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水资源概况

信阳市水资源概况
信阳市水资源概况

信阳市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开发利用

一、信阳市基本概况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周时期,信阳是申伯的封邑地,秦时设义阳乡,北宋改称信阳。信阳有楚汉交融的地域文化,商周、春秋、战国以后,细腻浪漫的楚文化与绵密柔美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淮河文化。信阳是中华姓氏之根,当今汉姓100个大姓中,有黄、赖、罗、蒋等13个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子路问津处都在信阳,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也发生在信阳。从这里出土的战国编钟极负盛名。

1、地理方位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处于东经:114.06,北纬:32.125。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左扼两淮,指南淮北淮,右控江汉, 指江中汉中),承东启西。淮河上游源头、桐柏山东麓,大别山北麓。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从古至今,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信阳地区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来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豫南小苏州”之美誉。

2、气候条件

信阳地跨淮河,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信阳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信阳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季天气多变,阴雨连绵,季降水日数多于夏季,降雨量达250-3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6-30%,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现,降水量400-600毫米,占全年的42-46%。秋季凉爽,天气多晴,降水顿减,季均降水量170-270毫米,占全年的18-20%。冬季气候干冷,降水量少,约80-110毫米,占全年的10%;冬季在四季中历时最长(130天左右),但寒冷期短,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日数年平均30天左右。

二、信阳市水资源状况

信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的 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河南省总量的22%。另外,信阳还有温泉水、矿泉水等特殊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即天然河川径流量。信阳市河流主要以淮河及其支流为主, 主要河流有淮河干流、史灌河、潢河、白鹭河、竹竿河、小潢河、浉河等。境内年均降水1120mm , 总水量 205亿m3,扣除蒸发、入渗, 尚有径流深411mm,径流量75.25亿m3,山区年降水量75.05亿m3, 其中资源量32.35亿m3 , 占降水量的43.1%,丘岗地区年均降水量 98.93亿m3, 其中资源量3.50亿m3,占降水量的35.34%;沿淮洼地年降水量13.21亿m3,其中资源,3.50亿m3,占降水量,27.25%,淮北平原年降水量17.67亿m3,其中资源量4.42亿m3,占降水量的250% ;多年平均汛期径流深250mm , 资源量45.7亿m3,占多年平均资源量的60.7% 。总之,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8.60亿m3

2、地下水资源

信阳市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淮南山丘区表层土壤以粘土为主。而淮北平原区则是亚砂、亚粘土共存。山丘区地下水受降雨补给后, 由于地形坡度缘故, 以侧向排泄为主, 主要以河道基流形成出现, 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地下水除排向河流外, 亦以河谷潜流、山前侧渗及泉水出露等形式出现。平原区地下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 降水补给量约占总补给量的84.0%。根据补排关系计算, 信阳市多年平均地下水

资源量, 山丘区和平原区合计为26.58亿m3。

三、水流水域

信阳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2%,

属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仅占1.8%。信阳地处淮河上游,淮河在河南省境内流长437公里,其中在信阳境内长363.5公里。淮河支流密集,淮干南侧支流占支流总数的2/3,河短流急,水量丰富,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均按西南-东北方向汇入淮河。淮干北侧支流是坡水河道,湾多水浅,流速缓慢,流程多在百公里以下,由西北向东南汇入淮河。淮河支流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8条,其中一级支流15条。属长江流域的主要是源于大别山主脊南侧的十几支源头细流,河道陡浅,蜿蜒南流,境内流程总长83.7公里。全市河流水面面积共计3.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96%。信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的 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河南省总量的22%。另外,信阳还有温泉水、矿泉水等特殊水资源。

