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泵站计算书

供水泵站计算书
供水泵站计算书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水库取水及输水工程土建工程服务对象为××公司生产线及配套的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设施和生活福利与服务性设施。

××公司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水库直线距离约为 2.3km。根据××公司出具的书面证明,确定××水库取水及输水工程设计引水流量为1.12 m3/s。

项目区所在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炎热,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水量50.7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775mm,年平均气温为11.3℃,绝对最高气温为40℃,决对最低温度为-30.9℃,最大冻土深度为63cm。项目区盛行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1m/s。

二、工程设计

总体设计依据项目业主提供的资料进行,××水库取水及输水工程设计总流量为1.12m3/s(2×0.56m3/s),另有一台机组(1×0.56m3/s)备用,配套电机总装机功率为555KW (3×185KW),工程规模为Ⅳ等小(1)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等级为4级,次要及临时建筑物等级均为5级。本项目主要工程有:

(1)、引水明渠约2100m,底宽2m,边坡为1:3,其中30m为C20砼衬砌,边坡厚度为20cm,底板厚度为40cm,其余均为土渠;

(2)、进水池1座,混凝土结构,长13.2m,边墙扩散角为20度,首端宽2.00m,末端宽11.6m;

(3)、泵房一座,泵房分为三层,分为水泵层、结构层及操作层,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厚均为0.45m;

(4)、安装500S22单级双吸离心泵及配套电机3套,安装配电柜及启动箱3套,安装DN500、0.6Mpa闸阀、伸缩接管及多功能控制阀;

(5)、钢制压力管道约28m,公称直径为900mm,壁厚为14mm,均采用螺旋焊接钢管,并在适当位置设C25混凝土镇墩;

(6)、夹砂玻璃钢管约2401m,压力等级为0.6MPa,公称直径为900mm,壁厚为

10.5mm,承插口接头,并在适当位置设C25混凝土镇墩。

三、实测资料

本项目各控制点高程:××水库设计死水位为905.80m,设计水位为913.60m,水库坝顶高程为916.50m,管道末端出水池最高水位912.50m。

四、主要参考资料

(1)、《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3)、《《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五、计算水泵扬程

(一)、计算出水管沿程水头损失h

沿C

对玻璃钢管道,采用海曾-威廉公式计算管路沿程水头损失。

=2410×(10.67×1.121.852)/(1401.852×0.904.87)=5.62m;

则:h

沿C

(二)、计算出水管局部水头损失h

局C

h局C=0.10×h沿C= 0.10×5.62=0.56m;

(三)、计算水泵设计扬程H

H扬=H净+h损

其中:H

-进水池最低水位与出水池最高水位差值,m;

=(912.50-905.80)+0.62+(5.62+0.56)=13.50m,根据业主单位调频、则:H

调压要求,选双级单吸离心泵500S22,设计扬程为22m,允许汽蚀余量为5.20m,配套电机功率为185KW。

六、计算水泵安装高程

(一)、计算水泵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允真:

H允真=Pa/γ-Pv/γ-Δh允+V进2/2g

其中:Pa/γ-装机地点实际大气压力,m;

Pv/γ-水的汽化压力,取0.33m;

Δh允-水泵允许汽蚀余量,500S22为5.20m;

=9.25-0.33-(5.20+0.50)+2.862/2g=3.64m。

则:H

允真

(二)、计算进水管沿程水头损失h

沿J

h沿=f×L×Q1.9/D5.10,计算得:h沿=0.24m。

(四)计算进水管局部水头损失h

局J

h局=Σζi×V i2/2g

进口部分各构件局部阻力系数如下:

a、喇叭型进水口1个,ζ1=0.65;

b、90度弯管1个,ζ2=0.144;

c、闸阀2个,ζ3=0.10;

则:h

=(0.65+0.144+0.10)×2.862/2g=0.37m。

(五)计算进水管总水头损失h

进损

h

进损=h

沿

+h

=0.24+0.37=0.62m。

(六)计算水泵允许吸上高度H

允吸

H允吸=H允真-V进2/2g-h进损

则:H

允吸

=3.64-2.862/2g-0.62=2.60m。

(七)计算水泵安装高程H

泵安

H泵安=H最低+H允吸

则:H

泵安=H

最低

+H

允吸

=905.80+2.60=908.40m。

(八)计算水泵安装层地板顶面高程H

泵板

H泵板=H泵安-h1―h2

其中:h1-水泵叶轮中心线至水泵基础顶面高程,m,参照值取0.80m;

h2-水泵基础顶面至水泵安装层地板高度,对单级双吸泵,参照值取0.60m;

则:H

泵板

=908.40-0.80-0.60=907.00m。

七、进水池设计

注:D0-进水管喇叭口直径,m,一般取D0≥1.25D

=0.75m,本设计取D0=0.80m。

(一)、喇叭口悬空高P1=(0.6~0.8)×0.80=0.48~0.64m,实际取P1=0.50m;

(二)、喇叭口淹没深P2>(1~1.25)×0.8=0.80~1.00m,实际取P2=1.50m;

(三)、喇叭口中心线至后墙距P3=(0.8~1)×0.80=0.64~0.80m,实际取P3=0.70m;

(四)、喇叭口中心线至侧墙距P4=1.5×0.80=1.20m,实际取P4=1.80m;

(五)、喇叭口中心线至进水室进口距P5>4×0.80=3.20m,实际取P5=3.30m;

(六)、单台水泵进水池池宽DJB=3D0=3×0.8=2.40m,实际取JB=3.60m;

(五)、计算进水池池长JL:

JL=KQ/Bh

其中:K—进水池秒换水系数,当Q=1.12>0.50m3/s时K=15~20;

Q—泵站总装机流量,m3/s;

B—池宽3.60m;

H—进水池最小水深,H=P1+P2=2.00m;

则:JL=(18×1.12)/(3.60×2.00)=2.80m,实际取JL=4.00m。

(六)、进水池进口断面处流速Vj:

Vj=Q/S=1.12/(2×2)=0.28m/s。

八、泵房设计

(一)、泵房形式:

泵房为矩形,四周边墙厚均为0.45m,共分三层,泵房各层底板顶面高程自下而上依次为:907.00m、911.90m、916.50m。

(1)计算泵房净长度L:

L=n×L1+(n-1)L2+2×L3

其中:n—水泵台数,取3台;

L1—水泵基础宽度,m,取3.00m;

L2—水泵基础间距,m,取1.00m,

L3—机组与墙体应保持的距离,m,取1.00m;

则:L=3×3.00+(3-1)×1.00+2×1.00=13.00m,考虑到水泵的安装、主梁设置及人员上下需要,实际取L=15.07m。

(2)计算泵房净宽B:

考虑到安装闸阀及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的需要,水泵进口距墙内侧取 3.40m,水泵基础宽度取1.50m,水泵出口距墙内侧取3.90m,

则:泵房净宽度B=3.40+1.50+3.90=8.80m,实际取8.80m。

(二)、验算泵房整体抗浮稳定(不计桩基础作用):

1、荷载计算

泵房自重G k1=(15.97×9.7×0.6+(15.97+8.80)×2×14.4×0.45+15.07×8.80×0.20×3+8.80×0.50×0.30×26)×25=13196.36 KN;

设备自重G k2=2.3×9.8+(1.7+0.80)×9.8×3=96.04KN;

V=9.80×(15.97×9.9)×7.20=11155.75KN;

地下水浮力F k=γ

2、计算整体抗浮系数:

抗浮系数Kf=(G k1+ G k2)/F k=(13196.36+96.04)/11155.75=1.19≥1.05~1.10,因此泵房满足整体抗浮稳定要求。

(三)、验算泵房整体抗滑稳定(不计桩基础作用):

1、荷载计算

’Htg2(45°-30°/2)=1.20×12×4.70×tg2(45°-28°/2)水下土压力P k=Kγ

=24.43N/m 2;

填土推力P =L ×Pk ×H/2=15.97×24.43×4.7/2=916.85KN ; 2、计算最不利情况下整体稳定抗滑系数:

抗滑系数Ka =f ×(G k1+ G k2-/F k )/P =0.40×(13196.36 +96.04-11155.75)/916.85=2.33≥1.30,因此泵房满足整体抗滑稳定要求。

(四)、泵房基础结构设计: 1、桩基础计算:

布置群桩如下图(钻孔灌注桩,桩径均为Φ800),并在群桩顶部设框架梁,梁高及梁宽均为800mm 。

(2)、计算各桩承受的荷载 公式:2i

i

x y y ΣΣΣM N G P i ±=

其中:Pi -第i 根桩承担的竖向荷载,KN ; ΣG -底板以上全部竖向荷载,KN ; N -桩数;

ΣMx -底板底面以上全部荷载对桩群重心轴x 的力矩,KN-m ; yi -第i 根桩距桩群重心轴x 的距离,m ; 因为:群桩为对称结构,因此ΣMx =0,

所以:P =ΣG/N =(G k1+ G k2)/N =(13196.36 +96.04+(16.32×3+3.825×2×5)

×0.80×0.80×25))/15=979.18KN;

(3)、计算单桩桩长

Nd=(Up×Σfi×Li+fp×Ap)/K

其中:Nd-单桩竖向允许承载力,KN;

Up-桩身截面周长,m;

fi-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摩阻力,Kpa;

Li-第i层土的厚度,m;

fp-桩端处的极限端承力,Kpa;

Ap-桩端横截面面积,m2;

K-安全系数,一般取K=2.00;

××水库附近地基基本为中粗砂,因缺乏桩周土的极限摩阻力及桩端处的极限端承力试验值,估计桩长15m左右,假设地基全部为粉砂时(4~15m),参考《取水输水建筑物丛书-水闸》,取fi为45Kpa,取fp为900 Kpa,

则:Li=(K×Nd-fp×Ap)/(Up×Σfi)=(2×979.18-900×0.25×3.142×0.802)/(3.142×0.80×45)=13.30m;

