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三层架构简单实例分析报告

C#三层架构简单实例分析报告
C#三层架构简单实例分析报告

基于3层架构的课程管理系统

本模块工作任务

任务3-1:三层架构划分

任务3-2:数据访问层的实现 任务3-3:业务逻辑层的实现

任务3-4:表示层的实现

本模块学习目标

1、掌握三层架构的划分原理

2、掌握各层的设计思路,和层之间的调用关系

3、利用三层架构实现对课程管理模块的重构

4、巩固OOP 的基本概念和 OOP 的编程思路

---------------------------------------------------------------------------------------------------------------------------------

任务3-1:三层架构划分

效果与描述

图3.1 包含多个项目的3层架构解决方案

本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将原来的只有1个项目的课程管理模块,重构为标准的具有5个项目的3层架构的模块,并进行恰当的初始化,仍能实现课程记录的添加、浏览功能。在此过程中理解3层架构的划分原理,各层的任务,层之间的调用关系。

本任务的业务流程:

将原项目改为UI 层

新建BLL/ DAL/COMMON/MODL 项

目并初始化

初始化后仍能实现课程记录的浏览和添

业务逻辑层

数据访问层

界面层

图3.2 单层转化为3层架构的业务流程

相关知识与技能

3-1-1 三层架构的划分原理

三层架构的划分如下图:

图3.3 三层架构原理图

1、各层的任务

数据访问层:使用https://www.360docs.net/doc/a310166777.html,中的数据操作类,为数据库中的每个表,设计1个数据访问类。类中实现:记录的插入、删除、单条记录的查询、记录集的查询、单条记录的有无判断等基本的数据操作方法。对于一般的管理信息软件,此层的设计是类似的,包含的方法也基本相同。此层的任务是:封装每个数据表的基本记录操作,为实现业务逻辑提供数据库访问基础。

业务逻辑层:为用户的每个功能模块,设计1个业务逻辑类,此时,需要利用相关的数据访问层类中,记录操作方法的特定集合,来实现每个逻辑功能。

界面层: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为每个功能模块,部署输入控件、操作控件和输出控件,并调用业务逻辑层中类的方法实现功能。

2、层之间的调用关系

数据访问层的类,直接访问数据库,实现基本记录操作。

业务逻辑层的类,调用相关的数据访问类,实现用户所需功能。

界面层:部署控件后,调用业务逻辑层的类,实现功能。

将应用程序的功能分层后,对于固定的DBMS,数据访问层基本可以不变,一旦用户的需求改变,首先修改业务逻辑层,界面层稍做改动即可。这种做法使程序的可复用性、可修改性,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大大提高了软件工程的效率。

3-1-2 ORM(对象关系映射)

在图3.1中看到,除了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之外,还有2个项目。其中,Common项目中一般放的是公用文件,如数据操作类DBHelper等,被数据访问层的类调用,其必要性在上个模块已述。Modal项目中存放的是实体类。

所谓的对象关系映射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简称ORM,是为了解决面向对象的类,与关系数据库的表之间,存在的不匹配的现象,通过使用描述对象和关系之间映射的元数据,在程序中的类对象,与关系数据库的表之间建立持久的关系,用于在程序中描述数据库表。本质上就是将数据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外一种形式。

ORM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适应于关系数据库与应用程序之间的各类数据转换,目前有许多自动转换工具可用,如codesmith 等。在本教材中,利用手工书写代码的形式,实现ORM。

如对于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课程表course,其设计视图如下:

图3.4 Course表设计视图

可以这样设计类来描述它:

public class Course

{

private string courseId;

public string CourseId

{

get { return courseId; }

set { courseId = value; }

}

private string courseName;

public string CourseName

{

get { return courseName; }

set { courseName = value; }

}

private int courseCredit;

public int CourseCredit

{

get { return courseCredit; }

set { courseCredit = value; }

}

public Course() { }

public Course(string courseId,string courseName,int courseCredit)

{

this.courseId = courseId;

this.courseName = courseName;

this.courseCredit = courseCredit;

}

}

将表中的每个字段抽取为类的字段(注意类型匹配),并封装成属性,设计构造函数,来将表抽取为类。这种类就称为实体类。这个抽取过程称为对象关系映射ORM。

在Modal项目中,为数据库的每个表,都设计一个相应的实体类,这样,就相当于对每个表实体,在.NET程序中,都可以通过类对象来应用。在上面介绍的3层中,通常都会用到实体类对象。

综上所述,这5个项目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UI(界面层)

BLL(业务逻辑层)

Modal(实

体类)

DAL(数据访问层)

Common(DBHelper数据操作

类)

数据库

图3.5 三层架构中5个项目之间的关系图

任务的设计思路

1、在上个模块基于单层的课程管理的基础上,将原有的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的项目,设置为界面层,改名为UI,界面层的控件部署不用改变,并设置为启动项目;

2、在解决方案中添加业务逻辑层项目BLL、数据访问层项目DAL、Common项目、Modal 项目,他们都是类库型的项目;

3、将DBHelepr类移到Common项目中;

4、在Modal项目中,为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每个表,设计对应的实体类。

5、设置好引用关系后,运行,可实现课程记录的添加和浏览。

注意:此时,3层结构虽已架设好,运行也可实现课程管理的记录添加和浏览功能。但是运行的仍是界面层代码,其余层的代码尚未设计。

任务的实施

1、在原来的版本中,用1个WINDOWS窗体应用项目就实现了课程管理,在3层架构体系中,当然,这个项目就是界面层。

首先,把原有的项目改名为UI,右击此项目,改名即可。

然后,右击解决方案,选择“设置启动项目”,即可将界面层项目设置为启动项目。

2、右击解决方案,分别生成4个新的项目,这些项目均是类库项目,按照惯例,数据访问层项目起名为DAL,业务逻辑层项目起名为BLL,另外2个项目起名为Common和Modal。

3、右击Common,选择“添加”里的“现有项”,将DBHelper类添加入此项目。右击UI 下原有的DBHelper类文件,选择“从项目中排除”。就实现了将DBHelepr类移到Common项目中。将命名空间改为https://www.360docs.net/doc/a310166777.html,mon,其中BFCourse为解决方案名。以后每个项目中的每个文件,都需要在前面加上解决方案名,这样,就都处于同一个命名空间BFCourse。

4、在Modal项目中,选择添加新建项,参考课程表的抽取方法,为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每个表,设计对应的实体类。同理,命名空间改为BFCourse. Modal。

5、此时,界面层代码会显示DBHelper找不到,因为移到了Common项目。所以,必须在界面层项目UI中添加对Common项目的引用。然后,整个系统就可以运行了。当然,虽然形式是3层的,但实际运行的是UI和Common中的代码。

举一反三

1、把选课系统数据库的另外3张表,学生表、选课表和用户表,都进行对象关系映射,为其生成实体类。

2、在包含5个项目的3层架构的系统中,为DAL、BLL项目添加类文件,只需添加空文件,但命名方式按各层的功能需求设计,将所有需要的类文件添加齐全。

---------------------------------------------------------------------------------------------------------------------------------

