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作业习题(含标准答案)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含标准答案)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含标准答案)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

1、为什么硅酸盐矿物中 K 的配位数经常比 Na的配位数大?

答: K 和 Na都属于碱性元素,其离子半径分别为: 1.38A 和 1.02A(Krauskopf et

al,1995) 或

1.59 和 1.24A(Gill,1996) 。以与阴离子 O2-结合为例, O2-离子半径 1.40A(Krauskopf et

al,1995)

+ 2- + 2-

或 1.32(Gill,1996), 根据阳离子与氧离子半径比值与配位数关系,K+/O2-= 0.9857, Na+/O2-

=0.7286 ,

由于等大球周围有 12 个球,而在离子晶体中,随阳离子半径的较小,为达到紧密接触,因此配位数也要减少,因此,在硅酸盐矿物中 K 的配位数经常比 Na的配位数大,前者与氧的配位数为

8, 12,

而后者为 6,8 。

2、Zn2+和 Mg2+的离子半径相近,但在天然矿物中,前者经常呈四面体配位,后者则常呈八面体配位,为什么?

答:这是由于二者地球化学亲和性差异造成的, Mg2+离子半径 0.72A ,Zn2+离子半径≈

0.70A ,

二者离子半径相近,但是前者的电负性为 1.2, 后者电负性为 1.7 ,在与氧形成的化学键中,前者 71% 为离子键成分,后者离子键成分仅为 63%。前者易于亲氧,后者则是典型的亲硫元素。根据确定配

位数的原则, Zn2+/S2-=0.41(Krauskopf et al,1995) ,因此闪锌矿形成典型的四面体配位,而后者

2+ 2-

Mg2+/O2-=0.51 ,因此呈八面体配位。

林伍德电负性法则 - 具有较低电负性的离子优先进入晶格当阳离子的离子键成分不同时,电负性较低的离子形成较高离子键成分 ( 键强较高 ) 的键,它们优先被结合进入矿物晶格,而电负性较高的离子则晚进入矿物晶格。例如,Zn2+的电负性为2+ 2+

857.7kJ/mol ,Fe2+的电负性为 774 kJ/mol ,而 Mg2+的电负性为 732 kJ/mol ,用林伍德法则判断,三个元素中 Mg2+和 Fe2+优先进入晶格组成镁铁硅酸盐, Zn2+则很难进入早期结晶的硅酸盐晶格,这与地质事实十分吻合。电负性决定了元素之间相互化合时的化学键性,因此可以用电负性

大小来衡量离子键的强弱,由此判断元素进入矿物晶格的先后顺序。 Zn2+(0.083nm) 与

Mg2+(0.078nm) 、Fe2+(0.083nm) 的离子性质很相似,若按戈氏法则从相互置换质点间的电价和半经的角度进行判断,Zn2+应于早期进

入铁镁硅酸盐晶格。由于 Zn2+的电负性较大,化合时共价键性较强,难于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

Fe2+

和 Mg2+结晶矿物中, Zn2+往往在硅酸盐熔体晚期结晶形成ZnSiO4(硅锌矿 ) 和 Zn4[Si 2O7][OH]

2.2H2O)( 异

极矿 ) 等矿物。林伍德电负性法则更适合于非离子键性的化合物。

3、指出下列微量元素经常会类质同象替代硅酸盐矿物结构中的哪种主要元素:

(1)Rb,(2)Sr,(3)Ga,(4)Ti,(5)Li,(6)Ba,(7)Ge,(8)REE,(9)Pb,(10)Ni,(11)Mn. 答:

(1)K,(2)Ca,(3)Al,(4)Mg,Fe,Al,(5)Mg,(6)K,(7)Si,(8)Ca,(9)K,(10)Mg,(11)Mg,Fe.

4.下列矿物键的类型是什么 ?(1) 所有键都是离子键 ;(2) 所有键都是共价

键;(3) 部分键为离子键 ,部分为共价键 :(a) 磷灰石 ;(b) 黄铜矿 ;(c) 萤石 ;(d) 自然

砷 ;(e) 尖晶石

(a) 离子键,共价键; (b) 共价键; (c) 离子键; (d) 共价键; (e) 离子键。

讨论题

1、为什么碱性长石 (钠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 ) 之间可以形成共生结构 ( 条纹长石

或反条纹长石 ) ,而在斜长石中却不能?

答:这与 K和 Na的化学性质有关。二者的离子半径分别为: 1.38A 和

1.02A(Krauskopf et

al,1995) ,因此离子半径差 >15%,因此二者的类质同象替代为高温下形成完全类质同象,

低温时形成

不完全类质同象 , 固溶体发生分解。实验表明 (Krauskopf et al,1995) ,二者的溶离线

临界温度约为 700℃,在此温度之上, KAlSi 3O8与 NaAlSi 3O8二者呈完全类质同象,形成

完全的固溶体系列,一旦温度降低至溶离线临界温度之下,类质同象混合物发生分离-出

溶,形成熟知的富 K 和富 Na长石的条纹或反条纹长石,条纹长石以钾长石为主含有少量

钠长石的条纹,反条纹长石则以钠长石为主含有少量钾长石的条纹。而斜长石可以认为是

一种异价类质同象的连续系列,因此不会形成交生结构。

2、为什么结构与硅酸盐类似的碳酸盐没有形成种类复杂的碳酸盐矿物?( Krauskopf et

al.,1995 )

答:构成硅酸盐的主要元素 Si 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它组成 SiO44-四面体,如形成橄榄石

Mg2SiO4,其特征更由 Mg2+和 CO32-组成的菱镁矿,这样看,其结构化学并不比硫酸盐中的

S、磷酸盐中的 P和碳酸盐中的 C更复杂。那么为什么这种特殊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矿物种数达800 余种,

而碳酸盐矿物只有 80余种?要点: (1) 虽然 Si 是非金属元素,但其性质确处在非金属和金属之间。如同 Al 、Mg等元素一样, Si 也可以与 O离子连接在一起,形成石英等矿物,又如同C和 S等非金属元素形成由自身构成的挥发组分的氧化物, Si 不能形成挥发组分化合物,但它确实具有非金属的行为,以简单阳离子的形式进入橄榄石的晶格。 Si 的这种双重性可以说明自然界硅酸盐结构的多样性。 (2) 从 Si 元素化学性质上分析。 Si 4+的大小处在最小的金属离子Ti 4+和 Al 3+和最大的多价态非金属离子 (P5+和 S6+) 之间。如果 Si 离子小,能够更有效极化氧离子使其变形并绕其紧密接触,形成含自身元素的分子或阴离子。如果 Si 更大,对氧的吸引力减弱,在金属氧化物晶体的格架中形成各自独立的单元。这种中间大小的特征使得Si 在晶体结构中具有履行任何功能的作用。 (3) 在硅酸盐中 Si 离子总是被四面体角顶的氧离子包围,这种四面体可以是独立的阴离子,也可以以各种方式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就意味着在特定四面体中一个或多个氧也是邻近四面体的组成部分,由这种连接就构成了多种多样可能的硅酸盐结构。包括:独立四面体结构-岛状硅酸盐-如橄榄石,多四面体结构矿物。 2~ 6 个四面体连接在一起形成大的独立阴离子-双岛状硅酸盐矿物,如异极矿-

