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试卷}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结构与化学键[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结构与化学键[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结构与化学键[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 期: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1.元素X 、Y 和Z 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 3;X 、Y 和Z 的原子序数和为26;Y 和Z 在同一周期。下

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 .XYZ 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 与Y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 .XYZ 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 与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 .XYZ 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 与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 .XYZ 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 与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2

解析:根据题意,符合条件的化合物有NaNO 3和MgCO 3两种,B 项中MgCO 3微溶于水,MgO 为离子化合物。

答案:B

2.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OH 与OH -

组成元素相同,含有的质子数也相同 B .NH 4Cl 的电子式为:????

??H ·N H ·· ··H ·H +Cl - C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

D .CO 2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

解析:A 项,质子数均为9,正确;B 项,没有写出氯离子最外层电子、缺少中括号;C 项,

该图型为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D项,CO2分子是直线形分子,且r C>r O。

答案:A

3.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X与Y不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D.X与Y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

解析:原子序数相差2的短周期元素,可以是同一主族,如H和Li;也可以是不同周期,如F和Na等;可形成共价化合物,如CO;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aF。

答案:D

4.甲、乙、丙、丁4种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第二周期Ⅳ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知识。选项A,甲是18电子的氢化物,且其水溶液为二元弱酸,不难得出甲为H2S,其中NaHS溶液中含有HS-、S2-,溶液显碱性,但NaHS能与NaOH等反应;

选项B,O2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乙的摩尔质量也为32 g/mol,且含有18个电子,CH3OH 符合,CH3OH中只含有极性键,无非极性键;选项C,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为C,CH3OH符合,但CH3OH不是CH4的同系物;选项D,H2S中元素的质量比为1/16(H/S),H2O2分子中元素的质

量比也为1/16(H/O),H2O2中氧元素的价态为-1价,符合。

答案:D

98Cf)每秒约放出5.一定量的锎(252

98Cf)是医学上常用作治疗恶性肿瘤的中子源,1 mg(252

2.34×120XX个中子。下列有关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252

98Cf原子中,中子数为154

98Cf原子中,质子数为98

B.252

98Cf原子中,电子数为98

C.252

D.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2

解析:252只代表是锎元素中某同位素的质量数,而不是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D

6.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

A.HCl B.Na2O2 C.C2H2 D.CH4

解析:A、D项,均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共价化合物;B项,Na2O2也有非极性键,但却是离子化合物。要准确理解概念。

答案:C

7.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依次是( )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键

B.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C.氢键;氢键;极性键

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极性键

解析:雪花→水→水蒸气是状态的改变,破坏的是氢键。由水蒸气→氧气和氢气,发生了化学变化,破坏极性共价键。

答案:C

8.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1)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粒子的半径________C粒子的半径(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某元素R形成的氧化物为R2O3,则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离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结构,带正电荷;

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结构,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结构,带负电荷。因此第

(1)小题中阳离子是B,A是阴离子,C、D是原子;当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时,半径减小,得

到电子时半径增大;第(3)小题有难度,首先要判断出R元素的化合价,因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R元素的化合价为+3,即最外层电子数为3(若是非金属元素需另外讨论)。

答案:(1)B (2)小于(3)D

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周期

一①

(1)写出元素⑩的+1价含氧酸的结构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与①形成的10电子阴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⑧的单质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⑨形成的单质中存在的化学键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⑩为氯元素,其+1价含氧酸为HClO ,⑥与①分别为氧、氢两种元素,10电子阴离子为OH -

。(2)元素⑧为铝。(3)⑨为硫元素,为分子晶体,只存在共价键。

答案:(1)H —O —Cl [·O ·····H]- (2)2Al +2OH -+2H 2O===2AlO -2+3H 2↑

(3)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10.有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 、B 、C 、D 、E ,已知: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 、E 的

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B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 元素的单质常用于焊接钢轨,C 元素是其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一种元素。

(1)试写出A 、B 两种元素形成的不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写出工业上用电解方法冶炼D 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 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室制取单质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B元素若在第二周期,则是碳元素,若在第三周期则是硫元素,但原子序数比硫大的短周期元素只有氯元素,故不符合,B只能是碳元素。在焊接钢轨时常用到的单质是Al,故D为铝元素,又因为A、E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则A为氢元素,E为氯元素。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碱金属元素,故C为Na。

