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三个时期:

思辨期──即在哲学怀抱中出现并积累社会心理思想阶段;

经验描绘期──即在母体学科(心理学、社会学)中孕育并脱胎而成为具有最初学科形式的成型阶段;

实验期──以实验、实证为主要方法开展大量研究、不断充实内容和形成多种理论而渐趋成熟的独立发展阶段。

二、社会心理学的特点

(一)“社心”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

“社心”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支柱。

“生理心理学”重视个体心理活动的生理结构方面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则是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有两种发展趋势

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即用心理学方法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心理学,附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用社会学方法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心理学属于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由心理学家研究的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学家研究的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四)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和社会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社会心理学“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社会学家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2.“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理论与方法论方面,有许多内在的相通之处。

3.在研究对象方面,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也有相同之处,只是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在分析某些社会条件的原因和情况方面有不同角度与出发点,且社会学比“社心”研究得更加概括。

4、在研究方法方面“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也有相同之处,即

都采用了问卷法,谈论法等方法。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甚多,但主要采取的是实验法和相关法。

(一)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有控制的观察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加精密的科学方法。

如果把实验搬到自然情境中去做,就称作为“现场实验”。

实验法由于设计严密,有数量作依据,统计分析严格,加上其所得的结果又可以任人重复检验,所以一般说它不仅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而且也特别受到心理学家们的偏爱。但这不等于说实验法没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有些社会心理现象是不能或难以操纵的。像助人行为与社会阶级的关系,就不能用操纵社会阶级使之变动的办法来加以研究,因此可以采用非实验、非操纵的方法,即相关法。

(二)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是指被动地观察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的最大缺陷是它不能说明因果关系,主要是因果关系的方向无法确定,并且在有的时候,二个变量之间有中介因素的存在。相关研究也有优点,有一些问题,如水灾等无法控制实验条件,因此只能用相关的方法加以研究。同时,这种方法可以收集到比实验法更多的资料。

第二章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简单而言是指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终生过程:从出生到20岁左右,是社会化的初步完成阶段,但社会化并不就此停止,此后还需经过不断的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现象,为这种传递提供了实现的条件。虽然,通常有关社会化的讨论常常是分阶段的,并且主要关注儿童与青少年的社会化。但是实际上,无论是什么人,社会化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终身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内在条件

(一)人有思维能力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固定行为叫本能,它包括与生俱来的行为方式。以生物的遗传素质为基础,遗传素质是指上代传给下代的关于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等的因素。他为个体社会化奠定了生物学上的基础,微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提供了可能性。具备人的遗传素质、生理构造、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人之成为人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人有语言能力

只有人类社会才有语言,自然界是不存在语言的。语言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怎么说都不为过分的非常重要的功能。语言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语言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功能很多,主要的是交际功能、标志功能、文化录传功能等。

(三)人有高度的学习能力

“人的学习能力”是人认识、适应与改造自然、社会的本领,也是人自身发展的能力,是由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组成。

(四)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而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婴儿时期、少儿时期、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

二、社会化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家庭

个体接受社会影响最早、最为直接、也最长久的社会化场所,人生旅途的第一站, 家庭主要是通过家庭生活的某些方式把社会的

规范和准则等转交给儿童,使之逐渐社会化。

(二)学校

儿童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对其社会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师、同学、校规校纪以及责任、义务等因素的影响下,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三)大众传播媒介

媒体通常指大众传播媒体。在现代社会生活结构中,它已经是人们生活结构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并在某种程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的社会化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

(四)同龄群体

在儿童进入学校之后,其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的结构开始发生重要变化,同辈群体开始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同辈群体的交往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更能够满足儿童,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需求,因而也更容易赢得他们的认同。

(五) 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文化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等。文化是无所不在的,由于传统的作用,也由于人类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即使是一些简单的事物,哪怕如同同动物一样的需要,也都会蒙上一层文化模式的外衣。

(六)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是以业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它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走出学校参加工作被认为是走向社会,所以工作单位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代表。

三.社会化的目标

(一)语言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二)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会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

的过程。“男人”和“女人”的角色是性别角色,是指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思想方式和一定行为模式。