Zn4Si 2O7(OH)2H2O等,环状硅酸盐矿物-绿拄石等,链状硅酸盐-单链和双链硅酸盐矿物,层状硅酸盐、架状硅酸盐等等。

1、据研究, 23.5 亿年前的新太古代 - 古元古代,大气几乎完全由 CO2构成, P CO2≤ 1bar 。

试根据自然水中 CO2的电离平衡计算当时雨水的 pH值。?设当时p CO2=1, 可以计算得雨水的pH=3.95。

2、夏天和冬天相比,河水中的 pH 值是升高还是降低?为什么?白天和夜晚相比,湖水的pH 值是升高

还是降低?为什么? (6 分) 答:夏天植物的光合作用比冬天更强,据化学反应方程: H2O+CO2 H2CO3 HCO3- +H+, 溶解在水中的 CO2被植物吸收,导致水中 H+离子浓度降低,因此夏天水中 pH 值升高。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使得水中的 pH 值增大,而在夜晚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产

生 CO2,CO2因此夜晚湖水中的 pH值减小 (Krauskopf et al.,1995) 。

3、 1) 与大气氧相平衡的水 (P O2=0.21atm) ,如果它的 pH值为 6,计算它的的氧化还原电位 Eh

值;(2) 如果水的 pH=7,Eh=+0.2V ,求水的氧逸度。

4、当以下每种物质形成时,其氧化电位是高还是低? (1) 陨石; (2) 煤;(3) 沉积锰矿床;

(4) 钒钾铀矿; (5) 页岩中的黄铁矿。高,低,高,高,低。( 问题来源:

Brownlow,1996)

5、标出以下环境 pH 值的大小顺序:热带地区海水,死谷(Death Valley) 的季节性干盐湖水,太湖水,

含有丰富黄铁矿的片岩出露区的溪水,加拿大北部沼泽水。

答: 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死谷的季节性干盐湖水→热带地区海水→太湖水→加拿大北部沼泽水→含有丰富黄铁矿的片岩出露区的溪水 (Krauskopf et al.,1995) 。

6、根据氧化还原电位回答,为什么铂、金在自然界往往以自然元素形式存在?

答: Pt 和的氧化还原电位都很高:

2+ O 3+ O

Pt 2++2e Pt E O=1.2 伏; Au 3++3e Au E O=1.51 伏

这样高的 E O,

(1) 电对中氧化剂物质 Pt 2+和 Au3+是一个很强的氧化剂,很容易获得电子形成自然Pt 和 Au。如在硫化矿

床的胶结带或次生富集带有一部分自然金的形成就是Au3+被 Fe2+还原的结果:

Au3++3Fe2+=Au+3Fe3+.

(2) 电对中还原形物质 Pt 和 Au是一个很弱的还原剂,很难失去电子成为金属阳离子,氧化P t 和 Au 只

有在较高的 Eh 下才有可能。而在自然界甚至在含有游离氧的氧化带也很难达到。所以在

通常情况下

Pt 和 Au 很稳定,多以自然元素形式存在。由于以上原因,金在自然界一般很难以简单离

子进行迁移。通常认为,除了在水溶液中金可能被还原为

单质而以胶体溶液的形式迁移外,在热液中金可能以络离子形式进行迁移,因为络离子的形成可以大大降低金的氧化还原电位,例如: Au3++3e Au E O=1.5 伏 [AuCl 4] -+3e=Au+4Cl-

E O=1.00 由此可见在含有某些络合配位体 (Cl -,S2-等) 的热液中,金可能形成络离子。但是

这些络离子只能在一定

条件下 ( 如在局部情况下 Eh较高的热液中 ) 稳定,遇到还原剂很容易分解为自然金。

[AuCl 4] -+3Fe2+=Au+3Fe3++4Cl -

[AuS3] 3-+3Fe2+=Au+3Fe3++3S2-

1、为什么微迹元素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的分配可以用能斯特分配系数进行研究?

2、如何确定相容元素与不相容元素?其研究意义何在?

3、如何编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常用哪些指标描述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4、自然界许多地质作用是否存在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5、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中,与其它稀土元素相比Eu 和 Ce经常出现特殊的

异常。

为什么?什么样的情况下,这种异常非常会变的非常突出?

答:与其他 REE元素都呈 3价态不同, Eu和 Ce分别可以呈 2 和 3 价和 3价和 4价。由于离子半径相近, Eu2+可以置换 Pb2+,Ca 2+,Sr 2+以及 Na+。二者在氧化还原条件下就会呈现与其它REE元素不同的分配情况,如在还原的月球上,具有负 Eu 异常玄武岩与正 Eu 异常辉长质斜长岩 REE模

式,两种岩2+ 3+

石都是具有特高 Eu /Eu 比值 ( 还原条件下 )的月球火成岩。玄武岩来自月海地区 (mare basalt), 辉长质斜长岩来自月球高原,前者因斜长石分离结晶亏损Eu, 后者则因斜长石堆积富集 Eu。此外,由于

大量斜长石的晶出导致残余熔体出现明显的 Eu 负异常,这是碱性岩和酸性岩的特征。

而对于 Ce来说,Ce4+比 Ce3+离子半径小 15%,Ce4+的离子半径 (8 次配位 ) 为 0.97A,Mn 2+的离子半径 (8 次配位)为 0.96A ,因此可以类质同象替代 Mn。在海水的 Eh-pH条件下 Ce 主要以 Ce4+形式存在,该价态的 Ce 习题

1、分别应用岩浆分离结晶过程和批次熔融过程元素分配演化的定量模型,选择相容元素

和不相容元素计算它们在高熔融度 (F>0.9) 和低熔融度 (F<0.1) 时的浓度变化,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下述元素比值一般在镁铁质岩石中高还是在长英质岩石中更高,为什么?

Rb/Sr 、 Sr/Ba 、B/Mn、Li/Mg 、Pb/Rb、Cr/Al 、Y/Ca、La/Yb 。镁铁质岩石

中高的元素对比值: Sr/Ba 、Pb/Rb、 Cr/Al ,其余为长英质岩石中高的元素

对比值:Rb/Sr 、B/Mn、

Li/Mg 、

Y/Ca、 La/Yb ( Krauskopf et al.,1995 )。

2、下述元素比值一般在蒸发岩中高还是在页岩中高,为什么?Ca/Ba、Si/Na 、

K/Rb、 Mg/Mn。

蒸发岩中高的元素对比值: Ca/Ba、K/Rb、Mg/Mn;页岩中高的元素对比值:

Si/Na 。( Krauskopf et al.,1995 )。

3、分析对比花岗岩、页岩、斜长石和石榴子石的REE分配系数 - 原子序数图解。它

们各自有哪

些特点?这些岩石、矿物的 REE分布模式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

答:典型花岗岩(一般称为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一般相对富集 HREE,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 Eu<0.5 。页岩是漫长地质时间由形成的火成岩和沉积岩反复分异而形成,因此具有与花岗岩和流纹岩类似的 REE配分模式,一般具有弱的 Eu负异常。石榴子石的矿物/ 熔体分配系数呈现特征的矿物中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稀土元素。而斜长石的矿物 / 熔体分配系数表明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

且具有明显的 Eu 的正异常,即斜长石明显富集 Eu,这与 Eu2+类质同象替代斜长石中的 Ca2+有关。因此花岗岩的 Eu 负异常与斜长石的早期晶出有关。

4、多数稀土元素在花岗岩中比在玄武岩中更为丰富,但是 Eu 却在玄武岩中更为丰

富,为什么?

