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卷机放纸卷转动惯量对纸幅张力控制的影响

复卷机放纸卷转动惯量对纸幅张力控制的影响
复卷机放纸卷转动惯量对纸幅张力控制的影响

(完整word版)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8 2 MD J = 对于钢材:341032-??= g L rD J π ) (1078.0264s cm kgf L D ???-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r-材料比重(gf /cm 3)。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2i Js J = (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i-降速比,1 2 z z i = 3. 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g w 22? ? ? ???=n v J π g w 2s 2 ? ? ? ??=π (kgf·cm·s 2)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n-丝杠转速(r/min); w-工作台重量(kgf);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s-丝杠螺距(cm)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s cm (kgf 2g w 1 22 22 1?? ??? ???????? ??+++=πs J J i J J S t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s-丝杠螺距,(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2 g w R J = (kgf·cm·s 2)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2221g w 1R J i J J t J 1,J 2-分别为Ⅰ轴, Ⅱ轴上齿轮的转动惯量(kgf·cm·s 2); R-齿轮z 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马达力矩计算 (1) 快速空载时所需力矩: 0f amax M M M M ++= (2)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t 0f t a M M M M M +++= (3) 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0f M M M += 式中M amax —空载启动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f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摩擦力矩(kgf·m); M 0—由于丝杠预紧引起的折算到马达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kgf·m); M at —切削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t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kgf·m)。 在采用滚动丝杠螺母传动时,M a 、M f 、M 0、M t 的计算公式如下: (4) 加速力矩: 2a 106.9M -?= T n J r (kgf·m) s T 17 1= J r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惯量; T —系统时间常数(s); n —马达转速( r/min ); 当 n = n max 时,计算M amax n = n t 时,计算M at n t —切削时的转速( r / min )

薄膜分切机放卷至卷取的张力控制(上)讲解

薄膜分切机放卷至卷取的张力控制 (上) 1.分切机的重要选定要素2.放卷至卷取的张力3.接触辊及接触压力4.卷取张力的自由选择及设定5.在薄膜主要物性条件下所设定的卷取条件1.分切机的重要选定要素在分切机的选定方面最受关注的应该是分切卷取后的产品如何?也就是产品内部品质。从外观上来看,无皱褶、无划痕、端面整齐、卷取表面硬度适当等,这些都应该是基本的。但是,我们认为仅关注这些还不够。因为分切卷取后的产品其内部残留着很大的应力(内部张力),这将会对 1.分切机的重要选定要素 2.放卷至卷取的张力 3.接触辊及接触压力 4.卷取张力的自由选择及设定 5.在薄膜主要物性条件下所设定的卷取条件 1.分切机的重要选定要素 在分切机的选定方面最受关注的应该是分切卷取后的产品如何?也就是产品内部品质。从外观上来看,无皱褶、无划痕、端面整齐、卷取表面硬度适当等,这些都应该是基本的。但是,我们认为仅关注这些还不够。因为分切卷取后的产品其内部残留着很大的应力(内部张力),这将会对后道工序带来各种不利影响,比如说印刷的套印不准等。 这种内部品质的状况如何,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用户的订购量、产品韵价格及用户对制膜厂家的信赖和评价。 而这种选定要素却无法用肉眼看到,因此,对薄膜的张力控制及接触压力的控制是最重要的选定要素。 2。放卷至卷取的张力

分切机的放卷至卷取张力可分为以上3大部分。 2—2放卷张力 2—2—1内部张力 前道工序卷取下来的原膜母卷的内部含有残留应力,这残留应力的大小同生产线的设备性能有关,特别同卷取机的性能有很大的关系。如卷取机的张力过大且张力的变动量也大时,会对分切机的放卷张力的控制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原膜母卷由于熟化的缘故几乎多少都存有偏芯,这就是放卷速度的变化而造成放卷张力变化的原因所在。放卷张力发生变化会使薄膜内部产生应力,将存有内部应力的薄膜从牵引部传送至卷取部,最终肯定会对卷取张力的变动带来影响。 为使放卷张力的变动量降低,放卷部采用浮动辊方式来控制放卷张力。该方式可使原膜母卷的内部应力减少,可吸收放卷速度的变化,实现放卷张力保持稳定。 为使浮动辊的效果更佳,本公司研制开发了2根串联在一起浮动辊方式(已取得专利权),该方式可使放卷张力的变动量降低到最低限度。 2—2—2为实现放卷张力变动量最小而采取的对策 串联浮动辊的控制 偏芯原膜母卷回转时,靠浮动辊的摆动来吸收,但是,浮动辊的质量成为惯性抵抗使薄膜产生松弛,并使张力也增加。由于此惯性抵抗会给每一时间上的变动量及浮动辊的质量本身带来很大的影响。现在,本公司研发开发了把2根浮动辊组合在一起的串联浮动方式,可实现低张力条件下的高速运转。 串联浮动辊的方式相对于1根浮动辊来说,偏芯原膜母卷每回转1次,薄膜偏芯量的1/2通过浮动辊的位置变化来吸收,同时,由于浮动辊及惯性力的变动所产生的作用于薄膜的张力,因每一根浮动辊的质量是原来1根的1/2,可使得总体上放卷张力的变动量减少到原来1根浮动辊张力变量的1/4。