1、淮河流域

(1)淮河中国东部主要河流之一。淮河流域由淮河与泗、沂、沭河两水系组成。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干流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经豫、皖至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流域除西、南和东北部为山地丘陵区,面积约占1/3外,其余为广阔平原。淮河流域地处中原,跨豫、皖、苏、鲁4省,重要城市有郑州、开封、平顶山、许昌、漯河、信阳、淮南、淮北、蚌埠、徐州、淮阴、扬州、连云港、兖州、济宁和枣庄等市、县。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油菜、烟叶等为大宗。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产煤地区。有津浦、京广、陇海、淮南、阜淮、濉阜、符夹等铁路交织其间;公路网遍及全流域;内河航道以京杭运河和淮河干流为骨干,较大支流和下游水网地区都能通航。

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向东北流经郑州市,至市区北郊折向东流,经中牟,入开封,过尉氏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最后流入淮河。

(2)淮河污染事件

1、新闻标题:淮河水污染事件震惊中外

1994年7月,淮河上游因突降暴雨而采取开闸泄洪的方式,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在经过10年一共投入600亿人民币治污后,到2004年,淮河水质竟又回到10年前的水平,这两年来,淮河水质又进一步加速恶化,整个淮河六成水体已经完全丧失水功能,有的河段取得连蚊绳都绝迹了。

2、危害影响

1994年水污染事件污水团所到之处河水发黑发臭,沿淮城市生活饮用水纷纷告急,皮肤病、肠道病发病率增高,工业企业出现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洪泽湖鱼虾大量死亡,淮阴市特别是盱眙县水产养殖等遭受重大损失,社会影响很大。而2004年在污水团下泄过程中,淮河水质受到污染,主要对淮南市和蚌埠市的城市供水产生了短期影响,对江苏省盱眙县供水影响不大,由于溶解氧低,洪泽湖部分水域出现了死鱼、死螃蟹现象。

3、淮河污染治理

I、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疏通应急机制沟通渠道

水污染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控制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仅仅靠一个机构,还远远不能满足应急反应的要求。预防、处置和控制水污染的危害,需要环保、水利等政府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多部门协调应急机制,并制定多部门联动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综合控制预案。

污染事件发生时,地方政府机构应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同时及时将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向流域和下游行政辖区通报。有关环保和水利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要求,分别对发生水污染事件污染源和重要敏感河段水环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和保护措施,减缓污染物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并对污染水体的传输和演进过程进行实时水质监控。流域机构应在强化行政边界水体监测的同时,对流域上下游省区进行综合协调,形成流域上下游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有效控制污染对下游区域的影响。

II、加强水污染事件监测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目前,流域和地方水质监测机构的仪器设备以完成定点、定时的常规水环境监测任务为主,但要开展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动态和实时水质监测工作,实现水质信息的快速传输与处理,设施还不足、条件还不够。而在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面地方实验室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这些与水污染事件监测应急的基本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应急监测和污染信息处理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动态监测能力,满足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的要求。

2、南湾湖水域

南湾水库是全信阳市80多万居民唯一一个赖以生存的“大水缸”,位于距信阳市8公里处淮河一级支流的浉河上,水库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6.3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4.49亿立方米,是建国初期兴建的一座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治淮水利工程,是河南省一类大型水库。风景优美的信阳南湾水库位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浉河上,在河南省信阳市城市规划区内,位于信阳市西南8.5km浉河上游南湾村,大坝距市区中心7公里,是建国后首批兴建的大型治淮骨干工程。水库工程开工于1952年,建成于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功能当初第一考虑的是防洪,其次是灌溉,然后是发电和水产养殖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水库已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集城市工业与生活供水、水利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1、南湾水库地表水质特征(2004年调查)

南湾水库作为信阳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上游无大、中、小的城市,乡镇企业规模不大,无工矿企业 ,多年来水质良好 ,比较稳定。根据多年来的水质监测成果,南湾水库水质符合国家颁发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类水体标准 ,对照建设部发布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除混合度达到二级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外,其余项目均达到一级饮用水水源标准。

2、南湾湖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根据调查,南湾湖水质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南湾水库上游的周边乡镇:一是紧临库区的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二是农药残留和森林植被破坏产生的污染。三是农用船只排放的有害物质。