实际取Li=14.85m,满足竖直承载力要求。另外按构造配置Ⅱ级钢筋8φ18(As=2036mm2),配筋率为0.40%,满足灌注桩最小配筋率(0.20%~0.65%)要求。此外沿桩长度方向配置φ8@200环形箍筋。

(4)、桩身强度验算:

Nd≤Ap×fc×Φc

其中:fc-桩身混凝土抗压设计值,对C20砼取fc =10Mpa;

Φc-工作条件系数,取0.6~0.7;

则:Ap×fc×Φc=0.25×3.142×8002×10×0.6/1000=3016.32KN>Nd=979.18KN,因此桩身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桩基础顶端框架梁计算:

在群桩之间设置框架梁,梁宽bL=800mm,梁高hL=800mm,并假设泵房所有荷载均作用与框架梁上。

则:梁上作用均布荷载qB=(G k1+ G k2)/(Sz)=(13196.36+96.04)/((16.32×3+3.825×2×5))=152.42KN/m;

(1)、沿框架梁基础短方向,可将联系梁看作两跨连续梁,计算简图如下:

查内力计算表得:支座剪力V2=440.59KN;跨中弯矩M12=228.23 KN-m;支座弯矩M2=-407.54KN-m;

(2)、在框架梁基础长方向,可将联系梁看作四跨连续梁,计算简图如下:

查连续梁内力计算表得:支座剪力V7=-V5=358.97KN;跨中弯矩M45=M78=176.68KN-m;支座弯矩M5=M7=-245.52KN-m;

(3)、框架梁基础短方向结构设计:

(a)、配筋计算:

γd M=γdγ0φ0Mk=1.20×1×1×407.54=489.05KN-m;

αs=γd M/(fcb f’h C02)=(489.05×106)/(10×800×7302)=0.107;

ξ=1-(1-2αs)0.5=1-(1-2×0.107)0.5=0.114<ξb=0.614;

As=fcξbf’h C0/fy=10×0.114×800×755/310=2215mm2,选用Ⅱ级钢筋7φ20(As=2199mm2),框架梁配筋率为0.38%,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20%)要求。

(b)、次梁斜截面剪力V cs复核:

V c=0.07f c bh C0=0.07×10×800×755/1000=422.80KN;

梁承受的最大剪力为γd V=1.20×440.59=528.71KN;

则:V c<γd V,T形梁应由计算确定腹筋。

沿梁全长布置配四肢箍筋φ8@200,满足s≤250mm要求,

所以:V sv=1.25f yv h Z0A sv/s=1.25×210×755×2×2×50.3/200=199.38KN;

则:V cs=V c+ V sv=422.80+199.38=622.18>γd V=528.71KN;

同时:箍筋配筋率ρsv=Asv/bs=2×2×50.3/(800×200)=0.13%≥ρmin=0.12%,因此箍筋满足抗剪及最小配筋率要求。

(c)、构件截面尺寸下限复核:

hw/b=755/800=0.94≤4.0,则:(0.25f c bh C0)=(0.25×10×800×755)=1510KN;

梁承受的最大剪力为γd V=1.20×440.59=528.71KN;即:梁承受的最大剪力为γd V≤(0.25f c bh C0),因此构件截面尺寸下限满足斜截面承载力要求。

(d)、其他:另外在梁底端配7φ20钢筋筋,在梁高一半处设4φ20腰筋。

(4)、框架梁基础长方向结构设计:

计算过程同(3),选用Ⅱ级钢筋7φ16(As=1407mm2),框架梁配筋率为0.24%,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20%)要求,另外在梁底端配7φ16钢筋筋,在梁高一半处设4φ16腰筋。

(五)、泵房边墙结构设计:

泵房边墙尺寸:净长15.07m,净宽8.80m,墙厚均为0.45m,总长15.97m,总宽9.70m,总高度为14.40m。

计算时将泵房结构简化为矩形无盖水池,总长15.97m,总宽9.70m,墙厚均为0.45m,计算长度为15.52m,计算宽度为9.25m,边墙计算高度为7.76m,作用荷载:水荷载作用高度为6.60m,水下土荷载作用高度为4.06m,计算简图如下:

(a)、计算边墙承受的荷载q墙:

计算边墙承受的水压力qqs:

qs=1.00×(913.60-907.00)×9.8=64.68KN/m;

泵房底板均布荷载qq=G/(Bz×Lz)=10872.72/(9.7×15.97)=70.19KN/m2;

计算边墙承受的水下土压力荷载qqt:

qt=K×γ土’×Ht×tg2(45°-28°/2)=1.20×12×4.06×tg2(45°-28°/2)=21.11N/m;

则:q墙=qs+qt=64.68+21.11=85.79,由于边墙承受的荷载为三角形分布,为简化计算,计算时认为q墙沿全墙高度(墙高为7.76m)呈三角形分布。

(b)、查表计算边墙节点弯距:

=H/L1=7.76/15.52=0.50,对甲类板:长L1=15.52m,高H=7.76m,则:K

查《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板三边固定、一边自由板计算表,对甲类板,有:M甲支X=-0.0367×q墙×H2=-189.59 KN-m;M甲支Y=-0.0622×q墙×H2=-321.33 KN-m;M甲中X=0.0044×q墙×H2=22.73 KN-m;M甲中Y=0.0252×q墙×H2=130.18 KN-m;

=H/L1=7.76/9.25=0.83,对乙类板:长L2=9.25m,高H=7.76m,则:K

对乙类板,同理有:

M乙支X=-0.0328×q墙×H2=-169.45 KN-m;M乙支Y=-0.0439×q墙×H2=-226.79 KN-m;M乙中X=0.0101×q墙×H2=52.18 KN-m;M乙中Y=0.0134×q墙×H2=69.23 KN-m;

(c)、计算边墙水平向节点不平衡弯距:

M A=M甲支X-M乙支X=-189.59-(-169.45)=-20.15 KN-m;

(d)、计算节点线刚度分配系数:

R AB=(1/15.52)/((1/15.52)+(1/9.25))=0.373;

R AD=(1/9.25)/((1/15.52)+(1/9.25))=0.627;

(e)、计算节点实际弯距:

M ABX=M甲支X-M AB×R AB=-189.59-(-20.15)×0.373=-182.07 KN-m;

M ADX=-M乙支X-M AB×R AD=169.45-(-20.15)×0.627=182.07 KN-m;

(f)、计算板所受的轴力:

N AB=N AD=0.25×q墙×H=0.25×85.79×7.76=166.45 KN;

N AD=N AB=0.25×q墙×H=0.25×85.79×7.76=166.45 KN;

(g)、板水平向(X向)结构计算:

(1)、计算偏心距e0:

e0=M/N=1094 mm

(2)、计算参数ξ1、ξ2:

ξ1=0.5fcA/(γd Ndx)

其中:fc-混凝土抗压强度,Mpa,本设计取10MPa;

γd-钢筋混凝土结构系数,本设计取1.20;

Ndx 构件轴力,KN;

则:ξ1=11.26 >1;

取ξ1= 1.00

ξ2= 1.15-0.01L0/h

其中:L0-构件计算长度,m;两端固接时为0.5倍杆件长度;

h-截面高度,m;

则:ξ2= 1.002

(3)、计算偏心距增大系数η:

η=1+(1/(1400×e0/h))(L0/h)2ξ1ξ2= 1.065

ηe0=1164.97

0.3h0=121.5 mm

则:0.3h0<ηe0,底板属于大偏心受压。

(4)、配筋计算:

e=ηe0+h/2-as=1350 mm

当采用Ⅱ级钢筋时,ξb=0.544

则:αb=ξb(1-0.5*ξb)=0.396

As'=(γd *N*e-fcαbh02)/fy’( h0-as’)=-3358 < 0

所以As'按最小配筋率计算。

取墙的最小配筋率0.20%,

则:As’=0.20%×1000×355=710 mm2

实际取As’=1884 mm2 选6φ20

αs=(γd* N*e-fy’As’(h0-as’))/ fcbh02=0.0344

则:ξ=1-(1-2αs)0.5=0.0350 <Ⅱ级钢筋ξb=0.544

混凝土受压区计算高度x=ξh0=14.19 <2as=80

则:x=2as=80 mm

e'=ηe0-h/2+as’=980 mm

所以:γd *N*e’ /fy( h0-as’)=1730 mm2

实际取As=1884 mm2 选6φ20

(h)、板垂直向(Y向)结构计算:

垂直向节点弯距不调整。

垂直向板受到的轴力NY=(25×((15.97+8.8)×2×6.64+0.3×0.5×8.8×17+15.07×8.8×0.2×2-1.8×1.8×2×0.2-0.8×2×2×0.2))/((15.97+8.8)×2)=203.12KN/m;

计算过程同(g),计算得:As’=710mm2,As=3163 mm2,考虑到进行结构计算时荷载作用高度大于实际高度,因此,选用钢筋6φ25(As’=As=2945mm2),钢筋截面面积减少约6.9%,板(墙)配筋率为0.73%,满足墙最小配筋率(0.15%)要求。

(六)、泵房底板结构设计:

泵房底板尺寸:总长15.97m,总宽9.70m,板厚为0.60m。

(1)、计算泵房底板均布荷载qB:

泵房底板以上全部结构重量及活荷载G=((15.97+8.80)×2×14.4×0.45+15.07×8.80×0.20×3+8.80×0.50×0.30×26)×25=10872.72KN;

泵房底板均布荷载qB=G/(Bz×Lz)=10872.72/(9.7×15.97)=70.19KN/m2;

(2)、底板结构计算:

由于底板四周均嵌固与框架梁上,因此可将底板看做四边固定板,因此可以按多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每块板的计算长度L D=4.625m,计算宽度B D=3.88m,。

则:L D /B D=4.625/3.88=1.19,查《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双向板荷载系数表,有:qBX=0.6747×qB=47.36 KN/m2;qBY=(1-0.6747)×qB=22.83KN/m2;

(3)、沿底板短方向,可将底板看作四跨连续梁,计算简图如下:

查内力计算表得:支座剪力V7=-V5=111.54KN;跨中弯矩M45=M78=54.90KN-m;支座弯矩M5=M7=-76.29KN-m;

(c)、沿底板短方向结构设计:

γd M=γdγ0φ0Mk=1.20×1×1×76.29=91.54KN-m;

αs=γd M/(fcb f’h C02)=(91.54×106)/(10×1000×5552)=0.030;

ξ=1-(1-2αs)0.5=1-(1-2×0.030)0.5=0.030<ξb=0.614;

As=fcξbf’h C0/fy=10×0.030×1000×555/310=540mm2,选用Ⅱ级钢筋6φ14(As=924mm2),梁配筋率为0.17%,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15%)要求。

(d)、构件截面尺寸下限复核:

hw/b=555/1000=0.555≤4.0,则:(0.25f c bh C0)=(0.25×10×1000×555)=1388KN;

梁承受的最大剪力为γd V=1.20×111.54=133.85KN;即:梁承受的最大剪力为γd V≤(0.25f c bh C0),因此构件截面尺寸下限满足斜截面承载力要求。

(4)、沿底板长方向结构设计:

沿底板长方向,可将底板看作两跨连续梁,计算简图如下:

查内力计算表得:支座剪力V2=65.99KN;跨中弯矩M12=34.18 KN-m;支座弯矩M2=-61.04KN-m;

结构计算过程同(3),计算得:As=368 mm2,选用Ⅱ级钢筋6φ14(As=924mm2),梁配筋率为0.17%,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15%)要求。

(5)、受传递荷载影响的底板结构计算:

底板承受边墙(板)传来的支座弯距为:

沿底板长度方向:M

长=-321.33 KN-m;沿底板宽度方向:M

=-226.79 KN-m;

结构计算过程同(3)。

则:沿底板长度方向,计算得:As=1659mm2,选用Ⅱ级钢筋6φ20(As=1884mm2),梁配筋率为0.34%,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15%)要求。

沿底板宽度方向,计算得:As=2402 mm2,考虑到进行结构计算时荷载作用高度大于实际高度,因此,选用Ⅱ级钢筋6φ22(As=2281mm2),钢筋截面面积减少约5.03%,梁配筋率为0.41%,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15%)要求。

九、操作层底板结构计算

操作层底板为梁、板结构,主梁高700mm,梁宽b=300mm,板厚0.20m,吊物孔两侧加设次梁。计算简图如下:

(一)、操作层底板吊物附近孔两侧次梁计算

(1)、计算梁的计算跨度:

简支梁计算跨度取其中的较小值:L0=Ln+a;L0=1.05*Ln;

其中:L0-板或梁的净跨度;

a-板或梁的支承长度;

h-板厚。

则:L C0=L nC+a=1.80+0.30=2.100m;L C0=1.05L nC=1.80×1.05=1.89m;

L Z0=L nZ+a=8.80+0.45=9.250m;L Z0=1.05L nZ=1.05×8.80=9.240m;

即:吊物孔两侧次梁计算跨度L C0=1.890m;吊物孔两侧主梁计算跨度L Z0=9.240m;

(2)、吊物孔两侧次梁结构计算:

吊物孔两侧次梁按矩形截面计算,截面尺寸为:梁宽b=200mm,梁高h=400mm,梁计算跨度取1.89m。

估计受拉钢筋为单排,取a=45mm,则h C0=h-a=400-45=355mm;

(3)、计算次梁荷载:

均布荷载按DL5077-97生产副厂房中央控制室荷载5KN/m2并考虑0.85折减。

q=(梁的自重荷载(1.89×0.20×0.40×25×1.05)+均布荷载(0.85×5.00×1.89×0.20)×1.2))/1.89=3.12KN/m;

次梁承受一个集中荷载(吊物重量)设计值P=2吨力×动力系数K=(2×9.8)×

1.2=23.52KN;

(4)、两端固接矩形次梁结构设计:

次梁最大端弯矩γd M=-γdγ0φ0(PL C0/8+Q L C02/12)=-1.20×1×1×(23.52×1.89/8+3.12×1.892/12)=-7.78KN-m;

αs=γd M/(fcb f’h C02)=(-7.78×106)/(10×200×3552)=0.031;

ξ=1-(1-2αs)0.5=1-(1-2×0.031)0.5=0.031<ξb=0.614;

As=fcξbf’h C0/fy=10×0.031×200×355/210=106mm2,选用钢筋2φ14(As=308mm2),次梁配筋率为0.43%,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20%)要求。

(5)、次梁斜截面剪力V cs复核:

V c=0.07f c bh C0=0.07×10×200×355/1000=49.70KN;

梁承受的最大剪力为γd V=1.20×(3.12×1.89+23.52)/2=17.65KN;

则:V c>γd V,次梁截面满足抗剪要求,仅按构造配置箍筋。

沿梁全长布置配箍筋φ8@200,满足s≤300mm要求,

同时:箍筋配筋率ρsv=Asv/bs=2×50.3/(300×200)=0.17%≥ρmin=0.12%,因此箍筋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6)、构件截面尺寸下限复核:

hw/b=355/200=1.78≤4.0,则:(0.25f c bh C0)=(0.25×10×200×355)=177.50KN;

梁承受的最大剪力为γd V=1.20×(3.12×1.89+23.52)/2=17.65KN;即:梁承受的最大剪力为γd V≤(0.25f c bh C0),因此构件截面尺寸下限满足斜截面承载力要求。

(7)、其他:另外在梁底端配2φ12架立筋。

(8)、挠度验算:由于次梁跨度较小,挠度验算略。

(二)、操作层底板吊物附近孔两侧主梁(主梁A)计算

吊物孔两侧主梁板条计算宽度取 2.10m,主梁按两端固接梁计算,计算跨度L Z0=9.240m。最不利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如下:

Q1

(1)、板条荷载:

均布荷载按DL5077-97生产副厂房中央控制室荷载5KN/m 2并考虑0.85折减。 qa =【梁和板的自重荷载(9.240×0.50×0.30+9.240×2.100×0.20)×25×1.05+均布荷载(0.85×5.00×9.240×2.100)×1.2)】/9.240=25.67KN/m ;

主梁承受由次梁传递的一个集中荷载Q1=1.20×(3.12×1.89+23.52)/2=17.65KN ; (2)、判别主梁T 形梁翼缘宽b c ’:

截面尺寸:翼缘厚h f ’=200m ,b =300mm ,h =700mm ,梁计算跨度L Z0=9240mm 。 估计受拉钢筋为双排,取a =70mm ,则h Z0=h -a =700-70=630mm ;

则:h f ’/h Z0=200/630=0.32≥0.1;L Z0/3=9240/3=3080mm ;b+sn =300+1800=2100mm ;所以:取翼缘计算宽度b f ’=2100mm 。

(3)、判别T 形梁中和轴位置:

集中荷载Q1产生的跨中最大正弯距为M Q1+=2Q1×a 2b 2/ L Z03=2×17.65×5.872×3.372/9.2403=17.51KN-m ;

集中荷载Q1产生的支座(左侧)最大负弯距为M Q1-=-Q1×a 2b/ L Z02=-17.65×5.872×3.37/9.2402=-24.01KN-m ;

均布荷载qa 产生的跨中最大正弯距为M q1+=qa ×1L Z02/ 24=25.67×9.2402/24=91.33KN-m ;

均布荷载qa 产生的支座最大负弯距为M q1-=-qa ×L Z02/ 12=-25.67×9.2402/12=-182.65KN-m ;

则:γd M max+=γd γ0φ0(M Q1++ M qa+)=1.20×1×1×(17.51+91.33)=130.61KN-m ; γd M max -=γd γ0φ0(M Q1-+

M qa -)=-1.20×1×1×(24.01+182.65)=-

247.99KN-m ;

fcb f ’h f ’(h Z0-h f ’/2)=10×2100×200×(630-200/2)=2226KN-m ;

则:γd M max ≤fcb f ’h f ’(h Z0-h f ’/2),属于T 形梁第一种情况,按矩形截面计算。 (4)、T 形简支梁结构设计:

截面尺寸:翼缘宽b f ’=2100mm ,翼缘厚h f ’=200m ,b =300mm ,h =700mm ,h Z0=630mm ;梁计算跨度L Z0=9200mm 。

对跨中正弯距:

αs=γd M max+/(fcb f ’h Z02);ξ=1-(1-2αs )0.5;As =fc ξbf ’h Z0/fy ,计算得:As =674mm 2,选用钢筋4φ18(Asc+=1018mm 2),配筋率为0.54%,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20%)要求。

对支座负弯距:

αs=γd M max-/(fcb f’h Z02);ξ=1-(1-2αs)0.5;As=fcξbf’h Z0/fy,计算得:As =1289mm2,选用钢筋6φ18+跨中上弯2φ18(梁顶上弯点距支座边缘250mm)(Asc -=2036mm2),配筋率为1.08%,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20%)要求。

(5)、T形梁斜截面剪力V cs复核:

V c=0.07f c bh Z0=0.07×10×300×630/1000=132.30KN;

而:集中荷载Q1产生的最大剪力为V Q1=Q1 ×a2(1+2b/L Z0)/ L Z02=17.65×5.8702×(1+2×3.37/9.240)/9.2402=12.32KN;

均布荷载q1产生的最大剪力为V q1=q1×L Z0/2=25.67×9.240/2=118.60KN;

因此:梁承受的最大剪力为γd V=1.20×(12.32+118.60)=157.10KN;

则:V c<γd V,T形梁应由计算确定腹筋。

沿梁全长布置配箍筋φ8@200,满足s≤250mm要求,

所以:V sv=1.25f yv h Z0A sv/s=1.25×210×100.6×630/200=83.18KN;

则:V cs=V c+ V sv=132.30+83.18=215.48>γd V=156.49KN;

