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研究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研究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研究

利己主义还是利他主义?

——江西省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研究

江西财经大学丁少芬张均斌余沁

摘要:论文以调查江西省300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为基础,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把志愿服务动机划分为利己主义动机、利他主义动机和己他两利主义动机。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支持己他两利主义的投资型动机。论文最后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力机制,为激发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志愿服务动机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引导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一、已有研究

动机问题涉及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反映行为的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前人做了较多的相关研究。李志如、张健(2011)经过长期研究,把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选择动机分为:自我锻炼和自我提升;获得成就;获得认同;交际归属;自我检测1。陈晓梅、郭燕锋、杨利江(2013)则提出四类分法:利他型动机;自利性动机;投资型动机;无明显动机型 2。

前人的研究比较丰富,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第一,研究对象范围狭窄;第二,研究方法是以定量研究为主,较少运用定性研究;第三,研究的重点有偏差。通过构建动机机制,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才是宗旨。

二、调查情况概述

本论文采取问卷法和深入访谈法来研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2014年6月到12月,江西财经大学调研小组结合电子版和纸质版,面向包括江西财经大学在内的江西省5所高校,发放了300份“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研究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约为 93.7%。其中人文社科类、理工类和其他类学生分别占调查对象总体的 21.4%、68.6%和 9.8%,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同时,本论文分别对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井冈山大学的三位

志愿服务参与者进行非结构式访谈,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来作为论文的支撑点。

三、动机分析

(一)利己主义动机

利己主义的研究历史悠久,早在古希腊时期人文思想兴起之时萌芽,肯定“人是万物的尺度”。据美国哲学家蒂洛的分析,通常所谓的利己主义,可以分为心理利己主义和伦理利己主义两种类型:心理利己主义认为,人们的行为只是为了推进他们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不必是生理上的快乐——它可能是广义上的幸福,或者甚至是自我完善的理想;伦理利己主义则认为,人不仅事实上是追求自己利益的,而且也应该去谋求自己的利益。3回到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研究中,通过问卷法可以发现,利己主义动机可以划分为成就需求和结社需求。

1.成就需求

成就动机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麦克莱伦认为,各人的成就动机都是不相同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就动机水平。在某种含义上说,成就动机是个人努力完成自我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致力于完美水平的内在驱动力。

分析有效的281份问卷显示,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学生占总数的83.75%,而没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占16.25%。“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希望担任的角色”这一问题的调查中, 59%和27%的参与者希望承担策划组织者和普通参与者的角色。由此可见,首先,大学生主动承担社会公民角色,履行参与志愿服务的义务,协调学生角色与公民角色;再次,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中除了作为一般的参与者,更愿意作为决策者,挑战自我能力。

(1)大学生志愿者挑战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协调自身扮演的多种社会角色,追求扮演更高层次的社会角色。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即能胜任多种社会角色的人是社会化的最终归宿。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社会角色变

换的需要,即自身成长、发展和价值体现的需要等。(希望在志愿活动中增长知识、发挥才干、锻炼能力、体现价值等)。

(2)满足荣耀需求,追求外在的肯定与赞扬和内在的自豪感。荣耀需求是较高级的需求,即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积极评价。从较低层级来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渴望获得学校的嘉奖,例如“优秀志愿者”称号。从较高层次来说,参与者获得在服务中获得快乐感和自豪感,正如功利主义动机强调功用价值,将寻求行为结果的幸福作为人类活动的根本归宿。

2.结社需求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将基本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爱与归属需求具体表现为结社需求。结群是一种人类亲社会的基本行为,构成社会互动的基础。

在“大学生志愿者最希望在志愿服务中的收获”这一问题中,收获是“人际关系”的回答占总数的38.8%。大学四年是塑造人生的一个高峰期,大学生渴望跳出初级群体的范围,寻求建议更广阔的次级群体关系,强调弱关系,希望能在趣缘群体中寻求爱与归属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接触人群,摆脱心理孤独、郁闷等情绪,并建立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在集体中形成合力,满足获得他人肯定与赞扬的需求。

(二)利他主义动机

“利他”一词是由伟大的社会学家奥斯古特·孔德提出,他认为利他是一个人对他人的无私行为,与“利己”相对。社会学家Tirvers将利他主义行为定义为一种“对履行这种行为的有机体明显不利,而对另一个与自己没有什么关联的有机体却有利的行为。”4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中,除了上述的利己主义动机外,也存在明显的利他主义动机,本次调查中,发现明显的利他主义动机表现为责任动机。

调查采用深入访谈法,对在志愿服务中,分别对3位月平均参与次数不少于3次的大学生进行访谈,部分访谈内容整理结果如下:“对于大学生参与志

愿服务的责任意识,我总结出两个方面。第一,高校学生干部的志愿服务经历比非学生干部多。这说明高校学生干部对自己的角色认知比较积极,他们认识到担任学生干部意味着对他人、组织、社会承担更多的的责任,需要自我提升责任意识。第二,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均比未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高。”