全数字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

全数字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机械制造论文 全数字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 陈杰金霍览宇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湖南长沙410151) 【摘要】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张力控制系统的数字化发展趋势,并分析对比目前市面上各种张力控制系统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基于通用PLC控制器和变频器为核心的全数字张力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关键词数字化;张力控制系统;PLC;变频器 ※基金项目:湖南省2013年度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3C254)。 作者简介:陈杰金(1979.02—),女,吉林松原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讲师。 1 问题的提出 很多行业涉及到张力的控制,张力控制系统是以卷材为材料的生产机械上最重要的控制系统,在冶金、纺织、造纸、印染等许多行业应用广泛,各种产品如钢板、铝箔、布料、塑料薄膜、纸张等卷材,这些材料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卷曲或者开卷等工序,如铝箔张力控制系统,铝带经过粗轧、精轧等多个工序,变为铝箔之后卷曲成一卷成品。这个过程中张力的控制非常重要,张力过大、过小都会造成卷材质量问题,导致成品率低,比如在放卷、收卷以及过程中,都要保持一定的张力(或者称之为拉伸力),过大的张力会导致材料变形、甚至断裂,而过小的张力又会松弛,导致褶皱,张力控制不稳也会造成不匀、切断长度不稳定等现象,所以必须对张力进行控制,保持张力恒定。由于张力会随着卷径而变化,而张力的变化对卷取效果会有很大影响。因此说恒张力控制是高精度卷取控制的关

键环节。 在某些某冶金企业中仍有为数不少的卷取张力控制设备,其张力控制系统仍采用传统的模拟电子插板式控制系统,以分立的电子器件控制,设备老化,故障频发,急需进行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PLC 和变频器为核心的恒张力的控制方案,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控制效果,实现设备的价值再现。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目前高精度的张力控制均能采取闭环控制,通常根据控制方式可分为直接张力控制、间接张力控制和复合张力控制三种方式。直接张力控制,是构建张力闭环控制系统,利用张力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与给定张力值比较,通过张力调节器,驱动执行机构,调节张力辊的位移,进而达到控制张力的目的;间接张力控制则是对卷取张力建模,通过对卷取机构的转矩方程进行静态、动态分析,确定影响张力的相关因素(如电流、卷径等),进而对这些因素进行反馈控制(如电流反馈、反电势反馈、卷径反馈控制等),从而达到恒张力控制的目的。复合恒张力控制则是两者的结合。在间接张力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张力闭环,形成三环控制系统。近年来,国内外卷取张力控制现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制动器(磁粉离合器)的励磁电流与输出力矩的线性关系,通过控制和调节磁粉离合器的励磁电流进而控制输出力矩,实现张力控制。这种方式主要应用在轻工业如纺织、印刷行业等,代表产品有三菱张力控制器、华纳张力控制器等等,市场上产品丰富。 (2)通过标准工艺张力控制板及附带的控制软件,通过交直流传动装置,完成张力控制中的动态力矩补偿、卷径计算、恒张力控制等功能,进而实现恒张力

复卷机的传动控制

复卷机的传动控制 广州造纸有限公司 李剑峰 唐文林 摘 要 本文介绍广州造纸有限公司三台纸机复卷机的传动控制情况,其中两台复卷机是引进Voith公司,一台是引进Valmet公司的设备,电控是用Siemens控制系统。 关键词 复卷机 张力 张力控制 负荷分配 一、前 言 广州造纸有限公司继1992年和1993年 先后引进了两台VO ITH的复卷机(编号为  #6, #7),后于1996年又再将一台VAL2 M ET的复卷机(编号为 #5)投入了运行。 三台复卷机的电控设备均是SIEM ENS的控 制系统。投产以来,运行情况良好,纸卷结实 美观,无断头率提高。 二、三台复卷机数据 表1基本数据 #5复卷机#6,#7复卷机 最大抄宽3970mm3150mm 最高车速2000m/min180m/min 传动点数目5个4个 引纸方式下引纸下引纸 切纸刀控制交流变频电动机 传动控制 纸摩擦从动式 使用传动控制系 统厂家 SIEMENS SIEMENS 三、复卷过程的曲线 复卷机的传动控制,最主要是要了解整个纸卷在复卷过程的特征曲线,然后配置控制系统,使各传动点能按照特征曲线运行,以下是#5复卷机的基本曲线图(图1)。 在复卷一套纸卷的过程中,纸页的张力保持恒定,复卷机前后底辊马达负荷是随卷纸的直径增加而按一定比例分配变化,压纸辊压力也按一定的曲线变化。 1.张力曲线: 纸页的张力曲线可以分为:引纸张力,运行张力和待卷张力三部分。恒张力控制是复卷控制中最复杂的一部分。#5复卷机纸页的张力曲线如图(图2)。 当复卷开始引纸爬行时,纸页的张力是一个较小的固定值,进入运行的加速过程前,张力较给定速度要更快达到操作人员的设置值,并将其保持至下一次复卷停机(图3)。在零速待卷期间,纸页的张力是一个比引纸张力要大的固定值,而且在进行爬行操作时,张力也是此值(图2),这样有利于下次运行能迅速达到张力给定值,这也正是#5复卷机更胜于# 6,#7复卷机的设计特点。 可以看出#5复卷机与#6,#7复卷机的不同是在于待卷张力。前者是纸页的待卷张力大于爬行张力,而后者则是为零,因为后者的操作顺序是:先爬行,才能再进入运行;而# 5复卷机则是直接从零速进入运行的。 2.惯量补偿曲线 由于旋转物体加(减)速时,电气传动部分必须提供加(减)速力矩。这是根据物体的机械时间常数而提供的。象原纸卷通过纸页与另一传动马达连接(这是另一个机械时间常数)。当对两个传动点进行同时加(减)速时,纸页的张力由于两传动点时间常数不同,产生速度差而导致改变。为了避免或使得这种对纸页张力的影响为最小,需要一个对应于实际加(减)速力矩的辅助设点,所以这是一个连接