任务3-2:课程添加的3层实现

效果与描述

效果图仍然如图2.1所示,实现课程记录的添加。但需要用3层的技术来实现。

首先,回顾一下,记录添加的业务流程,如图2.14所示。要判断输入的完整性;然后判断输入的课程号主键在数据库中是否已有;若无,则插入记录到数据库中。

然后,根据业务需求,从底到高来设计每层。单纯的判断记录有无、单纯的记录添加操作,就可以放在数据访问层。记录添加的逻辑功能:判断输入的课程号主键在数据库中是否已有,若无,则插入记录到数据库中,则由业务逻辑层调用数据访问层的添加方法来实现;最后,在界面层,其控件部署不用改变,只需判断文本框的输入完整性,然后调用业务逻辑层的添加方法就可以了。

本任务的设计流程如下:

设计数据访问类CourseAccess的

Exist和AddCourse方法

设计业务逻辑类CourseBiz类的

Addcourse方法

利用业务逻辑层优化界面层相关代

图3.6 数据添加的3层设计流程

相关知识与技能

3-2-1 数据访问层的方法设计

一般为系统数据库中的每个表设计一个数据访问类,实现基本的记录操作。为了实现课程记录的添加,目前,可在数据访问类包含如下方法:

1、判断某主键的记录是否存在

方法名:Exist

形参:代表主键的变量

返回值:bool

方法内代码设计:

(1)设计语句select * from 表 where 主键名=形参

(2)利用using语句,调用DBHelper类,生成一个datareader对象

(3)利用HasRows 属性判断此datareader对象是否有行,若有,返回真,否则返回假。

应用场合:在插入记录前判断,若有则不用再插;在删除记录前判断,若有则不能删。

2、方法名:AddXX

形参:代表此表实体类的对象

返回值:int

方法内代码设计:

(1)设计语句insert

(2)调用DBHelper类,用ExeccuteNonQuery()方法执行此语句并返回。

应用场合:在表中添加一条记录,根据返回值是否大于0判断执行成功否。

3-2-2 业务逻辑层的方法设计

一般为系统中的每个功能模块设计1个业务逻辑层的类,实现此模块的所有业务逻辑。在课程添加中,所需要的业务逻辑为课程添加。

首先,由于需要调用数据访问类CourseAccess,因此,在类内设计1个字段为此类对象:CourseAccess courseAccess = new CourseAccess();

其次,此类需要设计如下方法:

1、添加课程

方法名:AddXX

形参:课程类对象

返回值:void

方法内代码设计:

(1)调用CourseAccess类对象的Exist()方法,判断形参所表示的课程类对象是否存在,若存在方法返回;

(2)调用CourseAccess类对象的AddCourse()方法,添加课程,并利用返回值判断添加是否成功。

3-2-3 界面层的设计

界面层的设计,首先需要根据用户的功能需求部署恰当控件,这些控件部署在第2模块已实现,不用改变。然后,把功能实现代码放在恰当控件的恰当事件中,在这些代码中,需要调用业务逻辑层的方法实现。课程添加时,界面上主要的功能如下:

1、按下添加按钮,实现课程记录的插入

(1)代码放在按钮的CLICK事件中;

(2)代码设计思路:首先进行控件的输入正确性验证;其次利用控件的输入值,生成1个课程实体类对象;利用此对象,调用业务逻辑类对象的AddCourse()方法,插入记录;最后刷新浏览。

任务的设计思路

1、在DAL项目中新建针对课程表的数据访问类文件,将所需的2个方法设计在内。

2、在BLL项目中新建针对课程管理的业务逻辑类文件,并设计相关方法。

3、优化界面层代码,调用业务逻辑层类的方法,实现添加。

4、在DAL项目中,要用到DBHelper类和课程实体类Course,分别位于Common和Modal 项目中,所以,必须在项目中加入对此2个项目的引用。同理,BLL项目中,要用到CourseAccess类和课程实体类Course,分别位于DAL和Modal项目中,所以,必须在项目中加入对此2个项目的引用。UI项目中,要用到CourseBiz类和课程实体类Course,分别位于BLL和Modal项目中,所以,必须在项目中加入对此2个项目的引用。

任务的实施

1、右击DAL项目,选择新建类文件,命名为:CourseAccess.cs。命名空间改为BFCourse.

DAL。右击项目,选择添加引用,选中项目里的Common和Modal,然后添加引用语句:using BFCourse.Modal;us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0166777.html,mon。

2、CourseAccess类中判断某课程记录是否存在的方法:

///

///根据课号判断此课程是否存在

///

///

///

public bool Exist(string courseId)

{

string strSql = string.Format("select * from course where courseId='{0}'",courseId);

using (OleDbDataReader dr = DBHelper.GetReader(strSql))

{

if (dr.HasRows)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

3、CourseAccess类中添加课程的方法,注意形参是课程对象

///

///利用课程对象添加课程

///

///

///

public int AddCourse(Course course)

{

string strSql = string.Format("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0}','{1}','{2}')",course.CourseId,course.CourseName,course.C ourseCredit);

return DBHelper.ExecNonQuery(strSql);

}

4、右击BLL项目,选择新建类文件,命名为:CourseBiz.cs。命名空间改为BFCourse. BLL。右击项目,选择添加引用,选中项目里的DAL和Modal,然后添加引用语句:using BFCourse.Modal;using BFCourse.DAL。

5、CourseBiz类部分代码

public class CourseBiz

{

CourseAccess courseAccess = new CourseAccess();

///

///判断逻辑,插入课程

///

///

public void AddCourse(Course course)

{

if (courseAccess.Exist(course.CourseId))

{

MessageBox.Show("此课程号已存在,请重新输入");

return;

}

if (courseAccess.AddCourse(course) > 0)

MessageBox.Show("添加成功");

else

MessageBox.Show("添加失败");

}

}

6、右击UI项目,命名空间改为BFCourse. UI。右击项目,选择添加引用,选中项目里的BLL和Modal,然后添加引用语句:using BFCourse.Modal;using BFCourse.BLL。

7、界面层重构的部分代码

private void buttonAdd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textBox1.Text == String.Empty)

{

MessageBox.Show("请输入课程编号");

return;

}

if (textBox2.Text == String.Empty)

{

MessageBox.Show("请输入课程名称");

return;

}

if (textBox3.Text == String.Empty)

{

MessageBox.Show("请输入课程学分");

return;

}

string courId = textBox1.Text.Trim();

string courName = textBox2.Text.Trim();

int courCredit = Convert.ToInt32(textBox3.Text.Trim());

Course course = new Course(courId, courName, courCredit);

CourseBiz cb= new CourseBiz();

cb.AddCourse(course);

}

此时运行系统,记录添加的部分就是由这3层实现的,界面层按下“添加”按钮后,调用BLL层的void AddCourse(Course course)方法,此方法又调用DAL层的bool Exist(string courseId) 和int AddCourse(Course course)方法,它们再调用DBHelper中的具体数据记

录操作方法。是一个标准的3层架构调用机制。

总结:3层架构设计时,根据功能需求,从下而上设计,实际运行时,从上而下调用。

UI层代码重构

BLL层 void AddCourse(Course course)

DAL层 int AddCourse(Course course)

bool Exist(string courseId)

图3.7 课程添加的3层调用流程

举一反三

1、

---------------------------------------------------------------------------------------------------------------------------------

