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标题世界观方法论实际运用复习注意

辩证唯物论物质

意识

辩证

关系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

质的反映

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

发,实事

求是。做

到主观与

客观具体

的历史的

统一。

①党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

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

国家战略以及党对“十一

五”规划的建议等都是对中

国国情和现实的正确反映。

同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

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发展经济必须考虑市场

的需求和本地的实际。

③要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和

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

天精神、抗战精神等)。

④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

提高创新意识。

①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

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

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

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

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

观点是错误的。

③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

是不可分割的。④任何

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与“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出发的观点

都是错误的。

⑤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不能够从个别的、静止

的实际出发,必须全面

地把握变化着的客观实

际。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

质):意识不仅能够反映

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

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不仅能够“复制”

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

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

幻想的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

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

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

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

有阻碍作用。

重视意识

的作用、

精神的力

量,自觉

树立正确

意识,克

服错误意

主观

能动

性和

客观

规律

的辩

证统

一关

系原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

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

固有的规律)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

必须遵循

规律,按

客观规律

办事。

②充分发

挥主观能

动性,认

识和利用

规律,改

造客观世

界。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对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

认识,坚持以此为指导是按

客观规律办事的要求科学

发展观的科学就是强调尊

重客观规律。

②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关系所取得的成果,都是在

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

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而取得的。

③自主创新的过程必须把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

能动性结合起来。

①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

件的,人们可以改变条

件从而改变规律发生作

用的形式,而不是改变

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但不

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会

随着事物的性质、条件

不同而变化。

标题世界观方法论实际运用复习注意

认识论实践

和认

识的

辩证

关系

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

的唯一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

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

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

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要积极参

加社会实

践活动,

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

展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随着社会主

义建设实践的深入,对发

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

入和提高,体现了实践是

认识发展的动力,同时,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必将对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积极

的促进作用。

①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认

识获得的途径。

②一种认识不能作为检

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地反映客观事物,即使

是科学的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

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

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

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

途)

坚持正确

认识、科

学理论的

指导作用

真理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

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

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

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

都是想对与特定的过程来

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真理和谬

误往往是

相伴而行

的。在人

们探索真

理的过程

中,错误

是难免

的,要正

确对待错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马

克思主义也需要随着历史

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和发

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注意的伟大实践中,促进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任何人,不论他的出

身、社会地位、职业状

况等如何,只要他的认

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他就有真理。

②谬误是往往正确的先

导。人们犯错误,通过

总结经验,从错误中汲

取教训,就会得到正确

的认识。

③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是

有限的,而整个人类是

在无限发展,因而其认

识能力是无限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

制。主观条件:人们对客

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

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

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

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

客观条件:客观事物是复

杂多变的,其本质的暴露

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

的物质世界,认识主体人

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

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与时俱

进,开拓

创新,在

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

真理,在

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

真理

范畴标

世界观方法论实际运用复习注意

唯物

辩证法联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

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

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

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

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

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

问题和处理问题

分析:

