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车身设计说明书

轿车车身设计说明书
轿车车身设计说明书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人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奥拓微型车车身设计。在新型车研发、研制的初级阶段,经过调查研究与决策,提出整车设想并对汽车的主要参数以及发动机和车轮进行选择后,应对汽车进行总布置设计,其中车身的总布置设计是总布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根据新产品的实际情况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的布置设计,这不仅关系到有效利用车内空间以及提高乘用舒适性,而且会影响整车,内外造型和尺寸参数,进而会影响整车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1.2 前人相关成果和预期目标

在轿车车身设计这一领域,国外已经十分成熟,但国内还尚不完善。对于车身外形的布置设计,涉及到车身空气动力学的知识,在这一领域前人为我们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是提出了一些改善汽车车身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a.车身头部棱角圆角减少空气阻力 b.改善车身后部形状减小气动升力和空气阻力 c.发动机罩倾斜 d.顶盖弯曲 e.后窗倾斜 f.尾部翘起等。而在车身内布置方面,近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人机工程学为汽车车身内布置提供了最好的设计工具。在国外,人体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已有多项成果。研究内容日趋广泛和深入。这些研究对解决汽车及车身设计如何适应人体特点,提高人机系统工作效率均有重要意义。人机工程学为我们进行汽车车身的内布置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以及宝贵的经验数据,这些经验数据对于我们今后进行车身总布置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实际使用意义。在国外,该学科早已起步故有丰富的人体数据和车身设计的经验,而在国内由于该学科起步较晚以及没有合适的人体数据而且缺乏经验,故尙未形成清晰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方法。本次奥拓微型轿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的预期目标是希望在根据奥拓基本车型数据参数以及参考前人轿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经验和积累的有用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合格的奥拓微型轿车车身。

2 车身设计制图方法及设计原则

2.1 基本规定

1)图面布置绘制车身总图、车身线图、总成图、装置图、零件图时,一般按车辆自右向左行驶方向布置图面。

2)坐标网格具有复杂曲面及严格装配位置要求的车身设计图样均绘制在具有坐标网格的图纸上。轿车车身设计时,一般取网格间距为100mm。其坐标线的方向及距零线的距离应标注在直径为16mm的细实线圆内,坐标线以细实线绘制。

3)坐标零线的确定车身设计资料的坐标应统一。其坐标零线的确定如下:沿车架纵梁上表面较长的一段所作的水平直线或沿无车架车辆的车身地板下表面较长的一段所

作的水平直线作为高度方向坐标(Z坐标)的零线。通过车辆前轮理论中心并垂直于高度方向坐标零线所作的直线作为长度方向坐标(X坐标)的零线。车辆的对称中心线作为宽度方向坐标(Y坐标)的零线。其坐标方向规定:沿车辆的前进方向看去,X坐标零线以前为负、零线坐标以后为正;Y坐标零线以左为正、零线以右为负;Z坐标零线以上为正、零线以下为负。

2.2 车身设计制图基本方法

1)车身总布置图;

2)车身室内尺寸标注;

3)车身总线图、车身表面设计线图;

4)车身风窗制图;

5)车身零件线图;

6)车身组件线图;

7)车身结构设计线图;

8)车身结构断面设计。

2.3 设计原则

空间问题是车身总布置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车身内部空间被分割,通常零部件总是在与乘坐者争夺空间。在总布置设计中必须找到一个妥协的解决方案。从满足驾驶员操作和乘员乘坐的要求出发,现代轿车车身设计中必须以人为中心。显然,轿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的重点应放在确定室内空间大小和人体的活动空间上,又称车身室内人体工程布置设计,以改善乘坐舒适性和提高产品实用性。具体方法是利用人体工程学知识来确定乘员所必须的室内空间及操纵件、控制件装备等的布置位置,保证驾驶员操纵轻便、准确、视野宽阔和乘坐舒适、安全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整车的发动机、传动系等总成、部件,以及备胎、油箱和行李舱等的布置,以确定车身前舱和后舱的容积及尺寸,从而得到保证室内空间需求的具有最小外形尺寸的车身、满足车身轻量化的要求。

总结起来车身总布置设计的设计原则具体表现为:

1、市场目标性原则;

2、从内到外的人体优先性原则;

3、协调性原则;

4、“见缝插针”原则;

5、座位优先性原则;

6、“大多数人”原则;

7、准舒适性原则;

8、方便性原则;

9、最重要设计原则;

3 轿车车身布置与底盘布置形式的关系

3.1 轿车底盘布置形式的种类及优缺点

轿车底盘有三种常见的布置形式: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

目前多采用传统布置(FR)和前驱动布置(FF)两种形式。由于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缺点较严重,实际上已逐渐被淘汰。传统布置形式有利于车室内部(包括行李舱)布置,而且可以提高操纵稳定性以及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所以长期以来被广泛采用于中、高级轿车上。但其缺点在于地板中部出现凸包,影响踏板布置以及整车高度的降低和质量的减轻。对于前驱动布置形式,由于取消了传动轴,可以降低地板和整车高度,如采用横置式发动机,则更方便于车室内部布置。此种布置形式对于车身总布置、降低风阻和整车轻量化等都是很有利的。纵观现在各大轿车生产商对于各类

不同底盘布置形式的轿车的生产情况,前轮驱动轿车应当是当前轿车布置形式的主流。

3.2 奥拓微型车底盘布置形式的选择

分析了各种轿车底盘布置形式的优缺点以及考虑到奥拓微型车对于室内空间的严格要求,故选择前置前驱的底盘布置形式,这样可以降低整车地板高度,使车内获得更大的空间,而且对于降低风阻和整车轻量化,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是很有好处的。为了达到上述效果,发动机采用横置式。

4 车身底板的布置

4.1 确定前后轮罩的大小及形状

作前轮转向跳动图(一般取转向角为±25°)和后轮跳动图,可以确定出前、后轮罩的空间大小形状,同时亦确定了在翼子板上的必须开口尺寸,但设计中的翼子板上的轮罩开口形状,再符合此尺寸条件下应与车身的造型风格一致。由于前轮既要跳动,又要转向,因此它的轮罩空间要大于普通的后轮,且形状复杂,对底板的布置影响大。作车轮的跳动图,必须依据车轮跳动的极限位置及最大转向角。车轮跳动的极限位置与悬架的结构形式、参数、以及橡胶缓冲限位块的允许压缩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车身侧倾时,车轮相对于车身的横向摆动或偏转量对轮罩宽度的影响。。对于非后转向轮,则只需根据车轮的跳动情况来确定轮罩形状,而后翼子板的轮罩开口为保持造型前后统一、协调、一般和前轮的形状一致。

4.2 充分利用室内底板空间的布置形式

由于轮罩会在底板的前后端产生凸包,对于前轮罩将会影响前排乘客的搁脚空间、姿势及驾驶员的脚踏板布置,对于后轮罩将会影响后排座椅的布置、坐垫高度和宽度。因此,从改善室内居住性出发,轮罩空间在满足转向何体跳动运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此外,增大轴距是有利于车内环境的。充分利用室内底板空间进行布置设计,这次设计正是采用座椅在前轴后方的布置形式。

5 车身前围的布置

车身前围将发动机舱与座舱完全隔开。在前围上固定前风窗玻璃,其车室内侧安装仪表板,车室外侧支撑发动机罩,前围下部与底板连接。将前轮前移、发动机布置位置前移或采用不同的布置形式,可使前围前移以加大前排乘员的搁脚空间和便于操纵踏板的布置,且前围设计形状简单,其中间部分由于发动机、变速箱布置而产生的凸包形状可以减少或者没有。在前围的布置设计中应保证前围板与发动机后端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以布置转向系统得机构,制动系统和离合器系统等的管路和附件,暖风系统得风道,并且考虑其维修的方便性。而在前围的室内一侧,则装有隔热隔声和减振材料层,固定安装制动器、离合器和方向盘等操作系统得支架,以及暖气设备等。前围下部采用倾斜板与底板连接,其倾斜面位置一般与前轮轮罩相切,在侧视图上为切于轮罩线的切线(约45°角)。这样有利于前排乘员的搁角姿势和加速踏板的布置,另外可使底板前部的凸包减小,形状规整。在前围的组合结构中应合理设置进风风道,外部安装雨刮器等机构。根据发动机罩后端的高度(满足发动机舱的空间要求和发动机罩的外形),以及仪表板上表面的位置确定前围上部的高度和形状,初步确定前风窗玻璃的下沿位置,并设置玻

璃的安装止口。

6 前排驾驶室各部件的布置

6.1 踏板的布置

布置踏板所需空间受凸包外廓和车身内侧壁二者宽度的限制。离合器踏板左侧应留出位置已容纳司机的左脚(离合器在非工作状态时),因此轮罩最好不凸出于乘客室内。从左到右依次布置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各个踏板之间的间隙及相关的布置尺寸可参考DIN73001。油门踏板比制动踏板稍低与底板约成30度角,由于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要不停的踩油门踏板,所以要求设计油门踏板时保证踏板踩下时轻便。而制动踏板则应较宽、较长,设计成与地面成一斜线角度方便驾驶员踩踏。对于本次设计的奥拓微型车,具体的相关设计参见制图(车身室内布置)。

6.2 方向盘的布置

奥拓微型车的方向盘直径参数已给,直径为375mm,而方向盘的布置主要是设计方向盘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一般取60°,故这里也取为60°角。

