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图像退化复原

湍流图像退化复原
湍流图像退化复原

湍流退化图像复原

1、引言

由于人类活动和太阳辐照等因素引起了大气温度的变化,这一温度变化又引起了大气密度的随机变化,导致大气折射率发生随机变化,从而产生了对光学系统对目标的成像分辨率和成像质量的重要影响,这种现象后经对其定义指大气中任意一点的运动,其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时刻发生着不规则的变化,从而引起各个气团相对于大气整体平均运动的不规则运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大气湍流。

大气湍流是造成图像退化的原因之一,大气湍流能够造成图像模糊降晰,它能够退化远距离拍摄的图像质量,如通过望远镜观测到外太空的星星表现出的模糊降晰,因为地球上的大气退化了图像的质量,大气湍流随机地干扰,使像元强度分布扩散、峰值降低、图像模糊、像素位置偏移及抖动,给目标识别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光学器件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主要是当光经过折射率不均匀的大气结构到达接收器件后,其振幅和相位等参数都产生了随机的起伏变化。传统的图像复原技术都是在退化模型确定和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复原的,即先确定点扩展函数或其参数,然后利用诸如逆滤波和维纳滤波这样的方法恢复图像。但这些方法对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光学器件的加工工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不能消除系统像差中由大气湍流引起的部分,而且湍流流场对目标成像的影响是复杂多变的,导致湍流光学点扩展函数难以测定,其形式也是无法事先确定,所以往往单幅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少,而且不够全面,很难进行图像复原。因此通常大气湍流图像的复原都是在图像序列基础上进行的。为了消除大气湍流导致的成像抖动和模糊,很多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如今已有很多针对大气湍流图像的复原算法,其中有不少取得的不错的进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方法

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国内外不少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想致力解决的问题。大气湍流退化图像复原的困难之处在于其退化模型是未知的和随机变化的,且很难用数学解析式来描述,另外退化图像还含有噪声,这进一步增加了复原的难度。传统的图像复原方法主要集中在退化模型已知情况下的图像复原。退化模型未知情况下的图像复原方法研究室近几年来图像处理技术中极富挑战性的课题,它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有很多种方法,一种方法被称为“幸运成像”,由于大气湍流对图像产生的影响是随机的,所以在目标的短曝光图像中,存在一定比例接近衍射极限的好图像,它们只存在低阶像差,幸运成像正是运用这些“好图像”进一步复原图像。所以幸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按照一定标准将拍摄图像中一些接近衍射极限的好图像选取出来,再进行配准叠加,从而复原出更加清晰的图像,提高图像的成像质量,使得原本无法显示的弱目标得以显示,原本无法分辨的细节得以分辨。由于这种方法的成本比空间望远镜的成本低很多,且复原图像的效果也比较好,所以很多学者都在深入研究如何更好的将这种方法应用天文观测领域。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由于长曝光图像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较大,很难出现接近衍射极限的好图像,所以“幸运成像”技术只适用于短曝光图像;其次由于在短曝光图像中出现“好图像”的比例也很低,因此这种成像技术要求拍摄大量的短曝光图像(通常为几百幅,甚至上千幅),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还原算法的计算量。

另外加利福利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针对大气湍流退化图像也提出了图像复原方法。这种算法是利用多帧图像重建的算法来复原图像序列中的某一幅图像,其基本步骤如下:首先对所拍摄的图像序列进行平均化处理,此时处理过的图像可以看做为一参考图像;然后利用非刚性图像配准技术对所得的图像进行配准,得到图像的变形矩阵Fk;最后利用贝叶斯图像重建算法对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得到更加清晰的图像。这种方法与“幸运成像技术”相比,所需拍摄的图像数较少,而且其应用不仅局限于短曝光图像,它同样可以应用长曝光的

图像序列。

美国在大气湍流对图像的退化方面,也进行了许多系统的理论研究,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实验验证系统,同时揭示了一些规律,例如,图像模糊、抖动程度与探测器的成像积分(短曝光)时间有关,积分时间越长,湍流抖动引起的图像模糊越严重等。

美国研制的一些光学分析软件可以对湍流效应引起的像偏移、像模糊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美国也系统的开展湍流退化图像校正复原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些校正复原的新原理、新方法。如基于LES仿真理论的湍流流场预测与控制技术、盲目迭代去卷积图像复原技术、基于自适应空间可变正则化图像复原技术等。

近些年来,国内也有许多科研机构开始对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进行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统计模型和极大似然估计准则的交替迭代多帧复原算法。该算法利用多帧湍流退化图像数据信息的互补,将航天图像的Poisson随机场概率模型作为先验知识,序列多帧湍流退化图像被一齐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建立了有关多帧图像数据的对数似然函数。通过极大化该对数似然函数,推导出了目标图像及各帧点扩展函数离散。经过实验证明,这种算法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能力和稳定性,对湍流退化图像具有很好的恢复效果。但此算法依然存在多帧图像复原算法普遍存在的缺点,即要求图像的数量较多,当图像数量和迭代次数有限的情况下,是不不可能将目标图像完全地恢复出来,图像帧数越多,恢复的效果越好,但随之而来的计算量和耗时也将增加。

由于湍流点扩展函数是未知的和随机变化的,因此瞬时点扩展函数(退化模型)是难以确定的。当在湍流退化模型未知的情况下,直接从退化图像中估计目标的强度,必须转而借助盲目去卷积,为此人们提出了盲目去卷积方法。1968年Oppenheim等人以及1975年Stockham等人发表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成果。后来,Lane和Bates论证了用单帧图像进行盲目去卷积是可能的。1988年GR.Ayers和J.C.Dainty提出了基于单帧的迭代盲目去卷积方法,简称为IBD(Iterative Blind Deconvolution),并将其应用在大气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中,这种方法在以后的研究中被证明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此后的很多算法都是在IBD 算法基础上进行修正和改进的,如https://www.360docs.net/doc/a24856022.html,ne提出的共轭梯度极小的盲目去卷积技术、https://www.360docs.net/doc/a24856022.html,ne和https://www.360docs.net/doc/a24856022.html,w提出的基于最小二乘优化的盲目复原方法、以及Davey等人通过对维纳滤波进行迭代和在目标估计中使用支持域约束条件所进行的改良等。由上述发展可知,盲目去卷积方法是在未知湍流点扩展函数的情况下,利用一些合理的先验知识,如目标的强度和点扩展函数值都是非负的,支持区域大小以及频率域上某些已知的特性,来估计目标强度,它的关键是关于退化性质和图像的先验知识的应用。