①科学发展观中的“五个

统筹”中的关系②改革、

发展、稳定的关系。

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的关系。

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

的关系。

⑤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①联系是客观的,但人

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

联系,通过创造条件改

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

体的联系。

②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

之中,但不等于任何事

物之间都有联系。

③对联系要进行一分为

二的分析,做到趋利避

害。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

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从事物固有的

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

意性。

人可以根据事物

固有的联系,改

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

系,建立新的联

系。

联系是有条件的,具有多

样性(世界上每一具体联

系都是有条件的,世界上

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

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注意分析和把握

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各种条件,一

切以时间、地点

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整体统率着部分,具

有部分不具备的功

能;部分在事物的存

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

被支配的地位,部分

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

分,离开了整体,部

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

变化也会影响到部

分。

应当树立全局观

念,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选择

最佳方案,实现

整体的最优目

标,从而达到整

体功能大于部分

功能之和的理想

效果

①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

须促进城乡经济、区域经

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

文明和社会和谐的全面发

展。

②国家综合实力对提高航

天水平的作用。航天产业

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

促进作用。

③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理

顺各方面的关系,以促进

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充分

发挥。

整体与部分的功能:A、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

的功能;B、当部分以有

序、合理、优化的结构

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

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

和;C、当部分以无序、

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

时,整体功能小于各个

部分功能之和整体是由部分构成

的,离开了部分,整

体就不复存在。部分

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

响整体的功能,关键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

必须重视部分的

作用,搞好局部,

用局部的发展推

动整体的发展

畴题

世界观方法论实际运用复习注意

唯物辩证法联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的诸要

素构成的统一整

体。要素是组成系

统整体的各个部

分。系统的基本特

征是整体性、有序

性和内部结构的优

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

法,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注意遵

循系统内部结构的

有序性,注重系统

内部的结构的优化

趋向。系统优化的

方法要求我们用综

合的思维方法来认

识事物。既要着眼

于事物的整体,从

整体出发认识事物

和系统,又要把事

物和系统的各个部

分、各个要素联系

起来进行考察,统

筹考虑,优化组合,

最终形成关于这一

事物的完整准确的

认识。

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

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

制,正是系统优化方法的

要求。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

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

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

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

完全一样。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

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

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

题和处理问题

①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人

们观念的变化。

②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

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集

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

发展观,“十一五”时期必

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①分清发展与运动、变

化的区别。发展是事物

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

到复杂的前进和上升性

的运动,并不是所有的

运动都是发展。

②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

标准。

发展

的趋

势:

发展

是前

进性

和曲

折性

的统

新事物必定能

够战胜旧事物

要看到前途是光明

的,对未来充满信

心,积极鼓励、热

情支持和悉心保护

新事物的幼芽,促

使其成长

正确认识:①社会主义发

展过程中的曲折。

②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过程

中的困难。

③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与

目前面临的不利因素。

④人类在科学探索中遇到

的挫折和取得的成绩。

把握新事物发展过程中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因新事物的成长

壮大一般都要

经历艰难曲折

的过程

要做好充分的思想

准备,不断克服前

进道路上的各种困

难,勇敢地接受挫

折与考验,在曲折

的道路上问鼎事业

的辉煌

畴题

世界观方法论实际运用复习注意

唯物辩证法发

发展

的状

态:

量变

质变

的辩

证关

系原

量变是事物在

数量和程度上

的逐渐的、不显

著的变化。质变

是事物显著的、

根本性质的变

化。事物是量变

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

前提和必要准

备,质变是量变

的必然结果。

①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

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

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

件。

②要坚持适度原则。

③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

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

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

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

飞跃和发展。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要坚持分阶段、有

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②部分先富与实现共同

富裕的关系。

③改革和建设要量力而

行,考虑社会的承受度,

坚持适度原则。④当前我

国要紧紧抓住有利的战

略机遇期,加快发展。

①量变引起质变有

两种情形。

②不能认为有量变

就有质变,量变要达

到一定程度才会引

起质变。

矛盾

的普

遍性

事物自身包含

的既对立又统

一的关系叫矛

盾。矛盾双方在

一定条件下相

互依存、相互转

化。矛盾存在于

一切事物中,并

且贯穿于每一

事物发展过程

的始终,矛盾是

普遍存在的。

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

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

盾,分析矛盾,勇于揭

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

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要善于全面分析矛

盾,坚持两分法、两点

论。

③反对回避、掩盖矛盾,

否定矛盾的客观性的唯

心主义做法,同时也反

对用“一点论”片面看问

题。

①分析人与自然、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城乡之间

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

关系。

②党和国家针对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

盾和问题,提出建设和谐

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并不

意味着要消灭矛盾,而是

要善于解决矛盾。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应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节约优先。

在运用时,对一个事

物应重视分析其中

存在的两方面是什

么及其对立统一关

系。对两个事物应分

析它们之间的对立

与统一关系是什么。

注意矛盾双方转化

的条件

矛盾

的特

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

及其每一个侧

面各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

①不同事物的

矛盾具有不同

的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

矛盾在不同发

展阶段各有不

同特点;

