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嘎达梅林》

欣赏《嘎达梅林》
欣赏《嘎达梅林》

欣赏《嘎达梅林》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进而初步了解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

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对音乐内容及意境的理解。

3、初步了解我国作曲家辛沪光及其主要作品(名称)。

二、教学难点:音乐是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动物、社会场景等的?

三、教材分析:

辛沪光作于1956年。这部交响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的人民起义——向封建王爷和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作品沿着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渐展开。民歌风格的主题展示了草原的辽阔优美和蒙古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嘎达梅林和蒙古族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他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反抗达尔罕王出卖旗地,并勾结东北军阀强行开垦的行径。

四、教学过程:

1、学唱内蒙民歌《嘎达梅林》

(1)师范唱,生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

(2)跟钢琴学唱乐谱

(3)学唱歌词

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3、介绍交响诗:

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交响诗的名称为匈牙利作曲者李斯特首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的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所以,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歌联系起来称交响诗。

4、了解作曲家生平。

辛沪光(1933—)女作曲家。原籍江西万载。1951年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江定仙、陈培勋等。毕业后任内蒙古歌舞团专职作曲,后调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1956年以创作交响诗《嘎达梅林》而成名。主要作品还有管弦乐《草原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弦乐四重奏《草原小牧民》、《剪羊毛》等。

5、了解《嘎达梅林》作品全貌

6、学生活动:欣赏第一主题音乐,感受草原美景,人们生活在安祥、宁静的氛围中。

7、学生活动:作品用什么乐器演奏,让人联想到大草原的景色?(讨论)

生讨论,师总结:双簧管

8、学生活动:欣赏第二主题音乐,音乐描绘的又是怎样一幅场景?(讨论)

接下去由小号奏出第二主题。它表现了嘎达梅林号召人民起义的英雄气概以及人民群众像激怒的浪潮一般起来反抗

乐曲的中部表现了四处集结着的起义队伍,骑马背枪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主题充满了乐观的气息(由单簧管奏出)

9、、欣赏再现段,曲作者为什么又回到第一主题音乐?

11、复听乐曲(仔细体会作曲家在创作交响曲时是怎样巧妙的使用音乐要素的)

12、生活动:(A)评价作品及作曲家;(B)自己有什么收获?

13、小结。

到这节课为止,我们欣赏了三首交响题材的乐曲,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曲作者在创作交响乐体

裁时怎样使用音乐要素。也从中学到了该怎样去欣赏交响音乐。

音乐欣赏课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歌曲《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满红红2013年7月9日 一、导学提纲 1、熟悉歌曲《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传说。“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歌曲中为什么演唱鸿雁?“长江”指哪个地方? 2、简单了解蒙古的民族风情。 提示:(1)搜集资料的过程是一个拓宽视野的过程,除了老师提供的导学提纲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查找和其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任何问题,提倡多思、多看、多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2)课堂上展示的时间有限,同学们一定要抓住重点,看我们所提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根据问题把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合并、概括,取其精华与大家分享,不要面面俱到,要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述。(3)第一、二题要进行课堂小组展示,请小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可以搜集展示相关图片,将展示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不提倡照着资料读。 3、用口风琴视吹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 4、请用铅笔为歌曲标注旋律线。 5、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了解“中速稍慢”是一个什么速度? 提示:(四——六题)组长可以在下一节音乐课之前,合理安排时间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和评价,作为评选“音乐之星”的依据。班长 抽查组长的完成情况,做好记录,作为评选“音乐小组之星” 的依据。

6、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是: 二、课堂教学实录(部分): 1、教学铺垫:《我是人民小骑兵》音乐律动 2、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简单预习了歌曲《嘎达梅林》,今天我们就来演唱这首歌曲(出示课题)。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班长读一读。(出示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与能力:1、学会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能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口风琴有感情地吹奏歌曲《嘎达梅林》。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情景想象、歌曲的旋律线等方法表现歌曲。 师:首先请大家展示自主学习情况,只展示第一、二题。哪个组来?生:(展示)我们的展示完毕,哪个组有补充?、、、、、、 师:这个组准备的非常充分,展示得很好。嘎达梅林是蒙古民族英雄,鸿雁就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大雁,蒙古人民对鸿雁非常崇敬,这是一首用鸿雁比喻英雄的歌曲。 三、学习新歌 (一)聆听二遍歌曲,思考二个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聆听两遍歌曲,思考二个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 合作探究: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嘎达梅林 课例名称:人音版八年级交响诗“嘎达梅林” 授课教师:陈煜(西安市第六十七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了解交响诗的定义及特点。 二、分析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时的作用。 三、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及意境。 四、通过欣赏作品,了解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产生爱戴民族英雄,感悟民族精神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一、通过欣赏作品,了解嘎达梅林传奇的故事情节,并逐步深入理解作品所表现民族英雄不屈不挠,保卫家园的精神。从而产生共鸣,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感受作品主题情绪情感,分析音乐要素(即节奏、力度、速度以及旋律特点等)在表现音乐中起到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一、学生聆听感受音乐情绪,分析产生不同情绪的原因。 二、参与体验音乐要素使用的变化,在表现音乐形象及内容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嘎达梅林》(马头琴演奏民歌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美,点出“这样的草原美景,值得我们去歌颂、值得我们去赞美,更值得我们去保护。”的主题,为之后的拓展意义做铺垫。

