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教案 授课学期:2007年上学期 教学班级:建筑学041、2班 教师姓名:刘龙海 二00七年上学期

《测量学》课程教案 课程编号:B03003 课程名称:测量学/surveying 课程总学时/学分:40/2.5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 适用专业:建筑学 一、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技术,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原理、程序、方法,并能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形图。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无畏精神,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爱护仪器、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1] 华南理工大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第三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湖南工业大学主编,《测量学实验实习指导书》,2007年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2] 郝延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科学出版社,2002 [3] 合肥工大,重庆建筑大学等合编,《测量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 杨德麟、高飞主编,《建筑测量学》,测绘出版社出版; [5] 潘正风等编,《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6] 各种相关的《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 三、课时分配 序号授课内容提要学时 1 绪论 2 2 水准测量 5 3 角度测量 5 4 距离测量 2 5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 6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

眼镜光学

眼镜光学 绪论几何光学的基础 第一单元:基本概念 一、光的基本性质 1、发光体和发光点 发光体:所有本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发光体。如太阳、电灯。

发光点:不考虑发光体的大小时,可将其示为发光点或点光源,以下讨论的光源都为点光源。 2、光波和光束 可见光,可见光之外两端为紫外线和红外线,为不可见光,是对眼的有害光线。其中紫外线分为UVA、UVB、UVC三段,UVC可被臭氧层吸收,UVB可晒黑皮肤、长期可损伤角膜,引发雪盲,UVA可伤及晶状体、引发日照性白内障。 3、光线 发散光线,会聚光线,平行光线(画图示之) 二、基本定律:(画图示之)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光在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是独立传播的,互不干扰。 3、反射定律:当光入射到两个均匀介质的分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要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 入射角(a)=反射角(b)。 法线(c):垂直于界面的线。 入射角(a):入射光与法线的交角。反射角(b):反射光与法线的交角。 4、折射定律:当光线入射到两个均匀介质的分界面上,有一部分光线要透过分界面而折 射到另一个介质中。

折射率:材料对光线的偏折能力。 5、光路可逆原理:光的行进路线为光路,光路是可逆的。 6、光学符号规则:采用卡笛生系统(Cartesian),假定所有光线从左向右进行。所有光 线自透镜向左度量的距离为负,向右度量的距离为正。(画图) 第二单元透镜及成像 一、球面透镜 1、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有发散作用。 透镜屈光力单位 2、屈光度:透镜屈光力大小的单位(Diopter,简写为D)。屈光度是以透镜焦距(单 位是米)的倒数来表示的。D=1/f,f为焦距。例如,焦距为2米的透镜,其屈光度为1/2=0.5D。 3、透镜成像公式: 1/像距—1/物距=1/焦距,称为高斯透镜公式。画图表示,注意像 距的正负号,正号为凸透镜,负号为凹透镜。 4、球面透镜之面镜度: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_New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

————————————————————————————————作者:————————————————————————————————日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中文Windows XP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第四章中文Excel 2003 第五章PowerPoint 2003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总计6学时,包括实训内容) 课题第一课时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概述1.2计算机 系统组成 课时2学时 教学内容1.1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2、计算机的分类3、计算机的特点4、计算机的用途 1.2计算机系统组成1、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2、计算机工作过程3、计算机软件系统4、微机硬件系统5、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 教学重点微机硬件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见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从今天开始,由大家和我共同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1计算机概述(20分钟) 1、计算机的发展(5分钟)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掌握三要素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 2、计算机的分类(5分钟)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5分钟)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作用情况,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教案 授课学期:2007 年上学期教学班级:建筑 学041、2 班教师姓名:刘龙海 二00 七年上学期 测量学》课程教案 课程编号:B03003 课程名称:测量学/surveying

课程总学时/ 学分:40/2.5 (其中理论32 学时,实验8 学时) 适用专业:建筑学 一、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技术,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原理、程序、方法,并能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形图。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无畏精神,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爱护仪器、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1]华南理工大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第三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湖南工业大学主编,《测量学实验实习指导书》,2007 年 主要参考书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2] 郝延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科学出版社,2002 [3]合肥工大,重庆建筑大学等合编,《测量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杨德麟、高飞主编,《建筑测量学》,测绘出版社出版; [5]潘正风等编,《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6]各种相关的《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 三、课时分配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核定办法 1.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2. 成绩核定办法:总分=70%×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 五、授课方案

