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基本知识课件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课件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课件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第一章林火基础理论

林火基础理论主要阐述林火的性质、林火燃烧现象、林火行为,林火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林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它是阐述林火预防和扑救的基础。

第一节森林燃烧

1、森林燃烧

森林燃烧也就是林火,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森林中的可燃物,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快速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发光发热的化学物理反应,称为森林燃烧。

森林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1)有焰燃烧:在点燃后,能挥发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也称为明火。

(2)无焰燃烧:在燃烧时,不能挥发出足够的可燃性气体,不产生火焰,也称为暗火。

2、森林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即:热源或称火源)。三者构成燃烧三角。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项燃烧就会停止。

3、林火的两重性。林火具有害和有益两重性,火可以造成资源的破坏,可以造成动植区系的破坏,可以引起水土流失,污染大气等。但火可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可以维持景观的多样性,可以改善某些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开花、结果、产脂、更新等等。我们要限制火对森林有害的一面,利用火对森林有利的一面。

(1)森林火灾,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生态环境、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燃烧称为森林火灾。

(2)计划烧除。计划烧除就是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为达到预期的森林经营目的有计划的用火。

第二节林火发生的三个条件

林火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森林可然物,火险天气和火源。

1、森林可燃物

森林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物质基础。

2、火险天气

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3、火源

火源是发生林火的关键因素,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在通常情况下,发生林火的最低能量来自森林的外界。可燃物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引起自然(如泥炭自然)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1)自然火源。自然火源有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和可燃物自燃等。

(2)人为火源。人为火源是林火发生的主要火源。有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人为火源引发的林火在世界各国都占有很大比例。

第三节林火行为

林火行为也就是林火的特性,即林火从着火开始直至熄灭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性。

林火行为表现的主要特征有林火的蔓延速度,林火强度、飞火、火旋风、火爆及林火种类。其中林火蔓延、林火强度是衡量林火行为的2个主要指标。

1、林火蔓延

森林着火后,向四周不断蔓延和扩展。蔓延的本质是热传播。

(1)热传播的方式有三种:热对流、热辐射和热传导。

(2)林火蔓延形状。

林火蔓延主要决定于风和地形。在地形平坦而又无风时,火向各个方向等速蔓延,其形状近似圆形。风向较稳定时,火蔓延形状为长椭圆形,当风向不稳定时,呈小角度(30°—40°)摆动,火蔓延多呈扇形。当遇到地形起伏时,火在谷地间蔓延缓慢,而在山的侧脊蔓延快,形成“V”形状。当风向改变时,原来的火翼或火尾有可能变为火头。当火场较大且地形较复杂时,火场的最终形状多呈鸡爪形。

2、林火强度

林火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火线长度上能量释放的量。

林火强度可分为低、中、高3种强度。通常认为低强度的火,其火焰高度为0.5—1.5m;中强度火,其中火焰高为1.5—3m;高强度火,其火焰高度为3m以上。

3、对流柱

燃烧时产生的热空气垂直向上运动,四周冷空气补充产生对流热,加之火场有部分热能变为动能,推动热空气上升,这样在燃烧区域的上方形成一个升起的烟柱。

(1)飞火

燃烧物在强风和上升气流的作用下,传播到火线前方,产生新的火点,称之为飞火。有时飞火的距离可达到几公里,十几公里或更远。

(2)火旋风

在燃烧过程中,由于热的不平衡而使火呈快速旋转式向前蔓延,称为火旋风。一般在山地比平原上发生火旋风多。

(3)轰燃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条件下,由于沟谷两侧的高坡徒,当一侧森林燃烧剧烈,火强度很大时,所产生强烈的水平传递(主要是热辐射)容易到达对面的山坡,当对面山坡接受足够热量,会突然产生爆炸式燃烧,这种现象称为轰燃。

(4)林火种类

林火通常划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3种类型。

第四节林火时间与地理分布

1、林火时间分布

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及一天中不同时刻林火发生不同。

(1)季节变化

在一年中,同一地区,由于不同季节气候条件和植被特点不同,森林火灾的发生随季节而变化。

防火期:指一年中具备森林火灾发生条件(主要是气候和植被)需要进行有组织地防火的各时期。防火期亦谓火灾季节。不同气候区,防火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通常可持续几个月或更长。

(2)日变化

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由于温度、湿度、风等气象因子变化不同,林火发生不同。大致可划分如下几个时段:地方时10:00—14:00时,最容易发生火灾;14:00—1 8:00时,较容易发生火灾;18:00—21:00及7:00—10:00能发生火灾;21:00—7:00时,很少发生火灾。一天中火灾的发生除与气象因子变化密切相关外,还与人们活动有关。容易发生火灾的时段也是人们活动频繁的时间。

2、林火地理分布

林火的地理分布主要表现在纬度变化不同森林火灾发生不同。在低纬度的热带地区,一般不发生火灾。随着纬度增加为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森林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降雨量集中在湿季,干季为火灾季节。随着纬度的又增加,则为温带气候,森林为针阔混交林,夏季多雨湿润、冬季积雪,火灾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以春季火灾危险较严重,一般大的森林火灾都是在春季发生的。

第五节气象因子与林火

林火气象因子是形成林火气象规律的关键要素。气象因子种类繁多,现仅就林火密切相关的几个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简要介绍。

1、气温

气温的高低是随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的强弱而改变的。太阳辐射是指地球接受来自太阳的电磁波能量,主要是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通常气温是用来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指距离地面1.5m高处的空气温度。气温常用摄氏度表示(℃)。每天气温以日出前最低,午后两点左右为最高。温度直接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日最高气温往往是某一地区着火与否的主要指标。气温升高能加速可燃物的干燥,使可燃物达到燃点的所需热量大大减少。

2、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是用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或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

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压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主要决定于气温。气温增高,相对湿度就减少;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就增大。因此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有一个最高值,即出现在清晨;有一个最低值,即出现在午后。通常林区处在高火险天气时,相对湿度小于30﹪以下。

3、降水

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体或固态水的滴粒称为降水。降水直接影响可燃物含水量,特别是死可燃物。据调查,月降水量超过100㎜时,一般不发生火灾,即使发生也会降低火势或使火熄灭。

4、风

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称为风。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距离。风是影响林火蔓延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子。风不仅能加速可燃物水分蒸发而干

燥,补充火场的氧气,同时增加火线前方的热量,使火烧的更旺,蔓延得更快。在连旱高温的天气条件下,风是决定发生森林大火的最重要的因子。

第六节地形与林火

1、坡向对林火的影响

不同的坡向受太阳的辐射不一。南坡受到太阳的直接辐射大于北坡,偏东坡上午受到太阳的直接辐射大于下午,偏西坡则相反。即南坡吸收的热量最多,西坡要大于东坡,北坡吸收的能量最少。南坡的温度最高,可燃物干燥、易燃。