3、南湾管理区成立后保护南湾湖水质和防止水质污染所做的主要工作。一,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南湾生态环境意识。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南湾境内现有污染源的治理。三,着眼于长远,认真做好南湾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保护南湾湖水质下一步应采取的对策。一、加强对水库水资源的经常性管理二、加强对库区周边集镇和农村的综合整治。三、加强对库区周边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四、加快制定保护南湾湖水质的地方性规章制度。

四、信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蓄水工程信阳市现有水库883座, 其中大型水库5座, 中型水库13 座,小型水库865 座。水库总库容为42.46亿m3 ,其中大型水库总库容为32.74亿m3, 中型水库总库容为3.57亿m3, 小型水库总库容为6.15亿m3.

2、灌溉工程信阳市已建成万亩(667hm2)以上灌区36 处, 有效灌溉面积24.32万hm2其中3.33万hm2以上3处, 分别是南湾灌区、梅山灌区、鱼占鱼山灌区。南湾灌区覆盖平桥区、罗山县、息县和正阳3县1区, 有效灌溉面积4.93万 hm2 。

3、水利工程供水状况信阳市蓄水工程年供水为15.42亿m3, 引水工程为1.51亿m3。,机电井供水量为 1.61亿m3,机电站及水轮泵供水为,2.19亿m3, 共计20.73亿m3。

4、城市供水现状目前, 信阳市市区固、光山、罗山演川、新县已拥有较完善的净水、配水设施, 拥有城市供水管道504km,全市城市供水能力达38万吨t/d, 其中信阳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能力23.3万吨t/d, 城市自备水源14.7万吨t/d,人均189L/d , 城市供水普及率达 90.2%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忧患意识不强

一些部门的领导普遍存在糊涂认识,认为信阳市地处于淮河流域上游属水资源丰富区不存在缺水问题而目前实际情况是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04亿m3,约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1。3%,人均水资源量仅

为1100m3;低于全国2300m3的平均水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不足,使得我市部分县区用水紧张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是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丰、枯水年之间相差2-3倍,一些年份曾出现过早情严重的现象。2,用水浪费

信阳市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占整个用水量的80%以上,但是由于灌溉工程不配套,技术落后,管理不善,不注意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 ,水的利用率很低,渠系利用系数只有50%左右 ,每公顷灌溉用水量在7500m3左右。信阳市工业不发达,技术水平含量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 ,万元产值用水量较高。

3,水污染日趋严重

信阳市所属淮河流域虽经国家治理,实行达标排放,水质有所好转,但形势不容乐观。据水文部门的监测资料表明:信阳市淮河干流、狮河、潢河、史河等13条河段中,可作为饮用水源

的仅占54%,淮河干流现有175km河段属于 v 类水标准。可见,治理淮河水污染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六、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大宣传,提高水资源忧患意识。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让人人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高水资源忧患意识,正确处理开源与节流关系的思想基础。

2、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目标管理。多年来,信阳市根据水资源管理“五统一、一加强”原则,

坚持与各县(区)签订水资源管理目标,要求各县区将水资源统一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目标管理,全市累计发放取水许可证1642套,其中工业246套,生活599套 ,农业634套,其它用水14套。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3、强化年审管理,加强全面服务。取水许可证年审制度 ,是实行权属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的核心内容。通过取水许可年审工作,促进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4、实现了全市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主要是按照新《水法》、《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进一步加强

水资统管 ,作步、方法、措施落实。

七、结束语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效保护与管理,是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的主要保证,也是维持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只有在深入的了解了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开发与利用,掌握水资源评价的基本论和方法,才能更好的为未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

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5年8月8日国务院令第183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水质,保障人体健康和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淮河流域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三条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

第十一条淮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排污总量控制计划,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第十八条自1998年1月1日起,禁止一切工业企业向淮河流域水体超标排放水污染物。

