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8首古诗

二年级上册8首古诗
二年级上册8首古诗

二年级上册八首古诗

(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4)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5)疑:怀疑。

(6)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7)九天:天空,极言其高。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诗意]

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一片紫色的雾烟,远远望去迷人的瀑布

就像挂在前面的壁川。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观啊,恍惚之中疑惑它是银河来自于九重之天。

(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里走。

(2)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石径:石子小路。

(4)径:小路。

(5)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6)坐:因为、由于。

(7)霜叶:经霜的枫叶。

(8)于:比。

[诗意]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

可以避邪。

[诗意]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4)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4)不及:不如。

[诗意]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5)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4)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5)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翻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6)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⑴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7)处:行踪,所在。

【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7)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

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

牛背一鸥眠。

【注释】

①题画:这是为一幅画题写的诗。

②村落:村子。

③牧童:放牛娃。

④眠:睡觉。

【翻译】

农村傍晚的天气很好,桃花映在水里,显得更加鲜艳。放牛的孩子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你看落在牛背上的一只鸥鸟已经睡着了。

(8)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

(2)歌:长鸣。

(3)拨:划动。

【翻译】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8《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8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唐朝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和磅礴气势所深深陶醉。《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与壮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两首诗都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千古传诵的佳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瀑布的其他古诗。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搜集一两首跟瀑布有关的其他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小朋友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山西的永济市去玩一玩。(课件出示鹳雀楼)看,这里有一座楼,多高哇,数一数,有几层?听导游介绍,这座楼上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在上面休息,所以,

二年级上学期必背20首古诗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20首 1.听弹琴(唐)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2.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3.拜新月(唐)李端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4.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瀑布(唐)施肩吾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6.题西施石(唐)王轩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7.剑客(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8.题诗后(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9.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雪(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1.五岁咏花(唐)陈知玄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馀一孕在,明日定随风。 12.田家(唐)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13.公子家(唐)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14.江行无题(唐)钱珝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15.田上(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16.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7.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8.山中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9.田园乐(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20.越女词(唐)李白 其一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其二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其三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其四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其五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文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认识“刘、菊“等10 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 有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整节课以朗读古诗为主线:先读准、读通古诗; 再读懂诗意,利用“画一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 思,领会古诗的意境; 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 出来。 【教学过程安排】 一、“赛诗”导入 1. 激发兴趣:老师听说,咱们班有一大批小诗人,今天可要好好赛一赛,看看究竟谁能称得上是小诗人。 ⑴ 开始“赛诗”,评出小诗人。 ⑵ 导入: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的大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大诗人所写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 学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 二、初读古诗 1. 活动板块一: ⑴ 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⑵ 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2. 活动板块二: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一读两首古诗,注意 正音。 (重点:擎、犹、景、径。)设计意图:很多小朋友在上课前就已经将古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仔细一听就会发现很多字都 背错了,所以还是 很有必要让他们借助拼音再读一读,同桌相互查一查,再指名读帮助正音。 二、读画结合,理解古诗 1. 活动板块一: 想一想这两首古诗写的都是什么季节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抓住:橙黄橘绿、枫林。) 2. 活动板块二: 找找画画,学习《赠刘景文》。 ⑴ 介绍背景:我国宋朝有位大诗人,名叫苏轼,号东坡居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2017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4-7张幻灯 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亻”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依”、“层”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依(依然)(依靠) 尽(尽力)(尽头)层(上层)(楼层)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相关链接(演示第9张幻灯片)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精读课文 1.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10张幻灯片)1、学生根据老师 出示的生字卡输 出字的读音。 2、同学之间交流 互相提问识记生 字。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下 识记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 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演示第11-1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重点词语解释: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2)“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 (3)“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4)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离山很近? (5)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6)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呢? (7)“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登。 鹳雀楼。 太阳离山很近。 远景。 太阳落山的时候。 傍晚。 傍晚太阳慢慢落 下山时的景象。 解读题目。 了解鹳雀楼。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 语。 精读诗句。

2020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练习8 古诗二首

8 古诗二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óu céng huǒlúshān chuān guàzài jìn tóu 二、填空。 1、“烟”字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 2、“照”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除部首外 还有()画。 3.“楼”共()笔,第十一笔是(),部首是()。 三、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 1.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不相信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③猜忌 2.白日依.山尽() ①依靠②同意③按照 3.欲.穷千里目() ①需要②将要③想要 四、课文整体梳理。 1.《望庐山瀑布》是()朝诗人()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时写的。我还知道《》也是他写的。 2.《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著名诗人()。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1.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 2.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诗句:

3.这首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六、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楼层火炉山川挂在尽头 二、1.y 火 2.z 灬9 3. 13 ㄑ木 三、1.② 2.① 3.③ 四、1.唐李白庐山瀑布静夜思 2.唐王之涣景物情感 五、1.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 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八)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我悄悄地跑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着。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对的画上“_”。 蜻蜓(qīnɡqínɡ)扇着(shānshānɡ) 乘凉(niánɡliánɡ)捉住(zhuōzuō)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漂亮——() 喜欢——() 3、作者在描写大蜻蜓的外形时,具体地写了蜻蜓的_____和_____的特点。用“_____”画出描写蜻蜓外形的句子。 4、抄写短文中画“_”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8.古诗二首》教案

8古诗两首(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12个生字,会写“楼、依”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必备品格 教师口述: 1.你认识上面的建筑物?(鹳雀楼) 诗,看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

(1)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楼、依”,“木、亻”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2)组词扩展法识记:“尽力尽量黄沙黄山”。 (3)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云”加“尸”是“层”。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尽”上窄下宽,“楼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黄”上中下结构,“层”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楼、依”,学生练写。 “楼”左窄右宽,“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撇笔伸向“木”侧,捺收笔于横中线;“女”的撇点的折点在横中线,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依”左窄右宽,“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从竖中线起笔。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多元认字,是部编版教材强调的重点,书写的指导,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使学生爱写字、会写字。】 五、品读释疑 1.出示课文题目《登鹳雀楼》,题目应该怎样断句停顿? 示例:登/鹳雀楼 “登”在这里指?(登上) 2.学习第一、二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这两行诗写了哪些景物?(白日、山、黄河、海) “白日”在这里指的是傍晚落山的太阳。 依:靠着。入海流:指黄河最终流入大海。 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前两行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 预设: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3.学习第三、四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上两行诗写了景物,这两行诗写了什么?(登楼的人) “欲”:想要;“穷”:尽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更”指再。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后两行,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们看到了有一个人站在鹳雀楼上,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4.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板书:登楼所见:太阳落山黄河入海)(19-22)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四单元 祖国风景美如画,名胜古迹、河流山川都魅力无穷。这些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受到启发,感触良多。本组教材就是以“风景名胜”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选编的课文展示了不同的风景,也让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这些美景表达了赞叹和喜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黄山奇石 两首古诗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 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获取更多新改版教学资料请加微信:hls htx01以清晨和中日月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葡萄沟 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8.《古诗二首》…………………………………………………………2~3课时 9.《黄山奇石》…………………………………………………………2~3课时 10.《日月潭》……………………………………………………2~3课时 11.《葡萄沟》……………………………………………………2~3课时 语文园地四…………………………………………………………2~3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中体会到风景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想象来领略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观。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后,也能对某个地方的景色进行描绘,抒发自己的感情。 8.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 计 说 明 学前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之情。由此,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

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8 古诗二首

8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文蕴涵的哲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小朋友,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两首听听。 2.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古诗,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3.小朋友,课题上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结合学生回答教学生写“楼“,并指导书写)

4.课题还有不理解的吗? 5.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讲述(课件出示1):鹳雀楼名称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师贴图)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2) 要求: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 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细读品味。 过渡:(师贴上王之涣人物图)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贴上小朋友人物图) 1.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诗,看看图,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2.交流: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送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课件出示3)如: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板书:群山黄河) 3.作画:假如老师想把你们看到的画下来,你能帮帮我吗? (1)在师生共同的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板书:夕阳) 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依)再猜猜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尽)(板书:依尽)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小朋友,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学生描绘)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 教师动情地以描绘作结:(课件出示4:夕阳落山图)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教案)

8古诗二首(精读课文 )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12个生字,会写“楼、依”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 奇、壮丽,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重点)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重点) 4.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荣德基 课件页 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1.你认识上面的建筑物?(鹳雀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鹳雀楼的一首古 诗,看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齐 读课题。 2.介绍鹳雀楼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 之一。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 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 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 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二、介绍作者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1-5) 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

二年级上册8首古诗(带拼音版)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wèi chéng zhāo yǔyìqīng chén 渭城朝雨浥轻尘, kèshèqīng qīng liǔsèxīn 客舍青青柳色新。 quàn jūn gèng jìn yìbēi jiǔ 劝君更尽一杯酒, xīchūyáng guān wúgùrén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 (唐王昌龄) qín shímíng yuèhàn shíguān 秦时明月汉时关, wàn lǐcháng zhēng rén wèi huán 万里长征人未还。 dàn shǐlóng chéng fēi jiàng zài 但使龙城飞将在, bújiào húmǎdùyīn shān 。 不教胡马度阴山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yèsòng hán shēng 萧萧梧叶送寒声,jiāng shàng qiūfēng dòng kèqíng 江上秋风动客情。zhīyǒu ér tóng tiāo cùzhī 只有儿童挑促织,yèshēn líluòyìdēng míng 夜深篱落一灯明。