(三)社会角色的社会化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四)道德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指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五)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研究从政治行为者个体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们什么时候、如何从政治生活中学到了什么,从而揭示政治文化形成、学习和传播的途径和过程。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被政治学称之为政治社会化过程。

(六)法律社会化

法律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的行为的过程。法律社会化是社会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培养有关规则和法律的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第三章自我意识

由于自我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它既包含生物的、生理的因素,又包含社会的、精神的因素,因此,自我意识的内容和形式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一、自我意识的分类

1、从内容上看,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大致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和道德自我。

(1)生理自我是最原始的形态,是个人对自己身躯(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及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的感受等,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

(2)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它的一个突出表现是:自我控制。

(3)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即对自己心理品质地自我认识和评价。

(4)道德自我是指对自己遵守道德行为规范、遵守法纪、思想政治品质、生活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地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2、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 ,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的途径:

1. 要学会面对自己

2、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明智的判断力

3. 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才能认识自己,并且比较客观

4. 通过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或失败来认识自己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产生的情绪体验,是在自我认知基础之上产生的,包括自尊感、自卑感、自豪感、义务感、责任感、优越感、荣誉感、羞耻感、自信、内疚等,其中自尊感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包括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强自律,核心内容是“我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二、积极悦纳自我的方法

1、接纳自我就是相信自我。

2、接纳自己就要原谅自己。

3、接纳自我就要正视自己。

第四章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的含义

社会认知,也称社会知觉。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二、社会认知的特性

1、社会认知具有选择性

2、社会认知具有显著性

3、社会认知具有自我控制性。

4、社会认知具有完形性。

三、社会认知的偏差

(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在日常看待事物及与人交往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尽量避免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

1、不要给别人贴“标签”。凭借第一印象就将某人定性,是极不客观的。要想更全面的了解一个人,切不可在第一次见面时,便对其贴“标签”。

2、客观全面的看待事物。

3、知错就改。当发现第一印象是错误的时,努力去重新看待事

物就可以了。

(二)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他人具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人们在对他人的认知过程中,通常主观地认为他人具有与自己相似的性格、偏好、看法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便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能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人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就是假定对方于自己有相同之处,通俗的说就是“以己推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像时,观察者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自己相似。因此,导致了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良方。

(三)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

(四)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怎样才能打破刻板印象呢?

1、最好的方法就是摆脱旧有的思维习惯。

2、换个角度思考。

3、打破思维定势,有意识地克服习惯于用旧方法解决问题的弱

点。

第五章社会影响

第一节从众

社会影响是指因人际间的互动而产生态度或行为上的改变。在行为的层面上,从众,服从,依从,是个人接受社会影响的几种主要的方式。

一、从众的概念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二、从众的类型

根据外显行为是否从众,及行为与自己内心的判断是否一致,可以将从众行为分为以下三类:

(一)真从众

(二)权宜从众

(三)不从众

三、影响从众的因素

(一)群体的一致性

(二)群体的规模

(三)肯定程度与个性特征

(四)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

(五)文化差异

四、少数人的影响力

在讨论社会影响时,焦点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影响,即从众。但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各种少数人影响多数人的情况,如进步思想家引导整个社会的发展,群体中新观念倡导者启动群体的变革等。

第二节服从

一、服从的含义

服从即按照他人命令行动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之一。

二、服从原因

(一)合法权力

(二)责任转移

三、影响服从的因素

(一)他人的支持

(二)行为后果的反馈

(三)个性因素

第三节依从

依从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之一。人接受他人请求而行动,使别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称为依从。

依从与服从有着根本的区别,服从的引发具有某种强制的特征。命令者与服从者之间也存在着规定性的社会角色联系。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而依从则不同,依从的理由是内在的。请求者与依从者之间,并没有规定性的社会角色关系的束缚。面对请求者的请求,依从者必须有一定的认同,才会顺应其要求去行为。

(一)“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指在提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从而使别人对较大要求的接受性增大的现象。

(二)“留面子”效应

为了使人更好地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在人们拒绝了较大的请求后,使得接受较小要求的可能性提高的方法,就称作“留面子”效应。“留面子”效应则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很大的要求之后,对较小的要求接受性出现增加的现象。