光学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光学》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光的干涉 第二章光的衍射 第三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光的偏振 第七章光的量子性 绪论返回目录

§0-1 光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光学的重要性 光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它包含着人类自古以来对光的研究的丰硕果实。光学在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和军事上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1、光的干涉:测光波波长)d r x (0 λ= ?、测极薄物体的厚度)m (μ、检查光学表面、瓦斯探测器。 2、x 射线:研究物质结构(利用光谱——光谱是研究原子的眼睛)、透视人体。 3、光学纤维:光学纤维用于通讯,容量大,保密性好;胃镜也是应用光学纤维。生产光学纤维可以说是点石成金。 4、红外技术:红外线波长大,衍射能力强,应用于各种探测系统、导弹制导,资源考察以及遥感遥控技术中。 5、激光器:材料加工、远距离测量、全息检测、医疗、育种、引发核聚变都应用激光。海湾战争中,应用激光制导、夜视仪。 6、相干光学计算机:与电子数字计算机联合,为计算机科学开拓一个新的技术领域。现正研究光集成计算机,计算速度可以提高上千倍,并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 二、光学的研究内容 1、光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等规律 2、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光的机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和生理作用(效应)等。 3、光的本性问题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寻找到能“捕获”光的三维硅结构物,它能象半导体芯片控制电子一样控制光子运动。该发现为研制开发采用光来处理和存储信息的计算机芯片迈出了重要一步。光计算机的优点是芯片更小,运算速度更快。《新华文摘》2001.4

c语言电子教案(课件)

c语言电子教案《程序设计基础》教案

第一章程序设计和C语言课题C语言概述教案 号 1 教学目的1、了解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 2、掌握C语言程序的结构、书写格式和上机步骤 教材分析教学重 点 C语言程序的结构 教学难 点 上机步骤 课时安 排2教学方 法 讲授与演示法 相结合 教具计算机、投 影仪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 从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学过的计算机语言及语言处理系统引出C语言。 二讲授新课 一、 C语言出现的背景 二、 C语言的特点 1。语言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 2。运算符丰富 3. 数据类型多(整型、实型、字 符型、数组类型、指针类型、结构体类型、 共用体类等) 4. 具有结构化的控制语句 5. 语法不太严格,自由度大 6.既是高级语言,又具有低级语言的功能 7.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 8.可移植性好 三、C语言程序构成(采用程序实例加以说明,并提倡良好的程序设计书写风格) 1. C语言是由函数构成的,至少有一个main()函数; 2. 每个函数由函数首部和函数 体组成;函数体由说明语句、执行语句组 成; 3. 每个C程序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并在main()中结束; 4. 每个语句和数据定义的最后必须加分号; 5. C程序无输入、输出语句:输入功能由scanf()函数完成;输出功能由 printf()函数完成; 6.可加注释/*……*/ 四、上机步骤(上机环境:Turbo C 2。0) 1.进入环境 2。编辑源程序3。保存源程序4. 编译源程序 5.执行程序,查看结果6.退出C环境

备注安排上机实验,熟悉TC环境及简单的 C语言程序构成 页码1 第二章算法-—程序的灵魂 课题算法教案号2 教学目的1、了解算法的概念 2、掌握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及算法的表 示方法 教材分析教学重 点 算法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 点 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课时安 排2教学方 法 讲授与演示法 相结合 教具计算机、投 影仪

测量学(第二版)第一章讲课教案

测量学(第二版)第一 章

测量学P10 1-10题 1.名词解释:测量学、测定、测设、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6°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正高、大地高。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水下及空间点位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 测定:用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数据处理,从而得到被测点的位置坐标,或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 测设: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测量在实地标定出来。 大地水准面:把通过平均静止的海水面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 地球椭球面:用一个椭球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且能用数学模型表达的规则基准曲面。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相对高程:在小范围的局部地区,选定一个任意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这时地面点至此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6°带:从格林尼治首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划分成的一个投影带。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为了方便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测区投影到平面上,使测量计算和绘图更加方便,把地球上的点位化算到平面上的直角坐标。