2、坡度对林火的影响

不同坡度,降水停滞不一样,陡坡降水停留时间短,水分容易流失,可燃物非常容易干燥;相反,坡度平缓降水停留时间长,可燃物湿,不容易干燥,不容易着火和蔓延。

火在山地条件下蔓延与坡度密切相关,坡度愈大,火的速度蔓延的愈快,相反,坡度平缓火蔓延缓慢。

3、海拔高度对林火的影响

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直接影响气温变化,同时影响降水。一般海拔愈高,气温愈低,形成不同植被带,出现不同火灾季节。

4、坡位对林火的影响

在相同的坡向和坡度条件下,不同坡位的温湿状况、土壤条件、植被条件不同。从坡底到坡腹、坡顶,温度由高到低,土壤由肥变瘠,植被由茂密到稀疏。其气温变

化也较为复杂。高山,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5℃左右。其中小山地,山顶受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风速较大,夜间地面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小。凹地则相反,气流不通畅,白天在强烈的阳光下,气温急剧增高,夜间冷气流下沉,谷底和盆地气温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大。

一般性况下,坡底的着火日夜变化较大,白天强烈,夜间较弱。坡底的植被,一旦燃烧,其火强度很大,顺坡加速蔓延不易控制。坡顶的林火日夜变化较小,其火强度较低。

5、地形风对林火的影响

(1)山风和谷风

山坡受到太阳照射,热气流上升,就会产生谷风,通常开始于每天早上日出后15 -45分钟。当太阳照不到山坡时,谷风消失,当山坡辐射冷却时,就会产生山风。

(2)峡谷风

若盛行风沿谷的长度方向吹,当谷地的宽度各处不同时,在狭窄处风速则增加,称为峡谷风。峡谷地带是扑火危险地带。

(3)渠道效应

如果盛行风向不是垂直于谷长的方向,可发生“渠道效应”使谷中气流沿谷的长方向吹。在扑救森林火灾和计划烧除时,不仅要注意主风方向,更要注意地形风。

(4)鞍形场涡流

当风越过山脊、鞍形场,形成水平和垂直旋风。鞍形场涡流带常常造成扑火人员伤亡。

第二章森林火灾预防

森林火灾:凡是失去控制,在森林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称为森林火灾。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森林火灾预防是防止森林火灾发生的先决条件,是一项群众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林火预防必须坚持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充分发动群众,宣传群众,不断提高、强化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坚持依法治火,严控火源,同时要根据各地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防火设施设备建设,采取各种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努力提高森林火灾的控制能力。

第一节防火行政管理

1、组织机构

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森林防火条例》第四条规定,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防火工作列为重要任务,实行统一领导,综合防治。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任指挥部总指挥,有关部门和当地驻军领导为指挥部副总指挥、成员。森林防火指挥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的森林防火工作。

(2)护林队伍

根据需要,经过批准,可设立防火检查站、边界森林防火联防站。在重点林区,建立专业扑火队。林区的基层单位,配备专职护林员。

2、宣传教育

(1)宣传教育的目的

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宣传教育的目的是不断强化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各级领导对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森林防火工作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2)宣传教育的内容

森林防火宣传从各地实际出发,以野外火源管理为中心,紧密结合各级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主要内容:一是森林火灾的危害性。二是介绍预防和扑灭林火的基本知识。三是森林防火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关于森林防火的方针、政策、法律;各地有关森林防火的法规。四是森林防火的先进典型和火灾典型案例。

(3)宣传教育的形式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要做到经常、广泛、深入,群众喜闻乐见,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多种形式。政府发布森林防火命令、指示,领导发表讲话、文章具有权威性;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具有及时性;在交通要道和重点林区建立森林宣传牌、匾、碑等,具有持久性;印制森林防火宣传单、宣传手册,举行森林防火知识竞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一条街、宣传周活动,具有群众性;进入森林防火紧要期,悬挂森林火险等级旗和防火警示旗,对旅游等进山人员宣传,具有针对性。

3、依法治火

依法治火,就是森林防火工作有法可依,并依法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

加强对人为火源的管理,是防止发生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

第二节预防技术措施

1、林火预报

林火预报是根据天气的变化,可燃物的干湿度以及火源状态,预报林火发生的可能性。

2、林火监测

林火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及时发现火情,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第一步。

林火监测通常分为4个空间层次,即地面巡护、了望台定点观测、空中飞机巡护和卫星监测。

3、林火阻隔

林火阻隔就是利用林区的公路、防火线、防火林带和河流、湖泊等人为或天然防火障碍物阻隔林火蔓延。

4、计划烧除

计划烧除的目的是清除可烧物,降低燃烧性,阻隔或减缓火的蔓延,除防火作用外,计划烧除还有益于准备造林地促进森林更新,改善林内卫生状况,控制病虫鼠害及改良牧场等。

防火通讯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森林防火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手段。

防火通讯主要分为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两大类。

6、防火通讯网

森林防火通讯网,根据管理系统,隶属关系和职责范围进行组网。

第三章《森林防火条例》部分条款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除城市的市区外,一切森林防火工作,都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第四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负有重要责任,林区各单位都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部门和单位领导负责制。

第五条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十二条

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应当配备兼职或者专职护林员。护林员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具体职责是:巡护森林,管理野外用火,及时报告火情,协助有关机关查处森林火灾案件。

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森林火灾,必须立即扑救,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第二十八条森林火灾分为:

(一)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一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二)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公顷以上不足一百公顷的;

(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百公顷以上不足一千公顷的;

(四)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千公顷以上的。

第二十九条

发生森林火灾后,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起火的时间、地点、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面积和蓄积,扑救情况、物资消耗、其他经济损失、人身伤亡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调查,记入档案。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第一项至四项行为之一的,处十元至五十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五项行为的,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六项行为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五十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一)森林防火期内,在野外吸烟、随意用火但未造成损失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进入林区的;

(三)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机动车辆和机械设备的;

(四)有森林火灾隐患,经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通知不加消除的;

(五)不服从扑火指挥机构的指挥或者延误扑火时机,影响扑火救灾的;

(六)过失引起森林火灾,尚未造成重大损失的。

对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任人员或者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有失职行为的人员,还可以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章林火扑救

第一节森林火灾的种类及特征

森林火灾是一种自然灾害。从各地的森林火灾档案看,绝大多数森林火灾是人为引起的,是受人为影响较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因此,森林火灾具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双重属性。联合国将大面积森林火灾作为世界上八大自然灾害之一。作为自然灾害一种的森林火灾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要完全杜绝森林火灾是不可能的,世界森林防火经验告诉我们,越是长期未发生森林火灾的地方,越容易发生森林火灾,人们只有掌握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才能对其控制和利用。

