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学习笔记

素质教育学习笔记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与认识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顾名思义,素质教育是“开发素质的教育”、“为素质发展的教育”或是“以素质为向导的教育”,这种素质应该指人的优良品质为前提。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性的经典定义:人是具有逻各斯的生物。逻各斯的本意是指言语、思想、思维和理性,因此这个定义叙述了人是具有理性,有思想会言语的动物。人由于能思维而有别于其他一切动物,但是人能思考并非人的天性,人并非生而能够思维、选择和行动,最初的人只是一个生命有机体的存在,经自由发育、社会生活和教育才造就能够思考的理性。所以对许多儿童来说理性所指称的人性只是一种可能性,不过这种可能性中蕴涵了可塑性,从而也蕴涵了教育的前提。

素质的内涵是人在先天生理特征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和品质。

素质是人的发展和活动形成的基础。具备了某一方面的素质,主体便有了获得与这一素质相对应的各种各样新的发展的条件。在一定的素质基础上,无论是以之为直接基础的发展,还是以之为间接基础的发展,都可以在该素质中间找到发展的终极原因。

素质是能力之源,宽厚的素质会使人随着社会的需求产生出必要的能力。缺乏素质的急用先学、临时抱佛脚,其技能势必薄弱,正像贫瘠的土地很难长出茁壮的苗一样。人的素质培养是这样,教师素质培养更是如此。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的基础教育成了纯粹的“应试教育”,把课程按应试要求分成主课、副课,重视数、理、化,轻视音、体、美,其结果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这不是要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通过音乐等艺术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可以减轻学生左半脑的负担,刺激右半脑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基本素质大致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身体素质,也是其他所有素质形成的原始载体,包括人的肌体状况、思维功能等;二是文化素质,这里的文化素质是从狭义上来说的,主要是指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的文化素质以及对文化、科技的自我意识;三是政治思想素质,包括政治意识、政治热情以及爱国主义思想方面等等;四是道德素质,包括道德意识(观念)、道德行

为、道德品质等;五是心理素质,包括对客观事物、环境的认知态度和承受能力等等。由此可见“应试教育”的结果不可能包容上述素质教育的五大要素,它的重点是突出了对文化素质的要求,而轻视或忽略了其他四个要素。其结果是即使有了一定的文化素质,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而不能正常地工作,那是一种缺憾;如果没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导致方向迷失甚至走向人民的反面,那是一种背叛;要是道德意识薄弱,道德品质低下而为人们所不齿,那是一种堕落;然而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质,面对社会上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而束手无策,那将是一种悲剧。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希望培养出一个有缺憾的、会背叛的、要堕落的悲剧性的偏才,要的是一个鲜活健康、思维敏捷、德才兼备的、于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说到素质教育似乎与工会工作关系不大,我们直接面对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但是教师本身的素质是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结果。“欲正人,必先正己”,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是当务之急,教师是教育别人的,就必须“为人师表”,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从表面看做教师除了要达到一定的学历程度之外,还必须接受专门的教育培训,方能取得教师资格。但是这与一个真正的教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上述外在的条件之外,更主要的是其内在的品质是否达到了做教师的要求,而这种内在的品质就是教师的素质德性。工会将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标准,籍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师德,关系着“百年树人”的大业,无论社会风气怎样变化,无论人们的价值观如何“与时俱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严格自律,坚守职业道德,既是维护全社会的理想,也是维护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形象和根本利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坚守全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这是艰巨的使命,也是神圣的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