第二十二条禁止在淮河流域新建化学制浆造纸企业。禁止在淮河流域新建制革、化工、印染、电镀、酿造等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严格限制在淮河流域新建前款所列大中型项目或者其他污染严重的项目;建设该类项目的,必须事先征得有关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禁止和严格限制的产业、产品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拟订,经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第三十五条违反枯水期污染源限排方案超量排污的,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关闭或者停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在如今水源短缺的世界形势、人口繁多的国家现实下,如何利用现有水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来并不缺水的我国却面临水源短缺危机,这就是当初不重视环境保护只图经济招来的恶果。现在,我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应是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可爱祖国。在全球日益重视环保的今天,将可持续发展落实起来,让每个人都参与环境保护才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水源短缺、原因、应对策略 引言:水是国家发展的必需资源。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水资源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我国对于水资源又有什么发展策略吗? 正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这是我们经常谈到的。然而,又有多少人在生活中会珍惜身边的一滴水。那是因为大部分人并不清楚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2万亿m3,除通过土壤水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外,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1)。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2)。从表面上看,我国是个水源大国,担心水源短缺好像是杞人忧天,其实不然: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为2200m3, 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数的?,居世界第121位,被列为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由于水源短缺而造成的其他并发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由于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m3,导致农业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达4亿多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3)。 我国明明水源充足却为何如此缺水?如梦幻般婉约清纯的江南水乡为何面上沾满尘土?塞北大漠的风沙怎会如此肆无忌惮?总总的总总,都是有原因的。在浙北杭嘉湖地区,河网纵横,尤其有钱塘江、太湖和长江水可资利用,看似水源丰富,但近些年来,经济迅猛发展,用水量已远超出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上水资源保护不当,大量水体遭污染,可利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这一地区尤为突出。被誉为“空气中也能拧出水”的广东,近年来却面临着缺水的困扰,到2010年广东省缺水量将达到82.6亿立方米。广东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而且还有我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水系珠江穿境而过,其水资源总量为4190亿立方米,高居全国之首。但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 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许多人把地球想象为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其72%的表面积覆盖水。其实,地球上%的水是咸水,只有%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供人类开采使用。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来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但其数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全球每年水资源降落在大陆上的降水量约为110万亿立方米,扣除大气蒸发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径流量约为万亿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计算,每人每年可获得的平均水量为7300立方米。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这一平均数已较1970年下降了37%。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亿合计数增长。我们要加强保护水资源意识,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如果还不珍惜水资源,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多,如果说将地球的水比作一大桶水的话,那么我们能用的也只有一勺水,而这一勺水中的四分之一或更多已经被污染;如果再让它们继续遭到人类的摧残,早晚有一天,它会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浪费水现象 . 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

