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报告

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报告
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报告

邯郸学院化学系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题目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

学生杨永博刘艳凯

指导教师王建森教授

年级2009级

专业化学本科

邯郸学院化学系

邯郸学院化学系

2011年7月

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

杨永博刘艳凯2009级化学本科班指导教师:王建森教授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目的:了解活性炭性质及再生方法,掌握活性炭溶剂再生法;探索一种经济效益高的活性炭再生方法,增强活性炭的再生利用价值。

原理:溶剂再生法是利用活性炭、溶剂与被吸附质三者之间的相平衡关系,通过改变温度、溶剂的pH值等条件,打破吸附平衡,将吸附质从活性炭上脱附下来[1]。溶剂再生法比较适用于那些可逆吸附,如对高浓度、低沸点有机废水的吸附。它的针对性较强,往往一种溶剂只能脱附某些污染物,而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变化不定,因此一种特定溶剂的应用范围较窄[2]。

二.实验试剂及仪器

试剂:工业盐酸、分析纯盐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去离子水、亚甲基蓝、硫酸铜溶液、邻二氮菲、盐酸羟氨等。

仪器:分析天平、马弗炉、721型分光光度仪、MYB型调温电热套、烘箱、称量天平等。

三.实验步骤

1.溶剂法再生主要流程

(1)对废弃活性炭样品进行性质检测,包括测定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等;

(2)摸索活性炭溶剂法再生需要的具体物质比例;

(3)确定具体物质的比例,进行再生实验研究;

(4)对再生后的活性炭样品进行性质检测,包括测定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等;

(5)对再生前后的活性炭样品性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具体步骤

2.1 根据国家活性炭标准测定方法[3]对废弃活性炭样品进行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测定。

2.1.1 标准曲线的测绘分别吸取铁液0、1.0、2.0、

3.0、

4.0、

5.0、

6.0、

7.0mL于8只50mL容量瓶中,加入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5mL,盐酸羟胺溶液2.5mL, 1,10-菲啰啉溶液1mL,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10min,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10nm,光径1cm比色皿中测定吸光度。以铁标准溶液的使用量(mL)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表2-1 标准曲线绘制数据表

体积m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吸光度0.056 0.098 0.145 0.180 0.225 0.260 0.294 0.335

2.1.2 铁含量测定称取经粉碎的干燥试样 1.0g(称准至10mg),置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稀盐酸25mL,缓和煮沸5min,稍冷过滤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热水分次洗涤滤渣,滤液和洗液合并,冷却至室温,稀释至标线。取滤液1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5mL,盐酸羟胺溶液2.5mL,1,10-菲啰啉溶液1mL,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10min呈颜色反应,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10nm下用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

2.1.3 灰分含量测定将150mL瓷坩埚置于马弗炉中,于(650±20)℃下灼烧至恒重,将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称取经粉碎的试样5克(称准至0.1mg),置于150mL已灼烧至恒重的瓷坩埚中;将坩埚送入温度不超过300℃的马弗炉中,打开坩埚盖,逐渐升高温度,在650±20℃灰化至恒重。时间大概为3个小时。计算灰分值,并得出灰分含量。

2.1.4 亚甲基蓝吸附值测定称取经粉碎的试样1.0克(称准至1mg),置于100mL的磨口塞的锥形瓶中,用滴定管加入适量亚甲基蓝试验液,待试样完全湿润后,立即振荡20分钟,后用滤纸进行过滤。将滤液置于光径为1cm的比色皿中,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65nm下测定吸光度,与硫酸铜标准滤色液的吸光度进行对照,所耗用的亚甲基蓝试验液的毫升数即为试样的亚甲基蓝吸附值。

表2-2 实验样品测定数据表

铁含量%灰分含量%吸附值mL

0.21 11.62 6.80

2.2 再生过程

2.2.1 分别吸取比例为1:1、1:2、1:4、1:6、1:8、1:9的酸45mL于6只100mL 锥形瓶中,分别加入活性炭样品1.0g,加热反应约4小时,然后对反应液趁热抽滤,并将得到的固体在烘箱中(100摄氏度左右)烘干0.5小时;用国标铁含量测定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

表2-3 酸体积为45mL时不同酸比例铁含量表

酸比例1:1 1:2 1:4 1:6 1:8 1:9

铁含量% 0.18 0.14 0.12 0.10 0.14 0.15

2.2.2 分别量取比例为1:6的酸30mL、45mL、60mL、75mL于4只100mL 锥形瓶中,分别加入活性炭样品1.0g,加热反应约4小时,然后对反应液趁热抽

滤,并将得到的固体在烘箱中(100摄氏度左右)烘干0.5小时;用国标铁含量测定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

表2-4 酸比例为1:6时不同体积铁含量表

体积mL 30 45 60 75

铁含量% 0.22 0.10 0.13 0.15

2.2.3 称取活性炭样品10.0g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工业盐酸5mL,如此3份,分别加入水100mL,加热反应1至1.5个小时;然后对反应液趁热抽滤,并将得到的固体在烘箱中(100摄氏度左右)烘干0.5小时;用国标铁含量测定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

表2-510g样品5mL酸时铁含量表

体积mL 100 100 100 100(验证组)平均值

铁量% 0.0081 0.0096 0.0091 0.0136 0.0101

2.3 对2.1中再生后的不同组别活性炭样品按国标进行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3]测定。通过比较,最优结果为2.2.3组,具体数据如下:

表2-6 2.2.3组再生后指标数据表

铁含量%灰分含量%吸附值mL

0.022 7.06 9.80

四.实验结论

通过不同再生过程的对比得出:2.2.3效果为最好的,即10g活性炭样品、5mL工业盐酸、100mL水,此比例实验处理后的活性炭样品各项指标可以提高到行业标准以内,而且再生成本低,复合实际生产需要,可以推广使用。其他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活性炭质量,但考虑实际生产,再生成本太高,而且最终效果未能达到行业标准,因此不能推广实行。

五.参考文献

[1] 岳晓明,张双全. 《活性炭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江苏徐州(221008);

[2] 刘守新,王岩.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 郑文超哈尔滨市动物园. 《活性炭再生技术研究进展》[N];

[3] GB/T-12496.1-22-1999全套《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S]。

活性炭市场分析

近几年我国活性炭的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1/8/2011 5:09:31 PM 近的几年,也就是2001、2002、2003这三年,我国活性炭进口呈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进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对一些新类型的活性炭尤其是高级活性炭的需求在近几年里快速膨胀;尽管我国的活性炭产业总体的生产能力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但由于国内活性炭产业在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的生产结构性矛盾,国内的一些新类型活性炭尤其是高级活性炭的产量远远无法跟上其快速膨胀的需求。 上世纪90年代的十年里,我国的活性炭进口平均每年就增长约8.8%。1990年我国进口了约900吨活性炭和相关产品,2000年的进口量增加到了2,500吨,差不多是1990年活性炭进口的近三倍,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的高级活性炭,又以颗粒活性炭占最大比例;由于对高级活性炭的需求快速增长,2001年的活性炭进口量大幅度飙升,达到6,300吨,约960万美元;2002年的活性炭进口量更达到闯记录的9,300吨,约1,310万美元,均比2000年增长5成左右,大出乎有关机构早些年前的预测。 近几年我国活性炭进口迅猛增长,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近年我国总体经济平稳高速发展,拉动了对活性炭需求的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内活性炭产业生产的结构性矛盾这一原因所至;国内活性炭年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但绝大部分为低档次品种,高档次品种尤其是一些新类型品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甚至是空白,从而不得不向国外寻求供应。国内活性炭生产厂家过去大多实行低档次路线,通过庞大的产量来占领市场,这已招至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走高档次路线,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品种,而非以产量方面的优势来打开市场,在几年前就已成为国内众多活性炭生产厂家的共识;但实际的情况在2001、2002才有所改善;随着国内生产厂家逐步走高档次、多品种路线,以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级活性炭的需求,我国活性炭进口增长势头将会减弱,再出现像过去两年极高增长速率的可能性极小;计从2003年到200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会回落到 10-20%,但对高级活性炭的需求仍将不得不主要由国外进口来满足;高级活性炭仍将是近期我国活性炭进口的焦点。 我国活性炭进口市场分布格局方面,最近两三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最大的供应商是美国、香港、台湾和西欧的一些国家;而2002年我国活性炭进口最多的是美国,然后较大的依次是香港、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 由于美国各大活性炭生产厂家加大了在华的销售力度,2002年我国从美国进口活性炭出现异乎寻常的增长,全年进口量达4,300多吨,约占2002年我国活性炭总进口量的45%,对比2001年的1,700多吨,劲增150%以上;从美国进口的活性炭以中、高档次颗粒炭品种为主。韩国、日本则一直以高档次的活性炭来打开我国市场,尤其是日本公司的特定用途高等级品种,占据了我国该类品种的大部分市场;2002年我国从韩国、日本进口的活性炭分别是790吨和760吨,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5.5%和3%,预计直到2005年仍会是一个平稳的小幅增长趋势。 2002年我国从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进口的主要是果壳活性炭及其原料;2002年我国从上述四国共进口的约1,700吨,

活性炭再生技术的发展(一)

活性炭再生技术的发展(一) 摘要:活性炭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有效吸附剂,其再生具有重要意义。对热再生法、生物再生法等活性炭再生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回顾,同时也对目前新兴的活性炭再生技术,如电化学法、超临界流体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和超声波法等进行了介绍与讨论。 关键词:活性炭再生水处理 活性炭是一种无毒无味,具有发达细孔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的优良吸附剂。20世纪60年代初,欧美各国开始大量使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城市饮用水和工业废水。目前,活性炭吸附法已成为城市污水、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和污染水源净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已将活性炭用于二硫化碳废水处理,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采用粒状活性炭处理工业废水,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应用范围和处理规模上都发展很快,如在炼油废水、炸药废水、印染废水、化工废水和电镀废水处理等方面都已有了较大规模的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随着活性炭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活性炭的回收开始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果用过的活性炭无法回收,除了每吨废水的处理费用将会增加0.83~0.90元外1],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活性炭的再生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1传统活性炭再生方法 1.1热再生法 热再生法是目前应用最多,工业上最成熟的活性炭再生方法2,3]。处理有机废水后的活性炭在再生过程中,根据加热到不同温度时有机物的变化,一般分为干燥、高温炭化及活化三个阶段。在干燥阶段,主要去除活性炭上的可挥发成分。高温炭化阶段是使活性炭上吸附的一部分有机物沸腾、汽化脱附,一部分有机物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小分子烃脱附出来,残余成分留在活性炭孔隙内成为“固定炭”。在这一阶段,温度将达到800~900°C,为避免活性炭的氧化,一般在抽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进行。接下来的活化阶段中,往反应釜内通入CO2、CO、H2或水蒸气等气体,以清理活性炭微孔,使其恢复吸附性能,活化阶段是整个再生工艺的关键。热再生法虽然有再生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但在再生过程中,须外加能源加热,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 1.2生物再生法 生物再生法是利用经驯化过的细菌,解析活性炭上吸附的有机物,并进一步消化分解成H2O和CO2的过程1,2]。生物再生法与污水处理中的生物法相类似,也有好氧法与厌氧法之分。由于活性炭本身的孔径很小,有的只有几纳米,微生物不能进入这样的孔隙,通常认为在再生过程中会发生细胞自溶现象,即细胞酶流至胞外,而活性炭对酶有吸附作用,因此在炭表面形成酶促中心,从而促进污染物分解,达到再生的目的。 生物法简单易行,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但所需时间较长,受水质和温度的影响很大。微生物处理污染物的针对性很强,需就特定物质专门驯化。且在降解过程中一般不能将所有的有机物彻底分解成CO2和H2O,其中间产物仍残留在活性炭上,积累在微孔中,多次循环后再生效率会明显降低。因而限制了生物再生法的工业化应用。 1.3湿式氧化再生法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用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将处于液相状态下活性炭上吸附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的一种处理方法,称为湿式氧化再生法4]。再生条件一般为200~250°C,3~7MPa,再生时间大多在60min以内。湿式氧化再生法处理对象广泛,反应时间短,再生效率稳定,再生开始后无需另外加热。但对于某些难降解有机物,可能会产生毒性更大的中间产物。同济大学环境学院以苯酚吸附等温线的变化为评价标准,系统地研究了活性炭湿式氧化再生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其规律性;探讨了各主要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考察了饱和炭多次循环再生的可能性;并对活性炭自身结构在湿式氧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获得的活性炭最佳再生条件为:再生温度230°C,再生时间1h,充氧pO20.6MPa,