由此可见,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中,责任感也是驱使其积极投入的一个重要动机,这种责任感表现为心理上和行动上是对于他人的一种伦理关怀和道德义务,竭尽己能去帮助社会适应能力暂时失衡的人群或是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责任感”不仅是官方力图通过志愿服务和志愿组织积极地塑造的结果,也是志愿服务和志愿者本身塑造的结果。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统一组织志愿服务,例如江西财经大学2014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是校团委支持志愿组织大力弘扬公民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同时参与者也自觉地树立服务他人的观念,满足了责任取向。

(三)己他两利主义动机

纯粹的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之所以对立存在,因其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代表着两个极端。我们暂且称把克服两者的片面性,既倡导无私利他又维护正当个人利益谋求的伦理观称为“己他两利主义”。己他两利主义的创造者是弗洛伊德和弗洛姆以及达尔文和达尔文主义者赫胥黎、海克尔、道金斯、威尔逊。达尔文主义认为, 只有根据人的行为本性, 才能提出最佳的道德。弗洛伊德主义也认为: “伦理观上行动的规范是以人性为根源; 道德规范是以人的秉性为基础。”5。

在关于“投资型动机同意度”(投资型动机:为了在志愿者活动中利己利人,即在社会服务中获得丰富的人际资源,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促进今后自身的发展)一题表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存在己他两利主义动机。在“是否同意投资型动机”的调查中,分为“完全赞同、基本赞同、基本不赞同、完成不赞同”四个程度,数据显示,63 %的大学生基本赞同投资型服务,只有12%的大学生完全不赞同。而性别与对投资型动机的态度又有关联,结果发现,男生比女性对投资型服务动机更认同。

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是一种“主观利己,客观利他”的需求,既能满足个人需求(责任需求、结社需求),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不违背社会道德标准。一方面,每个志愿者的行为动机既可能爱己为己利己,也可能爱人无私利人;另一方面,道德目的在于保障社会存在发展最终满足每个人的自我需要。道德是良心驱使参与志愿读物时的功利性必须是要符合道德,判断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实际是检验该行为应该负责到什么程度的过程,以及该行为顺从自己的良心到何种程度。

四、动机机制构建

(一)制订基于大学生需求导向为动机的激励制度,创建公益品牌活动,并运用项目化运转形式。

以需求为导向的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区别于传统的由校团委或者青年协会志愿组织提供统一的志愿服务,大学生被动参与活动的服务方式,转变为关注社会群体需求,建立志愿服务多样化项目的做法,同时授权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项目的决策、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过程参与模式。再次是要考虑志愿活动的长久性,注重建立品牌志愿活动,进而品牌化规范经营,还可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性小数群体、失独群体、智障群体等特殊群体。

(二)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交流平台,线上线下搭建多样化公益平台。

搭建学校公益论坛,举办大学生志愿服务交流营活动,大学生公益年会等活动形式,不仅为志愿服务供需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同时也给志愿者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江西志愿服务网”提供网络参与管理的平台,为“志愿服务项目”提供了网络对接平台,促进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真正实现了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志如、张健、曹翰文、庄耀祖、孙钊:《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经历对其就业发展的影响》,青年文学家,[G]1002-2139(2011)-17-0174-01

[2]陈晓梅、郭燕锋、杨利江:《大学生社会服务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研究》,2013, [D]10.13615/https://www.360docs.net/doc/a217652286.html,ki.1004-3985.2013.21.055 G647

[3] Aristotle (1999), The Politics of Aristotle,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notes and appendixes by Ernest Barker,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4] Trivers,R.L.The evolution of reciprocal altruism[J].Quarter Reivew of Biology,1971(46):35-37

[5]王海明:《己他两利主义初探—达尔文、弗洛伊德伦理观之比较》,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大学生志愿者逐渐成为社会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志愿服务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所以在此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对策 1978年,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随着改革开放开始发展。1993年底,中国志愿服务进入了有组织、有秩序的阶段。随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实施,志愿服务得到广泛发展,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尤其是大学生志愿服务,逐渐受到政府部门、社会公益人士和民众的关注和支持。 一、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认识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活动。志愿服务具有自主性、无偿性、社会性、利他性和教育性等特征,反映了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个人对生命及社会价值的一种积极态度,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愿向社会无偿提供服务的各种活动[1]。 二、当前大学生志愿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志愿者自身存在的不足 1.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稳定的热情 大学阶段正是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不够成熟,其意志力、自我控制力还相对较差。他们在参与社会服务的初始阶段往往保持着较高的热情,然而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对于可能遇到的困难自身心理准备不足,易产生浮躁的心理,导致其服务热情的降低。另外,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纯、功利性太强,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够。 2.大学生志愿者自身能力不足,服务依赖性太强 大学生是具有专业知识的特殊群体,虽然像医学、法学、农业等专业的知识可以应用于社区、敬老院、农村等志愿活动中,但由于高校学生自身的知识还不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摘要 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展开,着眼于不同年级实施志愿服务的情况,对其不同的看法以及在实践中的收获和困扰。共收到100份问卷,通过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得出大学生们或支持或反对志愿活动的理由,以及对志愿活动的希望。也从中可以反映出现阶段高校志愿服务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后续志愿服务组织的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经历,看法 前言 本组成员多多少少都有过志愿服务的经历,对于大学生们整体对志愿服务的态度都很好奇。希望可以了解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希望此次调查可以为高校志愿服务提供一定的指导。

