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伤基础知识

探伤基础知识
探伤基础知识

探伤基础知识

超声波探伤是依据定向辐射超声波束在缺陷界面上产生反射或使透过声能下降等原理,通过测量回波信息和透过声波强度变化来指示伤损的一种方法。

一37°探头的检查方法:

37°探头主要用于检查钢轨螺孔裂纹、轨腰斜裂及轨底横向裂纹。

37°探测通道灵敏度设定

探伤灵敏度的设定是钢轨检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发现钢轨中规定大小的缺陷,灵敏度太高,仪器接收的杂波多,探伤容易遭受干扰或误判,灵敏度低则容易造成漏检。

将一个探测通道的37°探头对准GTS-60加长试块第2孔3mm37°上斜裂纹。前后推动仪器使螺孔回波和上斜裂纹回波等高,调整该通道灵敏度使回波高度达到满幅的80%。用同样的方法调另外一个通道。

利用草状波调整探伤灵敏度

以下再介绍一种在无缝线路(没有试块、接头、螺孔)等参考反射体情况下,快速调整探伤灵敏度的方法。

将在试块上校对好灵敏度的仪器推到钢轨无接头部位,将仪器转换到单通道显示方式,仪器设置在通常状态,正常推行时,逐个调整各个通道扫描线上动态的(滚动的)草状波的平均高度,使之达到一大格,并记录下此时的衰减器dB值。

1 现场灵敏度修正: (新型仪器此种方法只作为参考,下同)

短轨地段,用37°扫查到螺孔部位时,反复调整,使孔波达到80﹪的幅度,然后增益12---14db作为现场探伤灵敏度。

一、正常钢轨内回波显示

掌握好37°探头探伤方法,必须了解正常情况下钢轨内的回波显示规律,

在熟知各种回波与探头位置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识别异常回波或裂纹回波。

现以前37°探头探测60 kg/m轨接头回波的显示规律为例(仪器按声程1∶2.5调节),说明各种回波规律。后37°探头回波规律与前37°探头相反。

37°探头探测钢轨接头第一孔至轨端间,因钢轨类型、螺孔位置和轨面状的影响,以及钢轨端面、顶角、颚部、腰部等反射作用,会产生很多固有回波,容易与第一螺孔裂纹或轨端裂纹混淆。

1.37°探头探测遇到第一螺孔时,A型显示的荧光屏对应基线刻度4.2左右显示完整的第一螺孔回波(图位置1),B型显示在轨颚线下显示一斜线图。

2.探头入射点移至距轨端约100 mm处,A型显示的荧光屏刻度6.5左右有时会显示轨头顶角波(图位置2);B型显示在轨颚线下靠近轨端位置(图中虚线),会显示一长度较短的斜线

3.探头入射点移至轨端约40mm左右时,A型显示的荧光屏刻度2.8左右显示轨端颚部反射波(图位置3);B型显示在轨颚线上,靠近轨端位置显示一长度较短的斜线。正常探测条件下,每个钢轨接头都会显示轨颚波,且波幅较强,如果无显示,除轨面状态不良外,一般为探伤灵敏度偏低,应及时进行修正。

4.探头入射点移至距轨端5mm左右(一般探头外壳1/3已移出本轨),超声波经过轨端端面反射至第一孔,A型显示的荧光屏刻度4.3左右显示不完整螺孔波(图探头位置4),又称倒打螺孔波;B型显示在轨端位置的另一侧,螺孔图的位置,显示长度小于正常螺孔图。该螺孔波与正常螺孔波不同,是受一孔至轨端距离、轨端反射面平整度、轨端顶面等的影响。

5.当探头入射点刚过轨缝进入另一根轨面时,A型显示的荧光屏刻度约3.9左右显示半个螺孔波(图探头位置5),它和倒打螺孔波一样都属于不完整螺孔波,都是受一孔至轨端的距离影响,不能满足一个完整螺孔波显示的探测距离,只能显示螺孔波一部分;B型显示在轨端位置的另一侧,螺孔图的位置,显示位置高于倒打螺孔波。当遇有高低接头、压塌或是擦伤(掉块)接头时,轨缝二端的不完整螺孔波很难显示,若使用了螺孔反报警门,则一孔向二孔向上裂纹不会产生报警,A型显示容易导致漏检,因而需要加以重视,但B型显示从空间位置上可以很容易识别出裂纹图形。

二70°探头的检查方法:

70°探测通道(A、B通道偏20°角)灵敏度设定

将仪器放置到GTS-60加长试块,偏斜20°角的70°探头放置到轨头φ4平底孔处。二次波对准孔的平底孔,前后推动仪器找到该孔的回波最大峰值,调整该通道灵敏度,使回波高度达到满幅的80%,用同样的方法调整另外一个通道。

直打70°探头探测通道(C、D通道)灵敏度设定

将直打70°探头对准GTS-60加长试块上自制的φ3横通孔,(该孔也可在无伤的60kg/m钢轨上制作)。前后推动仪器找到该孔的回波最大峰值,调整该通道灵敏度使回波高度达到满幅的80%。用同样的方法调另外一个通道。

现场灵敏度修正:

在短轨地段,以一、二次波轨端断面波清晰、完整,走行中不出现假报警,(鱼鳞纹报警除外)。

70°探头主要用于检查轨头核伤、轨头横向裂纹及轨头三角区的核伤。

鉴于我段管辖多为60公斤钢轨,所以对于70°探头以倾角14°覆盖轨头范围最大。

A作业中对铝热焊、气压焊、接触焊的焊筋轮廊波进行仔细、认真观察。

B短轨地段尤其对辙岔基本轨、曲线上股、鱼鳞纹及较深地段须观察波形,对焊缝及小腰的轨头一定注意慢走细检。

C一次波对核伤进行定位,定量。

经计算: 因仪器声程调节为全声程250㎜

每大格声程为25㎜

那么:每大格代表水平距离为L=23㎜每大格代表深度距离为H=9㎜

直打70°探头的检查方法:

直打70°探头主要用于发现轨头三角区内的核伤。

现场灵敏度调节:

在短轨地段.断面波出波位置大约在3—6格以断面波位置以前出现稍许杂波,断面波清晰、完整。在走行中不出现假报警为基准,作为现场探伤灵敏度。

直打70°方门位置在0.5—6格,只要是在报警门内出波而且有一定位移则视为伤损,短轨地段螺孔波出波位置约在7—10格出现。

断面波螺孔波

由于70°只有一次波声称,方门内轨头向下覆盖深度约9㎜×6格

H=54㎜

方门内自轨头向下覆盖深度最大约为9㎜×10格

H=90㎜

注意检查中:出波移动越长,伤损高度越大。

出波越靠前,伤损距轨面越浅。

出波越靠后,伤损距轨面越深。

焊筋轮廓波

无缝线路钢轨焊缝,轨头下颚都存在一个凸起的焊筋,探伤中一般都会产生回波。焊筋轮廓波在荧光屏刻度4.5左右显示,由于焊筋几何形状不一,回波显示的位移和强弱略有差异,铝焊接头回波强,气焊接头回波弱。要注意回波位移长、波幅强和多支回波同时显示的回波分析,防止焊缝内缺陷的漏检。

焊筋轮廓波

非核伤回波在不同仪器调节和轨型探测时,回波位置和位移略有差异,但基本规律相似。可以通过目视轨面状态、确定反射点位置、70°探头校对、调整探头位置和方向等方法区别核伤真假,要重视异常波形的分析,防止回波显示相似的核伤漏检。

三 0°探头的检查

0°探测通道灵敏度设定

将0°探头推至GTS-60加长试块第2孔5mm水平裂纹上方。前后移动探头使螺孔回波和水平裂纹回波等高,调整该通道灵敏度使回波高度达到满幅的80% 0°探头主要检查;水平裂纹,纵向劈裂及螺孔水平裂纹。

现场灵敏度修正:

将0°探头置于轨面调整衰减器使底波达到满幅度的80﹪然后释放6—10db即可作为现场探伤灵敏度。

正常钢轨内回波

钢轨轨腰投影范围内无裂纹时,探头发射的超声波在轨底上产生反射,A型显示的荧光屏对应基线刻度(声程1∶2.5)50kg/m轨6.0左右、60kg/m轨7.0左右。当探头检测有螺孔部位,则螺孔波和轨底波会发生交替显示过程如图:a 轨底波→b轨底波和螺孔波→c螺孔波→d螺孔波和轨底波→e轨底波。B型显示在轨颚线下方呈两端稍倾的水平线——“孔波图”,该线位置与螺孔顶面在钢轨高度上的位置相对应,并在孔波图下方的轨底线上显示一条失波线(有些钢轨探伤仪无轨底波时,以轨底线呈断开方式显示)。

探头移过螺孔时显示过程

附录:60kg钢轨几何尺寸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一、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1.1无损检测概况 1.1.1无损检测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叫无损检测,从文字上面理解,无损检测就是指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对试件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损检测的定义,对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在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三个名称,即:无损探伤(Non-destructive lnspction),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无损评价(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一般认为,这三个名称体现了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无损探伤是早期阶段的名称,其内涵是探测和发现缺陷;无损检测是当前阶段的名称,其内涵不仅仅是探测缺陷,还包括探测试件的一些其它信息。而无损评价则是即将进入或正在进入的发展阶段,无损评价包涵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它不仅要求发现缺陷,探测试件的结构、性质、状态,还要求获取全面的、更准确的、综合的信息。 射线检测(Radiographyic Testing,,简称RT),超声波检测(Uitrasonic Testing,简称UT),磁粉检测(Magnetic Testing 简称MT),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简称PT)是开发较早,应用较广泛的探测缺陷的方法,称为四大常规检测方法,到目前为止,这四种方法仍是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检验和再用检验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其中RT和UT 主要用于检测试件内部缺陷。PT主要用于检测试件表面缺陷,MT主要用于检测试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其它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简称ET)、声发射检测(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 1.1.2无损检测的目的 用无损检测技术,通常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1、保证产品质量; 2、保障使用安全; 3、改进制造工艺; 4、降低生产成本。 1.1.3无损检测应用的特点 无损检测应用时,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无损检测要与破坏性检测配合; 2、正确选用实施无损检测的时机;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超声检测适用于板材、复合板材、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管材、棒材、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等承压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检测;也适用于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T型焊接接头、角焊缝以及堆焊层等的检测。 二、引用规范 JB/T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三部分:超声检测 GB/T12604 无损检测术语 三、一般要求 1、超声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探伤经验。并经考核取得有关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 2、探伤仪 ①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频率应为1~5MHz。 ②仪器至少应在满刻度的75%范围内呈线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不得大于5%。 ③仪器的水平线性、分辨力和衰减器的精度等指标均应复合JB/T 10061的规定。 3、探头 ①纵波直探头的晶片直径应在10~30mm之间,工作频率1~5MHz,误差不得超过±10%。 ②横波斜探头的晶片面积应在100~400mm2之间,K值一般取1~3. ③纵波双晶直探头晶片之间的声绝缘必须良好。 4、仪器系统的性能 ①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不得小于10dB。 ②仪器与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③仪器与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0mm; 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5mm。 ④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⑤仪器与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 9124和JB/T 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四、探伤时机及准备工作 1、探伤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后进行。若因热处理后工件形状不适于超声探伤,也可将探伤安排在热处理前,但热处理后仍应对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探伤。 2、工件在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超声探伤,所有影响超声探伤的油污及其他附着物应予以清除。 3、探伤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6.3μm。 五、探伤方法 1、为确保检测时超声波声束能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耦合剂应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如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 2、灵敏度补偿 ①耦合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耦合损失进行补偿。 ②衰减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 ③曲面补偿对探测面是曲面的工件,应采用曲率半径与工件相同或相近的试块,通过对比实验进行曲率补偿。 六、系统校准与复核