为避免对先验知识的过多依赖和点扩展函数支持域大小的精确限制,D.Kundur和D.Hatzinakos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逆滤波的盲目去卷积算法,它不需要知道点扩展函数的支持域大小,利用目标图像的非负性和目标图像支持域。这种算法具有更好的可靠性、更快的收敛性和更低的计算复杂性,但其对噪声仍然较为敏感。随后,C.A.Ong和J.A.Chambers对这种算法进行了改进和提高。近十年间,人们对于盲目去卷积中正则化的理论研究和自适应方法有所进展,一些正则化技术既可以平滑噪声同时又尽可能保留图像细节,是图像复原尽可能恢复出更多的图像细节。

上述一些单帧盲卷积方法不够完善,对噪声十分敏感,不能有过多的噪声,而且有时其解还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这类还原算法对于大气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与单帧图像复原方法相比,显然多帧图像的使用对于确定和控制像抖动,实现稳定复原是有重要作用的,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致力于多帧湍流图像复原。图像建模是用数学的解析式来表达图像的基本属性。图像模型可作为先验知识或约束于图像复原和图像重建中,这对于图像复原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被复原的原始目标图像而言,采用多个不同的模糊帧是一个强有力的约束条件。这样可以针对地面目标图像,将其统计模型及其数学模型作为先验知识,使其复原问题变成参数化问题,从而实现稳定的湍流退化图像复原。国内外有很多的科研机构在研究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工作,且有很多取得了很好的复原效果。

3、湍流退化图像的关键技术

通常来说,在不同条件下,如气候、照度、摄影位置和角度等获得的两幅或多幅图像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不同的分辨率、不同的灰度属性、不同的位置平移和旋转、不同的比例尺、不同的非线性变形等等。图像配准的最终目的是消除以上所述两幅或多幅图像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建立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其最佳匹配关系,使它们在目标几何形状上匹配一致,为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做准备。

目前大气湍流退化图像复原主要方法是利用多帧图像进行复原,而多帧图像复原多是利用图像序列所包含的数据信息互补这一特点,因此其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图像配准技术。

图像配准是解决图像融合、图像镶嵌和变化检测等问题的必要前提,其应用遍及军事、遥感数据分析、医学和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概括的说,图像配准是对取自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或者不同视角的同一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匹配、叠加的过程,包括像素灰度匹配和空间位置对齐。

3.1 图像配准

图像配准就是将不同时间、不同成像设备或不同条件下(天候、照度、摄像位置和角度等)获取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匹配、叠加的过程。首先对两幅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点,通过进行相似性度量找到匹配的特征点对;然后通过匹配的特征点对得到图像空间坐标变换参数,最后由坐标变换参数进行图像配准。而特征提取是配准技术中的关键,准确的特征提取为特征匹配的成功进行提供了保障。因此,寻求具有良好不变性和准确性的特征提取方法,对于匹配精度至关重要。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对误差的积累进行分析。所以对于大部分非匹配点来说,只需计算模板中的前几个像素点,而只有匹配点附近的点才需要计算整个模板。这样平均起来每一点的运算次数将远远小于实测图像的点数,从而达到减少整个匹配过程计算量的目的。

3.2 图像配准的方式

图像配准的方式可以概括为相对配准和绝对配准两种:

①相对配准是指选择多图像中的一张图像作为参考图像,将其它的相关图像与之配准,其坐标系统是任意的。

②绝对配准是指先定义一个控制网格,所有的图像相对于这个网格来进行配准,也就是分别完成各分量图像的几何校正来实现坐标系的统一。

3.2 图像配准的分类

总的来说,可以将图像配准方法大致分为三类:

①基于模型的配准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图像失真的数学模型来对图像进行非线性校准的配准,多用于医学图像。

②基于象素的配准方法。这类方法根据配准图像的相关函数、Fourier变换等关系式来计算配准参数。一般来说,基于象素的配准算法把匹配点周围区域的点的灰度都考虑进来计算,故匹配计算量大,速度慢。

③基于特征的配准方法。这类方法是根据需要配准图像的重要特征之间的几何关系来确定配准参数。因此这类方法首先要对待配准图像进行预处理,也就是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的过程,再利用提取得到的特征如边缘、角点、线、曲率等,建立特征点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求出配准参数。常用到的图像特征有:特征点(包括角点、高曲率点等)直线段、边缘、轮廓、闭合区域、特征结构以及统计特征如矩不变量、重心等等。基于特征的算法提取了图像的显著特征,大大压缩了图像信息量,故计算量小,速度快。

第一类方法(对应于局部几何变换)只适合图像中对象之间的局部的非线性的非刚性变形

情况,这种失真如果是由于成象系统的非线性引起,则需要根据成象系统的非线性失真模型来实现配准,此时可归为几何精确校正处理。后两种方法是全局图像配准技术,这两类方法通常需要假设图像中的对象仅是刚性的改变位置,姿态和刻度,改变的原因往往是由摄影器材运动引起的。

一般来说,基于象素的配准算法把匹配点周围区域的点的灰度都考虑进来进行计算,故匹配计算量大,速度较慢。而基于特征的算法提取了图像的显著特征,大大压缩了图像信息量,故计算量小,速度较快。

3.4 图像配准的几种典型方法

在两幅图像灰度信息相似的情况下,常用的匹配方法有:投影匹配方法、基于傅立叶变换的相位相关匹配方法和互信息匹配方法。

①投影匹配方法

投影匹配方法是把二维的图像灰度值投影变换成一维的数据,再在一维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匹配运算,通过减少数据的维数来达到提高匹配速度的目的。投影坐标(t,θ)与原坐标(x,y)间的对应关系定义如下:

(,)(cos sin ,sin cos )p t f t s t s ds θθθθθ=-+? (3-3)

其中f(x,y)为图像函数,s 为投影方向,t 为其垂直方向。当θ固定时,p(t, θ)为t 的函数,是一个一维波形。当θ变化时就可以得到不同方向上的投影。图像窗口的一维投影数据可以利用互相关方法来进行相似性度量。也可以采用一维数据的差分字符串匹配技术来提高运算速度。

②基于傅立叶变换的相位相关匹配方法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相位相关匹配是利用傅立叶变换的性质而出现的一种图像配准方法。图像经过傅立叶变换,由空域变换到频域,则两组数据在空域上的相关运算可以变为频域的复数乘法运算。设图像f 1(x,y)和f 2(x,y),且有f 2(x,y)=f 1(x-x 0,y-y 0),则这两幅图像在频

域中的关系为:

002()

21(,)(,)x y j x y x y x y F F e πωωωωωω-+= (3-4)

可见空域上图像的平移在频域中表现为相位的差异,这个相位差异可以通过计算两幅图像的互功率谱来得到:

00*2()

1212(,)(,)

(,)(,)(,)x y j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F F Q e F F πωωωωωωωωωωωω-+== (3-5)

对互功率谱求傅立叶反变换就可以在匹配点得到一个冲激响应。通过寻找最大值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准确的匹配位置。