6.3 仪表板以及操纵件和操纵手柄的位置布置

为使驾驶员操纵方便,手控制件和操纵手柄应布置在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之内,而且是最省力的部位,一般在H点以上178mm~203mm的范围是人体操纵的舒适点。通过对人体的操纵范围进行测量,得到影响驾驶员手伸及界面位置的主要因素是驾驶员座的最后H点位置,而此点的位置确定与加速踏板的位置直接有关,又是布置座椅的依据。因此,将手操纵件布置在手伸及界面内,也就是使踏板位置、手操纵件位置以及座椅位置相互有机地形成一个驾驶区域整体,从而保证驾驶员方便操纵。

由于仪表板上的手操纵件的位置就是仪表板表面的位置,考虑到仪表板的横向布置和板面整体造型、风格、以及组合仪表座的造型,便可确定仪表板的断面形状和位置。仪表板的上表面高度应由5%百分位的人体尺寸来确定,并与前风窗玻璃下沿和上端的高度相协调。

目前,从扩大活动空间出发,将仪表板下降和往前挤,已成为仪表板不知的主流,也有利于加大前方视野。此外,在仪表板前面与方向盘之间要留有足够的操纵空间。

在车辆的中心对称面,驾驶员对称面和前排乘客对称面等位置处分别作出仪表板的断面轮廓线和组合仪表座的轮廓线。在仪表板的前表面上布置各手控制及显示装置和仪表,其横向位置的确定应服从重要性原则。即各按钮、开关以及装备应按其在使用中的重要性来布置。重要的和常用的按钮、开关和仪表应布置在最佳的手操纵区域或最佳的视野范围内。组合仪表不仅要布置在视野的正前方,仪表板与视线垂直,而且各表的布置也要符合最重要性原则。这将有利于提高操纵方便性、准确性、安全性和减少驾驶疲劳。对于组合仪表座的遮光罩设计,要符合造型和遮光作用。其形状大小要能遮住从仪表表面发出的光线经前风窗玻璃的反射不能达到驾驶员眼睛所在的位置,或遮挡外界光线直接照射在仪表表面上产生的反射光线对驾驶员视觉的干扰。在仪表板的前面开设通风口,一般设置4个。其中两侧各有1个为前排乘员提供风量,而中间2个则为后排乘员提供风量。此外,在仪表板表面上设置除霜吹气口,在车内下部适当地方设置暖风出风口等。仪表板下面的弧度、形状和高度,应按95%百分位的人体尺寸来确定,同时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制动踏板、离合器踏板等,其极限高度一般以脚踏制动器踏板旋转成直立时脚尖的上限为准。

7 车身室内布置

7.1 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7.1.1 人体尺寸和人体模型

人体尺寸决定了人体所占据的几何空间大小和人体的活动范围,是确定车身室内有效空间和进行内饰布置的有效依据。车身内饰布置设计中应以人体尺寸的“百分位分布值”作为设计的尺寸依据,这是人体工程学的基本设计原则之一。这里的“百分位”是指人体身高分布值的百分位,即对于身高的某一百分位分布值,则表示身高小于此值的人数所占的百分率,并将此身高分布值定义为对应于这一百分位的人体标准身高。车身设计中一般采用5%、50%和95%三种百分位的人体尺寸,分别代表矮小身材、平均身材和高大身材的人体尺寸。

表1便是根据此数据计算出的中国人人体关节数据,供车身CAD设计使用。

表1

人体模型是严格按照人体的尺寸来制作的人体模型,人体模型包括二维人体模型样板和三维H点人体模型。一般在车身室内布置设计图上采用二维人体模型样板,如图1。二维人体模型分别由人体的躯干、靠背角基准杆、大腿、小腿和脚(带鞋)等几部分组成,通过人体的各关节点来连接。与车身设计有关的人体特征点主要有: Hp点――胯点,人体躯干与大腿之间的关节点,车身设计中常称作H点。 Sp点――肩点。 Kp点――膝点,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关节点。 Ap点――踝点,小腿与脚之间的关节点。 AHp点――踵点,人体的脚跟着地点,此时的脚踏在加速踏板上,是开始布置人体的基准。

汽车车身设计主要是以人为中心进行的,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身体伤害,灵活调整驾驶员驾驶姿势,节约设计经费与时间,工程上引进了更加直观的人体模型代替真人进行汽车车身设计,见图1。

图1 中国成年人杆系人体模型

7.1.2 人体的舒适姿势

7.1.2.1 人体的舒适驾驶姿势

人体驾驶的舒适和疲劳程度与设计中选择的人体各关节角度所确定的驾驶姿势有关。图2给出了驾驶员舒适驾驶姿势所要求的人体生理角度范围。由于驾驶员的舒适驾驶姿势随车型的不同而变化,往往各自选择的舒适姿势下的关节角度有较大的差别。对于轿车通常靠背角A1最大不超过33°,最舒适为23°;人体躯干与大腿的夹角A4最小以105°为宜,在110°到115°的范围为最理想;肘角A3为105°;膝角A5从112°到118°为好;脚角A6最小为87°,最大不超过130°。对于本次设计的奥拓微型车车身,人体舒适驾驶姿势的各关节的角度设计参见制图(车身室内布置)。设计的总的原则是跟据车内允许的空间,然后在允许的舒适性角度范围内选择一合适的角度。

图2 舒适驾驶姿势的人体生理角度范围

7.1.2.2 人体坐姿舒适性

坐姿舒适性的研究是将座椅设计与人体生理结构结合起来,以确定座椅满足舒适乘坐要求的几何尺寸、表面形状和结构功能特性(包括静弹性特性)。主要指人体乘坐的安定姿态和体压分布的研究。

7.1.3 汽车驾驶员眼椭圆及人车视野性设计

7.1.3.1 眼椭圆及其在车身视图上的确定方法

a.眼椭圆代表了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上,其眼睛所在位置的分布范围。是通过对驾驶员眼睛所在位置的测量、统计分析得到的,由于驾驶员眼睛的位置分布图形呈椭圆状,故称之为“眼椭圆”。在车身设计中一般采用眼椭圆样板来描述驾驶员的眼睛分布范围,见图3。

b.眼椭圆在车身内的位置确定由于人车视野性的研究必须从车内布置设计的眼椭圆出发,因此,在车身室内布置设计中,根据人体的布置位置和驾驶姿势来确定驾驶员的眼睛分布位置,是运用眼椭圆概念以确定或校核驾驶员视野的关键步骤。眼椭圆样板可根据表2~表4中的数据,按下述步骤来制作:

1)参照图3先画出眼椭圆自身坐标线X-X、Y-Y及Z-Z。

2)根据表2中H点水平调节量的大小,从表中查出眼椭圆中心在自身坐标系XYZ中的位置数据X,Z,Y左眼,Y右眼,从而确定了左右眼椭圆中心的位置。

3)画长短轴。长轴在两视图上认为等长,由表3根据H点水平调节量及眼椭圆的百分位确定;短轴在两视图上并不相等,由表4查得。长轴在侧视图上的倾角为-6.4°,在俯视图上的倾角为5.4°。至此,两视图上的眼椭圆已画出,样板也就可以制作。

图3 驾驶员眼椭圆样板

表2 眼椭圆中心离X、Y、Z轴的距离

表3 眼椭圆长轴

表4 眼椭圆短轴

c.眼椭圆样板在车身侧、俯视图上的定位车身中,一般用作图法来确定眼椭圆的位置,又称眼椭圆样板定位。眼椭圆样在车身图上的定位有A类车眼椭圆定位和B类车眼椭圆定位。

A类汽车是指H点高度低于405mm且方向盘直径小于450mm的汽车。通常包括轿车、旅行车及轿车变型车;B类汽车是指H点高度在405~530mm范围内且方向盘直径在450~560mm 范围内的汽车。通常包括中型及重型载货车及一些大客车。由于本次设计是针对奥拓微型车车身进行内部布置设计,因此在此只阐述A类轿车的眼椭圆定位。

眼椭圆样板在车身侧视图上的定位步骤如下:

1)根据设计已确定的H点水平调节量及眼椭圆百分位,在样板组中选择相应的样板。

2)在车身布置的侧视图上作出垂直工作线和水平工作线:过最后H点作的垂直线;

在最后H点上方635mm的距离处作的水平线。

3) 确定眼椭圆样板自身坐标系的原点相对于垂直工作线和水平工作线的偏移量。对于靠背角可调节的驾驶员座椅,当靠背角为5°~40°范围内的某一角度时,眼椭圆样板自身坐标系的原点相对于垂直工作线和水平工作线的偏移量见表5,车身设计中,通常根据此表制出眼椭圆定位线样板。

4)确定出侧视图上眼椭圆位置:根据人体布置的靠背角,将已绘制的侧视图上眼椭圆样板置于布置图上,使其基准坐标系X-X轴和Z-Z轴分别平行于水平工作线和垂直工作线,并将坐标系的原点定位在眼椭圆定位线上的对应靠背角处,描绘出眼椭圆轮廓线,从而得到该靠背角时眼椭圆位置。

5)确定出俯视图上眼椭圆位置:在车身布置设计的俯视图上,定出X-X轴平行于车辆的对称中心线,并使其到车辆中心线的距离为(0.85W7+0.075W3);定出Y-Y轴垂直于车辆的对称中心线,并使其纵向位置与侧视图上的Z-Z轴位置对应。这样,将眼椭圆样板定位在X-X轴和Y-Y轴上,描绘出眼椭圆轮廓线,从而得到俯视图上的眼椭圆位置。这里W7表示方向盘中心到车辆对称中心线的距离;W3表示车身室内肩部宽度,一般是指通过最后H 点并在其上方不小于254mm的高度上的测量值。