2.了解《嘎达梅林》故事概要。 二、出示课题: 《嘎达梅林》交响诗 认识作曲家。 学生活动:聆听交响诗《嘎达梅林》的音乐片段。想象作曲家年龄、性别、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作曲家辛沪光的创作心理及具有的刚毅性格和高尚情操。 (二)欣赏感受并分析作品。 1.欣赏第一主题:“美好的家园,幸福的生活。”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唱每小节主音的形式感受作品。 设计意图:借助达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继续建立音高概念,并通过演唱主音、聆听主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和声感受。 2.第一主题发展对比(使用音乐波形图)。 学生活动:学生从听觉、视觉的感受中对比音乐情绪的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即音乐要素当中力度、速度以及配器的变化。 3.第二主题:“号召起义”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找到音乐当中最具号召力的部分并探寻原因。 设计意图:点出附点节奏具有推动效果。 4.第三主题:“驰骋草原”主题。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骑马律动的动作、打响舌等形式的参与感受作品情绪。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想象,让学生参与在音乐的表现当中。 5.“嘎达牺牲”: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出该场景是使用之前哪个主题的旋律,结尾处加入了什么乐器?预示怎样的结局? 设计意图:点出使用定音鼓表现英雄牺牲恰到好处。 6.《嘎达梅林》民歌主题:

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一): 歌曲《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一、导学提纲 1、熟悉歌曲《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传说。“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歌曲中为什么演唱鸿雁?“长江”指哪个地方? 2、简单了解蒙古的民族风情。 提示:(1)搜集资料的过程是一个拓宽视野的过程,除了老师带给的导学提纲的问题,同学们能够查找和其相关的自我感兴趣的任何问题,提倡多思、多看、多想,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2)课堂上展示的时光有限,同学们必须要抓住重点,看我们所提的问题是什么,能够根据问题把自我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合并、概括,取其精华与大家分享,不要面面俱到,要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述。(3)第一、二题要进行课堂小组展示,请小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能够搜集展示相关图片,将展示时光控制在2分钟左右,不提倡照着资料读。 3、用口风琴视吹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 4、请用铅笔为歌曲标注旋律线。 5、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了解“中速稍慢”是一个什么速度? 提示:(四——六题)组长能够在下一节音乐课之前,合理安排时光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和评价,作为评选“音乐之星”的依据。班长抽查组长的完成状况,做好记录,作为评选“音乐小组之星”的依据。 6、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是:

二、课堂教学实录(部分): 1、教学铺垫:《我是人民小骑兵》音乐律动 2、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简单预习了歌曲《嘎达梅林》,这天我们就来演唱这首歌曲(出示课题)。一齐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班长读一读。(出示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与潜力:1、学会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能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2、初步尝试用口风琴有感情地吹奏歌曲《嘎达梅林》。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情景想象、歌曲的旋律线等方法表现歌曲。 师:首先请大家展示自主学习状况,只展示第一、二题。哪个组来? 生:(展示)我们的展示完毕,哪个组有补充?、、、、、、 师:这个组准备的十分充分,展示得很好。嘎达梅林是蒙古民族英雄,鸿雁就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大雁,蒙古人民对鸿雁十分崇敬,这是一首用鸿雁比喻英雄的歌曲。 三、学习新歌 (一)聆听二遍歌曲,思考二个问题 师:下方我们来聆听两遍歌曲,思考二个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 合作探究:

稿件 《嘎达梅林》

承龙个人资料《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 鲜血和汗水刺痛了我的眼睛,使我对眼前的一切越来越模糊了……… 长生天啊![音乐起]你挣开双眼看看这被血泪浸透的科尔沁草原吧!如今她只留下了一片凄凉……达尔汗王爷为了满足自己抽大烟的嗜好,竟然要把草原卖给日本人!一夜之间,牧民们失去了家园,温暖的蒙古包被烈火烧光了,风吹草低再也看不见了牛羊,草原上到处是百姓们揪心的哀号…… 我身为梅林,见百姓有难而不救是我的失职……这草原是祖先留下的生存之地啊……王爷,请为子孙后代照相,草原不是荒地,一经翻垦,大风吹过,土地被刮尽,只剩下沙子,不出十年,你的科尔沁草原将化为沙漠!王爷,您可是达尔汗之主,不能不顾百姓的死活就这么走了啊!王爷,草原上的草可以喂牛羊,也可以化为烈火!你若将百姓逼到死路上去…….. [画外音]你已经不再是梅林了! 不能保护百姓,就是当一辈子的梅林也只是个奴才!我明白了,牧民年们就是剥下一层皮,也不够王府摆一次宴席;农民们劳累一年的收成,也不够王爷和福晋点一盏烟灯……老百姓过不上安生日子,就是因为有你们这些吃人肉和人血的魔鬼!日本勾结官府占我草原,用心阴险啊!王爷……自古官逼民反,你们鱼肉百姓,早晚会有报应的这一天! [画外音]说啊?你这个将死之人说什么我还在乎吗?哈哈哈哈…… 长生天在上,达尔汗的百姓们,我和你们一样,不分满蒙还是汉回,都生长在这片草原上,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草原,是长生天赐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祖先把这块草原留给了我们,而我们绝不能给后代留下沙漠!今天,老百姓没有了活路就只有造反,谁伤害百姓就让他用命偿还!在这里向长生天起誓的是我-----嘎达梅林! 受苦受难的百姓们!草原上的牧民们!拿起你们的棍棒刀枪,为了我们的土地和草原不落到日本人的手里,我们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和他们决一死战!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是明晃晃的刺刀和黑洞洞的枪口……哈哈……开枪吧!你们的子弹可以穿过我的身体,可却永远穿不透这个伟大民族的胸膛!来吧!试试你们的胆量,冲这儿开枪!放心,草原上的男人可不会跪着死! 嘎达死了,他是为了百姓的土地,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的!长生天啊!请厚葬这位蒙古民族的英雄吧!请永远记住那些为了美丽的草原而流淌过鲜血和付出过生命的勇士们!永远的祭奠------嘎达!

第二课《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能简要表述《嘎达梅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能听辨出男低音音色。并能哼唱《嘎达梅林》的主题旋律。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长音的保持。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欢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2、讲述历史上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

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二、聆听歌乐曲《嘎达梅林》 1、初听歌曲,了解歌曲讲述的历史背景。小组内讨论后,师归纳总结。 2、复听歌曲,感受、听辨男低音的音色,并熟悉歌曲。说说人声分类中男低音的音色特点。 3、再次复听歌曲,一边听一边哼唱歌曲,并用手跟随音乐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点。并讨论:演唱者是怎样唱出英雄性格的。 4、分析歌曲:歌曲分为几句?歌曲的情绪怎样?旋律进行的方式是怎样的? 三、聆听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 1.聆听器乐曲,说说与歌曲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的不同。 2.出示乐器图片,请学生说出乐器的名称。师简介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讲解关于马头琴的传说。 3.复听五重奏。设问:歌曲的主题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再次聆听,提示:主题曲调每次出现在音区、音色、速度及伴奏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可用表格的形式完成以上问题)。 5.进一步聆听,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表现力。交流乐曲赞颂的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形象。 四、拓展延伸: 课下收集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感受其音色特点。