任务3-3:课程删除的3层实现

效果与描述

图3.8 添加课程删除功能后的课程管理界面

效果图如图所示,为了实现课程记录的删除,需要按主键删除,所以添加了课程号的文本框和删除按钮。

用3层的技术来实现。首先,也需要理顺记录删除的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文本框中输入主键字段

是空的文本框吗

返回重新输入

课程号文本框的值

在数据库中存在否

删除该主键的课程记录并刷新浏览

图3.9 课程删除的业务流程

要判断输入的完整性;然后判断输入的课程号主键在数据库中是否已有;若有,则删除该主键的记录。

然后,根据业务需求,从底到高来设计每层。单纯的判断记录有无,已在上个任务实现;单纯的记录删除操作,就可以添加在课程表的数据访问层类。记录删除的逻辑功能:判断输入的课程号主键在数据库中是否已有,若有,则删除记录,由业务逻辑层添加调用数据访问层的删除方法来实现;最后,在界面层,只需判断文本框的输入完整性,然后调用业务逻辑层的删除方法。

本任务的设计流程如记录添加的设计流程,不再赘述。

相关知识与技能

3-3-1 数据访问层的方法设计

在上个任务的CourseAccess类中,为了实现删除,需要添加的方法有:

1、删除记录

方法名:DelXX

形参:代表主键的变量课程号

返回值:int

方法内代码设计:

(1)设计语句delete

(2)调用DBHelper类,用ExeccuteNonQuery()方法执行此语句并返回

应用场合:在表中删除一条记录,根据返回值是否大于0判断执行成功否。

3-3-2 业务逻辑层的方法设计

在上个任务的CourseBiz类中,为了实现删除,需要添加的方法有:

1、删除课程

方法名:DelXX

形参:代表主键的变量课程号

返回值:void

方法内代码设计:

(1)调用CourseAccess类对象的Exist()方法,判断形参的课程类对象是否存在,若不存在方法返回;

(2)调用CourseAccess类对象的DelCourse()方法,删除课程,并利用返回值判断添加是否成功。

3-3-3 界面层的设计

界面层的设计,部署恰当控件后,把功能实现代码放在恰当控件的恰当事件中。课程删除时,界面上主要的功能如下:

1、按下删除按钮,实现课程记录的删除

(1)代码放在按钮的CLICK事件中;

(2)代码设计思路:首先进行控件的输入正确性验证;将控件的值放在某变量中;利用此变量作为实参,调用业务逻辑类对象的DelCourse()方法,删除记录;最后刷新浏览。

任务的设计思路

1、在DAL项目中CourseAccess类,添加删除课程的方法。

2、在BLL项目中CourseBiz类,添加课程删除相关方法。

3、优化界面层代码,调用业务逻辑层类的方法,实现删除。

任务的实施

1、在CourseAccess类中,添加如下方法:

删除课程,注意形参是课程号

///

///根据课程号删除课程

///

///

///

public int DelCourse(string courseId)

{

string strSql = string.Format("delete from course where courseId='{0}'", courseId);

return DBHelper.ExecNonQuery(strSql);

}

2、在CourseBiz类中,添加如下方法:

///

///判断逻辑,删|除课程

//

///

public void DelCourse(string courseId)

{

if (!courseAccess.Exist(courseId))

{

MessageBox.Show("此课程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return;

}

if (courseAccess.DelCourse(courseId) > 0)

MessageBox.Show("添加成功");

else

MessageBox.Show("添加失败");

}

3、界面层重构的代码如下:

private void buttonDel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textBox4.Text == String.Empty)

{

MessageBox.Show("请输入课程编号");

return;

}

string courId = textBox4.Text.Trim();

CourseBiz cb= new CourseBiz();

cb.DelCourse(courId);

}

此时运行系统,记录删除的部分就是由这3层实现的,界面层按下“删除”按钮后,调用BLL层的void DelCourse(string courseId)方法,此方法又调用DAL层的bool Exist(string courseId) 和int DelCourse(string courseId)方法,它们再调用DBHelper 中的具体数据记录操作方法。也是一个标准的3层架构调用机制。

UI层代码重构

BLL层 void DelCourse(string courseId)

DAL层 int DelCourse(string courseId)

bool Exist(string courseId)

图3.10 课程删除的3层调用流程

举一反三

1、

--------------------------------------------------------------------------------------------------------------------------

任务3-4:课程浏览的3层实现

效果与描述

在上面2个任务中,利用3层架构,实现了课程记录的添加和删除。在记录添加和删除后,都需要重新刷新课程表的浏览;在窗体加载时,也需要在数据网格中浏览课程表当前所有记录。基于3层架构的课程记录浏览还未实现。

记录浏览的业务流程比较简单,就是再窗体加载时,添加、删除记录后,浏览课程表当前的而所有记录。记录浏览在本质上就是:给数据网格提供数据源。数据源要求是1个数据表DateTable,或者是1种集合:如数组、集合、泛型集合等。

根据业务需求,从底到高来设计每层。在课程表的数据访问层类,添加浏览方法,将课程表的当前所有记录取出,并放入集合。在课程管理的业务逻辑层类,添加浏览方法,调用数据访问层的新方法,取得此集合;最后,在界面层,在恰当控件的恰当事件里,调用业务逻辑层的浏览方法。

本任务的设计流程如记录添加的设计流程,不再赘述。

相关知识与技能

在本任务中,需要用到新的知识点:集合和泛型集合。

3-4-1 泛型集合的定义与使用

集合好比容器,将一系列相似的对象组合在一起,集合中包含的对象称为集合元素。.NET 中,集合可分为泛型集合类和非泛型集合类。泛型集合类一般位于system.Collections.Generic命名空间,非泛型集合类位于System.Collections命名空间,除此之外,在System.Collection. Specialized命名空间中也包含了一些有用的集合类。

1、非泛型集合System.Collections命名空间下的.NET非泛型集合类如下所示: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数组集合类

System.Collections.BitArray:布尔集合类

System.Collections.Queue:队列

System.Collections.Stack:堆栈

System.Collections.Hashtable:哈希表

System.Collections.SortedList:排序集合类

非泛型集合操作直观,但由于集合中的对象是Object类型,如果集合中需要存放其它类型的对象,则每次使用都必须进行繁琐的类型转换。因此,一般情况下,泛型集合用的比较多。

2、泛型

泛型就好比Word中的模板,在定义Word模板时,对具体编辑哪种类型的文档是未知的。在.NET中,泛型提供了类、结构、接口和方法的模板,定义泛型时的具体类型也是未知的。

例如,可以定义一个泛型类:

class FX

{

private T x;

public FX(){}

public FX(T x)

{

this.x = x;

}

public T num()

{

return x;

}

}

此类表示一种模板,此模板中包含一个字段,2个构造函数,和一个返回字段值的方法,字段和方法的类型都是未知的。

实例化此类可以是:

FX f=new FX(3); 表示用整型来实例化,并为字段赋值为3。

也可以这样实例化:

FX g = new FX(3.4); 表示用实型进行实例化,并为字段赋值3.4。

所以,实例化泛型类必须在<>内填上确定的类型,表示此模板目前作用于什么类型。

3、泛型集合

在3层结构的应用程序中,用到的泛型集合System.Collections.Generic命名空间下的.NET泛型集合类主要是: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List类。查阅msdn的List(Of T) 类,对泛型集合进行定义和使用。

