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15继续教育答案--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形势

12.2015继续教育答案--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形势
12.2015继续教育答案--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形势

一.单选题

1.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简政放权

B.职能转变

C.处理好人民内部关系

D.为民服务

2.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算,14年全球经济增长只有()。(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3.30%

B.2.30%

C.4.20%

D.3.10%

3.李克强总理通过9次审批共取消了()行政许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978

B.879

C.798

D.976

4.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比年初预算下调了()。(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0.3

B.0.4

C.0.5

D.0.34

5.改革的实施内容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政府的转型和转变职能

B.简政放权

C.职能转变

D.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多选题

1.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

学员答案:AB

A.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B.国内发展改革任务繁重

C.我国经济形势良好

D.以上全对

2.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政府还存在着()。(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

学员答案:ABC

A.体太胖

B.手太长

C.闲不住

D.管不严

3.深化改革中的困难()。(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质疑改革的噪音,用封闭僵化教条的东西对改革进行指责干扰

B.有些地方部门或是稳中怕乱,或是有即得利益需要保护

C.对于一些政策,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曲解,缩水

D.在实践中存在等待观望的态度

4.国际形势的体现()。(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美国:经济稳步发展

B.欧盟:经济增长停滞,通货紧缩

C.日本:经济迟滞

D.新兴经济体:经济失速,通货膨胀

5.2012年起我国经济形势下行到新的阶段,此时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为:()。(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

学员答案:ABC

A.创新驱动

B.消费拉动

C.出口驱动

D.资源拉动

一.单选题

1.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算,14年全球经济增长只有()。(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3.30%

B.2.30%

C.4.20%

D.3.10%

2.改革的核心工作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A

A.简政放权

B.职能转变

C.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D.处理好人民内部关系

3.李克强总理通过9次审批共取消了()行政许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978

B.879

C.798

D.976

4.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比年初预算下调了()。(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0.3

B.0.4

C.0.5

D.0.34

5.改革的实施内容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政府的转型和转变职能

B.简政放权

C.职能转变

D.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多选题

1.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

学员答案:AB

A.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B.国内发展改革任务繁重

C.我国经济形势良好

D.以上全对

2.深化改革中的困难()。(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质疑改革的噪音,用封闭僵化教条的东西对改革进行指责干扰

B.有些地方部门或是稳中怕乱,或是有即得利益需要保护

C.对于一些政策,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曲解,缩水

D.在实践中存在等待观望的态度

3.国际形势的体现()。(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美国:经济稳步发展

B.欧盟:经济增长停滞,通货紧缩

C.日本:经济迟滞

D.新兴经济体:经济失速,通货膨胀

4.2012年起我国经济形势下行到新的阶段,此时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为:()。(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

学员答案:ABC

A.创新驱动

B.消费拉动

C.出口驱动

D.资源拉动

5.中国过去长期依赖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

学员答案:ABCD

A.投资驱动

B.资源驱动

C.出口拉动

D.拉动内需

一.单选题

1.改革的核心工作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简政放权

B.职能转变

C.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D.处理好人民内部关系

2.改革的实施内容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政府的转型和转变职能

B.简政放权

C.职能转变

D.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李克强总理通过9次审批共取消了()行政许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978

B.879

C.798

D.976

4.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简政放权

B.职能转变

C.处理好人民内部关系

D.为民服务

5.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比年初预算下调了()。(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0.3

B.0.4

C.0.5

D.0.34

二.多选题

1.2012年起我国经济形势下行到新的阶段,此时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为:()。(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BC

学员答案:ABC

A.创新驱动

B.消费拉动

C.出口驱动

D.资源拉动

2.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

学员答案:AB

A.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B.国内发展改革任务繁重

C.我国经济形势良好

D.以上全对

3.国际形势的体现()。(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美国:经济稳步发展

B.欧盟:经济增长停滞,通货紧缩

C.日本:经济迟滞

D.新兴经济体:经济失速,通货膨胀

4.中国过去长期依赖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

学员答案:ABC

A.投资驱动

B.资源驱动

C.出口拉动

D.拉动内需

5.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政府还存在着()。(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