正文: 一、单题统计分析 (一)、属性类问题 1、你的性别是? 此题结果是男生占2/3,女生占1/3。这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可能由于男女生观点有普遍性的差异而需要适当分开来看。 2、你所在的年级是? 由于人际网的局限性,填写问卷的大部分是大一的学生,占了总人数的2/3,有5%是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剩下的部分是大二学生的。从这个结果来看,问卷主要反映的是低年级大学生的看法。 (二)、意愿类问题 1、你是否关心周围的志愿信息? 有50%的同学一定会主动了解该方面信息,45%的同学无所谓,看到就了解一下,还有很少的5%的同学看到了也不去关注。毕竟大学生们还是以学业为主,有些专业时间也很紧张,要大家主动去关注这些信息也是强人所难。要想让志愿服务的到大家的关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组织者的宣传和热心的招募是必不可少的。 2、你倾向于何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此题是多选题,结果如图: 37% 68%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参加公共大型活动比较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分析原因可能由于这些活动更开放视野,与社会联系更紧密,形式多样,与支教类相比难度小,时间跨度短。我们也知道这类社会活动很多,需要的志愿者不在少数,或许今后组织者们可以把目光更多地放在此类志愿服务上,从而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其他中有同学说希望有可以宅在家里就能做的志愿服务,这个应该也代表了一部分宅男宅女们的想法,但这种服务毕竟不方便组织,只能有心的同学自己去网上找找看了。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调查报告(1)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调 查 报 告 小组题目:大学生对社会志愿服务者的认识与支持情况调查 组员:肖蕴超,胡超,骆符强 何丹,黄哲媛,袁瑛 班级:2014160711 指导老师: 任贵华

目录 问卷调查——————————————1 调查统计表—————————————2 调查报告——————————————3 调查结果——————————————4

大学生对社会志愿服务者的认识与支持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为了全面掌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准确把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更好地了解广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需求和遇到的困难,我们诚挚地期待您完成以下调研。本次调研不记名,答案无对错。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客观地填写这份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单选题 1. 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年龄:__周岁 3.您的年级:() A 大一 B大二C大三 4.您是否喜欢志愿者服务活动?() A很喜欢;B喜欢; C一般;D不喜欢;E很不喜欢; 5.您以前是否有参加过志愿服务工作?() A 有,参加了很多次; B 有,参加过一两次; C 没有,但有想要参加的意愿; D 没有,一点也不想参加。 6.您周边的同学是否为志愿者?() A 是的,有很多; B 是的,不过不多,只有一两个; C 没有,一个也没有; D 不是很清楚。 7.您是通过什么途径参加志愿者活动?() A.学校社团和协会的组织; B.自己上网或主动去了解; C周围同学的介绍;D没关注此类活动。 8.您周围的志愿者大都持怎样的态度?() A积极,会主动留意这方面的信息;B有机会才参与; C想做但没有机会;D做不做都无所谓;E麻烦,厌倦。 9.您对参加志愿服务的态度是:

志愿者组织面临的十大问题

任何一个心理热线公益组织的特点都很相似,参与志愿者来自不同之处.组成复杂;志愿者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分散性;热线志愿者的选拔、培训和督导是热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资金筹集是热线组织运行的重要保障,;热线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进行宣传和推广;注重独特的志愿文化组织文化氛围的建设;注重多机构的交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非营利组织在运作上,如同一个商业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提供(非营利)公益服务。参与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使人生变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一个诚实,平等,大我的团队中,结识更多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志愿者,收获纯真的友谊.在长期的奉献爱的旅途中,使我们收获更多的爱,使我们学会更好的爱,使我们不断的成长,使我们能拥有一个更加丰盛,平和,喜乐的人生! 中国大陆的志愿服务事业是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发展壮大的,从20世纪80 年代后期广州市、天津市、深圳市分别诞生志愿服务热线、志愿服务小组、志愿服务社团,到今日全国各地产生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大量志愿组织,开展各有特色的服务活动,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在兴旺现象的背后,必须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如果不引起关注和重视,及时解决,将会制约这项崇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初步概括出十个主要问题。 一、缺乏智力支持 中国的志愿服务发展,学术研究的欠缺一直是个“瓶颈”问题。人们通常认为,志愿事业只是具体服务的工作,不需要理论和研究。包括资助机构与个人,也喜欢资助志愿活动、服务项目,不愿意资助理论研究。如今,这种观念影响下的消极后果表现越来越突出。一是缺乏调查与研究,关于志愿服务的理念宣传受到制约。没有能够探索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和中国人心理的观念要素,是志愿服务的理念宣传停留在表面化,难以真正弘扬志愿精神的真谛。二是缺乏调查研究,难以指导志愿服务的组织发展与项目创新,导致“低水平重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志愿组织开展的服务活动,需要有人专心研究,探讨经验教训、提出调整策略、不断更新完善。目前,志愿组织的管理者感觉总是在盲目操作或机械模仿,没有新颖的理论指导。三是缺乏对志愿者社会态度变化和心理需求变化的调查研究,难以指导志愿组织探索有效方式激励志愿者从事服务活动。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注意这一存在问题,如丁元竹研究员等牵头成立“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社会福利研究中心”整合学术资源、推进调查研究、探索理论创新。其它如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等也兼顾志愿服务的研究。但是,综观国内情况,志愿服务的研究力量仍然非常薄弱。特别是个省市对这方面的重视不足,更没有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最近,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建立“广东省青年志愿者研究中心”是一个突破,但是挂靠在广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尚未有专门的人员及经费来源。目前中心主任谭建光教授牵头开展的《中国广东志愿服务研究丛书》系列项目,是千方百计寻求社