辽海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歌曲中蒙古族英雄嘎达的精神,伴随沉着有力的节奏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和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和演唱蒙古族优秀经典的歌曲,了解蒙古族的音乐风格,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探究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用深沉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嘎达梅林》,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认识马头琴,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韵味。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验、交流,使学生了解内蒙古音乐风格;感受马头琴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韵味。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嘎达梅林》,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表达出对民族英雄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大家一边看,一边想一想: 视频中,有一种拉弦乐器,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一起来看大屏幕,欣赏视频 生:欣赏视频 (播放视频) 师:好,看完了视频,谁来说一说,这种乐器叫什么呢? 生:马头琴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马头琴的图片,大家来看一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生:有什么什么 师:马头琴由琴头、琴轴、琴弦、音箱、弓等组成。同学们再来想一想,马头琴的音色又是怎样的呢?(放音乐) 生:激昂的、悠扬的、低沉的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马头琴的音色是深沉的、悠扬的、粗犷的、激昂的。师:那谁知道,马头琴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乐器呢? 生:各种族,蒙古族 师:嗯对了马头琴是我国蒙古族特有的乐器。 师:说到蒙古族,大家还能想到什么呢? 生:自由讨论并回答 (牛、羊、草原、马、蒙古包、) 师:总结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更加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蒙古族有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马。他们的祖先曾骑着马四处征战,创造了英雄的业绩。他们劳动生产离不开马,行路离不开马,就连吃、住、娱乐都离不开马。连最有名的乐器也叫马头琴。因此,人们把蒙古族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师:出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一起去欣赏草原牧歌。新知导授 师:在蒙古族,有一首非常经典著名的民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视频) 师:歌曲听完了,大家说,歌曲叫什么名字呢? 生:嘎达梅林 师:这首歌诉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 【英雄嘎达为了牧民的生存,同达尔罕王和军阀张作霖斗争,后来被蒙奸出卖,在辽河畔被包围,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嘎达梅林在起义的誓词中说:“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广袤的草原,我们不能给后代留下沙漠!”可随着他起义的失败和时间的迁移,科尔沁大草原逐渐变成了沙地,土地沙漠化,牧民的生存环境面临着

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嘎达梅林》

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嘎达梅林》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嘎达梅林》,感受音乐的悲壮的情绪,激起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和演唱《嘎达梅林》,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知识与技能】 感受歌曲《嘎达梅林》的情绪,了解交响诗,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民歌与马头琴的《嘎达梅林》。 【难点】对比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嘎达梅林》,说出它们在民族、节拍、速度、节奏与情绪之间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嘎达梅林》,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 师:当时的王爷大片草原为农耕地,到1928年达尔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放垦,牧场缩小,牧民被迫背井离乡,引起当地牧民的不满。嘎达梅林为了人民的利益多次到垦务局反对开垦,被免职,甚至还被投入监牢。嘎达梅林被救出后便组织起义,抗垦队伍在今通辽北

舍伯勒图附近新开河(今乌力吉木仁河)畔的红格尔敖包屯渡口,准备渡河南去时,被包围歼灭,嘎达梅林战死。 嘎达梅林的起义虽然失败,但是牧垦草原的计划被延迟。嘎达梅林的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牧民的利益,而放垦对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对环境的破坏。 (二)初步感知 1.播放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视频,感受音乐的情绪 老师设置问题:从音乐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舒缓的节奏和缓慢的速度,我们不禁感受到了一种悲凉的情绪,好似看到了在蒙古大草原上,我们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带领牧民反抗封建王爷,最后壮烈牺牲的画面。 2.听赏配乐诗朗诵 (1)在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①你听这段音乐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来烘托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的? ②在这段音乐中,有没有你所熟悉的音乐? 课件播放配乐诗朗诵《永远的嘎达梅林》,学生听赏并思考问题。 听赏完毕,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音乐的情绪是紧张、抒情、悠扬、开阔……同学们都很熟悉这段音乐,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也来朗读一下《嘎达梅林》,体会一下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三)探究学习 1.欣赏马头琴版本的《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朗诵作品

1 齐越朗诵节作品—-《嘎达梅林》鲜血和汉水,刺痛了我的眼睛 .使我对眼前的一切越来越模糊。 长生天啊!你睁开双眼看看着被血泪浸透的可尔青草原 如今它只留下一片凄凉达尔汗王爷为了满足自己抽大烟的嗜好 竟然要把草原卖给日本人 一夜之间牧民们失去了家园 温暖的蒙古包被烈火烧完了 风吹草地再也看不见牛羊 军阀北国横行霸道穷苦牧民受尽了折磨 这像鲜花一样的草原被践踏草原到处是百姓揪心的哀吼 我身为梅历见百姓有难而不救是我的失职 这草原是祖先留下的生存之地啊 王爷,请为子孙后代着想草原可不是荒地 一经翻垦大风吹过土被刮起 只剩下沙土不出十年可尔青草原将化不沙漠 王爷你是大尔汗之主 不能不故百姓的死活就这么走了呀 王爷草原上的草可以喂牛羊,也可以化为烈火 可若是将百姓逼上死路 你有没人想过当年马王你已经不再是梅历了 不能保护百姓 就是当一背子梅历也只是个奴才哼哼 我明白了 牧民们就算是剥下一层皮也不够王府买一次烟食 农民们辛苦劳累一年的收成也不够王爷福晋点一盏烟灯 老百姓过不上安心日子就是因为有你们这些吃人肉 喝不血的魔鬼 日本人日本人 勾结官府占我草原用计多阴险啊王爷自古** 你们鱼肉百姓 早晚会有报应的这一天 说啊 你继续说啊你一个将死之人 说什么我还在乎吗? 哈哈哈哈 长生天在上 达尔汗的百姓们 我和你们一样 不分满族还是汉回都生长在这一片土原上 我脚下的这一片土地和草原是长生天赐给我们每一个人的 祖先把这快草原留给我们而我们绝不能给后代留下沙漠 这一天 老百姓没有了活路就只有造反 谁伤害百姓就让他用命来偿还 在这里向长生天启示的是我噶哒梅林 受苦受难的百姓们草原上的牧民们 拿起你们的棍棒刀枪为了我们的土地和草原不落到日本人手里 我们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和他诀一死战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是牛黄黄的刺刀和黑洞洞的枪口 哈哈 开枪吧。你们的子弹可以从我的身上穿过去 可永远都不会射穿这个伟大民族的胸膛 来啊。试试你们的胆量 冲这儿开枪 放心草原上的男人不会跪着死噶哒死了 他是为了百姓的土地