(三)“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指的是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推荐书籍

社会心理学推荐书籍 通过读书,不仅可以收获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提高自我修养与层次。多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一生必读的社会心理学推荐书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社会心理学推荐书籍1.《心理学入门》《心理学入门》作者用读者耳熟能详的语言进行描述,选用专业术语慎之又慎。该著不略过最基础的知识,告诉读者目前心理学各流派回答了什么问题,又留下哪些问题。“启动自我体验”,作者力求描述和解释每一位读者在自己和朋友或熟人身上能够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插图、列表、举例、扩展信息,全书栏目丰富,纲举目张。根据德语、荷兰语、波兰语、西班牙语各种版本所引起的积极反响做了全新修订。德奥是心理学的故乡,中国确实亟需补补心理学这一课。 社会心理学推荐书籍2.《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还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XX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十分宝贵,此中译本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这些资料。 汽水瓶则是你的青年,此时你风华正茂,你或许尚未经历失去和离别,不懂珍惜和宽容,所以青春显得低廉而易碎,可以任意挥霍,只求碳酸饮料的一点儿气味,却对其中的复杂成分漫不经心。 社会心理学推荐书籍 3.《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书籍和心理学研究之间的沟壑,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学史上最有名的40项研究,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后续进展和相关研究。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以一个专业人士的眼光看待这些仍炙手可热的历史研究。 本书分十个心理学专题,有“生物学与人类行为”、“知觉与意识”、“学习和条件反射”、“智力、认知和记忆”、“人的发展”、“情绪和动机”、“人格”、“精神病理学”、“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学”。每个专题选取了4项研究。每项研究的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原始出处、问题提出的背景、

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三个时期: 思辨期──即在哲学怀抱中出现并积累社会心理思想阶段; 经验描绘期──即在母体学科(心理学、社会学)中孕育并脱胎而成为具有最初学科形式的成型阶段; 实验期──以实验、实证为主要方法开展大量研究、不断充实内容和形成多种理论而渐趋成熟的独立发展阶段。 二、社会心理学的特点 (一)“社心”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 “社心”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支柱。 “生理心理学”重视个体心理活动的生理结构方面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则是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有两种发展趋势 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即用心理学方法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心理学,附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用社会学方法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心理学属于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由心理学家研究的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学家研究的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四)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和社会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社会心理学“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社会学家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2.“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理论与方法论方面,有许多内在的相通之处。 3.在研究对象方面,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也有相同之处,只是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在分析某些社会条件的原因和情况方面有不同角度与出发点,且社会学比“社心”研究得更加概括。 4、在研究方法方面“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也有相同之处,即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下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依据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的目标是科学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社会行为。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1. 1908年,美国社会学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孤独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2. 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科学。 3. 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4. 艾尔乌德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5. 本书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6.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

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 7. 勒温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B=f,其中B是行为,P 是个体,E是个体所处的情景,f是函数关系。也就是说个体行为是个体于其所处情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景必须被看成时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8.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9.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是社会层面。 ①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 ②人际层面主要研究: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等。 ③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 ④社会层面主要研究:风俗、时尚、阶层、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

社会心理学题目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参考题目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变量:指一个具体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大小能够视察和测量。变量一般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对其心理或行为的影响。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行为反应。 3、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量的分数是渴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就是可信的。一项研究结果经过重复后得到类似的结果,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是可信的。 4、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的参加生活。一句话,通过社会化使个体从自由人变成社会人。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 5、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分,规定了这个个体应当具有的心理和行为。