参心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的几何中心为基准的大地坐标系。通常分为:参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以x,y,z为其坐标元素)和参心大地坐标系(以B,L,H为其坐标元素)。 地心坐标系: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或以球心与地球质心重合的地球椭球面为基准面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 正高:地面点沿该点的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大地高:从一地面点沿过此点的地球椭球面的法线到地球椭球面的距离 2.测量学主要包括哪两部分内容?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测量学主要包括测定和测设。测定是指用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数据处理,从而得到被测点的位置坐标,或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测量在实地标定出来。3.简述Geomatics的来历及含义。 来历:Geomatics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法国,大地测量和摄影测量学家Bernart Dubuisson于1975年将该词的法文“Geomatique”正式用于科学文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将大学里的测量学专业、测量学机构和测量学杂志都纷纷改名为Geomatics 。 含义:美国在1993年出的Webster字典(第3版)中,对“Geomatics”作了定义:“Geomatics是地球的数学,它强调的是所有现代地理科学的严格技术支撑”。接着,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Geomatics定义为:Geomatics是研究采集、测量、分析、储存、管理、显示和应用空间数据的现代空间信息科学技术。从“Geomatics”的构词过程可以看出,它分为两部分:

眼睛和眼镜教案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以及眼镜的度数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眼保健意识,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二、重点、难点 (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口径相同、厚薄不同的凸透镜什么光学特性不一样?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什么? 2.班上有多少同学戴眼镜?为什么要戴眼镜? (二)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球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 教师小结: 眼球相当于一架焦距可变的照相机,视网膜上成的是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及其矫正 现象:看得清楚近处的物体,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成因眼球前后方向太长结果: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矫正方法:配凹透镜 【试一试】 上面四幅图中: 表示近视眼的是_,此时晶状体太_,折光能力太_,成像在视网膜_,需用_透镜矫正,如图_。 表示远视眼的是_,此时晶状体太_,折光能力太_,成像在视网膜_,需用_透镜矫正,如图_。 【讨论】:小时候视力很好,为什么现在近视了?怎样预防近视? 3、远视眼及其矫正: 现象:看得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楚近处的物体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成因: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 结果: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矫正方法:配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1.眼球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2、近视眼只能看清 近 处的物体,看不清 远 处的物体。近视眼需利用凹透镜来矫正。 3、远视眼只能看清 远 处的物体,看不清 近 处的物体。远视眼需要利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近;凸透镜) 4.学习小结 f 100 度数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测量学》教案 授课学期:2007年上学期 教学班级:建筑学041、2班 教师姓名:刘龙海 二00七年上学期 《测量学》课程教案 课程编号:B03003 课程名称:测量学/surveying 课程总学时/学分:40/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 适用专业:建筑学 一、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技术,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原理、程序、方法,并能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形图。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无畏精神,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爱护仪器、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1] 华南理工大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第三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湖南工业大学主编,《测量学实验实习指导书》,2007年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2] 郝延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科学出版社,2002 [3] 合肥工大,重庆建筑大学等合编,《测量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 杨德麟、高飞主编,《建筑测量学》,测绘出版社出版; [5] 潘正风等编,《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6] 各种相关的《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