图4 A类汽车眼椭圆定位

7.1.3.2 人车视野性设计

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前方视野范围,见图4。显而易见,驾驶员的前方视野不仅要考虑人眼自身的视野范围,更重要的是车身设计,如前风窗开口面积,风窗倾角和位置,窗柱尺寸和位置等的设计将直接影响着前方视野性。一般车身设计中要提供前方视野参数。根据车辆驾驶时人体对前方视野的要求,可以从眼椭圆出发进行前方视野设计。

1)最小垂直视角

一般最小垂直上视角设计应能保证能观察到车辆前方12m远、5m高的信号灯,则

最小上视角α为:

5

arctan

12

h

l α

-

=

+

式中h——眼睛距地面的高度,m;

l——眼睛距车辆前端的距离,m。

最小下视角不应在车辆前端产生过大的盲区。

表5 眼椭圆样板自身坐标系的原点相对于垂直工作线和水平工作线的偏移量

2)最小水平视角

轿车的水平视角一般大于70度,并随车宽的增加而增大,最小水平视角的是涉及对后视镜的布置位置确定有直接关系。

3)风窗玻璃刮扫面积及部位的校核为保证雨雪天有良好的视野,汽车风窗玻璃刮扫系统不仅应有足够的刮扫能力,而且要有正确的刮扫部位和合格的刮净率。刮扫面积足够但部位过偏并不能认为合格。校核刮扫面积和部位时,可以采用SAE眼椭圆确定法。校核时,先在侧视图与俯视图上画出第95百分位的眼椭圆。再根据表6中的规定分别作

上下左右四个切平面。这四个切平面与风窗玻璃的交线构成了为视野要求的刮扫区域或

部位,如图5。

图5 轿车前风窗玻璃刮刷区域的确定(眼椭圆法)

7.1.4 人体头部位置包络线

7.1.4.1人体头部位置包络线的一些相关概念

人体头部位置是指人体头部的前面、顶部、侧面和后部的位置,其中头顶和头的后部包括头发,用人体头部轮廓线来表示。人体头部位置包络线即为不同百分位身材的驾驶员和乘员在乘坐状态下,其头部位置轮廓线的包络线。它提供了一定百分位的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位置的分布范围。由于人体头部位置包络线是在研究人体眼睛位置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对头部位置轮廓线的位置作统计分析得到的,因此头部位置包络线与眼椭圆有直接的关系。相应地,车身设计中采用不同百分位的头部位置包络线样板。常用的有99%和95%百分位的头部位置包络线样板,如图6,来描述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位置。95%百分位的人体头部位置包络线表示95%的人体头部在此包络线的范围之内。头部间隙是通过测量车身室内顶衬表面或凸起面的标准切点到头部位置包络线的切线间的距离而得到的。在车身设计中应根据头部位置包络线确定最小头部间隙。

a b

c d

图6 人体头部位置包络线样板

7.1.4.2 人体头部位置包络线在车身视图上的确定

1)侧视图上

如图7为人体眼椭圆和头部位置包络线的定位样板。对于可调座椅(驾驶员位置),当靠背角在5°~40°之间变化时,驾驶员的眼椭圆和头部位置包络线的定位线为同一条曲线。对于固定座椅(乘员位置),当靠背角在5°~45°之间变化时,乘员的头部位置包络线的定位线根据表7中数据作出。

车身设计中,选择相应的头部位置包络线的侧视图样板,将样板上的X—X轴和Z—Z 轴的交点定位在头部位置包络线的定位线上所对应靠背角的位置上,便在侧视图上确定了头部位置包络线的位置。

表7 对于固定座椅,靠背角在5°~45°范围内时,头部位置包络线样板的 X—X 轴和Z—Z 轴的交点相对于水平工作线和垂直工作线的坐标值

2)后视图上

对于可调座椅,头部位置包络线样板的Y—Y轴垂直于车辆的中心对称线,其高度位置与

对应的侧视图上的头部位置包络线样板的X—X轴平齐。头部位置包络线样板的Z—Z 轴平行于车辆的中心对称线。对于双人座椅,则Z—Z 轴距车辆中心对称线的距离为( 0.85 W7+ 0.075 W3 ) ;对于单人座椅,则头部包络线的对称线通过人体布置的最后H点。对于固定座椅,样板上的y—y轴垂直于车辆的中心对称线,且高度上与对应侧视图上的样板X—X轴平齐。而包络线的对称线平行于车辆的中心对称线,且通过人体布置的H点。

7.2前排座(驾驶员座)H点确定

由于本次设计的捷达微型轿车,车身高度已给出,为1415mm,故人体模型从已知的顶盖内衬高度由上向下布置。在室内长度允许的条件下,根据人体舒适驾驶姿势所要求的各关节角度范围和踵点的纵向位置,将人体模型的布置位置确定出来,从而得到踵点的高度和前座H点的位置。这时应处理好底板高度、室内长度和舒适驾驶姿势之间的关系。

7.3 前排座椅的布置

对于驾驶员座椅,又称驾驶员位置设计,是实现舒适驾驶位置的关键工作。一方面对于座椅来说,即使本身具有很好的舒适特性,如果它在车内的布置位置不当,则不仅不能产生好的舒适效果,而且还会由于驾驶姿势不对或容易产生疲劳而发生驾驶事故;另一方面在有限的室内空间里,合理布置座椅位置,使人能以正常的驾驶姿势操纵,且具有充分方便、灵活的自由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舒适的驾驶位置就是能保证驾驶员处于舒适的驾驶和乘坐姿势的状态,并实现驾驶员与操纵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H点的位置及H点轨迹和座椅参考点R便可前排座椅的位置。驾驶员座椅的前后、上下调整行程与人体尺度范围和驾驶姿势有关。一般坐的姿势越低,靠背角越大,则踏板至靠背角的距离越大,座椅水平调整行程也越大。另外,乘坐姿势直接影响座椅高度,靠背角增大,则H点降低,从而座椅的高度降低,同时坐垫的倾角增大。对于前排乘员座椅,应使其布置符合95%百分位身材。

7.4 后排座的H点确定

如图8所示,在确定后座人体的H点时,应将前排座椅调整到最后位置并呈舒适驾驶姿势的靠背角度,利用二维人体模型 (95%百分位) 来布置设计。一般使后座人体的小腿与前排座椅的靠背背面相平齐,将脚布置在前座的下面,考虑对后座乘员活动空间的要求,其人体膝部与靠背面应留有一定的间隙,约30mm。有时,对于小型车身也有将人体的小腿与靠背背面相贴的布置情况。对于本次毕业设计设计的奥拓微型轿车,虽然是微型车,但室内空间也足够,而且考虑到若将后座乘客的小腿布置成与前座靠背背面相贴则不符合舒适乘坐姿势的要求,故此次设计将后座乘客膝部与靠背面应留有较大的间隙,以方便乘客的活动以提高后座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同时也能方便后排座椅向前排翻折以提高行李舱的容积。根据人体的舒适乘坐姿势确定二维人体模型的平面布置,从而得到后座H点位置,同时确定后排座椅的位置

图8 前后座的H点确定

在进行后座人体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座椅的高度与地板上凸包形状和高度有关,应保证有足够的座垫厚度。将后轮后移,能减小地板上凸包对座椅高度的影响和增加座垫有效宽度,同时改善后座舒适性。

2)后座乘员的搁脚位置和姿势对乘坐姿势和座椅间距影响很大,采用阶梯底板布置,在前排座椅的下部留有充足的搁脚空间,则前后座椅的间距基本上取决于人体臀部至膝部的距离。这样不仅能保证坐姿低,靠背角大,而且要求的座椅间距较小,有利于小型轿车的室内布置。

3)前排座椅的靠背厚度对后座的实际有效空间影响很大,应根据轿车的级别和使用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取,一般靠背的压缩量为20mm,对于后座,保证靠背压缩后的形状与轮罩的切面相平行有利于空间的利用。

4)布置后座人体,应保证人体的头部与车身顶盖内衬或后风窗玻璃内表面之间有足够的间隙,此间隙与坐姿、座椅布置位置、座椅高度、以及顶盖尾部的形状设计有关。

7.5 车身顶盖及前、后风窗的位置确定

由于轿车的车身高度已定,故车身顶盖的位置已定,而车身顶盖在设计时应与人体头部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一般头部间隙前座约50mm,后座约30mm。应该指出,这时所确定的顶盖高度线是在前座对称面上和后座边乘员所在位置的对称上的顶盖截面线。具体的顶盖及前、后风窗的位置确定见制图(车身侧、俯视图)。

7.6 后排座椅后面及后围的布置

对于本次设计的奥拓微型车,后排为单排双座椅的布置形式。为使行李舱增大,一般后围的布置与后排座椅靠背的背面相平齐,下部与地板连接。车内后部地板除轮罩凸包外,其布置应平整,后门的开口也应尽量地大。初步估计设计的后部行李箱容积为660L。

