为三位一体的经济合作。

一定程度上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建设和复兴的具体项目结合了起来,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了起来,为东南亚各国的工业化提供了支持,同时也为日本自身的重化工业改造也做出了贡献。但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的,日本在经济活动上表现为利己主义,日本利用自身经济上的优势,对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族产业构成了严重冲击,只知赚取经济利益,从东南亚进口廉价原材料而倾销成品。在这种情况下,泰国、印尼和菲律宾都出现了反日情绪和反日活动。

日本介入原因:1967年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新加坡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这一组织起初主要是为了应对“共产主义” 在东南亚的扩张,防止印支集团的扩展,这与美国的冷战战略是相吻合的。因此,日本在东盟成立之初就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希望它能成为符合日本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地区组织。

东盟的出现改变:原先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和日本存在一定矛盾,东盟组织的出现改变了东南亚国家对日关系的形式,由一对一转变为多对一,东南亚国家的整体性逐步增强了,改变了过去对日关系以小对大的不利局面,使得东盟国家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同时也使得自身对日经济关系向有利于己的方面转化。

例子:1973年成立的东盟日本——橡胶论坛就是东盟国家联合起来与日本交涉的典型例子,体现了东盟国家的整体力量。而日本也积极调解东盟内部纠纷,比如说马来亚和沙捞越、沙巴组成马来西亚联邦后与印尼和菲律宾产生一定矛盾,日本从中积极斡旋,这样日本在这些国家中的影响力也提高了。东盟各国在东盟成立以后,逐渐由进口替代战略向外向型工业转变,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为吸取外资,各国都在东盟成立前后制定了吸引外资的法令,是外国企业的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这样就形成了“拉力”,而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诸如工资上涨、劳动力不足等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则形成了“推力”,在这种推拉效应下东盟与日本的经贸关系顺理成章地大踏步地前进了,而且是向有利于东盟的方向发展。

总之,自成立以后,尤其冷战结束以来,东盟取得了不少值得自豪的内、外成就,其“大国平衡战略”是基于国际现实的实用、可行的战略选择,与日本的关系也在这个战略架构下不断演进,对东亚、东南亚的地区、国家利益也不无益处。在这个框架下,日本一东盟关系从冷战前相对密切和特殊的关系样式,伴随着东亚国际格局的巨大变迁,而逐步演进到一种平衡性与互动性更强的双边关系。

最后一部分

当前,东亚国际格局正处于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它具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间似乎并不同调。在地缘经济关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发展、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地缘政治安全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甚至出现一些影响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动向。第二,东亚地区合作进程似乎是东盟的扩展和“放大”,依照“东盟方式”缓步推进,与此同时,也折射出有关各方对地缘战略安全的不同考虑。第三,地区多边主义和国家间的双边主义并行不悖,后者成为前者的重要补充。

东亚地区合作是该区域诸国促进地区内国家间关系,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谈判进展缓慢以及经济区域化的大趋势下维护地区与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在地区化进程受制于地区国际关系格局而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双边主义成为东亚国家参与东亚经济与战略安全格局构建的基本策略。东亚国家与主要大国积极使用“自由贸易协定”这一工具,在经济合作乃至战略安全上调控国家间关系。这样的东亚国际格局将界定日本一东盟关系现在和未来的走向。

中美因素的作用

中美关系事实上是构建东亚国际格局最重要的关系结构。在战略安全领域,美国依然是东亚国际格局中的支配性力量,其战略思想必然是竭力维持这样的“现状”。与此同时,美国及其东亚主要战略盟友日本视发展中的中国为其潜在竞争对手,在继续依托战略双边同盟机制的同时,在战略安全方面积极构筑战略牵制与防范中国的国际“联盟”。中美日之间的战略思维与行动事实上决定了东盟乃至东亚的国际语境,某种程度上支配了该地区合作与竞争的态势,比如,东盟地区论坛实际上由主要大国间的关系所主导,那就是中美关系。这样的国际格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维持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对当前东亚关系现状构成严重挑战的国际因素并不特别凸显。这是因为该现状符合美国在东亚享有“霸权”的事实,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稳定周边”的国家战略,同时有利于东盟地区和平稳定的战略目标及其“大国平衡战略”的运作。

因此,对东盟来说,虽然可以从大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中得“渔翁之利”,但战略风险也是其“不可承受之重”。故“既合作又竞争”的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大国关系最为符合东盟的现实与长远利益。在东亚大国关系结构中,遏制中国的战略思维有恶化地区局势、导致地区分裂的可能性,最终对东盟产生消极影响,因而东盟认为日本不应成为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干扰因素,这个三角关系的稳定对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对东亚国际安全格局和中国国际作用的不同认知为日本一东盟战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考依据,也为东盟的“均势战略”设置了政策底线。利用和主导东盟的任何战略企图对于日本乃至中国都是不切实际的政治想象,“中立”的东盟可能是比较现实和可以接受的战略态势。此外,如果对东盟的政策目标显得太过张扬与急切,可能招致东盟被大国支配的敏感心态,而激起“一致对外”的排斥性反应。日本在冷战后期的“傲慢自大”激起东盟的强烈反应就是“前车之鉴”。