6、角色期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对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绝对的希望,称之为角色希望。 7、态度 8、社会知觉:心理学术语,指具有社会意义的那种知觉,而社会意义是离不开人的,所以社会知觉也称人知觉、对人知觉、人际知觉,包括个体自我的知觉,对群体成员和群体本身的知觉。 9、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人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因。在与他人接触中,对初交者形成印象,所根据的材料往往在时间上有绝对间隔,因而材料出现的次序对于印象形成作用不大一样。人都根据间隔段后面的材料形成印象,这种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10、第一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而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 11、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印象之后,就会认为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 研究的科学。人,既指个体也包括群体。 社会心理和社会犯罪行为则所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队源自于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建议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锥果和表征反应。 变量: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效度:是指所 测结果符合该测量的目的的程度,或说在测量被测对象时所具有的真确度。 信度:指一个测量所测出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为测出的分数的可重复性。 研究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望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表现,从而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被试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希望可以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 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整体表现,从而并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操作性定义***实验室实验法***二、简述题: 1、详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和有关关系a两个变量间的两种关系 b相关关系只是指两个变量的值一同变化;当数值一同增加或一同减少时,其为正相关;当一个数值增加而另一个数值减少时,其为负相关。c因果关系则指一个变量是另一 个变量变化的原因。 d有时有关关系中存有着因果关系,但有关关系并不必然就存有因果关系。2、详述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差异 a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反映所要测量的心理差异的程度,减少或消除人为性或无关干 扰的程度。 b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的归纳程度。归纳程度低,则外在效度低。c一般来讲,实验 室研究内在效度低,外在效度高;现场实验则恰好相反。3、比较实验室实验法与现场实 验法的好坏㈠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能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很高程度的控制,能最大限度地突出重要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优点:一就是实验者可以最小程度地掌控毫无关系变量的影响;二就是随机精心安排 被试消解被试间差异的影响,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书籍

社会心理学书籍 篇一:社会心理学学习参考书 社会心理学学习参考书 《社会心理学》吴江霖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孙时进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俞国良,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俞国良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泰勒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阿伦森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应用社会心理学》乐国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申荷永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文化人类学》马广海山东人民出版社 20xx年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杨国枢黄国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万明钢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6 《中国文化心理学》汪凤炎暨南大学出版社20xx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 《中国社会心理学源脉与走向》王恩界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xx 《如何理解中国人》杨中芳著 xx大学出版社20xx 《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乐国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20xx 《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周晓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俞国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前沿》俞国良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篇二:心理学经典书籍 心理学经典书籍 “心理学史”

《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xx年的) 《心理学史》 [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若欲了解最新发展,郭本禹《当代心理学新进展》可以一看;另外,高觉敷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新发展》较有理论深度,虽然体系稍微有点乱)《心理学史导论》 [美]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值得一看)《心理学史》[美]黎黑浙江教育出版社(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心理学史著作,被列为心理学史著作“新史”的范畴,是国际影响较大的著作) “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教授胡寄南,在他生命的晚年,也为有志于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开出了18种普通心理学书目。 如《普通心理学》曹日昌 《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文化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苏] E.C 库兹明,B.E 谢苗诺夫卢盛忠译杭州大学心理系 《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广东教育出版社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 最近新出版的是《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 . Aronson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两种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1908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无独有偶,同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边缘性学科: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是其母科学; 2. 理论性强的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 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历程可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阶段,而后两个阶段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历程,与这三阶段相对应的分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

孕育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哲学思辨,核心内容是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主要有两条线索: 1、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由社会决定,“善”由教育而成。 被18世纪康德、卢梭等人所继承:通过改变社会来改变人性。 2、亚里斯多德:人性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决定。被17世纪霍布斯等人所继承:人生来就是邪恶的,所以必须施以法律的强制。 形成时期:本阶段的特点是经验描述。本阶段最有意义的事件,是1908年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同时出版了两本书: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理论上有五大直接来源: 1、德国民族心理学:冯特10卷本的《民族心理学》; 2、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德关于模仿和暗示的研究;迪尔凯姆对群体的强调; 3、英国本能心理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