7.7 车身室内宽度的确定

由于本次车身总布置设计是在给出车身室内宽度为1660mm的情况下进行的,故车身室内宽度部分的工作可省略一部分。但车身室内宽度设计中涉及的方法与工作需要明

确。如图9所示,初步布置驾驶员座椅的中心对称线与方向盘的中心线重合,将正视的二维人体模型放置在驾驶员座的H点上,一般采用95%百分位的人体样板,布置中H点的高度由侧视图上取得。作出驾驶员头部位置包络线,考虑到头部与门上梁内表面之间或侧窗玻璃之间应留有必要的间隙,保证人体肩部与侧窗玻璃的间隙,并参考初步确定的驾驶员座处的车身侧围表面宽度,确定出车门结构的断面及位置,以及侧窗玻璃的倾斜度和断面弧度、门上梁的位置。作出侧窗玻璃的升降面,以此面的内侧布置玻璃升降机构,布置车门内板、内饰件和车门扶手(高于H点190mm~203mm)等。由此,车门内表面位置及形状得到确定,校核车门内饰表面与人体肘部、座椅端面和方向盘之间的距离,设计中可适当调整座椅的布置位置和车身侧围的形状及宽度,以使内部空间布置合理。

图9 室内宽度的确定

8 车门布置及上下车方便性

车身侧围车门的开口形状与位置,以及车门的数量直接影响着乘员上下车方便性。如图10所示,本次设计的奥拓微型轿车为四门轿车,在车门布置时,加大车门上横梁与门槛在横向布置上的偏移量,如图11,有利于改善上下车方便性。中立柱(B柱)布置在后座通道的前面,并呈适当的倾斜布置,这样有利于改善后座乘员的上下车方便性。对于前立柱(A柱)应尽量前移,从而加大前座乘员的通道空间。

9 发动机舱、行李舱的布置以及油箱、备胎的布置

9.1发动机舱的布置

以发动机及空气滤清器的高度确定发动机罩的高度和倾斜角度,及发动机罩的纵向轮廓形状。布置发动机罩后端位置,并确定与前围上部的结构关系,在保证发动机油底壳的离地间隙以及发动机等部件与发动机舱内部表面之间间隙的条件下(注意发动机罩内板或加强筋的设计),降低发动机罩的高度有利于车身前部的造型和驾驶员前方下视野。发动机罩前端高度由散热器的高度决定,并根据风扇的位置确定出面罩的位置及形状。轮罩位置确定后,进行转向拉杆系的布置,防止转向拉杆系的布置同油底壳或其他部件发生干扰,这一点使得发动机和前轮的相对位置受到很大限制。左右翼子板间的宽度与发动机机体宽度、发动机左右侧面安装的电器设备所需空间、前轮悬架系统的结构

尺寸、车轮宽度和转向、跳动空间的大小,以及车身结构尺寸有关。合理布置各部件的位置,使车身前部总宽度满足设计要求。轿车车身宽度应由前舱和座舱两方面决定,即发动机等部件布置和人体布置而定,设计中要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总装时如果发动机从下部安装,发动机的最宽处 ( 两侧已安装上各种电器 ) 应能通过发动机舱的最窄部位。

图10 车门开口形状及位置设计

图11 车身侧围断面形状与上下车方便性

9.2 行李舱的布置

奥拓微型车的底盘布置形式为FF(前置前驱),对于这种布置形式,车身后部为行李舱。根据整车的造型特色以及后窗下沿的高度确定行李舱盖的高度和轮廓线形状。在车身总长的控制下,确定行李舱的长度和容积 ( 应注意前后保险杠所占用车身长度 )。

初步设计行李舱的容积为660L 。具体布置见制图(车身侧、俯视图)。

9.3 油箱、备胎的布置

对于油箱、备胎的布置,应充分利用空间以保证有足够大的行李舱容积,又要布置合理,方便备胎的拿取。这一点对于车身越小,就越显得重要。初步设计油箱的容积为30L 。

10 相关的动力性与经济性计算

10.1 动力性计算

轿车的动力性系指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所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动力性指标包括最高车速max a u 、加速时间t 和最大爬坡

度max i 。

10.1.1 计算最高车速

计算时max a u ,

需用到的相关公式包括:

0tq g T t T i i F r η???=、00.377a g r n u i i ?=??、f F G f =?、2

21.15D w a C A F u ?=、 其中:t F 为驱动力, f F 为滚动阻力, w F 为空气阻力。

公式中可以查得的相关参数有: 0i =4.529、

1g i =3.583、2g i =2.166、3g i =1.333、4g i =0.900,由于此次设计的07款捷达伙伴 CiX ,车型采用有级机械变速器,故

T η取为0.91, f 取为0.02,D C =0.34,A=1.92m 。对于车轮半径r ,通过查资料可得车轮的轮胎型号为

185/60R14,其中185 表示轮胎的断面宽度为185mm ,60表示扁平率为60%, 14表示轮辋的名义直径为14 英寸,换算成mm 单位为355.6mm 。所以轮胎直径为D=d+2H ,其中d 为轮辋直径,H 为轮胎断面高,而

100%60%H B ?=,故求得H=111mm ,所以D=557.6mm ,即

求得r=278.8mm=0.2778m 。

而对于tq T 发动机转矩来说,则是根据07款捷达伙伴 CiX 采用JL368Q3 电喷发动机,

通过查出其转矩特性,然后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的多项式。拟合时也采用MATLAB 编程拟合,如图12 所示。

由以上参数便可用MATLAB 编程作出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如图13 所示,在图上便可求得最高车速max a u =130.71km/h 。

图 12 发动机转特性拟合曲线

图 13 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10.1.2 计算最大爬坡度max i

计算max i 需用到的公式有:

()i t f w F F F F =-+ 、0tq g T t T i i F r η???=、00.377a g r n u i i ?=??、f F G f =?、2

21.15D w a C A F u ?= 02sin 21.15tq g T

D a T i i C A G G f u r ηα???????=-?+? ???

、()arcsin t f w F F F G α-+=、tan i α= 根据上述公式用MATLAB 编程作出汽车的爬坡度图,如图14,即可求出最

大爬坡度max i =34.5%。

图 14 汽车的爬坡度图

10.2 经济性计算

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作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燃油经济性的指标是百公里燃油消耗量,为了方便起见,这里只计算等速行驶时(40km/h )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而这个指标也具有代表意义。对于此计算,首先根据JL368Q3 发动机的万有特性图查得对应于a u =40km/h ,阻力功率f w e T P P P η+= 时的燃

油消耗率b (g/(kw.h ))。这就得首先计算e P ,由公式31360076140a D a e T G f u C A u P η??????=+ ???

可得

Pe=

kw =2.7554kw 。这样就可在万有特性图上查得对应的b=420 g/(kw.h ),再由公式1.02s a P b Q u g ρ?=???,其中ρ为燃油的密度(kg/l );g 为重力加速度(2/m s ),对

于汽油发动机再此取为7.05N/L g ρ?=,所以s Q =

10.3 动力性和经济性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检验

对于此次奥拓微型轿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计算,计算结果分别为:最高车速

max a u =130.71km/h ;最大爬坡度max i =34.5%;等速行驶时(40km/h )的百公里燃油消耗

量s Q =4.023 L/100km 。而查询相关的资料可以知道该车型对动力性和经济

性的要求分别为:最高车速max a u ≥120km/h ;最大爬坡度max i ≥30%;等速行驶

时(40km/h )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s Q 为4 L/100km 。故可知本次的奥拓微型车

汽车总体设计说明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车辆工程 题目: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总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综合成绩: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2013年 12 月 30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 学年第 1 学期 学院(系):机械工程 专业:车辆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整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起迄日期:12 月20 日~ 1 月 3 日 课程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 年12月2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专业思想。使学生了解以前所学理论知识和参加过得金工实习、工艺实习及专业生产实习等环节,都是为今后的专业设计、生产做准备,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培养一名合格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而设置,车辆工程专业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汽车驱动桥的主减速器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的、全面的、科学的工程设计的能力。 (3)在课程设计实践中学会查找、翻阅和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相关技术资料等。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整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 2、具体参数: 车型7 长宽高 /mm 前悬/后悬 /mm 前轮距/后轮 距 / mm 轴距 /mm 总质 量/kg 整备质 量/kg 一汽大众宝来4376 1735 1446 873/990 1513/1494 2513 1830 1280 额定 承 载人数发动机 型号 排量 /mL 发动机功率 /kW 轴数 最高车速 /(km/h) 轮胎规格 5 BJH 1595 74 2 182 195/65R15 3、要求: 为给定基本设计参数的汽车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匹配合适功率的发动机,轴荷分配和轴数,选择并匹配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型式,计算确定各总成部件的主要参数,详细计算指定总成的设计参数,绘出指定总布置草图和乘员舱布置草图。(1)驱动形式及主要参数的选择:驱动形式,布置形式,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2)发动机的选择 (3)外形设计及总体布置: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各部件的布置3.课程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 完成内容: (1)总布置草图1张(1号图) (2)驾驶舱布置草图1张(3号图) (3)零件图1张(3号图) (4)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汽车车身设计实习报告