三大效应

影响日本一东盟关系发展趋向的因素复杂多样,与前面所述诸方面及其演进密切相关。在这些国内、国际因素之中,有三个可以确定的因素对于我们审视未来日本一东盟关系的演绎既不可或缺,又影响极大,那就是中国的不断崛起、日美同盟的延续以及东盟的发展这

三大效应将对日本一东盟关系的演进产生重大影响并决定其可能的走向。

中国崛起的冲击效应。长远来看,中国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迅速增强将是不可阻挡的历史现象。为了越发全球化的国家利益,中国将不得不更多地参与到各种地区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机制中,这对既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将产生积极影响,在东亚也会与日本形成相互竞争的基本态势。随着中国一东盟经济政治合作的不断深化,日本在东南亚的传统经济与政治地位必然受到较大冲击,从长期来看,其发展空间的相对收缩是难以避免的。

日美同盟的制约效应。日美同盟的延续是不以日本人意志为转移的外交选择,它对日本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及其东盟政策是一大牵制。这也是东盟国家在现阶段认可日本在东亚发挥更大作用的依据和条件。日美同盟将继续从积极的压制日本可能走向军事大国乃至军事冒险和消极的制约日本自主的东盟政策两个方面持续发挥其作用。

东盟发展的平衡效应。虽然受到地区多样性、差异性和地区机制的非制度化、非正式化的制约,东南亚十国的“东盟化”也给这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地区化进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但东盟的存在与发展有益于各成员国的国家利益和共同的地区利益, 因此,从中长期的角度看,尽管还会有曲折,东盟的深人发展还是可以期待的。东盟的进一步发展将提高其对外因应能力,大国在东南亚的均势会存在下去,因为这符合东盟与各大国的利益。日本与东盟关系将基于各自的利益而相互借助、相互依托、相互影响,平稳、正常地发展下去。概而言之,在这三大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朝着平衡性与互动性更突出的方向演进是日本一东盟关系发展的历史趋势。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汇总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 (线索:东盟介绍——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前景展望)一、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由来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三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等5国外交部长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布《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正式成立。成员国外长会议是最高决策机构,每年举行正式例会和特别会议各一次。常设委员会为执行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执行外交部长会议的决议。 东盟的宗旨是通过成员国共同努力,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维护正义和法制及遵守联合国宪章原则,促进区域合作与稳定;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促进互利合作;扩大成员国间的贸易;研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等。 二、发展历程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1997年12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2004年11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了加强双方合作的十点新倡议?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与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协议的签署为中国-东盟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是最大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贸区?惠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 总的来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口译教学内容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口 译

10.4 China-ASEAN relations 主题导入:下面是一段关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背景情况,以及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对话。 提示:请先熟悉列出的单词和短语再听录音,并在录音停顿时开始口译。 词汇与短语 Brunei 文莱 Cambodia 柬埔寨 Laos 老挝 Myanmar 缅甸 Free Trade Bloc 自由贸易区 dialogue partners 对话伙伴 on a sound track 运行情况良好 observe 奉行,遵守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mutual respect for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mutual non- aggression 互不侵犯;non-interference in each other’s internal affairs 互不干涉内政;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平等互利;peaceful coexistence 和平 共处。) 问:请问,东盟是什么时候成立的?现在包括哪些成员国?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n ASEAN was established? And how many member countries does it have now? 答:ASEAN was established on August 8, 1967; it has 10 member countries: Brunei, Cambodia, Indonesia, Laos, Malaysia, Myanmar, the Philippines, Thailand, Singapore and Vietnam. 东盟于1967年成立,目前有10个成员国,它们是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越南 问:除了10个成员国,东盟还经常召开10+1,10+3会议,这是不是说明东盟还有一些对话伙伴国? Besides these 10 member countries,ASEAN also always holds the 10+1,10+3 meetings. Does this mean that ASEAN has some dialogue partners?答:Yes. ASEAN has 10 dialogue partners – Australia, Canada, China, the European Union (EU), India, Japan, Russia, New Zealand, Sou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是的. 东盟有10 个对话伙伴,它们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俄罗斯、新西兰、韩国和美国。 问:东盟地区的范围大概有多大?语言相通吗?总人口有多少? What is the area ASEAN covers? How many languages are spoken in this region? What is the total population?