涂布机工艺规程(详细)

涂布工序流程 谭成林 一、涂布的作用 在电池生产过程中,将成卷的基材,铜箔、铝箔涂上一层特定功能的浆料。保证极片表面平整、光滑、敷料均匀、附着力好,干燥、不脱料、不掉料、无积尘、无气泡并烘干收卷。 二、涂布材料设备、工具: 云南白药膏1090mm90克格拉辛纸、印有云南白药字样的双向弹力布、胶带(用来连接接头)、引布(废的膜)、正己烷(用来擦洗辊面)、抹布、压缩空气、天平称(称重,测密度)、刀片、物料盒、直尺、刮片。 三、涂布的操作流程 1、工作人员配戴好劳保用品。 2、检查刮刀、背辊是否擦拭干净。 3、在停机状态下穿好牵引布。 4、打开总电源、伺服电机、干燥风机等开关。 5、把格拉辛纸固定安放好并牵引至烘箱,让其与牵引布连接好。 6、装好料槽、挡板,将云南白药膏胶浆料放入料斗之中,用条帮赶平。

7、在控制器上按下表设定好涂布温度、速度、速比及涂布张力 8、在控制界面设定好涂布工作方式,并按工艺要求调节好各项参数。 9、涂布时,先按两次“测试”,再按“涂布”。测试时,一般先涂3—5段牵引到烘箱将其烘干。 10、试片后倒带至机头,检测极片的密度、涂长、涂宽、间隙和厚度等相关参数。如若不符合工艺要求则修改至符合工艺标准为止。 11、试好片后开始涂布,在涂布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极片上是否有颗粒、表面是否有划痕、气泡、露痕等现象。 12、第一面涂完后,应按工艺要求调整参数,待温度稳定后再开始涂第二面。 13、涂布中,要随时测量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密度、

涂长和间隙并做好记录。 14、在停止涂布时,先按“涂布控制停”,同时打开“测试”按钮 15、在涂布过程中如遇到紧急情况可按下“紧急停止”按钮。 16、涂好的云南白药膏母卷要收放在专用的小车上并写上标识,转入下一工序。 17、当被涂布极片已卷绕完毕及时停机并做好清洁工作。 18、关闭设备蒸汽阀门,停止干燥风机及其他机器。 19、按设备操作规程的要求关机,用酒精清洗涂布辊、刮刀及用具。 20、关闭总电源。 四、工艺要求: 正负极涂布: 箔材要求:铝箔:(度×宽)18um×500(±mm 面密度:±0.02g/100cm2 铜箔:毛箔:(度×宽)9um×500(±mm 面密度:±0.04 g/100cm2 光箔(度×宽)9 um×500(±mm 面密度:±0.04 g/100cm2涂布标准:

新版-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8 2 MD J = 对于钢材:341032-??= g L rD J π ) (1078.0264s cm kgf L D ???-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r-材料比重(gf /cm 3)。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2i Js J = (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i-降速比,1 2 z z i = 3. 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g w 22? ?? ???=n v J π g w 2s 2 ? ? ? ??=π (kgf·cm·s 2)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n-丝杠转速(r/min); w-工作台重量(kgf);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s-丝杠螺距(cm)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s cm (kgf 2g w 122 221??? ??? ??????? ??+++=πs J J i J J S t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s-丝杠螺距,(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2 g w R J = (kgf·cm·s 2)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2221g w 1R J i J J t J 1,J 2-分别为Ⅰ轴, Ⅱ轴上齿轮的转动惯量(kgf·cm·s 2); R-齿轮z 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马达力矩计算 (1) 快速空载时所需力矩: 0f amax M M M M ++= (2)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t 0f t a M M M M M +++= (3) 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0f M M M += 式中M amax —空载启动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f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摩擦力矩(kgf·m); M 0—由于丝杠预紧引起的折算到马达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kgf·m); M at —切削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t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kgf·m)。 在采用滚动丝杠螺母传动时,M a 、M f 、M 0、M t 的计算公式如下: (4) 加速力矩: 2a 106.9M -?= T n J r (kgf·m) s T 17 1= J r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惯量; T —系统时间常数(s); n —马达转速( r/min ); 当 n = n max 时,计算M amax

