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析台海局势缓和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1.4

最新浅析台海局势缓和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1.4
最新浅析台海局势缓和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1.4

课目:现代军事理论

论文题目:浅析台海局势缓和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队别:研究生75队2连

姓名:孙磊

学号: 229201022006

时间:2011年1月4日

内容摘要

台湾问题是二战后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也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但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考虑到其自身的利益,将台湾问题上升到国际问题,企图对我国形成地理的遏制。在陈水扁政府期间,“台独”势力十分猖獗,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但在马英九上台之后,两岸关系有了一定的缓和。台海双方都能从经济发展大局考虑,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加强了经贸、文化、人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随着台海局势的相对缓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本文主要围绕台海局势在东北亚区域的重要性,探讨台海局势缓和对两岸关系和对东北亚区域形势的影响,以及维护台海局势缓和、以致稳定发展的对策,这对于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东北亚台海局势安全形势

浅析台海局势缓和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

的影响

台湾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问题,台海局势时时刻刻牵动着我国政府的敏感神经。可以说能不能解决好台湾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防安全,更关乎政府的公信力与政权的稳定。同时,台海问题是东北亚周边安全形势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随着马英九的上台,两岸关系有了一定的缓和,随之也使得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台海局势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从二战结束以来,由于历史等原因,台湾始终是东北亚乃至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虽为中国固有的领土,但由于台湾当局一再拒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和平统一倡议,甚至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鼓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要求加入联合国,公然挑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地位,他们挑起的三次台海危机不仅使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之路遭受重大挫折,也使台海局势成为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一)美日利用台海局势牵制中国大陆,在东北亚地区制造扩张军事力量的借口

从20世纪50年代美台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起,美国的军事力量就堂而皇之地部署在台海地区。随着冷战结束和世界逐步进入了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格局,美国担心中国会取代前苏联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主要敌人,因此对台湾的战略地位更加看重。他们大肆宣传中国的核军事力量对东北亚区域的潜在威胁,蓄意激化台海危机,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矛盾,并借助《加强台湾安全法》不断加大对台军售。1999年日本制定的《周边有事法案》,将钓鱼岛及台海纳入“有事反应”的范围,这是日本谋求亚洲军事第一强军梦的重要举措。2003年,美国海军《增强反潜作战能力》报告提出,美国海军应大力提高美太平洋战区反潜作战能力,以“快速摧毁具有相当规模的常规动力潜艇部队”,遏制亚太各国迅速掀起的潜艇发展热潮,

同时也为未来卷入潜在的台海和朝鲜半岛危机奠定基础。就在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中国的前夕,美国海军已经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达成协议,将向台湾地区出售总价值13亿美元的12架翻新的P-3C反潜机,大大增加了这条反潜链的探测能力,也将台湾更紧密地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美日在东北亚地区的种种军事部署和行动,其目的就是把台湾打造成它们在亚太地区军事扩张的重要基地,成为防御和进攻中国大陆前哨,并以借口台湾防备为名,构筑以遏制中国为目标的军事联盟。

(二)美日企图利用台海局势防控中国大陆,在东北亚地区谋取政治主导权。

根据第26届联大通过的2758号决议,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政府,不再拥有一个主权国家所应该享有的权利。然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台湾当局践踏国际法和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一个中国原则,仰仗美日的支持,极力扩展所谓的国际空间,以达到进入联合国的政治目的。而美国更是违背中美建交的基本原则,高喊“三不政策”,公然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加强台湾安全法》等法案,为台湾当局借民主、自由、民意旗号推行实质“台独”以致“入联公投”开辟绿灯。甚至美国众议院在有关法案中将台湾称之为“国家”,试图通过提升台湾的政治地位,迫使中国大陆放弃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达到“台湾和中国大陆在不预设前提条件下”进行直接对话。此外,台湾高官与日本主要政党和议会头面人物互访和勾结,从实质上突破了台日非官方接触的限定。美日对台湾的政治态度暴露了他们蓄意制造台湾问题“国际化”,借以操纵台海局势干扰海峡两岸问题解决的图谋,担心如果“抛弃台湾,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信誉和影响将逐渐丧失,中国就会取代美国成为该地区的支配力量”。同时也可借机集国际反华势力削弱中国内地的政治影响力,为美日操弄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形势和谋取东北亚地区的政治主导创造条件。

