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课外诗歌赏析及答案

初二(下)课外诗歌赏析

(一)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

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②一饷,片刻。饷,通“晌”。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1.这首诗共四句,第一句中,“欲动”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B )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二)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3.(1)“惊坐起”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作者用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景物之中,抒情更含蓄;(或“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

(三)望江南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①,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②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注释】①迥:遥远。②素娥:嫦娥

4、上阕中的“圆缺几时休”中的“圆”与“缺”分别指词中的“冰吐鉴”与“玉沉钩”。

5、对全词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B)

A.这首咏月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下阕借景抒怀,全词意境悠远。

B.整首词营造了温馨浪漫的秋季夜色的氛围。

C.“天上共悠悠”中“悠悠”一词表现了词人绵长的忧思

D.这首词借月的圆缺不休表达了对人世聚散、悲欢离合的感慨。

(四)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 【宋】杨万里

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叠重。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6、品析“远草平中见牛背”中“见”的妙处。

“见”通“现”,写出在远处齐刷刷的草丛中,牛背时隐时现的情景(1分);“见”字化静为动,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宁静优美的农村景象、清新淳朴的田园风光跃入眼帘。(1分)(或:让人体会到悠闲自在,惬意喜悦的情绪。或:抒发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之情,平淡中见韵味,给人留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共2分。写出“见”在句中的含义1分;分析化静为动的写法或者体会悠闲自在、热爱农村风光的情绪等效果的1分)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C )

A.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一会天晴一会下雨,路上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天边的山峰重重叠叠,半淡半浓。

B.全诗看似写全景,实则以道路和远山为背景,着重描绘的是草间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全诗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

C.诗人写景不断变换角度,近景、远景、中景交替,点、线、面组合,汇织成一幅色彩绚烂、热情奔放的画面。

D.这首诗平易自然,构思新巧,语言明了,清新流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春游湖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8(1)诗中“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试作简要赏析。

拟人手法,同时也用侧面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

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六)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请写出该诗中体现诗人报国无门心情苦闷的句子。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0、请选出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D )

A.首联连用了三个“凤”字使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又一个“空”字为全篇定下了悲怆苍凉的感情基调。

B.颔联借吴宫的富丽如今被荒径埋没,东晋的名门留下的只是荒冢,来感慨时间的无情,叹息人世的无

常。

*

C. 颈联“三山”对“二水”,“半落”对“中分”,“青天外”对“白鹭洲”,气势磅礴、对仗精

工,佳句天成。

D.全诗格调高雅,语言华丽。把历史的典故,想像中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寄托了忧国之思。

(七)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开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11、这首诗运用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特点:高(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12、这首诗的颔联千古流传,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雁和山懂得人的心意,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的情境,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八)闽①中秋思杜荀鹤②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释]①闽:今福建省。②杜荀鹤(846-907),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唐末诗人。13、(1)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C )

A.第一句中的“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菊花经雨,滋润而艳丽。

B.第二句中的“弄”字,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别有一番情致。C.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抓住了闽中秋天萧瑟多雨的特点。

D.第三句诗人拓开一笔,将笔触由近处延伸到远处,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特点。

(2)诗的最后一句是主旨所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或忧郁、忧伤)之情。

(九)夜泉(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14、(1)诗中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表现山泉夜景幽静的诗句是山白鸟忽鸣。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所表现的画面。(不超过40字)

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的白色,仿佛成了一溪洁白的雪。

(十)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本诗写于1278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途经金陵。此时南宋已亡,金陵被攻破四年了。

15、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C )(应是拟人手法)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无限悲恨和无尽怅惘。

B.颔联“元无异”“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C.颈联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是无处栖身。

D.尾联与《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16、本诗中的“旧家燕子傍谁飞(多写“满地芦花和我老”不给分)”一句诗,化用了刘禹锡《乌衣

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十一)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②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卖酒的女子。②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17、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酒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

气氛。

18、初中生活结束时,可以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题写在同窗的

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

(十二)途中见杏花唐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9(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乐景的介绍为1分,作者的感受为1分)(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十三)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20、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春山多胜事;首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是全诗的总领,以下各句都意在表现春山夜月美和自己乐而“忘归”的兴致。

21、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第二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句,诗人赋水、月、花以人情,人迷景而融入景,景依人又牵动

人,形象逼真,情趣盎然。在写景中又凸现了诗人天真无邪的“玩童”形象,创造出十分优美的意境。(十四)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2、第一句写美酒,葡萄酿制的美酒是西域的特产,又是用玉琢成的夜光杯来盛,如此丰盛,逼出第二句中欲饮的冲动。“马上催”说的是军乐吹响,催征人出发,平和的气氛一下转入紧张激昂。

23、三、四两句是写征人的心理设想,从语气上看,这位军人的胸襟是豪迈、旷达,但表达的感情却是沉痛、忧伤(用两个双音节词回答)。

24、柳宗元说:“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痛哭。”联系诗句简述三、四两句诗的表达技巧。

这是反向抒情的手法,表达忧伤的感情用悲哀语言的感人力量不如用旷达的语言,就像人气愤极了反而会发笑,悲哀极了反而会唱那样。这样表达的感情更沉重、更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