原子结构 化学键

原子结构化学键 1.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原子(A Z X) ?? ? ?? 原子核 ?? ? ?? 质子(Z个)——决定元素的种类 中子[(A-Z)个] 在质子数确定后 决定原子种类 同位素 核外电子(Z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微粒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 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 1 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同位素的特征 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②同一元素的各种稳定核素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不变。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1 H:名称为氕,不含中子; 1 2 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 1 3 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 1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 核素235 U 14 6C 21H 31H 18 8O 92 用途核燃料用于考古断代制氢弹示踪原子 问题思考 现有下列9种微粒:11H、21H、13 6C、14 6C、14 7N、5626Fe2+、5626Fe3+、16 8O2、16 8O3。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11H、21H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________,它们互称为___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________。 (3)5626Fe2+的中子数为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9种微粒中有________种核素,含有________种元素。 答案(1)核素同位素(2)16 8O2和16 8O3(3)3024 (4)7 5 原子结构与同位素的认识误区 (1)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如11H。 (2)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F与OH-。 (3)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如Al3+与Na+、F-等,NH+4与OH-等。 (4)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11H与3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14 6C与16 8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14 6C与14 7N;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如11H与12 C。 6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精品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对我国进行了非常不人道的侵虐,当时穷 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最后为什么会投降呢?那是因为美国给日本投了两颗 原子弹,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巨大杀伤力摧毁了日本最后的斗志……继而“问 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其他变化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原子的构成。 归纳总结 1.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所有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根据分析教材中“几种原子的构成”的数据可知:①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③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探究点二 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 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和体积,它的质量如何表示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归纳总结 (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12 1*碳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 (3)跟质子和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 1*碳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教学文案

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习题 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故每个电子都既是粒子又是波。 (2)电子的波动性是大量电子运动表现出的统计性规律的结果。 (3)波函数ψ,即电子波的振幅。 (4)波函数Ψ,即原子轨道,是描述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 (1)?(2)√(3)?(4)√ 2. 用原子轨道光谱学符号表示下列各套量子数: (1) n =2, l = 1, m = –1 (2) n =4, l = 0, m =0 (3) n =5, l = 2, m =0 2 (1)2p (2) 4s (3) 5d 3. 假定有下列电子的各套量子数,指出哪几套不可能存在,并说明原因。 (1) 3,2,2,1/2 (2) 3,0,–1,1/2 (3) 2, 2, 2, 2 (4) 1, 0, 0, 0, (5) 2,–1,0, –2/1 (6) 2,0,–2,1/2 3. (1)存在,为3d 的一条轨道; (2) 当l=0时,m只能为0,或当m=±1时,l可以为2或1。 (3) 当l=2时,n应为≥3正整数,m s=+1/2或-1/2; 或n=2时l=0 m=0 m s=+1/2或-1/2; l=1 m=0或±1,m s=+1/2或-1/2; (4)m s=1/2或–1/2 ; (5)l不可能有负值; (6)当l=0时,m只能为0 4.指出下列各电子结构中,哪一种表示基态原子,哪一种表示激发态原子,哪一种表示是错误的? (1)1s22s2(2) 1s22s12d1(3) 1s22s12p2 (4) 1s22s22p13s1(5) 1s22s42p2(6) 1s22s22p63s23p63d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 2、学习目标:通过参与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意识到物体有大有小,而且它们总可以分解成更小的部分,那么人们到底能够将物质粉碎到多小的程度呢?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勤于思考的人们。 [活动与探究——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 学生乙: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丙:原子像一个桃子。 [点拨转入]同学心中的原子,各式各样,各不相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9世纪初,科学家们终于通过实验验证了原子的存在。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科学原子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 成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具有怎样的结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将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努力探索,共同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活动与探究——体验科学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下科学史实,合作探究原子的结构。汤姆森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进行科学研究,才有这个伟大的发现的呢? 课件展示汤姆森的低压气体导电实验 实验探究一汤姆森低压气体导电实验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利用某种装置使得气体中所含的某种粒子射出。特别是他发现这些粒子在正负电极板的作用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偏转。示意图如下: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讨论分析: 1、射出的这些粒子是原子吗?为什么?你认为这种微粒的带电情况如何?为什么? 2、你觉得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中能不能只含有这种粒子?