以森林可燃物种类作分类基础,把森林火灾可分为三类:地面火、树冠火和地下火。地面火和树冠火则分成速进地面火、稳进地面火,速进树冠火、稳定树冠火。

地面火最常见,一般占森林火灾总数的95%以上,树冠火占百分之几,地下火(泥炭火)占不到1%,森林遭受最大损害的最危险的森林火灾是树冠火。树冠火之后,通常一切东西都会死亡。

第二节森林火灾扑救原理和原则

扑灭森林火灾的基本原理,就是破坏它的燃烧条件,不让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热源(火源)结合在一起。只有消除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会停止。

根据上述原理,扑灭森林火灾的根本途径有三个:一个是散热降温,使燃着的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而熄灭;二是隔离火源,使着火的可燃物与未着火的可燃物隔离,破坏预热作用,达到灭火的目的;三是断绝或减少森林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使其窒息熄灭。

在扑救火灾时,首先是控制火势蔓延。这道工序最复杂,最费力气,是扑救森林火灾整个过程的关键性阶段,扑火队伍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火灾现场,从已烧过的林地(包括荒地)进入火场,从林火的两翼开始,沿火场边缘扑灭明火,并在火场周围,特别是通往重要林分方向修筑防火阻隔带及用水或土对火缘进行补充处理,以便消灭火场周围地带的燃烧粒子。只有被防火阻隔带可靠隔开,并且大火缘向里20—30米的火场内部没有森林可燃物在危险燃烧的林火,才可能被认为是已经被封锁住了林火。但是,在干旱多风的天气条件下,往往阵风会把燃烧的粒子从火场刮过控制线,落到未燃烧的林区内,形成新的火源。

被控制住的火势应立即用所有量和手段予以完全熄掉,彻底加以扑灭,这就是第二个主要工序,扑灭火场上的所有明火,首先要扑灭火场周围的火,然后扑灭其余火烧迹地上的余火。

实践中有许多看来似乎被彻底扑灭的明火,在刮大风的情况下又得以复燃,因被扑灭的火烧迹地上,有时由于一些隐蔽的燃烧在灭火时未被发现或漏过去,几个小时甚至几昼夜之后又出现新的火源。在干旱多风的天气,如果不组织人力对这些火源进

行看守,不能采取措施予以扑灭,那么这些火源便会成为死火复燃蔓延的原因。因此,扑灭任何火灾之后,都必须对火场进行看守,这是扑灭森林火灾的第三道工序。

森林火灾扑救的基本特点是:战线长、可燃物多、交通难、设备差、地势险、水源远、人口少、技术水平低,一旦酿成森林大火,扑救十分困难。从我国国情出发,扑救森林火灾的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

第三节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

扑救林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工扑打

是扑灭地面火常用的方法,也是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其灭火机理在于:用扑火工具压火,减少氧气的供应;用扑火工具扫除已着火的可燃物和火灰、火炭、火星,使未着火的可然物脱离火源,破坏预热作用。其作法是:把扑火队员编成3-4人一组,用鲜树枝或手持灭火工具不停地轮流打火线,直到控制蔓延为止。操作方法是:轻举重压,边打边扫。然后趁机猛扑,一鼓作气,迅速控制林火蔓延。不少地方生产的二号工具和乔山森林消防队生产的多功能灭火耙、铁扫帚等是人工灭火的有效常用工具。

2、用水灭火

水是最廉价的灭火剂,能够扑灭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特别是楞场火,未清理的采伐迹地和植物茂密、腐殖质层厚的原始林区,非用水灭火不可。

3、用土灭火

用泥沙覆盖燃烧物质,使其减少氧气供应量,甚至隔绝氧气,破坏燃烧条件,这是比较古老的灭火方法。现在轮船、古刹仍备有沙箱、沙包,作为扑火之用。在森林消防中,扑灭伐桩、倒木火,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用此法比较省事和有效。方法是用锄、锹等工具就近挖松泥土,掀土投向火焰,直到火灭或燃烧物质完全覆盖。

4、用气灭火

在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当风速大于15m/s,风即能起到灭火作用。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风力灭火机。一台风力灭火机配备机手2人,一人背机,一人背油,轮流操作。根据地形、火情、天气、风向等诸多因素,可选用以下几种灭火方法。

(1)单机灭火技术风机手手持风力灭火机侧身于火线外侧。身体与火的距离,要视火的强度以及防护装备的状况而定。

(2)双机灭火技术双机灭火就是2部风力灭火机紧密配合,用合力达到灭火的目的。双机灭火如果运用得好,灭掉1.5m左右的火是没有问题的。

(3)三机灭火技术

三机灭火就是3部风力灭火机为一组,形成有机整体,合力灭火。利用这种风机组合灭火,不但可以灭掉中、弱度的地表火,对于2.5m左右的地表火也很奏效。

5、化学灭火用化学灭火剂灭火比用水灭火的效果高10倍,能扑灭强烈的火焰,且不易复燃。

6、航空化学灭火即使用飞机洒布化学灭火剂。

7、机降灭火使用直升飞机运送训练有素的森林警察或专业扑火队员迅速赶到火场,把林火扑灭在初发阶段,是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扑火手段。

8、以火灭火这是扑灭森林火灾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必须由有丰富经验的人来掌握,否则容易造成更大的火灾和人身伤亡。

9、开设防火线阻止火灾蔓延开设防火线阻止火灾蔓延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人工开防火线;二是爆破生土带;三是施用灭火剂打隔离带。

10、人工催化降水来灭火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的天气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加降水灭火的目的。

第五章灭火安全

一、扑火安全常识

1、扑火安全守则

(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机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生时段的天气情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8)注意火场地形条件。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9)扑救林火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一旦陷入危险地段,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

扑救地下火时,一定要摸清火场范围,并进行标注,以免误入火区。

(10)扑火队员体力消耗极大,要适时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2、火场自救

扑火队员一旦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迅速选择突围和避火路线,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在较开阔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使用点火器点迎面火,使新火头向大火头方向逆风蔓延,阻挡火锋解围。请注意在控制线另侧一定要有巡护人员,以防飞火产生新火点。

(1)点火解围

在无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点火器点顺风火、扑火队员跟火进入火烧迹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湿土,紧贴湿土呼吸或用湿手巾捂住鼻防上一氧化碳中毒。

(2)强行顶风冲越火线

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

(3)卧倒避烟(火)

在点火解围来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沟)、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段时,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烟(火)。卧倒避烟(火)时,为防止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并扒个土坑,紧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