③互信息匹配方法

通过测量两个随机变量的互信息可以判断这两个随机变量的统计依赖。互信息定义为:

(,)(,)(,)log

()()

y Y x X p x y I X Y p x y f x g y ∈∈=∑∑ (3-6) 其中P(x,y)为随机变量X,Y 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f(x)和g(y)分别为随机变量X 和Y 的概率密度函数。互信息越大两个随机变量的统计依赖性越强,如果将图像看作一个随机变量,则表明这两幅图像越相似。此前曾有研究将此技术应用到MRI 图像配准和3D 模型与真实场景的

匹配上。寻找互信息函数的极值,是个多维函数的优化问题,这里的维数指的是畸变类型参数的自由度。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贪婪搜索,尽管它很费时,但是如果只有简单畸变类型存在时也会经常采用。

4、当今湍流退化图像复原面临的难点

当今对于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主要面临如下3个难点:

①计算复杂性和整体结果对计算误差的敏感性。当湍流单元数目及参数随时间变化时,用现有的非线性迭代方法求解每个“斑点函数”权重和位置的精确值是非常困难和耗时的。

②原图像退化的湍流单元数目,事先是未知的,很难从已摄取的湍流退化图像中正确估计出;

③由于各种随机因素的干扰,各“斑点函数”的形式和参数是多变的,在不同的瞬时(短曝光)和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或多或少会发生改变,甚至有一些会消失或再现。假设它们形状不变,湍流光学单元数目不变,不适合于瞬息万变的实际湍流环境,与实际相去甚远;

5、结论

通过上述一些方法的介绍可知,如今利用多帧图像进行湍流图像复原的各种方法都是利用了图像序列所包含的数据信息互补这一特点,从而获得比较清楚的复原图像。虽然多帧图像处理在图像信息容量和噪声控制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复原的效果也较好。但是由于这类方法通常需要拍摄大量的图像,从而使得计算量大大增加,程序整个运行时间也较长,因此基于序列图像的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算法,还需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尤其是在快速实时处理方面,是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像退化与复原

G(u,v) =F(u,v)+N(u, v) ⑶ 实验名称:图像退化与复原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电图像的退化原因; 2. 掌握和理解基本的噪声模型,并能对图像进行加噪处理; 3. 了解点扩展函数(PSF)与光学传递函数(OTF)的关系,熟悉几种经典的退化模 型的 模拟试验和OTF 估计方法; 4. 熟悉和掌握几种经典的图像复原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5. 能熟练利用MATLAB 或C/C++工具进行图像的各种退化处理, 并能编程实现 退化 图像的复原。 三. 实验原理 光电成像系统出现图像退化的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为了研究的需要,通常情 况下都把退化简化为化为一个线性移不变过程,见下图 1所示。 障质过稈 | 屯原 图1光电图像退化与复原原理图 因此,在空域中退化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g (x,y) = f (x,y) * h(x,y) + h(x,y) (1) 只有加性噪声不存在情况下,退化过程可以模型化如下表达式: g(x,y) = f (x,y) + h(x,y) (2) 其频域表达式为 :

针对这种退化图像的复原,除了周期噪声以外,通常都可以采用空间域滤波 的方法进行图像复原,此时图像复原与图像增强几乎是没有区别的。常见的空间 域滤波方法有均值滤波器和统计排序滤波器。 当退化图像存在线性移不变退化时, 图像的复原不能采用简单空间域滤波器 来实现,要实现线性移不变退化图像的复原, 必须知道退化系统的退化函数,即 点扩展函数h(x,y)。在点扩展函数已知的情况下,常见图像复原方法有逆滤波 和维纳滤波两种。 在考虑噪声的情况下,逆滤波的原理可以表示如下: 通常情况下,N (u,v)是未知的,因此即使知道退化模型也不能复原图像 此外,当H (u,v )的任何元素为零或者值很小时,N (u,v )/H (u,v )的比值决定 着复原的结果,从而导致图像复原结果出现畸变。对于这种情况, 通常采用限制 滤波频率使其难以接近原点值,从而减少遇到零值的可能性。 维纳滤波则克服了逆滤波的缺点,其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然而,为退化图像的功率谱很少是已知的,因此常常用下面表达式近似: 因此,本实验的内容就是利用上述经典图像复原的原理,对降质退化图像进 行复原。 四. 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光电图像的退化模型和复原方法实现两大部分内容。 (一)图像的退化图像 1、大气湍流的建模 ° F(u,v) = G(u,v) U F(u,v) = G(u,v) H(u,v) F(u,v) + N(u,v) H(u,v) ° 犏 F (u,v)=犏 J _________ (u,v) H (u,v) H *(u,v)2 + S h (u,v)/S f (u,v) G(u,v)

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复方略

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 复方略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我国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复方略 我国的草原多分布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多干旱缺水、生产水平相对低下,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近20年来草原退化日趋严重。据报道,我国已有13亿亩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的1/3,并继续以每年2000万亩的速度退化。 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那合理放牧便是遏制草地退化的最重要一环。 对于退化草地,我们不能不用,关键是在用中改良。合理使用本身是一种科学管理。另外,对于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与改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只用一种办法,要贯彻综合治理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其中值得重视的措施有: ①围栏封育: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成效显着的措施。在内蒙古草原退化的草地,一般围栏三年即可发生显着的变化,生产力就可有较大幅度提高。 ②松土改良:这是一种用机械的办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改良土壤的化学状况,为植物生长创造好的条件,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③补播:即在退化草地上补种合适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 ④施肥:在某些局部地区,在可能条件下,施用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对提高生产力与退化草地改良也有很大好处。 草地退化是因为牲畜多了,而草地上的牧草产量少了,草与畜不能平衡。假如我们设法增加牧草的产量,就可以为多的牲畜提供多的牧草,从而实现新的畜草平衡,这就是建立人工草地与防治草原退化的辨证关系。 人工草地是一种高产的牧草生产系统。要高产就要有好的基础,就要有高的投入。