活性炭再生方法

活性炭常识 活性炭的作用:防毒、除毒、脱色、去臭 具有一种强烈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作用,可将某些有机化合物吸附而达到去除效果,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就能很快而有效地去除水族箱水质中的有害物质、臭味以及色素等等,使水质获得直接而迅速的改善。水族市场出售有多种,许多水族爱好者很难辨别它们的好坏。有的产品根本只是木炭而已,无法有效地去除有害物质,这种从表面上看起来象木炭的产品,通常具有光泽,最好不要购买。好的活性炭产品是经过“活化处理”的,所谓“活化处理”是指在制造过程中,将活性炭的孔隙率给予显著地提高,使其更具吸附力。但是产品是否有经过“活化处理”用肉眼是很难辩识的,通常只能根据产品的特性说明去判断。此外,在选购时请记住颗粒愈小,效果愈好。因为它的总表面积愈大,孔隙愈多。但颗粒也不可太细而成粉末状,以免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影响到过滤器的过滤流量。一般以粒度约为直径较佳。活性炭虽然可用予去除水质中的悬浮物,但它的空隙很快就会被悬浮物堵塞,而失去原来的功效。所以应该把它放置在过滤棉的下面,让过滤棉先处理掉水质中的悬浮物后,过滤棉无法处理的可溶性有害物质再交由来处理,但为防止颗粒太小的活性炭随着滤水的尾程流入水族箱内,也为了以后能方便地更换,最好是将它作为第二层过滤材料来放置,而将其他的过滤材料,诸如:生物过滤球、陶瓷圈等等放置其下。使用活性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使用前要清洗去除粉尘,否则这些黑色的粉尘可能暂时会影响水质的清洁度。但建议不要直接用新鲜的自来水冲洗,因为活性炭的多孔隙一旦吸附大量自来水中的氯以及漂白粉,在随后放置到过滤器中使用时对水质造成的破坏,相信勿需我多言。靠平时简单的清洗,是无法将活性炭的多孔隙中堵塞的杂物清洁干净的。所以,务必定期更换活性炭,以免活性炭因“吸附饱和”而失去功效。且更换的时机最好不要等它失效以后再更换,如此方可确保活性炭能不断地把水族箱水质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建议每月更换活性炭的处理水质的效率与其处理用量相关,通常为“用量多处理水质的效果也相对好”。定量的活性炭被使用后,在使用初期应该经常观测水质的变化,并留意观测结果,以作为多长时间活性炭失效而更换的时间判断依据。在使用治疗鱼病的药剂时,应该暂时将活性炭取出,暂停使用。以免药物被活性炭吸附而降低治疗效果 活性炭产品的再生 活性炭目前在环境保护,工业与民用方面己被大量使用,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然而活性炭在吸附饱合被更换后,使用单位均将其废弃,掩埋或烧掉,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再污染。 活性炭吸附是一个物理过程,因此还可以采用高温蒸汽将使用过的活性炭内之杂质进行脱附,并使其恢复原有之活性,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再生后的活性炭其用途仍可连续重复使用及再生。 活性炭产品之间如何区分,应该如何选择活性炭呢?