实验室检测基础知识

1、检验用水的要求 分析检验中绝大多数的分析是对水溶液的分析检测,因此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在实验室 中离不开蒸馏水或特殊用途的纯水,在未特殊注明的情况下,无论配制试剂用水,还是分析检验操作过程中加入的水,均为纯度能满足分析要求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蒸馏水可用普通 的生活用水经蒸馏汽化冷凝制成,也可以用阴阳离子交换处理的方法制得。特殊项目的检验 分析对水的纯度有特殊要求时,一般在检验方法中注明水的纯度要求和提纯处理的方法。 为保证纯水的质量能符合分析工作的要求,对于所制备的每一批纯水,都必须进行质量 检测。一般应达到以下标准: ①用电导仪测定的电导率小于或等于530卩s/cm(25C )。 ②酸度呈中性或弱酸性,PH=5.0~7.5(25C )?可用精密pH试纸、酸度计测定,也可用如 下指示剂法测定:在10 ml水中加入2~3滴1g/L甲基红指示剂,摇匀呈黄色不带红色,则说明水的酸度合格,呈中性;或在10 ml水中加入4~5滴1g/L溴百里酚蓝指示剂,摇匀不呈蓝色,则说明水的酸度合格,呈中性。 ③无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检测方法为:在100 ml水中加入2滴0.1g/L高锰酸钾溶液 煮沸后仍为粉红色。 ④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合格。检测方法为:在10 ml水样中加入2 ml氨-氯化铵缓冲 溶液(PH=10), 2滴5g/L铬黑T指示剂,摇匀。溶液呈蓝色表示水合格,如呈紫红色则表示 水不合格。 ⑤氢离子含量合格。检测方法为:在10 ml水样中加入数滴硝酸,再加入4滴10g/L 的AgNO3溶液,摇匀。溶液中无白色浑浊物表示水合格,如有白色浑浊物则表示水不合格。

2、检验用试剂的要求 ①标准试剂 标准试剂是用于衡量其他物质化学量的标准物质,通常由大型试剂厂生产,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其特点是主体成分含量高而且准确可靠。 滴定分析用标准试剂,我国习惯称为基准试剂(PT),分为C级(第一基准)与D级(工作基 准)两个级别,主体成分体积分数分别为99.98~100.02%和99.95~100.05%, D级基准试剂是 滴定分析中的标准物质,基准试剂规定采用浅绿色标签。 ②普通试剂 普通试剂是实验室广泛使用的通用试剂,一般可分为三个级别,其规格和适用范围见下 表: 等级名称符号适用范围标志 一级优级纯GR精密分析、科研用,也可作基绿色 准物质 (保证试剂) 二级分析纯AR常用分析试剂、科研用试剂红色 三级 (分析试剂) 蓝色化学纯CR/CP要求较低的分析用试剂 普通试剂的规格和适用范围

水质检测基础知识

水质检测基础知识 第一章:水分析岗位知识 一.仪器设备知识 1.电导电极有哪几种? 答:有光亮和铂黑两种 2.DJS-1型光亮电导极运用范围? 答:被测溶液的电导率低于10μs/cm时使用 3.电导仪"低周"的适用范围 答:测量电导率低于300μs/cm的液体时使用 4.测PH值用的玻璃电极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浸泡后才能使用? 答:因为干玻璃电极不显示PH效应,只有经过水化的玻璃电极才显示PH效应,所以玻璃电极要浸泡在蒸馏水中备用. 5.玻璃电极使用前为什么要处理? 答:玻璃电极经浸泡24小时以上,玻璃电极形成了稳定的水化层,使玻璃电极的膜电位在一定温度下与试液的PH值成线性关系,因此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在蒸馏水或0.1N盐酸中浸泡24小时以上. 6.电子天平的称量原理? 答:电子天平的称量依据是电磁力平衡原理. 7.PHS-3C型酸度计工作原理? 答:是利用PH电极和参比电极对被测溶液中不同酸度产生的 直流电位,通过放大器输送到转换器,以达到显示PH的目的. 8.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721型分光光度计可用于实验室中可见光谱360~800nm范崐围内进行定量比色分析.