(4)快速转移

发现大火袭来,人力无法控制时,只要时间允许,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发生伤亡。

3、危险环境

恶劣的天气条件、不利的地形和易燃烧的可燃物,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极期危险的林火环境。

(1)恶劣的天气条件

10:00—16:00时段,尤其是午后,风大物燥,火场气温高,相对温度小、风向易变,火场烟尘大,能见度低,是扑救森林火灾极其不利的时段和天气条件。在防火期内,大风是最危险的天气条件。风是影响林火行为最主要的因子之一。

(2)不利的地形

窄山脊线(拱脊)是很危险的地方。在那里往往产生热辐射和热传导,温度极高,人无法忍受。若山脊线附近着火,其林火行为瞬息万变,难以预测,是此类地形典型特征。这是因为林火使空气升温沿坡上升到山坡吹来的冷空气相遇,而形成飘忽不定的阵风和空气乱流运动。

窄谷(或狭窄草塘沟)、岩石裂缝会改变林火行为。窄谷(或窄谷草塘沟)和闭塞的山谷河道会增加热空气的传导速率,容易产生新火点。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专题教育 11月14日周一第八节班会主讲:各班主任 一、什么叫森林火灾: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气候都称为森林火灾。 高,持续时间长,破坏力极强,经过地下火的乔木、灌木的根部烧坏,大量树木枯倒。 二、森林防火期野外火源管理“十不准”规定: 一、不准在山上烧黄蜂、烧山赶野兽。 二、不准在林区内丢烟头、火尾。 三、不准在山上烧灰积肥。 四、不准在山上烧木炭。 五、不准在山上烧香烛纸钱、放炮竹、放孔明灯。 六、不准在山边林内烧田坎、烧稻草、秸杆。 七、不准在山上玩火或烤火取暖。 八、不准使用火铳枪械狩猎。 九、不准在林区烧烤食物。 十、不准在四级以上高火险天气进入林区内炼山。 三、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打早是指及时扑火;打小是指扑打刚刚发生的为;打了是指扑火的彻底性。既要扑打明火,又要清理暗火,消灭一切余火。 四、扑火安全十二要素: 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直接参与扑火。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高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人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工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生时段的天气情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8、注意火场地形条件,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到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9、扑救林火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 10、一旦陷入危险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 11、扑救地下火时,一定要摸清火场范围,并进行标注,以免误入火区。 12、扑火队员体力消耗极大,要适时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五、火灾肇事者将受何种处罚:在防火期内违反规定擅自进入林区内随意用火的要罚款,因违法用火引起森林火灾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肇事者刑事责任,对单位主管领导要追究行政责任。 六、森林火灾的预防 1、广泛宣传发动,使人人明白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2、严控野外用火,尤其是注意防止老人、妇女、儿童的野外用火行为;野外生产用火(如炼山)必须到区防火办批准,否则将对个人处以200至3000元的罚款。对单位并处10000至50000元的罚款。 3、在森林防火的紧要期(如春节、清明)要派专人巡逻,对重点部位进行专人防查。 4、要教育群众带刀上山祭祖,将杂草清扫,减少火灾隐患,同时引导群众用敬献鲜花等文明祭祖方式代替燃放炮竹、烧纸点蜡等行为。 七、森林火灾的扑救 1、森林火灾的扑救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扑救,打小,打早,打了的方针。 2、严禁动员老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上山扑火。 3、一旦发生火情,应立即逐级报告,接到报告后,乡村基层组织就近组织劳力进行扑救。 4、扑救山火必须统一指挥,担任现场指挥的人员必须具备森林火灾的扑救经验。 5、现场指挥员必须根据火情火势、风向风力、气温、人员等因素决定扑火方式。对地表火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直接扑打,对树冠火只能开设防火隔离带防火。 6、防火隔离带的开设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选择好与火点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不可取。开设的地点应充分利用山间道路,山上马鞍部等有利地形。防火带开设后,必须将地上的枯枝落叶用风力灭火机或扫帚清扫干净。 7、明火扑灭后,对参与火灾扑救人员进行统一清点。 8、余火的管理:做到在明火扑灭后,对火灾现场要进行至少2个小时的看守巡逻,以免死灰复燃。

森林防火知识大全

森林防火知识大全 1、“森林防火”的含意是什么? 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2、森林火灾有哪些危险和后果? 答:①森林火灾不仅能烧死许多树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同时还引起树种演替,由低价值的树种、灌丛、杂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价值。 ②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③被火烧伤的林木,生长衰退,为森林病虫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森林火灾后,促使森林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天气、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复。 ④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及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森林火灾能烧死并驱走珍贵的禽兽。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此外,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有时还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社会的安定。 3、森林防火期,林区用火有什么规定? 答:森林防火期。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申请批准手续,并领取《野外用火许可证》。 4、森林火险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答:森林火险等级分为五级。一级为难以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二级为不易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但出可能走火;三级为能够燃烧的天气,要控制用火;四级为容易燃烧的高火险天气,林区应停止用火;五级为极易燃烧的最高等级火险天气,要严禁一切里外用火。 5、什么是森林防火期?我省的森林防火期规定在什么时间? 答:一般把森林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规定为森林防火期。根据气候特点和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省划定全年为森林防火期,每年的10月1日到第二年的5月31日为森林防火特防期。 6、扑救森林火灾不能组织哪些人上山扑火? 答:老人、妇女、中小学生、儿童及身残体弱者。 7、森林燃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答: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8、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答: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杂草、蕨类、苔藓、地衣、枯立木、腐朽木、枯枝落叶以及地下层的腐殖质、泥炭等,均属可燃物。 9、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在可燃物和天气条件都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 10、森林火灾按照其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哪三类? 答: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类。 11、什么是地表火?地表火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森林防火知识试题

森林防火知识试题 1.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的方针是____。( B ) A扑救为主,综合治理;B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C预防为主,打早打了;D综合治理,积极消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但不包括下列哪项具体工作____。( C ) A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 B在林区设置防火设施;C审判森林火灾肇事者 D发生森林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 5.《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____。( B ) A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B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D森林所有者的事情 6.加强对____的管理,是防止发生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 A ) A人为火源;B进山人员;C生活用火;D生产用火 7.____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森林火灾。( B ) A 1988年5月6日; B 1987年5月6日 C 2002年7月28日; D 2002年10月2日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规定,地方政府要适时发布禁火令,重点林区遇____高火险天气,一律停止野外生产、生活用火。( C ) A 四级风以上; B 五级风以上; C 三级风以上; D 二级风以上 9.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扑救森林火灾____。( C ) A 只能由专业扑火人员参加 B 可以动员一切有行为能力的人参加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问答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问答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问答一: 1、“森林防火”的含意是什么? 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2、进入林区必须做到“五不准”指什么? 答:不准在林区内乱扔烟蒂、火柴梗;不准在林区风燃放爆竹、焰火;不准在林区内烧火驱兽;不准在林区内烧火取暖、烧烤食物;不准在林区内玩火取乐。 3、扑救森林火灾不能组织哪些人上山扑火? 4、森林燃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答: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5、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答: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杂草、蕨类、苔藓、地衣、枯立木、腐朽木、枯枝落叶以及地下层的腐殖质、泥炭等,均属可燃物。 6、森林火灾按照其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哪三类? 答: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类。 7、山地林火有什么特点? 答:在山地条件下,冲火,特别是阳坡的冲火,火势猛烈,蔓延迅速,不易扑救;而坐火。其火势弱,有利于扑救。 8、扑火的方法有哪两种?

