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的教学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写照和传承,是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凝练简约的文字、独具匠心的布局,深邃的思想、审美的情趣、价值的认同,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在各版本教材中的数量较少,以现行教材为例,人教版教材共选人4篇,北师大版教材共选人14篇,其中小古文居多。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诟病颇多,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教什么”的阶段性教学目标不明。

课程标准中,除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之外,对文言文教学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文言文小学阶段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了课堂教学深浅不一,深的语辞篇章一股脑儿塞,浅的读读背背而已。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目标到底如何定位?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这给我们提供了把握小学阶段文言文目标的思路。首都师范大学刘占泉教授,在《文言教学的反思及建议》中,钩沉了20世纪后期50多年来的文言教学改革后,把高中毕业前的文言文学习分成“启蒙一入门一提高”三个阶段。小学中高学段,应定为“启蒙”阶段,以“初步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和大致了解一些

古代文化常识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第二,“怎么教”的失却与偏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偏颇一边,有的陷入只见“章句”的泥潭——逐字逐句翻译,字句落实,教法呆板单调,课堂气氛沉闷,掐灭了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初的热情火花;有的沉浸渲染“清议”的讲堂,关注诗句中的情感、价值观,关注人文内涵,大量拓展,无度开掘,课堂虽激情飞扬,但学生云里雾里,语言根基不牢,学完后,读不好也背不下来;有的课堂,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大量地播放动画片,为了某一观点展开辩论,大讲故事,课似乎热闹非凡,但文言文应有的古韵古味被破坏了。

我们对几个不同版本不同课例的文言文展开教学研究,在明晰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教什么”的基础上,探究“怎么教”,进而总结为“十六字经”,那就是:“源”“流”一脉、“趣”“味”合一、“文”“言”共生、“读”“背”并举。

一、“源”“流”一脉

文言文是先贤的宝贵遗产,教学上我们当辩证汲取古人的可贵经验。古代私塾先生教学,采用的是“训诂”,就是讲求明确字义,促进阅读的准确理解,这是符合汉字与汉语书面语内在规律的科学教学方法的。汉字“因义构形”,即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由字成词,由词成句,句而成段篇。从文本的关键文字出发,让学生触摸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的脉搏,了解汉字的音形义相

糅合的构造之美,嫁接起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传承之桥,对阅读文言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人教版六上《伯牙绝弦》,课题是文本的“眼睛”,从关键字“绝”突破,提领而顿,有助于推动学生对整体文本的感悟。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展开的:

师:“绝”是什么意思(

断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看注释)

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割断琴弦)

师:既然是割断琴弦,为什么不用“断弦”,而用“绝弦”呢7 生:用“绝”字,表明割得更坚决。

师:我们一起来追溯“绝”的小篆写法(出示:*),右下“*”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右上是“刀”,左偏旁*(纟)是一束丝(不是一根丝),“人”用“刀”把一束“丝”全部割断,一丝不剩。

师:伯牙弹的古琴有七根弦,七根弦全断了,才叫——

生:绝弦。

师:一根不剩,这就表明他绝不再弹琴了。

通过对“绝”字小篆写法的观察与分析,学生对“绝弦”的理解更感性、更具体。当学生学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对俞伯牙“绝”的动作、失知音之痛的`程

度感同身受,进而深入感悟到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

二、“趣”“昧”合一

文言文离小学生的日常语言较远,艰涩难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也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学更需要激发兴趣。(语文教学论文)但激发兴趣不能为兴趣而兴趣,失去文言文应有的韵味。趣味、韵味犹如文言文课堂的双翼,轻轻扇动起来,则趣满课堂,情满课堂。

首先,可以还原情境,“趣”“味”合一。《杨氏之子》是人教版第一篇小古文,以下是笔者的开课一

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同学们喊我——(王老师);比我大的喊我“小王”,比我小点的,喊我“王姐”。我呀,认识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他特逗,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王氏之女”,知道什么意思吗(

姓王人家的女儿)对,“氏”指的是姓,“之”就是“的”。

非常想认识一下同学们,你姓什么(

略)用老先生的称呼法可以是——(略)

因是第一篇,课前谈话创设情境,注重“文言”与“现代文”的联系与变化,注重调动情趣,不失“言”趣。

《伯牙绝弦》的开课,出示伯牙鼓琴图,教师在古色古香的图画中,古音古韵的琴声中,款款介绍子期和伯牙:“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幅图,叫伯牙古琴图,图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古文学习磁场。这样的氛围,如袅袅轻烟,始于开课,萦绕课中,挥之不去,既有趣味,又有韵味。