梅花 (宋王安石) qiáng jiǎo shùzhīméi 墙角树枝梅,líng hán dúzìkāi 凌寒独自开。yáo zhībúshìxuě 遥知不是雪,wèi yǒuàn xiāng lái 为有暗香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dúzài yìxiāng wéi yìkè 独在异乡为异客,měi féng jiājiébèi sīqīn 每逢佳节倍思亲。yáo z hīxiōng dìdēng gāo chù 遥知兄弟登高处,biàn c hāzhūyúshǎo yìrén 。遍插茱萸少一人 竹石 (清郑燮)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úfàng sōng 咬定青山不放松, lìgēn yuán zài pòyán zhōng 立根原在破岩中。 qiān mówàn jīhái jiān jìn 千磨万击还坚劲, rèněr dōng xīnán běi fēng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4.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书写4个字,并且要认识6个生字。 教学难点: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 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生:

(朗诵古诗)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 1.初读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2.检查读的效果 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 (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 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认识。) 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20首

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二年三班 1、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7.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8、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 6、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9.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

出没风波里。夜深篱落一灯明。怕得鱼惊不应人。 10.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4.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18、清平乐.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11.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5、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9、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2.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6、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20、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设计意图: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启发想象,感受意境;反复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预设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出示两幅插图 ]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 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 出示诗句 ]。 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 ] (3)再读诗句。(个别读——齐读)[ 出示诗句 ] 3、初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二年级上册8首古诗

二年级上册八首古诗 (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4)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5)疑:怀疑。 (6)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7)九天:天空,极言其高。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诗意] 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一片紫色的雾烟,远远望去迷人的瀑布就像挂在前面的壁川。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观啊,恍惚之中疑惑它是银河来自于九重之天。 (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里走。 (2)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石径:石子小路。 (4)径:小路。 (5)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6)坐:因为、由于。 (7)霜叶:经霜的枫叶。 (8)于:比。 [诗意]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 逢:遇。 (7)倍:格外。

二年级上册20首古诗

1 、长 歌 行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zhāo lù dài rì xī 。 青 青 园 中 葵 ,朝 露 待 日 晞 。 yáng chūn bù dé zé,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 阳 春 布 德 泽 ,万 物 生 光 辉 。 cháng kǒng quī jié zhì,kun huáng huā yè cuī。 常 恐 秋 节 至, 焜 黄 华 叶 衰 。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hé shí fù xī guī 。 百 川 东 到 海 , 何 时 复 西 归 。 shào zhuàng bù nǔ li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 少 壮 不 努 力 , 老 大 徒 伤 悲 。 2.凉li áng 州zh ōu 词c í (唐t áng )王之涣w ángzh īhu àn 黄hu áng 河h é 远yu ǎn 上sh àng 白b ái 云y ún 间ji ān ,一y ī 片pi àn 孤g ū 城ch éng 万w àn 仞r èn 山sh ān 。 羌qi āng 笛d í 何h é 须x ū 怨yu àn 杨y áng 柳li ǔ ,春ch ūn 风f ēng 不b ú 度d ù 玉y ù 门m én 关gu ān 。 3.凉liáng 州zhōu 词c í(王wáng 翰hàn ) 葡pú 萄táo 美měi 酒jiǔ 夜yè 光guāng 杯bēi ,欲yù 饮yǐn 琵pí 琶pá 马mǎ 上shàng 催cuī 。 醉zuì 卧wò 沙shā 场chǎng 君jūn 莫mò 笑xiào , 古gǔ 来lái 征 zhēng 战zhàn 几jǐ 人rén 回huí ? 4.芙f ú 蓉r óng 楼l óu 送s òng 辛x īn 渐ji àn (唐t áng )王昌龄w ángch āngl íng 寒h án 雨y ǔ 连li án 江ji āng 夜y è 入r ù 吴w ú,平p íng 明m íng 送s òng 客k è 楚ch ǔ 山sh ān 孤g ū 。 洛lu ò 阳y áng 亲q īn 友y ǒu 如r ú 相xi āng 问w èn ,一y ī 片pi àn 冰b īng 心x īn 在z ài 玉y ù 壶h ú 。 5.鹿l ù 柴zh ái (唐t áng )王维w ángw éi 空k ōng 山sh ān 不b ú 见ji àn 人r én , 但d àn 闻w én 人r én 语y ǔ 响xi ǎng 。 返f ǎn 景j ǐng 入r ù 深sh ēn 林l ín , 复f ù 照zh ào 青q īng 苔t ái 上sh àng 。 6.古g ǔ 朗l ǎng 月yu è 行h áng (节j i é选xu ǎn ) (唐t áng )李l ǐ 白b ái 小xi ǎo 时sh í 不b ú 识sh í 月yu è ,呼h ū 作zu ò 白b ái 玉y ù 盘p án 。