同时:箍筋配筋率ρsv=Asv/bs=2×50.3/(300×200)=0.17%≥ρmin=0.12%,因此箍筋满足抗剪及最小配筋率要求。

(6)、构件截面尺寸下限复核:

hw=h Z0-h f’=630-200=430mm,当:hw/b=430/300=1.43≤4.0,

则:(0.3f c bh Z0)=(0.30×10×300×630)=567.00KN;

梁承受的最大剪力为γd V=1.20×(12.32+118.60)=157.10KN;

即:梁承受的最大剪力为γd V≤(0.3f c bh Z0),因此构件截面尺寸下限满足斜截面承载力要求。

(7)、其他:沿梁高一半处配2φ14腰筋及φ8@400拉筋。

(8)、跨中挠度验算:

荷载效应短期组合M

S :M

S

=γ0(2Q1×a2b2/ L Z03 +qa×L Z02/ 24)=99.95KN-m;

荷载效应长期组合M

L :M

L

=γ0(2Q1×a2b2/ L Z03 +qa×L Z02/ 24)=84.08KN-m;

因为:受压翼缘高度h

f

’=200mm>0.2h Z0=0.2×630=126mm,

所以:h

f

’=0.2h Z0=0.2×630=126mm,

所以:γ

f ’=(b

f

’-b)h

f

’/bh Z0==1.20;而:γ

f

=(b

f

-b)h

f

/b h Z0=0;

计算梁的短期刚度Bs:

Bs=(0.025+0.28α

E ρ)(1+0.55γ

f

’+0.12γ

f

)Ecbh Z03=3.799×1013N/mm2;

另外:对T形梁,θ=1.2×(2-0.4×ρ’/ρ),当受压区不配钢筋时,θ=2.0;

对应于荷载效应短期组合:BL=M

S ×Bs/(M

L

×(θ-1)+M

S

)=2.063×1013N/mm2;

对应于荷载效应长期组合:BL=Bs/θ=3.799×1013/2=1.900×1013N/mm2;

对应于荷载效应短期组合:

M

S1

=γ0(2Q1 ×a2b2/ L Z03)=17.51KN-m;M S2=γ0(qa’×L Z02/ 24)=82.44KN-m;

fs1=M

S1×a×b/(6×BL)=2.79mm;fs2=1/16×(M

S2

×L Z02/BL)=21.32mm;

则:fs1=fs1+fs2=2.79+21.32=24.11mm;

因此:fs/L0Z=24.11/9240=1/383<【fs/L Z0】=1/250;

对应于荷载效应长期组合:

M

L1

=γ0(2Q1 ×a2b2/ L Z03)=17.51KN-m;M L2=γ0(qa’×L2/ 24)=66.57KN-m;

fL1=M

L1×a×b/(6×BL)=3.04mm;fL2=1/16×(M

L2

×L Z02/BL)=18.70mm;

则:fL1=fL1+fL2=3.04+18.70=21.74mm;

因此:fL/L0Z=21.74/9240=1/425<【fL/L Z0】=1/250;因此挠度满足规范要求。

(三)、操作层主梁B计算

主梁B板条计算宽度取1.23m,主梁按两端固接梁计算,计算跨度L Z0=9.240m。最不利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如下:

Q2

(1)、板条荷载:

均布荷载与主梁A取值相同。

qb=【梁和板的自重荷载(9.240×0.50×0.30+9.240×1.230×0.20)×25×1.05+均布荷载(0.85×5.00×9.240×1.230)×1.2)】/9.240=16.67KN/m;

主梁B承受由240mm厚空心砖墙产生的集中荷载Q2=1.05×(16.4×0.24×4.2×1.23)=21.35KN;

(2)、结构计算:

计算过程与本节(二)对应部分相似,对跨中正弯距,As=521mm2,选用钢筋4φ

18(Asc+=1018mm 2),配筋率为0.54%,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20%)要求。

对支座负弯距,As =896mm 2,选用钢筋4φ18(Asc+=1018mm 2),配筋率为0.54%,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20%)要求。

沿梁全长布置配箍筋φ8@200,沿梁高一半处配2φ14腰筋及φ8@400拉筋。 (3)、跨中挠度验算:

按楼盖梁的允许挠度进行验算,计算过程与本节(二)对应部分相似。 对应于荷载效应短期组合:fs/L 0Z =22.98/9240=1/402<【fs/L Z0】=1/250; 对应于荷载效应长期组合:fL1=fL1+fL2=5.72+15.48=21.20mm ;

因此:fL/L 0Z =21.20/9240=1/436<【fL/L Z0】=1/250,因此挠度满足规范要求。 (四)、操作层主梁C 计算

主梁C 板条计算宽度取1.025m ,主梁按两端固接梁计算,计算跨度L Z0=9.240m 。最不利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如下:

Q2

QBY

(1)、板条荷载:

均布荷载与主梁A 取值相同。

qc =【梁和板的自重荷载(9.240×0.50×0.30+9.240×1.025×0.20)×25×1.05+均布荷载(0.85×5.00×9.240×1.025)×1.2)】/9.240=14.55KN/m ;

主梁C 承受由240mm 厚空心砖墙产生的集中荷载Q2=1.05×(16.4×0.24×4.2×1.23)=21.35KN ;

主梁C 承受由变压器产生的集中荷载QBY =1.20×(2.30×9.80/2)=13.52KN ; (2)、结构计算:

计算过程与本节(二)对应部分相似,对跨中正弯距,As =573mm 2,选用钢筋4φ18(Asc+=1018mm 2),配筋率为0.54%,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20%)要求。

对支座负弯距,As =903mm 2,选用钢筋4φ18(Asc+=1018mm 2),配筋率为0.54%,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20%)要求。

(3)、跨中挠度验算:

对应于荷载效应短期组合:fs/L0Z=26.04/9240=1/355<【fs/L Z0】=1/250;

对应于荷载效应长期组合:fL/L0Z=24.39/9240=1/379<【fL/L Z0】=1/250;

因此挠度满足规范要求。

(五)、操作层主梁D计算

主梁D板条计算宽度取1.230m,主梁按两端固接梁计算,计算跨度L Z0=9.200m。最不利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如下:

(1)、板条荷载:

均布荷载与主梁A取值相同。

qd=【梁和板的自重荷载(9.240×0.50×0.30+9.240×1.230×0.20)×25×1.05+均布荷载(0.85×5.00×9.240×1.230)×1.2)】/9.240=16.67KN/m;

主梁D承受由240mm厚空心砖墙产生的集中荷载Q3=1.05×(16.4×0.24×4.2×1.23/2)=10.68KN;

主梁D承受由240mm厚空心砖墙产生的均布荷载qz=1.05×(16.4×0.24×4.2×1.00)=17.36KN/m;

(2)、结构计算:

计算过程与本节(二)对应部分相似,对跨中正弯距,As=705mm2,选用钢筋4φ18(Asc+=1018mm2),配筋率为0.54%,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20%)要求。

对支座负弯距,As=1406mm2,选用钢筋6φ18(Asc+=1526mm2),配筋率为0.81%,满足梁最小配筋率(0.20%)要求。

(3)、跨中挠度验算:

对应于荷载效应短期组合:fs/L0Z=34.26/9240=1/270<【fs/L Z0】=1/250;

对应于荷载效应长期组合:fL/L0Z=32.09/9240=1/288<【fL/L Z0】=1/250;

因此挠度满足规范要求。

为简化设计及施工,操作层底板其他主梁配筋均与主梁A完全相同。

(六)操作层底板设计

操作层底板最大面板尺寸宽Lb=2100mm,长Lh=9700mm,

由于操作层底板所受的荷载已在操作层主梁的计算中计入,因此无必要进行板的结构计算,直接按构造配双层Ⅱ级钢筋5φ14@200(As=As’=769mm2),板配筋率为

0.50%,满足板最小配筋率(0.15%)要求。

十、操作层屋顶结构计算

屋顶整体结构为梁、板结构,主梁高700mm,梁宽b=300mm,板厚0.20m,主梁E计算宽度为1.050m。计算简图如下:

(一)、屋顶吊物主梁E计算

(1)、计算主梁荷载:

qe=(梁和板的自重荷载9.240×0.50×0.30+9.240×1.05×0.20)×25×1.05+雪荷载(0.30×9.240×1.05)×1.3+屋面活荷载(0.70×9.240×1.05)×1.2)】/9.240=10.74KN/m;

主梁E承受一个集中荷载(水泵重量)设计值QB=2吨力×动力系数K=(2×9.8)×1.2=23.52KN;

(2)、判别主梁T形梁翼缘宽b c’:

截面尺寸:翼缘厚h f’=200m,b=300mm,h=700mm,梁计算跨度L Z0=9240mm。

估计受拉钢筋为双排,取a=70mm,则h Z0=h-a=700-70=630mm;

则:h f’/h Z0=200/630=0.32≥0.1;L Z0/3=9240/3=3080mm;b+sn=300+750=1050mm;所以:综合取翼缘计算宽度b f’=1050mm。

泵站设计计算

一、泵房形式的选择及泵站平面布置 泵房主体工程由机器间、配电室、控制室和值班室等组成。 机器间采用矩形半地下形式,以便于布置吸压水管路与室外管网平接,减少弯头水力损失,并紧靠吸水井西侧布置,直接从吸水井取水压送至管网。 值班室、控制室及配电室在机器间北侧,与泵房合并布置,与机器间用玻璃隔断分隔。最北侧设有配电室,双回路电源用电缆引入。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二、泵站设计参数的确定 1.设计流量 该城市最高日用水量为3/m d 由于分级供水可减小管网中水塔的调节容积,故本设计采用分级供水的形式。二级泵站一般按最大日逐时用水变化曲线来确定各时段中泵的分级供水线。参照相似城市的最大日用水量变化曲线,确定本设计分两级供水,并确定分级供水的流量。 泵站一级工作时的设计工作流量: 341833.12 4.64%1941.06/539.18/I Q m h L s =?== 泵站二级工作时的设计工作流量: 341833.12 2.76%1154.59/320.72/II Q m h L s =?==