List<T>集合名= new List<T>();

表示定义1个List类的泛型集合,集合中对象的类型为T。其中的T就是所要使用的类型,既可以是简单类型,如string、int,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类型如course类。

(2)属性

Count:获取集合中实际包含的元素数

Item:获取或设置指定索引处的元素

(3)方法

Add(T item):将对象添加到List的结尾处。

例如以下代码: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rson()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0166777.html,=name; this.age=age;}

}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List pList = new List();

string name = textBox1.Text.Trim();

int age = Convert.ToInt32(textBox2.Text.Trim());

Person p = new Person(name,age);

pList.Add(p);

dataGridView1.DataSource = pList;

}

定义了1个Person类的泛型列表后,可以将Person类的对象放入此集合,并作为数据网格的数据源。

3-4-2 数据访问层的方法设计

在上个任务的CourseAccess类中,为了实现浏览,需要添加的方法有:

1、获取此表的所有记录

方法名:GetXXList

形参:无

返回值:此表实体类的泛型集合

方法内代码设计:

(1)设计语句select * from 表

(2)定义此表实体类的泛型集合对象

(3)利用using语句,调用DBHelper类,生成一个datareader对象

(4)利用Read()方法读此datareader对象的所有行,每读1行,取到此表实体类的对象中,添加入泛型集合,返回泛型集合对象。

应用场合:取整个表的所有记录,作为数据展示控件(如数据网格)的数据源。

3-4-3 业务逻辑的方法设计

在上个任务的CourseBiz类中,为了实现浏览,需要添加的方法有:

方法名:GetXXList

形参:无

返回值:void

方法内代码设计:

(1)调用CourseAccess类对象的GetCourseList ()方法,返回课程泛型集合类。

3-4-3 界面层代码的重构

课程浏览时,界面上主要的功能如下:

1、窗体加载时,代码放在LOAD事件中,调用业务逻辑类对象的GetCourseList()方法,实现浏览。

2、添加或删除记录成功后,在原有代码中添加,调用业务逻辑类对象的GetCourseList()方法,实现浏览。

任务的设计思路

1、在DAL项目中CourseAccess类,添加浏览课程的方法。

2、在BLL项目中CourseBiz类,添加课程浏览相关方法。

3、优化界面层代码,调用业务逻辑层类的方法,在3个场合实现浏览。

任务的实施

1、在CourseAccess类中,添加如下方法:

///

///获取课程列表

///

///

public List GetCourseList()

{

string strSql = string.Format("select * from course");

List list=new List();

using (OleDbDataReader dr = DBHelper.GetReader(strSql))

{

while (dr.Read())

{

Course course = new Course();

course.CourseId = dr["courseId"].ToString();

course.CourseName = dr["courseName"].ToString();

course.CourseCredit =

Convert.ToInt32(dr["courseCredit"]);

list.Add(course);

}

}

return list;

}

2、在CourseBiz类中,添加如下方法:

///

///获取课程列表

///

///

public List GetCourseList()

{

return courseAccess.GetCourseList();

}

3、在界面层的3个场合添加如下代码:

CourseBiz cb= new CourseBiz();

DataGridView1.DataSource=cb.GetCourseList();

此时运行系统,记录浏览的部分就是由这3层实现的,在窗体加载,或者记录添加、删除成功后,界面层调用BLL层的void GetCourseList()方法,此方法又调用DAL层的oid GetCourseList()方法,它们再调用DBHelper中的具体数据记录操作方法。也是一个标准的3层架构调用机制。

UI层代码重构

BLL层 void GetCourseList()

DAL层 int GetCourseList()

图3.11 课程浏览的3层调用流程

举一反三

1、

---------------------------------------------------------------------------------------------------------------------------------

本模块小结

本模块设计3层架构体系,重构课程管理模块,在此过程中,用到的新的知识点是3层架构的原理和实施,和泛型集合。在此过程中对类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顺理成章的巩固。

1、3层架构的原理

将应用程序的实现分布在3层实现。设计数据访问层实现对数据表的基本操作,为每个数据表设计1个数据访问类。为用户的每个功能模块设计1个业务逻辑类,通过调用相关的数据访问层类,来实现每个业务逻辑功能。在界面层,首先部署控件,然后在恰当控件的恰当事件里,调用相关的业务逻辑类,实现界面上的设计功能。另外,还需要是存放实体类的项目Modal和存放通用数据操作类的项目Common。

将应用程序的功能分层后,一旦用户的业务需求改变,只需修改3层中的相关方法,整个应用程序的总体架构是不受影响的。这种做法使程序的可复用性、可修改性,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大大提高了软件工程的效率。

在本模块中,3层之间的调用关系如下图所示:

Button_click()

Form_load()

界面层Exist()

AddCourse() DelCourse()

GetCourseList(0

数据访问层

AddCourse() DelCourse()

GetCourseList()

业务逻辑层

图3.12 本模块3层间调用关系图

2、3层架构的实施

从原来的不分层的系统,改为3层架构的系统,在实施时有以下注意点: (1) 将原来的窗体应用程序项目改名为UI ,并设置为启动项目;

(2) 添加入DAL 、 BLL 、 Common 、 Modal 项目,这些项目均为类库,分别存放数据

访问层类、业务逻辑层类、通用类和实体类。注意每个项目中,文件的命名空间前必须加上解决方案名,以便把5个项目组织在同一个命名空间中。

(3) 注意层间相互调用时,要先在本项目中加入对其他项目的引用,再添加using

语句引用。

(4) 层间的方法相互调用时,首先要注意方法的形参设计,其次要注意方法的返回

值类型,以便正确应用。

2、 泛型集合的应用 在本模块中,主要是用到了实体类的泛型集合,并将从数据库中读到的记录逐条放入实体类对象,加入泛型集合中。

本模块作业

理解并用3层架构,实现图书管理系统中,读者信息的添加、删除和浏览。(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在上个模块已述),要求生成如图3.1所示的5个项目,分3层实现,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3.12 作业系统界面层效果图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分析 一、至信定州公司人力资源情况 (二)人员配奋:至信定州公司共有人员295(准确)人,分为四部一室,人员基本分配情况如下: 1、副总经理:文本建 2、办公室:共22人,1个主任,3个文秘,后勤人员18人。 3、技术质量部:共21人,其术在总部,质量分两个班。 4、生产设备部:共160人,1个部长,2个工段长,1个计划 员,1个调度,7个班组长(班长为脱产,副组长为半脱产), 包括9叉车工。 5、营销部:共62-70人,包括:物流、库房、采购、销售。 6、财务部:4人。 (三)招聘培训:副总经理、四部一室经理和少数人员为总部派遣, 其余一部分为胜利客车厂下岗职工,大部分为企业自己培养的年青职工;培训时间一般晚上进行,为激励员工参加培训的热情,培训补助每人每小时3-5元。 (四)劳资关系:高层管理人员2000—5000千元不等,职工1000-1500元之间;节假日为长安休息时间减一天,八小时工作