最新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精品教案

《嘎达梅林》 学习目标 1、理解作品的内容,记住民歌的音调,感受交响乐的美妙。 2、打破狭隘的民族观,唤起民族激情并热爱英雄。 重点难点:分析作品的内容,能感知嘎达梅林的事迹是如何用音乐来讲述、表达的。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二、师生问好 三、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并回答两个问题。 ①它是一种什么乐器演奏的? ②它属于哪个民族特有的乐器? 2、方才欣赏的一段马头琴独奏实际上是一首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嘎达梅林是内蒙古的一位英雄。今天老师就要通过一首交响诗带同学们去看看在这位英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四、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一、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作曲家是如何用交响诗来讲述这个历史事件的。 1、请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聆听乐曲的引子。思考:引子部分使你联想到了什么?情绪怎么样? 2、引子部分情绪舒缓,安逸,但音乐中似乎有些许不安的情绪,好像有事情要发生。有故事要发生,我们进入交响诗的呈示部。 3、聆听呈示部第一主题(草原主题),回答问题。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有辽阔的草原的感觉。故事发生的地点作曲家交代清楚了,是在大草原上,草原的主题。牧民们过着安逸的生活。 4、事件的发生地点交代清楚了,还需要什么? 导入——人物。 请聆听音乐,什么人物出现了?音乐在音色、力度上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与草原主题对比。从音乐上分析,你觉得封建王公对当时的牧民压迫的重还是轻? 对,是很重的。牧民们遭到了巨大的压迫,最终必将起来怎么样? 导入——反抗。

5、好,请聆听呈示部的第二主题(号召起义)音乐在力度,音色上和王爷的主题对比。给你印象最深的音色是什么??让你联想到什么?? 导入——号角。 二、事件进入了展开部 号角吹响了,战斗打响了。我们知道这个事件是发生在大草原上,在草原上打仗,少不了的是什么? 导入——马。 到底是不是马呢?作曲家在音乐中会有解答,倾听音乐,回答问题、念念节奏。 战斗一共进行了2次,2次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听作曲家是怎么样来描写战斗的过程及结果的。 1、聆听战斗一欲知战斗结果,请听音乐。问题:战斗结果的音乐中出现了呈示部的那个主题?是草原主题还是起义主题?为什么? (点击小喇叭,听战斗结果音乐)战斗胜利了,出现了草原的主题,预示着牧民们保护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大草原,又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了。 2、但是……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曲折的,为什么?请听音乐。音乐形象是怎么样的? (阴险、邪恶的)嘎达梅林遭到了奸人的陷害

《牧歌》、《嘎达梅林》

《牧歌》、《嘎达梅林》教案 课型:综合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熟记其音色,以及音色特点。 2、通过学习,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能够区分长调和短调歌曲。 3、使学生了解和热爱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 1、认识马头琴,会听辨其音色。 2、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风格。 教学难点: 1、模唱时的方法。 2、区分蒙古的长调和短调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法、演示法、聆听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背景音乐,马头琴演奏的《牧歌》,让学生放松心情,享受音乐带来的感受,为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做铺垫。 2、师生问好 二、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马头琴的图片,请同学们回答图片上乐器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马头琴) 2、谁知道马头琴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乐器呢?(蒙古族)

