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课程论文,宜宾文化介绍

《民俗风情》课程论文,宜宾文化介绍
《民俗风情》课程论文,宜宾文化介绍

《民俗风情》课程论文

任课教师周大明

题目家乡四川宜宾的风土人情学院药学院

专业药学

姓名李兵

学号222009329210067

班号 3 班

编号130 号

2011年05月07日

家乡四川宜宾的风土人情

摘要:

宜宾别称:“僰道”、“戎州”、“叙州城”,也叫戎城。因金沙江、岷江在宜宾交汇于长江,故宜宾市又称“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宜宾市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

关键字:大江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特色小吃

正文:

大江文化

在宜宾境内,有长江、金沙江、岷江,还有淯江、符江、横江,越溪河、南广河、黄沙河等,是这些河流为宜宾带来了富足,也是这些河流孕育了宜宾的大江文化,延续了宜宾的文化根脉。宜宾的大江文化,涵盖了龙崇拜、敬“川主”、修塔镇水、码头民俗等。没有三江(金沙江、岷江、长江),就没有宜宾这片土地,也没有宜宾这座古城。大江润泽了宜宾的山川原野,大江也塑造宜宾原初文化模型。数千年来,浸润在宜宾人血脉中的第一文化元素,就是大江文化。大江容纳百川、奔向海洋的气魄,塑造了宜宾人兼容并包、开放开明、崇尚自由、追求真理的精神气质,这是大江文化的灵魂。宜宾是长江上游人类开发最早的农耕地区之一。宜宾是万里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是长江上游远古及今最为繁华的水码头之一。宜宾码头有“六渡八帮”。六渡是六大渡口:北关渡、东门渡、合江门渡、上渡口、中渡口、下渡口。八帮是八大船帮:干货帮、成都帮、五板帮、叙渝帮、叙泸帮、竹木帮、盐帮、嘉阳帮。

酒文化

宜宾古称戎州,系川滇黔边陲重镇,是秦五尺道、汉南夷道的起点,也是唐宋时代,从蜀西南通往吐蕃而达天竺的起点,乃通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枢纽。此地乃大西南名酒带中心,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几千余年来名酒代出。这里雨热同季,气候温和,空气和土壤最适宜酿酒所需的微生物生长。有道是“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

宜宾具有3000年的酿酒历史,是全国酿酒最为发达的城市,尤以盛产五粮液酒而闻名于世,具有独特的酒文化,有众多白酒酿造企业林立,被誉为“中国酒都”。五粮液集团中的五粮液酒厂成了真正的“酒业大王”。而绿草成茵花团似锦的十里酒城,成就了中国工业旅游真正的奇葩。宜宾市酒类产业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008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同比增长21%;利税总额64亿元,增长15.5%。

竹文化

竹之美景——宜宾是一个以绿色竹子环绕起来的城市,因《卧虎藏龙》而名扬天下的蜀南竹海则是宜宾“竹之美景”的代表,120平方公里,清风徐来,极目之处,尽皆竹浪,北宋文人黄庭坚一句“壮哉,竹波万里”足以道出蜀南竹海的气魄和雄浑;420余个品种,足以让人览尽天下之竹。漫步竹林之间,或赏竹浪翻滚,或览小河流水,风之所至,川妹子悠扬的甜桑也飘然而至,让人如落幻境之中。

竹之工艺——借助丰富的竹子资源,在宜宾市长宁、江安县形成了许多以竹子为原料的工艺品,其品种之多,涵盖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竹雕、竹根雕、竹编等,特别是借助竹根而雕成的各种工艺品,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古朴厚重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趣,更是让人爱不释手。江安竹簧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竹之美食——宜宾人以竹子为原料作出了各种菜肴,进而形成了闻之即可令人垂涎三尺的“全竹席”,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的竹子以及竹子的不同部位,配合着其他美味原料可以制作出丰富的“竹之佳肴”,如竹筒饭、竹根酒、竹海腊肉、竹叶黄粑、三鲜竹荪汤、凉拌笋丝等,饕餮之徒切莫错过。