日,全年平均每周工作时间48小时;劳保用品发放齐全,重大节庆日发放福利;劳动合同已签订。 (五)岗位分析:以岗设人,从领导层到员工,按岗位说明书要求进行配置,员工素质和技能能满足岗位要求,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六)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无法得到数据),人均产值大约30万(考虑配套件多为二级供应商提供,利润低)国水平中等。 (七)绩效考核:(无法得到) (八)员工关系:组织纪律、服从意识较强。 二、顺达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一)公司人力资源战略: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 “信息”、“知识”正在代替“资源”和“资本”,在生产中成为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和科技资本中的“知识”已成为推动新经济发展的核心。企业必然重视人的创造力的开发、重视人的培养发展、训练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把人作为最主要的资源,以人力投入的最合适、最经济的管理观念,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的理念。由于知识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其联系的空间是无限,“以人为中心”的核心是使: 人与人的关系更趋双向、互动。 为了满足企业对市场的需求,获得企业的长期发展,根据顺达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人员结构特点,公司在管理上引进了2名“空降兵”,但空降兵有融入企业文化时间长,短期效果不明显,不

ASPnet简单的三层架构实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0166777.html,三层架构简单实例 首先还是简单的提一下三层架构吧: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4、Model层(Model):Model又叫实体类,这个东西,大家可能觉得不好分层。包括我以前在内,是这样理解的:UI<-->Model<-->BLL<-->Model<-->DAL,如此则认为Model 在各层之间起到了一个数据传输的桥梁作用。 三层结构与饭店场景类似: 服务员==(表现层(UI)) 厨师==(业务逻辑层(BLL)) 材料采购员==(数据访问层(DAL)) 货币==(Model层(Model)) 下面就介绍一下范例的步骤: 1.打开VS2010后,文件-->新建-->项目-->其他项目类型-->Visual Studio 解决方案-->空白解决方案就起名为:Test 2.建立表现层(UI) 对着解决方案右键--添加---新建项目--Visual C#https://www.360docs.net/doc/a310166777.html, Web应用程序随便起个名字web 确定 3.建立业务逻辑层(BLL)

对着解决方案右键--添加---新建项目--Visual C#--选择类库随便起个名字BLL确定 4.建立数据访问层(DAL) 对着解决方案右键--添加---新建项目--Visual C#--选择类库随便起个名字DAL 确定 5.建立Model层(Model) 对着解决方案右键--添加---新建项目--Visual C#--选择类库随便起个名字Model确定 6建立各层关系,对着WEB层(刚刚建立的UI层)右键--添加引用--选择BLL--确定 同样建立其它关系 1) WEB引用 DAL,Model 2)BLL引用 DAL,Model 3)DAL引用Model (以及解决错误时引用的System.Configuration ) 4)Model无引用 7.在WEB-->App_Data建一个数据文件 DabaBase.mdf 里面建表:qzzm_user 表内:字段Name,类型:nvarchar(50) 非空 8.web层Styles文件夹下新建Post.aspx Post.aspx 代码如下: <%@ Page Language="C#" AutoEventWireup="true" CodeFile="Post.aspx.cs" Inherits="Post" %> 无标题页

Post.aspx.cs 先搁下等写好类库再写 9.在Model 实体类中新建一个user.cs的类(如果你已经按照上面的图将类都建好了就只

组织构架图实例分析(新)

组织构架图实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1.简史: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1,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等商品。 2.管理团队: 联想集团除了调整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组建了中西合璧的领导班子之外,更大的变化在于“新班子”和“老班子”运作方式的差异。在“老班子”中,CEO 很强势,重大决策只和少数人商量,然后就开会公布,交给下面执行,导致执行力很差、各部门之间难以有效配合与协同。而在最高领导的搭配与组合方面,也存在错位,配合不畅。例如,表面上看,杨元庆作为董事长负责战略制定,阿梅里奥负责日常运营,但实际的运作使得两人更像“联席CEO”——这种通常会影响决策效率的权力分配,让联想看起来更像是一只齐头并进的“双头怪兽”:一个年富力强、注重执行力、喜欢亲力亲为的中方董事长;一个个性鲜明、国际化经验丰富、精于日常运营的西方成本杀手。 3.重要事件: ①奥委会合作: ②放弃收购: ③迈凯轮合作 ④与NEC合资 ⑤收购Medion ⑥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4.企业文化 ①企业定位: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及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我们的 成功源自于不懈地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提升生活品质。 ②使命:为客户利益而努力创新;创造世界最优秀、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像对待技术 创新一样致力于成本创新;让更多的人获得更新、更好的技术;最低的总体拥有成 本(TCO),更高的工作效率。 ③核心价值观:成就客户—致力于客户的满意与成功;创业创新—追求速度和效率, 专注于对客户和公司有影响的创新;精准求实—基于事实的决策与业务管理;诚信 正直—建立信任与负责任的人际关系。 二,组织结构前后变化分析 1.组织结构发展史

经典三层架构模式

三层:表示层;BLL业务逻辑层;DAL数据处理层! DAL数据处理层包括:DALFactory抽象工厂,IDAL接口类库,DAL 再加上一个Model实体类模型层!总体来说就是:一个应用程序(表示层),5个类库(BLL,IDAL,DAL,DALFactory,Model) 三层载体尽量别用Dataset 太麻烦!还是用实体类好! 下面给你列下大概步骤(10大步): 1. 先创建Windows应用程序,即表示层 2. 添加5个类库项目:Models,Bll,IDAL,DAL,DALFactory 3. 添加项目引用 a) IDAL应用:Models b) DAL引用:Models,IDAL,System.configuration c) DALFactory引用:IDAL,DAL,System.configuration d) BLL引用:Models,DALFactory,IDAL e) 表示层引用:Models,BLL 4. 把表示层设为启动项目,并生成解决方案 5. 在表示层添加应用程序配置文件 6. 编写Models中的所有实体类:一个表对应写一个实体类 7. 编写抽象产品,即IDAL a) 可以使用接口或者是抽象类充当抽象产品 b) 一个表写一个抽象产品,定义所有操作所对应的方法 8. 编写实体产品,即DAL a) 根据使用数据库的个数情况创建多个文件夹分别管理实体产品 b) 创建DBHelper类,读取App.config中的连接字符串 c) 实体产品即实现了接口或抽象类的具体类 9. 编写DALFactory a) 定义一个抽象类AbstractFactory b) 有几个接口就在抽象类中定义几个抽象方法,返回值是接口 c) 编写实体工厂类,继承抽象工厂AbstractFactory,实现所有的抽象方法。 10. 编写BLL a) 一个表写一个Manager操作类 b) 引入命名空间: using DiskModels;//

【经典案例】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及分析

【经典案例】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及分析 引言: 在企业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员工岗位冗杂,公司组织结构的问题复杂也就显现出来了,并阻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成为了企业管理人员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基于此,设计符合企业发展,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现状,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组织结构的方案就显得很紧迫了。本文是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企业设计组织架构方案的项目纪实。 客户评价 对专家委员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是我们目前非常关注的问 题。华恒智信专家团队为我们提出的“投资委员会+项目专家办 公室”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配置专家资源,并通过及时的、 专业的专家投资评估与审查,为我们做出投资决策提供帮助。 ——Q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汪总经理 【客户行业】:投资公司 【问题类型】:组织结构 【客户背景及现状问题】 Q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是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1年4月设立的市直属综