3、教师简介马头琴的知识,并说出其音色特点,分别播放二胡演奏的《赛马》、小提琴演奏的《梁祝》、马头琴演奏的《牧歌》,让同学们听辨马头琴的音色。从而引出马头琴演奏的曲目《牧歌》,成功导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过程 1、教师范唱《牧歌》,让学生感受歌曲意境。 2、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歌中都唱了些什么?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鼓励他们多说自己的想法) 生:蓝天、白云、草原羊群;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3、师:这是蒙古族民歌中最著名的一首长调歌曲《牧歌》,也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之一,好!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轻轻地哼唱一下吧!(用mu哼唱两遍) 师:在欣赏歌曲前,我想问问大家会哼鸣吗?(让学生试试自己是怎么哼鸣的,看看学生的状态,然后再讲解) 教师讲解:假设我们手中有一杯水,我们喝下一小口不要咽,含在嘴里,那么我们的口腔里是什么状态?(教师手势示范)是空的!再让你的舌尖顶住你的下牙齿根,这是的状态应该是嘴唇微闭呈微笑的状态,齿微合。 生:学生随音乐哼鸣,教师再个别纠正。 师:嗯!大家唱的好陶醉呀,是不是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广阔的大草原中,满眼出现的都是天空、白云、草原和羊群呢!好!现在我想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曲子你们又听出了些什么? 4、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体会旋律带来的悠扬感受,了解什么是无伴奏合唱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 认识马头琴、欣赏《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 3、初步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很多家长来到我们班,希望咱们大家好好表现,咱们一起度过欢乐的“音乐四十分”。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是: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 1. 乐曲的名称是?(板书:嘎达梅林) 2、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 3、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板书:马头琴) 二、新授部分: (一)蒙古族风土人情。 你能谈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吗? 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蒙古族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哉辽阔,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吃:以肉食为主,多吃肉块、炖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 奶食以马乳为主。 穿:四件套(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住:主要居住在蒙古包。圆形为主,冬暖夏凉。易于拆建。 语言:使用本民族语言学家规范的蒙古文。 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蒙古笔举行那达慕“娱乐游戏”之意。包括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 歌舞:传编的有马刀舞、盅碗午、鄂而多斯舞。 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乐器:马头琴。 宗教信仰:喇嘛教。 (二)认识马头琴 1、刚才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呢?(马头琴)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马头琴:(课件展示) 3、它为什么被称为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为琴头上刻有马头而得名。 4、谁知道马头琴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放牛娃。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非常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他们就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不分开。有一年,苏和带着他心爱的小白马去参加草原上的赛马会,并得了第一名。王爷要苏和把小白马卖给他,苏和不肯,狠心的王爷赶走了苏和,抢走了小白马。小白马想念苏和,跑了出去,被王爷命人乱箭死。 苏和日夜思念着小白马,一天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回来了,轻轻对他说:“我的小主人,我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苏和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琴杆顶上雕刻了马头。从此,苏和天天拉琴,就象小白马在唱着歌。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成为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

高中音乐教案嘎达梅林

高中音乐教案嘎达梅林 【篇一:高一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一第三单元民族与音乐宋亚娟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教学目标: 1、能认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的民族 风格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能以简洁的语言 总结所听音乐的特点。 3、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聆听、体验少数民族的音乐美,了解音乐与人 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方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三个民族音乐不同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培养学生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室、课件 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过程: 【篇二: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1 27163 文章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第七节《丝竹相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第九节现代京剧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 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教学设计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五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教 学设计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 风情》的教学设计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第二十一 节《德彪西》 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 无故人》教学设计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教学设计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教学设计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教学 设计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篇三:高中音乐教案《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教案|《独特的民族风》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 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 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 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 ctrl点击即可查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的民族风格。 2、认识、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起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嘎达梅林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案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 张宇晖 课型 欣赏综合课 课时1 教材分析 《嘎达梅林》由辛沪光作于1956年。这部交响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的人民起义的历史故事。作品沿着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渐展开。民 歌风格的主题展示了草原的辽阔优美和蒙古族人民的劳动生活,整部作品向我们讲 述了嘎达梅林率众起义的斗争史实。 音乐是用音响的魔力作用于人的情感,那么音乐的创作者是怎样通过音响来反 映表现现实的呢?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始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初中音乐教材中,器 乐作品的欣赏内容,从设计到选材都是围绕着怎样让学生感知音乐语言为主要目的。 这节课是整个教材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 识积累,达到初步掌握交响诗特点的学习目标。同时,通过这次的学习,又为他们 在以后的学习中,理解思想性、艺术性强的大型器乐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1 我校学生特点:我校历来重视艺术教育,除了音乐课堂外,学生还可以从丰富的 校园文化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他们的认知水平有很大提升,思维活跃,好奇心、 求知欲强。喜欢联想与想象。处在由形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渴望在 活动中得到集体的认可与肯定。 2 “已知”、“未知”:在初一阶段的欣赏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通过分析 音乐要素的变化来了解音乐情绪与风格的方法,这些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 础,由于他们具备了这种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要掌握交响诗的一般特点是完全能 够实现的。 教学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标题音乐的兴趣; 2、通过感受用音乐语言塑造的嘎达梅林的形象,引发学生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思考; 3、在了解了嘎达梅林起义的原因后,引起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环保 问题的关注。 过程与方法 1、突出音乐本位原则,充分聆听体验音乐作品; 2、提供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情景,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3、利用音乐实践,培养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 4、将民歌、电影音乐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直观地 理解音乐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交响诗的一般特点;

