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 西北地区 灌溉农业和畜牧业(测试)-2015-2016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原卷版)

8.4.2 西北地区 灌溉农业和畜牧业(测试)-2015-2016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原卷版)
8.4.2 西北地区 灌溉农业和畜牧业(测试)-2015-2016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原卷版)

第八章第四节西北地区

第2课时灌溉农业和畜牧业测试题

测试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空4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与其他地区相比,甲盆地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其主要原因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种植技术先进

C.灌溉水源充足D.土壤肥沃

2. 西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重要的经济支柱是()

A.畜牧业B.旅游业C.工矿业D.制造业

3.下列美称所指的地区属于西北地区的是()

A.鱼米之乡B.天府之国C.聚宝盆D.塞外江南

4. 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水源来自()

A.高山冰雪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黄河水

5.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

B.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油气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C.三河牛、三河马是内蒙古草原著名的优质畜种

D.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小

6.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B.水源条件C.光照条件D.科技条件

读“西北地区种植业区分布图”如图,完成7~8题。

7.西北地区种植业类型为()

A.旱地农业B.水田农业C.河谷农业D.灌溉农业

8. 图中种植业区的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 “塞上江南”是指()

A.河西走廊B.成都平原C.珠江三角洲D.宁夏平原

10.下面的哪些果品不是产自西北地区( )

A.哈密瓜

B.吐鲁番葡萄

C.宁夏红枣

D.淮南柑橘

2014年8月20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吐鲁番葡萄节在吐鲁番市举行.回答11~12题。

11. 维吾尔族人民是种植葡萄的能手,下图中表示该民族特色风情的是()

A.B. C.D.

12. 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地区,有关天山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跨纬度大,与地球自转有关

B.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C.大致为东西走向

D.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13. 内蒙古呼伦贝尔著名的畜种是()

A.三河马B.滩羊C.细毛羊D.牦牛

读“坎儿井图”,完成14~15题。

14. 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

A.河流水B.海洋水C.冰雪融水D.大气降水15. 坎儿井是新疆古老的地下水输水方式之一,之所以在地下输水,是为了()

A.利于灌溉B.避免蒸发C.利用地势自流D.节约成本

二、综合题(共40分)

16. 读我国西北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C降水逐渐_______________,植被景观呈现出_______-荒漠草原-_______的变化,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16分)

(2)①②③三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①处是______,②处是__________,③处是________。说出①②两地与③地主要灌溉水源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16分)

(3)有关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4分)

A.高寒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B.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出产三河牛、三河马

C.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

D.本地区有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4)新疆盛产优质葡萄.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热量、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试分析新疆有利于葡萄种植的气候条件。(4分)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附:经典题及解析)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农业的区位选择(附:经典题及解析) 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a.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经典题,4分)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读图,完成下题。 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物成熟需要达到一定的生长期和积温,而影响生长期和积温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所以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故A项正确。土壤、光照和水分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但对作物成熟早晚影响较小,故B、C、D项错误。 b.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019改编,8分)娃娃菜是半耐寒性蔬菜,生长周期约为55天,有肥大的

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适宜生长温度为15~23 ℃,对土壤要求较高,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强的土壤中栽培。近几年,甘肃省永登县从日本引进娃娃菜品种,并在全县推广。目前永登县(海拔2000~2800 m)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种植娃娃菜经济效益较高,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主要供应源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永登县娃娃菜经济效益较高,其主要原因是(A) A.品质高,市场需求量大 B.根系发达,耐盐碱 C.种植历史悠久 D.市场距离较近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材料中“目前永登县(海拔2000~2800 m)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主要供应源地”可知,该县生产的娃娃菜品质高,大量销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故A 项正确。材料中只说了娃娃菜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较高,并不能得出其是否耐盐碱,故B项错误。永登县娃娃菜是近几年才从日本引进种植的,种植历史不悠久,故C项错误。永登县距离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较远,故D项错误。 2)永登县娃娃菜远销到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得益于(B) A.先进的种植技术 B.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C.低廉的价格 D.种植规模的扩大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永登县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距离市场地——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较远,且蔬菜是需要保鲜的产品,因此永登县蔬菜远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主要得益于现代化交通的发展,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技术的改善减缓了运输过程中产品腐烂变质的速度,故B项正确。永登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近几年才引进种植,农业种植技术并不先进,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永登娃娃菜的价格情况,故C项错误。种植规模大小不是娃娃菜远销的主要影响因素,故D项错误。 2.农业科技对自然因素的改造