其次,可以放缓认知,“趣”“味”合一。《杨氏之子》是首次文言文教学,学习的脚步不妨放得慢些,再慢些,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燃起兴趣之火。如:第一,理解生字,引导学生看注释;第二,教师加动作演读,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第三,看注释再读文,尝试读懂;第四,抓人物,从发现“孔君平”、“孔”、“夫子”都指孔君平,“杨氏子”、“其”、“儿”、“儿”、“儿”、“君”都指杨氏之子,发现第三句的省略,帮助学生疏通文意,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凝练。然后,引导分角色读,加动作演读。几个台阶,放缓了学习的坡度,拾级而上,小古文学得轻松愉快,且不失其中的韵味。

三、“文”“言”共生

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文”指文章、文学、文化,那么“言”直指语言文字,即词语积累、古汉语语法、诵读方法、文言语感。“文”“言”共融就是语言文字与人文思想的同构共生,和谐统一。上文提到,文言文教学或死于章句,或废于清议。于是,我们力求在“章句”与“清议”之间寻找平衡点和切入点,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文内涵,通过悟人文内涵促语言文字训练的夯实,让“章句”与“清议”齐飞,语言共人文一色。

首先,以“炼言”促“人文”。文言文教学要凸显语文课姓“语”的特点,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小学阶段要抓住粗浅的、典型的、常用的古文字,理直气壮地炼字、炼词和炼句,开展语言文字实践,并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促进对文章情意的把握、体会。如学习《学

弈》一文,要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真正的原因,第六届全国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周奇老师就引导学生回到“文言文”中,回到文言文的“字词句”中,先找出文章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用前面学习的“看注释”方法,用小组合作学习发现的方法,引导学生炼言:“这段话有很多‘之’字,数一数,有多少能说出‘之’的意思吗说一个两个都行。”当学生把三个“之”的不同意思弄清楚了,根据意思断句分角色读,披“言”入“文”,摇头晃脑、人情入境地读出来后,水到渠成地明白,原来“弗若之矣”的原因就是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三心二意”。

其次,以“学文”促“习言”。文言文语言凝练、形象,言简意赅,或饱含着作者真挚浓郁的感情,或阐发发人深思的哲理,凝聚了作者锤炼语言的艺术匠心。教学中,辨析、品味关键性语言,抓住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既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又是学习诗人语言技巧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抓对文本表情达意有重要作用的字词句,重点品评、挖掘、想象、拓展,促进语言文字的训练。我校胡兰老师执教《活见鬼》时,为想象夜归者的心情,教学设计如下:(出示:“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1.读中思考:好好读这句话,这个“夜归者”怎么就怀疑另一个人是鬼呢?

2.引导想象:不说,你就是那个夜归者,就请把你看到一人投伞下同行,久之,之后还不语时的不同心理,拿起笔来,联系上文,写

一写。

(出示:久之,________;不语,________。生练写。)

3.朗读点拨:久之,不语。

4.词语积累: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大雨,如果说刚才是提心吊胆,那么此时此刻,夜归者的心里一定是——(疑鬼疑神)

5.朗读指导:谁来读,让我们体味到夜归者当时的心情?

(1)久之。(师点拨:再久点。)

(2)不语。(师点拔:不是不语吗,你这可暴露目标了。)

(3)疑为鬼也。(师范读,读出颤音。)

此设计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中藏着的丰富的心理活动,在思考、想象、体验、创造的学文中,实现了与写话训练、词语积累、朗读指导的有机统一。

四、“读”“背”并举

入选教材的文言文文质兼美,教学中应以“朗读”为主,正如曾国藩所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文章精神定显,“语文”本色的原汁原昧必出。小学阶段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多积淀一些经典文言,对良好语感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实现“读”“背”并举,既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读”“背”要顺应学情,如同剥笋层层深入,不可违反学习的规律。大体分三个层次:初读,读准读通,有板有眼;悟读,有滋有

味,读出文意;诵读(即背读),有声有色,读出文境。笔者在教学《伯牙绝弦》时,以“读”的三个层次为线索展开教学,在深入悟读中背诵全文,分为五个教学环节:导读题,练读文,品读“情”,悟读“痛”,诵读文。