3.22世界水日节水宣传活动 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价 值是无比丰富的。众所周知,去年的这个春天, 美丽的西南地区是河水干枯,田地荒芜,庄稼枯 死颗粒无收。今年的北方同样遭受着干旱的肆虐,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却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少。我国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正在一步步恶化,再加上那些用水浪费,偶然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的南北分配不均,我国的水资源形势更是不容乐观。水,作为一种资源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开发利用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其调蓄能力,决定着国家发展后劲的大小,其供需失去平衡将导致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波动。水是人类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可见水决不是一般的资源,而是影响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 因此我们借世界节水日,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水知识,培植全校师生爱水、节水意识,树立“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节水小知识 1、洗手间:洗漱时应缩短用水时间,用完后立即关闭用水器具。2.洗澡:学会调节冷热水比例;尽可能先从头到脚冲洗一遍,然后全身涂香皂冲洗,最后一次冲洗干净,不要单独洗头、洗上身和洗脚;洗澡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要悠然自得。 3.厕所:发现漏水器具应及时修理;如果厕所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4.洗衣:用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水位不要太高;手洗应先用洗衣粉泡15分钟左右再用手揉搓,漂洗时不要开大水龙头冲,应用一盆水仔细漂洗。 5.收集废水: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收集洗衣、洗菜后的废水冲厕所。 6.洗餐具:最好先用纸把餐具上的油污擦去,用热水洗一遍,最后才用水冲洗干净。 7.生活习惯:刷牙、取洗手液、抹肥皂时要及时关掉水龙头;正在用水时,如需开门、接电话等应及时关水龙头。 总而言之,珍惜水就是珍惜人类的生命,因此我们倡导:1不浪费水。2节约用水。3合理利用水。坚持一水多用,真正做到节水在身边、科学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积极行动起来,争当节约用水的宣传者、文明用水的倡导者、科学用水的践行者。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一: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 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 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 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 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 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 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 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 亿立方米,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 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万亿立方米,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 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 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 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水资源现状及对策 一、甘肃地理概况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中腹地带,位于32°31′~42°57′N、92°13′~108°46′E之间,平面形态总体为“哑铃”形,呈北西—南东走向分布,从文县甘川边界到安西县甘新边界长1655km,最窄处在张掖地区山丹县,南北宽仅24km。西南面与四川、青海接壤;西北部与新疆毗连;北部马鬃山区有一小段与外蒙古接壤;东北面大部分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小部分与宁夏自治区相接;东面与陕西省相连。国土总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山地和高原约占60%,川区和沙漠平原区约占40%。人口密度56.0人/平方公里(1999年)。 二、甘肃水资源总体概况 甘肃省河流年径流量约60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603亿立方米。 1.地表水资源 甘肃境内自产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135亿立方米,长江106亿立方米,内陆河57.9亿立方米,人均自产水量1500立方米,居全国22位。人境河川径流量304亿立方米,自产加入境的总水量为603亿立方米。总的来看,全省地表水资源较少,分布也不平衡。长江流域为丰水区;黄河流域为缺水区;黄土高原北部既缺地表水,又缺地下水,人畜饮水困难,是严重缺水区。 2.地下水资源: 全省地下水资源149.8亿立方米/年。在地下水资源中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

资源量有10.5亿立方米/年,其中北山及走廊山脉2.06亿立方米/年,走廊平原4.94亿立方米/年,黄土高原3.51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系包括河流、渠系、田间灌溉、大气降水入渗及凝结水,全省总量为149.2亿立方米/年,其中走廊平原地下水站给量44.17亿立方米/年,黄河、长江流域山间盆地和河谷潜水17.24亿立方米/年。 3.冰川资源: 省内高山冰川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冰川总面积1596.04平方公里,冰川储量786.87亿立方米,每年补给河西三大流域冰川融化水量约9.5亿立方米,占河西河川径流量72.6亿立方米的13.1%。 4.水能资源: 甘肃省境内黄河、白龙江等水系,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资源总蕴藏量达1309万千瓦,发展水电建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省现有水电站29座。总装机容量已达301.5万千瓦,年发电量130多亿度。 三、甘肃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1.多头管理资源难配置 甘肃省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建立起按流域统一管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不明确,管理措施不落实,直接导致了上下游、左右岸争水和超量用水。而地下水的取用和城乡用水也存在着交叉、多头管理局面。如河西地区的武威市,对水资源的管理实行的是“三龙治水”,城建、水务局、流域管理局各管一部分;金昌市的“五龙治水”涉及的管理部门更多,行政、企业、城建、流域管理局、自来水公司各自为阵,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困难重重。 2.地下水超采生态环境恶化 据有关部门调查,甘肃省水资源配置不力和不合理状况非常严重。以民勤县为例,由于管理部门对石羊河统一调度不力,加之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善,难以实施合理配水。按省政府批准的《石羊河流域水利规划》,每年分配给民勤县入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 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 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 1 / 16

世界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许多人把地球想象为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其72%的表面积覆盖水。其实,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供人类开采使用。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来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