③同一事物中

的不同矛盾、同

一矛盾的两个

不同方面各有

不同的特点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原则,即在矛盾普遍

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分

析不同事物、不同阶段、

不同方面的特殊性。

②反对千篇一律地采用

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

的矛盾。

①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中存在的不同性质矛盾

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

决。

②各个地区要因地制宜,

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发

展特色经济。

③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应

坚持一行一策。

①如果问如何做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结合矛盾特殊性

的三个表现来回答。

②一般来说,能够运

用从实际出发分析

的问题也可以用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来

解释。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主观与客

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本质上是一致的

畴题

世界观方法论实际运用复习注意

辩证法矛

矛盾

普遍

性和

特殊

性的

辩证

关系

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

特殊性是相互联

结的,二者是一般

与个别、共性与个

性的关系。普遍性

寓于特殊性之中,

特殊性离不开普

遍性。二者在一定

条件下会相互转

化。

①遵循从特殊到普

遍,再由普遍到特殊

的认识秩序和科学的

工作方法。

②是关于事物矛盾问

题的精髓,是马克思

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

学基础,是我们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理论依据。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依据。

②先进经验的推广与运

用。

③改革试点与大面积推

广,药品发中的试验与推

广。

矛盾的普遍性除了

指矛盾事事存在、时

时存在的含义外,在

这里还指同类事物

共有的矛盾与规律,

即事物的共性。

主要

矛盾

和次

要矛

盾的

辩证

关系

原理

复杂事物的发展

过程中所包含的

诸多矛盾有主次

之分;主要矛盾在

事物发展过程中

处于支配地位、对

事物的发展起决

定作用;次要矛盾

则处于从属地位,

对事物发展不起

决定作用。二者相

互联系、相互依

赖、相互影响,并

且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①要求我们看

问题办事情既

要善于抓住重

点,集中力量解

决主要矛盾,又

要学会统筹兼

顾,恰当处理好

次要矛盾。

②反对不分主

次,抓不住中心

和关键的均衡

论的做法;反对

只抓主要矛盾,

忽视次要矛盾

的一点论做法。

①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展

观,要坚持以发展为中心

不动摇,同时要注意经济

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

发展。

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

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

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

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

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

置。

①抓主要矛盾是为

解决问题。

②材料中有“中心、

关键、重点、重中之

重、主题、主线、第

一要务”等字眼或意

思都是讲要抓主要

矛盾或要求用主次

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来分析。

矛盾

主要

方面

和次

要方

面的

辩证

关系

原理

客观事物矛盾双

方的地位和作用

是不平衡的。主要

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事物内部居于

支配地位、起主导

作用,决定事物的

性质。主次方面是

对立统一的,它们

既相互排斥又相

互依赖,并在一定

条件下会相互转

化。

①要求我们看

问题既要全面,

又要分清主流

与支流,把握住

主流即事物的

性质的同时,又

不能忽视支流。

②反对把矛盾

双方同等对待、

不分主次或者

主次颠倒,混淆

事物的性质的

做法或看法。

①“一国两制”下两制的

地位不同,国家的主体和

未来发展方向是社会主

义。

②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

制度中坚持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

界的两大主题。

④对互联网、经济全球化

的认识与评价。

⑤客观看待当前我国的

社会形势。

①抓主要方面是为

解决问题。

②材料中有“抓本

质、抓主流、看形势、

识大局、辨方向、评

成就”等字眼或意思

都是讲要把握主要

矛盾的主要方面或

要求用矛盾主次方

面辩证关系原理来

分析

畴题

世界观方法论实际运用复习注意

辩证法创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

自身的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

的环节,是实现新事

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

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

的环节,新事物产生

于旧事物,它总是吸

取、保留和改造旧事

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

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

④辩证的否定是既肯

定又否定,既克服又

保留,克服的是旧事

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

容,保留的是旧事物

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

“扬弃”。

①必须树立创新意

识,做到不唯上,

不唯书,只唯实。

②不仅要尊重书本

知识,尊重权威,

还要立足实践,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不断实

现理论和实践的创

新与发展。

③坚持“扬弃”的

观点。

①“神舟”六号在“神

舟”五号基础上的改进。

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

的意义作用)