东盟经济一体化前景分析_韦民

环球财经 C HINA STATE FINANCE 东盟经济一体化前景分析 2.经济共同体建设完成近八成。按照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四个主要目标是:(1)建成一个单一的市场和生产基地;(2)建成一个竞争性的经济区;(3)经济均衡发展;(4)融入全球经济。截至2013年3月31日,蓝图中的259项措施已得到实施,东盟经济共同体按计划完成了77.54%的既定目标。 3.与区外经济合作表现突出。双边合作和整体参与是东盟成员国推动国际经贸合作的主要形式。相对而言,对外经济合作是东盟经济一体化表现最突出的环节。东盟经济一体化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一是东盟区内经济一体化,东盟特惠贸易安排(APTA)、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和东盟经济共同体(AEC)是东盟经济合作的基本路径;二是东盟与区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其中包括正在筹划和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三是东盟成员国与区外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二)东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1.南南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北北模式和南北模式是地区经济一体化能够实质推进的基本方式。综合来看,东盟还是一个发展中地区,经济一体化仍属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南南模式。 2.东盟一体化的立足点。经济一体化是东盟一体化的核心环节。本着由易到难的渐进原则,相对于更敏感和复杂的政治安全领域,促进经济合作符合所有成员国的利益,且能带来巨大的现实利益。经济一体化是凝聚东盟共识、提供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共同体建设的核心环节和立足点。 3.显著的经济外部关联性。经济共同体是东盟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坚实背景,是维护和促进成员国经济利益的重要工具。经济一体化成果可以演化为东盟国家在国际经济谈判中的重要筹码,进而增加东盟整体或单个成员国的国际竞争力,是东盟国家获取政治、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通过整体参与、集体谈判方式,东盟国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亚太地缘政治环境提供的机会,成为亚太不可忽视的地区行为体。 4.东亚地区是东盟获取内部合作动力和经济利益的主要依托。2011年,东亚区内贸易依存度已升至54.1%, 直接投资依存度则升至29%,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借助于东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东盟占据着东亚经济合作的主导权,并因此争取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大量的经济机遇。经济共同体是东盟亚太战略思维的必要手段。大国的关注和介入是东盟总体战略的基础。这样的地区态势也为东盟提供了战略机会。 □韦民 胡振虎 周强武 东盟经济共同体(AEC)构建是东盟经济一体化新的里程碑。该共同体的性质和内涵不仅攸关东盟整体走向,对中国与东盟关系也会带来广泛影响。依据现有的政治经济条件,东盟经济共同体更可能是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延伸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次区域关税同盟,更不可能形成劳动力、资本和服务等充分自由流动的共同市场。目前,东盟经济共同体对中国经济负面影响甚微,其顺利发展则有助于深化中国-东盟经济关系。但长远来看,它对中国周边外交会带来一定的潜在冲击。 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特点与动力 (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1.自由贸易区成效明显。自由贸易区(FTA)是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出发点。截至2011年12月,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已取得明显成效。老东盟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和文莱)之间已取消99.65%的关税,几乎实现了零关税的自贸区目标。新东盟四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的平均关税也已大幅降至 2.6%的新低。不言而喻,自贸区建设为推动构建更全面、更深入的经济共同体打下了良好基础。 72

东盟十国经济发展状况完整版

东盟十国经济发展状况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东盟十国国土面积及资源分布: 菲律宾———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8120万,首都马尼拉。菲律宾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农业和制造业具有一定水准,水产资源丰富,鱼类品种达2400多种。主要矿藏有铜、金、银、铁、铬、镍等20余种。铜蕴藏量约亿吨,金亿吨,镍亿吨。巴拉望岛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储量约亿桶。主要进口产品电动机械及配件、通信设备等。 柬埔寨———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1340万,首都金边。柬埔寨是传统农业国,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豆类、薯类。矿藏主要有金、磷酸盐、宝石和石油。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产品、香烟、白糖、纸张、建材、汽车和电器、日常用品等。 老挝———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万,首都万象。老挝同样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包括锡、铅、钾、铜、铁、金、石膏、煤、盐等矿藏大部分等待开发。同时林木资源丰富,森林面积约90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约42%,产柚木、紫檀等名贵木材。 马来西亚———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万,首都吉隆坡。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榈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在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电子电器产品、化工产品、液化天然气、原油、棕榈油,进口机械运输设备、食品、烟草和燃料等。