自考社会心理学知识点考试必备

第一章 1、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简答) 认识自己(2)认识他人(3)认识社会(4)认识生活的价值 2、对自我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核心内容之一。(选择,填空) 3、人格特质可以归纳为5个维度,即“大五”人格理论:(1)神经质(2)外向性(3)开放性(4)愉悦性(5)公正严谨性 4、生活的意义在于以下四个方面有优势 (1)能够自主(2)能力(3)关系(4)自尊 5、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6.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的关系(简答) 社会心理学与常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一样,社会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常识说明,但常识未必就是正确的。社会心理学之所以与常识不同,与人类的非理性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人的行为并不是完全由意识与理性指引的。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的不同还表现在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上,尽管社会心理学家的基本理论似乎不带有意识形态的成分,但是由于社会心理学家所研究问题的特殊性还是或多或少会受到价值观或信念的影响 7、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领域: (1)个体过程(2)人际过程(3)团体过程 8、学派时期是心理学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大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是第一势力,精神分析是第二势力,人本主义是第三势力 9、简答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是怎样看待个体与社会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最致命的弱点是它忽视了外在的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从而把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可以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封闭的体系。 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归于性的因素,认为在生长过程中的自卑感才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动力 (2、行为主义最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行为主义反映了美国人对社会控制的追求。 (3、人本主义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10.简答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1.早期状况1895-1934年2、起步阶段1935-1945年3、发展阶段1946-1969年4、反思阶段70年代5、发展阶段80年代之后 1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必考 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2、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在1908年,这一年麦孤独出版了《社会心理学绪论》,罗斯撰写了《社会心理学》 13、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实际上是强调社会文化积淀对个体的作用,荣格的心理学被称为分析心理学 第二章 1、简答什么是理论,什么是假设、及号理论的标准 一、假设必须是可以证伪的二、假设必须是可以量化表达的三、假设必须简单,不能附加其他太多条件 理论是一套有组织的原则,用它来对观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好理论的标准有四个;1、准确性2、一致性3、简洁性4、广泛性

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13)

正式群体(formal group):亦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群体”相对。按一定的法律、条例、规章制度建立的群体。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有固定的编制,有选举或任命的领导班子,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权利义务。如工厂的车间、学校里的共青团、部队的连队、行政机关的科室等。 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亦称“非正式团体”。与“正式群体”相对。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人群集合体。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1)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利益与风险。个体在交往中,如果价值观一致,会使双方的心理距离迅速缩短;如果价值观不一致,心理距离便越拉越长。(2)共同的兴趣爱好。(3)共同的经济与社会背景。背景主要指以往的学历、当前的处境、出身、家庭、年龄、性别、职业、生活地域等,特别是当前的处境尤为重要。一般背景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共同语言较多,相互沟通比较容易。(4)时间与空间上的接近。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会使个体之间有更多的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从而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 小集团(cliques):更为长久的、成员之间存在友谊关系的非正式群体。在个人好感的基础上自发形成。有以下特点:(1)没有明文确定的目的任务,人们自愿服从自然产生的小头领的指挥;(2)因彼此有相似的兴趣爱好、需求、态度与价值观而集合在一起;(3)人际关系主要是情绪性的,结构松散,随时可聚可散;(4)既可存在于一个群体内,也可存在于几个群体之间。 松散群体(diffusing group):群体类型的一种。成员在空间和时间上结合,但没有共同的活动内容、目的和意义的群体。成员只是集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并没有深刻的交往,是群体发展的低级阶段。 合作群体(cooperative group):亦称“联合群体”。群体类型的一种。个人间的关系是以对每个人都有意义的共同活动为中介的群体。是由松散群体发展而成的聚集群体。属于社会群体发展过程的中级阶段。其发展特点包括:(1)具有自己的目标及行为规范,并已部分内化为其成员的动机;(2)群体的管理结构初步形成,开始有领导人出现;(3)群体的共同活动有其整体意义;(4)开始出现群体中心责任依存关系,群体内聚力增强。 集体(collectivity):由若干个体组成,力求实现符合成员利益的共同目标,按照特定的行为规范行事,相互促进,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和各成员不断社会化的有组织的集合体。是群体的最高水平和最发达形式。在这种组织形式中,其成员的结合以对群体和个人都有意义的共同价值、共同活动目的和任务为基础,其人际关系以对个人有意义、对社会有价值的共同活动内容为中介。并非任何群体都可以被看成是集体,只有具有团结性、高水平的整合作用以及集体主义倾向的高度组织起来的群体才能称为集体。因此,一个班级、一个单位产生之后,需要经过一定的发展时期才能成为一个集体。 学习集体(learning collectivity):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将学习者组织起来,开展协同的、合作的学习活动的集体。 同辈群体(peer group):亦称“同伴团体”。由某些特征或条件如年龄、身份、社会地位大体相同的人所组成的关系亲密的群体。其成员一般有某些共同经历、共同情感、共同爱好、共同观点或共同心理基础,人际关系平等,交往无拘束。