2.设计扬程 根据设计要求假设吸水井水面标高为318.83m 。则 370.41314.8312260.58ST d c s H H h h H m =+++=-+++=∑∑Ⅰ 其中I H ——设计扬程 ST H ——静扬程(m ); s h ∑ ——吸水管路水头损失(m ) ,粗估为1m ; d h ∑——压水管路水头损失(m ),粗估为2m ; c H ——安全水头2m 三、选择水泵 1.水泵原则的基本原则 选泵要点 : (1)大小兼顾,调配灵活 再用水量和所需的水压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选用性能不同的泵的台数越多,越能适应用水量变化的要求,浪费的能量越少。 (2)型号齐全,互为备用 希望能选择同型号的泵并联工作,这样无论是电机、电气设备的配套与设备管道配件的安装与制作均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3)合理的用尽各泵的高效段 单级双吸是离心泵是给水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离心泵(如SH 型、SA 型)。他们的经济工作范围(即高效段),一般在p p Q Q 05.1~85.0之间(p Q 为泵铭牌上的额流量值)。 (4)近远相结合的观点在选泵的过程中应给予相当的重视,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和年代,以及扩建比较困难的取水泵站中,可考虑近期用小泵大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计算书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计算 书

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 文档,下载即可编辑!!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1 山东农业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 目 齐河县开发I 区污水、雨水管网设计 学 院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学生姓名 卞晓彤 班 级 2013级3班 指导教师 姜瑞雪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下发日期 201 5 年 12 月 7 日

目录 目录 (2) 第一章:设计任务 (4) 1.1设计资料 (4) 1.1.1条件图 (4) 齐河县开发区规划图一张(含地形标高)。 (4) 1.1.2城市概况 (4) 1.1.3气候条件 (5) 1.1.4水文及地质 (5) 1.1.5主要工业企业 (5) 1.1.6其它参数 (5) 1.2设计原则 (6) 1.3 设计任务 (6) 第2章方案选择和确定 (7) 2.1 排水体制的确定 (7) 2.2 工业废水与城镇排水系统的关系选择 (8) 2.3 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 (9) 第3章污水管网工程设计 (10) 3.1 污水管网定线 (10) 3.1.1污水管道定线的基本原则 (10) 3.1.2污水管道定线考虑的因素 (10) 3.1.3 排水流域的划分 (11) 3.1.4 污水主干管定线 (11) 3.1.5 污水干管定线 (12) 3.1.6 出水口的形式 (12) 3.2污水设计流量 (13) 3.2.1划分设计管段 (13) 3.2.2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 (14) 3.3 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16) 3.3.1水力计算公式 (16) 3.3.2 设计参数 (17) 3.3.3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23) 3.4污水管网平面布置图 (25) 3.5 污水管网主干管剖面图 (25) 第4章雨水管网工程设计 (26)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 1设计题目 (2) 2设计流量的计算 (2) 2.1 一级泵站流量和扬程计算 (2) 2.2 初选泵和泵机 (3) 2.3 机组基本尺寸的确定 (5) 2.4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计算 (6) 2.5 机组与管道布置 (6) 2.6 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中水头损失的计算 (7) 2.7 泵的安装高度的确定和泵房简体高度计算 (9) 3泵站附属设备的选择 (10) 3.1 起重设备 (10) 3.2 引水设备 (10) 3.3 排水设备 (10) 3.4 通风设备 (10) 3.5 计量设备 (10) 4设备具体布置 (1) 1 4.1泵房建筑高度的确定 (11) 4.2 泵房平面尺寸的确定 (11) 5泵站内噪声的防治 (11)

1设计题目 某给水工程净水厂取水泵站设计(0801,0802班) 此为某新建给水厂的水源工程。 (1)水量:最高日用水量为(35000+200×座号×班级)吨/天,由于该城市用电紧张,工业用电分时段定价,为了节省运行成本,取水泵房采用分时段供水,高电费时段(6~20时)供应总日用水量的40%,低电费时段(20~6时)供应日用水量的60%。 (2)水源资料:取水水源为地表水,洪水水位标高46.00m (1%频率),枯水位标高39.25m (97%频率) (3)泵站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距离取水河道300m ,距离给水厂2000m 。 (4)给水厂反应池前配水井水面标高63.05m 。 (5)该城市不允许间断供水。 (6)地质资料:粘土,地下水水位-7m 。 (7)气候资料:年平均气温15℃,年最高气温36℃,年最低气温4℃,无霜期300天。 2 设计流量的计算 2.1 一级泵站流量和扬程计算: 1.设计流量: 一天总流量:3500020023244200/t d +??= 6-20时平均设计流量:1.054420040%141326/0.3683/t h t s ??÷== 20-6时平均设计流量:1.054420060%102784.6/0.7735/t h t s ??÷== 考虑得到安全性,吸水管采用两条管道并联的方式。一条管的设计流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计算书.doc

河北大学某学院 水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华北地区某城镇给水泵站设计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 指导教师:XXXX 2011 年6 月21 日

目录 一.水泵与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摘要 三.设计任务书 (一)水泵选择 1、选泵基本数据参数 2、选泵 (二)绘制单泵草图和水泵基础尺寸确定 (三)吸、压水管道计算 1、管路布置 2、管径计算 3、吸水管 4、压水管 5、管路附件选配 (四)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 1. 确定泵轴标高 2. 泵站内地面标高 3.泵房高度的确定 4.各个设计标高 (五)泵站内部平面布置和精选水泵 1. 机器间长度 2. 机器间宽度 3. 管路敷设 4. 精选水泵 (六)附属设备选择与泵房高度的确定 1. 起重设备 2. 真空泵 3.通风 (七)管材及敷设

(八)主要参考文献和设计成果图 华北地区某城镇给水泵站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书依据:根据华北某城市建委批准的文件,提出某城镇给水泵站设计任 务书。 二.设计资料: 城镇给水泵站,经管网设计计算得出如下资料: 市名甲市乙市丙市 项目 Q max(米3/时)1250 1800 2400 Q min(米3/时) 250 360 500 Z1(米)768.39 395.58 646.69 Z2(米)773.41 392.54 663.72 mH2O)20 20 28 H 自( (mH2O)12 6.8 9.6 Σh 压 Z0,max(米) 769.89 397.08 648.19 Z0,min(米) 765.61 392.78 644.19 Q max—最大供水量(米 3/时)。 Q min—最小供水量(米3/时)。 Z1—泵站外地面标高(米)。 Z2—管网计算最不利点标高(米)。 H自—最不利点要求的自由水头(mH2O)。 Σh压—相应最大供水量时由泵站至最不利点输水管及管网的总水头损失(mH2O)。Z0,max—吸水池最高水位(米)。 Z0,min—吸水池最低水位(米)。 采用无水塔供水系统。最大供水量至最小供水量之间的各供水量发生机率假定是 均等的。泵站附近地形平坦。当地冰冻深度0.82米。最高水温24o C。吸水井 距泵站外墙中心线 3 米。 经平面布置,泵站出水管须在吸水井对面,输水管采用两条。 距泵站最近的排水检查井底标高比泵站外地面低 1.40 米,排水管径400mm,检 查井距泵站 5 米。

排水计算书

市政管网水力计算书 2012年7月

市政污水排水水力计算书 一、项目区概况 工程建设地点位于。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1989年7月) 4.《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城镇排水》。 三、用水定额 根据《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城镇排水可知小城镇,其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没人100~170 L/d。根据石人乡现场调查资料,当地居民生活用水相对较小,故取最小值,即每人100 L/d。地点没有工业项目,故不考虑。 四、污水量排放量 该地区的人均污水排放的污水按一般地区计算,即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的0.8,根据用水定额得到平均每个人的污水排水量为80L/d。 目前共有1800人,其每天污水排放总量为:1800*80/1000=144(t). 五、地下水位影响 该地区的地下水位均在6m以上,而管线埋深基本在4m左右,且当地降雨量较小,故不考虑地下水位对污水管的影响。 六、变化系数 由于该地区缺乏确切的污水日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故采用《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中的近似公式进行计算: K=2.72/Q0.108 七、污水设计最大流量 根据《给排水设计手册》居住区的最大设计流量为:

86400 s qNK Q = 式中q 为每日每人平均污水量定额,N 为设计人口数量,K s 为变化系数。 根据公式计算的流量为: Q 1=80*1800/86400=1.667(L/s ) K s =2.72/1.6670.108=2.56 Q=1.667*2.56=4.3(L/s ) 八、管道计算 根据设计地区的平面图和设计地区的地形图,以及设计区域的人口资料等可知该项目属于小型的污水管网,污水总流量也很小。因此采用简化计算,即仅仅计算设计管段的干管。在本设计中只计算A0+096至A0+835管段,其余的管段按照规范选择大于最小坡度。 根据初步设计,该污水管道选择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 ),其粗糙系数为0.009~0.011,本设计采用根据相关类似工程设计取0.010。 管道的设计流量为: Q=Av 式中:Q 为设计流量,A 为水流有效断面面积,v 为设计流速。 管道设计流速为: 21 32 1i R n v = 式中:v 为设计流速,n 管道粗糙系数,R 为水力半径,i 为设计坡度。 其详细计算如下表:

泵站计算书(样例)Word版

计算书 工程(项目)编号 12622S002 勘察设计阶段施工图工程名称中新生态城(滨海旅游区范围)7号雨水泵站单体名称专业给排水 计算内容泵房尺寸、标高、设备选型等 (共 14页)封面1页,计算部分13页 计算日期 校核日期 审核日期