9.使用分光光度计的注意事项? 答: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要正确拿比色皿,拿毛玻璃面,洗 涤并保管好比色皿,不要用去污粉或毛刷刷洗. 10.721分光光度计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 答:?应安放在干燥房间内,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使用,崐应远离高强磁场.?电场及高频波的电气设备.避免在有硫化氢.亚崐硫酸氟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 11.721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721分光光度计是根据朗伯-比耳定律设计的A=KCL.?当入崐射光.?吸收系数K.溶液的光径长度L不变时,透射光是根据浓度而崐变化的. 12.721分光光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由光源.单色器.比色皿和检测器四部分构成. 13.电子天平应安放在什么环境下? 答1)稳定,尽可能避免震动 (2)保证无大的温度变化,无腐蚀 (3)避免阳光直射和通风 (4)电源要稳定 二.专业技术知识 14.碱性碘化钾溶液应(避光)保存,防止(碘逸出) 15.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是溶解氧与硫酸锰和(氢氧化钠)崐结合,?生成二价或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沉淀溶崐解,并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出与溶解氧等量的(碘)崐再用淀粉为指示剂,用硫化硫酸钠滴定碘,计算出溶解氧含量. 16.悬浮物是衡量废水质量的指示之一,它可使水质(混浊)降崐低水质(透光度),影响水生物的(呼吸)(代谢)的作用. 17.在测CODcr时,检查试剂的质量或操作技术时用(邻苯二甲崐酸氢钾)标液.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试题(精品范文).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基础知识 一、A1 1、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的原因是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 B、血细胞的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的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糖糖浓度升高 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由于红细胞内的G-6-PD可促使葡萄糖的酵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试带法检测白细胞的原理有关的酶是 A、粒细胞酯酶 B、酸性磷酸酶 C、碱性磷酸酶 D、过氧化物酶 E、单核细胞酯酶 【正确答案】A 3、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A、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 B、T细胞和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 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 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 【正确答案】C 4、肾移植进行组织配型.优先考虑的是 A、AB0血型 B、HLA-DR C、HLA-DP D、HLA-A E、HLA-B 【正确答案】B 5、下列何种疾病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 A、慢性肉芽肿 B、髓过氧化物酶 C、G-6-PD缺乏症 D、Shwachman综合征 E、类白血病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慢性肉芽肿属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 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休克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E 7、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含有 A、单核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多形核粒细胞 【正确答案】E 8、补体系统活化替代途径激活物主要是 A、结合抗原后的IgG类抗体 B、结合抗原后的IgM类抗体 C、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酵母多糖 D、RNA E、双链DNA 【正确答案】C 9、免疫组化染色前.应对标本进行固定.固定最主要的目的是 A、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 B、防止细胞脱落 C、防止细胞自溶 D、终止胞内酶的活性 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正确答案】A 10、捕获法ELISA检测的Ig 类别是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正确答案】A 11、临床监测药物浓度的首选方法是 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B、荧光偏振免疫分析 C、免疫荧光显微技术 D、流式细胞术 E、免疫层析技术 【正确答案】B

磁粉检测全部+

第一章 绪论 1.1、能形成磁粉显示的零件结构或形状上的间断叫做---------不连续性 1.2、磁粉检测与渗透检测元件检测主要区别是---------检测原理不同 1.3、以下关于磁敏元件检测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磁敏元件检 测法获得不连续性(包括缺陷)深度的信息。 1.4、磁粉检测在下列哪种缺陷的检测不可靠--------埋藏的很深的气孔, 工件表面浅而宽的划伤,针孔状的缺陷和延伸方向与磁感应线方向夹角小于20度角的缺陷。 1.5、磁粉检测优于涡流检测的地方--------能直观的显示出缺陷的位置、 形状、大小和严重程度-。 1.6、磁粉检测优于渗透检测的地方---------能检出表面夹有外来材料的表 面不连续性;对单个零件检测快,可检出近表面的不连续性。 1.7、承压设备对铁磁性材料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宜优先选择磁粉 检测,主要是因为---------磁粉检测对铁磁性材料攻坚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发现微米级宽度的小缺陷。 1.8、对检测有色金属管子表面缺陷最合适的方法是---------涡流法。 1.9、被磁化的工件表面有一裂纹,使裂纹吸引磁粉的原因是------漏磁场。 1.10、漏磁场检测的试件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试件有磁性。 1.15、通常把影响工件使用的不连续性称为缺陷,所以不连续性和缺陷的概 念不是不同的。 1.16、磁粉检测和检测元件检测都属于漏磁场检测。 1.17、磁粉检测的基础是不连续性处漏磁场与磁粉的磁相互作用。 1.18、磁粉检测可以检测沉淀硬化不锈钢材料,不能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 1.19、采用磁敏元件检测工件表面的漏磁场时,探测的灵敏度和检查速度及 工件大小无关。 1.20、如果被磁化的试件表面存在裂纹,使裂纹产生漏磁场的原因是磁力线 的不连续性导致磁力线发生弯曲。 1.21、磁粉检测对铁磁性材料表面开口气孔的检测灵敏度要低于渗透检测。 1.22、简述磁粉检测的原理?--------- 答:磁粉检测是指铁磁性材料和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连续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形成在合适光照下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的一种检测方法。 1.23、简述磁粉检测使用范围?--------- 答:磁粉检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目视难以看出的不连续性。 1.24、简述磁粉检测的局限性?--------- 答:①只能检测铁磁性材料及其工件,不能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和奥氏体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txt14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 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 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20.Rh血型 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Rh血型。 21.渗透压差

磁粉探伤磁悬液的配置方法

磁粉探伤磁悬液的配置方法

b、配制方法: 1#配方——将磁粉分散剂YF-3混和均匀后按用量称取出来,先用少量的水稀释后加入磁粉搅拌均匀至完全顺湿,再加入少量的水充稀后加入硝酸钠,搅拌均匀后加入其余的水充分混和后即可使用。 2#配方——取少量的水将肥皂溶化,再加入适量的水及硝酸钠及磁粉搅拌均匀后加入其余的水充分混和后即可使用。 4#配方——将100#浓乳加入到1升50度的温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三乙醇胺、亚硝酸钠和消泡剂,每加入一种成分后都要搅拌均匀。加磁粉时,先取少量分散剂与磁粉混合,使磁粉全部顺湿,再加入其它分散剂。 三、荧光油磁悬液的配制 荧光磁粉是以磁性氧化铁粉、工业纯铁粉、羟基铁粉等为核心,外面包覆一层而制成的。 荧光磁粉与非荧光磁粉相比,荧光磁粉在紫外光激发下呈黄绿色荧光,色泽鲜明容易观察,可见度和对比度均好,零件缺陷显示更清晰,使用于任何颜色的