缅甸———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5200万,首都仰光。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石油和天然气在内陆及沿海均有较大蕴藏量。目前,缅甸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主要进口物资为工业原料、化工产品、机械设备、零配件、五金产品和消费品等。 泰国———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6310万,首都曼谷,是东盟重要国家之一。泰国物产丰富,钾盐储量4070万吨,居世界第一,锡储量约120万吨,占世界的12%%。主要进口产品有:电子和工业机械、集成电路、化学品、电脑配件、钢铁、珠宝、金属制品等。 文莱———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万,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是东盟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文莱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和出口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和出口总收入的95%%。在对外贸易中,进口主要以机器和运输设备、工业品、食物、药品为主。 新加坡———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332万,首都新加坡。同为东盟最富裕国家的新加坡,是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主要进口物资为电子真空管、办公及数据处理机零件、原油、加工石油产品等。

东盟十国概述

一、东盟十国概述 东盟十国即东南亚国家联盟,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总面积约4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 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东盟十国的排序 通常在华举办的我与东盟国家的外事活动时,建议将中国放在开头或结尾,然后东盟10国按国家英文首字母排序排列,如下: 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1文莱 Brunei 2柬埔寨 Cambodia 3印尼 Indonesia 4老挝 Laos 5马来西亚 Malaysia 6缅甸 Myanmar 7菲律宾 Philippines 8新加坡 Singapore 9泰国 Thailand 10越南 Vietnam 东盟十国的全称及英文名 文莱达鲁萨兰国 Negara Brunei Darussalam 柬埔寨王国 The Kingdom of Cambodia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Republic of Indonesia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The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Laos 马来西亚 Malaysia 缅甸联邦 Myanmar 菲律宾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Philippines 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泰王国 Thailand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文莱 【国名】文莱达鲁萨兰国(Negara Brunei Darussalam)。【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黄、白、黑、红四色组成。黄色的旗地上横斜着黑、白宽条,中央绘有红色的国徽。 【国徽】 呈红色。一弯新月环抱着一根棕榈树干,其上为展开的双翼,双翼之上为一顶华盖和一面旗帜,这象征文莱信奉伊斯兰教苏丹至高无上。在新月中央用马来文写着“永远在真主指导下,万事如意。”中心图案两侧有两只手臂,表示人民向真主祈求,人民对苏丹和政府的拥护。国徽底部的饰带上写着“和平之城——文莱”。 【面积】 5765平方公里。 【人口】 38.3万(2006年)。其中马来人占66.71%,华人占11.2%,其他种族占22.09%。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还有佛教、基督教、道教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英语专业窦一鸣 11331049) [摘要]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地调整外交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在政治上致力于相互信赖、平等协商;经济上谋求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正在建设之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中国周边政策的又一成果。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开启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为双方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必然性进行了充分论证,概述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的对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现状;对策;自由贸易区?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理论背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彼此间就国家整体经济或某些经济领域、经济地区的经济联合而达成经济联盟的状态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区域这个地缘范围内的不断趋向自由化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亦即世界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进。 (一)关税同盟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关税同盟理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石。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Jacob?Viner出版了《关税同盟问题》一书,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书中重点论述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认为关税同盟可以在成员国之间实现自由贸易,但同时又对非成员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保护贸易,因此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世界福利的净增加。维纳得出结论,关税同盟效应就是贸易创造收益减去贸易转移损失所取得的实际利益。?

东盟经济概论

(综述)澜沧江 -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澜沧-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冷战后亚太地区经济开发的热点。受金融危机的冲击, 这项经济合作受挫。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逐渐复苏,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澜沧江 -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湄公河全长 4880 公里,流域总面积 81 万平方公里。湄公河次区域总面积233.19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2.46 亿,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地理位置十分显要。 湄公河次区域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历史悠久,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而且,该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孕育了闻名于世的自然、文化遗产。虽然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形成了湄公河次区域文化的多元性,但该区域内国家间山水相连、民族间血脉相承,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文化与商业交往,共同构成了湄公河次区域独特的地缘文化与地缘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冷战格局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逐步成为亚太地区经济、贸易及投资开发的新热点, 不仅沿岸国家及东盟积极参与,日、美、欧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也十分关注, 纷纷挟资而入。这一次区域合作计划涉及的国家之多( 六个) 、地域之广( 233万平方公里) 、人口之众( 2. 4亿) ,在中国各地区目前参与的对外经济合作中也是罕见的, 是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将成为21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进行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 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1992年以来, 在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促进下, 逐渐形成了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 由东盟主导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 , 由新湄公河委员会主导, 柬、老、泰、越四国参加, 中、缅为对话国的“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 , 以及由泰国发起的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经济增长四角”等四种主要合作机