掌握创新的意义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

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

的发展。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

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

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

动力。

①任何事物对它发生

的时代和条件来说都

有其存在的理由,但

对它内部发展起来的

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

就变成没有存在的理

由了。

②辩证法对现存事物

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

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

定的理解,即对现存

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

解;辩证法对每一种

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

断的运动中,因而也

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

去理解。

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

东西,按其本质来说,

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

创新的。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

展着的实际。

②敢于突破与实际

不相符合的成规陈

说。

③敢于破除落后的

思想观念。

④注重研究新情

况,善于提出新问

题,敢于寻找新思

路,确立新观念,

开拓新境界。

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

存在

和社

会意

识辩

证关

系原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

在的反映

坚持历史唯物

主义,反对历

史唯心主义

①随着我国改革实

践的深入,人们的法

制、民主、平等、科

学、竞争、市场、环

保等意识的形成与

作用。

②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是对社会存在的

反映,同时又对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产

生积极的作用。

价值观、集体主义、理想等均

属于社会意识。把握历史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区分的依

据。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

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

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

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

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

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

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

的推动作用)

树立正确的、

科学的社会意

识,反对错误

的、非科学的

社会意识

社会

历史

的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

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

力量。

要树立群众观

点,坚持群众

路线,相信群

众,依靠群众,

为人民群众的

利益而奋斗;

坚定地走与人

民群众的实践

相结合的道路

①坚持“以人为本”,

代表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

②尊重群众的首创

精神。以人民群众满

意不满意为衡量政

绩的标准。

人民群众的含义、历史范畴、

范围

价值

观的

导向

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

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

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

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

向作用。

树立和坚持正

确的价值观,

作出正确的价

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

是科学的就是因为

它符合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和客观规

①如何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

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

值选择?(A、坚持真理,遵循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

的必由之路;B、自觉地站在最

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

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

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

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

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

值追求)

②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

社会历史性特征的作用

个人

利益

和集

体利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

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

进而共同发展。

要把集体利益

放在首位,同

时也要求集体

要更好地满足

个人的正当利

益,反对个人

主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必须坚持集体

主义,正确处理个人

与社会、个人与集

体、个人与他人的关

系。

①区分个人正当利益和个人主

②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

人、集体利益

人生观和价

值观人生

价值

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

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

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

价值在于对社会、对人

民的贡献。

在劳动和奉献

中创造和实现

价值。

先进人物的共同特

点就是在为社会贡

献的同时实现自己

的人生价值

①为什么劳动着的人、努力奉

献的人是幸福的

②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

供哪些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

定的条件(社会的客观

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

值的基础。人生价值的

实现还需要具备主观条

件)

正确处理个人

与集体、个人

与社会的关

系,在个人与

社会的统一中

实现价值。充

分发挥主观能

动性,增强顽

强拼搏、自强

不息的精神;

努力发展自己

的才能,全面

提高个人素

质;坚定理想

信念,坚持正

确价值观指引

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关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关系 世界观,通俗地讲,就是“观世界”,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一定的世界观原则在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表现为方法。方法论则是有关这些方法的理论。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根据,世界观以自身对人们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指导意义而取得存在的价值。哲学方法论离不开世界观,自然科学方法论也必须以自然观和科学观为前提。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归根结柢也受一定世界观的制约。这种制约以不同层次的方法论为中介。各层次的方法论不直接同一,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不是简单的同一,懂得世界观并不等于掌握方法论。方法论是运用世界观的理论,但运用世界观、掌握方法论均需要作专门研究。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哲学术语,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它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不完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也叫玄学。 马克思认为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 辩证法(dialectics)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即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辩论达到真理,是辩证法发展的思辨阶段;第二阶段是揭示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发展的实证阶段;作为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的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即思辨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阶段是本体论的辩证法,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思辨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即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 认识论 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马克思主义中的认识论 综述 又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与继承马克思主义以前哲学史中各种认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后又由列宁、毛泽东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所发展。它消除了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对立,也结束了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使认识论问题同社会存在、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相脱离的状况。它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原理出发,把认识的发展同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结合起来,把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同客观实在过程的辩证法统一起来,成为彻底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 反映论的观点 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因此,反映的