第一个层次,初读。一抓读音,抓课题易读错的“弦”正音,抓初次出现的两个语气词“哉”“兮”正音。二抓停顿,正确停顿,要结合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哉”“兮”是表示感叹的文言虚词,读这样的语气词,延长、停顿一下,颇有音乐美。“谓”是说的意思,明白一个字就是一个词,也就明白了“谓”后停顿的道理。三抓节奏和轻重,这样的练读要结合文言文内在的情感,不能一步到位,要反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第二个层次,悟读。在悟读知音的境界部分,引导学生自由默读、圈画,尝试说大意,在学生头脑中初步铺设伯牙志在高山、流水,子期眼前展现高山流水的画面。其次,教师创设音乐情境,还原语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去体味、去朗读。

第三个层次,诵读。在学生的情感融入文本的关键时刻,教师引入课程资源,让学生深入体会知音不仅是知“琴音”,更重要的是知“心声”,从而叩击学生的心弦,体会“人”“文”“言”琴瑟和鸣的妙境,配乐诵读,铭记心中。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 【内容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讲,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为提升语文素养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偏重教师的传授,学生机械的接受和记忆;存在着偏重背诵和默写,忽视对内容的感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情感培养方法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灿若星河,千百年来,滋润了多少代中国人。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呈现的古诗更是其中的精髓,它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收录的诸多古诗词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又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足。本文试着对古诗词的分析,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古诗词教学问题 1、枯燥单一的“演讲式”,课堂缺少活跃 “演讲式”俗称“填鸭式”,也就是满堂灌。这种教学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辛苦。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分为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过程机械化,使原本内容丰富,意味深远的营养大餐被做成毫无新意的小菜。同时这种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创造力,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无情的摧残殆尽,课堂上缺乏美感,缺少情感的迸发。 2、学诗方法单一,破坏诗歌的整体性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老是紧盯着课文,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生怕联系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相关古诗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采取一问一答,学生们只知道回答,并未理解问题到底与诗词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性,进而无法很好的领悟诗歌的意境。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人教版从五年制小语第九册开始在每册最后都安排了短小有趣的文言文。我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要求,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我认为小学文言文教学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解,解中练,练中拓。 一、读中悟,悟情入境。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教师要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通过流畅自如的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初略地感悟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指导学生用分节线划句子,以帮助学生读好句中的停顿。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学生在反复跟读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节奏、轻重音、停顿、语气,掌握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3、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教师引领学生自读互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渐渐形成文言语感。 二、悟中解,解文达意。 文言文与现代文在古文、词语、句式运用上存在差别,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逐词逐句悟,适当点拨、讲解,让学生从整体上自悟文章的内容、思想。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符号分类来批注不同的文言文特殊现象,如多义词、近义词,同义词、通假字等,同时提醒学生不要“对译”,而应意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可创造性地采用颠倒语序、增添语句、将古单音词变双音词等多种方法理解,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即可。从而培

养学生全面自悟文言语言的能力。如《矛与盾》最后一句“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初读、标注、诵读后掌握“弗”是“不”,“应”是“回答”的意思,如果“对译”的话连起来就是“那个人不能回答了”,从意译的角度学生可理解成“那个人无言以对”或“那个人哑口无言”或“那个人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来”等,使古文整体内容在表达上更准确、更清楚、更连贯。 三、悟中练,练说促思。 当学生能正确、流畅地读通课文之后,首先教师可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引领学生讨论完善注解,独立或相互合作地对文言文的每句话进行揣摩,整体了解大意,在学生头脑中换成今天的现代文。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进行练说,说重点词、句的意思,并抓住关键之处展开思考、讨论,如教学《矛与盾》一文时,抓住“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理解、感悟课文中所讲的道理,说话不能言过其实,互相抵触,使人觉得可笑。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领悟一些生活的哲理,办事要实事求是。 四、练中拓,拓展延伸。 学生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因此,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延伸,通过阅读推荐篇目、改写故事、排练现代课本剧、写读后感、收集相关资料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和认真读注释的好习惯,在阅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确实,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情志景物浑融是中国诗歌尤其唐诗宋词最显著的特点,诗歌教学如果能引导孩子们抓住“诗?乐?画?情”四个字做文章,在吟诵和品味上下足功夫,让孩子们伴随美妙的韵律入境、动情、会意。 一、吟诵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每个学段的小学生古诗词教学都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新课标在“读”和“背”中均强调了一个“诵”字,这既符合传统诗词的文体特征,也符合诗词的审美及教学特征。因此,如何在“诵”字上下功夫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何为诵?对其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同“吟”、同“咏”,“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的读”;一种认为同“吟”、同“咏”有区别,“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侧重强调语言本身的节奏,