汽车车身设计
从汽车产业到汽车社会, 汽车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代表。 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汽车越来越普及,人们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从而刺激了汽车供应商开发功能更齐全、文化 内涵更丰富、品牌特征更鲜明的汽车产品。于是,近些年来在全球及国内市场出现了许许多 多各种新功能的车身型式, 众所周知车身结构含有以下分类: 两厢车 三厢车 掀背车 旅行 车 硬顶敞篷车 软顶敞篷车 跑车 MPV SUV 等等。
上上周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加认识了学校停车场的各种车, 今天我们到了体育馆门 口的停车场,各种车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各种不同的风格,给人以不一样的冲击。回 宿舍后查阅了不少资料,对于汽车车身设计有了新的认识。
汽车车身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汽车车身设计涉及面广,远远超过一般机械产品的 范围,因此车身设计人员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知识。二、汽车车身设计方法 有别于汽车上其他总成。三、车身的结构设计有独特的要求。另外,在车身设计时除满足车 身有一定的强度,刚度要求外,还应进行防震降噪、碰撞装安全性、金属材料缓腐蚀性及轻 量化方面的结构设计。
在网上找了不少资料,下面举例几款车身设计的机构及特点:
两厢
在国外,两厢车通常叫做“hatchback”,也就是掀背的意思,但是这与我们国内叫得 掀背车有所区别。在国内,两厢车是指少了突出的“屁股”(后备箱)的轿车,它将车厢与后 备箱做成同一个厢体,并且发动机独立的布置形式。这种布局形式能增加车内空间,因此多

用于小型 车和紧凑 型车。
三厢
三厢式汽车:轿车的标准形式。我们常见的轿车一般是三厢车,它的车身结构由三个相 互封闭用途各异的“厢”所组成:前部的发动机舱、车身中部的乘员舱和后部的行李舱。在 国外,三厢车通常叫做 Sedan 或 saloon。
跑车
跑车一般为双门设计,车身较低、造型流畅,有着比较强烈的运动感,座椅为双座或 2+2式设计,与其他级别车型区别比较明显的是,跑车的发动机可以有前置、中置和后置三 种形式;而且其车顶形式也有硬顶、硬顶敞篷和软顶敞篷三种。
跑车的种类很多,有追求性能的,如兰博基尼;有的只追求样子,比如起亚速迈等。随着 市场的发展,跑车也不再局限于两门设计,比 如奔驰 CLS 就是四门轿跑车的引领者。

小车车架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说明书 题目名称:小车车架设计 院系名称:机械工程系焊接及自动化班级:焊接11.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韩天判 2013年6月7日

摘要 本设计课题是关于小型车的车架设计。所设计的车架结构形式是前后等宽的边梁式车架,其中纵梁和横梁的截面形状都采用槽型,纵梁与横梁通过焊接连接。说明书详细阐明了小型汽车的方案论证:车架的设计要求、车架结构的确定、车架宽度的确定、车架纵梁形式的确定、车架横梁形式的确定、车架纵梁与横梁连接形式的确定、车架的受载分析。 关键词:小车、车架、设计

1 绪论 1.1概述 汽车车架是整个汽车的基体,是将汽车的主要总成和部件连接成汽车整体的金属构架,对于这种金属构架式车架,生产厂家在生产设计时应考虑结构合理,生产工艺规范,要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工艺缺陷,保证它在各种复杂的受力情况下不至于被破坏。 车架作为汽车的承载基体,为货车、中型及以下的客车、中高级和高级轿车所采用,支撑着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非承载式车身和货箱等所有簧上质量的有关机件,承受着传给它的各种力和力矩。为此,车架应有足够的弯曲刚度,以使装在其上的有关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保持不变并使车身的变形最小;车架也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可靠性与寿命,纵梁等主要零件在使用期内不应有严重变形和开裂。车架刚度不足会引起振动和噪声,也使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及某些机件的可靠性下降。 本说明书只是叙述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形式中单独的车架系统。承载式汽车,前、后悬架装置,发动机及变速器等传动系部件施加的作用力均由车架承受,所以,车架总成的刚性、强度及振动特性等几乎完全决定了车辆整体的强度、刚度和振动特性。设计时在确保车架总成性能的同时,还应对车架性能和匹配性进行认真的研究。车架结构很多都是用电弧焊焊接而成,容易产生焊接变形。在设计方面对精度有要求的部位不得出现集中焊接,或者从部件结构方面下工夫,尽量确保各个总成的精度。另外,与其他焊接方法相对比,采用电弧焊的话,后端部容易出现比较大的缺口,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所以,应对接头位置和焊接端部进行处理。 车架受力状态极为复杂。汽车静止时,它在悬架系统的支撑下,承受着汽车各部件及载荷的重力,引起纵梁的弯曲和偏心扭转(局部扭转)。如汽车所处的路面不平,车架还将呈现整体扭转。汽车行驶时,载荷和汽车各部件的自身质量及其工作载荷(如驱动力、制动力和转向力等)将使车架各部件承受着不同方向、不同程度和随机变化的动载荷,车架的弯曲、偏心扭转和整体扭转将更严重,同时还会出现侧弯、菱形倾向,以及各种弯曲和扭转振动。同时,有些装置件还可能使车架产生较大的装置载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产品开发阶段,对车架静应力、刚度、振动模态以至动应力和碰撞安全等已可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其轻量化、使用寿命,以及振动和噪声特性也可以做出初步判断,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创造了有利条件。

设计部岗位职责

设计部岗位职责 设计部岗位职责一、设计部的内部框架: 设计总监 美术指导 设计员 主创设计师 主创设计师 主创设计师 二、设计部各岗位职责: 设计总监岗位职责: 、人员招聘工作: 及时补充设计部人力资源,人才储备。以及内部岗位调整。拟招聘人事要求,给与公司人事部发布,做好人员面试各项工作准备。拟定面试内容和上机操作内容。 、新人员培训工作: 新员工熟悉公司各个项目,熟悉设计部工作流程 、设计部管理工作: 做好每一周设计部工作计划和总结,协调设计工作安排。 对部门相关广告美术用品进行管理和控制(购买设计素材及设计鉴)。美术指导岗位职责: 平面设计,创意指导工作

、负责视觉表现作品的提案工作。 监督和指导正稿的制作。 主创设计师岗位职责: 、收集和整理相关广告资料 、负责整个项目的整体视觉创意平面设计包装(项目形象系统vi,vi 基础设计项目,vi应用系统设计项目) 、印前制作稿,提出印刷工艺要求。 、创作作品完稿,并就其创意一切详细描述和确定。 、对项目广告推广提出建议。 设计员岗位职责: 、协助主创设计为主要工作, 、收集和整理相关广告资料 、联系印刷,制作等事项 三、设计部设计工作流程 设计部参与提案流程: ㈠初步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意图 ㈡开方案讨论会(创意会、提案会)探讨内容:项目的风格,项目的logo,项目的vi系统。 ㈢一阶段设计(初步完成-稿logo,可以初步内定一稿,制作项目vi 部分应用系统) ㈣初步完成(项目组开会,讨论提案内容,作进一步的修改) ㈤二阶段设计(根据项目组讨论进行部分修改)

㈥三阶段验稿 ㈦提交给与客户,参与说稿 必要的提案工具:ppt,投影 一:切勿在一开始就将稿件曝光给客户看; 二:把创作的思路整理成文字,作成ppt文件,先讲前面的设计策略,设计原则; 三:讲完策略,再给客户展示设计稿件,尽可能也将设计稿件模拟出实物,让客户轻松理解.而不要费力想象(此步骤还是ppt投影)四:讲完整个ppt,再将打印精美和粘贴精致的稿件呈给客户 设计部设计流程: 检查下单内容 设计部一律以项目组单为设计前提。(口头单不收,特殊除外)检查下单内容(设计时间、设计内容、尺寸等), 项目组下单 (项目组负责人下单到设计部,下单方式两种,书面下单、电子文档下单,下单内容包括:下单时间、提交时间、内容要求、尺寸等)进行设计 (安排该项目主创设计师进行沟通设计,设计总监或美术指导提一些创意和视觉想法。) 设计修改与验收 (主创设计师设计完成,提交设计总监或美术指导进行验收修改)策划文案部提交文案

轿车车身结构及其设计解析

第六章轿车车身结构及其设计 第一节轿车车身结构及其分类 1.1 轿车定义 GB3730.1-88 轿车是用于载送人员及随身物品,且座位布置在两轴之间的四轮汽车。 轿车车身的作用是能为乘员提供一个较舒适的乘坐环境以及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它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并与底盘、发动机、电子电器设备一起构成轿车的四大总成。由于它是轿车上载人的容器,因此要求轿车车身应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此外,轿车车身又是包容整车的壳体,能够最直观地反映轿车外观形象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现代轿车车身设计非常注重外部造型以符合人们对轿车外形的审美要求,更好的开创轿车市场。 1.2 轿车车身结构 早期轿车沿用马车车身,并没有自身独立的车身,被人们称作“没有马的马车”,随着时代的进步,轿车车身成为了轿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轿车车身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车身本体、车身外装件、内装件和车身电气附件等。 1.2.1车身本体 1—1 三厢式轿车车身结构图 1、发动机盖 2、前档泥板 3、前围上盖板 4、前围板 5、车顶盖 6、前柱 7、上边梁 8、顶盖侧板 9、后围上盖板10、行李箱盖11、后柱12、后围板13、后翼子板14、中柱15、车门16、下边梁17、底板18、前翼子板19、前纵梁20、前横梁21、前裙板22、散热器框架23、发动机盖前支撑板车身本体即白车身,它包含车身的骨架结构,由车身结构件和车身覆盖件组合而成,是主要承载构件的骨架件,其截面形状、受力方向、力如何传递、力矩的位置都是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图1-1所示为三厢式轿车车身的结构图。 车身结构件主要是车身结构中的梁和支柱,用来支撑车身覆盖件,并通过焊接而成车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汇本说明书