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关系 一、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形式。哲学一词,在希腊文中,是由‘爱’和‘智慧’这两个词构成;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普遍具有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而不系统的,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哲学一理论的形态对世界观问题做出系统的回答和必要的论证。哲学既是世界观有时方法论。哲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自觉按照这种最一般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注: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二、关于世界观的论述 (一)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什么叫总的根本性的看法和观点呢?就是说它具有最大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最普遍的适用性。例如:自然观的原理、观点既适用于机械运动、又适用于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既适用于奴隶社会、又适用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既适用于自然界,又适用于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领域。 (二)世界观具有阶级性 世界观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主要归属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世界观: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世界观崇尚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无产阶级世界观所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这两种世界观总是在不断斗争,总是相互对立的。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注:世界观确实有很强的阶级性,但唯物和唯心,和阶级不能直接挂钩,如在劳苦大众中,也有唯心和唯物的不同世界观存在) (三)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文化,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生产力水平,受教育程度,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 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哲学则把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次练习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25题。 当前页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25题。 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 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 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 D、使人们一劳永逸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 D、世界大观的简称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B、一种方法 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统一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7.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8.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9. 《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知、体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的表现;通过设计问题,围绕情景材料,引导学生学会处理相关信息; 通过活动探究,引导学生归纳、分析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并且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填一填: 将表格中的现象的相应的观点填入表格中 提问:这些成语的说法是对还是错? 归纳:对的,发展的、联系的和全面的观点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也就是矛盾的观点。 提问:这些成语的说法对不对?不对在哪里? 归纳:错的,这种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就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课题: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一辩:

三个苹果改变世界;其中,夏娃的苹果让人有了道德,牛顿的苹果让人有了科学,而乔布斯的苹果让人有了生活。 提问:你对乔布斯、乔布斯的死、苹果产品想说些什么? 提问:他的离去对世界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世界来说是坏事更是好事。乔布斯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有他,世界从此不同。因为有他枯燥的世界有了鲜活,因为有他沉闷的世界有了创意,因为有他单调的世界有了色彩。在他创新的心中更有一个博大的心,让每一个人的手中都包容了世界并用新的眼光认识世界。《华尔街日报》盛赞乔布斯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将硅谷改造成为科技行业的创新中心,与微软比尔·盖茨以及甲骨文埃里森等人为现代高科技行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改变了消费者与科技互动的方式。他将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改变了PC、电子以及数字媒体行业,推动苹果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 所以乔布斯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是,毫无疑问,没有乔布斯的时代仍会英雄辈出。就像没有了牛顿、没有了爱因斯坦、没有了爱迪生,人类社会仍然会前进。回忆乔布斯的一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毅力是成功的关键!追求完美是创新的动力!面对乔布斯的离去,我又想起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世界级的领军人物?这个问题不能只由教育界回答,更是抛向全中国的“大问号”!我想,我们的社会只有建立起自由、信任、包容、崇尚真理的保障制度,回归勤奋务实的民族传统,不媚俗、不媚权、不媚钱,下一个“乔布斯”才有可能在中国产生。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尽量避免形而上学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作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主要表现在: 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评一评: 小明是一位高三学生,他对历史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有意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选择历史专业。小明爸爸则认为: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法律等人才需求巨大,金融、会计、对外贸易、法律等专业一直会是热门专业,将来也容易找到就业岗位,收入也会很高,因此,小明应该选择金融、会计、对外贸易、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练习题

第一节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l.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3.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 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4.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 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 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7.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 8.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是( )。 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 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 A.实践性B.科学性 C.革命性D.开放性 11.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无限与有限的关系D.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12.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 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 13.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5)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世界观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无范围限定,可与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使用) 世界观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 方法论2: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世界观3: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方法论3: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地充实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世界观4: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 方法论4: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5:规律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用在辩证法、认识论) 方法论5: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 ㈠、联系:(3)(联系的观点) 世界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 方法论1: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原理) 世界观2: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它现象引起的。 方法论2: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 世界观3:整体主导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由部分组成,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3: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㈡、发展(4)(发展的观点) 世界观1: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1: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三点可选择而用)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明确事物处在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发展的原因:(内外内相结合原理) 世界观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2: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相结合原理) 世界观3: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3: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学会优化结构)/ 要坚持适度原则/ 要不失去时机促成飞跃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汇总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发展的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4、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肯定事物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 6、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世界观、方法论对应表