学员答案:ABC

A.体太胖

B.手太长

C.闲不住

D.管不严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我国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发展,承担着有效化解长期粗放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与风险以及保证经济提质增效稳定发展的双重任务。但从目前整个经济发展态势看,因受众多因素制约,老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如发展速度下滑较快、人民币汇率走势不稳、城镇化盲目扩张形成多种矛盾等。这对新常态时期“发展与调整”双重任务的实施,既形成制约,又带来新的风险。对此,需要采取诸如夯实推动发展的动力基础、打造稳健的金融市场、继续加大对“短板”的扶持力度、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平台等措施,着力防控和化解各种风险,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 标签:经济新常态;发展风险;防控对策 为了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诸多矛盾,保持经济中高速高质量发展,中央提出了新常态经济发展逻辑,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但目前部分地方和部分领域仍继续着传统发展模式,致使老的问题与风险没能解决,新的风险问题又相继出现。如何有效地遏制与规避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危机,已经成为能否促进新常态下经济调整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当前经济发展显现“硬着陆”风险端倪 自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尽管为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而实施的调整转型等措施,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是,从今年上半年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看,经济增速持续滑落,已大大低于预期的7%增速水平。虽然一季度GDP实际增速为7.0%,二季度增速6.8%,但名义GDP增速仅为5.8%和5.6%。分区域看,原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更是塌方式下滑。如东北和西部的部分区域,其名义GDP增速和财政增速都出现负增长。同时,整个社会总供给持续疲软,工业发展也显出萧条迹象。2015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6.2%。比去年同期下滑2.5个百分点,如考虑价格因素,名义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1.6%,较去年同期下滑5.2个百分点;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9个月负增长。宏观一致合成指数创近10年来新低,为93.32。①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已显出“硬着陆”的征兆,其发酵效应影响着整个国民的发展信心与积极性。目前面中央提出的“三种叠加”的调整手段,因受工资、债务兑付、财政支出等三重刚性的约束,在缺少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新发展手段支撑下,更加剧了其实施的复杂性与难度。当前的经济下滑、新的增长点缺乏,难以较好地为顺利调整提供坚实的支撑基础,加大了转型的难度与风险危机的有效化解。 2.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下降对进一步扩大开放形成较大负面影响 当前,因受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美元升值、大量外资回流以及国际上希腊债务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加大。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8%,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4%,今年上半年增长7%。。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即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整体疲弱,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呢?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四个“没有变”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四个“没有变”的科学归纳。这四个“没有变”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那么,四个“没有变”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1、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夏粮产量达到2821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增长3.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我国经济仍然处在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同时也是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伴随着7%经济增长率的是物价、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由此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格局。 从国内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不是最低,而属于“中高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比只有“周期性调整”而无“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重叠”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经济规模按不变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扩大了60倍左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是远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 .面对不确定性的全民困惑 首先来谈第一个问题。我想,各位企业家和高管们对当前的经济状况应该都是感同身受。我本月从内蒙的锡林格勒到河南的郑州、漯河,到四川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看到了很多现象,总体感觉是,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并且这种不景气的状态已经渗透到了最边远的地区。 在锡林格勒的时候,我曾经在街头一个很小的饭馆吃饭,听老板说,他们现在的客流差不多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原来我们还以为餐饮业的不景气主要是因为“八项规定”,限制公款吃喝等造成的,现在看来,还不仅仅是这个问题。在那样一个公款消费不会光顾的小饭馆,生意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旁边的工地少了。原来都是工地的工人在这吃饭,而现在工人变少了,它的生意就直线下降。 后来我到了雅安,那里有一种小鱼特别鲜美,是当地特产。我们两个人在这个小店吃了四斤半这种小鱼,我想可能会要到五六百块钱,但事实上,加上其它菜和锅底,一共才收了元。并且,正当中午饭点,整个店就我们两位客人。我感觉到,即便在边远地区,也能够明显地感受到经济的下行。所以现在的经济形势确实非常不乐观,应该说情况很复杂、形势很严峻。 对于经济的下行,社会上也有很多不一致的看法。比如前一段《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说这种经济形势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现在都在讲经济呈形走势,但这个形的底部究竟在哪里?我听到的最悲观的说法是要在谷底年。 现在社会上对经济有两种解释,一个是中等收入陷阱,一个是“三期叠加”。但是这不完全是经济问题。经济只是整个社会趋势的一部分,必须将其放到整个社会趋势中去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信心来自对未来的稳定预期。而稳定的预期是指国家的方向感、上层的安全感、民众的希望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方向感。国家方向感,要放到历史的脉络中来看。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三十年,还要接着走向下一个三十年。 但是,未来究竟会怎么样,人们也正处于一种困惑的状态。并且当经济衰退与经济转型结合在一起,这种困惑会越发强烈。这两年我一直在讲,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让人困惑的一段时间,因为我们走不动了。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飞速前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确实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再追求高速度、依赖强刺激,显然不合时宜,还会耽误未来发展机遇。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 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战略性。新常态是个动态过程,我们不仅要认识、适应,而且最终要引领。也就是说,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中,有三个更加注重与创新驱动有关,分别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创新驱动能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断动力。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经济放缓 2014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众所周知,2014年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7.4%,同时中国经济经济进一步下行,摩根大通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将会由2014年的7.4%进一步放缓至2015年的7.2%,而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率目标调整为7.0%,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 房地产下滑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如今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问题逐渐显露,发展态势越来越严峻。如下图所示红线为房地产销量增长率,2014年房地产销量基本处于下滑威胁动摇经济增长根基。 人口红利消失 另外,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取到重要作用的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中国从16岁到59岁的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在2012年已经见顶,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即便再将具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放宽五年,中国从16岁到64岁的劳动力人口总数,也将2015年见顶。