2021活性炭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1年活性炭行业市场 调研报告

目录 1.活性炭行业现状 (4) 1.1活性炭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4) 1.2活性炭市场规模分析 (5) 2.活性炭行业前景趋势 (6) 2.1制造塬料完全本土化 (6) 2.2简便易行的活性炭调孔技术 (6) 2.3氧化预处理技术的成功应用 (7) 2.4独特的后处理精制技术和工艺 (7) 2.5延伸产业链 (7) 2.6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7) 2.7呈现集群化分布 (8) 2.8需求开拓 (9) 3.活性炭行业存在的问题 (9) 3.1活性炭行业无序建厂、内耗严重 (9) 3.2优质塬材料供应紧张 (9) 3.3产品科技含量低 (10) 3.4环境污染严重 (10) 3.5行业服务无序化 (10) 3.6供应链整合度低 (10) 3.7基础工作薄弱 (11)

3.8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1) 3.9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1) 4.活性炭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3) 4.1活性炭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3) 4.2活性炭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 4.3活性炭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3) 4.4活性炭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4) 5.活性炭行业竞争分析 (15) 5.1活性炭行业竞争分析 (15)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5)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5)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16)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16) 5.2中国活性炭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17) 5.3中国活性炭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17) 6.活性炭产业投资分析 (18) 6.1中国活性炭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18) 6.2中国活性炭行业投资风险 (18) 6.3中国活性炭行业投资收益 (19)

活性炭的再生方法

活性炭的再生方法 1、热再生法:热再生是目前应用最多、工业上最成熟的活性炭再生方法,其原理是将湿炭用高温气体慢慢干燥,在加热过程中,被吸附的有机物.. 1、热再生法: 热再生是目前应用最多、工业上最成熟的活性炭再生方法,其原理是将湿炭用高温气体慢慢干燥,在加热过程中,被吸附的有机物按其性质不同,通过水蒸气蒸馏、解吸或热分解这些过程,以解吸、炭化、氧化的形式从活性炭的基质上消除。活性炭在再生过程中,根据加热到不同温度时有机物的变化,一般分为干燥、高温炭化及活化3 个阶段。热再生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是其不能完全消除活性炭中的污染物,并且吸附性能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由于所需温度较高,烧失也较大,造成得率较低。 2、生物再生法: 生物再生是利用微生物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污染物质氧化降解。微生物的分解效果在于:在活性炭颗粒周围生长了一层嫌气性生物膜,分解被吸附的高分子物质或者生物分解度低的物质。通过这种作用使难于被吸附的分解产物解吸,再通过外侧的好气性微生物而被氧化。生物法简单易行,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但所需时间较长,受水质和温度的影响很大。微生物处理污染物的针对性很强,需特定物质专门驯化。且在降解过程中一般不能将所有的有机物彻底分解成CO2 和H2O,其中间产物仍残留在活性炭上,积累在微孔中,多次循环后再生效率会明显降低。 3、湿式氧化再生法: 活性炭湿式氧化再生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用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将处于液相状态下活性炭上吸附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的一种处理方法。湿式氧化再生法处理对象广泛,反应时间短,再生效率稳定。利用失效炭本身氧化热来维持反应系统温度,再生过程中无需另外加热。但湿式再生氧化也存在不足: 1) 随吸附种类不同,氧化难易程度相差很大,需选用催化剂,增加了成本; 2) 降低活性炭吸附性能,氧化液和废气需进一步处理; 3) 最佳氧化温度不易控制; 4) 所需设备需耐腐蚀、耐高压。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实验 3 3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一、 研究背景: 1.1、、吸附法吸附法处理废水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吸附质)以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净化了废水。 活性炭是由含碳物质(木炭、木屑、果核、硬果壳、煤等)作为原料,经高温脱水碳化和活化而制成的多孔性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因此被应用于多种行业。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除此之外,活性炭还被用于制造活性炭口罩、家用除味活性炭包、净化汽车或者室内空气等,以上都是基于活性炭优良的吸附性能。将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净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 、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1.3 、研究意义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间歇的方法,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某些杂质的吸附能力。希望达到下述目的: (1)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2)掌握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 (3)掌握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 (4)利用绘制的吸附等温曲线确定吸附系数:K、1/n。K 为直线的截距,1/n 为直线的斜率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本实验间歇性吸附采用三角烧瓶内装人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方法。

活性炭国内市场概况以及进出口形式分析

我国活性炭国内市场以及进出口现状 活性炭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形炭,其主成分除了碳以外还有氧、氢等元素。活性炭在结构上由于微晶碳是不规则排列,在交叉连接之间有细孔,在活化时会产生碳组织缺陷,因此它是一种多孔炭,堆积密度低,比表面积大,是具有很强吸附能力的功能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军事防护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由于其耐酸、耐碱、耐热,且颗粒活性炭在吸附饱和后可方便再生,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国内外活性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2007年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活性炭出口分别占世界活性炭贸易额的19.54%、18.30%、12.75%、9.35%,四国活性炭出口总额占世界活性炭贸易额的60%。鉴于国内外活性炭市场的需求对中国活性炭生产发展的深远影响,笔者对我国活性炭行业的进、出口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我国活性炭行业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中国活性炭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1、我国活性炭出口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活性炭生产和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活性炭生产和出口大国。2009年12月份,我国活性炭出口贸易总量达1.8万吨,贸易总额1894.6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贸易量增长31.9%,贸易额增长30.5%。但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出口总量有所下降,全年出口量累计19.6万吨,比2008年下降21.8%。 从价格方面看,由于活性炭属于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发达国家生产的活性碳生产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逐渐下降。我国具有生产活性炭的优质煤炭资源,且劳动力相对便宜,我国煤基活性炭市场生产成本低,产品价格低,在国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据统计(见表一),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与2008年相比,2009年第二季度出口贸易额较第一季度增长7.8%,2009年第三季度出口数量较第二季度增长9.6%。在国家实行一揽子积极推动出口贸易的政策后,外贸形势有所好转,严重下滑的局势得到有效遏制,2009年的平均价格较2008年增加了5.4%。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价格较高的高端活性炭的出口数量在减少,国际对高价位活性炭的购买力有所下降。

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报告

邯郸学院化学系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题目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 学生杨永博刘艳凯 指导教师王建森教授 年级2009 级 专业化学本科 邯郸学院化学系 邯郸学院化学系 2011年7月 活性炭溶剂法再生研究实验