答:大多数稀土元素都是呈 3价出现,而 Eu是变价元素,有 2 和 3 两个价态, Eu2+与 Ca2+的离子半经比较接近,可以置换斜长石中的Ca,因此与大多数稀土元素在花岗岩中比在玄武岩中更

为丰富不同, Eu 在斜长石含量较高的玄武岩中更为丰富。

5、为什么 U、Th 在花岗岩中比在超基性岩中更为丰富?

答:这与 U、Th 的离子半径和类质同象置换有关。 U 和 Th 的离子半径较大, U4+(6 次配位)为 0.97A,U 6+(6 次配位)为 0.80A,Th 3+(6 次配位)为 1.14A,Th 4+(6 次配位)为 1.02A ,因此二者不能进入早期结晶的镁铁矿物中,而富集在淡色的残余岩浆内。U4+广泛地与 Th4+,Zr 4+,REE3+以及 Ca2+呈

类质同象置换 6 次配位)。

思考题

1.根据作用的性质和条件,自然界稳定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可分为几类?引起各种分馏作

用的原因及其特征是什么?

2.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具有哪些不同于一般化学反应的性质?试述放射性同位素蚀变定律。

3.Rb-Sr 等时线测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影响等时线年龄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Sr 和 Nb 同位素如何用于进行地球化学示踪作用?

5.根据水的 H、O同位素组成,自然界的水可以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H、 O同位素特征如何?

习题

1 、使用 Sm-Nd法对岩石定年时,只有当岩石中矿物的147Sm/144Nd 比值具有较大差异时才能获

得最佳的年龄结果,为什么?

2 、假定下图是一个岩浆岩的同位素分析所获得的结果,请问图中点A、 B、 C、 D 所代表的意

义?

3、下列岩浆岩:① 形成过程中仅与岩浆水发生了相互作用;② 形成过程中广泛地与大气降水

发生了相互作用。试回答哪一种岩浆岩 D/H 比值和 18O/16O 比值更高? (6 分) 。

答:形成过程中仅与岩浆水发生了相互作用的岩浆岩 D/H 比值和 18O/16O 比值更高。

1、 对灰岩样品进行 18O/16O 比值分析以确定岩石的形成温度,结果数值可以分为两组,一组

18O/ 16O 比值高,另一组 18O/16O 比值低。试问哪一组岩石即富 18O 的岩石还是贫 18

O 的岩石最 有可能保留岩石最初的同位素组成?

答:沉积后沉积岩的蚀变作用通常会引起 18O/16O 比值降低, 这是由于引起蚀变作用的水一般至少

含有一些地下水,这种水的 18O 含量一般比海水 18O 值低。

2、 下列岩石进行放射性同位素定年那种同位素定年方法最为合适?①

含有碳化木碎屑的早第三纪页岩;③ 早古生代蒸发盐矿床;④ 元古代玄武岩;⑤ 一块

史 前印地安人营火堆中的木炭;⑥ 在花岗岩接触带上变质岩中的石榴子石 - 辉石矽卡

岩。为

什么?

3、 研究表明,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不同矿物具有

不同的 比钾长石具有更高的 18O/16O 比值,试阐明控制矿物

前寒武纪花岗岩;② 18O/16O 比值,例如岩浆岩中石英一般 18O/16

O 比值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1 、试分析讨论元素地球化学分异与同位素分馏之间的异同。

2 、在选择是用于同位素定年还是用于同位素示踪两种不同目的时,对同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同 位素母体 / 子体比值而言,在样品的选择上要注意什么问题。即是选择母体 / 子体比值高还是低的 矿物?为什么?

3、写出结晶分异 (瑞利分馏 ) 过程中控制微迹分配行为的定量模型公式,并绘制

随 F 值减小、 分配系数分别为 0.01 ,1 和 10 时微迹元素在残余岩浆与初始岩浆中浓度比值的演化曲 线图解。 答:根据同位素理论,氧与阳离子的键强控制了矿物的 18

O/16O 比值,一般 18O 富集于与氧形成 更强键的矿物中。硅酸盐中硅氧键的键强比铝氧键强大,因此石英中的

18

O 要比钾长石更大。 7. 何为同位素分馏系数?答: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时,共存相间同位素相对丰度的比值为

常数,称为分馏系数: R A / R B ( B 2

2 ) 。式中: R 为相对同位素丰

度, A 和 B

分别代表含有相同元素的两种分子,如 CO 32-和 H 2O 。1 为轻同位素, 2 为重同位素。

讨论题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课程作业

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成因及构造意义研究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地幔橄榄岩是蛇绿岩超镁铁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在蛇绿岩的形成过程和构造侵位的过程中,地幔橄榄岩还会遭受部分熔融作用,熔体萃取作用,以及地幔交代等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和改造。不同的地质作用会产生相应的矿物组合,通过对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不同时代矿物组合特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对蛇绿岩形成构造背景的认识,对于恢复蛇绿岩的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 拟解决的问题: 1.地幔橄榄岩的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地质作用,如部分熔融作用,熔体抽取作用,流体-岩石反应,熔体-岩石反应等。 2.蛇绿岩的形成环境,如SSZ环境和MOR环境[1]。 拟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1. 岩石学 对岩石的结构,构造,风化程度以及变质程度以及组成矿物进行研究,对岩石进行定名,如地幔橄榄岩包含纯橄岩,方辉橄榄岩以及二辉橄榄岩。 2. 矿物学 对岩石的组成矿物进行观察研究,地幔橄榄岩中不同时代的矿物的矿物组合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反映了岩石成因的复杂性和多阶段演化的特征。 地幔橄榄岩中的矿物会保存地幔橄榄岩形成和演化历史的印记,尤其是地幔橄榄岩的矿物组合及化学特征对认识地幔橄榄岩的成因和恢复蛇绿岩的形成背景至关重要。对地幔橄榄岩中的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等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和分析。 室内试验工作显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10—20 kbar的压力范围内,随着岩石熔融程度的增加,岩石中单斜辉石的含量迅速减少,斜方辉石的含量将逐渐降低。橄榄石的Fo和NiO含量,辉石的Mg#和Cr2O3含量,铬尖晶石的Cr#值将逐渐增加,而辉石和全岩的Al2O3和TiO2将逐渐减少[2]。 尖晶石的Cr#值是地幔岩熔融程度、源区亏损程度以及结晶压力的灵敏指示剂,Cr#反映了地幔部分熔融程度的增加[3],经历较高程度部分熔融和萃取的橄榄岩具有较高的Cr#值。Dick 和Bullen(1984)根据铬尖晶石的成分将阿尔卑斯型地幔橄榄岩分为三中类型:Ⅰ型:铬尖晶石的Cr#<60;Ⅲ型:铬尖晶石的Cr#>60;Ⅱ型:为一种过渡类型,铬尖晶石的Cr#包含Ⅰ型和Ⅲ型地幔橄榄岩中的铬尖晶石。其中Ⅰ型地幔橄榄岩可能反映了洋中脊大洋岩石圈的环境,相当于深海橄榄岩,其部分熔融程度较低;Ⅲ型地幔橄榄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经历了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Ⅱ型地幔橄榄岩,则反映了复合来源的特征[3]。 利用铬尖晶石的Cr#—Mg#图解,可以判断地幔橄榄岩的形成环境,即为SSZ型还是MOR