浅谈东盟发展与历程

浅析东盟发展及历程 一、导论 东南亚国家联盟,中文简称为“东盟”(以下统一使用“东盟”的简称),英文缩写为ASEAN,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它团结区域内外国家,为维护地区秩序、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及社会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从1967-2015年,东盟已经走过了48年的历程,48年来,东盟完成了量上的扩张(从最初的5个成员国发展到囊括本地区所有成员国)和质的飞跃(即区域合作水平的提升与深化),东盟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及至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国际性组织,东盟还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一面旗帜,是新区域主义的成功典范。 二、东盟的历程 东盟1967年成立至今的历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冷战时期和冷战后。 (一)冷战时期的东盟 这个时期促进东盟团结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遏制共产主义;二是柬埔寨问题。冷战时期的东盟的主要贡献,是使原本一盘散沙的东南亚国家出现了初步的团结,培养了地区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合作,确立了各种组织架构,为冷战后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此时的东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政治与安全合作方面,在经济合作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二)冷战后的东盟 冷战后,地区与全球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下降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成为影响同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这两大趋势并行不悖,改变了全球与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这一时期的东南亚地区,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下降了,但它仍然企图主导该地区,但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日本的作用正在日益提升.它在该地区的作用开始跳出经济的范围,向政治与安全等领域扩张;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它成为对该地区拥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而东盟作为该地区的一个组织得最好的国际组织。在地区事务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该地区的一支主导力量。 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1994年7月成立东盟地区论坛,1999年9月成立东亚-拉美合作论坛。此外,东盟还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盟、韩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10个国家形成对话伙伴关系。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分别与中日韩(10+1)合作机制已经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 为了早日实现东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动。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根据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发表的《东盟协调一致第二宣言》(亦称《第二巴厘宣言》),东盟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为实现这一目标,2004年11月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还通过了为期6年的《万象行动计划》(VAP)以进一步推进一体化建设,签署并发表了《东盟一体化建设重点领域框架协议》《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计划》等。会议还决定起草《东南亚国家联盟宪章》以加强东南亚国家联盟机制建设。 三、东盟的发展 冷战后的东盟不仅完成了量上的扩充,而且广泛开展各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走进会计

一、会计要素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经济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本质: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基本职能: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会计的主要特点: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 (二)会计对象的概念(货币表现) 会计对象是指在会在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资金及其资金运动。凡是特定对象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三)会计要素 1、资产 (1)概念: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组成内容:按流动性分(变现能力)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一年(含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 2、负债 (1)概念: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三)组成内容 偿还期限的长短分: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一年(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净资产) (1)概念: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所有权 (2)组成内容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或股东)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资本公积1、超出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盈余公积(从净利润中提取) 来分配利润(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留存在企业历年结存的利润 4、收入 (1)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组成内容:按性质分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按从事日常活动的重要性分为:主营业务、其他义务收入。 5、费用 (1)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组成部分按功能分为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从事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6、利润 (1)概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组成内容: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得:营业外收入、损失营业外支出)(收入、费用:日常活动。利得、损失:非日常活动) (四)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会计要素:反应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等于=负债+所有者权益、资金运动的表现静态表现(某一特定日期)。编制依据资

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战略 摘要:当今的区域经济发展迅猛,许多新兴的合作组织呼之欲出,这将会使世界的区域经济集团化产生一个重大的变化。而各个原有的区域组织则是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讲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新的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下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中国-东盟TPP RCEP 区域经济机遇挑战 一、引言 区域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经济组织在此就是经济推动的主要推手。在瞬息万变的区域经济集团化下,各个经济组织将如何应对?本文主要描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下,未来将采取的措施。 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 区域经济集团化又称区域经济一体化,专门指那些地理位置相近,经济水平、经济政策相似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协定,制定共同行为准则,相互消除经济贸易壁垒,甚至部分让渡国家的经济主权,建立超国家机构,实现经济上的联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集团化迅速发展起来,其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要求各国同时消除相互间经济障碍是困难的,也是不实际的。而在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间率先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运动则成为现实的选择。 现在,国家间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迅速。纵观近几年,世界区域经济集团的数量增加;世界区域集团化的范围和规模不断的扩大;世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越区域界线的合作越来越多。随着大多数国家参与了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化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它大大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以后,区域经济集团化出现了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主要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有了较大的扩张,出现了大洲之间建立的集团。这种建立在大洲之间的区域集团说明了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他们的经济实力不容忽视,也许对世界经济产生较为强大的影响力。 目前各种区域集团的形式中,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十分突出。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特别引人注目。在全世界,自由贸易区的数量已经达到几十个,他们遍布各个大洲。其中,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具有典型意义,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