杨永博刘艳凯2009级化学本科班指导教师:王建森教授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目的:了解活性炭性质及再生方法,掌握活性炭溶剂再生法;探索一种经济效益高的活性炭再生方法,增强活性炭的再生利用价值。 原理:溶剂再生法是利用活性炭、溶剂与被吸附质三者之间的相平衡关系 , 通过改变温度、溶剂的pH值等条件,打破吸附平衡,将吸附质从活性炭上脱附下来[1]。溶剂再生法比较适用于那些可逆吸附,如对高浓度、低沸点有机废水 的吸附。它的针对性较强,往往一种溶剂只能脱附某些污染物,而水处理过 程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变化不定,因此一种特定溶剂的应用范围较窄 [2]。 二.实验试剂及仪器 试剂:工业盐酸、分析纯盐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去离子水、亚甲基蓝、硫酸铜溶液、邻二氮菲、盐酸羟氨等。 仪器:分析天平、马弗炉、721型分光光度仪、MYB型调温电热套、烘箱、称量天平等。 三.实验步骤 1.溶剂法再生主要流程 (1)对废弃活性炭样品进行性质检测,包括测定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等; (2)摸索活性炭溶剂法再生需要的具体物质比例; (3)确定具体物质的比例,进行再生实验研究; (4)对再生后的活性炭样品进行性质检测,包括测定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等; (5)对再生前后的活性炭样品性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具体步骤 2.1根据国家活性炭标准测定方法[3]对废弃活性炭样品进行铁含量、灰分含量、亚甲基蓝吸附值测定。 2.1.1标准曲线的测绘分别吸取铁液 0、1.0、2.0、 3.0、 4.0、 5.0、 6.0、 7.0mL于8只50mL容量瓶中,加入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5mL,盐酸羟胺溶液 2.5mL, 1,10-菲啰啉溶液1mL,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10min,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 510nm,光径1cm比色皿中测定吸光度。以铁标准溶液的使用量( mL) 为横坐标,以吸光 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环工综合实验(1)》(活性炭吸附实验) 实验报告 专业环境工程(卓越班)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二0一六年 11月

附剂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其表面化学性质等有关。 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 Isotherm): 指一定温度条件下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量 q 与吸附质在流体相中的分压 p (气相吸附)或浓度 c (液相吸附)之间的关系曲线。 水中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

水中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吸附机理和吸附速率 吸附机理: 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的过程一般分为三步:(1)外扩散 (2)内扩散 (3)吸附 ①外扩散:吸附质从流体主体通过扩散传递到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因为流体与固体接触时,在紧贴固体表面处有一层滞流膜,所以这一步的速率主要取决于吸附质以分子扩散通过这一滞流膜的传递速率。 ②内扩散:吸附质从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通过颗粒上微孔扩散进入颗粒内部,到达颗粒的内部表面。 ③吸附: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在内表面上。 对于物理吸附,第三步通常是瞬间完成的,所以吸附过程的速率由前二步决定。

?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非极性的吸附剂。 ?由于活性炭为非极性分子,因而溶解度小的非极性物质容易被吸附,而不能使其自由能降低的污染物既溶解度大的极性物质不易被吸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容量q e表示: ?qe=X/M=V(Co-C)/M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存在于溶液中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与固体表面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处于动态平衡时,吸附就达到平衡。 1、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其吸附容量和吸附效果就越好吗?为什么? 答:比表面积越大,不一定吸附容量就越好。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只能说明其吸附能力较大,并不代表吸附容量就越大。吸附容量的大小还与脱吸速度有关,如果脱吸速度很快,就算吸附能力再大,吸附容量也还是没多大提升。吸附容量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吸附剂的良好吸附性能是由于它具有密集的细孔构造,与吸附有关的物理性能有:a.孔容(VP):吸附剂中微孔的容积称为孔容,通常以单位重量吸附剂中吸附剂微孔的容积来表示(cm3/g);b.比表面积:即单位重量吸附剂所具有的表面积,常用单位是m2/g;c.孔径

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活性炭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活性炭概述 (7) 1、活性炭定义及分类 (7) 2、活性炭吸附的主要特点 (9) (1)属于非极性吸附剂,吸附对象围广 (9) (2)可通过孔隙调节优化吸附效果 (10) (3)活性炭的性质稳定 (11) (4)活性炭可再生循环利用属性 (11) 3、活性炭的应用领域 (11) (1)木质活性炭与煤质活性炭在应用领域上的比较 (12) (2)活性炭在液相吸附方面的应用 (14) ①食品饮料工业 (14) ②医药工业 (17) ③水处理业 (18) ④化工、冶金、印染及橡胶等工业 (20) (3)活性炭在气相吸附方面的应用 (22) ①工业用气体吸附 (22) ②溶剂回收 (23) ③油气回收 (24) ④大气污染的防治 (25) ⑤室空气净化 (26) ⑥防毒保护 (27) (4)活性炭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27) (5)活性炭在新兴领域的应用 (28) ①作为吸附天然气的吸附剂 (28) ②活性炭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 (28) 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29)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29) (1)林产工业管理制度 (29) (2)食品卫生许可制度 (30) (3)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制度 (30) (4)药品生产许可制度 (30)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31) (1)涉及行业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 (31) (2)产业鼓励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32) (3)财政税收优惠法规及政策 (34) 三、行业产业链情况及特点 (34) 1、产业链情况 (34) 2、产业链的特点 (35) (1)原料——利用林产“三剩物”,变废为宝 (35) (2)产品——促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产品 (35) (3)生产——清洁生产、能源综合利用是未来发展方向 (36) 四、活性炭行业发展概况 (37) 1、全球活性炭行业的发展状况 (37) (1)产业概况 (37) (2)全球活性炭行业产业布局 (38) ①美国 (38) ②日本 (39) ③西欧 (39) ④亚太地区 (40) (3)全球主要活性炭需求市场 (41) (4)全球活性炭行业发展趋势 (43) ①传统市场需求量稳步增长,需求层次升级,新兴市场需求数量激增 (43) ②竞争格局多元化,活性炭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44) ③新生产技术、应用技术不断创新,高功能、高适应性的产品不断涌现,应用