人教版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8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8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山西的永济县和江西的庐山区去玩一玩。 2. 看—这里有一座楼,多高哇,数一数,有几层?相机识记“楼”“层”(要点:“楼”左右结构,过去房子是用木料做的,所以用“木”做偏旁。“层”是“尸”加“云”组成,半包围结构)听导游介绍,这座楼上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在上面休息,所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板书)学生齐读“鹳雀楼”。盛唐时期,诗人王之涣就登上这座楼并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登鹳雀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 鹳雀楼景美,庐山景也不逊色。你瞧,这是什么?——瀑布(看图识认瀑布“瀑由氵和暴合成,表示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来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和川),这瀑布在大诗人李白的笔下更是生动有趣,我们来读《望庐山瀑布》 4. 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这些地方的景色吗?那得先过了识字关。 二、认读字词,感知词语 1、看图识记“炉和烟” (1)出示“香炉”的图片。看,这是什么?谁会用炉扩词?谁能给它换偏旁?(庐)

(2)再观察香炉上方的烟。认识“烟”,用“烟”组词。 (3)这两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异同点?(都是“火字旁”,表意与火有关) 2、借助拼音认读“依、欲” (1)利用整体认读音节认读; (2)利用左右结构认读; (3)组词感知依和欲的字义。 3、比较识记“遥、尽、穷” (1)对比观察这三组字的异同(摇——遥;尺——尽;究——穷)(明确:遥表示距离远) (2)比较“遥远”和“山遥路远”:写得更生动具体。 (3)游戏:变字。老师说两字,你来变四字。 山川——名山大川;烟云——烟消云散;穷尽——山穷水尽 三、朗读古诗,感知节奏 1、尝试自读。 2、指导朗读。 (1)读五言诗时,注意读出“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出“二二三”的节奏。 (2)抓住韵脚“流、楼”“烟、川、天”,指导学生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押韵合辙。 3、师生对读古诗 (1)师引读生接读诗句 (2)配音乐、手势表演读 提示:仄音,手向下;平音手外拉。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3)配上音乐,加上动作,读起来就更有趣了。谁来试试? 四、想象理解,背诵古诗 1、《登鹳雀楼》 (1)诗人王之涣在傍晚时分登上鹳雀楼,他看到了什么? 提示:引导用完整语言描述画面,尝试背诵前两句 (2)当诗人还想再看得更远些,你想让诗人怎么做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18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 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高,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 处的独特感受。《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 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两首古诗语言精炼,形象鲜明 并配有插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 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此理念,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让学生“一读二想三积累”的方法来学习。一读:学习古诗最好的 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二想: 抓住关键词语和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音乐、画面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诗中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三积累:通过拓展、训练等方式,感受古诗 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及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领悟主旨 1.导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写了很多优美的诗,如《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夜宿山寺》。(板书:夜宿山寺) 2.简介:(出示李白的图片)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 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人们称他为“诗仙”。

3.解题: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教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绘制简笔画。 (1)夜。交代了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夜晚。(教师板画星星、月亮。) (2)宿。在这里是“住,过夜”的意思,交代了他住宿的地点。“宿”的读 音是平舌音,在本课读sù。可用想象法识记:“宀”是房屋,一个人(亻)在房屋(宀)里住了百(百)天。也可以用加一加法识记:“宿”是上下结构的字,宀+亻+百=宿。 (3)山寺。交代了作者住在深山的寺庙里。(教师用简笔画画出山峦、寺庙,同时在山腰处横画几朵云,以突出其高度。)“寺”的读音是平舌音,读sì。可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诗”去掉“讠”就是“寺”。也可用歌诀识记:一寸土一间寺。 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诗人李白一同走进这座“山寺”。(师生齐读题目,教师指导读准生字。) 设计意图:由题目入手,通过解析题目来了解诗的主要内容,在解题的过程中相机学习生字。教师采用画简笔画的方法,引导学生依据题目进行合理想象, 板画结构图,为理解诗意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诵读感知 1.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准字音,听清节奏。特别要注意听自己不认识的 字。 2.课件出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试着读出节奏。 4.同桌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5.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强调“辰”的读音是翘舌音,要正确读出 “摘星辰”。 6.师生合作读。按诗歌的节奏,老师读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7.男女生合作读,分组读,齐读。 8.师生间,生生间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步步深入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