卷取张力原理

直流调速器卷取张力控制原理 卷取张力控制原理卷取机的卷取张力由卷取电动机产生。电动机力矩为: 式中Km——比例系数,常数 ∮——磁通量; I枢——电动机电枢电流。 卷取张力T与电动机力矩的关系为: 式中 D——带卷直径。 带卷速度为: 式中行电——电动机的转速; i——电动机至卷筒的速比。 将式2-2、式2-4代入式2-3得: 电动机电枢电势E为: 或 式中K。——比例系数,常数; ∮——磁通量; n电——电动机转数。 将式2-6代入式2-5则得:

其中: 欲使詈=常数,若E不变,口亦不变,则张力T与电动机电枢电流k成正比。换言之,在保持线速度钞不变的条件下,一定的电枢电流珠表示一定的卷取张力T。张力控制的实质在于,若卷取线速度不变,采用电流调整器使电枢电流保持恒定,就可以保持张力恒定。 怎样才能保持卷取线速度不变呢?由于卷取线速度口与带卷直径和带卷转速的乘积Dn成正比,欲使口不变,随着卷径D的变化,带卷转速必须相应变化。一般采用电势调整器调节电动机的磁通量①,以改变电动机转速,使卷取线速度保持不变,这就是卷取机的速度调节。 卷取机的速度调节除了补偿卷径变化外,还应包括根据工艺要求,对机组速度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机组速度的调节,可采用改变电压(降压)的方法,从基数咒基往下调;而卷径变小时,调速则采用改变激磁(弱磁)的方法,从基速孢基往上调。这样就可必最大机组速度'Ornax和最大卷径D。诅x时的转速为基速挖基。因此,调激磁的调速范围应保证满足下式: 式中 nrtmx、咒基——分别为卷筒的最大转速、基速; D、d——分别为带卷的外径、内径。 综上所述,电枢电流j枢与卷取张力T成比例;磁通量①与卷径D成比例。在电器上采用电流调节器和电势调节器来实现恒张力控制。 上述电势电流复合张力调节系统,用改变磁通的方法来适应卷径的变化,以保证卷取线速度,从而实现恒张力控制。卷取机处于弱磁条件下土作,不能充分利用电动机力矩;由于电动机磁通的调速范围往往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卷径比的要求,在此情况下不得不增加电动机容量。近年来出现的最大力矩张力调整系统,基本上克服了电势电流复合张力调整系统的缺点。 电动机力矩M为: 电动机电势E为: 电动机功率N为:

分切机张力控制方法

分切机张力控制方法 摘要:分切机的张力控制是分切机控制的核心。本文介绍了分切机张力的形成、影响张力稳定的主要因素、张力控制的实现形式以及张力控制系统应用性能分析。 关键词:分切机张力张力控制 1.引言 分切机主要是用来完成中低定量纸张(如卷烟纸、铝箔纸、玻璃纸、电容器纸等)和薄膜(如BOPP、PVC 等)及类似薄型材料的纵向分切和复卷。一般情况下,车速比较快,控制精度要求比较高,其中张力控制是其控制的核心。张力控制是指能够持久地控制原料在设备上输送时的张力的能力。这种控制对机器的任何运行速度都必须保持有效,包括机器的加速、减速和匀速。即使在紧急停车情况下,也应有能力保证被分切物不破损。张力控制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分切产品的质量。若张力不足,原料在运行中产生漂移,会出现分切复卷后成品纸起皱现象;若张力过大,原料又易被拉断,使分切复卷后成品纸断头增多[1]。 2 张力的形成 张力的形成有多种实现形式,但其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如简图1所示, 设张力为F ,收料卷运行线速度为V1 , 放料卷运行线速度为V2 ,根据胡克定律可得张力F: , 式中:ε为原料的弹性模量;σ为原来的横截面积;L为原料牵引长度;t为原料传送时间,t=L/ V1 。由此可见,张力的形成是一个积分环节。在启动过程中,V1>V2,以使收卷辊内产生一定的张力,当收卷达到我们所要求的合适张力后,及时调节动力机构使V1、V2稳定,这样,原料就在此张力下稳定运行。张力控制系统就是要满足整机的张力稳定[2]。 3 影响张力稳定的因素 张力产生波动和变化的因素往往比较复杂,其主要影响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机器的升降速变化必然会引起整机张力的变化。 (2) 分切机在收、放卷过程中,收卷和放卷直径是不断变化的,直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原料张力的变化。放卷在制动力矩不变的情况下,直径减少,张力将随之增大。而收卷则相反,如果收卷力矩不变时,随着收卷直径增大,张力将减少。这是在运行中引起原料张力变化的主要因素。 (3) 原材料卷的松紧度变化同时会引起整机张力的变化。 (4) 分切原材料材质的不均匀性。如材料弹性的波动,材料厚度沿宽度、长度方向变化等,料卷的质量偏心,以及生产环境温度、湿度变化,也会对整机的张力波动带来影响。 (5) 分切机的各传动机构(如导向辊、浮动辊、展平辊等)存在不平衡以及气压不稳等因素。 4.张力控制的实现形式 4.1 张力信息的检测方式 (1) 张力传感器检测方式:它是对张力直接进行检测,与机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没有移动部件的检测方式。通常两个传感器配对使用,将它们装在检测导向辊两侧的端轴上。原料通过检测导向辊施加负载,使张力传感器敏感元件产生位移或变形,从而检测出实际张力值。 (2) 卷径计算式检测方式:它是用安装在卷轴处的接近开关,检测出卷轴的转速,因为卷轴每转一圈,卷径会发生2倍于原料厚度的变化。 通过所设定的卷轴直径初始值和材料厚度,累积计算求得卷筒当前的直径,相应卷径的变化反映实际张力值的变化。 (3) 浮动辊位置检测方式:它是用安装在分切机上的气缸连接浮动辊带动角位移传感器来检测张力变化的。当张力稳定时,原料上的张力与气缸作用力保持平衡,使浮动辊处于中央位置。当张力发生变化时,张力与气缸作用力的平衡被破坏,浮动辊位置会上升或下降,此时摆杆将绕一点转动并带动浮动辊角位移传感