农业主要知识点学习资料

农业主要知识点

《农业》主要知识点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水稻喜高温喜湿,因此主要分布在能满足水稻生长期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甜菜喜温凉,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产量、熟制。 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 且水土保持不易,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 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是否充足是农业稳产的保证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 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 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注意:农业区位因素也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辽宁省凌海市八年级地理下册 牧区和灌溉农业课后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一、基础知识训练 1.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中描写的场景应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唐朝诗人王之涣曾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来描绘我国西北苍凉的景色,诗中的“春风”应该是指() A. 冬季风 B. 偏北风 C. 夏季风 D. 偏东风 3.我国西北地区修建的坎儿井工程,主要是有利于() A. 调节大气的水汽 B. 增加降水量 C. 减少地下径流 D. 减少蒸发量 4.下列四张邮票所示图案中,反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是() A. B. C. D. 5.很多同学喜欢食用产自新疆的瓜果,比如葡萄、哈密瓜等。新疆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高,降水丰富 B. 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 积温低,风力强 D. 沙性土壤肥沃 6.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是() ①天然降水较少②夏季气温高③光照强④昼夜温差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塔里木盆地中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 A. 湖泊水 B. 雨水 C. 地下水 D. 高山冰雪融水 8.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最大的限制条件是()

A. 热量不足 B. 水分不足 C. 光照不足 D. 地块狭小 9.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 多内流河,多内流湖 B. 多高原盆地,地形复杂 C. 深居内陆,降水少 D. 夏季气温高,不易成云致雨 10.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A. 河套平原 B. 宁夏平原 C. 成都平原 D. 河西走廊 二、综合探究 11.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甲到乙再到丙,年降水量逐渐。甲地典型的地表景观是A、B、C中的。 (2)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这里有和两大牧区。 (3)丙区域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其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 (4)图中引黄河水灌溉的地区有和,自古以来,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 (5)长期被新疆绿洲居民使用的古老引水工程是__________。 (6)工程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运送到我国东部地区,充分利用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并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第九章第一节 第2课时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课时作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2课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高寒牧区 (1)牧区类型: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 (2)植被: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 (3)三大牲畜:青藏地区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2.河谷农业区 (1)发展条件: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 (2)河谷农业区: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 (3)主要农作物: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等。 3.居民生活 (1)饮食: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牛羊肉也是常见的食物。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用青稞酿造的青稞酒。 (2)民居: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C) A.肥沃的冲积平原 B.山间盆地 C.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D.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 2.该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自然原因是(D) A.气温高 B.降水量适中 C.二氧化碳浓度高 D.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读某地区居民的日常食物图,回答3~4题。 3.图中食物常见于(A)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4.该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B) A.满族 B.藏族 C.傣族 D.维吾尔族 课后巩固提升 1.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A) A.青稞、小麦 B.甘蔗、水稻

【精选】《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一地理-地理知识点总结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过程与方法:1.根据景观图分析区域差异,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分析,培养读图能力。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播放东北平原农业生产和澳大利亚放牧视频) 图片欣赏:水稻生产与小麦种植景观图 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1、区位的含义: 由学生根据开始看到的视频及景观,结合教材文字叙述来思考 2、农业的区位因素 (先让学生看图3.3,初步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都有哪些。然后播放图片:) 学生看图片思考分别是什么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1)A、内蒙古大草原放牧景观图;B、我国南方水稻种植景观图;C、新疆哈密瓜丰收图 (2)A、陡山上的森林景观图;B、丘陵地区的梯田景观图 (3)茶园景观图 (并给学生说明茶树的生活习性,尤其是对土壤的需求) 问题探究:案例分析: 下列农业生产是否合理: (a)陡坡上种庄稼(b)开垦草场种庄稼(c)围湖造田 完成课堂活动P43的1和2题 以上所考虑的都是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4)A、花卉、乳牛景观图;B、高速公路图;C、农民种植水稻图 D、机械化农田景观图; E、中国商品生产基地图 (强调市场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课堂活动:P43活动3题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结合以上各农业区位因素,让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容易产生变化,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 总结: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案例探究: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 让学生思考:此地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如何调整?效果如何?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红旗中学2010年5月) 【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一:大牧场放牧业 1 2、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因和特点(见《世纪金榜》P41) 3 案例4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 本案例主要探究了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形成过程和发展措施,现总结如下: (1) (2(3