精品高考化学讲与练第5章第1讲原子结构化学键(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章 第1讲原子结构、化学键 李仕才 考纲要求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4.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考点一 原子结构、核素 1.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原子(A z X)??? 原子核????? 质子(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A -Z )个] 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微粒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 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 12 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2)同位素的特征 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②同一元素的各种稳定核素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不变。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1 1H:名称为氕,不含中子; 2 1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 3 1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 (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2)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 (3)核聚变如21H+31H―→42He+1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4)中子数不同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互为同位素(×) (5)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6)3517Cl与3717Cl得电子能力几乎相同(√)

高一化学 第一节 原子结构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 3.理解电子云的描述和本质。 4.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能力目标: 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原子为什么显电中性? [板书]一、原子核 1。原子结构 质子: 1.6726×10-27kg 原子核 原子中子: 1.6748×10-27kg 电子: 1.6726×10-27kg/1836 注意: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近似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原子质量的 是: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1.6726×10-27kg 1.66×10-27kg 2.质量数 质子的相对质量= =1.007≈1 1.6748×10-27kg 1.66×10-27kg 中子的相对质量= =1.008≈1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A)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N = A – Z 练习:用A Z X表示原子: (1)求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 (2)求阳离子的中子数,A X n+共有x个电子,则N=

(3)求阴离子的中子数,A X n-共有x个电子,则N= (4)求中性分子或原子团的中子数,12C16O2分子中, N= (5) A2-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 g A2-离子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 二、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请一位同学讲述宏观物体的运动的特征。 比较电子的运动和宏观物体的运动。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带负电荷,质量很小。 (2)运动的空间范围小。 (3)高速运动。 学生阅读课本P91,播放电子云形成的动画。 2.电子云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云”。 注意:(1)图中的每个小黑点并不代表一个电子,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的多少。 (2)“电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的一种形象化表示。 1.已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均为6)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m kg,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n kg ,则铁的原子量是 2.以下有关电子云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电子云示意图的小黑点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 B 电子云示意图中的每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C 小黑点表示电子,黑点愈多核附近的电子就愈多 D 小黑点表示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的轨道 第二课时 [复习]1。原子的结构。 2.电子云的概念及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对于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要复杂一些,通常,能量低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 层序数 1 2 3 4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点

寻找10电子微粒和18电子微粒 的方法 1.10电子微粒 2.18电子微粒 CH3—CH3、H2N—NH2、HO—OH、F—F、F—CH3、CH3—OH…… 识记1-20号元素的特殊电子层 结构 (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K;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Li、P;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8)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9)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Ca;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He、C、S。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以及对 物质性质的影响 1.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1)只含共价键的物质 ①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 ②不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SiO2、CS2等。 (2)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sCl、 K2O、NaH等。 (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如Na2O2、CaC2、NH4Cl、NaOH、Na2SO4等。 (4)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等。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1)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判断 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2)根据化合物的类型来判断 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强碱和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3)根据化合物的性质来判断 熔点、沸点较低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如NaCl,不导电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如HCl。 3.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金刚石、晶体硅、石英、金刚砂等物质硬度大、熔点高,就是因为其中的共价键很强,破坏时需消耗很多的能量。 NaCl等部分离子化合物,也有很强的离子键,故熔点也较高。 (2)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N2分子中有很强的共价键,故在通常状况下,N2很稳定,H2S、HI等分子中的共价键较弱,故它们受热时易分解。

高考化学 易错题系列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高考化学易错题系列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1.(2017·江苏高考)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X)

3.(2017·全国卷Ⅱ)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选B 由题意可推出a为O,b为Na或Mg,c为Al,d为S。原子半径:Na(或Mg)>Al>S>O,A项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即金属性:Na(或Mg)>Al,B项正确;Al2O3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C项错误;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即氧化性:O2>S,D项错误。4.(2017·全国卷Ⅲ)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W X Y Z A.氢化物沸点:WW C.化合物熔点:Y2X3