浅析分切机张力控制系统

浅析分切机张力控制系 An Analysis on Tension Control System of Cutter Zhang Y uncai ,Qi xingguang,Zhanghaili 摘要: 分切机的张力控制是分切机控制的核心。本文介绍了分切机张力的形成、影响张力稳定的主 要因素、张力控制的实现形式以及张力控制系统应用性能分析。 关键词: 分切机 张力 张力控制 1.引言 分切机主要是用来完成中低定量纸张(如卷烟纸、铝箔纸、玻璃纸、电容器纸等)和薄膜(如BOPP 、PVC 等)及类似薄型材料的纵向分切和复卷。一般情况下,车速比较快,控制精度要求比较高,其中张力控制是其控制的核心。张力控制是指能够持久地控制原料在设备上输送时的张力的能力。这种控制对机器的任何运行速度都必须保持有效,包括机器的加速、减速和匀速。即使在紧急停车情况下,也应有能力保证被分切物不破损。张力控制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分切产品的质量。若张力不足,原料在运行中产生漂移,会出现分切复卷后成品纸起皱现象;若张力过大,原料又易被拉断,使分切复卷后成品纸断头增多[1]。 2.张力的形成 张力的形成有多种实现形式,但其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如简图1所示, 设张力为F ,收料卷运行线速度为V 1 , 放料卷运行线速度为V 2 ,根据胡克定律可得张力F: dt V V L F t o ? -=)(21εσ, 式中:ε为原料的弹性模量;σ为原来的横截面积;L 为原料牵引长度;t 为原料传送时间,t=L/ V 1 。由此可见,张力的形成是一个积分环节。在启动过程中,V 1>V 2,以使收卷辊内产生一 定的张力,当收卷达到我们所要求的合适张力后,及时调节动力机构使V 1、V 2稳定,这样,原料就在此张力 下稳定运行。张力控制系统就是要满足整机的张力稳定[2]。 2. 影响张力稳定的因素 张力产生波动和变化的因素往往比较复杂,其主要影响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机器的升降速变化必然会引起整机张力的变化。 (2) 分切机在收、放卷过程中,收卷和放卷直径是不断变化的,直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原料张力的变化。放卷在制动力矩不变的情况下,直径减少,张力将随之增大。而收卷则相反,如果收卷力矩不变时,随着收卷直径增大,张力将减少。这是在运行中引起原料张力变化的主要因素。 (3) 原材料卷的松紧度变化同时会引起整机张力的变化。

复卷机退纸辊电机的工作特性分析与选择

复卷机退纸辊电机的工作特性分析与选择 1引言 由于直流电机磁场和转矩自然正交,从控制的角度易于实现调速,并且直流电机的制造与直流拖动控制系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直流电机需要换向机构,对电机的容量有很大的限制,此外直流电机是饶线式转子,转子在高速转动时电机的机械强度受到威胁,对转速的提高也是很大的限制。因而可靠性降低,维护量大,耗费较大的后续资金。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系统也可达到很高的性能特别是矢量控制交流变压变频调速系统,通过坐标变换实现磁场与转矩的完全解藕把异步电动机等效成直流电机,在静、动态性能上完全能够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且交流电机本身具有可靠性高、维护量少等优点,交流调速系统在许多应用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但对于退纸电机的工作特性,直流和交流存在优化选择问题。 2退纸辊负载特性分析 虽然在车速处理上退纸辊的线速度等于后底辊的线速度,但实际上从产生张力的角度两者的线速度是必然不相等的,由下面的张力公式也能得到左证,设前后底辊的线速度为V2,退纸辊的线速度为V1,如图1所示 图1复卷机工作示意图 张力公式: 其中S为纸张的截面积;L为后底辊与退纸辊两传动点之间的距离;Y为纸张的弹性模量。 由上式可知,由于后底辊线速度V2恒定,要使得张力恒定,必须使退纸辊的线速度恒定,根据V=πdn,所以必须使电机转速(d为退纸辊带纸直径),即(M为电机电磁转矩),可见复卷机的负载特性为恒功率负载特性。本文将以实际复卷机工艺技术参数为例做电机参数计算的有关讨论: 复卷机主要技术参数: 幅宽:3840mm 最高工作车速:1800m/min 引纸车速:<25m/min 纸幅张力:800N/m 原纸卷最大卷径:2800mm