整理2019年秋《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本)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B )1、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或相互关联的特征,这种现象属于。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 ( D ) 2 、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A、选择性 B、易出偏差性 C、双向性 D、整体性 (B)3、凯尔曼(H.Kelman)于1961 年提出了有关态度改变的。 A.学习理论B.三阶段理论C.社会判断理论D.功能理论 ( C )4、由于受到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做。 A、顺从 B、从众 C、服从 D、同化 ( D )5、当群体成员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这是一种现象。 A、从众 B、社会影响 C、社会抑制 D、社会惰化 ( D )6、三度归因理论(cube theory)是由提出来的。 A. 库利 B.海德 C.维纳 D.凯利 ( C )7、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劳动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A、劝说宣传法B、角色扮演法C、活动参与法D、团体影响法 ( B )8、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强调,在观察学习中,抽象认知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 用。 A.伯克威茨B.班杜拉C.米勒D.多拉德 ( B )9、新官上任要点好“三把火”,踢好“前三脚”,体现的是。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宽大效应 ( A )10、也叫小群体意识,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解决办法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决策的现象。 A、群体思维 B、群体压力 C、群体极化 D、群体决策 ( D )11、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现象的存在。 A 、模仿B、暗示C、服从D、从众 ( C )12、当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件事情时,出现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之为。