茶文化

宜宾红茶为我国著名的三大功夫茶之一,与“祈红”,“滇红”齐名。宜宾红茶主要有两种,一为四川功夫红茶,其特点是生产季节早、采摘细嫩、做工细致。尤以早白尖一级功夫红茶品质最佳,素以“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气鲜爽、滋味醇厚、汤色红艳、叶底红匀”驰名国际,50年代即在英国伦敦等国际市场上获得好评,1985年获世界食品金质奖。“节日之夜”(三级)、“宫殿牌”(四级)在国外信誉良好,现畅销欧、美、澳、非各大洲,持久不衰。一为红碎茶,乃鲜嫩茶叶经揉紧切碎而成为匀整的颗粒状,其特点是“颗粒紧结匀齐、色泽鲜、香气浓、汤色红艳、滋味特醇”。1986年,在第25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获银质奖,畅销英、美、法、澳、新加坡、巴基斯坦、日本、苏丹、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宜宾地区现有100余种出口商品中,宜宾红茶是最大宗、最稳定、创汇最多的传统产品,1952年至1985年累计出口57-92万担。同时,其产量和出口创汇均居四川同类产品首位。

特色小吃

宜宾燃面

宜宾人最喜爱吃面,常见的有:炖鸡面,涵鲜面,肥肠面,牛肉面,惊酱面,口蘑面,三鲜面,辣鸡面,鳝鱼面,龙凤面。其中燃面是宜宾最具特色的小吃,原名叙府燃面,早在清光绪年间,便开始有人经营。这种小吃选用本地优质水叶子(水碱面)为主料,以宜宾黄芽菜、金平豆油,思坡醋,小磨麻油、芝麻、花生、核桃、辣椒、花椒、味精以及香葱等辅料,将面煮熟,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再按传统工艺加油佐料即成。宜宾燃面特点是:松散红亮、香味扑鼻、辣麻相间。因其油重无水,引火即燃,故名燃面。不仅本地人喜爱,就是中外游人也赞不绝口。

李庄白肉

李庄白肉选料精、火候准、佐料香,特别是刀工片制,堪称一绝。成菜白肉把瘦均匀,晶莹剔透,每片长20厘米,宽10厘米,厚1至2毫米,肥而不腻,爽口化渣,无穷回味。民间流传李庄白肉因周武王起兵伐纣,起义各路人马将身首断开的妖狐苏妲己割片蘸上蒜泥分而食之演变而来。因其肉片薄而长,且用一支筷子裹而食之,名“裹脚肉”。抗日战争期间,在内迁翠屏区李庄的文化人陶孟建议下,“留芬”饭馆老板欣然接受建议,将“裹脚肉”改名为“李庄刀工蒜泥白肉”。

今天,随着李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李庄的当家名菜“李庄白肉”,已成为李庄小吃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闻名遐迩。何卫东,李庄人氏,人称“何三白肉”,13年前刻苦钻研白肉刀工技术,调料工艺,煮肉火候,在众多白肉师傅中取得了“李庄白肉第一刀”的称号。因慕名而来品尝白肉的游客很多,“第一刀”一年要片1000多斤白肉,每年过年正值旅游旺季每天有50至100斤的销售量。据“第一刀”介绍,他于近年来收了4个徒弟,他希望能收更多的徒弟,把“李庄刀工蒜泥白肉”的美味以及这种传统工艺带到越来越多的地方。

沙河豆腐

沙河豆腐位于四川宜宾高县沙河镇!距离城区30公里的沙河豆腐以其香、脆、嫩、鲜、酥、麻、辣、烫、等特色,享誉西南地区,及浙江、北京、广东省的大中城市!主要有:麻辣豆腐、脑花豆腐、洗沙豆腐100多个品种!因而沙河镇富有“豆腐之乡”之美誉!

制作沙河豆腐首先是精选本地优质黄豆,再用本地山泉在木桶中浸泡黄豆4小时左右,随后用手工石磨将黄豆进行磨浆,磨浆后立即烧浆,烧开浆后第一道工序为打渣,接着加水,等烧开后又打渣,这道工序完后用麻布提浆,接着用水瓢把黄豆浆舀到土缸里面,用稀释后的胆水慢慢地滴入其中,并不停搅拌,这样搅拌四五次后,豆腐已经成形。接下来用木制的锅盖盖到土缸上,约10分钟后把锅盖掀开,用木瓢舀豆花放入沙木制的长方形模具中,模具内放一块麻布,面板上盖压紧,这样鲜嫩的豆腐块就成型了。