《嘎达梅林》

(三)欣赏《嘎达梅林》 认识了马头琴,我们不得不提到,用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1、《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 “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还有一种解释是: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2、《嘎达梅林》既然是英雄的名字,那《嘎达梅林》这首有名的蒙古民歌,为什么代代相传?(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请同学们电影片断)4、人们怀念英雄,就把这一动人的故事编成了民歌,在草原上代代流传。请同学们猜猜由这故事改编成的民歌最早有多少段歌词?(500多段)。 现在我们所听到的四段,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改编的。 5、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民歌《嘎达梅林》,谈谈你对歌曲的感受? (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三、拓展延伸: 1、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人们还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嘎达梅林的赞美与追忆。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电影《嘎达梅林》。就是我国著名的导演冯小宁根据这动人的故事而创作的。整个电影获得了极大好评,并获得了中国“优秀故事片奖”。 2、你还知道《嘎达梅林》的哪些音乐表现形式? 3、作曲家辛沪光,以《嘎达梅林》这首民歌为素材,用音乐中的一个大型形式来全面而深刻的反映这一历史事件。交响诗《嘎达梅林》就这样诞生了。 3、简介交响诗 这首交响诗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草原主题;第二部分斗主题(包括第一次

嘎达梅林欣赏有感

教学内容: 认识马头琴、欣赏《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 3、初步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很多家长来到我们班,希望咱们大家好好表现,咱们一起度过欢乐的“音乐四十分”。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是: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 1. 乐曲的名称是?(板书:嘎达梅林) 2、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 3、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板书:马头琴) 二、新授部分: (一)蒙古族风土人情。 你能谈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吗? 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哉辽阔,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吃:以肉食为主,多吃肉块、炖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 奶食以马乳为主。