答:扑救森林火灾一般采用直接灭火和隔离带灭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灭火方法。直接灭火常采用的方法是扑火人员使用手中的工具 沿火线直接打灭火。间接灭火法,是遇猛烈的地表火或树冠火人力 无法接近扑打时采用的,以劈火路斩断火源的方式达到灭火目的。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问答二: 9、扑打山火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答:扑打山火时,两脚要站到火烧迹地内侧边缘内另一脚在边缘外,使用扑火工具要向火烧迹地斜向里打,呈40-60度的角度。拍 打时要一打一拖,切勿直上直下扑打,以免溅起火星,扩大燃烧点。拍打时要做到重打轻抬,快打慢抬,边打边进。火势弱时可单人扑打,火势较强时,要组织小组几个人同时扑打一点,同时起、落, 打灭火后一同前进。打灭火时,要沿火线逐段扑打,绝不可脱离火 线去打内线火,更不能跑到火烽前方进行阻拦或扑打,尤其是扑打 草塘火和逆风火时,更要注意安全。 10、在扑救林火中,怎样做到既扑灭火灾,又不伤亡人员? 11、扑火中常见的人身伤害事故有几种? 答:(一)被火直接烧伤烧死。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从实验数据来看,火的温度达到800—1000~C,人只能 生存7.5秒一18秒。 (二)窒息伤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 2分钟即会死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 肿堵死气管死亡。 (三)摔伤摔死。主要是因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 (四)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在扑火中,使用铁锹、耙子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发生人身 伤害事故。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第一章林火基础理论 林火基础理论主要阐述林火的性质、林火燃烧现象、林火行为,林火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林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它是阐述林火预防和扑救的基础。 第一节森林燃烧 1、森林燃烧 森林燃烧也就是林火,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森林中的可燃物,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快速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发光发热的化学物理反应,称为森林燃烧。森林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1)有焰燃烧:在点燃后,能挥发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也称为明火。 (2)无焰燃烧:在燃烧时,不能挥发出足够的可燃性气体,不产生火焰,也称为暗火。 2、森林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即:热源或称火源)。三者构成燃烧三角。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项燃烧就会停止。 3、林火的两重性。林火具有害和有益两重性,火可以造成资源的破坏,可以造成动植区系的破坏,可以引起水土流失,污染大气等。但火可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可以维持景观的多样性,可以改善某些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开花、结果、产脂、更新等等。我们要限制火对森林有害的一面,利用火对森林有利的一面。 (1)森林火灾,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生态环境、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燃烧称为森林火灾。 (2)计划烧除。计划烧除就是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为达到预期的森林经营目的有计划的用火。 第二节林火发生的三个条件 林火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森林可然物,火险天气和火源。 1、森林可燃物 森林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物质基础。 2、火险天气 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3、火源 火源是发生林火的关键因素,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在通常情况下,发生林火的最低能量来自森林的外界。可燃物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引起自然(如泥炭自然)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1)自然火源。自然火源有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和可燃物自燃等。

XXX乡森林防火及护林扑火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XXX乡森林防火及护林扑火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一、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二、森林火灾的种类及分类 根据森林火灾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受害部位和程度,大致可把森林火灾分为三大类:1.地表火2.树冠火3.地下火 以受害森林面积大小为标准,森林火灾分为以下四类: 1.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其他林地起火(包括荒火); 2.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 3.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 4.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的; 三、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 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一)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 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在我乡的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二)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

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四、影响火灾的三要素 温度、湿度和单位可燃的载量。 五、扑救森林火灾 (一)扑火时应如何强化安全措施 强化扑火组织。一是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二是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三是明确扑火纪律和安全事项。四是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是否宽松、阻燃。五是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六是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俩翼火线扑打。七是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火。八是正确使用扑火机具。 (二)脱险自救方法有哪些 退入安全区。扑火队(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按规范俯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四是按规范迎风突围。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风猛冲突围。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 护林防火知识问答 1、“森林防火”的含意是什么? 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2、森林扑火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答:森林扑火工作实行发动群众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原则。林区所有单位都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并注意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国营

森林防火知识竞赛试卷 - 副本

小学森林防火知识竞赛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10题,每题4分,计40分) 1.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的方针是____。()A 扑救为主,综合治理; B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C 预防为主,打早打了; D 综合治理,积极消灭 2.我国现行《森林防火条例》由国务院于____发布。()A 1988年1月16日;B 1988年11月16日; C 1998年1月16日;D 2004年11月16日 3.我省森林防火工作实行____负责制。 A 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B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领导C 驻林区各单位;D 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 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但不包括下列哪项具体工作____。 A 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B 在林区设置防火设施; C 审判森林火灾肇事者D 发生森林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 5.《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____。A 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B 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 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D 森林所有者的事情 6.加强对____的管理,是防止发生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A 人为火源;B 进山人员;C 生活用火;D 生产用火 7.____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森林火灾。 A 1988年5月6日;B 1987年5月6日;C 2002年7月28日;D 2002年10月2日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规定,地方政府要适时发布禁火令,重点林区遇____高火险天气,一律停止野外生产、生活用火。A 四级风以上;B 五级风以上;C 三级风以上;D 二级风以上 9.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扑救森林火灾____。 A 只能由专业扑火人员参加; B 可以动员一切有行为能力的人参加C 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参加;D 只能由专业扑火队和群众扑火队队员参加 10.一般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____ 。 A 不足一公顷;B 一公顷至一百公顷; C 一百公顷至一千公顷; D 一千公顷以上 二、多选题(10题,每题4分,计40分) 1.我国森林火灾95%以上是人为引起的,引发森林火灾的人为用火可概括为两种:____。 A 生产性用火; B 非生产性用火; C 上坟烧纸; D 农事用火 2.现行《森林防火条例》将森林火灾种类分为____。 A 森林火警;B 一般森林火灾;C 重大森林火灾; D 特大森林火灾 3.在扑救森林火灾中,能够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几种火灾产物是____。A 高温辐射; B 水汽; C 一氧化碳; D 烟尘 4.扑救森林火灾遇险时,正确的脱险自救方法有____。A 退入安全区;B 按规范点火自救;C 按规范俯卧避险;D 按规范迎风突围 5.以下哪些小地形是扑火的危险地带:____。 A 沟谷地带; B 峡谷地带; C 支沟地带; D 鞍形场地带