志愿者调研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志愿者之路——关于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调查姓名:林培聪 学号: 班级: 完成日期: 2010年8月15日 指导教师:

志愿者之路 ——关于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8月 调查地点——广州、顺德、珠海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访谈 调查人——李丹妮 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友人总会对两样东西感觉尤深,并为此惊叹不已。这是什么呢一个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长城,另一个就是比长城更为壮观的中国志愿者群体。无论是08的奥运,还是这年的世博,中国的志愿者们携手撑起了一片长城,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如大家所知,志愿者的主力军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栋梁,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更多人对这个群体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志愿者之路这一课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问卷,以下就反馈回来的情况展开我们的讨论。 一、志愿者简介 首先,我们先来从多个角度了解一下志愿者的基本情况。 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他们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工作是指一种助人、具组织性及基于社会公益责任的参与行为,其发展可追溯至二次大战后,福利主义抬头导致各国政府支出崩塌,发展义务工作以解决社会上不胜负荷的需求。 含义 一般认为,志愿者是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则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分类可因服务内容的不同分为消防志愿者,抗震救灾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 来源 志愿者(volunteer)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voluntas”,意为“意愿”。对于这一概念,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由于对volunteer的译法不一致而有所不同(我国大陆地区一般称为志愿者;香港称之为义工;台湾地区称之为志工),但实质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历史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调查问卷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研究生,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看法以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调查结果仅作整体统计之用,我们保证对您的填答结果进行保密,您的回答是否反映您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将会直接影响到本次研究的成败,因此请您如实作答(在相应选项下面划“√”)。真诚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祝您生活愉快! 1 您的性别: A、男 B、女 2 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 在大学期间,您是否常常关注志愿者服务活动? A、经常关注 B、偶尔关注一下 C、很少关注 D、从不关注 4 您是否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选择A,请继续!选择B,请直接回答14题) A、是 B、否 5 您参加志愿活动的频率:每学期大概是()次 A、1 B、2 C、3 D、更多 6 您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得知有关志愿服务活动的? A、学校的志愿组织 B、大型志愿者网站 C、有关活动的宣传海报 D、通过同学、朋友或老师等得知 E、其他 7 您参加过哪些方面的志愿服务?(可多选) A、社区服务 B、灾难服务 C、秩序维持 D、助老扶幼 E、服务活动或大赛 F、下乡支教 G、公益环保 H、其他 8 您对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 A、极力支持,基本上每次都参加 B、比较支持,愿意在自己的空余时间尽量参加

C、不太感兴趣,很少参加相关活动 D、比较浪费时间,不愿意参加相关活动 9 您周围的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大都持怎样的态度?(可多选) A、积极,会主动留意这方面的信息 B、有机会才参与 C、想做,但没有机会 D、做不做都无所谓 E、厌烦、厌倦 10 您参加志愿活动的原因是?(可多选) A、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 B、学校德育的规定 C、对找工作有好处 D、活动一定的物质补贴 E、锻炼自己,提高自我能力 F、消磨空闲时间 G、使人生更有意义,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寻找精神愉悦和快乐 H、其他 11 您认为积极的志愿服务动机态度会产生积极的活动行为吗? A、是的 B、不是 C、不知道 12 您觉得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自己的心理感受是? A、总是非常快乐 B、大多数时候快乐 C、总是不快乐 D、总是非常不快乐 E、感受复杂,说不清 F、不知道 13 您参加志愿活动后的感想? A、本人的实践能力和思想境界有提高 B、愿意继续参加志愿者活动 C、很累或过于浪费时间,不想再参加了 D、其他 14 您认为大学生应该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吗? A、应该 B、不应该(请写明原因) C、无所谓 15 是什么原因使您没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A、对服务活动的内容没有兴趣 B、没有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 C、觉得没有什么意义,浪费时间 D、付出却没有得到报酬 E、我的权益得不到报酬 F、时间上安排不过来 G、其他 16 您认为志愿者服务应该有什么样的动机? 本次调查到此结束,再次向您表示感谢!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曾子豪 一、单体统计分析 (一)、属性类问题 1、你的性别是? 此题结果男女所占比例不同,男生占得比例大于1/2,因此要分开来看。 2、你所在的年级是? 由于本人是大一学生,所以采访对象多为大一的同学,大二以及高年级的无太多数据参考。因此,这个调查结果多为大一学生的观点以及看法。 3、你的政治面貌? 因为大部分都是大一生,所以多数都是团员。 (二)、意愿类问题 1、在活动内容上,你倾向于选择哪一类或哪些志愿者活动? 此题为多选题,结果如下图: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参加公共大型活动的人数是占大多数的,分析原因是这类活动更开放视野,与社会更紧密的联系,更贴近于社会,增加我们的社会经验,另外一些公益活动也是同学们的倾向。相反一些爱心活动则不太受同学们的倾向,如:支教、助老扶幼。也许是因为这类活动难度较大,时间要花费得多。我们也知道这类社会活动很多,需要的志愿者也不在少数。因此今后我们应把目光更多的放在此类志愿服务上,从而让更多的同学能参与。还有就是另有一部分的同学倾向于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志愿活动,这个应该也可以组织。 2您主要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志愿服务的信息? 我们用一个图来反映结果:

从中可见大家多数是通过学校的学生会、志愿服务站等组织进行志愿服务,这种方式可以有安全方面的保证,也可以保证我们的志愿服务真正地帮助到社会,这让我们知道有组织的志愿活动是很必要的,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志愿站或一些志愿的相关组织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通过一些媒体的传播,同学们也被号召起来了,这就表明了媒体的宣传是有作用的,今后也应该多提供志愿服务信息。 3、为什么你愿意参加志愿活动?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原因较多,但大多数人都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为目的的,占84.62%,想必这也是大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的主要动机。其它的原因都不如该原因。紧随其后的是希望能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认识更多的人,都占了69.2%。看来如今的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不少呢,另外还知道了打好人际关系还有扩大自己的人际网对今后自己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但也有人是因为学校的要求,为了评优和拿学分的,因此可能有些同学是因为这个才参加志愿活动的,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心。而这个情况的改变还是需要学校还有学生个人的努力。相信时间会使得这个情况得到改善。 4、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什么因素是影响你参加某项志愿活动?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调查报告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调查 实践时间:2015年8月1日—8月31日 实践地点:河北科技大学 调研成员:谷婷婷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也随之遍地开花。但是,过于迅猛地发展也为其带来一些问题。为了了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现状及其中存在问题,我们在问卷网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调查”为实践主题收集了76份有效问卷。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76份,一共回收了76份,回收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经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1、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现状 调查显示,50%的同学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且有加入志愿者组织; 31.58%的同学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但未加入志愿者组织;11.84%的同学未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但有加入志愿者组织;6.58%的同学未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且未加入志愿者组织。由此看来,大部分大学生都参加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并且参加了志愿者组织的同学有80.85%参加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 调查显示,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同学有22.37%每学期一次;19.74%每学期两次;15.79%的同学每学期三次;而42.11%的同学每学期三次以上。由此看来,大部分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同学参加频率都不低。而同学们对于回报的最多要求就是服务对象的衷心感谢,甚至有43.42%的同学不求回报。 调查显示,80.26%的同学认为在推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时应该“精心准备,宁缺毋滥”,97.37%的同学认为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专业知识和能力很重要,即便没有专业知识也应进行一定培训。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如何推广和参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调查显示,56.58%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认识更多的人,提高社交能力;64.47%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获得社会阅历,增长才干; 73.68%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收获帮助别人时的快乐和满足感;28.95%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让简历内容更加充实;22.37%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在综合测评上加分;13.16%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消磨空闲时机;47.37%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热心公益事业。由此看来,虽然同学们的动机各种各样,但是不外乎提升自己和服务他人。 2、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28.95%的同学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持积极态度,并且会主动留意这方面信息;48.68%的同学选择有机会才参与;6.58%的同学想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但没有机会;14.47%的同学表示参加不参加都无所谓;只有 1.32%的同学对此感到厌倦、厌烦。由此看来,虽然只有极少一部分同学对此持消极态度,但是大部分同学并不主动。虽然同学们大都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大学生志愿者逐渐成为社会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志愿服务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所以在此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对策 1978年,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随着改革开放开始发展。1993年底,中国志愿服务进入了有组织、有秩序的阶段。随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实施,志愿服务得到广泛发展,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尤其是大学生志愿服务,逐渐受到政府部门、社会公益人士和民众的关注和支持。 一、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认识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活动。志愿服务具有自主性、无偿性、社会性、利他性和教育性等特征,反映了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个人对生命及社会价值的一种积极态度,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愿向社会无偿提供服务的各种活动[1]。 二、当前大学生志愿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志愿者自身存在的不足 1.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稳定的热情