光纤传感器-精品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第9章 光纤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它是光纤和光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以光学测量为基础,把被测量的变量状态转换为可测的光信号;但与常规传感器把被测量的变量状态转变为可测的电信号不同。光纤传感器作为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将不断改变传感器的面貌,并在各个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光纤传感器与常规的传感器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①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由于光纤传感器利用光传输信息,而光纤是电绝缘、耐腐蚀的,因此它不易受周围电磁场的干扰;而且电磁干扰噪声的频率与光波频率相比较低,对光波无干扰;此外,光波易于屏蔽,所以外界的干扰也很难进入光纤中。 ②灵敏度高。很多光纤传感器都优于同类常规传感器,有的甚至高出几个数量级。 ③电绝缘性能好。光导纤维一般是用石英玻璃制作的,具有80kV/20cm耐高压特性。 ④重量轻,体积小,光纤直径仅有几十微米至几百微米。即使加上各种防护材料制成的光缆,也比普通电缆细而轻。所以,光纤柔软、可绕性好,可深入机器内部或人体弯曲的内脏进行检测,也能使光能沿需要的途径传输。 ⑤适于遥控。可利用现有的光能技术组成遥测网。 ⑥耐腐蚀,耐高温。 因此,光纤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压力、温度、液位、流量、水声、电声、磁场、放射性射线等物理量的测量。 光纤传感器种类繁多,应用范围极广,发展极为迅速。到目前为止,已相继研制出六七十种不同类型的光纤传感器。本章选择其中典型的几种加以简要的介绍。 9.1 光纤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及种类 9.1.1 光纤传感器的原理 光纤传感器的构成示意图如图9.1所示。它由光发送器、敏感元件、光接收器、信号处理系统及光导纤维等主要部分所组成。由光发送器发出的光,经光纤引导到调制区,被测参数通过敏感元件的作用,使光学性质(如光强、波长、频率、相位、偏振态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光,再经光纤送到光接收器,经过信号处理系统处理而获得测量结果。在检测过程中,用光作为敏感信息的载体,用光导纤维作为传输光信息的媒质。 由图9.1可知,光纤传感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光纤中光波参数(如光强、频率、波长、相位以及偏振态等)随外界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可通过检测光纤中光波参数的变化以达到检测外界被测物理量的目的。

光学教案-石河子大学课程设计评比

石河子大学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光学 授课班级:物理学2013(1)班 任课教师:王锐 职称:副教授 理 学院 物理 系(部) 理论物理 教研室

《光学》课程教学设计汇编总目录 Part I :教学大纲 (2) Part II:教学设计 (6) 《光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8章,此次教学设计的10个节段分别选自作为主要章节的第1、2、3、4、5这五章。 1. 光程和光程差 (6) 选自第一章:光的干涉/第三节:光程和光程差 2. 迈克尔逊干涉仪 (8) 选自第一章:光的干涉/第六节:迈克尔逊干涉仪 3.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10) 选自第二章:光的衍射/第一节: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4. 菲涅耳圆孔衍射 (12) 选自第二章:光的衍射/第二节:菲涅耳衍射 5. 单缝衍射图样的光强分布 (14) 选自第二章:光的衍射/第三节:夫琅禾费单缝衍射 6. 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费马原理 (16) 选自第三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费马原理 7. 近轴光在单球面上的成像 (18) 选自第三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第三节:球面反射和折射 8. 近轴条件下的薄透镜成像公式 (20) 选自第三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第四节:薄透镜 9. 人的眼睛 (22) 选自第四章: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第一节:人的眼睛 10.双折射现象 (24) 选自第五章:光的偏振/第三节:光通过单轴晶体时的双折射现象

《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Optics 课程编码:Z119252 总学分:3.5 总学时:56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开课单位:理学院 大纲制定者:王锐大纲审定者:孙茂珠审定日期:2014.10 课程简介: 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因此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典型光学系统实例及其应用,是光学系统设计和光学测量技术的基础。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与物理学(师范类)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对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系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为学习光学设计、光信息理论和从事光学方面等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光学是普通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它和原子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后继课有密切的关系。激光的出现和发展,使光学的研究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它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密切联系。光学的发展过程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几何光学的基础理论和典型的光学成像系统,掌握几何光学中的数学处理方法,能用几何光学的内容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成像问题。(2)系统掌握物理光学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理论,掌握物理光学的研究方法。(3)掌握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技术在光学测量中的应用。(4)了解现代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2. 基本要求 通过光学课程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光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光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光学的前沿及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授课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ppt、flash、视频等)、启发式教学,加强演示实验。课下师生讨论(答疑、辅导、演示实验等)。安排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对自学内容,应布置讨论及思考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英文名称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三、学时\学分 64学时\4学分 四、开课学期(春、秋、全年) 第三学期(秋) 五、先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六、适用专业(层次) 应用心理学本科 七、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定量研究方法类课程,包括心理测量的理论和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两部分。通过心理测量理论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心理测量史,理解心理测量的性质,掌握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概念及估计,了解测验编制的基本方法,掌握测验分数的解释方法等。通过心理测量具体方法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有关智能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获得基本的测验实施技能。 八、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心理测量理论部分包括心理测量史、测量的性质、测验的编制、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心理测量具体方法部分包括智能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 课程重点:测量的性质、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课程难点: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心理测量和测验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 一、孔子 二、孟子 三、刘邵与《人物志》 四、科举取士制度 五、中国民间 第二节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 一、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与训练的尝试 二、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三、高尔顿的思想和贡献 四、卡特尔及其早期个别差异研究 第三节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 一、比奈和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二、心理测验在西方的发展 第四节心理测量和测验在中国的发展 一、旧中国心理测验的发展与停滞 二、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发展 三、近20年来的发展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性质 了解:测验的种类,测验的应用 理解:测量的基本问题,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眼镜光学技术电子教案