学校森林防火知识讲座

学校森林防火知识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和朋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森林给我们提供的氧气和林产品、木材,森林还肩负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作用,同时还是农牧业生产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历史上,我国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现在加之人为破坏,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十分严重,国家生态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然而森林火灾是对森林的重要威胁之一,位居破坏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之首,它不仅给人类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森林火灾,能使森林在倾刻间化为灰烬。据统计,我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高达9000起,损失森林资源18万公顷,每年有100多人因扑火受伤,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火灾99%的都是人为原因引发的,要想让森林远离火灾,让人们远离危险,关键的是让大家了解一些森林防火基本知识,同时,通过防火知识的学习了解,要求每一位同学要严格遵章守法,不要随意玩火,并且通过你们起好宣传作用,把了解的森林防火知识向父母、亲友、邻里进行宣传,提高保护生态的安全意识。只要我们人人出一份力,我们的森林资源就会得到安全。下面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森林防火、森林火灾? 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即包括预防和扑救两大部分。 森林火灾: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超过一定面积的林火,称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所以在森林的三大灾害中,森林火灾称危害森林最凶恶的敌人,它瞬间可使上千亩、上万亩森林化为灰尘。使生态坏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烧毁村庄造成人员伤亡。 二、森林火灾的危害 人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棵幼苗成长为大树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需要花费人们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而一切森林大火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内就能把成片的森林烧毁,生活在林中的珍贵野生动物瞬间不见了、消失了、有的灭绝了…火灾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危害是严重的。 1、烧毁林木;森林一旦遭受火灾,最直观的危害是烧死或烧伤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资源蓄积下降。另一方面使森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森林是生长周期较长的再生资源;破坏容易,生长难。特别是受到高强度大面积的火灾后,很难恢复。使森林变为荒地。 2、危害野生动物。森林是各种珍禽异兽的家园,森林遭受火灾后,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有的甚至被烧死、烧伤。由于火灾原因而造成的森林破坏,使我国不少珍贵野生动物种类处于灭绝的危险。 3、引起水土流失。同学们都知道森林具有涵养水份、保持水土的作用,据

森林防火知识大全

森林防火知识大全

————————————————————————————————作者: ————————————————————————————————日期: ?

森林防火知识大全 、“森林防火”的含意是什么? ?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森林扑火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答:森林扑火工作实行发动群众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原则。林区所有单位都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意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国营林场还必须组织专业扑火队。 、森林防火期内,林区用火有什么规定? ?答: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申请批准手续领取野外用火许可证》。?4、经批准的用火单位和个人,在用火时必须做到“五不烧”指什么??答:防火路不合格不烧;防火人员及工具未到位不烧;天气干燥三级风以上不烧;上山火不烧;四级(含四级)以上天气不烧。 、进入林区必须做到“五不准”指什么? ?答:不准在林区内乱扔烟蒂、火柴梗;不准在林区风燃放爆竹、焰火;不准在林区内烧火驱兽;不林区内烧火取暖、烧烤食物;不准在林区内玩火取乐。 、森林火险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森林火险等级分为五级。一级为难以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二级为不易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但出可能走火;三级为燃烧的天气,要控制用火;四级为容易燃烧的高火险天气,林区应停止用火;五级为极易燃烧的最高等级火险天气,要严禁一切里外。 、什么是森林防火期?我省的森林防火期规定在什么时间? :一般把森林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规定为森林防火期。根据气候特点和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山西省划定每年的11月1日到第二年的30日为森林防火期。 、扑救森林火灾不能组织哪些人上山扑火? :老人、妇女、中小学生、儿童及身残体弱者。?9、森林燃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0、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答: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杂草、蕨类、苔藓、地衣、枯立木、腐朽木、枯枝落叶以及地下层的腐殖质炭等,均属可燃物。 1、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在可燃物和天气条件都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1林火灾按照其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哪三类? :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类。 、什么是地表火?地表火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地表火又叫地面火,指沿林地面扩展蔓延,烧毁地被物的火。地表火能烧毁地表1.5米以下的幼苗、幼树、灌木,烧伤乔木树干基部皮表层以及靠近地面的根系。林木受害后,能使长势减弱,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大量发生,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木材材质变劣,有时甚成大片森林枯死。?14、什么是树冠火?树冠火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答:地表火遇强风或遇针叶幼树群、枯立木或低垂树,火焰烧至树冠上部,并沿着顺风迅速扩展,而成为树冠火。树冠火经常与地表火同时发生,烧遍整个林分的地表的树冠,对森林的性大,扑救比较困难。遇到此类火,一般不打,而是使用隔离带。 、影响森林火灾的地形因素有哪些? 16、什么叫“冲火”?什么叫“坐火”? :有坡向、坡度和海拔高度等。? :林火从山下向山上蔓延,速度快,称为“冲火”。火苗由山上向山下蔓延,速度慢,称为“坐火”。 7、山地林火有什么特点??答:在山地条件下,冲火,特别是阳坡的冲火,火势猛烈,蔓延迅速,不易扑救;而坐火。其火势弱,有 18、扑救森林火灾的原则是什么? 扑救。? :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必须以“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争分夺秒地将林火消灭在初发阶段。?19、扑火的方法有哪两种? :扑救森林火灾一般采用直接灭火和隔离带灭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灭火方法。直接灭火常采用的方法是扑火人员使用手中的工具沿直接打灭火。间接灭火法,是遇猛烈的地表火或树冠火人力无法接近扑打时采用的,以劈火路斩断火源的方式达到灭火目的。?20打山火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扑打山火时,两脚要站到火烧迹地内侧边缘内另一脚在边缘外,使用扑火工具要向火烧迹地斜向里打,呈40-60度的角度。?拍打一打一拖,切勿直上直下扑打,以免溅起火星,扩大燃烧点。拍打时要做到重打轻抬,快打慢抬,边打边进。 势弱时可单人扑打,火势较强时,要组织小组几个人同时扑打一点,同时、起同落,打灭火后一同前进。 灭火时,要沿火线逐段扑打,绝不可脱离火线去打内线火,更不能跑到火烽前方进行阻拦或扑打,尤其是扑打草塘火和逆风火时,更要注