竹之美食

竹海名菜以竹笋、竹荪蛋、竹荪菜、竹菌、竹海腊肉、竹筒豆花、竹筒竹、竹荪酒、竹泡菜等“竹”菜汇成的“全竹宴”。可谓满桌皆是竹,无竹不成席,令人大开眼界、垂涎欲滴。“全竹宴”共计有十多个大类100多个菜品,每一道菜都与“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竹的根菌,到竹笋、竹竿,再到竹的枝叶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利用。“全竹宴”的各个大类又有许许多多的烹饪方法,根据厨师的技艺和消费者需求,可烧、炖、炒、烤、蒸、煲、烩、凉拌等等。

致谢:

感谢我的民俗风情课程的老师周老师,他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民族习惯和民族特有文化方面的知识。他在课堂上位为我们展出了各种民族的特色服饰等等,让我们就好像穿越了空间的限制,来到了少数民族中间一样,深刻地体会到了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这门课程让我对世界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让我懂得了保护当地特有文化的一种重要性。最后让我真诚地向您说一声,谢谢!

对英语专业导论课的认识

对英语专业导论课的认识 B13140404 余艳艳 英语专业导论课渐入尾声,在此略谈我的心得感想。英语专业导论课包括英美文化概论、英美文学选读、英语阅读与写作、语言学概论、英汉互译五个方面,向外院学子介绍英语语言的魅力,为外院学子指明未来的方向,开阔了英专学生对英语乃至世界的眼界。下面我分别介绍这五个方面: 一.英美文化概论 谈到英美文化,注重精神、崇尚个人、歌颂自然等一系列思想的个人主义是英美的主要思潮,其中积极的倡导者——文学巨匠爱默生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导,人可以通过自身的直觉和经验来独立认识世界。他的文学作品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使“个人主义”这一特色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发展并正式成为一种文学传统。他的传世之作《论自然》的诞生,系统地从人和自然的发展关系中确立了“个人主义”的思想观念,把人类的地位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通过对自然和上帝的认识来不断深化自己,超越自己。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所以,“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生的名言也成为了日后广为流传的座右铭。而作为爱默生的学生、忠实的追随者和合作者以及个人主义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代表作家,梭罗则是在爱默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个人主义的传统。无疑,他在作品中想表达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人的精神这一重要的主题,不同于以往作家们,他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帝的存在价值是体现在人的身上。 二.英美文学选读 英国文学发展包括上古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以及现代时期。英国文学史中,上古时期大概是始于公园450年,止于1066年,即诺曼底征服的那一年,主要分为宗教诗和世俗诗,圣经和贝奥武夫是流传至今的典型,兴盛的是盎格鲁萨克森文明,诗歌神韵结合了粗犷豪勇的气象和悲情哀婉的风格。文艺复新时期,是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是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人文主义是其精神所在,那个时期涌现的作家有莎士比亚,培根,马洛,斯宾塞,约翰弥尔顿。新古典主义时期是从1660年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到798年的浪漫主义时期为止,前期英国动荡不安,后期国力发展,英国的十八世纪,是启蒙主义时代,提倡秩序,理性,法制,这一时期的文学巨匠有约翰班杨,丹尼尔笛福,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谢立丹,托马斯格雷。浪漫主义时期是从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开始到1832年司各特的死截止,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主要强调人权,主要作家有布莱克,华兹华斯,骚塞,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简奥斯汀。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高潮时期,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1836到1901,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国家相对繁荣稳定,国权逐步向中产阶级转移,道德和常理成为时代主题,主要作家有狄更斯,勃朗特姐妹,丁尼生布朗宁,乔治艾略特,哈代。现代时期,由于资产阶级垄断,矛盾激化,加上一战和二战的损失,日不落帝国国力下降,哲学思想涌现。流派繁多,代表人物,萧伯纳,叶芝,艾略特,劳伦斯,乔伊斯等。 三.英语阅读与写作 阅读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和写作一样属于书面能力。阅读要求的是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要求的是运用和表达能力。读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学生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 ——食物、酒、茶【摘要】古往今来,饮食是人们生活的第一要事。中华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林语堂《吾国吾民》一书中说,西方人对待吃,仅把它看成是给机器加油料,而中国人则视吃为人生至乐。本文就针对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展开介绍,分为中国传统的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以及中国传统饮食的特征四部分。 【关键词】饮食酒茶传统文化文化特征 【正文】 民以食为天,人类必须以饮食维持生命,然后才能从事其他各项活动。说到饮食文化离不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饮食也从仅仅满足人的生理需要,逐步形成一种社会习俗,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传统的食文化 (一)主食与副食 以谷类制成的食品为主食,是古代农业民族的共同的饮食