7号雨水泵站计算书 符号: 1、设计水量 p Q —雨水泵站设计流量,y p Q Q %120=; y Q —排水系统设计雨水流量。 2、扬程计算 d Z —进泵站处管道(箱涵)内底标高; H Z —泵房栅后最高水位(全流量),过栅损失 总管-+=D Z Z d H ; L Z —泵房栅后最低水位(一台水泵流量) ,过栅损失总管-+=3/D Z Z d L ; 有效h —泵站有效水深,L H Z Z h -=有效; M Z —排涝泵房栅后平均水位,过栅损失总管-+=D Z Z d M 21 ; 吸水h —从水泵吸水管~出水拍门的水头损失, 拍门立管转弯吸水h g L g h ++=2v 2v 2 2ξ 出水h —出水管路水头损失;总水头损失=出水吸水h h + M H —设计扬程,出水吸水(常水位)h h Z Z H M c M ++-=; max H —设计最高扬程,max H =最高水位-L Z +总水头损失; min H —设计最低扬程,min H =最低水位-H Z +总水头损失; 3、格栅井计算 1Z —格栅平台标高,一般按低于泵站进水管内底标高0.5m 考虑,即5 .01-=d Z Z ;

2Z —泵房顶板顶标高,一般按高于室外地坪0.2m 考虑,即 2.02+=室外Z Z ; 1)格栅井长度计算 格栅井L —格栅井长度,∑==4 1i i L L 格栅井 L 1—格栅底部前端距井壁距离,取1.50m ; L 2—格栅厚度,取0.6m ; L 3—格栅水平投影长度,安装角度按75°考虑 75)(123ctg Z Z L -=; L 4—格栅后段长度,取1.50m ; 2)格栅井宽度计算 格栅v —过栅流速; 格栅h —格栅有效工作高度, 总管总管格栅栅前最低水位栅前最高水位D Z D Z h d d =-+=-= 格栅b —栅条净间距; 格栅S —栅条宽度; n —栅条间隙数,格栅 格栅格栅v h b Q n p αsin = 格栅B —格栅总宽度,n 1-n 格栅格栅 格栅)(b S B +=

泵站设计

水泵设计计算书 一、水泵选型计算: 设计条件说明:特征水位(黄海高程):最低枯水位4、51m,常水位5、82m,最高水位7、2m,河岸标高7、8m,水厂水池标高30m。 1、设计流量: Q=1、05×1400=1470m3/h 2、设计扬程: 水泵站的设计扬程与用户的位置与高度,管路布置及给水系统的工作方式等有关。 Σhd=2、5m 则H=Hst+Σhs+Σhd+H安全 Σhs=1、0m(粗略假设)。 粗略设计总管路水头损失Σh=Σhs +Σhd= 3、5m H安全为保证水泵长期良好稳定工作而取的安全水头(mH2O)一般取2~3m以内,故取H安全=2、5m。 由此,Σhs+Σhd+H安全=3、5+2、5=7m 洪水位时: H=30-7、2+7=29、8m 枯水位时:H=30-4、51+7=32、49m 常水位时:H=30-5、82+7=31、18m 由下图可选水泵型号:300S32 Q=790m3/h H=32m。 电机为110kw,n=1450r/min,型号为Y280S-4,水泵为两用一备。300S32型双吸离心泵规格与性能:(查资料得)

二、水泵机组基础尺寸确定: 查水泵说明书的配套电机型号,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十一册查得: 300S32型泵就是不带底座的,所以选定其基础为混凝土块式基础,其基础计算如下: 300S32型双吸离心泵外形尺寸表: 1、基础长度L=水泵机组地脚螺孔长度方向间距+(400~500) =1062、5+1200(电动机安装尺寸)+500=2762、5mm 2、基础宽度:B=水泵底角螺孔长度方向间距+(400~500) =450+500=1000mm 3、基础高度:H=(2、5~ 4、0)×(W泵+W电机)/(L×B×γ) =3、5×(709+490)/(1、513×1、380×2400) =0、84m。设计取1、0m。

雨水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优质内容)

目录设计说明书 3 一、主要流程及构筑物 3 1.1 泵站工艺流程 3 1.2 进水交汇井及进水闸门 3 1.3 格栅 3 1.4 集水池 4 1.5 雨水泵的选择 6 1.6 压力出水池: 6 1.7 出水闸门 6 1.8 雨水管渠 6 1.9 溢流道 7 二、泵房 7 2.1 泵站规模 7 2.2 泵房形式 7 2.3 泵房尺寸 9 设计计算书 11 一、泵的选型 11 1.1 泵的流量计算 11 1.2 选泵前扬程的估算 11 1.3 选泵 11 1.4 水泵扬程的核算 12

二、格栅间 14 2.1 格栅的计算 14 2.2 格栅的选型 15 三、集水池的设计 16 3.1 进入集水池的进水管: 16 3.2 集水池的有效容积容积计算 16 3.3 吸水管、出水管的设计 16 3.4 集水池的布置 17 四、出水池的设计 17 4.1出水池的尺寸设计 17 4.2 总出水管 17 五、泵房的形式及布置 17 5.1泵站规模:17 5.2泵房形式18 5.3尺寸设计18 5.4 高程的计算19 设计总结20 参考文献21

设计说明书 一、主要流程及构筑物 1.1 泵站工艺流程 目前我国工厂及城市雨水泵站流程一般都采用以下方式:进入雨水干管的雨水,通过进水渠首先进入闸门井,然后进入格栅间,将杂物拦截后,经过扩散,进入泵房集水池,经过泵抽升后,通过压力出水池并联,由两条出水管排入河中。出水管上设旁通管与泵房放空井相连,供试车循环用水使用。 1.2 进水交汇井及进水闸门 1.2.1 进水交汇井:汇合不同方向来水,尽量保持正向进入集水池。 1.2.2 进水闸门:截断进水,为机组的安装检修、集水池的清池挖泥提供方便。当发生 事故和停电时,也可以保证泵站不受淹泡。 一般采用提板式铸铁闸门,配用手动或手电两用启闭机械。 1.3 格栅 1.3.1 格栅:格栅拦截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及杂质,起到净化水 质、保护水泵的作用,也有利于后续处理和排放。格栅由一组(或多组)平行的栅 条组成,闲置在进站雨、污水流经的渠道或集水池的进口处。有条件时应设格栅间, 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清捞格栅上拦截的污物,可以采用人工,也可以采用格栅清污机,并配以传送带、脱水机、粉碎机及自控设备。新建的城镇排水泵站,比较普遍的使用了格栅清污机, 达到了减轻管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效果。 格栅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流速一般采用0.8-1.0m/s;格栅前渠道内的流速可选用 0.6- 0.8m/s;栅后到集水池的流速可选用0.5-0.7m/s。 1.3.2 栅条断面:应根据跨度、格栅前后水位差和拦污量计算决定。栅条一般可采用10mm ×50mm~10mm×100mm的扁钢制成,后面使用槽钢相间作为横向支撑,通常预先加工

泵站计算书

第三章泵站计算 一、扬程计算 H=h1+h2+h3+h4= h1—最低水面到净水厂处理构筑物的高度; h2—富余水头损失; h3—吸水管水头损失; h4—输水管水头损失; 二、选泵 根据扬程和设计水量确定水泵,选用12sh-13型水泵3台(两用一备)流量h m Q3 900 612- = . 709 , 350 , 5 . 4 ,5 . 82 79 , 380 , 100 , 88 8 . 75 , 1470 , 5 . 29 4 . 36 扬程 kg G mm D m H v w N n m H s = = = - = = = - = = - =π . 709 , 350 , 5 . 4 ,5 . 82 79 , 380 , 100 , 88 8 . 75 , 1470 , 5 . 29 4 . 36 扬程 kg G mm D m H v w N n m H s = = = - = = = - = = - =π 配套:底阀1个,止回阀1个,吐出锥管1个,钩扳手1个。 kg h b b b n h h h d R P N M K H G F E D C L B A JQ m m d m m C m m H m m H m m H m m B m m B m m L m m L m m L m m L m m L m m L m m d m m H m m H m m H m m H m m B m m B m m B m m L m m L m m L 528 , 630 , 275 , 450 , 555 ,8 ,5 , 22 35 , 19 8 550 450 500 280 5. 62 20 20 140 70 182 1040 419 457 4 93 25 4, 4 , 370 150 630 720 930 300 1200 3610 1890 5. 539 2234 41 4, 305 , 275 , 520 , 850 500 , 600 , 1010 , 520 , 650 , 1190 2 1 3 2 1 1 1 2 7 6 5 6 5 13 12 10 9 7 4 3 1 1 3 4 2 1 泵重 , , , , , , , , , , , , , 外形尺寸: 电机型号: , , , , , , , , 安装尺寸: 泵外形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泵站设计计算.doc

计算与说明 一、泵房形式的选择及泵站平面布置 泵房主体工程由机器间、配电室、控制室和值班室等组成。 机器间采用矩形半地下形式,以便于布置吸压水管路与室外管网平接,减少弯头水力损失,并紧靠吸水井西侧布置,直接从吸水井取水压送至管网。 值班室、控制室及配电室在机器间北侧,与泵房合并布置,与机器间用玻璃隔断分隔。最北侧设有配电室,双回路电源用电缆引入。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二、泵站设计参数的确定 1.设计流量 m d 该城市最高日用水量为41833.123/ 由于分级供水可减小管网中水塔的调节容积,故本设计采用分级供水的形式。二级泵站一般按最大日逐时用水变化曲线来确定各时段中泵的分级供水线。参照相似城市的最大日用水量变化曲线,确定本设计分两级供水,并确定分级供 水的流量。

泵站一级工作时的设计工作流量: 341833.12 4.64%1941.06/539.18/I Q m h L s =?== 泵站二级工作时的设计工作流量: 341833.12 2.76%1154.59/320.72/II Q m h L s =?== 2.设计扬程 根据设计要求假设吸水井水面标高为318.83m 。则 370.41314.8312260.58ST d c s H H h h H m =+++=-+++=∑∑Ⅰ 其中I H ——设计扬程 ST H ——静扬程(m ); s h ∑ ——吸水管路水头损失(m ) ,粗估为1m ; d h ∑——压水管路水头损失(m ),粗估为2m ; c H ——安全水头2m