四、荧光水磁悬液的配制 配制荧光磁粉磁悬液的水分散剂要严格选择,除了满足水分散剂的各项性能要求外,还不应使荧光磁粉结团,溶解和变质。 建议YC—2型荧光磁粉可使用YF型磁粉散剂或采用下述配方: (JFC)5克 亚硝酸钠15克 消泡剂(28#)~1克 荧光磁粉1~2克 水1升 配制方法:将乳化剂与消泡剂搅拌均匀,并按比例加足水,成为水分散剂,用少量水分散剂与磁粉搅拌均匀,再加入余量的分散剂,然后加亚硝酸钠。 磁悬液的浓度是指每升液体中含磁粉的克数。浓度太低,小缺陷会漏检;浓度太高,会使降低衬度,而且会在工件的磁极上沾附过量的磁粉,干扰缺陷的显示,所以配制浓度要适宜。 第三节磁悬液浓度的测定 在磁粉探伤检测过程中,每个被检工件在磁化后,都要吸附一定数量的磁粉,因此,磁悬液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该测定磁悬液的浓度,以保证磁粉探伤的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一、用磁悬液浓度检测管测定 检测磁悬液浓度的准确方法是应用磁悬液浓度测定管——即磁粉沉淀管。 1、开启设备油泵十五分钟,待储液桶的磁悬液充分搅拌、均匀后,从油枪或喷淋系统取样100ml,装入磁悬液沉淀管,垂直静置放置。 2、煤油磁悬液和水剂磁悬液放置60分钟,变压器油和10#机油磁悬液放置24小时。 3、时间到后,观测磁粉沉淀管的磁粉沉淀刻度。

超声波无损检测基础原理

第1章绪论 1.1超声检测的定义和作用 指使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就反射、透射和散射的波进行研究,对试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测量、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并进而对其特定应用性进行评价的技术。 作用:质量控制、节约原材料、改进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 1.2超声检测的发展简史和现状 利用声响来检测物体的好坏 利用超声波来探查水中物体1910‘ 利用超声波来对固体内部进行无损检测 1929年,前苏联Sokolov 穿透法 1940年,美国的Firestone 脉冲反射法 20世纪60年代电子技术大发展 20世纪70年代,TOFD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自动超声、超声成像 我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范围 专业队伍理论及基础研究标准超声仪器 差距 1.3超声检测的基础知识 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 声波: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声波、超声波 对钢等金属材料的检测,常用的频率为0.5~10MHz 超声波特点: 方向性好 能量高 能在界面上产生反射、折射、衍射和波型转换 穿透能力强 超声检测工作原理 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特性 声源产生超声波,采用一定的方式使超声波进入试件; 超声波在试件中传播并与试件材料以及其中的缺陷相互作用,使其传播方向或特征被改变; 改变后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设备被接收,并可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根据接收的超声波的特征,评估试件本身及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特性。 超声检测工作原理 脉冲反射法: 声源产生的脉冲波进入到试件中——超声波在试件中以一定方向和速度向前传播——遇到两侧声阻抗有差异的界面时部分声波被反射——检测设备接收和显示——分析声波幅度和位置等信息,评估缺陷是否存在或存在缺陷的大小、位置等。 通常用来发现和对缺陷进行评估的基本信息为: 1、是否存在来自缺陷的超声波信号及其幅度; 2、入射声波与接收声波之间的传播时间; 3、超声波通过材料以后能量的衰减。 超声检测的分类 原理:脉冲反射、衍射时差法、穿透、共振法 显示方式:A 、超声成像(B C D P) 波型:纵波、横波、表面波、板波

磁粉法对焊缝探伤

实验磁粉法对焊缝探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磁粉探伤的基本原理; 2.掌握磁粉探伤的一般方法和检测步骤; 3.熟悉磁粉探伤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磁粉检测的原理 磁粉检测,是通过对被检工件施加磁场使其磁化(整体磁化或局部磁化),在工件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处将有磁力线逸出工件表面而形成漏磁场,有磁极的存在就能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上的磁粉形成聚集磁痕,从而显示出缺陷的存在。如图1所示。 图1 不连续性部位的漏磁场分布 1-漏磁场;2-裂纹;3-近表面气孔;4-划伤;5-内部气孔;6-磁力线;7-工件 磁粉检测有三个必须的步骤: (1)被检验的工件必须得到磁化; (2)必须在磁化的工件上施加合适的磁粉: (3)对任何磁粉的堆积必须加以观察和解释。 漏磁场:被磁化物体内部的磁力线在缺陷或磁路截面发生突变的部位,离开或进入物体表面所形成的磁场,漏磁场的成因在于磁导率的突变。设想一被磁化的工件上存在缺陷,由于缺陷内物质的磁导率一般远低于铁磁性材料的磁导率,