大学阶段正是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不够成熟,其意志力、自我控制力还相对较差。他们在参与社会服务的初始阶段往往保持着较高的热情,然而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对于可能遇到的困难自身心理准备不足,易产生浮躁的心理,导致其服务热情的降低。另外,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纯、功利性太强,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够。 2.大学生志愿者自身能力不足,服务依赖性太强 大学生是具有专业知识的特殊群体,虽然像医学、法学、农业等专业的知识可以应用于社区、敬老院、农村等志愿活动中,但由于高校学生自身的知识还不扎实,技能还不够全面,大多团体的服务方法和技巧往往也只在志愿者招募后进行短期培训,服务本身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处于缺失状态[2]。并且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挂靠学生会及校团委,活动项目,人员,时间和经费都要靠团组织批准,对人治的依赖性较大。同时大学生志愿者过于依赖组织来安排项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健全 1.缺乏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自从开展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严密的志愿服务组织体制仍需健全[3]。即便是一些正式的组织部门带头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也缺乏严密的管理,往往只是在活动初期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在志愿者的培训及管理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一次志愿服务结束后,因缺乏完善的网络管理服务系统,很多组织机构不再与志愿者联系,对志愿者的信息保留不完整,这样,难以形成一套健全的长效社会服务机制。 2.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难保障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学校:我的大学 学院:我的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 班级:2013班 小组成员:甲乙 丙丁 等 完成时间:20130409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由共青团中央组织发起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题,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青年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大学生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他们利用业余时间, 结合自己的知识技能、资源和善心为他人、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性、非职业化的援助。在自觉、自愿基础上, 参与志愿者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大学生实现了自身价值,培养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锻炼了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服务能力等整体素质,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可见,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动员和组织青年大学生参加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开展好此项活动意义重大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直接目的是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大学生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认识、理解、心态及存在问题,为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力度,丰富动员方式和手段提供决策参考,更好地调动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激励青年深入基层锻炼,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三、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情况 1、大学生志愿服务经历与对志愿服务意愿 志愿活动是指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再不记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研分析报告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研报告 前言 当今,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大学生集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组织也已成为大学校园内的一个重要机构部门。因此,为了全面掌握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更好的了解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需求和困难,以及更好地完善我校志愿者组织,四月初在我校开展了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时间为4月1日—4月9日,共发放30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970份。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男生约占53%,女生约占47%,涵盖了大一,大二年级在校本科生。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 一我校志愿服务和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1 发展前景良好 自我校成立以来,我校开展了多次志愿服务活动。在我们这次调研活动中,其中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约占总人数的70%,只有约30%的同学没有参加过任何志愿者活动。通过此数据显示:志愿服务是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虽然有些人至今未参加过任何志愿服务活动,但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拥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这预示着志愿服务活动在我校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2 内容丰富但具有偏向性 在同学们参加过的志愿服务中,具有约40%的同学参加过社区服务,24%的同学参加过扶平济困,17%的同学参加过帮孤助残,16%的同学参加过助学助弱,8%的同学参加过支教扫盲,还有约为25%的同学参加过除上以外的其他志愿服务活动。由上分析可知:我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较为丰富,但同学们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却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大多数同学偏向于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只有少数同学参加过支教扫盲。所以在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还有待于将各种服务活动均衡发展。 3 志愿者服务对象 对于更愿意为哪一类群体服务的话题,一向颇有争议。所以,此次调查我们特意提出了此问题。其中,约有51%的同学更愿意为儿童服务,还有40%的同学更愿意为老人服务,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但与此同时,对于其他服务对象,例如病患者,残疾人士,或者其他服务对象,得到大家的关注却很少。所以,在服务对象上,同学们的观念还有待于被进一步引导和改善。 二我校志愿者自身的一些概况 1 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和动机 对于为什么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家各执己见。此次调查,我们将大一和大二进行了一个分析比较。统计可知,大一中约有71%的同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还有约有66%的同学是为了体验志愿者精神,为他人奉献一次。大二中这两项所占的比例也较高,其中,约有48%的同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还有约有51%的同学是为了体验志愿者精神,为他人奉献一次。由此反映出:无论大一还是大二,大部分同学都是怀着崇高的理念和为他人奉献的精神来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的。但是,也不乏有少部分同学是为了逃避过重或无聊的学习任务,更或者是为了获得志愿者证书等其他目的。对于

试论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引导和激励

2001年第4期总46期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GuangdongCollegeofYoungCadres No.4.200l Serial46 试论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引导和激励 蔡宜旦,汪慧 (浙江青年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根据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不同,可以把志愿服务分为两类:一类是组织和群体压力下的被动参与,一类是以自我实现需要和报恩为出发点的主动参与。在当前进一步深化 和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和激励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以实现青年志愿者行 动的长期有效发展。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社会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4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46(2001)04—0030—05 进入20世纪90年代,“青年志愿者”日渐成为中国百姓熟悉的一个称谓,从帮困扶贫、抢险救灾、支教扫盲,到环境保护、社区建设,一批批青年志愿者用“真善美”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充当着文明使者。 社会需要志愿者,当前志愿服务急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实现长期有效发展。志愿者行动不仅仅是一些活动,而且是一项事业。李克强同志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上指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是一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向并轨的事业,是一项跨世纪的事业。”既然是一项事业,就要把临时的、短期的、运动式的做法变成长期的、队伍化、常规化、制度化的服务。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三月里来,四月走”的单调形象,大多停留在承担突击任务的层面,流于形式。 志愿者行动能否长期有效发展,归根到底,体现在它的社会参与程度。这一点恐怕没有人会提出异议。那么如何获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这往往牵涉到参与者个人对志愿服务的理解、选择志愿服务的原因以及参与的目的等问题。为了把握这种不同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参与者的动机进行分析。当然,我们的分析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参与者,但至少可以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参与者的心理,使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行为动机及其依据。 收稿日期:2001—09—15 作者简介:蔡宜旦(1974一),女,浙江诸暨人,浙江青年学院青少年研究所,讲师,学士,主要研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汪慧(1963一),女,浙江杭州人,浙江青年学院青少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30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研报告 前言 当今,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大学生集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组织也已成为大学校园内的一个重要机构部门。因此,为了全面掌握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更好的了解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需求和困难,以及更好地完善我校志愿者组织,四月初在我校开展了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时间为4月1日—4月9日,共发放30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970份。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男生约占53%,女生约占47%,涵盖了大一,大二年级在校本科生。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 一我校志愿服务和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1 发展前景良好 自我校成立以来,我校开展了多次志愿服务活动。在我们这次调研活动中,其中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约占总人数的70%,只有约30%的同学没有参加过任何志愿者活动。通过此数据显示:志愿服务是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虽然有些人至今未参加过任何志愿服务活动,但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拥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这预示着志愿服务活动在我校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2 内容丰富但具有偏向性 在同学们参加过的志愿服务中,具有约40%的同学参加过社区服务,24%的同学参加过扶平济困,17%的同学参加过帮孤助残,16%的同学参加过助学助弱,8%的同学参加过支教扫盲,还有约为25%的同学参加过除上以外的其他志愿服务活动。由上分析可知:我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较为丰富,但同学们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却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大多数同学偏向于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只有少数同学参加过支教扫盲。所以在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还有待于将各种服务活动均衡发展。 3 志愿者服务对象 对于更愿意为哪一类群体服务的话题,一向颇有争议。所以,此次调查我们特意提出了此问题。其中,约有51%的同学更愿意为儿童服务,还有40%的同学更愿意为老人服务,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但与此同时,对于其他服务对象,例如病患者,残疾人士,或者其他服务对象,得到大家的关注却很少。所以,在服务对象上,同学们的观念还有待于被进一步引导和改善。 二我校志愿者自身的一些概况 1 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和动机 对于为什么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家各执己见。此次调查,我们将大一和大二进行了一个分析比较。统计可知,大一中约有71%的同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还有约有66%的同学是为了体验志愿者精神,为他人奉献一次。大二中这两项所占的比例也较高,其中,约有48%的同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还有约有51%的同学是为了体验志愿者精神,为他人奉献一次。由此反映出:无论大一还是大二,大部分同学都是怀着崇高的理念和为他人奉献的精神来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的。但是,也不乏有少部分同学是为了逃避过重或无聊的学习任务,更或者是为了获得志愿者证书等其他目的。对于