【高效记忆】图示法记忆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重点)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体现在气候、草场、地价、交通等方面。如下图所示: 【高效记忆】图示法记忆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和发展措施 (见《世纪金榜》P41) 知识点二:乳畜业 1【高效记忆】图示法记忆乳畜业的区位要求 活动题:(重点) 1 、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1)饲料因素:为什么西欧有适于养牛业需要的多汁牧草?(提示: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2)市场因素:为什么西欧对乳畜产品有很大的需求量? 2、用下列材料论证你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并进一步提炼出西欧乳畜业的分布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特点。 解析: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就市场因素看,城市需要大量的新鲜牛奶以及牛奶制品。受牛奶运输的影响,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多分布在大城市郊区,以生产加工乳制品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可以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就饲料因素看,乳牛既需要多汁的青牧草,也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因此,乳畜业农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饲料作物。 西欧乳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大城市周边以生产牛奶为主,离城市较远的地区以生产乳制品为主。 3、把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一比较。

第1节-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1节-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 2. 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 3. 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的录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环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教师讲授:通过录像的播放,我们可以简单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们生活,西北地区和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板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了解影响西北自然环境的因素是什么,以及干旱的环境下西北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一、草原和荒漠(干旱) 阅读:阅读图8.3 西北地区的地形图并提问:西北地区的经度跨度有多少?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观察并计算以及汇报计算结果。 师生小结:通过计算以及观察了解到西北地区是我国东西跨经度最广的地区,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西北地区距离海洋遥远的特点,因此西北地区的降水会比较少,所以环境比较干旱(板书)。提问:结合教材图5.1分析西北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哪一级阶梯,以及西北地区的地势如何?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发言,教师给予指导。 提问:观察西北地区地形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单元有哪些?从东到西,说出主要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师生小结:东部主要是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西部有阴山山脉、贺兰山、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到西部由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西北地区高山重重,阻挡水汽的进入,降水比较少,因此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板书)。 提问: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河流?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本节第一次接触到区位的概念,理解区位的概念,是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二)学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生活在小城镇以及乡村,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有一定知识储备。 (三)教学思路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农业区位选择是区位理论的开篇。通过对区位理论的探究,借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客观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思路。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从以下环节做起: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农业生产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首先使学生对农业区位有前期的感性认识,为其后的理论分析作出铺垫。 2、运用学生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加以推理,将感性的现象转化为理论,同时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的可变化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将分析所得的理论转换反馈于实际案例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

高,区位理论思想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能力目标: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五、教学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课时:1课时(40分钟) 九、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时间分配:3分钟。其中歌曲2分钟) 播放,阳春组歌之甜甜的马水桔(部分)。 【教师】歌曲赞美了我们家乡的哪种特色水果? 【学生】马水桔。 【教师】我们家乡阳春在2003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马水桔之乡”。请大家回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的选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涉及的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农业区位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同时还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揭示区位理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教学设计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出发,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完成对地理原理的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予渔”;同时还选取本地的一些典型素材进行扩展分析,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体现新课改“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比较差,但他们对感兴 趣的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联系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农业生产活动 对我校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一个内容,但学生没有充分探究过,并且内容也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综合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可让学生自 主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行成知识体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可以从哲学高度讨论,与政治学科的学习形成学科综合,体现地理学习的综合性特征,对学生 进行世界观的熏陶。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与变化的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20200302243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教学目标】 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灌溉农业区的特点及其分布状况。 2.能够运用实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及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相关地图及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方式一:猜谜语: 谜面:四腿长长脖子弯, 背上驮着两座山, 一次吃饱水和草, 几天不饿口不干, 驮着重担走沙漠, 不怕烈日和风寒。(打一动物) 谜底: 再联系西北地区的常见牲畜导入新课。 方式二:诗、歌赏析: 老舍先生游内蒙古赋诗两首 (一)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二) 主人爱客促行觞,毡包歌筵席地张。 牛奶酒清情沉醉,马头琴韵擅低扬。