东盟十国经济发展状况

东盟十国经济发展状况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东盟十国国土面积及资源分布: 菲律宾———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8120万,首都马尼拉。菲律宾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农业和制造业具有一定水准,水产资源丰富,鱼类品种达2400多种。主要矿藏有铜、金、银、铁、铬、镍等20余种。铜蕴藏量约亿吨,金亿吨,镍亿吨。巴拉望岛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储量约亿桶。主要进口产品电动机械及配件、通信设备等。 柬埔寨———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1340万,首都金边。柬埔寨是传统农业国,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豆类、薯类。矿藏主要有金、磷酸盐、宝石和石油。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产品、香烟、白糖、纸张、建材、汽车和电器、日常用品等。 老挝———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万,首都万象。老挝同样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包括锡、铅、钾、铜、铁、金、石膏、煤、盐等矿藏大部分等待开发。同时林木资源丰富,森林面积约90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约42%,产柚木、紫檀等名贵木材。 马来西亚———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万,首都吉隆坡。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榈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在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电子电器产品、化工产品、液化天然气、原油、棕榈油,进口机械运输设备、食品、烟草和燃料等。

缅甸———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5200万,首都仰光。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石油和天然气在内陆及沿海均有较大蕴藏量。目前,缅甸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主要进口物资为工业原料、化工产品、机械设备、零配件、五金产品和消费品等。 泰国———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6310万,首都曼谷,是东盟重要国家之一。泰国物产丰富,钾盐储量4070万吨,居世界第一,锡储量约120万吨,占世界的12%%。主要进口产品有:电子和工业机械、集成电路、化学品、电脑配件、钢铁、珠宝、金属制品等。 文莱———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万,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是东盟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文莱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和出口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和出口总收入的95%%。在对外贸易中,进口主要以机器和运输设备、工业品、食物、药品为主。 新加坡———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332万,首都新加坡。同为东盟最富裕国家的新加坡,是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主要进口物资为电子真空管、办公及数据处理机零件、原油、加工石油产品等。

东盟与日本

东盟与日本的关系 发展脉络简述: 时间点,从东盟成立开始1967年至今 一、经济方面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时严重地干预了东南亚,战后曾有一时双方的经济关系处于近乎断绝的状态。其后,随着双方签订并实施了赔偿协定,不断加深了关系。首先签署的是1954年日本与缅甸之间的赔偿协定,最后是1957 年签订的与印尼之间的协定。日本的赔偿是在因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严重干预东南亚而给后者留下深刻影响的形态下进行的。不单是开发资金的提供,对个别项目也提供了资金和技术。这成为了后来的官方发展援助(ODA)的基础。在利用当时的赔偿进行建设的项目当中,例如缅甸的巴尔羌发电站等,现在仍继续进行合作的项目也很多。 两种形式,海外直接投资&贸易&官方发展援助 时间脉络 东盟成立—70年代日本与东盟经济的发展情况 东盟成立后,与日本之间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橡胶项目。作为天然橡胶产地的东南亚很担心日本的合成橡胶的生产增加和出口攻势。在 1973 年 4 月的第六届东盟外长会议上,成员国表示了深切关注,并要求日本改变随意增加合成橡胶产量、并加速其出口的政策”。根据这一情况,1973 年 11 月和 1974 年 3 月召开了“关于合成橡胶的日本东盟会议”。 其结果是,在 1974 年 5 月的第七届东盟外长会议上,“部长们对东盟与日本政府之间就日本的合成橡胶的随意生产及加速出口问题对日本的合成橡胶产业实行抑制 的结果表示满意,甚至评价其没有危及东盟各国的经济”。这一合成橡胶摩擦事件是日本和东盟之间的第一次摩擦。 发生摩擦的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前半期是东南亚各国的反日情绪高涨的时 期。反日运动尤为盛行的是被称为亲日的泰国。在泰国,成为反日运动据点的是泰国学生中心(NSCT)。泰国学生中心于 20 世纪 60 年代成立, 1972 年正式举行抵制日货运动。其反日的理由是保护泰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他们未必以日本为目标,只是日本产品充斥市场和来自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增加使学生们没有选择反美而选择了反日。这种情况在印尼也一样。1967 年,苏哈托就任总统,建立新体制成为了政治口号,但这是伴随印尼共产党的毁灭和军部的兴起而出现的。对政府的批评只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但由于经济停滞不前,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这一限制也取消了。到了 1973 年,便发生了反华侨、华人暴动,同年年底,发生了学生在日本大使馆前示威的事态。学生的抗议内容是日本经济的过度扩张。 在这种情况下,田中角荣首相开始遍访东盟各国。1974 年 1月7日抵达菲律宾, 9 日抵达曼谷,接着访问了新加坡、马来西亚,14日抵达雅加达,16日回国。曼谷和雅加达举行了大规模的反对日本首相访问运动,菲律宾处于戒严令下,新加坡、马来西亚没有举行大规模的运动。在曼谷,群众聚集在田中首相下榻的爱侣湾凯悦大酒店周围,