合性投资公司。主要承担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接受政府授权持有并运作国有股权;自主开展资本运营,促进资产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流动和重组。 Q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采用集团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目前有6各部门——分别是研究发展部、资本运营部、投资开发部、财务融资部、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工作部;公司有3个子公司,现有人员27人。 目前,Q开发投资公司的一把手是新上任的汪总经理,他进入企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企业内部管理的现状,发现企业当前的优势与劣势,并借助外部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的力量,对组织构架及管控模式进行初步调研与分析后,提出了组织构架新的改进方案。 华恒智信专家团队在对Q公司的临时组织——项目专家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组织职能与管控模式进行分析时,发现这两个临时组织的内部管理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项目专家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职责模糊,界线不清 Q开发投资公司的专家委员会由两个临时的部门构成——项目专家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两个临时组织的职责范围模糊、界限不清,经常会造成两个部门工作相互重叠的现象。 2.临时性委员会无固定人员维持工作 该开发投资公司总是在出现运营投资项目时,才临时召集专家 组成员组成专家组或咨询专家组参与项目的决策,这些专家组成员并非公司的固定人员,都是公司从外部聘用的兼职专家。因而,当出现投资项目时,临时召集外部专家的工作一直由总经理工作部临时代理。但是随着项目量的逐渐增多,负

web三层架构概述

web三层架构概述 web三层架构概述 2009-05-23 10:23 关于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删、改、查。 概述

三层结构原理: 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表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

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例如Martin Fowler在《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一书中,将整个架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层:表示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作为领域驱动设计的先驱Eric Evans,对业务逻辑层作了更细致地划分,细分为应用层与领域层,通过分层进一步将领域逻辑与领域逻辑的解决方案分离。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而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

三层架构CS模式程序设计实例

三层架构C/S程序设计实例(C#描述) 1.三层之间的关系: 三层是指:界面显示层(UI),业务逻辑层(Business),数据操作层(Data Access) 文字描述: Clients对UI进行操作,UI调用Business进行相应的运算和处理,Business通过Data Access 对Data Base进行操作。 优点: l 增加了代码的重用。Data Access可在多个项目中公用;Business可在同一项目的不同地方使用(如某个软件B/S和C/S部分可以共用一系列的Business组件)。 l 使得软件的分层更加明晰,便于开发和维护。美工人员可以很方便地设计UI设计,并在其中调用Business给出的接口,而程序开发人员则可以专注的进行代码的编写和功能的实现。 2.Data Access的具体实现: DataAgent类型中变量和方法的说明: private string m_strConnectionString; //连接字符串 private OleDbConnection m_objConnection; //数据库连接 public DataAgent(string strConnection) //构造方法,传入的参数为连接字符串 private void OpenDataBase() //打开数据库连接 private void #region CloseDataBase() //关闭数据库连接 public DataView GetDataView(string strSqlStat) //根据传入的连接字符串返回DataView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ataAgent { private string m_strConnectionString; private OleDbConnection m_objConnection; #region DataAgend ///

/// Initial Function /// /// public DataAgent(string strConnection) { this.m_strConnectionString = strConnection; } #endregion #region OpenDataBase /// /// Open Database /// private void OpenDataBase() { try { this.m_objConnection = new OleDbConnection();

组织结构管理案例分析

晾衣理论:先抓住衣领 某企业组织架构与人事调整案例 《赢周刊》柏明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郭晓亮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是一项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工作,对于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某一具体企业来说,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和原则?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以设计出适合自己企业的组织架构?在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以保证组织架构的顺利运作?以下我们(柏明顿公司咨询顾问师)帮助某制造企业客户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案例: 背景: 位于内地的某机械公司是一家传统国有企业,公司的规模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由于经营不善,2000年公司被迫进行了破产重组,任命了王总担任新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总上任后一方面加强了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一些适应市场的内部管理改革,经营状况逐渐好转。2002年,公司顺利实现赢利,并取得了较快发展速度,到2004年底,公司员工1800多人,年销售额5亿多元,利润3600万元。 随着公司的发展,王总意识到一方面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外资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使得公司的技术优势荡然无存,反而变成了劣势;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整个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的需求也必将大量增加,公司同时又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虽然经过了资产重组和减员整顿,但由于公司的组织架构没有进行大的调整,也没有进行科学的定岗定编,因此仍然存在着机构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情况,加上员工绝大部分还是原来留下来的,员工观念普遍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 根据对公司情况的分析,王总决定从内部管理抓起,首先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考虑到公司内部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而组织架构的调整又涉及到复杂的人事变动和利益调整,公司决定聘请专业顾问来指导进行。2005年初,公司聘请柏明顿公司咨询顾问进行该项目的咨询,对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调整。

三层架构之优缺点 五

三层架构之优缺点五 三层架构之优缺点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注:(内聚: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耦合: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优缺点 优点: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6、扩展性强。不同层负责不同的层面,如PetShop可经过简单的配置实现Sqlserver 和oracle之间的转换,当然写好了也可以实现B/S与C/S之间的转换 7、安全性高。用户端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减少了入口点,把很多危险的系统功能都屏蔽了。 8、项目结构更清楚,分工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缺点: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 3、增加了代码量,增加了工作量 三层架构是: 一:界面层 界面层提供给用户一个视觉上的界面,通过界面层,用户输入数据、获取数据。界面层同时也提供一定的安全性,确保用户不用看到不必要的机密信息。 二:逻辑层 逻辑层是界面层和数据层的桥梁,它响应界面层的用户请求,执行任务并从数据层抓取数据,并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界面层。

某集团总部组织架构调整分析报告

首创集团总部组织架构调整方案 一、调整的原则和目标 调整的原则: ——符合中央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化运作要求; ——紧密结合集团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适合首创集团的特点,精简高效,简便易行,尽量避免调整的负面影响和引起大的震动。 调整的目标: 首创集团在二次创业中组织管理体系调整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以资本为纽带,主业突出、治理良好、管理高效、集权与分权适度,能够适应国际化运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竞争能力的大型控股集团公司。 二、调整的基本思路 1、集团总部的管理定位 依据集团的企业性质、发展战略及对下属公司业务的介入程度和管理现状,集团总部的管理定位和管控的目标: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

子集团公司(业务群)价值创造的潜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提升战略管理水平,通过强化各子集团公司的协调、服务和资源共享,监控和防各业务群的系统风险,达到集团总体价值的最大化。 2、集团总部的主要管理职能 根据首创集团的管理定位,集团总部主要承担以下管理职能: ——战略管理:制定集团总体发展战略和审定子集团公司(各业务单元)发展战略。 ——投资管理:决定集团的投资战略和重大投资项目,评估和审定子集团公司限额以上投资项目。 ——预算与财务管理:预算与财务管理的容包括部署、审核批准、检查各子集团公司的财务预算、资金运用、风险防及风险控制的实施。 ——人力资源管理:负责集团职能部门和下属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免、管理、培训,制定集团人力资源规划、政策与激励机制。 ——产权事务管理:产权事务管理主要包括对集团资产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和评价,以及产权登记、产权界定、产权处置和交易、资产评估管理。 ——监控和服务:监控集团总部及下属子集团公司的经营运作状况、重点项目进展和关键财务指标;开展集团部审计,建立健全部风险预警和防系统;促进集团围资源和服务共享,协调发挥各业务群的资源综合效益。