社会心理学参考文献资料

社会心理学参考文献 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带肯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既有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力求对人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作出解释。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使它对科学家和一般大众产生了其他学科难以与之相比的吸引力。 《社会心理学》课程的阅读数目,是在对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考虑的基础上确定的。所以它除了直接涉及的社会心理学的阅读书目以外,还包括了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相关著述,以及其他与了解社会心理学有关的著述。 ◎<上部:社会心理学课程基本读物> 1.《社会心理学》,沙莲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987年版 2.《新编现代社会心理学概论》,时蓉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89年版 3.《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金盛华、张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社会心理学》,孙时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社会学》第四版,安东尼.吉登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乐国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中国文化心理学》,汪凤炎、郑红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社会心理学》,W.巴克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0.《社会心理学》,安德列耶娃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1.《社会心理学》,孙本文著,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12.《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3.《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心理学手册》,罗森堡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4.《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萨哈金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5.《现代社会心理学史》,周晓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6.《社会心理学的大师们》,舍伦伯格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7.《西方现代社会心理学》,安德列耶娃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8.《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周晓虹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9.《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精华》,周晓虹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0.《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库利著,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1.《心灵、自我与社会》,G.米德著,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5年版; 2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P.布劳著,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浙江大学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主要经历了三阶段: 一、哲学思辨阶段(公元前4世纪-19世纪中叶)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 历史背景: 不少学科提出了自身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冯特提出了民族心理学在哲学、普通心理学中的积累 (2) 1908年:英国的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美国罗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对象、范围:普通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形成的一般形式、过程及一般规律;而社会心理学不仅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 角度与侧重:普通心理学注重研究一般形成过程、条件、机制;而社会心理学注重社会环境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 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强调实验室法;社会心理学则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多种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对象、范围:社会学要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全部事实及其本质、结构及各现象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及群体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一些社会知觉、态度、情绪变化,仅是社会生活中的部分事实。 角度与侧重:社会学侧重宏观分析,探讨一个问题与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等的关系;而社会心理学侧重微观分析,注重一个问题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研究方法:社会学侧重社会调查,而社会心理学有多种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档案法 档案法是根据一定目的,收集大量现存资料,通过分析,找出社会心理现象的规律的方法。 优点: 不引人注目、非觉察的、非反应性的,排除了特殊反应。研究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社会心理趋势、特点 缺点: 不易得到档案,也易受档案编著者等因素的限制;量大、耗时;有赖于分析者的抽样方法及概括与分析能力;不能排除社会现象的多因性,不够准确客观 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个别谈话、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个人各种情况的方法。 优点:能获得第一手生动的材料手续简练,可在不同时间对同质被试重复使用可获得数据与某些假设的验证缺点: 必须有被调查者的配合被试必须有自我意识、口头或(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必须选择典型代表做被试时,往往会受条件限制 3.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动态现象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细致的现场 优点:了解有深度、细腻,能及时发现变化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长时间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人为的紧张情绪;能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缺点:要等待现象自发出现,不能主动引起,花费时间精力;不易全面把握各种因素 4.现场实验法 现场实验法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研究.。 优点:所要考查的现象不用期待,缩短研究周期;环境真实,被试不易觉察,心理、行为自然,因果关系清晰明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注:标红字体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标蓝字体为历年真题;题后附答案。 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1908年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以两本著作为标志:美国社会学家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 1.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著名的公式: 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公式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真题:勒温关于行为的公式是:B=f(P,E).其中,E的含义是( ) (A)行为 (B) 个体 (C)函数关系 (D)个体所处的情境 ◎真题:“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这是()的观点。 (A)F•奥尔波特(是实验社会心理学奠基人)(B)海德 (C)G•奥尔波特(D)勒温 答案:D;D 2.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层面(微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社会层面(宏观):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真题: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编总论 一、本编小点 1、1894年,法国社会学家史摩尔和温辛特合编了第一本《社会学》教科书,其中第五章专门论述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2、社会期许偏差:即个体有获得赞赏和接受的需要,并且相信采取文化上可接受和赞许的行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从而使研究的结果和可靠性都大打折扣。 3、迎合心理:被研究者出于好心而主动配合研究者的意图,故意表现出符合研究者主观愿望的心理变化。 4、逆反心理:就是被研究者出于“好奇”或反暗示,而暗示,而故意反常地表现出自己的心理活动。 二、社会心理学的定义(选择题) 1、心理学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定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2、社会学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是艾尔乌德,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3、我国学者的定义: 我国社会心理学第一人孙本文认为(1964年《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以个人行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为研究对象,从个人的立场上说,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从社会的立场上说,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中个人的行为。 吴江霖在1982年4月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成立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群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胡寄南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一)、实验研究法: 指在控制情境之下,实验者有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使之发生改变,然后观察因变量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受到的影响,也就是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信度和效度是通过实验中的三个设计实现的,即实验组与控制组、事前测验和事后测验、随即化。 三种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研究) 优点:控制条件严格,避免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所以实验结果说服力强。 缺点:关在实验室内,脱离了社会生活,增添了人为因素,故真实性较差。实验结果推广应用需谨慎。 2.自然实验法:(又称现场实验在自然情况下控制条件进行实验,分析研究由此发生的相应心理变化) 优点:很大程度上可以推断出因果关系,更接近真实生活,其实验结果较易于推广。 缺点:运用时必须与有关方面建立协作关系,控制条件与施加实验措施不如实验法方便。 3.模拟实验法(设计一种认为情境对真实社会情境的模拟,探求人们在特定社会情境下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变化) 优点:如果人为因素未被察觉,其反应真实可信 缺点:模拟生活情境必须逼真,不被人察觉。

社会心理学资料

社会心理学资料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侧重心理学的定义: (1)美,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1924: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2)美,G.W.奥尔波特(1954):社会心理学试图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怎样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及隐含的存在影响 2.侧重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1925):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与社会环境的解释. 3.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08,美,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包括个体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勒温: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景的函数。(因素群)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与个体所处的情景、过去经验及个体人格特征相关。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人际:个体间相互作用。人际沟通,人际关系

群体: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气氛,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社会:风俗,时尚,阶层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简史 一哲学思辨期:(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认识社会行为 围绕人性 苏格拉底和伯拉图:人性有遗传的影响,也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后被康德(德)和卢梭(法)发展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或本能决定.后被马基雅维利(意大利)和霍布斯(英国)发展. 二经验描述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观察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 1.达尔文的进化论:从生物学和人类学角度研究人类本性 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拉扎鲁斯(1859):《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 谢夫勒(1875):提出社会心理学 冯特(1920):《民族心理学》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塔尔德《模仿律》;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列朋《群众心理学》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求食,拒绝,创新,逃避,斗争,性与繁衍,母爱,亲和,控制,服从,创造,建设—亲社会行为以及社会生活.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三实证分析(20世纪20年代) 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转向定量,从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特里普利特(美),莫德(德),奥尔波特(美),墨菲夫妇《实验社会心理学》;瑟斯顿,李