2015原子结构化学键分析

物质结构化学键(原创) 一、备考目标: 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了解化学键的概念; 2.理解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及判断,记好范德华力的意思,了解氢键。 3.几种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及其性质。 二、要点精讲 1.原子组成和结构 原子核:质子(Z)、中子(A-Z) 原子A Z X 核外电子(Z) 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离子: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包外电子数 2、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②各自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保持一定。 核外电子排布 3、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电子云 多电子原子里,电子分层排布:K、L、M、N、O、P、Q……; 电子按能量由低向高依次从内层向外层排布; 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不超过2n2个;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不能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能超过32个。 4、表示原子结构的方法 ①原子结构示意图;②离子结构示意图;③电子式:原子、分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④结构式。 化学键 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⑴概念 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平衡、多角)化学键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不偏移)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极性键(不同种原子间形成,电子对发生偏移) ⑵比较 ⑶化学反应过程键及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破坏旧键过程(消耗能量)+形成新键过程(释放能量) 6.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 (1)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晶 体硅等。 (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 SIO2、CS2等。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H2O2、C2H2、CH3CH3、C6H6(苯)等。 (4)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SCl、 K2O、NaH等。 (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2O2、Na2S x、CaC2等。 (6)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构成的物质,如:NH4Cl等。 (7)由强极性键构成但又不是强电解质的物质:HF。 (8)只含有共价键而无范德华力的化合物,如:原子晶体SIO2、SIC等。 (9)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氩等。 7.物质熔沸点高低比较规律 (1)不同晶体类型的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同一 晶体类型的物质,则晶体内部结构粒子间的作用越强,熔沸点越高。 (2)原子晶体要比较共价键的强弱,一般地说,原子半径越小,形成的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其晶体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高三化学原子结构和化学键专题

1.(全国II卷理综,9,6分)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副族元素 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1.答案:D 解析:(排除法)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近似认为该元素的平均质量数为152,质子数为63,平均中子数为89,该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两种同位素分子的中子数一个比89多,一个比89少,二者与89的差值的绝对值相等,D错。 要点1: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要点2:两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与平均值比较,越接近平均数的原子其原子个数百分比(丰度)越大。 2.(广东化学,1,3分)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 Sm 62 与150 Sm的说法正确的是 62 A. 144 Sm与15062Sm互为同位素 B. 14462Sm与15062Sm的质量数62 相同 C. 144 Sm与15062Sm是同一种核素 D. 14462Sm与15062Sm的核外电62 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2.答案:A 解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核素。144 Sm与15062Sm质量数不同,B错;14462Sm 62 与150 Sm是不同核素,C错;14462Sm与15062Sm的中子数不同,D错。 62 要点1:核素(A X):具有一定数目质子数(Z)和中子数(N=A-Z)的原 Z 子称为核素。

要点2:同位素:质子数(左下角Z )相同,质量数(左上角A )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 要点3:核素的量的关系:质量数(左上角A )=质子数(左下角Z )+中子数(N)。 3.(江苏化学,2,3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NH 4Cl 的电子式: C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O 18 8 D .对氯甲苯的结构 简式: 3.答案:C 【解析】A 项: 所以A 项错误,B 项:4NH Cl 是由4NH +和离子构成,由于Cl -是阴离子,必须写出电子式 ;C 项:18 8O 表示质量数为18,质子数 为8的氧原子,所以该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D 项:该结构简式是邻氯甲苯,因为氯原子和甲基的位置在相邻的碳原子上,对氯甲苯中的氯原子和甲基的位置应该处于相对位置。 要点1:熟记1~20号原子的原子结构结构示意图,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与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变化,阴离子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最外层电子数就加上几;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与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变化,;阳离子带

原子的结构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本节课内容包括核外电子排布和离子形成两部分的内容。学生在课题1的学习中,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本节课介绍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离子。该知识是上节课原子的结构的延伸,也为其后第十单元及第十一单元的酸碱盐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可见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 教材第一部分先从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引出电子层的概念并介绍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通过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初步展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随后引入“相对稳定结构”概念,从而归纳非金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其得失最外层电子的趋势。第二部分以钠与氯气反应的实例加以拟人的卡通图说明离子是如何形成并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化合物的,同时介绍离子符号的书写。最后以一个总结性的图表概括描述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可见,教材通过宏观、微观、符号三种表征方式介绍、分析离子的形成。 由此可知,离子的形成应该是本节课中教材强调的重点,前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是为离子形成的讲解做铺垫的。 二、学情分析 对于微观理论,虽然学生在物理课中了解了一些,但微观世界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学生形成不了表象认识,抽象的化学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只有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解释学生已有的现象,把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完成学生微观理论的形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形象的比喻,知道核外电子运动特点是分层排布的; (2)通过离子形成过程的学习,知道离子符号的含义,学会书写离子符号;