建立人工草地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满足要求的。选择合适的地形部位与土壤条件十分重要。 在内蒙古草原,要选择山前的扇缘地带和相对低洼的地方。在这些地方,由于水热条件的分异而可能形成比较肥沃的土壤以及好的水分条件。 有了好的基础,人工草地可以说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就是好的草种,合适的结构,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以及收获等。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豆科牧草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我国目前家畜饲草缺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另外,在人工草种中配合一定比例的豆科牧草,不仅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而且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可增加系统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退化草地诊断与生物环境指示 1.草地是否退化:任继周院士依据土壤稳定性和流域功能、营养和能流分配、恢复机制3个指标。提出了“三阈”,即健康阈、警戒阈、不健康阈划分标准,建立了评价草地健康与功能和谐的尺度,并指出从健康阈向系统崩溃的发展就是草地退化的过程。找到从健康阈到警戒阈的分界线和从警戒阈到不健康阈的分界线这两个阈值,是研究草地是否退化的关键所在。 2.草地退化等级与生物环境指示:草地退化到什么程度退化后有什么表现这是我们突出关心的基本问题。世界各国草地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退化草地等级标准以及生物环境条件在各个级别的表现。.(1919)的土壤有机质诊断;.(1949)的可利用牧草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诊断;.(1949)以减少种、增加种和侵入种反映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及它们盖度或地上部分生物量所占比重反映植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后由美国土壤保持协会制作草地退化分级图解。任继周(1961)以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和特征植物、地表状况、水土流失现象、土壤有机质和酸度为指标的综合判断法。王德利(1996)在内蒙呼伦贝尔盟羊草草地不同放牧半径的研究;运用演替度即植

大气湍流参数对图像退化效果影响的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41No.4Aug.2018 第41卷第4期2018年8月收稿日期:2018-04-17 作者简介:邹皓(1994-),男,硕士研究生,E-mail :2608752961@https://www.360docs.net/doc/a24856022.html, 通讯作者:赵群(1965-),女,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E-mail :yangzq@https://www.360docs.net/doc/a24856022.html, 大气湍流参数对图像退化效果影响的研究 邹皓,李清瑶,赵群,王建颖,刘智超,杨进华 (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长春130022)摘要:对远处目标进行观测时,大气湍流是影响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使得观测到的目标图像是严重抖动和模糊的。研究几种大气相关参数对图像退化的影响,总结了影响图像退化的主要的大气湍流相关参数,对退化图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包含湍流内外尺度影响的波结构函数、折射率谱以及成像系统退化函数的改进的Kolmogorov 谱湍流退化模型,该模型引入更完整的先验约束条件,更接近于大气湍流的物理特性。通过该退化模型对大气湍流相关参数进行仿真研究,对图像退化进行理论描述,总结了对图像退化影响的主要的大气相关参数。对进行湍流相关参数的测量和湍流退化图像校正的复原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大气相干长度和格林伍德频率是影响图像退化主要的大气湍流相关参数。关键词:大气湍流;图像退化;大气相干长度;格林伍德频率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70(2018)04-0095-05 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 Parameters on Image Degradation ZOU Hao ,LI Qingyao ,ZHAO Qun ,WANG Jianying ,LIU Zhichao ,YANG Jinghua (School of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2) Abstract :When observing distant targets ,atmospheric turbulence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imaging quality ,mak-ing the observed target images are severely shaking and fuzzy.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several atmospheric parame-ters on image degradation are studied.The main parameters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 affecting image degradation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rbulent image are analyzed.The newmodel is derived from the wav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refractive index profiles considering turbulenc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cale and thin lens imaging degra-d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a24856022.html,pared with the model derived from Kolmogorov spectrum ,more complete transcendent constraints is introduced in the new model ,and the model is more similar to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The degradation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atmospheric turbulence related parameters ,the image degradation is theo-retically described ,and the main atmospheric parameters of image degradation are summarized.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recuperation algorithm of further turbulence correlation parameters and the image correction of turbu-lence degradation.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 that the atmospheric coherent length and greenwood frequency are the main parameters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 affecting image degradation. Key words :atmospheric turbulence ;image degradation ;atmosphere coherent length ;Greenwood frequency 图像质量的下降,会造成有价值信息的丢失。 在遥感、天文观测、交通监控等一些情况下所获得的 退化图像,如果信息丢失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 有效复原退化图像是至关重要的。其中目标通过大 气湍流成像必然会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在成像过 程中,大气湍流随机地干扰图像成像,使成像焦平面产生像点强度分布扩散、峰值降低、图像模糊和位置偏移等气动光学效应,给目标识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大气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它的研究富有挑战性。近50年来,人们对湍流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最突出的是发现了湍流是多尺度有结构的不规则运动[1,2]。这为大气湍流的仿真研究

数字图像实验:图像退化和还原.

%1.使用函数fspecial创建退化滤波器PSF,然后调用imfilter对图像进行卷积运算,就可以 %得到一幅运动退化图像,观察并记录结果。 I=imread('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16 \fig0222b.jpg'); %读入图像 LEN=31; THETA=11; PSF=fspecial('motion',LEN,THETA); %生成退化函数 blurred=imfilter(I,PSF, 'circular', 'conv'); figure subplot(1,2,1),imshow(I);title('原图像'); subplot(1,2,2),imshow(blurred);title('6.1 运动退化图像'); %2.使用imnoise函数对图像添加随机噪声,观察并记录结果。 fnblurred =imnoise( blurred, 'gaussian',0,0.001); %产生随机噪声图像 figure, imshow(fnblurred);title('6.2 加噪之后'); %3.使用函数deconvwnr对无噪声的运动模糊图像进行复原,观察并记录结果。同时采用不同的 %LEN和THETA参数,进行实验,体会一下退化函数PSF的重要性,观察并记录结果。 LEN=31; THETA=11; PSF=fspecial('motion',LEN,THETA); wnr1=deconvwnr(blurred,PSF); wnr2=deconvwnr(blurred, fspecial('motion',2*LEN,THETA)); wnr3=deconvwnr(blurred, fspecial('motion', LEN, 2*THETA)); figure imshow(wnr1);title('6.3.1 无噪运动模糊图像复原1'); figure subplot(1,2,1),imshow(wnr2);title('6.3.2 无噪运动模糊图像复原2'); subplot(1,2,2),imshow(wnr3);title('6.3.3 无噪运动模糊图像复原3'); %4.使用函数deconvwnr对一幅有噪声的运动模糊图像进行维纳滤波复原,观察并记录结果。 wnr4=deconvwnr(fnblurred,PSF); figure,imshow(wnr4);title('6.4 维纳滤波复原'); %5.为了使维纳滤波复原的效果变好,必须使用deconvwnr函数的可选参数NSR、NCORR和ICORR, %通过改变参数获得不同的复原效果,观察并记录结果。

湍流的统计特性及对激光大气传输的影响

第4章湍流的统计特性及对激光大气传输的影响分析 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效应本质上就是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问题。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学者Tatarskii引入Kolmogorov和Obukhov发展的湍流统计理论,求解湍流大气中波传播方程,取得的一些理论结果相当好地解释了在此以前所取得的实验结果,从而奠定的光波在湍流大气中传播的理论基础。然而,由于激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随即非线性过程,特别是大气湍流存在的间歇性,对激光传输有着难以估计的影响。 4.1大气湍流的成因 在大气中,任一点的大气运动速度的方向和大小无时无刻不发生着不规则变化,产生了各个大气分子团相对于大气整体平均运动的不规则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湍流。通常情况下大气都处于湍流状态,大气的随机运动产生了大气湍流,由于大气湍流的存在,大气温度和折射率也时刻发生着不规则的变化。形成大气湍流的原因大致有四点。第一,太阳的照射造成的大气温度差,太阳辐射对地表不同地区造成加热不同;第二,地球表面对气流拉伸移位导致了风速剪切;第三,地表热辐射产生了热对流;第四,伴随着热量释放的相变过程(沉积、结晶)导致了温度和速度场变化。图4.1形象的表述了湍流的形成。