特征。我国自周代进入农业社会以后,汉民族就以粮食作物为主食,粮食作物的种类很多,主要以“五谷”为主。“五谷”主要指黍稷菽麦稻。 1.种类 黍,古文献或称之为“穄”,今西北地区称之为黍子, 糜子,籽实橙黄色,性粘,去皮后 称黄米子。在古代,稷与黍并列为 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稷是黍的一个变种,一般指籽 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为稷。北方 人称它为谷子,就是今天的小米。由于它抗旱能力极强,所以多栽培于古代的中原地区,成为北方地区一种最为普遍的 粮食作物。正因为这 样的原因,古代的帝 王、诸侯祭祀的稷与 社(土神)并称为社稷,用以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菽,豆类的总称,它的栽培历史悠久,西周就有菽豆的种植,而且产量丰富,《诗经·小雅·采菽》中记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描写大豆收成的时候,一箩筐一箩筐的搬个不停。菽豆耐旱,可以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 麦,种类很多,有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等。其中,

[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范文示例]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

[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范文示例]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人们要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让子孙后代享受这些文化遗产。以下是分享的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个科技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去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 __鼎盛时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时期中国闭关自守,使中国与西方先进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令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用来测风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却用指南针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用火药做炮弹、子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文化遗产。于是,变出现了现在,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因此,对本国文化过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个小偷,竟然可以这样公开拍卖他曾犯下的罪行,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现代的青年人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抱以鄙视的态度,很多人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热衷于美国大片,盲目追赶时髦,追求外国名牌,总认为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也许外国的一些东西确实好,一些科技确实比我们先进,如果是好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学习,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说:“你是一只猪,不要因为贴了一只时髦的标签就以为自己不是猪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国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轻人痴迷于日剧.韩剧,而韩国却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成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小学生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难道说,以后我们吃粽子的时候,要告诉我们的后代,这是韩国的节日吗?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儒、道、墨、法、兵……虽然立场不同,却不曾相互诋毁和排斥,每个学派各抒己见。《诗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待人处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的文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从郑和七次下西洋到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将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那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

英美文化概论

《英美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 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全校学生。只要对跨文化交际感兴趣,喜欢英美文化,想扩充人文知识的同学都可以选修。 二、总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24学时,每周2学时,共十二周, 1.5 学分。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教学目的: 同英语国家的人们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 一。然而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 本课程的主旨是希望通过常见的英美文化的介绍,使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 中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阅读时能更好地理解作 者的意图和篇章的内涵,欣赏外国影视作品时有更深的领悟能力。 2、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以欣赏和领悟为主的课程,对学生不做具体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文化分类,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内容。在物质文化的介绍中,主要通过教师介绍和视频播放,让学生有身临其文化之中的感受。社会文化和意识文化通过先讲解,再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如何处理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五、课程特色 本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文化案例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他国文化,体验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感受。通过图片和视频等视觉工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文化差异,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六、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出勤10%+课堂表现10%。 期末考核:对某段视频和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包含的文化现象或寻找其文化失误之处,占80%。 七、参考教材 《跨文化交际概论》胡文仲 1999.1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跨文化交际面面观》胡文仲主编 1999.1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毕继万 1999.9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杜学增 2003.1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查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查论文 中 国 传 统 节 日 文 化 现 象 分 析 姓名:周芸学号:201302060043 学院:传媒学院专业:教育技术学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特别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而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被淡化了。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中秋赏月吃月饼等等。而且,很多节日都流于形式,甚至仅仅变成了一种吃的节日,其中一些深层次的文化的东西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对此,国务院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笔者认为此举是及时的,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文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内涵。同时,它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表现形式: 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里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就是一路“吃”过来的。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伴随着祭神、祭祖以及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一种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节日食品的献祭、馈赠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体现着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① 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这在春节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与便装相比,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繁琐,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照,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比如唐装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仪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祭祀。发展到今天的节日庆典活动大多都与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等活动有密切关系。保留到现在的民俗活动,如安塞腰鼓、端午龙舟、上元花灯等,不仅增添了中华民众的节日乐趣,也成了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