地球化学复习题(推荐文档)

地球化学复习题 绪论 1、地球化学的定义。 答: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2、地球化学的任务。 答:1)地球及其子系统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组成,即元素的分布和分配问题;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地球的历史和演化。5)基础理论和应用的发展。 3、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 答:研究思路:以化学、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研究原子(包括元素和同位素)的行为为手段,来认识地球的组成、历史和地球化学作用。工作方法:野外:地质考察+样品采集(代表性、系统性、统计性、严格性)。 室内: --岩矿鉴定 --分析测试:早期容量法、离子色谱法和比色法,现今X射线荧光光谱XRF、ICPAES、--ICPMS、固体质谱、AAS等。 --元素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研究:化学分析、晶体光学、X射线衍射、拉曼谱、微区分析(电子探针、离子探针)等。 --作用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温度(包裹体、矿物、同位素)、压力、pH、Eh、盐度等。 --自然作用的时间参数:同位素测年。 --模拟实验。 --多元统计计算和数学模型。 4、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答:1、基础科学成果的应用.2、地质科学的发展.3、更广泛的数字模拟。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对比元素在地壳、地球和太阳系中分布规律的异同点,并解释其原因。 答:相同点:元素的丰度均随原子系数增大而减小。均符合奇偶定律。 不同点: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 He, 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 K和N a。 原因: 2、研究克拉克值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答:可作为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A)影响元素参加地壳中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B)限定自然界的矿物种类及种属。C) 限制了自然体系的状态。 3、地球各圈层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 答:地壳:①地壳中元素的相对平均含量是极不均一的。②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地幔:元素分布不均,铁镁含量增高。地核:铁镍含量占绝大部分,其它元素仅占极少部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在地球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对地球总体成分的影响不大。 4、陨石研究的意义 答:①它是认识宇宙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演化的最易获取、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

地球化学计算题

1. 已知锆石样品中:U=,Pb=,Pb同位素组成:204Pb=%(atom);206Pb=%;207Pb=%;208Pb=%;普通Pb的同位素组成:204Pb:206Pb:207Pb:208Pb= : : : 。假定204Pb,206Pb,207Pb,208Pb 的原子量为204,206,207,208;235U、238U的原子量分别为235,238;235U/238U=1/;λ 238=×10-10a-1;λ 235=×10 -10a-1。计算出锆石的t 206和t207年龄。 答:Pb的原子量:M pb=%×204+%×206+%×207+%×208= U的原子量:M u=235×[1/(1+]+238×[(1+]= 所以,样品中Pb的摩尔浓度C pb=g÷umol=g; 样品中U的摩尔浓度C u=g÷umol= umol/g U-Pb法年龄测定公式: (206Pb/204Pb)=(206Pb/204Pb)0+(238U/204Pb)×(eλ238t206-1)① (2分) (238U/204Pb)=×()÷(×%)= (2分) (206Pb/204Pb)== (206Pb/204Pb)0= 将上述值及λ238=×10-10a-1代入公式① 求得t206=×109a(或1402Ma)(2分) U-pb法年龄测定公式: (207Pb/204Pb)=(207Pb/204Pb)0+(235U/204Pb)×(eλ235t207-1)②(2分)(235U/204Pb)== (2分) (207Pb/204Pb)=9/= (207Pb/204Pb)0= 将上述值及λ235=×10-10a-1代入公式② 求得t207=×109a(或1522Ma)(2分) 2.计算高级变质岩(麻粒岩)的变质温度。已知所测定的石英、透辉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和+‰(相对V-SMOW)。 石英-透辉石的氧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为:103lnα石英-透辉石 = (103/T)2 答:由同位素分馏系数的定义可知:аA-B=R A/R B①(1分)由同位素组成δ的定义可知:δA=( R A/R标) ×103②(1分) 由①、②可得:аA-B=(103+δA)/(103+δB) 所以:а石英-透辉石=(103+δ18O石英)/(103+δ18O透辉石) (2分) 代入石英和透辉石数据,δ18O石英=,δ18O透辉石= ,得 103lnα石英-透辉石 = 103ln[(103+/(103+] = (4分) 由石英-透辉石的氧同位素温度计103lnα石英-透辉石 = (103/T)2,计算变质温度: (103/T)2 = 解得:T = 1/2×103 = 1098 K (2分) 或 t = 1098 - 273 = 825 ℃ 所以,变质温度为825 ℃。

《地球化学》练习题2剖析

恩《地球化学》练习题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答案)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 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 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 5.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 6.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 7.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 8.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9.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11.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 12.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 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5.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 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第二章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答案) 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 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6.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 第三章自然界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答案) 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 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 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 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13.自然界中地球化学热力学体系基本特点是什么? 14.自然体系中哪些特征可作为体系达到平衡态的证据与标志? 15.讨论相律及其应用。

地球化学勘查(专升本)阶段性作业

地球化学勘查(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 总分:100分得分:0分 一、单选题 1. 勘查地球化学最初起源于_____(5分) (A) 美国 (B) 德国、 (C) 中国 (D) 前苏联 参考答案:D 2. 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元素在天然介质中的分布特征,其主要目的是_____(5分) (A) 发现地球化异常 (B) 找到矿产资源 (C) 元素的分布规律 (D) 治理污染 参考答案:B 3. 影响元素在矿物中分配形式的主要因素是_____(5分) (A) 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B) 元素的含量、 (C) 同位素组成 (D) 其它元素 参考答案:B 4. 贵金属的含量单位常用_____(5分) (A) % (B) ‰ (C) g/t (D) 10-6 参考答案:C 5. 从元素的戈尔特施密特分类来看,Au属于_____(5分) (A) 亲硫元素 (B) 亲铁元素 (C) 亲生物元素 (D) 亲气元素 参考答案:B 二、多选题 1. 影响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有_____(5分) (A) 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 (B) 元素的含量、 (C) 降雨 (D) 生物作用 参考答案:A,C,D 2. 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5分) (A) 植物根系 (B) 气候、 (C) 地形 (D) 温度 参考答案:B,C,D