涂布机注意事项

涂布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1.涂布机设备操作规程为确保安全生产,维持涂布机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操作规程:开 机前准备1) 检查各电气开关,联线有无脱落或破损等异常现象。2) 按工艺片路要求在常温停机状态下穿好牵引带。3) 启动排风设备。4) 确认在涂布机房内无任何明火(如电炉等)。5) 涂布机控制柜和干燥箱体外壳必须可靠接地。开机程序1) 合上总电源开关及控制柜上电源开关。2) 在张力控制器上设定好初始值(一般为180~280)及分频数(通常为20~50)。3) 设定涂布工作方式和相关参数(涂布速度、段长、间隙长度、辊速比等),而后接通压缩空气(调节气动控制箱调压阀使气动压力在~之间);4) 启动干燥风机和干燥温控仪。5) 接通自动纠偏和张力控制器电源。6) 设备各段温度均已达到工艺要求温度;7) 给涂布装置料斗加料,同时启动涂布机,进行涂布。关机程序1) 确认被涂布极片已卷绕完毕,而后停车。2) 关闭设备加热器电源,待各段温度降至60摄氏度以下时,停止干燥风机及其他风机;3) 停止压缩空气。 4) 断开纠偏柜和控制柜上的电源。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经考 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应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2) 除了必需的维护人员外,严禁非本岗位人员操作设备或改变设置参数。3) 辊速比建议设定在~范围内。4) 必须确认干燥风机已经启动后才能启动空气加热器。5) 调整涂布辊和背辊的间隙时应以涂布辊上的浆料刚好擦去而又不卡住背辊为原则,必须保证两辊的平行、间隙一致(必须有间隙)。6) 在重新设定参数后,一定要按置入按钮才能改变参数。7) 每班停机后须立即用酒精或丙酮清洗好料斗、刮刀、涂布辊及背辊等,表面不得有刮伤和损伤。8) 注意保持背辊气缸及直线滑轨的清洁及润滑。9) 机器轴承部位须定期加油润滑,减速箱须定期换油或补充。10) 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即时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处理。11) 时刻做好设备5S工作,维持设备及周边环境整洁。此份操作规程仅适用于ST350-Ⅲ型极片涂布机。2.涂布工序操作规程工艺要求:1) 第一涂布长度偏差≤1mm,涂布间隙偏差≤1mm。2) 第二面与第一面的最大错位≤0.5mm。3) 涂布单膜厚度最大偏差≤2um,双膜厚度最大偏差≤3um。4) 涂布单膜膜密度最大偏差≤3%,双膜膜密度最大偏差≤3%。5) 涂布拖尾最大误差≤1mm。6) 膜面应该平整,不能出

转动惯量计算方法

实验三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与刚体的质量、形状大小和转轴的位置有关。形状简单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求得其绕定轴的转动惯量;而形状复杂的刚体的转动惯量,则大都采用实验方法测定。下面介绍一种用刚体转动实验仪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根据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 2、熟悉电子毫秒计的使用。 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通用电脑式毫秒计。 仪器描述: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一,转动体系由十字型承物台、绕线塔轮、遮光细棒等(含小滑轮)组成。遮光棒随体系转动,依次通过光电门,每π弧度(半圈)遮光电门一次的光以计数、计时。塔轮上有五个不同半径(r)的绕线轮。砝码钩上可以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以获得不同的外力矩。 实验原理: 空实验台(仅有承物台)对于中垂轴OO’的转动惯量用J o表示,加上试样(被测物体)后的总转动惯量用J表示,则试样的转动惯量J1: J1 = J –J o (1) 由刚体的转动定律可知:

T r – M r = J α (2) 其中M r 为摩擦力矩。 而 T = m(g -r α) (3) 其中 m —— 砝码质量 g —— 重力加速度 α —— 角加速度 T —— 张力 1. 测量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 o 未加试件,未加外力(m=0 , T=0) 令其转动后,在M r 的作用下,体系将作匀减速转动,α=α1,有 -M r1 = J o α1 (4) 加外力后,令α =α2 m(g –r α2)r –M r1 = J o α2 (5) (4)(5)式联立得 J o = 21 2212mr mgr ααααα--- (6) 测出α1 , α2,由(6)式即可得J o 。 2. 测量承物台放上试样后的总转动惯量J ,原理与1.相似。加试样后,有 -M r2=J α3 (7) m(g –r α4)r –Mr 2= J α4 (8) ∴ J = 23 4434mr mgr ααααα--- (9) 注意:α1 , α3值实为负,因此(6)、(9)式中的分母实为相加。 3. 测量的原理 设转动体系的初角速度为ωo ,t = 0 时θ= 0 ∵ θ=ωo t + 2 2 1t α (10) 测得与θ1 , θ2相应的时间t 1 , t 2 由 θ1=ωo t 1 + 2121t α (11) θ2=ωo t 2 + 2 22 1t α (12) 得 2 2112 22112) (2t t t t t t --= θθα (13) ∵ t = 0时,计时次数k=1(θ=л时,k = 2) ∴ []2 2 11222112)1()1(2t t t t t k t k ----= πα (14) k 的取值不局限于固定的k 1 , k 2两个,一般取k =1 , 2 , 3 , …,30,…