上图是英国的物理学家形chardson描绘的湍流的一个级串模型,虽然湍流的运动很复杂,但通过上图仍能对湍流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上图表示湍流含有尺度不同的湍涡,而各种能量从大尺度湍涡一步一步向小尺度湍涡传递。外界的能量传递给第一级大湍涡,由于受风剪切等因素的影响,大湍涡逐渐变得不稳定形成次级小湍涡,小湍涡再次失稳后再形成更次一级的许多小湍涡。从图中可以看出,湍涡的大小有限,最大的湍涡的尺寸大小是外尺度 L,最小的湍涡是内尺度0l。 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湍涡没有分散存在于大气中,而是交叉重叠的存在于大气中。 4.2 Kolmogorov-Oboukhov湍流统计理论 虽然迄今为止人们对湍流的基本物理机制尚还不十分清楚,但已形成几个公认的基本概念,包括随机性、涡粘性、级串、和标度率。随机性构成了湍流统计理论的基础;涡粘性揭示了湍流相近尺度间的相互作用行为;级串给了我们最直观、最明晰的湍流图像;标度律则成为物理上定量研究湍流问题的数学手段。 在直观的湍流现象中,Richardson首先给出了湍流的级串图:湍流中存在着不同尺度间的逐级能量传递,由大尺度湍涡向小尺度湍涡输送能量。第一级大湍涡的能量来自外界,大湍涡失稳后形成次级的小湍涡,再失稳后产生更次一级的小湍涡。在大雷诺数下,所有可能的运动模式都被激发。 基于Richardson级串模型。Kolmogorov认为在大雷诺数下,这些不同尺度的湍

图像退化与复原

一. 实验名称:图像退化与复原 二.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电图像的退化原因; 2. 掌握和理解基本的噪声模型,并能对图像进行加噪处理; 3. 了解点扩展函数(PSF)与光学传递函数(OTF)的关系,熟悉几种经典的退化模 型的模拟试验和 OTF 估计方法; 4. 熟悉和掌握几种经典的图像复原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5. 能熟练利用 MATLAB 或 C/C++工具进行图像的各种退化处理,并能编程实现 退化图像的复原。 三. 实验原理 光电成像系统出现图像退化的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为了研究的需要,通常情况下都把退化简化为化为一个线性移不变过程,见下图 1 所示。 因此, 在空域中退化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x,y)(x,y)(x,y)(x,y)g f h h =*+ (1) 只有加性噪声不存在情况下,退化过程可以模型化如下表达式: (x,y)(x,y)(x,y)g f h =+ (2) 其频域表达式为: =(,)+(),)G ,(F u v N u v v u (3) 图1光电图像退化与复原原理图

针对这种退化图像的复原,除了周期噪声以外,通常都可以采用空间域滤波的方法进行图像复原,此时图像复原与图像增强几乎是没有区别的。常见的空间域滤波方法有均值滤波器和统计排序滤波器。 当退化图像存在线性移不变退化时,图像的复原不能采用简单空间域滤波器来实现,要实现线性移不变退化图像的复原,必须知道退化系统的退化函数,即点扩展函数(x,y)h 。 在点扩展函数已知的情况下,常见图像复原方法有逆滤波和维纳滤波两种。 在考虑噪声的情况下,逆滤波的原理可以表示如下: ()() ()()()() G u,v N u,v F u,v F u,v H u,v H u,v ù = =+ (4) 通常情况下,()N u,v 是未知的,因此即使知道退化模型也不能复原图像。 此外,当(),H u v 的任何元素为零或者值很小时,()(),/,N u v H u v 的比值决定着复原的结果,从而导致图像复原结果出现畸变。对于这种情况,通常采用限制滤波频率使其难以接近原点值,从而减少遇到零值的可能性。 维纳滤波则克服了逆滤波的缺点,其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2* 2()1 ()()()()(,)/(,)f H u,v F u,v G u,v H u,v H u,v S u v S u v h ù 轾犏=犏犏+犏臌 (5) 然而,为退化图像的功率谱很少是已知的,因此常常用下面表达式近似: 2* 2()1 ()()()()H u,v F u,v G u,v H u,v H u,v k ù 轾犏=犏犏+犏臌 (6) 因此,本实验的内容就是利用上述经典图像复原的原理,对降质退化图像进行复原。 四. 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光电图像的退化模型和复原方法实现两大部分内容。 (一) 图像的退化图像 1、 大气湍流的建模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_白降丽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22(4):464~468 Journal of Zhe jiang Forestry C ollege 文章编号:1000-5692(2005)04-464-05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 白降丽1,彭道黎1,庾晓红2 (1.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如何保护好现有的健康生态系统,并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已成为生态系统研 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介绍退化生态系统及其恢复与重建等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退化生态 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基本原则、方法以及程序,并进一步阐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退 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废矿地、退化海岛生态系统、退化水生生态系统等恢 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趋势,主要包括生态系统退化 的预测预报机制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 关键技术体系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技术和评价指标 体系研究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参47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着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生境逐渐转变成农业和工业景观,形成了以生物多样性低、功能下降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degraded ec osystem)。这些变化都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以及重建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几个相关概念 1.1 退化生态系统 陈灵芝等[1]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一类病态的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或者在二者的共同干扰下,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的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量变和质变,其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displacement),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固有功能的破坏或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系统生产力下降。这类系统也被称之为“受害或受损生态系统(damaged ecosystem)”。 不同的学者对退化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余作岳等[3]将退化生态系统分为裸地、森林采伐迹地、弃耕地、沙漠化地、采矿废弃地和垃圾堆放场等类型。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应分为 收稿日期:2004-09-09;修回日期:2005-03-28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10B) 作者简介:白降丽,博士研究生,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E-mail:bjl wtx@s https://www.360docs.net/doc/a24856022.html,