(A) Si (B) Al、 (C) Zn (D) Cu 参考答案:C,D 4. 灰岩风化后原地留下的土壤剖面发育哪些层_____(5分)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参考答案:A,B,D 5. 灰岩风化后原地留下的土壤剖面发育哪些层_____(5分)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参考答案:A,B,D 三、判断题 1. 降水是影响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5分)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2. 松散堆积物就是残坡积物_____(5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3. 高异常区下面就能找到矿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4. 土壤测量是化探中适用性最好的方法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5. Mg在岩石中通常是微量元素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6. 稀土元素是亲硫元素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7. LILE是亲石元素(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

地球化学找矿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地球化学找矿具有对象的微观化,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擅于寻找隐伏矿体和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 2.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物质主要是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气体和生物。 3.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化学指标(或物质组成)。 4.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地球表层系统物质与人类生存关系。 5.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与实验研究。 6.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7.克拉克值在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其单位通常是ppm(或10-6)。 8.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影响地壳各部分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富集而形成矿床。 9.戈尔德施密特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将元素分为亲铁元素、亲硫(亲铜)元素、亲氧(亲石)元素、亲气元素和亲生物元素。 10.元素迁移的方式主要有化学-物理化学迁移、机械迁移和生物-生物化学迁移。 11.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成晕元素主要呈液相迁移,迁移方式主要有渗透迁移和扩散迁移两种。 12.影响元素沉淀的原因主要有PH变化、Eh变化、胶体吸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 13.地壳中天然矿物按阴离子分类,常见有含氧化合物、硫化物、卤化物和自然元素。 14.地球化学异常包括异常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三层含义。 15.地球化学省实质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 16.地壳元素的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为克拉克值。 17.地壳中元素的非矿物赋存形式包括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类质同象结构混入物、胶体或离子吸附和与有机质结合。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综合练习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地球化学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 ) 2、分馏作用( ) 3、同位素地球化学( ) 4、同位素成分( ) 5、初始铅(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原始铅() 7、原生铅() 8、普通铅() 9、同位素的分类() 10、Rb-Sr法() 11、K-Ar法() 12、Sm-Nd法()

13、U-Th-Pb法() 14、Rb-Sr() 15、Pb-Pb法() 16、区域克拉克值() 17、丰度系数() 18、富集矿物() 19、载体矿物() 20、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21、氧化(还原)障() 22、离子电位π() 23、放射性衰变() 24、α衰变() 25、β-衰变() 26、r衰变() 27、单衰变()

28、电子捕获() 29、衰变系列() 30、放射性成因铅() 31、稳定同位素() 32、同位素分馏作用() 33、同位素效应() 34、惰性组分()

35、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找矿中有何作用?() 36、研究元素丰度有何意义?() 37、类质同象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38、元素为什么会迁移?迁移的实质是什么?() 39、什么是地球化学背景?如何确定背景值?地球化学背景有哪些种类? () 40、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确定异常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 () 41、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

地球化学阶段性作业11(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地球化学课程作业1(共 3 次作业) 学习层次:专升本涉及章节:绪论——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克拉克值:指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2.地球化学体系: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T、P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根据研究需要,这个体系可大可小。 3.元素丰度:将元素在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平均含量称之为丰度,它是对这个体系里元素真实含量的一种估计,即元素在一个体系中分布的一种集中(平均)倾向。 4.大陆地壳:地表向下到莫霍面,厚度变化在5-80km,分为上部由沉积岩和花岗岩组成的硅铝层,下部由相当于玄武岩、辉长岩或麻粒岩等组成的硅镁层两部分组成。 二.填空题 1. 陨石的主要类型有石陨石、铁陨石和石铁陨石三类。 2. 元素的丰度主要是针对相对较大的体系而言,例如太阳系、地球和大陆地壳。而元素的含量主要针对相对较小的体系而言,例如研究对象是某矿物、某流体包裹体或某块岩石。 3. 就结构分层而言,地球自地表向下可依次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主要圈层。 4. 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和解决(1)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的组成,(2)地球系统中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元素的赋存形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元素在自然界所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中的行为,(5)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和(6)地球的历史及其演化等六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三.简答题 1. 简要介绍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点。 答:(1)、H和He是丰度最高的两元素,几乎占了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2)、原子序数较低的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递减,而原子序数较大的(Z>45)各元素丰度值很相近;(3)、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具有偶数质子数(A)或偶数中子数(N)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A或N的核素。这一规律即奇偶规律;(4)、质量数为4的倍数的核素或同位素具有较高丰度。原子序数(Z)或中子数(N)为“幻数”(2、8、20、50、82和126等)的核素或同位素丰度最大。如,4He (Z=2,N=2)、16O(Z=8,N=8)、40Ca(Z=20,N=20)和140Ce(Z=58,N=82)等都具有较高的丰度;(5)、Li、Be和B具有很低的丰度,属于强亏损的元素,而O和Fe呈现明显的峰,它们是过剩元素。 2. 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对应物质组成。 答:答:地球大体上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大的圈层。其中地壳为地表向下到莫霍面,厚度变化在5-80km,包括大陆地壳(上部硅铝层,由沉积岩层和花岗岩、片麻岩等组成,富Si、K、Rb、Th、U等元素下部硅镁层,相当于玄武岩、辉长岩或麻粒岩相岩石。)和大洋地壳(上部2km为未固结的海相沉积物下部为硅镁层(玄武质岩层))。地幔为莫霍面以下到~2900km,分上地幔(~410km,主要由致密、刚性的Fe-Mg硅酸盐岩组成,即斜长石相-石榴石相橄榄岩)、过渡带(是一个温度相当于岩石熔点的可流动塑性层,又称软流层)和

地球化学复习题汇总

地球化学赵伦山张本仁 韩吟文马振东等 P 1:地球化学基本问题) P 5:克拉克值,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几个发展阶段) P31:元素丰度,表示单位元素在地壳平均化学丰度―――确定方法,克拉克值, P37: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 P68:类质同象和固溶作用 P81:元素的赋存状态――1,5种 P88: 元素迁移 P 123: 相律 P169: 衰变定律 P181: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痕量元素=微量元素) 复习内容及答案汇总 一、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学科特点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P1-)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相关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在地球化学发展历史中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资料积累过程,随后基于克拉克、戈尔施密特、维尔纳茨基、费尔斯曼等科学家的出色工作,地球化学由分散的资料描述逐渐发展为有系统理论和独立研究方法的学科。目前地球化学已发展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相邻学科相互渗透与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地球科学研究内容,在地质作用过程定量化研究中已不可或缺。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学科特点是:(1)通过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元素相互组合和赋存状态变化等追索地球演化历史;(2)利用热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解释自然体系化学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探讨自然作用的机制;(3)将地球化学问题置于地球和其子系统(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中进行分析,以个系统的组成和状态约束作用过程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围绕原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及其意义,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涉及四个基本问题:(1)研究地球和动质体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2)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研究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和同位素迁移历史和地球的组成、演化历史、地球化学作用过程。 二、简述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理论使许多地质难题迎刃而解,其可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06地球化学试卷A