(三)美日利用台海局势干扰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破坏以经济合作为先导的两岸关系。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岛内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台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由1994年的48%以上降至1995年的23. 6%,对亚洲地区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由1994年前的30%提高到1995年的52.6%。但是在东北

亚地区,台湾与日本、韩国之间的贸易的逆差额持续增加,而与中国内地的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顺差态势。特别是实现两岸“三通”更是成为推进两岸合作的助动力。对此,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为两岸经贸合作对于台湾摆脱经济困境具有极大的帮助,进而要求台湾当局放弃长期以来视大陆为敌的封杀、污蔑、挑衅的大陆政策,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国际社会对台湾岛的关注和投资的信心也逐渐增强,据2008年11月份欧洲商会调查显示, 42%外资对台湾作为商业投资地点的信心已经大幅度提高,有超过六成的外商认为台湾恢复和大陆的直航才会增加在台投资。然而,台海和平必将使美日失去在台海乃至周围地区驻军的理由。为此,他们时不时在台海之间搞小动作,破坏两岸关系。据悉日本政府将实施新的外国人登记制度,将在日的台湾人的国籍登记为“台湾”。2009年5月1日日本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长斋藤正树在一场学术研讨会演讲时,宣称“台湾地位未定论”,且一度表示“代表日本政府立场”。美国也通过对台军售制造台海紧张空气。由此可见,美日希望通过对台海局势的掌控,人为地设置破坏和干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障碍,使台海局势为美日霸权利益服务。

二、台海局势缓和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具有促进作用

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 东北亚各国与中国政府建有外交关系的同时还与台湾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和人员往来。因此,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与东北亚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而台海局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东北亚各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贸易,是关系到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尽管战争与军事冲突仍旧成为有些好战分子达到政治目的的工具和手段,但是把握经济全球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实现台海局势缓和,构建东北亚各国和平共处的政治环境,既符合海峡两岸的共同利益,又符合东北亚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因为发展与和平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一)台海局势的缓和有利于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军事缓和

目前,台海局势与朝鲜半岛问题、东海大陆架等都是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是潜在的破坏地区稳定的引爆器。美国共和党总统布什

上台之初就表示,一旦中国大陆攻打台湾,“我们需要承担我们在远东的义务,”他比较“偏向台湾的安全利益”。2004年9月美国要求与日本自卫队共同使用临近台湾台北市约460公里的日本下地岛战略基地。2006年1月在华盛顿举行了首次韩美部长级战略对话,双方就驻韩美军的“战略灵活性”达成原则协议。《朝鲜日报》认为,在驻韩美军谋求到“战略灵活性”后,在干预亚太事务尤其是中国内地与台湾纷争时美军的出动必须经韩国同意的条款,实际上只不过是“政治宣言”而已,获得“战略灵活性”后,驻韩美军不仅可以随意被派遣到世界任何纷争地区,而且还可与驻日美军更为密切地协调步骤,这预示着东北亚秩序将发生变化。2009年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签署协议:到2014年,美国将驻扎在冲绳军事基地大约8 000名士兵,转移到关岛。其超过60亿美元的转移费用由日本提供。可见,美日等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都打着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旗号,以国际警察自居。而台海局势紧张乃至恶化就成为美日等国干涉中国内政的最直接也是最冠冕堂皇的借口。可以说,实现和维护台海局势缓和是消除危及两岸关系以及挑起东北亚紧张局势隐患的最有利的出路。