听歌曲,赏歌词《新疆好》 《新疆好》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 天山南北好牧场 戈壁沙滩变良田 积雪融化灌农庄 来来来来…… 我们美丽的田园 我们可爱的家乡 联系西北地区的农业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畜牧业 师:阅读教材图8.5“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示意”图,结合教材文字,独立完成以下问题的探究: (1)西北地区的农业以哪个部门为主?有什么有利条件? (2)本区有我国的哪两大牧区?东、西部草场类型有何不同?著名畜种有哪些? (3)本区牧民的传统民居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作简单归纳。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本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草场广布,草质优良。两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贺兰山以东为大型优质草场,以西为高山草场;著名畜种有内蒙古牧区的三河马、三河牛、阿拉善骆驼,新疆牧区的新疆细毛羊、伊犁马,宁夏滩羊等(展示主要畜种的图片)。传统民居是蒙古包,特点是用木杆作支架,外面罩白色羊毛毡,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2.灌溉农业区 师:西北地区农业虽然以畜牧业为主,但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也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阅读教材“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找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并总结其分布特点。 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进行点评。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面积较小,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有河流灌溉的地区(黄河流域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冰雪融水浇灌的山麓地带(河西走廊、天山山麓等)。 小组讨论:西北地区有哪些特色农产品?为什么农产品的品质优良?

农业的区位选择 知识讲解

农业的区位选择 编稿:李永华审稿:王艳欣 考纲解读 农业的区位因素。 知识清单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_______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________、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政策、________、劳动力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________ 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变化之中;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环境因素比较________,对农业区位影响________;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________,对农业区位影响________。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自然因素:高地________和低地沼泽化,水果、花卉、蔬菜产量低而不稳定→市场和交通:交通不便,本地市场狭小,生产规模________→灾害和市场:“________”大规模的生产受灾时的损失大,市场竞争________。2.农业地域的形成 概念: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________、科技、文化和自然________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________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________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不同________,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________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世界________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世界最大的________生产国和出口国。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分布:东南部和________部 区位因素: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较好;气候________;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________。 摸式:“土一草一畜一市场” 措施:________放牧、划区轮牧;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播种优质________牧草并施肥。 参考答案 1.地理位置相互联系地形交通运输合理利用稳定极大较快很大水土流失小时鲜业激烈 2.地域经济条件经营因地制宜地域分布畜牧业小麦羊毛西南部温暖湿润高围栏豆科 要点精析 要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高清课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区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 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2、人文条件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 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2.主要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 1.对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自然因素是基础,人文经济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包括交通状况和草场条件的改善)是“催化剂”。 2.在分析图3.15时,应重点把握该区域的海陆位置、地形、发达的铁路运输和便捷的海运条件等重要信息。 3、结合案例4完成活动题。 (对于活动的处理可以采取学生阅读案例→学生分析→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山东省昌乐一中2013级 高一地理课时学案课 题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 编制人张永亮 审核人李俊荣自学质疑学案 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 1、能指图说出大牧场放牧业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区 2、学会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条件和特点。 3、记忆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重点难点 1.大牧场放牧业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区 2.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条件和特点 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 教师点拨学案内容

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编号 16 第 1 页 学 案 内 容 教师点拨 注意读图3.16 1、重点把握该区域的位置、地形交通等信息 2、再图上找出阿根廷的两个港口 一、大牧场放牧业 阅读课本51页第一段,填下面表格 1、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自然条件和特点 分布国家 以牧牛为主 以牧羊为主 自然条件 特点 2.典型案例----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阅读课本51页案例4,分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和措施 (1)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 原因或影响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载畜量高 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市场扩展到欧洲人的餐桌上

(2)阿根廷为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在课本上画下来) 二、乳畜业 阅读课本52页及活动题,思考以下问题 1.乳畜业 (1)乳畜业的生产对象和产品分别是什么? (2)乳畜业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主要指那些地区) (3)乳畜业的区位要求是什么? 2.典型案例---西欧乳畜业 (1)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优势因素是什么? (2)西欧乳畜业有哪些特点? (3)阅读学案导学40页美国北部乳畜带的区位条件,总结乳畜业区位条件的答法 ①Xx气候xxxxxx特点不适宜耕作业的发展,但有利于牧草生长②这个地区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需求量高。 (4)对比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差异(学案导学40页) 二、微课助学:观看视频,加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合作互学:讨论解决以上你不理解的问题 四、在线测学 完成在线自测,把不会的问题交给课代表。注意读图3.16 重点把握该区域的位置、地形交通等信息 注意:要认真读图3.20和3.21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自然条件 阅读学案导学40页 大面积的耕地主要用来发展耕作业,只有不适合耕作业才会大面积发展乳畜业。 自学 反思 回扣本节目标,你掌握了哪些?还有什么问题?写下来。 第 2 页