(3)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4)通过本节课小结部分,能描述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归纳的方法总结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类别和性质的密切关系; (2)通过角色扮演NaCl的形成,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3)通过模型展示等方法,会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物质的微粒观; (2)初步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五、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本课题当中的重难点及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化学三重表征理论,设计以下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 1.形象比喻策略: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是教学难点,可通过形象的比喻进 行教学,降低学生对于微观知识的认知负荷。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这就如同学们每天在课室大楼里面活动的地点不是固定的,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那就是同学们上课的课室所在的楼层附近。因而,在各个楼层上课的同学时常出现的区域当然也应该是在各自不同的楼层了。根据这个比喻可以顺利转向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内容的学习。 2.指导发现策略:首先向学生展示按一定规律排列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 构示意图,然后通过以下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①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多少个?②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又

原子结构化学键

第15讲 原子结构 化学键 考纲要求 1.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3.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结构。4.知道化学键的含义。能用电子式表示一些常见物质的结构。5.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考点一 原子结构、核素 1.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原子(A Z X )????? 原子核? ??? ? 质子(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A -Z )个] 在质子数确定后 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微粒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 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 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2)同位素的特征 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②同一元素的各种稳定核素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不变。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1 1 H:名称为氕,不含中子; 2 1 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 3 1 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 (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2)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 (3)核聚变如21H+31H―→42He+1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4)中子数不同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互为同位素(×) (5)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6)3517Cl与3717Cl得电子能力几乎相同(√)

原子结构 化学键

原子结构化学键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1.Co是γ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养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下列对Co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质量数是60 B.质子数是60 C.中子数是33 D.电子数是27 【解析】选B。根据Co可知质量数为6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7,中子数 =60-27=33,只有选项B错误。 2.(2020·武汉模拟)下列有关C C C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碳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B.是不同的核素 C.化学性质完全不同 D.其中的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 【解析】选C。A项,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因此三者互为同位素,正确;B项,是三种不同的核素,正确;C项,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错误;D项,根据原子表示,左上角是质量数,两者质量数相等,正确。 【加固训练】

有以下六种原子Li Li Na Mg、C N,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Li和Li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相同 B C和N质量数相等,二者互为同位素 C Na和Mg的中子数相同但不属于同种元素 D Li的质量数和N的中子数相等 【解析】选B。Li和Li互为同位素,A正确;N的质子数不相等,二者不互为同位素,B错误Na和Mg质子数不相同,属于不同种元素,C正确Li的质量数为7N的中子数也为7,D正确。 3.(2020·青岛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B.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2周期 D.某元素的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该元素一定位于第3周期【解析】选C。金属Al、Sn、Bi等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A项错误;H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是非金属,B项错误;最外层电子数不能大于8,除第2周期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外,以后的其他周期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或18,C

32 高三化学-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1.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力的有效训练,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2.通过强化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坚持\自控性 3.通过掌控分析法,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原子结构与化学键题的方法及技巧 优胜教育 北京黄庄 校区 杨红静 老师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 -B 型,如,H -Cl 。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 -A 型,如,Cl -Cl 。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流程图、树状图、图表等形式总结概括以上知识。 例 完成效果 计时:_____分钟 题目: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 ,中子数为n ,则下述论断中正确的是( ) A. 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n C. 若碳原子质量为w g ,此原子的质量为(m+n )w g D. 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质量 掌控分析过程 第1步: 明确题意 1.快速浏览题干及问题材料; 2.在题干中勾画题眼、关键词、考点等有效信息; 第2步: 信息加工 老师指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第3步: 解决问题 学生列出知识(公式、定理、模型、方法规律等) 第4步: 评价反思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点或问题延伸 1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第上册第 3 单元(章节)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由讨论后回答。 ⑴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若能,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⑵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所占空间有多大? ⑶原了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⑷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⑸不同类的原了内部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从表2--1中的数据,能发现有什么规律?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都是巡视辅导答疑,并安排适当时间板书再提出以下问题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⑴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