(二)台海局势缓和有利于海峡两岸与东北亚各国开展更为广泛的经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东北亚各国在经济上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2002年中、日、韩3国间的贸易额已突破2000亿美元, 3国间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对韩日的进出口依存度,已由1991年的17%增加到2001年的24%,日本对中韩的依存度则由同期的11%上升为22%,韩国对中日的依存度保持在25%左右的水平。2006年和2007年,“中国成为日本第一贸易伙伴,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年均约200亿美元左右。”东北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能源需求急剧增加,能源对外依赖高度增长等问题。对此,许多国家认为应该扩大区域内经济合作领域,发挥各自的资源相对优势,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技术与资本、中国内地的劳动力和市场、俄罗斯的资源尤其是能源等,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俄在《2020年前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中强调,“在亚太地区,俄罗斯的主要能源合作伙伴是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并提出“以合作开发远东及西伯利亚作为俄加强同这些国家关系的条件”。虽然东北亚各国和地区

经济体制和整体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实现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符合东北亚地区的整体利益,尤其是与东北亚各国有着经贸关系的台湾,也希望借助中国大陆融入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行列,从而使台湾经济在困境中寻找突破口。近年来,中国多次举办东北亚博览会,为台湾和东北亚各国在经济贸易、信息技术、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开发和文化合作等领域搭建合作平台,创造发展商机。可见,台海局势缓和减缓了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对抗,有利于在交往中消除分歧和摩擦、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互信,为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台海局势缓和可以减少对东北亚地区的过度关注

台湾问题实际上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台湾岛内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故意将中国内政问题上升到国际问题。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更是将其看成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向世界扩张的重要步骤。因此,美国就把台湾问题作为遏止共产主义在亚洲地区蔓延的国际问题,对华政策自然就成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总体战略的一部分。此后,美国不仅将称霸全球的野心和“冷战”思维充分体现在它处理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甚至各政党在角逐议会议员席位乃至问鼎总统宝座的竞争中也是常常以中国说事。同样,东北亚地区有的国家也把对“台独”态度和对华政策作为对美国示好和操纵政治的工具。随着马英九当局和台湾民众对台海局势缓和更有利于台湾经济复苏和快速发展认同度的提高,两岸之间因主权之争造成的政治摩擦有了明显地减少。两岸关系的好转以及台海局势缓和,对敏感而关系微妙的东北亚地区各国必定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在日本大选中胜出的民主党干事长冈田克,曾公开对外界表示民主党首相不会参拜靖国神社,这意味着新日本政府不希望因参拜议题进一步导致日本与中韩关系恶化的愿望。可以预见,台海局势缓和对那些怀有险恶用心,利用台湾问题伺机污蔑或挞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国家和政客,都是一个有利的回击。

三、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促进东北亚安全机制建设的几点

思考

台海局势的缓和来之不易,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阻挠两岸和平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因此,为了实现和保持台海局势的长期稳定,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环境安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定立场,坚决遏制“台独”的发展空间

陈水扁在接见参加“亚太安全国际论坛”第三届会议的美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代表时,明确表示亚太军事合作不应只限于美日而抛开台湾,台海和平是亚太地区安全的基础,也符合欧盟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共同利益等。显而易见,陈水扁之流极力想提醒美日等对台海局势的关注,并借助它们的力量以保卫台海和平为名,促成“台湾问题”国际化。事实上,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美日等国视中国大陆为“对手”,所采取的以“遏制”为主的对华政策,导致美中、日中双方摩擦不断。即使是近期奥巴马政府在寄望美中“积极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压力的同时,仍然继续协助台湾“防卫”出售“防卫性物质”给台湾,并对日本将钓鱼岛问题纳入日美安保条约框架内表示支持。由此可见,“台独”的泛滥与国际反华势力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和挑衅中国主权的行径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抑制“台独”对台海局势影响的重要途径就是坚决封杀“台独”的国际空间,对于那些公然勾结“台独”践踏中国主权的外国政府和政党绝不能妥协。在斗争策略上,要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有理”即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坚决捍卫国家利益;“有利”即坚持公理和正义,不斗则已,斗则必胜,不搞无把握的斗争;“有节”即坚持斗争的策略,决不无止境地斗下去,要有节制,以利再战。封杀“台独”的国际空间,既有利于台海局势缓和也是实现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需要。