走产业调整之路 持续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有增长点和增长优势,都在逐渐消失,只有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才能再次腾飞,虽然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无论是人居国民生产总值还是经济增长质量都远远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中国仍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仍将持续不断地赋予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在未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发展都会变缓,产业转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中国经济要长远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将粗放型经济转移到以科技推动为主;将单一型经济产业转变成混合型生产服务一体化;将依靠出口和投资转变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同时政府也要简政放权,促进市场的作用,完善金融体系和市场规则,促进产业之间正常竞争和发展。 1)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正常竞争。 以电商为例,淘宝天猫在2014年双11里创下了惊人的571亿营业额,马云扬言在2020年电商要占领50%的零售市场,福兮?祸兮?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电商从未像中国这么火,中国的网购之所以这么火主要是因为网上购物比实体店要便宜许多,而事实上这是由于电商与实体店的不公平竞争造成的。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商品价格要低于亚马逊,而在中国实体店价格远高于网店,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房租太贵,另一个就是实体店收税太重,而网商不需要缴税。我觉得电商应该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店,政府应该大幅降低实体店的税收,不然的话如果到了2020年电商占领50%的零售市场,中国将会有大量的人失业,因为电商所创造的就业不足以抵消实体店衰败带来的失业数目。 2)大力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为例,现今政府又计划在天津,福建,广东建立新的自贸区,促进市场的作用,加大开放,深化改革,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比如,2014年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了60%以上。 3)促进小城市化,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 个人认为,城市化不是让农民进入大城市和知识分子竞争就业,而是要鼓励就地建镇,鼓励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将农业生产企业管理,做到从种子化肥,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混合一体化农业模式,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