图像退化-图像复原

4记录和整理实验报告。图像降质的数学模型 图像复原处理的关键问题在于建立退化模型。输入图像f(x, y)经过某个退化系统后输出的是一幅退化的图像。为了讨论方便, 把噪声引起的退化即噪声对图像的影响一般作为加性噪声 考虑, 这也与许多实际应用情况一致,如图像数字化时的量化 噪声、 随机噪声等就可以作为加性噪声,即使不是加性噪声而 是乘性噪声, 也可以用对数方式将其转化为相加形式。 原始图像f(x, y) 经过一个退化算子或退化系统H(x, y) 的作 用, 再和噪声n(x,y)进行叠加,形成退化后的图像g(x, y)。图2-1表示退化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其中H(x, y)概括了退化系统的物理过程,就是所要寻找的退化数学模型。 图2-1 图像的退化模型 数字图像的图像恢复问题可看作是: 根据退化图像g(x , y)和退化算子H(x , y)的形式,沿着反向过程去求解原始图像f(x , y), 或者说是逆向地寻找原始 图像的最佳近似估计。图像退化的过程可以用数学表达式写成如下的形式: g(x, y)=H [f(x, y)]+n(x, y) (2-1) 在这里,n(x, y)是一种统计性质的信息。在实际应用中, 往往假设噪声是白噪声,即它的频谱密度为常数,并且与图像不相关。 在图像复原处理中, 尽管非线性、 时变和空间变化的系统模型更具有普遍性和准确性,更与复杂的退化环境相接近,但它给实际处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常常找不到解或者很难用计算机来处理。因此,在图像复原处理中, 往往用线性系统和空间不变系统模型来加以近似。这种近似的优点使得线性系统中的许多理论可直接用于解决图像复原问题,同时又不失可用性。 H (x , y )f (x , y )g (x , y ) n (x , y )

大气湍流的复原

大气湍流的复原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 世纪以来,美国、欧空局、俄罗斯等空间科技强国都相继提出了新的空间发展规划。特别的,美国自特朗普上台后提出太空政策,加大对太空探索的投资力度,并积极开展多个民用太空项目。根据我国至2030 年空间科学发展规划,我国将建立以覆盖多个热点领域的空间科学卫星为标志的空间科学体系[1],通过发展系列空间科学计划,牵引和带动我国在空间目标识别与监视、深空测绘乃至其他重要科技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而对空间目标的姿态、形状、特征以及太空星体表面的地形地貌进行高精度识别与判读,都需要采用光学成像系统对其观测与监视,从而获取足够数量的影像资料,从这些影像资料中提取使用者所期望的感兴趣信息。 由于地面受到太阳辐射作用,造成大气中分子和由悬浮粒子构成的离散混合介质的不规则热运动,使得大气呈现出非稳态性和随机性,这种现象称之为大气湍流现象。当光波穿过空间大气层时,由于大气中湍流介质中各处的压强、温度、湿度以及物理特性的随机变化,使得射出湍流介质的波阵面不再保持平面特性。因此,光学成像系统中的传感器透过大气对目标物或场景进行观测时,由于近地面的大气湍流强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差异,造成湍流介质内的空气折射率的随机涨落。这会导致光波到达像面的振幅和相位的随机起伏,从而导致光束扩散、波面畸变、像点漂移等现象[2][3],使得目标在成像设备上会产生严重的模糊和降质。大气对成像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1)空间对地高分辨率遥感观测中,卫星或航天飞机对地面目标进行跟踪和监视。2)在地基成像观测系统中,自适应光学望远镜对卫星、行星以及其他宇宙天体进行识别与探测。3)在高速飞行器成像制导系统中,使用激光器对目标实施打击的过程(如图1.1 所示)。由于大气湍流的干扰,飞行器上发射的激光束产生随机扩散与畸变,严重减弱了激光器的打击精度,因此有效的减弱大气湍流的影响,避免激光器的能量扩散和路径偏移是十分必要的。 (a)美国战略导弹防御系统机(b)激光器打击导弹 (c)理想情况下激光束的能量分布(d)受大气湍流干扰的激光束能量分布 图1.1 美国战略导弹防御机系统 在地基空间目标观测过程中,大气湍流扰动的存在,使得光学望远镜的分辨率不再由其理论衍射极限来决定,而取决于其大气相干长度。当光学系统对受到大气湍流干扰的光波进行成像时,其分辨率不会超过口径为0r 的光学系统衍射极限分辨率,其中0r 就是大气相干长度的大小[4]。0r 值越大,表示大气整体湍流强度越小。如果口径数米乃至数十米的光学望远镜在没有自适应补偿系统的条件下,通过空间大气层对近地卫星、行星或其他星体进行观测成像时,由于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其成像分辨率不会超过口径为分米级小型望远镜[5],且获取的图像会出现模糊与抖动,这严重降低了观测图像的研究价值。针对大气湍流的扰动问题,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1)发射太空望远镜(如美国哈勃望远镜、康普顿望远镜)。但是太空望远镜不仅造价和发射耗资巨大,而且出现故障不易检测和维护。望远镜如果没有补偿措施,在太空中会受到太空低温、失重环境导致镜面畸变,同样会观测图像出现模糊和降质。2)采用自适应光学补偿系统和波后复原技术。首先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光波波前畸变进行实时补偿和校正,其后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目标受抑制的中高频信息进行恢复和重建,最终获得目标的高清晰图像。 在遥感对地观测领域,由于大气湍流干扰、卫星平台的不稳定振动、传感器与被拍摄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光学成像系统的离焦和散焦等因素,再加上传感器在数据传输、扫描成像时引入的噪声,都会导致遥感图像的降质和退化。然而研究人员希望获取纹理和边缘清晰、易

退化及复原图像

4-4 退化及复原图像一、 实验目的 掌握生成退化图像和复原图像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生成带噪声的运动退化图像 2. 使用decovwnr 复原模糊的带噪图像 三、 实验步骤 1.模糊噪声图像建模fspecial imfilter pixeldup clc clear f = checkerboard(8); PSF = fspecial('motion',7,45); gb = imfilter(f,PSF,'circular'); imshow (gb) title('使用PSF = fspecial(motion,7,45) 模糊后的图像') noise = imnoise(zeros(size(f)),'gaussian',0,0.001); imshow (noise,[]) title('高斯纯噪声图像') g = gb + noise; imshow (g,[]) title('模糊加噪声的图像')

2.使用deconvwnr 函数复原模糊噪声图像 clc clear f = checkerboard(8); PSF = fspecial('motion',7,45) gb = imfilter(f,PSF,'circular'); noise = imnoise(zeros(size(f)),'gaussian',0,0.001); g = gb + noise; imshow (g,[]) title('模糊加噪声的图像') % *************** fr1 = deconvwnr(g,PSF); imshow(fr1,[]) title('简单的维纳滤波(逆滤波)后的结果') Sn = abs(fft2(noise)).^2;

