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摘要:旅游地理学是出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旅游地理学经过了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时期,已初步奠定自己的学科地位。近十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均有着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发展研究。研究主题拓宽,内容多样化,从过去的局部转向全局性的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学科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增多;在实用主义下注重理性主义的回归。

关键字:旅游地理、中国、国外、发展

旅游,关乎地理,地理则阐明旅游。这是两者间的一种普遍联系。旅游,游于各地之间,这便产生了旅游中的地理问题。旅游地理学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而形成发展起来。随着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克·麦克莫里发表的《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正式拉开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序幕。在此之后,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给学者和决策者提出了大量仍需解决的问题,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也逐渐开拓新的思路。

近十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均有着长足的发展,开拓思路、延伸领域、多元手段,下面就近十年来的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现状进行阐释。

一.国外旅游地理学研究现状

1、研究主题扩宽

作为一门边缘科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研究领域相当广阔。在地理学者参与旅游研究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宏观研究的能力,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要求地理学者从更广阔的角度研究问题。世界旅游业方兴未艾,不断有新的待研究的课题涌现。因此,世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也是极其多样化的,包括人们的旅游行为,旅游流的宏观空间格局、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便从过去的着眼于局部转向把握全局,也保留和发展了解剖性的小区域和专题研究,并以T R E D为一条研究主线。贯穿于整个旅游地理研究领域,并持续下去。总而言之,从之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拓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时长、环境的系统研究。

2、理论和使用研究并举。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前的旅游地理著作,只有极少数属于纯粹四边形之的理论研究,且缺乏相应的必不可少的实证工作,绝大多数研究都着眼于具体的实际问题,以至于有较高理论深度的极少,也由此有了后来对理论的饥渴。随着旅游地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应用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对于过去工作的归纳总结,旅游地理学者在注意使用的同时兼顾理论的提升和发展。

3、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面广、本身结构比较松散的行业,它给学者提出的大都是设计因素很多的综合性问题,要剞劂这些问题,必须综合多学科的理论特长。西方旅游地理学者的专业视野宽阔,他们不仅具有从事地理学研究的全部素养,而且也深谙经济学、社会学、行为学等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考虑问题的角度是全景鸟瞰式的,这一研究方法的应用也带来了研究内容的多样化。

4、技术手段的运用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旅游学者也开始注重新的技术手段在研究教学中的运用,其中突出的是旅游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用。该技术手段不仅使旅游地理学者快捷地获得各方面信息,而且还可作为便利的分析工具,大大提高研究成果的多样化表达水平,并朝研究、教学、咨询的一体化方向迈进。

二.近十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而中国旅游地理学岁起步较晚,虽与国际水平仍有不少差距,但是发展迅速。近10年来更是有寻龙猛虎之势。中国旅游地理学在近十年来,有不同于过去、顺应时代潮流又有自己特色的主体发展。

1、注重研究内容的拓宽

在研究内容方面,中国旅游地理学学者在注重学科的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的方面,积极地拓宽和丰富研究内容。中国旅游地理学在保持传统领域的前提下,开始逐步实现研究领域的多元化。传统领域包括旅游者行为研究、社区旅游等;新兴领域则主要覆盖旅游发展中的权利关系、社区增权、产权与旅游发展旅游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影响等,这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课题。同时在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下,持续发展是中国发展的现实选择,因而研究多围绕区域可耻去发展这根主线展开。

2、实用价值和理性回归

理论研究是学科发展的灵魂和精髓,实用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是学科反战的生命力所在。从在研究方法上,逐步由定性走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应用研究得到一定的发展。近年来,旅游地理学者追求学术贵发,探讨学术问题,积极开展跨学科交流,建立学术共同体,出版旅游地理学刊物和专注呈现良好的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手段,全面提高学科的研究水平。

3、跨学科、跨地区合作研究

跨学科研究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现代颗粒科学的固有特点。过去的合作研究较少,客观上降低了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科的社会影响。跨地区,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应运而生。在研究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或进行区域旅游开发是,常常是经济学者、地理学者、管理学者和其他专家会诊。在参与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旅游地理学者也从过去叫狭窄的专业中走出来,吸收相邻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夸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研究方法更新

在综合考察发,资料统计分析法,地理图表法和比较分类法后,更加重视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旅游地理的亚久同样是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两种形式。信贷科学发展趋势是二者有机结合。因此,旅游地理研究,在定性描述基础上要尽量引进系统方法、非线性科学、好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学科方法原理,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旅游地理应用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保继刚,尹寿兵,梁增贤,陈钢华,李鹏.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地理科

学进展, 2011, 31(1): 1506-1512

[2] 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确实的现状与反思.旅游学刊

[3] 保继刚. 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到理想主义理性回归: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30年

回顾. 地理学报, 2009, 64(10):1184-1192.

[4] 左冰, 保继刚. 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西方“旅游增权”理论研究述评.

旅游学刊, 2008, 23(4): 58-63.h

[5] 金波,蔡运龙.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进展:人文地理,1003--2398(2002)03—034 -_ 06

[6] 高阳,郝革宗.中国旅游地理学1998至2004年的进展: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002—

8743(2005)04—0071—07

[7] 吴承照. 中国旅游规划30年回顾与展望.旅游学刊,2009, 24(1): 13-18.

[8] 张志勇. 信息经济时代的旅游地理学:信息技术

[9] 肖星(主编), 中外旅游地理.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0] 韩杰(编著), 现代世界旅游地理

[11] 张林等(编著), 旅游地理学

[12] 李永文(主编), 旅游地理学

[13] 郑冬子(主编), 旅游地理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