海南大学 《汽车理论》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汽车动力性计算 学号:20140507310069 姓名:郭东东 年级:2014级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系别:汽车系 专业: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张建珍 完成日期:2017年6月1日

目录 1. 题目要求 (1) 1.1. 题目要求 (3) 1.2. 车型参数 (4) 2. 计算步骤 (5) 2.1. 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5) 2.2. 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7) 2.3. 绘制动力特性图 (11) 2.4. 绘制加速度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 (14) 2.5. 绘制加速时间曲线 (21) 2.5.1. 二挡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曲线 (22) 2.5.2. 最高档和次高档超车加速时间 (26) 3. 结论分析 (32) 3.1. 汽车的最高车速u amax (32) 3.2. 汽车的加速时间t (32) 3.3. 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 max (33) 4. 心得体会 (33) 参考资料34

1.题目要求 1.1.题目要求 (1)根据书上所给的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2)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3)绘制动力特性图; (4)绘制加速度时间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 (5)绘制加速时间曲线,包括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和最高档和次高档加速时间、加速区间(初速度和末速度)按照国家标准 GB/T12543-2009规定选取,并在说明书中具体说明选取; (6)对动力性进行总体评价。

1.2.车型参数 汽车发动机使用外特性-n曲线的拟合公式为 式中,T q为发动机转矩(N·m);n为发动机转速(r/min)。 发动机的最低转速n min=600r/min,最高转速n max=4000r/min 装载质量2000kg 整车装备质量1800kg 总质量3880kg 车轮半径0.367m 传动系机械效率ηT=0.84 滚动阻力系数f=0.016 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C D A=2.77m2 主减速器传动比i0=5.97 飞轮转动惯量I f=0.218kg·m2 二前轮转动惯量I W1=1.798kg·m2

汽车车身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1 工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二〇一〇年六月 主讲:江发潮第五讲车身造型与空气动力学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2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3 一、汽车造型设计 1.1 汽车造型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汽车造型设计是指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基本确 定之后进一步使汽车获得具体形状和艺术面貌的过程,它包括外形设计和室内造型设计。 汽车造型设计师的工作:参与汽车总布置设计和车 身总布置设计,绘制效果图,塑制模型,将外形形体上的曲线表达在主图板上,制订室内造型和覆饰设计方案,最后协同结构设计师将造型形象体现在具体的车身结构上。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4 汽车造型设计的特点: 1、独特的综合创作。 2、科学技术与艺术技巧的高度融汇。 3、不仅包含结构性能,工艺等科学技术因素,也包含艺术因素和社会因素,需要加以综合分析,权衡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汽车造型设计应满足要求: 1、使汽车具有完美的艺术形象 2、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 3、使汽车车身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4、应保证汽车良好的适用性 5、应考虑材料的装饰效果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5 1.2 汽车外形的影响因素 汽车的外形取决于三个因素:形体构成、线形构 成、装饰和色彩构成。 形体构成指汽车的基本形状和整体分块,取决于 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 线形构成指赋予汽车外形覆盖件具体的形状。装饰和色彩构成是指散热器面罩、保险杠、灯 具,车轮装饰罩,标志、浮雕式文字等的造型设计和位置布置以及车身的色彩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6 汽车仪表及警告指示灯 流行仪表式样是:黑底、白字、红针、蓝灯仪表一般两大两小: 两大:发动机转速表和车速表 两小:水温表和燃油表

汽车设计说明书_-)K

目录 目录 (1) 摘要 (3) 1 汽车的总体设计 (1) 1.1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1) 1.2布置形式 (4) 1.3轴数选择 (4) 1.4驱动形式的选择 (4) 2 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5) 2.1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5) 2.1.1汽车载荷质量的确定 (5) 2.1.2 整车整备质量的预估 (5) 2.1.3 汽车总质量的确定 (5) 2.1.4 汽车的轴荷分配 (5) 2.2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5) 2.2.1汽车的主要尺寸 (5) 2.2.2 汽车的外廓尺寸 (6) 2.3汽车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6) 2.3.1 汽车动力性参数的确定 (6) 2.3.2 汽车燃油经济性参数的确定 (6) 2.3.3 汽车通过性性参数的确定 (6) 3 货汽车主要部件的选择及布置 (7) 3.1 发动机的选择与布置 (7) 3.1.1 发动机型式的选择 (7) 3.1.2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7) 3.2轮胎的选择 (10) 3.3离合器的选择 (10) 3.4万向传动轴的选择 (10) 3.5主减速器的选择 (10) 4 总体布置的计算 (11) 4.1 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11) 4.1.1平静时的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 (11) 4.1.2 水平路面上汽车满载行驶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 (13) 4.1.3 制动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 (14) 4.2 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15) 4.3 变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15) 4.3.1 变速器一档传动比的选择 (15) 4.3.2 变速器档数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 (15) 5 汽车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计算 (17) 5.1 汽车动力性能的计算 (17) 5.1.1驱动平衡的计算 (17) 5.1.2动力特性的计算 (19) 5.2功率平衡计算 (22)

公司设计部岗位设置、职务说明

设计部岗位设置及职务说明书 总体职责: 1、熟悉各种材料的规格、性能、颜色和机理效果,并熟悉装饰材料。 2、熟悉各种工艺,并对工艺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具有充分的理解力和创新能力。把握工艺和材料之间的尺度和表现方式。 3、深刻的理解所设计的空间的功能,在为功能服务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材料、颜色、材料机理、自然光线、风向的各种手段为设计服务。 4、准确的标出图纸尺寸、标高、界面、材料、颜色、工艺和大样图,为现场人员按图施工提供方便。 5、施工前清楚的交底、施工期间监督施工,并对不完善的图纸进行变动,并监督现场人员在甲方完清变动手续。工程完工后,验收签字并就质量提供书面报告。 6、深刻的认识所设计的工程和其它工程的关系,所设计的内容与工程功能是否相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对工程进度和工艺制作方法有建议权。

7、维护电脑设备和软件,了解各种最新的材质软件。下班前必须关闭电脑及打印设备,合理使用耗材,保持设计室的清洁卫生。 8、负责向客户解释方案并就设计和客户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客户的意图及时准确的通过图纸传达给现场人员。组织本公司的工艺方面的业务学习。 9、为公司的家居业务提供一个有效、快速素材库,为家装业务报价提供依据。 10、对本公司的业务范围和设计内容保密,负责对图纸的分类和归档。 11、"设计委托制"。每笔设计都必须向客户提供"设计委托书"。"设计委托书"既为合同作用,一式三份(公司、设计人员、客户各持一份)必由公司签字盖章方可生效,无此手续者本公司和设计室一律不承担相关责任。 12、公司的正式设计人员不得隐瞒其产值,不得利用上班时间或公司设计备、材料做私人工作,不得冒用公司名誉对外承担工作而不上报设计室负责人和公司领导,违反上述两条都警告一次,再次违反退交公司另行工作职务安排。 13、如遇到与公司正在争取的项目相同的设计委托时,设计部人员有权拒收此单,以得体理由推辞。 14、不可随意向第二客户透露设计项目及某单位采取某项目的情况。设计室负责人有权了解所有设计人员的所有设计内容,以便掌握相关业务情况。 职位说明书

设计部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说明

设计部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说明书 一、设计部工作管理目的: 以公司开发建设项目的总体计划为指导,依据公司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产品建议书,全面负责项目的规划、建筑、结构、水、暖、电、景观、室内等设计管理及相关技术论证工作,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保证项目进度、品质、成本控制实施,为公司项目顺利进行提供合格的图纸及相关技术支持。 二、设计部职责细则: 1.负责开发项目规划方案设计至施工图完成阶段的设计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 2.负责组织设计单位及各专项工程设计单位的考察、设计方案招标和评审; 3.组织编制和会审方案、施工图设计任务书,向设计单位明确传达甲方意图,及时纠正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遗漏; 4.负责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阶段各专业设计图纸审查和技术把关; 5. 负责组织设计过程中重大技术方案的论证工作; 6.协调和配合审定后的施工图纸的设计交底工作; 7.负责设计图纸的存档和发放工作; 8.负责部分主材的选型、封样和确认工作; 9.督导和审核各专业设计变更工作; 10.监督和检查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会同工程部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配合工程部审核现场技术洽商工作; 11.配合其他业务部门对本公司开发建设项目的投资可行性分析及成本控制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12.在业务部门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及业务工作中提供技术支持;13.配合项目报建、施工、验收、销售、售后服务等相关手续工作。 三、岗位职责: (1)部门负责人: 1.组织开展部门各项工作,并对最终结果负责; 2.组织本部门各项管理规范的建立、监督和完善; 3.负责本部门人员的考核、人员的调配和安排; 4.协调内外部合作方关系,保持工作开展顺畅; 5. 督导各专业工程师总结和分析已完成产品的设计缺陷和问题; 6. 负责组织完善、优化和升级产品设计,形成产品设计标准; 7. 编写各项目设计计划并提交公司领导审核,负责设计计划的实施监督并及 时向公司反馈; 8. 负责权限内设计变更的审核; 9. 组织对设计单位进行资质预审,负责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和领导会签审批设 计类合同或补充协议,负责审核项目设计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智能小车说明书