课程号:013201 《地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50分) 1、元素的丰度值 2、类质同象混入物 3、载体矿物和富集矿物 4、地球化学障 5、八面体择位能 6、戈尔德斯密特相律 7、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 8、δCe值(列出计算公式并说明) 9、同位素分馏系数 10、衰变定律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当以下每种物质形成时,其氧化电位是高还是低?(1) 陨石;(2)煤;(3)海底锰结核;(4)钒钾铀矿;(5)页岩中的黄铁矿;(6)鲕绿泥石。 2、为什么硅酸盐矿物中K的配位数经常比Na的配位数大?(离子半径:K+的为1.38A,Na+的为1.02A,O2-的1.40A)。 3、研究表明,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18O/16O比值,例如岩浆岩中石英一般比钾长石具有更高的18O/16O比值,试阐明控制矿物18O/16O比值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4、用Rb-Sr或Sm-Nd法对岩石定年时,为什么当岩石矿物中的87Rb/86Sr或143Sm/144Nd比值差别越大结果越好? 5、试分析下图中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中各个曲线可能代表的岩石类型及造成分配型式特征的原因。 三、论述题(任选1题,10分) 1、试述稀土元素数据的处理步骤和表示方法。 2、要获得准确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 一、 1.每种化学元素在自然体中的质量,占自然体总质量(或自然体全部化学元素总质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称为该元素在该自然体中的丰度值. 2.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的其它 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的现象。由类质同像形式混入晶体中的物质称为类质同像混入物。含有类质同像混入物的混合晶体称为固溶体。 3. 载体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配于其中的那种矿物。但有时该 元素在载体矿物中的含量并不很高,往往接近该元素在岩石总体中的含量。 富集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中的含量的那种矿物。 4、地球化学障指地壳中物理或化学梯度具有突变的地带,通常伴随着元素的聚 集或堆积作用。即在元素迁移过程中经过物理化学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地带时,介质中原来稳定的元素迁移能力下降,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这种地带就称为地球化学障。 5.任意给定的过渡元素离子,在八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一般总是大于在四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二者的差值称为该离子的八面体择位能(OSPE). 这是离子对八面体配位位置亲和势的量度。八面体择位能愈大,则趋向于使离子进入八面体配位位置的趋势愈强,而且愈稳定。 6.在自然条件下,矿物常形成于一定的温度、压力变化范围,并在此范围内保持稳定。因此,F≥2,据吉布斯相律,F=K-Φ+2,有Φ≤K,即平衡共存的矿物数不超过组分数,即为戈尔德斯密特矿物学相律。 7.相容元素(Compatible elements):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的微量元素;不相容元素(Incompatible elements):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也称为湿亲岩浆元素(hygromagmatophile). 8.δCe或(Ce/Ce*)。是表征样品中Ce相对于其它REE分离程度的参数.Ce除

地球化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

地球化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 总分:100分得分:0分 一、单选题 1. 克拉克值是指元素在(1) 中的平均含量(5分) (A) 地壳 (B) 地球 (C) 所研究的任意对象 (D) 球粒陨石 参考答案:A 2. (2) 的化学成分被认为最接近原始的太阳系化学组成(5分) (A) 铁陨石 (B) 碳质球粒陨石 (C) 火星陨石 (D) 太阳光谱 参考答案:B 3. 从元素化学组成角度,大陆地壳可分为上部的(3) 层和下部的硅镁层(5分) (A) 硅酸盐 (B) 硅铝 (C) 碳酸岩 (D) 沉积岩 参考答案:B 4. (4) 被认为是代表了古大洋地壳组成的典型岩石组合(5分) (A) 橄榄岩 (B) 辉长岩 (C) 蛇绿岩套 (D) 碳酸盐岩+石英砂岩 参考答案:C 5. 以下不是地幔组成岩石类别的一种岩石是(5) (5分) (A) 二辉橄榄岩 (B) 麻粒岩 (C) 方辉橄榄岩 (D) 辉石岩 参考答案:B 6. 元素的(6) 研究是地球化学研究的第一根本要务(5分) (A) 丰度 (B) 种类 (C) 分布规律 (D) 化学性质 参考答案:A 二、多选题 1. 陨石的主要类型包括(7) 。(5分) (A) 石陨石 (B) 铁陨石 (C) 石铁陨石

(D) 月球陨石 参考答案:A,B,C 2. 就分层结构而言,地球自地表向其内部包括(8) 等主要圈层。(5分) (A) 地壳 (B) 地幔 (C) 软流圈 (D) 地核 参考答案:A,B,D 3. 全球大陆地壳整体的化学组成为(9) 。(4分) (A) 酸性 (B) 安山质 (C) 花岗闪长质 (D) 基性 参考答案:B,C 4. 以下属于研究深部地壳物质及其化学组成的手段和方法的是(10) 。(4分) (A) 火山岩中的各类捕获岩石包体 (B) 构造侵位而暴露在地表的深部地壳断面 (C)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反演 (D) 人工区域大规模采集地表岩石样品 参考答案:A,B,C 5.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11) 的科学。(4分) (A) 岩石组成 (B) 化学作用 (C) 化学组成 (D) 化学演化 参考答案:B,C,D 三、判断题 1. 橄榄岩是组成下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_____ (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2. 陨石主要是指来自星际空间的地球以外星体的岩石碎片_____ (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3. 地球化学属于化学学科,主要认识和解决地球上元素的化学性质及行为等问题_____ (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4. 运用细粒碎屑沉积物法能更精确地获取大陆上部地壳的全部元素化学组成_____ (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含标准标准答案)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 1、为什么硅酸盐矿物中K地配位数经常比Na地配位数大? 答: K和Na都属于碱性元素,其离子半径分别为:1.38A和1.02A(Krauskopf et al,1995)或1.59和1.24A(Gill,1996).以与阴离子O2-结合为例,O2-离子半径1.40A(Krauskopf et al,1995)或1.32(Gill,1996),根据阳离子与氧离子半径比值与配位数关系,K+/O2-=0.9857, Na+/O2-=0.7286,由于等大球周围有12个球,而在离子晶体中,随阳离子半径地较小,为达到紧密接触,因此配位数也要减少,因此,在硅酸盐矿物中K地配位数经常比Na地配位数大,前者与氧地配位数为8,12,而后者为6,8.b5E2R。 2、Zn2+和Mg2+地离子半径相近,但在天然矿物中,前者经常呈四面体配位,后者 则常呈八面体配位,为什么? 答:这是由于二者地球化学亲和性差异造成地,Mg2+离子半径0.72A,Zn2+离子半径≈0.70A,二者离子半径相近,但是前者地电负性为1.2,后者电负性为1.7,在与氧形成地化学键中,前者71%为离子键成分,后者离子键成分仅为63%.前者易于亲氧,后者则是典型地亲硫元素.根据确定配位数地原则,Zn2+/S2-=0.41(Krauskopf et al,1995),因此闪锌矿形成典型地四面体配位,而后者Mg2+/O2-=0.51,因此呈八面体配位.p1Ean。 林伍德电负性法则-具有较低电负性地离子优先进入晶格 当阳离子地离子键成分不同时,电负性较低地离子形成较高离子键成分(键强较高)地键,它们优先被结合进入矿物晶格,而电负性较高地离子则晚进入矿物晶格.例如,Zn2+地电负性为857.7kJ/mol,Fe2+地电负性为774 kJ/mol,而Mg2+地电负性为732 kJ/mol,用林伍德法则判断,三个元素中Mg2+和Fe2+优先进入晶格组成镁铁硅酸盐,Zn2+则很难进入早期结晶地硅酸盐晶格,这与地质事实十分吻合.电负性决定了元素之间相互化合时地化学键性,因此可以用电负性大小来衡量离子键地强弱,由此判断元素进入矿物晶格地先后顺序.Zn2+(0.083nm)与Mg2+(0.078nm)、Fe2+(0.083nm)地离子性质很相似,若按戈氏法则从相互置换质点间地电价和半经地角度进行判断,Zn2+应于早期进入铁镁硅酸盐晶格.由于Zn2+地电负性较大,化合时共价键性较强,难于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Fe2+和Mg2+结晶矿物中,Zn2+往往在硅酸盐熔体晚期结晶形成ZnSiO4(硅锌矿)和Zn4[Si2O7][OH]2.2H2O)(异极矿)等矿物.林伍德电负性法则更适合于非离子键性地化合物.DXDiT。 3、指出下列微量元素经常会类质同象替代硅酸盐矿物结构中地哪种主要元素: (1)Rb,(2)Sr,(3)Ga,(4)Ti,(5)Li,(6)Ba,(7)Ge,(8)REE,(9)Pb,(10)Ni,(11)Mn.答:(1)K,(2)Ca,(3)Al,(4)Mg,Fe,Al,(5)Mg,(6)K,(7)Si,(8)Ca,(9)K,(10)Mg,(11)Mg,Fe.RTCrp。

