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调研报告

中医药调研报告
中医药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千载不绝、历久弥新。2016年,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把握好这一重大机遇,全面了解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我们利用空余时间,深入到中医院、部分乡镇卫生院,采取访、问、听、看、查等形式,对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中医药发展现状

XX县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对中医药认可度高,有着先天的发展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共有XX家专门从事或部分开展中医药业务的医疗机构,占全区总医疗机构数量的X%,其中:县级医院X家,乡镇卫生院6家,民营医院2家,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X家。县区从事中医药事业的医护人员数量6XX人,占医护人员总数的X%,其中中高级技术职称X人,约占人员总数的X%;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中级职称人员居多,占中医医护人员总数X%以上,中医研究生X人。

(一)抓好中医药网络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强龙头,突出县中医院的主导作用。近几年,各级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中医院硬件和软件建设,新建了病

房楼、残疾人康复中心、治未病中心,加快信息化进程,使中医院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县中医院按照“建专科医院,树专业品牌”的发展战略,加强对糖尿病科、脑病科、治未病科、康复科、针灸理疗科等中医特色专科建设。2017年和2018年分别被评为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医院、省“十三五”第一批标准化县级中医院建设单位。

二是建枢纽,改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上级政策资金,累计投入100多万元,为X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了标准化国医堂,打造出具有浓郁中医药文化氛围,能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提供中医药综合服务的场所。目前均已通过各级验收并正式运营,深受当地百姓欢迎。此外,还为其它卫生院统一添置了中药柜、中药加工炮制器具、电麻仪、火罐等设备,为推广中医药奠定了基础。

三是抓网底,提升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为X个村卫生室配备了神灯、火罐、刮痧板、煎药壶等10种设备。多次组织全区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技术培训,推广了针灸、按摩、推拿等30余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打造了30个标准化的中医药示范诊室。此外,为民营医院和中医类个体诊所开办创造条件,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发展推广中医药业务,目前我县已有15家中医诊所和2家民营医院开展中医药相关业务。

四是成立抚宁区中医药联合体。2016年,在县中医院成立了XXX中医药联合体,实现了三级医疗网络间的纵向联系,打通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民营医院、

个体诊所之间的医疗资源互惠共享,并通过人才带教培养、专科帮扶、中医药文化宣讲等多种方式,加强了相互间的业务交流,提高中医服务能力。

(二)大力开展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作用日益彰显。

县中医院建立了防病——治病——康复一条龙医疗服务体系。目前,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53项,修订中药协定处方55种,应用中草药种类近400种。2018年区中医院全年接待门急诊病人XX人次,业务收入X万元,同比增长X%,其中,中药收入每年以30%的比例递增。同时,以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为抓手,积极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养生堂中医药知识讲座和“三进”服务,使中医养生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已建成的“国医堂”成为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新增长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例如,XX镇中心卫生院在国医堂在建成前,中医药业务收入为30多万,建成后实现业务收入150多万,其它几所国医堂在2018年也迎来了业务发展的井喷期。

二、存在问题

(一)社保政策支持不足。在医疗保险未纳入市级统筹之前,为支持中医药发展,全县实行公立中医院住院起付线降低100元,中药及中医技术报销比例提高10%的医保优惠政策。2017年“三保”合一后,这些政策全部取消了,目前没有任何关于中医药方面的倾斜政策,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中医药专业人才缺乏。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普

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而现有人才引入机制不够顺畅,特别是高端人才引进入编程序复杂,拖延时间长,致使新招来的一些优秀毕业生不愿长期等待而另谋他途,长此以往会使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陷入没有人才支撑的困境。

(三)公立医院中医药服务收费偏低。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按照供需规律,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应当同步提高。另外,中医服务用时长、收费低,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中医科室和医院完全依靠中医服务很难生存。

(四)县中医院发展受到场地制约。一方面,实行“医养结合”是解决养老问题重要途径,也是县中医院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但实现这一目标,还需扩充场地、增设床位等一系列基础投入;另一方面,随着门诊量的增加,现有停车位已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即给患者造成不便,也影响了周边的停车秩序。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社保政策支持力度。要多方呼吁,积极反映,争取上级社保部门更多关注中医药事业,并给予合理的政策倾斜。建议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参照邯郸、沧州、迁安等地先进经验,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降低中医医院报销起付线,同时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收费标准,充分体现中医技术价值,调

动中医积极性,以推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及时招录稀缺的中医专业技术人才,简化入编程序,缩短办理时间,让中医专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同时,要强化学习培训,借助各种媒体手段,通过传帮带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中医岗位练兵,促进全区中医技术不断提升。

(三)拓展区中医院发展空间。要坚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按照完善医疗、医养结合的思路做好中医院发展规划。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视财力情况适时启动实施。要建设老年康养中心,设置床位200张,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以上,并开设儿科病区、重症医学科病区,开展中医特色服务;要建设地下停车场,面积达5000㎡以上,以充分满足群众未来医养需求及患者停车需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