教育新常态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思考

教育新常态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思考 发表时间:2018-08-13T10:06:12.1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3期作者:胡静朱敏[导读] 本文就对教育新常态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展开探究,以期为小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新华小学654600 摘要:在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现有的小学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教学需求,导致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小学生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对小学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变得越发重要,本文就对教育新常态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展开探究,以期为小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教育新常态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在教育新常态下,教学规律呈现出变化,更加注重为社会培养全能人才。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小学在教学过程中还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更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就对教育新常态的体现概念进行阐述,并探究小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对策,以期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一、教育新常态的具体体现分析 1.教育呈现公平性。受教育是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直接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育呈现出教学资源不公平、学生入学机会不公平、教师不公平等众多问题,造成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随着教育新常态的到来,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模式面临诸多改革,逐渐呈现出公平性特征,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可以接受到更多的教育资金,通过教育资金整理教学资源,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证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公平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在教育新常态背景下,教师可以公平对待每一位小学生,特别要将目光投放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让这部分小学生可以收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调动小学生学习动力。 2.保证教学质量。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时代建设步伐逐渐加快,此种情况下,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一定地冲击。在教育新常态下,相关人员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将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时解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小学教育教学标准进行精确制定,为后续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众所周知,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所需人才。因此,在教育新常态背景下,使得教育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能够契合市场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不人云亦云,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模式去执行,进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二、教育新常态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1.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性化教育。在新课改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呈现出人性化趋势。面对此种情况,相关人员要想保证小学教育质量,就需要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性化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教书育人”原则,不仅要教会小学生书本上知识,还需要教会小学生做人方面知识,让小学生可以正确树立人生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每一位小学生具体情况针对性展开教育,从而保证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做到努力学习,从而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目标。 2.小学教育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教学方法。相关人员要想保证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化教学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电子信息设备,创新教学模式,让教学模式不再是以往的“板书模式”,而是多元化发展,保证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针对性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保证现代化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学习需求,能够让小学生顺利适应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3.小学教育教学做到深度和广度相融合。在教育新常态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还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充分做到深度和广度的相互融合。通常情况下,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做到深度和广度相融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生思维能力受到限制,缺乏主观能动性,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将重点集中在小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上,调动每一位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多接触其他方面知识,保证小学课程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对部分知识的来源进行讲解,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养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4.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做到情感公平。针对部分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低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重点关注此部分学生,教学中不带有歧视目光,针对小学生学习薄弱的环节,进行具体讲解。对于一些调皮捣蛋的小学生,对其进行重点关注,改正这部分小学生的不文明习惯,帮助其养成文明习惯,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公平接受教育,找到自身存在感,实现教学目标。参考文献 [1] 谢宁浅析计算机远程教育与高校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122-123。 [2] 朱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普洱市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J].普洱学院学报,2014,30,(6),73-76。 [3] 应芳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东方教育,2015,(6),78-78。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六大新机遇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六大新机遇 编者按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会带来深刻的变化,既带来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机遇。而把握机遇的前提就是要先认识到机遇。那么,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哪些新机遇?我们邀请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对此进行了详细回答。 “新常态”关键在“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有两个重要变化。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第二,产业链和价值链将从低端转向中高端。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中国经济要实现“双中高”,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开启“双引擎”。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民智民力。二是要改造传统引擎。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4个方面的阵痛:首先,钢铁、水泥、造船电解铝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其次,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要“去杠杆化”;再次,房地产调整阵痛;最后是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经济转型中的四大阵痛决定了我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也将迎来更多新机遇,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六大新机遇。 第一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和城市群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急剧升温。据统计,我国现有城市群总数已超过30个,预计未来5到10年内,我国城市群将涵盖全国815个城市中的606个,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占到城市总量的82%和92%。如今我国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包括“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些都与城市群的建设发展紧密