森林防火基本方法及安全常识

森林防火基本方法及安全常识 一、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二、森林火灾的种类及分类 根据森林火灾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受害部位和程度,大致可把森林火灾分为三大类:1.地表火2.树冠火3.地下火。 以受害森林面积大小为标准,森林火灾分为以下四类: 1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公顷以下; 2.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 3.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 4.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的。 三、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主要有两大类 (一)人为火: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在我市的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二)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

四、森林防火基本方法 1.人工扑打。用打火工具压火头,减少氧气的供应;用扑火工具扫除已着火的可燃物和火灰、火炭、火星,使未着火的可燃物脱离火源,破坏预热作用。其做法:灭火队员编成3~4人一组,用鲜树枝或手持灭火工具不停地轮流打火头,轻举重压带拖,边打边扫,直到火势控制蔓延为止。 2.用水灭火。用水扑灭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 3.用土灭火。用泥沙覆盖燃烧物质,减少氧气供应量或隔绝氧气,破坏燃烧条件。 4.开设防火线阻止火灾蔓延。方法是:人工开防火线;爆破生土带;施用灭火剂打隔离带。 五、森林防火安全常识 1.坚持从火尾进入火场(火烧迹地),向火翼沿火线进行扑火作业。 2.在扑火时要特别注意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决不能迎风对着火头打火;也不能从山上向山下打上山火;不能在悬崖陡壁和乱石窖打火;不在风大火猛以及林火蔓延速度每小时超过4千米的情况下打火。 3.大火袭来时,千万不能在火头前面顺着风同火赛跑。 4.被大火围住的突围方法:⑴沿山腰横向小路的风方向突围。火势顺风方向发展快,逆风方向发展慢,容易脱险。⑵用火烧一个安全带。看好地形,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点火。形成一个火头在前、一个火头在后,中间出现一个安全带。火点着后,人就跟着火头前进,后面的火头烧到火烧迹地时,就会自行熄灭。⑶穿火突围。大火袭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选择植被稀疏、可燃物少、坡度小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保护眼睛和头发,越过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已到了安全地带。

学校森林防火知识讲座材料

学校森林防火知识讲座材料 ——主讲人:熊涛洪港小学副校长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和朋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森林给我们提供的氧气和林产品、木材,森林还肩负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作用,同时还是农牧业生产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历史上,我国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在秦汉时期,约有50%的国土面积被森林覆盖。由于受历代战乱、人口增长、农业垦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全国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到1948年全国森林面积只有8.6%。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坚持不懈地人工造林、保护森林,目前全国森林面积提高到18.21%,从总体上讲,森林资源总量仍然不足,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有森林面积为0.13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只有9.4立方米,居世界第122位,由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加之人为破坏,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十分严重,国家生态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然而森林火灾是对森林的重要威胁之一,位居破坏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之首,它不仅给人类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森林火灾,能使森林在倾刻间化为灰烬。据统计,我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高达9000起,损失森林资源18万公顷,每年有100多人因扑火受伤,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火灾99%的都是人为原因引发的,要想让森林远离火灾,让人们远离危险,关键的是让大家了解一些森林防火基本知识,同时,通过防火知识的学习了解,要求每一位同学要严格遵章守法,不要随意玩火,并且通过你们起好宣传作用,把了解的森林防火知识向父母、亲友、邻里进行宣传,提高保护生态的安全意识。只要我们人人出一份力,我们的森林资源就会得到安全。下面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森林防火、森林火灾?森林火灾的种类有几种? 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即包括预防和扑救两大部分。 森林火灾: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超过一定面积的林火,称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所以在森林的三大灾害中,森林火灾称危害森林最凶恶的敌人,它瞬间可使上千亩、上万亩森林化为灰尘。使生态坏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烧毁村庄造成人员伤亡。 林火是林地自由蔓延的火。它包括林地上受控的火和失控的火。受控的火是指人们有计划地在事先选定的地区内,对森林可燃物进行有计划的烧除,常称计划烧除或计划火烧或营林用火。失控的火就会造成森林火灾。林火发生必须同时具备哪三个条件:森林可燃物、火险天气、火源。可燃物:如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枯枝落叶、林地草类泥炭等均可以燃烧。 森林火灾划分;国务院子2008年11月19日修订通过的《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公顷以下,或其它林地起火的,或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或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或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或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或死亡30人以上或重伤100人以上)。 森林火灾种类:分为地表火、树干火、树冠火和地下火四种。地表火就是在地表面燃烧的火,主要燃烧枯枝落叶和杂草,能直接把矮小的幼树灌木和大树露出地面的根烧死。树干火就是

森林防火业务知识培训材料2015

森林防火业务知识培训材料 2015-11 森林防火知识培训材料 第一章林火基本知识 (一)森林火灾 1、概念:就是失去人为控制的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发展的,造成一定损失的林火。 2、引发森林火灾的三个基本条件(即三要素): 因为森林燃烧是一种开放式燃烧,它不受供氧的限制,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有火源即可燃烧。 森林可燃物(植被,如蕨箕、杂草等)、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关键因素)、火险天气(高温、干旱、低湿、大风)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三个基本条件。

3、引发森林火灾的火源种类: 火源是引发森林火灾的关键因素。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可燃物本身温度达到燃点而引起自燃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如果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没有火源,不管气温多高,风多大,连续干旱时间多长,森林火灾是不可能发生的。 火源分为两大类: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 (1)、自然火源:如雷击火、火山爆发等引起的。主要发生在 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边远原始林区,我国的雷击火占火源比例很少,只有1%。 (2)、人为火源:可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用火。生产性用火:常见的有烧田埂草、烧垦烧荒、烧灰积肥、烧炭、炼山造林等。 非生产性用火:吸烟时乱丢烟头、上坟烧纸、烧香敬神、燃放烟花鞭炮、烤火、打火把、烧饭、疯、痴、呆、傻病人及小孩玩火。 4、森林火灾的燃烧类型。按燃烧位置分: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按燃烧方向分:上山火和下山火。 (1)地下火:在泥炭和腐殖层燃烧的火称为地下火。地下火在 地面下燃烧,一般见不到火焰,只有少量的烟。地下火蔓延速度较为缓慢,仅4——5 米/小时,但不易扑救,温度高,破坏力强,火灾后