名称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 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①意识的物质产物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如何做: ①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 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意识能动作用 表现: ①能动地认识世界(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②能动地改造世界(把想象变成现实) ③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意识推动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 物发展 要求①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②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因为运动是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因为物质是运 动的承担者。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①离开运动谈物质要反对是形而上学,②离开物质谈运动要反对唯心主义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反对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②反对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 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 大的推动作用。 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①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 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 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 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 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 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 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 ①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 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 ②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 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 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 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 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 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 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⑵、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⑶、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⑷、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⑵、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6、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⑴、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 ⑵、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中能不能正确的反应现实。 7、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 的最高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第二性的; ⑵、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⑶、物质决定意识。 9、唯物主义的主要三种形态: 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始的自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始物质。 古代唯物朴素论和朴素辩证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体现了它们的统一。 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⑶、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的根源: ⑴、社会根源; ⑵、阶级根源; ⑶、认识论根源。 11、唯心主义的主要二种形态: ⑴、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⑵、客观唯心主义: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⑴、在对象上:是普遍规律的科学,正确的指出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互

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复习与回顾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的关系(1)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和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就是世界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方法论。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世界观就有什么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复习与回顾如何全面理解哲学的内涵1、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2、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3、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又是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复习与回顾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决定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人们对整用来观察问人们认识个世界的总题、处理问题和改造世界的看法、根根本原则、本观点。根本方法。世界表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枯萎。(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形神之辩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形——物质存在的东西。形神天人之辩、名实之辩、有无之神——意识思维的东西。之辩辩、理气之辩、心物之辩等。形与神谁先谁后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思维与存在何呶?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第一性的问题。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两者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致的。一定的世界观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表现为方法。方法论则是有关这些方法的理论。没有和世界观相分裂的方法论;也没有以方法论为依据的世界观。 其次,世界观往往是一种预设的假说,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不是唯一的。正确的世界观往往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走向成功,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不是简单的同一,懂得世界观并不等于掌握方法论。方法论是运用世界观的理论, 一种世界观往往不是由单一的方法论所指导。 最后,世界观指导方法论,方法论贯彻世界观。世界观是存在于一个人的思想中的,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由于世界观是对世界等一系列事物的看法,会对他的方法选择产生影响,所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做事的方法是可以被人看见的,从而推断出他的世界观,所以说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打个比方就是世界观是基因,方法论就是植物的果实。 5.阅读图片文字,撰写短文;1000字以内. “任何成功都有太多的偶然,任何失败都有太多的必然。”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脱离特殊性的普遍性,也没有不具有特殊性的普遍事物。成功和失败具有矛盾性,偶然和必然必然也具有矛盾性,成功的特殊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失败的特殊性通过必然性表现出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接的,任何人都可能成功或者失败,但是成功往往来自于偶然,因此必然会经历失败,即失败是必然的。目前虽然还未成功,但已具备了成功的主因,只要主客观条件成熟,及一定能成功的必然趋势,这就是成功的必然性。而成功是许多条件作用的结果,不是其中那一条条件能决定,所以成功过程表现出众多的不确定性。成功的主因和条件的积累,由于快慢和各种条件的成熟、具备及相遇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影响成功过程呈现迟早、大小、快慢等等的不确定趋势,这些不确定性就是成功的偶然性。 任何成功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当具备了所有的条件之后,需要一个平台,才能把这些条件得以展示,古人云:“完事具备,只欠东风。”成功需要条件,条件的达成,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的是必然结果,通过外界环境得到的是偶然结果,偶然结果难以到达,成功就难以达到,那么失败也就是必然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有母亲必然有儿女”成功必然要经历失败,必然的失败导向偶然的成功。 撰写人:邹洋 班级:工商一班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精品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四个方面, 1.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这四点分歧并不是并列的,其中关于事物发展原因问题上的分歧是它们的根本分歧,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任何事物都包含了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克服片面性,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其次,矛盾的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孤立点看问题. 第三,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则主张用静止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把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从而可见,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分歧从根本上决定了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也决定了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最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中译名,后转为哲学名词。从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辨法的同义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形而上学的特点是同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形而上学的思想在古代即已产生。在欧洲流行于15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当时,科学家们将自然界划分为各个部分,并从外部分门别类地加以考察。这种思想方法,由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植到哲学上就造成了当时哲学的一个特殊的局限性。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科学的条件下产生的,是从人类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 (2)从哲学的研究对象来看,以往的哲学总是企图在科学之上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想穷尽一切知识,因而不然有许多不科学的成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明确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与普遍规律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这样,他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对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进行研究,从而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从内容上来看,以往的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往的哲学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是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 (4)从哲学的使命上来看,以往的哲学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科学地改造世界,强调哲学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 (5)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最终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把自己看做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他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叶出现?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和哲学为马克思主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完成工人阶级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类而出现的。 2、为什么在十九世纪中叶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没有过时? 第二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也是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他提出的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他不可能过时,而只能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其他哲学都有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哲学的局限性,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分离。在古代虽然有过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但那是朴素的、没有科学寄出的结合。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在内容上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分离,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1、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因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越是科学地揭示客观世界本来面目和社会历史前进的学说,就越符合无产阶级自身的利益和愿望。 2、科学性与阶级性能不能统一,在什么情况下统一? 如果一个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前进的方向相一致时,就可以统一;不一致时,则不能统一。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两者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致的。一定的世界观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表现为方法。方法论则是有关这些方法的理论。没有和世界观相分裂的方法论;也没有以方法论为依据的世界观。 其次,世界观往往是一种预设的假说,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不是唯一的。正确的世界观往往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走向成功,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不是简单的同一,懂得世界观并不等于掌握方法论。方法论是运用世界观的理论, 一种世界观往往不是由单一的方法论所指导。 最后,世界观指导方法论,方法论贯彻世界观。世界观是存在于一个人的思想中的,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由于世界观是对世界等一系列事物的看法,会对他的方法选择产生影响,所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做事的方法是可以被人看见的,从而推断出他的世界观,所以说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打个比方就是世界观是基因,方法论就是植物的果实。 5.阅读图片文字,撰写短文;1000字以内. “任何成功都有太多的偶然,任何失败都有太多的必然。”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脱离特殊性的普遍性,也没有不具有特殊性的普遍事物。成功和失败具有矛盾性,偶然和必