图像退化与复原

实验名称:图像退化与复原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电图像的退化原因; 2. 掌握和理解基本的噪声模型,并能对图像进行加噪处理; 3. 了解点扩展函数(PSF)与光学传递函数(OTF)的关系,熟悉几种经典的退化模型的模拟试验和OTF估计方法; 4. 熟悉和掌握几种经典的图像复原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5. 能熟练利用MATLAB或C/C++工具进行图像的各种退化处理,并能编程实现退化图像的复原。 实验原理 光电成像系统出现图像退化的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为了研究的需要,通常情况下都把退化简化为化为一个线性移不变过程,见下图1所示。 f(工,v)I I 厂、冒(工J)了 =0退化函数H = --------------- U + t——复原滤波器 I------- 曝声V I ------------------- I I "(3)I I I 」I I ! 降质过程I 屯原! 图i光电图像退化与复原原理图 因此,在空域中退化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g (x,y) = f (x,y) * h(x,y) + h(x,y) 只有加性噪声不存在情况下,退化过程可以模型化如下表达式: g(x,y) = f (x,y) + h(x,y) 其频域表达式为:

G(u,v) =F(u,v)+N(u, v)

针对这种退化图像的复原,除了周期噪声以外,通常都可以采用空间域滤波 的方法进行图像复原,此时图像复原与图像增强几乎是没有区别的。常见的空间 域滤波方法有均值滤波器和统计排序滤波器。 当退化图像存在线性移不变退化时, 图像的复原不能采用简单空间域滤波器 来实现,要实现线性移不变退化图像的复原, 必须知道退化系统的退化函数,即 点扩展函数h(x,y)。在点扩展函数已知的情况下,常见图像复原方法有逆滤波 和维纳滤波两种。 在考虑噪声的情况下,逆滤波的原理可以表示如下: F (")二^^= F(u,v)+^) H(u,v) ' / H(u,v) 通常情况下,N(u,v)是未知的,因此即使知道退化模型也不能复原图像 此外,当H (u,v )的任何元素为零或者值很小时,N (u,v )/H (u,v )的比值决定 着复原的结果,从而导致图像复原结果出现畸变。对丁这种情况, 通常采用限制 滤波频率使其难以接近原点值,从而减少遇到零值的可能性。 维纳滤波则克服了逆滤波的缺点,其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F(u , v) 顼 |H *(u,v)「 2 (u,v) H (u,v) + S h (u,v)/S f (u,v) G(u,v) 然而,为退化图像的功率谱很少是已知的,因此常常用下面表达式近似: F(u,v) = & 1 |H *(u,v)|2 :扩声 |H (u,v)| 2+ k G(u,v) 因此,本实验的内容就是利用上述经典图像复原的原理,对降质退化图像进 行复原。 四.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光电图像的退化模型和复原方法实现两大部分内容。 (一)图像的退化图像 1、大气湍流的建模

第二章 光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的理论概述

2.1 大气折射率 在光学频率范围内,对流层(高度<17km)中的地球大气的空气折射率表示如下: n=1+77.6(1+7.52×10-3λ-2)(p/T)×10-6 (2.1)式中,p是以mbar为单位的大气气压,T是热力学温度,λ是以μm为单位的光波波长,由于地面上温度对n 1 (r)的贡献<1%,故(2.1)式中忽略了与水汽压相关的项,当然这一项对水上传播光路是不可忽略的。 2. 2 大气湍流描述 自然界中的流体运动存在着二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层流,看上去平顺、清晰,没有掺混现象;另一种是湍流,看上去毫无规则,显得杂乱无章。例如,如果流体以一定的速度流过一个管子,我们可以用带颜色的染料对它进行观察,在流体速度低的时候,流线光滑面清晰,流体处于层流状态;不断增加流体速度,当流速达到一定值时,流线就不再是光滑的了,整个流体开始作不规则的随机运动,流体处于湍流状态。自从1883 年Reynolds 做了著名的湍流实验以来,以Monin-Obukhov 提出的相似理论、Deardorff 提出的大涡模拟、美国Kansas 州观测实验等为代表,大气湍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并在天气、气候研究和工程实际中获得成功地应用。湍流对大气中声、光和其它电磁波的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例如湍流风速、温度和湿度的脉动都会引起声音散射和减弱,大气小尺度光折射率的起伏(称为光学湍流),会严重影响光的传播和光学成像的质量等等。长期以来,以Tatarskii 的工作为代表,声光电传播的湍流效应大都是按照Kolmogorov 的均匀、平稳和各向同性假设处理的,而实际的湍流经常不满足这些假设,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波动传播模型就必须考虑湍流的各向异性、以及间歇性的影响。 2. 3 折射率湍流模型 在湍流大气中,折射率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都是变化的。一方面,我们还不可能对这些变化作出预测;另一方面,即使已知这些变化,要对所有时刻、所有地点的值作出描述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用统计方法来描述这种介质。考虑到湍流大气的折射率是随空间、时间和波长而变化的,因此可用空间、时间和波长的随机函数来描述湍流大气折射率 n(r,t,λ ) = n 0(r,t,λ ) + n 1 (r,t,λ ) (2. 3.1) 在(2.3.1)式中,n 0是n的确定性部分,对湍流大气而言,可近似地取n ≈1 ,n 1 (r,t,λ)表示n(r,t,λ )围绕平均值E[n] = n ≈1的随机涨落。 大气湍流可以用Kolmogorov 理论描述。大气中大的漩涡的能量被重新分配, 随着能量损失,大的湍流的尺寸减小, 直到消散。n 1 的结构函数定义为