再生活性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再生活性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7) 2.1项目提出背景 (1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9)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9) 2.3.1促进我国再生活性炭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1)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1)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1)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2)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2)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3) 2.4.1政策可行性 (23) 2.4.2市场可行性 (23) 2.4.3技术可行性 (23) 2.4.4管理可行性 (24) 2.4.5财务可行性 (24) 2.5再生活性炭项目发展概况 (24)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5)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5)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5)

木质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及再生方法

木炭与活性炭的区别: 众所周知,把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即可得到木炭,木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碳物质。它的表面积很大,能吸附其他物质的分子,有较强的吸附功能。如果在制取木炭时不断的通入高温水蒸汽,除去沾附在木炭表面的油质,使内部的无数管道通畅,那么木炭的表面积必然更大,这就成为了活性炭,它也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碳物质,其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使它具有比木炭更庞大的比表面积,所以更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杂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木质活性炭的工作原理: 活性炭的原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使其表现出对外部的很强的吸引力。这些被称为范德华力会吸引气体或液体周围的分子。这些吸引力和周围媒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合力使活性炭具有了表面吸附力。一些分子的结构使其具有比其他分子更容易被吸收的特性,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能分离不同的分子。 物理吸附发生在排除气流和液体流中污染物的过程中。多孔的结构给活性炭提供很大的比表面积,使污染物很容易聚集在活性炭中。这种吸引力存在所有的分子之中。这样,孔壁的表面分子有很强的吸引力,并通过孔隙的通道吸引污染物的分子。必须指出的是:被吸附的污染物的分子,必须比张开的孔的尺寸要小,这样它们才可以通过孔并被聚积起来。现在,你可以理解,我们为什么要用不同的原材料和活化条件来生产不同种类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的活性炭,其目的就是使我们的产品适用于不同的用途。 除了物理吸附作用之外,化学反应也发生在碳的表面。活性炭不仅包含碳成份,在其表面还包含少量氢成份和氧成份,这些成份以各种化合物和功能性物质的形式存在,包括:碳酰基、羟基、苯酚、酯类、苯醌等。这些在碳表面的氧化剂和络合物能够与活性炭吸附的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以下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水处理过程中,活性炭在水中和氯发生作用,把氯转化为氯化物。这样,氯就被清除了,在水中的讨厌的味道和异味也就没有了。 木质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及性质: 1.木炭的外部形态:质量高的木炭断面具有黑色光泽,敲打时发出响亮清脆的金属声。在不同的温度下烧制的木炭,其外部形态是不同的。在低于250摄氏度时烧制的炭,表面带褐色,不易敲断,燃烧时有火焰;300—350摄氏度烧制的木炭表面呈黑色,当烧制温度达500摄氏度时,敲打时,木炭发出响亮金属声。 2.木炭的固定碳:固定碳是一个假定的概念,它是在规定的高温,一般为850—950摄氏度下,不通入空气进行煅烧时的无灰分的木炭。一般的木炭可能含70%—80%的固定碳。随煅烧温度升高,木炭中固定碳的相对含量增加。 3.木炭的挥发分:木炭在高温下煅烧时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等气态产物称为挥发分。烧制木炭的温度在300—700摄氏度以内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木炭煅烧时所分出的挥发分的组成发生下列变化: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含量逐渐降低,而氢的含量逐渐增加。烧炭的温度升高时,木炭的发热量增高,而气体的发热量降低。 4.木炭的机械强度:木炭的机械强度表示它对压碎和磨损的抵抗能力,它在木炭的转装和运输上以及在冶金工业应用上有很大意义。转载的次数愈多,在熔铁炉的炉胸中,木炭受到上部炉料强大压力,而由上向下移动时,则受到炉料块和炉胸壁的强烈摩擦,如果木炭变成碎屑,气体难以通过炉料,熔铁炉的操作就会发生故障。木炭强度沿纵向较高,径向较低,而弦向最低。当烧制木炭最终温度相同时,木炭强度随烧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5.木炭的比重和孔隙度:木炭的比重因树种、木材的质量、炭化的最终温度和升温速度而不同。一般比重大的木材烧成的木炭比重也大。木炭孔隙度决定木炭大部份性质,如反应能力、