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

英美文化概论论文

英美文化概论论文 In the past few weeks, we spent 10 lessons on essentials of British & American cultures study. In this course, we learn in brief about the history and government system etc.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what impresses me most is the cowboy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tory of America, the cowboy is a national icon, a romantic, rugged metaphor for America’s frontier past, Westward expansion and creation myths. Sensationalizedby Hollywood and by real-life bad boys, the heroic, hard-working, hard-riding, free-thinking cowboy is inseparable from American history itself. America’s first cowboys came from Mexico. Beginning in the 1500s, vaqueros—the Spanish term for “cowboy”—were hired by ranchersto drive and tend to livestockbetween Mexico and what is now New Mexico and Texas. During the early 1800s, and leading up to Texas’s independence from Mexico in 1836, the number of English speaking settlers in the area increased. These American settlers took their cues from the vaquero culture, borrowing clothing styles and vocabulary and learning how to drive their cattle in the same way. The vaquero influence persisted throughout the 1800s. Cowboys came from a variety of backgrounds, and included European immigrants, African Americans, Native Americans and Midwestern and Southern settler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ne out of three American cowboys in the south was Mexican. As America built railroads further and further west, fostering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and white settlements in former Indian territories, the cowboy played a crucial part in the nation’s expansion. In the early 1800s, Texas cattleman had herded cows via the Shawnee Trail to cattle markets in St. Louis and Kansas City. During the 1860s and following the Civil War, they began herding via the Chisholm and Western Trails towards the new railroads in Kansas, where livestock was then loaded into freight cars and transported to markets around the country. In less than two decades cowboys herded more than six million cows and steers to the railroads. Most cowboys were young—the average age was 24—and hard-working men in need of quick cash, although the pay was low. The work was exhausting and lonely. Cowboys also helped establish towns, spending their money in the “cowtown” settlements across the wes t during their time off. Townspeople frowned oncowboys as lawless troublemakers who brought nothing but violence and immorality, and some even banned them from town. Ranching, or the raising of cattle or other livestock on range land, also expanded during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forced removal of Native Americans and the clearing of the American frontier resulted in the near extinction of the region’s many buffalo and bison. This land, now dominated by white homesteaders, was used for ranching. Public lands on the Great Plains constituted “open range,” where any white settler could buy and raise cattle for grazing. The inven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arbed wire in the 1870s revolutionized the concept of privately owned land in the Midwest, fencing off homesteads suitable for farming and ranching—but also limiting the work to be done by cowboys. With the rise of private landholdings in the late 1800s, the cattle driving industry had lost its cachet. Private landowners and “free grazers”—vaqueros and cowboys alike—locked horns over what was appropriate use for land whose ownership was also in question. By the 1890s, the wide open ranges and cattle trails were gone and privatized, and the days of the long cattle drives to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它是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的纯粹的思想观念的产物。 4、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5、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由于每种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12、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3、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4、天下观念: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己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明晰。以后历朝历代的荒地,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中国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文化之 中国传统服饰 园林10-2班李焓 学号:100314216

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概括为“衣食住行”,服饰被排在了第一位,可见它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衣冠大国,不仅有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其服饰的发展历史,在古代神话、小说、诗词、绘画和戏曲中,与服饰有关的记录也随处可见。伴随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服饰的样式和穿着习俗也不断的演变着,历代服饰不仅朝代之间有明显变化,同意朝代不同时期也有显著不同。种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服饰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从远古至近现代民国时期的服装发展历程,通过不同时期人们的服饰,窥测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 1、服饰与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思想情感,视生命在一切事物之上,其他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服饰作为保护身体的物质,不单是保护身体不受伤害,还有一种不可淫乱的意义。除了唐朝女性服饰,中国大多数传统服饰在穿戴上都不能过多暴露自己的身体。对妇女的要求可以说到了极其严格的地步。就是认为女性的任何部位如果裸露,都会产生“性引诱”的后果。因此在服饰的设计制作上,一般地说都采用宽松的款式,使一些突出的部位变得平坦,如乳房、臀部、肩膀、大腿等。 中国传统服饰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穿着得太过暴露或穿着不当都是不礼貌的,或者可笑,或者使人误解。有的地方穿衣服不戴帽子是不礼貌的,而且不能随便脱下帽子,进屋也不能脱帽子;也有的地方,进入室内不脱帽子反而是不礼貌的。汉族在帽子上也有不少规定,如:不能歪斜地戴帽子、不能带两个帽子等。 2、服饰创作的审美观 中国传统服饰不管是朴素或华丽、粗犷或细腻、单纯或艳丽,都存在着追求完满的观念。无论是装饰品还是服饰,都可以的追求完满。服装的穿着要整齐成套,上装下装要调和。所有的服饰要有机配合,小到一副耳环,在色彩、样式上都要配合的完整无缺。有的地方的女子必须穿裙子,不穿裙子只穿裤子会被当做下人女婢看待。 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所追求的不仅是感性的,而要在理性上也符合生活逻辑。对服饰的穿着理想,以生活上的需求为最基本的准则,如安全、保护、稳定、美观、尊卑、性