穿:四件套(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住:主要居住在蒙古包。圆形为主,冬暖夏凉。易于拆建。 语言:使用本民族语言学家规范的蒙古文。 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蒙古笔举行那达慕“娱乐游戏”之意。包括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 歌舞:传编的有马刀舞、盅碗午、鄂而多斯舞。 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乐器:马头琴。 宗教信仰:喇嘛教。 (二)认识马头琴 1、刚才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呢?(马头琴)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马头琴:(课件展示) 3、它为什么被称为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为琴头上刻有马头而得名。 4、谁知道马头琴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放牛娃。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非常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他们就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不分开。有一年,苏和带着他心爱的小白马去参加草原上的赛马会,并得了第一名。王爷要苏和把小白马卖给他,苏和不肯,狠心的王爷赶走了苏和,抢走了小白马。小白马想念苏和,跑了出去,被王爷命人乱箭死。苏和日夜思念着小白马,一天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回来了,轻轻对他说:“我的小主人,我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苏和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琴杆顶上雕刻了马头。从此,苏和天天拉琴,就象小白马在唱着歌。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成为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 5、简介马头琴: 追溯马头琴的历史,非常久远。元朝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嘎达梅林》;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 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以及《嘎达梅林》 多种音乐题材表现形式,初步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对大自然热爱以及英雄的赞美之情。 3、方法与技能:采用听唱法、教唱法、探究合作法等。 教学重点:欣赏并能唱出《嘎达梅林》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预习提纲:蒙古族有什么风俗习惯特点?查找资料“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鸿雁》舞蹈视频,请同学们欣赏完后根据舞蹈服饰和动作说一说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蒙古族) 请学生举手介绍蒙古族分布的地理位置以及他们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师总结,并引出本次课题: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预习交流:第一遍欣赏,请学生一起欣赏独唱《嘎达梅林》,并思考交流一下问题:1、这首歌曲是由什么人声演唱的?具有什么特点? 2、歌曲可分为几个乐句?带给你什么样的情绪? 3、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 答疑质疑:1、男低音演唱,声音较低沉、浑厚。 2、可分为两大乐句,上句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情绪上悲壮而沉重。3、介绍嘎达梅林的故事。嘎达是人名,梅林是官职。新中国成立前,嘎达梅林带领人民群众举行反抗军阀和王爷的武装起义失败后不幸牺牲的故事。 第二遍欣赏《嘎达梅林》,再次熟悉歌曲旋律。 合作探究:学唱《嘎达梅林》主题旋律。 学生跟钢琴唱两遍曲谱,并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特点。 学唱歌词。先让学生分组按节奏念歌词,再配旋律演唱。在学唱过程中,注意强调学生的音准及附点节奏,同时怀着对英雄崇敬爱戴之情演 唱。 展示归纳:学生个人表演唱,小组唱以及全班齐唱展示。 达标测试:熟悉《嘎达梅林》主题旋律,并能流畅地唱出来。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嘎达梅林》(出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 1、内容分析 交响诗《嘎达梅林》它描写并歌颂了蒙古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率领牧民起义,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战斗的悲壮事迹。音乐素材来自同名的民歌,作品曲式为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作品体裁为交响诗,是一首叙事性及戏剧性的大型单乐章管弦乐曲,使用了交响形式的手法,以著名的蒙古民族历史故事为题材,故事情节形象地呈现于乐曲中,全曲用时约17分钟。 2、教材中的地位 《嘎达梅林》是一首交响诗,从作品深度来说更加深刻,容量也更大,从各民族音乐体系来说,作为一首以蒙古民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它也应当承担起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民歌和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让学生从“情”的角度,了解和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热爱民族英雄、热爱民族音乐。 2、技能目标:聆听交响诗《嘎达梅林》,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用各种音乐要素(如:力度、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并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3、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标题音乐的特点,并能对标题音乐感兴趣。 三、教学重点 1、交响诗《嘎达梅林》是本课内容安排的重点。(《嘎达梅林》有多种音乐形式,包括民歌、叙事诗、大提琴协奏曲、电影音乐及交响诗等,根据本单元内容的系统性,把交响诗作为重点内容,民歌作为复习内容,电影音乐作拓展内容,其他形式由学生课外自学,一带而过。 2、在交响诗的欣赏过程中,重点是通过各音乐要素的分析、比较来充分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 四、教学难点 1、乐器音色的听辨。 2、学会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1、想象体验法(因为交响诗《嘎达梅林》是表现蒙古族历史故事的作品,体验音乐音响,想象音乐形象是这节课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在体验中审美,在想象中。而且这首作品比较长,在完整欣赏时采取了根据提示想象体验的方法,使学生的想象有了一定目标,不再是天马行空,更体现了标题音乐的特点。) 2、比较法(通过音诗音画的比较,清晰认识交响诗的概念;通过各音乐要素的比较,了解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学习音乐欣赏的方法,解决重点和难点。) 3、自学法(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有关嘎达梅林故事、各种音乐形式以及交响诗作者辛沪光的信息,作业很简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自己所查找的内容印象又比较深刻,在课堂上讲述还有一种参与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主体地位。) 4、节奏模仿法(一方面对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有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进行节奏练习,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以一种更积极的状态参与学习。) 六、教学准备:在歌曲《美丽的村庄》后,教学民歌《嘎达梅林》,并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嘎达梅林故事、各种音乐形式以及交响诗作者辛沪光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1)欣赏马头琴演奏《嘎达梅林》。提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歌曲? 学生回答后总结:这是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由马头琴演奏,它那古朴、苍凉的音色特别能蒙古大草原的辽阔和蒙古人的性格,所以音色对于音乐形象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意图:一上课就聆听马头琴演奏的《嘎达梅林》,那种悲壮、扣人心弦的音色一下子就带动了学生的情绪,迅速进入到课堂气氛中,并初步认识音色这一音乐要素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重要性。 (2)复习歌曲《嘎达梅林》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民歌旋律,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找到民歌与交响诗之间的联系。 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1)请学生讲一讲有关嘎达梅林的故事,作适当补充。 如果学生没有讲述完整,教师要补充西拉木伦河一战,嘎达梅林已突出重围,当他发现还有部分起义者还在包围圈中,毅然返回。最后,他弹尽粮绝,誓不投降,在泅渡至河中心时中弹牺牲。 设计意图: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使学生对故事印象更深。补充部分充分引起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和对接下来要欣赏的音乐的期待。 (2)了解有关知识 接下来我们要欣赏以这个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嘎达梅林》。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交响音画,同样作为标题音乐,你们知道交响诗和交响音画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讨论后归纳:音画是描绘性的,音诗是叙事性的,其音乐情绪更加曲折,结构也往往更加复杂。这首作品采用的是奏鸣曲式,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