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服务能力与基本素质研究

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服务能力与基本素质研究 陈琨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的服务动机、志愿服务能力和基本素质影响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运用问卷 调查法,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现状,探索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服务能力与基本素质。通过调查指出大学生参 加志愿服务活动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奉献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服务动机;服务能力;基本素质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8320(2010)04- 0164- 02 1 前言 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行为动机、服务能力与基本素质对促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优化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自编调查问卷与非结构式访谈等方式对志愿者的服务动机、认知情况、参与情况、参与方式与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调查对象为至少有一次志愿服务经历的在校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7 份,有效率为90.08%。 2 志愿服务的动机与激励 动机是一种信念与期望,一种行动的意图和驱动力,它推动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采取某种行动,表现出某种行为。美国专家伊尔斯利曾分析美国人参加志愿服务动机时总结出“志愿者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东西”。当然这不是物质上的利益,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利益,“如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实现,奉献社会的满足,学习新事物的机会,提高技能,参与社会,需求情感上的慰藉、觉得自己善良、有益于人、被人需要等”。当志愿者被问到“您参志愿服务的动机?”时,64.76%的被调查者选择“既有利己也有利他”,16.7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纯粹是利他”,10.5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纯粹是利己”,其余7.93%的调查者选择了“不清楚”。“利己”和“利他”看似相矛盾的两个方面,但是从社会角色理论来看,两者在实质上是统一了,是为追求现有角色的超越,是为将来职业角色和“社会人”角色做好准备,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研究表明,相当多的志愿者本身也希望志愿服务能为他们带来某些利益,他称之为“利他主义的个人主义”或“合作主义的利己主义”。通过调查表明,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非常多样,不同志愿者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类动机。一类是理想型动机。在调查问卷中问及“您为什么要参加志愿服务”时,25.34%的调查者选择“我觉得很快乐”。理想型动机几乎完全源自于内心需求,主要着眼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例如“帮助别人,我觉得很开心”、“能发挥一技之长,觉得很快乐”等我国青年志愿者李雷是一位亲身参加扶贫支教一年的大学生志愿者,她在自己的文章中说:“一句话,教育就是感受这个世界,就是发现自我。每念及此,我都会为我的学生们感到快乐和幸福”。德国政治家、社会民主党领袖、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分析:“事实上,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愿意投身于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活动。大量的服民役者证实了这一点,各种协会和教会的青少年工作证实了这一点,帮助外国人、保护纪念物、提供发展援助、自然和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和平组织的活动同样证实了这一点。”第二类是学习型动机。在回答“您为什么参加志愿服务”的问题时,48.26%的调查者选择了“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或“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学习型动机的志愿者主要着眼于个人的提升与发展,表达了志愿者对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自身得到成长、发展和提升的期望。学习型动机是相对较为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研报告 外国语学院2011级曲治颖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志愿服务是一种非政府组系统的组织行为和服务行为,是民间组织或个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体能或财富,通过各种服务性的行为来实现对社会事业的服务和奉献,或实施和完成对有困难团体或个人的帮助。志愿精神的发扬光大,不仅为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人力,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人类活动,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非盈利组织的发展,志愿服务活动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中国志愿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我国志愿服务的成效还没完全挖掘出来,志愿服务活动面临很多的制约。我国志愿活动的主要制约为:缺乏社会认知,物质严重缺乏,缺乏自主空间,队伍建设不稳定。 国外志愿服务起步较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步步入组织化、正规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许多国家在志愿服务立法、志愿服务意识教育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欧美一些国家在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方面已达到专业化水平。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面:第一,将青年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的研究;