但其数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水资源降落在大陆上的降水量约为110万亿立方米,扣除大气蒸发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径流量约为42.7万亿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计算,每人每年可获得的平均水量为7300立方米。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这一平均数已较1970年下降了37%。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亿合计数增长。我们要加强保护水资源意识,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如果还不珍惜水资源,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多,如果说将地球的水比作一大桶水的话,那么我们能用的也只有一勺水,而这一勺水中的四分之一或更多已经被污染;如果再让它们继续遭到人类的摧残,早晚有一天,它会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浪费水现象 . 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的广告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真正的重视,我国是有大量“水资源”的国家,但好的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人们继续没有节制地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

中国水资源现状

状源水资现中国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

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

世界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联合国报告称全球可能有7亿人因缺水背井离乡。 吉尼斯世界纪录视智利基亚瓜镇为全球最干旱之地。20世纪40年代,该镇拥有800位居民,如今此地只有120人居住。 如今我们的世界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全球化愈加明显,全人类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饥渴、干旱和水灾也是不分国界的,今天发生在别国的问题终有一天会影响到自己。 ——土耳其总统居尔 在世界水资源面临枯竭的严峻形势下,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于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幕。来自全球的数千名代表与会讨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此次水资源论坛吸引了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科学家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与会,其中包括4位国家元首。东道国土耳其总统居尔在演讲时呼吁世界各国将水资源利用问题当作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议题来看待,希望能引起各国最高层官员的注意。 论坛秘书长塔巴萨兰表示,会议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全世界都了解,有效用水的必要和紧迫性。他引用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为论坛召开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倘若全球不提高水资源利用有效性,到2030年,全球半数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 塔巴萨兰提及的报告全称为《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些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缺乏会对人口流动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区域,这一现象将尤为严重。该组织预计将有2400万到7亿人会因缺水而背井离乡。 联合国去年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称,全球人口数量将在2050年达到91亿,在目前数量(65亿)上激增40%。 限制用水腐败是这次论坛的主题之一。论坛呼吁世界各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用度和管理,避免腐败让全球用水“雪上加霜”。 据介绍,典型的“水腐败”包括伪造用水数据、在水资源设备购买时寻租、在签订水资源开发合同上任人唯亲等。在某些国家,用于水资源开发和节约的款项有30%被腐败消耗掉了。 ■现状 上世纪工业用水增加20倍 据新华社电地球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其中97.5%是海水,淡水仅占2.5%,而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90%是人类难以企及的南北两极冰盖、冰川、冰雪,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深层地下淡水资源很难被利用。因此,人类目前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相当有限,只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26%。 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速增长。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7倍,其中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

关于中国水资源现状的介绍及思考

关于中国水资源现状的介绍及思考 冯子鉴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15305012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据1984年196个缺水城市的统计,日缺水量合计达14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既受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及其开发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 中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差异很大。黄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只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约2%,为长江水量的6%左右。在全国年径流总量中,淮、海河、滦河及辽河三流域只分别约占2%、1%及0.6%。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四流域的人均水量分别仅为中国人均值的26%、15%、11.5%、21%。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从本世纪初以来,到70年代中期,全世界农业用水量增长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1倍。中国用水量增长也很快,至70年代末期全国总用水量为4700亿立方米,为建国初期的4.7倍。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8倍,而工业用水量(包括火电)增长22倍。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均为建国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建国初期增长几十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因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就异常突出,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在中国15亿亩耕地中,尚有8.3亿亩没有灌溉设施的干旱地,另有14亿亩的缺水草场。全国每年有3亿亩农田受旱。西北农牧区尚有40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其次对群众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对楼房供水不足或经常断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采取定时、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难。其三,超量开采地下水,