《视光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 学习情境二:视觉功能检查 本次课标题:2.1视力检查 一、教学目标设计 授课班级上课时间课时:4 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1、能进行远视力的测定 2、能进行近视力的测定 3、能独自设计不同类型的视力表 1、掌握视力表形成的原因 2、掌握视力表的设计原理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训练学生能够独立对患者进行远近视力的检查,掌握视力表的绘制原理教学组织形式: 1、由教师按照设备和人数进行进行分组(两人一组)相互检查 2、分组进行远近视力的检查 3、由学生绘制小数视力表和对数视力表 案例一: 分组进行远视力的测定 案例二: 分组进行近视力的测定 案例三: 视力表的设计 英文单词视角 visual angle 最小视角 minimal visual angle 视标 optotype 标准检查距离 standard examination distance 静态(屈光)视力 static vision 动态(屈光)视力 dynamic vision 参考资料1.?眼科屈光学?一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验光配镜200问一眼屈光篇?一海洋出版社 3. ?验光配镜问题集?一天津科技出版社 工 具 媒 体 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测试习题

二、课程设计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告知(教学 内容、目的) 一、告知学生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 二、告知本次课的能力目标: 1、能进行远视力的测定 2、能进行近视力的测定 3、能独自设计不同类型的视力表 讲授(口述)主性 板书本次课的项目目标 (中英文) 结合课件展示 个别回答问题 5 分钟 引入任务(任务项目) 对班里同学的视力状况进行提问,了解同学们对视力测定的了解情况。 讲述结合 幻灯片演示 课件演示 归纳总结 积极回答 5 分钟 讲授 掌握视力的检查方法、记录方法 讲授实验室 实践教学 实践演示并讲解 观摩、提问 40 分钟 引入任务2 学生分组进行远近视力的测定 实践操作 分组试验增 强对知识的 理解力 记录试验内 容,结合实践,加深印象 40 分钟 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 通过实验分析视力表的设计原理、掌 握视角、最小视角、不同类型视力表 的视力记录类型 结合试验 分析讲解 课件演示 试验分析 记录重点难点 30 分钟 引入任务3 绘制小数视力表,加深1分视角的意义 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 每个学生独 立绘制视力 表 50 分钟 归纳(知识和能力) 通过实验归纳视力表的设计原理及方法总结检查视力的方法及记录法则。 讲授 幻灯片启发诱导 通过课件展 示加深同学 理解 记录重点内容 20 分钟 总结 总结视力的检查方法、记录方法,视力表设计原理 同学总结 老师归纳 板书注意事项 总结所学知识 10 分钟 作业 视力有哪些类别?何谓视角?视力与最小视角有什么关系? 如何通过远近和视力判断眼的屈光状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 . 17.3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3.4.2理解欧姆定律 2.学情分析 学生进实验室探究电学问题已经很多次,例如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电流与电压关 系等,对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和对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但是对不同状态下的一个变化的量的理解是第一次接触,本节课在加深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上,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并理解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 3.教材分析 伏安法测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电阻值,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并最终找到影响钨丝电阻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测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在数据处理上有什么不同。本节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2.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评价任务】 1.各小组分工明确,能够设计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2.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3.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全体学生都要理解测量定值电阻时,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理解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 4.大部分学生要会分析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图像不同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图丙 附:【板书设计】 17.3电阻的测量 1.实验原理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器材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教学反思】