智能小车说明书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基于STC12C5A60S2 单片机智能 轮式小车设计 摘要:以STC12C5A60S2 单片机为核心,由主控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等组成,完成路面信息检测、循迹,寻找火源,直流电机控制等功能。路面信息检测、循迹采用红外光电寻迹传感器判断接收地面反射光线的方式反馈,通过高低电平来进行路面检测、路径判断;寻找火源采用火焰传感器判断火源所在方位;电机直流驱动则用来保证小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 关键词:智能小车、STC12C5A60S2 单片机、红外传感器、循迹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直流电机 目录

引言 只能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它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块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的运作,无需人为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的或更高的目标。 本次设计一智能小车,小车能够沿着特定轨迹行驶,躲避障碍物并能准确寻找到火源,发出警告功能。在此过程中要通过单片机和各种传感器实现小车的前进、后退、左转和右转等基本操作。通过这些基本功能再加上相关的传感器实现具有特定功能的智能小车。这里在履带式小车上加装红外反射、循迹、火焰传感器,在STC12C5A60S2 单片机的管理和相关程序的控制下,能完成自动循迹及在复杂地形的迷宫中寻找出路的功能。 作品可以作为高级智能玩具,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学习嵌入式控制的强有力的应用实例,该系统将会有更广阔的开发前景。

一.总体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论证 本次设计采用红外传感器来判定前方障碍的有无,使小车遇到障碍物时能即使的避免的功能;采用火焰传感器来实现寻找火源的功能;采用红外寻迹传感器来实现小车沿黑线前进的寻迹功能;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来控制小车的各项基本操作。 方案的总体设计框图 本次创新设计所用到的硬件模块有:中央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直流 电机驱动模块、调试电路模块。 中央处理器模块 本文采用的STC12C5A60S2单片机是宏晶科技生产的单时钟/机器周期(1T)的单片机,是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但速度快8-12倍。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2路PWM,8路高速10位A/D转换(250K/S),针对电机控制,强干扰场合。

设计部职位说明书

深圳市XX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职位说明书 职位名称经理职位使命把握研发方向,确保公司开发战略目标实现。 隶属部门设计部直接上司总经理下属岗位产品外观设计、 产品研发 职位编号 工作板块主要内容 设计管理标准化体系?协助总监制定设计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并推进实施。 计划?协助组织研究行业最新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技术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和实施产品设计与开发计划的编制。 ?提出公司产品规划和产品发展路线。 ?协助总监研究决策公司技术发展路线。 ?制定新产品开发预算和研发计划,并组织实施。 搭建开放式的研发平台?协助总监规划开放式的研发平台。 ?协助总监组织开放的研发平台技术交流、方案制作及合同谈判。?开放式的研发平台开发项目合作的组织实施。 日常工作?了解和监督产品开发和技术发展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审核产品开发项目方案。 ?制定产品信息的搜集计划并组织实施。 ?参与产品信息的搜集。 ?组织产品及销售流行趋势的预测工作。 ?组织新产品立项工作。 ?产品开发计划的执行。

?施工图与产品安装手册的审核。 ?产品包装设计方案的审核。 ?审核各阶段的评审工作结果。 ?提出产品改进计划和审核改进结果。 ?参与卖场包装设计和评审。 ?制定部门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安排公司其他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 ?部门员工绩效评估。 ?按照项目管理规范管理研发项目。 ?及时、高效完成上级分配的其他任务。 团队精神 ?及时、高效完成跨部门协作工作。 任职资格: ?大专以上学历,企业管理相关专业。 ?受过管理能力开发、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有3年以上同行业研究开发及项目管理的工作经验。 ?对家具行业产品发展方向有敏锐的触觉。 ?优秀的信息分析能力,敏锐的市场眼光。 ?有很强的创造能力、拓展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 ?熟悉企业产品结构、性能、机理、使用方法,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工作经验。 ?有很强的判断、决策、计划与执行能力。 ?有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 ?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考核指标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车身概论 1、汽车的三大总成是什么? 答:底盘、发动机、车身。 2、简述车身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答: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与车身,我们所看到的汽车概念大多指车身概念,汽车的改型或改装主要依赖于车身。 3、车身有什么特点? 答:a:汽车车身是运载乘客或货物的活动建筑物,由于其在运动中载人、载物的特殊性,所以汽车车身的设计与制造需要综合运用空气动力、空气调节、结构设计、造型艺术、机械制造、仪器仪表、复合材料、电子电器、防音隔振、装饰装潢、人体工程等不同领域的知识。 b:自1885年德国人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以来,汽车车身的造型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车车厢形车身;20世纪20、30年代的薄板冲压焊接箱形车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60年代冷冲压技术生产的体现流线型、挺拔大方的车身。而到了20世纪70、80年代现代汽车的各种车身造型已初具雏形,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更使得汽车车身的设计制造得到了飞速发展。 4、简介车身材料。 答:现代汽车车身使用的材料品种很多,除金属(主要是高强度钢板)和轻合金(主要是铝合金)以外,还大量使用各种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木材、油漆、纺织品、皮革、复合材料等。随着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发展,为了轻量化以及提高安全性、舒适性,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的加工制造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5、车身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答:一般说,车身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白车身通常是指已经装焊好但未喷涂油漆的白皮车身,主要是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并包括前后板制件与车门。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焊(铆)接在一起即成为车身总成,该总成必须保证车身的强度与刚度,它可划分为地板、顶盖、前围板、后围板、侧围板、门立柱和仪表板总成。车身前板制件一般是指车头部分的零部件,包括水箱框架和前脸、前翼子板、挡泥板、发动机罩以及各种加强板、固定件。6、车身有哪些承载形式? 答:车身按照承载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三大类。

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一等奖作品)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无碳小车设计说明书 参赛者:龚雪飞鹏飞述亮 指导老师:朱政强戴莉莉 2011-1-16 摘要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主题为“无碳小车”。在设计小车过程中特别注重设计的方法,力求通过对命题的分析得到清晰开阔的设计思路;作品的设计做到有系统性规性和创新性;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材料、加工、制造成本等给方面因素。我们借鉴了参数化设计、优化设计、系统设计等现代设计发发明理论方法;采用了MATLAB、PROE等软件辅助设计。

我们把小车的设计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制作调试。通过每一阶段的深入分析、层层把关,是我们的设计尽可能向最优设计靠拢。 方案设计阶段根据小车功能要求我们根据机器的构成(原动机构、传动机构、执行机构、控制部分、辅助部分)把小车分为车架、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行走机构、微调机构六个模块,进行模块化设计。分别针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多方案设计,通过综合对比选择出最优的方案组合。我们的方案为:车架采用三角底板式、原动机构采用了锥形轴、传动机构采用齿轮或没有该机构、转向机构采用曲柄连杆、行走机构采用单轮驱动实现差速、微调机构采用微调螺母螺钉。其中转向机构利用了调心轴承、关节轴承。 技术设计阶段我们先对方案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借助MATLAB分别进行了能耗规律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灵敏度分析。进而得出了小车的具体参数,和运动规律。接着应用PROE软件进行了小车的实体建模和部分运动仿真。在实体建模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零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综合考虑零件材料性能、加工工艺、成本等。 小车大多是零件是标准件、可以购买,同时除部分要求加工精度高的部分需要特殊加工外,大多数都可以通过手工加工出来。对于塑料会采用自制的‘电锯’切割。因为小车受力都不大,因此大量采用胶接,简化零件及零件装配。调试过程会通过微调等方式改变小车的参数进行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验证小车的运动规律同时确定小车最优的参数。 关键字:无碳小车参数化设计软件辅助设计微调机构灵敏度分析 目录 摘要 (2) 一绪论 (5) 1.1本届竞赛命题主题 (5) 1.2小车功能设计要求 (5) 1.3小车整体设计要求 (6)

精选CATIA汽车车身设计资料

CA TIA汽车车身设计方法 汽车车身除了要有漂亮的外表和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同时还要能安全可靠地行驶,这就需要整个设计过程融入各种相关知识,包括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等。细化开发流程与同步开发手段,对于设计出消费者认可的新车型至关重要。 汽车车身设计简单理解是根据一款车型的多方面要求来设计汽车的外观及内饰,使其在充分发挥性能的基础上艺术化。汽车车身除了要有漂亮的外表和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同时还要能安全可靠地行驶,这就需要整个设计过程融入各种相关的知识: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从一个灵感到最后实现,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得到市场的认可,性能优良的内“芯”,再加上一袭新衣包装,才是新车待嫁时。下面,让我们看看正向设计如何为一款新车设计“嫁衣”。 项目策划 项目策划包括:项目计划、可行性分析、项目决策及组建项目组等几个方面。图1为项目策划阶段的示意图。 图1 项目策划阶段示意图 汽车企业的产品规划部门必须做好企业产品发展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具有市场的前瞻性与应变能力。项目前期需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生成项目建议书,明确汽车形式及市场目标。可行性分析包括:政策法规分析、竞争对手和竞争车型、自身资源和研发能力的分析等。 项目论证要分析与审查论点的可行性和论据的可靠性与充分性。经过这一阶段,要开发一个什么样的车型,类似于同行什么等级的车型,其性价比方面有哪些创意与特点即展现在我们面前。 项目策划的最后阶段是组建项目组:组建新品开发项目小组、确立项目小组成员的职责、制定动态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的项目工作目标、规定各分类项目的工作内容、计划进度和评价要求。 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新产品概念设计流程再造是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成败的关键所在。一个全新的汽车创意造型设计分为以下几部分: 1. 总体布置草图设计:绘制产品设计工程的总布置图(如图2),一方面是汽车造型的依据;另一方面它是详细总布置图确认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将产品的结构具体化,直至完成所有产品零部件的设计。 图2 某车型的总布置草图