集团组织架构案例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集团管控》课程认为企业的组织架构有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分权事业部型、复合事业部型、矩阵型、动态联盟型、立体多维型和网络组织型等多种形态。本文则主要是针对适合于企业集团的U型、H型和M型等三种形态进行比较。 ⒈U型结构:过分集权的组织架构 U型结构也称为“一元结构”,是由泰勒首先提出的,是将管理工作按职能划分为若干个部门,各部门只有很小的独立性,权力集中在企业最高决策者手中,其基本框架可概括为下图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①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便于调配人、财、物; ②职责清楚,办事效率高; ③工作井然有序,整个企业有较高的稳定性。 这种组织结构的缺点是: ①等级分明,层次过多,决策过程缓慢; ②各职能部门以自我为中心,协调困难; ③下级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有效发挥; ④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 尽管U型结构存在许多缺点,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企业中多采用了这一形式。

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在纵向合并的初期,一般都采用这种结构。但由于管理幅度过大而造成行政管理费用大于市场交易费、事无巨细的过分集中使企业无力顾及长期发展战略决策与控制、各职能部门为追求各自的目标而偏离总目标等问题出现后,企业集团将寻求新的组织架构。 ⒉H型结构:过分分权的组织架构 H型结构也称为“控股公司结构”,是一种或分分权的组织架构。历史上的H型结构企业是由众多的中小型U型结构企业横向合并而成的。 母公司持有子公司部分或全部股份,下属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所从事的产业一般关联度不大,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利益中心和投资中心,是与U型集权结构形成鲜明对照的分权结构形式,其基本框架可概括为下图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①包含U型结构,构成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往往是U型结构; ②子公司保持了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有利于提高子公司经营的积极性; ③对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积极意义。 这种结构的缺点是: ①母公司的战略、方针等难以向子公司渗透、贯彻; ②母公司的职能部门并不直接为子公司服务,子公司难以充分利用母公司的参谋人员; ③各子公司也要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机构,增加了管理成本;

图解三层架构

什么是三层架构 所谓的三层开发就是将系统的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这样有利于系统的开发、维护、部署和扩展。 分层是为了实现“高内聚、低耦合”。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把问题划分开来各个解决,易于控制,易于延展,易于分配资源。 表示层:负责直接跟用户进行交互,一般也就是指系统的界面,用于数据录入,数据显示等。意味着只做与外观显示相关的工作,不属于他的工作不用做。 业务逻辑层:用于做一些有效性验证的工作,以更好地保证程序运行的健壮性。如完成数据添加、修改和查询业务等;不允许指定的文本框中输入空字符串,数据格式是否正确及数据类型验证;用户的权限的合法性判断等等,通过以上的诸多判断以决定是否将操作继续向后传递,尽量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 数据访问层:顾名思义,就是用于专门跟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显示等。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数据对象只在这一层被引用,如System.Data.SqlClient等,除数据层之外的任何地方都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引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0166777.html,可以使用.NET平台快速方便地部署三层架构。https://www.360docs.net/doc/a310166777.html,革命性的变化是在网页中也使用基于事件的处理,可以指定处理的后台代码文件,可以使用C#、VB、C++和J#作为后台代码的语言。. NET中可以方便的实现组件的装配,后台代码通过命名空间可以方便的使用自己定义的组件。显示层放在ASPX页面中,数据库操作和逻辑层用组件或封装类来实现,这样就很方便的实现了三层架构。 2.为什么使用三层架构 对于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来说,代码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一层结构或二层结构开发完全够用,没有必要将其复杂化,如果对一个复杂的大型系统,设计为一层结构或二层结构开发,那么这样的设计存在很严重缺陷。下面会具体介绍,分层开发其实是为大型系统服务的。 在开发过程中,初级程序人员出现相似的功能经常复制代码,那么同样的代码为什么要写那么多次?不但使程序变得冗长,更不利于维护,一个小小的修改或许会涉及很多页面,经常导致异常的产生使程序不能正常运行。最主要的面向对象的思想没有得到丝毫的体现,打着面向对象的幌子却依然走着面向过程的道路。 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初级程序人员开始将程序中一些公用的处理程序写成公共方法,封装在类中,供其它程序调用。例如写一个数据操作类,对数据操作进行合理封装,在数据库操作过程中,只要类中的相应方法(数据添加、修改、查询等)可以完成特定的数据操作,这就是数据访问层,不用每次操作数据库时都写那些重复性的数据库操作代码。在新的应用开发中,数据访问层可以直接拿来用。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之一的封装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读者现在似乎找到了面向对象的感觉,代码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减少,而且修改的时候也比较方便,也实现了代码的重用性。 下面举两个案例,解释一下为什么要使用三层架构。 案例一: 数据库系统软件由于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库由Access变成了SQL Server数据库,这样原来的数据访问层失效了,数据操作对象发生了变化,并且页面中涉及数据对象的地方也要进行修改,因为原来可能会使用 OleDbDataReader对象将数据传递给显示页面,现在都得换成SqlDataReader 对象,SQL Server和Access支持的数据类型也不一致,在显示数据时进行的数据转换也要进行修改,这是其中一种情况。

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组织结构分析: 日产汽车起死回生和华为的危机感 (职业经理人十四期) 第七小组

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如何设计组织结构 一、企业的大树模型 随着企业规模和管理幅度的不断扩大,企业有必要重新整合外部资源,系 统性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和将要面临的问题,由此构建了企业的大树模型。 其中,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是首要性的问题,它们犹如大树的根,决定了企 业能否持续健康地成长。由于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企业理念 文化具有独特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因此企业文化日益成 为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战略相互适应和协调。从战略实施 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既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可能成为制约企业战略实施 的因素。当企业新的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原有文化的变革速度 却往往较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这时企业原有文化就可能成为实施企 业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部新旧文化更替和协调是战略 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在企业的具体问题中,组织结构是第一步要考虑的,它犹如大树的躯干,决 定了企业能否枝繁叶茂。营销、研发、生产、人力、总务、财务等共同构成了大树 的主枝,同时,将主枝间衔接起来的核心流程的流向又决定于组织结构。以做事 为主线,以各部门、科室、班组、员工为分枝,以岗位责任制(包含岗位工作指引)、标准作业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等为叶。 从大树发展的角度来说,若根不够深、躯干不够粗,再好的树叶也会枯萎, 更不要说供应能量给大树了,那么,大树就不能正常生长。企业就好比一棵大树, 不断从土壤中汲取养分,经过严寒酷暑的考验,茁壮成长。 二、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1、拔高原则 在为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时,必须遵循拔高原则,即整体设计应紧 扣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规模、技术以及人力资 源配置等,为企业提供一个几年相对稳定且实用的平台。

C# 最简单的三层架构实例

主题: C# 最简单的三层架构实例 加入该小组浏览:2412 次相关分类:编程开发 很多初学三层架构的用户,都对三层架构无从入手!而这些用户往往会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例如“最简单的三层架构例子”,等关键词,就算用户找到这个实例,又会感觉不太明白,(心想有没有还可以再简单的例子)! 今天,我就写一个什么是最简单的三层架构例子(这个例子对你学习绝对有用,我说的!) 代码 ///