而非音乐的节奏。其实,“吟”、“咏”、“诵”的涵早就混同合一,之间难以区分明确的界限,当前,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的探索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这里用“吟诵”一词代替“诵”的称名。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歌是先以来就建立起来的最基本的方式,其优越性、实效性早被证明,现在强调这种方式不过是对传统的回归。 其实,很多作品可以配乐吟唱,可以拉长声调吟诵,这些不仅仅本身是切入诗词情境的方式,也由于其形式活泼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二、品悟中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宋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诗画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阅读、欣赏诗歌一个必要的也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就是入画入境。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诗词多属于不必解作品,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作必要的字词疏通外,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入画入境。辛弃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近几年来,小学课本中出现了不少篇幅的文言文,它虽只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却是小学生认识、吸收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几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对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层面,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作好铺垫,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非常陌生的,不仅难读(单音节词较多,读起来咬口),而且难懂(古今词义差异较大)。对于教师来说,教法上也是陌生的,不仅是初次较学文言文,而且面临的是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小学生,因此教好小学文言文,确非一件易事,在新课标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去把握小学文言文教学呢?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正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目标下“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以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具体体现和补充,因此,小学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我通过实践觉得教好小学文言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趣为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这点上我认为,小学教学文言文的落点应放在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对文言文感到新奇有趣,摒弃畏难情绪,而不应放在仅仅教懂、学懂这几篇短文上,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始终尝试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 1、在预习中捕捉兴趣,如在教学《活见鬼》时,我就要求学生搜集关于鬼的知识课前交流。 2、在朗读中激发兴趣,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3、在表演中培养兴趣。如学《学弈》时,我让学生编成课本剧表演。 二、读为本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时,教师要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指导文言文朗读,一般这样展开: 1、学生默读,因为第一遍读,学生有生字障碍,需看注释和查阅工具书。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大体的文意。 3、教师教读,学生跟读,必要时还要对一些难读句子划分节线以帮助学生停顿。 4、全班齐读。 5、自由读。 6、熟读成诵。 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要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觉参与。 1、首先让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把握大意。 2、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或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3、放手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 通过这样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完整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基本步骤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基本步骤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本着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的内容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的内容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XX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XX年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 荐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

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 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近几年中考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在短短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有一些粗浅的文言文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策略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 扣的文艺散文。《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 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

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悟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策略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之一,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教育学生防微杜渐,虚心听取意见,及时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之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我们对学生的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零开始,正如钱梦龙所说:“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 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文