第二,有关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等基本概念内涵的研究;第三,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第四,从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的角度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第五、有关中外志愿服务比较的研究。然而当前大学校园内的志愿者数量还不够多,志愿服务水平也不高。该实践报告目的在于了解现阶段在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发展状况,掌握在校大学生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状况及实际参与情况,发现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进而推动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该实践报告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意识的方案,对未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机制具有积极地参考作用。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发展前景良好 自我校成立以来,我校开展了多次志愿服务活动。在我们这次调研活动中,其中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约占总人数的70%,只有约30%的同学没有参加过任何志愿者活动。通过此数据显示:志愿服务是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虽然有些人至今未参加过任何志愿服务活动,但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拥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这预示着志愿服务活动在我校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2、内容丰富但具有偏向性 在同学们参加过的志愿服务中,具有约40%的同学参加过社区服务,24%的同学参加过扶平济困,17%的同学参加过帮孤助残,16%

志愿者的不同参与动机和意愿

志愿者的不同参与动机和意愿,会影响他们的参与行为,但是外部因素:其中不同岗位(岗位因素)、组织方面因素、激励措施因素、以及除动机和意愿之外的个人 内部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参与行为。 志愿者参与动机、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研究,包含了从动机到态度到行为的一个心理学过程,(动机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这个逻辑过程渗透了志愿者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动机是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原因。有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之分。外部动机指的是个体在外界的要求或压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动机,内部动机则是指由个体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马斯洛的动机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动机即由基本需要引起的动机上。 意愿:基本解释: [wish;deisire;aspirotion] 愿望;心、愿 1请问您的学校是: 2请问您的性别是: 1)女2)男 3请问您的年级是: 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 4请问您是什么性质的志愿者: 1)城市志愿者2)赛会自愿者 5请问您在参与亚运志愿者之前有过志愿服务的经历吗? 1)有2)无 6请问您最初参与到亚运会志愿者行列中的原因是: 1)热爱亚运,为亚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一向喜欢志愿服务的工作 3)参加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是个难得的机会,不想有遗憾 4)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希望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 5)希望拓宽交际圈子,提高交际与沟通能力 6)可以免费观看亚运会比赛,见到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 7)志愿者的奖励政策很吸引 8)学校在亚运会期间听课,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做志愿者 9)丰富自己的简历,对就业有帮助 10)积累一些面试和服务的经验,为以后就业作准备 11)身边的同学都参加,所以我就参加了/同学的鼓励带动下 12)其他: 7请问您的工作岗位是:(城市志愿者回答)

大学生对志愿者的服务态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调查报告 09计机3班 组长:胡俊鹏 组员:侯耿通黄光臻黄雨加 詹汉杰叶东升吴非吴昊 前言 大学生志愿者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投身于志愿者服务当中,这种志愿者服务精神也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志愿者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尊师重教,服务于社会的同时锻炼着自己并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大学生对志愿者的服务态度是怎样的呢?对此,我们几个同学特意成立了调查小组,以调查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 本次调查,由于工作人员、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主要以发送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调查问卷,一共有四大题,三十道小题。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第二大题为数轴题,第三大题为排序题,第四大题为开放题,多方式地全面了解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的态度。而且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不仅有广东学子,还有一些外省高校的学生,比如北京、江苏、江西等等,这样更广泛地了解全国各地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 通过本次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想法以及对志愿服务的热情程度,希望能有利于加强青年志愿服务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大学生认为青年志愿服务有助于个人发展”调查数据表

“作为大学生有无参加过志愿者服务,为什么?”调查数据表 根据上面“大学生认为青年志愿服务有助于个人发展”与“作为大学生有无参加过志愿者服务,为什么?”的调查数据分析表及问卷的其他数据中,我们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有参与过志愿者服务活动,主要考虑有益于社会发展,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可以提供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人同时可以锻炼自己,提升自身能力,改变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助于个人发展。而且,高达97.1%的同学同意大学生应该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动机主要是可以锻炼自己、服务社会与他人、得到别人的赞赏实现自我价值。这体现出,大学生做到了在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人生价值。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个人为社会,为他人尽责任、做贡献,以此证明自己活着对社会有意义,实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与此同时,他又从社会获得一定的尊重和满足,即满足了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实现了个人的自我价值,因此,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大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时,能做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便能更好地创造人生价值,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经历就是创造人生价值的过程; 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追求工作质量。84.6%的调查者通过社团组织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可见,社团组织在志愿者活动中发挥着纽带桥梁作用,此外,同学们还可以通过上网浏览、朋友介绍、街道办事处获得服务活动的资讯参与到志愿活动;46.2%调查者希望志愿者活动服务后能有证书等实践证明,主要考虑这对于将来就业的面试也是一个帮助;对于志愿服务与学习发生冲突时,76%调查者会努力协调两者关系,协调不了,大部分会选择学业优先,不忘学生身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