铁力市水资源概况

铁力市水资源概况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铁力市水资源概况 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 铁力市位于伊春市的西南部,东北连伊春市,西邻庆安县,南结通河市,东南接依兰县。地理坐标:东经127°37′30″至129°27′07″,北纬46°28′50″至47°27′30″。全市行政区总面积64444.5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面积5464.3平方公里,平原区面积980.2平方公里。铁力市下设铁力、双丰、朗乡、桃山4镇,王杨、工农、年丰朝鲜族3个乡。行政区内还有4个林业局和1个农场。铁力市市一个半林半农生产区,境内森林面积51865.9公顷,有矿藏60余种,主要工业有矿产开发、制药、木材加工等,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大豆、玉米等。全市总人口38.63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7.710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0%,农村人口10.9203万人,占全市 总人口30%。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7.4亿元,工业总产值8.67亿元。 铁力市境内地址东高西低,自桃山镇向东为侵蚀剥蚀山丘区,向西为剥蚀堆积——堆积平原区。山丘区平均海拔在500米(指黄海高程系统)以上,坡度13.2度,有山峰60余座,群峰绵延,横亘东西,纵观南北,郁郁葱葱、层峦叠嶂,蕴藏着大量的林木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动植物资源。西部平原区为松嫩东部高平原,地貌形态包括山前洪积台地地貌、冲积——洪积一级阶地地貌及漫滩地貌。总体上地形微缓,波状起伏。 二、气象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铁力市地处小兴安岭西南部及松嫩东部高平原区,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但受其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使其具有自己独特的小气候特点:气温相对较高,常年高于整个伊春市的平均气温。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四季变化明显,春秋两季气温变化快,冬季降雪量大,降雪天数多。夏季雨量充沛,实践比较集中,多年平均降水量620至770毫米之间,从全市区域上看有从西向东、从平原向山丘区逐渐递增的趋势。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差系数问0.2。 铁力市共有大小河流35条,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17条。主要河流有:呼兰河及其支流依吉密河、安帮河、小呼兰河,还有巴兰河和西南岔及其支流小白河,它们均属于松花江水系。铁力市境内河流具有典型山区河流特点,河床宽度受地形的影响,坡降大,水流急。径流量与降雨量在时空分布上密切相关,年际径流丰枯相差悬殊。铁力市的河流分为三个流域,向西流入平原区的呼兰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3878平方公里;向东汇入汤旺河的西南岔河属汤旺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为1676平方公里;向南流入依兰县的巴兰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为1555.5平方公里。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21.16亿m3,年径流深328.3㎜。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度变差系数在0.3—0.5之间,其分布特点是东小西大,南北大致相同,径流年内分配不均,5—10鱼粉的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的80-85%,而11月份至翌年4月份的径流量仅占全年总径流量的15-20%。区域内各河流丰水期全部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大部分通过径流排泄出本区,部分经渗透补给给地下水,平枯期主要问山丘区溶雪补给和

中国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中国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摘要]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水资源却是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继粮食危机、能源危机之后困扰人类生存的第三大危机。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然而水资源的储量却并不多,并且在使用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现状解决策略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但发展,人口的逐渐膨胀,对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变大,并且社会中存在着许多水资源浪费及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这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而我国虽然幅员辽阔,资源众多,但是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就中国的水资源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二、我国的水资源的现状 1. 我国水资源的情况 从总量来看,按照2009年的最新统计,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m3,地下水8288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从人均来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不仅有2/3的城市缺水,农村还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扣除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水资源的问题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与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有密切关系。全国十个流域可合并划分为南方、北方及西北三个明显不同类型区:南方比较充沛,年均降雨量超过

世界水资源现状知识讲解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许多人把地球想象为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其72%的表面积覆盖水。其实,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供人类开采使用。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来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但其数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水资源降落在大陆上的降水量约为110万亿立方米,扣除大气蒸发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径流量约为42.7万亿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计算,每人每年可获得的平均水量为7300立方米。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这一平均数已较1970年下降了37%。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亿合计数增长。我们要加强保护水资源意识,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如果还不珍惜水资源,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多,如果说将地球的水比作一大桶水的话,那么我们能用的也只有一勺水,而这一勺水中的四分之一或更多已经被污染;如果再让它们继续遭到人类的摧残,早晚有一天,它会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浪费水现象 . 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的广告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真正的重视,我国是有大量“水资源”的国家,但好的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人们继续没有节制地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而只靠污水处理是难以扭转缺水这局面的。