“互联网+”新常态下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

“互联网+”新常态下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6-08-26T13:34:44.780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3月作者:李晶[导读] 不断改革创新教学体系,与学生共享“互联网+”带来的成果,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基础。李晶 滨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 “互联网+”新常态下,市场营销宏观环境诸要素发生或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变化需要行业、企业主动积极应对,有效的预判市场营销发展动向,不断改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和营销团队,由此带来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提升。传统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已不能适应“互联网+”经济形态下的市场营销需求。为使人才培养更好对接经济社会需求,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 视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教学,从新教学理念的树立、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改革、专业知识体系建设、教学方法运用、实践教学探索等方面加强改革,为培养具有大销售观,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教学改革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从此进入了全面升级的社会、行业、全民创新、创业新时期。“互联网+”作为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成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市场营销宏观环境随之改变,这就要求市场营销高等教育教学不断加强改革创新,以适应需求变化,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一、“互联网+”新常态下加强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教学的重要性 对企业来说营销对象一旦定位完毕,是相对固定的,而营销环境尤其是宏观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是企业不断转化营销策略或模式的依据。宏观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必然影响和引领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随之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所以,企业需要尽快去适应宏观营销环境相关因素的变化。 二、“互联网+”新常态下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传统教学中关于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教学的内容重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强调概念点的理解和掌握。仅限于简单的基础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难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跟踪研究社会热点、思考应对策略的习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不明显。 (二)教学模式、内容呈现形式较为单一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教学内容丰富,体系庞杂。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是以基本理论“灌输式”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案例教学教师主导、学生顺从。这种单一的模式难以适应“互联网+”新常态下,多种新要素、新理念的不断涌现,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需求。 (三)互联网实践平台教学资源不足 当前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教学中对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平台知识涉及实践应用较少,制约了学生对互联网平台知识的把握,阻碍了学生互联网营销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互联网+”新常态下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教学改革探索 (一)与时俱进,树立全新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积累的同时,注重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主动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大营销观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可持续发展。 (二)动态修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对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应重点加入“互联网+”新常态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增加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时比例及实践环节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校地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订的开放合作机制,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完备性、层次性,动态做好基础理论知识讲授与创新案例分析、理论授课与企业实践、实践与创新创造的有机衔接。 (三)点面结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需要教师在讲授中分层次“链接”成面,达到由点到面、推理扩展、深入理解的效果。以国家互联网营销政策法规、互联网金融政策为代表的政策、法规要素,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要素,以经济形势与“互联网+2.0、3.0”等经济阶段、储蓄与信贷、收入与网络消费支出为代表的经济环境要素,等等,都是需要给学生细致讲解出来的“点”。对于“面”的讲解,应注重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由网结面。例如,传统企业为什么需要建立一个“生态型”而非“机械型”的营销链,与政策扶持、经济环境、信息技术、消费支出等有什么相互关系,由此引导学生总结出动力源、寻找规律、预测动向,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营销宏观环境现状的统一。 (四)强化实践,构建先进的网络平台和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基地教学中可借鉴经管类实验室做法,组建一个涵盖营销环节、云计算、物流等资源运用相对全面的局域网,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互联网平台的功能和优势。在建设校内实践平台的同时,也可以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在见习实习中得到指导和锻炼。邀请政府社会管理专家、企业经理走入大学讲台为大学生授课、做报告,也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专家、经理对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解读、分析、应对做法对于开拓学生思维、深化学生思考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五)开放意识,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有不少先进的思路和举措是从其他国家的举措中找到的灵感,如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德国的工业4.0概念。在当代“互联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更为深入、密切的形势下,具备国际化视野的营销人才,必然受到广泛的欢迎。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入国外先进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讲解,在讲解中同时对应国内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发展动态、成功经验,促进学生开放合作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不断提升和拓展。 总之,“互联网+”正引领整个社会经济、市场的变革和创新,引领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变化和发展。我们在充分认识“互联网+”新常态下宏观环境教学重要性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不断改革创新教学体系,与学生共享“互联网+”带来的成果,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基础。

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 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特点: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 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经济新常态下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政策: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党的十九大也将于明年召开。辛鸣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的确立,对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也属于政策。 事例:京津冀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西安浐灞创新发展生态区 (参照:开放战略篇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未来构想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与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实践 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制度创新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升级版 深化改革篇 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民间投资创业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重庆实施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 成都创新基层治理能力培训新载体 黑龙江泰来县养老事业探索与实践 创新驱动篇 天津滨海高新区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华为:廖维老师(好讲师网)-新常态下的企业变革管理(2天版)