《工程测量学》课程教案首页(表格式)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Ch1测量基本知识 §1-1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 一、定义: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学科。 二、分类(按研究的X围和对象的不同) 1、大地测量学 研究地球表面大区域点位测定以及整个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测定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它分为常规大地测量和卫星大地测量。 2、普通测量学 研究地球表面局部地区的地貌及人工构造物将其测绘成地形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3、摄影测量学 利用摄影或遥感技术获取被测地表物华的信息(影式或数字),进行分析处理,绘制成地形图或数字模型的学科。 4、工程测量学 研究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5、制图学 研究将地球表面的点,线经过投影变换后绘制成各种不同要求的地图、海图的学科。 三、任务 1、测绘 通过点位的测定,将地物和地貌绘制成图,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2、测设 将设计图上的工程构造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①仪器测绘上的变革(全站仪、GPS、3D激光扫描); ②3S技术; ③3S技术,GIS、GPS、RS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中,以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 Geomaties地球空间信息学。 发展:①电子仪器,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处理贮存与输出; ②数字化成圆系统,(航测与全站仪,成圆周期短,劳动强度小,图纸精度高。) §1-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最高珠穆朗玛峰8848.13m,最低马里亚纳海沟11022m(R地=6371km)

海水占71% 设想海水所覆盖的形华看作地球总的形状 一、水准面 设想以一个静止不动的为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其特性是与铅垂线处处垂直。 二、大地水准面 通过平均海水面的那个水准面。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不能作为绘图和计算的投影面。 三、旋转椭球华 非常接近大地水准面,可用数学式表达的几何形体来代表地球的总形状,它由一椭圆绕其短半轴b旋转而成。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一、坐标系统 1、地理坐标 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天文地理坐标——大地水准面上,由天文测量的方法测定 大地地理坐标——旋转椭球体,由大地测量数据推算得到 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点是球面上的,须展绘在平面上。 1)高斯投影 从0°子示线起,每隔经差6°自西向东分带,称为6°带,带号N 1~60。 中央子示线经度 3 6 - =N λ 2)坐标(13号~23号带) 我国位于北半球,x为正,y为正有负,规定将每带的坐标原点向西移500km,横坐标前加注投影带的带号。 如B点位于20带,其真正横坐标 m x B 690 . 113424 - = 则 m y B 310 . 20386575 ) 500000 690 . 113424 ( 20= + - = 3、平面直角坐标 局部X围内,把测区的球面当作平面看低X轴指向北方 象限顺时针划分 三角函数的公式符号不变 二、高程系统

测量学教案1

教案 2012 -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水利工程测量 课程编号: 系别、专业、年级:测量1101 任课教师:朱华 教师所在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学院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水利工程测量》教案 ------------------------------------------------------------------------------------- 课程及教材简介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是测量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交通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来组织编写的内容紧凑、针对性强的教材。《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主要介绍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渠道、水坝、水闸工程测量数据的获取、整理及运用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根据建筑工程测量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线的要求,对传统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了整合,教材体系设计更合理,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及技能养成规律。是依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律、培养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技

能、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进行编写的。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结构合理性、知识实用性、职业教育性、使用灵活性等。主要内容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全站仪及GPS测量原理、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渠道测量、水库水坝施工测量、水闸施工测量、隧洞施工测量以及数字测图系统的概念。 教研室负责人签字 2012年9 月10日 《建筑工程测量》教案 ----------------------------------------------------------------------------------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水利工程测量》是高职类工程测量专业及水利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如何为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及保养维修等阶段提供数据资料,并以此配合指导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二)本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基本的测绘和测设知识,为水利工程技术专业的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广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 §10.1 分解电压 理论分解电压: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发生电解时所必须外加的最小电压,在数值上等于该电解池作为可逆电池时的可逆电动势。 分解电压的测定 使用Pt 电极电解H 2O ,加入中性盐用来导电,实验装置如左图所示。逐渐增加外加电压,由安培计G 和伏特计V 分别测定线路中的电流强度I 和电压E ,画出I-E 曲线。 随着E 的增大,电极表面产生少量氢气和氯气,但压力低于大气压,无法逸出。所产生的氢气和氯气构成了原电池,外加电压必须克服这反电动势,继续增加电压,I 有少许增加,如图中1-2段。 当外压增至2-3段,氢气和氧气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呈气泡逸出,反电动势达极大值E b,max 。 再增加外电压,就只增加溶液中的电位降,从而使I 迅速线性增加。将直线外延至I =0处,得E(分解)值,这是使电解池不断工作所必需外加的最小电压,称为分解电压。 实际分解电压 要使电解池顺利地进行连续反应,除了克服作为原电池时的可逆电动势外, 还要克服由于极化在阴、阳极上产生的超电势 和 ,以及克服电池电阻所 产生的电位降 。这三者的加和就称为实际分解电压。 E (分解)= E (可逆)+△E (不可逆) +IR IR η阳η阴