地球化学考试题

名词解释 1.浓度克拉克值:概念系指某元素在某一地质体(矿床、岩体或矿物等)中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表示某种元素在一定的矿床、岩体或矿物内浓集的程度。当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时,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比在地壳中相对集中;小于1时,则意味着分散 2.亲氧性元素:倾向于与氧形成高度离子键的元素称亲氧元素。特征是:离子半径较小,有惰性气体的电子层结构,电负性较小。如K、Na、Ca、Mg、Nb、Ta、Zr、Hf、REE等;易形成惰性气体型离子; 3.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即元素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经常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 4.普通铅(或正常铅):普通铅(或正常铅):指产于U/Pb、Th/Pb比值低的矿物和岩石中任何形式的铅(如方铅矿、黄铁矿、钾长石等),在矿物形成以前,Pb 以正常的比例与U、Th共生,接受U、Th衰变产物Pb的不断叠加并均匀化。 5.不相容元素:趋向于在液相中富集的微量元素。由于其浓度低,不能形成独立矿物相,并且因离子半径、电荷、晶场等性质与构成结晶矿物的主元素相差很大,而使其不能进入矿物相。它们的固相/液相分配系数近于零。 6.同位素分馏系数: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时共存相同位素相对丰度比值为常数,称分馏系数α,或者指两种物质(或物相)之间同位素比值之(α),即αA-B=RA / RB,式中A,B表示两种物质(或物相),R表示重同位素与轻同位素比值,如34S/32S,18O/16O。α表示同位素的分馏程度,α值偏离1愈大,说明两相物质之间同位素分馏程度愈大;α=1时物质间没有同位素分馏 7.K(不稳定常数):金属离子与配位体生成络合物的逆反应是络合物的解离反应,达成平衡时的常数,称为不稳定常数。它与稳定常数互为倒数。不稳定常数越大,络合物越不稳定。 8.δEu:反映Eu异常的强。. 9.稀土元素(REE):原子序数57-71的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相关密切的钪和钇共17种元素,包括: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Sc,Y 10.高场强元素 (HFSE):指离子半径小、电荷高,难溶于水,地球化学性质稳

矿床地球化学结课作业(原著-可直接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课程期末考试 作业

矿床地球化学作业(一) 根据下列给定的火山岩岩石化学数据计算火山岩的特征参数,并作出图解,分析火山岩岩石系列和形成环境(参考岩石矿床地球化学教材第三章计算方法)。 原数据中火山岩岩性有流纹斑岩、杏仁状流纹斑岩、角砾岩和硅化角砾岩。共有样品18个,数据包括样品全分析与部分微量元素。全析中大多样品SiO2含量大于63%,样品岩性以流纹岩为主。 根据样品全分析数据计算出的火山岩的各类特征参数如表1表示,先将样品数据进行CIPW 标准矿物计算,其中氧化铁调整方法为TFeO=FeO+0.8998Fe2O3,所计算出的标准矿物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则可得出各矿物分异指数(DI) = Qz + Or + Ab + Ne + Lc + Kp。其中固结指数为(SI) =MgO×100/(MgO+FeO+F2O3+Na2O +K2O) (Wt%)。里特曼指数算式为σ43=(Na2O+K2O)^2/(SiO2-43),据表里特曼指数多位于1.8-3.3显示为钙碱性,由于原岩多数SiO2含量较高,里特曼指数确定出的钙碱度准确度差。碱度率(AR) =[Al2O3+CaO+(Na2O+K2O)]/[Al2O3+CaO- (Na2O+K2O)] (Wt%),当SiO2>50%, K2O/Na2O大于1而小于 2.5时, Na2O+K2O=2*Na2O,本例以碱度率对样品碱度进行判别,由表可知,杏仁状流纹斑岩的碱度率都为1-3,显示钙碱性,流纹斑岩为3.3-5显示出弱碱性。 图1 样品SiO2-K2O+Na2O 图解 Pc-苦橄玄武岩;B-玄武岩;O1-玄武安山岩;O2-安山岩;O3-英安岩;R-流纹岩;S1-粗面玄武岩;S2-玄武质粗面安山岩;S3-粗面安山岩;T-粗面岩、粗面英安岩;F-副长石岩;U1-碱玄岩、碧玄岩;U2-响岩质碱玄岩;U3-碱玄质响岩;Ph-响岩;Ir-Irvine 分界线,上方为碱性,下方为亚碱性。