湍流图像退化复原

湍流退化图像复原 1、引言 由于人类活动和太阳辐照等因素引起了大气温度的变化,这一温度变化又引起了大气密度的随机变化,导致大气折射率发生随机变化,从而产生了对光学系统对目标的成像分辨率和成像质量的重要影响,这种现象后经对其定义指大气中任意一点的运动,其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时刻发生着不规则的变化,从而引起各个气团相对于大气整体平均运动的不规则运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大气湍流。 大气湍流是造成图像退化的原因之一,大气湍流能够造成图像模糊降晰,它能够退化远距离拍摄的图像质量,如通过望远镜观测到外太空的星星表现出的模糊降晰,因为地球上的大气退化了图像的质量,大气湍流随机地干扰,使像元强度分布扩散、峰值降低、图像模糊、像素位置偏移及抖动,给目标识别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光学器件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主要是当光经过折射率不均匀的大气结构到达接收器件后,其振幅和相位等参数都产生了随机的起伏变化。传统的图像复原技术都是在退化模型确定和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复原的,即先确定点扩展函数或其参数,然后利用诸如逆滤波和维纳滤波这样的方法恢复图像。但这些方法对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光学器件的加工工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不能消除系统像差中由大气湍流引起的部分,而且湍流流场对目标成像的影响是复杂多变的,导致湍流光学点扩展函数难以测定,其形式也是无法事先确定,所以往往单幅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少,而且不够全面,很难进行图像复原。因此通常大气湍流图像的复原都是在图像序列基础上进行的。为了消除大气湍流导致的成像抖动和模糊,很多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如今已有很多针对大气湍流图像的复原算法,其中有不少取得的不错的进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方法 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国内外不少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想致力解决的问题。大气湍流退化图像复原的困难之处在于其退化模型是未知的和随机变化的,且很难用数学解析式来描述,另外退化图像还含有噪声,这进一步增加了复原的难度。传统的图像复原方法主要集中在退化模型已知情况下的图像复原。退化模型未知情况下的图像复原方法研究室近几年来图像处理技术中极富挑战性的课题,它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有很多种方法,一种方法被称为“幸运成像”,由于大气湍流对图像产生的影响是随机的,所以在目标的短曝光图像中,存在一定比例接近衍射极限的好图像,它们只存在低阶像差,幸运成像正是运用这些“好图像”进一步复原图像。所以幸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按照一定标准将拍摄图像中一些接近衍射极限的好图像选取出来,再进行配准叠加,从而复原出更加清晰的图像,提高图像的成像质量,使得原本无法显示的弱目标得以显示,原本无法分辨的细节得以分辨。由于这种方法的成本比空间望远镜的成本低很多,且复原图像的效果也比较好,所以很多学者都在深入研究如何更好的将这种方法应用天文观测领域。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由于长曝光图像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较大,很难出现接近衍射极限的好图像,所以“幸运成像”技术只适用于短曝光图像;其次由于在短曝光图像中出现“好图像”的比例也很低,因此这种成像技术要求拍摄大量的短曝光图像(通常为几百幅,甚至上千幅),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还原算法的计算量。 另外加利福利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针对大气湍流退化图像也提出了图像复原方法。这种算法是利用多帧图像重建的算法来复原图像序列中的某一幅图像,其基本步骤如下:首先对所拍摄的图像序列进行平均化处理,此时处理过的图像可以看做为一参考图像;然后利用非刚性图像配准技术对所得的图像进行配准,得到图像的变形矩阵Fk;最后利用贝叶斯图像重建算法对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得到更加清晰的图像。这种方法与“幸运成像技术”相比,所需拍摄的图像数较少,而且其应用不仅局限于短曝光图像,它同样可以应用长曝光的

第四章 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时光强起伏分析

4.1 光强起伏(光闪烁)的定义及基本描述 光强起伏(光闪烁)是大气湍流导致的最常见且最明显的光传输效应之一,激光在湍流大气中传输时其光强随时间变化而产生随机起伏的现象被称作为光强起伏(光闪烁),其原因是大气折射率起伏在导致传输激光相位变化的同时,也导致了传输激光的振幅起伏,进而产生散射强度起伏现象,更进一步的原因可认为是由同一光源发出的通过略微不同路径的光线之间的随机干涉所造成。 经典理论认为:光闪烁由尺寸比光束直径小的大气湍流引起,它与湍流的内尺度、外尺度、结构常数及传输距离等因素有关,其幅度特性由接受平面上光强的对数强度方差σI2来表征: σI2=I2?I2 I2 (4.1)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时,对数振幅满足正态分布,振幅对数满足χ定义为:χ≡ln(A/A0),其中,A为在湍流中传播时实际的光波振幅,A0为未经过湍流扰动的振幅。 设一对数正态分布为高斯随机变量(对数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具有三个相对读了的参数:χ、σx、I0),其中对数振幅χ的均值为χ,标准偏差为σx,则其概率密度分布函数为: pχΧ= 2πσ ?χ?χ2 σχ (4.2) 其振幅A=A0 expχ。引入概率变换: p A A=pχΧ=ln A dχ dA ,dχ dA =1 A (4.3) 则振幅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p A A= 2πσA exp ?1 2σχ2 ln A A0 ?χ 2 ,A≥0(4.4) 闪烁起伏概率分布满足对数正态分布的物理意义是:光场u=u0expχ+jsδ中χ是大量独立前向散射元的和,由中心极限定理可知χ服从正态分布。 4.2 光强闪烁的日变化 大气的湍流运动导致信道上折射率的不均匀起伏,引起光强起伏,表征光强 起伏强弱程度的主要特征量是对数光强起伏方差。它的定义: σln I2=ln I I0?ln I I02(4.5) 其中ln I为瞬时光强的对数值:ln I为平均光强的对数值。在较好的天气下,光强起伏值从太阳出来后开始上升,到中午达到最强,视观察距离的不同起伏值也不同,如果距离很长,起伏值趋于一条直线,达到“饱和”。在这期间,视各地

图像复原

MATLAB在图像复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图像复原是图象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图像复原也称图象恢复,是图象处理中的一大类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给定的图像质量。当给定了一幅退化了的或者受到噪声污染了的图像后,利用退化现象的某种先验知识来重建或恢复原有图像是复原处理的基本过程。可能的退化有光学系统中的衍射,传感器非线性畸变,光学系统的像差,摄影胶片的非线性,大气湍流的扰动效应,图像运动造成的模糊及几何畸变等等。噪声干扰可以由电子成像系统传感器、信号传输过程或者胶片颗粒性造成。各种退化图像的复原都可归结为一种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退化模型化,并且采用相反的过程进行处理,以便恢复出原图像。文章介绍了图象退化的原因,几种常用的图像滤波复原技术,以及用MATLAB实现图像复原的方法。 关键词:退化模型;噪声干扰;图像滤波;图像复原 1.图像复原的概念 1.1图像复原的定义 图像复原也称图象恢复,是图象处理中的一大类技术。所谓图像复原,是指去除或减轻在获取数字图像过程中发生的图像质量下降(退化)这些退化包括由光学系统、运动等等造成图像的模糊,以及源自电路和光度学因素的噪声。图像复原的目标是对退化的图像进行处理,使它趋向于复原成没有退化的理想图像。成像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透镜,感光片,数字化等等)都会引起退化。在进行图像复原时,既可以用连续数学,也可以用离散数学进行处理。其次,处理既可在空间域,也可在频域进行。 1.2 图象恢复与图象增强的异同 相同点:改进输入图像的视觉质量。 不同点:图象增强目的是取得较好的视觉结果(不考虑退化原因);图象恢复根据相应的退化模型和知识重建或恢复原始的图像(考虑退化 原因)。 1.3图象退化的原因 图象退化指由场景得到的图像没能完全地反映场景的真实内容,产生了失真等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 透镜象差/色差 聚焦不准(失焦,限制了图像锐度) 模糊(限制频谱宽度) 噪声(是一个统计过程) 抖动(机械、电子) 1.4图象退化举例 如图1所示是两个图象退化的例子。 图1 退化图像与原始图像 2.退化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