活性炭产品的前景分析

活性炭产品的前景分析 活性炭产品的前景分析 摘要:近年来人们的健康及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因此活性炭产品越来越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开发活性炭产品的企业也逐年增多,该类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活性炭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市场分析与预测以及市场开拓几方面进行前景分析。 关键词:活性炭作用市场分析 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20世纪70年度的“军团病”及“病态建筑物综合症’’全部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密切关系。可导致的疾病有: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病、心脑血管疾病、白血病等疾病,对儿童及孕妇的影响:新生儿畸形、发育迟钝、智力低下。权威评估机构对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对人类健康影响程度进行严格评估,评估结果令人震惊:我国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11.1万人。 针对以上事实情况,活性炭产品以其吸附性强的优势,独具消费者追捧。近年开发研制的活性炭系列民用产品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活性炭保健系列产品比如:沙发垫、床垫、被子、枕头、抱垫、抱被、车内座垫、靠垫、颈枕等;活性炭工艺品比如:布贴画、采砂掐丝画、秸秆画、贝雕画、十字绣、立体绣、摆件等产品。此类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好评。 一、活性炭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目前活性炭产品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具大的作用:治理室内大面积空气污染产品的功能性室内空气污染源:来自香烟、装修工程、清洁用品及家具,刺激皮肤、神经及呼吸道二手烟:A类致癌物,含有一氧化炭、甲醛等几百种有毒和致癌物质,对肺部和儿童危害严重。 ?甲醛:来自家具的夹板、压制板、树脂制成品及地板,被列为致癌物质,会刺激眼睛不适、疲劳、心悸等症状眼、鼻和呼吸系统,导致哮喘。

活性炭的制备及再生研究进展.

013,V o l .30N o .12化学与生物工程 C h e m i s t r y &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A 020602061收稿日期:2013-08-13 作者简介:周琴(1987-,女,江苏宿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质转化和开发利用;通讯作者:黄敏,教授,E -m a i l :m i n _h u a n g @1 63.c o m 。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2-5425.2013.12.003活性炭的制备及再生研究进展 周琴1,2 ,沈健1,黄敏2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0;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活性炭具有吸附-脱附速率快、可再生等特点,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综述了目前活性炭的制备和再生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指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对低能耗技术要求的提高,微波技术因其节能、省时、环保,在活性炭的制备和再生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活性炭;制备;再生 中图分类号:T Q 4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425(201312-0010-04 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

表面可附加特殊官能团,具有吸附性能良好、化学性质 稳定、容易再生等优点[1,2] ,作为吸附剂、催化剂、催化 剂载体、 储存气体及电能、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环保等领域[ 3- 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加强, 对活性炭的性能也提出了更新、 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活性炭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8] 。目前,活性炭产品除了常规的粉状炭、粒状炭、破碎炭、 柱状炭、纤维活性炭以外,还出现了超细活性炭粉末、蜂窝状活性炭、磁性活性炭、板状活性炭、球状活 性炭等[3] 。活性炭的制备原料十分广泛,几乎所有含 碳物质都可用来制备活性炭,主要可以分为木质和煤质,国内制备活性炭的最常用原材料是煤和椰子壳 [9,10]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资源的短

超临界流体活性炭再生技术

超临界流体活性炭再生技术 提要:根据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性质,阐明了超临界流体再生活性炭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国外该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1 超临界流体再生活性炭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优势 超临界流体(SCF)的特殊性质和其技术原理确定了它用于再生活性炭的可能性。例如,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对非极性物质烷烃、中等极性物质包括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醛类、酯类、醇类、有机杀虫剂和脂肪等均为良好的溶剂[1]。SCF对吸附态的液相有机物分子的可溶解性与 SCF对活性炭固体的不溶解性[2]构成了该技术方法的基础。同时,有机物分子在SCF中可以快速扩散和减压(或变温)易于分离与富集,提供了该技术应用的可能性。依据SCF萃取原理,在工艺上可以建立SCF再生活性炭的基本过程,即利用SCF作为溶剂,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扩散与溶解于SCF之中。根据流体性质依赖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可以将有机物与SCF有效地分离,从而达到饱和活性炭的再生。根据具体情况,在工艺安排上可以实现间歇操作或连续操作。超临界流体可以一次性利用,也可以循环使用。显然,在实际应用中,循环式连续操作更为合理。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已证明SCF再生方法优于传统的活性炭再生方法,表现在以下方面:(1)温度低,SCF吸附操作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和活性炭的原有结构,在吸附性能方面可以保持与

新鲜活性炭一样;(2)在SCF再生中,活性炭无任何损耗;(3)SCF 再生可以方便地收集污染物,利于重新利用或集中焚烧,切断了二次污染;(4)SCF再生可以将干燥、脱除有机物操作连续化,作到一步完成;(5)SCF再生设备占地小、操作周期短和节约能源。 2 超临界流体再生典型工艺流程 SCF活性炭再生工艺是建立在其基本原理和实际要求上的。根据不同情况,它的工艺流程、设备结构和控制方法有所不同。图1中给出了一般超临界流体再生活性炭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 1,2—吸附-再生塔;3—透平膨胀器;4—换热器;5—分离器;6—压缩机;7—换热器;8—CO2贮槽 在操作中,有机废水经过吸附塔1或2,废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炭吸附,净化后的废水达标排放。当吸附塔饱和后,采用超临界CO2再生。吸附、再生操作可以在同一塔中进行,且吸附、再生可通过高压阀门控制在塔1和塔2中交替进行。再生过程可简述如下:超临界二氧化碳(30MPa,35℃)定期进入再生塔1或2,与吸附饱和的活性炭接触,含有溶解有机物的超临界CO2通过透平膨胀器或减压阀降低压力,在分离器中分离出有机物。由于压力降低会导致温度下降(节流效应),为保证流体在分离前对有机物溶解度最低,需经换热器将