农业主要知识点

《农业》主要知识点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水稻喜高温喜湿,因此主要分布在能满足水稻生长期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甜菜喜温凉,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产量、熟制。 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 且水土保持不易,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 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就是否充足就是农业稳产的保证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 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与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 总的来说,就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就是市场与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瞧,由高到低依次就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注意:农业区位因素也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尤其就是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与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2)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条件: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与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内容,是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内容。下面我从以下几 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及其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俗话说“无农不稳”。“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 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 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 生产特点方面的区别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以对比。使学生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在本质上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从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就较容易回答出两地农业生产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了。 教材中,图 3.3 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单元的其他内容的基础,教学中应在 分析各个案例和“活动”的过程中反复运用,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教材中,P43 的三个活动的设计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 影响,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内容,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材中,活动l 和活动2 在教学时应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到孟买、罗马、江西泰和县的 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进而帮助他们分析这三个地区的地理区位条件。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特点: 2、主要分布地区: 。 二、乳畜业 1、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 市场的 化、 化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 2、主要分布地区: 。 3.西欧乳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西欧具有广阔的 ,和凉爽的 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社会经济因素:西欧的城市化水平 、以 为主的饮食习惯,使 西欧市场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 4.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比较:

练习: 1世界著名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A、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B、属于粗放的农业 C、牧牛业占有重要地位 D、只出现在发达国家 2、大牧场放牧业中养羊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有()A、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B、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C、美国、澳大利亚、南非D、阿根廷、南非、新西兰 3、潘帕斯草原所属的国家是() A、德国 B、蒙古 C、新西兰 D、阿根廷 4、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的选择,欠妥的是()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 C、距海港较近,交通方便 D、经济发达,本地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5、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畜业的农场既种植牧草也种植饲料,故不轮转放牧 B、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肉类和禽蛋 C、乳畜业是密集农业,日常挤奶工作无法使用机械 D、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的两项重要因素 6、适宜发展乳畜业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干旱、半干旱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7、下列区位最适合发展乳畜业的是() A、交通不便的山区B、劳动力多的乡村地区 C、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周围地区D、城市中心区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我国已加入WTO,预计粮棉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而花卉、园艺业则有较大的优势。回答8—10题。 8.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光、热不足,产量较低B.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 C.国土狭小,土地价格高D.投资多,能耗大 9.面对入世的挑战,为防止类似北美小麦向英、丹倾销的现象在我国出现,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B.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 C.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效益 D.借鉴英、丹经验,着重发展畜牧业,以应对国外粮棉倾销 10.我国入世已一年多,原先预计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花卉、蔬菜,其出口情况反而不如棉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市场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下降 B.缺少完善的生产—销售渠道 C.我国花奔、蔬菜的生产成本较高 D.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1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④自然条件优 越⑤农业科技发达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2.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 13.下列国家中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均较为典型的是() ①美国②阿根廷③加拿大④澳大利亚⑤南非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知识讲解)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考纲解读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知识清单 1.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地区:美国、________、新西兰、________、南非等国。 自然条件:大面积的干旱、________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________,不适宜经营________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主要特点:生产规模________;专业化程度________。 畜牧品种:美国、阿根廷:以牧________为主;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养________为主。 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区位优势:气候________,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________;距海港________,可促进商品性经营。 发展措施:培育良种牛;改善________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2.乳畜业 概念: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________市场的商品化、________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生产对象:________ 主要产品:牛奶及其制品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________、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区位要求:紧邻________ 西欧的乳畜业: 地形:以________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________和饲料的生长; 气候: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________,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市场:人口________,城市化程度________,人们有消费乳制品的习惯; 机械化:机械化程度高,缓解了劳动力________问题。 参考答案 1.澳大利亚阿根廷半干旱稀疏种植大高牛羊温和很低近交通运输 2.城市集约奶牛西欧消费市场平原多汁牧草少稠密高短缺 要点精析 要点一: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 1 2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措施图解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新洲二中高红梅 【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变化;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景观图认识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对图3、3的阅读和讨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探究,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和农业地域 形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4)通过体验高考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3)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2、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媒体 媒体内容要点目标类型 导言激趣课件四地农业景观 图 农业的掌握课件影响农业区位主要区选择的主要因位因素素图及相关景 观图 农业区理解课件珠江三角洲的位因素掌握农业景观的变的变化迁等 农业的理解课件我国的农业坝区位选掌握子农业等 择教学使用 所得结论 占用媒体来 源 作用方式时间 B B 激趣引课1分钟网络F E 理解掌握10 分 自 制 影响农业钟 区位的因 素 G F 理解掌握5分钟 自 制 农业区位 因素是会 变化的 G F 理解掌握10 分 自 制 农业区位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