浅谈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2-20T11:24:01.3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作者:程玲 [导读]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建立在以课堂为中心,以“读通、读懂、读深、读味”的基本结构建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探索模式程玲(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小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建立在以课堂为中心,以“读通、读懂、读深、读味”的基本结构建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探索模式,并适度从课堂向课外拓展,拓展文言文阅读,建立课外补充型文言文阅读机制。以朗读来带领文言文学习,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读出意境——读出思考。真正达到小学阶段文言文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的研究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主要形式下,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学习的价值追求,达到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兴趣;诵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100-0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因此,课程标准部编教材从三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学生就开始接收文言文学习。其中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司马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下册分别安排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是,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建立在以课堂为中心,以“读通、读懂、读深、读味”的基本结构建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探索模式,并适度从课堂向课外拓展,拓展文言文阅读,建立课外补充型文言文阅读机制。以朗读来带领文言文学习,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思考。真正达到小学阶段文言文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的研究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主要形式下,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学习的价值追求,达到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 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多形式朗读训练,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语言简练,具有音韵之美,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引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朗读,最好的方法也是朗读。 (1)默读。学生通过在默读中结合注释和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正确的读音及一些字词的古今义的不同,例如《杨氏之子》中“为设果”的“为”字读音;“家禽”的古今异义。最终达到组织文章大意的目的。 (2)听音读。除了听录音读,还可以听教师泛读。学生通过反复听读,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本大意。 (3)跟读断句。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时,对于一些长句子、难读的断句,我们就让学生多次听读后自己试着画分节奏,然后对照老师提供的正确节奏,看看自己哪停顿的对,哪停顿的不对,纠正后再读。例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是“使/弈秋/诲/二人弈。”如果在读时一断一断的,别人可能会觉得“您是结巴还是紧张?”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很轻松地解决,那就是在停顿之处,把断点之前的字音拉长了来读。即“使----弈秋----诲----二人弈”。拉长声音时可以轻,就是古代所说的字断音连,闭上眼睛头脑中再想想以前那些长衫瘦弱的书生,他们手捋胡须之乎者也,是不是和古代人读书方式就非常接近了!学生一定会喜欢模仿这样的读法,一读上文言文就会兴致盎然的!这样,学生可以在准确的、多次的跟读过程中,对于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步深入。 (4)齐声读。学生齐读,声势浩大。优生可以带动差生,通读课文,并且读准课文的节奏。 (5)去掉标点尝试读。古文通常是不加标点的,让学生尝试读,要读好停顿。这样做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读通原文,读懂文章大意,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获得感悟。 (6)竖排版配乐读。古文在古代不仅没有标点,排版也和现代不同。可以让学生思考从哪边读(从右至左)?就像写书法的规则一样。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配上音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自由反复读,读到文章自然上口,读出“之乎者也”的韵味。 (7)熟读成诵。熟读成诵是学生积累语言词汇的主要途径。小学阶段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通过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字断音连的背诵,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二、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三、合理想象,体味内涵 充分运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作品,对作品的“留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例如《杨氏之子》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在此处设计心理补白——通过合理的想象,明白杨氏之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杨氏子的聪慧表现。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如教学《学弈》时,“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句中“之”字的意思。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再去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师适当指导点拨。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或寓意等。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讲,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 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为提升语文素养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情感培养?方法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灿若星河,千百年来,滋润了多少代中国人。古诗是我国传 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呈现的古诗更 是其中的精髓,它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收录 的诸多古诗词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又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足。本文试着对古诗词的分析,从以下几方 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古诗词教学问题 1、枯燥单一的“演讲式”,课堂缺少活跃 “演讲式”俗称“填鸭式”,也就是满堂灌。这种教学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教师教的 辛苦,学生学的辛苦。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分为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过程机械化,使原本内容丰富,意味深远的营养大餐被做成毫无 新意的小菜。同时这种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创造力,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 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无情的摧残殆尽,课堂上缺乏美感,缺少情感的迸发。 2、学诗方法单一,破坏诗歌的整体性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老是紧盯着课文,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生怕联 系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相关古诗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采取一问一答,学 生们只知道回答,并未理解问题到底与诗词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破坏了诗歌的 整体性,进而无法很好的领悟诗歌的意境。 3、关注角度狭隘,学诗兴趣下降 新课标中有明确的对于古诗文的篇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也偏重对学生古诗词的“量”的积累,让学生大量的机械的抄写,背诵,默写。同时采取一板一眼的翻译,学生在枯燥的抄写和背诵中记住古诗词。这样容易对古诗词产生厌恶。慢慢地, 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便下降,甚至丧失。 二、培养策略的探讨 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就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古诗词不仅仅限于书上的内容,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描写生活场景的古诗词,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诗词,诗词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杜甫《春夜喜雨》中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让学生理解这是写春雨的诗句。接着找 一些有关雨的诗句,扩宽自己的古诗词知识面,然后与大家分享,日积月累,不 仅能学到众多的古诗,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对古诗词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 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教古诗词时,所选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同样 是送别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两首诗虽是同一人所写,但在情感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这样一对比,学生在情感上就有所触动,就 很容易掌握不同古诗词的中心主旨。正如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教学的感受