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

罿地球化学复习题 袆一、名词解释 蚁1、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有关宇宙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艿2、地球化学体系: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通常将要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体系 聿3、元素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 肃4、元素丰度:元素在宇宙或较大的地球体系中的平均含量。 蒃5、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的微量元素 肈6、不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也称为亲岩浆元素 腿7、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元素形成阳离子能力和显示出的有选择性与某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蒄8、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它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保持稳定)的现象。 袁9、元素的赋存形式:元素在一定的自然过程或其演化的历史中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状态及与共生元素间的结合关系。 肁 10、干酪根:不能被有机溶剂萃取的不溶有机物。其含量占沉积岩中有机质的绝大部分(约90%以上)。 芈11、生物标志化合物:又称分子化石、地球化学化石或指纹化石。指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以及原油、油页岩、煤中那些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活的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 袅12、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薃13、天然气:广义:一切经自然过程生成的气体。狭义:指在沉积有机质演化过程中生成的可燃气体。 袀14、煤:沉积作用期间及期后,由植物残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而形成的,其中木质素、纤维素是成煤的主 要组分。 芈15、环境背景值:亦称环境本底值,是在未受或基本未受人为污染或者自然污染的情况下,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环境要素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 芆16、元素的存在状态:指元素的物理、化学相态和能量状态、价态、化合态和结构态等方面。元素的存在状态不同,其迁移行为和生物毒性不同。

最新水文地球化学试卷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盐效应:矿物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低于矿物在高含盐量水中的溶解度,这种含盐量升高而使矿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2、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岩石颗粒吸附地下水中的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某些阳离子转入水中,从而改变了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这一作用即为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3、氧化垒:在还原条件被氧化条件激烈交替的地段上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垒。 4、侵蚀性CO2:当水中游离CO2大于平衡CO2时,水中剩余部分的CO2对碳酸盐和金属构件等具有侵蚀性,这部分即为侵蚀性CO2。 5、TDS: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它包括溶于水中的离子、分子及络合物,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溶解的气体。 6、硅质水与硅酸水: SiO2含量大于50mg/L的水称为硅质水(1.5分);在阴离子中,HSiO3-占阴离子首位(按mol%计算)的水称为硅酸水(1.5分)。 7、硬度:是以水中Ca2+和Mg2+来量度,其计算方法是以 Ca2+和Mg2+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50,以CaCO3表示,其单位为mg/L。二、填空(每题1分,共14分) 1、Fe2+在(酸)性中迁移强,而在(碱)性中迁移弱。 2、地球化学垒按成因可分为(机械)垒、(物理化学)垒、(生物)垒和(复合)垒。 3、碱度主要决定于水中的(HCO-3,CO2-3 )的含量。硬度是以( Ca2+,Mg2+)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50,而暂时硬度是以( HCO-3,CO2-3 )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 50。 4.大气CO2的δ13C平均值是(-7 ‰),而土壤CO2的δ13C平均值是( -25‰)。 5.标型元素的标型程度取决于(元素的克拉克值)和(它的迁移能力)。 6.弥散作用包括(分子扩散),(对流扩散迁移)和(渗透分散)。 7、SiO2 和Na/K地热温度计适用的温度范围分别为( 0~250 ℃)和( 150~350 ℃)。 8.近代火山型浅部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SO2-4 SO2-4 -Cl ),而深部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HCO-3 )。 9.海水的水化学类型为( Cl-Na ),而海成存封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 -Ca )。 10、水对离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是由于水分子具有较强的(介电)效应所致,水的沸点较高,是由于水分子间(氢键)的破坏需要较大的能量。 11、在35℃下,pH=7的地下水是(碱)性。在天然水化学成分的综合指标中,体现水的质量指标的有( TDS,硬度,含盐量或含盐度 , 电导率),而表征水体系氧化还原环境状态的指标有( COD,BOD,TOC,Eh )。

同位素地球化学作业

同位素地球化学论文 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样片制备技术的改进和高精度质谱的问世,大大地提高了同位素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使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成熟和完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内容 同位素地球化学是根据自然界的核衰变、裂变及其他核反应过程所引起的同位素变异,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引起的同位素分馏,研究天体、地球以及各种地质体的形成时间、物质来源与演化历史。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已建立了一整套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为地球与天体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座标。比如已经测得太阳系各行星形成的年龄为45~46亿年,太阳系元素的年龄为50~58亿年等等。 另外在矿产资源研究中,同位素地球化学可以提供成岩、成矿作用的多方面信息,为探索某些地质体和矿床的形成机制和物质来源提供依据。 ①自然界同位素的起源、演化和衰亡历史。 ②同位素在宇宙体、地球及其各圈层中的分布分配、不同地质体中的丰度及其在地质过程中活化与迁移、富集与亏损、衰变与增长的规律;同位素组成变异的原因;并据此探讨地质作用的演化历史和物质来源。 ③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定律建立一套有效的同位素计时方法,测定不同天体事件的年龄,并作出合理的解释,为地球和太阳系的演化确定时间坐标。 根据同位素的性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主要分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两个方面。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丰度及其变化。同位素年代学随研究领域的深入,又分为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宇宙年代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主要研究地球及其地质体的年龄和演化历史。宇宙年代学则主要研究天体的年龄和演化历史。 自然界同位素成分变化

水文地球化学习题讲解学习

水文地球化学习题 第一章 第二章水溶液的物理化学基础 1.常规水质分析给出的某个水样的分析结果如下(浓度单位:mg/L): Ca2+=93.9;Mg2+=22.9;Na+=19.1;HCO3-=334;SO42-=85.0;Cl-=9.0;pH=7.2。求: (1)各离子的体积摩尔浓度(M)、质量摩尔浓度(m)和毫克当量浓度(meq/L)。 (2)该水样的离子强度是多少? (3)利用扩展的Debye-Huckel方程计算Ca2+和HCO3-的活度系数。 2.假定CO32-的活度为a CO32- =0.34?10-5,碳酸钙离解的平衡常数为4.27?10-9,第1题中的水样25℃时CaCO3饱和指数是多少?CaCO3在该水样中的饱和状态如何? 3.假定某个水样的离子活度等于浓度,其NO3-,HS-,SO42-和NH4+都等于10-4M。反应式如下: H+ + NO3- + HS- = SO42- + NH4+ 问:25℃和pH为8时,该水样中硝酸盐能否氧化硫化物? 4.A、B两个水样实测值如下(mg/L): 组分Ca2+Mg2+Cl-SO42-HCO3-NO3- A水样706 51 881 310 204 4 5.请判断下列分析结果(mg/L)的可靠性,并说明原因。 组分Na+K+Ca2+Mg2+Cl-SO42-HCO3-CO32-pH A水样50 6 60 18 71 96 183 6 6.5 B水样10 20 70 13 36 48 214 4 8.8 6.某水样分析结果如下: 离子Na+Ca2+Mg2+SO42-Cl-CO32-HCO3-含量(mg/l) 8748 156 228 928 6720 336 1.320 试计算Ca2+的活度(25℃)。 4344 含量(mg/l)117 7 109 24 171 238 183 48 试问: (1)离子强度是多少? (2)根据扩展的Debye-Huckel方程计算,Ca2+和SO42-的活度系数? (3)石膏的饱和指数与饱和率是多少? (4)使该水样淡化或浓集多少倍才能使之与石膏处于平衡状态? 8.已知温度为298.15K(25℃),压力为105Pa(1atm)时,∑S=10-1mol/l。试作硫体系的Eh-pH图(或pE-pH图)。 9.简述水分子的结构。 10.试用水分子结构理论解释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1.温、压条件对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12.分别简述气、固、液体的溶解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