因而造成缺陷附近磁力线的弯曲和压缩。如果该缺陷位于工件的表面或近表面,则部分磁力线就会在缺陷处溢出工件表面进入空气,绕过缺陷后在折回工件,由此形成缺陷的漏磁场。 漏磁场与磁粉的相互作用:磁粉检测的基础是缺陷的漏磁场与外加磁粉的磁相互作用,及通过磁粉的聚集来显示被检工件表面上出现的漏磁场,在根据磁粉聚集形成的磁痕的形状和位置分析漏磁场的成因和评价缺陷。设在被检工件表面上有漏磁场存在。如果在漏磁场处撒上磁导率很高的磁粉,因为磁力线穿过磁粉比穿过空气更容易,所以磁粉会被该漏磁场吸附,被磁化的磁粉沿缺陷漏磁场的磁力线排列。在漏磁场力的作用下,磁粉向磁力线最密集处移动,最终被吸附在缺陷上。由于缺陷的漏磁场有被实际缺陷本身大数十倍的宽度,姑而磁粉被吸附后形成的磁痕能够放大缺陷。通过分析磁痕评价缺陷,即是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2.磁粉检测的适用范围 (1)未加工的原材料(如钢坯)、半成品、成品及在役与使用过的工件都可用磁粉检测技术进行检查。 (2)管材、棒材、板材、型材和锻钢件、铸钢件及焊接件都可应用磁粉检测技术来检测缺陷。 (3)被检测的表面和近表面的尺寸很小,间隙极窄的铁磁性材料,可检测出长O.lmm、宽为微米级的裂纹和目测难以发现的缺陷。 (4)可用于检测马氏体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材料,但不适用于检测奥氏体不锈钢和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焊接的焊缝,也不适用于检测铜、铝、镁、钛台金等非磁性材料。 (5)可用于检测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纹、白点、发纹、折叠、疏松、冷隔、气孔和夹杂等缺陷,但不适于检测工件表面浅而宽的划伤、针孔状缺陷、埋藏较深的内部缺陷和延伸方向与磁力线方向夹角小于20。的缺陷。 磁粉检测方法应用比较广泛,主要用以探测磁性材料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多用于检测焊缝,铸件或锻件,如阀门,泵,压缩机部件,法兰,喷嘴及类似设备等。探测更深一层内表面的缺陷,则需应用射线检测或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具有检测成本低,操作便利,反应快速等特点。其局限性在于仅能应用于磁性材料,且无法探知缺陷深度,工件本身的形状和尺寸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检测结果。

超声波探伤的通用方法和基础技术——

第三章 超声波探伤的通用方法和基础技术 第一节 超声波探伤方法分类及特点 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首先将工件被检部位处于一个超声场中,工件若无不连续分布(如无缺陷等),则超声场在连续介质中的分布是正常的。若工件中存在不连续分布(如有缺陷等),则超声波在异质界面上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使超声场的正常分布受到干扰。使用一定的方法测出这种异常分布相对于正常分布的变化,并找出它们之间变化规律,这就是超声波探伤的任务。 超声波探伤有许多方法,如将它们逐一分类,一般可用以下几种: 下面仅以实际探伤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和特点作一简介。 一、脉冲反射法和穿透法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缺陷会产生反射、透射及缺陷后侧声影,按以上这些引起声场异常变化的不同原理,可将检测方法分为脉冲反射和穿透法(又称阴影法),前者以检测缺陷的反射声压(或声能) 超声波探直接接触法 按缺陷显按超声波按探伤工按探伤波按 超声 波按探头数穿透法 脉 冲反连续波法 A 型显示法 单探头法 纵波法 横波法

大小来确定缺陷量值,后者以测定缺陷对超声波的正常传播的遮挡所造成的声影大小来确定缺陷的量值。图3–1和图3–2所示为这两者的工作原理图。 目前,超声波探伤中常用脉冲反射法,与穿透法相比,脉冲反射法有如下特点: 1. 灵敏度高 对于穿透法,只有当超声声压变化大于20%以上时才有可能检测,它相当于声压只降低2dB。由于探头晶片尺寸有一定大小及缺陷本身的声衍射现象,要获得大于20%声压变化量,缺陷对声传播遮挡面积已相当大了。对于脉冲反射法,缺陷反射波声压仅是入射声压的1%时,探伤仪就已经能够检出,此时,与缺陷反射声压相对应的反射面积是很小的。 2. 缺陷定位精度高 脉冲反射法可利用缺陷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通过扫描速度(即时间轴比例)调节,对缺陷进行正确定位。而穿透法只能以观察接收波形高低来确定缺陷面积,而波形所处位置不能表示缺陷声程,即处于不同部位的相同面积的缺陷,其接收波形高度相等,位置不变,见图3–3所示。 图3–1 脉冲反射法探伤原理