对文言文教学几点感受 文言文教学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学生语文考核的重要内容,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中学文言文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文言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这是教学的基础;又要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这是教学的关键;更要强调古文化的传承和熏陶,这是教学的旨归。以文章为中心,结合文章语境积累文言,进而体悟文化,使文言、文章、文化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文言文教材语言知识点多、文体多样,多数要背诵并默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口语交流中,要有意识地应用名言、典故、熟语吸引学生。通过这些言传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中丰富的故事。经典的语言可以跨越千年、横贯南北,依然能准确、简洁、生动地表达人类的思想、传递人类的情感、反映社会的现状,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崇拜之情。一旦文言文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学生的畏难情绪也就消除了。这时再收集一些,应用文化名人的人生经历或应用名人、名著做素材写成的佳作、高考优秀作文来阅读。 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学生阅读后更能被文言文中渗透的深刻哲理、深邃思想、深厚底蕴所折服,开始有了使用的冲动。这样,从被动厌倦到产生崇拜到生发接近之意再到有意尝试,学生的热情逐渐调动起来,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产生。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摆脱了厌倦的情绪,文言文教学当然就逃脱了费时、低效的窘境。 二、强化朗读,“四读”教学贯穿课堂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1、教师引领,学生朗读。“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韩愈认为解惑是大事,重在质疑问难,这是不错的。但读顺读畅课文,是小事吗?离开“知句读”这一步,何来“传道受业解惑”呢?文言文重语感,重朗读,但必须以“知句读”为前提。在大量的、反复的朗读中,读出语感来,在日积月累中产生对句读的感觉。因此,领读、范读是少不了的。在教师引领下,学生把课文读顺读畅了,他便能对文章获得初步的感知。作为第一步的“教师引领”下的学生朗读,目标是:读顺读畅,初步感知课文,能讲出文章的大意来。 2、借助工具,学生自读。学生对一篇文言文,读顺读畅了,获得的初步感知往往错误百出。如果教师急于指出错误,要求学生理解,这不利于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古汉语词典,联系已学课文中掌握的词义,自己去读。借助工具书,联系旧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我们语文教师备课时,离不开这一步;即使是古文大家,也经常用这一方法,以求证自己对字词句义的理解。这第二读的目标是:了解课文内容,大体上疏通字词句。通过复述,可以对学生掌握的程度有所了解。 3、相互合作,学生猜读。通过学生复述,教师可以发现有些字词句,学生仍未疏通。教师发现问题后,可以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猜读。猜读的原则是:一要顾及字词的含义,二要顾及全篇,上挂下联,要言之成理。猜读过程中往往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介绍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介绍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介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

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到六年级,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自然就到了它的巅峰,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而且,每次素质测试中,变化万千的古诗词题之失误,真是一次次“麻醉术”后的剧痛。使我们彻底醒悟:自认为学生熟知的友情“诗”,原来是那么不近人情的疏远。加之,学生习作时语言的网络化与匮乏化,如环境沙漠化那样让我们感到可怕。那么,如何疏通古诗词之源,使学生才能有可取之活水呢?下来,我就本册语文教学谈谈古诗词的复习方法。 一:因势利导锲而不舍 本学期第一天,我用古诗给予学生深深的期望“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学生信心大增,我又说:“可是,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该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有诗词回答我。”这下,就像点燃了导火索,什么声音都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学生会用古诗词,是建立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校时间的节奏是紧张的,几乎没有空闲之处,如何来利用时间对其进行巩固。我们虽不可能利用“马上”“厕上”“榻上”,但我们可以利

用“课前”“课中”“课后”,早晨来校后,学生就可以利用早读前的十几分钟将你布置的古诗文进行记忆,(当然,我们六年级是以《语文知识精粹》这本课外工具书为主的。)每天只理解记忆几句诗句足已。你想,一学期下来,我们大概就复习了数千句了,数百首了。加上,古诗词的学习本来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事,想要好,就得慢慢的做。得保证诵读的时间。 二:学法灵活,加强考核 对于托管学生来说,复习古诗词方法会更多一些,因为,晚上给家长背诵,并说出诗意。或根据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散文等。这样,既复习了古诗词,又加强了习作练习,岂不一举两得吗?第二天,老师只需检查那些学困生就可以了。同时,我们每天更换课表,就在课表旁写上一两句哲理诗、惜时诗、给孩子鼓舞了士气,有学习了诗句,渲染了学习的氛围。其实,在这期间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孩子会背诵,理解,不会写字,或写错字的现象。这点,我们就在写字课上画上田字格,很规范的将难字、易错字板书出来,孩子临写,这样,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平时,我们在听写生字生词的时候,不妨出几句诗词,让孩子填空。考察了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应用。再进行查漏补缺。逐步提高学生整体的古诗词水平。 三:注重差异,高效强化。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近几年中考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在短短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有一些粗浅的文言文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策略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悟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策略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之一,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教育学生防微杜渐,虚心听取意见,及时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小学文言文教学设计

小学文言文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文言

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转载于:海达范文网:小学文言文教学设计)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