三、选择水泵 1.水泵原则的基本原则 选泵要点 : (1)大小兼顾,调配灵活 再用水量和所需的水压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选用性能不同的泵的台数越多,越能适应用水量变化的要求,浪费的能量越少。 (2)型号齐全,互为备用 希望能选择同型号的泵并联工作,这样无论是电机、电气设备的配套与设备管道配件的安装与制作均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3)合理的用尽各泵的高效段 单级双吸是离心泵是给水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离心泵(如SH 型、SA 型)。他们的经济工作范围(即高效段),一般在p p Q Q 05.1~85.0之间(p Q 为泵铭牌上的额流量值)。 (4)近远相结合的观点在选泵的过程中应给予相当的重视,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和年代,以及扩建比较困难的取水泵站中,可考虑近期用小泵大基础的办法,近 期发展采用还大泵轮以增大水量,远期采用换大泵得办法。 (5)大中型泵站需要选泵方案比较。 考虑因素: (1)泵的构造形式对泵房的大小、结构形式和泵房内部布置等有影响,因而对泵站的造价很有关系。 (2)应保证泵的正常吸水条件,在保证不发生汽蚀的前提是下,应充分利用泵的允许席上真空高度,以减少泵的埋深,降低工程造价。 (3)应选择效率较高的泵,劲量选用大泵,因为一般而言大泵比小泵要要效率高, (4)根据供水对象对供水可靠性的不同要求,选用一定数量的备用泵,以满足在事故情况下的用水要求: ①再不允许减少供水量的情况下,应有两套备用机组。

给排水钢管道支架强度计算书

表1━各种型号规格管材支架安装选型及材料对照表

3-内筋嵌入式衬塑钢管支架的最大间距 附件:给排水钢管道支架强度计算书 一.每组支架承载说明: 按水管内盛满水,考虑水的重量,管道自重及保温重量,再按支架间距均分,得出附表之数据(为静载状态)。 二.膨胀螺栓在C13以上混凝土上允许的静荷载为: M10:拉力6860(N) M12:拉力10100(N) M16:拉力19020(N) M20:拉力28000(N) 三.丝杆允许静荷载: 1.普通螺纹牙外螺纹小径d1=d-1.08253P d:公称直径 p:螺距:M10为1.5mm;M12为1.75mm;M16为2mm;M20为2.5mm; 2.M10丝杆的小径为:d1=10-1.08253*1.5=8.00mm; M12丝杆的小径为:d1=12-1.08253*1.75=10.1mm

M14丝杆的小径为:d1=14-1.08253*2=11.8mm M16丝杆的小径为:d1=16-1.08253*2=13.8mm M20丝杆的小径为:d1=20-1.08253*2.5=17.3mm 3.取丝杆钢材的屈服极限为允许静载极限,其屈服极限为: бs=220至240Mpa 取бs=220Mpa=220N/mm2. 4.按丝杆最小截面积计算,丝杆允许拉力为:P=S×бs M10丝杆:P10=3.14×(8/2)2×220=11052N M12丝杆:P12=3.14×(10.1/2)2×220=17617N M14丝杆:P14=3.14×(11.8/2)2×220=24046N M16丝杆:P16=3.14×(13.8/2)2×220=32890N M20丝杆:P20=3.14×(17.3/2)2×220=51687N 10#槽钢:P#=1274×220=280280N 四.两管给排水钢管道支架受力分析: (一)DN80给排水钢管道支架强度校核: 1.按附表所示,每组支架承受静载为:99.35Kg=974N 考虑管内水的波动性,粘滞阻力,压力传递不均匀性对支架的综合影响,取综合系数K1=1.2; 考虑现场环境之震动及风动的影响,支架本身的不均匀性,取综合系数:K2=1.2 2.受力分析: 按附图支架详图,及图1~3中的受力分析: p=K1*K2*W/2=1.2*1.2*974/2=702N Fay=Fby=p=702N 3.膨胀螺栓,丝杆强度校核: a.M10膨胀螺栓所受的拉力为:702N,小于M10:6860N,为允许荷载的10% 故:强度满足要求.。 b. M10丝杆所受的拉力为702N,小于P10:11052N 为允许荷载的7% 故:强度满足要求. 4.L40角钢横担强度校核: 从图3中可以看出,最大弯距 Mmax= pa=702*0.15=105.3N·M 等截面的L40角钢最大正应力发生在Mmax截面的上下边缘处 最大正应力为:бmax=Mmax*Ymax /Iz

二泵站设计计算

计算与说明 一、泵房形式得选择及泵站平面布置 泵房主体工程由机器间、配电室、控制室与值班室等组成。 机器间采用矩形半地下形式,以便于布置吸压水管路与室外管网平接,减少弯头水力损失,并紧靠吸水井西侧布置,直接从吸水井取水压送至管网。 值班室、控制室及配电室在机器间北侧,与泵房合并布置,与机器间用玻璃隔断分隔。最北侧设有配电室,双回路电源用电缆引入。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二、泵站设计参数得确定 1、设计流量 该城市最高日用水量为41833、12 由于分级供水可减小管网中水塔得调节容积,故本设计采用分级供水得形式。二级泵站一般按最大日逐时用水变化曲线来确定各时段中泵得分级供水线。参照相似城市得最大日用水量变化曲线,确定本设计分两级供水,并确定分级供水得流量。

泵站一级工作时得设计工作流量: 泵站二级工作时得设计工作流量: 2、设计扬程 根据设计要求假设吸水井水面标高为318、83m。则 其中——设计扬程 ——静扬程(m); ——吸水管路水头损失(m),粗估为1m; ——压水管路水头损失(m),粗估为2m; ——安全水头2m 三、选择水泵 1、水泵原则得基本原则 选泵要点: (1)大小兼顾,调配灵活 再用水量与所需得水压变化较大得情况下,选用性能不同得泵得台数越多,越能适应用水量变化得要求,浪费得能量越少。

(2)型号齐全,互为备用 希望能选择同型号得泵并联工作,这样无论就是电机、电气设备得配套与设备管道配件得安装与制作均会带来很大得方便。 (3)合理得用尽各泵得高效段 单级双吸就是离心泵就是给水工程中常见得一种离心泵(如SH型、SA型)。她们得经济工作范围(即高效段),一般在之间(为泵铭牌上得额流量值)。 (4)近远相结合得观点在选泵得过程中应给予相当得重视,特别就是在经济发展活跃得地区与年代,以及扩建比较困难得取水泵站中,可考虑近期用小泵大基础得办法,近期发展采用还大泵轮以增大水量,远期采用换大泵得办法。 (5)大中型泵站需要选泵方案比较。 考虑因素: (1)泵得构造形式对泵房得大小、结构形式与泵房内部布置等有影响,因而对泵站得造价很有关系。 (2)应保证泵得正常吸水条件,在保证不发生汽蚀得前提就是下,应充分利用 泵得允许席上真空高度,以减少泵得埋深,降低工程造价。 (3)应选择效率较高得泵,劲量选用大泵,因为一般而言大泵比小泵要要效率高, (4)根据供水对象对供水可靠性得不同要求,选用一定数量得备用泵,以满足 在事故情况下得用水要求: ①再不允许减少供水量得情况下,应有两套备用机组。 ②允许短时间内减少供水量得情况下,备用泵只保证事故用水量。 ③允许短时间内中断供水时,可只设一台备用泵,城市给水系统中得泵站,一般也只设一台备用泵,通常备用泵得型号可以与泵站中最大得工作泵相同。 ④当管网中无水塔且泵站内机组较多时,也可考虑增设一台备用泵,它得型号与最长运行得工作泵相同。 (5)如果给水系统中就有足够大容积得高得水池或水塔时,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泵站进行短时间供水,则泵站中可不设备用泵,仅在仓库中贮存一套备用机组即可。

泵站计算书

计算书 工程(项目)编号12622S002 勘察设计阶段施工图工程名称中新生态城(滨海旅游区范围)7号雨水泵站单体名称专业给排水 计算内容泵房尺寸、标高、设备选型等 (共14页)封面1页,计算部分13页 计算日期 校核日期 审核日期

7号雨水泵站计算书 符号: 1、设计水量 p Q —雨水泵站设计流量,y p Q Q %120=; y Q —排水系统设计雨水流量。 2、扬程计算 d Z —进泵站处管道(箱涵)内底标高; H Z —泵房栅后最高水位(全流量),过栅损失 总管-+=D Z Z d H ; L Z —泵房栅后最低水位(一台水泵流量) ,过栅损失总管-+=3/D Z Z d L ; 有效h —泵站有效水深,L H Z Z h -=有效; M Z —排涝泵房栅后平均水位,过栅损失总管-+=D Z Z d M 21 ; 吸水h —从水泵吸水管~出水拍门的水头损失, 拍门立管转弯吸水h g L g h ++=2v 2v 2 2ξ 出水h —出水管路水头损失;总水头损失=出水吸水h h + M H —设计扬程,出水吸水(常水位)h h Z Z H M c M ++-=; max H —设计最高扬程,max H =最高水位-L Z +总水头损失; min H —设计最低扬程,min H =最低水位-H Z +总水头损失; 3、格栅井计算 1Z —格栅平台标高,一般按低于泵站进水管内底标高0.5m 考虑,即5 .01-=d Z Z ; 2Z —泵房顶板顶标高,一般按高于室外地坪考虑,即2.02+=室外Z Z ; 1)格栅井长度计算

格栅井L —格栅井长度,∑==4 1 i i L L 格栅井 L 1—格栅底部前端距井壁距离,取; L 2—格栅厚度,取; L 3—格栅水平投影长度,安装角度按75°考虑ο75)(123ctg Z Z L -=; L 4—格栅后段长度,取; 2)格栅井宽度计算 格栅v —过栅流速; 格栅h —格栅有效工作高度, 总管总管格栅栅前最低水位栅前最高水位D Z D Z h d d =-+=-= 格栅b —栅条净间距; 格栅S —栅条宽度; n —栅条间隙数,格栅 格栅格栅v h b Q n p αsin = 格栅B —格栅总宽度,n 1-n 格栅格栅 格栅)(b S B +=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滨海旅游区规划7号雨水泵站,服务系统为规划7号雨水系统。7号雨水系统位于滨海旅游区北部,系统北至津汉高速公路,