的? 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小结并板书: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电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⑶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内部结构难以直接看到,我们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发挥充分的想象,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原子模型(注意:不能完全用宏观运动去想象原子结构),从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质子 数 中子 数 核外电子 数 核电核 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10 碳66 氧88 钠1211 氯1817 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

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α粒子是一种带正电的质量很小的微粒 ++ +++++金箔是由金原子紧密堆积成的 1906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著名的а—粒子散射实验,,即让一束平行的а-粒子射线穿过极薄的金箔时,他发现大多数а-粒子通过了金箔,穿过金箔的有一部分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直线射程,发生了偏转,极少数а-粒子被弹回来了.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的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的优秀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的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张德富 1.在初中物理和化学课中已经学过原子的核式结构,但并不了解这些知识是怎样获得的。针对这一特点,介绍人类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认识原子的结构; 2.我们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物体的结构,但在微观世界里,已经不能靠眼睛来获取信息了。针对这一问题,了解最常用的获取微观世界的信息的方法; 3.前一节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可以再分割,在此基础上,汤姆生建立了原子“枣糕模型”。卢瑟福用发现的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否定了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4.科学假说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科学家们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提出模型或假说,这些模型或假说又在实验中经受检验,正确的被肯定,经不起检验的被否定,在新的基础上再提出新的学说。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生动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这种过程。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整体素质及物理基础一般,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一般,因此根据现有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案、一步步设计难度梯度,进行有效性教学。 2.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而不是结论。 4.估计学生利用ɑ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推理出卢瑟福的原子的结构模型会有一定的困难;对提出的3个问题,前二个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于问题3采用先让学生猜想,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出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了解研究微观现象的方法。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原子的结构 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对我国进行了非常不人道的侵虐,当时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最后为什么会投降呢?那是因为美国给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巨大杀伤力摧毁了日本最后的斗志……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其他变化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原子的构成。 归纳总结 1.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所有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根据分析教材中“几种原子的构成”的数据可知:①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③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探究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和体积,它的质量如何表示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归纳总结 (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 (3)跟质子和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拓展 原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对比 本堂课分析和讨论原子结构的科学史料,提高学生想象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们领略了神奇的微观世界,使微观变直观,抽象变形象,初步知道获得实证的途径,从而突破难点。 讲的太多,学生探究活动的偏少。提出问题后,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些问题也没能彻底的放手给学生。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相对于体育场中的小蚂蚁),它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原子的结构》教案1

《原子的结构》教案 一.知识教学点 1.原子。 2.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3.相对原子质量。 二.重、难、疑点 1.重点、难点: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2.疑点:(1)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解决方法:以讲解为主,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利用实验,幻灯及比较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然地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与分子的比较、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子进行讨论,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对“分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然后又对“原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最后讨论原子的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原子构成和原子量的认识只能是带来或多或少的机械记忆的成分,较深入的理解和较熟悉的运用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复习、巩固、加深、提高才能达到。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既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很小的微粒,那么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以下先看一个实验: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观看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讲解]:氧化汞分子由更小的微粒构成,受热时这些微粒彼此分开,成为汞的微粒和氧的微粒,这种微粒叫原子。 [板书]:一.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学生活动]:观察讨论氧化汞受热后发生的是什么类型反应?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提问]: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讲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变成新的分子,而原子仍然是原来的原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在其他变化中(如原子核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等)是由原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如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教师活动]:对比分子的特征,引导学生归纳出原子的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并找出原子的特征。 [板书]:2.特征: (1)原子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2)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3)原子间有一定间隔。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只是发生重新组合。 [巩固提问]: (1)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解释:水受冷结冰是什么变化?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什么变化? (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氧气、氧化汞、二氧化碳的构成? [学生活动]:讨论并在教师引导总结下得出结论,填写“原子与分子比较”的表格。 [板书]:3.填表:原子和分子的比较 [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教师活动]:放映描述原子结构的录像片,挂出教材第二章表2—1几种原子构成的小黑板,说明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