/// 初始化登录名称、登录密码(Model类) /// private string adminUser = string.Empty; //设置用户名称为空值 private string adminPwd = string.Empty; //设置用户密码为空值 public string AdminUser { get { return this.adminUser; } set { this.adminUser = value; } } public string AdminPwd { get { return this.adminPwd; } set { this.adminPwd = value; }

} 代码 ///

/// 用户登录(BLL类) /// /// /// public static int sysLogin(Model m) { string str = "adminValid"; //存储过程名称 SqlParameter[] sqlParameter = { //将UI层传递过来的用户名称和密码赋值给存储过程中的变量分别是adminUser和adminPwd(注意大小写) new SqlParameter("adminUser",m.AdminUser), new SqlParameter("adminPwd",m.AdminPwd) }; DAL d = new DAL(); return Int32.Parse(d.ExecuteScalar(str,sqlParameter)); } 代码 /// /// 新建一个SQL登录链接 /// /// private static SqlConnection con() { return new SqlConnection("Data Source=localhost;Initial Catalog=数据库名称;Integrated Security=SSPI;"); } /// /// 执行操作(DAL类) /// /// /// ///

小米式组织架构案例分析

20150313】小米式组织架构案例分析 2015-04-09连昱天马帮 点击上方“天马帮”可以订阅哦!『天马一出谁与争锋』天马帮——互联网+第一商圈; 国内首家O2O教学模式,让您随心所欲学电商,游电商,玩电商; 并同千名传统企业老板一起开眼,壮胆,找同伴! 非常高兴再次跟天马帮的各位一起来探讨,互联网+的背景下面的手机变革。我的前一次课已经跟大家分析了互联网+的组织变革的一些具体的策略。我们先回顾一下上次课讲的主要的内容。上次课跟大家分享了互联网组织变革的三个主要的策略。首先,要以新的战略为导向,来打造扁平化的组织。第二,要根据现有的业务模式的更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来重现。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重视人才的导向,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手段。 今天我们更多来分享在“互联网+”的组织变革过程当中几个常见的案例。为什么传统企业需要改革。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组织变革是不是需要的核心是对整个主营业务的成长空间和领先性的判断。组织究竟用什么样的形态,最重要的是看你的组织,在竞争当中所处的状态。过去我们的传统企业,在传统的经济形态下,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和领先性。但互联网带来的跨界融合和跨界竞争,打破了过去传统企业正常的市场空间和领先性。在原有的领先性无法表现而成长空间又不足的情况下,就面临到了当前大多数的传统企业所面临的转型困局。我们的企业是否需要变革,在一定层面上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指标来衡量——平均增长率。如果企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低于当时的行业平均增长率,就需要考虑组织的变革。进行组织变革,不要过多考虑现在短期的盈亏情况,而是要把握当前这个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互联网+”的企业竞争其实就是用户选择权的竞争,而“互联网+”组织的目标,就是把企业和用户之间建立一个双向的交互平台。大家也可以看到,在小编发的图中,一个企业的组织是把企业的团队、研发、生产、供应链等等一些价值链的环节综合起来,呈现价值,传输给用户。在互联网的经济形态下,本质上是在探索如何和用户保持一个充分的双向交互的平台。

三层架构的理解.

三层架构的理解 了解c#中的三层架构(DAL,BLL,UI一提三层架构,大家都知道是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而且每层如何细分也都有很多的方法。但具体代码怎么写,到底那些文件算在哪一层,却是模模糊糊的。下面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带领大家实战三层架构的项目,这个例子只有一个功能,就是用户的简单管理。 首先建立一个空白解决方案,添加如下项目及文件 1、添加https://www.360docs.net/doc/a310166777.html, Web Application项目,命名为UI,新建Web Form类型文件User.aspx(含User.aspx.cs 2、添加ClassLibrary项目,命名为BLL,新建Class类型文件UserBLL.cs 3、添加ClassLibrary项目,命名为DAL,新建Class类型文件UserDAL.cs。添加SQLHelper引用。(这个是微软的数据访问类,也可以不用,直接编写所有的数据访问代码。我一般用自己写的数据访问类DataAccessHelper 。 4、添加ClassLibrary项目,命名为Model,新建Class类型文件UserModel.cs 5、添加ClassLibrary项目,命名为IDAL,新建Interface类型文件IUserDAL.cs 6、添加ClassLibrary项目,命名为ClassFactory 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这个和Petshop的示例没什么区别,而且更简单,因为在下也是通过Petshop学习三层架构的。但一些朋友对于这几个项目所处的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比较模糊,这里逐个说明一下: 1、User.aspx和User.aspx.cs 这两个文件(以及文件所属的项目,下面也是如此,不再重复强调了都属于表现层部分。User.aspx 比较好理解,因为它就是显示页面了。User.aspx.cs有些人觉得不应该算,而是要划到业务逻辑层中去。如果不做分层的话,那么让User.aspx.cs来处理

delphi_三层架构简单例子.

delphi 三层架构简单例子(经测试成功2009-01-22 下午 02:45所谓三层: (1 客户端 (2 服务器端 (3 数据库在数据访问时,使得客户端必须通过服务器来访问数据库。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在Delphi中可以使用Socket或者Dcom来连接他们相互间的通讯。如果使用Scocket在系统使用时必须提供Scocket连接器,而Dcom 则不用。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连接需要Broker来联系。环境为winxp sp2 + delphi 7 + db7.(MSSQL2000 创建过程: 1、请不要新建application.file-new-activex-activex library,file --new--other,选择"Multitier"--"Remote data module"。在跳出来的对话框里面输入名称(任意),例如:AppSqlConn。选择确定,进入remote data module窗口。 2、加入组件:adodataset,点击connectionstring属性,点击后面的…,进入 设定连接窗口。选择:use connection string--build,在提供程序中选择:"Microsoft ole db provider for sql server",在连接中:服务器名称输入sql server的ip地址,登录信息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sql server),在选择数据库中选择自己想要使用的数据库。一般只要地址正确、用户名和密码无误,肯定可以连接通过。确定退出。 3、在commandtext中点击后面的…,进入sql 语句设定,根据自己的要求设定。 4、将active属性设置为true。只要前面的设定是正确的,这里应该顺利通过。 5、加入组件:datasetprovider。设定其dataset属性为上面的adodataset。 6、到此服务器端已经设置完成。请保存并且运行一次,从而使服务注册。 7、运行delphi的bin目录下面的scktsrvr,因为下面要使用socket连接。运行后任务栏中出现socket server的图标。 8、新建程序(application),然后file--new--data module,会创建客户端的data module。 9、加入组件:socketconnection,在address中输入sql server的ip地址,然后在servername中输入刚才创建的remote data module的服务程序。程序会自动在serverguid中加入id。然后选择connected属性为true。只要 此处不报告错误,此程序基本成功了。 10、加入组件:clientdataset,选择remoteserver属性为socketconnection,选择providename为服务器程序的datasetprovider。然后选择active属性为true。 11、到程序的form窗口状态,首先选择file--use unit,选择上面创建的data module,确定。然后加入组件datasource 和dbgrid。选择datasourece的dataset属性为data module的clientdataset,选择dbgrid的datasource为这里的datasource组件。现在应该可以看到dbgrid的窗口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