无碳小车 设计说明

作品设计说明书

摘要 我们把小车的设计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制作调试。通过每一阶段的深入分析、层层把关,是我们的设计尽可能向最优设计靠拢。 方案设计阶段根据小车功能要求我们根据机器的构成(原动机构、传动机构、执行机构、控制部分、辅助部分)把小车分为车架、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行走机构五个模块,进行模块化设计。分别针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多方案设计,通过综合对比选择出最优的方案组合。我们的方案为:车架采用三角底板式、原动机构采用了带轮轴、传动机构采用带轮、转向机构采用凸轮机构、行走机构采用双轮驱动。 技术设计阶段我们先对方案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借助MATLAB分别进行了能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进而得出了小车的具体参数,和运动规律y 以及确定凸轮的轮廓曲线;接着应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了小车的实体建模和部分运动仿真。在实体建模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零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综合考虑零件材料性能、加工工艺、成本等。 小车大多零件是标准件,可以购买,同时除部分要求加工精度高的部分需要特殊加工外,大多数都可以通过手工加工出来。调试过程会通过微调等方式改变小车的参数进行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验证小车的运动规律同时确定小车最优的参数。 关键字:无碳小车参数化设计软件辅助设计

目录

小车改进方向 (21)

一绪论 命题主题 根据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命题与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内容相衔接,体现综合性工程能力。命题内容体现“创新设计能力、制造工艺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四个方面的要求。 小车功能设计要求 给定一重力势能,根据能量转换原理,设计一种可将该重力势能转换为机械能并可用来驱动小车行走的装置。该自行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避开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间隔范围在700-1300mm,放置一个直径20mm、长200mm的弹性障碍圆棒)。以小车前行距离的远近、以及避开障碍的多少来综合评定成绩。 给定重力势能为4焦耳(取g=10m/s2),竞赛时统一用质量为1Kg 的重块( 50×65 mm,普通碳钢制作)铅垂下降来获得,落差400±2mm,重块落下后,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不允许掉落。 要求小车前行过程中完成的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能量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形式。 小车要求采用三轮结构(1个转向轮,2个驱动轮),具体结构造型以及材料选用均由参赛者自主设计完成。

设计部岗位职责及说明书

设计部岗位职责及说明 书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设计部工作职责 1、根据公司总体战略规划及年度经营目标,围绕商品部制订的产品计划,制订公司各服装品牌的年度产品开发计划,并按计划完成设计; 2、对公司现有产品与营销中心沟通,进行销售跟踪,根据市场反馈情报资料,及时在设计上进行改良,调整不理想因素,使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增加竞争力; 3、负责组织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评审,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 4、负责与设计开发有关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二、产品开发部编制 设计部设:主管1人,设计师3-4人,设计助理1人。 三、设计部各岗位职务说明书 (一)设计部主管职务说明书 1、职务名称:设计部主管 2、直接上级:总经理 3、直接下级:设计师、设计助理 4、管理权限:受总经理委托,行使对产品开发业务的指挥、调度、审核权和对本部门员工的管理权 5、管理责任:对产品开发部工作职责履行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负主要责任 6、具体工作职责: ●负责公司各品牌的定位、形象、风格的制定,各季产品的开发并组织实施,对公司产品的畅销负重要责任; ●负责把握公司品牌服装的风格与定位,并着重提前开发每季度的服装款式; ●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对市场的调查及提前掌握每年的流行趋势,以确定本品牌服装的设计方向; ●负责跟踪所开发的产品与市场流行趋势相吻合; ●负责对设计师所设计的图纸进行审核、确定、放行; ●每年在时间内制定好第二年的产品风格及结构交由总经办,并由部门、部门协同商讨以达成共识,进行投入设计程序。 ●每季新产品必须提前时间设计完成%交总经办并审核通过; ●负责对部门内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负责开发部日常工作的调度、安排,协调本部门各技术岗位的工作配合; ●负责与营销沟通,提高所开发的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负责与技术部、生产部门沟通,保证所开发的产品生产工艺科学合理,便于生产质量控制,有利于降低生产费用; ●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对专业技术知识和新工艺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负责制订本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定额、工作规章制度,并负责检查、考核。 (二)设计师职务说明书: 1.职务名称:设计师 2.直接上级:设计部主管

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整体设计设计说明书

合肥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整体设计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专业班级:车辆工程0x-x班 指导老师:xxx 2011年 12月 27日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4) 2,动力总成匹配方案 (8) 3,匹配方案动力性经济性计算 (10) 4,匹配方案动力性经济性评价 (19) 5,参考文献 (20)

1130KR1型载货汽车 设计任务书 中卡动力匹配方案 方案 (2)后桥速比可选配: (3)驱动轮轮胎为8.25-20其滚动半径为0.464m,迎风面积为5.575m2,空气阻力系数取为0.85,传动系效率为0.9。 就上述XXX发动机和变速箱速比XXXX及后桥速比XXXX的方案分别进行动力性、经济性计算。

动力总成匹配方案的计算 一,发动机功率选择计算 计算参数: 传动效率 ηT =0.9 汽车总质量 M t =13000KG 最高车速 V max =95km/h(满载) 空气阻力系数 C D =0.85 迎风面积 A=5.575 滚动阻力系数 f=0.02 最大功率 P max = 3 m ax m ax ***1( )0.9 3600 76140 t D M g f C A V V = 134kw 比功率: 比功率= m ax 1000*t P M =10.3kw/t 二,动力性计算 设计参数:总质量 M t =13000KG 滚动阻力系数 f=0.02 空气阻力系数 C D =0.85 主减速比 4.875 传动效率 η=0.9 轮胎滚动半径 r=0.464m 迎风面积 A=5.575 发动机外特性图

设计部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说明书word版本

设计部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说明书

精品文档 11.监督和检查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会同生产部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配合生产部解决现场技术商榷工作; 12.配合业务部门对公司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成本控制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13.配合项目施工、验收、变更、售后服务等相关技术工作。 三、岗位职责: (1)部门负责人: 1.组织开展部门各项工作,并对最终结果负责; 2.组织制定本部门各项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并进行监督、奖罚和完善; 3.负责本部门人员的考核、人员的调配和安排; 4.协调内外部合作方关系,保持工作开展顺畅; 5.督导设计师总结和分析已完成产品的设计缺陷和问题; 6.负责组织设计模板、图标、图框、表单的标准化;完善、优化和升级产品设计,形成产品设计标准; 7.编写各项目设计计划并提交公司领导审核,负责设计计划的实施监督并及时向公司反馈; 8.负责权限内设计变更的审核; 9.负责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和领导会签审批设计类合同或补充协议,负责审核项目设计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10.督导设计师推行限额设计确保项目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内;

精品文档 11.督导设计师做好职责内的材料设备选型定板计划安排; 12.负责组织及主持重要设计成果的评审会议; 13.负责设计部图纸的审阅、批示工作; 14.制订本部门员工的培训计划和成长计划; 15.制订本部门的月度目标和考核办法; 16.完成总经理、直接分管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工作任务。 (2)主管设计师: 1.承担上级下达的设计任务,按要求执行,并落实、监督完成情况,完成对市场动态掌握情况工作; 2.负责配合经理制订本部门各项制度和行为规范;设计部日常管理工作; 3.负责安排设计师、设计师助理日常工作; 4.负责协调、监控设计师设计工作,根据项目时间要求完成设计图纸的校核、出图; 5.认真通读项目的图纸,熟悉公司业务,及时向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专业人员提出问题和异议,并配合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修改解决,以便于项目的顺利进展; 6.在项目实施时根据变更情况及现场施工进度及时与负责人和相关设计人员沟通协调,落实变更图纸审核审批工作; 7.定期完成“项目工作计划表”上交部门负责人,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新增或修改,建立上述表格的电子文档,以便于上级领导及时审查进度、进展、变更的情况;

汽车设计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课程汽车设计题目电动助力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2016年6月15日

目录 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 - 1 - 1.轿车参数的确定 (1) 2.对转向系的要求 (2) 3.转向系结构设计 (2) 1)转向操纵机构 ......................................................................................- 2 - 2)转向传动机构 ......................................................................................- 3 - 3)机械转向器 ..........................................................................................- 3 - 二.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 4 - 1.转向系的效率 (4) 1)转向系的正效率...................................................................................- 4 - 2)转向系的逆效率...................................................................................- 5 - 2.转向系传动比的确定. (5) 1)转向系统传动比的组成........................................................................- 5 - 2)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和角传动比的关系..............................................- 6 - 3)传动系传动比的计算 ...........................................................................- 7 - 3.转向系传动副的啮合间隙 .. (7) 1)转向器的啮合特征 ...............................................................................- 7 - 2)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 8 - 4.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和计算 (8) 1)转向轮侧偏角的计算 ...........................................................................- 8 - 2)转向器参数的选取 ...............................................................................- 9 - 3)选择齿轮齿条材料 ...............................................................................- 9 - 4)轴承的选择 ........................................................................................ - 10 - 5.转向盘的转动的总圈数 (10) 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 10 - 1.转矩传感器 (10) 2.减速机构 (10) 3.电磁离合器 (10) 4.电动机 (11) 5.车速传感器 (11) 6.电子控制单元 (11) 四.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 11 - 1.转向梯形理论特性 (11) 2.转向梯形的布置 (12) 3.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12) 4.梯形校核 (12) 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 1.轿车参数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