(二)加强多方协调,在台海问题上取得共识

事实上,所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东北亚各国,都公开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也是构建中国和东北亚各国和平共处、实现双赢政治环境的基本条件。为此,这些国家在与台湾发展经贸关系的同时,在政治上还是持有谨慎的态度,不敢轻易突破一个中国的底线。但在台湾问题上有时故意采取的模糊态度,却是对“台独”的纵容。如苏联解体后,在台湾当局的金钱外交的诱惑下,俄罗斯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困境,寻求外援,其外贸委员会主席曾亲自访台,在台湾设有办事处,扩大与

台湾的经济交流,甚至俄罗斯内部一度出现过利用台湾问题争取台湾投资的呼声。俄罗斯政府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与台湾当局发生官方关系,但也不明确支持中国政府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尽管东北亚各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要求,但是在处理中国大陆和台湾问题的立场上,在构建和保持东北亚地区安全和稳定方面具有相一致的要求。特别是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基于建立双方互惠互利的友好关系的需要,东北亚各国需要与中国大陆之间建立多边协调机制,增加信任和扩大共识,共同应对政治、经济危机的冲击,渡过难关。为此,诸如“六方会谈”就是由中国政府发起为解决朝核问题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的政治行为,它是一个维护地区政治安全与稳定的多边协调机制,它不仅从发展走势上影响着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而且还影响着东北亚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围绕着台湾问题,中国政府与东北亚各国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摩擦,但是在共同发展的大合作的趋势下,建立多边协调机制,通过采取协商的方式,努力增强相互之间的政治互信,就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达成和平协议创造条件。

(三)抓住台海缓和契机,进一步缓和朝鲜半岛问题

2009年6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谴责朝鲜进行核试验的第1874号决议,加强了对朝鲜的武器禁运、货物检查和金融制裁措施。随后,中国、美国、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等国迅速对此作出反应,一致认为朝鲜必须放弃其全部核计划,并停止一切与弹道导弹相关的活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敦促朝鲜早日回归六方会谈。与此同时,中国认为“朝鲜作为主权国家和联合国会员国,其主权、领土完整与合理安全关切及发展利益应得到尊重,朝在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后应享有缔约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作为安理会的重要成员和朝鲜邻邦,中国负责任和建设性的态度,坚持用协商与对话和平方式解决朝核问题的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特别是中国与东北亚各国在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立场具有的一致性以及发展相互之间战略互惠关系,凸显了中国政府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上不可忽视的地位。随着台海局势缓和,中国政府有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上。虽然朝鲜半岛未来发展变数难以预估,但是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安全来考量,中方除了继续坚持原有的立场和不懈的努力外,还有提高解决问题的协调与沟通等综合能力,以维护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为中国快速的发展

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加频繁,“呈现出合作远远多于竞争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对东北亚复杂的政治安全消极影响具有稀释的作用”,也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促成台海局势缓和创建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不论是从地缘还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台海局势都是直接影响海峡两岸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尽管两岸关系发展中仍然面临着来自台湾岛内外的一些敌对势力的恶意挑衅和设置的重重障碍,但秉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原则,构建两岸互补、互利和互惠的经济合作关系,逐步清除制约两岸经贸合作发展的主要障碍,不仅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东北亚地区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世界

经济, 2003.

[2]黄朝美,巴殿军.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特需论”.现代日本经济, 2004.

[3]高科. 2004年美、日、韩3国的军事发展动向与东北亚政局.东北亚论坛, 2005.

[4]巴殿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环境.东北亚论坛,200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