淮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淮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状况严峻正在成为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严重生态危机之一。淮河流域水资源危机尤其让人堪忧,淮河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淮河流域水资源集约利用势在必行。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资源污染短缺保护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水是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洁净的水能给人带来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以宁静欢愉以及和平。但是现在水资源污染严重,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四大问题。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增加、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现代高科技的诞生和实施,使自然界中水的污染情况日趋严重。据资料记载,由饮水而引起的疾病占所有人类疾病的80%;由水来传播的40多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全世界每年有2500万儿童因饮用受过污染的水而生病致死。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污染及相应的生态环境等问题非常严重。据水利部门检测,中国现有河流近二分之一的河段受到污染,十分之一的河段污染严重至已失去使用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城市更加需要有高质量的水作保证。而到目前为止,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城市缺水。黄淮海流域人口占全国的33.7%,但年人均水资源量只有517m3,已趋于国际上认可的水危机地区年平均500 m3的界限。其中淮河流域是中国的生产粮食产区之一,养育着中国近13%的人口,是各大流域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流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淮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就是中国水资源问题的缩影。 二、水资源现状分析 (一)水资源概况 淮河流域曾经是中国十分富饶的地区。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中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位于东经112°~121°、北纬31°~36°之间,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淮阳运河及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与黄河流域、山东半岛毗邻。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5省40个地级市,全长1000km,总落差1000m,流域面积共26.9万km 2,是我国5大河流之一。夏热多雨、东寒晴燥、秋旱少雨,冷暖和旱涝的转变很突出。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828.47亿m3,但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1.4%,世界的6.8%。 (二)水资源主要问题 1. 水污染严重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中国的水资源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中国水资源污染严重 1. 自然污染:人与动物的排泄物、腐烂植物与垃圾的污染;2. 工业污染:工厂、矿山、汽车、船舶所排的污水等污染;3. 农药、化肥、激素使用过程中及其它化工生产过程中散失所造成的污染; 2.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率低

水资源调查报告4篇

水资源调查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19-05-28 来源:调查报告 一、我区的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 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资源量外,即为我区水资源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0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1.6亿立方米,下降了18.7%。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88m3/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0.19 m3/s。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不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在我国长期供用水

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武陵源区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态用水至少要达到占总用水量的20%,但我区生态用水占不到10%。就拿索溪河来说,河道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干旱少雨季节,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上游的金鞭溪径流量也逐渐减少,几近断流,令人揪心。 2.饮用水源地单一,缺乏饮水安全保障 城区饮用水源主要靠索溪水库保障,这种单一的供水水源模式为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水源安全事故,城区供水将完全中断,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筹建后备水源建设问题。 3.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已进行过的水质检测情况表明,我区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染,不仅地表水如此,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也是一样,如军地坪城区,通过水样分析,其大肠菌群数量至少要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倍以上。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河道生命健康,破坏水生态环境。具体反应到索溪河,造成的是河床中的石头变黑,藻类等水生生物滋长,严重影响河道的容貌。 二、形成原因 (一)水资源总量减少缘由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今,全球都面临着缺水的挑战,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因缺水而死。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一.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 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 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 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 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 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 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 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 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 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二.水污染问题 中国的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t(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149.8万t。其中工业废水占39%~35%,城市污水占61%~65%,城市污水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中国环境质量公告,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411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中,Ⅰ~Ⅲ类的断面仅占41%,Ⅳ~Ⅴ类的断面占32%,劣Ⅴ类水质的断面达27%,说明已有59%的河段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水源。与河流相比,湖泊、水库的污染更加严重。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泊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仅有2个,满足Ⅲ类水质的只有6个;Ⅳ~Ⅴ水质的8个,劣Ⅴ类的竟达12个,即72%的湖泊和水库已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43%的湖泊和水库失去了使用功能。目前全国有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区约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