树木枯黄而死,出现大量倒木。 (2)地表火:林火沿地表蔓延,烧毁地被物,危害幼林、灌木、下木,烧伤大树干基、下部枝叶以及露出地面的树根,此类火称为地表火。 按蔓延速度可分为急进地表火和稳进地表火。按火强度可分为轻度、低度、中度、高度、强度地表火。 急进地表火:蔓延速度快,火速度在5 米/分以上。稳进地表火:蔓延速度较为缓慢,温度高,燃烧彻底,火速度在5 米/分以下。 (3)树冠火:引起树冠层燃烧的林火。树冠火燃烧温度高,火强度大,蔓延速度快,破坏性大,不易扑救。树冠火多发生在长期干旱的针叶幼林、中龄林或针叶异龄林里。 急进树冠火的顺风速度可达8——25 公里/小时,甚至更大。目前为止,在我县发生的森林火灾中还未出现过纯粹的树冠火,只有间歇性的,就是地表火在遇到强风或特殊的地形以及针叶幼树群(杉木、松木)、枯立木、低垂树枝时,烧至树冠,形成短时间的树冠火。 (4)上山火又叫冲火,是指由山下向山顶蔓延的火。正如俗话

学校森林防火知识讲座材料

森林防火知识讲座 主讲人:张海娇 时间:2016年10月19日 地点:三年级教师 参加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 内容: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和朋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森林给我们提供的氧气和林产品、木材,森林还肩负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作用,同时还是农牧业生产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历史上,我国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加之人为破坏,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十分严重,国家生态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然而森林火灾是对森林的重要威胁之一,位居破坏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之首,它不仅给人类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通过防火知识的学习了解,要求每一位同学要严格遵章守法,不要随意玩火,并且通过你们起好宣传作用,把了解的森林防火知识向父母、亲友、邻里进行宣传,提高保护生态的安全意识。只要我们人人出一份力,我们的森林资源就会得到安全。下面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森林防火、森林火灾?森林火灾的种类有几种? 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即包括预防和扑救两大部分。 森林火灾: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超过一定面积的林火,称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所以在森林的三大灾害中,森林火灾称危害森林最凶恶的敌人,它瞬间可使上千亩、上万亩森林化为灰尘。使生态坏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烧毁村庄造成人员伤亡。 林火是林地自由蔓延的火。它包括林地上受控的火和失控的火。受控的火是指人们有计划地在事先选定的地区内,对森林可燃物进行有计划的烧除,常称计划烧除或计划火烧或营林用火。失控的火就会造成森林火灾。林火发生必须同时具备哪三个条件:森林可燃物、火险天气、火源。可燃物:如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枯枝落叶、林地草类泥炭等均可以燃烧。 森林火灾种类:分为地表火、树干火、树冠火和地下火四种。地表火就是在地表面燃烧的火,主要燃烧枯枝落叶和杂草,能直接把矮小的幼树灌木和大树露出地面的根烧死。树干火就是树干燃烧的火,通常由地表火和雷击火引起。树冠火就是在大树树冠上燃烧蔓延的火,它是密林内的地表火遇到强风燃烧到树冠上引起的;这种火一旦形成以后,能把树叶、树枝和树干全部烧毁。着火的树枝落下来又可把幼树烧死。破坏性很大、扑救困难,常造成毁灭性灾害。地下火就是由森林地表下的腐殖质层或泥炭燃烧形成的,往往看不到火苗,只看见浓烟,这种火会烧坏树根而毁灭森林。 二、森林火灾的危害 人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棵幼苗成长为大树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需要花费人们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而一切森林大火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内就能把成片的森林烧毁,生活在林中的珍贵野生动物瞬间不见了、消失了、有的灭绝了…火灾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危害是严重的。 1、烧毁林木;森林一旦遭受火灾,最直观的危害是烧死或烧伤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资源蓄积下降。另一方面使森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森林是生长周期较长的再生资源;破坏容易,生长难。特别是受到高强度大面积的火灾后,很难恢复。使森林变为荒地。 2、危害野生动物。森林是各种珍禽异兽的家园,森林遭受火灾后,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有的甚至被烧死、烧伤。由于火灾原因而造成的森林破坏,使我国不少珍贵野

森林防火知识宣传(一)

1、“森林防火”的含意是什么? 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2、森林扑火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答:森林扑火工作实行发动群众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原则。林区所有单位都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并注意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国营林场还必须组织专业扑火队。 3、我国森林防火的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森林防火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预防是森林防火的前提和关键,消灭是被动手段,挽救措施。只有把预防工作搞好了,才有可能不发生火灾或少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将其消灭。因此,在森林防火各项工作措施中,我们必须做到两手同时抓,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扑救,两手都要硬。 3、森林防火期内,林区用火有什么规定? 答: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申请批准手续,并领取野外用火许可证》。 4、经批准的用火单位和个人,在用火时必须做到“五不烧”指什么? 答:防火路不合格不烧;防火人员及扑火工具未到位不烧;天气干燥三级风以上不烧;上山火不烧;四级(含四级)以上天气不烧。 5、进入林区必须做到“五不准”指什么? 答:不准在林区内乱扔烟蒂、火柴梗;不准在林区风燃放爆竹、焰火;不准在林区内烧火驱兽;不准在林区内烧火取暖、烧烤食物;不准在林区内玩火取乐 6、森林火警、火灾是如何区分的? 答: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一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公顷以上不足一百公顷的;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百公顷以上不足一千公顷的;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千公顷以上的。。 7、森林火险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答:森林火险等级分为五级。一级为难以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二级为不易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但出可能走火;三级为能够燃烧的天气,要控制用火;四级为容易燃烧的高火险天气,林区应停止用火;五级为极易燃烧的最高等级火险天气,要严禁一切里外用火。

森林防火,小知识

森林防火宣传知识 一.森林防火“十不要” 不要携带火种进山,不要在林区吸烟、打火把照明,不要在山上野炊、烧烤食物,不要在林区内上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不要炼山、烧荒、烧田埂草、堆烧等,不要让特殊人群和未成年人在林区内玩火,不要在野外烧火取暖,不要乘车时向外扔烟头,不要在林区内狩猎、放火驱兽,不要让老、幼、弱、病、残者参加扑火抢险。 二.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 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一)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炊烟,做饭,烧纸,取暖等;3.故意纵火。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在我市的森林火灾中,由于炊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二)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影响火灾的三要素:温度、湿度和单位可燃的载量。 三.森林火灾的发现-发现比扑灭更有意义 森林火灾危害大,扑灭困难,于是在火灾还在萌芽状态立即扑灭它就显得尤为重要。森林火灾因为常常处在深山老林中,不易发现,故而发现火灾对于早扑灭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四.扑救森林火灾时应如何强化安全措施 强化扑火组织。一是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二是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三是明确扑火纪律和安全事项。四是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是否宽松、阻燃。五是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六是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俩翼火线扑打。七是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火。八是正确使用扑火机具。 五.森林火灾脱险自救方法 一是退入安全区。扑火队(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点顺风火,一边打两侧的火,一边跟着火头方向前进,进入到点火自救产生的火烧迹地内避火。三是按规范俯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四是按规范迎风突围。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风猛冲突围。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