尔雅 走进东盟 答案

1.1.1东盟是东南亚联盟的简称,它包括东南亚10家成员国,分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1.1.2东盟各国大部分属于什么样的气候地区?B.热带地区 1.1.3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哪两大海洋的天然水道?A.太平洋和印度洋 1.1.4中国与东盟在陆地毗邻而居的国家中有哪些国家?B.越南,老挝,缅甸 1.2.1郑和下西洋对东盟文化有哪些影响?A.B.C.D 1.2.2东盟国家的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哪些文化的冲击?A.B 1.2.3东盟国家中哪几个国家受佛教文化影响最深?A.B 1.2.4东盟地区长期受到哪些文明的影响?A.B 1.3.1东盟国家中哪些国家相对落后?A 1.3.2东盟10国现拥有多少人口?A 1.3.3东盟秘书处设在哪个城市?B 1.3.4东盟地区分为哪几个区域?A.B 2.1.1汉文化在越南的影响力长达多少年?B 2.1.2哪个国家是基督教文化为主体的国家?B 2.1.3儒家文化来源于哪个国家?A 2.1.4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分别是:B 2.2.1新加坡的标志建筑是:B 2.2.2被誉为“海上桂林”的越南城市是:B 2.2.3为什么说缅甸蒲甘是缅甸东方文化的瑰宝?A.B.C 2.2.4为什么说东盟区域成为世界旅游天堂之一?A.B.C 2.3.1哪个国家的皮偶人物造型稚拙有趣?B 2.3.2东盟哪个国家的藤编工艺有特色?C 2.3.3东盟各国的建筑文化是受哪些国家的影响?A.B.C 2.3.4为传承民族文化和艺术,东盟的艺术家们建议:A.B.C 3.1.1.1越南的国土形状就象一个什么字母形状?B 3.1.1.2越南的北部哪个国家相邻?C 3.1.1.3越南实行什么社会制度?A 3.1.1.4越南是一个被誉为“金山银海”的国度,那么“金山”和“银海”指的到底是什么呢?A.B.C 3.1.2.1 1986年越共领导人黎笋死后,实行什么政策?B 3.1.2.2从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10世纪前期,越南处于哪个国家的统治之下?A 3.1.2.3越南南方全部解放是哪一年?A 3.1.2.4在历史上,为什么说中越关系十分特殊?A.B.C 3..2.1.1 什么宗教对越南的思想、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儒教3.2.1.2 绿帽是越南男人的特殊的服饰,这种帽子的造型来自于哪个国家的礼帽?C.法国3.2.1.3越南文化特色是:A.东西交融、兼容并举B.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又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动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缘起东亚合作的日益增强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日益改善的国际背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东亚金融危机使各国醒觉,增强了深化经济合作的紧迫感。在这场世纪末的大危机中,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所谓“华盛顿共识”的指导下,处理东亚金融危机。当时以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为首的一些经济学 家就对“华盛顿共识”提出严重质疑,认为在拉美国家解决金融危机的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华盛顿共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把它作为普遍适用的药方不分青红皂白地开给面临金融危机的所有国家。而事实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处理东亚金融危机的迟钝与失误和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东亚依靠别人的救援是不现实、不成功的,只有加强自身的合作才能拯救自己、发展自己。其中,日本对东亚经济联合的态度在危机后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积极主张设立亚洲货币基金以防范危机。2000年2月2日,日本为印度尼西亚、南韩、马来西 亚和菲律宾提供了210亿美元的资金,还为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提供22.6亿美元的贷款担保。这是日本力促东亚联合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开创互利双赢新局面的需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 效益,也有深远的政治意义。中国一直没有自己的自由贸易区,游离于区域经济集团化之外。无论是从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潮流,还是从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密切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失为一项审时度势的战略。同时,中国与东盟合作,也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增进互信,消除误解,这不仅对双方经济的发展是双赢的,而且对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有利。 对东盟国家而言,中国与东盟在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地理上与东盟相依相连,无疑是东盟理想的经贸伙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盟一直没缓过气来,“9·11”恐怖事件后,由于美国经济下滑,对美国市场严重依赖的东盟国家随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在东亚地区,只有中国经济仍然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东盟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搭中国经济快车是摆 脱目前困境和保持今后发展的重要出路。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深化经济合作关系,因而是东盟一项及时而必要的战略选择。 第三,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需要。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的。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 2015 年底,东盟将宣布东盟共同体正式建成。 东盟共同体包括了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 , 其中经济共同体是东盟共同体的基石。 自 2007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进程正式启动后, 该共同体的建设已历时 8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历程和总体进展自然引人关注。 一、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历程 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再向 经济共同体迈进的发展历程。 自 1978 年起,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实施了 15 年的时间。 1993 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10 年 1 月 1 日东盟自由 贸易区如期正式建成。 2003 年 10 月,各国同意建立东盟共同体,2007 年 1 月东盟将实现共 同体的时间表从 2020 年提前至 2015 年。 早在 1997 年 12 月, 东盟宣布的"2020 年东盟远景目标"2020,就计划在 20 世纪的前 20 年实现范围广泛的一体化。 在 1998 年 12 月的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发表了《河内宣言》 和《河内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在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自由贸易