检验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基础知识 第一章质量检验发展简史及检验的基本思想 1.1 质量检验的发展简史 从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初以前,虽然工厂法的实施加快了工场手工业向大工业的过渡,出现了社会化的大生产,但由于手工业生产方式的习惯势力还相当顽固,加之当时商品市场的急速扩大,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论产量、质量如何,都有销路,因而经营管理矛盾并不突出,管理的科学化问题并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重视。企业基本上仍实行“因袭管理法”,即单凭企业管理者个人积累的经验进行管理,这时,管理还没有形成理论和科学。 十九世纪末期,由于垄断资本的发展,出现了企业规模扩大,市场进一步扩充和垄断组织之间激烈竞争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再用“因袭管理法”来管理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产生了“科学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首创者是美国的工程师泰罗(F.W.Taylor 1856--1915)。泰罗等人1903年至1930年间,倡导科学管理,主张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以往的经验法则。他在美国米德瓦乐钢铁公司推行了一种能够最巧妙和最大限度挖掘劳力潜力的劳动组织和工资制度,即“泰罗制”他通过分析把高等数学用于管理,创造了一套科学管理办法。泰罗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为科学管理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因此,他被企业界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主张计划必须与执行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验和监督,使产品的检验从制造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道独立的工序。这是对于工业生产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从二十世纪初以来,工业企业普遍设置了集中管理的技术检查机构,在企业管理中出现了一批专职检验人员和专门的检验机构,并有了一套相应的检验制度。 1.2 质量检验的基本思想 1.2.1 在现阶段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质量检验是一种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设计、制造、检验及服务四个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不但不能放松和削弱质量工作,相反,还应当十分重视质量检验工作。例如:在ISO9000的系列标准中,就强调了检验的重要性,因为,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其检验都被列为质量体系的关键要素,是质量审核或认证的重点。其中条文或要素4.10、4.11、4.12强调的不是检验就是与检验密切相关,条文或要素4.9、4.13、4.14、4.16、4.20的实现必须以检验为基础或与检验间接相关。另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企业的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也不确保每一工序都不出现不合格品。为了避免或尽量减少将不合格品交给用户或下道工序,需要进行检验,以剔除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通过检验,还可以对加工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和监督。此外,还可以通过检验,了解生产过程的情况,获得各种有关的质量信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或改善工序质量。因此,尽管检验工作本身在质量管理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现阶段,特别是目前我们的检验机构不够健全,检验手段赶不上公司发展的要求、检验文件与标准化工作尚不完善、检验力量薄弱等,因此质量检验工作还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 1.2.2 未来质量检验的发展 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自动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检验环节的集成

QC检验员基础知识考试试卷(带答案)

QC检验员基础知识考试试卷 姓名应聘职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5M1E是指:人、机、料、法、测量、环。 2.品质检验分为:来料检验、生产检验、出货检验。 3.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一般包括:返工、返修、降级、报废。 4.5S包括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 5.QC七大手法层别法、检查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 图、控制图。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3分,共21分)。 1.过程之间是独立存在的。(×) 2.产品的所有指标都符合标准,一定满足用户需要。(×) 3.质量检验与生产工人无关。(×) 4.所使用的仪器必须有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 5.产品质量既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也是检验出来的。(√) 6.不合格的成品经过挑选后,就不必要再进行检验。(×) 7.AQL接受标准中Ac代表的是接受、Re代表的是拒收。若超过Ac规定的数量则判定检验批 为不合格批。(√) 三不定项选择题(最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15分) 1.按照产品实现过程,品质检验分为(ABD ) A 进料检验 B 过程检验 C 抽样检验 D 最终检验 2.PDCA是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具体开展的顺序为(D)。 A.计划、检查、实施、处置B. 检查、计划、实施、处置 C.检查、实施、处置、计划D. 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3.通常所说的5W1H的H是指(D )。 A 人 B 机器 C 环境 D 方法 4.预防措施强调了( C )。 A.消除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B. 分析已发生问题的原因 C.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D. 防止不希望情况再次发生

5.以下为质量目视管理形式的表现有: ( ABD ) A.不良品广告牌 B.控制图 C.首件检验记录表 D.流程卡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 超声场特征值与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 一、超声场的特征值 充满超声波的空间或超声振动所涉及的部分介质,叫超声场。超声场具有一定的空间大小和形状,只有当缺陷位于超声场内时,才有可能被发现。描述超声场的特征值(即物理量)主要有声压、声强和声阻抗。 1.1、声压P 超声场中某一点在某一时刻所具有的压强P1与没有超声波存在时的静态压强P0之差,称为该点的声压,用P 表示。 01P P P -= 声压单位:帕斯卡(Pa )、微帕斯卡(μPa ) 超声检测仪器显示的信号幅度值的本质就是声压P ,示波屏上的波高与声压成正比。在超声检测中,就缺陷而论,声压值反映缺陷的大小。 1.2、声阻抗Z 超声场中任一点的声压与该处质点振动速度之比成为声阻抗,常用Z 表示。 c u cu u P Z ρρ===// 声阻抗的单位为克/厘米2·秒(g/cm 2·s )或千克/米2·秒(kg/m 2·s ) 1.3声强I 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称为声强,常用I 表示。单位是瓦/厘米2(W/cm2)或焦耳/厘米2·秒(J/cm2·s )。 Z P Zu I 2 22121== 1.4分贝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所遇到的声强数量级往往相差悬殊,如引起听觉的声强范围为10-16~10-4 W/cm2,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2个数量级。显然采用绝对值来度量是不方便的,但如果对其比值(相对量)取对数来比较计算则可大大简化运算。分贝就是两个同量纲的量之比取对数后的单位。 通常规定引起听觉的最弱声强为I1=10-16 W/cm2作为声强的标准,另一声强I2与标准声强I1之比的常用对数成为声强级,单位为贝(尔)(B )。 Δ=lg(I2/I1) (B) 实际应用贝尔太大,故长取其1/10即分贝(dB )来作单位: Δ=10lg(I2/I1)=20lg(P2/P1) (dB ) 通常说某处的噪声为多少多少分贝,就是以10-16 W/cm2为标准利用上式计算得到的。 二、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 实际检测中常用反射法,反射法是根据缺陷反射回波声压的高低来评价缺陷的大小。然而工件中的缺陷形状、性质各不相同,且目前的检测技术还难以确定缺陷的真实大小和形状。回波声压相同的实际大小可能相差很大,为此特引用当量法。当量法是指在同样的检测条件下,当自然缺陷回波与某人工规则反射体回波等高时,则该人工反射体的尺寸就是此自然缺陷的当量尺寸。自然缺陷的实际尺寸往往大于当量尺寸。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 一、检验的定义检验是指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所谓质量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的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检验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轧实,全面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固。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和实施 ISO90001 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量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 (1)度量;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 (2)比较;把度量的结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判断;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4)处理;对单件产品决定是否可以转到下个工序或产品是否准予出厂;对批量产品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或是重新进行检验和筛选 四、完善质量检验系统具备的条件 (一)要有一支足够数量的合乎要求的检验人员团队; (二)要有可靠和完善的检测手段; (三)要有一套作为依据而又明确的检验标准; (四)要有一套科学的而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 五、质是检验的基本职能 1.把关职能把关是质量检验的最基本职能,也可称为质量保证职能。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机、料、环、法(4M1E )等诸要素,都可能使生产状态发生变化,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检验,实行通过检验,实行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成品不冒充合格品而出厂,才能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 2.预防职能现质量检验区别于传统检验的重要之处,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起把关作用,同时还要起预防的作用 a)通过原材料检验和外购件的入厂检验,前工序的把关检验起预防作用 b)通过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 c)通过工序生产时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 3.报告职能报告的职能也就是信息反馈的职能。使领导者与有关质量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评价和分析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决策措施 1)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检验情况和合格率指标 2)成品出厂检验的合格率、反修率、报废率以及相应的损失金额 3)按车间和分小组的平均合格率、反修率、报废率、相应的损失金额及排列图分析 4)产品报废原因排列图分析 5)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报告 6)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报告 4.改进职能 质量检验参与质量改进工作,是充分发挥质量检验搞好质量把关的预防作用的关键,也是检验部门参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体现