卷取恒张力控制

酸洗线卷取机恒张力控制原理及实现方法 摘要:卷取机张力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清洗线产品的质量,卷取机的恒张力控制是卷绕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描述了实现恒张力控制的原理,通过分析选取了适合的控制方法。并结合意大利Ansaldo 全数字直流传动装置SPDM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法,这种方法搭建的系统在实际应用运行稳定,清洗效果良好。 关键词:张力控制最大力矩法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SPDM Abstract: The stability of the wind reel’s tension will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he acid cleaning‘s product directly. The way of constant tension control to the wind reel is a key technique of the automatic taking-up equip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principle of tension control. Then we choose a better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analyze. And then we give a implement method use the Italian Ansaldo’s whole digit direct current timing equipment SPDM. The acid cleaning system based on this method worked steady and the wash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 tension control; maximal moment method; whole digit direct current timing equipment SPDM. 1、概述 近年来,市场上对铜带的需求有增无减,国际市场上铜产品价格呈强劲上涨趋势。用户对铜带产品表面的光洁度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企业对清洗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清洗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铜带清洗的质量一方面取决于工艺,另一方面也与卷取机张力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卷取机张力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带材的质量和成品率。尤其在带材被拖动动态升降速的过程中,更要保持张力的恒定以免出现断带。传统的卷取机张力控制装置为模拟系统,其张力控制精度低,大约在±5%左右,而且由于调试困难,实际上往往难以达到。当前普遍采用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来实现恒张力控制。意大利Ansaldo 全数字直流传动装置SILCOPAC D在冶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具有电流、速度、电势环的自整定功能,可以通过串行总线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可以通过软硬件设定系统功能,满足用户多种需要等。磁场控制由一个可控硅控制的调压器作为电机的励磁控制,励磁控制模式可以是恒压控制、恒流控制以及自动弱磁升速控制。利用SILCOPAC D可以方便的实现卷取机的恒张力控制。本文的研究基于铜带酸洗线设计,主要讨论使卷取机张力恒定的控制原理并结合Ansaldo直流调速装置(SPDM)说明其实现方法。 2、卷取机恒张力控制原理 保持张力恒定通常采用间接张力控制方式。所谓间接恒张力控制方式,就是只给定张力设定值,不用检测器采集张力的实际值,对张力不形成闭环控制,而是通过对开卷机电流或磁场的控制来间接实现对张力进行恒定控制的方法。 2.1 常用间接张力控制法 通常采用的间接张力控制方式有2种:比例控制方式和最大力矩控制方式。为了说明这两种方式的差别,进行以下推导。下图为卷取机示意图:

张力控制系统中的张力控制与变频

张力控制系统中的张力控制与变频

————————————————————————————————作者:————————————————————————————————日期:

张力控制系统中的张力控制与变频 1.力控制原理。以造纸机的张力控制为例,在图1a)所示的张力控制示意图中,传动电动机M的张力实际值是位于它前面的张力传感器的实际值。通过检测该处的张力情况,来控制传动电动机M的速度,从而形成一个张力闭环。电动机M的速度加快,则纸幅拉紧,张力的实际值就会上升;相反,速度降低,则纸幅松垂,张力的实际值就下降。 在这里,纸幅张力的设定值为T设定,实际值为T实际,经过张力控制器(T-控制)的PID调节器后,再乘以3%的偏移量,作为该传动点速度设定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原来传动的速度设定值(V设定)加上该组成部分,就是速度环(V-控制)的输入值,然后即可进行速度控制。在这里设置3%偏移量的目的就是通过传动速度的改变而使张力得到有效的控制。

图1 张力控制示意图 在图1b)所示的张力控制原理中,T-控制就是张力控制模块的实现,包括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张力控制模块投运前需先检测判定现在的张力实际值是否在可投运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不能投运,此时按手动投运按钮或当自动投运信号为“1”时,即进入张力控制模块的循环中。张力PID模块的退出,它的条件为相关部位检测到断纸信号或按手动退出按钮。 2.力控制软件流程。这里以某一点的张力控制为例,采用plc语言编程进行张力软件的设计,其示意如图2示。由此可以推广到多点张力控制中去。 ①读取张力设定值。张力设定值的输入可从工艺控制台上进行,并可通过脉冲开关的动作对设定值微调,以符合实际纸幅稳定运行的需要。 ②读取张力实际值。张力实际值的产生是从PLC的模拟量板中获取的,调用相应的功能块程序。本过程读取张力的模拟量值后,在输出端得到标准化的量值,并可通过“高限”和“低限”参数来设置量程。从模拟量输入板读出的模拟量值首先变换为右边对齐的定点数(以标称范围为基础)。 ③张力控制投入判断。张力控制是否投入取决于工艺的需要和纸幅是否已经上卷,纸幅是否断裂,在其他逻辑块中进行手动按钮投入或自动信号投入的设定,以及自动退出。因此这里需要判断张力控制是否投入,如已投入,则进入张力PID控制模块,否则就只显示数值和