新常态下的企业管理变革 课程背景: 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先生曾经说过,我每天都面临变革。世界权威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曾经呼吁:企业未来的持续竞争优势将更多地来自流程和组织能力提升,企业需投入更多的资源构建面向客户需求的组织与流程构架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商业环境。企业管理变革成为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今天外部商业环境的变化、商业模式的改变、内部组织需求的变化都将推动企业不断的进行管理变革,企业管理变革的核心是围绕客户需求进行企业核心价值链的重建,而最基本核心切入点是围绕人的管理变革和事的管理变革。实践证明,流程管理(BPR)是推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企业通过流程管理变革的核心理念、方法和工具推动企业管理变革落地实施,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培训收益: 1、熟悉世界级(IBM公司)和标杆公司(华为公司)管理变革实践近20年的管理变革实践的方法工具,统一高管团队、中层管理者管理变革意识、方法和工具,提升管理变革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变革管理水平。 2、培训全过程提供标杆企业案例研讨,拓宽管理变革的眼界和思路。 3、从变革理念、方法与工具进行全程研讨,确保管理变革落地实施。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各职能部分负责人、变革项目组成员。 授课方法:理论讲授(50%)+案例分析、小组研讨(30%)+实操练习(20%) 课程大纲: 第一天上篇:管理变革理念、方法工具篇(1.0天) 第一讲: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的挑战(0.5小时) 一、新常态的基本含义 二、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1、经济增长的中高速 2、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挑战与机会并存 三、新常态企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召开的**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专题讲座,李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思想独到,使我对于当下整个中国及地区经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中国经济新常态,简单可理解为:这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点。 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 一是就业将更充分。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高于制造业,新常态下,服务业占比上升、GDP 总量增加,就业状况也将明显改善。 二是收入将更均衡。就业充分,劳动者收入提升也就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新常态下,要扩大消费就应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低收入者收入,收入分配将渐趋合理。 三是社保将更完善。新常态下,要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就应精心编织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四是增长将更平稳。“旧常态”下,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出口需求受外部环境影响会经常变化,投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出现过热过冷的波动。而新常态下,更多依赖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相对稳定,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 五是物价将更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物价相对稳定。比如,物价在2012年和2013年仅上涨2.6%,2014年上半年更是仅为2.3%。 六是质量将更提升。新常态下,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企业和社会追求的更高目标。 总体上看,新常态有利于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篇二)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出现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放缓,更表现为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面临着复杂的系统转型,也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这样的重大关口,如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新常态”下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一、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 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至2013年都是7.7%,2014上半年是7.4%,从中可以清楚看到经济由高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并且近几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工资成本上升,储蓄率、投资率下降,潜在增长率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从历史上看,潜在增长率自然回落,经济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走向,具有规律性和必然性。当前,世界经济长期结构性调整、新一轮产业变革融合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性转换相互叠加,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如果继续追求过快的增长速度,甚至不惜用政策“推高”,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会加剧已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造成经济的进一步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二、新常态经济下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机遇 1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2、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以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2014年前三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等数据指出,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4、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由于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三季度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三.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对做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从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

实用文库汇编之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作者:座殿角* 作品编号48877446331144215458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发展,科技、教育、民生等各种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央提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并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转换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被国际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 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在于主动调整,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新常态”则独具特色,可总结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四大

特征。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指的是:不追求过高的GDP速度、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2014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初步测算,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 2.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增长49.7%,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37.7个百分点,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这些情况足以表明,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稳中有进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柔韧性得以增强。“新常态”为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给出了新的战略定位,它意味着经济目标调整、决策目标调整,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也要随之调整。所有的经济个体、组织,都要主动来适应这种“新常态”的到来。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发展问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速遭到影响,不能持续稳定发展,导致难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具有两方面的巨大优势:一是大国优势,

12.2015继续教育答案--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形势

一.单选题 1.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简政放权 B.职能转变 C.处理好人民内部关系 D.为民服务 2.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算,14年全球经济增长只有()。(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3.30% B.2.30% C.4.20% D.3.10% 3.李克强总理通过9次审批共取消了()行政许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978 B.879 C.798 D.976 4.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比年初预算下调了()。(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0.3 B.0.4 C.0.5 D.0.34 5.改革的实施内容是()。(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政府的转型和转变职能 B.简政放权 C.职能转变 D.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多选题

1.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 学员答案:AB A.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B.国内发展改革任务繁重 C.我国经济形势良好 D.以上全对 2.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政府还存在着()。(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 学员答案:ABC A.体太胖 B.手太长 C.闲不住 D.管不严 3.深化改革中的困难()。(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质疑改革的噪音,用封闭僵化教条的东西对改革进行指责干扰 B.有些地方部门或是稳中怕乱,或是有即得利益需要保护 C.对于一些政策,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曲解,缩水 D.在实践中存在等待观望的态度 4.国际形势的体现()。(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美国:经济稳步发展 B.欧盟:经济增长停滞,通货紧缩 C.日本:经济迟滞 D.新兴经济体:经济失速,通货膨胀 5.2012年起我国经济形势下行到新的阶段,此时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为:()。(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 学员答案:ABC A.创新驱动 B.消费拉动 C.出口驱动 D.资源拉动 一.单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