排水雨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践教学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综合设计 ——排水管网计算书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给排1x1 姓名xxx 学号 设计时间~ 指导老师xxxxxxxxxxxxxxx 成绩 城市建设学院

目录

1 设计原始资料 城镇概况 A 城市位于我国华南地区,该城市是广东省辖县级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区地势平坦,主要建在平原上,城市中间以铁路为界,分为两个生活区:Ⅰ区和Ⅱ区。均有给水排水设备,自来水普及率100%。 气候情况 ① 市内多年来的极端高温℃,每年6~8月份的气温最高。而到了冬季(12~2月)温度较低,多年来的极端低温为0℃。 ②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春季湿度大,约为65~90%; ③ 雨季集中在4~9月份,这段时间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4~9月份为受热带气旋影响的主要时段,降雨量大,多出现暴雨,年平均降雨量为1930mm ,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 排水情况 城市用水按19万人口设计,居民最高日用水量按210 (d cap L )。生活污水排水量按给水的90%计算。街坊污水排入区域排水管网,区域排水管网再将接入城市的排水管道系统,最后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 排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污水管道的布置 地形坡度 地势由西南方向东北方逐渐降低,但总体变化趋势不大。 河流流向 该城市沿市区南部有一条由北至南流向的河流,综合地势原因,污水厂设在地势较低处。

污水管道布置图 居民生活污水计算 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表,取居民平均日生活用水定额为210d L?,则居民生活污水量 cap 定额为d % 210 ?189 90 = cap L? 街坊面积总面积计算 根据城市人口为14万,根据草图对街坊区进行编号,得到各街坊面积和总面积,计算见下页表 街区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74 119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污水管道设计计算书(2)

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一)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一.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各街坊面积汇总表 居住区人口数为300?360.75=108225人 则综合生活污水平均流量为150?108225/24?3600L/s=187.89L/s 用内插法查总变化系数表,得K Z=1.5 故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Q1=187.89?1.5L/s=281.84L/s 二.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企业一:一般车间最大班职工人数为250人,使用淋浴的职工人数为80人;热车间最大班职工人数为100人,使用淋浴的职工人数为50人 故工业企业一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为 Q2(1)=(250?25?3+100?35?2.5)/3600?8+(80?40+50?60)/3600L/s

=2.68L/s 企业二:一般车间最大班职工人数450人,使用淋浴的职工人数为90人;热车间最大班职工人数为240人,使用淋浴的职工人数为140人 故工业企业二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为 Q2(2.)=(450?25?3+240?35?2.5)/3600?8+(90?40+140?60)/3600 =5.23L/s 所以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为 Q2=Q2(1)+Q2(2)=(2.68+5.23)L/s=7.91L/s 三.工业废水设计流量计算 企业一:平均日生产污水量为3400m3/d=3.4?106L/d=59.03L/s 企业二:平均日生产污水量为2400m3/d=2.4?106L/d=27.78L/s Q3=(59.03?1.6+27.78?1.7)L/s=141.67L/s 四.城市污水设计总流量 Q4=Q1+Q2+Q3=(281.84+7.91+141.67)l/s=431.42L/s (二)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一.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 本段流量q1=Fq s K Z 式中q1----设计管段的本段流量(L/s) F----设计管段服务的街坊面积(hm2) q s----生活污水比流量[L/(s·hm2)] K Z----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计算书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 1设计资料 (1) 1.1设计任务 (1) 1.2课程设计题目 (1) 2 计算 (1) 2.1 流量和扬程的确定 (1) 2.1.1 水泵站供水设计流量的计算 (1) 2.1.2 水泵站供水扬程的计算 (1) 2.1.3水泵站供水设计流量和扬程汇总 (3) 2.2 水泵初选及方案比较 (4) 2.2.1 选泵的主要依据 (4) 2.2.2 选泵要点 (4) 2.2.3水泵初选 (4) 2.2.4 方案比较 (4) 2.2.5方案比选分析 (5) 2.3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 (6) 2.3.1确定水泵基础尺寸以及水泵安装高度 (6) 2.3.2绘制机组基础的尺寸草图 (7) 2.4泵房的布置 (8) 2.4.1组成 (8) 2.4.2一般要求 (8) 2.5布置机组与管道、确定泵房平面尺寸 (8) 2.5.1机组的布置 (8) 2.5.2确定泵房平面尺寸 (9) 2.5.3确定水泵吸、压水管直径,并计算流速 (9) 2.5.4 确定泵轴标高和机器间标高(绘制草图) (10) 2.6泵站范围内吸、压水管路的精确水头损失的计算 (13) 2.6.1计算吸水管路水头损失 (13) 2.6.2计算压水管路水头损失 (13) 2.6.3总水头损失 (14) 2.7水泵校核 (14) 2.7.1绘制单个水泵工作曲线 (14) 2.7.2绘制两台泵并联的特性曲线 (15) 2.7.3绘制最高时管道系统特性曲线 (16) 2.8选择起重设备、确定泵房建筑高度 (17) 2.8.1起重设备的选择 (17) 2.8.2确定泵房建筑高度 (17) 2.9选择附属设备 (18) 2.9.1引水设备 (18) 2.9.2排水系统 (19) 2.9.3考虑通风良好 (19)

泵站设计计算书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题目:取水泵站设计 指导老师:鄢碧鹏 学生:王浩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111802220 班级:环工1102班

泵站设计计算书 一、流量确定 考虑到输水管漏渗和净化站本身用水,取自用水系数α=1.05,则 近期设计流量:Q=1.05×300000÷3600÷24=3.646 m3 /s 远期设计流量:Q=1.05×400000÷3600÷24=4.861 m3 /s 二、设计扬程 (1)水泵静扬程HST 通过取水部分的计算已知在最不利情况下(即一条虹吸自流管检修,另一条自流管通过75%的设计流量时),取水头部到吸水间的全部水头损失为0.52 米,则吸水间中最高水面标高为63.20-0.52=62.68m,最低水面标高为 55.30-0.52=54.78m。所以泵所需的静扬程HST为 洪水位时:HST=88.20-62.68=25.52 m 枯水位时:HST=88.20-54.78=33.42m 式中Σh 为输水干管中的水头损失 (2)输水管中的水头损失Σh 设采用两条DN1500×10 钢管并联作为原水输水干管,已知,泵站到净水输水管干线全长1200m,当一条输水管检修时,另一条输水管应通过75%的设计流量(按远期考虑),即:Q=0.75×17500=13125 m3 /h,查水力计算表得管内流速 v=2.049 m/s,i=0.00265,所以Σh=1.1×0.00265×1200=3.50m (式中1.1 系包括局部水头损失而加大的系数) (3)泵站内管路中的水头损失hp 其值粗估为2 m 另外安全损失为2m 综上可知,则水泵的扬程为: 枯水位时:Hmax=33.42+3.50+2+2=40.92 m 洪水位时:Hmin=25.52+3.50+2+2=33.02 m 三、初选泵和电机 近期三台32SA-10型泵(Q=1.00-1.71m3/s,H=52.43-41.65m,N=752kW, Hs=4.7m),两台工作,一台备用。远期增加一台同型号泵,三台工作,一台备用。 根据32SA-10型泵的要求选用YR1600-8 型异步电动机(1600kW) 四、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 查水泵与电机样本,计算出32SA-10 型水泵的机组基础平面尺寸为 5000mm×2285 mm,从而机组的总重量为:W=Wp+Wm=(8300+8830)× 9.8=167874 N。 基础深度H 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H =(3.0×W)/ (B×L×γ) 式中L=基础长度,L=5.62 m B=基础宽度,B=2.29m γ=基础所用材料的容重,对于混凝土基础,γ=23520 N/m3所以H=(3.0×167874)÷(2.29×5.62×23520)=1.66 m 基础实际深度连同泵房的地板在内,应为2.76m 五、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计算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

前言 水是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科学用水和排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内容之一。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中,随着人类居住和生产的程式化进程,给水排水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和工农业科技与生产发展的基础保障。给水排水系统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消防提供用水和排除废水的设施的总称。它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城市化聚集居住的产物,是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社会文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面临全球水资源极其缺乏的今天,给排水管网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城市给排水系统在新的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看似平凡的规划设计却有着不平凡的现实意义,在满足规范和其它技术要求的条件下,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科学规划设计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课程设计是学习计划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对前期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课程设计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们走向实际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设计为玉树囊谦县香达镇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整个设计包括三大部分:给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设计。给水管网的设计主要包括管网的定线、流量的设计计算、清水池容积的确定、管网的水力计算、管网平差和消防校核。排水管网设计主要包括排水管网定线、设计流量计算和设计水力计算。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4) 第二章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与计算 (6) 2.1给水管网的设计说明 (6) 2.1.1 给水系统的类型 (6) 2.1.2 给水管网布置的影响因素 (6) 2.1.3 管网系统布置原则 (7) 2.1.4 配水管网布置 (7) 2.2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8) 2.2.1 设计用水量的组成 (8) 2.2.2 设计用水量的计算 (8) 2.2.3 管网水力计算 (12) 2.3二级泵站的设计 (20) 2.3.1 水泵选型的原则 (20) 2.3.2 二级泵站流量计算 (20) 2.3.3二级泵站扬程的确定 (20) 2.3.4 水泵校核 (21) 第三章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与计算 (23) 3.1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 (23) 3.2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23) 3.3污水管网的布置 (23) 3.4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24) 3.4.1 污水管道的定线 (24) 3.4.2 控制点的确定 (24) 3.4.3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参数 (24) 3.4.4 污水管道上的主要构筑物 (25) 3.5污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 (26) 3.5.1 污水流量的计算 (26) 3.5.2 集中流量计算 (27) 3.5.3 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 (27) 3.5.4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29) 3.6管道平面图及剖面图的绘制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