△E(不可逆)= η(阳)+η(阴) 显然分解电压的数值会随着通入电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10.2极化作用 当电极上无电流通过时,电极处于平衡状态,这时的电极电势分别称为阳极平衡电势E(阳,平)和阴极平衡电势E(阴,平)。在有电流通过时,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加,电极实际分解电势值对平衡值的偏离也愈来愈大,这种对平衡电势的偏离称为电极的极化。 极化的类型 根据极化产生的不同原因,通常把极化大致分为两类: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1)浓差极化 在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某离子浓度由于电极反应而发生变化,本体溶液中离子扩散的速度又赶不上弥补这个变化,就导致电极附近溶液的浓度与本体溶液间有一个浓度梯度,这种浓度差别引起的电极电势的改变称为浓差极化。 用搅拌和升温的方法可以减少浓差极化,但也可以利用滴汞电极上的浓差极化进行极谱分析。 (2)电化学极化 电极反应总是分若干步进行,若其中一步反应速率较慢,需要较高的活化能,为了使电极反应顺利进行所额外施加的电压称为电化学超电势(亦称为活化超电势),这种极化现象称为电化学极化。 超电势(Overpotential) 在某一电流密度下,实际发生电解的电极电势E(不可逆)与平衡电极电势之间的差值称为超电势。 阳极上由于超电势使电极电势变大,阴极上由于超电势使电极电势变小。 为了使超电势都是正值,把阴极超电势η(阳)和阳极超电势η(阴)分别定义为: η(阴)= φ(阴,平)- φ(阴,不可逆) φ(阴,不可逆)= φ(阴,平)-η(阴) η(阳)= φ(阳,不可逆)- φ(阳,平) φ(阳,不可逆)= φ(阳,平)+η(阳)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教案 授课学期:2007年上学期 教学班级:建筑学041、2班 教师姓名:刘龙海 二00七年上学期

《测量学》课程教案 课程编号:B03003 课程名称:测量学/surveying 课程总学时/学分:40/2.5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 适用专业:建筑学 一、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技术,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原理、程序、方法,并能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形图。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无畏精神,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爱护仪器、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1] 华南理工大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第三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湖南工业大学主编,《测量学实验实习指导书》,2007年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2] 郝延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科学出版社,2002

[3] 合肥工大,重庆建筑大学等合编,《测量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 杨德麟、高飞主编,《建筑测量学》,测绘出版社出版; [5] 潘正风等编,《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6] 各种相关的《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 序号授课内容提要 学 时 1 绪论 2 2 水准测量 5 3 角度测量 5 4 距离测量 2 5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 6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2 8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4 9 地形图的应用 2 10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2 11 房屋建筑变形测量和竣工总平面图绘制 2 12 机动复习 2 合 计 32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复习教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知道什么是凸、凹透镜,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理解实像和虚像概念. 知道幻灯机和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 培养学生受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0.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1.通过学习,使学生有保护眼睛的意识. 二、知识要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平面镜所得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透镜:用玻璃、树脂或水晶等透明材料制成的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仪器.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主轴、光心、焦点与焦距: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轴;薄透镜的中心叫透镜的光心;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一点,该点叫焦点;凸透镜在实焦点,凹透镜在虚焦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情况 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 u>2f2f>v>f倒立缩小实像 u=2fu=2f倒立等大实像 f>u>fv>2f倒立放大实像 u<fv>u正立放大虚像 u=f不成像 说明: 一倍焦距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成实像时:像与物在透镜的两侧,且像、物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成虚像时: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且像、物左右一致,上下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