然必然也具有矛盾性,成功的特殊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失败的特殊性通过必然性表现出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接的,任何人都可能成功或者失败,但是成功往往来自于偶然,因此必然会经历失败,即失败是必然的。目前虽然还未成功,但已具备了成功的主因,只要主客观条件成熟,及一定能成功的必然趋势,这就是成功的必然性。而成功是许多条件作用的结果,不是其中那一条条件能决定,所以成功过程表现出众多的不确定性。成功的主因和条件的积累,由于快慢和各种条件的成熟、具备及相遇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影响成功过程呈现迟早、大小、快慢等等的不确定趋势,这些不确定性就是成功的偶然性。 任何成功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当具备了所有的条件之后,需要一个平台,才能把这些条件得以展示,古人云:“完事具备,只欠东风。”成功需要条件,条件的达成,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的是必然结果,通过外界环境得到的是偶然结果,偶然结果难以到达,成功就难以达到,那么失败也就是必然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有母亲必然有儿女”成功必然要经历失败,必然的失败导向偶然的成功。 撰写人:邹洋 班级:工商一班

(完整word版)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肖红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方法论,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它的基本理论是对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概括和反映,并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普遍真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涵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人们用世界观的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世界观也就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改变世界”的问题放在首位的,它必然要求人们把每一个观点都自觉地变成指导实践和认识的方法。马克思哲学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作了科学的规定和解释,阐明了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离开了实践,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马克思把实践观引入了自然观、历史和认识论,从而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彻底了唯物论和辩证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光辉结晶。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

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就是自然界自身的辩证运动;唯物辩证法就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的辩证运动;人的实践辩证法同样是客观的,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的基础作用、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辩证运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从而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成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形成了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说明了自然史与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它把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必要前提,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只是二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

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加强“诚信”;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注意】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③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的观点是错误的。 3、尊重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在规律(条件)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不利条件的破坏作用,甚至创造条件变害为利),为人类谋福利。【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正视条件,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反对】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条件)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应用范围】运用此原理分析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本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等)、三大产业的调整、各行各业的股份制改造,我国的对外贸易、外交政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载人航天事业、基因工程、坚持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等方面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相结合。【注意】①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改变条件从而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