检验检测知识基础知识试题-17页精选文档

《基础知识》十五、十六章和《检验检测知识》第三章单选: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以下关于合同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 B、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 C、合同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D、合同可以不是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 2、《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合同关系; B、平等关系自然人的离婚协议; C、收养监护协议; D、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合同关系。 3、关于承诺的生效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承诺到达要约人时生效; B、承诺需要通知,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 效; C、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承诺到达的时间适用《合同法》关 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间的规定; 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我国主要指(D) A、年满12周岁单未满16周岁的人; B、年满12周岁单未满18周岁的人;

C、年满10周岁单未满16周岁的人; D、年满10周岁单未满18周岁的人。 5、效力待定的合同主要是因为(C)造成: A、合同未成立; B、合同条款不清楚; C、当事人缺乏缔约能力、处分能力或代理资格所造成; D、合同的履行期限已满。 6、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以下哪些情况为合同无效:(D)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者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A、○1、○2、○3、○4; B、○2、○3、○4、○5; C、○1、○3、○4、○5; D、○1、○2、○3、○4、○5; 7、根据《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合同履行的原则主要包括:(C) A、合同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B、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C、全面履行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D、权利与义务的原则。

【检验】医学检验基础知识100个基本概念

【检验】医学检验基础知识100个基本概念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

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磁粉检测(MT)教材按章节配套试题与答案

磁粉检测第一章 一、是非题 1.1 磁粉检测中所谓的不连续性与缺陷,两者的概念是相同的。( ) 1.2 磁粉检测与检测元件检测都属于漏磁场检测。( ) 1.3 漏磁场检测的基础是不连续性处产生的漏磁场与磁粉的磁相互作用。( ) 1.4 工件正常组织结构或外形的任何间断称为不连续性,所有不连续性都会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 ) 1.5 磁粉检测不能检测各种不锈钢材料,也不能检测铜、铝等非磁性材料。( ) 1.6 磁粉检测方法只能探测表面开口的缺陷,而不能探测表面闭口缺陷。( ) 1.7 磁粉检测难以发现埋藏较深的孔洞,以及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20°的分层。( ) 1.8 采用磁敏元件探测工件表面漏磁场时,检测灵敏度与检查速度有关,与工件大小无关。( ) 1.9 如果被磁化的试件表面存在裂纹,使裂纹产生漏磁场的原因是裂纹具有高应力。( ) 1.10磁粉检测对铁磁性材料表面开口气孔的检测灵敏度要高于渗透检测。( ) 1.11一般认为对表面阳极化和有腐蚀工件的表面检测,磁粉检测通常优于渗透检测。( ) 1.12用磁粉检测方法可以检出焊缝的层间未熔合缺陷。( ) 1.13磁粉、渗透、涡流检测都属于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方法。( ) 1.14磁粉检测可发现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微米级宽度的小缺陷。( ) 二、选择题 1.1 能形成磁粉显示的零件结构或形状上的间断叫做:( ) A.不连续性 B.缺陷 C.显示 D.变形 1.2 磁粉检测与检测元件检测主要区别是:( ) A.两者的检测原理不同 B.两者的检测程序不同 C.两者用于探测磁场的传感器不同 D.以上都是 1.3 以下关于磁敏元件探测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磁敏元件探测法的灵敏度与检查速度及工件大小有关 B.磁敏元件探测法获得不连续性(包括缺陷)深度的信息 C.探测时应根据需要调节磁敏元件与工件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判断漏磁场的变化情况 D.以上都是 1.4 磁粉检测对下列哪种缺陷的检测不可靠?( ) A.表面折叠 B.埋藏很深的气孔 C.表面裂纹 D.表面缝隙 1.5 下列哪一条是磁粉检测优于涡流检测的地方?( ) A.能检出所有金属材料的表面不连续性 B.对单个零件检验快 C.能直观地显示出缺陷的位置、形状、大小和严重程度 D.以上都是 1.6 下列哪一条是磁粉检测优于渗透检测的地方?( ) A.能检出表面夹有外来材料的表面不连续性 B.对单个零件检验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