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

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 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学习论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俄)和华生(美),后来的霍尔和斯金纳。 由班杜拉最后提出。 基本观点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 具体内容学习过程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和模仿。 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社会交换论 代表人物霍曼斯(美)——创始人。 布劳发展了社会交换论。 基本观点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和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具体内容五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侵犯-赞同命题。 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 认为利他者的付出是帮助他人,其收益是自我价值的提高和焦虑的减少。

符号互动论 代表人物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布鲁默。 詹姆斯和米德(美)。 基本观点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 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 具体内容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个体的动作和姿势。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①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 ②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和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 ③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精神分析论 代表人物 19C末弗洛伊德 基本观点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力比多。 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生本能和死本能。 具体内容人格结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的三个方面相对平衡,个体得以适应环境和现实。 力比多是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 代表人物荣格(瑞士)的精神分析学 基本观点集体潜意识理论,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具体内容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 代表人物霍妮的文化因素论 基本观点男女之间的差别是文化因素决定的。 具体内容认为行为是个体对环境的反应,人格由环境和教育决定。

社会心理学网上形考参考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形考参考答案 10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社会心理学发展的()。 A、青春期 B、发展壮大期 C、成熟期 D、初现期 参考答案:C 5 、()是指第一印象对于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A、首因印象 B、近因印象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参考答案:A 9 、在归因偏差的分析中,由于加工信息资料及认识上的原因而导致的归因偏差,被称为() A、动机性偏差 B、非动机偏差 C、行为者-观察者偏差 D、自利偏差 参考答案:B 8 、影响服从的因素包括:命令者的权威性、服从者的道德水平、

()和情境的压力。 A、服从者的个人目标 B、服从者的心理素质 C、服从者的专业水平 D、服从者的人格特征 参考答案:D 1 、一个人所作出的行为对他人是有利的,而对自己则并没有明显的利益。这成为()行为。 A、侵犯 B、从众 C、服从 D、利他 参考答案:D 7 、他人在场对个体利他行为所产生的负影响或抑制作用,也就是说他人在场是抑制紧急情况下助人行为的主要原因,这是所谓的()。 A、社会抑制 B、旁观者效应 C、社会促进 D、社会干扰 参考答案:B

6 、弗洛伊德将人的内在自我结构,分为:“伊底”、“自我”和()。 A、本我 B、超我 C、自然我 D、自己 参考答案:B 3 、根据人际关系发展模型,可将人际关系的发展区分为()个阶段。 A、2 B、3 C、4 D、 5 参考答案:B 4 、()是团团体成员对团体以及自己及团体关系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总和。 A、集体意识 B、团体意识 C、团队意识 D、集体观念 参考答案:A

2 、人类生育心理的发展演进存在着各具特点、依次递进的()个阶段。 A、2 B、3 C、4 D、 5 参考答案:C 2 、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5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刻板印象。 A、正确 B、错误 C、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投射效应。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document.getElementById("articlecontent").innerText;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和外显的反应。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等4个层面。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辨证唯物论(包括历史唯物论)是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这也是从事其他科学研究的最高指导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术语 变量: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它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效度:是指在测量对象时所具有的正确度,也就是说,所测结果必须符合该种测量的目的。它又分为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信度:是指一个测量所测的的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也就是测得的分数的可重复性。 三、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档案研究法

四、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 研究者偏向 被试者偏向 伦理问题 复习参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学是什么关系? 3、如何在研究社会心理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4、研究社会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参考书目: [美]克特?W?巴克主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一章。 [前苏]安德列耶娃:《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李美枝:《社会心理学》,(台湾)大洋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二章。 Michener,H.A.&Delamater,J.D.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1999:1~45.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本章节将探讨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包括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以及近50年来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等问题。此外还介绍了精神分析理论、符号互动论、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社会心理学同心理学、社会学一样,在其形成之前都依附于西欧思辩哲学的母体之中,因此也叫“社会哲学阶段”。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分别脱离哲学母体之后,又从 这两门学科中应运而生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出现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准备。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随着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