刚体转动惯量计算方法

刚体绕轴转动惯性的度量。其数值为J=∑ mi*ri^2, 式中mi表示刚体的某个质点的质量,ri表示该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求和号(或积分号)遍及整个刚体。转动惯量只决定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而同刚体绕轴的转动状态(如角速度的大小)无关。规则形状的均质刚体,其转动惯量可直接计得。不规则刚体或非均质刚体的转动惯量,一般用实验法测定。转动惯量应用于刚体各种运动的动力学计算中。 描述刚体绕互相平行诸转轴的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有如下的平行轴定理: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等于该刚体对同此轴平行并通过质心之轴的转动惯量加上该刚体的质量同两轴间距离平方的乘积。由于和式的第二项恒大于零,因此刚体绕过质量中心之轴的转动惯量是绕该束平行轴诸转动惯量中的最小者。 还有垂直轴定理:垂直轴定理 一个平面刚体薄板对于垂直它的平面轴的转动惯量,等于绕平面内与垂直轴相交的任意两正交轴的转动惯量之和。 表达式:Iz=Ix+Iy 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可折算成质量等于刚体质量的单个质点对该轴所形成的转动惯量。由此折算所得的质点到转轴的距离,称为刚体绕该轴的回转半径κ,其公式为_____,式中M为刚体质量;I为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的量纲为L^2M,在SI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kg·m^2。 刚体绕某一点转动的惯性由更普遍的惯量张量描述。惯量张量是二阶对称张量,它完整地刻画出刚体绕通过该点任一轴的转动惯量的大小。 补充对转动惯量的详细解释及其物理意义: 先说转动惯量的由来,先从动能说起大家都知道动能E=(1/2)mv^2,而且动能的实际物理意义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选定一个参考系)运动的实际能量,(P势能实际意义则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运动的可能转化为运动的实际能量的大小)。 E=(1/2)mv^2 (v^2为v的2次方) 把v=wr代入上式(w是角速度,r是半径,在这里对任何物体来说是把物体微分化分为无数个质点,质点与运动整体的重心的距离为r,而再把不同质点积分化得到实际等效的r) 得到E=(1/2)m(wr)^2 由于某一个对象物体在运动当中的本身属性m和r都是不变的,所以把关于m、r的变量用一个变量K代替, K=mr^2 得到E=(1/2)Kw^2 K就是转动惯量,分析实际情况中的作用相当于牛顿运动平动分析中的质量的作用,都是一般不轻易变的量。 这样分析一个转动问题就可以用能量的角度分析了,而不必拘泥于只从纯运动角度分析转动问题。 为什么变换一下公式就可以从能量角度分析转动问题呢? 1、E=(1/2)Kw^2本身代表研究对象的运动能量 2、之所以用E=(1/2)mv^2不好分析转动物体的问题,是因为其中不包含转动物体的任何转动信息。 3、E=(1/2)mv^2除了不包含转动信息,而且还不包含体现局部运动的信息,因为里面的速度v只代表那个物体的质 心运动情况。 4、E=(1/2)Kw^2之所以利于分析,是因为包含了一个物体的所有转动信息,因为转动惯量K=mr^2本身就是一种积 分得到的数,更细一些讲就是综合了转动物体的转动不变的信息的等效结果K=∑ mr^2 (这里的K和上楼的J一样) 所以,就是因为发现了转动惯量,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转动问题,就有了价值。 若刚体的质量是连续分布的,则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可写成K=∑ mr^2=∫r^2dm=∫r^2σdV 其中dV表示dm的体积元,σ表示该处的密度,r表示该体积元到转轴的距离。 补充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转动惯量和质量一样,是回转物体保持其匀速圆周运动或静止的特性,用字母J表示。 对于杆: 当回转轴过杆的中点并垂直于轴时;J=mL^2/12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当回转轴过杆的端点并垂直于轴时:J=mL^2/3 其中m是杆的质量,L是杆的长度。 对与圆柱体: 当回转轴是圆柱体轴线时;J=mr^2/2 其中m是圆柱体的质量,r是圆柱体的半径。 转动惯量定理:M=Jβ

6 卷纸张力控制系统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卷纸张力控制系统 单位(二级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制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报告正文 摘要 关键词 (一)、卷纸张力控制系统原理 (二)、控制过程分析 (三)、系统的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四)、系统校正 三、设计总结 四、参考文献

一、 设计题目 在造纸厂的卷纸过程中,卷开轴和卷进轴之间的纸张张力采用下图所示的卷纸张力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以保持张力F 基本恒定。 要求: (1) 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 方框图。 (2) 分析系统每个环节的输入输出关系,代入相关参数求取系统传递函数。 (3) 分析系统时域性能和频域性能。 (4) 运用根轨迹法或频率法校正系统,使之满足给定性能指标要求。 (已知:m T =0.35 n T =3 12k = 22k = 1m k = 3n k = 反馈系数:1α= 要求:4,40c c ω≥γ≥) 二、 设计报告正文 摘要: 关键词:

(一)、卷纸张力控制系统原理 图1-1卷纸张力控制系统 系统工作原理: 在造纸厂的卷纸过程中,当纸张不断地从卷开轴向卷进轴运动时,线速度就会下降,从而纸张承受的张力会相应的减小。为保证张力的基本恒定,必须调整电机的转速。 图1-1所示的控制系统中,采用三个滑轮和一个弹簧组成的张力测量器来 测量纸上的张力。 将测量的实际张力与预设张力进行比较,经放大器放大后得到电机的输入电压。通过电压的变化来调节电机的转速,进而调节卷开轴向卷进轴运行的线速度。最终,使纸张的张力保持基本恒定。 电机---被控对象 预设张力---系统给定量 实际张力---系统控制量 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可得卷纸张力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卷纸张力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