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闽南师范大学 课程论文 马克思主义精神与文化遗产保护姓名:黄红林 学号:1203030126 系别:政法系 专业:行政学与政治学 年级:12级 指导教师: 2013年11月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化遗产保护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2) 1、文化遗产保护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化精神 (2) 2、文化遗产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精神 (2) 3.文化遗产对社会的作用 (3) 三、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3) 四、结论 (4) 五、致谢 (4)

摘要 人类文化遗产被破坏的事件历历在目,无不让人心痛惋惜。而我们该怎么去保护现存的文化遗产,才能避免上述悲剧重演?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与马克思主义精神都肯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与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必须从基础做起,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让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继续绽放华彩。关键词:文化遗产;三中全会;马克思主义;创新 前言 新浪网报道2012年1月26日,原本计划恢复原貌的“梁林故居”现已基本被拆掉,只剩门楼旁一小间。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此前并不知晓故居被拆一事,已责成东城区文委调查。目前考虑的方案是复建故居,但最终方案还未出炉,整个复建工程需等住户全部搬走才行。对于这个问题,网上争议不断,在现代化的今天,难道一切都得现代化?发展就是要破除一切旧事物?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所谓文化遗产,是指人们所承袭的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或文化的产物。就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言,它集中地表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我们今天所必须面对的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这些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收到严重威胁。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当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仍面临文化生态、政策环境、行业自身等多方面问题。1而相关行业与政府部门对文化遗产的重视意识与保护力度的薄弱更让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譬如漳州版“三坊七巷”——文川里走过数百年,而今却面临拆除的危险。虽然在报道后政府部门有效地将之保护起来,但这件事无疑是反映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梁林故居,林白水故居、赵萝蕤与其父亲长住过的四合院遭遇危机,最终都被粗野的推土机连骨带肉全吞噬了。,到了2005年,北京的名人故居,全市308处,有189户暂未 1 节选自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新华社北京2月8日

湖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湖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一、文化遗产概论: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 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1、有形文化遗产: 湖南古来被视为“南蛮之地”,被认为是不开化的地区。但是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湖南历史上就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文化成就,在这些文物中,仅世界之最级的珍 品就有: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样本——永州市道县寿雁镇玉蟾岩出土的水稻样本,距今 已有大约1.5万年;世界上最早的陶片——永州市道县玉蟾岩发现的古人类使用过的 陶片,距今已有大约1.4万年;世界上最早最大的青铜乐器——长沙市宁乡县月山铺商墓中出土的象纹大铜铙,高 103.5厘米,重221.5千克;世界上最早的铸铁容器——长沙市杨家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铸铁鼎,距今大约二千四百余年,等等。 2、无形文化遗产: 民间灯会与益阳“舞虾”:元宵灯会,俗称“闹元宵”、“闹社火”、“玩龙灯”、“耍花鼓灯”、“故事会”、“抬故事”、“闹龙灯”等等。 盛唐之时,闹龙灯之俗已在湖南盛行了。清嘉庆二十二年《湘潭县志》载:“上元,祀太一神,食浮圆子。向夕,六街三市,竞赛花灯,及花爆烟火诸杂剧。故褚遂 良《潭州偶题》云:‘踏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唐时风俗已如此。”褚 遂良(596-659年)是唐代的著名书法家,曾为黄门侍郎、尚书右仆射,他59岁时曾 被贬为潭州都督。他在长沙看到的“九衢灯火”即是春天的灯会。 灯节源于原始人类的火把节。从火把到龙灯,春天的祭祀渐渐世俗化,进入了人们的休闲生活;祭日成为了节日,仪式成为了娱乐;度过了漫长寒冷的冬天,迎来了 阳光明媚的春天,人类有理由在这样的节日里尽情地欢乐。 人们常说:过年过年,只有过完了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完了年。因此,在吃饱了、 吃好了、吃腻了的除夕、新年大餐之后,人们合家走出家门,走向社会。他们充分发 挥出了自己的才智,开始制造精神上的享乐。因此,到了正月十五的这一天,玩灯、 赏灯、比灯、赛灯,成为了节日新的主题;而尽情忘我的狂欢,却超越于灯节之上。