区、产业政策、统一货币、农业与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对外经济关系等 广泛领域的合作。 2002 年 11 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八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新加 坡总理吴作栋正式提出了在 2020 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简称的构想。 他指出,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将使东盟成为一个拥有 5 亿多人口 的单一市场。 2020 年是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恰当时机, 到那时东盟自由贸易区计 划已经得到全面落实。 2003 年 10 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九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通过 了第二个《东盟协调一致宣言》Ⅱ各国同意在 2020 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 体,加速推进自身区域经济一体化。 [1]在此次会议, 时任泰国总理他信建议将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时间 表提前至 2015 年,这一建议得到新加坡的支持,其他成员国也同意对其 可行性进行研究。 根据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行动计划,东盟将全面推进和落实自由贸 易区、服务贸易协定和投资区计划。 各国确定了在 2010 年之前率先实施 11 个领域的一体化,这 11 个领 域包括木材、橡胶、汽车、纺织、电子、农业、资讯科技、渔业、保健产 品、航空以及旅游等。 该经济共同体的目标,不仅是要建成单一的市场,而且要成为具有竞 争力的生产基地,向全球推出"东盟制造"的品牌。 2004 年 11 月,在老挝举行的第十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各国领导人

尔雅走进东盟答案

东盟是东南亚联盟的简称,它包括东南亚10家成员国,分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东盟各国大部分属于什么样的气候地区B.热带地区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哪两大海洋的天然水道A.太平洋和印度洋 中国与东盟在陆地毗邻而居的国家中有哪些国家B.越南,老挝,缅甸 郑和下西洋对东盟文化有哪些影响东盟国家的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哪些文化的冲击东盟国家中哪几个国家受佛教文化影响最深 东盟地区长期受到哪些文明的影响 东盟国家中哪些国家相对落后A 东盟10国现拥有多少人口A 东盟秘书处设在哪个城市B 东盟地区分为哪几个区域 汉文化在越南的影响力长达多少年B 哪个国家是基督教文化为主体的国家B 儒家文化来源于哪个国家A 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分别是:B 新加坡的标志建筑是:B 被誉为“海上桂林”的越南城市是:B 为什么说缅甸蒲甘是缅甸东方文化的瑰宝为什么说东盟区域成为世界旅游天堂之一哪个国家的皮偶人物造型稚拙有趣B 东盟哪个国家的藤编工艺有特色C 东盟各国的建筑文化是受哪些国家的影响为传承民族文化和艺术,东盟的艺术家们建议:越南的国土形状就象一个什么字母形状B 越南的北部哪个国家相邻C 越南实行什么社会制度A 越南是一个被誉为“金山银海”的国度,那么“金山”和“银海”指的到底是什么呢1986年越共领导人黎笋死后,实行什么政策B 从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10世纪前期,越南处于哪个国家的统治之下A 越南南方全部解放是哪一年A 在历史上,为什么说中越关系十分特殊什么宗教对越南的思想、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儒教 绿帽是越南男人的特殊的服饰,这种帽子的造型来自于哪个国家的礼帽C. 法国 越南文化特色是:A.东西交融、兼容并举 B.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又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越南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今天我们看到的“奥黛”样式大概是在上世纪哪个年代时最终确定的B. 30年代 越南“奥黛”无处不在,在哪些重要场合穿着ABC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现状 一、引言 在经历几次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中国与东盟作为世界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于上世纪90年代开启了对话进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间的开放步伐并不一致、优惠政策也不一致,中国与东盟间存在着较复杂的多边合作与双边贸易。 二、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历史回顾 东盟各国与中国的毗邻,双方在文化观念和传统上有很多相似性。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双边经贸关系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大致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前的双边贸易。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之后的双边贸易。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个十年。 三、中国与欧盟和东盟的贸易特点 (一)双边贸易总量及增长速度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发展相当迅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双方贸易关系有了令人瞩目的进步。2000年双方贸易额仅有395.2亿美元,到2013年已增长至4436.1亿美元,增长了11倍。2002年双边贸易总额就突破了500亿美元,同比增长31.68%。2004年贸易总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总值为105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31%,其中中国向东盟的出口上升幅度尤为显著,同比增长38.73%。2010年1月1日,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启动,双边贸易壁全进一步消除,贸易总额提升了37.45%,达到了2927.76亿美元,东盟也成为了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12年中国—东盟贸易额继续增长,突破4000亿美元。 图1:2000-2013中国对欧盟和东盟双边贸易总额(单位:亿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