最新中国活性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最新中国活性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药品、饮用水的安全性、纯净度等生存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活性炭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活性炭行业产业链 活性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林产“三剩物”(木质活性炭)、煤(煤质活性炭)以及磷酸等活化剂,另外,活性炭生产过程中各类专用设备也不可或缺;活性炭行业的下游则包括食品行业、医药工业以及水处理行业、环保、冶金等多个行业。以木质活性炭为例,其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鼓励产业发展 自2003年以来,国务院及国家林业局、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部委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林产工业的鼓励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等,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技术支持、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了林产工业企业发展政策鼓励,鼓励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在活性炭行业中,木质活性炭行业属于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型产业,享受一系列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需求量激增,水处理市场是消费最大的市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活性炭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增长迅速。特别是中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则颁布后,水处

理、机动车、溶剂和废气回收以及空气净化用的活性炭市场需求剧增,活性炭工业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工业部门之一。 活性炭由于具有较强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性,在吸附脱硫、吸附高档溶剂、废水处理、空气净化、食品脱色、回收重金属和临床医疗等领域具有越来越广泛应用。2019年我国活性炭需求量为65.85万吨,同比增长8.90%。 在我国,食品饮料、水处理、工业应用是我国活性炭的主要消费领域。2019年活性炭需求量约为65.85万吨,其中食品饮料行业的活性炭需求量约为18.68万吨,占全年总需求量的28.37%;水处理市场是活性炭最大的消费市场,2019 年水处理用活性炭需求量约为22万吨,占全年总需求量的33.40%;化工行业和医药行业领域活性炭需求占比分别为13.62%和17.87%,其他领域的需求约为6.74%左右。

2017-2018年活性炭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分析报告

2017-2018年活性炭行业市场调查 研究分析报告

目录 一、活性炭概述 (8) 1、活性炭定义及分类 (8) 2、活性炭吸附的主要特点 (10) (1)属于非极性吸附剂,吸附对象范围广 (10) (2)可通过孔隙调节优化吸附效果 (11) (3)活性炭的性质稳定 (11) (4)活性炭可再生循环利用属性 (12) 3、活性炭的应用领域 (12) (1)木质活性炭与煤质活性炭在应用领域上的比较 (13) (2)活性炭在液相吸附方面的应用 (15) ①食品饮料工业 (15) ②医药工业 (18) ③水处理业 (18) ④化工、冶金、印染及橡胶等工业 (20) (3)活性炭在气相吸附方面的应用 (22) ①工业用气体吸附 (22) ②溶剂回收 (23) ③油气回收 (24) ④大气污染的防治 (25) ⑤室内空气净化 (26) ⑥防毒保护 (26)

(4)活性炭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26) (5)活性炭在新兴领域的应用 (27) ①作为吸附天然气的吸附剂 (27) ②活性炭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 (28) 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28)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28) (1)林产工业管理制度 (28) (2)食品卫生许可制度 (29) (3)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制度 (29) (4)药品生产许可制度 (29)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30) (1)涉及行业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 (30) (2)产业鼓励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31) (3)财政税收优惠法规及政策 (32) 三、行业产业链情况及特点 (33) 1、产业链情况 (33) 2、产业链的特点 (34) (1)原料——利用林产“三剩物”,变废为宝 (34) (2)产品——促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产品 (34) (3)生产——清洁生产、能源综合利用是未来发展方向 (35) 四、活性炭行业发展概况 (35)

再生活性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及范文

再生活性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 该再生活性炭项目计划总投资3034.9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190.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19%;流动资金844.00万元,占项目总 投资的27.81%。 达产年营业收入6443.00万元,总成本费用5082.93万元,税金及附 加52.55万元,利润总额1360.07万元,利税总额1600.22万元,税后净 利润1020.0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580.1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4.81%,投资利税率52.73%,投资回报率33.61%,全部投资回收期4.48年,提供就业职位130个。 本文件内容所承托的权益全部为项目承办单位所有,本文件仅提供给 项目承办单位并按项目承办单位的意愿提供给有关审查机构为投资项目的 审批和建设而使用,持有人对文件中的技术信息、商务信息等应做出保密 性承诺,未经项目承办单位书面允诺和许可,不得复制、披露或提供给第 三方,对发现非合法持有本文件者,项目承办单位有权保留追偿的权利。 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市场空间分析、建设内容、 项目选址评价、土建工程、项目工艺原则、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说明、项目 安全保护、项目风险情况、项目节能评估、实施进度计划、投资计划方案、项目经营效益、项目综合评价结论等。

再生活性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市场空间分析 第四章建设内容 第五章项目选址评价 第六章土建工程 第七章项目工艺原则 第八章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说明第九章项目安全保护 第十章项目风险情况 第十一章项目节能评估 第十二章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三章投资计划方案 第十四章项目经营效益 第十五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六章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活性碳吸附综合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 (2)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 (3)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 (4)学会使用一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分析,对 PAC 的吸附进行动力学 分析研究; (5)了解活性炭改性的方法以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原理 2.1活性炭间隙性吸附实验原理 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己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到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使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的结果。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的活性炭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在变化,而达到平衡,此时的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而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表示。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g/g; V ——污水体积,L; 、C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g/L; C X ——被吸附物质重量,g;

M ——活性炭投加量,g。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费用兰德里希经验公式加以表达。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g/g ; C ——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 K、n ——溶液的浓度,pH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K、n值求法如下: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C相应之值,将式取对数后变换为下式: 将q、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则为K。 此外,还有朗缪尔吸附等温式,它通常用来描述物质在均一表面上的单层吸附,表达式为: 由于间歇式静态吸附法处理能力低、设备多,故在工程中多采用连续流活性炭吸附法,即活性炭动态吸附法。 采用连续流方式的活性炭层吸附性能可用勃哈特和亚当斯所提出的关系式来表达。 式中:t ——工作时间,h; V ——流速,m/h ; D ——活性炭层厚度,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