周颖健 2012212033 《英美文化》期末论文

昆明理工大学 《英美文化》课程期末论文 (2012级) 论文题目:Science and Societ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British Foreign Policy 专业:民商法学 学院:法学院 姓名:周颖健 学号: 2012212033 指导老师:梁庆峰 填写日期: 2013年6月20日

Abstract We often say that foreign policy is a country in dealing with international affairs ,foreign relations and in diplomatic activities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action guidelines. Especially in today?s world,the growing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the transnational activities brings not only opportunities but also challenges for developing nations to rejuvenate their economy. So,as a sovereign state must interact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Through assessment and investigation of reality, countries to make a series of foreign policies and want to achieve maximize the benefit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s. Look back at British diplomatic history, we can clearly see the modern Britain's foreign policy has through a process of changes,whether it is actively jo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 increase of military force , or gradually changing the Anglo-American “special relationship” to the “natural relationship”,these policies all have their own unique reasons.This paper is based on modern British foreign policy, and then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 Key words: British foreign policy;change,influence factors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的要义体现的。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的人文之化,中国突出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得说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 结课论文

世界文化遗产 结课论文 中华文明的璀璨时刻 专业:电气及其自动化 班级:08电气二班 学号:0828010070

姓名:赵瀚 关键词:西安,黄山,龙门石窟,保护,管理,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说明了古城西安的一些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总结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提出这些文化遗产在今后的管理方面和工作方向西安,坐落在关中平原,周边环绕着泾、渭、灞、沣等八条河流,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西安地区山环水抱、风景如画,历朝皇帝曾十三次定都于此。故而,西安遗下了无数稀世奇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一对古城的考察 西安,坐落在关中平原,周边环绕着泾、渭、灞、沣等八条河流,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西安地区山环水抱、风景如画,历朝皇帝曾十三次定都于此。故而,西安遗下了无数稀世奇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距今有2000余年,其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当今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已发掘了三个呈"品"字形俑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内藏与真人真马大小差不多的陶俑约8000件,战车百余乘,以及数万件实用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于1979年10月建成展厅;二号坑于1976年春发现,于1994年10月建成展厅并对外开放;三号坑于1989年秋建成展厅。 (二)唐华清池 唐华清池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唐皇家园林,建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饮誉中外的游览胜地,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有:锺灵毓秀的骊山风光,流芳万年的天然温泉,周幽王举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及其烽火台旧址,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旧址。 (三)东汉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距西安百余公里。是我国境内安置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寺院,始建于东汉。原寺规模很大,寺内占地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论文课题名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学生姓名刘瑜亮 学号201231160917 专业公共管理类 班级公管9班 2013年6月5号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见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领略起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保护保护策略 1 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基本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文化遗产的珍贵,地球上的东西是亿万年逐渐演变而来,保护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物质,非物质遗产等)都对人类对历史的了解与人类的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保护世界遗产,爱护生命,爱好和平,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才会转得更久...所以,认识中国的世界遗产与保护世界遗产刻不容缓!确定并保护世界遗产,对于我们今天传承文明、审视生命、认识历史、认识自然,进一步改善和创造人类的生存环境,意义重大。它的认识价值绝不是任何文献资料和用文字写成的历史书所能替代的。中国有许多处世界遗产,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为中国和世界所知。

为了使物质文明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约了《保护和世界文化的自然公约》。 中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后来居上。截至20120年8月1日,中国已有40处世界遗产,名列第三,位于西班牙与意大利之后。 自90年代以来,人造景点的旅客大幅减少,传统公园也日渐衰退,而世界遗产却为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所关注,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空前的世界遗产申报热。中国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具备申报世界遗产基础条件的地方也相对较多,但推动世界遗产申报热的主要动力,是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及其作为特殊资源所显现的垄断经营价值。在看到世界遗产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少干部也因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显了政绩并得到晋升。这种榜样作用,使一些地方政府不做真正研究便盲目地耗巨资为申报创造所谓 的条件。有些地方为了申报世界遗产进行环境治理,甚至将一些重要的反映遗产延续性的建筑,以妨碍景观建筑为名予以拆除。还有些地方规划部门,设计套用一般旅游景点方案,严重破坏了遗产原有历史环境和风貌,致使申报热变成了破坏热 2 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